家乡的落花生

2024-07-27

家乡的落花生(精选9篇)

1.家乡的落花生 篇一

山东半岛是我的家乡,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花生。槐花飘香的时节,正是播种花生的大好时机。人们在散发着芳香的土地上,调好畦子,播上种子,用耙整平,再喷上除草剂,最后盖上地膜,就只盼着花生出苗了。

七八天后,花生开始出苗了。这时你如果到地里去看一看,只见花生苗只露出一点点,没有把自己完全展露出来。到了六月中旬,花生开花了。你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它们正在默默地孕育着新果实呢!随着这些小花的次第凋谢,一根根“小管子”向地面伸长、伸长,慢慢钻入地下,开始膨大,形成果实。但是,花生喜欢把自己的果实悄悄地埋在地里,到了收获季节,才把累累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这和玉米、苹果不同。

去壳后的花生米,饱满、红润、光滑,吃起来醇香甘美。家里来了客人,炸上一盘花生米,那可真是下酒的好菜啊!花生油是食用油家族中的佼佼者,可香了!要不“鲁花牌”花生油怎么能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油呢?你看,山东的大花生更出名了!许多副食品也都离不了花生,如月饼、点心、奶粉、蛋糕等。现在有人还发明了花生豆腐,比用大豆做的豆腐还细腻、滑润呢!据美食学家证明,花生具有美容、健脑、延年益寿作用,难怪有人把花生称作“长生果”呢。

我爱花生,更爱朴实无华的家乡人。

2.家乡的落花生 篇二

那么, 我们究竟如何让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有生命力呢?我们可以做何种尝试来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呢?下面就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的《落花生》这一课文来和大家探讨。

《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 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 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针对这篇课文, 我们应把握以下三个关键句来教学:

1.“先让花生活过来”

先让生命存在, 而后才能让生命诗意地存在。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花生活过来”。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花生的好处很多, 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等到成熟了, 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些句子, 赋予花生以灵性, 花生不再是一个静静躺在土地里任人挖掘的“物”, 而是一个也具有人生的“物”。那么怎么让花生“活”过来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和“花生”进行一场对话。教师拿出一颗未剥壳的花生, 进行一场“物人交流”, 老师扮演花生, 请一位同学与之对话。对话的内容不受课本限制, 只要是学生所能想到的, 都可以用作对话内容。这个情境设置的重点不是对话的内容, 而是说话的对象, 花生。以看似有些滑稽的场面提高学生们了解花生的兴趣, 从而让孩子真的感觉到花生的生命力。那么, 这第一步“将学生领进门观花生”的目的也就在看似荒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2.“我是花生”

这是课堂最为关键的阶段。花生是有“人性”的物, 这一阶段, 我们就需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花生里的人性美。由此, 便产生了“我是花生”这一概念。意图是让学生进入一个“我是花生”的情境。

3.“寻找花生的朋友”

举一反三, 不是数学应用题的专利。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 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能在更宽、更广、更深的层面得到知识的升华。学生来到这个阶段, 已经了解到花生具有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那么我们就要来“寻找花生的朋友”, 举一反三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为例,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从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如:扫帚默默无闻, 宁可自己一身脏, 也要换环境干净清洁, 具有淡泊名利的精神;蚕, 则可抓住其“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 顺理成章推出其身上所体现的献身精神。甚至是学生桌面上的铅笔盒、橡皮、铅笔、书本等都可用来作为课堂延伸、拓展的素材, 都可挖掘出其体现的品格与精神。

当然, 老师在这一阶段所做的事应当是“点拨”, 所谓四两拨千斤, 以一个“推手”的角色将学生推上一个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自由想像的舞台, 而不是死板的灌输或传达。这样, “寻找花生的朋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寻找。

3.也谈《落花生》一文的修改 篇三

前段时间,有些关心语文教学的人士对《落花生》一文的修改提出质疑,认为“短短不到600字的文章竞修改了30余处,从具体用词到语气表达,从标点符号到句式结构,可谓‘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笔者特地找来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许地山的文集《空山灵雨》,将1927年的《落花生》与当今小学教材中的《落花生》进行对比分析。经过仔细比较我们发现,教材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改动:

一是将过去使用而今天普通话中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加以修改。例如将名词“隙地”“姊弟”和“心版”分别改为“空地”“姐弟”和“心”:将动词或动词短语“辟来”“辨出”“动土”“灌园”和“制油”分别改为“开辟出来”“分辨出来”“翻地”“浇水”和“榨油”。再如将“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改为“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将“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改为“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将“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改为“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将“令^一望而发生羡慕底心”改为“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此外,还将带有文言色彩的词如“夜阑”“如何”和“何等人”分别改为“深夜”“好不好”和“谁”。可以看出,这些改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规范准确和通俗易懂。《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先生是五四时期的作家,这篇文章使用的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属于早期现代白话文。早期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作家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基本上都会用文言文写作,因此,他们在白话文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夹杂一些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言表达形式,或者使用早期现代白话文所特有而现在已很少使用的词语或词语搭配,这必然与以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为规范基础的普通话书面表达形式和口语表达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直接选用早期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课文不便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掌握现代汉语书面语。以修改后的文章为范本,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与模仿,掌握规范的现代汉语书面语,逐步提高读写能力。

教材在另一方面的改动是将一些今天看来语义不够明确的表达方式改为平白通俗,便于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将原文“你们偶然看见~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改为“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将原文“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改为“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此外,由于这篇文章立意较深,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又与提倡张扬个性、勇于表现的当代意识有一定的差距,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容易使小学生费解,教材作了一定修改,例如将“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改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原文的表达方式在今天理解起来容易引起歧义,似乎“有用”与“伟大、好看、体面”是对立的,而实际上“有用”的事物也可以同时又是“伟大、好看”的,“有用”的人也可以是“伟大”而“体面”的人。经过修改,这篇文章的立意对小学生来说就通晓明白了。

4.家乡的花生作文900字 篇四

“麻屋子,红帐子,里而睡着个白胖子。”

在我刚刚呛呀学语时,奶奶就常让我猜这个谜语。大点儿了。我才知道谜底就是花生。

美丽的山东半岛,就是我可爱的家乡。这里多丘陵山地,土壤半沙半土,最适宜种植花生,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花生。

一场春雨一场暖,布谷声声催杜鹃。槐花飘香的时节,正是播种花生的大好时机。人们在散发着芳香的土地上,调好畦子,播上种子,用耙整平,再喷上除草剂,最后盖上地膜,就只盼着花生出苗了。

七八天后,花生开始出苗了。这时你如果到地里去着一看,只见花生苗像一群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雏,一个个探头探脑地从地膜下面钻了出来,露出两片厚厚的淡黄色的子叶和又黄又绿的幼芽。有的还没有拱出地膜,就用那小手掌似的叶儿使劲地往上拱,往上拱……直到拱出地膜,才长长叹出一口气:啊!外面的世界真美丽!然后用它那屏弱的身躯迎接风雨的考验。它们沐浴着阳光雨露的恩赐,在一天天茁壮成长。=

到了六月中旬,花生开花了。那一朵朵黄灿灿的.小花害羞得藏在碧绿的卵形叶下,像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放眼望去,真是万绿丛中点点黄。你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它们正在默默地孕育着新果实呢!

落花生,落花生,落花果就生,这话一点儿也不假。随着这些小花的次第凋谢,一根根“小管子”向地而伸长、伸长,‘馒慢钻入地下,开始膨大,形成果实。花生的果实和它的花一样朴实、谦逊。它既不像苹果那样摇头晃脑地炫耀自己,也不像玉米那样娇生惯养地包在极视里。它喜欢把自己的果实悄悄地埋在地里,到了收获季节,才把累累的果实奉献给人们。

去壳后的花生米,饱满、红润、光滑,像一粒粒红珍珠,让人一见便生爱慕之心。花生米的香味很浓,吃起来醇香甘美。家里来了客人,炸上一盘花生米,那可真是下酒的好菜啊!花生油是食用油家族中的佼佼者,可香了!要不“鲁花牌”花生油怎么能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油呢?它还被选为奥运会专用食用油。你着,“鲁花牌”花生油为山东人民争了光,山东的大花生更出名了!许多副食品也都离不了花生,如月饼、点心、奶粉、蛋糕等。现在有人还发明了花生豆腐,比用大豆做的豆腐还细腻、滑润呢!据美食学家证明,花生具有美容、健脑、延年益寿作用,难怪有人把花生称作“长生果”呢。

“日啖花生三百颗,不辞长作山东人。”

家乡的花生养育了家乡的人,为家乡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它纯朴善良、默默奉献的精神也影响了家乡的人,家乡的人个个都朴实无华、诚实可信,为祖国为人民在默默地奉献着……

5.家乡的落花生 篇五

自2003年以来,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补贴推广, 正阳花生收获机保有量已过万台, 花生机收水平从2008年的12%, 提高到2010年的43.3%, 一年一个台阶, 快速提升。据正阳县农机局局长张寅生介绍, 今年正阳花生机收面积将达105万亩, 机收率可达70%。

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程双进介绍, 驻马店是河南花生机械化收获发展最好的市, 而正阳县又是驻马店花生机械化收获发展最好的县。对正阳县8年来的花生机收发展历程做一样本解读, 无疑有着典型的借鉴意义。

从“抢人”到“抢机”

花生收获环节最为耗费人力, 一人一天只能收0.3-0.4亩地。过去, 每当花生收获季节, 正阳县就会涌现一支特殊的队伍——来自周边县的十几万挖花生大军, 正阳长途汽车站附近随处可见“抢人”回去挖花生的农民。甚至用工紧张时, 正阳人都得亲自跑到外县去“抢人”。

“坐车到外县找人。当场付车费, 把人直接拉家里。”说起“抢人”经历, 付乡寨的尚小龙就有过好几次, “不亲自跑外县, 你根本就找不到人。一天60元, 管吃住, 顿顿有肉, 男的给酒, 女的给水果, 没这条件人家都不来。”

尚小龙承包了1 8亩地, 年年都种花生, 以前雇人收, 全家老小齐上阵, 再加6个雇工, 起早贪黑干5天才能收完, 期间跪在地里弯腰刨花生的劳累更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去年, “抢人”的尚小龙转到了“抢机”的队伍里:“现在都见不着外县人来挖花生了。我们都用机器收”。前年他抢购了一台小型“正发”牌花生收获机, 1 8亩地不到两天就收完了。在外打工的他只请了几天假, 并没耽误自己返城挣钱。补贴后尚小龙只需2700元就可以买到机器:“往年雇人都得3000块!用机器省钱省时又省力!”

今年尚小龙本打算再购进一台“正发”牌新型花生收获机, 但在外打工的他错过了补贴时间:“这两年花生机太火了, 没抢上!明年我可得提前准备!”

据了解, 尽管正阳县今年有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花生收获机补贴, 受到农民欢迎。结束当天还有近2000名群众赶到现场抢购, 场面一度失控, 不得不紧急加派人员维持现场。工作人员加班至凌晨两点才结束工作。彼时, 购机群众依然不肯离去。

今年, 正阳补贴推广花生收获机达5 3 0 0多台, 甚至还有许多群众不等补贴, 自行自费全价购买。从“抢人”到“抢机”, 8年的时间, 正阳不仅在努力确保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的地位, 也在全力打造着全国花生机收第一县, 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花生适收期短, 季节性强, 收获环节费时费力, 一旦遭遇阴雨天, 农民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未及时收获的花生霉变发芽, 种植积极性也会因之受挫。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就曾出现过缩减到不足120万亩的情况。

正阳县农机局局长张寅生介绍, 正阳花生机收工作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飞跃性发展, 是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机局以及当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自2 0 0 2年以来, 河南省农机局花生收获机研究改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有6年都在正阳县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后, 河南省农机局考虑到正阳县对花生收获机的强大需求情况, 在补贴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 同时, 在省市两局的支持下, 正阳县6个花生收获机生产厂家的花生收获机, 陆续进入了《河南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方便了当地农民就近购机和维修, 为正阳快速推广花生收获机奠定了基础。2008年, 驻马店市农机局将全市花生机收现场会安排在正阳召开, 会后驻马店市财政就批拔给正阳县40万元的花生收获机专项补贴资金。正阳县委和县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也尽可能地给予大力支持。在2008年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依然拿出20万元补贴花生收获机。

正阳县农机局在贯彻花生机收项目实施方案, 推广花生收获机方面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在花生收获机械试验项目实施过程中, 正阳县农机局的工作人员两人一台机器, 亲自操作、跟踪, 记录机具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意见, 当地花生收获机企业很多改进技术都是正阳县农机局的工作人员提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局里18个在编人员, 一半都是花生收获机的专家!”张寅生告诉记者, 县农机局每年都会组织不同型号的花生收获机进行对比试验, 从中筛选出性能好的机型推荐给群众, 供农民选购。这样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又能促使企业加快改进更新的步伐, 使花生收获机性能日趋完善。

在示范推广方面, 正阳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花生机收技术优势, 给群众算明白账, 让百姓知道花生机收省力、省时、省钱的优势。且自2005年开始, 每年都组织召开一次花生机收现场演示会, 请县、乡领导及村干部和乡村科技带头人参会, 让他们对花生收获机有更直观的认识, 并借机散发宣传资料, 将演示会情况制成专题节目, 在电视台播放, 同时邀请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代表现身说法, 宣传花生机收优越性。

正是由于政策的支持, 资金的倾斜, 推荐的花生收获机使用效果好, 宣传示范力度大, 正阳才出现了农民从不知道花生可以用机器收到抢购花生机的热潮, 花生机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自行车到轿车

作为河南省较早研制生产花生收获机的厂家之一, 正阳县正花机械有限公司从2 0 0 2年起连续六年参加了“河南省花生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项目”, 是当地花生收获机企业的领头羊。其“正发”牌花生收获机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可达40%, 在周边县城确山、平舆等地, 市场占有率高达80%。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田华, 在2006年以前进城还是骑着自行车, 2007年他买了第一辆面包车, 2008年换成了东风微客, 2009年又换成了吉利, 而今他的座驾是一辆北京现代。一个企业家代步工具的转变, 可谓一家企业发展的缩影, 而一家花生机企业发展的过程, 恰恰也是一个地方花生机收水平发展状况的缩影。

张寅生说, 田华的企业是正阳县推进花生机收的一条腿。而2005年底, 田华差点“断了这条腿”。

田华早年带着4个技术员从正阳一家国营车辆厂辞职创业, 开始研发生产花生收获机。在老百姓都不了解花生可以机收的年代, 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2001年生产的139台机器, 直至2005年才卖完。

虽然在2003年入选“河南省花生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项目”, 可企业的春天并没有随之到来, 银行不肯贷款, 背负巨大资金压力的田华苦熬到2005年底时, 终于决定放弃。

张寅生得知后, 又急又气, 在办公室与田华谈了一上午, 为他分析花生收获机的市场前景, 给他打气:“经过几年的努力, 百姓已经开始认可, 之所以你卖得不好, 是因为机器有问题, 只要不断改进, 老百姓总会买。”为帮田华度过资金难关, 张寅生亲自协调, 让局里几位股长和办公室主任为田华担保贷款50万元。

“黎明前的一段时间天最黑。”田华回忆起那段岁月时眼眶就红了, “没有省局、市局还有县局对企业的支持, 没有购机补贴, 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2006年, 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当年卖出了400台花生收获机, 田华还了借款。而自2007年以来, 正花机械有限公司累计产销小型花生收获机6900多台, 大型花生收获机1173台。仅今年, 就实现产销3180台。

形势的一片大好, 让田华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一步他将加大研发投入, 争取生产出符合各种土质条件的花生收获机和联合收获机, 让“正发”牌走出省里, 走向全国。

花生机收形势的大好, 也让正阳县其他企业看准了花生收获机这一市场, 2005年以后, 多家企业纷纷加入到花生收获机生产中来。为满足企业的扩建需求, 正阳县农机局充分调研后向县政府提出报告, 请求组建农机生产集中园区。县政府为4家规模较大的花生收获机生产企业提供土地93亩, 建设了正阳县农机生产园区, 目前已入驻两家, 曾经主营植保机械之后又转行做花生收获机的正阳县程功机械厂, 便是其中之一。

“以前想都不敢想, 能有这样的办公楼和厂房。没有县农机局支持, 我们真不敢想。”程功机械厂厂长程水高告诉记者, 之前他们的厂房就是租来的十几间瓦房, 后来还因到期被赶了出去, 整个厂不得已搬到自家院里开工。

“当时条件差, 一年最多生产1400多台, 现在厂房占地10亩, 一期工程已经完毕, 包括一个办公楼, 两个标准化厂房和一个喷漆车间, 二期工程还要再盖两个车间。现在一年产4000台机器没有一点问题。”

厂房环境好了, 招工也变得容易许多, 食堂、宿舍一应俱全, 程水高招来了不少技工。“有了人才, 企业将来发展才不愁!”程水高为企业的未来信心满满。

“花生收获机械化的推广, 光靠我们局里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得依靠农机企业。企业做大了, 机器做好了, 农民自然会用机器。反过来, 农民购机需求大, 也会加快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张寅生道出了支持企业的初衷。

从单一收益到多方受益

在刘庄村地头, 刚从信阳跨区机收花生回来的机手周红告诉记者, 3天时间, 他挣7000元。“花生机收是‘暴利’项目。”周红说, “一亩作业收费60元, 油耗才10元, 一台大型花生收获机一天作业50亩左右, 一季下来至少作业300亩, 收入1.5万元不成问题!”机手创收已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 张寅生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收花生, 以每个人工75元计, 收获成本225元/亩, 机械收获成本为50元/亩, 每亩节约170元。人工收花生落果率约8%, 机收落果率在5%以下, 以花生亩产250公斤计, 每亩可减少花生果损失7.5公斤。以每公斤花生果7元计, 每亩可减少损失52.5元。全县150万亩花生全部实现机收, 可节约收获成本2亿多元, 减少损失7875万元。

更重要的是, 机械收获省去了人工抖土环节, 降低了劳动强度, 节约了时间, 使正阳花生收获期由人工收获时的25天以上, 缩短至5-7天。收获期的缩短, 减少了花生霉变几率, 提高了花生品质。而花生收获机的补贴推广, 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农村消费市场, 同时推动了花生规模化生产的实现, 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6.落花生,连土地 篇六

十多年前,台湾加入WTO,外国廉价农产品的进入对本土农产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花莲凤林的花生也不例外,消费者都去买便宜的进口花生,本地花生有价无市。收成的花生卖不出怎么办?钟妈妈和其他几位婆婆妈妈,将客家传统小吃手工炒花生从自家餐桌带到政府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凤林手工炒花生因此小有名气。不少外县市的客人特地打电话来订购,钟妈妈的炒花生成了农闲时的小生意一做五六年。六十岁那年,因为体力渐渐无法负荷炒花生的重劳力,钟妈妈想结束炒花生生意,却又舍不得那些常客,她在电话里常问远在台北的儿子钟顺龙和儿媳梁郁伦,花生到底炒还是不炒?看到母亲的犹豫,小夫妻决定从台北返乡,继承妈妈的手艺。

此前,因为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两人也考虑过返乡的可能。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大学艺术管理硕士的梁郁伦,那时在台北富邦艺术基金会展览组任组长;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影像与传达硕士的先生钟顺龙则以摄影为生,如若返乡意味着两人的所学所长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即然大家都到都市去找机会,自己是否可能到乡下创造机会?两人开始逆向思考,“我们的所学在乡下暂时看起来好像用不上,可是如果能跟这块土地上原本的东西去做连接,比如说妈妈的炒花生,把花生当成展览的主角,也许可以慢慢地把在地的生活,在地的情感,在地的故事收纳进来,再把擅长的、所学的东西带进,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梁郁伦认为他们夫妻俩能从这个角度看返乡,与出国念书和自己的工作经验有关。在国外念书时,异国文化的冲突让她看得更清楚,自己是如何在台湾这块土地上被喂养成现在这个样子,这也让她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拥有的东西是什么,也更加珍惜“在地”背后所蕴含的能量。加上在台北做展览策划的工作,接触非常多的艺术家,艺术家们运用自己擅长的工艺把创意展现,梁郁伦也在他们的身上看到非常多珍贵的创意发想。“当我决定返乡的时候,要做的并不只是别人所看到的炒花生,那只是基本功,后续有更多有弹性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发挥。”

刚回到凤林的那两三年,梁郁伦非常认真地投入炒花生的学习和实践中。炒花生是食品加工,用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当炒花生的技术成熟了,他们开始追根溯源:购买来的花生能不能用自己希望的方式栽种,收成的花生如何仓储,怎么做干燥。“我们想要经营‘美好花生’,就要回到在这块土地上,花生是怎么被种出来的,它适合什么样的气候、土质,在这样的条件下,用什么样的田间管理方式可以种出更好吃的花生。每一个环节都要慎重看待。”

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种花生,不喷洒农药,完全用人工锄草,老农友见了都笑说:“年轻人不会种地,哪有人这样种花生的。” 梁郁伦说,刚开始肯定有压力,因为所有成本都提高了,可是反过来,知道自己家种的花生是让人安心的,也更有信心把好产品卖给客人。

返乡四年,土地教会从来不曾接触过耕种的梁郁伦,什么是四季时蔬,怎样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播下一颗种子如何在土地上开花结果。她说自己现在关心的事情都好务实:天气好不好,播下的种子有没有得到好的照顾……生命的价值有了更丰富的诠释。

海峡旅游:做出返乡决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梁郁伦:我觉得做这个决定并没有什么艰难的地方。很多人都问我回乡炒花生辛不辛苦?当然非常辛苦,但你面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可以让它不那么辛苦。在还没炒花生之前,我不曾设想它有多难,只是一心一意想把它炒得和婆婆一样好,这是一个信念,去做就是了。回乡生活不可能没有难处,但那个难,是在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以及工作方式上的,以前比较偏向脑力劳动,现在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我在“美好花生”里看到非常多的希望,我们有愿景,有希望达成的目标在前方:明年我们要盖一个农产品加工室,之后想做农事体验的教育推广。慢慢朝着那个方向走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有很多困难在前面。今天我们生活在台湾很自由,自由到你爱怎样就怎样,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自由,每个人反而要更珍惜自己的选择。

海峡旅游:你把返乡炒花生称为“创业”,乡村给予创业怎样的空间?

梁郁伦:台湾加入WTO以后很多农业都没落了,大家鼓励年轻人到都市就业,不论是技术上还是对这块土地的熟悉度上,世代之间开始出现落差。

我在2009年返乡,那时台湾已经有一股返乡的小革命,我算是比较中间的人,在我们之前就有一批人更早投入到对这块土地的努力中。我们这批回去的人蛮多的,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有些是第二代返乡务农,有的是热爱农村想要学习农事的新住民。这些人开始在农村做自己的小农品牌。

海峡旅游:像您这样的人回到乡村,会对乡村的面貌带来怎样的改变?

梁郁伦:大家都希望年轻人回来,但是没有多少人想要做开拓的事情,因为开拓非常辛苦,要投入的不只是整个人的身心,还要有小小的资本,不管是要做事业还是什么,都要付出很多,这个付出在前期可能都看不到。有多少人有这样的体认,手头或者家里有一些钱,能够支持自己好好地投入这件事?我和先生很幸运,爸爸妈妈都在这里,这是我们的家乡,回来的工作也是妈妈教给我们的。

对我们来说,“美好花生”在慢慢长大,它某方面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希望它能够长大到让更多的伙伴可以加入,能够永续下去,这才是我们想要去创造的价值。它现在有没有影响不敢说,但是我希望把我们所相信的信念,看待这块土地的方式,身体力行去做、去记录。部落格的书写就是我们生活的记录,如果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看见,也能够让别人有认同,或许可以让他们有所改变。

海峡旅游:“美好花生”做的是开拓的事情,这其中有哪些是你觉得很困难的?

梁郁伦:经验。我们以前都没有做过农事,农事并不只是身体上的经验,还包括对自己所在的这块土地的土壤、气候、风土是否了解,所有这些,一年四季的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既然选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五年,十年,三十年,那个经验是你对土地的了解,对农事的熟悉度,必须让时间带着你,加上自己的努力,慢慢的走。

海峡旅游:“美好花生”能养活你们吗?

梁郁伦:完全可以。即然回到农村,能不能养活自己就跟欲望有关,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怎么去抓那个平衡。

海峡旅游:你们算是半农半X吗?

梁郁伦:是的。像我们今年开始种花生,那个就是农,如果今天要做专业的农民,要学习管理,学习大面积的栽种,这对农事的熟悉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间管理的知识除了在这块土地耕耘很久的老农民会教你之外,经验上的累积也很重要。

7.《落花生》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七

花生不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来炫耀自己,使人一看就产生爱慕之心。是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为此,我想起了荷叶,她没有婀娜多姿的风采,只有那碧绿的叶子,无私的衬托着多姿多彩的荷花,为人间增添真、善、美。

这又是我想到了可敬可爱的老师,他们为祖国培育新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已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我们能茁壮成长付出了她们艰辛的劳动,她们的头上增添了缕缕银发,额头上爬满了辛劳的皱纹,她们的付出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8.落花生的三种译文 篇八

刘士聪;张培基;杨宪益、戴乃迭 译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妈妈说:“今年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底茅亭举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底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对容人把他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他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他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The Peanut

Xu Dishan

At the back of our house there was half a mu of unused land.“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idle like that,” Mother said.“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At that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were all delighted and so were the young housemaids.And then some went to buy seeds, some began to dig up the ground and others watered it and, in a couple of months, we had a harvest!

“Let us have a party tonight to celebrate,” Mother suggested, “and ask Dad to join us for a taste of our fresh peanuts.What do you say?” We all agreed, of course.Mother cooked the peanuts in a variety of styles and told us to go to the thatched pavilion in the garden for the celebration.The weather was not very good that night but, to our great delight, Father came all the same.“Do you like peanuts?” Father asked.“Yes!” We all answered eagerly.“But 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peanut is good for?”

“It is very delicious to eat,” my sister took the lead.“It is good for making oil,” my brother followed.“It is inexpensive,” I said.“Almos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I think this is what is good for.”

“Peanut is good for many things,” Father said, “but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is

particularly good about it.Unlike apples, peaches and pomegranates that display their fruits up in the air, attracting you with their beautiful colors, peanut buries its fruit in the earth.It does not show itself until you dig it out when it is ripe and, unless you dig it out, you can’t tell it bears fruit or not just by its frail stem quivering above ground.”

“That’s true,” we all said and Mother nodded her assent, too.“So you should try to be like the peanut,” Father went on, “because it is useful, though not great or attractive.”

“Do you mean,” I asked, “we should learn to be useful but not seek to be great or attractive?”

“Yes,” Father said.“This is what I expect of you.”

We stayed up late that night, eating all the peanuts Mother had cooked for us.But father’s words remained vivid in my memory till this day.(刘世聪 译)

Peanuts

Xu Dishan

Behind our house there lay half a mou vacant land.Mother said: “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Since you all like to eat peanuts so very much, why not plant some here?” That exhilarated us children and our servant girls as well, and soon we started buying seeds, ploughing the land and watering the plants.We gathered in a good harvest jus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Mother said, “How about giving a party this evening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inviting your Daddy to have a taste of our newly-harvested peanuts?” We all agreed.Mother made quite a few varieties of goodies out of the peanuts, and told us that the party would be held in the thatched pavilion on the peanut plot.It looked like rain that evening, yet, to our great joy, father came

nevertheless.”Do you like peanuts?” asked father.“Yes, we do!”we vied in giving the answer.“Which of you could name the good things in peanuts?”

“Peanuts taste good,” said my elder sister.“Peanuts produce edible oil,” said my elder sister.“Peanuts are so cheap,” said I, “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urite.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

“It’s true that peanuts have many uses,” said father, “but they’re most beloved in one respect.Unlike nice-looking apples, peaches, and pomegranates, which hang their fruit on branches and win people’s admiration with their brilliant colours, tiny little peanuts bury themselves underground and remain unearthed until they’re ripe.When you come upon a peanut plant lying curled up on the ground, you can never immediately tell whether or not it bears any nuts until you touch them.”

“That’s true,” we said in unison.Mother also nodded.“So you must take after peanuts,” father continued, “because they’re useful though not great and

nice-looking.”

“Then you mean one should be useful rather than great and nice-looking,” I said.“That’s what I expect of you,” father concluded.We kept chatting until the party broke up late at night.Today, though nothing is left of the goodies made of peanuts, father’s words remain engraved in my mind.(张培基 译)

The Peanut

Xu Dishan

Behind our house there was a patch of land.“It would be a pity to let it go wild,” said Mother.“I suggest that since you are all so fond of peanuts you should grow some there.”

We children and the little maidservants were all delighted.Some of us bought seeds, some dug up the plot and others watered it.In just a few months we had a harvest.Mother said, “Let’s have a harvest festival tonight and invite your father to taste our fresh peanuts.”

We all agreed.Mother made a variety of dishes using our peanuts and instructed that the festival should be held in the thatched pavilion in the garden.The weather was not very good that evening, but even Father put in an

appearance, which was a rare event.“Do you all like peanuts?” asked Father.“Yes!” we all clamoured to reply.“Who can tell me what’s good about peanuts?”

“They taste good,” said older sister.“They can be made into oil,” said older brother.“Everybody can afford to buy them, whoever they might be, and everyone likes them.That’s what’s good about peanuts,” said I.Father said, “In fact the peanut has many uses, but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about this little nut is this: it’s not like the apple, peach or pomegranate, flaunting their bright, beautiful fruits on their branches for all to see and admire.The peanut lies buried in the soil, waiting until it is ripe before letting people dig it up.If ever you come across a shy peanut plant you cannot immediately tell whether or not it has any nuts.You have to find them to be certain.”

We all agreed with this and Mother nodded her head too.Father continued, “So you should all try to be like the peanut, because it is neither grand nor beautiful, but useful.”

9.2+2模式下的《落花生》案例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重点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背诵重点句子。

3、以学习落花生的方法自学《珍珠鸟》,完成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 以学习落花生的方法自学《珍珠鸟》,完成练习。

三、教学准备:花生、杯子

四、课时: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情境设计:每个小组的桌面有一个装满花生的碟子,一个空杯子,回答一次问题或者表扬一次就会得到一个花生,把花生装进空杯子,一颗花生算一分,可以累积在教室的竞赛表上)

导入:

学生品尝桌面的化生,学生边品尝花生,边说说在日常生活中,

花生还可以做成什么食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在许地山的眼里,花生不但有许多好处,而且还有最可贵地方,让我们一起去他家和他过花生节吧。

回顾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线索。

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知道了文章的线索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谈花生。其中文章重点的是议花生,因此文章详写了这部分。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会主次分明,把文章的中心写详细,其余的要略写。

三、分析重点句子,朗读句子,谈体会。

1、刚才我们说了,在父亲的眼里花生不但好吃,而且有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来。(请一个学生在教室的白板现场画,然后写体会),画出后自己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写在练习纸上。

2、学生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3、读中悟。

我们朗读要读出节奏,读出真情实感,读出感情,哪一个小组愿意尝试朗

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指名小组朗读父亲说的话。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句理解更深。

四、分析理解文章的中心句,背诵。

1、我们知道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找到后把句子划出来,并且在练习纸上写写自己的体会。(请一个学生上来画,并且在交互式的电子白板上写体会),其余学生完成练习纸。

2、学生谈体会

(1)小组成员内互相分享体会。

(2)与全班学生分享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3、背诵重点句子。

学生先自由背诵今天所授的句子,然后个别学生背诵,或者采用小组成员互相背诵的方式。

五、小结

1、文章从花生的身上想到了我们该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对我们有所启示呢?或者有哪些人是像花生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

2、完成拓展练习(二选一)

3、交流拓展练习,教师相机点拨。

六、初学《珍珠鸟》,完成练习。

通过普通的落花生,我们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启示呢?《珍珠鸟》我们已经预习了,现在快速浏览课文,完成练习。

1、学生完成《珍珠鸟》的练习内容。

2、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七、课堂总结

从《落花生》中我们知道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从《珍珠鸟》中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动物要和谐相处。

二、2+2模式下的《落花生》学生课堂练习展示

缪孝崇:

《落花生》

1、写写你对父亲的话的体会?

答:我体会到花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2、写写你对文章中心句的体会?

答:我体会到外表不怎么美的人,如果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他更让人敬佩,父亲就希望我们能做这样的人。

3、拓展(二选一)

B:有哪些事物可以对我们有启示?又有什么启示?

答:回声对我们有启示,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

《珍珠鸟》

1、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来。

答:珍珠鸟的特点是怕人。

2、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小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答:小鸟对我的态度是从原来的害怕到慢慢亲近,最后小鸟对我很信赖。

3、你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

答:信任,一切源于信任。这种信任是无价的也是感人的。是这种信任创造了人鸟相亲相依的美好境界。

三、2+2模式下的《落花生》教学反思

上一篇:班级生活委员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数学公开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