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的教学反思

2024-10-15

《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1.《赵州桥》的教学反思 篇一

赵州桥教学反思

2012-11-30

《赵州桥》这篇课文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张卡纸和一本书让学生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一个比较重,另一个比较轻。我又问:你认为较轻的纸能不能撑起这本较重的书呢?学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

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学生对精美一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非常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

另外,教学中不足之处是,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赵州桥》的教学反思 篇二

注重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 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并掌握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设计特色]

“像” (录像) “文” (课文) 对照, 多向导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播放录像A: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河上, 桥头刻着“安济桥”三个字, 碑文上书写着“李春”的名字。

学生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自读时, 加强对字词的指导并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 (石拱桥、砌成、缠绕、遗产等) 的掌握情况。

[评]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被有效、合理地应用, 正在从深层次上改变着课堂教学的模式。本设计以“像”与“文”的对照来实现多向导读, 通过展现赵州桥这一闻名古迹的“情境”, 加之形象地对照课文的“语境”, 达到丰富和拓展学生阅读“心境”的目的。这是对导读的一种全新探索。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一环节既不提问, 也不讲述, 完全靠学生自己阅读,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师侧重于启迪引导, 并加以激励, 让学生独自学习课文内容。

[评]教师不问不讲, 让学生自己寻找重点。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学, 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控制过严的现象, 这不失为一项教学良策。

3.导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先默读这段话, 然后填空。在此基础上, 学生通过讨论, 找出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1) 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引导学生抓住“既……又……”这个长句进行学习, 领悟赵州桥的两个优点: (1) 坚固; (2) 节省石料, 并掌握“创举”一词的意思和用法。

播放录像B:赵州桥全景。桥面中间是行车道, 两边是人行道, 桥的大桥洞及两边的小桥洞。学生观看后练习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

[评]将赵州桥的录像按课文内容分割, 逐次展示, 分段深入, 有利于图像与课文的密切对照, 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因图像而具体, 图像因课文的细致描绘而丰满。如此便达到了教学技术升华为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光照教学技术的目的。

在这一段的导读中, 通过概括句子的练习使学生对赵州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抓住桥的两个特点, 理解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抓住桥的两个优点, 体会关联词语“既……又……”的作用。播放录像后再进行朗读练习, 指导背诵, 这是多种技能综合训练的交叉, 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4.导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议读。

播放录像C:石栏栏板图案 (1) (2) (3) 。第一句“不但……而且……”承上启下, 既是对上一段“坚固”的总结, 又是对这一段“美观”的提示。第二句“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雕刻的龙的三种不同姿态。第三句“所有的……”包括了三种讲到的和其他没有讲到的龙的姿态。

播放录像D:石栏全景图。学生读出这一段的层次关系。

[评]这一段的导读设计, 重在引导学生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 以有感情的朗读作为主要手段, 体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关系。

5.自学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美读, 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

读后, 由学生分小组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先讲桥面, 再讲桥洞, 最后讲石栏;从宏观到微观, 从整体到局部, 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桥的特点也自然地体现了出来。再次播放全部录像, 对照课文, 系统掌握全课内容。

作业:选择一处古建筑, 抓住其特点分步进行描写。

[评]作业设计注重言语的运用, 又以一“古”字与课文相扣, 在运用中发挥课文范本的作用。

3.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三

这次教学活动,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学况,课堂容量小,重视学生读与说的训练,以读代讲,以背诵促积累。

2、课件设计突出课堂目标与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明白如何学、怎样学。

3、结合我教委推行“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侧重指导与当堂训练,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当堂朗读、背诵、说话,有目标,有落实,有训练,力求当堂达成目标,做到课课清。简洁的引入课堂教学之后,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

限定时光,让学生投入紧张的自学中,透过读、思、画的方式,抓住课文重点。六分钟后开始检测,利用固定句式引导学生说自我的收获,培养了学生说的潜力和提炼文章主旨的潜力。在本节课的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的要求,把赵州桥图片展示给学生看,透过生动的影像资料突破学生理解课文的瓶颈。激发学生情感,赞叹和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然后开始透过自我的朗诵表达这种情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透过图片和朗诵,学生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之后,也潜意识的感受到了课文中的语言之美,实时给出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透过当堂比赛,促使学生用心积累,到达最佳学习效果。

反思我的教学不足,有以下几点:

1、从教学活动中感觉,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没能让让每一位孩子课堂中,有些孩子成了教学活动的参观者。

2、在训练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比较窄,就应给同桌或小组相互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3、指导学生朗读还不够,当学生朗读出现问题是,就应范读和领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能完成教学环节我匆匆收尾,学生的朗读层次还不够,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这个环节。

4、背诵层次有点高,从教学检测中看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积累了最后一段。在这种教学中,就应思考到学生学情,设计时建立一个积累坡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5、写是至关重要的,在这节课中就应让学生不但把赞美赵州桥的话完整的表达出来,并能写下了展示给大家看。

4.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四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这是一篇老课文,怎样将老课文讲出新意来,这一直是我在课前苦苦思索的。在参考了众多教案之后,我将着眼点放在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上。这一段虽不是课文的重点段,但我可以用它把整篇课文贯穿起来,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感悟了文意。同时,我还试着准备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到本课中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并且在课前我还与学生一起收集了许多有关赵州桥的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认真备好课,设计了许多优美的课堂语言。我坚信我这节课一定会取得成功。怀着这样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我走进了课堂。

然而,事与愿违,这节课我失败了。可究竟败在那儿呢?在听取了校长与年组教师的意见后,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这节课。可设计的不可谓不精,语言不可谓不美,可就在这精美处我忘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读。语文的根本在于阅读。读是一节课的根本,一节课的关键。只有多读才能有收获。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而我恰恰欠缺了这一点。回顾整节课,读的环节少之又少。正因为读的少,所以本该成为本课设计几处亮点的地方却成了败兴之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而设计了一个“画一画”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图,孩子们兴趣盎然的画了起来。

可这画缺少对文本的阅读为基础,结果多数孩子们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表现桥的精美上,对于其他人画的正确的图不但不予以认可,还大发意见:没画出龙来,当时我很尴尬,只好草草收场,试想如果当时我在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这一环节放到课文学习之后结果还会这样吗?又如:为激起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我设计了一项说话练习;如你遇见了这位桥梁专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练习,可有的学生说:“我要对李春说:如果你把桥中间的龙头的嘴也设计上可以喷水的就好了。”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理解课文,所以才会有此一说,而同样在讲中美观一部分时,我去让学生初读感知桥的美,然后又播放课件欣赏,之后又让学生试着美读,然后又接着指名读、展示读。在这一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学生融入了课文之中,接下来的说话练习也容易了许多。《赵州桥》一课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的阅读,离开了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只能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5.语文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五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课堂中的“简单”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师自身要把教材读“厚”,而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读“薄”。我们的“简单”应当让学生学得更简便、更欢乐些,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很多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以前的、此刻的赵州桥的图片,同类桥梁与赵州桥的差异,桥梁专家对其在建桥史上的价值进行的评议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中展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从它的美观感叹能工巧匠们的心灵手巧,艺术才干。整堂课我便是以赵州桥的这三方面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核心,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例如出示赵州桥的全景图,它雄伟,坚固的特点“跃然图上”,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在理解“美观”这一特点时,出示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语句所描述的龙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读文,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描述的,让学生带着自我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读。学生体会出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也是优美的,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最终,借助图片为线索,记忆背诵课文语句,对于学生内化这一段落的描述方法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随后再利用媒体出示卢沟桥各式石狮像的图片,请学生进行想象写话,更是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句型的把握。

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对文中“创举”一次的理解上。关于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尤其是这样设计的好处,为何会被称为创举,其意义又何在,很难讲清楚。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发大水时,河水怎样经过4个小桥洞来减轻大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同学们看了多媒体的演示之后,便一目了然,再联系“既……又……”句型体会这种设计的一举两得。最终经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创举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的设计深深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并适时引进法国的塞雷桥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赵州桥坚固的特点的体会,并为之产生浓浓的自豪之感。这一环节的教学到达了预期效果------学生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并为自我的祖国有这样的赵州桥,为自我拥有如此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傲。

【《赵州桥》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赵州桥》教学反思08-06

赵州桥教案设计08-29

16赵州桥公开课07-10

上一篇:美丽的菊花写景作文下一篇:物流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