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2024-10-17

物理实验教学体会(共9篇)

1.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篇一

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黎亚星

1.楚雄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物教二班

2.云南省

楚雄市

675000

摘要: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我体验颇深。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很多物理实验中我 们不只是复现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因为影响物理实验的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物理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老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物理实验课程,获得甚多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体会 ;

细心 ;

集中精神 ;

动手能力;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课上,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菲浅。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这个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总结下这一学期来的收获与不足。取长补短,能够让今后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通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学习理科的同学,更加要重视实验课,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最重要。

在每次试验之前,我们都要做预习报告,通过实验讲义和自己参阅资料,得知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我们可以知道预习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才能在实验课上更快、更好地完成试验,同时也能收货更多知识。

实验操作当然是物理实验的核心。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我发现做实验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让实验结果变的更加准确和方便。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集

中精神,比如我们在做“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容”这个实验时,我们手和眼全力配合,一定要手快但又要小心,不然会把温度计弄坏,实验就会不成功,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集中注意力是相当重要的。其次,做实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就像“杨氏模量的测定”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定力,不能急,1.一定要先从望远镜筒外测沿镜筒方向看到平面镜中有直尺的像,如未见到,就向左或向右移动望远镜。2.调节好后才能轻拿轻放的加减砝码,然后读数,读数也要细心,一定要闭一只眼睁一只眼全神贯注的读数。最后,一定要知道实验的注意事项,什么是不能做的,就像刚刚说的“杨氏模量”的测定中不要急于找像,因为如果前几步为调节好,那么无论怎样调节物镜也找不到平面镜中直尺的像。当然做完实验之后一定要还原好实验器材,不能做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人,这是一名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总之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事情让我们体会到,物理实验需要严谨的思维,需要认真思考,每一步都要严谨,不然就会产生不该产生的误差影响最终的数据结果,或导致实验失败。

实验完成之后自然是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在系统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处理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偶然误差的大小。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学期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平均值法,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列表法,根据实验手册中的表格将实验中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误差是否合理等等,有助于分析和总结。列表时要注意将测得的数据、单位、有效值、自变量、因变量、名称等等要完整的写在列表上。作图法,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绘图时要注意,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

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

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然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以前的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说,这些事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当实验得出一大堆复杂数据的时侯我的处理方式和能力还不足,有时候会算错结果,有时候会无从下手,有时候会绕远路用复杂的方式去处理数据。经过这一年,我学会了许多处理数据的方法,相信这同样也能对我其它的课程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将在实验中学习到的东西发挥到更多的地方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收获,在将来毕业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人才。

结束语: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对学习物理知识相当重要。参考文献:普通物理实验讲义

2.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篇二

一、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 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得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的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 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 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 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 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 坚持这一观念, 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 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实验, 师生共同参与, 让学生观察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 或得出难以置信的结论, 这些新信息的刺激会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增强。初二物理第一节课可以设计“低压沸腾”、“纸盒烧水”、“瓶吃鸡蛋”、“摩擦起电”、“水果电池”、“人体带电”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精彩异常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是告诉学生水井的位置, 教会学生如何打水, 现在的教学应是培养学生如何找到水源丰富的地方然后自己打井取水, 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 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主动积极地学, 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 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予以指导, 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 教师也要予以指导。2.重视探究的过程。就初中阶段的学生研究的题目来说, 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 去发现, 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 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 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分工合作, 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 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 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 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四、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

课改后的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 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上都有所改变, 旨在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个别章节的知识欠缺导致学生在课后习题的处理上有困难, 例如在“什么是力”的教学中, 课本中没有讲解有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知识, 可在大量的习题中出现相关的内容, 并在讲解二力平衡和重力一节都需要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知识, 所以在新课标的教学中也要结合老教材的内容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适应应试的制度。

五、教与学之间关系的建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 而是一个“协助者”,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构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为此, 要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

这种“对话”, 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 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交流。教师不再仅仅去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在被教, 而学生在被教中, 也同时在教。在“对话”中,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及其精神世界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必须去从事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 诸如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及鼓励。教师在课堂上, 还需要与学生真正地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双向互动,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六、教学手段的运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全球化的时代, 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 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白的社会, 这些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 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 也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不可否认, 现代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作为物理教师更要多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并进行充分运用。可以将物理知识的引入、讲授、学习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工、变化呈现给学生, 使之生动有趣、美妙形象。

3.物理新课程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教育改革;思维能力培养;渐进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5-02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实施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已被广泛熟知,逐步被一线教师认同并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现就这几年来的教学谈谈个人在新课程认识上的一些体会。几年来高考几经变革,力度最大的是从“3+3”到“3+x”的高考制度的转变,当初引起不小的波动,有关各界迅速做出反应,有的学校甚至成立了综合科组,选出所谓全能型老师作为理综组组长,研究理综试题的特点,有的出版社有针对性的出版了与复习用书配套的理科综合辅导用书等。与此相比,这次课程改革虽然动作很大,但相对来说没引起恐慌,大家应对时都较为谨慎,都充分认识到任何能力要求都离不开知识的载体,课程专家们也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并不是不要高考,而是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得以实现,因此如何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一线物理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理念虽然不断地渗透到高考试卷中,但高考试题评价及分析时,常有“源于教材..........”的字眼,意即经课本中例题、练习、阅读材料、小字注释等材料中改造来的,因此老师们在教学时,把教科书看作是圣经,教学时包括在总复习过程中,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讲透,唯恐遗漏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出现知识的盲点。课程改革后现行的教材有多种版本,各种版本的教材内容各有差异,如果像处理老教材的模式,势必造成教学内容比天还高,课时紧,甚至常听到很多老师说“不会教”的现象。那么我们要如何处理教材?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把握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什么内容要讲,什么内容不讲,什么内容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就可以掌握,在此基础上把教材当作教学资源,从三维目标角度围绕知识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因此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创造,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这是实施新课程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二、重视科学探究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形成都有各自的科学思想及方法,物理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及思维方法。新教材内容把学科思想及思维方法教育变得不再隐含,提出“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突出了实验与探究。教学中重视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中,概念、规律往往是教师直接给出教材中既定结论,模式化地给出表达式,接着通过典型例题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往往学生对概念、规律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过后要通过大量的题目才能逐步理解。例如:《电磁感应》中磁通量Φ的概念教学,如果从概念磁感应强度B到直接给出磁通量Φ概念,就概念而概念,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磁通量Φ的物理意义。某节公开课中,教师先用实验探究了产生感应电流的几种具體的做法后,指出如何简要地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然后讨论实验中产生感应电流几种方法中的共性,使学生了解到磁通量Φ的形成是规律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教育。科学探究要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但不能搞形式主义落入误区。不是任何一个科学探究都要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些要素,也不是科学探究都要实验,有的概念、规律的得出没必要再实验,有的规律探究不是高中生能力所能达到的。因此如何应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三、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另一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让生活走向物理,从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的和谐、对称的美,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当然要实现三维目标,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形式不能等同于新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从三维目标角度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物理科重要的思维方法:观察、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等效方法、假设方法、模型方法、数学方法、微元方法、类比方法、归纳演绎方法、科学想象与直觉方法等教学中要有意识的重视。

四、新课程实施的困惑

(一)实验课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出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重视实验探究,虽然这一理念能得到共识,但《标准》没有指明实验方法,各种版本的教科书的实验设计也不同,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不知如何处理实验,有的认为探究实验就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而不在乎得到什么结果,有点类似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轻结论,也有的仍按老套路,以前分组实验有的就按分组实验的内容做,没有的就不做等。因而探究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较宽泛

新教材版本很多,教材的案例、素材都不同,课程标准要求又较宽泛,因而教学中无法把握深广度,造成下不封底,上不封顶的局面。

(三)新课程教学与高考

新课程教学重视过程与方法,既注重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又重视了基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那么教学中如何应对“变”与“不变”,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取得高考的好成绩?这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4.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四

转眼我们已经学了一个多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了,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它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它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物理所带给我们的力量。

在我看来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虽然在很多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复现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但这一过程与物理家进行研究分子和物质变化的科学研究中的物理实验是一致的.在物理实验中,影响物理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物理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老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我们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一学期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5.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五

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几乎给我们讲完了所有的知识和要点,那些公式也一字不漏的给了出来,但是当自己去做的时候才明白实际操作的困难,一个实验往往影响的因素很多,有些只有在真正做的时候才会发现,或者连做的时候都发现不了。比如说在做《光栅衍射法测光波波长》实验时,分光计有一点震动都会导致实验不准确,或者游标卡尺没固定好的话也会导致实验出错,而且如空气会导致光折射,也可能会影响实验;在测量角度时,如果我们稍微分心或者粗心了,就可能导致全部从来;还有在做《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的实验时,如果不是很小心的话,前面测得的十几个数据可能就没用了,所以做实验十分考验我们耐心和细心,在实践中提高了我们自身的能力。

学习最快的方法就是通过实践学来的,所以通过做实验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老师在课堂所讲的内容,这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在独立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现在的学习生活,也让我们以后出去工作在遇到问题时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所在。记得物理老师也说过,我们要学的最重要的不是那些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这是一辈子都有用的。

在这么多次的物理实验中,我也明白了预习的重要性,这能让我们更快的知道该怎么做,不会一头雾水,因为做实验的时间有限,如果没预习好就可能不够时间做实验了。而且有些实验比较复杂,一些仪器按钮很多,一下子不可能记得住那么多,事先预习就显得很重要了。每次做完实验都要进行数据的处理,这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有点繁琐,特别是很多数据的时候,但是每次算完都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因为那是自己学习的成果,确实值得开心,每次做完我就会觉得前面的辛苦没有白费。

6.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篇六

一、认识方面

(一)关于新课标

1、基本理念:

物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物理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物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

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由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对物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物理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物理的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物理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物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物理活动中去。

2、设计思路: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整体性,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突破就是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物理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的地体现了对学生在物理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新课标不仅强调了知识目标,而且也强调了过程目标,尤其是过程目标,它要求让学生“经历”特定的物理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知识形成的规律,发现对象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关于学习的内容,新课标强调了“两个感”,“两个观念”,“一个意识”,“一个能力”。即发展学生的物感、情感、空间观念、动手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二)、教材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现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物理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物理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物理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物理”,“用物理”的过程。“读一读”栏目提供了有关物理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物理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物理知识延伸的介绍,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定了解物理、研究物理的机会。另一类“试一试”则仅仅面向有特殊物理学习需求的学生,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都去完成它们。

二、具体实践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研究与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物理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物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物理概念与物理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本学期的教学结合具体的物理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物理的愿望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物理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内容时,教师只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研究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研究的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我要做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的特点)、比较(不同的实验现象)、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进而鼓励学生推测出一般的情形。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物理才能。

(四)、注重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之间的联系,感受物理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节后,我们布置了这样一题:调查本班同学的听力情况,然后用Excel制作一个统计图。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为此,我们让学生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此题,刚接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很茫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如何调查和收集数据,(2)应该用什么数据来刻画本班同学的听力,(3)不会用电脑制作统计图怎么办。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请教父母和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将同学的年龄按年分或季度分类如此等等。这一个星期中,同学们几人一组分工协作,上电脑课时专门请电脑老师教Excel,一星期后交上来的作业出乎意料地好。事实充分地说明只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生的潜能一定会得到发挥。

(五)、注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的手段。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不宜定量的内容坚决不要量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新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三、几点思考

1.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物理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对物理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

2.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因此各校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3.由于在初二阶段之前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训练,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场面难以控制。

7.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 篇七

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物理专业学识

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 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 而且能学到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教师必须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 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要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应加强对物理教学理论的研习, 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三、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实验探索”, 体会学习的乐趣。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 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 已形成定论的知识, 物理知识的传授, 它注重趣味引导—重视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 使学生感同身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物理这门学科也是对学生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学科, 所以, 在对待探究实验方面, 我尽量让每名同学都去参与。

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

独立地学习, 是指学生离开教师, 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 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 还是“抱着”学生学习, 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 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 不如授人以渔, 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 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这对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教师必须合理运用多媒体

8.谈物理规律的教学体会 篇八

关键词:物理问题 物理教学 物理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140-02

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应当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自觉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其科学素质。本人在十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下面就物理规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物理规律及其分类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学物理规律主要有:

(1)物理定理: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

(2)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

(3)物理定则: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等。

(4)物理方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

(5)物理学说:如分子运动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等。

2 注重物理实验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是实验规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等。

(1)探索实验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在胡克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弹力的关系,从而得出胡克定律等。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用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例如在“力的合成方法”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合力大小与方向的表达式。例如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用实验验证物理规律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也更容易发现新的物理问题。

(3)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①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I与电流强度Q、电阻R和通电时 间t有关。

②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I、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③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和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

④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3 从课本内容中提炼规律

如:力学中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判断失重和超重的方法;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热学中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电磁学中根据电力线发布情况比较场强的大小和电势高低的方法;电学实验中比较电流表、电压表和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来选择内接法和外接法;串联直流电路中电压分配规律;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这些方法或规律几乎遍布物理课的每章每节,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如能随时系统总结出来是大有益处的。

4 用物理图象反映物理规律

物理图象是物理规律的更直观,更形象的表达方式。如s-t图象,v-t图象,波的图象,P-V图象,此外还有一些在题目中出现的图象如F-t图象,B-t图象,U-I图象等。对图象一般应抓住以下方面:(1)横纵坐标。斜率。交点的含义;(2)对应规律及数学表达式;(3)反映的物理情景。

如:v-t图象,加速度a=△V/△t,反映到图象上就对应着斜率,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于速度正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5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5.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分为3个方面:

(1)由力F求加速度a。

(2)由加速度F求力a。

(3)由m=F/a来解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针对上述3种情况,可以各设计一个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训练,在实践中总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习题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5.3 适时组织测验,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时、定期组织物理测验,是检查物理规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6 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6.1 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1)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如牛顿第二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2)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

(3)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6.2 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以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特例,但不能去掉第一定律。

6.3 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套。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如玻意尔定律是实验定律,也可以从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它,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统一。

(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ρ=m/v。对同一物质而言,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體积成反比。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

(3)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关系;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跟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等。

(4)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如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在E=ΔΦ/Δt中,要区别Φ、ΔΦ、ΔΦ/Δt的物理意义;又如在a=Δv/Δt中,要区别v、Δv、Δv/Δt的物理意义。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下大力气抓好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说来,学生要真正掌握理解并能运用这些重点规律,需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物理现象→探索认识其中的物理规律→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9.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九

周丹丹

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紧张而忙碌,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讲台的我,刚开始以为对付中学物理知识性问题不在话下,只是经验不足而已,其实不然,在这一年来深入教学实际中,才发现,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学时没有搞清,在大学也未认真思考过,要教好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诚然,中学物理不需要那么深入的理解,但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渊博的知识,才能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诸方面居高临下,运用自如,避免一叶障目的现象。这一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各位老教师的不断提携。教研组老师第一次查看我的教案时就指出,要多看别人写的教案,多总结别人教案的优点,特别是教案中的教学后记的记录。其实,认真及时地写好教学后记,是教师责任心强、教学积极进取的表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其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经验教训,为后一轮教学提供最佳方案,教学后记写什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例题课,可记问题的多种解法和比较,物理现象的延伸变换,问题的延伸变换,答案的引伸变换,学生思想的独特点、创造性、认知偏差、错误思路和思维障碍等。理论课,可记教学方法的优劣所在,改进方案,学生疑虑点和认识偏差等。另外,学校领导提倡我们多听课,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听好课。教学经验是教好书所必需的,但一个人的经验和才干毕竟有限,这就必须吸取他人经验以补己之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的老教师的课,二是多阅读有关物理教学的书刊。把人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性、心得体会,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采百家之花,酿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绝不可生搬硬套。若真的这样做了,并持之以恒,就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处理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筹。

除了备好课,积极向老教师学习以外,我挖掘自身长处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人类迈入了21世纪,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一个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它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语言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为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要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工夫,这是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良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生动活泼的素材,学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况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学生普遍地从中感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的应用,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完全被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

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这时可能连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活跃起来,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轻松地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难点和突破重难点的效果。这特别是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形象地用动画模拟出来,使物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另外,在演示实验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有些实验,虽然能在实验

室中做,但因为各种因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把现实和虚拟的东西对比起来学习,还可以把部分实验室做不出来的实验模拟到多媒体课件中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我们教师因材施教,所以,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新式武器,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对上学期整体工作的回顾,我有如下一些具体心得:

1、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 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 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3、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4.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考试考的是题,所以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解题的过程。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练习,学生难以做到熟练准确。每次练习其实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缺陷的一次填补。以前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要多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另外,要适度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不能过分的扩充知识。不然就会喧兵夺主——扩充的知识既不是考试的重点,又占据了学

生大脑的大部分空间。转移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利于重点知识点的深化。然而“读书便唯读书”的观点,是我一直都很反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扩充,但是太多太杂,扰乱思维,适得其反。《老子》有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们要培养的是新一代的社会栋梁,那么就不能让他们成为杂而乱的麻!让他们的思维向深度发展,太浮于表面的“博”只能是门门懂样样瘟。在知识的扩充和兴趣的培养上,我得出了新的观点——潜心书本,关注兴趣。备课时自己的思路要以课本为牵引,讲课时要指引学生的思维围绕着课本、以及资料展开。如果思维脱离教本过远或者思维扩展过快,由于学生的思维有限,便很容易出现上课走神。如果这个现象长久了,对于智力不太好的部分学生来说,这将成为他们的困扰,随后变为负担,然后自我放弃,最后轮为差生。

5.注重实验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

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 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上一篇:分包同意证明下一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人类精子库培训基地认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