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之我见

2024-07-08

小学美术欣赏课之我见(共8篇)

1.小学美术欣赏课之我见 篇一

音乐欣赏之我见

1、注重欣赏氛围:教室的布置要音乐化;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保持认真聆听的态度,可以站在讲台上或与学生坐在一起欣赏音乐,这样学生会觉得十分亲切,教师也能详细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种种反应。

2、欣赏中的讲解:我们再欣赏作品前总要进行乐曲的说明,但这些说明不宜过长,否则可能降低欣赏的情绪,因为即使最优秀的音乐教师,无论如何巧妙地说明,也无法充分表现音乐的本身,所以最佳的欣赏途径是音乐直接让欣赏者聆听。

3、设置欣赏焦点:在课堂欣赏中,不能让学生茫然地听,教学过程中应提示欣赏的焦点,教师研究教材,确定适合学生程度的欣赏焦点,同一首作品,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欣赏焦点,如:

(1)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这段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你能哼出主题吗?

(3)这段音乐的几个段落情绪如何?

4、身体反应: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确实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以下方法来把握节奏:

(1)以手拍节奏或用指挥节拍的基本动作;

(2)演奏打击乐器配合乐曲的节奏等。

5、乐曲感受的描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之后,以说、写、画、演等形式,描绘出乐曲的感受。

6、欣赏乐曲的时间:有的乐曲完整欣赏很长,所以,不一定所有的乐曲都要完整欣赏。

7、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机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以及聆听音乐习惯。

8、音乐欣赏生活化:除了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外,教师应促使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得到延伸,得以生活化。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广播电视方面的有教育价值的音乐或欣赏节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增加一些欣赏的机会,这也能弥补音乐欣赏课上音像资料的不足。

2.小学美术欣赏课之我见 篇二

一、多听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 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 首先要让学生听, 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仔细体会。在听之前, 教师可根据作品向学生提出问题, 明确每一次听的要求和目的, 使学生能入情入境, 全身心地聆听音乐, 在聆听中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

“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一种是提问法, 每次欣赏前, 先提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如欣赏管弦乐《水上音乐》 (四下) 时, 可提问:乐曲的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每次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这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场面?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聆听, 问题虽然简单, 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 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教学效果不错。另一种是对比式听, 对于学生来说, 只有在对比中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作品风格特点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倾听中要对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风格、情绪等方面进行对比。当然, 同一部音乐作品中可以对比, 不同的音乐作品也可以比对, 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例如欣赏《童年的回忆》 (三上) 时, 可以要求学生分段对比聆听, 从中感受到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的关系, 速度记号就会深深映入学生记忆。

二、多看

在欣赏四年级下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时, 如果只是听音乐, 可能学生的兴趣不大, 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后, 教学效果大为不同了。大屏幕中动人的画面与美妙的音乐交织在一起, 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 如腹斑蛙、中国树蟾、山羌、飞鼠等小动物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森林中各种动物的鸣叫声全都展现在眼前, 让学生进入了一个神奇美妙地森林中, 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美妙音乐, 在愉悦中, 激发了学生们的欣赏兴趣。

除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教师亲身演示之外, 也可以播放电影, 看挂图、插图等, 总之, 让学生多看, 让视听结合起来, 达到较好的音乐欣赏效果。

三、多说

语言在欣赏教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说”就是让学生说出欣赏作品后的感受。欣赏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聆听后的感受。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 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抽象的结论, 而是表现在学生对乐曲的感知、情感体验。如在欣赏歌曲《大海摇篮》 (一下) 时, 我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月光下美丽而又平静的海面, 学生说大海很温柔, 大海像母亲温暖的怀抱, 大海就像摇篮……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管弦乐《海上风暴》 (一下) , 启发学生:现在的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心情怎样?学生又各抒己见:海上风很大, 有巨浪, 有闪电, 大海发怒了, 海上的魔鬼出现了, 太可怕了……学生纷纷说出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深刻感受。然后我在让学生用语言来对比描述这两个作品的不同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风格、情绪等,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欣赏教学中, 让学生们多说, 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 使教师及时了解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多唱

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不是一次完成的, 它要经过不断深化, 必须进行反复欣赏, 在反复的过程中, 加入“唱”, 这比只是听要好, 因为“唱”加入了二度创造, 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作品情感,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特色、意境。“唱”包括多种形式, 如哼唱、默唱、试唱、视唱、独唱、合唱等。在欣赏三年级下册二胡独奏《赛马》时, 先让学生聆听第一乐段主题“6.35|6.35|……”几遍后让学生一起哼唱这段主题, 体会这段音乐表达的当时赛场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又如欣赏五年级上册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 先让学生边听边欣赏教材中的插图, 要求他们感受乐曲中那悲壮的情绪, 然后让学生说说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再次聆听时可试着跟音乐一起唱, 因为这五段的旋律是一样的, 学生容易记住这简单的旋律, 试唱的效果相当好。

五、多想

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欣赏中,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 例如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 (一下) , 听到音乐中野蜂飞舞时发出的忽高忽低, 忽强忽弱的模拟,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想到野蜂在空中时上时下, 时近时远飞舞的生动形象。二是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想象, 如欣赏二上《龟兔赛跑》, 通过熟悉龟兔的两段音乐主题, 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 从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完整地演绎故事情节, 从而更深地理解乐曲的寓意。

六、多创

音乐创造性能力主要体现在音乐创作活动, 这种活动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包被动听音乐的过程变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新的形式有很多, 如游戏、故事、表演、乐器等等。

如欣赏管弦乐《火车波尔卡》 (一上) 时, 我让小朋友动脑筋想象, 听着音乐做什么游戏, 让孩子们自己编排游戏, 跟着音乐玩一玩火车到站的游戏, 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

故事是孩子们喜爱的, 利用这一点, 让他们在欣赏情节性音乐时, 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也可进行故事接龙。

表演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有体态律动、舞蹈、音乐剧等。在欣赏五下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时, 教师示范舞蹈之后, 学生进行创编动作, 然后学一学, 跳一跳。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 如《龟兔赛跑》、《彼得与狼》都可以进行综合创作, 让学生理解作品后进行想象创作音乐剧。

3.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欣赏;美术教学

美术欣赏是学生通过欣赏得到美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呢?根据本人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并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欣赏教学。

一、见缝插针,引导欣赏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也穿插了一定量的欣赏内容,要让儿童顺利提高审美能力,仅靠少数课时的欣赏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除了进行专门欣赏课教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向儿童提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不断刺激学生的审美感官,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美的启迪,逐步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鉴赏能力。

(1)教师要积累资料,广泛收集年历、挂图、旧画报、杂志报纸、图片等,将收集的画册拆成单页,将它按画种、题材作者归类。总的要使资料齐全。(2)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与爱好,并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欣赏各类作品。如低年级儿童喜欢色彩鲜明、装饰性强的作品,教学时可多让他们欣赏装饰画、农民画、剪纸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让他们欣赏中国画、油画、雕塑作品等,并且重点介绍一些中外著名画家的作品。教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色彩等表现方式作简要的分析。这样不但能增长学生欣赏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有目的地给儿童提供欣赏资料,使学生广泛接触中外名作,让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审美能力逐步增强,学生自觉地进入审美的殿堂。

总之,在教学时,教师要坚持采用见缝插针的方法,让儿童欣赏各类美术作品,以达到点点滴滴聚沙成塔的作用,教师用美的艺术去滋润儿童的心灵,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二、实地参观,促进欣赏

实地参观时可让学生与事物直接对话。作为建筑,它不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还将作为一种艺术,是人们广阔的、直接的审美对象。特别是那些新颖、宏伟、壮观的优秀建筑,宛如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会激起令人愉快的精神上的美感。在小学美术欣赏中,建筑艺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出现在欣赏教材中。总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到实地欣赏,学生的兴趣、审美能力很快就会得到提高。

三、评选佳作,提高欣赏

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缺少主动性的,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用心并不专一,分析作品辨别不出作品的优劣。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谈不上迅速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应对,精心组织。在欣赏美术作品或看画展时,要让学生自己当小评委,教师有意识地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鉴赏能力。

在参加画展之前,教师要交代参观的办法或写出每次参观的方案。比如,作品必须是自己原创的、有特色的,内容是健康的、能反映生活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等。学生明确了评选办法后,再要求他们带上笔和小本子,及时记录评价作品的优劣。当学生来到展室,会十分认真地看每一幅画,而且各抒己见,十分认真。效果非常理想。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搭建这样的平台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就会得到锻炼。

四、学习评述,深化欣赏

美术评述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应当给观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学生作品的欣赏是从直觉开始的,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习评述美术作品。学生通过学习评价美术作品,能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学生对作品的看法越来越深入,就越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时,就可让学生搜集资料写评论。

总之,欣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遵循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紧扣生活,让学生用文字表述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等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以审美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农村美术的教育教学质量。

4.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四

内容摘要: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和教师要切实把美术教学重视起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 兴趣 主体人格 审美能力 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智力、道德和人格,提高美术鉴赏、创作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当学生获得自己知识结构中所没有的新奇信息和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要弄清楚的认识动机和行为,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愿望。学习兴趣是最佳动力,具有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的作用。能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抹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实际情况表明:兴趣使人勤奋,勤奋使人成才。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它可以激发学生去记忆、去探索、去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关键。每个学生内心都是纯真的、率性的,他们不喜欢矫揉造作,不喜欢拐弯抹角,也不喜欢曲意逢迎,他们渴望自然,渴望本真,这对学习美术来说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把握住了学生这种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很薄,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美化自己的生活,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师生新的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师生间平等地进行学习、情感交流。所以,美术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地观察、想象、收集资料,充分地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构图、学习画法和技能,最后尽情地画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脑中形成的画面,把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与他人互动,激发了主体人格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是一门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的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美的事物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不单显示出它本真的美,还应该具有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演绎出的美、创造出的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的美,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然后对实物或者是实物的照片中的图案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之后对美术作品和实物照片进行联系、比较,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某一事物,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观察它们的图案、线条、装饰,刀味、纸感,写意与寓意等,并尽可能地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现美、追求美,并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全新的《美术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培养创新型的美术人才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她降低了以往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强调多学科的沟通和整合,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肯定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的经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真实地记录美,那效果肯定没有照片好。美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融入了画者的情感、态度,对原物进行了创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这种创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者不一样的美感。学生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题目。学生具有实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仅对教师出的题目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还可把这种经验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从而具有了创新性。此外,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还可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与真实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在更加充分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实、丰富和美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劳动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多带来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劳动,在实践去享受独立和自由,塑造创新型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美术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就知道小学的资源是进行美术教学的无尽宝藏。美术教师应合理利用并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开放小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多引导学生观察这片质朴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美术课,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小学的美术课堂教育才会走向美好的明天。

5.小学美术欣赏课之我见 篇五

贵州省松桃县盘信镇民族完小 龙 蓉

[内容摘要] 兴趣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策略,是提高美术素养的主要途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情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更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根本任务。那么,如何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挖掘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以自己平时教学的点滴与实践,与大家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培养 农村小学生 美术学习兴趣

目前,我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十几年里,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并不重要,反正也不纳入统考科目,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一到美术课就把它上成语文课、数学课,也就是所谓的“主课”,或者干脆布置作业变成自习课。忽略了对农村孩子的美术熏陶和教育,以至农村孩子的美术修养和城镇孩子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怎么忍心让我们农村的孩子越来越不如城镇的孩子呢?又怎么忍心把他们变成学习语、数的机器呢?作为兼职教师也有责任在教好主课的同时,想办法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能力。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术作为一门薄弱学科,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它时,总感觉非常新鲜,心里充满好奇。在这个时候,对教师而言,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学生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要为孩子们认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较好的美术教育。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察、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教材中那些枯燥的文字、图画通过视觉、听觉更直观地传达给孩子们,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我在教学《绣在服装上的故事》一课时,为了使课堂不枯燥,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服饰文化,我特意找来苗族服装,并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其探索其中的奥秘。甚至布置有条件的学生回家后欣赏配在服装上的一些银饰,了解民族服饰的内涵,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最直观、是最让孩子感兴趣的。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采用了播放音乐来设置情境,营造一种逼真的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白色的油画棒先把海底世界的图案画在白纸上,再用蓝色水彩一下子把画面显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到过海底世界玩吗?”(问题引入)。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待多人发言后,我告诉学生,海底的世界的确是丰富多彩的。你们愿意去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吗?(播放海底世界的资料。)通过展出美丽的、有代表性的海生动物:多种小鱼、海星、海草、珊瑚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画面,学生不但感受到海底的神奇和美丽,而且了解到——海底世界确实是太美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创作欲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有趣画面,小组讨论:“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海底世界?”有的说:“我画大鲨鱼追小鱼。”有的说:“我画小朋友乘坐海底列车去探险。”有的说:“我画神奇的珊瑚丛。”还有的说:“我画各种各样的海底小动物捉迷藏。”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创造,尊重孩子不同寻常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作画形式,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大胆作画。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的采用了单色线描的方法,有的运用了勾线平涂的方法,还有的运用了油彩棒和水彩结合的方法。作品的图案有的简洁粗犷,有的优美细腻;色彩有的明亮、热烈;有的柔和、宁静。很明显,学生的设计构思和制作材料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突破。当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交流,欣赏评价互相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及时予以表扬,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针对小学生的特性,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谜语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同时内容必须与导入法很好地结合。

例如,我在讲授《春天在哪里》一课,因为这一课十分贴近生活,所以我决定借助多媒体,将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开始我采用音乐导入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体会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激发他们寻找春天的色彩的愿望。然后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里交流、畅所欲言,得出春天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们的想象真是千奇百怪,他们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时我出示美丽的春天的范画,让学生们观察,发现绚丽多彩的春天,于是就有了表现春天的欲望。学生们纷纷拿起笔进行练习,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走出课堂。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多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大多数的教师把学生“关”在教室上课,在课中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既不讲解也不做示范画等等。这样就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找不到绘画内容,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同时也会抹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会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把课堂转移到教室以外的田间地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把学生带到室外欣赏优美的山山水水,让他们仔细观察一草、一木„。必要时让他们带回教室观察,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作画,他们就画得眉毛有眼,找到内容可画。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重视评价,增强学习的愿望

作为一名农村的美术教师,应懂得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什么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挖苦和批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很幼稚,这时他们的画充满了梦想与天真的色彩,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画的画有一个好的评价。教师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尽力挖掘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记得一次,有个学生的作品引起了其他同学的轰笑:“太阳,还有绿色的?真好笑!”这位学生画的是他家的菜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瓜果,爸爸妈妈在辛勤的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同学们轰笑的就是天上画了个大大的绿太阳,发出绿色的光芒。在我的鼓励下,他说出了自己的创作构思:“今年天气很热,又很久没有下雨了,菜园里很多蔬菜都晒干了,南瓜也不结果了,爸爸妈妈天天要在红红太阳底下干活,很热,很辛苦。我把火红的太阳变成绿色的,让它发出不热的绿色光芒,这样爸爸妈妈干活时就不会热了,不用天天去浇水了,菜园里的蔬菜和瓜果也不会被晒死了。”这时,哗哗的掌声响起了。孩子的思维太丰富了,孩子的心灵太美好了。作为美术教师,这时哪怕给孩子天真的创作洒上一点点污淖,恐怕以后就难以再轻易抹去了。

评价学生作业,不要千篇一律,只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适当的批阅。如学生画得不好,我会用婉转的语气和他交流,这样画就更美啦„等等。对绘画作业好的学生,要在全班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该学生学习再学习美术的强烈愿望,并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搭建展示平台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举办绘画作品展示活动,把学生的作品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等显眼的地方。或通过橱窗、墙报展示学生作品。利用美术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让孩子们在画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6.花卉培养与欣赏之我见专题 篇六

摘要: 《花卉学》是一门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学科。关键字:花卉在未接触花卉学前是我还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的研究艺术理解,光靠表面现象难以看到很多深刻的东西花,喜欢观花的一切,这是我喜欢花卉学的初衷彩丰富!我虽然不是因为花而活

通过一个学期花卉植物的分类、产业的形成、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刻的认识和补充。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长发育规律虫害防治,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善了生态环境建设.《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

一、对花卉学概念的深刻认识

以前觉得所谓的“花卉学”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 培养

欣赏,汲取他的芳香成为我平时的一种嗜好《花卉学》生长繁殖过程、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栽培管理等过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

.,但是因为它而惬意自如课程科目的学习,,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 ,.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以后才能更深刻的,所谓知其然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花卉设施类型参观、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繁殖方法,我把花看成自己的朋友 ,我的生活都会更加的精,不能自拔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植物学性,栽培管理技术,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可.我爱,爱他!

我花卉种子的识别,生态学特征,生,栽培设施及病.,改: 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我只知道这门学科讲的是花而不知其所以然有它娇艳美丽的一天管理等相关知识,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我们的生态学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自从学习了花卉学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

二、花卉学书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花卉学老师一个学期的课程讲解,课本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分类总结如下几方面:

1、了解到了花卉的起源和分类;

2、了解了花卉的多样性及分布。如按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综合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地花卉、温室观叶盆栽、温室盆花切花栽培、切叶栽培、干花栽培及其他途分为:切花类、盆花类、地栽类

3、了解和掌握了花卉学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4、对各种花卉栽培设施及器具的认识和了解。如温室、塑料大棚、冷床与温床、荫棚、风障及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各种机具和容器等。

5、重点学习和掌握了花卉的繁殖和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花卉的繁殖指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的植物后代体来源不同,栽培、无土栽培等,面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6、关于花卉的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习了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的各种装饰手法,了解到了花卉生产的特点、产业结构及区域划等。

7、此外,我们还在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对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进行了专门的认识和学习。名、别名、英文名、科属、产地与分布、栽培史、形态特征、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观赏与应用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多浆及仙人掌类、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按形态分为还掌握了关于花期调空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加上我们课后复习和补充,:草本花卉、木本花卉;还有其它的几种特殊分类类型等。,繁衍其种族和扩大其群体的过程与方法。依繁殖

认识了一串红、;按栽培类型分为

对以后从事这方百合等花卉的学::露按用

对花卉学;

花卉的繁殖可分为有性和无性繁殖。了解了花卉的露地栽培、容器菊花、对以上花卉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仅仅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吸收外界新的知识和信息,多去进行实践的检验和创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三、花卉学实验对花卉学的理解和认识加深

除了老师上课给大家准备的丰富课件和图片资料外,本学期的《花卉学》还安排了六次教学实验和实习,包括花卉的分类识别、花卉的品种分类、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花卉的种子繁殖,让我们大家不但大开了眼界,还能体验了一番身在花丛中的幸福感觉。学习热情和对花卉学的喜爱,巩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升华。以下总结本学期几次实验和实习的情况:

1花鸟市场进行了花卉学的第一次实习,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各种花卉的分类识别,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花卉的生长发育状况,特征、我们也自己主动向店主了解各种花卉的情况,结束后认真地写了实习总结报告。

2花的品种分类等的实习。种通过改良和培育的菊花新品种,并了解菊花的生产和园林应用等相关知识。

3建造特点及使用情况等。生产需求。4.花卉种子的识别

卉种子的识别,了解花卉种子采集的方法和要求。

5、花卉种子繁殖丰富多彩的实习生活大大地提高了同学的加深了我们对所学的花卉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专业的全体同学来到了花溪的让我们了解主要花卉的原产地、形态两位老师在实习的过程中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还采集到了很多花卉的照片实习

我们全班在河滨公园菊展现场开展了内容为菊通过菊花的形状特征对各种菊花品种分类,还参观了几

花卉的各种设施能对花卉进行保护栽培,满足其一定的

我们对几种花卉种子进行了识别,通过对几种常用的花 , 采用盆栽方法、花卉的分类识别本学期的一个星期天,生态习性和栽培方式。、花卉的品种分类贵阳市举办大型菊花展期间,、花卉设施类型参观在花溪生态园通过各种园艺设施的参观,了解园艺设施的种类、结构形式、在林学楼的实验室,具体操作步骤:1 准备花卉用土,采用混合用土 ;2 用碎盆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填入1/3碎盆或粗砂砾,其上填入筛出的粗粒混合土,厚约1/3,最上层为播种用土,厚约1/3;3 用木条将土面压平实;4 用浸盆法将土壤浸湿,多余水分渗出厚,即可播种;5 细小种子用撒播法,中 大粒种子用点播法或条播法,播后覆土;6 盖上玻璃或报纸等,减少水分蒸发,并置于室内阴处;7 注意维持盆土湿润,幼苗出土后逐渐移于光照充足处即可。

6、花卉的栽培管理

上盆是盆花栽培与欣赏的第一步,是将已育好的种苗植入花盆的操作过程,是盆花养护管理中的基本环节。间和合适的培养土根所充满,盆花管理中上盆与换盆的基本操作技术。

四、花卉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在现实中的应用

花卉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在花卉生产和销售行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心得体会]

《花卉学》陶冶情操的一门社会学科。卉植物的相关知识,的前言信息;践带来的乐趣业知识,还能学到花卉产业中一些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的新道路。

在学习花卉学的过程中,除了课堂的笔记外,方便到网上或阅读相关报刊杂志去了解更多花卉学及其发展的知识和信息;验和实习的过程中,果,在种子繁殖和栽培管理实验过程中就由于温度和湿度把握不恰当而导致幼苗--------上盆与换盆

种类不同规格各异的花卉幼苗植株需要的营养空;植物生长一定阶段后,盆土物理性质变劣,养分丧失或被老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练掌握了

土壤学、肥料学、植物病虫害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是一门学识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更是一门丰富我们大学生活、在花卉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学到很多关于花还能欣赏到很多有名的花卉品种以及一些关于花卉行业发展不但能在实习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实际操作的锻炼,而且能享受实;通过学习花卉学,不但能学到关于花卉生产种植、管理经营等专寻找到花卉产业发展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看到老师上课的课件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和补充,也不在实有时候不能正确地把握整个实验的过程,影响到了实验的结故必须换盆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死亡现象。

花卉学的实验和实习机会很多,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们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安排很收学生的欢迎,也能很大程度上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和拓展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我们以后踏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希望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能有更多这样的实习机会,也希望老师能对大家做更多的课后复习和辅导。

花卉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可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利用所学知识继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去逐渐加深对花卉学的认识和了解,然后进行更多的创新和补充。

最后感谢花卉学老师对我们这一个学期来的教育和关心,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会一生受用。

其实有机会的话,我还想跟老师一起学习更深入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门不错的学科,既增加我们的常识,又能陶冶情操,这是件很难得的事情。在市场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觉得多掌握一们学科,就增强拉竞争力,我相信我自己能用好这些知识。我以后会更加的关心花,关心花卉学这门学科,让他不的丰富和完善。

7.小学美术欣赏课之我见 篇七

一、研读教材,打造基础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独立理解能力,同时,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比较感兴趣。 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能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我正是以此为契机展开美术教学的。

文化学习的积累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我首先让学生参与到体验和认识美术文化内涵的学习中去,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出精华, 以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个质的上升,并且与美术学科相融合,体现其美学价值,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脸谱的五官、表情、图案、色彩进行联想,让脸谱设计变得生动有趣。 而在涂色工具的选择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进行运用。

二、激发创作欲望

1.以播放视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好奇心

《 游园惊梦》 是经典的昆曲曲目 ,在授课前播放能够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讲课作铺垫。 有学者指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1%来自味觉,1.5%来自触觉,3.5%来自嗅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用影像和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2.游戏教学激情导趣

游戏是课堂活动的首选,当孩子听昆曲的时候,仿佛穿越到远古时代。 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自己置身其中,使学生有更深切的体会,让学生总结图案、色彩与性格的关系,再由学生嘴里说出来, 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记忆, 也有利于学生贴切地设计角色。 游戏互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方式既能充分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昆曲脸谱的传统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并在其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游戏法不仅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脸谱传统艺术文化,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

3.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联想

小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积累是有限的, 由此导致他们的想象力也受到限制。 因此,要想丰富孩子们的绘画内容,就要教会他们储备有用的信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有接触各类作品的机会, 使学生从各方面了解脸谱艺术, 掌握要点,深刻体会,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创作的时候才会运用自如,才会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脸谱应该有的特征和创作要点,把常识性的东西给学生展现出来:关羽重义气,忠于刘备,画红脸;张飞勇猛,画黑脸;董卓奸诈,画粉脸。 脸谱图案可以表示人物特性,如周仓额上画虾,表示他能识水性;钟馗额上绘蝙蝠,说他像蝙蝠一样,昼伏夜出,捉鬼除害,为人造福;赵公明是财神,额上画元宝。 学生对这些相关知识更是兴趣大增,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示范教学的时候,我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联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最终目标是积累脸谱知识,让学生明白传统脸谱特征、 色彩及结构关系,如何把传统与创意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法的讲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和情感体验。 因为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题的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 肯定的情绪和情感。

4.做好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自评,说自己的创意构想,也可以相互欣赏与评价,大胆地评论别人的作品,学习彼此的优点。教师做最后的点评,将传统脸谱与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比较对照,找出学生创作亮点,适时提出其中的不足,并且给出关键性指导。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体会,更能体会脸谱艺术的魅力,让脸谱艺术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 向学生传授优秀的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个人体会,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摘要: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戏曲种类都有脸谱。通过脸谱可以开宗明义地告诉欣赏者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伦理特征。脸谱使得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清楚明白,欣赏者一目了然。如何让脸谱艺术与美术课堂完美结合是教师着力探讨的课题。

8.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篇八

1研究的意义

1.1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术欣赏是审美主体积极而能动地反映审美客体的活动。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感受到美的情感力量,引发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爱国的情怀、协作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与无私的品质以及人世间的情感冷暖,能陶冶情操,转化为学生向前的勇气和动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1.2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合理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学生能逐渐透过作品的形式层面和形象层面,品味到作品中的深层意蕴。随着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有了更为生动而丰富的内容,艺术家的人文情感被以物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品味解读出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境界、哲理思考、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等理性内容时,映射在内心的将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喜悦。在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在充分享受由美术作品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知识,提高了审美意识,启迪了审美智慧,树立了合理的审美观念。

1.3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欣赏时积极主动地创造过程,美术作品能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抽象绘画或抽象雕塑作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等几个方面。作品通过形状、构图、色彩、线条以及所描绘的内容或情节等因素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感受,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也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2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问题和误区分析

2.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缺乏主动性: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艺术知识、审美能力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不理会老师的授课,而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教师应先从自身做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结构,改进授课方法。

2.2授课资料的不足与授课手段的误区: 课本中的图片往往不能涵盖一个作者的全部作品,或对同一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类比。这就需要我们事先查阅大量资料,再根据需要去芜存精,既保证资料的翔实可靠,又要避免资料的罗列堆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借助于多媒体来追求授课效果,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近几年,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在欣赏完毕,总结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时,学生却不知从何入手。可见,多媒体的确将课堂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但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必须适合教材内容。教师授课之初,就要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好引导的问题,列出题纲重点,做到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对策

3.1教师要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专业名词繁杂生僻,不同国度,不同朝代的艺术作品云集一堂,各树其帜,需要教师一一去讲解。如果只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乐趣。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要精心准备教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添加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创作背景等资料。

如介绍达·芬奇,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寥寥几笔,可以讲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蒙娜丽莎》这一作品时,可以谈谈后人对女主人身份的猜测。有人说是富商的妻子,有人说是一名交际花,现在有人利用电脑成像技术把达·芬奇的头像与之比对,竟然相吻合,故又有达·芬奇自画像一说等等。通过讲授有趣的故事,以及后人对作品的不同研究,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2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3.2.1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增加古今中外的名画、建筑、雕塑和工艺名作图片等,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更多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

3.2.2增设书法课,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与审美能力: 增设书法课,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好字,当他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名家书法作品时,通过教师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

3.2.3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将美术课堂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美术课堂增加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表演、舞台艺术、服装、化妆、戏剧、设计等丰富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媒体艺术的认识和运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3.3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大胆的评论,加强教学互动: 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观察,分析作品的色彩,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作品的所感所想。教师要预先设计好合理的评价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学会观察,分析和反思,不断建构知识,获得主动发展。

3.4注重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要及时、准确、巧妙启发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力。听着《春江花月夜》名曲,欣赏唐画家周方的《簪花仕女图》,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看过的电影,并摹仿,表演唐代宫廷贵族妇女那优美的舞姿和在庭院中悠闲、采花、嬉戏的生活场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或吟诗、做画,让学生发挥特长,各显其能来进行各种创作。教师并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审美想象和艺术创作活动中去。并把自己编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表演时,要求学生设计服装、道具、配音、化妆等。舞台上,学生像演员一样尽情展示自己,当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像开了花一样感受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及艺术价值。

3.5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的授课范围如果只限于课本,脱离艺术发展的社会动态,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势必会受到限制。教师应事先让学生预习,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或者写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研讨会,也可让学生选题,自发组织。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画展、设计展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倾听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层次的审美观点,检验其鉴赏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结束语

学生的美术欣赏认识是建立在已具有的美感基础上的审美认识,因而欣赏是不能强迫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是欣赏的前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让学生在美学的世界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的同时,学习美学知识,提升鉴赏能力,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李若琪.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 . 山东教育,2003(29).

[2]张韶明.以学生为主体,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J] . 艺术教育,2004(06).

[3]何光焰.高中美术教学中欣赏作品的浅析[J] . 教学交流 理论版, 2009(11).

上一篇:感恩-孝敬父母倡议书下一篇:正师德树师风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