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指导课教案

2024-09-13

小升初作文指导课教案(精选6篇)

1.小升初作文指导课教案 篇一

《古诗四首》

第一首观沧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体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资料展示——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正音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sè)(2)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释义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四.品读诗歌——讨论探究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 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五、研读诗歌——体悟情感 感情基调: 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合作性学习】

1、整体感悟

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2、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开始共同研讨下列问题。

问: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理解:“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写到人吗?

理解: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问: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问: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问: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

理解: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3、小结,朗读、背诵。

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通过对登山观海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学生齐读,当堂背诵。

【探究性学习】

问: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理解: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哪一句是写情的诗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说出古代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吗?

理解: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

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 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 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二、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 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 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领读诗歌

2.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3.学生自读体会。4.交流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5)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四、诗歌赏析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 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运用了拟人 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 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 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 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 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三、尝试背诵。

2.小升初作文指导课教案 篇二

一、预先立题:一词立骨, 先入为主

1. 标题扣题

俗言道“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标题中嵌入话题, 不但一目了然, 造就先入为主的声势, 而且也会使阅读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吸引, 将文章扣到话题上, 这样在阅读者眼中, 就不会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了。拟作文题时, 可以将话题或材料的主题词置于其中, 以彰显立意, 统领全文。请看小考作文话题: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演绎着爱的故事, 有父母之爱, 有同学老师的爱, 有对灾区人民的爱……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 或许是细腻的一个动作, 或许是让人回味的一个眼神……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一些让你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特别幸福的事, 选择其中的人或事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语言要通顺流畅, 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写生动。

A同学将作文标题拟为《流年匆匆, 母爱相随》。母爱, 这一永恒的话题被小作者定格于文题, 彰显了对母亲的思念, 更凸显了母爱的魅力, 统领全文。B同学的标题是《有爱, 就有幸福》, 小作者将话题中的关键词“爱”、“幸福”嵌入题中, 一语中的, 点化了主题。

2. 题记扣题

题记犹如锦上添花, 或是阐释题目内涵, 或是映衬主旨精神, 或是昭示文章走向, 或是标志整体内容……恰当地运用题记扣题, 不仅可增添文采, 激发兴趣, 更可吸引读者、先声夺人。请看A同学的题记:

让我们记住和母亲共同走过的岁月, 记住爱, 记住时光。题记

(正文为作者由校返家, 忆起被母爱过的镜头:幼时被母搂抱——考试失利母亲安慰、为我拭去泪水——上学母亲为我推车、叮咛——思绪回到现实, 向家飞奔) 题记既概括全文, 又引领读者。

二、开篇破题:首句标目, 行文线索

1. 段首标明中心句扣题

或是概括全文大意, 或是揭示文章中心, 或是点明阅读的“路标”, 阅卷老师立马能抓住大意, 顺势而读。

如A同学:《流年匆匆, 母爱相随》的开头段:

天空依旧蔚蓝, 河水依旧清澈。踏着绿色的羊肠小道, 我已经按捺不住满溢的思念之情, 加快了脚步……哦, 我日夜想念的慈母, 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

母爱, 又何止会在短暂的分别后凸显。当记忆中的涓涓细流静静的淌过, 我发现, 原来它一直与我相随。

B同学:《有爱, 就有幸福》的开头:

幸福, 或许是瞬间顿悟的一种感觉, 或许是记忆中的许多往事, 或许是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几句问候, 或许是月光下全家人在一起惬意的小憩……幸福总是甜蜜的, 对每一个人来说,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关键看你能否捕捉它。

A同学的开头扣上了文题和主旨, 牵引着读者顺势而读。B同学的开头是对标题的具体阐释和剖析, 昭示了下文的内容, 紧扣主题。

2. 小标题扣题

寥寥数语, 层次分明, 提纲挈领, 点明逻辑关系。一看之下, 便粗知文意, 让人怦然心动, 爱不释手。

例如:《有爱, 就有幸福》

小标题一:无籽西瓜 (小时候妈妈让我吃剔籽西瓜, 上学后我将西瓜剔掉籽端给家人吃, 全家人都被感动)

小标题二:do re mi (月光下幼年的我被搂在妈妈的怀里拍着小手唱着)

小标题三:妈妈爱吃鱼头

小作者捕捉了生活中的平凡琐事, 聚焦了家人间的酽酽亲情, 读来感人至深。三个小标题简单明了, 新颖别致, 更是将文章的感情层层推进, 直到水到渠成地总结出“有爱, 就有幸福”的中心, 回扣题目。

三、文中含题:反复铺陈, 环环相扣

在行文过程中, 利用反复、排比和过渡, 醒目扣题, 彼此呼应,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牢牢切题, 强调主旨, 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产生形散神聚的严谨美, 从而对视觉和心理都产生较大冲击。

例如在《流年匆匆, 母爱相随》一文中:

“小时候, 母爱是那温馨的小屋”——

“后来啊, 母爱是那双拭泪的手”——

“而现在, 母爱是那幸福的叮咛”——

母爱, 这一永恒的话题, 被小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时候”、后来啊”、“而现在”三个片段深受余光中《乡愁》的启发, 把母爱深情的分别寄托在“温馨的小屋”、“拭泪的手”、“幸福的叮咛”中。小作者间断地运用三个具反复、排比于一体的句子, 既作过渡句, 又作下段中心句, 牢牢地把全文融为一个整体, 又步步深入, 处处扣题。

四、豹尾应题:首尾圆合, 妙手回春

结尾可归纳、可概括、可深化、可卒章显志, 但最重要的还是扣题。

A同学的开头:

天空依旧蔚蓝, 河水依旧清澈。踏着绿色的羊肠小道, 我已经按捺不住满溢的思念之情, 加快了脚步……, 哦, 我日夜想念的慈母, 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

结尾:思绪从记忆回到现实, 猛然发现, 我离家更近了!离母亲更近了!我不由得加快步伐, 想一下子飞到家中, 偎依着母亲, 继续让那爱包围着我, 永随着我……

结尾呼应开头, 对母亲的思念更凸显母爱的魅力, 深化了主题。

3.小升初作文指导课教案 篇三

一、生活中的礼物

师:各位同学下午好,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第一次见到大家,我不能失礼,所以我在家冥思苦想,到底要给大家带一些怎样的礼物,才比较合适。经过考虑,我筛选出了这三样(出示PPT图片)。第一样:棒棒糖;第二样:练习本;第三样:千纸鹤。大家都认识,那么我想大家给我一些建议,如果你是我,你会选哪个礼物送给大家。

生1:本子,因为本子实用。

师:哦,你看重礼物的实用价值。那我就送你一个本子,谢谢你的回答。

生2:我会送棒棒糖,因为很好吃。

师:棒棒糖,你看重礼物的乐趣,那我来找找看有没有棒棒糖。(师摸口袋,全场笑)哎呀,真有一颗,送给你。

生3:我会送本子,因为现在六年级了,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写一些文章。而棒棒糖是一时的,吃完就没有了。千纸鹤太像玩具了,忽悠小孩的。(全场笑)

师:你很热爱学习,真好,而且老师发现你更重视礼物的现实意义,注重它的适用性。也送你一个本子。

生4:我觉得送千纸鹤好,可以送给别人祝福。

师:千纸鹤虽小,礼轻情意重,凝聚着祝福,你很有心,老师送你一只千纸鹤。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跟老师大同小异,三种礼物都有人想要。那么老师就想问一个问题,刚刚大家再给老师建议时,都是从谁的角度出发的?

生(齐说):自己。

师:嗯,你看,如果你想要实用的东西,就希望老师送本子;你想要好玩的、好吃的,就希望得到一颗棒棒糖;当你想要一个充满情意的礼物时,就想让老师给你一只千纸鹤。如果,老师不顾及大家的想法,随便送一个不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开心吗?

生(齐):不开心。

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送礼物要考虑对方想要什么,那么我们写作文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读文章的人的感受呢?如果我们的作文也是一份礼物,那么又应当注意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聊作文选材这件事!

二、给老师的礼物

师:现在大家已经六年级了,即将毕业,如果我们都写一篇作文送给语文老师作为礼物,那么在构思时,你认为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生5:作文写完后,老师看了能高兴。

师:对,要让老师看完之后有一种愉悦感,这样他才会喜欢。

生6:要赞扬老师,不能批判老师。(全场笑)

师(笑):啊,你真贴心,知道老师很辛苦,要让老师开心一些。

生7: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师:不错,写作文就是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诉诸文字,说真话,抒真情。好,如此等等,大家已经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文和送礼物都是不能只顾自己开心,都要考虑到——

生(齐):对方的感受。

师:是的,送礼物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对方喜欢什么,写作文的时候要明白我的读者会关注哪些内容。所以,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做一个深入的探讨,看看到底怎样把这份礼物送得“投其所好”。好的,既然是送给语文老师的礼物,那么我想先了解一下,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8: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

生9:如果你惹了他,他会有点凶;如果你做的好,老师会夸奖你。

师:赏罚分明。

生10:他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因为一旦老师做事就会做到最好。

生11:他还是一个公正、追求完美的人。

生12: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生13: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

生14: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通过讲故事让我们懂得道理的人。

师:嗯,老师教导有方,循循善诱。好的,讲了这么多还有人想要讲,我发现大家都能发现语文老师不同的一面,那么现在我想做一个求同存异的工作,大家认为,这么多语文老师的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没有争议的,一致公认的?

生(七嘴八舌后齐说):追求完美。

师:好的,我们现在拨动时间的指针,穿越到6月份,毕业在即,我们要写一篇文章送给老师作为礼物,表现他的追求完美,那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表现老师追求完美的事情,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找出最佳事件,并说明理由。

(生讨论)

师:好了,大家都讨论好了,那么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15:我从中队会的一件事可以看出李老师的完美,因为中队会上,李老师让我们尽量模仿他的声音去读。

师:你认为这件事最能表现他的追求完美,那么理由呢?

生15:理由是我就看着李老师用他特别尽力的声音给我们做示范。

(同一小组的一个学生做出惊讶表情。)

师:你表示惊讶,那你说说为什么。

生16:我觉得李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不管是声音的大小,还是朗读的情感,都十分细致,可以说追求极致,不能出一点差错,第一遍排练得很好,还是要排练好几次。

师:谢谢,你对她的回答做了补充,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完美的老师。其实,在刚刚这位同学站起来的时候,很多人发出了叹息声,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叹息呢?(生笑)

生17:因为很多人都想要说这个。

师:哦,原来很多人都想说这个,那我们看看还有谁想说中队会的,举手看看。(很多学生举手)好的,你也来说说看。

生18:我也想说中队会的朗诵,好不容易每个动作我们都做对了,但是老师还是要求我们一遍又一遍练习,希望我们做到精准无误。

师:那请你再说说你选择中队会朗诵的原因。

生18:因为这件事最能反映李老师的追求完美。

师:很好,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同学选择的事件与李老师追求完美这个特征是相符合,相配对的,换种说法就是,事件与我们的中心是相关联的。(板书:与中心相关联)其他同学有没有不一样的选择。

生19:在体育运动会上,不管是广播操还是其他表演,李老师都要求我们每一个动作尽量完美,给其他六年级班级做榜样。

师:所以李老师的追求完美在体育运动会中也有体现。那你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也选择中队会上的朗诵呢?

生19:这件事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特征相联系。

师:那与刚刚那件事相比哪个更好呢?我们应该选择哪件事?

(一生脱口而出:投票!)(全场笑)

师:你真机灵,既然如此,我来做个假设,如果李老师收到我们班同学的礼物之后,他在家读啊读,发现54篇文章都是写中队会,而只有1篇写体育运动会,那他会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生20:我觉得李老师会喜欢体育节的,因为那篇文章另辟蹊径,与我们54篇都不同。

师:很好,另辟蹊径,你用词非常准确。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同学为刚刚那位男生总结了理由,体育节这件事与大多数同学的中队会朗诵比较起来,更加……

生(齐答):新颖!

师:很好。(板书:新颖)还有其他选择吗?

生21:我觉得关于李老师追求完美,还体现在李老师帮我们修改作文这件事上,比如我们要发表作文,李老师会反复帮我们修改,直到他满意为止。

师:你的理由呢?

生21:因为这既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性格相关联,而且和其他同学的中队会朗诵排练相比,更加新颖。

师:活学活用,你真聪明。其实啊,除此之外,老师还想补充一个理由。

(一生举手)

师:你还要说,好的,你来。

生22:我觉得作文还要贴近生活。

师:很好,因为写作文贴近生活,能够让我们读后感受到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不至于读起来感觉李老师虽然追求完美,但完美得有些虚假。什么叫完美得有些虚假?

生6:有些同学为了赞扬老师,就去编造一些事情出来,说老师多伟大,但这样的文章写出来肯定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那样有真情实感。

师:很好,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文字,就像这位同学一开始说的,他说我们要写赞美老师的文章,不能批判老师,那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认可每一位老师呢,那也不一定,所以表达最真实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由此来看,选择材料的第三个要求就是……

生(齐答):真实。

师:很好,就是真实。(板书:真实)我们已经总结出了选材的三个要求,首先要与中心相匹配,其次要新颖,老师要对新颖再做一些解释,什么才算新颖呢?你要解释,你来说。

生23:独特,与别人写的与众不同。

师:很好,就用你说的一个词,与众不同,新颖不是说第一个想出来的,而是与大多数人不同。同样的,真实也是如此,强调的是一种生活真实,要能让人感觉事情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不能天马行空地去写老师拯救地球,(生笑)虽然也能表现老师,但太过虚假。

三、老师给的礼物

师:这就是我们整理出来的三个标准,实际上老师在思考了送大家什么礼物之后,也得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送大家一种学习作文的方法,利用一种评判标准帮助大家自主学习。请大家把讲义往后传。(分发讲义)我们可以看到讲义上的一个星级表,三颗星表示等级最高,两颗星其次,一颗星等级最低。那么大家能不能把黑板上的标准填入表格中呢?首先来看三星级标准应该是什么?

生(齐答):三个都有。

师:很好,三个要求同时具备的文章,我们可以将其评定为三星级。那么两星级呢?

生24:我觉得首先要与中心相关联,因为每篇文章都是表现一个主题的。

师:是的,一篇文章最基本的就是表现中心,如果事件都与要变现的中心无关,那么不能达成写作目的了。那么两星级为什么会少掉一颗星呢?

生24:然后在剩余的两个要求中,只完成了一个。

师:你的归纳非常到位,我也很赞成,请坐。请大家把两星级标准填好。接下来,谁来说说一星级的要求呢?

生25:我觉得只与中心相关,其他都做不到。

师:可以,也请大家把一星级的标准填好。(学生完成表格)。好了,老师想送给大家的礼物已经制作完成了,也送到了各位手里,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礼物。

师:前面大家讨论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追求完美,但这并不是老师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现在我们就再来看看每个人心目中的语文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参看讲义上的思维导图,结合送礼物的过程做一个小尝试,对照三星标准,选择最佳事件来表现自己心中的语文老师。

(学生动笔构思)

师:好的,大家都完成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先这个小组,他们仍然觉得心中的李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那么事件有没有变化呢?看这个例子,他把事件换成了体育运动会报名表的誊写,李老师细心核对,要求每一个信息都准确无误,还强调书写工整美观。大家觉得这个例子可以达到哪个等级。

生26:我觉得可以达到三星级。因为首先这件事能看出李老师追求完美,符合第一条标准,其次体育报名表填写与大多数人想到的中队会相比是与众不同的,比较新颖;然后这件事确实是最近发生的真实事件,所以满足三个要求,应该是三颗星。

师:你的思维非常清晰,分析有理有据,请坐。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摇头)

师:很好,这位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我们可以奖励他三颗星。再来看一篇,这位同学说李老师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元旦演出排练,本来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工作,但是李老师不但给大家排练了节目,而且非常有创意。请大家再来评价一下这个案例。

生27:我觉得这篇也可以达到三星级,因为这件事也是真实发生的,第二个这件事与千篇一律的中队会也不相同,第三个事件的确能反映出李老师标新立异。

师:好的,请坐,的确如你所说,这件事符合三星级的每一个标准,三星级的称号当之无愧。

师: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作文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借用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来学习作文,例如借助送礼物的思考过程来指导自己选材,所以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只要你敢于追求完美,你就能够标新立异,你就能够送出一份让老师满意的礼物,让你的语文老师在你毕业后永远记得你这样一个学生。那么今天课后,请大家把自己刚刚的构思写成一篇文章,完成讲义的最后一个部分“我的礼物”,然后送给语文老师。今天,我把星级表这个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在今后学习作文的过程中运用好这个礼物。好了,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谢谢各位同学!

【点 评】

江跃老师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这节课对我们所有听课老师来说,也是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的。

首先,本节课目标定位准确,而且契合学情。由“礼物”导入,引导学生对中心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对简单的思考,再到选定语文老师的某一个特点,确定事例,归纳评价量表,接着提出“生活模型”来启发学生练习如何选材,整个过程清晰明确,从教学呈现的结果来看,课堂中的训练也是比较有效的。例如最后呈现的三个三星级选材,我尤其欣赏第一个(追求完美):学生选择了体育运动会报名表的誊写,这和最初的中队会朗诵和体育运动会排演时的笼统泛泛的选材相比,已经有了质的进步。学生从一开始的笼统模糊到逐渐清晰和自我提升,这些都是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的。由于引入了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作变得真实而又意义。这样的尝试是有长期坚持的价值的。

其次,“礼物”的设计贯穿全课,是全课设计的亮点。这个设计既在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巧妙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很自然、不生硬。三个小礼物学生都很感兴趣,一下子就吊足了胃口,自然而然引出“生活模型”,别具匠心。同时,本节的教学内容也是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实际上就是一个阶梯,引导孩子认识到写作文需要读者意识。而且到最后,教师也不忘回扣“礼物”,鼓励大家在课后完成写作,送给老师。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礼物”的导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导入,这个导入在整节课中是举足轻重的,有四两拨千斤的意味在其中。

第三,课堂是有生活感的。真实生活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有更好的生活体验,有真切的感悟,这样学生写作中的套话、套路事件就会最大程度地减少。本节课创设的情境是毕业在即,送给老师一个礼物。这个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一下子投入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去想送给老师一个什么样的礼物。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当注意,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文必然缺少真情实感。

第四,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虽然第一次与学生相见,但江跃老师的亲切,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学习,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语文课状态。我们要避免那种严肃而死板的作文教学,简单枯躁地说今天学什么,学生是不欢迎的。对学生的回答,江跃老师也没有强制的统一,而是处理得很艺术,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教学智慧。例如当有学生说送给老师礼物要赞美老师,不能批评老师时,我们听课的人都看到了学生有多么“可怜”:整天要想着如何讨好老师。但是江跃老师没有反驳或批评,而是自然而然的引导,到了教学后半段中抓住一个契机点醒这位学生要说真话,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理念。

第五,老师的教学机智也为课堂增色不少。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及时评价和指导是能够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的。缺乏教学机智的课堂是死板的,富有教学机智的课堂是灵动的、活泼的。例如在讲真实这点时,一个男生回答说不能虚假,但是课堂之初,恰恰是他说要赞美老师,不能批评老师,江跃老师很巧妙地引导了学生,将课堂前后勾连了起来。这样既不伤害学生,保护了孩子的本真,又鼓励了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

江跃老师将“生活模型”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不同于当前较为普遍的“经验式”“笼统式”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更为清晰、更加易于操作的教学方法,写作教学不再是干巴巴的讲解,而是与生活勾连,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与众不同的写作之门。

4.小升初 教案1.1—1.2 篇四

1.1正数和负数

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70米,体重50千克,今年26岁.我们的班级是一班,有2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100%„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重点: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

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等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

(“整数”“分数”和“有理数”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1.2.2数轴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相反数

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5,-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1.2.4绝对值

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

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观察并思考: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

5.小升初作文指导课教案 篇五

【知识概述】

商店出售商品,总是期望获得利润.例如某商品买入价(成本)是50元,以70元卖出,就获得利润70-50=20(元).通常,利润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说,20÷50=0.4=40%,我们也可以说获得 40%的利润.因此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定价高了,商品可能卖不掉,只能降低利润(甚至亏本),减价出售.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算,这就是打折扣.减价 25%,就是按定价的(1-25%)= 75%出售,通常就称为75折.因此:

卖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

【典型例题】

例1 某商品按定价的 75%(七五折)出售,仍能获得25%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学大名师】求利润百分数就是求获得利润占成本的百分之几,因此应使用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这个公式。要求利润的百分数是多少,必须知道商品原来的成本和实际卖价各是多少?

解:设商品定价为“1”,商品的实际卖价:1×75%=0.75 商品的成本:0.75÷(1+25%)=0.6 定价时期的利润百分数:1-0.6)÷0.6=66.7% 答:定价时期的利润百分数是66.7%。

例2 某商店同时售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3000元,其中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损20%,问结果是盈利、亏损还是不盈不亏?

【学大名师】一件商品盈利20%后是3000元,把这件商品的成本看作单位“1”量,先求出这件商品的成本价,再算盈利多少元?再算亏损多少元?最后比较盈利和亏损数额,再求出盈亏多少。解: 第一件商品成本价:3000÷(1+20%)=2500(元)

第一件商品盈利:3000-2500=2500(元)

第二件商品成本价:3000÷(1-20%)=3750(元)第二件商品亏损:3750-3000=750(元)

750>500 答:亏损

例3 林先生向商店订购定价为120元的某种商品100件,林先生对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降价,那么每减价1元就多订购5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若减价5%则由于林先生多订购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20元,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学大名师】降价5%则每件减价120×5%=6元林先生就多买5×6=30件,由于每件减价6元,则100件就减价6×100=600元,而最后所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20元,这600+120=720元就是多购30件获取的利润,则每件所获利润为720÷30=24元,成本就是120-6-24=90(元)。解:120-120×5%-(120×5%×100+120)÷(5×120×5%)

= 120-6-720÷30 = 114-24 = 90(元)

答:这种商品的成本是90元

例4 租用仓库堆放5吨货物,每月租金3000元,这些货物原计划要销售5个月,由于降低了价格,结果3个月就销售完,由于节省了租用仓库的租金,所以结算反而比原计划赚了2000元,问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多少元?

【学大名师】原计划租仓库5个月,现在只租用3个月,节约了2个月的租金,3000×2=6000(元),如果不降低价格,那么应比原计划多赚6000元,但现在只多赚2000元,说明降价损失是 6000-2000=4000元,又因为共有5吨,即5000千克,故可求出每千克降低多少元。解:(3000×2-2000)÷5000 = 4000÷5000 = 0.8(元)

答: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0.8元。

例5 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计2200元,甲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15%的利润定价,后来都按定价的90%打折出售,结果仍获利131元,甲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 【学大名师】甲商品看作单位“1”量,可求出甲商品的成本。解:两种商品都按原来的定价出售,共获利润:

(2200+131)÷90%-2200 =2590-2200 =390(元)

假设两种商品均按15%利润出售,可获利润: 2200×15%=330(元)

比实际少获利润: 390-330=60(元)甲商品的成本:60÷(20%-15%)=1200(元)答:甲种商品的成本是1200元。

【我能行】

1. 某摩托车店售价中含10%的利润,其余为成本,一辆摩托车售价为5280元,它的成本是多少元?

2. 某商品按定价的 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3. 商店进一批皮鞋,按每双45元的利润卖出12双的钱,与按每双15元的利润卖出18双的钱一样多,这种皮鞋的进货价是每双多少元?

4. 某商店同时售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990元,其中一件盈利10%,另一件亏损10%,问结果是盈利、亏损还是不盈不亏?

5.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后一天都是前一天的80%,爸爸第一天买2个,第二天买3个,第三天买5个,共花了38元,若这10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则会少花多少钱?

6.某超市售出一种玩具,每售出一个可获得利润5元,售出利2600元,超市共售出多少个这种玩具?

2后每个减价2元,全部售完,共获3

7.甲、乙两种商品进货价共计200元,甲种商品按30%的利润来定价,乙种商品按20%的利润来定价,后来两种商品都降价处理,都按定价的90%出售,结果仍获得利润27.7元,求两种商品的进货价是多少?

【我试试】

1.甲、乙两店都购进一批苹果,甲店每千克比乙店便宜10%,甲店按20%利润来定价,乙店按15%利润来定价,甲店比乙店定价每千克便宜0.14元,求乙店购进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某服装商店进一批服装,按40%的利润率定价,当卖出这批服装的80%后,正好赶上换季,商店主人决定举行换季大甩卖,将剩下的按定价的50%销售,问销售完后实际利润率是多少?

6.小升初作文指导课教案 篇六

1、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

狐假虎威

①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②北方之畏③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④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⑤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⑥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注释:

①荆宣王--楚国的国君楚宣王。

②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

③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着名的将领。

④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⑤长(zhǎnɡ)--长官,首领的意思。

⑥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1)、用自己的话写出“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这个成语的本意是()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1、(1)老虎能够捕获所有的野兽来作为自己的食物,有一天抓到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的,上天让我来管理野兽,你今天把我吃了,是违背上天的命令。

(2)凭借本意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争雁

昔①人有睹雁翔者②,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③。”其弟争曰:“舒雁④烹宜,翔雁燔⑤宜。”竞斗而讼⑥于社伯⑦。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⑧。已而⑨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

①昔:从前。②有„„者:有个„„的人。

③烹:煮,烧。④舒雁:栖息的雁。

⑤燔:烤。⑥讼:争辩是非曲直。

⑦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社。

⑧半焉:一半煮,一半烤。焉,句末语气助词。⑨已而:不一会。

1、解释加点的词。

⑴将援引射之:____________ .

⑵宜燔: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已而索雁:________________ .

1、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1)牵引拿

(2)应当

(3)寻找

2、三个人,他们的观点都不正确,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时机。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靠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跨越百年的美丽》)

(1)“淡蓝色的荧光”在文中指的是由什么发出的光芒?为什么说“它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个句子中,“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指的是();“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3)你准备向居里夫人学习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镭射线,因为镭射线是居里夫人牺牲了自己的美丽肌肤和身体健康,并且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以发现的,所以说它融入了一个女子的美丽的生命和信念。

(2)指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靠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指发现镭。

(3)提示:居里夫人对于科学的追求、对于困难的态度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塑料袋具有成本低廉、性能良好、便于携带等好处,()很快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包装的各个领域,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塑料袋的发明是一柄“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它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实际利用价值。人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塑料袋带来的“视觉污染”了。废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风一吹,漫天飞扬,破坏了居住地、风景点的整体美感。过度制造和使用塑料袋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是更大的危害。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超市的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而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汤,水果摊约是超市的3倍。每生产1吨塑料袋,需要消耗3吨以上的石油资源。塑料的结构稳定,不容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坏,在自然环境中200年内不会降解。废弃塑料包装物的填埋处理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采取焚烧处理的方式,()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而堆积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肌体损伤甚至死亡。2002年曾有报道说,一头须鲸死后被海水冲到法国诺曼底海滩,在它的胃里竟然发现了800千克塑料袋及其他包装材料。

人们逐渐认识到塑料袋的“永生”己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各国掀起了治理塑料袋的运动。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使用塑料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所

说的塑

袋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①打比方举例子②举例子作比较

③列数字举例子④打比方作比较

(5)请你写一条倡议人们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因为\所以如果\就

(2)成本低廉、性能良好、便于携带。

废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风一吹,漫天飞扬,破坏了居住地、风景点的整体美感。过度制造和使用塑料袋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是更大的危害。

(3)塑料的结构稳定,不容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坏,在自然环境中200年内不会降解。

(4)③

(5)少用一个袋子,多留一份洁净。

二、小升初语文真题解析——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巴金-现代

B、《幼时记趣》-沈复-明代

C、《赤壁》-杜牧-宋代

D、《本命年的回想》-沈从文-现代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望天门山》《春夜喜雨》《滁州西涧》《钱塘湖春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罗贯中、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都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小说家。

D、《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参考答案】

1、选B

2、选D。节选自《故乡》

三、小升初语文真题解析——名著知识

1、在《爱的教育》、《昆虫记》、《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格林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三国演义》这些名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___被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着,它们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部名着中,你最喜欢的中国名着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喜欢的外国名着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名著,做积累。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1、《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2、(1)赤壁之战(2)选D

四、小升初语文真题解析——名言古诗

1、默写古诗《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我国古代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思考。

(2)优秀的古诗词是我们丰富的文化营养,我们要用心品味。诵读于谦《石灰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读着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让我感受到她强烈的爱国之情。

3、补充诗句,填写出处、作者,并选择正确答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代诗人_________。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写序号)是表达友情的;______________(写序号)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4、古诗默写

(1)(),一叫千门万户开。(《画鸡》唐李贺)

(2)春种一粒粟,()。(《悯农》唐李绅)

(3)(),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清高鼎)

(4)牧童骑黄牛,()。(《所见》清袁枚)

(5)(),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宋杨万里)

5、古诗默写

(1)远芳侵古道,()。(《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树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3)窗含西岭千秋雪,()。(《绝句》唐杜甫)

(4)(),笼盖四野。(《敕勒歌》北朝民歌)(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书所见》宋叶绍翁)【参考答案】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3、①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唐李白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③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别董大》唐高适

①③④/②

4、答案:(1)生平不敢轻言语

(2)秋收万颗子

(3)儿童散学归来早

(4)歌声振林樾

(5)泉眼无声惜细流

5、答案:

(1)晴翠接荒城

(2)篱落疏疏一径深

(3)门泊东吴万里船

(4)天似穹庐

(5)夜深篱落一灯明

五、小升初语文真题解析——修辞手法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参考答案】

1、选B

2、选C

3、选D。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第四组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应选此项。

六、小升初语文真题解析——综合性学习

1、请完成下列练习。

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

2、孙明明的爸爸要在县城最繁华的步行街开一家眼镜店,但不知道该起个什么样的店名。你打算为他想一个怎样有意思的名字呢?谈谈你的创意。

3、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筹备中的问题你怎样解决?

①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

你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节目单,合唱《感恩的心》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个节目写几句串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名(),字(),()学派的创始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

5、“四书”是指《

》,《

》,《

》,《

》;“五经是指《

》,《

》,《

》,《

》,《

》,《

》。

6、”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传》中得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花和尚倒拨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得”豹子头“是指()。

7、徐悲鸿的代表作是(),他曾留学与法国,向绘画大师仰达学画。【参考答案】

1、《史记》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2、提示:即要吸引路人的眼球还要使人印象深刻。

3、①提示:“同窗意 师生情”“六年同窗 真情永远”

②提示:伴着老师的培养,家长的叮咛,我们在收获中成长。感谢有你们,下面让我们的欢乐在友谊中放飞!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4、丘 仲尼 儒家 《论语》

5、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诗 书 礼 易 春 秋

6、武松;林冲

7、《骏马图》

课后作业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儿子,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楼的西南角,他疾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赶来,看到了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失望绝望)的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的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地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地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我爸爸还活着就一定来就我,也就能救出大家,________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都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救呼吁):“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父亲声音颤抖的说:“出来吧,儿子”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就这样14个孩子,奇迹般的获救了。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无比幸福的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1)选择合适的词语,在下面画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顿()昔日()叹息()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章对儿子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从“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可以看出儿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格。

(5)“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中的“冲”可以换成“跑”吗?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课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地震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位父亲会采取这种行动?写这位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孩子的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绝望呼救

(2)安排往日叹气

(3)如果就因为

(4)语言描写先人后己,为他人着想。

(5)不好,“冲”更能表现出父亲当时想救儿子的急迫,“跑”只能表现出速度,并不能说明父亲着急的状态。

上一篇:考研数学高分答题注意事项下一篇:关于前台文员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