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风景园林

2024-06-29

天津大学风景园林(共8篇)

1.天津大学风景园林 篇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经验分享

终于尘埃落定,起身回上海。回想,从开始准备考研到现在定下来,刚好一年的的时间。这一年算不上披星戴月,但也反反复复坚持下来。要感谢的人太多了,论坛给予我很多信息和帮助。

建大的风景园林学是才刚从城规里分出来的新学科,可以说我们是建大建筑学院第一届风景园林学硕。之前毫无系统的资料可言,自己摸索着复习。在这儿一点点自己的历程,希望对之后考风景园林的同学有帮助。

【重要声明】:以下内容仅是个人考研过程中小小经验和想法。只是分享。

一.综合情况:

建筑学院复试线310。风景园林学学硕+专硕预计招50个,但进复试的有24个,没报满。但是!还是刷了4个人。所以,大家懂得,老师不会因为这个学科没报满,就全收。因为这些导师在建筑学院其他学科也招人,老师不会愁带不到学生。

初复试都很看重快题,快题是一目了然你的专业水平,所以大家懂得。

二.导师:

风景园林学热门导师――刘晖老师。进复试28个人(包括几个城市规划专业报考景观导师的学生),报考刘晖老师的就有12个。她只招4个……高分变炮灰就产生了。PS:她在规划的考生里只招一个人,有5个人报她。

风景园林导师20个左右,其中包括很多城乡规划学的牛x老师。例如:张沛,王军(博导),王树声,李昊……AND SO ON。 这些导师都是很牛的,我是因为害怕报他们的人太多了,没敢报,没想到――今年风景园林学就没人报他们,是有多戏剧啊!

其他几个了解过是景观方向的不错导师:岳邦瑞,党春红……

报考原则:多了解几个老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的兴趣。并且量力而行!老师好,但要求也高,有时候你跟不上步调,很可能适得其反。

三.考试:

英语政治就不说了,网上经验贴巨多。我只有一条原则――按照自己的步调,不比快,不比多。扎实的基础知识。

【专业课】大部分是参考书目中的重点知识,不偏不难。多关注年度学术界的流行理论和技术。因为没有资料参考,只有两年的专硕题目,关于考试参考书目的内容,我都是看完一遍书再自己总结,书本非常重要!关键是最后能有一个系统的框架。我所有的参考书目看了2-3遍吧。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画简图,论述。

真题大家可以在学院研招办买到,10块钱一份。我就不多说了。

【快题】设计主题很普通,常规题目,场地1公顷以下。但是关于地形以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处理,建大考的很厉害。我觉得也是考的很有水平的`一点,比较综合吧。快题建议大家好好练,不仅要分部分练习,也要整套的练习,这样才有感觉。

建大考的场地都不大,所以建议多关注1公顷以下地块的设计,场地虽然小,但小中见大。因为大家很容易出现,把场地想的太大,拥挤的情况。以及有地形的场地,这个建大很爱考。这次复试就考了有地形的,有同学直接把地形推平了,貌似分数不理想。

快题原则就是:多抄方案,多思考。多动手,一定要保证规律练习。

四.复试。

绝对的专业淘汰制,老师是宁缺毋滥。快题很重要。

快题方向的考生,面试时是讲你的复试快题,老师提问,这个环节很重要。其他的英语,政治都是浮云。但是态度要诚恳,谦虚。

建议提前准备作品集,保存获奖证书。

五.其他。

关于考研,最重要的是坚持下来,是心平气和,安神静心的坚持下来。这是一桩你付出100%不一定回回报你想要的,但你不付出100%就一定没有回报的事儿。所以,大家心态放好,过好每一天才最重要。

以上就是一些我个人经验的分享,如果对你有帮助也是我的荣幸。希望我们的专业能让我们更努力,变成更好的人。加油了!大家!最好的还没有来!

研究生考试,考研频道。

2.天津大学风景园林 篇二

1人居环境科学的产生背景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 道萨迪亚斯 (C.A.Doxiadis, 1913~1975) 就创立了“人类聚居学”, 它是西方学者为适应新的历史发展, 第1 次把拓展了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思想系统集成起来, 并提出把城镇和乡村所有人类聚居地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学科[1]。吴良镛院士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示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结合20 世纪80 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环境意识”以及新的科学技术方法, 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理论。该理论是基于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建立的以人和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1995 年, 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人居环境研究中心”, 1999 年开设“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 为该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建筑, 是广义建筑学的具体实践;城乡规划则要求对区域的整体发展做科学、合理的规划;风景园林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地园林化建设与自然保护地区的划定。虽然三者考虑的角度不同, 但有着共同的目标, 即, 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 人居环境科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而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教育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2人居环境科学教育的缺失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施受时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小, 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盲目追求形式、流派、风格而忽略地区气候、能源等地域特点和自然条件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建筑能耗的居高不下, 也导致了诸多建设地域特色的缺失。良好人居环境所体现的应该是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然而, 尽管国内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人员与日俱增, 但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于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认知还较为缺乏, 由此导致了大量设计方案的机械化与模式化。虽然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 (如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 设置了人居环境科学课程, 但在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独立设置此课程的院校却为数不多, 该科学体系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桂林理工大学处于富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走过了近10 年的历史, 目前已基本形成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互助发展的局面。就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 风景园林专业中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安排,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深刻体会, 更有利于促进地方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

3如何增强人居环境科学教育

据2014 年度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统计, 全国已有220多所院校开设园林、风景园林及相关本科专业, 每年招收各类型各层次风景园林学生超过5 万人[2]。为适应行业和社会需求, 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还会增加, 专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各院校除了安排必要的专业课程以外, 增加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迫切了。从更广的地域范围来看, 随着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地方特色文化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 表现为“国际现代化”形式的增多“, 地域文化”的减少。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不仅需要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正确引导, 还应从根本上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强调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性, 突出地域特色的教育。具体包括:加强建筑及聚落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要素、文化传统、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特定关联, 强调聚落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融;尊重聚落环境和地段所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突出聚落和建筑融于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3]。

桂林理工大学作为广西最早开设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 受中原、岭南、海洋等多元文化的影响, 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结合建筑、文化、环境等背景,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有侧重点的进行人居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 体现多元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的交融。良好的地域观不仅可以为专业的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还将有利于地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研究。

3.1 教学体系中增加人居环境科学课程

人居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以现实环境中复杂的问题为核心, 结合多学科的方法与途径, 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展开思考和研究。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 设置人居环境科学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课程, 有利于形成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育。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 进行了分类设置, 包括基础理论类课程、理论实践类课程、技术应用类、实践类课程, 目的是适应理论建构与方法研究能力的需要, 在理论、方法、技术、实践四个类型的框架下完善课程建设, 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逐渐应用并渗透于教学体系当中, 形成特色教育。具体的课程设置根据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特点与发展需求, 将其列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目的在于突出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使学生逐渐认识、了解、掌握风景园林与人居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体系建立与完善, 强调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对塑造景观环境的重要性, 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需求;了解不同地域人居环境在建造以及处理手法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具备整体把握人居环境研究所需要的理论素养, 并在掌握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体会风景园林师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缔造与持续发展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2 教学内容上渗透人居环境科学知识

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渗透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方法是进行特色教育的主要方式。人居环境是由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5 类子系统组成, 在任何一个聚居环境中, 这5 个子系统都存在并相互影响着, 系统的运作需要5个子系统的统一协调才能完成。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逐渐渗透人居环境科学的知识,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掌握该学科的整体构架。例如, 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强调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而在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则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地域条件的能力, 认知平原与山地城市、沿海与内陆城市之间的差异, 进而为符合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在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渗透人居环境科学知识, 可以促使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 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人居环境大系统概念的理解。

3.3 教学方法上应用人居环境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技术方法得到了很大提高。空间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 逐渐形成了以地球空间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又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 它将空间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运用到人居环境跨学科体系中并服务于每个系统和层次。因此, 通过现代技术方法的运用, 按照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需要和应用特点,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上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和应用模型, 不仅可以在技术方法上补充与完善风景园林专业的不足, 还能为进一步探索风景园林与人居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3.4 教学实践中提升人居环境科学认知

教学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对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实践环节中加强人居环境知识的传授, 不仅有利于学生具体、深刻的认识该理论,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吴良镛院士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人居环境科学研究, 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菊儿胡同、北京旧城保护、危旧房改造、新四合院设计、住房制度改革等设计与研究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下进行实践的重要性。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目的就在于对各项建设与规划的引导与控制, 具有较强的实施性与应用性, 因此,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探索人居环境科学体系, 充分理解该体系与风景园林学科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从微观到宏观, 不同层面的了解人居环境系统, 体会地域环境的不同所带来的人居环境的差异, 进而引导具体的设计与实践。

4结语

人居环境科学一直以来都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为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建设发展的热潮中, 桂林理工大学作为地方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以及地域特点, 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融合人居环境科学。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科学教学体系, 不仅可以为专业的特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将为所处地域的人居环境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

[2] 李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 2015 (10)

3.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 篇三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园林道路;设计

建设风景园林的根本目的是为人们生活之余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人类的生活不仅仅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一些精神食粮,而风景园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去处。风景园林中的道路就是为了人们观赏风景所建,使风景园林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更多的,园林道路为管理人员管理园林起到了桥梁作用。合理的规划园林道路,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促进城市整体的建设水平,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一、风景园林中园林道路的作用

(一)园林道路的交通作用

园林道路的主要作用是供人行走,所以园林道路的根本作用是交通作用,其交通作用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游人的通行,集散,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对游客的疏导;②利于管理人员对园林的管理,植物的修剪等;③方便商家对货物的运输,以及某些休息区域的修建(如餐厅,咖啡廳等等);④引导游览: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路标等,可对游客对风景园林的游览起到指引的作用。

(二)园林道路的引导与组织作用

园林道路除了上述的交通作用以外,还应该起到引导游客游玩,将园林内的各个景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有机的划分开。在一些大型的园林内,可以设置应急通道以及专用通道等,起到应急等作用。

(三)园林道路的风景作用

园林道路本质上也是园林的一部分,所以园林道路本身也应该起到风景的作用,这点可以通过在园林道路两旁栽种景观树、路面铺装石景来实现。

二、风景园林中园林道路的类型分析

(一)主干道

园林中的主干道的主要作用是供游客通行以及供游客休息,基本上是风景园林中容纳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将能通行较大的人流量甚至车辆的通行。据以上主干道的功能,要求在设计中将主干道的宽度设定在5-8米的宽度。在主干道旁边应设计配套完整的绿化带,避免设置过大的障碍物,以免在紧急情况下堵塞交通。

(二)次干道

风景园林中的次干道的主要作用是对主干道的功能上的补充以及部分风景功能,将园林内不同功能的建筑物连接起来,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故在设计时,应将其宽度略微下降,保持2-3米为宜,次干道两侧可布置一些景观物,如假山、景观河等。

(三)林荫小道

林荫小道的整体环境应该是幽静的,其主要作用是将整个园林以及各条主干道、次干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设计上,宽度应能允许两人能同时通过,保持在0.8-1.2米为宜,可根据实地地形设计,如蜿蜒弯曲、纵横交错,但不宜过于繁复。道路两侧应以茂密,多枝的灌木景观树为主。

三、当前风景园林道路设计的不足

(一)园林道路与园林的不匹配

园林道路与园林风景不匹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园林道路未与园林大小相匹配,此类问题主要是设计者未考虑园林的大小,将园林道路设计得过宽或过窄,园林道路过宽将会令人感觉到喧宾夺主,过窄将令人感觉到逼仄。②园林道路与其周边风景不匹配,如:在宽阔的主干道旁边设计篱笆,将令游客有圆林将人拒之门外的感觉。③园林道路未与当地地形相匹配,未因地制宜。

(二)园林道路缺乏系统性以及绿化过差

风景园林不仅是为游客提供一个游玩地点,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到结合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但是也应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对应,某些园林在设计中一味追求其观赏性,而与到底历史文化、经济水平脱节,导致风景园林成为政府的负债工程。并且,在设计园林道路时,一些设计者只考虑到园林道路的交通功能,而忽视了园林道路周边的配套绿化,主要问题有:绿化种类过于单一,绿化不健全等等,这些都要给是设计者在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园林道路的质量过差

前已述,由于某些城市经济水平受限,在园林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只考虑到园林道路的交通功能,致使某些园林道路的质量过差,甚至某些道路在投入使用的几年后出现无法通行的情况。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道路质量,应尽量满足各个类型的人群,以及各种天气状况下通行。

(四)其他

在某些园林道路设计中还出现了其他很多问题。诸如:未合理选择植物灌溉点,未实现节能减排的理念,交叉口设计过差,主干道、次干道匹配不合理,强行使园林道路呈现弯曲蜿蜒感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四、园林道路设计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园林道路的设计应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

设计师在设计规划园林道路时,应从园林实际情况出发,若园林偏小,则相应的园林道路应缩窄,避免园林道路占地过多;若园林较大,应适当加宽,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设计蜿蜒的园林干道,增加园林风景的层次感。在设计的时候应避免道路拥杂,将园林道路的基本功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园林道路设计应遵循大局观与整体观

园林道路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整体,同时它也是园林的一部分,更是园林风景的一部分,在设计时应尽量是园林道路保持美观。此外,园林道路还具有“桥梁”的功能,即将园林内所有风景与具有其他功能的建筑物统筹为一个整体,所以在设计园林道路时,不仅仅着眼于道路的美观,应有机的将道路绿化、园林整体的风景结合起来,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三)园林道路设计应具有人性化

风景园林的最初设计意愿仍然是为人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园林道路的时候,充分将园林道路与游客考虑起来,比如,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老人与幼童,在设计的时候,道路不宜设计得过于光滑和陡峭。又如:某些设计者在设计得时候一味追求道路应具有变化、层次感,将道路设计得过于错综复杂、蜿蜒交错,在风景园林过大时,一些小孩容易在园林中迷路。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四)园林道路的设计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前已述,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有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如,某地天气状况多雨多雾,在设计园林道路的时候,就因避免地砖道路的设计,避免雨天路滑。又如,某城历史上有出名的历史人物,那么在设计得时候可以考虑将名人的塑像置于道路两侧,将名人语录刻于道路上,增加风景园林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可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将二十四孝图刻录。

(五)其他

在风景园林道路设计的时候还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如:节能环保性,风景园林植物的多样性等等。总之园林道路的设计应充分将各种因素考虑进来,首要满足园林道路的主要功能,在主要功能满足的基础上,尽力解决其他矛盾。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与要求逐渐提高。良好的风景园林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经济水平,更是城市包容性与人性化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景园林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而如何将风景园林活化,园林道路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尽可能的合理设计园林道路,体现人与自然共存,让风景园林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宁,李慧.探讨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2]王冠玺.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初探.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

[3]刘琼.现代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讨.房地产导刊.2014(17)

4.天津大学风景园林 篇四

摘要: 调研通过对长安大学校园总体景观格局的分析思考,归纳出六大类绿化景观的现状和布局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不足之处,以求对以后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长安大学 风景园林 调研报告

一、校园环境概况

渭水校区位于西安市北郊的北三环路北侧,坐落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生态产业园的交汇处。东侧毗邻规划中的 8 0 m宽的朱宏路中央绿化带,周围有万亩果园,鱼塘连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宜读书学习,是办学的理想场地。

校区占地面积1703亩, 学校的总建筑面积约3 6万平米,1.2万人。渭水校区东北角是原交通部重点学科实习基地——筑机、汽运试验基地,校区东西总长1600余米,南北最宽698m,最窄仅406m。主要建筑物有:修远、明远两座教学楼,逸夫图文信息中心,13幢标准化大学生公寓,滋兰苑、树蕙园两个学生餐厅,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师公寓,办公楼,校区医院,两个运动场及其他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适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格局。

图表 1

长安大学平面图

二、校园新区景观规划总格局

将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绿化景观进行归类分析,共总结出六大类绿化空间:校园广场绿化空间、湖岸水景绿化空间、学生生活区绿化空间、道路廊道绿化空间、中庭院落绿化空间、预留用地绿化空间。其中校园广场绿化空间和湖岸水景绿化空间对外展示作用强,容纳活动人数多,为校园景观规划的重心。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校园 广场绿化空间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在较为规整的平面布局中,并不过于强求图面的多重轴线关系,只用一条突出的轴线显现出大学校区的理性色彩。以校园新区南入口、入口广场,水景广场,图文广场、图书馆、构成校区的景观主轴线。其中,图文广场为校园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举行大型校园展示活动,图书馆定位为渭水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入口广场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宽敞的大门采用了花岗岩建材,图表 2

校园入口广场

显得具有庄严大方,正对入口的是两个玻璃四棱锥,构成了入口广场的标志物,起到限定入口空间的作用, 整个入口广场是由外界进入长安大学图书馆前的过渡性空间,是进入大学的门户,是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空间景观主轴的起点。入口广场西边的建筑是明远E座教学楼,建筑设计别具特色,整个建筑是一个由玻璃井盖连接两个三角体状建筑形成的方正体块,玻璃顶下为视觉廊道,很好的将明远湖的景色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广场东边是行政楼,其高大体量,优美的造型成为长安大学的标志建筑之一。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入口广场,紧邻南面主入口,是进入校区后的第一个开放空间,也是展现长安大学校园景观的第一个特色场所。该广场面积约1公顷,被出入校园的主路围合。该广场的功能主要为休憩、等候和游赏等,为初入校区的师生提供了一个驻足游赏和感受校区风貌的空间。该广场上设置遮荫的树木、尺度宜人的坐具、和长安大学建校60周年校友赠送的石刻和铜鼎,在东、西两部分的路缘一侧,各设置一排景观灯柱,使其不仅成为长安大学的景观标志物,特别在夜幕降临后,这些景观灯柱也使学院内外的人都能感受到校区夜景的生机和魅力。长安大学入口广场的设计以直线条和矩形构图为主,其中,石刻和雕塑具有人性化得尺度,配同广场步道和花坛很好的强化了入口广场的空间轴线。水景广场

水景广场同入口广场规整的平面形成对比,入口广场强调景观序列而水景广场则以自由的曲线为主,立方块状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在曲线水池的边缘,配合高低不同的水柱构成了欣赏校园建筑的前景,很好的活跃了校园的气氛。入口广场绿化覆盖率较高而水景广场则以大量硬质铺装为主,是滑板爱好者的理想舞台。广场两边临路有可坐的树池,配同景观植物很好的围合了水景广场空间。图文广场

图表 3 行政楼与水景广场

图文广场是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中心广场,是校园内的重要景观节点,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其平面铺装从中心大型阶梯状喷泉向外辐射,同两组围绕着喷泉的大型水幕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前景。广场内以水为主题元素,通过跌水,落水,喷泉,池水,水幕等的灵活运用,很好的呼应了水景广场,增加了本被校园道路分割的两个广场之间的视觉联系。同时,哗哗作响的喷泉和落水声也将外界的嘈杂噪声湮没其中,为图书馆内提供了一个安静闲适的环境,很好的过渡了两个功能不同的空间。其他

除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广场之外,学校还结合主要建筑设置了用于聚会,交流,集散人流的多个小广场。由于功能定位的不同,各个广场在铺装,绿化,尺度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

行政楼广场:行政楼广场位于行政楼北入口外,广场整体下沉60cm,内部空间通过两组树阵限定,且点缀有若干装饰性灯柱,在朝向图书馆面留有视觉廊道,是观察图书馆的绝佳方位。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楼广场同图文广场的连接和渗透,巧妙地运用了成排的银杏树阵和步行过道,极好的渲染了环境氛围。

滋兰苑、树蕙园广场:多用于学生社团举办活动,其中滋兰苑广场地面铺装细小而精致,绿化成片状,空间分割感较强。树蕙园广场由于东侧有大学生活动中心,人流集散要求高,固采用60X60的大理石铺装地面,并拼贴出不同图形,整体感较强,广场绿化多布置成排的树阵,形成开阔的空间。

修远广场:修远广场由修远两栋教学楼同校园道路围合而成,中心设置绿岛,是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举行英语角,演讲比赛的固定场所。

(二)湖岸水景绿化空间

修远湖

修远湖用地完整,通过园林式造景手法营造了一处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滨水空间。其主要特点在于景观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潺潺的流水发源于起伏多变的高地,几经周折流入平静的修远湖,通过湖中心的一组喷泉达到高潮。湖边杨柳依依,景色怡人,配合石凳座椅成为晨读晨练的绝佳圣地。值得一提的还有湖中的汀步,其平面形状大小不一,高度各异,恰若出水的红莲,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校园景观之一。

明远湖

明远湖位于明远教学区内,被三栋天井式教学大楼图表 4

修远湖畔 所围合,教学大楼面向湖侧面多设计成底层架空的灰空间,使教学大楼与湖面景观环境相连通,形成相对统一的绿化片区,通过利用水陆风形成很好的小环境。教学楼门厅设计成玻璃外墙,有效结合二楼平台使景观最大化利用。湖面架设有仿古长廊,湖中碧水荡漾,游鱼嬉戏,吸引不少同学驻足于此,观鱼品书,自得其乐。湖面偏西侧是一组喷泉,晶莹透亮的水柱在风中摇摆不定,好不快活。沿着明远湖畔铺有一圈环湖步道,形状曲折多遍,尺度亲切怡人,湖岸植物多选颜色鲜艳的小乔木,既不阻碍视线,又丰富了湖面景观。

图表 5

明远湖畔

(三)学生生活区绿化空间

学生生活区楼间绿化同其他绿化空间有所不同,既要有满足基本生活服务要求的小广场,又要有可观性景观,设计重点在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宿舍楼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大片的地被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中心的绿化带上种植了花灌木带,草花,特色树种等。

(四)道路廊道绿化空间

校园道路具有多种不同等级,其绿化形式也各有差异,但基本原则一致。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内,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介绍:其一,道路中心分割带绿化;其二,路边行道树选择。道路中心分隔带绿化:

由于学校用地为长方形,东西距离1600多米,故采用一条东西向双线回环状道路进行机动车交通组织。为较好的分割两条道路,避免视线干扰,加强道路两边景观联系,道路中心设置较宽的绿化分隔带。以图书馆为界,图书馆西边,分隔带内种植草坪和各色小灌木,以各种颜色的植物搭配出不同图案,空间开阔,更多强调两边教学楼的联系。图书馆东侧,分隔带内多种植小灌木,植物种类丰富,花型繁多,且内部设计成一条曲折多变的小径,使人可以步入其中,小径两旁还着重进行夜景灯光照明,使原本呆板的分隔带生机盎然,极富趣味性。但由两边道路车辆来往,使人在其中缺乏安全感,故效果并非如预想那么完美。路边行道树选择

入口广场道路

玉兰

图书馆后道路

柳树 宿舍楼旁道路

灯笼树 图书馆前道路

国槐

图表 6

道路分割带绿化

(五)中庭,院落绿化

学校教学楼多以组群形式布局,形成大大小小数个院落空间,院落内部绿化宜简不宜繁,多种植四季常青,花色鲜艳的小乔木,形成良好的景观空间。院内还设有坐凳台阶等可坐空间,但由于四周建筑较高,建筑阴影区过大,监视感过强导致院落使用频率低,仅发挥了其通道功能。在图书馆中庭和明远教学楼天井内,选择了种植小灌木,造景以精致小巧为特点,多结合室内装饰化背景布置,发挥点缀装饰功能。

(六)预留用地绿化景观

出于对学校发展需求的考虑,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内留有多块发展预留用地,其中较大的两块分别位于图书馆东侧和行政楼东侧。其绿化以面状为主,选择种植白杨,女贞等廉价易成活树种,既绿化了大面积闲置用地,又在学校内部营造出大自然般开阔的景象,是学校的难得的一块林地。每逢周末总会看见三三两两的小队人群漫步其中,他们或打闹嬉戏,或闲坐长谈,或铺开一块长布,尽享丰盛美食,这看似没有设计的设计为同学们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经过此地,早晨,温暖的阳光透过树梢照射大地上,一片祥和的美,我习惯性的闭上眼睛,深呼一口大地的气息,新的一天从这里开始。

(三)调研总结

图表 7

预留用地树林

通过对长安大学绿化园林景观实地调研,我们对校园景观绿化和相关造景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且对以后的公园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校园景观绿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游园路网设置不太合理,过于追求平面构图的美观而忽略了其实际使用的功能,给行人造成了不便;水景广场景观区部分景观元素布置混乱,缺乏统一美感;校园景观小品形式单一,多以石刻为主,标识性不够,应设置一些与学校特色相关,造型前卫大方,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小品。

参考书目: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第二版

同济大学

李铮生主编

《城市设计》第三版

同济大学

5.天津大学风景园林 篇五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2010年4月由南京大学建筑学院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合并组建而成。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是一所以培养高层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区域与景观规划设计方面专业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队伍配备合理。现有专职教师4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0名,教授14名,副教授16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之学习与工作经验,同时具有丰富的创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以不断探索,锐利改革的精神,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院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采取“拓宽基础、分流培养”的办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使其成为能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管理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交流活跃。学院与欧、美、澳、亚等地区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互派师生出访交流或进行联合项目研究。拥有“南京大学中法城市区域规划科学研究中心”(合作方是法国巴黎东部大学的“巴黎规划学院”)“985”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招收景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方向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研究方向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绿地系统、生态城市、绿色社区、GIS与RS支持景观分析方法,欢迎广大本科毕业生报考。

招生对象包括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建筑学、工学、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GIS等专业背景的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

2012年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考研科目:

初试:英语、政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

(参考书:《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周维权著)、《风景园林工程》(梁伊任等著)、《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著))

6.天津大学风景园林 篇六

为培养解决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紧张的人地关系所需要的领导型设计和专业管理人才,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2012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2]28号)的.精神和要求,我校2012年将继续招收在职攻读风景园林硕士 (MLA,景观设计)专业学位学生。

一、报名条件及招生对象

1、2012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且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规划与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上述领域相关管理岗位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2、招生计划:50名。

二、报名方式、时间、地点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于6月25日―7月10日登录全国统一报名网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网址www.chinadegrees.cn),按网站说明和要求完成网上报名,生成并打印《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3日―16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缴纳报名考试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于10月17日后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三、资格审查

考试成绩发布后,达到风景园林硕士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进行,届时报考者须出示以下材料:

1)资格审查表;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报考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考试方式及科目

风景园林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考试,考生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

第二阶段,达到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申请参加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组织的复试,包括专业考试和面试。

专业考试为笔试,考试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和景观设计学:

考试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参考书目

专业基础课 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宋家泰等编著,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商务印书馆

专业课 景观设计学基础 俞孔坚、李迪华等著,(1)城市景观之路;(2)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俞孔坚著,生存的艺术(The Art of Survival),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俞孔坚、李迪华等著,“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面试为口试,包括对英语阅读、听力、专业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五、考试时间及地点

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时间为10月28日。具体请见准考证(参加第二阶段考试时需核查准考证,请务必妥善保存)。

专业课考试时间及面试时间,于全国GCT考试成绩公布后两周内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网页公布。

六、录取与入学

根据初试和复试(含面试)成绩择优录取。2013年初公布录取结果并发放录取通知书。

2013年春季入学。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时,需核查本人本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原件,否则取消录取资格。

七、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MLA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根据北京大学的特色与优势,2012年北京大学MLA的培养方向拟设为:1、生态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ecologic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2、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landscape design and urban design);3、景观政策与管理(landscape policy and management)

八、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修满所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景观设计,MLA)。

九、学费

学费共计为6万元,分两年交清,其中第一学年交纳3.6万元,第二学年交纳2.4万元。

十、招生咨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电话:010C62759003(含传真),010C627511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7-1号北大科技园503-2室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gsla@pku.edu.cn

网址:www.gsla.pku.edu.cn/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C62751354,62756913

地址:北京大学红二楼2102房间

邮编:100871

网址:grs.pku.edu.cn/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2年6月

★ 厦门大学自主招生简章

★ 在职攻读博士 协议书

★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

★ 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 中科院物理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在职硕士毕业自我鉴定

★ 湖北民族学院硕士招生简章

★ 厦门大学金融硕士专业考研分析

★ 中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7.风景园林MOOC建设 篇七

与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MOOC教学模式具有显著优势, 它能够体现出“教”与“学”的个性化和个别化[1]。第一, MOOC借助网络技术, 能够实现教师为庞大的学生群体同时授课, 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地点, 年龄和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 突破传统教学的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学校的限制。第二, MOOC学习者可以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 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学习, 遇到难点、理解不清或需重点记忆的内容, 可以随时随地暂停、回放, 甚至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掌握为止。第三, 从知识点传授角度来说, MOOC的微课程只有10min或者更短, 学习者能够在短期内集中精力观看视频, 也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对知识点进行高效学习。第四, MOOC的课堂时间, 以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或进行问题答疑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讲授知识, 从而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权转移给学生,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2 风景园林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风景园林是一门交叉学科, 涉及内容较多, 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其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园林景观历史, 学习现代风景园林的造园技术和优秀案例, 拓展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鉴别能力, 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性[2]。

目前, 风景园林教学中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本门课程学时偏少, 只有24个学时, 但在课堂上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 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量较大, 在有限的课时掌握运用所有知识, 难度非常大。二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 在一堂课上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而且学生无法保持一堂课50min的全神贯注听讲,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三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虽然在教学中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但课堂气氛并不好, 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总体来看, 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3 风景园林MOOC建设

3.1 教学资源整合

风景园林课程涉及内容庞大, 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丰富, 在风景园林MOOC建设时, 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 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风景园林MOOC。从目前国内外的MOOC网站来看, 还没有针对通识教育设置的风景园林课程, 只有中国大学MOOC上线了刘滨谊教授主讲的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原理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原理, 但这两门课程都是针对有景观设计基础的专业的学生, 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 并不适用于我校风景园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因此, 我校的风景园林MOOC需要自建, 在自建的过程中, 除了录制视频外, 还需整合其他教学资源, 例如, 有些课程相关的课外视频可以积极引入MOOC中, 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推荐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图书、网络学习资料或是微信公众号,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3.2 知识点切割

教师应优化风景园林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将传统的章节顺序学习转变为以知识点为重点的学习。根据风景园林课程的大纲和标准, 按照MOOC的要求, 全面梳理课程的知识结构, 将代表性知识点设计成5~10min的小视频, 以每个视频讲透一个知识点来组织课堂教学, 并精心设计小测验及时反馈答案。在划分知识点的时候, 要尽量确保每个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 以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自由学习。相对完美的知识点切割,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并消化所学知识。通常, 知识点切割后, 要详细分析课程知识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等, 有利于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安排时间自主学习, 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3]。

在我校风景园林MOOC知识点设计上, 主要包括认识风景园林, 中外古典园林、园林“骨架”、园林“血脉”、园林“毛发”、园林“经络”、园林“眼睛”、风景园林的造景艺术、城市广场赏析等15个部分, 其中风景园林的造景艺术可以切割为主景与配景、对景与夹景、障景与分景、借景、框景与漏景、园林意境美等6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相应的人文知识、专业知识,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MOOC视频录制与讲解

录制MOOC视频常用的方法有多种, 如录播教室、“实景+DV”、“黑板+DV”、“课件+录屏软件”、“白纸+手机”、移动应用等。不同的录制方法, 难易程度不同, 成本不同, 录制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 “课件+录屏软件”的方式较简单, 教师很容易上手, Camtasia Studio是一款非常好的录屏软件, 其软件免费、功能强大、录屏专业, 能够记录屏幕的任何动作与声音, 容易视频编辑且支持多种视频发布格式。但这种方式教师无法出镜, 显得过于单调。因此, 如果条件允许, 尽量采用多种视频录制方法, 在MOOC中将各种视频形式交替穿插, 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在风景园林MOOC讲解时, 讲解方式应多样化, 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 提高注意力。在MOOC视频制作时, 就要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可以采取基于案例或者提问题的方式,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视频, 使学生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二, 突出关联性。如果MOOC视频内容对学生有帮助, 与其有关联, 学生对视频就会感兴趣。比如讲风景园林案例, 就以身边的园林绿地、学校的校园绿地为例, 让学生有真正的参与感, 与自身产生关联性。第三, 增强信心感。录制的视频内容难易程度要适当, 即当学生看过MOOC视频, 便感觉自己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看明白了, 有所收获, 而且有需要再深入学习的内容,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3.4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结合

对于我国高校的MOOC教学, 更加适合线上视频讲解, 线下课堂讨论的模式。因为MOOC课程的每一段视频虽然很短, 但信息量很大, 不但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还会涉及一些科技前沿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科技发展进程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很大。因此, 对于MOOC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或是相对较难理解的内容, 就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内化MOOC视频所学知识。课堂上,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学生的学习汇报、组织同学问题讨论, 进行答疑和知识深化、适当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深入学习, 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进行扩展阅读,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测评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监管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MOOC学习[4]。由此可见, 翻转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旁仅仅扮演“导学者”的角色。

4 结语

针对风景园林课程存在的问题, 建设风景园林MOOC, 能够做到风景园林教学课外空间的延伸与知识的拓展, 打破时空界限。制作短视频可以让学生自由把握播放进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风景园林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MOOC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建辉.“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03) :1-4.

[2]郭丽娟, 邵明晖, 李书亭, 等.风景园林教学改革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4) :79-80.

[3]吕慧.试论“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21) :246-246.

8.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探讨 篇八

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带来学科相互渗透使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对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需把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风景园林;问题;创新设计

风景园林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类型,其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是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的紧张情绪的最好场所,还可以改善周围环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保障作用。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大胆加入应用创新意识,在充分体现出现代设计新思路的同时,也要突出一定的传统特色,这样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使用价值。本文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风景园林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园林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一、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1、设计过程缺乏连贯性,造成设计肤浅,不能真实地反映城市的特色。现在存在很多园林设计过分的追求规模或者是华丽感等,这就造成了设计过于肤浅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真正需要。比如说在修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城市广场时,我们不能只重视施工时间的长短,因为真正优秀的园林设计在短期内是完不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园林设计时间,这样才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园林,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列植几排树阵,简约有时更能体现效果,朴素本身就是理念,给人简约而不简单的感觉。但很多的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令营造出来的园林景观内容过多,主题不能突出,甚至显得杂乱。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要根据具体的造价、功能、要求等情况来进行设计。

3、缺乏公共参与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始终维护着人民的利益,于是人民对政府形成了一种信任依赖的关系,另一方面受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一手负责,公众很难有机会参与。从而导致城市公共风景园林设计中缺少公众的参与。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的高度集权型和高度计划性,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及个性的发扬和社会批判精神。

4、集中绿地的架空化

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而小区的空间又有限,所以一些配套设施就得转移到地下。通过把小区部分绿地,甚至全部绿地架空来修建地下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等。因为要考虑到顶板承重、排水等因素,所以在大树等的配植设计、栽种造成一定限制,及日后綠化养护要到位,否则从长远看无法保证小区的植物景观及生态健全。

还有的方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土体情况和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这样在设计时就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以这种设计是不可取的。

二、风景园林设计创新的方法

1、生态环保的设计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环保观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环保知识与方法,解决园林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园林生态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场地生态良性循环的尊重、对环境能源的保护利用、对区域协调相容和景观优化利用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规划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设计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对于生态环保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园林已成为现阶段景观设计师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之一。如上海世博会的园林景观设计,在理念上提出了视觉园林景观最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创造史无前例的园林景观资源、提供多元视点以及保证正常视点的通透性、保证高效的视觉可达性等手段,满足游客对于水、绿、景观标志物等的观赏需求,增加园区的吸引力。

2、运用农业产业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3、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4、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大胆尝试应用创新意识,在充分体现出现代设计新思路的同时,也要突出一定的传统特色,把现代精神文化与传统艺术特色做到真正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园林成为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品。

结语: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设计师在创造风景园林时应该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的园林作品,这是新时期园林设计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曼丽.浅谈园林的设计方法和技巧[J].广东科技.2010(10)

[2]钟易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与问题探讨[J].广东科技,2013(24)

上一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方案下一篇:定点零售药店运行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