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秀作文

2024-08-21

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秀作文(共15篇)

1.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秀作文 篇一

尊敬的上帝给人类开了一个玩笑,让大地上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你看,雪有开始飘了,天气又开始冷了。

曾几何时的早晨,时间五点左右,地点四楼四零三男生寝室进去的左边那张床,人物别称:“冰蓝”。

咿呀噢!两腿发麻,双手僵硬,嘴唇发白······总之三个大字——我冷啊!昨日的凉席已换成如今的棉被,以往的蚊帐也换成了今朝的电热宝,可惜啊,此乃电、热、宝,少了电,哪来的热与宝啊!哎呀!糟了,昨夜的那几道数学本本上的题还没涂上去呢?不好,哥们拜托的历史作业还没来得及复制!完了完了!是起来还是睡啊?不起来嘛!少不了老师的“男高音”,起来吧!这么冷的天,让人家一进一出的,冷啊!呜呜~~!怎么办啊?哼!我不管,我一六尺男儿,顶着天立着地,我怕谁啊!

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如此寒冷的天,你还叫我起来,你残忍吗?一阵风,透过那敞开的窗,来到了我的身边,那一刻,水与火的交融,冷与热的交加,生与死的选择!冥冥之中,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前者——起床,人活着为了什么啊?树争一张皮,人争一口气嘛!

我关上了门,合上了窗,看了看表,已经五点中旬了,于是,握起了笔,写起了作业。好冷啊!我这冬天里的那束火花,难道就要此刻凋谢了吗?

在不知不觉中,花瓣一片一片地凋落,我也越来越冷。就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时,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喝口水再写吧!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作业也一点一点地完成,生命之光也越加旺盛,因为在做出那个重大的决定之时。我做了一些事件:一是脱下睡衣,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中间还有六层。二是戴上了小红帽牌的小红手套,三就是打开那精神上的取暖器。

随着恶梦的离去,阳光的来临,作业的完成,喜悦的心情,新的一天开始了!

2.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秀作文 篇二

一、色彩的描写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色彩描写。 色彩描写在文章中可起很大的作用,如果缺乏色彩描写,语言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文章就不会感染人。学生们在作文时,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色彩描写:1. 自然环境的描写,大自然本身就是五光十色的,抓住它们的色彩特点,准确地勾画,可以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2. 具体事物的描写,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它们都有自身特定的颜色, 应该引导学生在相关的作文时,写进文章中的事物的色彩,就应该具备它的独特色彩:3.对动物的描写,不同的动物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在习作时抓住它们的特点,加以准确地描绘,可以使人如见其物;4.对植物的描写,不同植物的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抓住它们的特点,选择准确的色彩词语,就可以把植物描绘得有光彩,使人更加喜爱。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让每个学生学会认真观察,作好色彩描写,使文章更生动,更感人。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描写了一种景物———春花,通过色彩对比, 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

二、芳香的描写

芳香的描写,也就是通过嗅觉这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如果对其独有的芳香进行精妙的用笔,就会起到怡神悦态的效果。如《紫藤萝瀑布》中说芳香是“浅紫色”的, 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如鲁迅的《社戏》 中的第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就有嗅觉的描写,其中一个角度就是,从芳香落笔的,整段话文笔优美,情景交融,充满了梦幻朦胧的味道。作者充分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表现了自己看社戏途中的愉悦感受。

三、声音的描写

声音描写是写作的一项重要方面, 世上许多事物既有形态、色彩,也有味道和声音。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主要是依靠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器官,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就不能只限于一个方面,而要发挥各个器官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其中也包括声音的描写。同样在 《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其中,“闹”就是从声音方面,描写春天的, 和文章前面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 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木兰诗》中描写黄河流水声和胡骑的鸣叫声,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急迫、心境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斗气氛。

四、形体的描写

形体是指物体的外在表现,它是一门艺术。如人体只有在四肢、躯干、头部及头部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显示出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和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感的和谐统一美。

描写物体,就要抓住其形体特征, 如此写下的文章,才会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抓事物的形体,这是笔者要求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手法。学生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的作文,可以使文章 “言之有物”、“言而有味”。

总之,初中生既不同于小学生,也不同于高中生,在作文教学时,必须要求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训练他们写出写好景物,写好了景物,就具备了写好作文的基础。当然, 仅仅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积累,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只有整体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再让他们写出一篇篇质量上乘而优秀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3.作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浅析 篇三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二、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作文《春天的早晨》,葱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田间的老农,一切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 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四、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例如: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五、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处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此文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4.描写冬天的景物作文 篇四

天蒙蒙亮,我已醒来,却又不愿起床,蜷缩在被窝里,我仰着头,望望窗外,发起了呆。忽然,一缕阳光顺着玻璃窗的缝隙射了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看着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我似乎觉得也不那么冷了,索性穿好衣服,准备出门运动。

打开窗户,伸个懒腰,霎时间,一股冷气钻进了屋内,阳光夹杂着凉丝丝的冷气,晒在身上真舒服。跑在小区的路上,看着掉落的银杏叶,听着鸟儿优美的鸣啭,我沉思着:鸟儿为何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们在叫什么呢?它们不用回南方过冬吗?

跑累了,躺在干草地上休息,望向天空,明媚的阳光铺洒在大地上,如同一位优秀画家的美丽作品。冬日的阳光不像夏天那么火辣辣的,她是那么温柔,是那么和煦,充满了深深的情意。在和煦的阳光下,我躺在干草地上,安闲地晒着太阳,享受着这份初冬的温暖。

躺够了,闻着小区外的包子香,肚子咕咕叫了起来,赶到包子店,忽然看到了暖心的一幕。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望着那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包子被卖出去,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老人摸了摸口袋,示意没有钱,只好默默地离开。细心的早餐店老板看见了,二话不说,抽出一个油纸袋,从蒸笼里摸出两个包子装进袋子,然后冲过马路,将包子塞在了老人手里。颤巍巍的老人还没回过神来,等老人接过包子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老板只是微微一笑,便走了。

5.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篇五

1、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孟浩然《南归阻雪》

2、九疑云杳断魂啼。——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3、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4、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5、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6、好睡慵开莫厌迟。——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7、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刘克庄《落梅》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10、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11、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12、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3、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14、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李白《冬日归旧山》

15、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林景熙《冬青花》

16、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17、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18、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9、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20、小莲风韵出瑶池。——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21、雪花不似梅花薄。——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2、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23、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4、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25、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26、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8、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29、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30、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31、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朱翌《点绛唇·梅》

32、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33、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林景熙《冬青花》

34、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张道洽《岭梅》

35、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36、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37、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38、朝京道上风和雪。——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39、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40、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1、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42、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43、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44、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5、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46、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47、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48、催了开时催谢时。——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49、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赵显宏《昼夜乐·冬》

50、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51、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52、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53、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54、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55、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56、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陆游《朝中措·梅》

57、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58、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59、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6.描写冬天景物的语段 篇六

1、骤雪初霁,冬日里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但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冰雪冷却过似的,怎么也热不起来了。

2、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太阳渐渐露出了金边,金色的光芒撒落在洁白的雪花上,金色的雪花满天炫舞。

3、只见那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来,雪落到了屋顶上,屋顶就像戴了一顶白色的礼帽。雪花落在树上就像开满了银色的小花。雪花落在操场上,操场上就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花一样。风一吹,洁白的雪末便飘飘洒洒的,像一只只白蝶在翩翩起舞,真是美丽极了。

4、早上起来,客厅窗户的玻璃上长满了美丽的冰霄花,像成排的雪松,迎风傲雪,巍然屹立;像美丽的孔雀开屏时张开的尾巴,栩栩如生;像一片片春天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又像一只只可爱的小松鼠在石头上欢快的跳跃„„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悄无声息中创造出了美丽而神奇的奇观。我忘记了寒冷,像在吃一种美味的食品一样,贪婪地观赏着。

5、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6、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冬天就是这样一个季节,表面上冷酷,其实却孕育着希望。在喧嚣的都市中,冬天是学习的季节,当北风凛冽,瑞雪纷飞,为何不找一个暖气如流、秩序井然、学友多多的地方学习、提高,来迎接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7、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8、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9、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10、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11、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12、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13、小雪中漫步更是别有意趣的。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牵着风筝的线般牵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忽儿斜跌下来,一忽儿打着旋飘飞,一忽儿悠悠荡荡扑向在地,落在行人的身上。雪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地和人们嬉闹,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胡子上,结成粒粒小冰碴儿。洁白的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不一刻,地上便有薄薄的一层了,当你的脚踏上去时,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14、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地,却被风摇曳得吱支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15、西南边的河叉子已经被冻得很结实了。爬在冰面往下看,到处可见一些被定身术定住了一样的小泡大大小小,一串一串,像镶嵌在水中的珍珠串。

16、雾虽然没有大雪壮观,没有小雨缠绵,但它十分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它不但温柔,还很朴素。无论粗心看,还是细心看,都像一道白色的幕布,披在每一个角落,幕布上没有一道花纹,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如果说大自然是诗画的根源,那么,雾就是大自然的一幅佳作。

17、我们往日那充满活力的校园,一下子变得宁静起来,枯萎的小草穿上了冬爷爷为它精心制作的黄色大衣,上面凝着一层厚厚的霜,看上去是那样柔软,让人不忍心踩踏下去,而那犹如宝塔般的雪松仍然不惧严寒地屹立在寒风之中。一阵北风吹来,雪松打了一个“寒战”把那冰冷的白雪洒落在地上,依然挺立在那儿。又一阵寒风吹过,旁边树儿“沙沙”作响,紧接着,几片黄叶落了下来在空中打转,犹如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空中为我们表演呢!而在这冬天最令人注意的自然是那发出阵阵香味的腊梅花,瞧,那铃铛般黄色的小花。这儿一簇,那儿一簇,美极了。摘下一朵,仔细一看,发现它有好几层花瓣,每一层都是五片。

18、我不是很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太冷了。不过,我们南方的冬天还不是太冷。我是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我们这里几乎不下雪。从我出生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过雪呢。到了冬天,我们小区的树还是碧绿的,花也开得很香。花的颜色可漂亮了,有红的象小朋友的脸蛋,白的象雪,紫的象水晶.....周末,这里就是我们小孩的乐园。一大早,我们就不约而同的走到花园,开始做游戏。

19、我爱春天的春草萋萋,也爱夏天的麦浪滚滚,更爱秋天的秋实累累,但我最爱冬天。爱她的大雪漫漫,爱她的寒风瑟瑟,更爱她那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我爱冬天,因为她孕育着一个春的希冀!一个生命的希冀!

20、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21、哇,只见天地间下着细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无数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儿,传达着春天的祝福。过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见平台和长廊的栏杆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叶子上都托着一团团的雪,晒衣架上的雪像一条弯曲的小路,红瓦屋顶上的雪像一排排钢琴键,一排红瓦一层雪,排列得那么整齐,令人赞叹不绝。

22、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23、马路边,白雪给人行道盖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们一串串的脚印。白雪给树们披上了白披风,使它们变得更加威武了。

24、落日的余辉懒洋洋的爬过山那洁白而光滑的肌肤;暖暖地照在这片静谧的大地,天边的云儿飘过,像是在追随同伴的脚步;温蓝如玉般的湖水缓缓地流着,湖边横斜着几尾小舟,隐隐约约有几点渔火在闪耀。也许景色太寂寥时,心情便会唱歌,歌声伴着湖水,要将我带到那令人怀念的往昔岁月,带着点神伤,可是当我转头想要离开的时候,看到了山的另一头,那是太阳再次升起是地方啊,也许明天春天就会来临!

25、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26、今天早晨起来,凛冽的寒风又仆面而来。天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天空就夹着大朵大朵洁白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啊,下雪了,这可是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啊!

27、她用轻柔的手指弹出一只和谐的雪之曲。公园里,小溪听了急忙穿上冰衣,小树听了赶忙站直了身躯,把碧绿的裙子收起,往常顽皮的小草,听了冬姑 娘的歌曲,不在象往常那么顽皮,逐渐沉沉欲睡,松树还是那么顽强,把刚织好的雪帽子戴在头上,真神气!我迈步走进公园,看到一切都那么新鲜。感到万物都是 银白,只有梅花傲然站在墙边,不怕大雪纷飞,不怕寒风刺骨,这不禁让我想起梅花这首诗来,我真佩服它顽强的生命力。

28、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29、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30、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31、冬天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步伐蹒跚,历尽苍桑,饱受风雪的磨难,但是他依然不改对大自然的爱恋,你看,越冬的麦苗身上,是他盖上的棉被,繁叶落尽的树下,是他执意培上的冬肥,害虫肆虐的田间,是他施上的杀虫剂,他使青松更苍翠,使冬梅更芬芳,使天更高,地更远。人们更坚强,他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了这个世界,对于自己,没有丝毫保留,当春天的脚步逐渐走近的时候,他又是那样断然离去,把希望与祝愿给了新的一年。

32、冬天是一个神色凝重的中年人,果敢,坚毅,从容不迫。他总是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脚步匆匆。虽然他已没有年轻时的好奇和冲动,但他的身上仍然洋溢着奋斗的激情。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担当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刻也不敢懈怠。在北方他极具豪气,不仅鼓起猎猎的寒风还要挥洒缤纷的雪片,而到了南方,他又被江南儒雅的氛围所感染,举止变得谦恭起来。在他的脚步所及之处,不时飘落迷蒙的丝雨。因此诗人吟道:江南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的繁忙和谨慎令他不苟言笑,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不失一缕温情,暗暗弥散。他小心呵护着冰盖下游弋的鱼儿,让它们安然躲过寒冷的侵袭。他让积雪在太阳下融化,渗进干旱的土地,他知道惟有这样,来年春天饱含水分的土壤才更适宜禾苗生长。他让腊梅的枝头开出娇羞的花朵,令人们在满目萧索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33、冬天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沉稳,敦厚。他坐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庭院里,享受冬日和煦的暖阳。在他那纹路清晰的眉目间,可以看见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的收获。空气里浮动着梅花的淡雅清香。他伸出骨骼嶙峋的手,召唤一辈子相濡以沫的老伴。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絮絮讲述起从前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也有冰解河开,燕子归来。这一路,不管多辛苦多艰难,他们都并肩携手,从没有分开过。他们的话语时高时低,时而情辞激动,时而慢条斯理。那些飞逝而去的岁月仿佛又被拉扯了回来,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渐渐的,老人们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遐思的眼神和恬淡的微笑。窗外,暮色四合,清冷的风撞着檐下的铃铛,叮叮朗朗,带来万物复苏的消息。

34、冬天是威严的,冷酷无情的。然而,梅花就开在冬天,它对冬天仿佛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你看,它迎着风雪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美,那么艳。你一定看到了吧!那凌霜傲雪的铁骨,那疏影横斜的劲枝,那喷吐幽香的花蕊是多么令人钦佩,多么使人心醉啊!梅花的美,不正是冬天赋予的吗

35、冬天的早晨很美,不信,请看—— 每天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不过,最能让人们在家中就能最先感觉到冬的气息的是窗户上的冰花,有的像森林,富有神秘感;有的像小溪,仿佛在静静流淌;有的像圣诞老人,好像来给人们送礼物„冬姑娘真是心灵手巧啊!

36、冬天的千岛湖就与平日里的千岛湖不同了!冬天,那美丽的湖面,总会微波粼粼的,就好像一张可爱的脸在微笑。这样一来映照在湖中的青山、蓝天、白云、树林就好像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翩翩起舞了。湖水舞起来了,青山舞起来了,白云舞起来了,树林舞起来了。公园里的梅花也不甘落后,随着冬姑娘的到来,也舞起来了。

37、冬天到了,清晨风吹在脸上很像刀割一样,我们穿的衣服也变多了。树上的叶子有的变黄了,纷纷飘下来,有的叶子变红了。屋顶上有一层白霜,早上起来觉得很冷。说明冬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离我们越来越近。

38、冬天,树上的一切都是光秃秃的。田野上只有野兔在赛跑。同学们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呢,它也怕冷似的不愿起床了。燕子早飞到南方去了,只有难看的乌鸦在呱呱叫。苍翠的松柏树披着银霜。田野显得又空又远,只有麦苗伏在雪地里。同学们穿得厚厚的,用围巾把脸裹得严严的,只露着眼睛,呼出的气在睫毛上结了霜。松树上几个松果被风吹得乱摇乱摆。

39、冬———圣洁的象征。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跨进冬天时,整个家乡都是纯洁、晶莹的冰雪。瞧,树上如玉兰绽放,屋顶如涂了白漆,道路如明月轻洒。绵绵的“柳絮”在空中荡游,甜甜的“白糖”从天而降。啊,整个家乡仿佛跨进了冰川时代,整个心也似乎沉浸到水晶中去了。是啊!假如没有冬,又怎能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佳句呢?

40、冬姑娘穿着白裙子,带着钢琴,踏着“风雪轮”悄悄的走来了。

41、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42、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43、初冬时节,秋天的暖意还没有逝去。几片枯叶孤独的挂在枝头,随着干涩的风摇拽。鸟儿们也都飞走了,寂寥的空中只剩下乌鸦那惹人心烦的叫声„„一切都是那 么无聊,没有生气。不过,可别恼,看!下雪了,像无数个穿着六角形纱裙的小精灵,在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又像一只只展翅纷飞的玉粉蝶,在冬日的上空飞扬;还像冬姑娘纱裙上那一颗颗滚圆滚圆的珍珠,一不小心跌落下来,成了人间的宝藏。

44、不知什么时候,地上起了一层白茫茫的雾。早晨,当我推门去上学的时候,眼前一片迷迷蒙蒙。雾就像乳白色的牛奶一样,把我团团围住,不一会儿,我的睫毛上挂满了小小的水晶花。闭眼再睁开后只觉得眼睛湿润润的,有一丝凉意,非常舒服。多么奇怪的雾啊!我想伸手去摸,可它却调皮地飞了,飞了,飞到我的脸上,沾到我的头发上,飘到我的衣服上。爸爸带我开着摩托车,像是在云里飞翔。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像世界就只有眼前这么大。啊,初冬的雾是多么美妙!

45、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7.景物描写之妙用 篇七

鲁迅《风波》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临河的土场上, 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 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地才喘过气来, 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人家的烟突里, 逐渐减少了炊烟, 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 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 这已是晚饭的时候了。”这段文字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人家的生活画面, 同时也为赵七爷的登场表演, 即故事的发生、发展交待了时间、地点和环境, 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二、暗示故事发生的社会 (时代) 背景

峻青《党员登记表》的开篇文字, “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 颤栗在凛冽的寒风里。”“风卷着雪花, 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 摇撼着古树的躯干, 撞开了人家的门窗, 把破屋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把冷森森的雪花撤进人家的屋子里, 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吼叫着、咆哮着, 仿佛世界上的一切, 都是它的驯服的奴隶, 它可以任意蹂躏他们, 毁灭他们……”风雪肆虐, 暗示了白色恐怖, 自然地交待了日伪勾结疯狂镇压海莱山区人民革命的故事的时代背景。另如, 《药》开头的秋天的后半夜的景物描写, 在为夏瑜的牺牲烘托阴冷肃杀气氛的同时, 也暗示了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封建势力异常猖獗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母亲》中描写的三等候车室也正是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缩影, 而候车室中的各色人物也正是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动写照。候车室的环境描写, 为母亲的成长和斗争交待了时代背景。

三、烘托人物心情, 刻画人物性格

《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戴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在这幽静美好的环境中,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英姿飒爽的小英雄形象也便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了。《母亲》中有段这样的描写, “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 直透到咽喉, 使鼻子发痒, 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母亲站定了, 四面看了看。”这段出之于人物感受的环境描写, 交待了母亲这次行动的时节, 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烘托了母亲的心情 (紧张) , 刻画了母亲的性格 (谨慎和高度的责任心) 。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关风、雪、火的描写, 一步步地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化。林冲去接管草料场的路上, “彤云密布, 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了草料场, 只见老军向火, 草屋被朔风摇撼得动。林冲向火, 火不耐寒, 而外出沽酒。此时, “那雪正下得紧”。返回路上, “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紧了”。回到草料场时, 只见草厅被风雪摧塌。林冲以手探火, 火种被雪水浸灭。无奈而来到沽酒路上发现的山神庙投宿。又因风急雪大, 而以大石抵庙门, 却意外地偷听了因石抵门而难以入庙的陆谦等人草场纵火后得意忘形的墙外谈话, 从而洞悉了陆谦等人的全部阴谋, 明白了横在自己面前的唯有死路一条, 于是怒火中烧, 一不坐, 二不休, 真个风助火势, 火壮人威, 手刃仇敌, 奔向梁山, 与统治者彻底决裂。这里故事情节发展的每一步都关涉着风、雪、火, 并在风、雪、火中渐趋高潮。《猎户》中也有这样一段描写的文字, “一会儿又从那里惊起一只野兔, 也那样近, 你差一点儿没踩着它。可是来不及注意, 它又已经一蹦一跳, 左拐右拐, 拼命地跑得只剩下忽隐忽现的模糊踪影了。你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模糊的踪影, 它会把你的视线带进一带郁郁苍苍的山窝, 那山窝就是红石崖。”这段文字自然地导入下文对“红石崖”的描写, 巧妙地借助电影文学中的蒙太奇手法, 创造性地将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

五、深化文章的主题

《火刑》之首这样写道, “一六00年, 罗马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是和煦的, 台伯河河水被照得闪闪发亮。雪已经在融化, 哪怕远处山顶还是白茫茫的, 毕竟是春天临近了。”这段文字暗示了真理与迷信、正义与邪恶已到了决战的时期, 并预示了光明的前途。还是这篇文章, 它的尾部这样写道:“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 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的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 唯物主义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这段文字与上段文字相照应, 且形象地印证了布鲁诺的预言:“火不能把我征服, 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 知道我的价值。”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这两段景物描写的文字, 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党员登记表》的尾部这样写道:“春天来到五龙河两岸。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 山野间一片嫩绿。”在曾经是投敌的国匪们盘踞的大夼, 区委会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这段文字与文首相照应, “寒凝大地发春华”, 烈士们的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终于迎来了社会解放的春天。这段景物描写也很好地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六、渲染气氛, 为故事定下基调

《你现在还好吗》文首有段这样的文字, “校门敞开, ‘造反有理兵团’的牌子刷得猩红。院内空无一人, 迎面墙上耷拉着烂标语, 教室门窗全成了墙洞洞, 桌凳也惊骇得东倒西歪着。阵风忽来, 废纸哗然;阵风过后, 万籁俱寂。”这段文字既暗示了时代背景, 也渲染了环境气氛, 为故事情节定了沉闷悲凉的基调。另如《药》和《党员登记表》的文首的景物描写, 也都很好地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总之, 景物描写是文章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不是烹调食物时的佐料。恰如其分地运用景物描写, 可以使笔下的故事环境真实, 背景清晰, 基调明确, 情节紧奏, 形象鲜明, 主题突出。这样, 文章也就自然地生动活泼, 真切感人了。

摘要:环境描写中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具有多种作用。巧用景物描写, 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 富有灵性和张力。本论文主要研究景物描写的功能和作用, 更深层次的理解景物描写。

8.景物描写的技巧 篇八

【关键词】景物描写 指导 技巧 学生 七年级

结合初一的教材,分析和学习经典的课文,从课文中归纳如下的技巧,以便学生掌握和应用。

一、景物描写的前提——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景物的美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才能有描写景物的冲动和激情,才能把景物描写好。有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必须具有一双发现大自然之美的慧眼。大自然是美丽的,美中有“格”,有品格,有性格。春的灿烂,夏的热烈,秋的萧瑟,冬的凛冽,春夏秋冬各有其美;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要、黄山的秀奇、大海的汹涌澎湃、沙漠的浩瀚广阔等等各有其美;松的坚忍、竹的坚贞、梅的坚强、菊的高雅、荷的高洁、兰的高贵等等各有其格,那“石缝间”的小草、小花,那“峭壁上”的黄桷树,无不诠释着生命的坚强……

二、景物描写的第一要做——学会观察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自然景物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切的景物都以不同的客观存在。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以前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会说作者抓住了百草园春夏秋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你看:菜畦是“碧绿”的,皂荚树是“高大”的,石井栏是“光滑”的,桑葚是“紫红”的,黄蜂是“肥胖”的,云雀是“轻捷”的,何首乌的根式“臃肿”的,这些修饰语都是抓住了景物的固有特征的。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 弄糟。”我们还必须教会学生会用眼:平视观察与仰视观察和俯视观察法,所得到的景物特征不一样;远看与近看的效果不一样;四季的改变与早晚的变化不一样;天气的阴晴冷暖甚至光线的变化都会使景物表现不一样。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强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三、景物描写的清晰层次——按照顺序写景物

有顺序才能条理清楚,常用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的景物描写就很巧妙的融进了这两种顺序,时间上包含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空间上从低到高的静物,从高到低的动物,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同样,只有在观景时注意景物的时间性,所写景物才真实可信;只有注意了景物的空间性,所写景物才会有美感和立体感。两者交错使用会使所写的景物更有立体感、画面感。

四、景物描写要融进自我——调动感官写景

我们要充分调动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体味观察景物时获得的感受。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色、声、味、态,所写景物才会更加生动。譬如《春》中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就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去体验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木桶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悦耳动听,这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五、景物描写要有韵味——运用联想写景物

好的文章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如同好的音乐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让人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好的画卷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讓人产生“目尽尺幅,神驰千里”的意趣。《春》中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是有眼前色彩艳丽的满树春花联想到秋实,让人自然地想象出果实挂满枝头,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场景多么让人陶醉呀。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六、景物描写要生动形象——运用修辞写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有情有感。同样是《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两句把拟人、比喻和排比三种修辞手法用在一起,写出了春花之多,花色之艳,展现出竞相开放、百花争艳的热闹场面。像这样的句子,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比比皆是,多让学生体味,会品出其中的妙处的。

七、景物描写要委婉含蓄——侧面烘托写景

学过了贾平凹的《风雨》一文,学生们理解了含蓄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侧面烘托法。只是要教给学生的是,准确的选择用来烘托的事物,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人。另外,好要注意动静结合写景物。只写静景,容易使文章呆滞;只写动静,又会使文章失却稳定,两者结合,会使文章更有情趣。

具体的指导中,精读教材中的经典段落,赏析理解,然后要求从课外阅读与积累中摘录精美段落,进行赏析,分享,以加深印象。一次写景只可要求学生二三种方法即可,字数在二百字左右,要的是循序渐进。

结语

9.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美段落 篇九

★ 关于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美段落

★ 摘抄优美景物段落

★ 描写冬天景物的段落

★ 描述冬天景物的优美句子摘抄

★ 描写冬天下雪的优美段落

★ 描写景物的段落

★ 描写冬天优秀句段和优美段落

★ 冬天景物作文高一

★ 春节优美段落

10.描写冬天景物好段落 篇十

1.刺骨的寒风丝毫不讲情面的刮去了人们丰收的喜悦,鹅毛大雪覆盖了一切喧嚣,同时也覆盖了晴朗的心情。寒风中,“讨厌冬天”这个话题以风为载体传遍整个城市,也传到了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伤感,她仍旧那么冷静、那么自然,她知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的孩子——春天,就快回家了。

2.下午四点左右,太阳就毫不吝惜地射放出它灿烂的光芒,给街上的行人,路边的树木、楼房都镀上了一层刮不掉的黄金,还给我们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暖暖的,舒服极了。而云就像一块块融化的牛奶糖粘在天空上。

3.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中带着冰雪的纯净,堆积在沟洼里的雪干飒飒的,小风一吹飘飘扬扬,想万点银粉撒在笔直的公路上,太阳光从山尖向外一喷,瞬间,在这平坦的路面上,闪着散碎,耀眼的光泽,好像是白银铺成似的。

4.天空渐渐暗了,似有又无的几片无的几片的云淡淡的浮在那,一种压抑的情绪成了催化剂,仿佛不久后就会有一场强大的无法预计的暴风雪。没错,会有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开始了,有小雪花撒下了,逐渐落下了雪点,像冰雹一样砸下,接着体积不断增涨,最后那如同鹅毛般的大雪彻底遮住了人们的视线,如果你好奇,非要看一看此时的天空,那么你会发现,好像漫天的大雪都是冲着你来的,不要慌张,去感受它,你还会发现,有那么一瞬,你感受不到了周围的气息,仿佛你在慢慢的向上升着,旁边没有任何事物,只有你和雪,只有你和雪……

5.寒风呼啸着,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有时,天空中不是的飘起几片飞舞的雪花,我们几乎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享受着恬静与快乐。然而,在我们快乐的背后,却是父母留下的辛勤汗水。

6.自从冬天到来时,给了我一种清爽的感觉;给了我一种朦胧的感觉;给了我一种怀念的感觉,记得上一个冬天,那时我的感觉却是那么的轻松快乐;那么的逍遥自在。上一个冬天,一个个雪精灵飘着飘着,可爱极了,轻轻拿起来,他们总是微笑的看着我,我仿佛融化在哪冰天雪地的季节里,沉浸在那暖暖的冬天里……我那时才知道,我已经被陶醉在那样的气息里了、

7.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松树的清香,白雪的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树上已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地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大地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啊!真美啊!我陶醉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8.在人们还在享受秋季带给他们的凉爽时,冬姑娘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来的无声无息。当下了第一场雪时,人们才察觉到她来到了。下雪了,地上铺满了白色的地毯;大树裹上了银色的冬装;房子上也重新刷了一层白色的油漆……冬天好美啊!一下子,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色,多么象一幅有诗意的图画啊!

9.冬天到了,大地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美丽极了!原本寂寞干枯的树枝也积上了一层晶莹洁白的雪花,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停在院子里的面包车似乎被涂上了一层香甜的奶油。灰灰的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好像远方寄来的一封封信件,又像仙女在撒着银白色的花瓣雨,像一片片鹅毛,又像一团团棉絮,轻轻地飘落下来…

10.雪花飘落在大地上,一点儿,一点儿给大地妈妈添上了白色的秀发。冬的精灵就这样来到了人间,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看上去是那么的可爱迷人。像是一个个五彩的泡泡美丽,但又是那么的脆弱,关心的一个抚摸,轻轻的一声问候,都会给它留下难以忘却的伤痕。也许正是它的脆弱,使人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它。

11.天空中漫舞着鹅毛般的雪花,我独自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道路是如此的漫长与坎坷。寒风无情的吹着,在我脸上留下了掠过的痕迹,道路两旁的树干在风中摇曳,尤如魔鬼的手爪在伸张。雪天,路滑。不久,看到前面有很多孩子,他们都由父母护送上学,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滑倒,生怕自己的孩子在风中寂寞。心中不由羡慕起他们来。

12.冬天,它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的绿树青山,也没有秋天的果实累累,可是冬天,它默默无闻,为人们送来了一个洁白的世界。雪花从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轻轻地飘落下来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白的似银,洁的如玉,像天上的仙女撒下的玉叶、银花,像天宫派来的小天使,还像那一只只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

13.冬,她是圣洁的象征,当冰雪跨进冬的门槛,整个世界便被北凝结。湖面、河面上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房屋楼阁在雪中静默,土墩、田坎在银光中陶醉,“山舞银蛇,原弛蜡旬”。如明月轻洒,树枝如梨花绽放,绵绵的“柳絮”在空中荡游,梦幻般的“天使的羽毛”从天而降,整个世界都踏进了雪国,都为之沉醉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4.漆黑的夜晚,世间万物没有了光明。在寒风的驱使下它来到了这个黑暗的尘世,用它的洁白给世间万物带来点点光明,用它身体发出的微弱的白光来拯救这个被黑暗笼罩的尘世。黑夜就成了它最大的敌人,它拼命的追赶着,意图将黑暗消灭。冬至,夜占了上风,腊月的夜晚虽然黑的出奇,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洁白的雪花仍在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将这个黑夜一点点照明,直到拂晓,万家灯火通明,这个尘世获得重生,它才在阳光的协助下离开。

15.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16.早晨,天空不再有春夏秋天那种清亮亮的湛蓝,天边不再是金灿灿的阳光了。整个天空惨白惨白的,有点像用白纸遮盖了天空本来的面目,失去了天空原本的颜色。太阳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路边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秃老头,受不住风的袭击,树杈在冷风里摇晃,像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指向天空。风,使劲地透过衣服的缝隙,给你带来一瞬间的冷。大街上,买面包的小贩守在热腾腾的面包炉旁吆喝着,不同韵调的声音在大街上此起彼伏。大街上的每个人都缩着脖子,低着头,手插在口袋里,顶着风小步小步地往前走。

17.寒冬中显真情。在每一个冬天,我都感觉不出寒冷,因为有爱的存在。爱可以使冰川融化,可以使人不再孤单,做事也有了动力。渐渐的,我喜欢上了冬天。每年不只盼望春天,更盼望着冬天的到来。在不断的长大中,我也学会了给予别人关爱。爱是相互的。在我心中,冬天的味道是淡淡的甜味。

11.《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 篇十一

例一:“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镜子一样平”突出的是阳光照耀下的淀水的“平”与“亮”,而“蓝天一样清”则强调淀水的“清”,是“水天一色”。“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衬托的是水之“清”。这样巧妙地寓情于景,不仅强化了老头子的传奇色彩,而且还通过暗示鬼子的愚蠢来赞扬他的智勇双全。本来,按照常理,在这样的地方,稍微细心一点的人,是不难发现水中枯木桩子上系着钩子的。但鬼子一则为老头子的举动所迷惑,二则为新鲜的莲蓬所诱惑,一个个成了笨头笨脑的蠢猪。敌人的愚蠢正反衬了老头子的智勇双全,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例二:“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

这是老头子为受伤的大女孩报仇后,“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为什么鲜嫩的芦花在他眼里显得格外地美丽?这是由老头子杀敌解恨之后内心萌发的轻松、愉快的情绪所决定的。

例三:课文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属于多项描写。对于多项描写,应该以先分后合的方式赏析、体味。

所谓“先分”,指的是从具体情况出发,把景物分成若干景致,然后一一分析。我们可将景物一分为四,其中一个就是“天空的星星”:“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里明写星星暗写淀水,还暗示了“风”的存在,用的是烘托法。只有淀水晶莹明澈,星星水能倒影在淀水里;只有随着微风的轻拂,水面才能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从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其他几处,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

所謂的“后合”,指的是在具体分析之后,有所归纳与总结,进一步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合”:这段景物描写富有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面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情怀。

技法小结: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善于概括景物的特点;2.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析景物描写所渗透的人物的情感;4.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5.分析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渲染气氛方面的作用。

12.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秀作文 篇十二

此情此景, 想到自己被贬谪的身世, 不禁更感凄凉无助。接着作者的视线由下往上, 望向山顶, 描写顶部天然奇观。接着, 从外往里, 深入洞中。作者没有直接赞叹洞有多深, 也没有列举数字来体现其深度, 而是用了最直接, 也是大家测深度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投石子。“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说明洞深不可测。这一描写更是突出了本文游记的特征, 贴近生活。接着, 作者的视野又放大到小石城山以外, 总观小山。但作者自身却又是时刻在画中的。他以一个游览者的姿态, 从游山的角度来写山。之前写的是顶部, 接下来作者又描写了山顶, 由面到点。“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写出了小石山的又一奇特之处。“土壤”象征着人才成长的环境, “嘉树美箭”象征象征人才, 这里暗喻虽然朝廷里充斥着各种政权争夺, 但真正的有才之人必将出污泥而不染, 在浑浊之世保持独立清高之姿态。“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竹子疏密不齐, 好像人工布置似的。柳宗元被贬荒地, 本想在大自然中释放自我, 可却走进了这“不自然”的林子中。不知此时作者是在为这山顶奇景感到惊喜呢, 还是为连竹林都显出人为痕迹而显得无奈。

下面一段作者大发感慨。这里的美景让作者确定了上天的存在, 却好奇为何这美景不在中原地区。这里暗示的是像柳宗元这样的人才为什么难以在中原报效朝廷, 却偏偏被贬到如此荒凉之地。这里的奇景即使经过一千年也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简直是白费力气。若作者将自己比作这里的奇景, 那么他也认为自己是白耗气力吗?显然不是, 这只是作者对命运不公的抱怨, 对自己不公遭遇的挖苦。为什么奇景只会在这偏僻之地出现?作者列举了所流传的两种说法。一是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景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 二是这地方不孕伟人, 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但作者对这两种看法都表示了怀疑。那么作者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对作者来说, 奇山异景在哪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是否被人发现。若这石山被天下人所关注, 即使身处荒僻之地, 也必会招来大批爱景惜山之人。缺的并不是好的环境, 而是发现的眼睛。作者并不怨叹自己身处的社会, 而是叹息没有伯乐。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对山水游记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此前南朝的山水游记多用骈文书信体表现, 而且是以表现声色之美为主。初盛唐的亭阁山水记多用于刻石记功, 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 真正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作品并不多。柳宗元山水游记多作于被贬永州时期。他观察细微, 描绘精确, 而且字里行间寄托了他遭贬被弃的悲愤。《永州八记》是其代表作。一方面, 他用准确的语言、细腻的描写, 展示了形神兼备的景物图画;另一方面, 又通过主观感受的强烈介入和鲜明表现, 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把山水散文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而确立了山水散文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 于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 柳母因病去世, 而王叔文又被处死, 他自己也是一再受到统治者及其鹰犬的诽谤和攻击, 心情自然倍感压抑。永州的山水雄伟险峻, 而又幽静, 还有好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柳宗元这戴罪期间, 时间“充足”, 便到处游历, 四处览胜, 以此开阔胸襟, 寻求心灵上的抚慰。《永州八记》就是柳宗元在这种情况下的“有感而发”, 《小石城山记》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写到写作山水游记的目的时说:“余虽不合于俗, 亦颇以文墨自慰, 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 而无所避之。”这就告诉世人, 柳宗元虽因永贞革新遭挫, 但作者仍出淤泥而不染, 在乱世中保持高洁品质与斗争精神。

《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短小精致, 却体现了《永州八记》的总体风格。首先, 在语言上, 词敛语节, 简峭洗练。作者在叙述人物活动、刻画自然景物时, 不用华丽的词汇, 而是用最平实, 最贴近生活的语言组织文章。整段文字全用白描手法, 没有华丽的辞藻, 没有博学的典故, 没有璀璨的比喻, 有的只是作者的所见, 流露的只是作者的心声, 简洁自然, 平中带奇。在选词上, 少用虚词, 多用实词, 尤其是信息量丰富、概括性大、表现力强的名词和动词。在第一段中, “北”、“下”、“西”、“东”、“旁”、“上”等方位名词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了小石城山的布局。在句子方面, 作者在行文中充分发挥短句结构单纯, 短小精悍, 表意明快的长处, 连续运用, 使文章读来抑扬顿挫, 显得活泼生动。第一段里, 两句, 三句, 四句偏多, 最长也不过九字, 简净干脆, 轻松活泼, 字字精峭洗练, 毫不拖泥带水。读来朗朗上口。全文虽只有两百多字, 内容却极其丰富:有路, 有洞, 有水, 有林, 有疑问, 有传言, 可谓景情相宜。

自从我国山水诗人“鼻祖”谢灵运以山消愁、以水解怨以来, 山水景物就一直是所谓失意文人排解心中愁怨和不平之气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体”和介质。柳宗元是山水解愁怨的高手, 其《永州八记》无处不写景, 无处不露情,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文中所描写的所有景物, 皆是作者眼之所触、心之所及, 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予以“过滤”, 创造出“性格化”了的新的艺术形象。而每一种形象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与好恶,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

在《永州八记》中, 山石都是柳宗元信手拈来, 毫不吝啬笔墨, 甚至浓彩重墨, 比如《钴潭西小丘记》:“梁之上有丘焉, 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再譬如《袁家渴记》:“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等等, 不胜枚举。

在上述例子中, 其山其石, 有的突兀坚硬, 有的棱角分明, 有的奇形怪状, 与众不同, 有的与香草杂枝相依。柳宗元, 不愧是模范山水的高手, 奇异的山石在他的笔下, 有了灵魂附体, 有了人格魅力, 有了独特精神, 真的变得“奇异”起来。《小石城山记》外绘小石城山布局、形状, 以及旖旎的风光, 内吐壮志难酬、屡蒙贬谪的无奈与悲愤。《小石城山记》有这样一段:“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益而坚。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 没有一点土壤诉石队山上竟然能够长出密疏相间、俯仰成趣、坚实葱郁的美竹嘉树, 实在是大自然的造化与奇迹, 非人力可为也!生长在那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多么坚韧!多么潇洒!而柳宗元对这竹、这树激情洋溢的赞美与讴歌, 正是体现了作者自己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德与绝世的才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时所遭受的打击, 是常人难以想象, 更是难以接受的。在“百善孝为先”的时代, 他到永州不到半年, 其母就由于不适应南方潮热的生活而辞世, 他内心是怎样的内疚与不安?不过数年时间, 他已经不堪折磨, 正如《寄许京兆孟容书》所说“百病所集, 痞结伏积, 不食自饱。或时寒热, 水火互至, 内消肌骨”;亦如《与杨京兆凭书》所言“每闻人大言, 则蹶气震怖, 抚心按胆, 不能自止。”难行柳宗元坚强信念与意志要被摧毁了吗?难道他要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么?不, 绝不!他在《与韩愈论史官书》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道苟直, 虽死不可回也”。这铮铮誓言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位年轻有为的政治改革家的柳宗元身上所具有的刚正不阿与傲岸不屈。

此文在交代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绚丽景物后, 作者借景抒情, 利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先巧妙地否定天有意志, 后表示不相信两种唯心主义的说法。乍看, 他这样好像是在探究为什么奇山异水为什么总是生在荒凉生僻地带, 其实是以山川之美不在“中原”, 而在“夷狄”, 来比喻自己不受朝廷重用的愤恨。文章跌宕开合, 尺幅千里, 笔笔眼前小景, 笔笔天外奇情。

柳宗元寄情于山水, 是对内心的一种救赎。对于向来主张“入世”的柳宗元来说, 自我拯救最重要的目标是要重回朝廷。他相信, 只有回到了朝堂, 其政治理想才能实现。于是, 他急切地向当权者和身处朝廷中亲友陈情, 不断地写信, 反复申诉:“仕于世, 有劳而见罪, 凡人处事, 鲜不怨慰忿愤, 列于上, 想于下, 此恒状也” (《送薛判官量移序》。其中既有亲朋故旧, 如杨凭、孟容、裴埙、李建、杜佑、李绛等, 也有当权的朝中大臣, 如赵宗儒、李夷简、李吉甫诸人等, 甚至还有一些革新派的反对者的, 如武元衡、严缓之流等。在给这些人的信函里, 呼救之急迫, 言辞之痛切, 令人潸然泪下。然而其所抱的希望越大, 失望民就越大。果然, 失望接踵而来至。当其得知其他被贬官员相继被赦起用、而自己毫无音信时, 这种失望就愈加沉重。现实的不如意, 让他寻觅另一个可以寄养心灵的地方。永州的山水就这样走进了他的世界。可是与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不同, 柳笔下的山水是幽怨的、寂寞的, 处处隐藏着柳宗元的影子。他笔下的景物, 已被他主观情绪所异化。但柳宗元的情景相融绝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在现有景物上略加点染, 是抓住每一个景点之中最与心之所契合处, 以写意的笔法, 勾勒出其独特的最动人心扉的细节, 再寥寥数笔效出周围景致, 这样自然笔到神会, 别有一番境界。

摘要:《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短小精致, 却体现了《永州八记》的总体风格。文章写作于柳宗元被贬于永州之时, 其母病故, 他自己又不锻造受到排挤和抨击, 心情低落, 于是寄情于山水, 寻觅永州隐秘的山水美景, 借以开拓胸襟, 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成就了《永州八记》。作者由小石城山的形状和布局, 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借以批判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不难发现, 柳宗元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景物的描写之中, 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

13.关于冬天的作文:冬天的一处景物 篇十三

关于冬天的作文:冬天的一处景物

早晨,太阳已经爬上了屋檐,虽然马路上已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公园里却显得宁静多了。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最后一片叶子终于落了下来。啊!寒冷的冬天终于来到了。一棵棵树像光头一样光秃秃的;小草变的枯黄,几乎没有一根是绿的;极少的秋菊依然在开放,好象对我说:冬天很冷的,你快回家去吧!在家里暖和些!,呀!这几棵树怎么还这么绿?!哦!原来是松树、常青树,记得妈妈说过这些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怪不得它们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还是那样绿,那样结实、挺拔,不畏严寒,傲霜凌雪,勇敢地和大自然做抗争。我真服了它那股傻劲,它掉光了叶子,失去了温暖的外套,但还是要直直地站着。

14.冬天景物作文 篇十四

刚过黎明,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天地界限好朦胧:山是白的,天是白的,水上飘着白雾。我想感受一下这种奇怪的雾,但它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东逃西逃…寒风呼啸着“呼呼”作响,用它粗大的手指,任意地挠着行人的头发,针一般地刺着行人的皮肤。行人无奈,只好紧紧扣住冬装,双手插在口袋里,缩着脖子,迅速行动。而道路两旁的松柏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然面对风、霜、雨、雪,鼓舞着人们勇敢前行。

街上的商店纷纷开业。我不想享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想品尝令人垂涎三尺的食物,更不想加快脚步去寻找学校冬天的早晨。初升的太阳升起,灰色的雾气似乎在不停地翻滚。我依稀看到操场上的人头:一、二、三……操场渐渐热闹起来。看,来了一位老教师,几个少先队员正在向他敬礼。老老师在微笑,点头微笑。呜—呼!随着人气的上升,那边一群学生正在跳绳。绳子抛向空中,掠过头顶,再次擦着地面,上下飞舞,像一条金色的蛇,不时扬起一阵开心的笑声。这里踢足球的学生互相追逐。首先,它们在空中跳跃,然后用力跺脚。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真是“水中捞月”!看到这一幕,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教室。哦,教室里如火如荼:老师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时而沉思,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搓搓手跺脚。有些学生三五成群在练习朗读,有些在做作业。“故事大王”黄娟正兴致勃勃地给每个人讲故事。她周围都是能听上帝讲故事的粉丝。

15.描写冬天景物的优秀作文 篇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 首先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鉴赏角度, 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 具体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的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

一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 可以动静结合, 也可以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往往与衬托相关。

例如,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态景物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 以动衬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是以动写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描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 “清泉石上流”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以动衬静, 反衬出了山中的宁静。

二虚实结合

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是联想、想象或梦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转化, 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 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属于“虚”的内容。

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阕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 通过描写“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中的“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 昔盛更显今衰。

想象是虚写的关键, 虚是为实服务的。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想象中的别后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三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常常起到以乐衬哀的作用。

例如,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俞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也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山青翠, 花红艳, 鸟翎白, 碧波绿, 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骆宾王的《鹅》“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 红掌拨动, 绿水泛波, 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 鲜明而协调, 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 “红掌”与“清波”争胜, 多么绚丽的画面, 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 追忆江南美景。

四观察角度变化

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 角度不同,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 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如,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后两句描绘的秋山近景。

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是作者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 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 (心中所想)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 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五结束语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类型主要有:景物描写 (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鉴赏时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 挖掘其深刻的社会属性 (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主要是根据景象 (意象) 特点或描摹诗歌图景等来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上一篇: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分析下一篇:艾滋病预防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