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2024-07-18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共8篇)

1.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篇一

职业生涯规划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围绕职业,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业准备阶段、从业阶段、从业回顾阶段。

2.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和职业性。3.中职生面对着两类职业群他们:横向职业群和纵向职业群。4.职业素质的灵魂是思想道德素质,它的重点是敬业和诚信。

5.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他在工作中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相反则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6.职业能力由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构成。7.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

8.近期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阶段目标,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第一个指向明确,并以此调整个性,提升素质的目标,具有特殊意义。9.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飞跃。

10.定期自我检查规划落实的情况,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中,属于职业的是(A)。

A.小王从农村来到城市,通过劳动服务公司介绍,成为给居民住户做家政服务的的小时工。

B.张老板开了个印刷厂,专门印制盗版书,牟取暴利。C.刘某为一家旅游公司在街头发放、张贴小广告。

D.周某刻图章,做办证业务,什么证章都给刻,什么证都给办。2.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于(C)。

A.帮助你最终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B.帮助你更加充实地生活 C.帮助你扬长补短地发展自己D.帮助你不用太努力就可发展自己 3.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中,中职生的优势是(C)。A.学历B.可塑性C.实践能力D.理论基础 4.下列不属于职业生涯发展外部条件的是(D)。

A.家庭状况B.区域经济特点C.行业发展动向D.个性特点 5.从下列四组中选出性格与职业搭配最合理的一组(B)。A.张飞性格的人做办公室文员B.孙悟空性格的人做刑侦警察 C.林黛玉性格的人做开拓市场专员D.武大郎性格的人做人事主管

6.交往和沟通、合作、自我控制、抗挫折、谈判、组织和执行等多方面的能力统称为(D)。

A.控制能力B.应变能力C.组织能力D.社会能力 7.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的制定要领有三点,它们是(A)。

A.具体的、可行的、针对性强的B.具体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 C.简单的、具体的、科学的D.简单的、可行的、科学的8.在设计阶段目标时,不能作为“倒计时”设计思路台阶的是(C)。A.职位B.职业资格标准C.资金D.年龄段 9.中职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最佳时期是(B)。A.工作两三年B.毕业前夕C.初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D.规划制定后

10.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从(C)两个方面把握。A.现实性和可行性B.科学性和激励性

C.现实性和激励性D.可行性和科学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

1.职业生涯

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历程,即一个人一生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职业理想的实现过程。

2.职业素质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3.职业价值取向

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决定人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行为,影响人在职业活动的态度,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4.创业

创业是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5.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是对规划的实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四、简答题(每题4分)1.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1)专业定向后初次就业(2)必须面对就业难的现状

(3)必须把个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4)引导自己形成学习的动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5)指导自己就业和创业

2.创业者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有哪些?(1)独立、自主的心理素质(2)善于交流、合作的心理素质

(3)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的心理素质(4)克服盲目冲动的心理素质

3.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经过哪几个过程后,才能做出较为科学的选择?

(1)预测(2)衡量(3)比较

4.制定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的思路有哪些?(1)“近细远粗”的思路

(2)针对三个方面(一是为近期目标的实现服务;二是为第二阶段的发展做铺垫;三是为长远目标的实现打基础)的思路(3)“弥补差距”的思路

5.实现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的重点有哪些?(1)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的转变(2)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的转变(3)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的转变(4)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转变

五、分析题(25分)

日本的一家企业招聘员工,一个应聘者因未被录取而企图自杀,被及时发现,经抢救脱离危险。不久传来新的消息,原来他是所有应聘者中成绩最好的,只因为工作人员电脑操作失误,把他的成绩搞错了,公司已向他道歉。此时的他春风得意,自认为被这家企业录用已是“板上钉钉—没跑的事”了。可没想到的是,企业最终还是没有录用他。1.企业为什么没有录用他?(5分)没有好的心理素质

2.结合材料说明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有哪些要求?(10分)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 3.结合材料阐述如何正确认识就业?(10分)105—112

2.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篇二

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课堂教学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路之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 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职校学生来讲, 成人显然比成才更为切实。上好德育课, 对职校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 如何上好职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呢?笔者通过实践探索, 有如下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1.1 导入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 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够真正的吸收课堂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取有针对性的导入法, 这就需要对职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分析, 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然后将知识点通过生动的有针对性的讲解法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其中可以用现实中存在的例子进行教学, 在塑造形象方面的章节中, 可以以学生的现实状态, 比如说坐姿、站姿等方面进行阐述, 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容易理解, 亲身感受到学习的生活化, 并不是生硬的模式化。还可以通过对平时的所见所为进行道德上的引导, 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良好的道德不仅可以帮助他人, 同时还可以净化自己的内心,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感受到道德教育的美好。这样有针对性的导入式教学, 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2 教法的灵活性

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不要只是照本宣科, 千篇一律的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授, 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 丰富教学,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声文并茂, 比较直观, 并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身这项课程的教材内容就比较枯燥, 如果全部按照书上的内容讲解的话, 不仅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 同时还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说如果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一些在视觉上或者是心理上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际案例, 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1.3 内容的现实性

对于这方面的课程往往理论性都比较强, 讲授的基本上都是理论层面的知识, 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里, 内容比较枯燥, 所以从内心深处形成一种抵触情绪, 不愿意接受。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现实中的案例, 然后结合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普遍性, 是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或者是听说过的,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比如说课堂讨论和知识竞赛等,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亲自参与其中, 从而可以加深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通过这些现实的教学, 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在理论上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同时还对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 教师的渗透性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特别大。本身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形象, 在言行举止方面要有教师的风范,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对于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师就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言传身教, 通过自己的良好素质慢慢的向学生渗透。

2 在教学实践上, 德育教师应与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

利用各种途径巩固学生的学习知识,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绝不仅仅只停留在课堂时间范围内, 应该把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生之中, 而在学校期间, 也要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来巩固。

2.1 以班会课为重要阵地班。

会课是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重要阵地, 利用与否, 以及利用得好坏, 对班集体的发展,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合作, 组织学生开展有助提高学生德育效果的主题班会活动, 使德育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富有意义。例如在讲到第十二课保护环境内容时, 与班主任合作开展节能减排主题班会活动, 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节能减排的图片和视频, 在班会活动中给全班同学展示, 让大家讨论节能减排对社会与人们的影响, 组织同学辩论并写心得体会, 教师给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些环节的参与印象深刻, 大大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班会活动应该贯穿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 可以使同学们的知识牢固记住。

2.2 以基本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主要内容开展有利学习的途径。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余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关心和参与职业道德与法律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同学们做到: (1) 各班要订阅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报刊杂志, 比如法制日报,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观看并讨论, 有的一些问题还询问教师, 教师可以联系课本知识给予讲解, 效果良好; (2) 引导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听或观看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比较喜欢今日说法栏目, 这个节目通俗易懂好理解, 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3) 利用晚自习对道德与法律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 培养学生的分析识别能力。例如在当今社会求职中, 个人文明礼仪是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呢?又如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会不会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演讲, 培养同学们辨析是非的能力, 加深知识的理解。

3 总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 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 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 大有学问可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必须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师素质, 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 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因此, 对于教师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德育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在教学活动中, 要在行业内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 改善教学方法, 积极的参加各种课改教研活动, 取他人所长,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不仅要在业务素质上有所提升同时还要在个人品德方面有所提升, 利用自己的言传身教, 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所以说《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不仅是在学校中可以学习, 在社会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 并且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敏.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刍议《.价值工程》, 2011年18期.[1]杨敏.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刍议《.价值工程》, 2011年18期.

[2]曾晓芳《.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案例教学法运用《.世纪桥》, 2012年1期.[2]曾晓芳《.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案例教学法运用《.世纪桥》, 2012年1期.

3.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受挫者,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是中职学生的共性。鉴于此,教师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努力创设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使相对静态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呈现出灵性和美感,以此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时,我将“元寂住持与两个徒弟”的故事制作成动画视频,以动感的画面进行讲述:开元寺的住持元寂要在最得意的两个徒弟一寂和二寂中间选一个接班人,他给每人一袋谷种,第二年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新住持。第二年秋天,一寂挑来的是满满一担谷子,二寂却两手空空。在大家都认为一寂是理所应当的住持时,元寂却宣布二寂为接班人。在人们大惑不解时,元寂给出了谷种都是用开水煮过的,根本不可能有收获的答案。显然,诚实的二寂才是做住持的最佳人选。故事动画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条文变得生动有趣,深化了学生对诚实守信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心灵触动,诱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真实案例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要求各学科课堂教学都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情感因素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着力点,案例则真实、客观地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颇有感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为此,教师要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案例,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深入实践,亲自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民法》中“民事权利”这一内容时,我就在课堂上配合讲授内容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不满14岁的小哲,在今年春节时收到了数千元压岁钱,一天,他对一个标价800元的遥控飞机非常喜欢,没有与父母商量就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下来。小哲的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他们认为尚未成年的小哲不能擅自做主买价格这样贵的物品,超市也不应在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与未成年人进行这样大数额的交易,要求超市退货。小哲认为压岁钱是属于自己的,他有权支配,不想退货。超市认为未成年人是可以独自购买遥控飞机的,也不同意退货。结合这一案例,我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分析:①小哲父母的认识是否有法律依据?②小哲与超市之间的交易是否有法律效力?③小哲父母要求超市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有效的启迪与发展,在学生积极主动弄清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有效的民事行为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得到了切实优化。

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引领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鲜明的就业属性决定了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中职学校学生今后职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中职德育教师要明确推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变革,是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应成为优化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能引发共鸣的人生价值、择业就业、道德与法律、理想与现实等热点问题,引领学生就这些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独立思考,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时,我没有逐段进行讲读,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就他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辨析。问题来自于学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学生的思维活跃,据理争辩,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内容,学习方式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4.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篇四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

1.依据《担保法》,只能由合同当事人本人提供担保的担保方式是(D)。

A.保证

B.抵押

C.质押

D.定金

2.某建筑工程,业主投保了建筑工程一切险。工程竣工移交后,在合同约定保险期限内发生地震,造成部分建筑物损坏,业主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则应由(B)。

A.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损失 B.保险公司承担除外责任以外的全部损失C.业主自行承担全部损失 D.业主和保险公司协商分担损失

3.合同公证与鉴证的相同点是(C)。

A.目的、法律效力、原则 B.范围、性质、目的 C.目的、原则、内容 D.法律效力、目的、性质

4.经发包人同意后,承包人可以将部分工程的施工分包给分包人完成。该条款所依据的法律基础是《合同法》中有关(C)的规定。

A.债权转让

B.债务承担

C.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

D.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 5.合同解除后,合同中的(A)条款仍然有效。

A.结算和清理

B.仲裁和诉讼

C.结算、清理、违约

D.结算、仲裁、违约 6.依据FIDIC施工合同条件,工程师颁发的工程接收证书表明(A)。

A.工程照管责任移交 B.承包合同的全部义务已完成

C.缺陷通知期开始 D.可以办理竣工结算

7.某施工项目保修期内,发现存在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则修复方案应当由(B)提出。

A.发包人 B.设计单位

C.承包人 D.监理单位

8.按照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规定,施工合同终止的条件是(C)。

A.工程验收通过 B.承包人送交了竣工验收报告

C.办理完移交工程手续 D.发包人支付了竣工结算款

9.合同当事人之间出现合同纠纷,要求仲裁机构仲裁,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的前提是当事人提交(B)。

A.合同公证书 B.仲裁协议书

C.履约保函 D.合同担保书

10.某建设项目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为1000万元人民币,在施工中需要采用专有技术,该施工项目(D)方式发包。

A.应该采用公开招标 B.应该采用邀请招标

C.应该采用议标 D.可以采用直接委托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

1.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形式有(ABCD)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收归国家所有

D.返还第三人2.合同全面履行包括(ABCD)

A.履行的主体要正确

B.履行的地点要正确 C.履行的方式要正确

D.履行的期限要正确 3.合同担保的方式有(ABCD)

A.保证

B.抵押 C.质押

D.留置 4.JCT合同系列包括(ABCD)

A.单价合同

B.小型工程合同 C.固定总价合同

D.总包标准合同

5.国际工程施工合同争议解决方法有(ABCD)

A.协商

B.仲裁 C.诉讼

D.调解 6.合同的形式有(ABCD)

A.书面

B.口头 C.电报

D.传真 7.合同终止的原因包括(ABCD)

A.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B.债务相互抵消

C.债权人免除债务

D.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8.保证合同的特点(ABC)

A.诺成合同 B.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C.具有从属性 D.保证人和主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是同一人 9.工程设计资质分为(ACD)

A.工程设计综合资质 B.工程勘察专业资质 C.工程设计行业资质 D.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10.工程合同文件一般包括(BCD)

A.合同书及其附件 B.中标通知书 C.合同专用条款 D.图纸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

1有效的合同是否一定能够取得工程款?

答:有效的合同不一定能够取得工程款,这取决于工程的质量,合同有效但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能够修复的进行修复,修复后符合质量要求的,发包方应支付工程款,工程不能修复的不能取得工程价款。以上两个问题反映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服从于质量要求即质量至上原则

2、建设工程合同的哪些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效 ?

答:合同法 第 52 条规定了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对建设工程施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作了特别规定: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四)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

3、工程未经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承包人是否可对质量一概不负责任?

答:最高院司法解释第十三条规定,承包人应在合理的使用寿命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及主体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合理的使用期限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大型建筑为一百年以上,普通的民用建筑五十年,次要的一般建筑为二十五年

4、哪些情况下工期可以顺延?

答:

1、发包人未按专用条款约定提供图纸及开工条件;

2、发包人未按约定支付进度款、工程款致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

3、工程师未按合同约定办理批准手续等致使工程不能正常进行的;

4、因设计变更而工程量增加;

5、一周内因非承包人原因造成工程停工,停工待机时间超过八小时的;

6、不可抗力;

7、其他情况

四、案例分析(25分)

1.甲公司与乙工厂洽商成立一个新公司,双方草签了合同,甲公司要将合同带回本部加盖公章,临行前,甲公司法定代表人提出,乙工厂须先征用土地并培训工人后甲公司方能在合同上盖章,乙工厂出资1000万元征用土地培训工人,征地和培训工人将近完成时,甲公司提出因市场行情变化,无力出资设立新公司,要求终止与乙工厂的合作。乙工厂遂起诉到法院。请问:

(1)甲公司与乙工厂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2)甲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3)乙工厂能否要求甲公司赔偿1000万元的损失?为什么?

答案:(1)合同未成立。因甲公司未加盖公章。

(2)缔约过失责任。因为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5.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篇五

即使征得消费者同意的,也不能以电子化形式出具。(×)5.我国的《电子签名法》直接采用了非歧视原则,其第3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6.作为高新技术的银行服务的手段,与传统的银行服务体系相比,电子银行具有更好的客户服务模式,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但是交易成本有所增加。(×)7.严格解释原则,是指如果某项条款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时,法院将作出对格式合同的提供者最有利的解释。(×)8.《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因权利人滥用通知,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权利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9.根据电子支付服务对象的不同和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电子资金划拨分为借记划拨和贷记划拨。(X)10.在电子交易中,当事人一方如何能确定对方当事人具有相当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确有实际困难。(√)11.我国《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将网上交易的各方分为两类:网上交易的交易方和网上交易服务提供者。(√)12.电子合同发出可撤回,因而传统合同法中要约的撤销、撤回及承诺的撤回制度等可完全适用于电子合同。(X)13.在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上,应当以行业自律为主,以系统、完整的法律规定为辅,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X)14.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能,对电子商务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就国际组织而言,199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了《电子商务示范法》。(√)15.电子信息交易是交易主体利用网络环境和手段进行交易,其主体仍是现实主体,网络只是其参与交易的一种手段。(√)16.《电子商务示范法》的颁布,标志着电子商务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确定,对于推动各国电子商务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X),17.《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包含经营性信息服务内容网站的设立条件仅需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X)18.《电子商务示范法》规定,不得仅仅以某种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可执行性。(√)19.电子商务法是一套完全取代过去法律的规制,是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建立的适应网络环境的特色规则。(X)20.电子银行分为两类:一是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二是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包括自助银行、自动柜员机。(√)21.《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不仅禁止故意删除或者改变权力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而且禁止提供明知或者应知未经权利人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权力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

(√)22. 因为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在表现形式和操作机制上的不同,因而可主张对电子商务免税。(X)23.电子信息交易不是一种合同行为,它是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X)24.如果合同当事人采用电子自动交易系统从事电子商务,承诺的做出是即刻的,撤销要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5.电子商务法仅仅调整交易形式,不包括调整交易本身以及交易引起的特殊法律问题(×)26.用户申请电子认证证书,无须向认证机构进行登记,可直接在线申领。(×)27.对支付指令的认证,是银行为确认发出支付指令客户的身份所采取的鉴别措施。

(√)28.采用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可验证性和否认性等问题。(×)29.自动ODR模式在解决争议时不需要仲裁员或者调解员的参与,往往是通过一种计算机程序自动地处理争议。(√)30.认证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数字证书服务,以金融机构财产提供担保,并承担一定的责任。(×)31.电子信息交易不是一种合同行为,它是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32.《电子商务示范法》的颁布,标志着电子商务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确定,对于推动各国电子商务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包含经营性信息服务内容网站的设立条件仅需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X)34.在电子交易中,当事人一方如何能确定对方当事人具有相当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确有实际困难。

(X)35.电子商务法是一套完全取代过去法律的规制,是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建立的适应网络(X)环境的特色规则。

36.电子代理人,并不是具有法律人格的主体,而是一种能够执行人的意思的、智能化的交易工具。

(√)37.在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上,应当以行业自律为主,以系统、完整‘的法律规定为辅,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

(X)38.因为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在表现形式和操作机制上的不同,因而可主张对电子商务免税。

(X)39.电子信息交易是交易主体利用网络环境和手段进行交易,其主体仍是现实主体,网络只是其参与交易的一种手段。

(√)40.如果合同当事人采用电子自动交易系统从事电子商务,承诺的做出是即刻的,撤销要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41.电子商务固有的技术性要求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商务规则应该是协调的和基本一致的。(×)42.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

6.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篇六

——《职业道德与法律》

(测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D)

A 家庭礼仪B 交往礼仪C 职业礼仪D个人礼仪

2.交往礼仪的核心是(C)

A 团结和互助B平等和互利C 尊重和友好D 诚实和守信

3.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B)

A 敬业B 奉献C 守业D 文明

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B 爱国主义C 集体主义D 诚实守信

5.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C)

A 道德品质B 道德理想C 道德规范D 道德原则

6.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D)

A 爱岗尽业的基本要求B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C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D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7.个人能否按照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A)

A 内心信念B 社会舆论C 传统方式D 评价方式

8.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B)

A 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B 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C 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D 尽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要求

9.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D)

A 养性B 内省D 慎独D 顿悟

10.“宪法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见(D)

A 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B 法律就是用来限制权力和自由的C 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D 公民的合法权力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是(A)

A 党的领导B 依法治国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

12.下列哪项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尽业的升华和高层次展现(D)

A 专业B 勤业C 乐业D 精业

13.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B)

A 职业经验B 职业技能C 职业态度D 职业理论知识

14.下列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正确的是(C)

A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B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C 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C 法律具有裁决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15.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B)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法律的强制性

C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6.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B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B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C 以勤奋求学为荣,以好逸恶学为耻

17.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BCD)

A 诚实守信优质服务B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C 服装饰物搭配得体D 言谈举止真挚大方

18.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ACD)

A平等互尊B 互惠互利C 团结友爱D 诚实守信

19.职场上最大的礼仪是(BC)

A 微笑B 尽业C 实干D 协调

2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ABCD)

A 爱国守法B 明礼诚信C 团结友善D 勤俭自强

2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ACD)

A 尊老爱幼B 诚实守信C 夫妻和睦D 勤俭持家

22.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ABD)

A 文明礼貌B 尊纪守法C 敬业奉献D 爱护公物

23.下列哪些是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ABC)

A 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C 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D 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4.下列哪些是职业道德的特点(ABCD)

A 行业性B 广泛性C 实用性D 时代性

25.下列哪些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AD)

A诚信B 公道C 奉献D 敬业

26.对成为一个良好道德修养的成功人理解正确的是(ABC)

A 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B 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C 见贤思齐D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27.下列对诚信和公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诚信和公道是个人立身之本B 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

C 办事公道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D 诚信和公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28.下列哪些是中职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诚信和公道品质应做的(BCD)

A 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B 做到以诚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道为荣

C 落实在行为上,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持之以恒

D 热爱真理、追求正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反腐倡廉

29.中职学生要加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应做到(AB)

A 深刻理解职业意义,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观念

B 学好知识,练好技能,立足岗位,提高服务和奉献的本领

C 要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理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D 要学习和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履行岗位职责,践行职业道德做准备

30.下列关于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正确的是(ABD)

A 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

B 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人生追求

C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D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

31.下列关于慎独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BCD)

A 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B 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C 是一种自我修养方法,可以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心态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D 有利于弘扬诚信风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32.有效运用内省的方法需要做到(ACD)

A 确立道德评价标准B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

D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看待自己,善于激发和培育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

33.下列哪些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ABC)

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执法必严D 公平正义

34.下列哪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ABCD)

A 依法治国B 执法为民C 公平正义D 服务大局

3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BC)

A 公民在制定法律上一律平等B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C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D 公民在执行法律上一律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6.交往礼仪P17

37.服务群众P

533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P7

139.依法治国P73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简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P2

341.简述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P43

42.中职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P6

443.简述法律的作用.P7O

44.如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7

5五、材料分析题(共8分)

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1: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果断处置“7·5”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案例2: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问:①上述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2分)

案例一中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案例二中主人公的11年冤狱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漏洞,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②说说如果违反了法律后果将会怎么样?(2分)

受到法律制裁,承担法律责任。

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4分)

7.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篇七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106-02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型期,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好奇心较强,渴望对自我独立支配;然而中职生自制力又相对较差,不够成熟的心理发育也使得他们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过激行为。尤其很多中职生对道德伦理不屑一顾,无所事事,没有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往往难以抵御外界的刺激、诱惑。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逐渐融入社会各领域,给中职生带来广阔的空间平台,不仅是他们休闲娱乐的渠道,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手段。信息技术近年来逐渐渗透到教学中,给教学带来巨大影响,甚至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中职生职业道德的积极影响,引导中职生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基于信息技术给教学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变革,提出对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创新对策,以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下教学创新的需求。

1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现状

目前,虽然中职院校设立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职业道德课程,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90后学生不再愿意接受“老套”的教学内容,而且一味地讲述课本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告诉学生职业道德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会引起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这样的教学束缚了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压制了中职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引起中职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另外,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不仅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也没有针对不同的职业行业进行分类教育,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方式也使得教学相对空洞,脱离了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甚至,有的中职院校一味追求学生就业率,没有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将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停留在简单合堂教学,传授学生职业道德理论,缺乏相应实践支撑,教学流于形式,导致中职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信息技术条件下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创新对策

笔者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对课程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策略。

信息技术共享性强化了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性不仅丰富了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更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具有强烈感染力。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应用信息技术迈入全新的、广阔的教学天地。职业道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带来意想不到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获得丰富、实时的职业道德信息,将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拓展职业道德教育视野。教师基于信息技术掌握中职生思想动态,了解中职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沟通。另外,信息技术也是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新的阵地和载体,将更多的职业道德素材融入教学中,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信息化、数字化。

如在讲解“职业道德与诚信”课题时,可以扩充中职生的知识面,扩大中职生的阅读量,鼓励中职生利用信息技术查询课题相关的资料,丰富中职生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提高中职生职业道德意识。信息技术给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带来新便利,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大大强化了中职生职业道德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交互性提升了中职生职业道德的主体意识 信息技术的沟通交互性将社会、学校和学生集为一体,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大大提升了中职生职业道德学习的主体意识。基于信息技术交流互动平台,师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职业道德的观点,将自己的看法观念自由阐述,实现教学、学习中畅所欲言。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教师可以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论坛,师生关于职业道德相关主题发表见解。教师可以设置相关职业道德的热点问题,引导中职生利用信息技术发表观点。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询相关职业道德资料,如“3.15”“焦点访谈”等,将职业道德相关资料整合后相互交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起师生关于职业道德学习的共鸣。

同样,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还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预警环境,即在职业道德教育交流中,教师重点关注过激意见,关注频繁出现的不良信息,及时掌握中职生关于职业道德的认知情况,引导中职生开展主题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将中职生职业道德问题消除在萌芽中,提高中职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中职生职业道德学习的主体意识。

信息技术开放性激发了中职生职业道德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开放性使得师生之间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产生思想共鸣,实现学习共同收获。利用信息技术,各类职业道德信息和新政策都可以即时查询,为职业道德教师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材料,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中职职业道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思维。同样,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道德教育知识非常丰富,这也可以为中职生带来更大领域的想象,为中职生创新思维输送源源不断的信息。中职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不同领域的人展开交流互动、思想碰撞。同时,与传统意义教学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非对等地位,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这大大减弱了学生对知识权威的迷信度,甚至引起学生对信息发布的欲望。如学生将收集到的职业道德学习资料整合后,形成个人学习展示作品,与同学分享所学知识,共同感受学习乐趣,也利于中职生发挥创造性。

信息技术主观性增强了中职生职业道德的自信意识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中职教育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虽然中职教育有自己的定位,有独特的专业以及未来就业方向,但是中职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承受越来越重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中职生正处于转向成年人的过渡期,心理承受力远低于同龄人,一旦心理压力未能有效排解释放,处于人生转折期的中职生将面临非常严重的恶劣后果。

中职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等特点,舒缓心理压力。中职生可以在信息技术交互交流平台与其他学生展开平等、公开的沟通,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张扬中职生个性。中职生基于信息技术平台,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自信姿态利用科技价值,在平台遨游。中职生就职业道德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自由发布观点意见,与其他学生思想碰撞学习。在信息技术平台下,中职生利用主观性特点培养自信,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以自信的精神态势融入中职职业道德学习,形成中职职业道德学习合力。

3 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主观性优势,充实课堂教学,在中职职业道德教学中强化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兴趣、提升中职生职业道德的主体意识、激发中职生职业道德的创新思维、增强中职生职业道德的自信意识,养成中职生端正的职业态度,锻造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力,构建中职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中职生尽快适应社会,满足工作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吴斌.中职生职业道德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

[2]慕祎.信息传媒时代下的中专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报业,2013(10).

8.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课后题及答案 篇八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他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祝贺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第一章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方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时间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客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理解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的,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的、顺利的到达自己的理想目标。

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的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他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的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靠每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的依据,因此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3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A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他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他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时间常常比事先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B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的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

C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视线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比恩不是显示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闭眼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错这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讲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

第二章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A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的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过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C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D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见拒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没有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分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3.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内容?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他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4.如何正确理解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B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C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D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5.如何正确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是伟大事业。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章

1、当今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有十分讲究“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

每个人活着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人生的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在讲实际的饿今天,更应该思考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是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在思考自我价值的时候要涉及到价值的标准和评价。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这一观点已达成共识。

思考人生目的,以及人讲“实际”,为了更好的应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挑战,思考人生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科学观是十分紧急并必要的。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往往有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以悲怨愤满、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的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的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的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的面对生活。

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人生应乐观。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们承当困难和挫折的心里基础。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麽,磨练意志,优化性格。

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意义,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3、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设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使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的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是,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的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5、如何正确理解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协调各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生活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第四章

1、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2、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那些方面?弘扬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十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

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能够增强个人的作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使个人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努力提升道德境界。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的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

4、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节约”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各个领域,适于不同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是公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既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更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

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人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第五章

1、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基本特征: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及最基本道德要求。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有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德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实际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功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第六章

1、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不应单纯的把职业看成是谋求生存的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蕴含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择业固然要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是上要更多的考虑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2、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的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感情明显区别开来,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责任是性爱和理想的升华,责任也因此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他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性爱的吸引,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异性间的友谊根本区别开来。理想的契合,使得爱情表现着恋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来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和颓废。责任的担当则使得爱情不是自私的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承担责任。

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第七章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相关构成?

(1)宪法即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1)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2)讲证据,„„要以证据为根据。(3)讲程序,„„要从法律程序出发。(4)讲法理,„„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第八章

1、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性。但是,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

特点: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责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尸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为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盲目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监管与协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上一篇:创业协会2010下半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劳动保障现就业培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