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业事迹(共8篇)
1.网络创业事迹 篇一
青年创业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篇一:青年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候选人推荐材料 **青年创业先锋事迹材料 ——江苏***有有限公司*** ***,江苏普泰隆阀业公司总经理,福建安溪人,一个**“新市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1984年出生的他和众多的80后相比,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从当年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打工到如今的小有成就,这10多年的创业打拼让他品尝到了同龄人不知道的酸甜苦辣,那些走过的艰辛创业风雨路程,让他倍感珍惜。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出生在福建安溪参内乡田底村,家中历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经济原因没有继续读书。2000年初,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那年刚满18岁的他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在上海奔波一年后,到**投靠亲戚,找了一份工作养 活自己。来到**后,***发现**的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许多老板也是创业致富,置身其中,不禁有所触动。他一边打工一边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他萌发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时比较熟悉的阀门加工上,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努力拼搏,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一个“光杆司令”,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常常为了接一个单子,四处奔波,好不容易有了订单,又要自己生产,没有人手,他就自己干。为了
添置设备筹资金,曾经跑遍了银行找寻贷款却因为外地人的身份吃了闭门羹,订单要交货,把他急得团团转,四处找人帮忙,终于有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借给了他三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至今回想起来,***对那段创业初期的经历依然唏嘘不已。靠着自己的脚踏实地,订单慢慢多了起来,工人也逐步稳定了下来,2005年在璜塘上村工业园找到了合适的厂房,公司终于开始走向了正轨。2012年,在璜塘上村村委的帮助下,又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截至2013年底,公司拥有员工32人,其中大学本科生8人,实现营业收入1000多万,利税18.5万元,为一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搏击商海,创新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产品是根本,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作保证,企业就没有希望。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要,***常常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傅。他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对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研发各类产品及其配件,逐步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技术创新带了丰厚的回报,在获得6项专利的同时,更为公司赢得了双良集团、三房巷集团、中石油的青睐,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公司在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带头人,***把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推动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来自: 在 点 网)。
四、学习奋进,知识创业。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这样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虽然自己是初中毕业,但是对于自己的要求却一直很高,已经是老板的他依然通过进修拿到了大专文凭,今年更是自学计算机CAD制图,专心准备参加工程师的考试。他 说知识就是财富,今后要做大做强企业,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富而思源,勤俭创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有的人对***说:你现在是一个老板了,该享受享受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平时除了喝茶钓鱼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爱好。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听说到村干部为了成立村级关爱基金到处筹集资金,***主动捐出了3千元,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爱心和责任感。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深知,今天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的一小步,但创业的青春无悔。
篇二:青年创业事迹材料 青年创业事迹材料
青年创业>事迹材料:青春无悔闯市场 自主创业铸辉煌
代辉辉,男,汉族,1991年1月出生,河南省潢川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2013届毕业生。
一位家境贫寒的农村子弟,自主创业,以其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事业的满腔热情,白手起家带领着家人在农村农业的征程上高歌奋进,搏击风云,以他不平凡的人生奋斗轨迹充分展示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风采,成为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典范。
一、不甘贫穷 立志创业
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 4 孩子早当家”,由于家庭的不幸,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的他性格中有着倔强的一面。兄妹三人是靠着父亲辛勤劳动抚养长大的,望着父亲日渐苍老的脸,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作为长子,一定要为父亲和自己活出个模样来,毅然将家庭的重担挑了起来~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开始奔向繁花似锦的大中型城市,希望能在城市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农村,造成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也正是目前这种现状使得“市场在城市,商机在农村”的情况得以出现,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用他所学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作为农学专业的他,以“为国人健康而奋斗”的宗旨,服务与农业,>投资生态产业,让安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食用健康养生,放心的有机农产品。
二、努力拼搏 艰辛创业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曾在学校利用实践基地,组建创业团队,精炼专业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和毕业前在新陆春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习8个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实践中积累了初步经验,融合自身资源优势,为创业奠定了基础,2013年8月,他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基地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无法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 5 在众多的困难面前,他没有胆怯,自小养成的不屈性格让他更加坚定地前行。为了节约资金,他和家人自建自修基本设施;为了调查市场,独自游走附近的城镇??最终,摆在眼前的困难一个一个被攻破,温室大棚终于走上了“正轨”,一切都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早出晚归,从建棚到扣棚,再到育苗,直到最后的种植、>收获。整天蹲在大棚里,跟土地打交道,已然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菜农。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样的改变有什么不好,而经常对周围的人说“土地是咱农民的亲人,而农民是我的亲人,我一定要将温室蔬菜做好,并且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三、搏击商海 创新创业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做大做强,才能实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引导下,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利用土地流转政策,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与父亲商量承包了300亩农田,成立了“潢川县荣华家庭农场”,真正把产、供、销结为一体。
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 凭着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在团县委和乡政府的帮助下农场逐渐壮大,目前已形成了农产品种植、绿色食品蔬菜、花卉苗木园、生态畜禽等多元发展的产业化之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注重安全无公害绿色蔬菜,逐步获得了各大超市消费人群的信任和认可,销
售渠道的大门敞开了。成功的背后除了自身的努力,国家的好政策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注重环保理念,走出和谐之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正在带领农场人迈向新征程,创造新辉煌。农场现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实现了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此举获得了村民的称赞。同时也为当地的稳定就业及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学习奋进,知识创业
追求无止境,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这样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为了提升自身知识,他多次参加县农业局举办的“农业知识”专题>培训班和县团委组织的“青年创业系统知识”培训班学习,并组织团队到山东寿光市国家农业基地参观学习先进农业技术。遇到难题就主动的联系兄弟企业负责人和学院指导老师们一起商讨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创业,他的确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保障农场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使农场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以“长知识、增才干、做贡献”为目的,他主动联系学校,申请参加省本科自考,报考了“河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并踊跃参加各种农业实践活动。
五、饮水思源 回报社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饮水不忘挖井人。自己虽然摆脱了困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而他心中 “让身边的乡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用他的话说:“我以我的成功作为示范,把经验和理念传授于人,让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应当的义务”。
“假如我是大海里最平凡的一滴水,为了折射太阳的光辉,也要激起浪花,来点缀浩瀚的大海”。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捐资助学、扶贫帮困、希望工程等方面尽己所能给予积极的支持,深受群众好评。除此之外,连续在“两节”期间免费向村的贫困群众发放食用油和面粉,面对那些找上门来寻求帮助的贫困学生总是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要求,却从不将这些事情挂在嘴上,因为他的求学路上也接受过爱心人士的资助,这种反哺印证了一份感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家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谱写了一曲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时代赞歌。
六、奋斗青春 造福未来
几易春秋,几许寒暑,艰辛创业,在家乡终于兴旺发展起 8 来。回眸他的创业之路,他庆幸自己是个乐成者,但在庆幸之余,也深深地感激家乡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沃土,为他打造了坚持不松懈的性格。同时,他更感激党和国家政策为他的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他将把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后人生发展的动力,并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回报家乡。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风风雨雨人生事,平平常常才是真。他的人生是平凡的,但追求和奉献是不平凡的,人格魅力和超越自我的责任意识,实现了“为企业谋发展必须尽职、为员工谋利益必须尽责”的诺言。
人生就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可以把它演绎得精彩绝伦,可以为它弹奏出最美妙最动听的音符,心有多大,梦想的舞台就有多大。因为年轻,拥有梦想,他在艰辛的创业路上没有让失败与>挫折把梦想拌倒,好男儿当自强,爱拼才会赢——他在汗水中赢了~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他博的正当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的努力让梦想激情放飞~
创业人:代辉辉
篇三:优秀青年创业家事迹材料 优秀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城固县大巴山食品厂 黄文学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 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文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文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
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乡,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07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事业,2008年返乡,2009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08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
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黄文学带领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 11 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10年,村里大 12 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13 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11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20万元,并定下了2012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2.网络创业事迹 篇二
郭沛珲是福建省大田县人,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2008年接到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通知书的时候, 适逢家道中落, 到西安报名的时候, 口袋里只有300元不到。从小就很有经济头脑的他开学不久就成为了班里的班长和“打工皇帝”。手绘墙、设计私单, 只要是能够运用专业又能赚钱的工作他都去做。在不停工作的过程中他收获了很多工作的经验和实践的机会, 也让他对未来的方向和对人生的规划有了新的思考。
他开始试图寻找一条与众不同的、能够发挥自身长处和优势的领域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他甚至什么都不干, 静下心来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冷静分析。通过分析他总结出自己的优势:会设计、会编程, 拥有商业头脑和独特的思维视角。通过对这些优势的合理组合, 他得到了自己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 开始下力气研究网络营销和设计, 并开始探索如何把科技元素融入其中。他的这一思路, 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 只要在专业上遇到问题的时候, 老师都会悉心的指导。多次和老师的交流、帮老师运营个人网站, 使他成了老师办公室的熟面孔, 大家都知道网络上的问题, 找小郭没错。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 郭沛珲变得很擅长用营销思维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他在科技、信息领域的特长又提高了设计的先进性, 有效地弥补了年龄和经验不足带来的劣势。不知不觉中, 他逐渐取得了相当于同类成熟公司所具有的市场认可度。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事业的第一个瓶颈——一个人的生产力是很有限的, 永远的接“私活”是没有大的发展的。
2009年陕西美术网升级改版, 老师第一个就想到推荐小郭去试试, 这也是郭沛珲事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参与陕西美术网设计策划的过程中, 他接触到了很多成功人士和商业经营。提高了自信心的同时更加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郭沛珲联合同学中的设计达人荆伟、创意鬼才赵哲超成立了寰宇一品设计工作室, 拥有了以他们三人为核心的8人团队。他们以工作室的名义开始对陕西美术网提供技术支持, 并开始承接外部的设计业务。
2011年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快, 西北地区缺乏能将艺术和科技很好融合的设计团队, 寰宇一品工作室的理念和专业水平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上门联系。到2012年底工作室已经承接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项目, 实现营业额100多万。但新的问题产生了:核心成员面临毕业, 在就业和家庭的压力下, 松散的工作室组织结构缺乏足够的凝聚力, 团队面临随时解散的风险。
2013年郭沛珲在寰宇一品核心团队的基础上, 吸纳了刚刚离开日本知名IT企业的赵珠峰作为CTO (首席技术官) , 注册成立西安奥斐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了技术人才的加盟, 奥斐斯电子科技公司不但完整继承了“寰宇一品”的原有业务, 还将业务进一步扩展到了互联网技术服务、交互设计和网络推广等领域。他们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资料采集分析, 敏锐地察觉到市场变革的重大机遇:中国互联网正从传统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机遇, 找准切入点成了郭沛珲的团队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3年8月, 微信5.0上线后开放API接口的举措拉动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从pc端到无线互联网的转换。郭沛珲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立刻行动起来, 向自己最了解的母校: 西安美术学院推销自己的想法和策划。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 一方面是出于对本校创业学生的帮扶, 学校领导在这件事上给予了郭沛珲和他的团队极大的支持, 不仅委托奥斐斯为西美学生处搭建了国内第一批的高校微网站, 还将学生处的官方微信平台“西安美术学院学生在线”交给郭沛珲的公司运营, 这才有了后来大家熟悉的“西小美”。在运营过程中学生处给予了奥斐斯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新商业和新教育模式, 双方共同组织成立了“西小美工作室”来负责学生微信平台和手机网站的运营工作。在为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岗位的同时, 帮助学生了解和接触新技术、新市场、新理念、新思维。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 西小美工作室的工作蒸蒸日上, 公司的团队和同学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被有效地激活, 短短3个月的时间, 平台的累计流量就达到了130万, 获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郭沛珲和他的团队也荣获了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的殊荣。在西安美术学院取得的成绩极大地带动了公司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媒体开始关注他们, 不久后奥斐斯就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微信二次开发营销”项目的竞标中成功中标, 在“文化教育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40万。
2015年冬季就业洽谈会上, 得益于母校和广大校友的支持, 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联盟正式挂牌成立, 为这些创业的同学提供了更加宽阔和开放的平台。这些原本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创业企业, 终于有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原本接触不到的跨界信息带来了新的商机。原本看似无关的行业, 也整合出新的火花。2014年底一家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创业联盟找到郭沛珲, 希望收购他的公司。因为这件事极大的振奋了公司团队成员的信心, 但经过慎重考虑, 郭沛珲拒绝了这笔投资。因为他相信团队的潜力, 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他的目光始终瞄准更远的地方。2014年底, 在整合了三家公司资源, 吸纳了周鹏 (西北大学博士) 、颜恩辉 (资深互联网推广专家) 等一批管理、技术、财务等领域的人才后, 郭沛珲和他的团队注册成立了西安云友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友是一家专业从事互联网视觉运营的创新型、创意型、技术型企业, 致力于将视觉创意、无线互联网技术与营销策划完美结合, 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至此, 郭沛珲终于靠着自己和团队, 搭建起了当年他所追求的, 能够真正让他发挥所长、一展拳脚的舞台。
3.网络创业族 成绩炫目 篇三
“80后”是人们对生于1980年及以后人的一个统称。提起“80后”这个词,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一些贬义词,诸如“自私自利”、“好高鹜远”、“狂妄自大”等等,似乎他们是问题成堆“垮掉的一代”。而事实上,这些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些偏见至少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11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新贵崛起——80后创业投资大会”上,多位思维活跃、充满创新的80后提出的创业项目引人瞩目,更抢眼的是,多位亿万身家的80后富二代投资人也由幕后走到台前,在自己的同龄人中寻找适合投资的优秀项目。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无论如何,80后的创业草根族与富二代虽分坐谈判桌的两端,但这次他们登上商业舞台仍在业界引起了强烈轰动。
80后作为一个群体,正迅速在商界崛起。他们具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们敢于冒险,大胆创新,他们已经成为同龄人争相追逐的目标;80后新贵作为一种现象,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的商业模式、创业经历、家庭背景都成为商界的焦点。
草根族新富“京城四少”
在这些80后新富中,一些是堪称白手起家的“草根族”,其中最耀眼也最常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是人称“京城四少”的李想、戴志康、茅侃侃和高燃。
李想,1981年生。19岁放弃高考创建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任泡泡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管理200多位员工。24岁时,他又成立汽车类专业门户网站—汽车之家。2006年泡泡网营收突破6000万元,市场价值超过6亿元。创始人李想占股份过半,身价在3亿元以上。2006年,以最年轻的身份获得“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大奖。2007年公司收入预计超过2亿元。泡泡网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中文IT专业网站,预计2008年中旬上市。
戴志康,1981年生,2000年考上哈尔滨某大学,2001年创业,担任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开发设计的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Discuz,2005年收入数百万元,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
茅侃侃,1983年生,高中二年级退学,21岁从《黑色帝国》、《无间道》、《黑鹰坠落》、《达芬奇密码》、《24小时》中得到灵感,开发网络游戏的现实版,并创建世界第一个真实版网络游戏公司——MaJoy,MaJoy公司总投资超过15亿元,茅侃侃占股份25%,身价超过3亿元,成为中国最年轻的80后亿万富翁,现任MaJoy公司首席构架师兼首席运行官。
高燃,1981年生,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曾任MySee总裁。2004年开始创业,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人把公司合并,创立MySee.com。12个月后MySee.com融到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成为国内知名视频网站。2006年10月,高燃因财务纠纷离开MySee.com,创建娱乐类网站“狗仔网”(已更名为中国娱乐网),预计明年利润可达到200万-300万元。
一切的成功都是缘于一个梦想。在“草根族”的80后新富们身上有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很多创业者都未曾接受过完整的大学高等教育。李想高中毕业没念过大学,戴志康大学里15门功课不及格,茅侃侃只拿到初中文凭。李想和茅侃侃是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直接走上创业道路这部分人的代表;还有一些人虽然通过高考顺利进入大学,却对大学感到失望,觉得大学课堂所学东西落后无用,脱离时代,而选择退学创业,比如戴志康、高燃。
庸才还是电脑奇才
3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这是戴志康大学4年的成绩单。用传统的眼光看,这似乎是个庸才。不过,戴志康并不是一个笨学生。2000年考上大学之前,戴志康一直在家里自学电脑技术。外公和父母都是大庆石油学院的老师,对他总是有求必应。他从小就喜欢电脑,还在上小学时,没事就去鼓捣家里的电脑,家里支持他自学。从286到586,他把家里的电脑一次次的升级,编程的本领也越来越高。1996年,戴志康连续发表了15篇文章,每篇都针对一个计算机问题,几千块钱稿费是他的第一份收入。那时候他天天钻研到深夜,不由长叹挣钱真不容易。2000年,他报考了哈尔滨某大学的通信专业,心想,自己精通计算机,如果再把通信搞熟,毕业后一定是抢手的人才。
但是,目标清晰的他很快就失望了:老师做事慢慢吞吞,讲课不痛不痒,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要两三分钟,还没写完,台下已是一片嗡嗡嘤嘤,甚至经常可以看见有人趴在课桌上流口水……他原以为自己会很快接触到数字通信,接触到一些大型的交换机,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大三才学收音机原理,大四才学到黑白电视机原理。于是他感叹:“大学课程的设置太落后了,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太脱节。”
喜欢自学的戴志康实在无法让自己融入这样的学习氛围。2001年9月,20岁的戴志康自作主张搬出了学校,在外面租房,开始了每天15小时的工作:研发一种可以自动生成BBS的软件——Discuz。接下来的3年,旷课、不参加考试、缺席学校大会、“非典”时期不回宿舍,种种“劣迹”让戴志康没少受学校的警告和处分。
当戴志康看见“一帮纯属为比赛而创业、毫无创业素质的人”仅凭着一叠“八股文似的材料”就能在学校的创业大赛拿奖,他开始感到郁闷:“老师,我是否可以以自己设计的软件为凭,申请免修几门课程?”老师的回答是:“这是大学,你现在的学习成绩对得起自己吗?”在老师的眼里,这个上课不专心的戴志康跟那些天天玩游戏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戴志康决定“做出好东西证明自己,以便今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如果按部就班地混张大学文凭,顶多也只是一只“菜鸟”:找一份月薪1500元甚至更少的工作。想到这些,他干脆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即使不懂技术也能管理网上社区”的Discuz社区自动生成软件的研发中。
起初,这个软件是免费的,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又跟其他的同类软件产品进行对比之后,戴志康决定要对这个软件进行收费。因为他觉得产品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比如速度、安全、负载能力和人性化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类产品,而他们的产品都是收费的,为什么自己的不能收费?
然而,收费给戴志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网上对他一片谩骂声讨,有一阵,戴志康连网都不敢上。当时,一个软件卖500元,卖了将近半年,一个也没卖出去。戴志康想,横竖都是卖不出去,干脆就涨到2000元吧。
提价之后,戴志康碰到一个香港人,他想做BBS社区的一个东西,在网上找到戴志康,问他需要多长时间,戴志康告诉他一个星期就行,香港人不相信,就对戴志康说,你这个软件卖2000元,如果你能在一个星期之内做完,我就多给你1000元。就这样,戴志康挣到了3000元。
此后,戴志康的收费计划开始奏效了,“我们当时考虑,那种比较大的论坛,用了其他软件之后负载上不去,不稳定也不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同类产品的好几倍。打这以后,Discuz就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戴志康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到毕业时,他有了50万元。
同是80后创业者,经历过数次退学的陈曦说:“对我们来说,文凭不是最重要的。你是否在学习,跟你上不上大学没关系。我们可以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和受益者。我在学校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形成我最初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后来我也是因为在学校得不到满足,才最终选择退学。”陈曦现为畅网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创业主要需要三方面的能力,专业知识,市场知识以及社会资源的拥有、培养和使用能力。能否创业成功,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性格,与上不上大学关系不大。在这些创业成功80后身上,宽松的家庭环境、高超的电脑才能、优秀的经商头脑,都是促成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李想和茅侃侃为例,李想的父亲是石家庄一家艺术学院的老师,中学6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初中时他就开始给各大电脑杂志大量投稿,高中时一个月的稿费收入就超过1000元,有时甚至超过2000元。在读高三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网站“显卡之家”,每天3点就起床更新网站,每天工作超过7个小时,第一笔广告费就是6000元,然后不断增加,李想在高考之前就已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万元。茅侃侃的父母都是成功的商人,茅侃侃11岁时,父亲就从美国给他带回来一台电脑。17岁时,茅侃侃就拿到了微软和思科计算机认证资格(当时全亚洲只有两个18岁的年轻人拿到这两个证书)。同年他到了中关村一家大公司做网络管理员,靠自己的计算机实力,茅侃侃在两三年内换了17份工作。期间他还参与制作过一个电视纪录片,甚至和朋友开过公关公司。成立MaJoy公司的时候,他竟然不分昼夜的撰写两本书《MaJoy商业计划书》和《MaJoy娱乐指导白皮书》一共20万多字。
由此可见,退学创业对于他们而言是水到渠成的事。就算退学,他们也完全可以养得起自己,而且不会给家庭带来负面影响。这些80后新贵身上并不具备显赫的教育背景,与上一代学习成绩优异的创业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是学历主义的终结者吗?现在说还为时过早,成名不意味着成功。究竟早几年获取实战经验和学识哪个更重要,至少过10年才能看出点眉目。
千万富翁不是梦
起初,戴志康只是想靠做软件找个工作,可没等到毕业,戴志康就成了抢手货,甚至有公司愿意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但戴志康放弃了。揣着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戴志康来到北京,创办了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在跑了几十个部门,盖了50多个公章之后,公司开张了。
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张到60多人,其中80%都是程序员,产品份额也在市场占到了50%,2005年的营业额达到了500万元。就在公司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戴志康又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和他前几年将免费软件变成付费软件相反,他决定将已经收费多年的产品全部免费。
戴志康将公司主打的BBS软件Discuz进行了全面免费,只在定制、技术支持等服务方面收取费用,以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成本。这是他好几年来的一个理想,他本来想做的就一个大众化的、很普及的软件。现在产品免费了,原先想用但没钱买的人也可以免费使用了,用户群急速上涨。而只要其中1%的人有其他需求,他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未来的赢利模式也就建立在这个庞大的用户基数之上。
免费之后,几乎每天都有1000多个网站安装Discuz,现在的有效用户已经达到了30万左右,在中国70万个网站中Discuz的占有率已达到了40%。
就这样,22岁还是穷孩子的戴志康,在23岁就成了百万富翁。作为老板,戴志康颇有“少帅”风范。大多数员工是搞技术的,做比他们年轻的老板,首先要在技术上树立威信。戴志康是社区软件方面的“一流高手”,一旦发现员工有不懂,就马上从头到尾讲一遍,从不吝啬把最好的想法、最先进的技术告诉他们。
从收费到免费,意味着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从原来的单纯卖产品盈利转向靠提供产品的服务支持盈利。随着公司的发展,压力感也陡然增加。想当初还是几个人的小公司的时候,自己白天想出去玩就出去了,员工那时也可以打个招呼就出去,而现在,公司有140多名员工,需要为投资人的收益考虑,需要为140多人的吃饭问题考虑,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增加销售、怎样融资之类的事,都需要经常考虑。
在很多人眼中,戴志康没有80后的那种浮躁,这一点上他很感谢父母,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的同龄人中,有些人同样接触了网络,但却陷入网游不能自拔,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碰上诱惑就被死死黏住。戴志康看来,正因为这个缺乏免疫力的阶层,网游才得以爆炸性增长,但随着他们免疫力的提高,增长会逐渐回归到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而戴志康认准的,是那些能够积极改变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的网络服务,比如社区,他相信互联网的革命意义,并竭力在其中寻找一个位置,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角落。到时候,互联网广告、营销还有商业技术服务,都可能成为他的盈利点。
文化派的视觉商机
如果把李想、戴志康这样精通电脑技术的创业者称为“技术派”创业的话,还有一类80后创业者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通过漫画等文化产业掘金的年轻人。在网络上,一些通过漫画人物反映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漫画作品,逐渐形成了一股时尚浪潮。只要一打开QQ或是MSN,就会收到别人发来的各种表情动漫。而随着兔斯基、绿豆蛙、悠嘻猴等表情动漫的创新出现,如放空、呆滞、抖胸、装死、跪拜礼等融入很多无厘头元素的表情也随之流传。
“我是张小盒。我擅长加班,不擅长追女孩,不擅长讨好老板。”一个长着方脑袋、八字眉、圆豆眼、鼻子上贴着创可贴的漫画小白领人物张小盒,自2006年12月13日在网上出现后,就迅速俘获了一些上班族的心。 张小盒在四格漫画中演绎的故事,俨然就是上班族们的生活写照,因此得到了都市白领们的强烈共鸣。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小盒漫画在其博客、官方网站、论坛、贴吧的点击率有六七百万人次,知道并看过张小盒漫画的人超过100万。张小盒甚至被选为中国互联网价值的15个先锋人物之一,与马化腾、徐静蕾等并列。
随着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与中国电信3家运营商在国内十大城市相继开展TD基站的建设工作,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3G时代即将来临,带来了一个前景不可限量的新时代。从作品形式上来讲,由于3G还没有到来,先从四格漫画故事开始,也是非常合适的。而且,由于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本土印刷漫画市场,因此,中国如此做手机动漫,应该会比日本、韩国有着更大的空间。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静态手机动漫市场(彩信、图片)的年增长率达到500%,去年起步用户已达1000万户,到明年年底有望达1亿户,整个产业链大约年收益达600亿元。
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兔斯基”,可以获得近160万个搜索结果。这个红遍网络的卡通兔子角色以标志性的瞌睡眼、挠墙、晕倒甚至掀桌子等“耍怪”动作,迅速霸占了MSN、QQ对话框以及各大论坛,受到网友们的喜爱和追捧。
“这个卡通形象从诞生至今,已经给我带来了十几万元的收益。”兔斯基形象的创造者王卯卯抿嘴一笑。这个还在读大四的女生并没想到,当初无心的随手几笔能够在日后创造出这么多财富。
兔斯基的生日是2006年9月6日。当时学动画的王卯卯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博客,她决定创造一个兔子的形象代表博客上的自己,兔斯基就这么诞生了。刚刚诞生的兔斯基形象只是在有限的朋友圈里流传,真正让兔斯基大红大紫的,还是王卯卯无意中制作的QQ、MSN表情图标。
兔斯基几乎在一夜之间征服了众多网友的心,来自网友们的好评,让王卯卯萌生了“或许可以将兔斯基印在商品上”的想法。今年1月,一个设计公司看中了兔斯基的商业潜力,将这个形象印到笔记本上。王卯卯第一次从兔斯基身上获得了1000多元的纯利润。
随后,王卯卯又与朋友合作推出了5元一张的兔斯基海报、6元一套的兔斯基明信片等产品,市场反应同样火爆。 到今年6月,不再满足于生产纸制商品的王卯卯推出了印有兔斯基形象的T恤衫,销售额超过了5万元。
今年7月,王卯卯终止了与设计公司的生意合作,这也为她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自己单干之后,王卯卯不再像以前一样做撒手掌柜,只管画画不管经营,而是开始学习有关品牌代理方面的知识,目前,仅仅通过兔斯基形象授权,她已经拿到了数万元的预付款。 但是,王卯卯的“小算盘”还不止于此。“我自己的平面设计公司今年年底就会成立,用兔斯基的形象作品牌LOGO。”王卯卯说,现在她正在为开设自己的公司做着准备。
跟王卯卯的无心插柳不同,不少网络漫画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商业目的。如张小盒漫画初创时,就是由一个团队运作的,如今,内容创作、形象设计、创意策划、市场开发等都有专人司职;绿豆蛙的品牌推广和立体产品销售拥有5人的核心团队;悠嘻猴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营销推广上,这些网络动漫有时表现得与众不同。去年12月,迫切想要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北京白领林小能在网上发贴:“谁支持我5000元买笔记本?我能帮他实现价值3万元以上的广告效果。”林小能宣称会帮捐款者用手提电脑的版面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广告效应。林小能的举措引起关注,最后张小盒的创作者盒子动漫社出资4000元,说服林小能放弃其他企业更高金额的赞助,并让他成为盒子的形象代言人。
此后,随着网络以及平面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张小盒名声大振,其粉丝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今年7月17日,张小盒获得与国际品牌欧莱雅产品行销相互合作宣传的机会,使其市场推广再迈台阶。在衍生产品开发上,多数网络动漫表现抢眼。在今年2月举办的上海国际卡通博览会上,悠嘻猴全面展示了其在卡通动漫作品、卡通数字娱乐产品、卡通品牌衍生产品等核心领域多种产品。目前,绿豆蛙率先与一国产品牌手机中的一款机型合作,推出了一款绿豆蛙主题手机。同时,绿豆蛙的漫画书《绿豆蛙语录》也已上市。这本48开左右大小、60页左右的黑白漫画首印2万册,在全国上市近半年来,销量已突破1万册。兔斯基等在网上推出的笔记本、T恤等产品也较受欢迎。
由于出身草根,多数网络漫画前期并没有完善的远景规划,有些网络漫画尚属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虽然文化衫、QQ、MSN表情是网络漫画形象最常见的商业开发形式,不过这种简单的开发远远不足以让他们获得足够回报。其实,以张小盒的团队为例,既然定位于城市白领,本身就具有了独特的市场和广大的受众。而且动漫产业在未来5到10年,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如果他们尽快商业化运作,全职做好这件事,把所有的精力和想法都用在上面,利用现在的热度,肯定能把张小盒的商业价值充分挖掘,并做大做好。
对于张小盒之类的80后文化创业者而言,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什么是重要的和不可复制的,比如版权的问题以及知识产权的注册等等。因为一旦这一形象众人皆知就会出现盗版,而且衍生产品的开发也会牵扯到版权的问题;再就是团队的建立健全。要把这项事业拓展,就要有各方面的人才,现在各个团队应该还是文人在做推广,需要补充一些市场开拓人员,对娱乐、动漫产业有经验和理解的人。
4.创业人员典型事迹 篇四
段勇谋,男,汉族,36岁,毕业于庆阳医专,是一位优秀创业的养鸡大王,人们喜称他为“鸡司令”。近几年来,他靠养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起劲,成为优秀创业的楷模、全村致富的领头人。
像当地很多农村人一样,段勇谋是一个踏踏实实、勇于拼搏的年轻人。1997年学校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医院工作,由于家庭的原因,工作了大概2年多就辞职了,于2000年在太莪乡街道开办了一个诊疗所,从事中西医疾病治疗,一心经营着诊所,凭着他们夫妇两人待人诚恳、责任心强的职业道德,诊所收益较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2002年,凭着一腔热血,他觉得从医所需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肩负无可估量的责任,加之实施合作医疗以后,开诊所的收益甚微,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2000年3月,他在西峰做起了电器生意,由于经营不善,他只能关门重新寻找出路,2003年3月,他孤身一人到北京打拼,做起了钢材销售生意,由于初来乍到没有销路,做生意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闯荡了进十年仍然没有改变穷困的局面。于是,在2006年11月,他回家创业,10年的闯荡生活,虽然没给他带来多少财富,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为他日后的创业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在外打工的艰辛使段勇谋2007年回乡后决意再不出去打工了,准备自己再次创业。以他打工的经验,凭他的人力财力要想成就大的事业是很难的,搞不好产业没有发展,自己还有可能背上一身债务。他实地分析了自身及环境的优势,认为太莪做为一个山后乡镇,资源优势充沛,加上进年来合水经济迅速发展,餐饮类行业增多,对蛋鸡的需求量增大,于是段勇谋脑海中便产生了发展养殖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在说服媳妇后,便开始考察学习、筹集资金、选址建场。但当时由于缺乏经验,资金有限,只建了两栋十间鸡舍和育雏鸡舍两间。于6月份和9月份分别购进了两批鸡苗,各三千只,在他的精心饲喂下鸡苗茁壮成长,加之近几年蛋鸡市场行情走俏,几年下来收入还算不错。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当前的养殖规模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决定扩建鸡场。这时候,媳妇看他的事业干的是如火如荼,也关掉了诊所,加入到他这个的创业项目中来了。
2010年,经过各方面考察和市场调查,他与媳妇决定改建自动化养殖,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增添新的养殖设备。制定好各种改建方案后,最头疼的问题出现了,资金不足,怎么办呢?这可把夫妻俩难住了,思来想去,最后,他找到了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领导都特别重视,给予了大量的鼓励和多方面的支持,极力扶持他的养鸡事业。对于他面临的资金困难,结合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这项政策,政府积极些协调,乡妇联以最快的速度特事特办,帮助他以及母亲各办理到一笔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共16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结合他之前的改建方案以及多年来的经验,改建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到2011年,鸡场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成自动化养鸡舍11间(8m×33m),可容纳蛋鸡4000只,新购鸡笼240套,自动化喂料机一台,清粪机一台,新建饲料房3间,并且全部投入使用,家庭纯收入达14.8万元。2011年他是收益颇丰的一年,他不仅得到党的政策优惠、各级政府领导的扶持奖励,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较好地经济收入、较多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和勇气。2012年,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下岗职工失业贷款的支持下,鸡场再次扩建。段勇谋与媳妇清算出近几年经营养鸡场的纯利润收入,加之在政府帮助协调申请到八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共新建自动化养鸡舍一栋(8m×33m),新购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一台,预计在11月份正式投入生产经营。到目前为止,段勇谋的鸡场已拥有自动化养殖厂房96间,年存栏蛋鸡近万只,库房6间,库存玉米180吨,育雏鸡舍4间,鸡笼120套,育雏笼120套,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两套,饲料粉碎混合机1台,电瓶翻斗车1辆,时代轻卡运输车一辆,成为太莪乡最大规模的蛋鸡养殖场。
在他创业收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乡邻,现在他正积极申办蛋鸡散养合作社,鼓励引导乡邻加入,对上门取经的乡邻,他总是耐心辅导。他通过供雏鸡、供饲料、供技术、帮助销售禽蛋产品等帮扶措施带动养鸡,现已成功发展养鸡大户3户。
5.创业事迹 篇五
人物简介:
纪朋,男,1988年8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6月份毕业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任徐州元芳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人生格言:人生为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创业事迹:
追索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大学的时候说起。让他攫取了自己创业的第一小桶金,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大二时成立了徐州申通校园服务中心,主要开展校园租车、旅游、品牌推广、二手产品交易,兼职中介等业务。同时也是学生会骨干成员。毕业后当同学们都在为端铁饭碗考公务员的时候,他另辟蹊径,独自一人去了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刚开始他进入一家电子厂,所从事的就是那些枯燥无味,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不久他就厌烦了这个工作,他就有了自己创业的项目,于是他结合上学时的创业经验(人力资源),因为电子厂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成立苏州慧英阁人力职介有限公司,但是因为年轻经验不足和缺乏关系人脉与资金的不足等原因,他的第一次创业就这么失败了,真算得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2012年,他的大学老校区成功申办改造,批准为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他的老师,在老师的讲述下:目前国家大力倡导鼓励大学生创业,针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各方面扶持政策,比如:三年免房租,资金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进,税收返还等,让他的创业想当老板的劲又来了。创业,是一个多么时髦的词语,却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苦苦的挣扎。虽然他有过一次创业的失败经历,但是他就是一个执著的人,正是他有着一颗执著充满激情的心,不甘平庸的心态激发着他又一次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经历了种种自己已经能理解的和自己目前还不能理解的事情,也看了些杂七杂八的书,这些“创业经历”和“阅读体验”也让自己重新审视“创业”,重新去思考“创业”这个概念,慢慢的自己也理清了自己所要创的那个“业”,勇于实践,自己的梦想的实践之路终会伴随自己一生。
在他第一次创业失败后,经朋友介绍,他就开始兼职做电子商务。从事的行业在当时当地的市场是很成熟,业务开展起来比较顺利。这个时候,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产品专业知识和业务营销经验,加上这边的市场有待开发,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应该说收获不小。
选择再次创业的浪潮里,他表示,创业一直是他的梦想,他有激情有能力,此时的自己已是信心十足,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都被占据了。第一次的创业失败经历,磨砺了他的性格,好好把握昨天、今天和明天,好好把握前路,给自己掌好前行的舵。他结合园区的发展业态以及国家发展的倡导趋向,在2012年年低成功注册了徐州元芳商务有限公司,并创下了骄人的业绩。凭着真诚的为人和诚信的待客之道,自己一步步度过事业的初创期,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成绩,每一天自己都在努力,也在为每一点每一滴的进取和成功欢欣鼓舞。许多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并对他的成功十分羡慕,其实只要你敢于尝试,不懈努力,梦想离你很近!
现公司至成立至今,团队快速发展至13人,包括设计师,策划专员,PHP,NET开发工程师8名,渠道服务专员等。公司已荣获徐州创业重点扶持单位,淮海科技园创业典型企业,多次接待省、市级领导参观,且被中国青年报,江苏卫视,当地媒体多次报到。同时,荣获省级创业荣誉3项,软件著作1项,授权项目4项。其中:2013年获得徐州市科技局扶持资金1万元;“58校园网”和“微来(微信开发)”创业项目分别获得省教育厅评选为2014年全省50家创业典型成果推荐项目;“O/O微信订餐系统”在2014年12月被省人保厅评为“2014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并获得10万元奖励资金。公司在不断努力成长中得到政府的鼓励,诸多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响应,将成为一支服务于优秀电子商务团队。
他不但是一位事业成功的青年,更是一名公益热心青年,曾多次参加“幸福之家”下乡留守儿童送关爱公益活动。同时,积极接纳应届实习生和电子商务热爱者,让他们在这里学习到项目的实际开发经验与营销经验,为毕业后更好的找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爱心公益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表示以后将更加关注爱心公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关怀社会弱势留守群体和看好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爱者,传递正能量,展现一个企业人的社会责任心。
遭遇挫折的时候,他有过迷茫,想过放弃,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他只是一个平凡的80后,庆幸在人生路上有那么一段奋斗的历程,从在企业一线打工,经过创业的失败,到现在自己以电子商务作为自己的事业,拾获了另一个梦,完成了个人的一次蝉蜕,几乎脱胎换骨,生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给予了自己另外一种人生。
6.创业事迹2-张超 篇六
张超,男,1980年2月1日出生,大学毕业,1999-2001年任中国银行夏津支行办公室科员;2001-2005任皇明集团片区经理,2006-2007任山东金秋农化营业部经理;2007-2009任河北信易安种业公司总经理;2009至今任德州馨秋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多年来,张超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得到了总公司领导、同志们的赞誉、消费者的认可,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无私无畏,勇挑重担
该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无私无畏,勇挑重担。2008年,总公司本着“加快公司发展,一切为了农业,一切为了农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理念,决定在黄河涯前仓村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并由张超任公司经理。总公司领导多次来基地现场办公,从筹备到建设,全面展开。从此,公司的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他说:董事会把公司的重担交给自己,是对我的信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深感责任重大,从大处想,公司任务十分繁重,备受关注,公司工作搞不上去,不但会辜负领导的信任,还会影响高效农业发展的大局;从小处想,则有可能损害公司来之不易的良好声誉,影响员工的信心和士气。自己作为主要负责人,更是问心有愧。但是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勇于挑战自我的不屈精神,再大的困难,只有靠无所畏惧的决心去面对,才能破解。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是成功者的作风。只有无私无畏,勇挑重担,才无愧于领导的信心,所以他下
决心,把这一挑战当作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把压力变动力,迅速接受了任务,厉行自己的职责。
二、千亩农田“摇身”变为高效农业示范园
2008年2月进驻基地,基地条件差,张超同志带领员工,吃住在基地,工作时,由于情况不熟,业务不懂,工作头绪不清,工作累、任务重,个别员工畏难情绪严重。针对这一情况,边学习、边工作,遇到问题与大家研究。对员工存在的问题,晚上开会,统一认识,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干就干好,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不怕困难,他用自己的行动来打动每一名员工,用思想的统一带来行动的落实,在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种植180亩德玉梨,200亩椹莓,建成61个高标准日光温室,200亩的春暖式连栋大棚,新建景观桥两座,生产用房25间,办公楼1020平,新修道路5000米。大大改善了社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提高了基地员工的生活条件,提高了馨秋社区农民的收入。
三、营造稳定环境,夯实产业格局。
建园以来,张超同志从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入手,积极向职工讲情形势、明确任务,研究制定措施、消除制约发展瓶颈,在公司上下形成了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广大干部职工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考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动为企业的生存献计献策,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力流汗。张超同志紧跟品质农业发展的脚步,提出园区要以大樱桃、椹莓、草莓、德玉梨、富硒毛桃、高维C脆酸枣育苗、梨树育苗,7个生产项目构建起企业新架构,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运行,基础得到了很好的稳固,各项目经受住了恶劣天气、土壤品质不良等的严峻考验,基地生
产和社区建设正在向我们订立的产品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规模产业化、结构最佳化、效益最大化目标稳步迈进。
四、理清思路,努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该同志历来重视员工队伍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效益。为加强员工管理,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结合公司实际,从改革管理入手,积极推行以岗定责、以则定标,严格奖惩。并在实践中逐步进行修改完善,这一工作对加强员工管理,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针对管理中的问题,围绕管理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提出了思路。以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强化激励机制。运用新的管理办法,启动内部活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保证改革措施的落实,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在改进管理中,他坚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管理的现状,搜集员工的反映,集中情况,分类研究,坚持与本公司实际结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研究管理的特点、规律、结核点,抓住突破口,大做改革管理的文章,坚持员工参与,对新的管理制度,交员工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征求意见,截止2011年,先后制定了50余项实用性强、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对搞好管理,产生了积极作用,通过改进,使公司形成了以岗位职责为基础,承包管理为框架,人事管理为重点,其他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内外监督措施为保障的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改革,员工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员工有了责任感和危机感,增强了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坚持“公司+基地+社区+农户”运营模式,企业农户双丰收。
公司成立以来,张超同志提出了“公司+基地+社区+农户”的运营模式,企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辐射带动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铸就了“一切为了农业,一切为了农民”的企业精神。
张超同志提出的这一运营模式为带动馨秋社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公司带动了馨秋社区千余名农民增产增收,与农民合作生产,不仅解决了社区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使社区农民年人均增收6600元以上。在张超同志的建议下,企业已经在09年末制定出台了承包奖励办法,社区农民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20%左右,这进一步调动社区农民的工作积极性,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其次,科技辐射带动。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和技术创新、科技推广运用的能力,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生产效益。第三,带动社区果树种植业的发展。张超同志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提出的苗木繁育项目,需大量梨树苗、桑树苗、樱桃树苗、枣树苗等各类果树苗,周边社区可按公司需求种植相应果树苗,最后由公司收购,统一销售,这样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所需苗木,而且使社区农户不用承担销售风险,达到双赢的效果。第四,深加工增值带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转化增值,带动农户稳定增收。2011年,张超同志向总部提交的有机果品的深加工项目以及牲畜散养项目,已得到了总公司领导的认可,得到了镇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本项目将新增500个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为周边社区,乃至整个德州品质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2008年3月以前,德城区黄河涯镇周边地区的农民还在凭自家的几亩地辛苦的劳作着,每年人均净收入还不到2500元,几个村的村民生活比较艰苦,生活条件比较差。自2008年3月德州馨秋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张超同志担任项目经理以来,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上下全体员工响应区委、区政府“建设生物育种基地和建设城市观光农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号召,在张超经理的正确领导下,辛勤耕耘、孜孜以求,成绩斐然:1400亩土地成功实现流转,馨秋社区正式成立,社区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每户6600元的增收,并且在公司员工与社区农民的共同协作下,将千亩荒地建设成了集旅游、观光、有机果品采摘于一体的馨秋生态农业示范园,为全市打造品质农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7.网络创业事迹 篇七
近日,湖北经济学院的一项对370名学子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资金等各方面限制,网络创业正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该调研团队队长、大三学生陆嘉华介绍,有七成多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网上商业市场前景乐观。在选择进行创业的产品类型中,有78%的同学选择实体类产品(如开网店销售各类商品),12%的同学选择了服务类产品(通过在网上提供各类服务来获取利润);另有9%的同学选择开发类产品(新型网上创意点子)。“之所以选择网络创业,首要原因是大学生创业资金少,其次则是创业经验缺乏。”陆嘉华说,网络创业相比于传统的项目创业门槛更低。
(荆楚网)
8.网络中搏杀的创业人生 篇八
在大学的时候,那还是1998年,汪德意就迷恋上了网络。和早期的网民一样,最开始是笨手笨脚地申请sina邮箱,申请QQ号码,申请个人主页……,但是,很快就因为个人主页及互联网的神奇魔力,汪德意几乎每周都至少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在通宵上网,不断地学习的他,终于由菜鸟冬瓜成为一个驾驭互联网并开始通过互联网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的站长。大学毕业以后,他总是想,我就不能把自己的爱好转化为事业去发展么?这个想法一直暗藏于他的心底,直到有一天,这个谋求自身崛起的渴望与梦想终于得到实现。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互联网是新兴领域,新技术和新的模式总在不断地更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客这个新兴事物已经进入中国互联网。由于对互联网新兴事物、最新资讯的敏锐反应,汪德意成为最早一批开始研究国内外的博客模式的互联网人。
由于他对博客非常有研究,并对博客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认为这个新生事物很有市场价值。在一番侃侃而谈之后,他征服了一个广州的投资商,决定开发“博客中国人”网站,由汪德意担任运营总监。这是一个大舞台,在2003年的时候,博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广州成立的博客中国人网站成为中国较早的博客网站。他知道,在这个大舞台里,他可以得到很多的锻炼,他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他甚至可以由此在网络世界实现自己更多的梦想。经历了四年的拼杀,博客中国人成为中国赫赫有名的大网站。这期间,他成就他自己,他使用的网名“刘瑜”成为自己的一个金字招牌,博客中国人成就他,他也成就了博客中国人。
广州,是一个商业发达城市,新生事物往往最先在这里兴起并形成潮流,这里也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广州是国内互联网业界交流最方便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在广州,通过广州互联网聚会,可以有更多朋友参与分析你的网站运营模式,可以有更多的经验分享,可以有更多的人才一起创业,有更多的网站一起合作。没有交流前,是闭门造车,是一潭死水,交流后的汪德意,通过广州互联网圈子,认识了更多行业内的精英,经常光顾DONEWS华南聚会和广州NASDAQ8的互联网聚会,在广州也发起过一些互联网聚会,并开始通过DONEWS专栏、BOKEE专栏分享自己在互联网领域的经验、心得。由此开始了“刘瑜”笔名,《跟刘瑜学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博客》、《刘瑜博客盈利模式专题》《刘瑜手写武汉互联网——武汉互联网聚会专题》等一系列的专题文章通过BLOG专栏发表后,被无数媒体转载,包括被《电子商务世界》《互联网周刊》等IT知名杂志转载。广州本地的报纸媒体也有多篇采访报道。2006年初,出版个人专辑《刘瑜博客》。2006年底,博客中国人被评选为华南最佳博客网站,刘瑜博客被BOLAA评选最2006年度最佳互联网博客,刘瑜博客被赛迪传媒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评论员。
然而,刘瑜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2007年他毅然离开了博客中国人,回到武汉,开拓武汉的网络事业,他由此成为武汉互联网每周聚会发起人,并经营促销商情网。这时,他更觉得有一种找到家、找到事业的感觉,而他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非常有名气的人了。
至于网络到底如何赚钱,网络真有那么好的赚钱前景吗?这到底是怎样一个赚钱模式?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刘瑜先生。
刘瑜回复记者互联网问题
问:您本是会计专业出身,但从您的工作履历来看,似乎大学一毕业您才干了两年财务工作就投身互联网事业了。是什么导致你做出这一选择呢?当初转行经过挣扎没有?
答:对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我早在大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而财务专业,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我大学期间是经常上网的。大概是在2000年之前,我就开始在chinaren上做了自己的个人主页,毕业之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做资产评估工作,因为自己要考资产评估师就开始做了资产评估师培训网站,收取会员费用。应该说我进入互联网行业是有互联网知识基础的,不过主要是在网站运营方面。但是早期根本就没有网站运营的概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互联网可以赚钱,比我以前的工作可以赚更多钱。
问:什么时候发现网络里的商机的?又是如何发现的?
答:早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资产评估师培训网站。资产评估师培训网站是一个会员收费制度的论坛,这个网站用免费的动网论坛做的站,直接收取会费。因为当时的资产评估师开始很火热,符合很多人的需求,所以这个服务一推出就直接产生了商机。当年没有盈利模式这个名词。
问:您的本名是汪德意,为什么以刘瑜之名行世呢?作家才有用笔名行世的嗜好,您作为互联网研究者,似乎也有点以网名行世的味道呢?
答:我母亲姓刘,瑜是我的小名。我是家里的长孙,名字是一出生爷爷给取的,我不喜欢,但是一直在使用。
用刘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确实存在不确定性,我使用自己的小名感觉更方便。仅此而已。
实际上,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名字是汪德意(笔名:刘瑜),我对外的名片都是如此注明。
问:互联网到底是依靠什么来赚钱?是否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直接拉广告,二是自身作为一种平台,向使用这个平台的客户收取费用?
答:有需求才能产生服务,才能产生收益。广告也是因为客户有广告需求才能产生,其他平台也是一样。归根结底,做有需求的产品,才能赚钱。
问:在所有网站中,有多少种可以赚钱的网站模式?我是指类似于是博客、招商网、团购网就是其中的一些模式。
答:网站盈利模式,国外总结了,有77种。其实万变不离其中,都不能离开需求二字。
问:您觉得以上各种模式中,哪种最赚钱?
答:越是直接的需求,越是简单的服务,赚钱可能越多越快!越复杂的服务可能最难。
問:博客也可以赚钱?这可以说是让一般人很难接受的,请问博客到底是怎么可以赚钱的?
答:按照上面的理论,博客是可以赚钱的。没有赚钱是因为国内的博客全部都是免费服务,把赚钱的模式通过免费习惯给破解了。如同:如果乘坐公共汽车的免费的,公共汽车的盈利模式也很单薄是一样的。
其他通过博客衍生的赚钱模式,就复杂一些,当然赚钱的能力就更差一些。
问:博客中国人网站应该来说运作得比较成功吧!将运作成功的网站进行转手似乎也是目前互联网赚钱的一种模式?
答:转手不能算赚钱方式,就如同接受VC的投资也不是盈利模式。转手是一种退出方式。博客盈利模式在门户的威逼之下,中型博客即使有较好的创意、模式,都将被轻易的抄袭、超过。这个就是小鱼和大鱼的竞争问题了。
问:现在,网上营销也非常流行,请问,网上营销与传统的商业有何不同?它的优缺点在哪里?
答:最佳的营销都是网络营销与传统销售相结合。
网络营销的优点:
(一)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能帮助企业增加销售商机,促进销售
(三)有极强的互动性,有助于实现全程营销目标
(四)可以有效地服务于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
(五)具有高效性
网络营销的缺点:
(一)网络只是最前沿的东西,大部分的人还没有接受这种方式。
(二)网络化发展的的确快,可按照现在的电脑普及率要完全的向网络化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问:现在经常看到有人鼓吹上网赚钱,坐在家里就可以赚钱?真的有这么一种好的赚钱模式么?
答: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免费的晚餐。
所有的赚钱都是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来的,你赚钱的多少和你服务劳动的多少成正比。如果抛开这一点,可能就已经进入一个骗局。
问:互联网赚钱模式中有哪些创业陷阱?据说有一种类似于传销的网上创业项目正到处泛滥?
答:这个问题正是上一个问题所答到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记住这一条,可能要少走一些弯路。
问:一个网站要做成功,要准备哪些条件?
答:项目、经验、人才、人脉、资金、平台。如果哪一条最薄弱,失败的原因也就可能在这一条上。所以说互联网创业实际上是竞争非常大的一种创业模式。当然你的某几条优势可能可以弥补其他的不足。
问:目前所有操作成功的网站,似乎都与创意有很大关系,例如豆瓣网,近年迅速崛起,在年轻人群体中极受欢迎,而它的成功与创意就有极大关系。
答:说到创意,最終体现给网民的,还是需求。
豆瓣解决了网民什么问题呢?我觉得答案可能是让豆瓣的网友“精神上不再孤独”。其实一个项目只需要解决好一个小问题,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服务了。
问题是很多网站根本就不知道能够解决网民什么问题,这样的网站在慢慢消退。
问:您如何看待互联网赚钱的前景?今后有再转行可能么?
答:互联网越来越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不管你承认与否,科技一直是在改变世界。所以互联网的前景、钱景只会越来越明朗。但是竞争参与者会越来越强大,成功可能会越来越困难。这个困难和互联网的钱景、前景无关。
社会的发展速度是不能够简单预料的,未来的科技发展状况也是无法预料,所以很难谈未来个人如何发展。
互联网是我深爱的行业,这个领域有我最熟悉的朋友、同行、竞争对手,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能预见的时间内,我会在这个领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目前是在经营的项目是促销商情网www.cxsq.com。
2007年初我从广州回武汉,一直默默致力于召集武汉互联网聚会近30期,将自己在互联网领域的经验分享,让武汉互联网业界的朋友形成互联网思维习惯,多多交流思想、多多拓展人脉资源,乃至通过武汉互联网聚会这个平台在未来实现与风险投资的对接,解决互联网创业“项目、经验、人才、人脉、资金、平台”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问题,尽量让武汉互联网创业者少走弯路。
【网络创业事迹】推荐阅读:
创新创业网络课程答案08-12
网络创业实训总结08-27
我的网络创业计划书11-14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SWOT分析09-26
返乡创业事迹范文09-20
创新创业人才事迹10-04
网店创业事迹分享10-11
优秀创业者事迹材料09-03
幸福家庭事迹创业发展范文09-06
创业创新好青年事迹材料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