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2024-09-29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通用9篇)

1.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

根据教材要求,本学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结合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彩色笔或蜡笔,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临摹、记忆画、想象画的练习。

一、成效

1、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

2、学生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表现大胆积极。

3、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一定的表现能力

4、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大胆的创造能力。

二、困惑:

1、教材内容增多,部分内容按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和繁琐。

3、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给学习材料准备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改进评价方法增强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责任感。

2、对课时的安排作适当的调整。总的说来,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能力的方法方式上,还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对待的欠缺;课堂教学中不完美现象的应对策略等问题。这些将是我以后要努力探讨的重要内容。

2.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3.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五年级上册;有效;自主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48-2

一、优化情景设置,有效地自主导入新课话题

对话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如果在课堂初始就可以创设恰当的情景,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快速进入“课堂主体”这个角色。

【案例一】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时,笔者发现教学内容是学校的环境设施,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比较了解了,对话题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如果生硬地介绍课文内容,未免枯燥,课堂效率也不高,于是笔者安排了一个源于课本的story time,但又丰富于它的学校环境(如下图):

How many1F2F3F

Playground

Classroom

Computer room

Library

Art room

Music room

Table tennis room

让学生用there be句型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进行猜测,来完成表格。如:

S:Is there an art room in the school?

T:Yes,there is. But not only one. Can you guess how many?

S:There are two.

T:Yes. Where are they?

S:Are they on the third floor?

T:Yes,they are.

这样,学生就自主地进入了本课的情景,自然地进行本课的话题讨论,成了学习的主体。

所创设的情景应是反映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所熟悉的并乐于参与的,同时又是浓缩的情景,具有语言的概括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提问艺术,有效地自主推进对话教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在高年级对话教学中常常可以运用到,但往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是教师,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学生是被动的,被老师“牵着”思考。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否能让学生更加投入,更有成就感,进而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呢?

【案例二】 笔者在进行五年级上册Unit6 My efriend的文本教学时,如若采取传统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机械教学方法,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课堂上的气氛往往很沉闷,因此,课堂效率也不高。后来做了如下尝试,效果不错。

先介绍I have an efriend.想认识他,了解他,可以向他提问。

T: I have an efriend. Do you want to know him? You can ask him some questions.

于是学生就来了兴趣,要认识这个新朋友,提出了很多自己想了解的问题:Whats his name? 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Does he speak English? What does he like? What does he do? ...

笔者将其一一通过板书做简单记录,接着让学生听一段与efriend的对话录音,在录音中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录音中没有提到答案的问题,以He didnt give us the answers. 擦掉板书,一笔带过。于是剩下的板书便是此段对话的梗概,学生看着简单的板书已能复述刚才的录音中的对话内容。

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引领自己如何在对话中捕捉信息的过程,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信息内化的过程,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机械教学来得更高效,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优化任务驱动,有效地自主强化对话运用

在学习完对话后,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任务促使学生使用对话中的句型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巩固所学新知,融会贯通地运用新知,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案例三】 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nds之后,学生来介绍自己的animal friend,可一直局限于那么几种常见的动物,说了个开头就可以知道下面的内容。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气氛十分沉闷。这时,笔者灵机一动,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在纸上画一个“怪物”,长什么样完全由你自己决定。画完后,大家一起来猜同学的“怪物”的长相。没想到,这一招真的很管用,学生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给出的回答真是精彩至极:

S1: Does it have six legs?

S2: Yes, it does.

S3: Does it have a long tail?

S2: No, it doesnt.

S4: Does it have four eyes?

S2: No, it doesnt.

S5: Does it have two heads?

S2: Yes, it does.

S6: Does it have any wings?

S2: Yes, it does.

S7: Can it jump?

S2: No, it cant.

……

一场头脑风暴。学生将所学的的单词与想象结合起来,运用的淋漓尽致,课堂完全成为了他们的舞台,让笔者这个导演看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其实,笔者只是简单地将任务内容进行了细化,却在无意中起到了优化任务的作用,把学生从开始的无味且无趣的任务中拯救了出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投入到用形容词比较级来比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任务中。

四、优化实践过程,有效地自主拓展对话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必须在实践中出真知。以下三个案例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拓展对话的能力。

【案例四】 概述对话。

概述对话是培养学生提炼、归纳文本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练习五年级上册Unit6

What do they do?这一对话文本时,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Mikes father is a . He teaches . He has . Mikes mother is a . She writes . She works .

Su Hais father is a . He helps . Su Hais mother is a . She makes .

这一练习突出Story time的内容,就是对文本的一个简单复述。形式上切合学生实际。因此这一练习对学生掌握对话文本与否起到了较好的检测、反馈作用,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主地去内化已学的文本信息。

【案例五】 创编对话。

开放、自由的“创编对话”较之封闭、严谨的“表演对话”更具语言的鲜活力和生命力。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的模式,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性活动中自主地把对话文本语言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

【案例六】 续编对话。

4.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2016—2017学)

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在工作中我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对于工作中值得肯定的教学方法我会一直改进,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以后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任美术教学工作,参考了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这对于学生来说的很重要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查找相关材料来上好课。

2、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按 10-20% 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 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到其他学校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跟比赛。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三、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5.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地球的新生》,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美丽家园以及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美丽家园以及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图片,产生共鸣,培养孩子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2、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

3、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教学难点

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手抄报、海报的课件。装饰地球的材料。

2、学生准备: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水粉颜料、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情,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地球),师“你觉得我们的地球美吗?”(美),师:“同学们,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吧。”(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大自然美丽的风光、热带丛林的鸟语花香、非洲大草原动物成群的美丽景象,)

2、师:看到大屏幕这么多美丽的地球的图片,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我们的地球吗?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心声。(播放课件, 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大自然美丽的风光,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3、提问:在浩瀚的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只有地球,地球如此美丽,可为什么还提倡要地球新生呢?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地球的新生》,师板书:地球

二、发展阶段,讲授新课:

1、是的,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它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着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和资源,课前,我们都进行了课前作业,收集了关于地球环境的资料,下面请小组代表介绍一下。(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

2、空气污染、荒漠化、噪音、放射性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看到破坏环境的种种行为:随地乱扔垃圾、滥砍滥伐、滥食野生动物……(播放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

3、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如同一声声警钟,这不断敲响的钟声叩醒了每个人的心扉……这是你心目中的地球吗?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

4、我们心目中的地球是美丽的、健康的,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拥有新的生命呢?(师补充课题:的新生)

5、向学生讲述世界地球日的来源和目的

6、生阐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各种做法。

7、师梳理:

(1)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与身边的不良行为做斗争、及时制止有损环境的行为、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2)爱护野生动物和花草树木。

(3)回收废电池、清理白色污染、环境调查等。

(4)节约用水。(5)变废为宝。

(6)参加大扫除、植树等各种义务公益劳动。……

板书: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为范作做铺垫。)

8、如何宣传?通过哪些形式、哪些渠道向身边的人发出呼吁呢?(电视:公益广告、环保纪录片;网络:开博、组建“绿色家园”……;文字:招贴、报纸……)

欣赏课本中的范作与课件中的作品:你喜欢哪一幅环保招贴画?它要向你呼吁什么?

9、在一幅幅画面中,凝结着作者的爱心与责任心,我们和他们产生了心灵的共鸣,那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0、出示教师用电脑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案

C、色彩

三、创作阶段,教师小结: 创作阶段:

1、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2、海报制作要求: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3、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

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

短。

4、小组合作制作海报,教师指导。

5、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

四、拓展:

6.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六

1、知识与技能: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肖像作品。教学重点:欣赏用各种表现形式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教学难点: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形”“神”互相结合。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和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不同表现形式的肖像作品:(中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并分析作品所采用的工具和材料特点。

2、探究学习:

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分析。这幅作品采用了哪种表现形式? 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你能模仿一下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三、学生讨论:

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艺术实践:

把课本上《藏族女孩》这幅作品试着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背景。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欣赏作品,思考自己的收获。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欣赏更多的人物肖像,并体会人物的外表和神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头像的特点。教学难点:画出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 绘画用具材料等。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头像特征

速写是写生的一种方式,要通过观察,在短时间里用流畅的线条画出事物的大体形状、基本特征。而画人像速写要仔细观察人物头部的基本特征。请你们来观察这位同学的头像,说说有些什么特征?

2、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脸型及五官特征

你们说的很好,我们在画人物速写时,还应注意人的基本脸型和五官特点。共同归纳脸型:椭圆形的,瓜子形的,方形的,圆形的等。

我们还可以看出下巴到鼻尖、到眉毛,眉毛到发际线之间的距离大体相同。这是人的脸型、五官的基本情况。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在画之前都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3、教师示范

速写同学,我们可以从最明显的部位开始画,注意各部位的位置、大小、特征。(板书:大小适当、比例准确)并用流畅、概括的线条画。

4、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画,直接用笔来画这同学的头像,并结合用流畅、简捷的线条,看谁画的又快又好!请大家选择脸部特征稍明显的同学来画人物头像。(提示:注意脸部特征,线条要流畅,速度要快一点)

三、课堂小结:

评价作业:对照自己的作品,你是否进步了?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

(1)线条(2)形体特征(3)五官特征(4)布局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3课

认识抽象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色彩与音乐的跳动,发现抽象画与音乐的共同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打破学生对绘画的固有认识的局限,发掘其共性与内涵,欣赏自己与他人作品,发表不同意见。教学重点:视听两种艺术的理解与融汇。

教学难点:运用颜色的感觉,创作出抽象艺术作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画纸、铅笔、颜色、毛笔、水杯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电脑课件显示,《日出印象》这幅画让学生想象画中情景。

2、播放《晨曲》。

3、让学生谈二者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抽象画呢?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抽象绘画大致可分为:

(1﹞ 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2﹞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

三、创作与要求

1、根据音乐运用各种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

2、运用点线画色彩造型因素,按照对比协调等艺术手法,创造可视音乐。

四、尝试与发现

聆听不同节奏、韵律的音乐,闭上眼睛,任由手中笔随音乐在纸上游动,划出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乐曲结束后睁开眼,把刚才的换成色彩,加强感然力。

五、展示与交流

1、感受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创作体会,小组交流,并请代表发言。

2、互评:按创作要求互评。

3、总结:发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创作愿望。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4课 学画抽象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同学们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学具准备: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课认识了抽象画。你们想不想再尝试一下画一幅抽象画呢? 引入课题——学画抽象画。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波洛克是 20 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 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 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现在让 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

2、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3、大师作品欣赏: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 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 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言)

三、艺术实践:

欣赏音乐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用色彩创作抽象画,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注意色调及点,线,面,色的巧妙运用

四、课堂小结:

选出优秀作品同学代表展示本组创意,给予同学们自评,互评的平台。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伸向远方的路、风景图片、认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在平时的绘画中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尝试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难点: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 图片,2B铅笔等。教学设计:

一、欣赏

1、出示数幅图片(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物体的远近位置发生变化后,物体的变化是:近——?远——?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粗远细„„。

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视平线、视中线、心点、消失点。

3、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学生答(略)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二、学生练习

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三、展评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6课 美术中的比例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过程与方法: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教学难点: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教学设计:

1、《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4、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而得名。(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5、欣赏课本例图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7课 偶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教学难点: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课前准备: 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么动起来的吗?

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

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1)这些人在看什么?(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1)提线偶(2)扙头偶(3)布袋偶(4)皮 影

3、你们知道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

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的?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三、作业设计: 与小组同学合作或自己独立制作一个偶戏角色。

四、作品展示: 展示自己作品并表演。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8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应用纸等材料制作纸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制作难道纸偶编故事并表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与小组合作分工并表演,分享快乐。教学难点:制作纸偶、背景、道具。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绳线、彩纸、铅画纸、木偶戏录象片段等。学具:剪刀、胶水、绳、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观察图片

(1)图中的人物是做什么?道具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进行这样的表演需要些什么?(背景、简单的道具、配音等)

2、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提线纸偶。板书:提线纸偶。

二、讲授新课

1、师拿出一件自制提线纸偶的作品:(1)师演示,并配音

(2)分析一下,这个纸偶是如何动起来的?系线的关键点在哪里? 师:再拿出一些范作,分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3)问: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纸偶动起来?

2、师:知盗纸偶的做法,那么你们准备做什么纸偶呢?(可自冉讨论)

3、合作编故事,并进行角色分工。(1)主要人物的制作(2)背景的制作(3)必要道具(4)配音设计

三、作业设计:用各种材料制作纸偶,并尝试表演。学生作业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线的连接。

2、形象的设计。

四、课堂小结: 展示作品并评价。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9课 创造绿色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些有关家庭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即“绿色生 活”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这一绿色理念。

2、过程与方法:发展自主探究,参与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美好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为着心中的绿色家园不断努力。教学重点:了解“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完家乡的美丽风光,你想说什么?

2、但是我们身边的的确确还存在着破坏环境的生活现象。“咸阳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我们应该进一步规范个人生活行为,营造绿色家居,追求绿色生活!(板书课题)

二、绿色知识——衣、食、住、用、行知多少

1、必答题测试。(课件),考题是涉及“衣、食、住、用”四个方面的选择题,等下请各组长上来抽题,然后组织同学解答,注意要想好所选的理由并推选好汇报员,答对一题得20分。题目如下 :

衣:以下哪种服装消费行为是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A尽量选棉、麻、真丝类的天然纤维服装 B多买时尚的人造纤维服装 C 购买各种名贵皮衣 食:购买食品时,()是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A 选购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B选购好吃的食品 C选购价钱便宜的食

住: 装修房子时,下列行为中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A 选择便宜的装修材料(较省钱)。B选择“绿色”建材,如水性涂料、环保复合木地板等。

用: 买()符合绿色生活理念。

A 电热水器 B 太阳能热水器 C 燃气热水器

2、反馈交流。

衣(答案要点:时尚的人造纤维服装会刺激皮肤;而购买各种皮衣则间接杀害了动物)师小结:同学们,从中我们知道了绿色生活要求我们穿着要环保,即——“穿绿”,板书:穿绿(贴于绿树上)

食(答案要点:因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叫绿色食品,它不受污染,不使用添加剂)师引:(面向全班发问)怎样辨认是否是绿色食品? A、指名回答(绿色食品上贴有绿色食品标志)

师:单单贴有绿色食品标志够吗?(师引导学生观看标志旁的编码,相机点机出示“绿色食品身份证”: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给每一种绿色食品配了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有“绿色食品标志”,还有以“LB”开头的一串编码。)B、大家动动脑筋,想想这枚绿色食品标志有什么特殊含义? 要点:标志上的太阳、叶片和蓓蕾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生机;它提醒着我们,在饮食方面要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即食要绿(板书:食绿)。

C、这一串以“绿标”开头的绿色食品身份证号码各表示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观察(点击逐一出示)

住(答案要点:许多人造板材、油漆、涂料、壁纸、家具等质量不合格,伤害到人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应该选择绿色建材。)师小结并补充一条信息:装修污染已经被列入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装修污染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高达210万人。

师:210万,多么可怕的数字呀!你们想说什么?是的,我们应该堤防这个“室内杀手”,请同学们提醒家长装修房子时选购带有“绿色建材产品标志”(出示“绿色建材产品标志”)的“绿色材料”,做到“住绿”(板书:住绿)用:(答案要点:我国的水、电、燃气能源非常有限,我们南方日照时间长,太阳能是无污染又无须花钱购买的清洁能源。)师引:对,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环保型的绿色用品,上面贴有“中国环境保护标志”(出示标志)师:再次动动脑筋,这枚标志想告诉我们什么?(标志外围那十个紧密相扣的环,表示公众要共同参与保护图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师小结:从这一题,我们又学懂了生活中要尽量选购绿色用品,做到——用绿,板书:用绿。师再引:我们的学习伙伴冬冬家是否选用绿色用品呢?(出示课文插图)指答。生1:冬冬家使用无磷洗衣粉,不污染水资源。生2:冬冬家准备购买无氟冰箱,不污染大气。

师小结:是呀,大到热水器、冰箱,小到洗衣粉,我们都要自觉选用绿色用品。通过这一轮的竞赛,大家互帮互学,我们懂得了绿色生活要求人们做到:穿绿、吃绿、住绿、用绿,即绿色消费,环保选购,使得我们手中的钞票成为一张张绿色选票。

3、抢答题测试 提示:(哪组站起来的同学多那组就优先获得发言权),答对一题就给大组再加30分,答错的倒扣30分,请听题。

①行:以下哪种生活时尚属于绿色生活时尚?()A一出门就打的或开私家小轿车。B 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以步当车或骑自行车。理由是: 小结:是呀,交通方面也要“绿”。②以下哪种行为是绿色生活所不提倡的?()A.随手关上电源 B.一水多用 C.垃圾混装在一起 D 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 理由是:(要点: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

4、归纳:我们又学懂了绿色生活还要求我们做到举手投足做环保,即个人生活行为也要绿。板书:行为绿

四、课堂小结:

“绿色生活知识竞赛”到此结束,公布各组得分并总结通过学习后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绿色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保护环境,做到穿绿、食绿、住绿、用绿、行为绿。)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表达的不同感觉。

2、过程与方法: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教学难点:更好的运用色相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妙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授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所有色彩的“母亲”,又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认识色相:

十二色相环上包含了许多颜色,你能认一认这些颜色吗? 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十二色相环上的色彩名称。

4、欣赏课本中的图片:(1)、学生结合图片同桌讨论:

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选了什么颜色?(2)、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作业设计:

运用今天所学习的色彩知识,进行自由绘画的创作。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1、作业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2、整理用具及清理环境卫生。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明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色彩的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感受色彩有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教学难点:表现一张有明度变化的作品。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如颜料、毛笔、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引出新课内容。出示一种不同明度的色彩,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深浅不同的同种颜色。

3、明度的概念:是指导色彩的明亮程度,即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变化。

4、如何改变色彩的明度。

加白——变浅、变淡、变亮——明度高。加黑——变深、变浓、变暗——明度低。还可以加水来改变色彩的明度。

5、教师演示:调色的方法,教学生练习调色。

6、欣赏课本中的装饰画。

讨论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你想怎样画?

三、作业设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幅有明度变化的作业。

1、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用尺子将每个图形分割成均匀的几份。

3、用色彩调成不同深浅的明度细心填入。

4、画好底色。

学生绘制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1、谈收获:请学生说说通过色彩的明度的认识和绘画练习,自己了解了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色彩调配的方法,学会用色彩的明度渐变绘制装饰画。

2、展示作业并引导学生评价。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2课 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过程与方法: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

1、播放一段歌舞视频,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体会: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体验:

1、师生一起操作;

A、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B、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C、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D、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评价标准:形象是否清晰;色彩是否协调;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3课 拼贴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过程与方法: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教学准备:课件、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并提出摆放要求。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4、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撕:(边撕边示范边讲解)先把纸张撕成小块面,双手捏住纸片,右手的拇指、中指紧捏线痕,左手拇指指甲配合食指,按纸的走向,自然地转动右手所捏的纸面,双手密切配合。

拼:请学生把撕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桌面上。

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来合作表现。画:添画适当的环境。

三、布置作业: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

四、展示作品并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4课 中国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会把握龙各部位的特征,创作出一幅龙的绘画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和精神,树立民族精神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

教学难点:在绘画中表现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教学突破:通过丰富的图例对比和教师示范来解决重难点。教学准备:有关龙的资料、彩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说龙:

说说你对龙的了解。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感受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看龙:

1.欣赏龙的演变:

a、玉龙猪——新石器时代 b、瓦当上的行龙——汉代

c、赵州桥栏板上的双龙——隋代 d、通经北面上的云龙——唐代

e、高足杯上的云龙——元代 f、金冠上的升龙——明代

g、黄帝玉玺上的蟠龙——清代

2.了解龙的组合形象: 骆驼头、鹿角(风华稳重)、马齿、牛耳、蛇身(灵敏矫健)、鲤鱼鳞(条理有序)、鹰爪(扎实气魄)、泥鳅尾。

(了解龙的演变过程,如商周粗狂抽象;春秋战国秀丽洒脱;秦汉雄建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宋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等)。

龙的形象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摄取了这些动物身上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创造出的形象,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3、教师板演——龙的画法。(强调重要部位的表现)

三、画龙:

1.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2.画龙的口诀:昂首、张口、露齿、睁眼。

3.提出作业要求:画一条中国龙。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四、赏龙:

1.展示欣赏学生作品。

2.谈谈本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5课 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椅子的主要结构与特殊的功能,与审美性恰当结合的方法设计出别致的椅子造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椅子的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一把椅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设计能力。重点:椅子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难点:椅子的功能性、实用性与审美性。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引出课题。(小平板儿,四条腿儿,靠着背儿,休息会儿。)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椅子。看一看、摸一摸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什么样?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3.想一想你家里的椅子什么样呢?或者你见到的椅子什么样?

4.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有什么作用?(从生活中培养观察力和设计意识)

二、授新课:

1.椅子的主要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设计的第一步:仔细观察。2.老师这有三把椅子,咱们一起看看。(看看这三把椅子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中:实用,稳定,气派尊贵;西:华丽)

3.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下面这几把椅子和生活中的有什么不一样的?

小结:自古以来椅子就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制作的椅子,不论是在风格、造型,还是在材料和装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看到这么精致、奇特的椅子,你们想不想重新设计、大胆的改造一下你们的椅子呢?(补充课题:造型别致的椅子)

4.欣赏设计师作品。(从材料,造型,功能着手)板书

5.欣赏学生作品。边看边思考:(1)哪里吸引你?

(2)猜猜你看到的这样的椅子 是给什么样的人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从造型功能色彩材料等方面评价和讲解)原来椅子不但可以坐,还有这么多功能呢!无论什么样的椅子设计,都要注意了:

材料--实用

造型--美观

功能--突出

交流:你想设计一把什么样的椅子? 为谁设计?告诉大家为什么?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为爱你的或你所关心的人设计一把独特的爱心座椅吧。

三、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构图,创意,思路...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知识并展评学生作品。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6课

立体贺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教学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教学难点:构图设计和恰当选择材料。

教学准备: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来设计制作精美的贺卡。

(板书课题:立体贺卡)

2、贺卡: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

第17课 校园合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拍摄一组毕业留念照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能主动用摄影的形式记录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拍摄一组留念照片。教学难点: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教学准备:相机或手机。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学生以前在学校的照片。

谈话:一张小小的毕业照,寄托了多少回忆,即将毕业了,我们也该照些照片作为留念。

(二)、巩固:

人像摄影以前我们学过,想想拍摄应注意什么? 学生谈谈。(光线、人物动态、背景)提问:今天我们要拍的人很多,又应该注意什么?(补充背景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光线、人物动态、排列、背景、构图等。

(三)、学习技法:

谈话: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小技巧,学会了这些你就能拍出更出色的照片。

打开课本42——43页,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 :欣赏分析课本中合影的构图方法,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问题二 :想一想,拍摄合影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三 :如果在校园内为老师和同学们拍合影,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创意? 小组研究,班上交流。

教师补充、讲解。讲解顺光、逆光。板书: 顺光、逆光。

(四)、分组活动。

布置任务:以组为单位活动,选择地点、安排人物、动态、光线。小组活动,教师辅导。

(五)、总结:

1、发现并表扬活动中的优秀学生。

2、展示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

校园合影 取景:背景; 人物动态; 排列;

光线:顺光、逆光。

七、教学反思:

第18课 防灾减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教学重点: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几年前的5月12日天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大事? 你知道5.12被定为什么日子吗?为什么要这么定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 损失。

3、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自然灾害? 答: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

问:遇到地震,你知道怎么逃生吗?

答: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问: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护?

答: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弯腰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问:洪水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问:我们在雷雨天需要注意什么?

答:雷雨时,强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远离,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断电闸,避免雷火屋里窜。问:暴雪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暴雪天,怒风吼,最好别往外面走,室外受冻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手和背,慢慢温暖才见好。

三、课堂小结:

1、交流上述避险知识

2、你还有哪些好主意避险?

四、板书设计:

7.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七

近年来, 新课程改革的视角不断聚焦在教法和学法的变革之上, 作为一线的教师, 笔者教学实践中, 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的关系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原本向“教”倾斜的教学天平正发生着“课堂能量”的转移。长期以来, “教”占据着课堂的主导, 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关注如何让学生在教师主导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 一步一步走入预设的“美丽陷阱”中。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能量”正悄悄的从“教”转移到“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更多的关注学生, 尊重学生, 把握他们的个体思维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 根据学情制定出恰当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二、案例实录

【教学背景介绍】

《找规律》一课要求学生通过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特别说明:两次教学实践均在小班 (人数不超过28人) 进行。

【第一次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情况简介】

教学时间:2007年10月26日

教学地点:五1班教室

教学对象:五1班学生 (2003年入学, 现初中三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主体流程:

1.创设学校评选南京市首批优美校园评比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校园中以实物呈现有规律排列的周期现象。

2.在以蓝、红两种盆花为一组的排列规律中引导学生小组交流, 呈现确定某一盆花颜色的策略多样化:画图列举、分类判断、列式计算。

3.在红、紫、绿三盏彩灯为一组的排列规律中进一步优化解题策略, 凸显列式计算这一方法的通适性。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如何根据除法算式中的余数来判断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物体的方法。

4.在红旗、红旗、黄旗、黄旗四面彩旗为一组的排列规律中进一步拓展对列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5.练习巩固: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3题。

【第二次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情况简介】教学时间:2012年1月5日

教学地点:多功能教室

教学对象:五2班学生 (2007年入学, 现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主体流程:第一部分:课前

1.布置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完成下面的内容:

同学们, 明天我们将学习第五单元《找规律》的内容, 请先自学数学书P59页的内容, 试着完成下面的内容。

(1) 上面的图形是按照 () 的规律排列的。

(2) 按照你发现的规律, 在横线上继续画几个图形。

(3) 想一想, 照这样排下去第17个图形是 () 。你是怎么想的?

提出质疑:

在完成预习的过程中,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和同学吗?请把它写下来。

2.教师在课前批改学生完成的预习内容, 并做分析记录。

尤其是学生“质疑”中, 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例如:

生1问:为什么余2就是第二个图形呢?

生2问:如果数字很大, 例如第895个, 应该用3乘几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3问:余几就是第几个, 如果没有余数该怎么办呢?

生4问:画图的办法有点麻烦, 如果数字很大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呢?

生5问:为什么书上的小兔子可以直接用单双数来判断盆花的颜色, 而我却不能用这种方法呢?……

第二部分:课上

1.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预习内容, 表达各自想法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组内同学互助试图解决自己的疑问。

2.学生反馈预习交流情况, 呈现解决问题的两种方式:画图列举和列式计算。

3.分析两种计算方法的算理, 异中求同。比较后统一认识, 用除法更方便。

4.引用学生提出的疑问:为什么可以根据余数来判断, 如果没有余数该如何判断?

5.引用学生提出的疑问:为什么数学书上可以用单双数直接判断盆花, 而预习作业中的图形却不能用这种方法?

6.让学生自主选择最佳的方法解决彩旗问题, 从而体会列式计算方法的通适性。

7.回顾反思整理思路:找准规律———选择方法———正确判断。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反思一: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教”的能量减弱。

案例中两次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而导致“教“的能量在减弱。其变革内容基本包括“教什么”和“怎么教”两部分。

1.教什么?在本课例的第一次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教的基本都是教材上的内容, 但换一个角度想, 数学书在学生手中, 他自己能看懂吗?能看懂多少?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怎样教?因此第二次执教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自学, 完成预习内容, 在学生完成的内容中决定“教什么”, 最突出的表现有两个内容, 一是用乘法的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在教材上是没有呈现的, 但是学生在完成预习内容时出现了, 教师把它呈现出来和除法进行对比, 其意义不正是对教学核心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吗?二是不断的在课堂中提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它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远远超过第一次教师煞费苦心的创设情境、引导比较、分析深化。

2.怎么教?传统教学中, 教师怎么教,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来教。教师问, 学生答, 以此贯穿整节课堂教学。而在第二次执教时, 教师没有预设那么多的问题, 课堂上的问题都来自学生,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教师就像一根针, 学生就像一根线, 课前学生发现的问题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 就好像教师的这根针带着学生这根线, 在不经意间串起了一颗颗钻石, 让每个学生在课后都能收获一串属于自己的美丽的钻石项链。

反思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学”的能量增长。

在第二次教学实例中不难看到, “学”的能量得到显著增长, 第一次案例中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的“探究”、被动的“合作”以及被动的“接受”, 总之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学习, 也可以叫做“等待学习”, 等着老师的引导、布置、告诉。而第二次案例中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从而实现了“学”的能量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独立自主学。主要体现在“以学定教”教学过程中的课前预习环节, 学生完成预习内容是在独立思考状态下的自主学习。现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完全独立的自主学习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而这个环节恰是锻炼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这样的独立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就不会提出那么多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会提问题的学生比会解决问题的学生更聪明。

2.带着问题学。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 学生通过独立预习后, 已经产生了各种问题, 由此不难想象他们此时的情感状态是怎样的, 学习的内驱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真正做到了“我要学”而不再是老师、家长“要我学”。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3.同学互相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交流对象基本都是教师, 而在案例中的第二次教学过程中, 学生有了在小组里互相学习解决疑问的机会,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许多关键的教学环节都是由完成预习内容较好的同学来进行解释和说明, 课堂中的绝大多数话语权是属于学生的, 让每个学生都有向同学学习和教同学学习的机会, 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效果远比教师的讲授更好, 因为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水平比较接近, 互相交流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八

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 ),半径确定圆的(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有( )条。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 )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 )。

4.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如果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cm,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5.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硬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cm2。 6.如右图,一根铁丝正好弯成一个直径是2.5dm的半圆,这根铁丝长( )dm。

7.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10cm,圆环宽1cm,圆环的面积是( )cm2。

8.把4个底面直径是8cm的圆柱形牛奶罐捆成如左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解题时,先画辅助线(如右上图虚线),可以看出,绳子中的4条线段相当于4条直径;四角处的4条弧,每条都是一个圆周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 ),所以计算绳长的算式是( ),得数是( )cm。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同一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i倍。 ( )

3.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 )

4.半径是2d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如果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最大。 ( )

三、答案选择厅(9分)

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的一半

2.甲、乙两圆的半径比是1∶3,它们的直径比是( ),面积比是( )。

A.1∶3 B.1∶6 C.1∶9

3.下列图中有圆心角的是( )。

A. B. C. 4.右图中扇环的周长是( )cm。

A.12.56 B.16.56 C.17.85

5.把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 )。

A.4cm B.6.28cm C.12.56cm

四、计算小能手(25分)

1.填表。(9分)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8分)

3.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8分)

五、实践探索台(10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按下面步骤操作。

(1)画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以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大圆;

(2)依次连接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得到一个小正方形;

(3)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小圆。

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1)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2)图(2)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3)中,小圆的面积是多少?与大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六、生活应用场(25分)

1.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是8m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面积为450m2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10m、12m、15m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3.一个圆形水池,周长125.6m,水池周围(阴影部分)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圈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有多大?栏杆长多少米?

9.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 篇九

[分析]布艺温馨

一、教材布艺温馨分析

布艺温馨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布艺温馨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布艺温馨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布艺中的“布”,是各种纤维品的总称,可收集的布艺温馨材料有: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布艺温馨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活动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活动一有两个层次:欣赏和制作。欣赏视角触及现代家居与民间传统布艺。前者烘托出“温馨”气氛,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升其生活情趣。后者则从千阳布枕切入,展示着中国民间美术的辉煌和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教材中呈现的几件作品都使用了填充的基本方法。这些布艺小品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形状和色泽、花纹等特点,通过丰富的联想,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作为装饰,造型质朴、稚拙,难度也不大,适合此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比如用婴儿袜制作的“小狗”,其“眉宇”之间那个用线固定的褶子.最是传神之笔。至于那两只用长筒袜做的“大嘴巴”,其填充物就是作者的两只手了,所以,它们适合于作表演的道具。教材中展示了打结、捆扎、缝纫三种制作方法,一是帮助学生在造型上产生联想,二是在制作方法上给予启示,不呈现过程而呈现方法,希望给予学生更大的拓展和想像空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活动二的技术强度要大一些。教材中呈现了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小挂袋做法:利用牛仔裤上现成的口袋裁剪而成的小挂袋简单巧妙,发掘出了原材料自身的美感,充满趣味和青春气息。人形小挂袋则制作难度很高,其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造型、材料花色的搭配和制作方法上获得启示。其他三个小挂袋都利用了不同的材料,使用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展示了不同的造型。

小挂袋创意大致为三类:

一、原材料已有口袋结构且富于美感,只要简单加工;

二、在原材料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折叠、叠加、裁剪、缝合;

三、先构思,再选择布材制作。后者一般需要材料充足,技能水平高才能做到。在此强调了一个能体现布材特质的细节:抽去边缘的纬线或经线,使布呈现出漂亮的须须状布边。利用废料制作的关键是对废弃物料如何利用——变废为美,这就是借助联想的方式使之升华。光靠想入非非是不成的,必须用技艺去达到理想的境地。前者叫“因材联想”,后者则叫“因材施艺”。

制作好挂袋后要想办法把它挂起来,呈现舒展的状态。如:利用棍子作支撑,再连线用于悬挂;或是先钉扣子或钻眼,再拴上小线圈用于悬挂;或者干脆用图钉直接钉在墙上。教材中那个三层式的小挂袋的袋口穿入了有弹性的线圈作为支撑,而且还在口袋内面衬入了硬壳纸使之舒展。

对于学生而言,做出一个能装东西并能挂在墙上的口袋就是学习目标,至于是用毛巾、布片、手套还是帽子,以及造型、大小、制作方法都没有限制。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在家中,心中的愉悦和成功感不言而喻。如果学生不仅想到自己,还能想到给自己亲密的家人“量身定做”一个小挂袋,其价值和意义就更大了,家长的鼓励和赞许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三、教学思路

本课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努力创设温馨生活的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和创新的学习热情。通过欣赏和制作等学习活动,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比较、触摸、制作中感受材质,产生丰富的联想,灵活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从中体验制作活动特有的乐趣。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活动一: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创设情境”时可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布艺制品,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激趣”环节可利用课件欣赏民间布艺制品。也可结合当地的民间布艺制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感受材质”时让学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质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触摸、挤压、拉扯、拆开等方法对布料的特点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指导”应在造型和制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可通过对原材料方向的变换、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变等,设置几个小游戏,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创造表现”环节中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交流评析”时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二:欣赏激趣——方法探索——学习指导——创造表现——评价迁移。

“欣赏激趣”环节中,通过对小挂袋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本活动的学习注重功能性。“方法探索”环节可在交流讨论中比较出各种小挂袋的共同特征和区别,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任务。“学习指导”可从核心任务出发,就如何利用所带布材进行构思、设计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创造表现”可以自主表现,也可以合作完成。“评价迁移”时关注作品的实用性,让学生畅想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用品继续创新的愿望。

四、教学选择

在民间布艺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考虑将活动一分为两课时的活动:专题欣赏和制作。

五、教学建议

1.要提前数周,乃至第一堂美术课就叮嘱学生收集本课所需的废弃布制品及各种花色品类的碎布片,并在讲授本课的前一天通知学生带齐所需用品。

2.本课教学除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范图外,还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观赏的实物,力求稍大,以便让学生看清楚,有所借鉴。

3.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运用的方法。如怎样处理和利用布的柔性、伸缩性,纱线滑落,出现毛边、须边„„

4.在手套、袜子等材料上进行刺绣装饰时,可在布材内放置硬质板材如文具盒等,可防止将布材两面缝合到一起,又可降低刺绣的难度。

六、教学资料

一、关于布软雕和千阳布枕的介绍: 在千阳民间,布制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布只占有平面与厚度二维空间,但却能利用它的软体特性填充物料,制造出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艺术形象,产生雕塑的艺术效果,专家们将它们称之为布软雕。

千阳布枕主要有虎枕、鸡枕和猪枕。虎在民间备受尊崇,虎枕是娃娃们的保护神,是母亲爱心的艺术表现。常用红、黑两色,在造型上突出颈部省略四肢,集威猛、稚拙、善良、顽皮、生动于一身,是民间送娃娃满月、周岁的最佳礼物。在千阳民间,枕猪枕意在祝愿小孩多睡觉、少哭、肯吃肯胖,因其造型肥胖、情态憨厚而备受人们喜爱。鸡枕的由来则是民间传说娃唾鸡枕能长得乖巧、聪明。

二、布艺制品使用案例

1.布艺通过色彩、图案、形态、质地、大小、重叠等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鲜明地体现居室主人的个性风格、情趣爱好。如有个球迷朋友酷爱足球,在他的房间里,墙上有当拉拉队员时用的长围巾。窗帘、床单、桌布、沙发套、椅子套,电视机套、均醒目地印或绣上了足球的图案,让人一进门便知此君是个铁杆球迷。

2.就性别差异而言,女孩更加喜欢参与布艺制作。为了充分调动男孩的学习兴趣,这里提供一个男孩的房间布置图片(图1)。

●参考书目:

◆《中国民间美术丛书 绝活儿——千阳布枕》 湖南美术出版社

◆《生活环保系列5——旧衣新款》 吉林美术出版社

◆《生活美劳DIY一布玩篇》 吉林美术出版社

◆《明天儿童手工系列 奇妙手工乐园——布布皆惊奇》 明天出版社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朱尽晖编著

◆本页图片均出自《儿童家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张 欣)

[教案]肖华、魏璇炫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一)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肖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二)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魏璇炫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

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

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另注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资料]图片资料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莲山课件

上一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下一篇: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