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

2024-08-13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通用7篇)

1.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 篇一

“小组合作”在学习和班级管理中的尝试和心得

高升实小

卢丽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过分强“师传生受”的现状。教师根据这个理念,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以求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生命力于课堂。而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务的许多烦琐事情都得班主任亲力亲为,做得辛苦、劳累,甚至是出力不讨好。如何让班主从繁琐的工作中得到解放,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成为主人,并从中学会互帮互助,相互关心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利用这种合作的方式参与班级管理感觉也非常不错。我发现当我们尊重和信任学生时,学生不仅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更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我今后的工作有更大的进步,现将这种合作的模式及其使用效果和评价方式总结如下。

一、小组的建立

1、小组成员的分配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优、良、中、差”将全班分为四部分,每4人一个小组,全班共16个小组。依据综合素质,每组有一名优生(一号组长),一名良等生(二号组长),一名中等生(三号组长)、一名差生(四号组长)。这样都以组长的称呼命名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老师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老师在对学生的帮扶、培训、学习任务安排等工作中有一个侧重性。同时这样的分组还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而每个组员间、每个小组间在班级管理中都是平等的,彼此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在班级管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分组的原则是在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后老师还需要考虑每组成员的性格差异和人际关系,争取让每个小组成员间形成性格互补和团结和谐的关系。今后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小组成员的责任

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常规行为规范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和监督他人日常行为规范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和行为负责。

学习上:“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只有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小组成员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这个带头人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分担老师对组员具体学习行为的监督、检查工作;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将信息反映给老师;传达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等,所以我每组的一号组长即是小组带头人,让他成为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1号组长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因此1号组长一定要是有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而关于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等活动等由1—4号组长轮流担任,虽然3、4组长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4号组长可以说是小组内无论是思考问题的能力上、组织监督的能力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是非常弱的,但我仍然要求角色轮换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组里的重要地位,也树立一种主人公的意识,同时在这些能力方面让他们同样有机会得到锻炼,哪怕收效甚微也是一种进步。就目前来看,原来不愿学习的学生也能认真参与小组讨论,同时不光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集体而大胆展示自己,他们都尽量将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工作和任务做出100%的努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鼓励他们为此做出的努力,我会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根据学习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说明的是小组的配合需要默契,而默契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所以调整小组成员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

班级管理上:班级管理中的事务多而杂,包括纪律、清洁、劳动、礼仪以及作业的收发等,为了简化程序便于管理,也为了实现班级“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小干部,大家争做小主人”班级管理理念,我将班务管理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小组内部管理,按周一至周五让1—4号组长轮流管理本小组的所有班务,比如清洁、劳动、纪律、作业等,由于1号组长能力相对突出,所以安排周一和周五都由他当小干部,多当一天主要是以榜样的作用给其他组员示范,并在其他组员当值之日做好“军师”和“参谋”的角色。评价上,小组内主要以互评为主,班级干部评价和班主任老师评价为辅。为了强调当值组长的责任心,所以我班实行责任制。比如小组内成员违反班规扣操行一分,而当值组长扣两分。相反,如小组成员优秀加操行分一分,当值组长加两分。如果小组四人都受表扬或都受批评,则小组集体评价加分或扣分。二是班级管理:我班共十二个小组,从一小组开始每周按组轮流担任值周任务,负责整个教室内外清洁卫生的打扫、清洁用具的摆放、讲座的整理、擦黑板等,而公区的保洁工作则由12组倒着轮流。而具体的负责人的同学就是值日班长,而值日班长就是该值周小组内1—4号组长轮流。

为了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也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班级中仍然按传统的班级干部设置配备有班长、中队长、劳动委员、体育委员、音乐委员、纪律委员等,他们都是各方面能力相对出众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起示范和监督的作用,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配合当值干部做好值日工作。他们同时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参与班规班纪的制定,小组的个体评议和集体评议,策划并组织好班级主题班会、队会、各种集体活动等,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充当老师的角色,安排好班上一切事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和管理技巧的培训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和班级管理,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上得到锻炼,品尝到成为班级主人的喜悦。因此每学期我都会在开校初期对1—4号组号分号进行专门培训,教会他们在各自的角色里如何与组员合作、如何参与管理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各号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和班级管理中的职责;2.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是能认真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能大胆发言,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参与班级管理,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3.班级管理的方法: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家庭作业的检查、课堂作业的收发的时间和方法;纪律的监督时段和方法;劳动中的分工;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如何整理信息向老师汇报等。根据组长号的不同,培训内容也有相应的侧重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和管理中的评价 1.遵循原则:

(1)以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为主,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为辅,集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3)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在小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模式(1带4, 2带3)和氛围;

(3)评价的内容包括全面的班级管理和各科的学习活动。(4)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发现问题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5)每周进行班级总结,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加以弥补。同时评出最佳小组、最佳学员、最佳小干部以及最差小组、最差学员、最差小干部,累积五次最优者将获得班级礼品一份,累积五次最差者则会受到班级同学的批评,并要求家长协助教育孩子。

2.具体评价制度

评价分三梯度:首先是学习上的表现和常规行为习惯都以小红花为鼓励标志。接着是将这些累计起来的小红花按不同的要求折算成孩子们在某一项的操行评分。最后以周为单位总结学生这一周的各项表现,根据总分评选出最优学员、最优小组以及最差学员和最差小组公布在班级操行评价栏里。为了刺激学生为自己和集体努力,我还实行了实物奖励政策。当“最优”连续达到3次时就有一次获奖机会,奖品包括各类文具、免作业一次、给父母发表扬短信、做老师贴身小秘书一天等。而“最差”连续达到3次就必须在全班做深刻检讨并请家长协助教育。当然一次“最差”可以用一次“最优”来弥补。到目前为此,三期的实行没有出现一个连续三次“最差”,而每期的奖品到是班费开支最大的一笔,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管理还是有激励作用的。我班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可以鼓励学生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还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水平,增强集体主义感,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班级的整体进步。

四、当前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1、优点:(1)课堂上,由于捆绑式评价,每个组的学生基本上能紧跟学习的思路,很少出现开小差或者不动笔不学习的现象;合作讨论中角色分明,学员参与度高,气氛热烈。(2)家庭作业的检查和课堂作业收发到位,相互监督力度大,特别是轮到2、3号组长检查时,由于在其他方面的弱势造成他们在检查作业等这样的小事上做得特别认真仔细。(3)小组内清洁卫生的保持和座椅、书本等的摆放也非常好,不再需要老师随时提醒。(4)班级日常行为得到有效改善,比如校服红领巾的穿戴、课前的准备、个人礼仪。(5)班级文化建设逐步完善。(6)老师完全从琐碎的日常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老师只是一个统筹者和学校各项要求的传达者,一切的事务都由学生完成,而且效果不错。

2、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问题

班级管理中,仍有2个孩子确实是因为性格问题管理能力始终没有提高。一个是散漫,做什么事都不太上心,比较贪玩。另一个是性格太内向,虽然也努力去做,但发现组员问题时不懂沟通,不能及时指出组员的不足,当然也不主动向老师反映情况。这两个人当值之时都需要有人提点和监督,每当此时他们都会不好意思,然后还是会努力去做好。在合作学习中,还是会有个别孩子因没有出色的表现或没有意义的思考而被组员嘲笑不太愿意在全班交流展示,尽管他们经过三期的训练在小组内偶能发表意见也效果不佳,所以,我觉得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2)合作学习的方法问题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都要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和步骤。而且就算是同一学科也不是每一种课型都要实施合作学习。所以合作学习不能泛滥,更不能流于形式,要正真为学习服务。合作学习的频繁使用也会出现孩子疲惫倦怠的情绪。

(3)合作管理中的评价问题

为争“最优”小组内的学员互评有时会出现相互包庇的现象,尽管为争“最优小组”小组间存在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评价比较公平,但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所以老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而要做一个心知肚明的旁观者在各种评价中实施宏观调控手段以确保评价机制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找到更好评价方法。

2014/3/6

2.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 篇二

关键词:班级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大多教师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改革当中,但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成为推动课堂改革的推手,这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提高班级小组合作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本文就从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奖励这两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微小教学活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6名同学组成,在构建小组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6人小组有何好处呢?主要反映在这几方面:①各有所长,优劣互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比如有人语文好,有人英语好,有人数学好,哪个学科擅长的同学就是该学科小组内的小老师,多个老师更好带动大家一起全面学习。②潜移默化,互相带动。组内有勤奋学习的同学,其他爱玩的学生看到组内同学都在刻苦学习,就会慢慢改掉习惯,跟着学习,一带二,二带四,全组慢慢形成默契,一起学习,共同努力,走向成功。③管理方便,个性互补。6人组安排值日,责任到人,各有任务,不会有推诿懈怠,人多卫生没人搞的问题。两操中不需要点名查人,集合点评时,各组一列,缺不缺人一眼可得结果,使学生们没有放松偷懒的机会。纪律上组内互相监督鼓励不犯错误,每个小组好了,班级纪律一切都好起来了。学生们个性强烈,性格相投才可真心相待,6人中, 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朋友,这样组内, 班内不孤单,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组建好了6人小组要使合作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这两件事:①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教师的小助手和同学的领路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选择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好、情商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能很好地负责起全组的组织、协调工作,分工处理全组的学习、纪律和卫生等一切大小适宜。小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大家都认可的, 在小组合作间是最好的协调者。教师要善于发现组长们的潜质,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指导。②起个响亮的小组名字。名字代表着目标和动力。比如某个小组 起名“转动的风车”,他们解释为他们6个就是一个风车,一个个永远转动、上进的风车,永不止步,向前转动。还有一组起名“翱翔的雄鹰”,喻示他们就是高高在上的雄鹰,他们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二、树立以组为荣,组优 我荣的观念

班级每次活动都以小组为主开展, 比如智力竞赛、成语接龙、汉字书写等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出场贡献自己的力量,奖励时小组每个人不论成就都有奖励。体育文艺活动强调全组的鼎力配合,一个人的强大不是真的强大,全组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是成功的关键。小组获胜,人皆有奖励,小组失败,人人无奖励。班级奖励,学校奖励始终围绕小组这个团队奖励,使小组成为每个同学温馨的家。

三、小组评价和奖励措施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中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基础教育改革也大力提倡改变现有的评价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如下:每周的班会课,首先开展组内开会,每位组员对自己本周内各方面做出点评,然后在组长的引领下,组内做出中肯的评价, 小组评价结束后,教师对本周内所有小组做出点评,指出每个小组好的方面和待改进的地方。然后根据本周内白板上记录的课堂互助学习教师给予的加分奖励,纪律、卫生、宿舍方面班干部对不足的同学的扣分项目进行总结核算,对得分最好的一组,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鼓掌,并将所得“智慧分”并入“智慧树”,待分值够10分后结出红红的“智慧果”。对先有“智慧果”的两组给予红红的大苹果,在同学的羡慕中享受智慧的果实。每周对得分最好的两组合影留念并放入名组墙上展览,刺激小组内加强学习,勤奋守纪,争做名组,使每组都达到“天天进步,人人成功”的班级目标。

3.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篇三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以及竞争双主性的学习情况,在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时,要求息哦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生活,

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境界。

【关键词】小组合作 班级管理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班级内所成立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的前提下,开展在小组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对班级实施合作管理活动,促成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完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所有学生都能去表现自我和发挥才干,通过班规的约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学习和促进,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境界。

实施过程

(1)成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分配任务。

班主任就所掌握的摸底情况作出统筹安排,将全体学生分成8个合作学习小组。

A.合理搭配。五人一组,小组人员的搭配要注意男女搭配,性格互补,成绩互补;由不同能力、性格、成绩和相同情趣、特长、习惯的学生组合而成。合理的搭配是学习的良好基础,能省去以后的很多麻烦。

B. 科学分工。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一项职务,一个负责安全,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纪律,另一个负责卫生。一个大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所有方方面面。总体上说,8个小组所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而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C.人人反思。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职,并拟定出如何胜任这项工作的措施。

(2)依“法”治班,促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学习合作小组成立后,班委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信守诺言,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约束本组成员守“法”。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各小组在管理中就有“法”可依,执“法”治班了,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只有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良好的班风才能逐渐形成

(3)督查到位,评价及时,重实际效果。

除了制订必要的“班规”外,还应有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对所制定的督查和评价方法来促使各小组在合作管理中按章办事,极力地维护班集体的各种利益,有效地推动班集体的进步,促成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还能使各小组成员严格自励,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了他们个性心理的良好的发展。实行实时督查,一般可以采用小组督查和交叉督查等方法,要求尽量做到检查仔细、指导有方、处理合理、评价公正。对于学习合作小组,每周评一次,半学期一总结,一学期一评选,每次评出第一名2个小组,第二名四个学习小组,第三名两个学习小组。每周末根据评比结果可以不做作业、少做作业。在期末最优小组中可多评一个三好学生,可减免寒暑假作业。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以寻找“闪光点”的形式来肯定每位学生的管理实绩,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客观地指出他們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4)汇报交流总结,促效率提高。

只有总结才有提高,只有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

各小组在实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对本小组、本人的管理工作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客观地指出工作中的得失,以利于今后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开展和提高。

这样老师能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严格规范管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提高管理实效。经验表明,各小组及组员通过经常性地总结汇报,对其管理工作普遍感到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二、实施合作的具体细则

评价的方法:用集星的方法,采取每周评价。具体细则

1、学习方面:

作业方面: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作业及时订正过关、是否独立完成、课堂表现

具体操作,全对的学生得1颗星,书写漂亮工整的得1颗星,主动完成思考题得1颗星。小组成员都能独立完成作业,无抄作业、对答案的现象积1颗星。小组专心听讲、积极举手积1颗星,回答一个问题正确集1颗星;小组内能积极交流、合作集1颗星,早晨到校能在小组内认真读书,集1颗星。

2、安全方面

每天在校园内、教室里无疯打、追逐现象集1颗星,

3、纪律方面

(1)、早晨到校各小组成员能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自觉晨读集1颗星。中午自习或午休做到安静、自觉集1颗星

(2)、中午就餐能做到安静、文明、有序,集1颗星

4、清洁方面

每天能做到自己的清洁管辖区域干净整洁,桌位干净整齐集1颗星。

5、以上方面除了小组内的每个人分别集星,也可小组集体集星。组长管理到位,也每次集2颗星,反之,可扣除1-2颗星。

4.小组合作学习之班级管理 篇四

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着重从班级目标的确定与内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与执行、班级管理队伍的培养与使用、班级良好习惯的培训与养成、班级考核的落实与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寻和实践,事实告诉我,这个方向是对的,但需要老师艰辛的付出和无悔的精神。

一.制定班级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很简单,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目标,就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当然,没有目标,就没有了动力。所以,我班全体师生共同确定的班级目标为“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集体”,同时,我班学生以班级目标为方向制定自己的学期目标和学月目标,各小组也在班级目标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小组目标和口号。这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他们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也就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二.落实班级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我班明确要求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环保习惯、学习习惯、劳动健体习惯、安全活动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健康生活习惯等。开展《七年级七班每日一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要养成这些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要有适合本班师生实际的相应制度来约束和评价。我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班干部、学生、科任老师的意见,然后委任班干部针对自己所管的方面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或要求。再逐条让全班同学讨论,老师补充成文,这样制订出来的班规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管理就能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令,有令必行,有令必止,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各合作学习小组分别制定各组的管理制度(在班会课时间向全班宣读,此制度一式两份,小组内存一份,班主任老师处存档一份),由小组长监督执行和考核。班主任做各小组坚强的后盾。除班长以外,其余八名班委干部分别蹲点各合作学习小组,督促和考核各合作学习小组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情况。有问题或成效及时向班主任反应汇报,并在班长的组织下及时对合作成果予以公布和表扬。

同时,还要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创设健康和谐、快乐向上、自尊自信的学习环境。

三.落实班级管理队伍的培训与培养,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

要落实班级管理队伍的培养,首先必须认真了解本班每一个学生,从中发现和挖掘有头脑灵活、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爱心、有互助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学生,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班委成员。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有工作热情,责任心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工作魄力。班委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我再教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每天利用自主合作结束的一点时间,值周班长将会在班长的部署下小结一天工作的得失。负责不同部门的班委也要根据情况及时总结本部门的工作。每周五中午,要求所有班干部向值周班长汇报工作情况,值周班长汇总后再在下午放学后在班里简短小结本周情况,发现亮点,找出不足,商榷改进办法和措施,我再进行点评。在点评中,我侧重表扬,突出教育,重点是给予指导。这样,既提高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巩固同学们的进步,增强班级自信。

同时,我还为班集体每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设立了管理岗位,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员,人人都有管理职责,人人都能体验到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感受。同时我每天设一名临时班长,参与班级的常务管理,在晨读时间和班长、值周班长、美文赏读执行者一起组织晨读活动。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负有管理的责任,享受参与管理的快乐;也有服从被管理的义务,体验收获的快乐。增强了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实现了班级管理的和谐发展。

四.开展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育人内涵

我班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外,还积极开展每月一红歌集体演唱,提升学生精气神;开展每日班级集中教育,规范为生行为;延伸每周一升旗仪式(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由学生自主设计和主持,班主任指导、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的快乐与迷惑,遵规守纪的责任,互帮互助的感动,善待与包容的幸福,努力求学的艰辛与快乐„„我班在本期主要开展了“有缘云中相聚,共创美好集体”、“我和我的班集体”、“文明礼仪伴我行”、“我很重要”、“如果没有你”、“感恩的心”、“交通安全记我心”、“环保进我家”、“挫折与人生相伴”等主题班会活动。

五.展示阶段成果,提升学生自信

学生的学业情况、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发展)情况等都要及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我除了重视对学生学习和习惯养成教育过程的督导与评价考核以外,我还注重了学生各项考核结果的运用。我想运用这些结果来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提升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自信。所以,我班班委正在策划在教室文化建设中增设“学生手工作品展示栏”、“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考核结果展示栏”、“品学兼优学生照片展”、“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示窗”等,通过这些展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示学生的长处和特长,从而提升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自信,消除因学习差、违纪等因素造成的自卑落后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六.学会学习与总结,丰富育人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应努力把握育人方法之“十二要”,我也正在刻苦践行这“十二要”,但确实很难。

一是班主任要有耐心。耐心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面对学生,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是班主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三是班主任要毫不吝啬地赞美你的学生。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

四是班主任要公正。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应遵守的、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

五是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

六是班主任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班主任必须具备宽容的品格。

七是班主任教育要严格。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老师的严格就是一种爱!

八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九是班主任要主动问候学生。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尊重学生,从而赢得他们的尊重。

十是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学生第一”是不容争议的。

十一是班主任要时常与家长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家长联系和沟通,这是班主任要做好的第一项工作。

十二是班主任要每天反思一下自己。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同时,班主任还应以自己的品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会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在学校规定到校时间之前到校;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

„„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下的班级管理才刚开始,我也正在努力学习、摸索和总结。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终会有所获的。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之十一班探索

在我校探索高效互动课堂新模式过程中,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都要随之变革,首当其冲的是由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变为几个学生面对面围坐成一个小组。由于初次尝试,对小组建设和管理完全处于摸索阶段,这对班级管理带来新挑战。通过培训和观摩学习,我不断尝试新的方式,优化小组的文化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努力寻找真正适合的班级管理模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下面,我对本班两个月以来的探索作一个总结。

一、班级文化和制度的初定及小组的建设

在入学教育阶段,开展了“我和我的集体”的主题班会,旨在选举产生班委、团支部成员和学科代表的初步人选。根据学生自愿和推荐,全班学生民主选举,产生9个班委干部、3个团支部干部和6个学科代表。先进行试岗,之后每月一评议,能胜任工作的就继续留用,采取自愿和推选的方式选取有能力的学生替换不能胜任工作的学生干部。由学生干部拟定初稿,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制定出班规、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口号和班徽,建立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制定班干部、团干部和学科代表职责督促学生干部尽心尽力为班级服务、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帮忙。

接下来谈谈小组的建设,在开学初期,通过入学测试的成绩,按照好中差“2+2+2”的原则和3男3女的比例对全班62名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当然前提是先选好组长,组长为临时小组长。在入学教育后,临时小组再推举产生适合本小组的小组长,当然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较好的学习成绩。每个小组的组成基本上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构建原则。同时按《改革指南》对组员进行初步分工,再根据每周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就这样,班级和小组随着时间一天天成长。

二、小组管理制度的确立

班级建设和小组建设的基本框架搞好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小组和班级管理。先从小组管理谈,我设计了一些登记表,第一是《小组日常表现记录表》,对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在每天的学习和常规表现作检查记录。第二是《小组周表现记录表》,每个组长通过对一周五天的《日常表现记录表》进行整理汇总,对本组一周作总结,汇总后交给值周班干部。我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由正副班长和团支书组成班级常委,统一管理班级并在班主任不在时,代行班主任职责,其他学生干部轮流值周。同时,根据每周内每个小组上交的记录表对每个学生的一周内的学习和各方面表现按照“优秀”的得3分,“有问题”的扣4分,值周班干部用第三张表《周表现记录整理表》,把每个组长交上来的记录表进行整理汇总,同时根据每周内每天班级值日生第四张表《值日表》进行周总结。评选出每周的“优秀学生”和“最棒小组”。最后班主任通过9张《小组周表现记录表》、1张《周表现记录整理表》和5张《值日表》的记录,用第五张表《学生得分情况登记表》和第六张表《小组得分情况表》把上述15张表进行汇总整理,由此来评选“优秀学生”和“最棒小组”。在第二周的班会上总结上周班级各小组的表现并公布得分和名次,并依此确定“小组”的座位。

三、班级管理和小组管理的改变

通过一个多月的尝试发现,前期的管理不是很成功。由于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对这种模式不是很适应。这样这些麻烦事务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反应,每个组都有乱填表的情况出现,根据个人情感来打分,使得有很多同学和小组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当然这跟整个管理制度有关,这令我很为难,一直都在想怎么寻求新的方法。恰在此时,学校制定新的小组评价机制,我就根据学校提供的平台来重新安排班级管理和小组管理。我觉得新的评价机制很有道理,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会太受影响。当然根据前期的失败教训,我首先让学生自行尝试一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班级管理的新制度。首先根据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常规表现分为五个方面——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卫生与公物和礼仪与纪律。制定了新的评价细则——《学生个人日评价细则》,学生根据细则督促自己和检查小组内其他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表现。我先在班会上对细则进行细化学习,再对组长进行管理培训,然后把有些小组的先进办法给其他小组。比如:第三组对五个方面的检查,首先分给五个学生来检查和监督并做好记录,然后再由组长对每个记录进行汇总计算。通过思考,我简单地制定了《学生学习表现得分记录表》,并且在全班推广和培训,争取每个人都能公正的监督组间同学和检查组内同学。然后,组长再把五个方面的得分按学习和表现两项汇总登记,得到组内每个同学的每天小计得分,登记在《学生个人日评价记分表》上。对每天的得分进行汇总计算,算出小组小计平均分,作为小组的“组内评”得分。同时班级值周班干部和值日生制度继续推行,值日生根据每天的“值日表”对每个小组每天的每堂课、每个时段、每次活动进行评价。每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老师给予的评价都记录在“值日表”上,作为“任课教师评”得分依据。这样值周班干部每天把各小组的“组内评”得分和“任课教师评”得分按照0.3和0.7的比例计算得到各个小组每天的得分。每个小组根据每天的得分计算出一周总评,并记录在《学生个人日评价记分表》上作为本周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和得分。同时值周班干部通过每天的计算在周五下午计算出本周的各小组得分,作为该小组的本周得分。当然如果有其他项目的话,按实际情况登记。比如:学业成绩——本周的科目测试。值周班干部把汇总计算的每天各小组得分和一周总评都登记在《合作学习小组日评价记分表》上,交给班主任,加上“班主任评”和班会上的“组间评”得出各小组的周得分。班主任将9张《学生个人日评价记分表》和1张《合作学习小组日评价记分表》的得分登记在《学生得分统计表》和《小组得分统计表》上,根据分数确定本周的“优秀学生”和“优秀小组”,并在第二周的班会上公布。同时根据分数来编小组座次,以后按序号轮着坐。对于如何实施奖惩,我采用的是经济惩罚和劳动惩罚并罚制度,最差小组的学生会多做扫除一天或一周,同时每人交上一元,相应的奖给最棒小组和优秀学生。同时全班实行这个制度,对每天每组各项中有得零分的让劳动委员每天进行收集,安排第二天的扫除。不过对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些细节不够细化,只有在以后逐渐来完善。

就在此时,学校组织我们到綦江观摩学习。我就想这是一个好机会,一定要好好地深入课堂和班级,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四、班级学习小组的重组

从綦江学习回来之后,我对班级小组的建立和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我决定对班级小组重新分配,当然原则是不会变的----“2+2+2”和“3+3”,再就是每组每科至少都要有一个擅长的学生。首先是8个小组的大组长的确定,根据中期考试和半期以来我和任课老师们的观察来选定8个组长,确定了8个在班上学习和表现都很优秀的任组长。再就是要选定各科的小组长,听取了任课老师的意见之后,综合各小组的实际人员分配,确定了每组的学科小组长。最后就是一些规则的重订了,暂时有以下规则:

1.大组长的职责就是统管一个小组,协调小组内的各种事务,做好班干部安排的相关事务,做好班主任的小助手,小组同学的小领导。并监管好小组的道德银行。

2.大组长负责每天的自主学习,在最后10分钟里收集小组一天里各项得分,并汇总计算出一天里每个组员的一天总得分和小组的平均分,计算得出小组一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并把小组平均分报给值周班干部作为本小组一天“组内评’得分。要通过一天信息的收集来总结本小组一天的学习和表现。还要检查各项得分记录中是否有得0分的,把得0分的学生名单交给劳动委员和生活委员。并把小组中表现得分没有超过12分的组员名单上报纪律委员。

3.值日生通过从早自习开始对每组的学习和表现做监督和检查,并在每堂课都要通过老师对每个组的评价做好记录。如果老师没有评价,值日生要问问老师当堂课哪个组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最好,因为每天的各组的得分要在值日生的检查记录上体现。值日生还要对班级的当天公物做好保管和管理,比如班班通和饮水机等。每堂课前都要对讲台进行清理和把黑板擦干净,要保证在值日的当天班上是整洁的、是有序的、是舒适的。

4.值周班干部在每天自主学习最后10分钟里通过个小组上报的分数和值日生的记录表,以3:7的比例算出每组一天的得分,并把得分最低的小组名号报给生活委员。还要统管班级一周,需要其他班干部的可以调度,每天同值日生一同值日。

5.学习委员通过对各组的得分收集,得出全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各两名学生,要监督最低的给最高的买棒棒糖,并提醒他要向对方学习。

6.劳动委员每天把大组长报上来的学生安排到第二天的扫除中,如果一个名字出现两次就做参加周五的大扫除。劳动委员可根据每天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安排扫除人员和时间,对旷扫除的要加扫一天或一周。

7.纪律委员通过大组长上报的名单,对班级学生的“道德银行”进行存储或支出。

8.生活委员通过大组长上交的名单,有三个名字的要通知他捐班费一元;一周内有五个名字的也要通知他捐班费一元。每天通过值周班干部上报的小组名号,告知大组长该组捐班费一元并通知该小组组员该组当天得分最低。

9.各小组的学科组长每天早上来之后首先检查该科的预习和作业情况;在课堂上要组织好该组的小组合作,协调好小组的探究交流,安排好小组展示;在自主学习时组织好小组的该科预习;课后要及时收交该科作业。

10.各学科组长每天及时把自己的预习和作业送到老师那里检查和批改,通过老师的检查批改后改正;然后对本组的该科预习和作业进行检查和批改;并对自己的检查和批改情况如实的告知负责该项的组员。要通过自己的检查和批改随时掌握本组的该科学习情况,并及时告诉科代表,由科代表统一意见后上报科任老师。

11.小组负责课前准备的组员可根据学科组长告知的各个组员的预习情况和自己对上课之前的准备情况的检查,来给出每个组员的当堂课的课前准备得分。要说明的是学科组长告知没有预习的和上课之前连书和导学案都没有准备好的学生的课前准备得0分。通过一天每堂课的得分算出平均分在自主学习前报给大组长。

12.小组负责课堂学习的负责人可根据组员当堂课的导学案、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的参与和完成情况来打出每个组员的当堂课得分。对上课不参与小组讨论的给0分。通过一天每堂课的得分算出平均分在自主学习前报给大组长。

13.小组负责课后复习的负责人可根据学科组长对该科的作业检查和批改情况和自己对课后复习情况的了解得出每科的课后复习得分。对没有交作业的和导学案丢了的直接给0分。通过一天每科的得分算出平均分在自主学习前报给大组长。

14.把常规表现分成两方面:公物卫生和礼仪纪律。分别由每组的卫生组长和纪律组长负责检查和监督。两位组长对小组内的每个组员在校一天的各项表现视情节具体情况来打分,具体项目可参考《学生个人日评价细则》。卫生组长对乱扔乱倒乱涂乱吐的要着重检查,情节严重的屡教不改的该项得分为0分并报给大组长。纪律组长对课堂纪律和教室的纪律要重点监管,对严重影响纪律和破坏集体形象的该项得0分并报给大组长。

15.通过卫生组长和纪律组长报告0分人员,大组长可酌情在道德银行里扣分;同时通过每天的努力学习和积极表现大组长可酌情在每天的个人得分的总分里加分或者可以在道德银行里加分。

以上是我开学以来的不断尝试,离新课改的要求还差很远。刚刚开始还没有见到太大的成效,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全班师生的努力下我们会慢慢成熟起来的。同时我也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下、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的努力学习下,我们会走向成功的。那时就会觉得现在的摸索遇到困难而付出的艰辛是值得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一个个学有所成的时候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5.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 篇五

文/pingping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要面对繁重琐碎的班级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成立合作小组是我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很奏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合作小组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当我在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时,透过学生差异性的分组,合理的安排座位,进步卡得分制度,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奖励等方法。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配合适当的观察,适当的介入和引导,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分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公平性的原则。按文化成绩、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性格差异划分。全班68人,共分16组。基本上每组的实力相当。

(二)小组内部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选小组组长:主要由四人或六人当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责任心的人担当。

②确立小组组名:小组集体确立组名,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

本班的组名有蓝精灵、水晶组、快乐导航、学习之舰、梦幻组、诗幻组、糖果组等。

2.小组卫生管理:

每周学生在校只有五天,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均有固定的人打扫不同的卫生区域。这样,避免责任不清,推委扯皮现象。值日后,可以根据卫生的打扫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干的好加分,干的不好也不坏,不加分也不扣分,对于干的较差的学生,则必须扣分。利用加分制度调动了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也使其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小组纪律管理:

要求每个学生严格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范制度,合理的约束学生。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好闹,上课时常管不住自己。而班主任不可能天天跟随其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小组中选出学习好,行为习惯好的人担任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只需做好其组内的五名同学的“监护人”,及时的管理和制止组员的不“法”行为,给予适当警告或处理。表现好的进行加分奖励,表现不好的就扣分。如实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表现情况,消除自身不良习惯。

4.小组学习管理: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习情况的不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跟学生及时沟通和辅导。如果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四人或六人呢,给每个小组的五个成员找一个小老师即组长,及时解决问题。小组内部在学习上的相互竞争、切磋,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经证实后可以适当的给与加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会发现不是“学海无涯苦做舟”,而是“学海无涯乐做舟”.这就是进步卡的魅力吧!小小的一个卡片,却凝聚和体现着学生的努力和辛勤。

(三)小组间的班级管理

1.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之外,还要参与班级管理,即“值日班长”、等。以小组内座位编号为序,每天轮流管理本班。分别对本班每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管理,如实记录。

2.每周还要对各个“争强好胜”小组总评。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被评为“明星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被评为“最佳学生”、每周进步最大的学生被评为“进步小明星”,这些班级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人人为努力进步而“战”,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成效:

1、培养合作意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展示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6.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六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 构建合理小组,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前提

我校坚持“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合理分组, 优化组合。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 并分编代号, 如1号为学优生, 2、3号中等生, 4号为学困生。让学生按4—6人一组, 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 组成合作小组。从而达到每个小组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这样对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二) 完善评价机制,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保证

我们坚持合作小组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根据《年级合作小组建设实施方案》《年级合作小组评价实施方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 在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 班主任把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 (作业情况、课堂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 、行为表现、卫生、纪律、社会实践等内容, 具体地量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这种评价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力, 进一步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三) 引入激励机制,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动力

为了增强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实效, 各班及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竞争力。具体做法:班级以组为单位, 坚持日评比周总结, 每周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 并把优秀小组照片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在每月月考后, 年级召开总结会, 对各班优秀合作小组进行表彰外, 还对个人单项优秀奖进行奖励表彰, 使得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竞争成功和激励的环境中。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模式运用于班集体管理之中, 有其独特的作用,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民众呼唤教育公平。笔者在思考全社会教育公平的基础上, 也在深思班级管理中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因为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 我们更多地关注部分学生, 教育的公平将肯定有所偏移。当我们将管理和活动的权利给予每个小组组成的团体时, 受锻炼的不仅是我们关注的一部分学生。因此,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引导我们关注班级的每一个个体, 有利于引导我们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活动和管理中受到应有的锻炼。

(二)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 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在小组内部, 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 都要力求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 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这样的合作和协作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管理自己。班级小组管理, 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 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 自我勉励, 自主思考, 从自律、自理开始走向自强。

(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班级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 竞争内容的多样化, 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中, 人人都想努力地改变自我, 尽量展示自我, 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 同组学生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其他工作。在竞争与合作的压力下, 学生会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强调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都能为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 尽心尽力, 同心同德, 通力合作, 发挥特长, 形成合力。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中, 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学会合作, 学会管理, 学会学习, 学会竞争, 得到全面发展。

(六)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班主任管理负担减轻

实施小组合作的管理思路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自主而积极地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成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正由于加强了对学生的合作、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也就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符合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 真正使班级管理纳入素质化的轨道, 是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7) .

7.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实践与研究 篇七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89

一、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提出的背景

传统管理班级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班主任样样管,工作量大,长期处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疲惫状态。班级管理工作繁重琐碎,也使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协调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发生困惑,有的时候教学工作成了“副业”,教学质量降低。班主任普遍感觉工作成效低,成功感低,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参与学生活动、疏导学生心理,增进师生感情。

当今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他管理学生的方法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自主管理为主。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从家长和教师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班主任要更新观念,重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提倡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教育去发展个性,主动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二、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的实施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内差异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均衡搭配”(男女比例、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构建“异质型合作小组”,形成“班主任—小组长—组员”管理模式。开展班级自主管理实践,鼓励组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良好氛围,共同进步,鼓励人人成功。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班级对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它是将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各要求如下。

1.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保证

班级是个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爱护家,守护家,为家拥有自豪感。13个合作小组,13个小家,每个组员和谐共处,为小家的荣誉团结奋进。

2.小组合作基本要求

班级事务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班主任—小组长—组员”管理思路

班主任加强对小组长的直接领导和培训,实行班主任直接管理制度下的小组长管理模式,缩短任务执行途径,提高任务执行效率。小组长有绝对的管理权力,主要负责组织策划活动,监督卫生、纪律及学习开展工作情况;对组员的操行进行记录并根据班级奖惩制度进行操行分统计;对有懒散行为及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4.小组成员组成方案

班主任初期全权把握组员分配工作,中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学生可以自行组合。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生人数、内外宿生人数、学习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人数、纪律优良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均衡原则,每个小组约6-7名学生。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学习纪律等方面优异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固定小组成员座位,前后邻座的几个学生形成一个矩形方阵,成为一个小组。

5.小组工作开展原则

卫生事务—小组包干轮流负责制。

活动策划—小组竞争上岗,学生自行设计。

组员表现—小组长评价。

评优原则—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6.小组竞争内容

作业检查、早进班、卫生、纪律、活动、评优等方面。

7.小组奖惩制度及评优方案

制定班级奖惩制度,确定学习、纪律、卫生、活动、早到班级等几方面的操行分标准,并提高大型活动如主题班会、运动会、班级文化建设、黑板报等的分值,每周统计一次,期中期末总分各评一次,评出先进个人、先进小组,采用加星制,张榜公布。

三、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的实施效果

为深入了解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情况及效果,笔者参与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小组成员组成问题及工作开展情况、小组合作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小组竞争内容、小组奖惩制度及评优制度、经验总结与理论提高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前后两次调查研究对比,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优点及不足分别如下。

1.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管理积极性高

第一次调查中,79%的学生对小组合作管理形式非常感兴趣;63%的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66%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管理;67%的学生肯定分小组后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良好。第二次调查中,88%的学生表示对继续实行小组合作热情程度增加;77%的学生愿意继续参加小组合作学习。

试验班级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遇到的都是传统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级管理模式,學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对学生而言是新生事物,学生愿意尝试和挑战。学生的热情和主动参与,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步步推进,效果良好。

2.学生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

第一次调查中,79%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学习积极性高涨;73%的学生能够在纪律方面互相监督;69%的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卫生活动;77%的学生得到组员的帮助;82%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27%的学生认为实行小组合作管理后,对班级的热爱程度增加。第二次调查中,69%的学生学习方法得到改进、进步快;81%的学生纪律性有所加强;84%的学生卫生状况有些改善;56%的学生对班级的热爱程度增加;76%的学生对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工作积极性较高;81%的学生认为本班小组管理成效显著。

小组合作管理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在组员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不再拖后腿。而且在不同的任务中,每个人的角色可以轮换,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管理、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个性得到发挥。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3.小组成员人数合理,利用小组长监督管理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一名教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难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班主任监管力度低,效能低,易出现倦怠心理。实施“小组合作制度”后,班级分成13个小组,小组长就是责任人,班主任工作细化到责任人,能够随时监管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及时整改。实践证明,小组人数为6-7人,人数合理,便于班级开展活动。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小组长精力有限,管理范围大,不利于班级发展,效果欠佳。

4.评优制度促进学生行为表现效果良好

第一次调查中,67%的学生肯定小组管理奖惩制度促进行为表现。第二次调查中,64%的学生认为修改后的奖惩制度效果良好,评优制度促进学生行为表现效果良好。

5.“异质型小组合作”成员组成需要适当调整

第一次调查中,70%的学生表示愿意和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40%的学生表示在组中愿意和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结对。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虽然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但是存在部分“弱势学生”。这些学生因为自身能力欠缺,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造成小组扣操行分,使小组处于落后位置,被小组组员孤立。因此弱势学生更愿意与自身相近的同学组成团队。

6.没有长效评优机制

第一次调查中,79%的学生认为评选优秀小组和组员的制度完成情况不够良好,树立榜样作用效果欠佳。

7.小组长责任心不够强

第一次调查中,只有12%的学生认为所在小组的小组长责任心非常强。第二次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小组长发挥的作用一般,更多的是组员给予的帮助。 选择的小组长在学习纪律方面表现優异,多数组长成绩名列前茅,侧重点放在学习上,但对后进生关注度不够强。

四、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的改进策略

1.改进小组成员组合分配方式

由原来的班主任分配组员,变成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6-7人。在确定人员名单前,班主任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协调,给予“弱势学生”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合适的小组。

2.改进评价机制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3.建立小组合作长效机制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实行时间较短,确实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文字资料,把理论应用到长期的班级管理中,推广到其他班级。

4.加大学习方面的关注

通过实施小组合作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学生纪律意识提高,班风有所转变,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班风稳定的情况下,紧抓学风建设,突出学习方面的评价力度,例如加大早进班、作业检查等分值,增加测试优秀、段期考优秀加分栏目。

5.加大对“弱势学生”的关爱

“弱势学生”因自身能力和性格问题,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小组被扣掉操行分,给小组蒙羞,被组员孤立。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改进缺点,得到其他组员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佳.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2014(6).

[2]张宜萍. 浅谈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2013(32).

[3]赵小涛,郑秀娟.“二化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4(6).

上一篇:it行业销售人员的压力下一篇:祖母的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