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文化的措施

2024-10-17

建设和谐文化的措施(共8篇)

1.建设和谐文化的措施 篇一

和谐――“和而不同”

最近几年国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对和谐的解释也屡屡见诸媒体,但是我发现,大家对和谐的了解还仅限于社会发展的大层面,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中,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和谐的本质要义?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去做才算是和谐呢?我想这需要大家的思考,

和谐的最根本要义是什么?是包容和理解,而要达到包容和理解,就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论语。子路》中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说,作为君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把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不能一味的迎合他人。而小人则正好相反,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意见深藏于心,一味的迎合别人。其实在我们身边的人都可以归到这两类人中去,而有意思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那个愿意和自己唱反调的人往往会成为自己的朋友,一味迎合自己的人却始终只是一个熟人。

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这个词说起来也许很负面,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对这个词每个人都有一些体会和心得,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办公室政治,说白了不过是在公司这样一个以利益为基础的环境中,大家在相处过程中彼此的一种价值衡量。大家从见面到熟悉都会不自觉的进行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决定了对彼此的今后的行为方向。但是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了江湖,也正应了那就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家在彼此的交往中形成了圈子,那么利益的分配就从以前的以人为单位进入到以利益集团为单位的博弈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政治”。

通过对几个企业文化案例的研究,我发现不同的企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和定位是不同的。在对几家国企和国有医院的企业文化研究中,我发现,作为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倾向于负面和消极,被认为是腐败的代名词。而供职于民营或者是外资公司的员工则把办公室政治看成是个人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把它作为一种升迁的手段来对待,甚至不断学习、改进。这一点通过那本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大家就可以领略一二。所以,从调研和数据的基础上来说,我们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也会有所偏重。

办公室政治是好?是坏?

其实我认为办公室政治无所谓好坏,因为这个词本身就产生于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督的不公正。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我们的地位和收入。而决定这个位置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如何去衡量,首先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其次,需要一个公正的裁定者来进行监督和分配,

在对几家国企的研究中,我发现,国企的管理体制大多仍在沿用人事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特点是以岗定人,相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用人和评价方面都显得死板呆滞。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员工的晋升没有一个公正、公开的体系,从而使想要晋升的人员把目光都转向了靠人际或者裙带关系获得晋升,能力反而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才出现了有技术的人却纷纷走向管理岗位,导致管理不像管理、技术不像技术的四不像局面。而且,在国企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员工的升迁得不到保障,更加使得人际关系政治化的趋势加强。

而在民营和外企中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这两种企业大都采用现代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以在用人和评价的方面更加的灵活和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能保证公平。所以相对国企来说,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办公室政治的倾向也不严重。但有意思的是,伴随公司的成长,机构和人员的增多,这种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只是由于公司的效益需要,这种办公室中的集团斗争就转化为了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

总结起来,在国企中,制度和监督两方面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大家不得不讲政治,搞关系,这是现实也是无奈。在私企或外企中,虽然制度和监管方面相对都很公平,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这种风气也在形成,并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主要由于员工的素质不能与公司的发展共同提高所导致的。

用文化统领制度,让和谐走进办公室

要解决办公室政治,最根本的办法绝对不是通过制度的修改和监督的加强来约束,这样做只能是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死循环。而是通过文化来引导和塑造员工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和谐的真正要义是包容和理解基础上的协调统一。而要做到包容和理解,就需要真正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含义。并且把它真正灌输到员工的心中。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从三方面入手,把“和谐”带入的办公室。

首先,我们加强员工互信。让员工能真正的信任彼此。这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员工信任感的建立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是信息得以加速传递,最重要的是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二,我们建立了合理的上下级交流通道。上级任务的迅速贯彻和下级意见的及时反馈都是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交流通道,是促进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上级及时得到意见反馈,才能及时调整,而下级通过对上级的表达,尽早化解矛盾。

第三,我们制定了合理的会议研讨制度。员工之间交换意见和上下级之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对面的会议。所以,建立高效的会议程序和研讨制度,有利于意见的表达和统一。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我们可以通过制度把“和谐”理念带给员工,同时,配合及时的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和宣讲,让员工明白和谐的真正内涵以及具体做法,那么大家在学习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个人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的制度也保障了员工品质的提高和固化,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2.建设和谐文化的措施 篇二

一、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等观念形态的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文化只要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即具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就是和谐的企业文化。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企业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能够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运营的企业。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进一步明确企业建设的方向,巩固全体员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方针政策,促进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地调节理顺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凝聚人心,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可以进一步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因此,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和谐文化,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的这一新思想、新观点,不仅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所以,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融入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员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全体员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全体员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和谐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其次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挖掘、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兴企、以文化人,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提高职工的道德素养,使员工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和道德规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牢固树立和谐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的和谐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科学和谐的企业经营理念过程中,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经济活动中最有能动性和可塑性的人放在重要位置,重视人的因素、人的管理、人的塑造、人的能力培养及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挥。二是要树立追求效益的理念。任何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实现其经济效益为目的。否则,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就会面临困境甚至破产,和谐就无从谈起。三是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理念。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诚信。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就是要把对和谐、诚信的追求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实现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四是要树立和谐竞争的理念,把企业的竞争力孕育在良好的体制和治理结构中,使人才资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注重企业精神的培育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和闪光点。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社会实践中,营造紧跟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企业文化中逐步形成的。它是能够集中表现本企业的风貌、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群体意识;它是员工价值观的反映,也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企业精神与企业和谐文化的辩证关系上,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重视企业精神的培养本身就是对企业文化的促进和发展,而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正是企业精神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在培育和提高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以促进和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的企业精神;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企业行业的特点和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失时机地因厂因时制宜,不断凝练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创新管理思想和制度,培育企业精神。

(四)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文化源于群体文化,表现为一定企业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一是要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入手,引导和激励广大员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技术素质、文化素质、道德和家属尤其是子女的素质。二是要将企业的精神、理念灌输到企业员工中,引起员工行为上的改变,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通过沟通、传播实现员工行为和思想上的转变,最后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三是企业工会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职工之家”的作用,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增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要积极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团队的合作和企业的向心力。四是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和谐、宽松、积极向上、具有强大精神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企业和谐文化过程中,要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建立起多种沟通渠道。

企业要采取领导接待日、定期的会议、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面谈、员工意见调查等多种方法与渠道,实现员工与管理者、与企业的全面沟通,充分的沟通才会和谐。

2. 要确立具有亲和力的层级关系,主要管理者应当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适度放权。

其他各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也要分工明确,相互之间协调配合,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达到上下级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 企业管理者要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财富,

要用心去爱每一位员工,关心其冷暖,体贴其疾苦,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使之在和谐的气氛中潜心工作,创造效益。

4. 开展好各项娱乐活动,

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真诚的友谊,形成亲密的团队。

三、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将企业和谐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体现、渗透和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而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过长期的灌输和形成,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并成为自觉行为。所以,管理制度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并存和相互补充的,文化管理不可能代替制度管理,特别是由于员工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要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或制度管理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造成管理的缺失。只有和谐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正确处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特定的含义和内容。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不是以此取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互为条件,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总的目标都是为企业把握前进的方向,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的实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也理应成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努力促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自觉地利用和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和优势,来推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自觉地利用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

(三)正确处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运用文化管理本身就是实现管理科学的具体途径。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说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力在解放生产力中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企业文化推动制度创新和企业发展,制度创新和企业发展又催生更先进的企业文化。因此,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地把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

总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谐的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地把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5-10-18.

3.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篇三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须把握的几个原则

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的统一。高校校园是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地方,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科技思潮、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互渗到校园时,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应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各种大众文化,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在接纳、倡导社会大众文化时,应进行批判性的、有选择性地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思想和腐败思潮的侵蚀,并从中不断调整、充实和丰富自己,从而生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校园自身的内在需要,因此,在开放中保持清醒的选择,在选择中促进开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有的态度。

坚持规范性与渗透性的统一。高校校园文化渗透性是指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并非完全出于人自身的主观需要,而是有意或无意地对人产生一定作用与影响。大学校园文化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或以美丽的校园物质环境和各种制度规范,有意无意地使生活在校园中的个体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并非行政力或人为强制的,更多的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从而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随着人类知识的激增,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日益从单一专业性人才向具备综合素质的宽基础人才转变。这一人才规格的转化,要求高校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校园文化正是科学性与人文性交叉渗透的最佳契合点,为此,作为高校,在继续保持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创造通畅、丰富的途径和平台,学校应通过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代表先进文化与引领多元文化的关系。高校既承担着孕育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同时又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为此,在校园和谐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判断校园内多元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善于顺势而上,有所作为,在引领校园多元文化的进程中,实现代表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正确认识现代科技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择其善而用之”,同时以自信的心态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鼓励支持校园文化创新和多元文化的竞争,在创新中体现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在竞争中体现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与满足广大师生文化需求的关系。满足广大师生文化需求是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为此,我们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和预见广大师生文化需求的丰富性,加强对各种新型文化表现方式和载体的研究;要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文化需求的增长性,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要尊重和包容广大师生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在文化创新和文化继承方面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撐;要尊重和理解广大师生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在倡导和支持“雅文化”发展的同时,引导和规范“俗文化”的有序共存。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主导与促进广大师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的关系。意识形态具有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强大功能,在校园和谐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坚决杜绝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增强广大师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的最好办法是把意识形态转化为师生能够接受的对象。

总而言之,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最终是要体现出它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包括学术自由的氛围、师生平等的氛围、鼓励创新的氛围、包容个性的氛围、部门协作的氛围、人际宽容的氛围等。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悉心的培育、耐心的呵护和长期的积累。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存在基础,以人类共同的优秀文明成果作为发展动力,以充分反映广大师生的利益、愿望、要求和共识作为评价标准,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4.关于建设和谐寝室文化的策划书 篇四

寝室是大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寝室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传承校园文化,推进寝室文明建设,提升寝室文化品味,营造和谐寝室文化环境,加强我校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古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言,莘莘学子齐聚职大,为的是在充满理性和思想碰撞的大学校园里让梦想起航,但是梦想总有归属,人也不能无依无靠,而只有寝室、寝室的兄弟们、姐妹们才能给我们带来这一切.善寝以乐生活,善寝以修身,善寝以齐家,善寝以成天下.一、主办单位:校学生会大学生服务中心

二、活动时间:2012年3月—2012年6月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寝室文化节,进一步生动、有效地向广大学子传播宿舍文化,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同时增强宿舍内与宿舍间成员的凝聚力,创造和谐寝室生活.增强宿舍育人氛围,进一步拓展、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在提升学生文化品味的同时,还着重陶冶学生情操,有效地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以促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宿舍文化在校园生活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同时,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我校学生得到发挥的空间,尽显个人风采.四、活动主题:寝室文化系大家 家园温馨你我他

内涵:宿舍是一个学生群体的共同场所,是维系他们的重要纽带,学生应珍惜共处一室的缘分,珍惜友情,学会集体生活,和睦共处,维护共同的生活空间,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营造和谐温馨的寝室文氛围.活动内容: 1)“雅名幽室争创意,寝室美化展风貌” 雅室设计大赛 2)“彰显青春活力”户外拔河比赛 3)生活知识竞答

4)“Show吾丽衣”—舍服设计大赛 5)星级宿舍评比

第十届寝室文化节开幕式

一、开幕式地点: 天津职业大学学生食堂门前

二、开幕式时间: 2011年3月16日(周三)下午2:00

三、开幕式议程:

1、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2、校团委张勇老师介绍寝室文化节活动安排

3、节目表演开始,中间穿插观众互动环节

四、承办单位

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校艺术团 寝室美化大赛

一、比赛目的: 本活动旨在加强同宿舍同学的相互了解和提高彼此间的合作精神,为塑造幽雅的寝室居住环境,促进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同学们对公寓生活的热爱、美化公寓环境、增加同学们间的凝聚力,让寝室更加舒适、美观;达到公寓“净化”、“美化”、“文化”目的,使大家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二、比赛主题: 雅名幽室争创意,寝室美化展风貌

三、比赛对象: 我校所有在校大学生均可参加

四、比赛时间:2012年5月16日下午两点

五、寝室美化要求:

1、有健康浓厚的文化气氛,有个性鲜明的寝室名,体现温馨、和谐气氛;

2、寝室内整洁,生活、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环境美观大方;

3、不破环寝室内物品,不在门窗、墙壁上乱写乱画;

4、寝室内的张贴物、装饰画等应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和欣赏水品,具有美观、优雅的效果;

5、由于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尤其鼓励寝室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设计元素;

六、比赛内容: 陋室铭设计,寝室环境风格设计,寝室生活学习氛围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占20%、60%和20%.1、陋室铭设计:各个参赛寝室须根据本寝室的特点取一个寝室名.陋室铭的由来可引自诗词蕴涵哲理之名或用以自勉,催人奋进之名.2、寝室风格设计:各参赛寝室须确定自己寝室的风格,如文雅,温馨,活泼,阳光,原生态等.形象设计可通过装饰地面,墙壁,天花板或悬挂健康向上的书画作品或摆放富有特色的饰物等装饰.寝室环境评比主要指寝室日常卫生状况.该部分通过平时检查结果和文化节期间临时随机抽查完成.3、寝室生活学习氛围:主要是看寝室各成员间的团结和谐关系,以及学习氛围,要求每个成员都积极向上,这个可以由周围寝室进行推荐选拔.(平时接触较多,可以推荐下,学习氛围的评比可以看下寝室内有无有关学习的知识小纸条等)

七、评比方式:

1、第一轮由校学生会内部人员及各学院生活部人员初评.2、第二轮由服务中心人员负责,统计评选结果,选出大家心中最爱的寝室.3、后期宣传选取部分获奖寝室,由宣传中心下寝室拍摄VCR作为寝室文化节闭幕式,并做宣传画宣传.4、获奖寝室会在最后的星级宿舍评比中加分.八、活动宣传:

1、以海报的形式在各个宿舍楼内进行宣传.2、给各楼层长开会简述活动要求,并要求他们积极与我们配合,做好监督工作.九、奖项设置: 1、文明卫生奖2名(仅限女生):价值50元的洗衣机卡和30元的生活用品、温馨寝室奖2名(仅限男生);价值50元的洗衣机卡和30元的生活用品、最佳创意奖3名;价值50元的洗衣机卡

4、最绿色环保寝室3名;价值50元的洗衣机卡 5、优秀寝室10名;价值30元的生活用品.l 注: 1.文明卫生奖2名(仅限女生):设计时尚感强,现代气息浓,又不乏女孩特有的柔美浪漫,给人一种既时尚又温馨的感觉.2.温馨寝室奖2名(仅限男生):设计展示男生特有的阳光活力,朝气向上,寝室整洁大方.3.最佳创意奖3名:设计独特新颖、有品味,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4.最绿色环保寝室3名:设计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废物利用或种植花草,制造温馨的寝室环境.“彰显青春活力”户外拔河比赛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健康文明的校园气氛.通过开展拔河比赛,增强各学院之间的相互联系,展示各自的体育才华,发扬团队精神,增强组织凝聚力,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二、活动时间:2012年5月9日(周三)

三、活动地点:大操场

四、活动主题:彰显青春活力,发扬团队精神

五、具体步骤: a、09、10、11级各班于26日上午之前,每班上报2个宿舍报名参加比赛;b、27日上午九点在学院大操场集合,九点半活动开始.c、比赛采取淘汰制,根据参赛队伍的多少制作标签,比赛当天采取抽签制进行比赛;d、比赛后前三名的参赛队伍分别颁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状.生活知识竞答

活动主题:互观互评,相互学习活动目的: 为了体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反映宿舍成员之间团结互助的亲情、友情,默契程度,我校将在寝室文化节期间举办室内趣味知识竟赛活动.活动地点:西阶一

活动时间:2012年5月23日(周三)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白,宣布活动正式开始,欢迎各位嘉宾及相关人员进场,介绍到会嘉宾及参赛队并由各参赛队依次说出自己的参赛口号

2、由工作人员介绍本次知识竞答赛的主要环节、赛事规则及各环节分数的安排.3、活动正式开始

第一环节:本场比赛的 5名参赛对手,按序进行必答环节.本环节结束后,由嘉宾作出点评,并由主持人宣读本环节各队分数 第二环节:由各团队进行抽签选题,在规定的时间(90秒)内不断回答.本环节结束后,由嘉宾作出点评,并由主持人宣读本环节各队分数 第三环节: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各团队举牌示意,第一时间内举牌的团队进行回答,若回答错误,由其它赛队做出回答.本环节结束后,由嘉宾作出点评,并由主持人宣读本环节各队分数 第四环节:按前三场累计加分高低顺序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选题答题环节

第五环节:进入本场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各团队以各自的方式进行才艺表演,把握好最后的机会.本环节结束后,由嘉宾作出点评,并由主持人宣读本环节各队分数及本场比赛各队最终成绩

4、由嘉宾做最后点评.5、宣读本场比赛的最终得分.6、比赛结束,依次退场 “Show吾丽衣”—舍服设计大赛

一、活动主题:绳采飞扬

二、活动意义与目的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能够增强寝室同学的凝聚力,让同学在创造和思考中获得快乐.政法系宣传部组织了以“创意装饰宿舍 心思美化未来”为主题的宿舍舍服设计大赛“.这富有趣味性与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丰富宿舍文化生活,促进宿舍和谐,增进舍友间感情.希望参赛宿舍在全体舍友的共同合作下,用睿智的头脑,灵巧的双手,点缀生活空间,诠释你们理想的生活和飞扬的梦想.三、活动时间

2012年6月13日(周三)

四、活动地点:食堂前

六、比赛要求:

1、参赛者必须以宿舍为单位报名参赛,每队为一或二间宿舍.鼓励男女生宿舍联谊参赛.2、报名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到相应报名处,必须为电子版.3、参赛的队伍需要制作一件舍服的电子版文件(作品为一件上衣,T-shirt或者衬衫都可.)可选择PS作品,亦可选择将作品做为真品由宿舍成员穿上,照照片展示,并且附上约100字的介绍(包括灵感由来,涵义等),舍服电子版文件和介绍稿在报名时连同报名表一同交上.4、所有参赛作品将上传到职大网站上进行公开投票,为期一个星期,最终以票数多少决定名次.一个IP只能投一次票,全校公选.5、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健康向上等基本道德原则.6、一间宿舍只能参赛一次.7、设计理念包括灵感、意义、象征、与宿舍文化的结合等.星级宿舍评比

一、评比时间:2012年6月14日正式开始

二、集体奖项设置

本次寝室文化节根据报名参赛及获奖情况,评选团体总分前三名为优秀组织奖.(各学院)

1、天津职业大学第一届寝室文化节总分第一名(总积分)

2、天津职业大学第一届寝室文化节总分第二名(总积分)

3、天津职业大学第一届寝室文化节总分第三名(总积分)

4、天津职业大学第一届寝室文化节最佳组织奖(活动参与率)星级宿舍设置:

1、一等奖:大

一、大

二、大三各设20名,评选为五星级宿舍.2、二等奖:大

一、大

二、大三各设40名,评选为四星级宿舍.3、三等奖:大

一、大

二、大三各设80名,评选为三星级宿舍.4、优秀奖:大

一、大

二、大三各设100名,评选为二星级宿舍.三、奖励

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学院颁发锦旗.四、评选标准: 评比细则:(满分100分)A.卫生(占60分)

1、学校日常卫生检查中,基础分为20分,每次优秀加5分,合格加2分,不合格的宿舍扣2分,有违禁电器的宿舍扣5分,换锁扣3分/次.注:发现违禁只扣5分.(累计统计最低分设为0分)B.纪律(占8分)

1、基础分8分,在学校日常检查中,违纪一次扣1分.C.学习(20分)大一:基础分10分,参与有关学习的活动获奖者(包括辩论赛、手抄报大赛、中英文演讲大赛等校会活动)酌情加分;注:参加校级活动并获前三名的分别加:5分、3分、1分 参加院级活动并获前三名的分别加:3分、2分、1分 以下评选细则适用大

二、大三!(基础分5分)

1、{0-5分}宿舍成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申请入党或党员比例高(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加1分,预备党员加2分,正式党员加3分,不重复累加,加满5分为止)

2、{0-5分}期末考试每一位宿舍人员获得全班总成绩排名第一名加2分.旷课每人每次扣1分,挂科每人扣1分{0-5分}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四级每人次1分,六级每人次2分);计算机 二、三级过级情况(二级每人次1分,三级每人次2分)加满分为止.3、{0-5分}获奖学金、学科竞赛,发表论文等有额外加分,国家级加5分,市级加2分,校级加1分,加满5分为止.评证书复印件申请加分.E.文体活动(大一)(占12分):

1、基础分为5分;

2、参加校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获前三名的分别加3分、2分、1分

3、参加”迎新杯"篮球赛获前三名的分别加3分、2分、1分

4、参加院系文体活动并获得前三名的分别加1.5分、1分、0.5分 文体(大

二、大三)(占10分):

1、获得市级才艺比赛并得奖(3分),获得校级才艺比赛并得奖(2分),获得院系才艺比赛并得奖(1分);

2、其作品(文章、书法、绘画)获市级比赛奖(3分),获校级比赛奖(2分),获院系比赛奖(1分);

3、在市报上发表过作品加3分,在校报发表过作品加1分.4、乐器等级获得者酌情加分.5、国家一级运动员(3分)二级运动员(2分)三级运 动员(1分);

6、参加校运动会并获得前三名分别加3分、2分、1分 【注】加满10分为止.五、活动要求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 言.小,思想汇报范文网)

1、参评宿舍必须将所有参赛材料交给服务中心,以备核查.2、所交材料包括: ⑴宿舍成员所获奖学金的数量、等次以及相关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⑵宿舍成员所获荣誉称号及其相关证书或证明材料;⑶参评宿舍须向服务中心提交一份有关如何营造宿舍良好学习风气的书面材料.3、各参选宿舍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其参赛资格并通报.宣传:

一、前期宣传:

1、宣传单.在各寝室楼下张贴活动宣传单(传单要求:详述本届活动的内容以及各项活动的报名的时间地点)

2、海报.张贴海报在海报上或者KT板(印刷商家信息或LOGO)于食堂门口、各个大一新生寝室、以及各个人流量较多的地方

3、喷绘.制作大型喷绘平放于主要街道的地上,以引起同学们的好奇驻足观看(喷绘制作要求:

1、喷绘图像附上此次活动名称并且附上活动开展时间

5.和谐文化,重在建设 篇五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极少成多,聚沙成塔,才能取得成效。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社会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筑牢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要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确保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谐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都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和谐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和谐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和谐文化离不开和谐的思想舆论氛围。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新风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和谐文化建设要体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上。人民需要文艺,时代呼唤文艺的大繁荣、大发展。建设和谐文化,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深化文化体质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6.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认识 篇六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浸透和展示于人类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演绎和表达于无数具体的细节、或大或小的场景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和升华,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培育土壤。和谐文化的缺席,意味着和谐社会被抽离了根基和灵魂,人、社会、国家就必然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创造和谐文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建设和谐文化不仅有它的必要性,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和思想道德支撑。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和阐释和谐社会,可以使我们更加重视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心理要素,更为理性地处理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加快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

2、对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谐文化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共同发展。

3、有助于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

4、有利于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自身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6、消除社会文化贫困,促进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不断实现。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社会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和谐文化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这种底蕴十分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二、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只有在交融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才有助于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丰富发展。

三、立足社会生活实际。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发展条件有很大差异,思想道德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既不能脱离现实,又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实践,着眼于应用,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和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快和谐文化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的进程,加快和谐文化的积累过程。

四、在全社会更加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和支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把十三亿人民凝聚在一起。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使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协力为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奋斗。

五、大力加强道德建设,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道德指导着人们按照一定的善恶观念决定自己的行为,调节和规范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保持和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一个国家,既必须严格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又必须有健全的道德精神。因此,加强道德建设,是建设和谐文化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创造更多的符合和谐要求、倡导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满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

七、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把在全社会更加广泛深入地培育和谐的价值取向,摆在重要的位置。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来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

另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和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应有的模式和内涵,也应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和最本质的成果。我国在文化建设中也要秉承这个原则。

总之,和谐文化作为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总和,是由无数具体的和谐的生活细节和场景构成的,和谐社会只能由此而生。当代中国人开始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并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表明一个正飞速发展的中国愿与人类文明为伍、愿与世间正道同路。

沐浴在和谐文化下、生活在和谐社会中的中国人,必定神清目爽、宇泰安详,必定充满活力,生活安定有序。当今中国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也必将更加繁荣。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为构建和谐文化做贡献。

第一,深刻理解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面对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变动,面对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面对国内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应当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提升。二是软实力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的关系。不能把传统文化和软实力划等号,而是要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文化。

第三,更加明确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以全球化为背景;其次,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再次,以文明对话为途径;最后,以文化创新为核心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其成员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的体现,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我认同危机,而增进民族认同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功能。追求发展是中国的现实主题。“知耻而后勇”的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民族精神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比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个如何弘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具体说来,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任务:

(一)丰富群众生活。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需要我们“创造”文化。发展初期,我们物质生活消费比重较高,尤其是解决吃饭问题的部分,此时恩格尔系数就较高。随着生活好转,文化消费占的比重渐多,恩格尔系数也会降低。政府抓文化建设就是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二)调整经济结构。美国文化产业出口超过航天产业出口,文化产业出口比重占25%,而中国只占2.6%。一部国外大片《阿凡达》就赚了中国十几亿,我国很多文化演出团体一年出国演出收入赶不上国外一个文艺团体一年的收入。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调整经济结构,让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文化产业在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增加产值、转变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江苏省凤凰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产值每年都是双百亿,“广州日报”品牌价值72亿,一年广告收入40多亿。

(三)提高文明水平。不少国家和地区垃圾分类已经做得很好,但在我国不少地方还有垃圾乱扔的现象,其实从垃圾、厕所、厨房、读书看报都可以看出文明程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就是提高文明水平,特别是道德水平。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有些大学生甚至长期不给父母打电话、写信。我学哲学史时,记得普鲁士的教育大臣一定要大学生学哲学,因为一个人做医生、律师每天只有几个小时,而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要学哲学。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现在我们的生活被过分娱乐化,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把相声变成小品,阅读被视听取代,经典被流行覆盖,思考被狂欢置换,大师被明星取代,传统被时尚湮灭,这就是娱乐化带来的消极后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有了三大变化。第一,开放的格局。由极其封闭的格局变为极其开放的格局。在开放的格局下,国家行政学院可以培训外国公务员,外国人也可以主持中国的电视节目。第二,思变的心态。无论城乡都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也跟着转变。反映在文化生活上,就是不喜欢老看样板戏、听相声、看同一部电影,总想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第三,快速发展。手机从发短信到发彩信,从能照相到能上网,这是我们社会快速变化的一个缩影,文化格局也呈现出多元、多层、多样的表现形态,甚至千奇百怪,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对待这些文化。

当前在文化价值观上有三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一是模糊。有一部分人分不清文化的是非、善恶、利弊、美丑,没有态度,把各种文化看作自然的社会存在,听之任之。二是错位。对待文化的是非、善恶、利害、美丑问题,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有些人不把健康有益的文化现象作为好的来提倡,不把颓废没落的文化现象作为不健康的东西加以制止。三是颠倒。把

美的当成丑的,把丑的当成美的,完全颠倒价值判断标准。这三种类型的文化价值观严重阻碍我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比如现在涉及凶杀、暴力、色情等的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一些毫无观赏性的娱乐节目充满荧屏,一些没有积极导向的商业大片被大肆炒作等。现在我们的生活被过分娱乐化,我有个朋友的书名本来叫《美国生涯》却被改成《一个女人和美利坚的战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错误的将文艺等同于娱乐。把相声变成小品,阅读被视听取代,经典被流行覆盖,思考被狂欢置换,大师被明星取代,传统被时尚湮灭,这就是娱乐化带来的消极后果。

7.建设幸福和谐的中队文化环境 篇七

一、以人为本, 建设生动的物质文化环境

建设幸福和谐的中队文化环境, 物质环境是基石。中队的物质文化是多元的。教室好比队员的第二个家, 是物质文化建设的温床。如何让家温馨和谐, 成为充满潜力的教育资源是许多辅导员探索的课题。我们可以尝试做到以下两个“符合”。

(一)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 要符合队员的认知特点

少先队员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 并且乐于参加环境的建设, 兴致较高。辅导员在指导队员布置教室时, 要做到室内外环境的和谐, 以形象直观的画面为主, 配以简单易懂的文字, 还要注意版本与内容的交替更新, 做到与教学节奏的合拍。

教室不同的角落、墙块应充分利用, 图文并茂, 体现版块的特点。例如, “卫生角”贴上孩子们打扫卫生的图片, 同时配上标语“勤动手, 护环境”;“科技园”展示队员的科技小论文、小调查等, “小眼睛看大世界”是队员们搜集的每周国内外要闻;“中队生物角”则是队员们精心栽培的花草世界……丰富多彩的中队环境布置为队员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增长了知识。

(二)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要符合时代需求

少先队员正处于成长阶段, 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教室的布置应体现养成教育的特点, 同时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符合。辅导员必须针对队情, 在了解队员的基础上, 做好“生动”文章。

1. 要利于队员习惯的养成

“简单易懂的文明标语或图片”, 对习惯形成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大有帮助的。我们可以采取结合大队部“文明小向导”等系列活动, 循环式布置的策略。内容可以是队员根据主题自创自编的, 也可以是与家长合作创编的。将文明“标语”或图片贴于显眼的地方, 让队员时时见时时读, 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这些由他们自己设计创编的作品, 队员们是很看重的, 他们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规定, 这样也就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其他队员的心中。在不知不觉间, 在潜移默化中, 队员们学会了自我约束, 自觉管理, 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 要与时俱进展现队员的个性才能

中队中的每一个队员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室内的环境布置要善于挖掘“能人”, 让他们“出彩”, 体现中队浓浓的“文化个性”。我们教室的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皆是队员自创, 且定期更换。“艺海拾贝”展示的是倡导文明主题的漫画展;每期的黑板报是由队员自行设计的, 并且板报内容也与时俱进。例如, “甲型流感”的预防、“交通安全知识”“暑假预防溺水”等都成了适时宣传和学习的内容。

有的队员虽然学习成绩不好, 但他们在墙报和板报上, 都能看到自己的精彩, 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所以他们并不自卑, 与队员相处融洽, 热情地为集体服务。在中队文化中, 大家一起体会优美、陶冶情操, 德育就“润物细无声”了。

二、倡导民主, 提供严明的制度文化环境

传统的中队长的产生是由队员选举或辅导员任命的, 常常一任到底, 其实, 许多队员都有参与管理的欲望。所以辅导员应善于用发现的眼光, 抓住队员积极向上的心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给他们机会自主参与中队的管理。由于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就容易形成中队独特的制度文化, 德育也就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浸润着。

(一) 队干部竞争上岗, 自主管理

在中队里, 辅导员首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岗位, 有时甚至可以按队员的特点设置“个性岗位”, 让队员主动参与竞争, 轮流上岗。其次, 向队员传达两个信息:一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中队管理;二是想当小干部你就得付出努力去争取。辅导员的民主意识在中队管理中是先决条件, 无论怎样的竞选结果, 都要尊重“民意”。

实践中, 许多例子都能说明中队干部竞选轮流制的实行, 使班级里许多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更有勇气, 也更爱学习了。

(二) 考核量化, 奖罚分明

对于队员的考评, 可以采取积卡制。卡类包括“手拉手卡、智慧卡、爱心卡、文明卡、技能卡、红领巾卡”等等, 各种卡的积分均为10分。每月在中队里公布一次获卡数额, 适时表扬和鼓励队员, 促使队员间形成积极进取、相互竞争的氛围。另外中队规定:凡是中队干部违纪扣分加倍, 有经常违纪者必须写清“我的问题”交给老师, 有做好事者可获双份卡。

一学期品行分高、习惯好的队员, 可评得中队“优秀队员”, 并有机会参与学校十佳队员的评选。教师在期末品德评语时要公平、公正对待, 客观实际地与队员们共评共填, 不仅仅以成绩取人, 即便成绩再好, 品德习惯没达到优良的队员, 也不能参与评优。对于考核者或是被考核者, 这种教育的作用要比辅导员的说教强百倍。

三、依托载体, 创设仁爱和谐的精神文化环境

对于中队而言, 物质文化是基石, 那么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灵魂所在。正是因为有了思想上的碰撞, 队员精神实质的改变, 才会提升行为的文明程度。中队可借助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在中队精神文化建设上注重培养队员勤奋、向上、真诚、关爱的心理和道德修养。

(一) 多样的“评议交流会”

对于少先队员来说, 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弱, 对于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还认识不深, 容易从众模仿。然而, 在每周一次的“评议交流会”上, 让队员针对身边事展开议论, 进行辩论。通过他们自身的讨论争议来感受行为的对与错, 从而达成共识, 明辨是非。不用辅导员的苦口婆心, 队员们自己便学会了换位思考, 学会了体谅、尊重和关心他人, “和谐”便在这个大家庭中孕育而生了。

(二) 手拉手爱心帮扶活动

有爱才有彼此的理解, 才有美好的希望,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谁都有困难, 谁都希望在困难时有人雪中送炭。大多数中队都存在生活、学习、交友等困难的队员, 毋庸置疑, 他们是最渴望得到帮助的人。要使整个中队人人和谐相处, 就应形成一股“多帮多扶多关爱”的良好风气, 在队里设置一个“爱心箱”或“队友角”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队员们将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一些学习用品、书籍或写一些关爱鼓励的信件放入“爱心箱 (队友角) ”送给需要帮助的队员, 使队员们在给予爱和享受爱的互动中碰撞心灵, 感受温暖, 学会承担, 学会奉献, 学会感恩, 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队员的社会责任感。

中队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的中队文化环境尚有许多内容要靠辅导员、少先队员们共同努力去填写。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心, 理解好文化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好中队文化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遵循中队文化环境的建设及发展规律, 去设计、去审视、去研究我们的中队教育活动和工作。相信, 我们一定能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中队文化环境, 孩子们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摘要: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中队文化环境, 是对少先队员进行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素质的最好途径, 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如何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中队文化环境, 使每个队员都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融入团结、竞争、有序、和谐及温馨、友爱的集体生活中, 是每个中队辅导员都应该思考及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环境,幸福,和谐

参考文献

[1]李佰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1.

8.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 篇八

高校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寝室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是高校寝室文化的基础;后者是指寝室成员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是高校寝室文化的核心。

一、和谐寝室文化的重要作用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其内涵延伸到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上,就是要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高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一)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实现高校事业全面发展

高校寝室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是保证高校正常教育科研秩序稳定的条件,是实现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见,高校寝室对大学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还要通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其渗透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高校寝室在育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在寝室度过的时间里更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能为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整个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校寝室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的结构、学生的素质、学生寝室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虽然大多数寝室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寝室文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引起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当然更缺乏必要的导向,寝室文化中难免出现许多和校园文化相悖的不良现象。

(一)卫生不容乐观

在不少的学生寝室,物品摆放杂乱无章,书本、鞋袜乱扔,地面布满灰尘和污垢,床单被套乱成一团,室内空气浑浊,让人望而生厌。更多的情况则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寝室卫生情况和学生个人习惯的自律要求都表现得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就会越来越差。部分学生认为寝室是自己自由放纵的地方,因此在寝室里无所顾忌,不讲究个人卫生。有的学生走在外面西装革履,一表人才,而寝室里的清洁卫生却置之不理,从不主动打扫。更有甚者,当寝室卫生实在是难以忍受时,就出钱请校内清洁工代为打扫。

(二)安全意识差

吸烟、喝酒、违章用电、赌博是寝室文明的“四大天敌”。偷窃、失窃情况屡屡发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太差而造成的,如:钥匙乱放、外出不锁门等。室内电线、网线乱接乱搭,特别是,有些学生在寝室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烧水、蒸煮食物,这些都为寝室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三)网络主导寝室,学习时间减少

在信息时代,上网聊天或是网络游戏成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学生们还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信息摄取也日趋隐蔽和复杂,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有的学生将各种观点照单全收,不加分析即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不再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安排。相对应的是,一些学生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电脑上,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减少。学习时间减少的最大后果即是学习成绩的下滑和分析能力的衰退,现在各高校补考、留级和退学的学生日益增多可以作为佐证。

(四)交往面过窄

个别寝室成员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仅仅把寝室当成一个睡觉或休息的场所,形成了孤僻、自私的个性。少数大学生以寝室“画地为审”,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无论是参加班、系、学校活动,还是上自习、娱乐, 甚至吃饭,都是本寝室成员聚在一起, 而对寝室外的一切存在着一种防备和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大学生交往面过窄,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交往,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五)管理模式落后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应有“管理”“服务”和“育人”的三重功能。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高校的学生寝室管理部门比较多地表现出“管理”与“服务”的一面,而忽视了“育人”的功能。在一些高校,并未实行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三同”(同吃、同住、同交流)。另一方面,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

齐,在学生的人生发展的持续性指导和人格完善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三、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加强其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公寓管理队伍的建设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大学生寝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职责交给后勤部门。后勤社会化模式的介入,客观上改善了大学生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功能,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因后勤部门配备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一般化、工作水平不高,他们只注意管学生,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而不会在管理过程中教育学生,不注重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去影响、感染学生,这样容易使学生对管理者缺乏基本的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寝室育人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经常走访大学生寝室,不定期地和大学生同吃、同住、同交流,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走访还可以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给予现场指导。要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如管理人员思想正、层次高、水平好、精力足,就容易在大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助于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

(二)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寝室规章制度是高校公寓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个体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漠,我行我素行为时有发生。建立规范的公寓制度文化,对控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个体的感觉、认识、情绪、道德意识,从整体上影响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将过去以惩罚为主转变为奖惩结合的制度,建立文化育人的各种奖励、激励机制,用新的制度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公寓管理部门内部也要制定规章制度,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有规可循。在执行制度时要坚持不懈,严格管理,尽可能将执行结果量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检查结果公开公平,奖惩分明,并将结果与评奖评优、入党考察、就业推荐有机结合,使管理关系更顺畅、更具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文化活动建设,创新活动载体

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是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公寓管理工作应从侧重行为规范管理转向重服务和引导、以寝室文化建设提高文明修养的轨道上来,从外在的刚性规定转到大学生内在的自觉行动;开展寝室文化节、优秀寝室评比等系列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和谐如家的气氛,激励广大学生树立爱舍如家的良好风尚;开展高格调、高品位的文体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举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学术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学习、研究的水平。通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以文化的无形力量去引导、规范、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树立文化品牌

学生是寝室的主人,也是寝室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突显管理效果,减轻管理压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放手让学生自“导”自“演”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施展他们的才能,释放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活动中领略成功的“甜头”,也尝到失败的“苦头”。建立和健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寝室卫生、安全意识、文体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努力,要树立长期努力、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静等.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3]赵金龙.高校寝室文化的调查及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上一篇:诗歌鉴赏反衬练习下一篇:四年级语文第三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