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组织机构

2024-07-24

实验室组织机构(6篇)

1.实验室组织机构 篇一

1.1 选题确定与前期研究

产品创新实验室创新项目选题主要来源为产品创新需求, 前期需求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完备性决定了后续研发能否顺利和成功。

1.1.1 需求产生

需求产生方式包括以下几类:第一, 自上而下的需求:通过落实来自监管要求、高管层指示、前瞻性研究、与行业先进客户、高校、外部机构等开展跨界合作创新而产生的需求。第二, 各类市场调查分析、专题研究成果中提出的需求: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开展市场调查, 了解客户经营模式、运作方式、需求偏好及市场发展趋势变化, 从中发现产品创新机会, 提出创新需求。第三, 同业产品比较的横向需求:开展同业信息调查及收集, 通过体验、比较及分析同业产品的差异性、优劣势, 提出的产品需求。

1.1.2 需求筛选

需求筛选的目的是对需求进行分类, 去除表述不清晰、无效、不规范或可行性较低的产品需求, 筛选出可行性较高和具有转化价值的产品需求, 使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成功机会较大、价值较高的产品需求上。在实际的工作中, 可借助“专家内部打分”和“创新光谱”等方法对产品需求 (或创意) 进行筛选。

1.1.2. 1 专家内部打分

专家内部打分是由相关专家从客户视角、业务发展、风险收益等方面对需求进行评估, 通过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 对需求进行筛选。

1.1.2. 2 创新光谱

创新光谱是从创新性 (蓝, 依次1分、2分、4分) 、独特性 (红, 依次1分、2分、3分) 、影响力 (绿, 依次1分、2分、3分) 等3个维度对产品创意进行初步评价, 根据得分由低到高的原则, 将产品创意分为改进型、战略型、突破型。评分方法:将3个维度的评分相加得到创意光谱得分。总分1~3分属于改进型创意, 3~7分属于战略型创意, 7~10分则为突破型创意。

1.1.3 需求集成

需求集成是针对内部筛选的优秀产品需求 (或创意) , 通过归类、查分、合并等手段, 进一步丰富、提炼、完善和转换成客户简明易懂的产品概念, 为产品创新研发确定选题范围。在需求集成过程中, 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和流程形成产品概念:需求识别、需求讲解、需求研讨、需求确认、产品概念提炼、产品概念遴选、产品概念形成、产品概念外部测评、产品概念完善。

1.1.4 客户需求调查

客户需求调查是在产品概念外部测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 对客户关于产品功能、价格、购买意愿等进行调查, 帮助实验室人员准确认知客户群体和客户内心真实需求、做出业务预测和定价政策、完善产品概念。主要步骤包括:第一, 实验室人员结合调查需求进行判断, 决定本次客户需求调查是委托专业公司还是自主开展。第二, 实验室人员确定客户需求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第三, 实验室人员按照工作方案实施客户需求调查研究, 形成研究报告。

1.1.5 同业产品竞争性评估

同业产品竞争性评估主要是在了解同业相同或类似产品特点和市场反映的基础上, 帮助实验室人员在产品的客户选择、功能确定、产品定价等方面提供借鉴。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确定产品竞争性评估主要内容。第二, 选定同业具有代表性的竞争对手或产品。第三, 设计同业产品竞争性评估工作方案。第四, 实施同业产品竞争性评估。第五, 拟写同业产品竞争性评估报告。

1.1.6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为了帮助实验室人员系统的分析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营销环境、实施条件、经营成本和投资基础, 预测产品销售量、市场容量, 测算产品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益, 推进项目所需的人员、财务、时间等方面的投入和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等。

1.2 原型设计与客户体验

1.2.1 产品原型介绍

原型是指系统生命期开始阶段建立的 (可以是非信息化系统) 原始形态或可运行的最小化模型。产品原型应尽可能模拟最终产品, 模拟交互设计, 尽可能在体验上和最终产品保持一致。

1.2.2 产品原型初步需求

根据产品概念提出原型设计和展示的初步需求,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明确产品原型功能。第二, 确定原型的表现形式。

1.2.3 产品原型细化需求

根据产品原型初步需求进行需求的细化, 明确原型的基本功能和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细化原型功能模块。第二, 细化原型IT需求。第三, 细化原型开发费用明细。

1.2.4 产品原型功能分析

通过对原型功能结构分析, 确定交互事件、场景和行为组成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产品概念模型分析。第二, 构建功能结构图。第三, 交互流程分析。

1.2.5 产品原型技术实现

产品原型技术实现是指选择适合的技术实现方式, 进行原型迭代开发。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概要设计。第二, 设计要点说明。第三, 信息架构和原型设计。

1.2.6 产品原型展示

最后通过对原型迭代测试不断的完善原型, 形成最终原型。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详细设计说明。第二, 设计和逻辑说明。第三, 原型测试。第四, 设计维护 (研发跟踪和设计维护) 。

1.2.7 产品原型客户体验

原型完成后可招募目标客户进行客户体验测试, 测试产品卖点、功能可用性和接受程度及其他需要客户评判或感受的事项。

1.2.8 产品原型迭代优化

产品原型迭代优化指的是完成产品原型开发后, 通过客户测试和内部研讨, 及时收集客户对原型提出的改进意见, 并对原型不断迭代优化改进, 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决策依据。

1.3 产品设计与IT开发

1.3.1 确定项目目标

实验室人员依据前期工作成果, 提炼并明确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由客户需求转化来的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性量化要求。项目只有达到了目标要求, 才能使客户满意, 项目才算成功。在项目不同阶段逐步明确项目目标基础值、项目需要达到的目标值, 并在项目各个阶段不断追踪, 判断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1.3.2 制定研发工作方案

实验室人员要制定研发工作方案, 阐明项目背景、目标、交付件、交付日、主要/次要指标、范围、产品描述、项目计划、项目组人员配置, 全面启动项目工作, 并就可能影响项目的关键因素与有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初步沟通和判断。

1.3.3 产品创新风险评估

实验室人员可以使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FMEA) 来评估项目研发面临的风险。通过对每一项风险, 从风险发生影响力、风险发生概率、发现风险可能性3个角度进行评分, 对风险重要性进行排序, 提出降低风险的针对性措施。

1.3.4 产品设计与开发

实验室人员根据前期制定的产品研发工作方案, 结合客户需求调查、同业产品竞争性分析等工作成果, 开展产品方案设计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产品总体设计、产品流程设计、产品运行设计、产品人员设计、产品技术设计及产品风险分析评估等。

1.3.5 产品立项

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充分的原型设计、业务设计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会同相关业务牵头部门提请信息委员会立项。

1.3.6 产品原型匹配度验证

实验室人员在科技项目研发过程中, 可基于前期的产品原型, 审核IT阶段性研发成果, 与前期原型进行匹配度比较, 形成差异分析报告, 以此提高后续IT研发成果与客户需求的契合度。

1.4 先行先试与发布推广

1.4.1 产品面市准备

在产品面市前, 需开展产品面市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制定内部沟通计划、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制定员工销售服务计划等。

1.4.2 先行先试

实验室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部分二级分支行开展新产品试点, 提出试点计划, 如:试点对象、试点目标、试点时间、试点内容、试点支持、试点风控、试点评估、试点监控、试点预算等内容。试点结束后, 参与试点的二级分支行要及时将试点情况总结反馈实验室人员。

1.4.3 发布推广

按照前期产品面市准备工作, 执行内部沟通、员工培训、产品发布、系统切换、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工作。

1.5 迭代升级

1.5.1 面市推广后的需求收集与研究

新产品全面推广上线后, 实验室人员结合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 不断进行跟踪, 开展客户走访和客户需求收集与调查, 充分了解市场和客户反响, 发现产品在功能、客户体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开展同业产品优劣势比对分析、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等工作, 形成产品面市后跟踪评价报告等交付件。

1.5.2 产品原型体验与优化

实验室人员基于已面市产品的模拟体验环境, 邀请外部客户和内部员工对产品的功能、流程、用户界面、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体验, 收集客户对原型的意见和建议。实验室人员以产品面市后跟踪评价报告和原型改进建议为基础, 形成产品原型改进优化需求, 联合业务部门、IT部门、外部客户共同开展原型优化改进工作, 确保产品原型的适用性、前瞻性、可移植性。

1.5.3 产品改进设计与IT开发

实验室人员基于优化改进后的产品原型, 在进行充分的原型设计、业务设计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会同相关业务牵头部门提请信息委员会立项, 并与业务牵头部门、信息技术人员等组成跨部门的任务型团队, 编写业务需求, 配合开展IT系统开发, 保持原型及生产系统的一致性。

1.5.4 产品迭代升级与发布推广

经迭代优化改进后的产品, 实验室人员可参与新产品的推广, 提供场地、人员, 用于新产品的展示发布、人员培训及营销支持等。

2 产品创新实验室工作方法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产品创新实验室工作方法的5部分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涵盖了产品创新选题确定与前期研究、原型设计与客户体验、产品设计与IT开发、先行先试与发布推广、迭代升级5个阶段的全流程工作内容, 提高了产品研发的规范性, 侧重于产品创新实际工作内容、实用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重点突出了原型设计、客户体验、迭代升级等产品创新实验特色内容, 淡化创新活动中涉及的角色职责、审议与审批等管理环节, 因此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性。具体适用范围如下:一是为各产品创新实验室战略性产品创新研发和日常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二是为产品创新项目研发提供技术支持。三是为科研人员产品创新工作提供技术方法与工具。四是为任何参与产品创新工作的人员提供学习、借鉴, 处理和解决日常工作中问题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叶金福, 李正锋.产业集群内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06, (04) :624-628.

[2]万幼清, 邓明然.基于知识视角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04) :88-91.

[3]沈必扬, 王晓明.基于吸纳能力、技术机遇和知识溢出的企业创新绩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4) :126-129.

[4]Tseng M M, Jiao J.Customizability Analysis in Design for Mass Customization[J].Computer-Aided Design, 2004, (08) :745-757.

[5]杨育, 郭波, 尹胜.客户协同创新的内涵、概念框架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8, (05) :944-950.

[6]梁学栋, 戈鹏, 杨育.基于依赖约束的产品设计功能属性匹配选择[J].中国机械工程, 2011, (02) :227-231.

[7]宋李俊, 杨育, 杨洁.产品协同设计中的任务排序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8, (07) :798-803.

2.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 篇二

关键词 实验室资质认定 ;质量体系 ;管理

中图分类号 X880.5

Abstract Well developed quality system which is in the line with metrology accreditation, standardized and detailed monitoring control plan, daily management which follows the procedures and working instructions strictly, earnest recording and management about using equipment and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strict management for auditing, information and data, more standard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strict auditing to the sampling and audit reports in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proces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 of measurement accreditation.

Key words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quality system ; management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预警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所出据的监测数据必须具有完整性、可比性、精密型和准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即取得“CMA”资质,才可以开展相关的环境监测业务。

1 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要素

1.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简介

2006年7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以下简称《评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明确,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届时,各环境监测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按照新颁布的《评审准则》开展,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监测行为以及质量管理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评审准则》包含有组织和管理、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人员、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和校准、检验方法、检验样品的处置、记录、证书和报告、检验的分包、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等13个质量要素,检测(校准)机构通过对影响实验室全过程的各种要素(或过程)进行控制来实施质量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质量[1-2],从而使实验室的最终成果-监测分析报告的质量得到有效、可靠的控制。

1.2 实验室资质认定前期准备工作

顺利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要依靠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以监测站站长、技术负责人、质保负责人、监测室主任组成的实验室资质认定领导班子,把实施评审准则、建立质量体系列入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体监测站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监测站站长负责编制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技术负责人和监测室主任负责监测分析室的规范管理、现场考核项目药品、试剂配制和器皿的准备等工作;质保负责人负责近2年的监测报告、监测分析原始记录、档案、质保计划和总结等文件材料的审核和准备工作。

2 实验室质量体系

2.1 建立质量体系目的

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体系。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2.2 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实施评审准则,建立质量体系。首先要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质量体系的决策环节。质量方针对内是明确质量方向,激励监测人员的质量责任感,对外是表明监测机构的决心和承诺。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以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

2.3 质量体系的编制

质量体系通过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3个方面内容[3]。《质量手册》是涵盖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是环境监测中心的内部“法规”;《程序文件》是各质量活动内容的表述,规定了监测机构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具体工作,它包括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维护计划及实施记录、各种管理制度、监测分析方法、记录(管理记录表格:仪器设备使用、标准样品和试剂保存等;技术记录表格:采样、分析原始记录等)等内容。质量体系文件具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监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

2.4 质量体系的宣贯、运行和改进

质量体系文件经批准受控后分发到每个工作人员手中,并按人员培训程序,向全体监测人员进行宣传贯彻,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对建立质量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按照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全程序的环境质量控制,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

nlc202309021120

环境监测机构可以通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文件运行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由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来确认问题,作出决策,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机构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3 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运行与管理

3.1 仪器设备的校验和标准物质管理

根据仪器设备检定情况,按程序文件规定制定仪器设备检定计划,按时送检,确保仪器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运行使用。按期对仪器设备的三色标签进行动态管理,保证量值的可溯源性。加强有标标准物质的管理,标准物质必须在有资质的机构购买,并在有效期限内使用,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2 监测报告、档案

每一份环境监测报告都要做到数据准确、详实、分析评价透彻,表述清晰、精辟。环境监测报告要体现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水平。监测分析原始记录信息填写更规范、字迹清楚,计算准确、划改规范、内容要真实全面,要充分体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可溯源性和重现性。对质量体系文件、技术性文件等文件进行受控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文件是最新有效版本。建立人员技术、仪器设备、供应商、物品(包括仪器设备、药品、有标标准样品、标准物质)进出和保存、危废处理、人员培训等档案。

3.3 加强实验室规范管理

(1)实验室岗位职责上墙。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危险品及剧毒品使用管理制度等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2)实验区域与办公区域分离。各实验室标志清楚,实验室布局合理,周围环境和监测项目间不产生干扰和交叉污染。并对进入和使用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进行限制和控制,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不同项目的台面和物品不准混用,与测试无关的物品一律清除出实验室,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的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精密仪器室、天平室及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室必须配置相应设施,并对测试时环境条件进行记录,精密仪器不得与化学分析实验室混放,以避免仪器受潮以及酸碱等化学品腐蚀。

(4)实验室内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其它要素等有害物质应有处理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5)样品间要划出待检区、在检区、检毕区、留样区,特殊区域要有明显标识。

(6)应有独立的纯水制备间。质量指标应对实验室纯水中的无机离子、还原性物质、尘埃粒子的含量进行控制,使之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

(7)严格按相关规定对不同种类的试剂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一般要求化学试剂应贮存在专用的库房内。实验室只存放短期工作所需的少量试剂,且应与配置的试剂溶液分橱贮放;固体试剂与液体试剂分柜存放;易产生污染其他试剂物质的试剂,应封装严密,与其他试剂分开贮存。对放射性物质,应在设有必要屏蔽设施和测量装置的专库中存放,并应建立严格的管用制度。使用剧毒化学药品时,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对配制好的剧毒化学品标准溶液的使用应进行跟踪,做好领用的详细记录。

(8)所有试液都要正确选择试液容器,某些试液稳定性差,受日光照射易引起变质,应分别采用特殊贮存方法,如避光、冷藏,加入稳定剂等;注意试液防光、防热、防尘,避免污染和浓度变化。所有试液均应贴上规范的标签,标签应包括名称、溶剂、浓度、配置人、配置日期及试液有效期。

(9)实验室内必须配备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及消防灭火器材等安全设施,消防设施责任到人,并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随时可供使用。

(10)实验室使用水、电、气、火时,应按有关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高压气瓶分类妥善保管,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暴晒及强烈振动,并对其进行固定,最好隔离放置。

3.4 人员培训、持证上岗、现场考核

每年制定监测人员和新进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对监测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专业理论和监测技能培训,提高全体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实验室认定现场考核分理论考试和实样考核。分析人员在进行分析时按国家标准、规范或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进行监测。确保实验室认定现场考核能顺利通过。

监测机构要顺利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首先,要保持质量体系良好运行熟悉和掌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各级领导重视,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其次,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体系,将质量体系作为监测机构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形成质量观念,对监测分析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最后,要按准则要求建立本机构的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作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质量体系实施中的问题,再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实施质量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才能保证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2]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第二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3] 王有全. 实验室资质认定实用指南[M]. 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3.实验五平面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篇三

一、实验目的

设计平面机构,并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拼接,完成机构特有的运动特性。

二、实验仪器

8个创新组合实验台

三、实验要求

(1)每组设计两种不同的机构,其中一种机构从选题部分设计题目中进行选择,另一种机构自行命题,可以来源于参考书、网络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机构,要求至少有两种基本连杆机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一种创新设计方法对方案进行分析。

(2)每种机构都能实现其特定的运动特性。例如,牛头刨床要实现急回运动。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机构的运动特性。

(3)在报告上绘制初始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

(4)实验报告请自行打印,将设计方案在课前准备好,填写到报告上。(5)每班分成7-8组,每组3-4人。

(6)实验时自备三角板、圆规和草稿纸等文具。

四、选题部分设计题目:(每组任选一个)

蒸汽机机构、精压机机构、牛头刨床机构、插床机构、筛料机构、行程放大机构。

机构具体要求:

(一)蒸汽机机构:

要求:1.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

2.运动传递由电机→曲柄→……→滑块。

(二)精压机机构

要求:构件平稳下压,物料受载均衡

(三)牛头刨床主切削运动机构

要求:具有急回特性,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导杆→……→滑块

(四)插床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

2.插刀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3.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输出件插刀

(五)筛料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

2.加速度变化较大。

(六)行程放大机构:

要求:实现行程放大

五、报告要求

选题报告要求:

(一)选题机构名称;

(二)选题机构运动要求及特点;

(三)利用功能分析法及设计目录对设计方案进行简单分析;

(四)设计的机构简图;

(五)实验中机构运动状况分析;

(六)改进后的机构简图。

自命题报告要求:

(一)命题机构名称;

(二)命题机构运动要求及特点;

(三)对设计方案进行简单分析;

(四)所设计的结构简图;

(五)实验中机构运动状况分析;

4.机构认知实验 篇四

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看机构的运动(10个陈列柜,77种机构),了解各种机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配合相关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设备

各类机器、机构模型陈列柜(10个陈列柜,77种机构)。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三部分组成,其中固定不动的构件为机架,运动规律给定的构件为原动件,原动件由电动机驱动做等速运动,其余的活动构件则为从动件。

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四种基本机构如下:

1、平面连杆机构

2、凸轮机构

3、齿轮机构

4、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

四、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人为地拨动构件。

2、不要随意按动控制面板上的按钮。

3、遵守实验室规则,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五、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用实验报告纸书写,写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日期。

2、写出实验目的

3、写出实验原理

4、实验设备中常用机构的类型:

5、思考题:

(1)机器是由 组成的,当有多个机构时,它们应当按照一定的 要求互相配合。(2)在有曲柄存在的条件时,取不同的构件为机架,可以得到铰链四杆机构的 种形式。(3)平面连杆机构的第一种应用类型是:实现给定的。(4)平面连杆机构的第二种应用类型是:实现给定的。

(5)利用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称为。若利用凸轮和从动件的高副几何形状,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称为。

(6)斜齿轮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优点是、、和。缺点是因轮齿倾斜而产生,使轴承受到附加的轴向推力。

(7)当齿数无穷多时,渐开线齿廓变成,齿轮变成。(8)相同的齿数,模数大的齿轮轮齿周向尺寸和径向尺寸。

(9)渐开线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是不同的,越接近基圆压力角越,渐开线在基圆处的压力角为。国家标准规定齿廓上分度圆的压力角为20°与15°两种,常用的为。

(10)谐波齿轮减速器的特点是: 大,少,小,同时啮合的齿数。(11)摆线针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优点是: 小,轻,能力大,高,平稳等。(12)举例说明四大机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附:陈列柜内容简介(文前数字为陈列柜中相应机构的序号)

第一柜 序言

1.单缸汽油机模型

单缸汽油机把燃气的热能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转换成曲柄转动的机械能,采用齿轮机构来控制各气缸的点火时间,同时还采用凸轮机构来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与关。2.蒸汽机模型

利用曲柄滑块机构,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曲柄转动的机械能。用连杆机构来控制进气和排气的方向,以实现倒顺车。

3.家用缝纫机

为了达到缝纫目的,采用多种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这一工作要求。例如针的上下运动是由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来实现的,挑线动作是由圆柱凸轮机构来完成的。摆梭运动和送布运动都是由几组凸轮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的。

第二柜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平面连杆机构是被广泛应用的机构之一。而最基本的是四连杆机构。通常把它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基本形式是铰链四杆机构,它有3种运动形式。4.曲柄摇杆机构

它是以最短杆相邻的杆作为机架,而最短杆能相对机架回转360°,故成为曲柄,在曲柄等速运转时,摇杆作变速摆动,在右面的机构中摆杆向右面摆动慢,而向左面摆动快,这种现象称为急回特性。在左面机构中的急回特性就不很明显。5.双曲柄机构

当取最短杆为机架时,这时与机架相联的两杆均成为曲柄。所以这个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注意观察,当一个曲柄等速运转时,而另一个曲柄在右半周内转动慢,在左半周内转动快。双曲柄机构也具有急回特性。6.双摇杆机构I 当取蓝色的杆为机架,则与机架相联的两杆均不能作整周回转,而只能来回摆动。所以此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

7.双摇杆机构II 从外表看它与上面的铰链四杆机构相似,但它的红、蓝、白三杆长度是相等的。因此,同样由黑杆作为机架,但得不到曲柄,并且无论取哪个杆为机架均没有曲柄出现。平面四杆机构的第二类基本形式是带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而演变得到的。简称为单移动副机构。8.曲柄滑块机构

它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单移动副机构,它可以将转动变为往复移动,或将往复移动变为转动。但是,当曲柄匀速转动时,滑块的速度则是非匀速的,取不同构件为机架,我们还可得到下面几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单移动副机构。9.曲柄摇块机构

蓝色的杆为机架,红杆称为曲柄。黑杆绕固定点作摆动,它也有急回特征。10.转动导杆机构

以红杆为机架,其他两杆均为曲柄,黑杆称为导杆。11.移动导杆机构

以滑块为机架,此机构没有曲柄。

平面连杆机构的第三类基本形式,是带有2个移动副的四连杆机构,简称双移动副机构。取不同构件为机架,可得到3种形式的四连杆机构。12.曲柄移动导杆机构

黑色导杆作简谐移动,所以又叫做正弦机构。它常用于仪器仪表中。13.双滑块机构

在机构上除连杆中点的轨迹为圆以外,连杆上其余所有点的轨迹均为椭圆。所以也叫做画椭圆机构。14.转块机构 这种机构如果以某一转块作为等速回转的原动件,则从动转块亦作等速回转,而且转向相同。当2个相互平行的转动轴间的距离很小时,可采用这种机构。这种机构通常作为联轴器应用,称为十字滑块联轴器。

第三柜 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 15.泵模型I 泵体上右边的孔是进油孔,左边的孔是出油孔。16.油泵模型II 它的工作原理与油泵模型I一样。17.颚式破碎机

用来粉碎矿石,它是一个平面六杆机构。18.“飞剪”

剪切钢板的工艺要求是:剪切区域内上、下2 个刀刃的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相等,而且又等于钢板的运行速度。这里采用了曲柄摇杆机构,它是很巧妙地利用连杆上一点的轨迹和摇杆上一点的轨迹相结合来完成剪切工作。19.压包机

冲头在完成一次压包冲程后有一段停歇时间,以便于进行上、下料工作。20.铸造造型机翻转机构

它是一个双摇杆机构。当砂箱在震动台上造型震实后,利用该机构的连杆将砂箱由下面经过180º的翻转搬运到上面位置,然后取模,完成一次造型工艺。是实现2个给定的不同位置要求的机构。21.电影摄影升降机

摄影机的工作台要求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有的水平位置。这里采用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工作台设在它的连杆上,这样就保证了工作台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位置。22.港口起重机

它是一个双摇杆机构。在连杆上的某一点有一段近似直线的轨迹,起重机的吊钩就是利用这一直线轨迹,使重物作水平移动,避免不必要的升高重物,而消耗能量。

第四柜 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常用于将主动构件的连续运动,转变为从动构件的往复运动。只要适当地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由于凸轮机构结构简单而紧凑,因此,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仪器和操纵控制装置中。

凸轮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形式: 23.凸轮机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凸轮:它有特定的廓线。

(2)从动件:它由凸轮廓线控制,按预期的规律作往复移动或摆动。

(3)锁合装置:使凸轮与从动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接触而采用的装置。24.移动凸轮机构

凸轮作直线往复运动,它可看成是转轴在无穷远处的盘形凸轮。常用的锁合有以下几种: 25.槽凸轮机构

从动件端部嵌在凸轮的沟槽中,以保证从动件的运动。26.等宽凸轮机构

凸轮的宽度始终等于平底从动件框架的宽度,因此凸轮与平底可始终保持接触。27.等径凸轮机构

在任何位置时,从动件的两滚子中心到凸轮转动中心的距离之和都等于一个定值。28.主回凸轮机构

它是用2个固结在一起的盘状凸轮来控制一个从动件。这2个凸轮一个称为主凸轮,它控制从动件的工作行程。另一个称为回凸轮,控制从动件的回程。29.空间凸轮机构 凸轮和从动件的运动平面不是互相平行的,一般根据它们的外形分别给于命名,从左向右分别是球面凸轮、双曲面凸轮、圆锥体凸轮和圆柱凸轮。

第五柜 齿轮机构的类型

本陈列柜介绍齿轮机构的各种类型,若根据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相对位置,可将齿轮 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和相错轴传动三大类。第一种类型,传递两平行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齿轮机构: 30.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机构

它是齿轮机构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在学习上一般以它为研究重点,从中找出齿轮传动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去研究其他类型的齿轮机构。31.内啮合直齿圆柱齿轮机构

它的主、从动齿轮之间转向相同,在同样的传动比情况下,所占空间小。32.齿轮齿条机构

它主要用在将转动转变为直线移动或者将移动变为转动的场合。33.斜齿轮圆柱齿轮机构

它的轮齿沿螺旋线方向排列在圆柱体上,螺旋线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之分。34.人字圆柱齿轮机构

它可看成由左、右两排对称形状的斜齿轮机构组成。因轮齿左右两侧完全对称所以2个轴向力互相抵消。人字齿轮传动常用于冶金、矿山等设备中的大功率传动。第二种类型,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圆锥齿轮机构:

它的轮齿分布在一个截锥体上,两轴线的夹角θ可任意选择,一般常采用的是90°。因轴线相交,两轴孔难以达到很高的相对位置精度,而且其中一个齿轮为悬臂安装。故圆锥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工作速度都较圆柱齿轮低。35.左面是直齿圆锥齿轮机构,它制造容易,用途较广。右面是曲线圆锥齿轮机构,它比直齿圆锥齿轮机构传动平稳,噪声小,承载能力大。可用于高速重载的传动。

第三种类型,传递相错轴运动和动力的齿轮机构,它有以下几种形式:

36.面的机构是螺旋齿轮机构,它是由螺旋角不同的2个斜齿轮配对组成的,理论上两齿面为点接触,所以轮齿易磨损,效率低。故不宜用在大功率和高速传动中。

下面的机构是螺旋齿轮齿条机构,它的特点与螺旋齿轮机构相似。37.圆柱蜗杆蜗轮机构

两轴夹角为90°,它的传动特点是传动平稳,噪声小,传动比大,一般单级传动比8~1000,因而结构紧凑。38.弧面蜗杆蜗轮机构

弧面蜗杆的外形是圆弧回转体。蜗杆与蜗轮的接触齿数较多,降低了齿面的接触应力,其承载能力为普通圆柱蜗杆蜗轮传动的1.4~4倍。但是它的制造复杂,装配条件要求较高。

第六柜 齿轮机构参数 39.渐开线的形成 40.摆线的形成 41.齿形对比

第七柜 周转轮系

由多对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在轮系中有一个或几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固定轴线回转时,称为周转轮系。它分两大类:

42.第一类是差动轮系,在周转轮系中,大齿轮3和转臂H都是主动轮,所以它有两个活动度。这种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

43.第二类是行星轮系,大齿轮3固定不动,机构的活动度为1。此时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44.如果把这个轮系中的转臂H 固定不动,这时周转轮系就变为定轴轮系。45.获得大传动比的轮系。

该行星轮系全部由外啮合齿轮组成,当每一对啮合齿轮采用少齿差时,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行星轮系传动 比越大、传动效率越低。46.现特定运动的轮系

这个轮系是采用了3个大小相等的齿轮串联起来组成一个行星轮系,这样齿轮3的转速为零,作平动。47.差动轮系

差动轮系可将一个运动分解为2 个运动,同样也可将2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48.旋轮线

在周转轮系中,行星轮上某点的运动轨迹称为旋轮线。49.用于传动的轮系

这一类形式适合于传递功率,因此可做成行星减速器。它结构紧凑,效率也不低,其一级传动比为1.2~12,现在这个行星轮系的传动比为7。50、51.汽车差速器

当需要将一个主动件的转动按所需比例分解为2个从动件的转动时,可采用差动轮系。现在看到的是汽车后轮的差速转动装置。当汽车沿直线行驶时,左、右两轮转速相等。当汽车转弯时,如向左转弯,左轮转动慢,右轮转动快。

52.谐波齿轮减速器

谐波齿轮减速器的最大特点是,它有一个柔轮。柔轮是一个弹性元件,利用它的变形来实现传动。53.线针轮行星齿轮减速器

第八柜 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 54.齿式棘轮机构

机构运动可靠,结构简单,棘轮运动角只能作有级调整。回程时,棘爪在齿面上滑过,引起噪声和齿尖磨损。通常用于低速和传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55.摩擦式棘轮机构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棘轮运动角可作无级调整。由于是摩擦传动,所以棘瓜与轮的接触过程无噪声,传动平稳,但很难避免打滑,因此运动的准确性较差,该结构常用于超越离合器。56.外啮合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也具有构造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和机械效率高等特点。但它在工作时有冲击,随着转速的增加及槽轮数的减少而加剧。故不宜用于高速,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外啮合槽轮机构是槽轮机构中用得最多最广的。

57.内啮合槽轮机构

当要求槽轮停歇时间短,传动较平稳,占用空间尺寸小和要求槽轮机构主、从动件的转动方向相同时,可采用内啮合槽轮机构。58.面槽轮机构

上面两种槽轮机构,都是传递平行轴之间的间歇运动。现在运转的机构传递的是相交轴之间的间歇运动。由于槽轮做成半球形,所以叫做球面槽轮机构。59.渐开线不完全齿轮机构

下面再向大家介绍齿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现在运转的是渐开线不完全齿轮机构,各种不同的齿轮式间歇运动机构,都是由齿轮机构演变而成的。它的外形特点是,轮齿不布满于整个圆周上。60.摆线针轮不完全齿轮机构

它的轮齿也不布满于整个圆周上,不论哪种齿轮式间歇运动机构,其特点都是运动时间与停歇时间之比不受机构的限制,工位数可任意配置。从动件在进入啮合和脱离啮合时有速度突变,冲击较大。一般适用于低速、轻载的工作条件。61.凸轮式间歇机构

它利用凸轮与转位拨销的相互作用,将凸轮的连续转动转换为转盘的间歇运动。结构简单、运转可靠、传动平稳,适用于高速间歇传动的场合。62.停歇曲柄连杆机构

它利用连杆上某点所描绘的一段圆弧轨迹,将从动的另一连杆与此点相连,取其长度等于圆弧的半径,这样当每一循环到此段圆弧时从动滑块停歇。63.停歇导杆机构

导杆槽中线的某一部分用圆弧做成,其圆弧半径等于曲柄的长度,这样机构在左边极限位置时具有停歇特性。

第九柜 组合机构

组合机构是由几个基本机构组合而成的。基本机构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多方面的要求。组合机构扩大了基本机构的使用范围,综合了基本机构的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64.程扩大机构

它由连杆机构与齿轮机构组合,滑块与扇形齿轮相联,通过扇形齿轮的往复摆动扩大了滑块的行程。我们可以看到扇形齿轮上指针的行程大于滑块的行程。65.换向传动机构

它由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组成。这里采用了逆凸轮,只要设计不同的凸轮廓线就可得到不同的输出运动规律,而且从动件还有急回特征。66.齿轮连杆曲线机构

它由齿轮和连杆组成,可以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轨迹,轨迹的形状取决于连杆机构的尺寸和齿轮的传动比。这种轨迹不是单纯的连杆曲线,也不是单纯的摆线。因此,称它为齿轮连杆曲线,它比连杆曲线更复杂、更多样化。67.实现给定的运动轨迹的机构

它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组成。选取一个两自由度的平面五杆机构,然后根据给定的轨迹设计凸轮廓线。这种组合机构设计方法比较容易,因此被广泛采用。68.变速运动机构

它由凸轮机构和差动轮系组成。凸轮的摆杆设在行星轮上。当轮系的转臂H旋转时,摆杆沿固定凸轮表面滑动,使行星轮产生附加的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这样中心轮的运动为两个旋转运动的合成。改变凸轮轮廓,则可得到从动件极其多样的运动规律。69.同轴槽轮机构

曲柄主动,连杆上的圆销拨动槽轮转动,槽轮转动结束后,滑块的一端进入槽轮的径向槽内,将槽轮可靠地锁住。这个机构的特点是槽轮启动时无冲击,从而改善了槽轮机构的动力特性,从而可以提高槽轮的旋转速度。70.误差校正装置

它是精密滚齿机的分度校正机构。当蜗轮副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可设计这套校正机构。这里采用了凸轮机构,凸轮与蜗轮同轴,凸轮转动便推动摆杆去拨动蜗杆轴向移动。这时蜗轮得到了一个附加运动,从而校正了蜗轮的转动误差。

71.电动马游艺装置

锥齿轮运载着曲柄摇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完成马的高低位置和马的俯仰动作,锥齿轮起运载作用的同时完成马的前进动作。这3个运动合成后,马就显示了飞奔前进的生动形象。

第十柜 空间连杆机构

它常用于传递不平行轴间的运动,使从动件得到预期的运动规律或轨迹。与平面连杆机构相比,有结构紧凑、运动多样化等特点。因此,空间连杆机构在农业机械、轻工业机械,飞行器、机械手以及仪表等器械中已得到大量应用。

本陈列柜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空间连杆机构以及它们的应用。空间连杆机构中的四杆机构是最常用的。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运动副的种类有关,所以常用运动副排列次序来作为机构的代号。72.RSSR空间机构

该机构由2个转动副R和2个球面副S组成,常用于传递交错轴间的运动。这里是曲柄摇杆机构,若改变构件的尺寸,可设计成双曲柄或双摇杆空间机构。73.RCCR联轴节

此联轴节含有2个转动副和2个圆柱副所组成特殊空间四杆机构,它一般应用于传递夹角为90°的两相交轴之间的转动;在实际应用中,连接两转盘的连杆可采用多根,以改善传力状况,此机构常应用在仪表的传动机构中。74.4R万向节

它有四个转动副且转动副的轴线都汇交于一点,具有球面机构的结构特点。万向联轴节用来传递相交轴间的转动,两轴的夹角α可在0~40°内选取,故得到万向联轴节的美名。它是一种常见的球面四杆机构,两轴的中 间连杆常制成受力状态较好的盘状或十字架形状,而两轴端则制成叉状,一个万向节传动时,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转速是不等的,而采用双万向节时可以得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相等速度的传动。75.4R揉面机构

空间机构中连杆的运动比平面机构复杂多样,因此空间机构适宜在搅拌机中应用,在这个4R揉面机构中,请注意观察连杆的摇晃运动和连杆端部的轨迹,再配合容器的不断转动,从而达到揉面目的。76.RRSRR角度传动机构

这是含有一个球面副和4 个转动副的空间五杆机构,机构的特点是输入与输出轴的空间位置可任意安排,此机构也是一种联轴节,当球面副两侧的构件采用对称布置时可获得两轴转速相同的传动。77.萨勒特机构

5.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篇五

1实验室的布局设施要做到合理安全

要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并有明显标识。清洁区为休息、办公场所;污染区为检测工作区域;半污染区为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一定要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 应戴两副手套;工作完毕, 必须按顺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 就地消毒, 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物流方向为从清洁区、半污染区到污染区, 禁止倒流。

2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管理文件

应制定《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

要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做好防护知识教育和职业培训, 熟悉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包括各种紧急处理措施,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1) 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 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 每年至少组织1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感染性废物处置情况等。 (2)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 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 (3)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必要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并进行跟踪验证。 (4) 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 及时归档。

4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

使用前应检查各项指标, 包括风速、气流量和负压是否在正常范围等, 若出现异常应停止使用, 并立即检修;安全柜的气幕防护屏障是很脆弱的, 应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减少使用过程中手臂穿越气幕的运动次数;实验完毕后, 使用合适的消毒液擦拭安全柜内壁。应特别注意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必须由专业工程师进行, 更换下的滤膜应置于专用塑料袋密封后移出实验室, 送到指定地点销毁。

5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掌握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对所有献血者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品, 当接触这些物品时,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护目镜、口罩、面罩、工作帽、手套、工作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 不使用标志不清或破损的防护用品。要学会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一次性用品不可反复使用。除了考虑选用的类型, 还需考虑尺寸、有效期、舒适程度及清洁保养等因素。

6加强血液标本管理工作

标本离心室应有排风装置, 在处理标本时应打开向外排风, 形成正确的气流方向。血液标本离心后要等待30min以上才能打开离心机盖子, 以免形成气溶胶。此外, 实验室还应制定出现意外情况如标本溅至操作者脸上、眼内及表面皮肤破损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检验后的标本, 必须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

7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及保养维护

所有仪器均应制定相应的仪器操作规程, 并严格遵守。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采取的相应措施, 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8实验室意外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血液溅洒于皮肤表面, 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血液溅入口腔、眼睛等黏膜, 应当反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冲洗;如发生皮肤针刺伤、切割伤等出血性损伤, 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在冲洗伤口后, 立即用消毒液消毒。在采取局部紧急处理后, 应立即报告, 请相关专家及时进行后续处理。

9做好样品接收和废弃物处置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明确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同, 需要分开收集, 医疗废物采用黄色塑料袋。要保证医疗废物包装袋防渗漏、防爆裂、防穿孔, 其外面还应有文字性说明, 如“感染性废物” , 同时应有生物安全通用的警示图标。严格按照规范管理文件, 执行密封化、标志化和无菌化的规范管理原则,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指定地点, 由专人进行焚烧处理。

随着我国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生物安全问题已引起各方重视, 国家也制订了各类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 通过上述采供血机构的各项防范措施与管理方法, 把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笔者认为, 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必将向着标准化、安全性和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为我国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6.实验室组织机构 篇六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引言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质量进行一系列程序性的分析,对特殊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从而确定环境质量的整体水平,反应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现状,为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可行依据。环境质量控制不仅能够保护动植物生活环境,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环境监测中,实验室是影响监测结果的环节之一,因为其重要性,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必须不断提升。

1.当前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问题

在当前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现状来看,我国的实验室中仍然存在一些管理不妥当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1、大多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都将精力投入在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体系文件建立上,并且将工作重点放在人员的分配以及管理上,导致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有模有样,但是没有真正的实际意义。致使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样无用”,管理质量不足,从而使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本应具备的特点以及优势,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1];2、当前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将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事件进行记录,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必要且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达成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标。然而当前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对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相应的监督与保护。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无论是从理論,还是实践上都显得较为落后,管理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2.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对实验室的监督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记述文件以及使用记录。在实验室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以往的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方便之后实验室检测的过程中,能够将检测数据与以往的数据相比较,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文件的可操作性。其质量体系需要经过不断的完善以及持续性的改进。在完善实验室文件的管理时,需要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改,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文件管理的完整性。

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对实验室发生的任何事情进行逐一的统计,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适当的检验,保障其具备高准确性,最终达到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标。完善实验室质量监督体系,需要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流程进行全方位监督,保证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对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与分析,保障其合理性与准确性,保障质量监督的可实施性。

2.2建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强化实验室规范化操作

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对于环境监测而言,其在实验室分析中必须要利用相关的规定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利用质量管理手段或者技术文件完善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条件以及环境进行全面性分析,然后建立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监测人员的定位以及职责,保障监测工作能够有序、规范的开展。此外,还需要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对违规、偷懒行为进行审查,对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进行强化,有效的消除监测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从而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从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现状来看,实验室中具体的监测项目管理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方法并没有受到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对此,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3]。同时,环境监测实验室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化实验室操作流程,并着重提升易出错环节的操作管理,对相关的操作方法进行规范管理。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与监测活动有关活动过程中发送的差错以及失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保障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

2.3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高质量实验室必然需要高技术人才支撑,无论是多么先进的实验室,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都需要管理人员介入,通过制定先进的管理方案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实验室内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在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要求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以及相应的管理水平。同时在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时,需要充分清楚实验室当前的实际情况,能够掌握实验室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在培训之后进行测试,直到测试合格后才能够正式上岗工作[2]。针对环境实验室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还需要将管理制度有效的使用在实验室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让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对实验室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位从业人员身上,最大程度的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确保环境监测准确性的重要保障,为了有效的发现当前的环境问题,帮助相关企业、管理部门设计环境管理办法,提升我国环境保护质量,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手段、全新方法以及全新管理措施保障其最终的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敏,毕晓丽,洪伟.关于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之初探[J].环境与生活.2014,16(02):122-126.

[2]刘艳,叶鸿瑁,丘小汕.环境监测工作中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初探[J].石河子科技,2011,11(4):303.

[3]邵天艳,黄德珉,官希吉.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J].环境与生活,2014,22(6):118-120.

上一篇: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作文下一篇:学生会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