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2024-10-15

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共10篇)

1.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一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体育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运动规则的限制、导向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足,以适应规则的要求,从而锻炼和改造身心,完善自我。因此,体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积极的锻炼,同时也可以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受到教育。这是体育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区别于大多数学科以智力培养为主的主要不同之点。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开阔学生视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中学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失败的示范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为了减少和避免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最好能在示范正确动作的同时指出易犯错误和产生的原因。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一个课件制作上既放正确动作,又放错误动作,让学生边看边想,自我比较,能够避免许多常见错误动作的发生。既快速掌握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通过多媒体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计算机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我们体育教学也应该尽早结束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2.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二

一、操作与探讨

在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将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工作和探究的出发点, 通过在一线教学中的课堂实践和课例研修, 来探究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 以及如何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用信息技术。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一方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表现为:

(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方面

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阅读量大, 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比较高。“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对于学生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和能力,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然后去品味、思考文章的内涵。这对于仅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具有不小的难度, 所以他们在阅读上需要其他方面的辅助。信息技术就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可以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补充来深化阅读的理解, 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优化阅读效果。

(二) 作文教学

写作在语文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就目前学生的表现来看, 写作环节恰恰是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都觉得缺乏写作素材, 无话可说, 所以在写作上总是穷于应付, 效果很不理想。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学生写作一定得有感而发, 因情生意, 所以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非常重要。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素材;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 使学生有话可说, 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另外, 教师要充分利用投影技术, 及时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 创设小学生口语交流环境

创设口语交流环境, 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不同的年级段教学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以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为例。《负荆请罪》是一个著名的历史题材, 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把这一课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 以小组为基本单位, 去寻找相关的资料和资源, 然后把整理的资料做成课件, 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呈现给同学们。这样一方面会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展示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 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的直观、形象、立体等综合效应, 能够展示其在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教学应用功能。

(二)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尝试创新而不是淡化语文教学

1. 不是简单地代替小学语文教材内容。

2. 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3. 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还必须遵循“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 一味地强调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运用, 那就是走进误区了。

(三) 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改造、加工的同时, 要注意扬长避短

例如, 听、读、演、练等。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相比, 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小学教师以自己的特长感染小学生, 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课本剧的演练远比看一遍现成的电影要好得多。

(四) 防止图新鲜, 凑热闹

当信息技术刚刚进入课堂时, 几乎没有人不愿意使用, 可随之而来的是制作多媒体课件, 搜集素材时烦琐细致的工作, 有时甚至搜集素材的功夫比制作一个课件还要费时费力, 于是兴致大减, 热闹劲一过完全弃之不用。这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优化整合的误区。

三、结语

总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给小学生更大的创新空间, 改变了他们单纯、机械的学习方式。这对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 又是一种挑战。因此, 我们教师只有不断进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营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

摘要: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便利。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杨开城, 李文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观念.北京师范大学.

[3]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教育研究.

[4]习鹏程.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3.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三

一、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这一点体现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让学生有更多主体参与的时间,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而且还要体现在制作中,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只有将制作与运用结合起来,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首先,体现在备课阶段。备课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提前预想,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备课阶段,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等。只有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才能让学生基于自身水平,调用知识储备来展开主动而有效的探究,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水平的整体提高。

其次,体现在教学阶段。备课只是一种假设,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机械地执行预设的课件,那么,整个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积极思考预留时间与空间,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当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时,我们切忌盲目地否定,将学生的思路强行拉到预设的课件上来,而是要学会运用教学智慧来灵活处理,使其成为新活动的起点。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能张弛有度,围绕着学生与教学内容来有效展开。

二、突出浓郁的语文气息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服务的,只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整个教学现代气息强,而缺乏语文味,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脱离语文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为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呢?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也就是现代化与语文味的关系,要突出教学的语文味,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这样才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进行素材的选择时切忌盲目追求丰富化、多样化与趣味性,而是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来选择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各类素材,使得图文声像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围绕着特定的语文信息来展现,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这样才能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带给小学生以新鲜的刺激、直观的感受,才能不断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移到语文教学内容上来。这样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否则学生只是参与热情高涨。但是一节课下,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就会一脸茫然,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三、穿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非教学的全部。在教学中,我们不可只是机械而单一地运用这一种教学工具,要知道,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它们各有利弊。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穿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开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对于文章的情感、意境,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对此设疑,并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处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更能起到渲染与烘托作用。这样的视听结合,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情感的真挚,享受意境的优美。实践证明,这样的穿插运用更能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联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从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总之,我们要客观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在研究中提升理论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运用水平,敢于创新,善于总结,这样才能科学运用、合理运用,才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 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 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 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 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有效运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 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 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 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 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 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教学中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复杂为形象简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巩固。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 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 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 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 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 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 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 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 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 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可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 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 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 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 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 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 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 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 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 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播放师生游“三星堆博物馆”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20元,学生票每张8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5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 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 中充满了数学。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 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5.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五

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做法分述如下,希望能得到有关教育界同行的共鸣。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导入新课时,良好的教育情景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来的一大重要因素。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学生不清楚地震后发生的一些故事。我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把网上下载的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特别播出一个片段:5.12地震后,一位父亲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中整整挖了三天三夜,在武警战士的帮助下,终于挖出了自己的儿子,可惜已经死了,而这位父亲的指甲全掉光了,食指的第一节骨头也都挖断了。学生观看了视频后,很快被视频中的场面所感动。弥补了教师口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由于作好了铺垫,学生在学习这课时,很快投入其中,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地震中的对不起的父子,同学情绪十分高涨,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

二、运用多媒体展示过程,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

三年级教材第10课《捞铁牛》,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河底的淤泥中捞起来,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作用不太清楚。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课件:两艘并排的船上搭好架子,装满泥沙,当架子上的绳子与水底的铁牛连接好后。工匠们拼命地往河里铲泥沙。随着船里的泥沙渐渐减少,船身慢慢上升,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也随之上升。当船里的泥沙铲完后,铁牛离开河底,摇船离开,河底铁牛也跟上前行。整个过程十分清楚明了,很快学生明白了“大水冲走,又叫水送回来”这个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仅靠学生的凭空想象,是很难对课文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正好弥补了缺陷,能把整件事情的过程展示出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用电子计算机配乐朗读,能增强学生美感,陶冶情操。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带来极大方便。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二首》中的绝句一课时。先在屏幕上呈现了成都外浣君汉草堂明媚秀丽的景色:两只美丽的鸟在枝头叫,一行白鹭在天空飞翔,可以看见门前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的要到万里之外去的船只。有这样的情景后,同时我又播放配好音乐的诗歌朗诵录音,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使学生深深领悟到诗的意境。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加上学生的朗读声,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着诗人当时所描写的情景,增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6.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篇六

兰光小学

杨金莲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面对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我经过几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闷,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 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 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稻田,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寻找去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我到果园里寻找去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3 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充实和发展,学生开阔了思路。

3、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改变评改方式,提高评改质量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写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 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

7.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七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所要进行的教学方案存储于计算机,在教学中只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这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又可以增大教学密度与课堂容量。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快节奏,而将提前设计的内容一览无余地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这样的教学确实轻松省力,知识点讲解得够详细,但是没有经过学生主动思考与思维,表面看起来讲得很透,但是学生却似懂非懂,并不能灵活地运用。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就要适当放慢教学的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思维时间,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来构建知识,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放慢脚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展开积极思考与思维活动,在思考中达到对抽象知识的形象认知与深刻理解,这样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的教学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物理教学。而受时间、办学条件等的限制,我们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实验,比如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现实条件中根本就无法完成的实验、或是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的实验等,此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模拟功能,就可以将这些不能完成或很难完成的实验动态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如核能的知识点,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我们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动态模拟,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现象用模拟实验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知,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许多教师正是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这一巨大优势而普遍运用,但在运用中却陷入了误区,所有的实验都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模拟演示,学生没有操作的机会,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相反还会让学生游离于教学之外,没有实验操作的物理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实验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重要的物理学习内容,也是主要的物理学习方法。尤其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性实验,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真正学会探究,掌握物理学习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今后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实验技能,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水平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操作与计算机模拟间找准平衡,选择最为合适的实验方式,对于学生能够完成的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而对于无法完成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如在学习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压力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选取男生与女生来一起进行实验操作,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能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三、现代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教师的活动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并不只是简单而机械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是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许多教师只是在幕后进行电脑的操作,完全受计算机控制,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这实际上是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满堂电灌,注定是失败的。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现代信息技术再多的优势也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操作,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以真正发挥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作用,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顺利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站在调控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上来开展教学活动,当教学中出现突发情况与预设的学案有出入时,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反映依旧机械地执行预案,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进行二次创作,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来根据突发事件设计新的教学活动,以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统一。

四、现代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其他教学手段

8.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19-02

新世纪是一个科技与创新的时代,教育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教学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传统教学中黑板加粉笔、语言加手势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有限。新课程改革倡导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具有强大的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空虚为充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优势日益突出,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点已得到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在全国掀起一股运用多媒体的热潮。这无疑为枯燥无味的高中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的全面变革,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提高了学生教学参与度,使得原本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中,使得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更加富有活力与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认识不足、运用不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与合理正确的运用,这样才能发挥其教学优势,成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结合教學实践,对如何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谈几点看法。

1 坚持学生学习主体性与教师教学主导性的统一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的多向交流与互动,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这一点不会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而改变,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完成探究性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许多教师为多媒体所左右,沦为了课件的奴隶,课上只是忙于操作课件,就课件来讲解,而学生也只是课件的欣赏者,教师与学生都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虽然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却是现代外衣下的满堂电灌,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满堂人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是典型的穿新鞋走旧路。

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运用时要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教师不要将课件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不要用多媒体塞满教学的间隙,而是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思维预留空间,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探究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独立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再现数学真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与探究者。

2 坚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诸多的不足。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诸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教学的全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们各有优缺点。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弥补其他手段的不足,以将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与探索性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定理等,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椭圆这一内容时,笔者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上向学生形象展示现实生活与自然界中存在的椭圆实物,如学生所熟悉的鸡蛋、橄榄球、天体运行轨道以及用平面斜切椭圆后所形成的截面。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大量形象直观的事物中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基本形状。此时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将抽象的概念寓于形象事物中,既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更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椭圆的画法,在多媒体形象演示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等材料来画一画。这样的动手操作环节更便于学生理解椭圆的性质,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协调,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弥补了彼此的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

3 坚持教学内容与运用形式的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只是承载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因此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各种素材,达到内在教学内容与外在运用形式的统一。然而部分教师在运用时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片面地认为只要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就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因此在制作时,片面追求表现形式的华丽与多样性,这样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完全集中在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实现学生注意力与兴趣顺利转移,不仅没有促进教学,相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成了教学的干扰。因此,在选择数学素材时,要充分考虑到与数学内容的关系,要围绕内容展开,选取简洁而富有代表性的素材,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正迁移。

如在椭圆一节的教学中,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呈现椭圆的形状,如鸡蛋、天体运行轨道、圆柱斜切面,这些囊括了现实生活、天文现象与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具有典型性。只需将这些进行整理便可以,而没有必要配以太多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否则只会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与形式上,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4 坚持效果与效益的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改善。但是要处理好效果与效益的关系,教学效果是教学所取得的成效,而教学效益则是要看教师的付出与所取得的效果是否成正比。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力不从心,在课件的制作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而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研究与创新,这样所运用的结果并不是应该提倡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与研究,以大幅度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而许多教师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制作上,造成教师没有精力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方法,这样所获得的效益并不高。

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与实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相结合,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摸索出多媒体运用的最佳方式,突出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莉莉.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审视[J].职业时空,2011,7(10):103-104.

[2]崔海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173.

[3]封景.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63-64.

[4]梁海丽.对高中数学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新思考[J].科教文汇,2011(6):82-83.

9.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篇九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迅速地在中小学校普及,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影响教学的模式、内容和方法,对学校和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为适应这些变化,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对适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帮助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辨析”;“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展示”;“微观世界的放大,庞然大物的缩小”;“能做实验的补充,难做实验的模拟”。并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知识教学课、实验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这些不同类型课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教学领域,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经迅速地进入中小学校,进入教室课堂。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这信息时代的跨跃式发展,对于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机遇。物理教学在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同时,也有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便捷的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根据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我谈一谈信息技术在物理知识教学意义和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谈谈个人在运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调和的三维目标。以构建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在应用为物理教学服务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从而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利用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知识的多种展示形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单一的语言描述的不确定性,文字说明的抽象,物理实验过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营造学习气氛,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这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同时交流和共同的学习过程上加强协作的氛围,更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惟一载体。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并不是不要教师。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处理信息,使他们在大量信息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在设计课件时要注意给教学活动留下相应的空间,使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互动,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讨论区”实现这一设想,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实验探究、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贯地组成的。而信息技术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融为一体。例如:《电流的方向》这一节,就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把导体中的正负电荷用来表示,当通电以后,正电荷移动就开始移动,此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教学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看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4、突破时空的限制,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的眼前,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也可以缩小,例如光学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片,雨过天晴的彩虹、树叶中透过的阳光是“直”的、晚上广场上空的光束显示了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以及手影游戏等。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的大信息量的感性材料,逼真的模拟现实情景,提供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学生不仅可以搜集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转向学生以生活为中心,进而发展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作用。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学生们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2、利用成功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可以模拟微观世界、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捷,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一来需要很多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二来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实验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三、谈谈个人在运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物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我感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在其他学科的课程中同样也会遇到:

1、硬件设施落后,在农村尤为突出。大多数中学现已配臵了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但信息的来源缺乏,还有一部分学校未能通宽带网。还存在有设备不能用现象,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2、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这一点,在老教师中突出。他们不太愿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当心不能成功,没了面子又影响学生的成绩。或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理解为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上去,由“人灌”变成“机灌”,或将课程整合仅仅理解为课件制作和课堂上的演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现不足,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引进不可以替代教师。其实信息技术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一切的教与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

3、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多媒体信息技术。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特别是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价值。运用多媒体必须适时、适度、适当,做到需要则用,不用则止,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不文饰,不花哨,不本末倒臵”,不因为用多媒体课件而舍弃了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学会教学设计,熟练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方法,具备整合教学资源和灵活驾驭教学课件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种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地学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改变以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而忽视形象思维的一些弊病,让新技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不能简单的将它看作是一种手段,而应该更多的将它与学科进行整合,补充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我想这才是这场学科整合运动的初衷。我们不是信息技术的奴隶,而是要做多媒体技术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课件制作的三大失误》……2000年《教育文摘报》第8期4版

2《多媒体教学的体会》……2002年《计算机教育报》第2期6版

10.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十

--探 究 有 效 教 学 活 动

[摘要]我所在的区域正在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的课题研究,我所在的小学,教师们在积极尝试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合理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势必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组织并开展活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文关键词] Primary School EnglishEffectiveEfficiencyActivity Method of Teaching

(小学英语有效的效率活动教学)

[前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用则殆”。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入,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更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了解课堂效率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探索有效教学途径,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充分理解“有效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东西?得到什么?这是任何课堂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要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定位为: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发展、最快乐的体验这三点。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强)”。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外延包括:学情分析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媒体手段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

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单位时间内输出信息量的多少。一般说来,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课堂教

学效率越高。

2、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3、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是以越少的时间投入,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多的实效。

二、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课堂的基础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有了爱心、责任心,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正自己的低效或无效行为,努力营造师生和谐和温馨的课堂氛围。《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要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教师要努力做到:

(1)激情导入,引生入情。在课堂热身和启动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歌曲、游戏、谜语、故事、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调控学生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

(2)讲授新课,入情入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大胆尝试;当然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的学习习惯,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3)拓展总结,余情未了。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在课后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让师生和谐延伸到课外,做到教学相长。

2、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笔者认为,我们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

当然,新课标强调生成,呼唤生成的课堂。但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只要我们因势利导、点拨导航,巧妙解决“生成”,就不会置“动态生成资源”

于不顾,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能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体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3、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知识作支撑;使活动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动真实,并体现开放性;同时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使每个活动在目标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评价适度─—是有效课堂绝妙的推进器

评价是小学英语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和赏识。”但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度、客观与公正。例如,在一堂三年级的英语课上,一位教师让一组学生“开火车”式朗读新单词,同时教师也作出了“Yes /Good/Super等程度不同的即时评价,由于学生朗读得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学生也对这位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迷惑不解,从而弄不清孰好孰坏,这种模糊、超值的表扬只会使学生对评价产生惰性,长此以往,评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其实,课堂是最容易发生错误,也是最应当发生错误的场所,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所以否定性评价对小学英语课堂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5、持续反思─—是提高有效课堂效率的法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用则殆”。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入,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一般地说,一堂课后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们的参与程度高吗?

2)学生的表现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吗?

3)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还没掌握?为什么?

4)教学过程中哪些活动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5)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活动?

6)学生在反馈检测中出现哪些差错?为什么?

7)对教学中的问题和失误该采取什么措施?

8)我的教学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构建英语有效课堂的活动教学模式

我们提出“四原则、六步骤、十策略”的“双主体、互动式”模式。

1、四原则即:学练结合、师生互动、分层递进、当堂达标。

2、六步骤即:“(引)明确目标—(导)问题导入—(学)启发探究—(教)归纳提升—(练)跟踪训练—(评)快速反馈”。

3、十策略即:

1)情境教学:创设英语情境,让生身临其境,自然学习。

2)有效调控:组织学生多种方式学习,活而不乱,忙而不乱。

3)因材施教:学生个性迥然各异,教师胸有学生,因人而异。

4)多听多说:让学生听得懂,说得清,要不断强化听说能力。

5)多写多练:注意渗透写的意识,引-导-学-教-练-评,六步一体,循环递进。

6)低扶高导:低年级多引领学习,高年级多引导学习。

7)口语交流:教师用口语与学生交流对话。

8)小组落实:合理设置“异智小组”,有组长、有纪律、有任务、有检查。

9)巧用资源:合理使用挂图、小黑板、录音机,有效使用生活实物、现象资源。

10)低小快大:低起点、小台阶、快节奏、大容量。

上一篇:地震后的体会下一篇:细腻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