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说课标

2024-10-21

四下说课标(精选6篇)

1.四下说课标 篇一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学要求参考及

检测命题意向

第一部分 教学要求及训练要点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2.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3.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4.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五)综合性学习

1.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3.能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二、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200个.2.正确读写、理解、运用所学字词.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4.认识了解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了解双引号的作用.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7.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3.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4.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5.留心周围事物,能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比较清楚、比较具体地写出来.6.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第二部分 命题说明

一.命题原则

小学语文学科检测以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为依据,紧扣现行教材内容、重点和难点,侧重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适当增设运用知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容.二.命题范围:

背诵、字、词的检测以本册教材为主(字词部分适当涉及学过的常用词),其余内容按照《课标》对本册的要求,依据教材进行综合检测.三.命题难度:试题深难度力求做到7:2:1.四.时间、分值、版面: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含卷面分2分);版面: 1.5×8K(连三)

全卷由拼音、字词、句子短语、阅读、作文几部分组成,说明如下:(一)拼音部分(5分)1.准确拼读词语及句子.2.读准教材中的多音字、音近字、易读错的字,以及用“[]”标注的多音字.(二)字词部分(25分)

1.正确书写教材中要求会写的200个生字及相关词语(课文中的新词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理解汉字的意思,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多义字的意思.能运用字典学习生字.3.辨析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易读错写错的字.4.正确读写、理解、运用常用词语,掌握部分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正确使用关联词.5.积累词语(成语、结构特殊词语等)(三)句子、短语部分(20分)

1.掌握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的表达特点,并能按要求仿写或改写句子.2.积累优美句子,特别是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对联等.3.能修改常见的病句.正确排列句子顺序.4.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5.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四)阅读部分(23分)

1.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2.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清文章的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特别是教材要求背诵的部分,能按原文填空.5.能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感受和体会.(五)习作部分(25分)

1.按要求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能写简短的书信便条,格式正确.2.能把内容写得较清楚,较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能根据表达需要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4.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书写工整,字数在350以上.

2.四下说课标 篇二

一、地理说课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分析不透彻。

教材分析不透彻指说课者未深挖教材内容及其前后关联,只从教材表面内容进行分析,未对教材的隐含价值和素质培养进行深入分析。主要表现在说教材地位作用目的性不强,说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说教学重点、难点缺乏依据。

(二)学情分析不深入。

学情分析不深入是指说课者未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情况等方面对学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或者学情分析面面俱到,未将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紧密联系。

(三)教法学法设定缺少依据。

教法学法设定缺少依据是指说课者在阐述采用哪种教法、学法,未阐明“为什么”要采用该种教法、学法,缺乏依据论证。

(四)教学过程缺乏重点。

教学过程缺乏重点是指说课者未将教学思路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听课者,即缺乏“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重点内容,使听课者无法构建完整的教学场景,厘不清说课者的教学思路。

二、地理说课内容改进的对策

(一)提高教材剖析的针对性。

说课者要深挖教材内容及其前后关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剖析,为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依据。

1. 明确教材内在联系。

教材分析一是要阐明说课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地理知识体系中、本书中、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1]二是要明确该说课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及其联系。三是要介绍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以及该课程内容为后续哪些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 拟清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契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整个说课的主要依据和教学设计的实现标准。针对教学目标的说课要有理有据,教学目标制定要结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目标。

3. 突出教学重、难点。

针对教学重、难点的说课应重点阐明“为什么”的问题。只有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才能清晰直观。教学难点是学生自主掌握存在一定难度的内容,教学重、难点往往具有一致性。[2]因此,说课者应按照新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合理制定教学重、难点,并以此安排教学的主次内容。

(二)强化学情分析准确性。

学情分析,说课者应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尽可能使每一名学生都掌握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差异。[1]初中生偏重于形象思维,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高中生更倾向于抽象思维,对地理现象的整体性、差异性关注度较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相同年级不同班级接收能力有快有慢,针对不同的班级教学设计也应存在差异。

2. 切实把握学生知识储备情况。

说课者须在熟悉整个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情况。[1]初中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系统的地理教学,教学设计应力求简单、直接,教师在知识讲授的同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读图、识图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更多地渗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必须深入探究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学习兴趣。[3]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差异性较大。生活在山区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平原的广阔,沿海的学生很难体验草原、戈壁的广袤。初中生对新奇的人文地理更加偏爱,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更加关注。因此,初中生的教学设计应重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高中学生的教学设计应重在知识传授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4]

(三)深化教法、学法理论性。

好的教学设计需以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并紧扣新课标,力求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有据可循。

1.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说课者应紧扣新课标,将其中所渗透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地理说课过程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说课者要随时关注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论知识,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设计中,使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更加有理有据,凸显说课的研究意义。[5]

2. 优化选择教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教师要根据教材剖析、学情分析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一节课一般以一到两种教学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如设疑提问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力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 精心设计学法。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法的制定要以教材剖析、学情分析为基础,重在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四)提高教学过程说课的条理性。

针对教学过程的说课重在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即要解决“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问题。一般包括新课引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教学过程说课应内容清晰、重点突出、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1. 新课引入富有特色。

新课引入重在激发听课者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电影片段、趣味故事、创设情境、设置疑问都可以作为新课引入方式,说课者要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选择合适的新课引入方式。同时,说课者还应重点说明为什么选用该种方式引入新课。

2. 新课讲授层次分明。

新课讲授环节是整个说课的核心所在,是教材剖析、学情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的直观体现,应前后呼应,体现说课内容的整体连贯性。新课讲授环节不单单要讲清楚“教什么”、“怎样教”,还要重点阐述“为什么这样教”。无论是采用“点式”说课、“线式”说课或是“模块式”说课,好的新课讲授环节应包括以下几点:教材内容有几部分及各部分是如何过渡的;教学重点是如何突出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达成的;教师是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的。此外,新课讲授要层次分明,切忌面面俱到,要根据重点、难点设计确定重点叙述和简要概述的内容。

3. 结尾留有余味。

优秀的结尾是对整个教学设计的升华,是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环节。课堂小结是说课者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在课下的延伸。无论是课堂小结还是作业布置都要尽可能具有创新性,应该是对整个说课的“画龙点睛”,切忌“凤头鸡尾”。

总之,地理说课内容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模板,重在根据教材剖析、学情分析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并阐述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使地理说课成为推进新课标下地理课程改革改课的重要手段。

摘要:地理说课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阐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再现。本文对地理说课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说课内容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初、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新课标下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说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韩庆.地理说课内容改进基本对策探讨[J].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2011,12:43

[2]李学燎.浅谈说课的教学功能[J].教学探索,2011,1:151

[3]李晴.中学地理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

[4]毕予华.“说课”怎样说教学重点、难点[J].教育战线,2011

3.“四下基层”服务显成效 篇三

一是维稳信访下基层。该院把维稳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积极做好重大“节点”和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民行部门会同检察联络室对农民毁坏草原变成耕地严重的三个乡镇重点进行走访,积极与畜牧部门沟通,发检察建议书7份,移交公安部门处理3件,行政处罚4件,毁草面积14公顷。依此,该院制定了《孙吴县人民检察院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经县十六届十九次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被黑龙江省检察院确定行政违法监督试点院。

二是征求意见下基层。围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和规范执法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切实做好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院领导带领民行部门对每个乡镇村屯的经济状况、矛盾纠纷进行了解,发征求意见表217份,发检察院联系群众工作调查表205份,发检察院便民联系卡420余张,广泛征求群众对检察机关服务群众、执法办案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征求到建议28条。

三是普法宣传下基层。针对农民维权、告状难问题,民行部门结合民诉法修订后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农民维权知识,开展法律宣传、答疑解惑活动,活动中共发宣传单400余份,发宣传册60余份,请犯罪预防部门为乡村干部进行职务犯罪知识讲座3次,共发现贪贿案件线索18件,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12件12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四是平安创建下基层。积极与地方党委设立平安创建目标,定期与各乡镇的主管政法领导、派出所沟通平安建设情况。经筛查,重点对31个缓刑、假释人员走访了2遍,建立了检察档案。还与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共同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发现的1名社区矫正人员的土地被其他村民侵占一事建议当地司法所调解解决,对1名脱管社区矫正人员建议司法部门警告处理,对1名吸毒社区矫正人员建议送到戒毒所戒毒,建议均被采纳,收到较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文/王庆学)

4.说课标稿 篇四

澄城县城关一小 王晓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题目是“细心研读,轻松驾驭”---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课标是教学的大纲,教材是教学的实质。伴随着课改的步伐。有效的课堂成了当下教学的紧急任务,把握课标的核心,理解英语课堂的要求和内涵,对我们的教学至关重要。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建议三大板块阐述自己对课标的理解。第一板块:说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总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实际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性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2.学段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六年级的学生应完成二级目标,即: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3.年纪目标:

本教材主要在培养学生交流真实情感的能力。促进语言的灵活运用,使其在各种情景中能够自如的使用英语。第二板块,说教材 1.编写特点

本套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原则,以主要人物Danny、Jenny、liming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对话等,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英语学习变得“既容易又有趣”。2.编写体例

主体课文19-24课,归纳总结复习课。-----------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3.精品课教案lesson19 I like fruit!

教学目标:掌握单词 apple,orange,eleven,twelve并掌握他们的形容词;教学重点:掌握四会单词及相关词组; 教学难点:对单词和词组的灵活运用; 设计思路:

热身练习--导入新课---教授新知----听录音,读课文---课堂检测---能力拓展

一、热身练习--通过复习提问what do you like/复习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练习并感知句型I like fruit.二、导入新课

问题what do you like? I like fru”复习旧知识点,引出新知识点。

三、授新课

1、通过水果单词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习句子what do you like?进一步学习数字。

2、通过自学,练习并掌握重点词组。学生自学,完成英汉互译。

3、句子练习

学生自读句子,理解句子含义。

四、听力课堂 听录音,跟读课文,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五、当堂检测 及时 反馈本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及时查漏补缺

六、能力拓展 分层次提出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同桌一组用所学单词和短语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理由,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句子。第三板块 说建议

1、教材建议

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我的教学建议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满足于对单词、句子的概念化解释和程序化分析。那样只会使教学内容平淡,课堂气氛沉闷,从而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所以我们一定要讲究

教学方法,还要运用得当。

以上的说课标、说教材内容是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向研究型教师不断靠拢。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及同事提出宝贵意见。

5.说课标 说教材 篇五

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冀教版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专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安排了四部分学习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知识树)

接下来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统计内容的认识: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看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是1-3年级,第二学段是4-6年级,第三学段是7-9年级。今天我说的统计是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对比来看两个学段的目标要求。

知识技能

第一学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学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从这里可以看出,标准在表述知识技能这一结果目标时,使用了“经历”这一表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强调了在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时要关注过程。

从第一学段的行为动词“了解”上升为第二学段的“掌握”,体现了目标的逐步深化。

数学思考:

第一学段:能对统计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而且在第二学段中提出“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由此点明了统计的核心,数据分析观念包含着三层意思:第一,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第二,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第三,通过数据分析,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从对比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从第一学段的“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到第二学段中的“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从过程目标到结果目标,同样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问题解决:

第一学段: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学段: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从第一学段的“体验”过程,到第二学段的“经历”过程,再到“尝试”也是从过程到结果的逐步深化。

情感态度

第一学段: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第二学段: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从有“好奇心”,“能参与”到“愿意了解、主动参与”同样体现了目标的逐步深化。

从以上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标准在表述学段目标时也体现了层层深入,步步提高的意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下来看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着道理。

其中,为了降低难度,统计部分删除了以下内容:

①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②知道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③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④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第二学段

1、经历简单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胡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在“统计”这一内容除了将中数、中位数,以及“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删除之外,还有一些内容在表述方式和具体要求上也做了调整。主要强调了在收集数据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这是强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背景,设计合适的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感悟数据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从第一学段的“经历”“了解”“体会”到第二学段的“能”,这种要求的层次性体现了从浅到深的过程,也是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

二、说教材

数学教材是联接“数学课程目标”与“数学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桥梁。每套教材的编写都会凸显各自的特色,我们来看冀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关注儿童心理特点,让学生喜欢数学。

根据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食物感兴趣的特点,教材采取多种呈现方式,努力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充满情趣。二年级上册统计中,教材设计了“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这个活动,通过“你认为你们班最喜欢哪个节目的人最多”引出调查问题,并通用展示各个儿童节目版面的图片,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调查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使学习成为快乐生活。数学来源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六年就上册统计中。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如,选择六(1)班“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啊“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到数学就是身边的事情。

3、呈现多元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是《标准》前言中的论述,本套教材,在内容上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学习内容及时呈现多元化,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学数学学习的时空由课堂引向整个生活世界,把对学生的情感,道德,保护环境等教育贯彻在数学学习生活中。

六年级上册。教材选择现时世界上的内容,如:用统计图表示中国队参加历届奥运会获金牌数,预计2050年地球上人口总数等,让学生感受到扇形统计图在传递先是世界信息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统计的意识。

六年级下册,教材选择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经常丢弃废纸的现象,设计了“调查全班同学仍废纸的情况”这一实际调查活动,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若干张废纸集在一起就可以代替许多棵大树,培养节约和废品回收的自觉性。

接下来看教材的编排体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为:情境引入(引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反思交流(内化整理)——尝试应用(解决问题)如: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一课,教材出示男女生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读图,说一说了解到的信息。然后提出:从统计图中,你得到哦了那些信息,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时间,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整理出“每个图表示什么”,最后的“试一试”是尝试应用解决问题部分,这样编排能够鼓励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内容结构及知识整合 首先我们来看内容结构

正如这棵知识数所呈现,在第一学段我们将要学习的是: 一年级上册按给定标准分类和自选标准分类

一年级下册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直观的统计表等知识,已及根据相应的图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体验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会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二年级下册,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安排实际生活问题的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和收集,整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

三年级下册,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简单平均数。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求稍复杂数据的平均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求众数,用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统计表。

四年级下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五年级下册,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六年级上册,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借助集合图分析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认识中位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和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其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都是反映一个组数据的统计量,理解统计量表示的实际意义,能用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事物,就成为统计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统计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二年级上册,统计生日一课中,老师行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和家长的生日,引导他们关心家人,孝敬父母,然后再带领学生把全体同学的生日整理到单式统计表中,提出“第一月过生日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名”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并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组织学生很地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标准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采取“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你读统计图时,了解到的信息很准确”“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你计算平均数的速度很快”这些以鼓励为主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否定,要采取延时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得以蔓延。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课堂中,学生回答完毕后,“我点评、我纠正、我补充、我挑战”声此起彼伏。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使学生采用更有成效、对学生持续发展更有利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年联欢会准备买水果,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设计购买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如,可以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可以采用全部提案后,同学轮流在自己同意的盒里放积木的方法;等等。必须事先约定,每位同学最多可以同意几项。教师对于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以此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将学生的兴趣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情感资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教师也能从中总结出各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抓住学生爱运动的兴趣,从调查统计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入手,使学生轻松地学会了统计知识,掌握了统计方法。(2)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一定要在某个方面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而产生这样的资源往往来源于个体和集体的智慧。但思考来源于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想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是:观察一些特定的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寻求一个变化过程中的数学规律,分析一组数据所具备的特征,并据此而作出合理的推断,等等。学生在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观察、比较、概括、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而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之中就必然会产生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统计》内容中,教材出示了2004年“五一”期间五座名山旅游人数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了问题。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通过对统计图的观察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充分理解了这幅个性化的统计图中,1个“人”开图标表示1万人,而且还根据每座山旅游人数的多少“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突出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有关统计知识,我就说到这里,通过这次说教材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6.说课标说教材 篇六

我是来自流曲初中的教师何增理,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总目标。

2、学段课标内容。

3、单元课标解读

二、说教材(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内容)

1、编排体例。

2、编写特点。

3、知识整合。

4、知识结构。5重难点分析

三、说建议(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1、总体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学段目标地位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2)、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4)、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5)、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6)、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7)、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8)、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 史意义。

(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0)、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1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5)、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

解说:教材内容标准共15条,蓝色部分为第一单元内容,它不管在教材中还是中考中都占重要地位,我们称它为“三个离不开”,考政治离不开资产阶级革命;考经济离不开新航路开辟;考思想文化离不开文艺复兴

3、单元内容标准、二、说教材

1、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共25课,其中探究课4个。编排了4个单元的内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一单元讲述的历史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初步确立的时期。伴随着西欧各国文艺复兴的出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本单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期历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西方近代社会的演变创造了条件。

2、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之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一单元把重点放在欧美如何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其下的每一课都围绕着这条主要线索展开,意在重点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通过思想文化、扩展市场空间、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意在突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转移,而是全面质变过程的基本史学观点。而对于那些课程标准中仅做一般性要求的知识性内容则做介绍性说明。

特点之二:预留空间、启发思考。

教材的编写者力求史料准确、叙述客观、结论点到为止,给教师和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与发挥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教科书中所给出的材料和提供的材料线索,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七课“与哥伦布通州远航”力图探索一种寓教于乐、融合各科知识、协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教学模式。特点之三:标题鲜明、形象生动。

教材标题以简捷的语言概括了近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发展状况,从而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特点之四: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有介绍课程标准内容的背景介绍,知识面的扩大和延伸,各个独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提示、某些专题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等。在课文叙述的

字上,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是小故事,趣味性强,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3、单元知识整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理解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使之学会运用历史、阶级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体会近代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哥伦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等。

了解的知识:近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跨人近代社会。

情感和态度: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资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领悟文艺复兴时期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世界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过程和方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单元知识结构

5、单元重难点一览 第1课,我们讲了一部作品《神曲》和文化巨人的贡献与作品。这一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为什么一部带有宗教故事色彩的长诗,和一场以复兴古代思想艺术为宗旨的文化运动,会成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甚至是一种崭新社会形态出现的标志?其中有三个要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一种是古希腊思想文化艺术所能提供的历史遗产;二是批判反动腐朽的封建神学思想;三是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人文主义以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后两点就是这场运动在为一种崭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

第2课,重要讲了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过程,其重点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对外扩张和走向世界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这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贪婪性和扩张性两个方面去理解:贪婪性表现为对财富的无止境追求,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扩张性表现为以交换为生存前提和发展手段。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寻找和占有可以作为市场的势力范围。这样做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实现财富的可能,也会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否向欧洲以外的领土进行扩张,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迫切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当是资本主义制度能否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单元的第3、第4、第5、第6课讲的是社会形态在政治上的转型,这部分内容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内容方面的介绍,目的在于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向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客观地、实事求是的介绍其进步所在,同时也要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资产阶级不仅仅是运用暴力手段打败了封建势力,而且是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的先进性战胜了封建制度的复兴性和落后性.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线索清晰,但是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应以整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另外,本单元历史人物众多,思想内涵丰富。教师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特点,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基本线索理出历史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总结人类社会向近代迈进的过程。

本单元所讲述的历史事件突出,历史人物众多,要组织学生按照历史事件来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对于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程资源,通过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与现实联系密切,学术成果丰富,有关历史资料较多,教师要通过展示历史课件、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历史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在激荡中向前发展。教师在讲解教科书时,要讲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学习与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可采用六环节教学法(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课外作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评价建议

历史教学评价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对学习成绩的评判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课标中主要提供了这几种评价方法: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测验法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选用。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利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等书籍。

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声音.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历史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眼界。

4、单元课时分配建议(共9课时)第l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2课时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1课时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l课时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l课时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l课时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2课时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1课时

“知识无止境,教法有神通”我相信:只要我们扎根教育沃土、刻苦钻研教材,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拓展,教学效果就一定会达到最理想的程度。谢谢大家!我说完了。再见!

1、单元开始,安排“主题探究活动”

目的在于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体悟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每课引言

引言的作用:一是通过趣味引入,吸引学生;二是承前启后,体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本课基本内容。引言文字精练,大多由精彩事例引入,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全书各课的引言连排成文,能清晰地反映出全书的逻辑结构。

3、正文。

一般由有趣的可辨析的事例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参与教学的空间。正文内容使用二种字体:

(1)宋体,用于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2)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

4、每课中还有辅助小栏目

如:相关链接、资料卡、名言、插图等不,意在增加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能够生动地反映课文内容。

三、教材结构

1、依据课程目标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整套教材,是从初中学

生每个阶段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教育内容,统筹设计的教材结构。

──七年级,针对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把握自我成长等问题,以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为教育主题。

──八年级,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 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 ──九年级,针对学生生活扩展到国家、社会层面及面临的未 来选择问题,以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为教育主题。八年级上册,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 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为教育主题,以交往合作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品质。

2、八(上)教材内容结构: 八年级上册教材,着重围绕我与他的关系,以“交往合作”这

一主题,分别讲述了如何与父母、与同学老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逻辑来安排,最后让学生掌握如何与他人交往。本册书按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为四个单元:

1、相亲相爱一家----讲授与父母交往,2、师友结伴同行----教授与同学老师交往,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讲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4、交往艺术新思维----教授学生学会交往;其中最后一个单元可以说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概括和升华,是由具体到抽象的上升,意在从道德层面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本单元以学会交往为主题,阐述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四、教材内容纵向联系: 本册教材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区域为线索,第一单元的教学

内容是围绕家庭交往进行,第二单元涉及的学生生活区域有所扩展,是围绕学校交往进行,而第三单元这将学生的生活区域进一步扩展,是围绕社会交往进行的。第四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让中学生学会交往,这个单元的内容都贯穿于之前的三个单元,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概括和升华。

五、教材内容的横向联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在八年级上册这一横坐标可以阐发为:道德-交往必备的品德;心理健康-以健康良好的心态与他人交往与沟通;法律-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遵守基本的规则;国情-与他人交往时,要有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册教材每一单元中的的纵向知识整合。接下来【按照幻灯片念】,边念边翻。

六、教材编写特点: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材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安排内容,力求帮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完全符合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即: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原则、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七、说教学建议

1、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需要认

识和处理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达成养成教育。

2、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不断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

3、本课程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注重学生的课外生活,鼓励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生活化、社会化。要设置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探究。

4、改变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的状况,增强课程的育德功能,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5、适当的留白,为学生提供自由想像、自主思考的空间,避免简单化地作定义式的解释,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在鲜明展现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强调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6、知识内容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自然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认识,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教师的解读方式,也要尊重学生的解读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做课程标准的奴隶,而要做课程标准的主人,要通过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

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构建知识。

2、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与课外资源。教材资源包括相关链接、名言,对这些资源要合理利用,联系学生热点、兴奋点、盲点,适时在课堂穿插,引发学生积极性。课外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纸等;音像资源,包括,电影、节目录像等,实物资源 包括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上一篇:《堂吉诃德》的读书笔记下一篇:琅琊榜经典台词搞笑粤语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