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职院:创新校企合作 提升教育质量(共2篇)
1.保险职院:创新校企合作 提升教育质量 篇一
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依靠校企合作,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要依靠校企合作。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从被动到自觉, 从单一到多元, 从无序到规范, 合作关系不断明晰, 合作渠道不断拓宽, 合作成效日益显现, 整个校企合作工作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 现将所做工作介绍如下。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1. 校企合作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校企合作是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人才是理论与实践互为作用的结果, 人才的成长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校企合作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使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 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2. 校企合作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
校企合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而且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 通过深入生产第一线, 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 培养岗位意识, 提高质量意识和职业意识, 端正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
3. 校企合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用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家来校作为兼职教师, 这样既解决了专业师资短缺问题, 又可以弥补学校专业教师实践方面之不足。而专业教师轮流下厂实践, 进行技术交流, 又丰富了实践经验, 又提高了技术水平。
4. 校企合作是教学贴近生产的需要。
校企合作能及时将生产技术的新变化回馈到教学中。校企合作将企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带到课堂研究。学生与企业的技术工人面对面地交流, 兼职教师为学生解决课堂上的困惑。同时, 学生进企业现场学习, 也熟悉了生产流程。贴近企业、贴近生产的教与学, 为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打下基础。
5. 校企合作是企业服务的需要。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学校除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线技术工人外, 还能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企业进行在职员工培训,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进行产品开发和改进, 促进技术更新, 为企业解决人才支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三大问题, 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企业, 服务经济的作用。
二、实施校企合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积极探索更广泛的合作领域与内容, 逐步实现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 从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 从浅层次合作向深层次合作转变, 实现校企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
1. 共建课程与计划。
学校邀请企业、行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进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的制订或修订工作, 积极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上, 由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关。这种校企紧密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做法, 为学校培养优质的实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聘请企业生产领导、技术骨干人员参与学校课程改革, 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对人才的需求规格要求, 根据企业的生产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确定课程内容、制订课程结构、开发专业教材, 将企业最急需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融入校本课程开发之中, 确保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2. 组建企业冠名班。
为加深校企合作, 提高就业质量, 给企业量身打造紧缺的技术工人, 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前预定学生, 学校则有预见性地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制定招生培养计划, 与企业联合, 成立冠名班。企业提供助学金或奖学金, 参与冠名班的教学过程, 学生有针对性地到委培企业顶岗实习, 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毕业后定点安排到冠名企业工作, 实现了技能人才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 满足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
3. 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抱着“服务企业”的态度, 瞄准市场, 积极主动, 建立校企间的诚信合作关系。组织相关人员到企业调研, 听取企业的发展规划、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学校的要求、建议, 预测市场需求, 建立市场需求信息台帐, 签约挂牌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等;在校内举办“校企合作座谈会”, 交流学校发展和教育理念, 聆听企业人才需求的新信息;举办“毕业生双向选择专场洽谈会”, 挑选合适的企业到校参加双选洽谈会。近年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与200余家企业展开学生顶岗实习合作, 签约挂牌40家江阴地方大型骨干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每年都有1000多名学生赴全市各企业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培养本地区学子万余名。
4. 企业兼职老师进课堂。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技能人才进课堂任学校兼职教师。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 与多家地方知名企业开办了“企业课程选修班”, 聘请企业领导和员工作为特聘教师, 定期让他们到校送教, 为学生讲解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生产要领、企业规范、企业文化等,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劳动纪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 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思想基础。同时也将企业的文化渗透到校园, 有利于企业选择人才, 也有利于学生选择企业, 体现了学校办学“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理念。
5. 企业干部当教师。
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仍旧属于学校教学的延伸, 学校没有放任不管, 而是聘请一些大型企业退休的基层和中层管理干部组成顶岗实习管理队伍进行现场管理。他们责任心强, 有一定的基层管理经验和员工培训经验, 每周至少与学生交流一次, 每周向学生的师傅、车间主任了解学生实习状况, 与企业人事部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每两周返校一次, 向学校反馈企业的建议和学生的实习状况, 每月与家长交流一次, 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家庭之间的桥梁作用, 有效解决学校和企业在管理上的对接, 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学校相关部门经常深入企业召开毕业生追踪分析座谈会, 加强对校外实习岗位上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和实习管理, 真正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合作。
6. 举办企业定向委培班。
为加快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还举办企业定向委培班, 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由合作方依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 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性教学方案。企业派遣工程师、学校派遣优秀教师组成教学项目组, 负责日常教学管理, 实施教学任务。学校提供实习场所, 企业提供实习设备。企业还为学生承担全额学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忠诚度明显提高。
7. 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
2.保险职院:创新校企合作 提升教育质量 篇二
一、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状态
靖江市地处长江沿线,拥有50余公里的黄金水岸,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隔江相望。独特的区域优势,加上靖江党政的正确发展思路与决策,造就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高位运行的良好局面。目前拥有亿元企业75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有11家,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有75家,其中超亿元的有10家。江苏新时代造船股份公司、新扬子造船股份公司利税均超10亿元。目前,全市工业所属行业大类28个,其中支柱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五大行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0%。建筑业作为独特的一个行业,去年完成128.40亿元产值,业务分布国内外,境外营业额达4354万美元,且品牌战略效果明显,获省优工程9项,泰州市优工程10项。
就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看,我市走的是集中发展的道路。一是企业建设向市园区集中,村镇不办工业园,镇村不管企业。目前已建成三个工业集中区和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二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临江已经基本形成船舶、特色冶金、粮食能源、木材五大特色加工产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全国重要的粮食物流基地已经建成,城北园区形成了工业通风、空调设备制造特色产业区,新桥形成了不锈钢、耐磨钢、特色金属产品加工产业区。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实施火炬,星火计划8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产品18个。申报专利900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30.54亿元。光芒集团建立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三江电器集团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优良的工业经济运行质态,使靖江市的就业岗位质优量大,2008年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318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仅为3.1%,而这中间绝大多数都已二次就业。
二、工业经济高位运行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大量的人力资源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展示自己服务经济发展作用的平台。目前近40万产业人员中80%为一线技工,随着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正受到所有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毕业生已成为各个企业招聘员工的首选。大型企业由于劳动力自然淘汰数较多,纷纷要求职业学校能定期定量提供员工。其次,本地经济发展提高了职工的收入,使得劳动力本地就业愿望强化,职业学校学生的流失也明显减少。目前苏南地区、上海地区的制造类专业对我市一般劳动力已不能形成吸引力。
第三,随着企业设备、技术的更新,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数企业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这就为职业学校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各级各类的培训工作为职业学校服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集群化的产业发展,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产生了强劲的推力。
纵观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其五个支柱行业对一线技工需求集中在机械制造、机电技术应用、焊接三大类,对员工能力的需求集中在各类车、冲、刨、铣床的操作、板金放样、装配、钳工、焊工等,中型民营企业对源于中职,专业能力较强,具有CAD放样、制图能力、工艺设计能力的技术员队伍也有一定的需求。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也就相应集中,这样就克服了过去专业需求零散的弊端,为职业学校做强专业提供了优势基础。职业学校可以优先发展制造类专业,使资金的利用率,师资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为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
同时,集群化的发展,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生产技术、工艺不断更新发展,生产设备不断升级换代,对员工的能力需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强化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强技能的技工。而要实现此目的,则必须从提高师资水平、保持实习实训设备的先进性、改革课程、改革教育学内容、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应当说,目前的企业发展现状,要求职教人特别是决策者,必须对工业发展态势有精确的认识与分析,其次,教师必须自觉更新知识技能,紧跟发展节奏,走在技术能力发展的最前面,方能使学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四、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效的最有效保障。
我们认为,有效进行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要素。职业教育要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就必须植根于企业。职业教育只有融入诸多企业要素(如技能、管理、文化等),实现教育要素与企业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能充满活力,才能蓬勃发展。那种脱离了企业的职业教育,只能有“文不像学生、技不如学徒”的教育产出。
对于校企合作的模式,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三种:①企业配合型②校企联合型③校企实体型。众多学校都有过尝试,不少专家学者也就三种模式的内涵、特点、优劣进行过比较研究。然而,我们认为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有效的模式。而更有效的模式只有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从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出发,从学校发展现状出发精心构建。学校之间,地区之间不必强求相同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更不必为了某些因素,硬套某一形式,一切应从效果出发。当然,不拘形式并不意味着盲目而动或根本不动。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关乎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的管理者们就必须深入研究,形成思路,着力推进,做到有理论有践行。
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从形式来看属于“企业配合型”。即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文化与专业素质、技能要素、训练方法等提出指导意见,供学校制订实施法教学计划参考,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岗位等。从层次上来看,我们目前还处于浅层次的合作。专业委员会务实性会议少,教学计划制订部门深入企业少,专业教师对企业岗位能力缺乏深入的分析,关心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够,企业对合作积极性不高,大多是为满足自身人力资源需求而与学校合作。学校与企业都缺乏对校企合作所带来的知名度的提升等社会效应的认识。
如何形成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我们觉得需做好如下几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主动寻求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强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工作使教学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为提高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奠定基础。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一纽带,进一步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二是扎实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必须建立具体的奖惩机制,促使专业教师进修提高,下企业锻炼等,使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真正能在合作中对企业的产生、技改、对口培训等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假若我们的教师知识不如技术人员,技能不如工人师傅,企业又怎会有与学校合作的热情呢?
三是建立由国企、民企、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校董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外宣传,使企业和企业家们关注社会、热心公益的愿望在职业教育范畴内得到实现。校董会对于各项合作措施的落实能起到保障作用。
四是强化校外实训的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育产品对企业的吸引力。职业学校必须加大对校外实训特别是顶岗实习的管理。既要以企业为主导,又要紧抓学生这一主体,以及岗位能力、全面专业能力培训目标达成这一主线。要利用人力资源输出这一要素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保险职院:创新校企合作 提升教育质量】推荐阅读:
校企合作的创新10-29
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措施09-28
“立足岗位创新,提升服务质量”06-27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创新使用研究08-23
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08-09
银行保险合作方案10-22
工作提升创新11-03
创新机制提升能力09-11
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07-04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