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复习题课稿(精选7篇)
1.体育保健学复习题课稿 篇一
体育保健学论文体育保健论文:学生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传统保健体育包括中国武术、吐纳导引、健身气功、宗教功法、医学功法等种类,是以我们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的健身、养生体育项目。通过几个学年的专选课程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其在学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极具推广价值,我们将继续广泛深入地发展此项教学工作。关键词:学生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传统保健体育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集东方文化、哲学、政治、宗教、医学等思想理念为一体的健身、养生体育活动项目。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主观意念的积极参与及恰当的呼吸配合(身、心、息联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位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锻炼身体,培养性格,起到祛病、益智、健康长寿的作用。它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属性,从历史的演进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分析,古代劳动人民往往是为了防病治病的目的创造出了众多的健身、养生功法和技术,这一类体育活动可以称之为“为医疗服务的体育”,它与现代奥林匹克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超越极限、永争第一”的精神观念有质的区别。认为个体身心的积极参与,以个体的“我”为目标,不断地超越自我才是至关重要的。它又不同于医疗,医术和药物对患者个人而言都是外来的,而传统保健体育的医疗效益主要来自个体自身。不能说它取代医疗手段,无数事实说明,它对疾病的预防,辅助治疗及康复治疗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者及慢性病患者锻炼,是临床医学有效的完善、补充手段。
一、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专项知识、技能及传统文化、哲学理念的学习、训练,不仅增强了体质,有效改善了身体健康状况,对传统保健体育与中西医临床医学相结合在疾病的预防、辅助治疗及康复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为本专业——中医、中药、中西医临床等学业的学习起到良好的辅助、促进作用。
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义工”实践过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广大学生慈悲、仁爱、融入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道德情怀。我们称这种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三义”行动,即义务为群众诊断、咨询保健养生方法;义务为群众提供中医学专门的保健手法推拿按摩服务;义务为群众演示并传授保健养生功法。在实施“三义”活动时,我们非常谨慎地将其定位在:义务的、非经济、商业性特征;教书育人的特征和服务社会特征的层面之上,不如此恐将脱离纯粹,流于庸俗。
同学们社会实践服务受众一般为老年人或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天之娇子”一下子扎进“弱势群体”之中,我认为其思想认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收获,首先是滋生出几分怜悯、慈悲、仁爱的道德情怀;其次是对自身存在价值(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认识;再者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未来职业的价值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于此活动与课程的教学评价挂钩,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校自2004年起,迄今已有逾1800人次参与并完成了38个单元、约3000小时的社会慈善服务活动,教学效果及社会效应良好。
二、学生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几个问题 1.气功类教学问题
个体主观意识的积极参与,是传统保健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道由心学”,即“心”学是学,“心”练是练,“心”得是为最大之得。不认同虞定海教授关于练习者在练功时“调息、入静,暂时关闭一切信息通道„„”的提法,不少同学在交流“松”、“静”的功夫时,都简单地理解成“什么都别想”——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辨证地理解,“空灵”、“透彻”、“无”、“零”也是一种存在状态;同样地,“无为”、“不作为”,对有生命的个体而言,也是一种作为方式。练功状态有别于睡眠、清醒状态,从正常人心理、生理的角度分析,那是一种“以心治心”、“以念止念”的情感、欲望等心理活动的戒持状态,怎么戒持?我认为朝着中庸、中和的状态收摄戒持,是心理活动窄缩、心理活动定向性集中活跃状态,亦即气功练习时常提的“意守”的目标。
在许多气功类练习方式的传统保健类体育活动中,都强调并提倡“内动”、“调心”,充分挖掘个体心理活动与肢体动作、呼吸方法有机配合的能力。唯物史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即物质决定精神,然而在特定的环境状态及一定的时间域之内,意识(精神)是可以升华存在,提高存在价值的内涵的,“望梅而止渴”、“听风生凉意”就是最好的佐证,这是气功类传统保健体育活动所追求的一种场境、氛围。
同时我们也坚决反对由刻意于“玄妙”而至“迷信”,那些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无所不至”、“无所不及”的“开天耳开天目”等奇功异能的鼓吹要不得,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对某种功法或某大师的迷信崇拜。迷信常使人愚钝,实际上那些歪理邪说再好识辨不过,不论什么“信息讲座”、“带功报告”、“开班设坛”等等,都有财物、名誉、权利非常规敛聚的特征,他们常教唆学生、信众要“坚定信心”、“唯师唯大”、“唯功唯大”,这本身就犯了“起意”、“生欲”、“争执”的修习大忌。在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同学们要以人为本,以个体身心愉悦健康为标准,要敢于抛开我、超越我,抛弃一切不适宜个体锻炼的功法。2.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与宗教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们讨论“老”、“庄”,谈“阿赖耶识”、说“涅磐”,分析瑜珈术与运动处方等,遭致一些误解,个别信教学生很欣慰,“欢迎老师宏法”,这引起了我深刻地反思。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述:“不信仰宗教是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共产党员不但不能信仰宗教,而且应该积极宣传无神论,宣传科学的世界观,宣传反对封建迷信的正确观点。”“我国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我国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吸收了我国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哲学、医学当中不少优秀的成分,可以研究和发掘其中精华。”“肯定宗教中的积极因素,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宗教,而是要努力使已经存在的宗教多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祖国统一服务。”
信仰宗教不对,必须防止宗教极端主义的滋生,做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倡导者、维护者,同时简单地抵制、拒绝、排斥宗教理念和信教学生也不对。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基本的宗教政策,我们应该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努力认识和掌握宗教自身的规律,研究挖掘其中积极进步的因素,为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服务。3.课程德育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学校体育较为时尚的提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致力于开展“德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在培养建设新形式下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时候,将其换上一套传统的提法,那就是努力建设一个颐养、培植浩然正气的道场,一个士(义士)、子(君子)、匹夫(时刻有责于天下兴亡的匹夫)的教育道场。视实践的方向、过程为最大的教学目标,不断激励同学们去勤勉地参与、行善、奉献和创造。为此我们给每位同学配发了“三义”社会实践义工工作日志本,将每次活动内容、时间、地点都详实地记录,并由教师、服务受众或资深社会人士签名认证,每学期回收评价一次。积极倡导“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耘”、“视行善为积德、积福”这些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学生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做好中医学、中药学为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理念的秉承、光大事业。
4.学生教学水平及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问题
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技术,能自己独立练习之外,还有运动处方的要求,即学生应当能够将所学过的传统保健体育技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向患者传授、应用于临床。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教法,从目前情况看,同学们结合动作一边叫口令、诱导语、张嘴的第二信号系统应用能力较差,此应为今后要努力改善提高的一个环节。项目的提高、深化要求在专业理论方面要不断探究,这一工作不能仅仅是教师的,更有待于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尤其结合学生主修的中医、中药学专业。近年来此项工作成效甚微,学生仅有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另有10篇文章在校园网站相关版块上刊发,影响的面和度都极其有限,这也是要努力改善提高的一个环节。参考文献
[1]江泽民2001年12月10日全国宗教会议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体育保健学复习题课稿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定向运动的书籍和资料,为研究分析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分别随机抽取2所高校本科生各1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共计200份,实际回收196份(回收率98%),符合统计学要求。
1.2.3 专家访谈法
向专家、学者就有关大学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和体育保健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咨询,以确保本文研究的科学性。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3.0软件系统对所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源和需求情况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来源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校、书刊杂志、电视、网络、家庭教育。他们依次所占的比例为学校85.7%、书刊报纸52.5%、电视49.5%、网络58.6%、家庭38.8%,其中学生已知的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学校的最多,其次是网络、电视、书刊和家庭,说明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大多数来源于学校,学校在学生体育保健知识传授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体育知识的需求调查发现,体育保健相关知识需求最多,说明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体育保健课在高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极为重要,保健知识的获得,预防保健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任务[2]。
2.2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部分的学生仅对于肌肉痉挛、中暑和运动中腹痛等小部分的简单的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而对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制定运动处方、包扎和止血方法、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等知识则相对缺乏,对身体锻炼时所出现的一些生理反应,受伤后的应急处理、二次损伤的防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非常少,而对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测试中,发现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试卷满分率为0%,及格率为56.1%,大学生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的程度还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
调查显示:196人中发生过皮肤表面擦伤的人数最多占64.3%,其次是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损伤人占总人数的47%。同时调查还发现:由于学生不懂保健知识所以更加不懂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发生二次损伤的现象也很多。特别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督指导,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又很差,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尤其是在较强对抗性运动中不可避免的身体碰撞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拉伤和扭伤等。因此,向学生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极为重要。保健知识的获得,预防保健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任务。
3 讨论
1. 学校是进行健康教育,传授体育保健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对选择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71.35%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大学体育理论课的讲授,他们在学校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是通过大学生体育理论教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但教学课时少,每学期只有4学时,而且实际授课情况不容乐观。28%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实践课中教师的传授,这种方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是在运动损伤发生后教师才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还有0.75%的同学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保健课,这是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这部分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教学内容随意,方法简单[2]。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把医学知识和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体育保健的能力,培养学生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使学生在学校期同能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能力,逐步形成健身的习惯。以至走向社会后能够坚持终生自我健身锻炼,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3]。
2.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匮乏,自我监督能力差,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增加体育保健知识势在必行。调查发现体育保健测试的满分率为0%,及格率为56.7%,掌握体育保健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预防运动损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2005年发生在江西某大学的一件运动损伤致残事件,即一名大学生高位截瘫事件,这名学生进行跆拳道对练时发生颈骨扭、挫伤,因为没有及时就医,最终伤及神经,导致高位截瘫。如果这位学生和他的同学有一些体育保健知识、技能的话,早发现就不会导致如此可悲结果。有关专家指出.外伤所致截瘫中有约20%是由二次损伤所至,即应急处理不当造成的[4]。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及防伤观念,还能将体育保健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
3.学生的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与防伤观念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体育锻炼时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运动损伤频繁发生。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并精通体育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的关系,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掌握扎实的体育保健知识并指导日常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在高校中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不仅是大多数大学生迫切需要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应不断改革,课程的开设应该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需要,还应该看社会及市场的需要。体育保健学虽然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自觉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而且通过教育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和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体育健身参与者,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肖文,余静.对大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技能情况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5-127.
[2]由娟,某高校2006级新生卫生保健与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8):1493-1494.
[3]于从茂.徐景文,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80-81
3.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三
关键词: 体育保健学 实验教学改革 进行效果
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高校体育院系实验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专业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在体育运动与人体保健实践中有重要指导作用,要想提高体育院系学生综合素质,承担实践任务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安排科学合理的体育保健学实验不仅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利,而且对学生把理论向实践转化更有利,并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运动保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轻视实验
当前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普遍存在对实验课不重视的观念,产生这种不正确观念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与体育院系自身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有关,在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上,长期处于欠账状态,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仪器更新率低,有些实验室十年内没有现代化新仪器设备采购计划。有些体育院系为了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采购了一些比较先进和昂贵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些仪器设备并未对本科生开放。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新的仪器设备未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只能以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对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很大打击。二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包括体育院系领导在内,认为专业课才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对理论课,包括实验课比较轻视,认为学好专业术课就行了,对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更别提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课。
1.2课时安排不合理
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学计划,体育保健学实验课一般为12-14学时,且在总课表上并未做出具体安排,只在实验教学分课表上有所安排,对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不利。一方面不利于集中开展实验教学。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普遍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提倡学生选课以修满学分,管理模式虽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灵活性,但学生流动性很大,出现学生不能到齐实验课堂的情况,使教师很难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二是当前单班实验教学的学生人数不合理。当前很多体育院系的单班人数达60人以上,而实验教师在2个学时内要完成对60位学生的保健实验指导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1.3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运动保健实验内容安排中,演示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实验为演示性,如按摩的基本手法、包扎和止血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占的比例太低,而创新性实验接近于无,对我国提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不利。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与创新性实验不同,不但实验主要内容陈旧单调,而且实验方法较呆板。学生每次做实验时,不管实验内容有多少,实验时间都为2课时,进行实验时学生和老师基本按部就班地获取实验数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是主动的,基本按教师的布置进行,能应付已经不错,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首先,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向学校争取实验教学专项资金投入,每年或每隔三五年应采购新的仪器设备,淘汰旧的仪器设备,使实验教学跟上时代步伐。其次,各体育高校的实践教学主管部门应考虑将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设为独立授课的可行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陪衬,自然降低重要性,但事实上理论和实验课不能作为依附关系存在,因为二者皆为培养合格全面体育人才服务,都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点。最后,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选修课程时间安排集中上课,并以小班授课为主,以避免因学生选课较多带来的人数不齐现象,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应增加三性实验(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实验中不能只是演示性实验一统天下,不能简单重复前人实验成果,应体现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响应国家提倡的创新性教育,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使实验类型的比例达到比较合理的结构,将理论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安排在验证性实验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密切注意国内外体育保健学实验发展的走向,吸收国外最新实验教学成果,并将其融入日常实验教学中,对新兴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介绍和学习,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和现代化,提高学生对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兴趣,进而增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新力。
2.3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首先应选好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应由高学历和高水平人担任,最好是实验教学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比较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次应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人事实验教学工作,制订有关人才引进政策,引入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以更新实验教学队伍,使实验教学队伍更具活力,使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得到及时更新,同时培养新的实验教师队伍,为其今后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最后是努力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很有必要,实验教师除自学外,还应积极到先进兄弟院系观摩学习或进修。
体育保健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牵涉面很广,不但实践教学主管部门要引起重视,还需教师转化教学观念,需学生积极配合,更需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帮扶,只有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落实,各种关系理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红岩.体育保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63-165.
[2]郭玉凤,肖明冬.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1):79-81.
4.体育保健学(小编推荐) 篇四
一 名词解释
1营养: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2营养素:人类为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中的养分称为营养素 3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的代谢状态;
4平衡膳食: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的需求
5网球肘:肱骨上髁炎,指伸肌总腱炎性改变(末端病),多发于网球运动员,劳动妇女。RICE原则:运动损伤后要尽快遵守的康复原则。水敷,加压包扎,抬高肢,制动
7健康分组: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育水平功能状况所分组:分为基本组,准备租,医疗体育组。
8过度训练:当运动负荷过大时,与机体之间过分不适应,造成疲劳连续积累,引起一系列的功能紊乱和病理状态。9过度紧张:过度或长时间持续性的紧张
10纤维素概念种类:是人体不能消化的,但是在消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种类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
11指压止血法:指较大的动脉出血后,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液。
12MILLS征:患者屈肘,屈腕,握拳,前臂旋前后位,然后主动或被动伸肘,伸腕,前臂旋划时,肘外侧疼痛及阳性。
1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即食物的生热效应,指进食数小时内发生的超过RMR的能量消耗。
二问答题
1营养素和健康关系(维生素,矿物质问题)?
答:营养是供给人类用于修补旧组织、增生新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合理食物。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需的7大营养素。⑴.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是人体最主要的热量来源,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促进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作用。⑵.蛋白质参与组织的更新和修复;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增强抵抗力;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能源。(3)脂肪的作用是为人体制造热量、增加体力和保持体温,是人体内能量供应的重要的贮备形式,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4)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化合物,膳食中绝对不可缺少,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谢紊乱,以及出现病理状态而形成维生素缺乏症。(5)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帮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肌肉收缩、神经反应等,对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重要(6).纤维素:促进体内的废物有效通过肠胃,进行排泄。(7).水是人类和动物(包括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功能是调节体温、滋润肌肤、输送养分和协助人体排除体内垃圾。2蛋白质摄入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答;摄入不足,青少年消瘦,发育迟缓,成年人乏力,倦怠,肌肉力量下降,月经失调。摄入过多,引发痛风,肝肾负担重。3 碳水化合物和运动关系? 答:(1)碳水化合物能迅速提供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所需能量。(2)在以碳水化合物为燃料时,氧的效价是最高的。(3)碳水化合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任然是可以通过糖酵解提供能量合成ATP,而脂肪和蛋白质则不能(4)碳水化合物燃烧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增加体液的酸度。运动补水方法和原则?
答:补水应遵循预防性补充的原则和少量多次的原则。方法:一是在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前数日,将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增加到60%-70%,二是在运动前1-4小时补糖1-5g/kg,固体糖或液体糖均可,但运动前1h补糖最好使用液体糖。
5平衡膳食食物构成和平衡膳食健康关系?
答:构成:粮谷类,动物性食物,豆类,蔬菜水果类,油脂。关系:(1)氨基酸平衡(2)热量营养与构成平衡(3)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4)酸碱平衡 运动员合理营养基本要求? 答:(1)运动员合理平衡(2)热源营养素比例适当:大多数运动员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1:07-08:4(耐力运动员1:1:7)
(3)提供平衡膳食和食物多样性(4)食物体积小且易消化吸收
(5)合理的膳食制度:运动后休息30min,进餐1.5-2(6)在良好平衡膳食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品。7 比赛前期的营养要求? 答:(1)运动员在赛前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小运动负荷,膳食中的能量摄取量应适应于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减少。
(2)食物多样化,食物色香味美,营养平衡,含有充足的无机盐和维生素。(3)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等酸性食物的摄入,以减少体液偏酸状态,防止疲劳提前发生。赛前切忌大量补充氨基酸。
(4)增加碱储备,可采取多吃蔬菜,水果或采取碳酸氢钠负荷法。
(5)纠正体内维生素的缺乏,维生素B1临时服用无效,需在10天或2周之前开始补充。
(6)赛前补糖和糖负荷技术。(7)增加体内抗氧化酶活力。8赛前一餐的营养要求? 答:(1)赛前一餐的食物体积要小,重量要轻,能提供2.09-4.18mj的能量(2)赛前一餐在比赛开始的3小时以前完成
(3)比赛当日不宜换新食物或改变习惯的饮食时间
(4)大量出汗的比赛项目及在高温环境下比赛时,应在赛前补液500-700mL(5)赛前不宜服用咖啡或浓茶以免引起赛中的利尿作用,赛前不可服用含乙醇的饮料
(6)耐力性项目比赛应进行赛前补糖,为避免胰岛素效应,补糖的时间应在赛前15-30min内进行,不补糖量应控制在每小时50g左右。9 运动创伤的分类方法? 答:(1)按受伤组织结构分类
(2)按伤后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分类(3)按损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4)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10 骨折的原因? 答:(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于直接作用部位,多见于暴力直接打击(2)间接暴力:发生与暴力传达部位,多见于跌倒时引起的骨折(3)撕脱性暴力:肌肉或韧带猛烈收缩引起附着部的撕脱骨折(4)积累性暴力:大多由骨膜炎症诱发引起 11 骨折的急救原则? 答:(1)防治休克(2)就地固定
(3)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机制?
答:体育运动中,当膝关节屈曲,小腿固定于外展外旋位,大腿突然内收内旋并伸直膝关节是引起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典型机制;若小腿固定于内收内旋位,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并伸直膝关节,是引起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典型机制。此外,膝关节突然猛力过伸及腘肌肌腱前后割裂,也可引起半月板前角或半月板边缘分离。13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病理变化过程?
答: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多见。
变化过程:(1组织撕裂后,组织内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肿胀,(2)局部肿胀产生压迫和牵扯性刺激——疼痛
(3)组织损伤,疼痛和肌肉痉挛——功能障碍 14 内侧副韧带损伤机制?
答:因膝关节突然外翻所致,即膝关节屈曲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若扭转的力量不大,只局限于内侧韧带本身的扭伤或部分撕裂;如扭转的力量较大,可引起内侧韧带完全断裂,或可合并内侧半月板,十字韧带的损伤。15 清创方法?
答:。1)止血。2)创口局部消毒,若伤口深及皮下,创面较大,且有煤渣,细沙,泥土等异物附着,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创口,用消毒毛刷刷干净创口及创面,用医用剪创口以平整,用双养水冲洗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然后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创口并包扎用粘膏粘合。16: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
答:
(一)根据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使他们养成正确的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2)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3)不宜在坚硬的(沥青,水泥等)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4)儿童少年不宜过早的从事力量性练习,可采用一些抗阻力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5)膳食中应注意供应较充足的钙,磷,并多安排室外体育活动(6)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幅度大,柔韧性好,宜进行柔韧性练习。
(二)根据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运动负荷要进行合理安排,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但不应要求过高,过急,密度要小一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2)儿童少年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运动(3)要培养儿童少年在运动中能根据动作的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逐步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并教育他们注意呼吸卫生。
(三)根据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可穿插一些游戏和小型比赛等。(2)教学多采用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手段,多运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多做一些模仿练习,注意培养其思维,分析能力,促进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3)不宜要求他们做过于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4)青春期女少年心理特征为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对她们在各项体育运动中要适当降低要求,并在教学中注意循循善诱,鼓励,启发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兴趣;男少年心理特征表现为好胜心强,在教学和训练中,应对他们加强防伤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同时加强保护措施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四)个别对待:对少数在发育或健康上经常或暂时有显著异常现象的学生,视其情况,可暂免体育活动,但不应放弃锻炼,适当的体育活动,有促进康复的积极作用,逐步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此外,还应对儿童少年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发展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分组的依据? 答:(1)健康状况(2)身体发育状况(3)生理功能状况
(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18 课外活动体育保健要求?
答:(1)健身运动必须在健身运动价值阀的强度内进行,即心率在180次/min以下;(2)健身运动的特点是具有运动项目的多样性。(3)为保证课外活动有条不紊,安全失效的进行,事先应做周密安排,做到定时,定内容,定场地器材和定辅导人员。(4)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过度训练治疗方法? 答:(1)消除病因
(2)调整训练内容和改变训练方法(3)加强各种恢复措施(4)对症治疗
中暑分类症状和治疗方法?
答:分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3种; 治疗方法:(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畅通,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热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和氯化钾。(3)物理降温:用4°c-11°c凉水擦抹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加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以降温
(4)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21维生素和矿物质缺症
Va——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病
Vd——佝偻症,骨软化症,骨质疏松 Vc——坏血症,皮下出血
Vb2——口角炎,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 Ca——软骨病,肌肉痉挛 Fe——缺铁性贫血
Zn——生长停滞,发育不全 22肩部扭挫伤的治疗?
1.治疗原则:1)手法治疗为主,配合固定,练功,药物理疗等综合治疗。(2)急性损伤肿胀较甚,或部分患有精神过度紧张。(3)必须先拍X线片,判断有无骨折及脱位,再确定临床治疗方法。2,治疗目的:消肿止痛
促进炎症的吸收
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能力
减轻病人痛苦
5.体育保健学复习题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技巧:鱼跃前滚翻;(2)基本体操:负重搬运
2、教材分析:
(1)上述两项内容,分别选自省编《体育》高一教材中的第五部分“技巧”和第九部分“基本体操”,这二项教学内容均具有协调、灵敏、力量等自身特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2)技巧---鱼跃前滚翻是在初中《体育与保健》课的教学基础上,提高动作质量,为以后学习联合动作作准备,通过学习“鱼跃前滚翻”,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接受美的教育。
(3)负重搬运是基本体操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负重搬运本身具有实用性,可直接为生活、劳动和军事服务。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本课内容的动作概念和技术结构。
(2)技能目标:学会鱼跃前滚翻和负重搬运动作,发展滚翻和负重搬运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具有开拓创新、勇敢果断、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制定好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是否得当,是上好课的关键。
A、鱼跃进前滚翻的重点:跃起远撑;难点:屈臂团身的时机。
B、负重搬运的重点:创造、协作、安全;难点:协调、配合。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采用“创造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2)教学方法:
采用“创造尝试法”,鱼跃前滚翻采用“自由组合,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方法:“听讲解---看示范(教师、学生)---分组练---纠动作”。
负重搬运采用“四环递进教学法”。其方法:“听清问题---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创造动作---尝试练习---集体练习”。
(3)教学手段: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为主体,给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多比较、增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地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提问法、对比法,以及分组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突破难点。
(4)场地器材
设计一个简洁、合理、美观、实用的场地,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
本课场地设计是:篮球场中画直径为15米左右的圆一个,中间放置大垫子9块,小垫子9块,完成鱼跃前滚翻后,撤掉垫子,在篮球场两边线之间做负重搬运练习,做到一场多用,在负重搬运练习中利用大垫子当“担架”进行练习,做到一物多用。
使用器材:大垫子9块,小垫子9块。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1’)。
2、“听数抱团”游戏(4’)。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一开始就采用慢跑中做“听数抱团”游戏,教师喊“数”是3、5,two,four,2*3等形式出现,这游戏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进入兴奋状态,既活动了身体,又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身心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徒手操(5’):采用教师提出动作名称,学生创造动作(教师指导),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采用边示范、边练习、边纠正错误,适当变换口令节奏。
4、鱼跃前滚翻(15’)
采用的组织形式是“自由组合,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法,从易到难,要求从低到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具体教学步骤:
(1)前滚翻;(2)远撑前滚翻;(3)保护帮助下做鱼跃前滚翻;(4)跃过一定障碍物做鱼跃前滚翻;
(5)独立完成动作。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学生示范,表扬鼓励,并纠正错误。
鱼跃进前滚翻结束后,撤掉垫子,采用教师设问,每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将垫子搬到指定地点,做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5、负重搬运(15’):练习形式为有多人一组利用垫子抬人,三人一组抬人,两人一组背人。采用“自由搭配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采用“四环递进教学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练习----教师反馈辅导、学生练习----教师讲评小结。
6、放松操(2’)。教师提议,学生创造动作进行放松,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得到充分放松,轻松、愉快地结束本课。
7、总结、收回器材,下课(3’)。
总之,在课的构思和设计上体现了“寓教于创、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作一点尝试。
6.体育保健学复习题课稿 篇六
(会从中选5个共30分)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内容包括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项群训练的特点。
5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6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称为竞技能力。
9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0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制胜规律:指在竞技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2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运动训练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13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4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5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训练中应准确把握和控制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或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及实施并对他们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节,以使得运动训练学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16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的,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7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18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9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20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1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在运动员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依照训练的统一计划,适时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的机体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
22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23负荷量: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量,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
2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2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2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2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控制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2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运用分解训练法可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训练任务,加强主要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环节的训练,从而获得更高的训练利益
29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的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0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2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33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34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或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35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36比赛:比赛是训练的杠杆,只有通过比赛,运动训练的成果才能得到社会公认,比赛对运动员所处的状态有着特定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员应怀着强烈的进取欲,以充沛的体力投入到预定的比赛中去。
37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有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水平都会影响体能整体的水平。
38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
39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0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41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42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43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44爆发力:是速度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爆发力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
45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46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47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表现为人体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时的挥摆速度,击打速度,蹬伸速度和踢踹速度
48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
49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0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51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52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53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
54技术风格:是指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较为成熟或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5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为。56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57战术分类:表现特点(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按参加战术行动人数(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战术)按战术的攻防性质(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按普适性(常用战术,特殊战术)
58运动员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9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60训练课的结构: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61运动训练过程: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从开始参加训练,经过教练员的专门指导和有计划的组织训练,最后达到竞技高峰,到停止训练活动的训练过程。
62训练计划:控制者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对受授者的训练活动实施控制的控制程序。
63动作基本结构: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亦可称为技术的微观结构。
64训练大周期:通过许多连绵不断地大小周期循环往复来表现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65训练性比赛:以培养运动员专项所需的综合能力或提高专项训练强度为主要目的而参加的比赛。
66一般训练:以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为主,提高运动员各器官,运动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一些非专项的运动技术。
67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68核心力量:又称核心稳定性,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核心区域,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2012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第一部分 运生理学(150分)
一、概念题(5题,题6分,共30分)1.离心收缩
2.超量恢复
3.需氧量
4.青春期高血压
5.牵张反射
二.简答题((((共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6.简述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
7.简述最大摄氧量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8.简述运动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论述题(共2,每题30分,共60分)
9.论述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因素及与有氧运动的关系
10..论述短跑、中跑、长跑的疲劳特征与原因
第二部运动训练学(150分)
一.概念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动作基本结构
2.训练原则
3.核心力量
4.运动训练过程
5.体能
二.简答题(共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6.简述运动训练的主要任务
7.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8.简述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9.简述如何安排综合训练课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
7.体育保健学复习题课稿 篇七
1《体育保健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
体育保健学作为一种过程性的保健科学, 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过程具有应用推动性的积极意义。
1.1 增强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学习的体验性
实践教学是体育保健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 无论是保健按摩教学还是体育意外伤害的应急治疗等, 都需要通过实际的技术技能运用, 才能让广大学生在对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了解中去真正地把各种理论知识与技能等化为切实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 自助保健体验。体育的实践性, 其负面的主要影响就是各种体育伤害的出现, 如肌肉、韧带、关节及其器材使用过程中的肢体受伤等, 针对这些伤害一般表现为学生的内在感受, 一般不会出现出血性等明显的外伤, 均已内在的感受为主, 作为大学生就必须根据自己对保健知识的掌握, 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简单或直接的处理。如关节的归位、肌肉的按摩等, 以减少伤害带来的痛苦, 并为下一步系统的治疗与恢复打下基础。其次, 助人保健体验。体育教学作为群体性教学活动, 在有学生出现各种意外体育伤害的情况下, 也都会有其他学生在场, 在个人无法完成相关治疗与防护的情况下, 其他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保健知识与技能, 开展简单的体育治疗体育与康复按摩等, 当然, 这种助人的保健体验也以被保健对象的感受为基准, 即根据被保健同学的痛苦体验性减轻为标准。
1.2 强化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内化运用性
体育保健知识与其他体育项目知识一样, 具有以实践运用的内化性过程, 进而实现体育保健知识运用的自然性、随机性与科学性。其实践内容的教学, 只有在科学地创设应用性的氛围或环境, 才能在不断地实践中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其一, 理论知识内化。体育保健知识里里面, 各种具体的知识都有着理论性的论述, 其中, 体育卫生知识相对而言其理论性更强, 甚至全部是理论性的, 从规律、原则、原理以及各种案例的举示等, 都从理论上做出了系统化的阐述与讲解。这些知识与教师示范与讲解的基本技术技能结合起来, 去完成基本的知识内化过程, 进而对大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学习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其二, 运用技术技能内化。体育保健技术技能需要在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下, 通过不断地实践在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的基础上, 去根据相关的原理发挥个人的悟性, 进而去获得尽可能靠近目的性的保健技能掌握与运用。在实践与个人感悟的强化中, 把技术技能内化为个人体育项目的完美性展现, 实现更为高效的、安全的体育运动过程。
2《体育保健学》课程中实践内容的教学过程应用方式
体育保健学的教学, 在高校中虽然也像其他体育项目教学一样, 具有较为严格的课时要求与考核需要, 但其往往以其它体育项目为载体, 作为渗透性的内容被开展。因而, 其应有性教学方式与路径, 显然受到了各种限制, 但为完成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高校体育教师还是会做出各种创新性的努力。
2.1 演习应用教学
为了把体育保健知识真正地内化, 成为大学生所必备的体育与个人人生技能, 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也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 突出保健学科的专业特色, 加强实验与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 是保证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措施。更多还原从教学的重视性、专职性与专门性上, 实施演习性实战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应急治疗性演习应用教学。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伤害以及其他意外情况的应对能力, 高校会根据学校或体育院系的工作计划等, 开展演习性的应用教学, 让广大的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 去提高被救助体验与救助技能运用体验, 在既定的实战虚拟环境中, 在特定的心理暗示下去尽可能地调动更多的体育保健知识, 实现已学知识与技能的强化, 未掌握知识的即时学习与运用, 通过这种切身的现场感受, 会给大学生们的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带来深刻、深远的影响。 (2) 康复性演习应用教学。针对当前各种职业性疾病, 以及其他因为体育运动少而导致疾病高发的情况, 康复性的演习对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将会产生动力加油站性的影响。这种演习主要以按摩保健类、康复理疗类的知识为主。例如肌肉、韧带、关节与颈椎、腰椎等类的病痛, 通过那些具有早期症状的学生或教师为对象, 开展既有演习意义又具有治疗实习性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患者”的切身感受去准确地反馈参与学习大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2.2 专门实践课教学
相对以上的活动性教学而言, 专门的实践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其不仅考察着教师知识掌握的程度, 也对教师的教学示范与体育医学等知识掌握的宽度。这种教学需要调动教师更多的知识积累, 也需要教师做出各种专业性的示范。首先, 体质健康测试实践教学。作为经过系统体育学习的大学生, 掌握一定的体质测试知识与方法技巧等, 对其开展目标性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具有科学的引导性, 减少各种盲目的体育带来身体负面影响。如根据个人的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等, 开展个人健康指标内的脉搏、心跳等健康指标的简单测试, 以动态掌握个人的健康情况, 进而为开展科学性的针对性的体质提高训练, 奠定切实的基础。其次, 体育保健技能专项教学。此处所说的体育保健专项技能教学, 主要以体育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处理与治疗基本技能等, 尤其相关体育物理性的技能与方法等, 对大学生以后职业过程中的体育过程起到了最为有用的保障性。当然, 教师最好有着相关的模特或模型, 作为技能的展示载体。
3《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内容的应用原则
体育保健学知识的实践内容教学, 其在应用中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 才能把高校体育的素质教育要求深入地贯彻。根据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 其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全面性原则。即体育保健知识教学的全面性, 不能只教学那些技能性强的如体育按摩等知识, 需要把包括理论知识在内的各种相关知识, 甚至体育保健知识的发展史也要作为其必需的内容, 实现大学生的厚基础宽视野学习。二是, 全程性原则。即要把相关融入各种体育项目中, 一直作为教学的内容或注意事项开展教学, 在全程性的教学中不断地把知识与技能强化, 并得到作为随机与现场的运用。三是, 全体性原则。即要对全体学生展开教学, 不能因为学生的健康而忽略, 也不能因为学生自身身体缺陷而可以回避, 作为一种普及性、普遍性的教学, 针对全体展开, 既要保证一般性, 也要注意个性化教学, 如兼顾到极个别身体有缺陷学生的自尊等。当然, 在教学中也有其他的原则, 如实践运用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等, 教师可以根据个人与所任教学生的情况, 做出各种适用性的转变。
4 结语
《体育保健学》实验性教学过程, 使学生真正地通过观察、判断和实践, 掌握体育运动过程中如何保护机体免遭损伤的能力, 增进学生对体质测试、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运动损伤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研研究奠定初步基础。使他们当走向社会以后, 能够进行科学的自我健身和对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 真正形成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 进而为高校体育教学做出实践性的提高,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 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技术技能的创新。
摘要:《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以其对大学生体育学习、体质健康与体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指导性、安全保障性与意外伤害等及时应急处理性等特点, 从体育卫生以及各种与体育环境等方面的营造, 全面、全体与全程性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及科学实施。体育保健学除了具有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外, 以实验性教学过程让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加强学生体育保健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过程,实践内容,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广兰, 柳华, 王勇, 等.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0) :94-97.
[2]黄昀, 李杰, 蒋寅.关于体育高专体育保健专业教材特色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1 (18) :142-143.
[3]谭克理, 陈永辉.传统保健体育当代传承与发展的社会学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0) :38-41.
[4]许缨.高校体育保健课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1 (1) :52-53.
[5]陈元武, 蔡仲林, 黄元汛.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 1996 (3) :79-82.
【体育保健学复习题课稿】推荐阅读:
关于体育保健心得体会08-29
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教学设计09-12
体育优秀说课稿10-11
跳绳2体育说课稿06-28
小学体育的评课稿09-19
小学体育四年级说课稿07-10
高中体育说课稿免费07-18
初中体育课《篮球》评课稿08-06
小学四年级体育说课稿09-10
高中体育教案和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