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记录

2024-08-27

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记录(精选14篇)

1.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记录 篇一

今天儿子又受到了表扬。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真替儿子感到高兴,我看得出,儿子比以前更用功,更努力啦!看来我以前真是错了,甚至是南辕北辙,唉,想想当初真是后悔莫及呀。从今以后,我一定要看准‘方向’。 不能再误导孩子啦。 我要向好的家长学习,我会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孩子。自从参加了亲子日记我改变了许多,我的宝贝们更优秀了,请老师和领导们放心,亲子日记我会坚持写下去。因为孩子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所以我也不能落后,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参加到亲子日记庞大的队伍里。

教师点评:谁觉醒谁受益,但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才发现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

作者|陈富永

2.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记录 篇二

中国教师:如何从根本上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研修的意愿?在这方面, 贵校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湖北市襄阳市南漳县城关实验小学书记曹秀群:首先, 要营造一种氛围, 创设一种文化, 树立一种价值追求, 让人人乐于成为“名师”。其次, 要树立典型, 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让教师带动教师。第三, 要让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 引导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确立目标。从“要我成长”转变为“我要成长”, 把参与研修作为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让参与研修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第四, 要让教师在研修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自身的专业成长中获得幸福感。第五, 加大奖励力度, 多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研修。

同时, 学校应主动为教师搭建研修平台。以我们学校为例, 学枃制定了“五个一”研究制度: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 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提供一个问题;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份教研总结或教研论文;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课改开放周”活动, 举行一次主题评比活动, 汇编一本论文集, 组织一次大型交流研讨会;每学年召开一次校本教研座谈会。在建立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基础上, 加强对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和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收集, 以便教师随时阅览和查阅。我们通过上述做法帮助教师寻找成长点, 确定发展目标, 并将教研机制日常化。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科室主任王海军:现在有的教师对于参加各类研修培训表现出消极、倦怠, 甚至抵触、排斥的情绪, 对此, 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教师。作为学校,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给予教师精神上的鼓励。对于参加各种研修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 学校可以给予适当的荣誉, 让教师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前, 我们学校的教师参加市级或省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比赛都十分积极, 但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公开课比赛却缺乏动力, 因为校内公开课级别低, 没什么含金量。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级公开课的积极性, 学校专门印制了“校级优质课荣誉证书”, 并在评职称、统计教研成果、核算绩效工资时, 把参与校级公开课作为加分的依据, 虽然分值有限, 但体现了学校对校本研修活动的重视, 教师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二是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于参与研修态度积极、成绩显著的教师, 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 学校出资为教师订阅一份教育类报刊杂志, 购买一套教育理论专著, 或颁发一些办公用品等。这种奖励并不需要太多经费, 却可以让教师觉得有收获、被认可, 对于其他教师来说, 也是一种良好的榜样效应。

三是为教师提供专业方面的引领和支持。教师不愿意参加研修活动有一个被忽视的原因, 就是缺少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不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感觉自己很盲目, 要么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要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 参与研修的积极性很高, 但由于没有专业人员、资深教师在前面引路, 往往不敢尝试。

中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专业学习形式是最高效的?什么样的研修形式最受教师欢迎?为什么?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教师何大千:我认为, 理论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离岗培训是最高效而且最受教师欢迎的专业学习形式。比如, 对刚入职的教师进行如何撰写教案、如何听评课、如何上课、如何与学生沟通等方面的培训, 再结合具体的课例、案例加以诠释, 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可以帮助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对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培训;对名师、特级教师可以进行如何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如何引领普通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培训。此外, 团队协作、小组互助也是教师们比较欢迎的方式。在职培训及网络培训虽然具有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 但容易流于形式。个人认为, 教师工作三至五年后, 有必要更新自己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时, 如果有机会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一至三个月的离岗培训, 会有较大的收获。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有小玲:“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对于学生来说, 一边学习一边思考, 学习才会有成效, 对教师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要一边工作一边思考, 这个思考就是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为此, 我们学校实施了“五个一工程”, 要求教师每年订一本教育刊物, 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参加一项课题研究, 上一堂教学研讨课, 写一篇教学科研论文, 以此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理论, 对教育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研修形式是最受教师欢迎的, 因为专家以点评者的身份出现, 针对同伴互助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而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小学校长叶发源:我认为, 岗位研修是比较有效的教师专业学习形式。岗位研修首先要立足现实, 制订科学的专业发展计划。在计划中要明确教师培养的工作思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明确培养方向, 既抓思想修养, 又抓业务能力。二是明确指导思想, 既关心爱护青年教师, 又对青年教师进行严格管理。三是工作方法求精细, 对青年教师既放手使用又精心指导。四是对教师队伍建设, 既加强引进又重视自己培养。要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所有教师立足现有专业基础, 制订专业成长三年规划。

其次要创新方法, 规范教师培养工作。为了使教师培养工作规范化、正规化, 要制定教师考核制度、交流制度、指导制度等。并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 积极鼓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工作。

第三要分层培养, 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 每个教师的师德表现、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不同, 就要从实际出发, 承认差异, 区别对待, 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位教师的培养途径。具体做法是:一是对经过几年锻炼, 师德表现良好, 各方面能力较强, 有一定教育实绩的教师, 大胆使用, 让他们挑重担, 促使他们在任务驱动下成长。二是对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 工作上也有一定起色, 但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出来的教师, 一方面充分信任, 另一方面热忱扶持, 帮助他们尽快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开展多轮“比教学”活动, 让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师脱颖而出。

中国教师:在教学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 一线教师如何更高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请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您的体会。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科室主任王海军:我的经验是忙里偷闲搞研修。一线教师大多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在这样的状态下, 一线教师要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不仅需要精神和毅力, 更需要智慧。

一是要做好判断取舍。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林林总总, 往往让教师们应接不暇。因此, 教师必须分清主次, 有所取舍, 如果面面俱到, 既耗费精力, 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是要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教师们既要工作, 也要照顾家庭, 很难抽出大量集中的时间搞研修。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工作、生活的间隙, 抓住零散的时间做研修。比如, 课前研读教材、设计教法;课间与同事探讨问题;闲暇时上网查找资料、广泛涉猎;节假日独居一室, 静心阅读。

三是活化研修方式。教师参与的研修不一定都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 也不见得都规模宏大、人数众多。三两个人小范围随机生成的讨论交流, 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草根化”研修形式之一。比如, 听一听同事的日常课, 读一读教学方面的书刊, 写一写教学反思和随笔。这些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的研修,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有小玲:首先, 作为一名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淡泊名利,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平时坚持学习, 从理论上武装思想, 用理论指导课堂行为, 学会把自己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坚持教学反思, 坚持写教学随笔, 不断总结教训, 积累教学财富。随着专业阅读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自身的教学技能就一定能慢慢地由形似向神似转变。另外, 教师还需要增强专业自信, 拥有专业尊严, 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珍惜收获。任何时候, 都要有自我价值感, 活得明白, 才有可能活得精彩。当“自成长”成为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时, 就拥有了幸福的感觉。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教师何大千:平时的教学任务的确很重, 但一线教师要想成长, 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首先要学会反思。只有反思, 才能促进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和改进, 才能成长。每次课后, 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课堂, 对学情、教法、流程等进行反思, 根据课堂效果评判优缺点, 找出改进措施, 并记录下来, 在下次课堂落实。只有反思和实践互相促进, 教师才能更快成长。

其次要学习。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刚参加工作时, 不知道怎么讲课、听课、评课, 我便虚心向学校的特级教师请教;在讲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学校的教研、备课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向他人请教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 就到学校图书室查阅资料, 通过阅读书籍、外出学习、参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 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个人的专业成长过程是一个长期、有意识、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 我慢慢发现了自己与名师、特级教师的差距, 努力也有了方向, 慢慢走上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第三, 要努力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努力成长。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 成长自己。每年学校都会举办各种教学竞赛, 有的教师觉得是一个麻烦, 但我觉得这是锻炼自己的机会, 通过这种任务倒逼, 迫使自己挤时间自学, 主动去学, 这种学习的效率是比较高的。

中国教师:现在许多地方利用“名师工作室”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 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

湖北市襄阳市南漳县城关实验小学书记曹秀群:利用“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 这种想法和做法非常好。“名师工作室”就是要充分利用“名师”这一资源, 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榜样示范;二是规划发展;三是学习交流;四是搭建平台;五是促进反思。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教师何大千:“名师工作室”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 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团队合作, 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力量, 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 迅速成长。“名师工作室”特别强调名师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理念引领、教学指导、教学风格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师:您如何评价“襄派教育家”高级研修班这种研修形式?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小学校长叶发源:“襄派教育家”高级研修班, 是襄阳市教育局培养襄阳本土人才的重要举措, 它应时而生, 是襄阳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为团队成员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本次研修我最大的感受是:空谈误事, 实干兴校。要想在专业成长上有所作为, 必须做到:第一加强理论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 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二善于思考, 在分析校情的基础上, 寻找到学校特色发展基本途径;第三勤于实践, 把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具体行为;第四勇于创新, 办一所学校, 就好比农民种地, 要种的与别人“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创新, 这样的学校才是一所有思想、有“味道”的学校。

3.把我们的需要告诉孩子 篇三

她开始是这样说的:“我现在的耐心和西瓜一样大。”过了一会,“我现在的耐心和葡萄一样大。”到最后,她会宣布:“现在,我的耐心只有豌豆那么大了。我们最好在它爆发之前停止。”

她知道孩子们把她的话当真了。有一天晚上,儿子对她说:“妈妈,你现在的耐心是多大?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故事?”

在我们心情不佳的时候,可能什么事也不愿意做,不愿意和孩子说话,对任何事都缺乏耐心。很多父母此时还在努力让自己扮演一个耐心的家长,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最后把自己的状态搞得更加差,情绪爆发,让孩子感到委屈。

事实上,每时每刻都对孩子保持耐心,对于普通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与其忍不住了向孩子发脾气,不妨如实告诉孩子自己的需要。孩子无法接受妈妈小题大做的迁怒,但一定可以理解妈妈需要安静和关心,他们会调整自己来适应当前特殊状态下的妈妈。

而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如实地把我们的需要告诉孩子,请相信孩子是非常通情达理的,孩子做错事不是他们不讲道理,而是他们遵循的道理不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训斥、禁止,而是了解和纠正孩子的“道理”。

情境:

孩子正在和他的同学通电话,已经很长时间了,看样子孩子聊得很开心,但是你有个电话要回,已经等了孩子一会儿了,可他就是不挂。这时候,妈妈可能有两种做法:

做法A 怎么聊起来没完了!打电话不花钱的呀!马上把电话挂了!我要用电话!

做法B 孩子,我现在要打个电话。

显然,我们提倡的是做法B。做法A中,“怎么聊起来没完了!”是一个不当的指责,因为谁都会难免煲一下电话粥,小孩子更是这样,只要不是习惯性天天如此就没什么;“打电话不花钱的呀!”有点不公正,因为妈妈马上也要打电话,孩子会自然的反应“为什么不让我打,你却打?”“马上把电话挂了!”是一种命令的语气。这样对待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曾被父母这样对待。我们这样做,实际上又把这种模式传递给了孩子。我曾经亲眼看到一个男孩子对一个比他弱小的孩子说:我爸爸是我的皇帝,我就是你的皇帝,你就是我的臣民。这种关系上的暴力、情绪上的暴力,虽然有可能暂时让孩子顺从,却给孩子示范了暴力、蛮横的人际模式。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以及滋生孩子的暴力倾向,从而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个人成功。

如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除了一些具体需要外,其实情绪上被了解和体谅的需要,也是很客观。

情境:

孩子洗完澡后,把湿湿的浴巾扔到你床上,换好衣服就去玩了。你看到浴巾已经把床弄湿了。这时候,你会对孩子怎么做呢?

做法A 怎么搞的你!床被你弄得这么湿,你想让我睡到地上去吗?太不像话了!

做法B 我的床被弄湿了,这让我很生气!

孩子的行为的确给大人带来了麻烦,我想很多父母朋友都会采取做法A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做没什么不对,但是效果却不如做法B好。两者都表达了愤怒,但是前者带有指责性和攻击性,后者只是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太强的指责色彩,即便孩子做错了,也很容易激起他的自我保护和辩白,比如他可能会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嘛发那么大的火。事实证明,不带攻击性的表达愤怒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并获得积极回应的。当然,对于这件事情,我们除了让孩子了解他做得不妥外,还应该要求用自己的行为来弥补,除了把浴巾拿开外,还要把床上弄湿的东西换掉,如果孩子太小,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我们可以帮忙,但一定要孩子参与,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他要承担。

有一个经验就是,当我们用“你”开头的时候难免就会陷入指责,而用“我”开头的时候,则更容易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不同的人称表达出的含义大有不同,比如当你在和客人说一件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孩子突然过来喊你,你可以说“别打扰我,妈妈正在说事情!”,也可以说“我不喜欢别人打断我”或者“说话被打断,会让我很生气”。前者虽然没有出现“你”字,但实际上还是用第二人称,明显就带有指责色彩。后者同样表达了自己感受,却没有指责色彩。这是一个简单而神奇的经验,我们不妨在生活多加观察和运用。

明确说出自己的期望

说出自己的期望,有时候是对孩子的提醒,比如我们对孩子说“我希望别人进我的房间前征得我的同意”,实际上是提示了孩子要敲门;再比如我们对孩子说“希望我想看我的书的时候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实际上提醒了孩子看完书后放回原处。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更多地避免了冲突和对立。有些孩子对家长的反对意见非常敏感。他们可能承受不了,诸如“我生气了”或者“那样做,我不高兴”的表达。他们可能会反过来回答你:“那好,我也生你的气。”这时候,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期望是一种最可取的做法,比如:“我希望你能善待小动物。”显然比“你揪猫尾巴,让我很生气”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真实自然很重要

一位妈妈讲过这样一个小经验:

記得第一次在家里运用沟通技巧的时候,让我很惊讶。那天,我开完会回到家,在门厅里被我女儿的溜冰鞋绊了一下,我温和地对女儿说:“溜冰鞋应该放在鞋柜里。”我自认为做得很好。但女儿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接着就回自己房间读书去了。我当时真想揍她。

于是,我从中学到,真实很重要。我生气的时候还装出很有耐心的样子,会适得其反。我不仅没有诚实地和她沟通,而且也显得很不真实。我还是会在以后把气撒在孩子身上的。倒不如,我大吼“溜冰鞋是应该放在鞋柜里”,那样的话可能会引起女儿的注意。

的确,无论面对孩子还是别人,真实自然都很重要。任何“尊重、平等、民主”的姿态都不应该是刻意而来,如果刻意,那么说明自己内心还不是这么想的,只是觉得自己原来的做法可能不好,这种内外的不一致,其实很难维持,且容易被孩子看穿。

“能够怎样”永远比“应该怎样”重要,科学的观念、高明的技巧也可以成为一些不善学习的人的枷锁,就好比邯郸学步。在我们没有真正地吸收精髓,从内部改变自己之前,按照想当然的“应该”来要求自己,就是“未受其益,先受其害”。

顺便说一句,应对自己负面情绪的方法不是克制,而是寻找负面情绪的来源,让它不再产生。

4.记录孩子成长的亲子日记家长篇 篇四

我找房子回来不一会儿,儿子就放学了,看着儿子的表情,我感觉考的还是老样子。这时候的我,心里只想着一句话,秋霞你一定要稳住,千万千万不要发火,你一定要镇定。就在这时,儿子的脸上竟然漏出了笑容,随后又拿出了奖状,这下把我惊呆了。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的心里不但没有开心的感觉,反倒很难受,自从孩子上五年级。我很少催孩子写作业,我给孩子最多的是微笑和鼓励。还有就是和孩子经常沟通,除了老师的教育和付出,孩子的努力,难道我也起作用了?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儿子拿着奖状。说:“妈妈,这里面有老师,我和你的付出,才得来的。是您影响了我,妈妈谢谢您!”

说实话,我的心里难受急了,也许以前都怪我。怪我啰嗦,怪我崔促, 怪我的火爆脾气。儿子妈妈向你说声,对不起!

今天我对自己的表现基本上满满意,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要继续努力,做更好的榜样。加油!

5.我们都需要一些成长的伤痛 篇五

“生活的乐趣来自于新的体验,因此没有比拥有一个永远变化的地平线更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话我们每天都可以有一个新的不一样的太阳,”――乔恩・克拉考尔。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习惯接受新体验。在我的生活经历中就曾有一段时间不愿意走进未知的焦虑,不愿意推动自身的局限。

我只做那些让我觉得舒适的事情并且只愿意尝试那些我确定不会失败的事情。

的确,在我的舒适区内我感觉很安全稳妥,但我也并不觉得满足,我辜负了我的潜能。

我陷入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并将它调成了自动驾驶档。

我们都习惯用自己的一套方式去处理事情并且有着使生活变的更有效率的一套程序。然而那却不是我想要的。

因为某些原因,有一套程序或者是一些框架结构是有明显的重要性的。塑造健康的习惯,养成纪律就要求有严格的程序。

然而,当我们不再寻求新事物,满足于充满警告和谨慎的生活时,我们也许会在多年后清醒过来并十分困惑生活究竟是怎样经历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还是一直呆在原来的位置。

我相信我们都需要一点冒险和一些蓄意的“成长中的伤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我们的生活。正如那句谚语所说,“没有辛苦耕耘,就没有收获。”

变成一个更加有用的人的最简单,最根本的方法是拓展我们自己。

那么,你多久会将自己推过舒适区呢?

你多久会期待失败,尝试那些害怕的事情呢?

它包括了从养成一个新习惯,学习一些新奇的事情,认识那些陌生人,到旅行这些让你脱离舒适区的各种事情,

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其中一条是通过知识和学习,而另一条则是通过体验和锻炼。

学习,阅读或者是听课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必须得会用它们。你需要学习什么来帮助你成长?什么样的知识和信息会帮你在所有可能的事情上转变视角,拓展视野?

学习和经验同等重要,然而在我看来经验是一条改变我们,使我们成人的正确道路。

就像那些尝试演出以前从未扮演过的角色的演员一样,我们也要拓展自己,去做那些我们害怕的事情。

我们必须有所研究,学习那些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并最终消化它,将它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正如橡胶轮胎必须于道路接触一样,我们也必须采取行动取得进步。

尝试那些会拓展我们现有局限性的新事情的确令人胆战心惊。

我们也许会担心我们会失败或者其他的人不会赞同我们的决定,但是归根到底这种担忧扩大是在步入前所未知的领域时,也就是我们怎样才能越过高原抵达新的高度!

做什么可以使你来走出舒适区?

做什么可以让你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即将到来的新年正是一个可以让你去做那些一直在想却从未敢去尝试的事情的大好机会。

它起着绝佳的催化作用,可以使你越过阻碍,选择激发你的潜能。

本文经由xiongjiuling翻译,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及来源心灵咖啡网,商业使用请邮件联系:wayne.wu@psycofe.com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人”?――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

无聊的感觉很糟,但却对你有好处

自尊与自爱,孰轻孰重?

生活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光芒

6.孩子“发火”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篇六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偶尔闹些小情绪,甚至是假装闹些小情绪。这个时候,多数父母都会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小题大做。尤其是孩子爸爸,更易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感到恼火,更易发脾气,直接对孩子进行评判、说教,并且停止游戏。此外,家长还会给孩子的表现来个负面的定性,就如案例中的爸爸一样,说孩子“没责任感”“没担当”。 其实,这么大的孩子还不懂得何为“责任”和“担当”,他们这样说,只是在宣泄日常积累下来的负面情绪而已,没别的。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淡定,并可以将此看作亲近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次绝好机会。

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更快

当孩子情绪失控,并且对父母表现出“攻击性”时,作为父亲,可以用男人独有的智慧和幽默感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可怎么办呢?下次我们要小心一点哦!他(瓷玩具)肯定摔得很疼,来,帮爸爸收拾一下吧!”

爸爸一方面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一方面又展示给孩子看,如何去处理问题。全程不中断正在进行的游戏,相反,可以学着用游戏式的轻松方式把让你觉得尴尬或者难过的事情转化了。想让孩子学会担当,不用说,更不是教训出来的,你做到了,他就看到了,你做的多了,他就学到了。

孩子情绪爆发背后的潜台词

很多时候,若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或者在游戏中表现出失控、无理取闹行为,我们一般就能够判定:父母很少陪孩子,或者没有教过孩子遇到问题该怎么办。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多陪孩子,并引导他如何处理困难。

游戏中遇到障碍后,不要轻易停止游戏

上面案例的父亲,是觉得孩子有“问题”,要先解决问题而停下游戏。还有些父母看着孩子哭了、情绪不好,或者是心疼孩子,再或者也被感染得情绪不好了,干脆就结束游戏吧。其实,这种停止游戏的做法,对孩子而言,是双重打击。第一,孩子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缓解;第二,喜爱的游戏也没了。

充分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正在努力要卷入孩子成长中的爸爸们,不要让本来愉快的陪伴承载太多大人的情绪负担。带着孩子快乐地游戏吧,在游戏中告诉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和处理不好的情绪,引导孩子在有爱的感觉中找到自信和力量,这是父亲最伟大、最重要也是独一无二的功能。如果你这么做了,就不要担心了,你的孩子一定会长成你期望的那样!

(罗静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后,著有《爱,从懂孩子开始》)

7.我们需要成长作文 篇七

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则故事,母亲善良的谎言造就了孩子的伟大。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有着这样一个儿子——一个具有多动症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他坐在凳子上根本超不过一分钟。在开家长会时,她的老师总是向他的妈妈说这件事情。在他向他妈妈问起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时,他妈妈总是说:“你老师说你很听话,只要你努力了,相信你肯定能在凳子上坐的时间更长……”正是因为这位母亲善良的谎言,使她的儿子学业有成,前途无量,他的儿子在他毕业典礼那天对他的妈妈说:“妈妈谢谢你的‘谎言’,其实我知道我并没有那么好。”

还有在一篇报道中讲述了这样一位父亲,他对儿子的学习并不像其他家长那样“棍棒底下出孝子”般,他的儿子考试考了30分,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奖励给他一辆滑板车。这点真的很让人百思不得其所。他的父亲解释道:“虽然他考得很少,但他勇于承认,就凭这点就值得我这样奖励。”|在晚上,他儿子在写作业,到该睡觉的时间了,他儿子的作业如果没写完,他也会让他儿子去睡觉并给老师发短信说:某某某我让他睡觉了,作业没写完。老师遇到这样一位家长,心中得产生多少个问号啊!但是他儿子能感受到他的爱,通过努力也成为了中国亿万人中的小才子。

8.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天空 篇八

这个故事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的一些教师,特别是许多家长,他们一味地把孩子禁锢在书本上——搞题海战术、无止尽的补课、频繁考试,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就像空守着一大片肥沃的水草,硬是不让牛羊进去,而将之死死拴在槽头上吃枯草。追其根源,还是家庭、学校对孩子教育观念上的落后,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以升学为最终目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孩子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硬逼着他们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让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望而不可及,以致于成不了才,便早早地辍学。

马汶不算成才吗?他的双亲能不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自豪吗?那我们做父母和教师的,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難道只有挤上高考的独木桥才有出路吗?

人的认知结构及能力结构中各种构成因素发展的程度、质量是存在不平衡性的,发展程度较高的部分就是他的特长。我们既要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充分地发展,又要发掘培养孩子的特长,使他们真正地自由地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成才的路不只是上大学一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父母,身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河南郸城县教体局基础教研室

9.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原版 篇九

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有幸聚在一起共商教育之大计,作为双沟小学一名普通教师,我真心欢迎你们的到来,真心感谢你们对教育的支持和关爱!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此可见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跟家长朋友聊聊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的健康,一个是心理的健康。关于身体的健康我想在这儿我就不要多说了,因为这是各位家长朋友们最关心的事情。在这我重点说说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但却至关重要。如果孩子没有个健康的心理,哪怕身体再好,学习再棒也没用。相反,可能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更大,04年,湖南大学的马加爵,在即将毕业的前夕却将4个同寝室的室友们一一秒杀。前不久,福建南平实验小学以一种惨烈,让全国人民掀起了哀伤的牵挂———仅仅55秒,一个叫郑民生的42岁男子,将这个小学的8名小学生捅死,5名小学生捅伤。之所以他杀人这么快是因为歹徒是一名医生,我们能说他们身体不好吗?我们能说他学习不棒吗?但是这样的人给家庭,给社会能带来什么呢?只有危害。像这样心理不健康的“高材生”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不在多举,但是我们不能不重视,因为这种残缺的人格,病态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定有他们犯罪的基础和前兆。只是他们的家长和老师没有引起总够的重视和引导。它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败!

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下面我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1、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现在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一进门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见了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时间孩子学习跟趟吧?在家里一点也不学习。”却很少有家长,甚至是没有家长会问:“这一段时间孩子在班里表现积极吗?和同学打架吗?和同学们玩吗?”家长缺少的是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我毫不掩藏的讲,撒谎、偷拿家里的钱、赊帐、在我班学生身上是有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家长不重视,光靠老师收效不大。家长同志们: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美好的,这和我们老师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多么相近,但是请大家想想,这个世界有多少凤又有多少龙?绝大多数是普通人,但他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求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便是成了才对家庭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就如前面我提到的例子。

2、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如果对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了,却还是担心孩子受苦受累,担心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大人有多么不高兴,可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的什么事也没有,好像生活中没有风,也没有雨,总是一帆风顺。其实父母这样做也是错误的。尽管孩子没有能力去替父母解决一些问题,却应该让孩子学着承担父母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这样会促使他们学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关心别人。我们只听说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天我看到一篇令人费解的文章《种瓜得豆》。文章讲述了一对夫妇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使生活在溺爱中的女儿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结果在父亲生病时不仅不闻不问,甚至连父亲的一条脏了的毛巾都不愿洗。多么令人悲痛,想到她母亲无奈伤心的眼神,我不禁想: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局?在文章的结尾,我终于明白了种瓜得豆的含义,过分的呵护使女儿成了一个自私又缺乏亲情爱心的人。08年汶川地震,让全中国人为之牵挂,大家纷纷

捐款捐物,很多志愿者赶去救灾,为了纪念死难同胞,国家把那天定为国难日 全国人民为此致哀,所有网页全部变为黑白,所有游戏停业一天。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因为上网玩不上游戏,上传视频大骂汶川人们,说他们影响他玩游戏了。这样的孩子有一点爱心吗?她对自己的家人,又能怎样?我想在座的各位谁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这样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我们孩子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热爱他人,教育孩子的同时,您也要时刻谨记———您也是孩子的老师,要使孩子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到榜样的力量。我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为年迈的婆婆端来一盆热水,深情地说:“妈,您泡泡脚吧,解除疲劳,有益健康。”年轻的妈妈一转身,发现自己幼小的儿子也吃力得端来一盆冒着热气的水,充满自信的说:妈妈,您也泡泡吧!下面出示了一行字“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个广告告诉我们做家长的一个道理:想让你的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的人,你现在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让孩子学会独立、依赖自己

作为家长,您是否觉得孩子太依赖大人呢?早晨起来被子不叠,吃完了饭碗筷不刷,甚至忘了带某种学习用具,也怪大人没有提醒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司空见惯。所以,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占40.3%。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

孩子的依赖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说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曾经我带的一个班,刚开学没几天,就有孩子到我这来告状,说**同学没扫地就走了,我以为一年级的孩子可能还没养成放学打扫卫生的习惯,于是我就心平气和的给他说,你看,我们现在都已经是一年级 的小学

生了,长大了,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打扫卫生使我们全班的事情,我们都要积极的去做,孩子懂事的点点头,没想到第二天同学们反映他昨天又没扫地就走了,还说他妈妈不让扫的,这下我全明白了,于是我借机对孩子进行了热爱劳动的教育,后来我们班劳动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我还听说有个四年级的独生女,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晨,她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是不情愿地说:“再呆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父亲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懒被窝,你就懒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负!”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从那时起至今,女儿早晨起床上学再不用催了。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女儿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4、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最近几年,学生自杀事件每年成递增形式。尽管自杀人数在学生中所占比例非常的小,我们也往往把这些事件看作是个案。可不能否认,学生自杀的新闻,对我们的社会有很大的影响。看看他们自杀的原因,你都会觉得不可思议,都是些生活中细微的小事。原因是,现在的学生,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似乎没有接受过什么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应该是一种心理学式的教育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不顺心或困难的时候,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地消极对待。其实,作为家长而言,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他们干一些可能与其年龄不太相称的事情。小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进行生活上的自理,帮家人购物,整理房间等。只要他们肯参与,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也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别忘了对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凡是自信心强的学生,当遭遇到挫折时,大都表现出坚强的心理状态。反之,则是怨天尤人,缺乏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为教育第一目的。即便是学习成绩再好,却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自信,所以也会发生自杀的悲剧。

家长朋友们:

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多抽点时间关心孩子,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钱再多,买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钱再多,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钱是要挣的,但孩子更是要顾的。教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发展,成为龙成为凤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是你我共同的心愿。如何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吧!

10.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记录 篇十

灿灿上幼儿园大班,因为平时喜欢吃肉,身体偏胖。于是,妈妈开始了对她的瘦身计划,禁止她吃肉。但爸爸却认为妈妈矫枉过正,惹得妈妈很是不满。

一天吃晚饭时,灿灿趁妈妈不注意抓起一块肉就往嘴里塞,妈妈扬起筷子敲在她的小手上,灿灿疼得哭了起来。看不下去的爸爸开始对妈妈发火:“不就一块肉吗?至于打孩子吗?”灿灿也趁机哭着说:“坏妈妈!我要爸爸,不要妈妈!”

看到父女俩这样的反应,妈妈怒火中烧,拍着桌子跟灿灿爸爸吵了起来。一番争吵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几天冷战。灿灿在这期间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像平时那样大声喧闹了。等夫妻俩重归于好时,却发现灿灿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开心了,变得沉闷、没精打采。

家庭的情绪氛围对幼儿个性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学会与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等品质,思维意志和能力也能快速发展,并且有利于安全感和自觉性的建立。而争吵、冷漠的氛围,可能会使孩子心理不健全,对其他人和事表现出冷漠、偏执、不合作,难以管教。

如何建立好的家庭情绪氛围,父母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建议:

1.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融洽的关系。孩子是研究父母的专家,充满爱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教人是建立融洽家庭气氛的基础。

2.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虽然每个家庭的经济水平、住房条件不同,但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色彩素雅、协调却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父母要尽力给孩子

一个舒适、安静、温暖的环境。陈设杂乱、无处下脚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而过于要求一尘不染,不允许孩子弄脏的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11.与孩子一起成长需要向孩子学习 篇十一

理由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作为父母,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吗?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性别的差异吗?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儿童对于我们至今仍然是一个黑匣子。据全国妇联2015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的父母占30.3%。对孩子的太多误解和无知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二,父母靠什么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收入和地位,而是靠教育素质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占47.4%,成为家庭教育四大困难之首。第二位是“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占40%。可见,许多父母教育素质不足决定了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三,信息化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性地位,半数以上的父母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低于孩子。《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孩子比我强”“孩子跟我不相上下”的父母超过六成。父母这种不适应甚至落后的状态决定了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四,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尊重儿童的权利等等。但是,《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认真学习过有关儿童保护法律的不足一成。这一巨大差距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五,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中华文明修养的中国人,需要优良传统文化的持久熏陶。许多父母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家庭建设缺乏与时俱进的家规家风,如此缺憾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今日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和前提,就是向孩子学习。

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启动“向孩子学习”课题,就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进行大型调查研究。我作为课题组长,与康丽颖教授等课题组成员,在北京、沈阳、南京、杭州、福州、南宁、桂林、泰安等8个地区,对116名10岁至18岁学生的父母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同时又访谈了朱小蔓、周晓虹等41位知名学者。我们得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结论是: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将成为新世纪代际关系的重要模式。

如今,近20年过去了,时间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新世纪代际关系的重要模式。最先觉醒的父母们甚至喊出了肺腑

之言:“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

向上!”

在这里,我将结合最新的研究与实践,重新分析自己近20年前写下的基本观点,希望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迪。

第一,向孩子学习的四个

观念

观念一、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

在当今时代,社会变迁速度异常之快,不仅儿童面临着发展问题,成年人也面临着完善自我、迎接社会选择的挑战,面临着一个学习与接受继续教育的问题。

面对未来的尚不知晓的世界,成人已难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为孩子不懂的,成人也不懂;成人懂的,孩子亦已明了。

观念二、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倾向已经越来越显著。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教育将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孩子和成年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在共同成长过程中,两代人之间会产生一些相互影响。

成年人与儿童都处在个体成长的漫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而所谓共同成长,实际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即一方面成年人将自己所走过的成长道路展示给孩子,作为一种可供参照的经验和教训,这对孩子是很有益处的,应该说孩子们最初的和最基本的许多观念意识都是从成年人那里得来的;而另一方面,孩子以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快速接受的实践,也为成年人适应当代社会提供了一个中介和桥梁,因为所谓“新时代”不可能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要有所附着。实际上大多数成年人正是从孩子身上感受到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观念的冲击的。

从“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到“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涉及了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社会化。

可以说,社会生存环境与个人生存需要的统一,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人们在社会互助中的统一,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实质。

与上述理论相关,社会学与教育学认为,在儿童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成年人尤其是父母与教师是其重要的教育者。这自然是正确的。

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在信息化时代,孩子不仅仅受父母和教师等成年人教育,他们也在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成年人。也就是说,两代人的社会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双向性。

共同性指两代人共同成长,双向性则指两代人相互影响。

我们需要承认这个事实:在现代社会,教育不再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所独享的一种权力,它是两代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1.子女可以教育和影响父母,在这里,教育的影响是自下而上的;2.成年人应允许儿童对所接受的教育影响作出选择。

观念三、成年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

按照许多人的传统观念,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他们丝毫无权利可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改变这种看法,要求把儿童当做发展中的独立的人,把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

只有当孩子成为一个能动的权利主体时,他们在成年人的眼里才不会是无知无能、任人摆布的被动的生命体,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发挥。同时,只有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成年人才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现并学习孩子身上的优点。

在今日中国,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自出生起,就享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生存权——每個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

能和智能的权利;保护权——不受

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等等。这些基本权利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得到全面

确认。

但尽管上述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实行20多年,忽视儿童基本权利的情况依然严重存在,有些父母甚至违背法律,剥夺孩子自由和健康成长的权利。

任何一个社会都可能产生侵犯儿童隐私的行为,所以儿童隐私才需要特殊保护,但是,不尊重儿童隐私的行为如此公开和普遍,父母对有关权利和法律如此无知,确实是需要深刻反省的问题。

或许可以说,只有当尊重儿童权利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之时,向孩子学习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伴随着信息时代而来的“文

化反哺”现象,动摇了传统社会里长者为尊的地位,成人世界遇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剧烈的来自子代的种种反叛和挑战。

观念四、信息时代的青少年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

在信息时代,儿童获取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优势已崭露头角,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孩子的才能在儿童期就已显示出来了。

第二,向孩子学习的五个

原则

能否向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观念能否转变。但是,当你确立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观念之后,仍会产生一些疑惑,如“孩子身上还有不少缺点,怎么向他们学习”,等等。因此,向孩子学习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而方法是依据成长规律和教育原则产生的。

原则一、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

父母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对孩子的现代行为产生认同感,否则父母不仅难以拥有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破坏亲子关系。

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悟出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原则二、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條件。

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里,是难以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比较有效的教子之方。

多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既可以鼓励孩子进步,又为成年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事实早已表明,对儿童的否定性倾向,正是扭曲儿童观的根本原因之一。

原则三、向孩子学习应以真诚为本。

提出“向孩子学习”的理念,不仅仅是依据科学的研究,也是因为教育实践产生的经验。有人主张表扬孩子可以“无中生有”或“无限扩大”,我是不赞成的。

我的主张是对孩子应当欣赏到位,让他们恰如其分地了解自己,将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失去实事求是的原则,“无中生有”地表扬孩子,也许会被孩子视为虚伪和廉价的话语,自然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向孩子学习必须以真诚为本。

原则四、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成年人的追求。

向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新的知识,还有他们那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生态度,以及行动能力、平等地与人对话和交往的能力。

简言之,父母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建立父母的真正权威,从而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原则五、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向孩子学习自然是对成年人而言,而对孩子来说则应向成年人学习,我们倡导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互为师生。

运用这种模式,成年人可以以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未成年人的情感品质,在情感的理解力、情绪的控制、表达等方面给未成年人以帮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灵活的信息、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向未成年人学习,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第三,向孩子学习的四个

主要结论

时至今日,无论是新一代儿童的成长特点和时代背景,还是亲子关系面临的新挑战,都更加有力地说明,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理念,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是当下时代非常需要的。

一、向孩子学习什么

从反向社会化的角度说,向孩子学习,当然是学习孩子的优点,受其积极的影响。

孩子对成人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成年人看来是不成熟的社会性,如孩子的童真,原生命形态中尚未受到污染的美好品质;二是孩子正在发展的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具体来讲,至少有十个方面,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和批判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公民意识较强并热心社会活动、有环保意识、价值判断求“实”、做事认真、休闲态度积极和兴趣爱好广泛等等。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存在许多的弱点,如在克服一定困难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勤俭方面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或者说学习动机较严重扭曲等等。应当认识到,孩子们的上述弱点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弊端,其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成功。从另一方面讲,了解孩子是向孩子学习的基本前提。

二、向孩子学习的三个条件

人们很容易发现,尽管孩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点,在新科技和新文化的接纳方面甚至超越了父母,但成年人对孩子的态度依然千差万别。因此,在“向孩子学习”方面,不同的人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观念差异。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是否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是否认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即是否认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一个权利主体并拥有人格尊严等等。

第二,地区差异。调查发现,发达地区承认并接受孩子的影响的父母明显多于不发达地区。在农村发现,父母承认孩子比自己强只是因为知识比自己多,处事方法灵活,并有法律意识,但总认为孩子对自己影响不太大。然而,城市父母则认为孩子对自己影响既大又全面。

第三,文化程度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主动接受其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三大差异,可以认为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影响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一,儿童主体地位的提高及自我发展张力的形成;其二,成人素质的提高,包括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需求;其三,两代人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

三、向孩子学习需要掌握教育的平衡。

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不了解儿童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儿童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不尊重儿童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

因此,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出误区的重要途径,也是化“代沟”为“代桥”的幸福之路。

讲到这里,有些父母和教师或许会担忧,向孩子学习,孩子的尾巴会不会翘到天上去了?的確,对孩子一味地赞美或学习,有可能让孩子迷失方向,这自然是成年人的失职。国内外心理学界,特别是陈会昌教授对200多个孩子20年的跟踪研究证明,成长最为健康和理想的孩子,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动性与自制力两颗种子都发达,而这是养成健康人格最核心的要素。

但是,向孩子学习是与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培养密切相关的,这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也成为激发孩子自制力的强大精神支持。简而言之,以培养健康人格为目标的平衡教育,可能是最有利于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当然,向孩子学习并不排斥对孩子的批评乃至惩戒,而是说即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努力发现孩子美好的精神追求,并且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变为成长的过程。

四、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最需要父母和教师及教育工作者为孩子做出榜样。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儿童教育的实质同样需要改变教育者本身,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既是父母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胜任家庭教育的需要,也是父母为孩子做榜样的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父母积极进取的状态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毫无疑问,怀有赤子之心、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就是现代青少年最好的榜样。

致谢:关于“向孩子学习”的课题研究,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重要课题,由本人担任课题组长,与康丽颖教授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本文的部分论述引用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特向课题组成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12.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 篇十二

一(2)班汪子涵家长:汪军忠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如何培养孩子也就成为每一个家庭永久的话题。虽说关于培养孩子的经验方法及专家理论很多很多,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真正能付之操作的又何其难。所以说在边教育、边摸索的过程中,每一个家长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在这里谈谈我们是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的?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坏境。父母在管教孩子上要尽量保持一致的态度,在教育的方法上要取得一样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平时要尽量以身作则。比如,我们大人之间的矛盾尽量在孩子放学之前化解,让孩子回到家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而后放开手中的一切事务,了解孩子在学校所发生的事情,高兴的跟他一起分享并给予肯定。不开心的引导他如何对待,让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接着,跟孩子一起做作业,要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做得好的地方多鼓励表扬,做得欠缺的地方给他指出并及时改正,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多读课外知识,学会预习、复习、检查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平时一点一滴养成的。如我们平时在家基本上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先陪他做好学校的作业,而后再做家里给他布置的作业,最后帮他预习和复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陪同,并注意劳逸结合,做累了就跟他玩一会亲子游戏。另外让他学会检查自己的作业,每次检查出错误的地方都给予表扬,以让他知道检查的重要性。作业完成后,我们一定要挤出时间陪孩子多读课外书,多练习写作,并给一点时间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他的学习,如生活要有规律,家里保持整洁,这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平时做完作业让他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看好课外书放回原处,自己的玩具自己放整齐并归类,吃东西前后要洗手等……尽量让他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之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任何事物要勇于挑战,在这方面我们经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但通过这几年的摸索终于有点启发。现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充满自信。就如古代魏征所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在家里我们经常给他讲一些古代名人的事迹,让他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同时教他对任何事物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我们建立与孩子的融洽关系。碰到孩子犯事,尽量不要打骂,而是找出问题的所在帮他一起改正,让他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以免产生逆反心理。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约束和框架,给他一定的生活空间,尽量跟孩子多沟通,站在他的立场去想想、多理解,与之平等交谈。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他做得好的地方我及时表扬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问他为什么?让他自己发现并鼓励他。对于自己出现的错误,鼓励孩子帮我指出错误并帮助改正,同时表扬他做得棒!就像读字或拼音,我总是读不准,都是他给我指出;在处理家庭事物时,让孩子一起参与,对于孩子好的建议积极采纳。平时生活中要鼓励他多接触一些新事物,让他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努力争取,都要勇于挑战,以调动他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孩子从小就给他制定奖罚制度,每天表现好得五角星,表现不好扣一颗,得十颗奖励一个规定价格的玩具或书籍;考试得100分和得奖则带他去吃肯德基或周末去玩,让他有一个目标而努力去争取。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使之学会感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鼓励他坚持做好,就算没做好,也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下次做的更好。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关爱身边的人,肯帮助别人。例如:在外面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引导他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在家里碰到亲人的生日或节日,让他送去祝福或送一份自制的贺卡,无论是零食还是玩具,教育他与别人分享,使他懂得爱与被爱同样重要的道理。

总之,现阶段要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他以持续的发展。我愿意跟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使孩子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希望孩子在学校的精心关怀下,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使孩子能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我们需要成长 篇十三

时光如梭,就犹如双手捧起的水,就算你想留住它,也只能枉然,眼睁睁在看着它从指缝中流走,怎么抓也抓不住。

从3月初来到正业,转眼间便已经一个多月了,回首一看,想想这段时间的经历,不禁令人唏嘘,心生感慨,觉得这些日子里,有时忙、有时闲,有时兴奋、有时茫然……

原来,上班、工作的日子,就是这样子的啊。

我们这一批实习生经过一周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从学校的那一种思维上扭转过来,加上当初的双向选择,大多数的同学都走上了自己比较喜欢、也是比较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但如今一个月下来,每个人心中都自各有了一些想法,因为有些职位早已开始了繁忙的工作,有些职位却仍在每天学习产品知识,甚至有些一整天茫茫然、无所是事,又或是有些职位每天的工作充满新鲜和刺激,有些职位则是天天重复着无趣而简单的工作,有的人想忙一点,有的人则想可不可以清闲一些,不管是什么原因,往往都与我们原本的期望有落差,心中难免或多或少有些许失望,有人想过放弃,也有人想要一直坚持……

回想当初,我们还在学校的时候,心中总想着,好好出来闯荡一番,找个好工作,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如今想想自己现在的工作,心中不管评价,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工作怎么算也摊不上一个好工作吧,它有太多的地方都没达到我们当初的标准!

是我们的标准太高了吗?不觉得!毕竟有不少同学已经达到了我们心中的标准,我们羡慕他们,认识到了与他们的差距,心中便不再平静,多了很多想法……

可是,我们又不敢轻易去尝试这些想法,毕竟尝试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我们不满足现在的工作,完全可以再找一份,可保不准就一定能找到比现在好的工作,或许比现在还要差呢,虽然现在的工作没有达到我们心中的期望,但绝不能说它烂到底,一无是处,至少它可以让我们成长!

是的,是成长!我们之所以不敢去尝试,虽然是勇气不足,但我想,究其根源,还是我们信心不足。在心底都时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们,这个时代大学生不算什么,学历也代表不了一切,我们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拿得出手,也没能力让自己达到往人才商场一站,随便找个公司都会要自己的程度,我们资本少得可怜,根本没有多少的价值!

我们需要成长,而正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舞台,或许我们会觉得它有点小,可实际它并不会小,如果我们成长了,正业也一样在成长。只有我们成长起来,它必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需要成长,而且是要尽可能快的成长,时间并不会优待世间的任何一人,只有凭我们自己去争取,才能早日成长。

有一句工作格言是这样说的:“只要内心开始奋斗的人,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只要我们从心中开始奋斗,定下心来做事,无论在什么样的平台,都能成长起来。切不可三心二意,换了数个舞台,也找不到适合的,能力没有见长不说,还蹉跎我们的青春年华!

14.孩子成长需要“等待”这个智慧 篇十四

“鞋童之问”

曾经有人问过弗洛伊德,以前维也纳街头到处可见的擦鞋童后来都做什么去了呢?这些鞋童精明世故,能言善道,因而颇得顾客欢心。弗洛伊德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他们后来都变成补鞋匠了。”

美国心理学家艾尔金德非常赞赏弗洛伊德的回答,并对此阐释说:从某方面来说,这些鞋童成长得太快,以至于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人格特质过早被定型,几乎没有给未来人格的发展预留任何的空间。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是家长自己内心焦虑的暴露。不少家长总是粗暴地对待孩子,从未想到孩子的成长还有“花期”,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开花的“野草”。事实上,儿童和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一样,在心理、生理上都是富于变化的,是最不稳定的。父母的看法、态度,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耐心的保护、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靜静地看他们证明、展示自我,这样的父爱母爱,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成长的内动力,这才是家教成功的秘诀。如果对孩子暂时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地当众揭短、挖苦和讽刺,乃至打骂体罚,以及盲目地提过高、过严的要求,都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导致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

黑氏慢养法

最早把卡内基理论引进我国台湾并被誉为“台湾卡内基之父”的黑幼龙,在他的《慢养》一书中提出:养育孩子不要着急,不要以一时的得失成败来看待孩子。

黑幼龙的4个子女,老大立言是美国耶鲁大学高材生,现任台湾卡内基总经理;老二立国,曾令父母头疼的问题少年,如今在美国一家医院任院长;老三立琍,从叛逆太妹变成幸福的家庭主妇;老四立行,闯荡好莱坞,开创了自己的设计品牌。

曾几何时,黑幼龙的几个孩子是众人眼中的坏孩子,邻居曾联合起来去黑家抗议……黑幼龙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培养得如此有出息?他说,就两个字:慢养!

黑幼龙认为,慢养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慢养并不是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着急。孩子是慢慢养大的。相信孩子,等待孩子,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担心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在终点。

我们来看看老二立国从不良少年变爱心医生的成长轨迹。

立国在班里稳稳地保持倒数第二三名,其余3个孩子都成绩优秀,但为了不让老二自卑,黑幼龙和妻子从不在立国面前表扬其他孩子学习好。

立国最令父母头疼的不是成绩差,而是调皮捣蛋,以至有邻居黑着脸说:“你们家的孩子真的太差劲了,说下流话,会带坏我们孩子的!”

立国最严重的一次“罪行”发生在高中毕业那年。他随妈妈去超市购物,顺手牵羊将一副手套揣在怀里,在被保安“人赃俱获”之后,他一脸无辜地说:“我同学说他们在超市拿小东西都不会被捉住,我觉得有趣,想试一下………”

立国后来在给父母的一封信中说:“虽然小时候我做过那么多坏事,但你们一直很爱我,而且对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个善良、有才华且充满巨大潜力的好人。你们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我也从未放弃过自己。”

立国能从差生到医生,连父母都觉得是奇迹。回顾老二立国的成长,黑幼龙这样解释慢养:“也许孩子现在的功课很烂,甚至交上了一些坏朋友,但将来他仍可能成为很杰出的人,不要现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结论。孩子的教养要慢慢来,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

确实,不少思维敏捷的孩子,常常失之肤浅、粗心,而要使孩子细致、深刻同样要等待。其实等待是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同时也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人的成熟和成长是个过程,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尊重这个差异,学会等待,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无视这个规律急于求成,容易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慢速培养”PK“拔苗助长”

有一个韩国的心理医生也提出“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我很欣赏她的一句话:“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我认为这对我们做父母的是一个挺好的忠告。

当然,“慢速培养”绝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相反,它更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细腻关注和耐心等待。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方面,让我们少一些急躁的功利之心,多一些等待的理智。

因为儿童的天性、能力的生长有一定的程序。正如农作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阶段一样,如果不重视儿童生长的需要及时机,“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致忽视了生长的程序”,必然会导致“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我们从那些很小就接受运动或才艺训练的儿童那里常可看到人格太早定型的失败案例。由于过早专攻某些领域,他们人格的其他部分往往未能获得健康发展。除了专业知识,他们几乎没有办法和人谈别的话题。还有一些自幼就过度精于某些才艺的成人,他们的行为总是与一般成人不同。人为地推动孩子超越其自然的水平,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杂技,这种做法对儿童的正常成长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导致长期发展的受阻。

现代父母啊,在当今社会,孩子已为“尽快”成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在,我们务必要吸取教训,教育和培养孩子太需要耐心和等待了!

(章剑和 教育心理硕士,心理咨询研究员)

上一篇: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端午节快乐优秀满分作文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