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

2024-10-05

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精选4篇)

1.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 篇一

绪论-1 名词解释 地质学

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地貌学

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将今论古

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

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地质作用

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如火山、地震、海陆变迁等。地质营力

引起变化的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选择填空

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岩石圈板块运动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的特点

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地质作用不尽相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差异性。时间长久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时间长,一般以百万年(Ma)为单位。现象复杂性:规模范围宽,作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等等。绪论-2 名词解释 大地水准面

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重力异常

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的差异。软流圈

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磁偏角

磁北线与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选择填空

地磁三要素包括:磁偏角、磁倾角及磁场强度 大气圈层结构

散逸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地震波类型

横波(S)和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速率变化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壳分层 地表到莫霍面

分布不均匀,大陆地区厚,大洋地区薄

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层):主要成分硅(73%)、铝(13%),密度轻(2.7 g/cm3)。分布不均匀,大洋处缺失。

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层):主要成分硅(49%),铁镁(18%),铝(16%),密度重(2.9 g/cm3)。分布均匀。

第一章:矿物

名词解释 矿物

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结晶质矿物

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晶体的这种构造叫晶格。隐晶质矿物

岩石中矿物晶粒极为细小,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甚至在偏光显微镜下也不能分辨,但有光性反应,据此可与玻璃质相区别。一般火山岩常具有隐晶质。

火成岩结构的一种.在这种结构中矿物晶体颗粒细小,肉眼无法分辨,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出,最细的颗粒连显微镜也不能分辨,而只有光性反应,具有隐晶结构的岩石称“隐晶岩”。

矿物学上,凡矿物结晶颗粒能用一般放大镜分清者,称为显晶质;无法分辨者,称为隐晶质 同质多象

化学成分相同的矿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矿物。类质同象

晶体矿物晶体质点被类似其它质点(半径和电价接近)代替而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只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如,Mg2+Si4+;过渡区金属互换。广泛存在,肉眼难以鉴别。书写方式:[Zn,Fe,Cd]S 具有Fe、Cd类质同象的闪锌矿。解理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形成光滑面的性质。垂直于化学键的平面,最为脆弱。固有性、连续性,主要鉴定特征。

选择填空

矿物的肉眼鉴定特性包括(选择)

矿物的形态;矿物的颜色(自色、他色(不具鉴定意义)、假色);透明度和光泽;硬度;解理

石英的鉴定特征

纯净者无色,有时因包裹体或微量杂质呈乳白、紫、黑、玫瑰色等。石英晶面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7。常发育成单晶或晶簇,或致密块状,纯洁无色透明者称水晶(crystal),含Fe3+者为紫水晶,含Mn者为蔷薇石英(芙蓉石),还有烟水晶、墨晶。

矿物单晶形态(填空)

一向延长型:晶体沿着一方方向延伸呈柱状、针状。如角闪石、电器石、石英、等。二向延长型:晶体沿着两个方向延伸呈片状、板状。如云母、板状石膏等。

三向延长型:晶体在三个方向发育均等。如橄榄石、石榴子石、黄铁矿、闪锌矿、等。硅酸盐矿物的结构类型(选择)岛状构造硅酸盐骨架:橄榄石; 环状构造硅酸盐骨架:绿柱石; 链状构造硅酸盐骨架:辉石、角闪石; 层状构造硅酸盐骨架:滑石、云母。

架状构造硅酸盐骨架:长石 矿物的光泽分为

矿物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

简答

简述你对地质学中矿物的理解

简述矿物的基本类型与共性差异

第二章:岩石

名词解释 岩石

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岩浆岩

岩浆岩是通过岩浆作用形成的,可以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原有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生物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些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岩浆岩(正变质岩)、沉积岩(副变质岩)和变质岩(复变质岩)等原岩基础上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同化-侵染作用 岩浆与围岩的作用

同化作用:岩浆熔解围岩,将围岩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混然作用(浸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组成。捕虏体:围岩碎块混入岩浆而未被完全熔化所形成的残骸。结晶分异作用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照矿物熔点的高低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岩石。胶结作用

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细小物质(溶解或悬浮)将原来松散的沉积物碎屑粘结在一起的过程。胶结物包括:硅质、铁质、钙质、泥质(粘土),等等。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同多种方式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称为固结成岩作用。作用方式包括: 压固作用:上覆沉积物的重力使下层沉积物的含水量降低、体积变小并变得致密的过程。胶结作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细小物质(溶解或悬浮)将原来松散的沉积物碎屑粘结在一起的过程。胶结物包括:硅质、铁质、钙质、泥质(粘土),等等。

重结晶作用:矿物成分通过全部溶解、局部溶解和固体扩散作用使质点点发生重新排列(结晶)的过程。

新矿物生长: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通过溶解或化学变化形成新矿物并逐渐长大的过程。层理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的成层性,它是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的沉积岩最具特征、最基本的构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分选性

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分选性好,说明沉积速率慢,水流稳定,反之亦然。磨圆度

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磨圆度高说明搬运距离长,反之亦然。变质作用

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的作用。可以分为:变晶和变形作用。总体上,变质作用发生的条件介于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片理构造

在变质岩区,由强烈变形和变质作用,使片状或板状矿物成定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面状构造。是变质岩中特有的构造 混合岩化

是一种介于变质作用和典型的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有不同性质流体参加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引的总称

选择填空

岩浆按SiO2分类(填空)

酸性(>65%);中性(52-65%);基性(45-52%);超基性(<45%)岩浆按产状分类(填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作用包括(填空)

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同化侵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 岩浆岩石的常见结构、构造(选择)岩浆岩结构 矿物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矿物晶粒大小:

显晶质结构:伟晶、粗粒、中粒和细粒结构

隐晶质结构::晶粒细小肉眼难以辨别,但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矿物颗粒相对大小: 等粒、不等粒

斑(似)状结构:斑晶和基质

差别在于基质是否为隐晶质。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岩浆构造 块状构造 流纹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 枕状构造

常见岩浆岩类型(选择)

根据成分: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中酸性岩、酸性岩。每一类中按照产状又可以分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构造。固结成岩作用的基本方式 新矿物生长 胶结作用 重结晶作用 压固作用

沉积岩的基本结构类型

碎屑结构:是由碎屑经胶结作用形成的结构。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

泥质结构:由颗粒粒径<0.005mm的细小粉土质点组成,外观是一种致密、均匀的泥质状态,是黏土岩所具有的结构。

化学结构:由纯化学成因形成的结构,其中有结晶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等,如结晶石灰岩、白云岩。

生物骨架结构:全部或大部分有生物一体或其碎片组成的结构。碎屑构造的基本类型

按碎屑物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分为:(1)砾状结构:粒径大于2mm。(2)砂状结构:颗粒直径2-0.05 mm。(3)粉砂结构:颗粒直径0.05-0.005 mm。按碎屑物的形状不同可以分为:(1)棱角状(角砾状)结构(2)次棱角状结构:(3)次圆状结构:(4)滚圆状结构: 常见沉积岩的类型

砂岩分类

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变质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常见区域变质岩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变粒岩: 接触变质作用的类型

热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或简称接触变质作用。指主要由于侵入体放出的热能 使围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又简称接触交代作用,指岩浆结晶晚期析出大量挥发成分和热液,通过交代 作用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体和围岩的岩性和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简答题

鲍文反应序列的基本原理

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简述陆源碎屑岩磨圆度、分选性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比较三大岩类在形成过程、矿物组成、结构构造方面的特征

第三章:地质年代

名词解释 地质年代

(地球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绝对年代

(某一)地质事件发生到今天有多少年(百万年Ma)。相对年代

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化石与标准化石

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标准化石:生存延续时间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的化石种类 地层

某一特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层或岩层组合的总称。地层层序律

在地层次序未被逆转的情下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可以根据一些岩层的顶面特征来判断:波痕、雨痕、泥裂等 生物层序律

某一古生物物种只能出现在某一段地层

地层所含生物化石越原始、越简单,地层越古老 相同时期相同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化石(组合)地层切割律

当岩浆进入围岩时,围岩先于岩浆侵入体形成,包裹体先于侵入体形成 有断层切割地层时,断层形成晚于被切割地层

选择填空

国际性年代地层单位包括 宇、界、系、统

国际性地质年代单位包括 宙、代、纪、世 岩石地层单位包括 群、组、段、层 简答题

简述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条件

简述底层接触关系的基本类型与形成过程

第四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名词解释 构造运动

由地球内力引起的使岩石圈内岩体发生位移形变的作用 地质构造

岩石/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的形迹 新构造运动

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古构造运动;新第三纪以后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褶皱构造

成层岩石呈一系列波状弯曲但未失去其连续性的构造,是受水平力挤压的结果。断层构造

岩石受力变形后,其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所形成的构造。断层构造是构造运动的直接反映。节理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向斜

成层岩石呈一系列波状弯曲但未失去其连续性的构造,是受水平力挤压的结果。褶曲:被挤压成的一个弯曲 向斜:两层老,中间新 背斜

背斜:两侧新,中间老 球形风化

由于节理相交位置岩石风化速率快于其它位置,使岩石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圆形的现象,成为球形风化。地槽

地槽是地壳上巨大狭长的或盆地状的沉积很深厚的活动地带。地台

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活动性较弱,平面上等轴不规则。具有双层结构:下层为基底,是褶皱带残留的部分;上层为盖层,由稳定的碳酸盐岩、砂页岩组成。两层之间呈显著角度不整合接触。大地构造

大范围以至全球范围内构造运动的作用力及其导致的地壳构造或形态。板块

刚性的岩石圈分裂形成许多巨大块体

选择填空 岩层产状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节理的成因分类

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原生节理 断层构造的识别标志 擦痕和镜面

断层角砾岩与糜棱岩 断层泥 拖曳褶曲

其它地貌标志:地质体错开,密集节理,泉水带状分布,土壤和植被标志 常见构造地貌(选择)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平顶方山地貌、桌状台地地貌 倾斜岩层构造地貌: 褶曲构造地貌:背斜山和向斜谷,背斜谷和向斜山,穹窿构造地貌 断层构造地貌: 常见断层地貌(选择)断层崖 断层三角面山 断层谷 断陷盆地 断块山地

倾斜岩层地貌类型 单面山、猪背岭

简答题

简述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及各自特点

断层构造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判别标志

地槽和地台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简述板块构造说发展历程与基本理论框架

第五章:风化作用

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温度的变化、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物理风化

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亦不形成新矿物的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形成新矿物。差异风化

如果抵抗风化能力不一致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的现象。残积层

疏松易碎,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基本无腐殖质。风化壳

风化产物形成的覆盖在基岩上的不连续薄壳。土壤

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风化壳的表层部分。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及生物组成。是岩石风化产物在气候、地形、时间及生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选择填空

物理风化作用的常见类型 差异性胀缩 冰劈作用

盐分结晶撑裂作用 层裂或卸荷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的常见类型

水的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 碳酸化作用:二氧化碳的作用 氧化作用:氧的作用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选择)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

岩性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岩石节理发育程度 差异分化? 风化壳的分层

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基岩层 土壤的风化

成土过程:风化产物表层在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基础上发生物质移动和能量转移,最终形成土壤的过程。包括: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矿物的破坏与形成、元素的迁移转化等等。土壤剖面:

风化产物的类型

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主要为物理风化的产物。

溶解物质:是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产物:(1)K、Na、Ca、Mg等元素的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少量Mn、P氧化物以真溶液形式被带走,是化学沉积物的主要来源;(2)容易淋失的SiO2以胶体溶液形式随水搬运.难溶物质:相对不活泼的Fe、Al、Si等元素残留在原地,形成褐铁矿、铝土矿、粘土矿物等。

简答题

简述风化作用的基本类型与作用机理

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影响条件(可能与上题合并)

简述风化作用的基本阶段与对应的风化壳类型

第六章:倾斜重力地貌

名词解释 重力地质作用

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体、土体在重力/水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下移动的过程。崩塌

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急剧骤发方式脱离基岩向坡下垮落的过程。滑坡

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蠕动

蠕动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风化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根据蠕动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两种。

选择填空

斜坡地貌的基本类型 崩塌、滑坡、土壤蠕动 崩塌地貌的类型

崩塌下脱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坡脚或开阔地带,形成倒石堆,若干倒石堆相连形成倒石裙

简答题

简述崩塌作用的形成条件

简述滑坡作用的诱发因素

第七章:流水地质作用与流水地貌

名词解释 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破坏地表(下垫面)并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按照作用方式分为:机械冲刷和化学溶蚀作用;按照水运动方式可分为:坡面侵蚀和沟床侵蚀 片流

大气降水或冰雪融化后在地面汇成的沿斜坡表面流动的网状细流。片流由多股细流组成,无固定流路,侵蚀范围广、侵蚀量较大,尤其是在松散碎屑物组成的斜坡。坡积物

在片流作用下被带到平缓处或坡麓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叫坡积物 洪流

洪流是介于片流和河流之间的流水类型。洪积物

洪流边侵蚀沟谷、沟坡边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麓地带堆积。体积小坡度大者称为洪积锥,体积大坡度小者称为洪积扇,统称洪积物 泥石流

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在暴雨、融雪期突然爆发,速度快、时间短、具有极强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属严重地质灾害。侵蚀基准面

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高度平面(下切侵蚀极限)。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海平面,入湖河流是湖面。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河床

河谷中经常性被水所淹没的部分。浅滩

河床底部不同规模的冲积物的堆集体。常见心滩和边滩,其中心滩可以发育成江心洲。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平原河流发育较普遍,山地河流发育较少。河流阶地

阶地是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排列的高于常年洪水位的地带,是河谷演变的产物。阶地级数由下而上依次升高,由新到老。

冲积平原

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水系

是指一条干流及所属各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统。水系形式即上述组合的形式。分水岭迁移

分水岭是河流之间把相邻两个水系分割开的高地。由于河流侵蚀能力的差异,分水岭在降低过程中向侵蚀能力小的一侧移动。分水岭移动方向和速率受到地质构造和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河流袭夺

由于分水岭的迁移,向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而夺取另一条位置较高河流的上游来水,增加自身流域面积,成为河流袭夺。

选择填空

沟床侵蚀的基本类型

下切侵蚀、向源侵蚀和旁向侵蚀。流水搬运作用的基本类型 推移、跃移、悬移和溶移。地表流水的基本类型 片流、洪流、河流 洪积扇的结构

扇顶相、扇中相、扇缘相 泥石流的分类

山洪:固体物质<10-15%,容重<1.37t/m3,搬运介质是水。

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10-40%,容重>1.37t/m3,粘土和粉土较少,具有明显紊流性质。石块以滚动或跳跃形式搬运,泥沙悬浮搬运。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40%,容重>1.5-1.6t/m3,大量粘土和粉土,水、沙、石块组成一体,悬浮流动,属层流型。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突发性降水 大量碎屑物 陡峭地形 冲击物的特点 分选性好: 磨圆度高 成层性较为清楚 韵律性:交替出现平原河床的形态类型

微弯型河床:河流宽浅而稍有弯曲。

弯曲型河床:自由曲流,在冲积平原上发育。

分汊型河床:因出现心滩、沙洲导致河流分汊成多股。

游荡性河床:分散水流、洲滩遍布,极易改道。主要分布在砂和粉砂基底的平原上(容易侵蚀),含砂量大,沉积速度快,易形成地上河。冲积平原的形成条件

在地质构造上须是相对下沉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在相对下沉区形成巨厚冲积平原,在相对稳定区形成厚度不大的冲积平原.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冲积平原的形态类型

山前平原(冲洪积平原):位于山前地带,为洪积-冲积型平原。河流出山口处,流速降低而发生沉积,形成洪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或洪积扇联结即成洪积-冲积平原。

中部平原(泛滥平原):冲积平原的主体,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夹杂湖积物。坡度平缓,河流流速低且分汊。洪水期河流泛滥,形成大面积泛滥平原。

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为冲积-海积型平原。由于周期性海潮进退,海积层和冲积层相互交错。常见泻湖、海岸沙堤等地貌。三角洲的类型

三角洲沉积物的结构

顶积层: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组成。具水平层理或交错层理。

前积层:悬浮物质被代至三角洲前坡沉积,细小含水量大,常有生物存在。具斜层理或波状层理。

底积层:粒度细,具水平层理和底栖生物,海洋沉积物。常见水系类型

树枝状水系:岩石强度均匀 角状水系:断层或节理发育区

格子状水系:向斜轴部、侧翼,垂直节理或断层区 放射状及向心状水系:穹隆区或火山锥 环状水系:穹隆软岩层区 河流地貌发育的阶段

幼年期:地壳上升河流深切侵蚀、V型河谷、存在宽平的分水平面。壮年期:分水平面消失出现岭脊。继续发育谷坡浑圆、河谷开阔。老年期:河流下切停止、分水岭下降成侵蚀残丘,形成准平原。

回春期: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水流增加,河流恢复到幼年或壮年期,再次发育。

简答题

地表流水的基本类型和各自特点

简述河流弯道的机理与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简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和沉积物的二元结构

简述河口区的特点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第八章:地下水与岩溶地貌

名词解释 地下水

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或岩石裂隙、溶穴中的水。岩溶

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又称为喀斯特。孔隙与孔隙度

孔隙:沉积物或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包括孔隙体积)中孔隙所占的比例。孔隙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分选程度、排列情况、形态及胶结物填充等因素。主要影响地下水的运动。溶穴与岩溶率

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产生的称为溶穴。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含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之比。包气带

地下水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包气带。饱水带

地下水面以下部分为饱水带 潜水

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其形状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但相对较缓。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为潜水层厚度,到地面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不具有上层隔板,与大气圈、地表水圈密切关联,在水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选择填空 岩石孔隙类型

包气带自下而上包括

包气带自上而下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 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包气带水包括 包气带水:以结合水、毛细水和气态水形式存在。包括土壤水和上层滞水。土壤水存在于上层土壤之中。上层滞水是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包气带水受气候、人为因素影响强烈。

岩溶地区地下水垂直分布

包气带、季节变动带(过渡循环带)、饱水带(水平循环带、潜水带)、滞流带(深部循环带)常见地表岩溶地貌类型(选择)溶沟与石芽

溶蚀漏斗和塌陷漏斗

溶蚀洼地:由溶蚀漏斗扩大而成,常沿构造线发育。底部常有落水洞和漏斗,如底端被堵塞可形成溶湖。

落水洞和竖井:落水洞是连接地表水流和地下暗河的垂直管道,沿裂隙和节理发育。竖井是暗河顶部崩塌形成,一般较陡。

溶蚀谷地:由溶蚀洼地进一步发育而成,代表喀斯特发育的后期阶段。面积大(可达几十平方公里)、底部平坦常有河流发育、周边常有峰丛或峰林发育、延长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干谷和盲谷:干谷是喀斯特地区由于地壳上升或地下水位下降,水流得不到补给或流入地下暗河而遗留在地表的干涸河谷,转入地下的部分称为伏流。盲谷是指河流出路突然被拦截,河流被迫转移至地下的河谷。峰丛、峰林、孤峰 喀斯特丘陵 喀斯特平原

简答题

简述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简述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比较北京十渡和广西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程度

第九章:风成地貌

名词解释 风成地貌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剥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为维吾尔语,意为陡壁的小丘。它是风蚀垄脊、风蚀沟槽、风蚀洼地的组合。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或河湖堆积阶地上,定向风沿干缩裂隙不断吹蚀,或加上暴流侵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平坦地面形成与盛行风向一致的垄脊和沟槽,相间平行排列。新月形沙丘

平面形态如新月,其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翼角,纵剖面上,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下凹而陡。常成群分布。

选择填空 风蚀作用包括 吹蚀作用

风吹过地面时产生紊流,沙粒或尘土离开地面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的过程。吹蚀作用强度与风速成正比,与颗粒粒径成反比。风中携带沙粒,由于沙粒的冲击力会加强风的吹蚀作用。吹蚀作用在沙漠、海滩等地尤为突出。磨蚀作用

风沙流贴近地面运动,运动的沙粒冲击、摩擦岩石表面的作用。吹蚀作用与磨蚀作用相伴生。风积物的特点(选择)

碎屑性:砂、粉沙及少量粘土级碎屑矿物,<2mm。分选度高,磨圆度高,但颗粒表面常有凹坑 存在铁镁质矿物(不稳定矿物)存在大规模交错层理 颜色多样 常见风蚀地貌 石窝(风蚀壁龛)风蚀洼地 风蚀谷

风蚀残丘、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垄槽(雅丹地貌)常见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在气候干燥、沙质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由风力作用堆积而成。沙质来源于冲积物、洪积物、湖积物、冰积物及岩石风化产物中的沙质和粉沙、粘土物质。主要地貌形态是沙丘。

沙堆、沙丘(链)、沙地、等。

沙漠中各种风成地貌不断形成、消失和演化。沙堆:在障碍物背风面形成的堆积体。

沙波纹:沙地和沙丘表面的呈波状起伏的微地貌,其排列方向与风向垂直。

新月形沙丘:平面形态如新月,其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翼角,纵剖面上,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下凹而陡。常成群分布。风积作用类型

由于风力减弱或地面障碍,风沙流中的泥沙发生降落或堆积的过程称为风积作用。沉降堆积:风力减弱、沉降速度大于上举速度时泥沙发生沉降。沉降速率与泥沙粒径成正比。遇阻堆积:风沙流遇到障碍物时速度降低形成沙粒堆积。

停滞堆积:风沙流在运动过程中流速减弱或地地面结构变化导致输沙能力降低,多余沙粒停止运动。

干旱地区塑造地貌形态的主要营力是:风

简答题

雅丹地貌的影响过程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第十章:黄土地貌

名词解释 黄土

指风力搬运堆积成的,以粉砂为主,质地均一,孔隙大,透水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无层理,有钙质结核层和古土壤层的黄色土状堆积物。次生黄土

原生黄土地层再受风力以外的营力搬运,主要是洪积、坡积、冲积成因。堆积在洪积扇前缘、低阶地与冲积平原上,质地不均一,垂直节理不发育,很少夹古土壤,常具层理。潜蚀作用

地表水沿黄土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进行溶蚀和侵蚀,称为潜蚀。

选择填空

中国黄土分层由老到新依次为

早更新世(Q1)的午城黄土(古黄土):耕性不好,夹古土壤,称“红胶泥土”,多为10-20M; 中更新世(Q2)的离石黄土(老黄土):分布比古黄土广,遍及黄河中游各地,厚度大,一般为100M,构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基础;

晚更新世(Q3)的马兰黄土(新黄土):比离石黄土分布更广,在黄土高原表面广泛分布,是高原的主要成土母质,其厚度小,为10-30M,在其上形成的土壤肥力较强,且耕性良好。全新世(Q4)的现代黄土: 常见黄土地貌 黄土沟谷地貌

疏松多孔、暂时性流水形成。可分为:纹沟、细沟、切沟、冲沟、坳沟等。黄土沟间地貌

黄土高原平缓地面被流水切割侵蚀后的残留部分。

黄土塬:黄土堆积的高原面,范围广,地势中心部分平坦。黄土墚: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黄土谷坡地貌 泻流 崩塌 滑坡

黄土潜蚀地貌

地表水沿黄土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进行溶蚀和侵蚀,称为潜蚀。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井,等等

黄土桥

黄土柱

简单题

黄土在世界范围的分布特征

黄土风成因的主要依据

第十一章:冰川与冰川地貌

名词解释 冰川

又叫冰河,是地面上缓慢运动着的巨大冰体。雪线

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高度界限,称为雪线。冰期

气候变冷冰川发展的时期称冰期。间冰期

在两个冰期之间,气候变暖冰川消退的时期叫间冰期。末次冰期

13万年~ 1万年。在第四纪最大规模的一次冰期中,全球陆地的1/3被冰川覆盖,海平面下降150米,全球气温比现在低5~7℃。

选择填空 粒雪化作用包括

有冷型和暖型两种。前者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上覆雪层压力使积雪逐渐密实,冰粒间隙减小,使冰晶变大并逐渐圆化;后者由于温度较高而融化使其圆化,而且融化的水还填充了雪层孔隙或进一步向内部渗透。冰川分类

一、大陆冰川:冰川呈面状分布,不受地形约束,面积很广,厚度很大。主要分布在两极,106 km。冰川表面中心形状凸起形似盾的,叫冰盾。规模更大、表面有起伏的大陆冰体,2叫冰盖。

二、山岳冰川: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地区。冰斗冰川:分布在雪线附近斗状洼地中的冰川,规模较小。

悬冰川:冰川从冰斗流出后悬挂(依附)在山坡上。面积小于1 km2,容易消融。雪崩发源地。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扩大后沿山谷作舌状流动,流动的冰河,具有主冰川和支冰川。经常发育有复式冰川。

三、过渡型冰川:

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山口在山麓地带扩展或合并成广阔的冰原,又称冰汛。是山谷冰川和大陆冰川的过渡类型。

平顶冰川:又称高原冰川或冰帽,发育在雪线以上起伏和缓的高原或高山夷平面上。由中心向四周运动扩善,是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的过渡类型。冰川侵蚀作用包括

一、挖蚀(拔蚀)冰川自身重力和运动

压力和冻融交替使基岩破碎、冰川运动带走。冰川挖蚀能力巨大 冰川漂砾

二、磨蚀:冰川运动时冰体中的岩石对基岩的削磨和刻蚀。冰川搬运的特点 固体搬运,能力强

位置固定,磨圆很少。底部和两侧存在磨蚀和擦痕 无分选 可逆坡搬运

冰川沉积物(冰碛物)的特点 都由碎屑物组成 分选性极差 磨圆差

不分层,碎屑物无定向排列? 冰碛物或冰漂砾有磨光面或冰擦面 保存有寒冷地区植物的孢子和花粉 冰川地貌类型

一、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川谷(U形谷)羊背石

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致, 向上游方的一坡有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向下游方向,坡度陡。

二、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三、冰水碛地貌:

冰川和冰水共同沉积的结果,既保留冰川作用的痕迹,又具备河流堆积物的某些特征。蛇形丘 冰砾阜

冰阜阶地

锅穴

冰水沉积区内的一种圆形洼地,由埋在砂砾中的死冰块融化引起的塌陷所形成。冰水扇和外冲平原 冰水湖、季候纹泥 中国第四纪冰期包括 鄱阳冰期(早更新世Q1):

距今120-90万年,冰碛物发现于庐山外围的鄱阳湖附近以及九江至南昌一带的冰水砾石层。大姑冰期(中更新世Q2):

距今80-60万年,庐山鄱阳湖边大姑山一带,红赫色冰川泥砾,位于翻阳期冰积层之上。庐山冰期(晚更新世Q3):

距今37-24万年,分布在庐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冰蚀地形。大理冰期(全新世Q4):

距今12-1万年,云南大理苍山的冰碛物 上述冰期均为区域性山麓冰川

简答题

简述冰川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特征

第十二章:海岸地貌

名词解释 海岸带

现代海洋与陆地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 波浪折射

波浪进入浅水区后,如果波浪运动方向不与等深线垂直,而与海岸斜交,就会在同一波峰线的不同点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随着波浪接近海岸,整个波峰线便偏离原有的前进方向力图与海岸线平行,因而发生弯曲的现象 潮汐

海面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潮汐的涨落(垂直运动);2)水平运动。形成潮流。海蚀崖

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因受海蚀而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选择填空

海岸常见的侵蚀地貌

海岬,海湾,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海蚀拱桥(海蚀穹),海蚀柱,海蚀平台 海岬(Tanjing)和海湾(Bay):坚硬及断裂不发育的岩石抗海蚀能力强,突出海岸形成海岬,而软弱的或断裂发育的岩石抵抗海蚀能力弱,凹入成海湾。

海蚀崖(Marine cliff):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因受海蚀而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洞穴(Sea cave):海蚀崖的下部在波浪的不断淘洗下形成凹槽,叫海蚀穴.深度比宽度大的叫海蚀洞.海蚀窗(Sea window)、海蚀拱桥(Sea bridge or sea arch)、海蚀柱(Sea stack): 冲入海蚀洞的浪流将洞顶击穿,形成海蚀窗。海蚀穴进一步发展,两侧海蚀穴连通后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发展,顶部塌落,形成海蚀柱。

海蚀平台(波切台)(Wave-out platform):海蚀崖不断后退,波浪不断冲涮磨蚀位于海蚀崖前方的基岩面,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海岸常见的堆积地貌

一、泥沙横向移动及形成的地貌 水下堆积阶地,水下沙坝,离岸堤,沿岸堤,潟 湖,海滩

水下堆积阶地(Constructional terrace):分布在水下岸坡的坡脚,由中立带以下向海移动的泥沙堆积成

水下沙坝(Under-water Sandbank):是一种大致与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分布在水下岸坡的上部。在浅水区波浪发生破碎,翻卷的水体淘起海底泥沙,被淘起的泥沙与向岸搬运的泥沙共同堆积在波浪破碎点,形成水下沙坝。

离岸堤(岛状坝)(Off-shore bank):离岸一定距离高出海面的沙堤。它实际上是水下沙坝。墨西哥湾的离岸堤长1800km, 宽几十~ 几百米

沿岸堤(Along-shore bank):沿岸堆积的垄状沙堤,是由波浪将外海泥沙搬运到岸边堆积而成,或由水下沙坝演化形成。高度一般几米,宽度5~7米,多条。高度代表形成时的海平面高度。

潟 湖(Logoon): 由离岸堤或沙嘴将海湾与外海隔离的水域。一般有通道与外海相连,并有内陆河流注入。

海滩(Beach):海岸边缘的沙砾堆积体,其范围是从波浪破碎处至滨海陆地。

二、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地貌有:海滩,沙嘴,拦湾坝和连岛坝 海滩(Beach):凹型海岸泥沙纵向移动也形成海滩

沙嘴(Sandspit):在凸形海岸,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向海伸出的泥沙堆积体。沙嘴的尾端常向岸方向弯曲。

拦湾坝:海湾外侧湾口处堆积的沙坝 连岛坝:连接岛屿与陆地的沙坝 海岸带的组成波浪的因素

动力:风,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等 湖泊的成因类型

1、构造湖

湖盆由构造运动引起,可以是向斜,或断层形成的洼地。特征: 1)断陷湖。如滇池,洱海。特征: 2)向斜拗陷湖。洞庭湖,鄱阳湖;特征;

2、火山口湖

湖盆为火山口,如长白山天池;

3、河成湖

湖盆由河流的侵蚀与沉积而成, 1)牛轭湖;2)河口湖。

4、冰川湖

湖盆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如美加交界的五大湖

5、海成湖

湖盆由海水的侵蚀和沉积而成,如泻湖;

6、溶蚀湖与陷落湖

湖盆经溶蚀而成者称为溶蚀湖。

7、风蚀湖

湖盆因风蚀而成,如甘肃敦煌的月牙湖;

8、堰塞湖

湖盆的形成是因河谷被山崩所形成的岩块或火山喷出的熔岩流阻塞,或冰川谷被冰川终碛堵塞,如五大连池;

9、人工湖:水库,如十三陵水库、刘家峡水库。

简单题

简述波浪中水质点在深水区和浅水区的运动方式

深水波:水深> 1/2波长的海区的波浪,叫深水波。深水波的运动不受海底影响.波浪向前传播,同时也向下传递,水深呈等差级数增加,波高和水质点运动的圆周半径按等比级数减少。

浅水波:在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的水质点与海底相互作用。

2.油矿机关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 篇二

第七油矿机关

按照厂党委建设学习型企业要求,为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结合第七油矿机关实际,特制定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厂党委[~]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学技术”为内容,围绕造就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高素质复合人才队伍,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体系,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服务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对机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机关,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加速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引导机关干部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增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学习型机关理念

学习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是学习的灵魂。前瞻性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创新性学习保证高效服务。

四、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岗位职业技能,逐步“形成一个体系,建立三支队伍”:即形成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文化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党群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掌握高新技术、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队伍。

2、近期目标:2年内,机关干部精通本岗位的技术业务,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机关技术管理干部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软件的开发,针对岗位职责的要求,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并组织实施增产增效措施。

3、长远目标:5年内,机关干部熟练掌握2个岗位的业务知识,并具备创新管理能力,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技术管理干部精通技术业务,完成新技术推广,参与技术攻关项目,具有创新科技成果,提出并实施合理的挖潜增效措施。

五、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载体和途径

(一)搭建学习的平台

1、党群工作培训平台:培训党群各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相关的公文写作、公文管理知识等。

2、技术管理培训平台:培训地质、采油、输油、作业、油水井、设备、电力、安全等专业内容及相关知识。

3、专业工作培训平台:培训财务、人事、技教、计划统计等相关知识。

4、计算机培训平台:培训办公自动化相关知识。

5、英语培训平台:按能力级别,培训英语读、写、听、说内容。

(二)开辟学习途径

1、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根据每名机关干部的特点,坚持个人成才设计和组织定向培养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确定近期和长远学习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建立规划、实施、效果反馈循环系统,促进学习计划的全面实施落实。

2、建立职务代理人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每名机关干部至少要能够担当2个岗位的工作,即每个岗位至少确定1名代理人,每名机关工作人员至少要代理1项工作,在主岗工作人员出差、休假时,由代理人代理其岗位工作,达到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3、开设管理论坛: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工作实际,拓宽机关干部的工作思路,解决矿内存在的管理问题。每月针对矿内管理问题,就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确定讨论题目,由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发表论述,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机关干部参与活动情况纳入业绩考核。

4、成立思想政治工作沙龙:针对当前员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集体智慧,提出预见性工作思路,超前解决思想问题。

5、坚持进行培训:年初根据机关干部制定的个人发展计划,由各办主任牵头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宣讲、看录相、参观等形式组织培训。年终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和培训效果,与奖金挂钩考核。

6、下基层挂职锻炼:对工作经验缺乏的机关干部,每年组织下基层小队挂职锻炼,并由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当事人奖金挂钩,并纳入年终业绩考核。

7、建立课题研讨制度:对关系到全矿长远发展的问题,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命题研讨。每年的研讨课题不少于2项,参加课题研讨人员不少于机关干部的50%。

8、采用先进的教育媒体:利用多媒体教育、互联网教育等手段,拓宽教育渠道,加强工商知识、人力资源、职业素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系列培训。

9、外出进修:定期选派机关工作人员到大学及科研机构学习、培训,聘请管理、科研专业人员到矿里讲学。

10、自主学习:鼓励机关工作人员通过成人教育、在职函授和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六、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机制

(一)领导机制

矿党委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实行“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指导协调,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的开展。矿成立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机关支部书记、综合办主任、生产办主任、经营办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学习型机

和方案;对培训效果较好的,给予组织人适当奖励。考核结果纳入矿机关有关人员的年终业绩考核。

(五)激励机制

1、学习评估

根据培训考核成绩(权重20%)、学习活动参与(权重20%)、取得的成果(权重20%)、知识增长(权重40%)加考核成绩计算,对机关干部打分排队。

培训考核成绩:矿内各类培训成绩加权计算。

学习活动参与:按参与次数、发言次数、创新建议采纳数进行打分。

取得的成果:取得本岗位内各类评比名次,根据名次和项目的评比结果打分。

知识增长:内提出的建议被采纳,个人文化知识有较大增长,能够完成专业性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2、激励方法

(1)排前10名的分级奖励。

(2)树立学习型机关干部典型2—5人,内奖金系数给予上调,并进行通报表扬,组织宣传、学习。

(3)对3年内在学习型干部排名中均进入前10名的,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优先条件。

(4)优先考虑外出学习、考察。

3、加大激励力度。在知识、技术、管理创新中获得突出业绩的,给予光荣称号等奖励。同时重奖学习上有突出表现的机关工作人员。

4、开展“三比”活动。一比学习态度。有完整的学习发展规划和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每人每年阅读文化、科技书籍6本以上,有读书笔记,撰写论文;二比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科学,善于思考,注重实效,不断积累学习成果;三比学以致用,要注意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能力,拥有创新成果。

5、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建立完善《机关干部公开竞争机制》,建立能力业绩至上、人人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机制,通过公示拟聘干部岗位数量和任职要求、个人申请、组织审核、理论考核、公开答辩、群众满意度测评等程序,按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四个方面的综合得分录用机关干部,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激发机关干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3.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篇三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 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

第 1 页/共 13 页 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 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32、矿床:发现矿石的地方或地段。

33、矿石:若有用矿物含量达到为现代工业技术水平所能利用的程度那么这种岩石就称为矿石

34、矿产资源: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35、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二、填空

1、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3、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 整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 角度不整合 三种。

4、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

第 2 页/共 13 页 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志留纪。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7、岩浆分异作用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

8、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只要测出岩层的 倾向 就可求知岩层的 走向。因为两者始终是±90°的关系。

9、风化作用发生以后,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基岩,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露头。

10、沉积作用按沉积环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11、沉积作用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12、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

13、地质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

14、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期(阶)。

15、古生代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进一步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进一步划分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16、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繁盛,到二叠纪末期全部灭绝。

17、由两条倾向相背的正断层组成,其间相对上升的岩块为 地垒 ;由两条倾向相向的正断层组成,其间相对下降的岩块 地堑。

18、按照工业用途,矿产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19、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20、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外生矿床可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21、火山矿床根据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火山岩浆矿床、火山汽液矿床和火山沉积矿床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2、花岗岩属于(A)

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3、标志某两个地质时代之间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的地层接触关系称为(C)。

第 3 页/共 13 页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

4、世界最早的成煤期为(B)

A.侏罗纪;B.石炭纪;C.寒武纪;D.泥盆纪

5、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

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6、黄铁矿属于(D)

A.氧化物矿物;B.卤化物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

7、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D)A.断口;B.节理;C.片理;D.解理

8、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D)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

9、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C)

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级小。

10、确定地层时代主要根据(A)

A.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B.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C.地层的接触关系

11.下列不是矿物的是(A)

A、琥珀;B、石英;C、方解石;D、自然金

12、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两翼倾角不等,称为(B)。A.倾伏褶曲; B.倾斜褶曲; C.倒转褶曲

13、若确定各地层时代则必须根据(A)

A.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B.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C.地层的接触关系

14、魏格纳在系统总结当时地学有关资料后认为,在(B)时全球只有一个巨大的原始大陆,他称之为泛大陆(Pangaea或联合古陆)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侏罗纪

15、岩土透水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B)

A.空隙的多少;B.空隙直径的大小和连通程度;C.岩土的位置;D.岩土层次

16、根据物理学性质,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可分为气态水、结合水、毛管水、重力水和固态水。从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角度看(D)最为重要。A.气态水;B.结合水;C.毛管水;D.重力水;E.固态水

18、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A)

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

1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第 4 页/共 13 页 20、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做(B)A. 纵断层B逆断层C.横断层D.正断层

21、燕山构造运动阶段属于(B)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22、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3、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B)A.断口;B.节理;C.片理;D.褶皱

24.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四、多项选择

1、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ABCD)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2、原岩在变质作用中的变化方式有(ABC)

A.重组合;B.重结晶;C.交代作用

3、地层的接触关系一般有(ABC)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D.交错接触

4、中生代包括(BCD)

A.二叠纪;B.三叠纪;C.侏罗纪;D.白垩纪

5、煤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ABC)

A.有大量植物繁生;B.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 C.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6、成煤作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ABC)A.菌解阶段;B.煤化阶段;C.变质阶段;D.腐化阶段

7、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ABC)

A.石炭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

8、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BCD)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9、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ABC)

A.走向;B.倾向;C.倾角;D.厚度

10、河水流动时能量的大小与(BC)有关

A.河床宽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

11、沉积相的分类有(ABC)

第 5 页/共 13 页 A.海相沉积;B.过渡相沉积;C.陆相沉积;D.河流沉积

12、根据劈开的难易和肉眼所能观察的程度,解理可分为 ABCDE。下列等级:

A.最完全解理;B.完全解理;C.中等解理;D.不完全解理;E.极不完全解理

13、矿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分为5 大 类(ABCDE)。

A.自然元素矿物;B.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C.卤化物;D.氧化物及氢氧化 物矿物;E.含氧盐矿物

14、地层层序律具体包括(ABC)

A.叠置律;B.原始连续律;C.原始水平律;D.分散律

15、根据变质矿床成因,可以分为(ACD)

A.受变质矿床;B.变成矿床;C.变质重结晶矿床;D.混合岩化矿床

16、大陆地壳由(AB)组成

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17、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ABCD)A断层面B断层线C断盘D位移 18.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ABC)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岩石圈

20、按沉积岩物质的沉积方式和结构特点之不同,可将沉积岩分为(ACD)几大类 A碎屑类B泥页岩类C黏土岩类D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21、地质环境条件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ABC)

A工程地质条件B地质灾害C环境地球化学D自然资源评估

2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BCD)A土壤水 B潜水C承压水D上层滞水

五、判断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对具有解理的矿物来说,同种矿物的解理方向和解理程度总是相同的,性质很固定,因此,解理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3、外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4、浊积岩的物质成分和层理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遵循鲍玛序列,自然界中的浊积岩剖面都应当呈现出完整的鲍玛序列。(×)

5、岩石和矿床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它们在成因上并没有联系。(×)

6、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

第 6 页/共 13 页

7、过去、现在和将来,火山活动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但火山活动的规模、强度和类型往往发生变化,随着地球的演化和地壳的加厚,火山活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8、节理是指有明显位移的脆性断裂。(×)

9、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10、矿点的经济价值视其储量而定。()

11、震级大小主要取决于震源深度。(×)

12、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一定是完整的(×)

13、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岩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划分地层的结果,常常具有一致性。()

14、当代应用地质学的核心任务是解决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15、世界上的原生金刚石矿几乎都来源于火山岩浆矿床。()

16、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17、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

18、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19、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20、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岩块叫做上升盘,位于以下的叫做下降盘。(×)

21、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白云母。()

20、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21.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

22.褶曲要素主要包括轴面、翼、核、枢纽。(×)

六、简答题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球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内部圈层构成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野外调查

(2)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3)历史比较法

3、简述地球外部层圈形成过程。

第 7 页/共 13 页 在由吸积作用形成地球的过程中,吸附的星云中的气体部分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原始大气圈。在地球进入升温熔融状态时,这些原始大气逃逸消失。之后在火山放气作用下形成了次生大气圈。次生大气圈经后来的植物光合作用等改造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大气圈。在次生大气圈形成的同时或稍晚,由于地幔放气和矿物排水而释放的大量水蒸气聚集形成了地球的水圈。

4、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方案和主要依据。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主要利用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成果,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地震学、重力学和陨石学的资料,它们用来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物理状态和性质。此外,高温高压实验、同位素地质学和岩石学探针等研究,为研究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天然地震波传播方向与速度资料,发现地球内部物质具有显著的纵、横向的非均匀性质。尤其是纵向上,在几个深度上波速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物质的同心圈层结构。

根据地球内部存在的莫霍与古登堡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在根据次级界面,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带和内核。

5、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 素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果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都有一定的形态。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 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非晶体是不具有格 子构造的固体。

6、地层层律具体包括哪些?

a.叠置律 b.原始连续律 c.原始水平律

7、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的演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标准化石和特定的化石组合。生物演化具有不可转逆的特性,即已经消失的物种和已经退化的特性不会再出现。因此可利用地层中含有特定的化石组合或类型,对其进行划分和对比。

8、简述地层划分的依据。

(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2)岩层接触关系(3)古生物(化石)

第 8 页/共 13 页

9、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叫整合接触。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反映整体上升。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反映不均匀升降运动或水平运动,使地层褶皱或倾斜,新地层与不整合面平行,而老地层却与之斜交。

10、简述沉积物是如何转变为沉积岩的。

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主要是通过以下主要成岩作用:

①压实作用: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②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的沉积岩的过程。

③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是指深埋于地下的沉积物,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影响下,其颗粒成分部分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粒晶体变成粗粒晶体,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11、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①生物化石; ②岩性特征和结构; ③特殊物质。

12、论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岩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

第 9 页/共 13 页 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于波切台上未被剥蚀掉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

13、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

1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外动力地质作用可分哪些类型?

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按地质动力来源分为作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崩塌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15、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

(1)机械风化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

16、何谓成矿作用?自然界存在哪些成矿作用类型?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按成矿作用动力学和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类型。

17、工业与民用建筑地质调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1)地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重点是岩土工程力学性质的均匀程度;

(2)场地及周边地质构造条件,重点是活动构造或重新活动的老构造的性质以及斜坡的稳定性;

(3)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深度与含水层的性质与分布,包括上层滞水的特点,重点是水位与水质的变化及其对地基岩土稳定性的影响。

18、地下水开采需注意哪些问题?

(1)地下水允许开采量(2)地面下沉与地面裂缝(3)海水倒灌

19、简述水体污染的防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 10 页/共 13 页 ①加强对水体及其污染源的检测和管理; ②控制或减少废水或污水的排放量; ③合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④污水处理;⑤海洋油污处理。

20、简要阐述矿产开发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①采矿可引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

②露天开采和废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对植物土地资源破坏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不利影响,可加速对土壤、岩石的侵蚀,使泥砂排入河道,使地表水、地下水酸化、含重金属和有毒物质;

④空气污染,地下与露天采矿的穿孔、爆破、运载矿石、废石产生大量粉尘,尾矿风化或随地表水污染河流,或在干旱气候与大风作用产生尘暴,造成空气污染;⑤海洋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1、简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岩石地层单位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它的划分与对比不受等时面的限制,与时间地层单位也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即可以穿时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则不受岩石特征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它是严格等时的。两种地层单位的界线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穿越的。

22、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3、简述鲍文反应序列及其用途

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被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鲍温把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分为两个反应系列。连续反应系列为架状的硅铝矿物,矿物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内部的结晶格架无质的变化。不连续反应系列为铁镁矿物,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内部结晶格架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橄榄石变为黑

第 11 页/共 13 页 云母,其结晶格架由岛状变为层状。

上述两个系列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硅铝矿物与铁镁矿物依次对应出现共结关系,最后两个系列演化成一个系列,即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它们是岩浆结晶的最终产物。根据上述反应系列可以解决下列实际问题:

(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

(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由于两种反应系列存在着共结关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定同时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如当岩浆降至1550℃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长石而组成超基性岩。岩浆温度降至1270℃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时析出组成基性岩。

(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上的特征。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结构和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

24、列举沉积岩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并加以说明。

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不仅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而且也是研究沉积环境或沉积相的良好标志。一般按形态特点把层理分为下列类型:

(1)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主要形成于细粉砂和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流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如河漫滩、牛轭湖、泻湖、沼泽、闭塞的海湾沉积物中。

(2)平行层理:类似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也互相平行,但出现在粒度较粗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

(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

(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细层的倾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5)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见。

(6)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它是浊流的沉积特征,并且比较常见。

(7)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大于lm,是沉积物快速堆积的产物。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

第 12 页/共 13 页

25、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

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2.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果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都有一定的形态。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4.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篇四

4矿物和结晶质矿物的概念

5总结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内容: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影响颜色的因素、结构和构造)

6地质作用的概念

7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包括的内容(只记标题)

8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定义

9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0说明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各自的特征、形成过程及说明的问题

11标准化石12 标准剖面古生代包括哪几个纪及其代号14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及其代号

15水平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倾斜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的定义

17如何应用三点法求岩层的产状要素(见课堂笔记-)褶曲要素的内容及概念19褶曲的分类(横剖面)

20断层要素的内容及概念21断层的分类

22张节理的特征23 剪节理的特征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成煤控制因素)25 煤层总厚度和有益厚度的概念煤层的定义(见课堂笔记)27 含煤岩系的定义影响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因素和后生变化因素及其特征29近海型煤系的主要特征30 内陆型煤系的主要特征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及其沉积物的分布特征P35

32煤田地质勘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提交哪些成果及其与煤矿基本建设的对应关系P183或课堂笔记

33岩石的空隙性有哪些34潜水的定义

35承压水的定义36矿井充水水源有哪些

37矿井充水通道有哪些

39复习潜水完整井、承压水完整井、承压水转无压水完整井、矿井(巷道、采面)涌水量计算公式及涌水量计算例题

三量的定义

41瓦斯含量的概念42相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

43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44能利用储量的概念

重力的定义

地磁三要素

说明华北地区古生代地史演化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成煤作用关系分析

编绘煤矿综合地质图件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如何计算可采储量

上一篇:4s店客服经理工作计划下一篇:失去了才醒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