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藏在糊涂里美文

2024-09-28

幸福藏在糊涂里美文(精选6篇)

1.幸福藏在糊涂里美文 篇一

我爸是很古板的人,从不会表达感情。我妈告诉我,上次她给我爸买了个杯子,他却说:“怎么只买一个?给我姑娘也买一个一样的。”

我妈说:“你姑娘不喜欢这种样子的。”

我爸说:“不行,一定要买,我要跟她用一样的!”

大学期间,一次放五一假,我预先跟父每说好去朋友家里玩。放假那天,爸发来信息,问我回不回去。我说:“跟你们说了,不回去了。”他又发来信息,只有4个字:“樱桃熟了。”(我家院子里有棵樱桃树。)

我的泪突然就像开闸的水。

我爸爱喝酒,有一次过中秋节,我打电话问他:“老爸,中秋快乐啊!喝多了没?”

他回答:“你没在,我喝哈都没味。”

有一次我妈跟我说:“都怪妈妈不好,没本事,你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我当时就哽住了。

读高一的冬天,我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回家——两地相距约35公里。一路上,天气阴沉,北风呼啸,我虽奋力蹬车,但双脚仍被冻得木木的。

到家已是下午3点。“你回来啦。”父亲穿着棉大衣,惊喜地迎上来,“快点坐到椅子上去!我把我的棉鞋脱下来给你穿。”父亲一边把我拉到椅子上坐下,一边脱下他自己的棉鞋。

父亲又搬来一条小矮凳坐到我面前,抬起我的双脚说:“来,把棉鞋脱掉,我给你暖和一下。”我正在疑惑之际,父亲已经利索地脱去他刚刚帮我穿上的棉鞋,敞开自己的棉大衣将我的双脚捧入他的怀里……

“爸,这……”我想抽回自己的双脚,但被父亲牢牢地按住不放。“这样会暖和得快些。”父亲温和地说。

每每想起这一幕,我都会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2.幸福藏在糊涂里 篇二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于是,整天郁郁寡欢,结果还没到三个月就死了。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都听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因为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最终,会算计的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人,却将公司办得比以前更红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其实,人生本来就是糊涂的,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藏在糊涂中,一旦清醒了,可能所有的快乐和幸福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3.生命价值藏在他人的需要里美文 篇三

赵亦静是位单身母亲,几年前,她不幸遭遇车祸,被高位截肢。当时,她想:“这样活下去太痛苦了,不如死掉。”当两岁的女儿在她身边不停地哭喊妈妈时,她的心又暖和起来。她想:“我死很容易,但我死了,女儿怎么活啊?”自此,赵亦静打消了死的念头,坚强地活着。隨着女儿的长大,女儿学会了料理家务、照顾妈妈。如今,母女俩生活得有滋有味。在母女俩做客央视《回声嘹亮》时,母女俩唱歌,观众向她们报以热烈掌声。

每个人都应看重他人对己之需,他人之需特别是亲友之需能给一个人生活的希望、信心、勇气和前进的动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父亲之需,女儿之需,真的是一个人活下去的最好理由。

一个来自大连的八岁女孩与年过花甲的姥姥做客央视《从幸福出发》节目。女孩正在大连上小学,父母同在英国工作。因为忙,夫妻俩无法照顾女儿,就把她留在姥姥身边,这既可让姥姥照顾好女儿,又可使姥姥不感到孤单。女孩与姥姥的感情极深,相处十分融洽。姥姥原先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如今因为外孙女对她的需要,她分外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了。以前,姥姥感冒了,硬扛着;身上有痛处,就吃点消炎药对付一下。现在不同了,自己感到身体不适,就去看医生;若生病了,就去医院治疗。姥姥觉得,外孙女这么需要她,自己活着有意义有价值。

4.藏在冷被窝里的幸福散文 篇四

晚上像往常一样给妈妈打电话,无意间提起今天去配了隐形眼镜的事情。

本来温馨的气氛忽然就起了波澜,妈妈的语气一下子激动起来。说隐形眼镜多么多么不好,话语里尽是指责和失望。那么多的理由忽然失去了所有的说服力,我百口莫辩。在妈妈激动的语气里,我臣服了,自责了,沮丧了,沉默了。

过了许久,妈妈终于发现电话这边的沉静,语气缓和了下来。她又说起邻居家那个高度近视的姐姐,不知道这是她第几次拿那位姐姐的例子来教育我。她总是说,不管学历有多高,多有能力,眼睛坏了,身体跨了,都一样没用。我总是不以为然,直到很久以后的今天,我才明白,她一直在试图告诉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浅显的道理。也许是妈妈对我太失望了吧,每次她一遍一遍的嘱咐,我总是用“嗯,妈,我知道了。”“嗯,妈,我会的。”一遍遍的敷衍她。自然继续一意孤行,躺在床上看书,玩手机,电脑前面一坐就是一整天……如今的“大病小病不断”是我最真实的写照,妈妈一定不肯再相信我了吧!

“妈,我知道了,你不要生气,下次我不会这样了……”同样的话语,却真心的想要悔过。妈妈每次有点豆大的事就会失眠,我如此自责与难过,为我的不懂事。

“你知道么?饥一点也好,寒一点也好,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别无所求。”妈妈的语气软了下来。

“嗯,嗯,我知道。是我不听话,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鼻头酸酸的,嗓子有些哽咽。

“你知道为什么小的时候你们身体那么好么?”我有预感,妈妈又要开始重复她的经验了,无非就是她比别的妈妈懂得的医理多一些,我知道这一直是妈妈骄傲的资本,我决定耐心听下去。

“以前你们读书的时候,住在学校,别的孩子的父母会给他们准备很大很厚的被子,认为他们盖那样的被子,就不会凉着。但是孩子们盖那么厚那么大的被子,总是会发热躁,会蹬被子,反而更容易着凉。而我故意给你准备小而薄的被子,你们晚上冷的时候会紧紧的抓被子,把自己箍得紧紧的,那样就不会常常着凉……”妈妈说着说着好像陷在了那些过往的记忆里。我的泪滴却忍不住,大滴大滴的落下。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因为我有如此爱我的妈妈。

那些她给予我的无数的幸福,收藏在每一个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地方,一直都在。我见或不见,念或不念,它们一直都在。不曾消失,不曾减退。

多年前那些个小小的我们,收起我们稚嫩的翅膀,在妈妈的呵护下快乐的生活,安心不知忧愁。

而如今,我们开始挥动着我们的翅膀,越飞越远,追寻我们想要的幸福。妈妈慈祥的话语,挂念的嘱咐变成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唠叨。一定有人在妈妈开始经验常谈的时候不耐烦的挂了电话,一定有人对着妈妈大吼大叫,一定有人……可是,为何有人舍得如此伤害我们最亲爱的妈妈?

有妈妈在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幸福。

无论飞得再远,妈妈总是我们忠诚的守候着。若有一天,我们累了,我们迷茫了,我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累了,妈妈永远都是那个陪在我们身边的人,无论你得意或失意,富有或落魄,她永远不离不弃。

亲爱的妈妈,她就以那样的姿态,驻足在我生命里,给予我最大的力量。我永远不会绝望,永远不会孤单,因为有她无私的爱。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谢谢您为我收藏在冷被窝里的幸福,谢谢您给予我的无尽的爱,我会带着这份爱,飞得更高更远。

从外面回来便一直窝在宿舍里,静静地看着书。不时听到外面行李箱在地面上滚动的声音,如此的沉重。心中有一种情绪,终于忍不住爆发。

亲爱的妈妈,我是如此的想念你。

来学校已经有些天了,每个夜晚,一如既往的想念,会偷偷的哭,会一个人难过。我承认,我从来就不是个坚强的孩子,我不洒脱,我害怕离别。

亲爱的妈妈,不知道我离开的这些日子,你有没有好好的照顾自己?一定没有吧。你总是把一颗心,全部的爱都给予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给自己留一点。你从来都不知道好好疼自己。现在不比往年,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可是每次吃饭的时候你还是怕这个没吃好那个没吃饱,一顿饭全部都用来给我们布菜。哥哥姐姐给你买的营养品你从来舍不得吃,总是会留到过了期,变了质……

亲爱的妈妈,你知道么?我是如此的爱你。可是我又是如此的气恼你,气恼你从来都不知道照顾自己。你可知道,我是多么的心疼,多么的不舍。

妈妈,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在女儿不在你身边的日子里,好吗?

亲爱的妈妈,女儿很想你很想你。

每次返校的前些天,是最煎熬的时候,我常常坐立难安。

那个晚上。

“妈,你去玩你去玩,碗我来洗,你不是最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么?赶快去玩。”我抢过你手里的抹布,把你推出厨房。“那我来烧水。”“不用不用,我做事不喜欢别人插手的,水我一会又来烧。”你终于妥协,却并没有真的离开厨房,而是倚在厨房门口,不知道是看着我还是看着锅里的碗。灯光忽然暗了下来,我看不清你的表情,也不敢去抬头看。就这样,整个世界突然莫名的安静下来。我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大滴大滴的落下来。

妈妈,你可知道,我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放不下!这个寒冷的冬天,父亲的突然离去,让这个家从此黯然失色。可是这个家里的笑声并没有消失,每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坚强,默契的笑,默契的不再触碰那个他离开的事实。

亲爱的妈妈,你说我们是你全部的希望。可是有些记忆我们永远无法给你,有些人我们无法永远替代。我知道每个夜晚,你会偷偷的流泪。跟别人提起父亲的时候,你还是会不自觉的红了眼眶。多想从此陪在你的身边,从此不再让你孤独。多想。

人们常常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我拿它来骗骗自己。

亲爱的妈妈,不要难过,不要孤独,女儿一直都在。

林依晨曾比喻说:“以前我觉得我家像一辆拉车,我和弟弟坐在车上,我妈在前面使力拉,现在终于换我妈上车休息,我在前面拉。”

我很喜欢这个比喻。

亲爱的妈妈,女儿长大了,女儿会学会给你温暖,女儿会保护你了,亲爱的妈妈,不要害怕,不要哀伤,不要孤独。

5.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美文) 篇五

天下只有三件事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的事”。诸如:上不上班、吃什么东西、开不开心、结不结婚、要不要帮助人……自己能安排的皆属之。一件是“别人的事”。诸如:小张好吃懒做、小陈婚姻不幸福、老李对我很不满意、我帮助别人,别人却不感激……别人在主导的事情皆属之。

一件是“老天爷的事”。诸如:会不会刮风、地震、战争、开悟、成道……人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都属于老天爷的管辖范围。

人的烦恼就是来自于: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

所以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徐儿)

说分寸

一般而言,大小诸事,有成有败,有得有失。世间之事,成败得失总有根由。有万千事,即有万千根由。人处世之法,于事之成败关系颇大。而“分寸”二字,又在做人做事之法中,近乎锁钥关键。“分寸”本来是长度单位,十分一寸,十寸一尺。可在这里已经引申开来,是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多少、长短、大小、深浅等等。世间之事、物,并非皆多多益善。若说某人心眼儿太多,自然有贬义;而说某人缺心眼儿,当然也不是表扬了。

其实,这里的“分寸”,就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度”。“度”是一个数量的界限或“临界点”,无论从哪个方向突破了这个“临界点”,事物的性质或形态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掌握好度,就成为做人、做事成败的关键。

做人、做事任性而为,不管不顾,这样的人有,然而鲜矣!多数人为人、做事,主观上也想恰如其分,只是苦于“分寸”难于把握。大概古人已经遇此难题,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就提出了“中庸”思想。

孔夫子提出的中庸,是一个道德原则,要求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之言行符合既定的道德标准。儒家的许多观点,是从道德的角度提出的,其实讲的是一般道理。几千年来,关于中庸的讨论、争执一直不断。因为中庸强调“允执其中”,故有人主张处世原则应为“(X+Y)÷2”,凡事折中为止。因为中庸主张“过犹不及”,故有人认为遇事宁可不足,也不能冒“过”的危险。其实,中庸所要强调的是不要走极端,勿“不及”,也勿“过”。

事之度,有居中之例,然非皆居中。于是非而言,二人相争,或一方占理较多。于功过而言,有功大于过者,亦有过大于功者。寻事之度,即为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过程。遇事“研”而“究”之,细细分析,梳理综合,得量与质的认识。有一点过之则事全变,该点即度之所在。此理说来容易,做到难。不过,照相的对焦,给人留下启发:焦距调准之后,若再往前调,就会出现虚影,说明“已过”;若再往后调,也会出现虚影,说明“不足”。处事之理,与“调焦”有几分相似。在“度”、“分寸”问题上,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有两点甚为要紧:一是分寸并非一绝对不变之数,因条件而异。摄氏零度,为水之固态与液态的分界点,然这是以一个标准大气压为条件的,若气压有变,这个分界点也要变。水在摄氏一百度时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在青藏高原,水的“沸点”并非一百度。何也?气压变了。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分寸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是定分寸需考虑“力”之递增递减效应。有些事情,下边本来就十分热衷。上边放开一分,于是层层放大,递增至基层,恐已十分矣!此类事例俯拾皆是。有的事上头本想给大家开开窗、透透气,可到最基层就刮成了风。何也?层层放大而致矣!相反,有些事情,下边本来就很不情愿。上边下了十分力气,可层层递减,到基层恐已只剩一分矣。此类事例同样不少。有的事上头文件发了一个又一个,做出了样子,喊破了嗓子,所下功夫大矣。然越到下头,动静越小,甚至我行我素,长期不得纠正。何也?层层递减使之然矣!若上之决策从理论上说,分寸得当,而实践中或刮风或收效甚微,那就要反思,是否顾及了“递增”或“递减”效应。作为领导干部,若认识到你的决策可能被层层放大,那你定的“分寸”应紧些。反之,若认识到你的决策可能被层层递减,那你想收八分的效果,恐怕得下十二分的力气。

凡事仅仅在理论上清楚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历练、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活在分寸间。既如此,寻求“度”,把握“分寸”,当是一辈子的事。(高明光)

人往低处走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

低调,不是无作为,是不显摆。靠谱的都低调,忽悠的才高调。靠了谱,又何必忽悠?

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

不牛的人,怕不被人知道;真牛的人,何须主动让人知道!上品的瓷器,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下品的瓶子,艳俗、夸张、讨巧。

年幼允许无知,年少应该轻狂,但一辈子无知、轻狂,就是愚昧。

无为不是不为。社会需要进步,个人也要进步,该为还得为,只是不要为得功利。

不争不是无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有生命的地方,这句话就适用。不争的是身外之物。

寡欲不是无欲。正因为人类有对光明的欲望,才有了电灯。寡欲是懂得适可而止。

善为下,不是不上。上了,才知道高处不胜寒;上过,才能真正知道下的好处。善为下,不是装孙子,是不装牛充雄。在低处,不是恐高,不是怕摔,是高处的风景已无诱惑,是“一览众山小”后选择返璞归真、平淡祥和。

商品社会,真往低处走,难。山珍海味、香车美女,处处都是诱惑;股票房子、工资职称,天天都是欲望;耐得住寂寞,需要功力,真一辈子守住一隅清静,离大师就不远了。人往低处走,比往高处走还难,就像水往高处流比往低处流难一样。(孙睿)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人生烦恼无数。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甚至连什么也不去想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真是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销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马德)舍弃也是一种智慧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抱怨,活得辛苦,活得累。何以如此? 在竞争更加激烈、物质日益繁荣的今天,如果我们只希望获取,不懂得舍弃,便很难轻装前进。

人的本性总是向往获得,而不愿舍弃。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人生要有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追求当然是好事,我们拥有生命,获得知识,收获爱情,积累财富,享有声名,这都是让人愉快的。但面对生活,我们也要善于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人生。在汉语中,“舍”与“得”是连在一起的。用另一种思路解读舍得舍得,没有舍便没有得。世间万事,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我们得到果实,失去花朵;得到圆滑老练,失去青春绚烂;得到社交热闹,失去时间自由。

可以说,失与得一样,都是一种正常现象,一个基本规律。有价值的人生,不仅要看得到什么,也要看舍弃了什么。有追求者,会珍惜宝贵的时间,拒绝庸俗的交往。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陈旧的椅子。她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舍弃了无聊的交际,让她有更多的时间搞科学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就。主动舍弃一些没有意义的应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有意义的事情,才会拥有更丰富多彩的人生。有智慧者,会遏制膨胀的欲望,舍弃对名利的渴求。春秋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断然弃官,泛舟江湖。一个人能够从巅峰抽身,舍弃眼前荣耀,不为俗务所困,既是种智慧,更是种境界。难怪后人感叹:“人生极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相反,秦代名相李斯,位极人臣,却不能舍弃高官显爵,继续纠缠争斗于权力场,最终累及自己和家人。舍弃一点名利,关键是不要让自己“心为形役”,不要让名利遮蔽了眼睛。

有境界者,会舍弃对财富的贪念。盖茨创造了当代个人财富神话,却把大部分钱捐给慈善机构,用于公益事业,并明确表示,在身后要把全部财产捐出去。他说:“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更好方式使用它”。很少有人可以像盖茨那样富有,但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却是人生共同的话题。财富无穷尽,人生也有涯,我们不能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而要做心灵的主人。一个人正常的物质需要是有限的,不要让无穷欲望左右人生。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在吃饱穿暖后,不妨舍弃些挣钱的机会,用更多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多彩生命与自然安宁。

6.幸福藏在糊涂里美文 篇六

看着儿子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也没有多言。毕竟在儿子的面前我不能表现得太贪婪,虽然我喜欢钱,虽然我没有很多钱,虽然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主宰一切,虽然钱可以很容易区别富人和穷鬼,虽然钱抹杀了人与人最基本的共性。既然儿子都认为钱够用就好,我还何必每天为了钱忙死忙活呢?其实钱和很多东西相比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那样万能,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比如健康,比如和谐和睦,比如幸福。我知道自己这样想有些人就肆意反驳,挣不到钱就大放厥词,和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有什么区别?我要说,首先我不是狐狸,我有比狐狸稍微高明的思维,我是没有很多钱来驾驭奢侈的生活,显摆自己的虚伪地位,或者干脆就通过钱来赚取荣誉。但是我还是认为钱的作用和功能是有限的,钱是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况且现在物价高得离谱,一斤熟牛肉涨到了可怕的70元;但是钱同样是催命的鬼,有很多人因为钱最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更有很多高官也因为钱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些难道不是因为钱?难道不是因为太贪婪钱了吗?

于是我就想钱够用就行,够基本的花销就行,当然有人还会质疑:够用的标准是什么?够基本花销的标准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得看自己的心态和对钱的作用的理解了。很多老知识分子清清贫贫,生活节俭,一辈子不也幸福快乐吗?虽然他们都可以挣到很多的钱来过奢侈的富贵生活。同时现在中央又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我想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金钱的错误认识。

人毕竟不是钱的奴隶,葛朗台有很多钱最后失去了最亲的人,失去了最真的情,也失去了世代人们对他的认可;严监生也有很多钱,可最后滑稽的结束生命的方式更成为了世人嘲讽的对象,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名声。

上一篇:2022中考政治下一篇:夏天真有趣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