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2024-08-20

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8篇)

1.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从1998年中国第一笔网上支付在中国银行成交,网络银行在我国涨势迅猛。随着银行业务的全面开放,网络银行快速发展的各项条件日趋成熟。网络银行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网络银行一网通,向客户提供包括公司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在内的各种网上金融服务,办理信息查询、银企对帐、代发工资、定向转帐、网上购物等业务,继储蓄通存通兑、消费终端全国联网之后,又推出支付业务全国联网。中国银行的网络银行与其1000万张长城卡相结合,推出“支付网上行”,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集成效益。中国建设银行则在其总行成立网络银行部,统筹经营,逐步实现可以日均处理业务130万笔,同时允许5万个客户访问和交易的网络银行,投入巨大。目前,招商银行一网通日处理业务400笔,中国银行“支付网上行”日均处理500笔,中国建设银行日均处理700笔。由此产生的各家银行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其广告费,入不敷出。然而,各家银行仍然花大力气推广,看中的是它的发展前景,目前加大宣传和开展力度,目前在于抢占这个前沿市场。应该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在近几年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但总体上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业务也才是刚刚起步。

从多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如下特点 :

(1)网络银行业务持续增长。有关报告表明:在2007年调查的我国10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中,有37.8%的个人正在使用网络银行服务,较2006年增加了4.2个百分点;有31.7%的企业正在使用网络银行服务,较200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2007年,各收入人群的网络银行成长指数均上涨。其中,月收入500元以下和2000-2999元的人群增长幅度最多,分别为14.45%和10.36%。个人收入在7000-9999元/月的群体网络银行成长指数最高,为68.91;个人收入在500-999元/月的群体成长指数最低,为54.96。除安全指数外,其余一级指标基本呈现出收入越高、指数越高的趋势。可以看出,个人网络银行成长指数随着收入增加而上升。

(2)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络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另外,还有几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在审核之中。

(3)网络银行发展空间广阔。有关报告表明:2007年中国个人网络银行成长指数为62.07,比2006年增长6.4%。企业网络银行成长指数为58.84,比2006年增长0.2%。目前,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需求指数在所有指数中都是发展最好的,而通过个人与企业指数比较,个人网银的认知指数得分排名第一,企业网银的需求指数得分排名第一,说明在现阶段的环境下,企业比个人更加需要网络银行。

(4)网络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但目前各大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络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除了覆盖传统银行柜面业务外,还包括除现金业务外的全部对私业务和对公业务,其中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B、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还开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益重视网络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一些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商业银行发展网络银行的主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争取传统客户,而将网络 1

银行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和稳定客户的手段。网络银行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投入高,效益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存在一下问题: 1.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事实上,安全问题能否很好的解决,是网络银行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据《中国计算机用户》所做的调查中,47%的受调查者没有用过网络银行,其中68%是因为感觉网络银行不安全。2.法律问题。由于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新的针对网络银行交易规则的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尚须制定。比如,进行交易需要签名,而在网上数字签名在我国还不具有法律效力,使网上支付受到很大阻碍,对这种签名的效力应该做出法律上的规范。3.监管问题,我国网络银行要发展,相关的监管问题无法回避。网络银行的监管不是网络监管和银行监管的简单叠加,而有其自身新的内容,如对网络银行推出的虚拟金融服务品种、价格的监管等问题。这类监管有行业级与企业级两个层次。行业级监管主要解决网络银行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问题,企业级监管主要解决商业银行网络服务的行为规范问题。更复杂和又艰巨的任务还在于对跨国、跨境的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4.社会信用环境问题,近几年,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经济活动中失信现象比较严重。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这也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5.规划问题,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具有承载性、扩展性、不间断性、低管理性和高性能的平台,是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一道坎。网络银行的发展需要依靠银行业、软件开发商、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企业的相互配合,因此需有统一的标准以保证各方兼容。我国网络银行刚建立时虽有查询、转账等基木功能,但未考虑未来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整合后可能出现的业务量增加、品种增多的新形势。6.业务品种单一,客户对网络银行缺少依赖性的问题。目前,国内的网络银行基本都是定位于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营销渠道,因而提供的服务也都是传统的银行业务,只不过是在网上实现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能在网络银行完成的业务,一定可以通过柜台、电话、ATM来完成,对网络银行没有依赖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银行自身的原因

银行运用现代通信、电子、软件技术发展网络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的稳定性。另外,我国银行运用网络开展金融业务,还缺乏经验,操作不当会引起客户对银行的网上服务不满。作为网络银行识别用户身份的一个重要手段,数字证书的作用、正确的使用方法首先应该清楚地向用户说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网络银行已经提供了数字证书的使用,但事实上大多数用户很难了解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数字证书的完整含义。在大多数使用数字证书的网络银行网站上,只有在类似“热点问题解答”的网页中才有客户证书的介绍,而对其重要性、法律效力等却未充分说明。这样,一旦银行与用户之间因为安全问题发生纠纷,网络银行将会因为没有明确告知用户数字证书的重要意义而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而那些没有使用数字证书的网络银行,并没有充分提醒用户单一密码认证的安全性问题,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值得各家银行反思。各家网络银行应当从为用户服务的角度出发,切实保障用户资金转移的安全性。比如,今年8月份发生的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两大诈骗案,对网上交易支付安全提出了严重警告,为此,我国某大银行悄悄关闭了其在淘宝网上的支付功能,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严重损害了银行自身的形象。

(二)客户方面的原因

网络银行具有传统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源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因此,应尽快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根据《电子签名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电子签名的持有人应当妥善保管电子签名的数据。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

以IE浏览器作为介质存放数字证书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相关法规的要求。网络银行应尽量减少数字证书的下载而采用较为安全的以IC卡或USB-Key为介质的数字证书的存储方式。目前很多家网络银行提供以IC卡和USB-Key为介质存储数字证书,由于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再加上很多客户对数字证书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广大的个人客户极少采用。

(三)网络系统方面的原因

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如何通过网络真实表达交易双方的意愿,即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可*性是网络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网络本身的脆弱行和隐秘性又使得银行在处理网上安全问题时更加棘手。

(四)法律方面的原因

网络银行在现在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发展还需要国家的新商业法律法规的保护。它先进的信息技术也要一系列的法规相配套。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网络金融立法还处于酝酿和发展中。目前,网络银行采用的规则都是协议,出现争端时责任的认定、承担、仲裁结果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问题是现有条件下难以解决的。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各银行、高科技企业势必为争夺市场和客户展开激烈竞争。针对目前网络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相关的法律,以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电子商务立法首先要解决电子交易的合法性、如怎样取用交易的电子证据,法律是否认可这样的证据,以及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的行为规范,跨国银行的法律问题。其次,对网络银行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和金融机密等也都要有相应的法律制裁,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因此,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是非常必要的。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

三、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内部解决措施

1.加强网上支付安全

为了解决网上交易和支付中的安全问题,商业银行应组建切实有效的建立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此外,商业银行通过与在线支付公司以及国际信用卡组织合作,为各种行业的网络商户提供安全而快捷的网上支付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数字签名(DS)、全球互通付款的安全技术、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国际通用数据安全传输认证SSL128位加密保护等国际先进安全措施确保网上支付安全,从而提供了快速、简单的安全验证服务。

2.规划发展策略,提高软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加快培养技术人才

我国银行应加速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网络核心技术。在硬件方面, 要大力研发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等先进设备;在软件方面, 要大力研发网络安全系统、电子转账系统等众多软件系统集成;同时需要严格的规范操作和管理,积极培养适应网络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加大网络银行业务的营销力度和创新力度

由于网络银行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比较强烈,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批量化和标准化经营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确立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争取达到同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目的。

4.进行网络创新, 发展网络银行业务

建立联网通用的网上支付系统是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最有效的竞争策略之一。网上支付系统的建立, 将提高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 在预见到另建系统将会付出高昂成本的情况下, 外资银行将会倾向于依赖这个系统代理支付、结算和与国内银行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不仅可以向所有利用该系统支付和结算的外资银行收费而获得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核心环节的控制, 中国银行业就能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二)商业银行外部解决措施

1.强化网络银行的立法和监管

一是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中心作为安全认证机关, 并确定网上支付、数字签名的法律依据,二是借鉴美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有关法律,建立我国的电子资金划拨法或电子支付法, 以明确电子资金划拨或使用电子货币实现在线支付的风险责任负担;三是加强金融、司法、业务等部门的联系合作, 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四是要加强网络银行监管和风险防范

2.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银行要协调工商、税务、公安、保险等部门关系,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培育专业的信用服务机构,采用同一种规划平台、同一种标准手段、同一种技术流程,建立统一、高效、客观、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以提高人们对网络银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

3.加强与外资金融服务公司的合作

管理理念的更新需要技术实力的支持。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网站设计理念和技术上,还是在网上产品研究开发和市场推广上,或者在后台整体管理技术及流程再造计划等领域中都与外资网络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如果只依靠自身更新观念、锐意创新来缩小差距,在客观上存在不少困难,并且从行业竞争角度分析这是非专业化、非理性化的策略。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在构建网络银行系统的技术上已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引进国际化的金融管理服务来提高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实现网络银行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网络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信息化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代表着银行业发展的未来,是大势之所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网络银行都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银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打破安全这个最大的瓶颈,在这个方面,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二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属于银行中间业务类产品, 作为一项非利息收入的服务, 它对于拓宽银行中间业务和促进银行利润增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通过自有机构募集资金,按照产品合同约定对资金进行运作, 并根据合同约定给客户分配投资收益的一种综合理财服务。

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1)理财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 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各种理财产品,但是这些名目各异的理财产品,究其实质大同小异,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低。 各家银行互相效仿,投资范围无非是债券、货币市场、票据、项目融资、信货资产转让、新股申购、 QDll类产品 、同业存款等等 。 无论是目标客户还是目标市场基本一致, 没有实质性的创新, 不能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有选择、有差别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导致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同区域内行业竞争激烈。

(2)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不高 。 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实际销售过程中, 没有做好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工作。 多数商业银行对理财资金运用管理情况、理财产品风险情况、理财收益分配和管理费用收取等信息,不能及时并如实地向客户披露。 甚至,有些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为了吸引客户投资理财产品,采取报喜不报忧的信息披露方式,或者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 侧重产品的本金及预期收益的相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介绍,刻意忽略产品的风险程度和最终的零收益提示,最终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 这样,严重影响了理财产品市场的公开、 公平和公正,降低了客户对理财机构的信任。

(3)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 。 目前 ,商业银行不断推出跨行业 、 跨市场的各种理财产品,受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有些理财产品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产品收益明显下降。 银行面对金融风险时处于被动地位,理财产品的售后纠纷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缺失, 导致金融监管出现漏洞,银行理财产品创新领域呈现出无序竞争状态。 商业银行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和方式落后,监管力度不够,使理财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不利于理财产品的创新,更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性经营和较高效益的实现。

(4)缺乏高质量的复合型专业理财人才 。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涉及基金、股票、证券、国债、保险、外汇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从事理财业务的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财知识、丰富的行业操作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高质量的复合型专业理财人才严重缺乏,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 年轻员工虽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财知识,但欠缺必要的营销技巧和与客户良好沟通的能力; 而一些业务精英对某一项业务比较精通,具有丰富的客户经验, 但是对金融理财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理财服务。

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政策

(1)实现理财品种差异化 ,打造理财品牌 。 商业银行应该重视理财产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在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内部情况和发展状况,拓展理财业务品种,从产品设计基础资产、期限、理财服务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加大创新力度,打造银行自己的理财品牌。商业银行应以客户需求为目标,科学地设计理财产品,最大限度地挖掘客户的理财需求,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研究其收益需求、心理预期和风险承受力,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理财产品,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真正实现让不同需求的客户资产增值。

(2)坚持如实地 、持续地信息披露 。 商业银行应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在进行理财产品销售宣传时,对产品的最低认购金额、预期收益率、期限、风险收益实现形式、提前赎回机制等关键内容, 银行员工应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客户仔细说明, 如实告知产品风险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消除投资盲区,避免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银行对于理财产品存续期内非标债权资产的变更或风险状况的变化情况,也要及时向投资人披露。 商业银行保证理财产品信息在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的高度透明,有助于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3)完善金融监管政策 ,识别和控制理财产品风险 。 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金融监管部门也应更新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才能对金融创新形成制度上的约束。 银监会通过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识别,并主动采取措施防范理财产品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实现银行行为的规范化,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层次多样,监管机构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把理财银行划分不同的等级类别,实行分级、分类监管。 重点监管对象是那些结构复杂且多层次衍生的理财产品, 防止因创新过度而产生连锁效应。 同时,监管机构要追踪和监督商业银行各种理财创新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定期进行跟踪分析,全面监控每个理财产品的申购、销售、投资和兑付等环节,准确把握单个产品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有效控制银行违规操作风险。 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政策,规范理财业务,才能使金融创新有序健康地发展。

(4)建立高素质的理财产品专家团队 。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 加剧了银行系统对高质量复合型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高端培训、合作交流等手段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财产品专家团队。 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强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理财经理的绩效与理财产品的运营直接挂钩, 实现对理财产品收益量化考核, 有效利用激励机制激发理财经理管理和营销理财产品的积极性。 此外,要注重员工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专业的职业素质,以不同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3总结

3.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发展 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概述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是百姓、企业、政府、机构等最常用的银行。银行有多种,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政策性银行、储蓄所、信用社等等。不同银行的目的、作用、功能、操作、经营范围、经营科目、服务对象、对风险的容忍度等等有很大区别,甚至完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最初使用“商业银行”这个概念,是因为这类银行在发展初期,只承做“商业”短期放贷业务。放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放款对象一般为商人和进出口贸易商。人们将这种主要吸收短期存款,发放短期商业贷款为基本业务的银行,称为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

首先,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也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負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其次,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于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一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最后,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而专业银行只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服务。随着西方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与商业银行相比,仍差距甚远;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上具有优势。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还不成熟,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四大国有的商业银行快速的起步稳定的发展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以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为辅的商业银行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在中国大陆有不错的信誉度,一些地方上的商业银行也同时存在,如湖北银行,新疆银行等等,但是这些小的商业银行知名度还不高,发展的业务区域也很有限,中国大陆的商业银行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模式,但是还是以国有的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的银行为辅的局面。2001年我国的四大银行取得了一定成绩上的突破,中国商业银行获利突破一百亿大关,经营的成果明显的得到了提高,其中建设银行的突破最大,利益突破50亿,据四大银行之首,农业银行也摆脱了往年亏损的情况,其他的也均有相对的进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中国商业银行也在业务上有了很多的改变。但是也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城市商业银行是一个颇为独特的群体。之所以称其“独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其一,从资产和负债业务的规模上看,城市商业银行远逊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群体,不仅如此,虽然机构数量占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包括城乡信用社)1/3左右,资产总额甚至不及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二,从运营机制上看,城市商业银行虽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灵活,却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境内的外资银行;其三,从总体上看,经营效益不佳,较全国银行机构平均的资产利润率低、不良资产率高。 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付的信贷基金、专项基金和利润返还。体制改革前,由于受传统吃“大锅饭”的影响,财政拨付捉襟见肘,以前的银行多强调服务,少经营意识,利润所剩无几,返还可想而知,足见自有资金贫乏。?信贷资产质量偏低表现在不良贷款超比例的高攀直升,既有体制变动的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失误的因素,又有企业经营的管理不善,银行对项目的评估不足,预测不周,信贷管理失当等问题。经济案件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由于经营不善,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不力,防范措施欠妥,用人失当,执法意识不强,形成经济案件的时而出现。

四、管理创新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集中体现在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创新上,如住宅权益贷款、金融期货和期权等。贷款业务的创新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投资业务的创新提高了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以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改变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使中间业务成为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业务,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战略,确立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战略,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一是增加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创新贷款方式,针对企业发展现状,推出新的贷款方式,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品种,根据贷款消费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贷款和偿还方式,而不能将某一类型的贷款拘泥于一种方式;三是积极创新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新型贷款形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分析和要求充足的贷款抵押担保来加强风险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牛志刚.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控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2] 李方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J].金融世界 1995 .

[3] 邬敏.基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杜邦财务体系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2009.

4.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四

喻凌云 湖南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规划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近年中国金融创新的主力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的新的特点。文章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开始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个人理财;创新;发展策略

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力之一,而仅仅在两年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似乎还不容易被人们接受, 2005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还是 2000亿元,如今,股票、基金、国债等传统投资品种风潮正盛,外汇投资与期货也显现较高的热度,银行个人理财已经贴近每个人,个人理财产品的丰富让 2007年成了理财年。2007年上半年官方数据公布为3886亿元,全年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估计超过 1万亿元。

一、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由于新股开盘价基本都高于申购价,而申购新股不需要任何交易成本,因此,打新股几乎为没有风险的理财投资方式,随着大盘股的汹涌入市,针对个股的特定产品推出时总是能掀起抢购狂潮,甚至高烧不退。

银行 QDII大部分就没有打新股那般顺利了,其发展跌宕起伏。由于其销售渠道单一,另外产品本身在投资范围上受到限制,随着投资门槛从最初的 30万元降低至 5万元人民币,产品也逐渐呈现期限缩短、开放式产品比重继续增大的趋势。不过对于大多数中资银行而言,因为缺少足够的海外投资经验,独立地设计、管理产品近期来看难度较大。

信托理财产品逐步成为扩展银行中间业务的另一块馅饼。由于信托类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信托贷款与证券市场,这样一方面银行可能以理财之名行贷款之实,另一方面这类产品收益稳定,是银行存款的较好替代物,比较能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偏爱。从产品类型看,信托 类理财产品中有向非保本方向发展的趋势。

外汇理财产品的设计已经日渐完善,除了美元和港币,诸如欧元和澳元的理财产品明显增多,随着欧元对人民币的涨势,手中持有欧元理财产品至少很好的规避了汇率风险。更因为包括美元、欧元在内的理财产品收益相对国内存款利率高得多,特别是欧元,随着欧元区经济的 向好,欧元市场利率也将继续走高,欧元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也一定会不断升高,相对于长久以来较低的国内存款利率,欧元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将更加巨大。

二、存在的问题

1、中资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匮乏。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数量众多、种类繁杂,不仅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甚至因此引发了纠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国内外宏观环境出现的不利变化,并未减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相反,继 2006年实现了几近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同时各家银行的产品类似现象严重,以致客户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2、信息透明度不高。

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外资银行的信息不透明程度更高。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影响到了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

3、道德风险体系面临考验。

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上存在行为盲目。从当前来看,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过分侧重对收益的宣传,不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致使大多数公众对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很难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保持理性,它不仅仅将客户置于不利境地,而且,银行也有为此承担损失的风险。

4、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的欠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商业银行客观、合理地开展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商业银行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是以业务和账户为中心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个人理财服务来说,最大的弊端在于银行无法对客户的资产、负债及其他相关情况有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了解。

三、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结构将逐步由储蓄存款为核心过渡到以投资咨询为核心,完成以储蓄存款为核心的产品结构逐步过渡到以投资咨询为核心的理财产品结构。在不久后,向全能型私人银行方向发展,全能化、综合化是国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个人理财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由原来的单一的网点业务渠道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1、产品设计创新。

个人理财金融品种的设计初衷与服务内容应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中着重看市场,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品种结构以代理投资为核心。对现行投资业务进行组合,既可满足客户要求,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又可发掘新的潜在客户,大力开展个人不动产抵押贷款、有价证券的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品种,银行还可以根据消费热点的变化,及时地开发出新产品,拓宽代理业务的范围和提高代理业务的水平。各大银行还应进一步研究满足客户增值愿望的代客户投资的业务,提供综合性产品,根据顾客的与银行交易量的多少,确定对顾客的优惠程度。

2、细分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银行应细分理财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开发、推介适宜的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过程是把异质市场分成特定的匀质市场,其目的是更有效地使顾客满意,并确保留住顾客。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象是具有现实或潜在理财需求的消费者,不同的因素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做出迥异的理财决策,因此,对理财客户的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细分市场和提高理财产品的针对性。在考虑收入、动机和年龄等影响因素后个人理财市场应按人口统计与社会经济变量、客户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或个性特点、地理因素、客户对金融服务追求的不同核心利益、用途或使用频率等进行细分。

3、加大银行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在银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前,要认识客户,注重收集及记录足够的客户资料,包括背景、投资经验、投资目标、投资年期、资金来源,然后根据资料分析客户承受投资所带来各项风险的能力,确保所销售的产品符合客户的个人情况和需要,并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销售适当风险等级的个人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必须给予客户合理的建议和充分的解释;必须以客户的权益为先,不应以银行收取的利益多少或银行的销售目标作为销售产品的主要依据;银行在客户协议书中不应压制客户的合法权益或推卸自己的法律责任。银行通过个人理财产品引导客户了解理财知识,推进客户理财观念,将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稳定客户关系,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因此,今后在进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同时针对客户在人生和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与风险偏好,通过充分利用各种理财工具,生成个性化的财务管理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与理想。

4、加强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建立内部客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理财业务支持系统,对客户进行理财需求的深层次分析,根据客户的客观状况提供相应的理财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内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个性化,增强产品的贴切性。银行应通过与信息类专业公司合作等各种途径,收集综合金

融信息、宏观信息等,建立理财信息档案,并把各种信息传播给客户。

5、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

银监部门应关注个人理财产品对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引导,等等,加强对消费者的服务和教育,出台专门的理财业务指导办法以及监管法规,限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上的非理性行为,指导商业银行帮助客户科学理财。

推动中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逐步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经济、金融发展新格局,不断改变和提升国内的从业环境及人们的金融意识,努力让个人理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理念,甚至将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保障个人资产的安全,只有人们从中获得收益才会使商业个人理财产品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晶萍.韩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探析 [J].商业经济,2006 11.[2] 钟玲静.国内商行理财业务定位 [J].时代经贸,2007 01.[3] 陈兆松.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 5.[4] 熊剑庆.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 [J ].经济纵横,2007 9.[5] 殷剑峰.袁增等.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 [N ].上海证券报,2008.03.05.【作者简介】

5.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五

内容提要 ……………………………………………………………………………1

一、我国银行业主要的理财产品 …………………………………………………2

(一)外汇理财产品……………………………………………………………… 2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 ………………………………2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组织机构方面…………………………………………………………………3

(二)个人理财理念方面……………………………………………………………3

(三)营销策略方面…………………………………………………………………3

(四)营销渠道方面…………………………………………………………………

3(五)产品管理方面…………………………………………………………………4

(六)软硬件条件方面………………………………………………………………4

(七)金融政策和法律方面…………………………………………………………5

(八)市场环境方面…………………………………………………………………5

(九)人才限制………………………………………………………………………6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6

(一)按照《个人理财风险管理指引》规范操作…………………………………6

(二)强化意识,加大宣传力度……………………………………………………7

(三)积极培育个性化服务…………………………………………………………7

(四)朝着国际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7

(五)加快理财人才培育……………………………………………………………7 参考文献 ……………………………………………………………………………8

内容提要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居民财富的积累,个人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对自己的财富进行保值增值,个人理财业务的出现帮助人们实现对财富专业化的管理。本文从论述我国银行业人理财产品出发,进而得出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主要问题

发展前景

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出现起始于1996年,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家银行已普遍认识到了开展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通过细分客户市场,不断丰富理财内涵,提升服务质量,银行理财将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亮点。

一、我国银行业主要的理财产品

(一)外汇理财产品

早期的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是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近年来受人民币汇率改革、美联储不断加息、本外币存款存在较大利差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外汇理财市场日趋活跃、品种正逐步丰富。目前凭借股市和金市的高温,各商业银行推出了一批与股指、黄金价格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如工商银行“汇财通”、建设银行“汇得盈”、中国银行“汇聚宝”、中信银行“理财宝”等,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大幅提高。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为收益保证,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类产品。该理财产品一般以银行信用保证本金安全,且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税后收益,产品流动性强、风险低。由于货币市场利率走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节节攀升后已逐渐回落,收益率下降,降低了对公众的吸引力,一些银行甚至停办了人民币理财业务。2006年以来,一度跌入低谷的人民币理财再次升温,其主要特点:①预期年收益率一般在2%~4%之间,较2005年收益率明显提高。②产品的流动性明显增强。如工商银行2008年1月份发售的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首次在同类型产品中提出允许提前赎回,允诺其半年期产品发行后,客户每个月都有一次赎回机会。③结构型产品主导市场。各行推出了多种结构型理财产品,资金收益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相连接,本外币通过衍生产品相联系,以外币的高收益弥补本币的低收益。如民生银行经银监会、外管局批准,首家推出民生财富人民币非凡理财结构性理财产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交易,为客户提供人民币和美元结构化理财;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浮动收益产品,收益率与国际金融市场原生及衍生产品挂钩,收益率比同期储蓄高30%以上。④资金投向有突破混业经营限制趋势。如中行财富投资管理服务汇

集了中银股份旗下中银国际、中银证券、中银基金等产品和服务,将借助中银集团在海内外证券行业和基金行业的配置,为理财贵宾客户提供海内外证券投资管理服务等。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机构方面

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后台业务条块分割,没有进行良好的整合,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个人理财理念方面

个人理财业务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为客户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理财规划,营销产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商业银行很多客户经理扮演的不是理财规划师的角色,而是银行产品的高级推销员。当客户走到贵宾理财室时,理财顾问可能会看似专业的问客户一些问题,但是最后不管如何,建议的就是那几个热卖商品。而且,有相当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特别是客户理财的核心任务,变成了稳定和吸收存款。银行任务指标的单一性,限制了个人理财服务内容的多样性,银行理财过分强调产品的销售成果,忽视了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缺乏获取客户长期利益的能力。银行个人理财理念如能改短期营销为长期合作,将有利于改变个人理财名不副实的状况。

(三)营销策略方面

纵观当前的银行业,都处于相同的政策环境下,它们在市场上立足、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以差异化特色凸显自身优势,以创新服务赢得市场,求得发展。但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的思维定式,还未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商业银行内部而言,其对市场的营销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对零售业务市场的营销缺乏整体策略规划,往往形成“单兵作战”的局面,零售业务产品单

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对客户缺乏吸引力。从商业银行外部来看,其竞争基本上还是低档次的竞争,业务范围、业务操作程式、服务方式等基本趋同。亦步亦趋是大多数银行的通病。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每一类的金融品牌除名称不同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功能几乎大同小异,“克隆”现象十分明显。这种雷同的运作方式,常常堵塞了差异化创新服务的通路,往往使客户无所适从。

(四)营销渠道方面

国内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营销渠道仍是营业网点,主要依靠有形的网点扩张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这样的分销体系,既受地域限制又受时间限制,让银行无法与客户实现无缝对接,且让客户无法得到完全服务或只能得到部分服务。而在国外的商业银行,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凭借完全无形的营销渠道(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和有形的营销渠道(网点),组成“交互式”的营销渠道延伸到最终客户,由此,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银行的互动式无缝对接,而且国内银行网点设施落后,绝大多数营业网点仍延续着传统的以记账算账为主要内容的运作模式,网点内的结构仍以传统的窗口式服务为主,工作人员以会计员、出纳员、储蓄员为主,网点营销功能弱。而ATM、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渠道使用率较低。

(五)产品管理方面

个人理财业务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部分,生活理财主要是通过帮助客户设计一个将其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在内的终身生活及其财务计划,而投资理财是在以上客户的生活目标得到满足后,追求投资于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黄金、外汇、不动产以及艺术品等各种投资工具时的最优回报,加速个人及家庭资产的成长,从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帮助其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设计专门的个人投资计划,提供VIP理财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目前几乎各家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品牌。如:工行的“幸福快车”、“理财金账户”;建行的“金秘书理财”、“乐当家”;农行的“金钥匙”金融超市;招行的“金葵花”理财等等。虽然现有理财产品品种众多,但多数理财产品只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进行简单归总或稍做改进,并没有按市场细分设置服务内容。而且由于受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限制以及理财人员素质的限制,使得目前各家银行在个人理财服务中更多地侧重“生活理财”这一块,“投资理财”也只能是尽量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

(六)软硬件条件方面

目前我国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且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犹如“瞎子摸象”,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客户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客户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另外,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电脑网络的联网程度偏低,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一些先进的自助银行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电话银行还不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据统计,目前我国个人银行业务中90%以上仍由柜面人工办理,许多简单的存款支取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完全可以采取机器处理或客户自助的方式解决,却往往集中在柜台办理,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成本和柜台压力,挤占了其他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造成业务处理速度低,营运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各分行分散地进行电子化建设的现象突出,形成了多家分行有多个数据处理中心、多种业务版本、多种硬软件系统的格局。这种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程度高的电子化建设模式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浪费,与零售业务对规模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各种分散、混乱的业务版本和软硬件系统,极大地阻碍了跨地域联网、整合、集中化运作。在这种业务系统和网络格局下,统一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风险控制、授信管理等都难以实施。

(七)金融政策和法律方面

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确定了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信托、证券、保险从商业银行经营中分离出来。另外,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能代客买卖,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业务,目前面对个人服务领域也就只能在储蓄产品上进行功能扩展,不少产品必须通过代理形式来做,不能提供包括证券、保险在内的综合理财服务,限制了金融机构开拓客户理财的投资渠道,使得金融机构无法有效地选择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理财定位只能以招揽客户、培育市场为目标,理财业务仅停留在给客户提供理财建议上,理财服务还不具备为客户带来超出银行利率收益的增值功能。

隐私权法律保护不够,降低了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的信任度。个人财产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民法通财》、《刑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票据法》等,都对保护私有财产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公民隐私受法律保护,更是现代文明社会个人信用状况不可侵犯的体现。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账户信息的安全保密还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存款自由,为储户保密是银行基本原则,这不仅需要制度上的要求,更应有法律建设上的要求。

(八)市场环境方面

我国中介机制不健全、评估分析行业不成熟,导致理财机构无法向客户推荐具有针对性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实施理财服务。目前我国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金融企业竞争只能通过产品和服务进行,而无法在货币价格上给予优质客户更多的优惠,更无法通过货币价格在

产品上有所创新。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公众更多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更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敬而远之”,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

(九)人才限制

近年来,虽然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但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临时抽调而来的,即使参加了由银行组织的专业培训,客户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但从国外情况分析,理财涉及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大至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囊括在内,且不说如何投资、节税,使财产保值增值,单纯是个人资产负债表或财务预算的制定,若不具备全面及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很难确保服务质量。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最后谈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在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前景看法中,95%的人选择了适应了经济及国情发展,认为前景较好。在对该业务的一系列调查学习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业务类型也有较多发展,但是相对于外国的理财业务,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不足。但是在我国有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业务,要使这项业务正常快速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各行要严格按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规范操作。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特点,制定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对个人理财业务实行全面、全程风险管理。规避在提供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险,以满足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相关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制定并落实内部监督和独立审核措施,合规、有序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切实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每一项业务、产品只有先理解它,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乐于接受。因此在个人理财业务上,一是银行人员要强化意识,深刻领会理财的真正含义,把理财理念吃透搞懂。二是要开展广泛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开展个人理财宣传,使广大居民懂得理财的重要性,将宣传重点放在产品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真正让广大客户有一个理财的概念,三是要把银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介绍给广大客户,让客户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抱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让客户自觉自愿地接受理财产品,讲明利弊关系,让客户了解理财也有风险,只要把理财业务宣传透,客户对理财才会有兴趣,理财业务也会正常的发展。

(三)积极培育个性化服务。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朝着国际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政策松绑后实行混业经营,那么它们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它们也可以像美国的商业银行一样,为客户提供存取款、信用卡、汽车和房屋等各种消费贷款、办理保险、买卖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到那时,一旦政策壁垒拆除,个人理财业务将有长足的发展。

(五)加快理财人才培育。根据基层行目前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情况看,急需培养一批会理财的专业高手。要通过培养,在现有员工队伍中挑选一批资历高,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基层行现有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重点培训,从而尽快建立起一支具有精通产品和业务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严谨懂法的专业态度和勤奋的专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队伍,以改变现有基层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的现状,适应当前全面开放

竞争的金融时代。

6.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六

随着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已经成为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不可替代的渠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服务客户的需要,商业银行日益重视自助渠道的建设,而大量自助设备投放市场后,自助业务的运营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方面,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业务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挑战。银行自助业务未来的运营效率、经营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笔者认为,分析自助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自助业务的良性长远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自助业务的现状

(一)自助业务运营效率低“分散、多头管理”是制约自助业务发展的根本问题。自助业务涉及会计、科技、安保、业务等多个部门,易于造成分散、多头管理,而部门职责边界定位模糊不清时,则会出现政出多门或都不愿管理的情况。

(二)自助业务运营管理水平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的成熟运营模式差距较大,自助业务运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自助设备分散运营管理,未能形成集中、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了专门的ATM 管理岗位,但ATM管理岗位只负责所在的地域城市的自助设备运营管理。自助业务运营中的环节比较多,把业务运营划分给几个部门,造成运营不畅,管理难度加大。

(三)自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1.自助业务运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存在着既有主观不尽职,也有业务管理多个环节存在的管理缺失的问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多采用机械密码锁,密码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修改,或者在发生人员变更、泄密时需要修改密码,修改操作要求高,一旦失误就可能需要厂商人员到场或通过不正常手段打开。在人员交接频繁或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修改密码是一件费时费力且较难完成的事,就有可能会使制度的规定流于形式。

3.当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不同的设备按照规定不能设置成相同的密码,客观上造成密码的妥善使用和保管比较难以做到位。

4.在集中管理更换钞箱模式下钞箱的管理和使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易于出现差错。

(四)目前我国自助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自助业务综合盈利水平低

大部分自助设备只办理存取款、转账、代收水电费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自助业务盈利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存在较大的利润挖掘空间。

(五)自助设备视频监控安装不到位,安防压力大,其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自助设备现场一般安装3个摄像头,采用两路视频监控(主要监控人正面、出钞口、配钞区,其中出钞口和配钞区摄像头采取自动切换),监控覆盖区域不够全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安防工作的需要。

2.在自助设备案件事后取证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时,现有的视频监控因安装时的技术限制,客户交易流水和客户视频监控录像通过时间进行关联,要查询某一客户的交易视频监控录像,时间点是唯一的线索。但客观情况是实际应用中自助设备主机和视频监控主机有时间差,这就给视频监控录像调阅查询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查询的效率和准确度。

3.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视频监控在金融安保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自助设备案件的事后取证、侦破环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其功效来看,只能起到事后取证举证,犯罪溯源的作用,而不具备事前防范预警、实时制止的功能。

4.视频监控联网后,监控中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当自助设备数量较多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想通过监视视频监控屏实时发现作案比较耗费人工和精力,难度很大。

(六)自助设备品牌种类多,服务外包不成规模

地市级甚至省级地域内,尤其是自助业务发展时间较长的银行,自助设备品牌类型较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外包的是自助设备硬件、软件维护,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服务商共同服务,按照品牌进行服务(如 NCR、Diebold、Wincor-Nixdorf、日立、广电运通等),如此分割市场虽然引入了竞争机制,但造成每个服务商的服务规模都较小,其结果就是服务效率低下,在规定的时限内客户工程师经常不能赶到现场处理故障;另一方面,机型种类越多,对银行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高,造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难度加大,达到理想的开机率和缺钞率水平要付出更大的运营成本。

二、自助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自助业务在银行全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也将越来越被重视,有效手段和措施的采取会促使自助业 务的运营效益不断提高。自助业务将会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一)自助业务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通过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完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活力,不断提高业务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自助设备集中运营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对自助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开始是地市集中,然后省级集中,再逐渐向全国集中迈进。在省级和地市级建立独立运营的ATM管理中心,推进专业化管理。采用专业化的ATM运营团队,不但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的操作制度和服务管理流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和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和考核机制,从机制上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行成本,增强盈利能力,通过规范化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 渠道 在众多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银行柜台传统业务的最佳替代渠道。这主要归因于,一方面,自助设备在功能上最接近银行柜台,存款、取款、转账、缴费、账户查询等客户最常使用的银行业务,自助设备均可办理;另一方面,客户对自助渠道的接受程度高,在所有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自助设备的认知率最高。自助设备已经成为继银行柜台之后,客户了解最多的银行渠道,自助渠道逐渐会成为国内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渠道。

(四)增值业务、附加业务的拓展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将成为银行新的赢利中心市场竞争需要银行不断开发设计出贴近客户生活的新产品,使自助服务更加丰富和具有个性化,在自助设备上不断推出多种增值业务和附加业务。把电子商务功能植入自助设备,实现电子 商务增值服务,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订购,如各类票务订购、酒店、鲜花、蛋糕、彩票、打折券等;以及零售柜员的辅助业务,如销售理财产品、债券、保险、手机充值、出售邮票、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等银行代理的其它金融产品;承接广告业务、进行股票交易,或者可以试听下载音乐。自助设备多功能化提高了自助设备的赢利能力。

(五)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强化管理,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风险

1.实现自助设备交易流水的电子化、无纸化,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促进自助设备开机率的提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安装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的电子动态密码锁。动态密码是指使用时由计算机按照特定的加密算法生成、单次有效、使用后马上失效的密码。这种密码的有效期、时间间隔长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存在密码泄漏的安全隐患,当银行员工换岗时不需要修改密码就可杜绝密码泄漏。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研发的自助设备保险柜电子动态密码锁,能对保险柜的操作自动记录存档,留有历史记录可备查,可追溯历史作业过程,与传统的自助设备保险柜机械密码锁相比,动态密码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同时密码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修改,节约工作时间。有时效的一次性密码,对密码的使用和保管要求降低,比较容易达到规范性的要求。

3.加强对钞箱的有效管理,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电子标签)管理钞箱。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能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采用 RFID技术来管理自助设备钞箱可随时查询到钞箱的位置、记录钞箱装载的钞票量、实现钞箱的追踪管理,还可以校对自助设备的编号,避免加错钞箱,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加钞现场的操作时间、降低业务风险。

4.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自助业务现钞配送非武装押运。拥有高性能运钞车是实现非武装押运运作模式的先决条件。在新一代运钞车的研发方面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设计运钞车后外摆门、后传递口、司机逃生装置、矩阵钱柜、GPS 控制锁、遥控熄火等模块化,实现现金流动与外界完全隔绝,确保运钞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安全区,从而能在非武装押运而大幅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自助业务在现钞配送环节的风险。

(六)对现有自助设备视频监控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案件证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改变传统的被动视频监控思路,充分发挥各类传感器的功效,建立以传感预警为基础,视频监录为后盾的全方位防控体系,弥补单纯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实现自助设备智能视频监控,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自助业务活动。

1.补充两路环境摄像头(每个环境摄像头覆盖90度,两路覆盖 180度),达到安装五个摄像头,实现四路视频监控。增加的摄像头主要是针对自助设备周边环境的监控,实现全景覆盖,防止监控死角,为事后的案件取证提供更加全面的证据。

2.实现除了叠加时间、日期外,在取款人的人正面图像上叠加了银行卡卡号后能直接证明是该人取款,同时将人正面图像和出钞口图像合成为一幅图像作为证据更直接、可靠、有效,而不需要做有纠纷的推理,为事后的纠纷中法庭取证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证据支撑,通过叠加银行卡卡号为日后录像检索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银行内部进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提供了查询的便利。

3.增加人体活动监测器。采用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活动监测器在主动报警的同时能及时分析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当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输入互联网的时候,周边相关的监控设备所记录的犯罪嫌疑人信息也在第一时间汇总到警方,警方可以通过某小区内的监控系统(具有物联网人体活动监测器)所提供的信息,快速地将藏匿在该小区内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4.增加监测插卡口状态的物联网模块,可以通过监控联网中心实时监测各个自助设备的插卡口状态,对于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主动上报,最大程度地保护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

5.增加振动监测器、即时短信报警器等模块,进行主动报警。6.视频监控联网后,和3G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通过监控中心授权给相关人员,利用3G手机重点监测某一自助设备的运行情况。

(七)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成为银行自助业务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银行应设法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提取现金的需要。增加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将自助服务向商场、证券机构、超市、社区、学校、厂矿等地域渗透,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以此吸引和稳定客户。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能弥补银行网点数量和布局的不足,其建设周期和成本较低,相对于增加银行网点较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和附行式自助设备相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特定的区域目标客户。

(八)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

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厂商的多个品牌构成,给维护、维修和运营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和问题。需要通过集中采购限制品牌的过于繁杂,淘汰更新旧设备,通过采取把尽量少的某几个机型集中到某一地域等手段,逐渐实现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不断提高自助设备的管理维护效率。

(九)自助业务的外包不断走向深入

7.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七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 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广义的表外业务分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其中, 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是指那些为银行带来服务性收入而不会影响表内业务质量的业务, 即传统的中间业务;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现实的资产或负债的中间业务, 即狭义的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实际上就是指巴塞尔委员会确定的广义类表外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以下九类, 即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和其他类中间业务等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取得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 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1. 经营理念有较大突破。

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 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成立了中间业务部, 对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和营销, 加强风险控制和业务稽核。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 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2. 中间业务种类增多, 业务量增大, 收入达到一定规模。

截至2004年, 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涉及九大类420多个品种, 以工商银行为例, 已开办了人民币结算、外汇中间业务、银行卡、代理收付款、信息咨询、担保、商人银行和投资基金托管等八个类别, 260多种中间业务。在2001年底,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入约占7%, 且中间业务收入由2000年到2003年年均增长约34%。

3. 部分业务品种市场知名度高。

如工商银行的人民币资金结算、证券投资管理托管、农业银行的代理保险、保管箱业务, 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和长城国际贷记卡, 建设银行的农卡系列生肖卡和工程建设项目代理, 交通银行的太平洋卡“全国通”和“外汇宝”, 中信实业银行的出国留学金融服务业务, 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和网上支付, 光大银行的“一柜通”。

二、发展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 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且发展中还存在不规范、低效率、市场竞争混乱等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中间业务规模小、经营范围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 收益低。

长期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都是资产负债业务占绝对比重, 对中间业务缺乏足够的重视, 忽视了中间业务创造效益的功能。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 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 平均为7%~8%, 有的甚至不足1%, 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 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 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 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利润率很低。

2. 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差、法律体制不健全, 市场竞争无序。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支持, 规范银行和客户之间关系的法律不健全。如专门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其实是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合规性管理, 而对具体业务的开展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 目前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由于信息不对称, 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 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许多中间业务服务中少收费甚至不收费, 银行之间行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均衡, 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 相关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体制, 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业务政策和决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 严重制约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某些商业银行中, 由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有偏差, 虽然逐级设置了中间业务部, 但上级行往往没有制定对下级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制度, 无法形成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代理问题, 出现了银行经理和企业勾结利用虚假中间业务套汇、融资, 增大了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 最终制约了其发展。

4. 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不够。

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资金结算、信用卡、代收代付等业务必须依托强大的电子化网络和资金清算系统。中间业务所发展需要的技术支持力度不足, 一方面, 在硬件、软件开发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且各自为政, 重复建设, 规模效益较差;另一方面, 现有的技术支持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如全国性跨行通兑、大面积网上支付和客户资料实时查询等。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 需要一批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开展中间业务的专业人员较为匮乏, 尤其缺乏能够从事创新型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复杂性的中间业务的工作人员, 这使得财务顾问、评估审核等风险低、收益高、服务层次高的业务难以开展, 人员状况难以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为推进中间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全面地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为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 转变观念, 增强三大意识。

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银行的经营理念,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增强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知难而进, 振奋精神求发展;增强市场意识, 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经营, 争取业务发展的市场优势;增强效益意识, 把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2.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使其跟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 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地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 要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 从而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 要完善法律环境, 健全法律体系, 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 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

3. 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 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为推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奖惩措施和考核办法, 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 对全行中间业务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 定期不定期地对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督导、考核、奖惩, 加强各项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 对中间业务的完成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及时推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中间业务品种。

4. 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 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 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 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 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 监管部门要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 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 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 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 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 风险较大, 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 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因此, 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5. 加大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 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 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 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 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6. 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 重视和加快商业银行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金融业信息化程度。根据中间业务范围广、操作技术性强的特点, 尤其是创新类金融产品, 是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和信誉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的特点, 商业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 既要立足于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 又要大胆引进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 构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软硬件支撑条件, 在满足迅速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过程中, 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摘要:中间业务是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 是目前商业银行面对竞争、迎接挑战、提高实力的一个主要手段。在我国加入WTO后, 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 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 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之一。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速度较快,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中间业务相比依然差距还很大, 并且存在观念落后、品种单一、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文章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国强, 郝广才, 田晓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2].贝政新, 潭寅生, 万解秋.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3].庄毓敏, 朱毅峰.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刘秀兰, 卢钦, 王维江, 顾建国.现代银行业务与服务.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8.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八

摘 要 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将重心转向中间业务,个人理财业务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目前,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居民财富也得到快速增加,理财业务进一步发展。我国理财业务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下,呈现了一定的特点。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发行以信贷、股票、商品类等普通类为主,利率、汇率及相对复杂的产品不多。第二,理财产品以稳健型为主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以稳健为主,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后,市场更趋于保守。从产品种类结构看,2009年商业银行在全部新发行理财产品中,信贷资产类、债券类和票据类等稳健型产品的数量已达到2/3强,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而新股申购类和综合投资类产品则出现明显萎缩。第三,商业银行的挂钩标的集中度高,产品雷同,生搬硬套和简单模仿现象还比较多。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显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日益发展壮大,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个人理财逐渐成为各银行的竞争热点板块。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1.潜在的金融风险。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一般以银行信用保证本金安全,且预期收益率高于周期存款税后收益,产品具有流动性强、风险低等特点。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获取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这种套利差的风险就会自然产生,银行无法兑现理财产品高收益率的现象就可能发生。对于可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如果因为市场利率变化出现大规模赎回,就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最资金头寸比较紧张的股份制银行影响会较大。

2.缺乏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财人员。个人理财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全面了解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的种类和功能,还应该掌握证券、保险、基金、房地产等投资理财相关知识,具有准确分析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而真正能符合要求的理财人员数量较少。

3.市场营销观念滞后,缺乏主动出击创造市場的意识。尽管银行资金来源大部分是个人储蓄,但银行业务利润主要是来源于企业,银行做惯了对公的“批发式”业务,认为“零售式”的个人业务费时费力、利润低。因此,对银行而言,除了在负债业务上想方设法拉拢个人客户外,在资产业务上基本不存在对私业务。

4.金融体制、法规的限制较多。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拓展的空间,同时给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道路上一个无法逾越的制度障碍。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确定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分业管理的体制,证券、信托、保险从商业银行经营中分离了出来,商业银行面向居民个人的服务领域也就是只能局限于商业银行储蓄及与之相关的代收代付、个人贷款等,从而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的开拓。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策略

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已初步形成以四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领先、其他股份制银行积极介入、外资银行后发制人的格局。随着对外资银行业务经营全面开放,势必形成新的竞争格局。这预示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让人看到了这一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资银行想要进一步拓宽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在各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1.从经营观念出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体制的变革,传统的金融结构在不断改变,金融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已发生质的变化。客户成为银行的“上帝”,银行工作人员要千方百计寻找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银行要吸收这部分资金,最好的措施是给个人提供对等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忽视对私服务的经营观念,努力开拓个人金融服务业务。

2.从理财产品出发。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细分不够,定位不清,没有树立“客户导向”的理念,这不利于理财市场的完善,也不利于银行自身理财业务的推广。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根据客户的地理、行为、心理、人口等把个人理财市场划分为很多方面,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量身定做,开发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3.从理财服务出发。在理财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之一是理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过程中,应注重个人理财中心的建设和理财人员的培养。商业银行应该挑选中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热衷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精英员工,进行基金、保险、股票、债券、税收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以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即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

上一篇: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下一篇: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