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院社团发展若干建议

2024-08-23

关于商院社团发展若干建议(精选3篇)

1.关于商院社团发展若干建议 篇一

关于大力发展民间文化社团的几点建议

黄梦其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主管部门对各类社团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民间文化社团日益活跃,在繁荣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为民间文化社团是最具活力、最具效率、最具竞争力、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文化推动力量。尽管如此,终因认识、政策、投入、管理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的原因,使得当前的民间文化社团发展困难重重,许多方面仍不适应当前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为此,笔者在对桃江县范围内民间文化社团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特向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要提高认识,重视加强对民间文化社团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将民间文化社团作为繁荣当地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和规范引导职能,尽快建立公平竞争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监控评估体系,积极引导鼓励民间文化社团加快市场开拓,提升竞争优势,创建知名文化品牌,以满足各类消费群体对不同层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将所有依法注册登记的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纳入常态化管理范畴,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系协调制度,由政府相关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定期不定期听取它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民间文化社团在日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可举办“优秀社团评审”,对表现突出的社团给予资金政策扶持,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2、要积极扶持,切实加大对民间文化社团的经费投入。社团本身需要启动和发展资金,社团只有具备稳定的经费来源,才能真正成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社会自律性组织。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减免税或者补贴、贷款优惠和资金奖励等方面一一做出明确规定,不断加大对民间文化艺

术社团的扶持力度。除了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的引导资金外,还要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法律和政策许可的民间文化艺术社团,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

3、要大力宣传,为民间文化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要重点宣传我国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的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全社会消除对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的偏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兴办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激发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文化社团。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民间文化艺术社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部门在引导支持民间文化社团发展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热情推介各类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的经营范围和活动项目。在全社会尽快掀起领办文化社团、兴办文化社团、支持文化社团、参与文化社团的高潮。

4、要加强监管,积极引导促进民间文化社团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民间文化艺术社团“散、乱、小、差”的现实状况,始终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对各类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在国家政策许可和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政府要积极扶持其辖区内民间文化社团的壮大发展,引导鼓励各类文艺爱好者依法成立相关专业协会,以协会凝聚文化艺术人才力量,鼓励发动各领域的有识之士参与民间文化社团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踊跃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另一方面,政府要组织和发挥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咨询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培训,重点辅导民间文化社团的文化经营者们不断提高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特别注意加强对民间文化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其合法经营,坚决禁止并严厉打击其一切制造和传播不良文化的行为,有效解决目前文化娱乐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不断满足各类群体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

中共湖南省桃江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梦其

2.关于商院社团发展若干建议 篇二

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业态规划极为详细,每一号广场甚至每一楼层业态划分都有相应的类别。但过于详细的划分不一定能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招商处过分强调招商数量,却忽略了各种业态按照功能区进行配比。

因此,建议合理规划业态,实行零售集中化经营。根据消费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消费者倾向于选购中档的商品品牌。将商贸城进行零售的服装,鞋帽皮具等中高档品牌迁入一整座广场,打造一个真正的中高端商场,囊括超市,电影,餐饮,化妆品,珠宝,服装,床上用品等。功能区与其他功能区业态相呼应,业态组合多元化,不同业态按照功能区进行有效配比,例如每层楼都有配备奶茶等。开店两年后轻轨的开通更是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增加了到此进行购物的理由。而主要从事批发的各类业态如果按照类别划分,不同目的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广场进行消费。这样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吸引各地的批发商,还能吸引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解决中高档零售商生意惨淡的现象,将西南商贸城打造成为真正的购物天堂。

二、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电商发展

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主要采用电梯电视广告、公交电视广告、电视节目(主要为贵州卫视),以及街道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宣传方式较为单调,宣传力度较小。为了切实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西南商贸城可以编制《消费指南》、《项目介绍》等图册和书刊,将西南商贸城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交通优势等一一举出,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一切能够加以利用的形式进行宣传,大大提高对外商的吸引力。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让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了客户与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西南商贸城应大力发展电商,消费者通过客户端进行选购商品,首先,由线下交易转向线上交易,这样减少了很多成本,更便宜的价格会使得消费者更容易被吸引;其次,我国现在电商平台整体体系发展得越来越完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发展电商能够接触到更广的顾客群;最后,发展电商能够让西南商贸城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得消费者对于各个产品的切实评价,及时收集信息来改善自己,从而提高西南商贸城的吸引力。

三、打造消费文化,开辟夜市功能

每一个值得为之倾心的品牌都有独特的品牌文化,商场亦是如此。某商场的文化底蕴,设计理念,装修设计,入驻品牌,服务等都决定了消费者的倾心程度。打造商贸城的消费文化,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如:在一号广场旁的跳蚤市场旁搭建一个常规性舞台,每日晚间都有歌手,演员等表演节目。可以邀请知名明星以增加人气,一些不太出名的歌手可以申请舞台唱歌以增加知名度。在舞台周围招入像大排档这样的商家,啤酒节可以每日上演,夜夜笙歌的西南商贸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消费文化,会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

四、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设立相关服务机构

西南国际商贸城的人流量为7万到8万,商铺数量约为6万4千家,数量极为庞大。如此规模的消费者更要求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机构。

1.解决商家、消费者居住问题。解决商家和消费者的居住问题,能够分流交通问题。加快商家配套住房的修建,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其购房入住或租入,不仅解决了当前住址离店铺远的问题,也可以吸引商家、留住商家。

加快商贸城酒店、宾馆的修建可以解决部分消费者因路途遥远不能及时赶回去的住宿问题。

2.设立自助提款机。截至目前,工行、建行、农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10余家银行都表示将入驻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这极大地改善了店铺中储存大量现金的情况。但目前各个银行点分布于各个广场,对于消费者极为不便,应在各个广场内部设立自助提款机方便购物。

3.在市场内设立医院门诊部。协调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等医院在西南国际商贸城内设立医院门诊部,解决市场内经营户生病就医远等问题,当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就近及时就医。

4.在市场周边增设加油站。因西南国际商贸城周边目前未开设加油站,为更好的满足经营户的需要,应在市场周边增设加油站,满足商户及消费者的需要,增加了购物、上班的便利性。

五、开辟工业园区,产销一体化经营

在西南商贸城附近开辟工业园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组织生产,生产之后运输到商贸城进行出售,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充沛的优势,大力吸引浙江的小商品企业来西南商贸城投资建厂,真正降低物流费用,同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先庆.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新视角——基于商贸中心能量等级分析的战略研究[J].国际商贸中心研究,2011,(4):10~13.

[2]李央.加快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与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2011,(5):18~19.

[3]戴海荣.产业集聚与区域品牌互动关系研究[J].产业观察,2011,(5):36~40.

3.关于完善中国地籍管理若干建议 篇三

1 中国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由于加大了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 使中国的地籍管理工作如土地登记、土地调查统计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中国现代地籍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立法、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中也暴露出中国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地籍管理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尽管中国出台了一些地籍管理内容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土地登记办法》、《土地调查条例》、《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农村土地分等定级规程》等, 这些条例或办法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地籍工作, 并没有一部体现地籍管理重要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地籍大法来有效地确定地籍管理的法律地位, 从而造成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不够高。

1.2 城乡土地登记存在差距

2005年末, 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3 493万本, 集体土地所有权初始登记发证118万本, 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1.6亿本, 登记覆盖率分别由2001年初的58%、16%、61%上升到85%、51%、73%, 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中国土地登记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城乡间土地登记依然然存在很大差距。城市范围内国有土地登记比较全面、规范, 而农村地区相对薄弱, 尤其是有关农村宅基地的土地登记信息严重缺乏, 从而导致农村地区土地管理的法定效率不高, 农民因宅基地的位置、权属等不清发生争议的问题屡见不鲜, 从而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进行。

1.3 地籍成果缺乏共享

地籍成果应该有效地用于进行地籍管理工作, 保护土地权人的合法权益, 服务于全体公民, 真正体现其使用价值。但中国当前的地籍成果主要用于房地产登记、地政管理、征地拆迁、土地税费的征收、测绘、土地监察、建筑设计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和土地用途管制等, 即地籍成果主要是供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使用。地籍信息在土地部门实行保密管理, 其他单位或个人无权得到, 地籍信息的查看受到严格限制, 根本无法实现共享, 也就不能发挥其广泛的经济适用价值。

1.4 地籍管理带有静态性和滞后性

地籍数据是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的统一, 缺一不可。而中国当前的地籍管理存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严重分离等问题。在很多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管理, 且管理方式仍然是“纸质管理”, 尽管部分地区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但仍未真正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导致地籍信息查询和更新速度慢, 土地登记工作经常是在土地利用变化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进行, 根本无法实现地籍信息的同步更新。

1.5 地籍信息内容不全面

中国现行的地籍管理只是针对每一宗地的土地信息, 而未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即地籍只是对土地信息进行描述和记载, 如宗地的面积、用途、权属、四至、质量等, 记载的只是土地的二维信息, 并未涉及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三维信息, 缺乏地籍信息的空间性。此外, 很多地籍管理部门的地籍管理数据库中并没有道路、河流、桥梁、湖泊, 公园等地籍信息, 或者说只是对这些土地的属性数据的记载, 没有图形信息的记载。

1.6 手工和半手工是地籍管理的主要方式

在很多县级地籍管理部门的地籍管理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和半手工管理。地籍测量采用传统的皮尺丈量和手工绘图, 即使也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绘图, 但仍是在皮尺丈量的基础上进行, 仍未脱离手工作业和半手工作业的状态。其实, 运用手工和半手工测量, 容易产生速度慢、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 严重地影响了地籍信息的质量。

1.7 缺乏公众参与

中国当前的地籍管理工作缺乏公众参与, 因为群众地籍管理观念和意识淡薄, 尤其是农民群众, 他们对地籍管理工作知之甚少, 更加不懂其重要性, 加之很多县 (市) 级土地管理部门对农村地籍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对农村土地缺乏有效的管理, 从而导致当地群众对土地登记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 影响了中国农村地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8 基层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中国基层地籍管理工作人员中, 大部分不是土地管理及测绘等相关专业毕业的, 他们对地籍管理的各种程序、技术和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且很多人对计算机技术根本是一无所知。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籍管理的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面临者严峻的挑战, 而这些地籍管理人员难以适应, 从而导致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据统计, 2004年湖南省122个县 (市) 共有地籍管理人员454名, 其中大学本科只有90人, 专科216人, 专科以下148人, 测绘专业43人, 计算机专业33人, 法律专业34人, 其他344人, 有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不熟悉电脑操作和相关软件[2]。

2 完善中国地籍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中国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2.1 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地籍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中国要建立按照“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据此要求, 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土地权利、土地调查统计等法律法规, 同时制定一套地籍管理大法, 是中国真正拥有科学、完善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 使地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 加强教育宣传,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为了保证中国地籍管理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我们应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和因特网加强地籍管理的宣传, 进一步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了解与认识, 真正提高人们积极参与地籍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由于中国当地籍管理的制度、技术等还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要从中国实际出发, 学习国外先进的地籍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 从而提高中国地籍管理的水平。

2.3 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和产业化

实现地籍系统化, 就是要以扩大地籍覆盖面为重点, 加大地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 全力提高地籍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实现地籍信息系统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 就是加大高新技术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等, 通过网络技术, 可以实现地籍成果的共享, 通过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建立一套“以图管地”的地籍管理系统, 实现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一体化管理, 加大对地籍信息的变更监测。推进地籍管理产业化, 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强化地籍成果的商品属性和地籍成果的资本属性, 提高地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挥土地登记、土地调查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将土地登记事务性工作推向社会[3]。

2.4 实现地籍成果的广泛应用

除了进一步推进地籍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外, 还要大力推进地籍成果在其它产业部门的运用, 如消防、公安、水务、供电、环保、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商业和工业选址和布局、公路铁路选址等。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运用能更好地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 实现中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缓解人地矛盾, 保障国民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和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其他产业部门的运用, 可以有效地实现地籍成果在各部门的共享, 还可以实现其商品化, 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5 加大地籍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

要真正促进中国地籍管理事业的发展, 解决人才和知识问题应当是最根本、最紧迫的。应针对不同的对象, 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 包括国土资源部门的决策者和各级领导, 他们是地籍管理的核心力量;普通百姓, 加强他们对地籍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 促进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信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 他们是地籍管理系统的开发者;地籍管理所涉及的不同领域的人员, 如农村、城市规划、计算机、税务、法律、房地产等领域;在高等院校开设地籍管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培养出一批懂地籍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地籍管理人才。最后, 建立和完善地籍管理资格认证、地籍管理师、注册地籍管理师等考试制度。这些都是保证中国地籍管理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3 结语

地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做好了地籍管理工作也就等于做好了土地管理, 尤其当前, 中国已把土地管理工作列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因此, 今后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努力使中国的地籍管理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道路, 加大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 实现地籍信息更加便利、快捷的共享, 从而保证中国土地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摘要: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核心, 在土地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查阅大量地籍管理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献和资料, 从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方面分析中国当前地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具体问题, 提出一些完善和改进中国地籍管理工作的建议, 为中国地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籍,地籍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地籍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

[2]徐冬妮.浅谈中国现行地籍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4) :7633-7635.

上一篇:腾龙洞导游词下一篇:日语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