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2024-07-14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10篇)

1.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古丽加娜提.吐尔逊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在传统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南色,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激发学习主动性。教学中若脱离会计课务实的特点,忽视实践性教学,学生往拄动手能力较差,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同步发展,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当前职业岗位的需要。只有切实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 就业形势 目前困境 自主学习教师素质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

1.学生起点低,学习能力差

众所周知,在目前学历普遍较高的时代,成绩好的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而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年龄小,就业太早,过早步入社会家长不忍心,中职教育成为了这些难圆大学梦的学子的首选。这些学生大多数几乎从不看书,在厌学情绪非常浓厚的环境下,学生不愿学习,也不知该如何学习。

2.教育教学观念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检验,注重老师讲、学生听,忽视老师走、学生扔的现象,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讲的时候懂了,老师走了,又忘了,课堂教学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3.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讲、写,学生听、记,教材一章一节地编,老师一章一节地讲,学生面无表情地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4.课程设置不太适应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但以中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不能很快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为把我们的毕业生培养成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中所设置的《财务管理》等,让中职学生比较难以接受,从而容易对学好会计知识失去信心。规划教材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而财经知识近来年来的变化很多。

5.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会计老师只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没有一天的实际操作经验,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老师并没有实际见过或登记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也没有见过银行对账单,他也就没有办法教学生如何核对、如何查找未达账项,可想而知,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从何处入手,束手无策。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困境,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应对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单一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人式”、“满堂灌”教学,基本特点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言地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教学方法单调而枯燥,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中,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收效甚微,会造成学生思考问题单一化,不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获取知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一弊病,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

由于会计教学任务的多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的改革涌现出众多的教学方法,既有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式”,又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体验式”、“任务式”、“讨论式”、“目标教学法”等;既有按程序对教材进行学习的“学导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又有创设环境,激起情绪的“情境式’、“案例式”、“模拟式”、“实践式”等;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互动式教学”,又有照顾学生差异的“启发式教学”等。因此教师要正确地选择和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课堂教学时,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知识,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鸣。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账、证、表等),示范简单的操作,这种教学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教师虽“口干舌

燥”、“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表现得生动有趣。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指导学生的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3.1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核心问题。因而,教师要对专业课抱有极大的兴趣,多向学生展示本专业的职业前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努力把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3.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意识

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教师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信息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短,更新的速度快,学生毕业后会遇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传授学生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包括道德、智力方面的高要求,教师素质高,就能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探索求知的精神。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有目的地选派教师进修、学历深造或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此同时,学校应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就某一学科来讲,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和专业知识等方面都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让学生选择教师,就会大大激励教与学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希望通过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经过我们所有热爱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同仁的共同努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一定能走出困境,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古淑萍.对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云南高教研究2006,[2]章新蓉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2005.[3]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华东师范大学2007.[4]毛艳丽.开发校本教材改革.会计教学清远日报2007.[5]姚正海等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著2011.8西南财大.

2.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二

第一, 会计专业是会计课配置的“大拼盘”。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把会计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财政与金融、管理会计等教给学生, 会计的教育教学就完成了, 根本不进行会计实践性教学, 理论与实践脱节, 把会计知识拼凑在一起灌输给学生, 再通过一张试卷或者是一些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去考学生。

第二, 会计实践走“过场”。很多中职学校都认识到了理论和实践脱节这个很严重的问题,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会计实践的内容, 内容往往是:认识常见的原始凭证, 填写记账凭证, 登记账簿, 或者让学生外出实习, 这远远达不到会计实验教学的目的。

第三, 会计实践教学环境差, 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当前, 大部分职业中专学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 以供学生完成简单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但是, 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 远远称不上是实训室, 而只能说是会计用具的陈列室。由于实验经费短缺, 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当前的实际情况, 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 无法保证实验需求。会计实践本人认为应该是让学生面对完整的、真实的、经济业务量大的一套实习案例, 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反复操作”, 达到规范与熟练, 让学生觉得不仅课本的知识重要, 还要意识到仅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应广泛汲取社会营养, 主动培养自己的耐性与毅力, 主动培养自己奉献与敬业精神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状况, 如何让课上得有效果, 让学生有所收获,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学校设置的会计课程, 与学生就业密切相联

为了学生能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每学年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 老师都应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 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另外, 学校还应加强学生财务软件 (用友、金蝶) 、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就中职院校而言, 学生毕业后就业于中小型企业或超市收银员岗位, 在校期间应加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如小键盘录入、市场营销、社交礼仪等。不能仅仅停留在有珠算证书就可以毕业从事会计岗位工作, 要努力培养有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2. 改善并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学校应建立会计实习基地, 模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 既获得感性认识, 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 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 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 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并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应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且此项成绩所占比重应大一些。

3. 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要想让学生的实践学习有效果就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设备。中职院校应该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两手抓, 实践教学实验室应该具备这两项内容, 要让学生进入教室犹如进入办公室, 这样学生才能转换身份, 把自己置身于工作当中, 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

4. 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1) 允许教师到校外兼职。这对于增长教师的阅历和实践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很有好处, 有利于提高会计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因此, 学校应采取适当措施, 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兼职一段时间,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相当重要, 因为会计这个职业涉及企业或行业的商业秘密, 一般企业不会接受短时间的实践, 而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 到企业实践的人数不多, 业务水平要相对高一些, 可以向实践单位提供一些会计服务, 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好开展一些。通过教师实践基地的建立, 学校与实践单位实现双赢。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项整体工程, 决非一日之功, 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 从实际出发,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就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 提升教师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显得非常重要。经济越发展, 会计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 是会计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5 (12)

[2]杨贞斌.改进会计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会计学生综合素质[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

3.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现状;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12-01

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应理论与实践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教学模式上是最适宜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实施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许多中职学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满足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维修企业的人才需求。但由于我市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待完善的地方,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还是沿用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全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还尚未成型。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解决了许多岗位缺口,但由于我国针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特别是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没有明确目标,造成现在大量缺乏懂汽车维修的高技能人才,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教育与市场经济严重脱节,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汽修人才不符合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岗位需求。我市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还是采用单一的“老师先讲解,学生后动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教学严重脱节,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校对实训教学设备的投入跟不上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毕业后不符合汽车维修企业岗位群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1.实训教学模式落后。

实训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老师先演示,学生后模仿”,老师先课堂讲解,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性的学习,使学生不能形成系统性学习,影响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其学习兴趣,违背了学生主观意愿,不能以学生为主体。

2.实训教材不具系统性。

实训教学过程中缺乏较系统的实训教材,缺乏相应的实训指导书,使得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没有目的性,都抱有“学到哪算到哪”的观点,再加上大部分实训教学没有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大部分学生觉得“实训课即休闲课”。

3.师资力量薄弱。

在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一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不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知识与现代技术不能有效对接;另一部分教师虽有企业背景和经历并且技能水平较高,但存在着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相对匮乏、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4.实训设备与实训场地的不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落后与不足,且实训场地的布置具有不合理性,给实训教学带来不协调性,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会逐渐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

1.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应该重新制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中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开发满足“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实训教材。深入研究本专业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技能目标和考核要求,积极探索实训课程改革,及时更新实训教学内容,逐步建立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新型实训课程结构。鼓励专业课教师编写适合自己课程的校本教材,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融入到实训课程体系中,真正的起到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的实训指导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教师在本专业的建设中起到核心地位的作用,其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随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中职学校应以此为契机,根据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抓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此外,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或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学校还可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专家担任本校的兼职教师,让他们依照自己的工作实际来指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如何处理所碰到的问题,帮助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教学场所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实训教学正常运行的最关键环节,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在满足本校学生实训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承接社会车辆的维修。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融入到实际工作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上课如上岗,上学如上班的实际工作环境,借此培养学生的工作素养和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坚持“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做到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把更多先进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去,是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也是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2]赵菊芳.汽修实训教学方法浅谈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 (11).

4.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四

摘要: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职学校开设的重要专业大类之一,各个学校根据就业形式、自身软件(师资)和硬件(教学配套设施)环境又开设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化肥等子专业。此文章主要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探索和调整背景、现有教学计划的弊端、探索中教学计划改革的思路进行一些简要阐述。

关键词: 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教学计划

引言: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主要由过去的中专学校、技校和职业高中组成。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社会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同,中职学校发展也参差不齐,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和东部地区的职教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职教水平则进步甚微,由于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和资金短缺,使得这些学校又不能照搬东部沿海地区模式。因此,立足现实,挖掘潜力,利用有限的职教资源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中西部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要发展,就要创新,职教的改革创新首先是教学体系的调整,教学体系的根本就是教学计划修订和实施。1教学计划探索和调整的背景

1.1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四大工程”(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和“四个计划”;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全国建设2000所);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全国建设1000所);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全国高职100所,中职1000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30000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20000名)。2006年国家对就读中职学校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今年国家又加大了资助力度,实行了在校学生人均1500元/年的普惠制度。

1.2化学工业发展迅猛,化工企业前景远大。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化工行业也不例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订了《“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其总体目标就是使化工行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60%,坚决把高达5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下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化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石油工业就是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比如,以乙烯为标志的石油化工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五位;煤化工项目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放大进行了产业化;生物化工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工程;精细化工突破了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当然,我国化学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化工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科研成果较少,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任务仍然严峻。因此,在呼唤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工即将呈现原料多样化、技术新型化、生产绿色化、工艺集约化等新的大发展局面。

1.3在校学生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双低”(低收入、低文化)家庭。预计在2010年,我国中职学生在校人数将突破800万,陕西省教科所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对本省中职学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1】数据来自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根据调查回收的6800余份学生问卷统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信息:a、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父母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体。(学生父亲为农民的占38.1%,工人占23.7%;母亲为农民的占46.8%,工人占18.1%。父亲是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为10.1%;母亲是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占5%左右。父亲是其他的占23.2%;母亲是其他的占26.9%。b、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包括中专、职高和技校等)为多,父亲的文化程度略高于母亲。大专以上约占6.5%;高中约占32.9%;初中约占44.5%;小学以下约占16.2%。c、家庭经济情况: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抽样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农村学生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占42.7%,3000~7000元的占32.9%;城市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1000元的占77.6%。其中,低于3000元的家庭占24.8%,3000~7000元的占27.9%,说明来自农村的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收入近半数低于平均

水平,来自城市的职业学校学生家庭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为主。d、学生入学实际文化程度:新生中有64%是参加过“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以一般普通高中的入学录取分数400分为线,成绩高于400分的仅占21.1%,低于400分的占78.9%,在没有参加中考的另外36%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初中成绩较差登记入学的,有10.3%是初中没有毕业提前分流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新生中仅有20%左右的学生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成绩。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来源于社会的较低层次家庭,而且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极为普遍,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生活品质和习惯较差,就是人们所说的“双差”学生。

1.4 企业对化工工艺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调查。中职教师利用假期对部分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包括教学改革、市场需求等,表1就是学校教师在今年7月-8月期间的部分调查数据(【2】数据由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工艺教研室提供)

表12004年-2007年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大致需求调查表

统计表明:一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量有逐年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有三:a、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新老交替基本完成,已经达到饱和;b、学生本身素质下降(主要原因);c、部分企业效益随市场在变化。另一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主要也有二:a、企业发展较快,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量增加;b、部分学生在企业表现良好,增加企业要人的信心; 2 现有教学计划模式

2.1现在中专学校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2+1模式)(【3】资料来源于重庆市工业学校)

表2现在中专学校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

2.2现有教学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其针对性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教学计划基本上沿用了过去四年制中专学校的教学计划,只是将部分课时进行一定的压缩而变成了2+1(两年学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模式。它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量严重失衡。以上教学计划看出:理论学时与实践实习学时之比约为4:1(将化学实验技术100%和计算机文化基础50%作为实践课程)。不难看出:轻实践,重理论是不争的事实。

2.2.2现有教学计划的实施很难让现有中职学生捕捉到课程之间有必然联系,学生无法逐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方面,现有教学计划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大部分专业课都在三、四学期,虽然保证了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作风散漫,根本无法达到自己筛选内容的要求,当专业课中需要前面课程的知识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将其忘的一干二净了。

2.2.3 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位教师讲解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时,竟然用到了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和积分知识,他自认为思路清晰,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但是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竟然没有一位学生能够理解,当然啦,学生也不可能理解。又如,一个学生向老师诉苦,她不知道应该听哪位教师的,也不知道哪个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原来,在作化学基础实验时,关于烧杯是否需要淌洗,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出现了分歧。一般来讲,文化基础课教师来源师范类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实验室教师来源于工科学校或企业,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内他们是行家里手,但在相关领域,甚至联系很紧密的领域就可能是生手了,理论教师讲理论,实践教师做实验在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3 探索中的教学计划模式

3.1 以能力为本位,单元操作为载体的教学计划值得期待。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工艺教研室老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市场调研,针对企业的要求,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了大胆调整和设想,确立以能力为本位,单元操作为主线的分层次模块式培训计划(2+1模式),具体如下:

表3探索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3.2探索的教学计划目的性强,操作方便。该教学计划不是简单地

以课程为基本元素,而是以某个操作单元的核心模块,各门相关课程围绕这个核心来组织材料和教学内容,每个单元操作完成后进行独立测评并计算学分。

3.2.1公共能力强调职场道德的重要性和文化知识的实用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加重了职场道德的学习分量,压缩语文、数学文化基础课的学时量,不单独开设英语、物理等相关课程,也是基于当前中职学生实际现状,但是,并不是删除文化课,笔者走访的大部分企业对用工要求提得最多就是文化素质、职业态度和职场道德,因此,在公共能力模块中,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普通文化知识的积累则以实用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主,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独立性和实用性,专门开设借条、请假条、合同等简单却事业应用文的写作,而把陶冶情操和提高文化修养的文言文、散文等作为文学鉴赏放在选修内容中。数学则以专业能力模块中要用的知识反推来组织教学材料;英语、物理等直接将内容融入专业能力模块教学中。

3.2.2 专业能力强调技能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就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掌握基本操作单元及设备维护保养。那么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将原来《化工制图》《化工仿真》《化工自动化及控自仪表》《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备》《化工机械维护及修理》《化工环保与安全》等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分块整理,并以单元操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和实地培训。以离心泵操作单元为例,学

生认知过程是:认识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化工仿真(工艺流程图)→化工设备(泵、阀门和管道等结构、型号)→化工自动化及控制仪表(压力表、真空表等原理、结构)→化工原理(流体基本知识、离心泵工作原理)→化工工艺学(操作和控制)→化工机械维护及修理(泵、阀门和仪表的维护和检修)→考核并计算学分,在整个培训实施过程中,强调环保、安全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培训,学生学习目的性强,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际进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操作单元相对独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修或补修,教师考核难度也相对降低。参考资料:

5.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五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训基地

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科技进步、劳动组织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招生市场的竞争对学校的声誉、就业率的提高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致富、下岗再就业等政策的推广也呼唤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这里结合我校的情况,探讨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符合中职学校教学特点的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1中职学校现状及分析

1.1学生基础较差

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表明,数学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除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外,还表现为极高的离散度,既有文化水平较高甚至很高的学生,也有水平很低的学生。

从实际情况看,中职文化理论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而不是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我校多年来,从夹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我校还结合分层教学实施成功教育,让所有的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学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些在实践中产生的成功经验,为实训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2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中职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不会、不爱学,是导致学习自觉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不会”,使中职学生在“漫长”的文化课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一进中职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只是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仅有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职业学校教育的全部任务。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其内容、方法都必须可以指导实践或者是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这对于职业学校是其生命力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图片。这种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学生精力易分散等。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面对今天文化水平的中职学生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在我们学校,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教学逐渐成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手段,同时尽可能多的采用实物教学演示方法让学生接受。

1.3教学内容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倒置。

必须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学时有限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离散度高的实际。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要大胆进行改进,即从岗位需要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筛选教学内容。多年来我校教学内容的筛选基于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以中职学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在此标准基础上设立能力指标体系,以“够用”为原则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密切跟踪科技发展和就业信息反馈,结合学校特点,给予动态的调整。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使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6.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 篇六

教学改革的探索

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

经济管理系 张婧璞 2012年6月20日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材方法、实训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中职

教学 改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预计到2012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蓬勃发展更需要大量的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悉操作、能独立操作的目的。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的定位更应以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为主,侧重于学会一种社会上应用广泛的财务软件的流程和操作方法。为此,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相关的课程只有“中英文打字”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此外,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忽视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改变传统模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

(二)师资力量不足且知识结构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的学习。另外,教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大多为原来教授计算机或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他们在经过短期的会计知识或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后就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因此,这些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这种欠缺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师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感到压力太大,而计算机教师则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哪一方面欠缺都将导致讲授内容不能深入展开;再加上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三)教学设备落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各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校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没有专业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虽有一些学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另有一些学校虽建立了多媒体实验室,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使用效率上却不很理想。

(四)教学方法模式单一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将学生的学和练及时结合起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无法更好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五)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训,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形式的上机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考核方法还是应试型,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言,这种考核方法难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新途径

(一)建立以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为基础的新课程内容体系

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以项目和任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在“项目”或“任务”设置上,保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将原《会计电算化》课程共七章的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和序化,设计了六个项目。这六个具体项目是:项目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准备;项目

二、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项目

三、总账管理系统;项目

四、UFO报表管理系统;项目

五、其他管理系统;项目

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前几个项目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相一致,项目六是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的综合运用,是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整合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物的东西,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际过程,而是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比较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在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之后。要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业务流程与手工会计的业务流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并强调这些差异之处,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不同财务软件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软件。以便达到触类旁通。最终学会应用多种财务软件的能力。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包含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方法、电算化基本知识、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等);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实训采用“岗位技能”模式 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

“岗位技能”模式的建立把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居于会计岗位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第一阶段: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岗位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原来大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岗位技能”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交叉的。可结合实际岗位技能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进行任务式岗位模拟实践。现以出纳岗位为例来说明:

设计出纳岗位实训要求,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收付款原始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经济业务案例,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并传递,完成该业务的原始凭证的任务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原始凭证手工填制的基本技能。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操作,使学生会手工能电算化操作。根据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专用日记账账页,让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要求根据学生自己填制的收付款原始凭证练习登记日记账。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登记日记账操作,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根据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实训中至少要开展一次点钞技能大赛,给学生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通过出纳岗位的实践教学,学生理解并熟悉出纳工作相关内容、岗位职责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岗位技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较好。

第二阶段: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岗位专业操作技能,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小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月的会计核算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实训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真正的能胜任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

(六)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挥团队作用,强调个人对团队的贡献,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及相互交流。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彻底改革,实行了多元化考核办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平时成绩30%,综合实训成绩40%,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30%中知识鉴定占10%,能力鉴定占20%,平时知识鉴定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习态度根据平时作业上交的及时性与独立性、考勤情况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平时各项目能力鉴定成绩,主要根据各项目的实施操作过程及结果、实训报告、实训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对各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实训成绩40%由学生评定和教师评定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评定占20%,包括小组自评分8%和各组互评分12%,教师评价除实训结果外,更注重实训态度、实训过程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期末成绩30%中知识鉴定占10%,能力鉴定占20%,在能力鉴定中,注重的不只是结果,还注重熟练操作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7.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七

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以任务形式贯穿教学过程中, 举例, 中职学校制冷维修实训的任务有:气焊、电冰箱维修与检测、空调器的安装与制冷剂充注量的判断、空调器维修与检测、电冰箱和空调器通用电路的接线与检测等, 通过布置一个或几个具体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知识,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这就是任务引领型教学。任务引领型教学引导学生把完成任务作为内驱力, 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 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中职学校制冷维修实训中任务引领型课程的主要特征

第一, 任务引领, 顾名思义, 就是在学习中以任务为指导完成技能及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课本知识,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对复杂事物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 把岗位技能作为目标。教学中应从学生今后的实际岗位出发, 以职业标准及岗位需求为根据,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学生职业生涯需求, 让学生尽早体会社会岗位需要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工作机会, 逐步实现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第三, 教学中以实训为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书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能力及素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针, 并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抓住每个学生的特征, 对能力差距较大的学生因材施教, 实行多元化培养, 力争发扬每一名学生的优点和天赋, 使其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四, 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典型的服务或产品之上。应选择具有通用性、典型性以及先进性的服务或产品, 要体现当地经济特色或社会发展水平,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满足学生的能力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 才能最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和动手的综合能力。

三、中职学校制冷维修实训中任务引领型课程的设计

第一, 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引领型教学设计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 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任务。活动设计时, 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 要让学生立体的感受到活动的氛围。另外, 还需结合就业方向以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

第二,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实训能力为主要目标, 抛弃传统的以知识能力构建设计可能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岗位, 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智慧, 帮助学生提高在复杂问题中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举例实训课中“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与检测”,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空调器的安装以及检测方法, 还要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 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制冷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举例教师安排实训课分体式空调器安装、制冷剂充注量判断, 该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对分体式空调器进行实际安装及制冷剂充注量判断实际操作, 从而实现学生对分体式空调器安装及制冷剂充注量判断从感性到理性认识, 而非传统课程设计中, 教学的目标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分体式空调器安装及制冷剂充注量判断的理论基础上。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实训课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 教师应运用引领教学法, 通过实际操作分体式空调器安装及制冷剂充注量判断, 让学生在观察与动手的过程中, 逐步印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让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 互相渗透, 真正实现对空调器安装及制冷剂充注量判断的认知。引领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 提出任务。依据不同的教学进度计划, 应将制冷维修实训课分为阶段性及综合性任务两类。举例, 实训课制冷设备维修技术中, 可在学生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制定下一步阶段性任务, 这个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让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任务描述, 并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展示和介绍,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了旧知识的基础上, 主动学习新知识。

第二, 分析任务。在分析任务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整体任务进行划分成多个小任务, 以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以及制冷剂充注量判断为例, 分解如下:

(1) 安装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

(2) 安装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外机组;

(3) 连接机组管道、排除空气及检漏;

(4) 连接机组电路;

(5) 机组通电试行;

(6) 检测机组及调试。

本阶段中让学生将大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 便于将大问题转化成多个小问题, 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第三, 制定计划。对任务进行分析分段后, 教师要联合学生一起制定完成每个小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可采用小组讨论, 把全班学生分为6组, 每组5人, 每组应选举一位组织能力较强、技能过硬的综合型人才担任组长, 由组长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任务的消化吸收以及完成, 小组实施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生增强责任心。

第四, 任务实施。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后, 应联络各组进行集体讨论, 取长补短, 完善各组制定的实施计划, 将细节考虑周全, 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在小组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时, 教师应及时对各组的进展情况进行巡视, 对组内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及讲解, 保证让学生都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五, 提醒注意。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 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有些学生由于经验不足, 无法注意到, 此时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提点。举例, 补充制冷剂要领;正常制热或制冷时每个参数的设定范围;试运转及检漏的操作流程;安装排水管的要求等。

学生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 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思索、分析、求解,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深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实现了学生从理论到实际的逐步转变, 更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强化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营造了良好的动手气氛, 让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 总结点评。完成教学环节与师生互动环节后,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力求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任务进行有机结合, 考察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 并对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点评。这一总结点评环节, 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制冷维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任务点评时, 各学习小组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交流与展示, 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 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总结点评中采用师生互动能够提升学习小组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在整个互动环节中, 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提升自信心, 从而, 增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任务引领教学法教学课后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 任务引领教学法实现学、训、考为一体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工作任务引领教学项目通常在实习现场进行任务教学, 从而实现学、训、考的有机统一, 摒弃了传统中单纯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紧密结合, 当技能操作和专业理论能够有效对应, 能够实现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同步发展。任务引领教学法经由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突出学生专业技能与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信心。

第二, 通过师生的反思能够增强师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课后反思一般包含两部分:教师反思与学生反思。尤其是教师反思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课后反思中, 教师对包含教材处理、课程标准、问题设计与处理以及程序设计进行反思, 并针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拓展设计和内容设计,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对策;而学生进行反思则能够增强学生进行学习经验的总结, 查找之间的差距, 不断提升对知识的感悟力, 学生反思一般围绕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体验进行, 并提出学习过程体验, 从而,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密切性。在进行任务引领教学法时, 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与教师进行互动,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促进中职学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1) .

[2]韩国春, 邓泽民.职业教育实训设计[J].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08) .

8.对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思考 篇八

一、浅析中职会计实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不重视实训、会计实训教学设备落后等。下面就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

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际训练

会计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会计专业的学生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不重视会计实际训练,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就不能做好相应的准备。然而,目前我国开设中职会计的院校依然是采用“重理论,轻实训”这样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其实并不适应会计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特征。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没有能得到提高,也没有能很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缺少会计实际训练的课程,将使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会计专业知识。

2.会计实训教学设备落后

配套的教学设备对会计实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中职院校的会计实训配置情况是这样的:中职院校都有相应的会计仿真实训室,但是却无法满足会计实训的仿真性要求。与此同时,学校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其硬件设施处于落后状态,从而导致实训遇到很大的障碍。

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会计专业教学者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能力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决定了其以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形势是,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力量几乎都来自中职院校的年轻毕业生,由于是刚从学校出来,缺乏经验,所以在实战方面难免还是会捉襟见肘。也就是说,对于没有真正投入到会计相关行业,而且进修机会又相对匮乏的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来说,他们在实训方面确实处于弱势,经验不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教师主要侧重于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将难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改善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程的方法

根据上面提出的诸多问题,下面就谈谈改善问题的几个方法:

1.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能培养从事会计职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帮助他们理解会计这个专业,对于会计专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者过多注重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可取的。会计实训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因此,必须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结合起来,实行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训这一教学模式。

2.完善会计实训教学设备

中职院校改善会计实训教学设备,为会计实际训练提供有力的协助平台。然而怎样改进中职院校的硬件设备呢?笔者认为可以建设会计实训仿真室,使其仿真特点在实训室里充分突出。对于学生来说会计实训仿真室能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以后工作的环境,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专业的判断力。

3.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者的教学水平

会计实训是一门操作比较难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指导老师需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才能胜任,因为老师会计实训操作技术的高低会与学生的掌握程度挂钩,高技术的老师才能带出高技术的人才。但是,我们都知道中职院校会计实训的教学者都是一毕业就来到学校教学,并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安排会计实训老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这样会计实训的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会计实训的本质。另外,学校可以聘用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都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操作,把在企业工作时多次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作教学案例来讲解,使学生提前接触这些问题。

9.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九

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思考

本文通过对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训目标的.分析,结合本人从事汽车领域的实践和探索的经验,提出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室分类设置建设方案,以及实训室设备合理配置的情况及功用.并针对实训室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出卖训室的管理措施及设备维护的方法.

作 者:陈敬渊 作者单位:湛江市技师学院,广东,湛江,524037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71关键词:技工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 实训室建设 设备配置 设备维护

10.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篇十

上虞市职业中专张永江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然而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实习岗位的变动性、所实习的对象复杂性,等等,从而导致在实习管理上带来困境。积极寻找和探索有效的顶岗实学习生管理方法和措施,是当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校外实习生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建筑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按照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有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积极实施“2+1”(即通过学生在校2年的学习和在企业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实用性的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在企业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然而由于专业的特点,目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

一是建筑企业管理不到位:不少建筑单位只看重实习生工作情况,很少过问他们的工余生活情况,给少数顶岗实习生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留下隐患。

二是建筑行业地域分布广,实习岗位流动性大,对校外实习生的跟踪管理带来难度。

三是学生实习就业意识淡薄:中职学生实习时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就业准备不充分,自我定位不准确,导致部分实习生岗位工作不认真,思想浮躁情绪不稳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等等。

针对上述建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作为建筑专业实习班的班主任,应积极寻找和探索有效的建筑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方法,保证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向企业职工的顺利转变,切实提高实习生的管理效果。

一、以收集实习信息为前提,保证校外实习生管理的规范性

1.收集实习企业单位信息。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通过学校推荐和学生自荐两种途径进行的。初步落实确认后班主任要及时登记,登记的信息要全面完整。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变动,班主任要及时更新登记。对登记的实习单位要分类汇总,如实习单位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内顶岗实习生的人数等,以便更好的安排后续实习生管理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

2.收集学生个人信息。由在校生转变为校外实习生,学生个人信息会有所变动和增加,如学生个人的联系方式等,班主任要及时更新,以便后续的联系和规范管理。

二、以加强学生教育为主体,保证校外实习生管理的有效性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结合现代企业对技能岗位职工的要求,围绕学校以“尊重公德、诚实守信、爱业尽责、相互合作、开拓进取”为核心从学生在校的二年级开始,充分利用班级政教课时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入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踏看,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使每位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就树立关爱企业集体,尊重师傅领导,服从工作安排,注重安全生产,提高职业技能的优良职业素养。

2.做好就业指导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为目的,强化学生劳动意识,积极开展“争做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为主题的实习始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企业老总、人事部门负责人、学校优秀毕业生来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报告会、职教

之星事迹报告会、就业形势和职业安全报告会等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实习岗位,同时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发展成才,到企业争做一名优秀企业员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努力争做企业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人员。

3.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成才先成人,育人德为先”,一位优秀的技能人才首先是一名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但鉴于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与家长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下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加大的实际情况,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对学生的知法、懂法、守法等法制安全教育,通过下发法制教育读本、邀请法律工作者来校作报告和举办现场庭审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

三、以加强动态管理为过程,保证校外实习生管理的安全性

根据建筑专业实习岗位流动性大的特点,加强了对实习学生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实习生所在企业单位变动情况,及时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变动情况。同时对由于建筑企业生产原因而引起的实习生中断顶岗实习的现象,及时上报给学校实习就业指导中心,以便进行二次推荐安排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具体动态管理的联系方式有:

1.做好与学生联系工作。学校通过实习生月报制度,教师下企业巡查制度,学生返校教育等制度,加强学校与实习学生的日常联系。同时各位班主任还通过建立班级QQ群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将学校的有关通知及时告知各位实习生。在各企业中都建立学校实习学生小组,由组长负责向学校报告本小组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偶发事件,便于学校随时掌握各地实习学生的状况,加强教育管理。

2.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根据学校成立的顶岗实习生家长学校管理制度,组织召开家长会,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告知学生实习的相关情况以及有关节假日家长管理重点内容,便于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实习生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校外学生实习的安全。

3.做好与企业联系工作。借学校实习就业处组织实习班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机会,充分了解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情况以及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对存在的问题共同配合解决,确保学生顶岗实

习的安全。

四、以建立考核制度为手段,保证校外实习生管理的针对性

为进一步规范校外顶岗实习生的管理,掌握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我设计了实习生日常量化管理评定表,要求每月上交一份。根据每月上交的量化评定表进行汇总,计算出每位学生的具体分值,做好量化考核汇总表。每月通过班级QQ群及时公布汇总表。有了这个汇总表格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让学生随时了解各自的评定分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近期的表现,找出与优秀同学之间的差距,从而分析自身原因并完善自己,最终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培养实习生自我的管理能力。

上一篇:旅行社市场营销策划案下一篇:工厂值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