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2024-08-09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共9篇)

1.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篇一

邢继文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邢继文,男,1973年5月生,王村镇联合村人。现为合阳县人民检察院诉讼监督部副部长。邢继文在家中尊老爱幼,对待父母更是细致周到、唯恐不周。夫妻二人和睦相处,共同尊老敬老爱老,被单位内外传为美谈。纵使工作再忙,也要回家看看,带上妻子、儿子,精心照料父亲,让老人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

2003年,邢继文的父亲因高血压而患上了中风,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病情逐渐加重,行动不能自理。平日里,他们想方设法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空闲时,他帮父亲洗擦身体;老人休息时,他们为老人铺好被褥;老人方便时,他们搀扶老人进进出出;老人生病时,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医院,挂号买药,跑前忙后,直到老人安然出院。回家后,按时给老人喂水喂药。他经常教导孩子要孝敬老人、关怀他人,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刘汉勇同志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刘汉勇,男,城关街道办西街村人。他憨厚忠诚,为人老实,办事干脆利落,极具仁爱之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刘汉勇全力照料八旬老母的故事却广为流传。他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多年,常常悄悄走出家门,却记不清回家的路。他坚持天天按时为老人洗脚洗脸。

母亲不慎走失时,他联系亲友,见人就问,四处打听,千方百计也要尽快将母亲寻找回来。为了防止母亲再次走失,他每天上下班都将母亲带在身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下班回到家中,他总会抽空把母亲的衣物清洗得干干净净。

有空的时候,他就带着母亲散步锻炼;换季的时候,他就为母亲添置喜欢的新衣,晚上,他便屈膝床头,守护着母亲,陪她聊天。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使老人能够安享晚年。铁骨柔情,情深意绵,孝感天地,赞声一片。

同期声1:刘汉勇自己打电话寻找母亲。

同期声2:城关镇西街村村民

张***讲述。

屈继芳同志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屈继芳,女,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人。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纵使有孕在身,也要坚守责任;纵使再苦再累,内心无怨无悔。十三年前,她的公公因为一场意外瘫痪在床,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为了支撑全家人的生活,赡养老人,翻修房子,她一个人承包了50亩土地,种西瓜、种桃子,栽植黄花菜,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2017年,在她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及时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每天,她既要干好地里的农活,还要帮助婆婆照料公公,竭尽全力,让老人心随所愿。

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每天要为老人喂药喂饭,清理大小便。

细节倾注关爱,把“孝”刻在心里,屈继芳就是这样一个善良能干的人。

【同期声】北黑池村村民采访播音。

2.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篇二

近日, 山东省首届“齐鲁儒商十大孝老爱亲模范”表彰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山东天王集团董事长蔡绪旺再获殊荣!

这次由省社科联联合多家新闻媒体组织的山东省首届“齐鲁儒商十大孝老爱亲模范”人物的评选活动, 历时数月, 经专家评审、网上评定、群众投票、社会公示等严格程序确定。参选人员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市, 在企业中做出优异成绩, 在孝敬老人、支持老龄事业、维护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近百位优秀齐鲁企业家。

天王集团董事长蔡绪旺, 在事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他数年坚持科技拥军, 报效祖国, 为部队免费培育军地两用人才3万余人, 仅赠送的科普教材及书籍价值就达380万元, 社会效益巨大, 他的壮举在军队、地方引起了强烈反响, 山东省武警总队号召全省武警官兵向他学习……

他一向积极参加光彩事业、公益事业、老龄事业、抗震救灾、为贫困山区修路、救助残疾人、失学学生等, 捐款捐物价值达780万元;由此, 我们也看到了这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赤诚之心和优良品德, 他不但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篇章, 更是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助人乐章。

他始终如一地把敬老爱亲、帮弱扶残工作为己任, 几十年如一日体贴入微的照顾抗美援朝光荣负伤的老父亲, 坚持二十多年关心、救助身患重病的姐姐, 其事迹令人敬佩;多次向敬老院、老龄委和社会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其精神感人至深。他尊老爱亲的美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有口皆碑, 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不愧是我们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齐鲁大地敬老爱亲的模范人物, 是全社会学习的好榜样!要真正全面了解这位优秀民营企业家、孝老爱亲模范, 还要从他的事业说起。

绿色疗法备受青睐中外友人众口赞誉

蔡绪旺多年来致力科技研发, 自主创新, 不断发明创造尖端高科技产品, 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在绿色健康产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研制成功的天王拔罐, 目前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疗效显著、口碑一流。

拔罐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蔡绪旺带领天王人将传统产品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 创新研制的天王拔罐就是对中国传统火罐的继承与发展。它集中国传统火罐与罐疗、磁疗、拔疗、纳米技术于一体, 依据调整阴阳的太极八卦机理, 在罐内精心布设了强力永磁磁场, 可将体内的病邪迅速拔出体外。其独创的靶向治疗、一次拔罐、两次喷剂、多次加压、物化离子直达病灶的绿色健康疗法, 得到权威机构的赞誉, 并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三项国家专利和中国专利技术及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将多种名贵成分浓缩精制而成的“旭旺喷剂”, 是蔡绪旺教授攻克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同拔罐一起使用可直达患者病灶, 喷剂中的多种物化离子即沿人体经络血脉直接渗透, 能够迅速祛除因风、湿、寒、火、毒引起的全身病症, 由于不经过胃肠, 透穴治疗, 药效集中, 物化离子几分钟直达病灶, 立即见效, 疗效显著, 标本兼治, 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的绿色健康疗法。

独创的绿色健康疗法, 天王拔罐的神奇疗效,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得到了各界朋友的赞誉, 得到了千百万用户的信赖。产品远销海内外, 数千万病患者成为“天王拔罐”的受益人。著名电影导演, 八十多岁的谢添老人用天王拔罐治好了多年的顽疾, 为公司倒题书法:天王神罐, 造福人类。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电影协会主席、青岛书画主席、电影《喜盈门》的作者辛显令, 用天王拔罐治好了多年的肩周炎、腰疼病, 他高兴地称赞天王拔罐, 并为天王公司赠书:天王拔罐, 家庭保健良医。中国演讲协会主席、演讲大师李燕杰教授亲身体验天王拔罐的神奇疗效后高兴地说:“天王拔罐是人们治病强身的好产品, 并祝天王事业越来越辉煌”。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协主席王书平大师经常连续作画, 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种下腰腿疼的毛病, 用过天王拔罐后说:“天王拔罐效果神奇, 是我强身的保健医生”。美籍华人、美国诺贝尔学院院长潘亚中自豪地说:“天王拔罐是中国的, 也是造福世界的, 我要在美国大力推广天王拔罐, 使中华医药走向全世界, 并特邀蔡绪旺为美国诺贝尔学院客座教授”。美国著名医学博士莱克先生和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凯迪小姐用了天王拔罐后, 连连夸道:“神奇的东方魔品, 用了以后特别OK, 蔡绪旺了不起, 中国人了不起”。中国著名科学家、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沈国舫在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天王拔罐”的神奇疗效后, 由衷赞叹:拔罐、配药、治病, 堪称中华一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妹妹邓宪群将军等无数领导及名人用过天王拔罐以后, 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蔡绪旺教授也因此被誉为“天王拔罐之父”。

天王拔罐火爆全国经销商争相加盟

天王拔罐产品的成功问世, 立即引起了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都奔走相告, 各大媒体更是纷沓而至, 竞相报道。随着这位温文尔雅的齐鲁儒商在业内的脱颖而出, 一个改写了中国数千年拔罐历史的医学奇迹和千百个经销商营销经营的创富兵团也就此浮出水面, 并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绿色健康热潮。

在“全国专利技术及新产品博览会”上, 蔡绪旺和他的“天王拔罐”红透了半边天, 短短3天时间共发放宣传材料10万多份, 与30余位经销商达成合作协议, 创下了“参观人员汇集多、发放材料多、人气旺、招商效果好”几个全场之最。

内蒙古全国医药品博览会上, 天王拔罐因疗法独特、疗效显著, 又是会上数千个厂家中唯一的冷门产品, 引起了众多到会寻找好项目人们的青睐, 展位前被咨询、索要材料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了解合作加盟的人挤满了宾馆房间, 不到两天的时间, 公司带去的数百套样品和近十万份宣传资料就被抢购一空, 与38位投资者签订了代理合作协议, 许多地区甚至出现多家经销商争抢同一个名额的局面。会后, 还有许多经销商亲临天王公司潍坊总部考察, 进一步洽谈合作事宜……

现在天王拔罐各地销售精英士气更足, 纷纷筹划新的市场推广策略, 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天王拔罐健康销售热潮。一批批有识之士踊跃加盟天王创富兵团, 销售形势一片火爆, 他们正与所有天王创富精英一道向着心中的百万、千万财富大步迈进!

实力品牌 全面扶持 激情创业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 “天王”二字背后所蕴藏的品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也是天王拔罐多年畅销不衰的重要原因。这期间, 天王拔罐历经多次技术创新, 功效不断完善, 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因此, 公司的“旭旺”牌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产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名星企业”、“山东省十佳儒商单位”、“山东省优秀民营企业”、“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工商联及质检系统质量工作先进单位”、“质量?服务?信誉AAA级金牌单位”、“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单位”、“质量工作先进单位”、“抗震救灾先进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商界》、《现代营销》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正是这些沉甸甸的荣誉, 熔铸了今天的“天王”品牌, 这其中有辉煌, 有实力, 更有来自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指导经销商做好市场, 天王公司为经销商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 从多种形式的电视广告、专题片、电台讲座、报纸及软广告到义诊促销方案、天王实战范例、运作市场全套方案、社区服务方案、销售渠道规划、店面装修、人员培训方案等, 一应俱全。经销商只要认真落实运作, 就能启动好市场。

此外, 公司还推出了十大扶持政策, 让经销商以最小风险驾驭市场魅力十足的好产品。1.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中国著名品牌”、“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单位”等多项权威荣誉支持, 帮助经销商顺利开拓市场;2.实施严格的地区独家经营制, 垄断销售, 让经销商独享丰厚资源;3.组织具有超前意识和丰富经验的“智囊团”, 为经销商量身定做独特的市场运作方案, 并不定期地派营销顾问进行实地指导;4.产品低价供货, 统一价格销售, 给经销商留有极具诱惑的巨大利润空间;5.完善的售后服务, 倾情为经销商提供服务;6.提供多家成功的市场范例供经销商直接克隆;7.提供全方位的强大媒体宣传支持, 国家一级演员王润身、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京剧大师刘长瑜等数百位名人名家亲身体验拔罐神奇疗效后免费做宣传的感人照片和制作精良的文视声宣传资料, 助经销商迅速打响品牌;8.建立严密的市场保护体系, 解除经销商后顾之忧;9.建立丰厚的返利制度和年终奖励制度;10.为每个经销商建立信息交流制度, 并及时与经销商沟通, 倾力为产品销售服务。

天王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 让更多渴望成功的投资者加入到天王创富兵团的行列中来, 公司董事长蔡绪旺及全体员工真诚的欢迎社会各界精英的加盟, 用你敏锐的眼光和果敢的行为与天王团队强强联手, 共创辉煌!

山东天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61205山东省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

招商热线:0536—7627777 75263337670555

全国客服电话:400-1166-369

3.孝老爱亲楷模——杨立英 篇三

杨立英今年54岁,是北京市常营地区荟万鸿社区的居民。(图1)

三十一年前的1981年,北京化工二厂的杨立英和北京变压器厂的采购员冯士良结婚了。(图2)

婚后的15年,夫妻二人过着平静而幸福的日子。

1995年2月14日,杨立英记得非常清楚的一天,夫妻二人双双煤气中毒,经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冯士良却因病情严重,成了“植物人”,从此二人生活轨迹发生巨大变化。

杨立英:当时我觉得跟天塌下来似的。没想到这种不幸的事,竟落到自己身上,觉得特别无助。事后想想,既然他活了下来,就要继续跟他过下去。

杨力英家取暖用的是烧蜂窝煤的炉子,煤气中毒发生在夜间。

杨立英:14日早晨6点多,我醒后觉得浑身难受,头特别晕。我说,士良,你给我盖上点被子。他没有反应。我又说,士良,你帮我盖上点被子。他还是没有反应。我急忙侧过脸看了他一下,发现他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睛旁边流着泪碱。我赶紧披上大衣,跌跌跄跄地把门打开去喊人。恰好院里有一位大姐。我就说,大姐,你过来,看看我家冯士良怎么了?大姐过来一看说,你们两口子煤气中毒了。大姐唤来院里邻居,给我俩送到急救中心。大夫会诊后跟我说,你丈夫醒过来后会是植物人。

知道丈夫成为植物人以后,杨立英的感觉就是塌了天,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坚强的杨立英很快有了决定。

杨立英:当时想既然是夫妻,就要带着他过下去,伺候他一生。

面对着只会自主呼吸,而没有一丝感觉的丈夫,刚刚恢复的杨立英,便像照顾新生儿一样照顾着丈夫。她希望她的丈夫,哪一天能说上一句体己的话,哪怕叫上一声自己的名字。

杨立英:一起床就给他开始擦身子,洗尿布,抱起来到沙发上坐着,然后给他喂水喂饭,教他学说话,教他学唱歌。到了晚上给他擦完身子后,接着做全身按摩,就这样过一天。(图3)

每天如一,坚持不懈,杨立英精心照顾着丈夫,心中没有了自己。她真觉得很累,靠毅力挺着。从没有时间出去看场电影或逛逛街。

杨立英:他没生病的时候,我俩经常到公园蹓弯,去天津玩过,还去了趟上海,这15年连天安门都没去过。我也可以把他撂在家里,让弟弟妹妹看一天,出去松口气,逛逛王府井,看看天安门。可我出去这心里就是踏实不下来,不如在家里看着他。

杨立英的丈夫一米七五,一百三四十斤。为了让丈夫活动身体,每天将丈夫抱上抱下的,街坊邻居说,杨立英的力气还真不小,

图1 杨立英钩沉岁月

图2 年青时的冯士良

图3 杨立英年复一年地照顾着丈夫

图4 冯士良已能自己吃黄瓜

杨立英:其实我也抱不动,但抱不动也得抱啊。弟弟妹妹要是在家就能帮我,他们上班时还得自己想办法。我拿个小凳子,搁他旁边,运足了气使劲一抱,把他抱到小凳上,然后再运足气,努力地使劲把他抱到沙发上,让他歇一会,动一动。过后再运足气,从沙发往床上抱。没有20分钟,抱不起来他。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十年过去了,丈夫冯士良奇迹般地不断康复。

杨立英:这么多年我一直每天教他学说话,在我没有时间时,就把收音机打开让他听。他第一次发声说的是“豆”、“豆”,就发出这么一个声音。我说,我跟你说了这么多话,你就不能跟我说一句吗?他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当时我特别激动,跟街坊说我家冯士良会说话了,大家都很高兴,来我家听他发声。

这种状态又持续了几年,在杨立英不懈的教导、训练下,丈夫终于开口说话。

杨立英: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听见他叫杨立英。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撂下手里的活,到屋里去问。我说,冯士良你是在叫我吗?你再叫一声。他又叫了一声杨立英。我说,冯士良,这句话我已经等你13年了,你今天终于叫出了我名字,你还认识我是你媳妇。当时我哭了,非常的不容易。他现在的状况越来越好,手能拿馒头、黄瓜自己吃了,能说简单的话。最近我又教他唱歌,教他唱“一条大河”,还教他唱“共产党好”。他能断断续续地唱到一半,不像咱们好人,能把整首歌利利落落地唱下来。他能唱一句两句我就很知足了。(图4)

就这样15年如一日,杨立英与爱人,走过了天天向上的日子,她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辛苦,同时也收获了浪漫的果实。

杨立英:有一天我问他,冯士良,你是媳妇的什么?他说我是媳妇的宝儿,媳妇是你的什么?他说媳妇是我的保姆。

在丈夫的世界里,觉得是妻子一直在伺候他,一直在照顾他。

杨立英: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给他洗漱清洁。换好衣服后,抱他到沙发上喂水喂饭,然后给他洗尿布、衣服。还要给他讲故事,跟他聊天。他能发声后,开始让他练习说话,教他简单的歌谣,说小白兔白又白什么的。就像2岁的孩子,你得教他。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努力地去学,磕磕巴巴断断续续的,他都很认真地说。现在会说了,再让他说一遍“大马路”,他就说我不会,跟小孩似的,挺逗的。

三年前,杨立英母亲的老年痴呆症越发严重,弟弟妹妹们孩子又小又要上班,还要照顾病重的老父亲。于是,她在照顾爱人的同时,又主动承担起照顾老母亲的担子,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

杨立英:我母亲84岁了,由于老年痴呆,给我父亲做不了饭,我就把她接到我这儿来了。病情一天比一天重,重到什么程度呢?她把我买的元宵剥开,皮儿放在一块,馅儿放到一块。把鸡大腿用毛巾包着,搁到自己的枕头底下。有时候把水龙头打开,流着水就走了。有时候把煤气开开,人接着就走开。后来发展到不会说话,不懂吃喝拉撒了,一直躺在床上。最后连吃馒头都不会嚼了,只能把蛋糕和牛奶泡在一起,用勺一口一口地喂。等到夜间,我得到她身边,哄着她睡觉,给她按摩按摩胳膊、腿,直到妈妈睡着了,我才去睡。(图5)

杨立英照顾着两个病人,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

杨立英:妈妈就像两岁孩子似的,丈夫就像月子里孩子似的,要去哄去带。

杨立英的家谈不上富裕,但她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到十分满足快乐。还不断资助他人,经常参加捐助灾区的活动。

杨立英:1995年煤气中毒后,社会上和厂里的好心人,为我们献爱心捐助,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我现在经济条件好多了,有能力了,就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有的同事说,你家冯士良都铺不上一床新被褥,你怎么去捐床新被呢?因为他大小便失禁,用的被子褥子可多了,旧的照样使用,替换也方便。丈夫一天一天地见好,我对他更寄予希望,更有信心。我要争取把他伺候到像好人一样。现在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要大小便时能跟我说,我就非常高兴了。(图6)

杨立英说,两个人过日子,哪能保证一辈子什么事儿都没有,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我现在很知足,我丈夫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多好啊。(图7)

图5 杨立英伺候母亲入睡

图6 杨立英为丈夫准备的换洗被褥

4.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四

我叫史良忠,今年37岁,团结中心校教师,1970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铜川工业技术学院离退休管理办公室工作,我认为:孝亲敬老,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工作。

我认为,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让父母的心情好,身体好,想着父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我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曾说过,孝不是空话,关键是要行动,平时要为父母多做些事,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他们来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现。我一有空就帮着父母干这干那,二老年龄大了,应该让他们享享清福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3年初,父亲不幸患了肺癌,在省肿瘤医院住院,我每天都细心照料住院卧床的父亲,给他洗脸、洗脚、修剪指甲,在父亲化疗期间气色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吃饭,我就想办法给他改善饮食,把青菜剁碎和大米熬成粥,给父亲慢慢喂。人常说,老还小,真是这样,他高兴时就张开嘴吃,不高兴就闭嘴,不理我,我就耐心地给父亲说话,哄他高兴。父亲病中期间,看着父亲鬓角渐白,心酸与愧疚爬满心间,挥之不去,对于父亲,我们做儿女的受之太多,却无以回报,我不分白天黑夜的护理在父亲身边,每次去肿瘤医院复查治疗,九病区的大夫和护士均善意地对我父亲说:“老爷子,你真好福气,你这儿子这么孝顺”,老人听后,总是乐滋滋地,很满意地点点头。1995年秋天,病魔还是夺去父亲的生命。父亲病逝后,母亲最害怕的是孤独,我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和妻子一道与老人唠唠家常,经常在家陪老人,帮老人多干些家务活。本来老人就有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肾炎等病,再由于性格内向加上心情郁闷,突然患上了胸膜炎,这是一种结核性传染病。母亲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生命垂危。我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治疗,在四十多天住院的时间里,共花去5000多元;在我的精心服侍下,老人逐渐康复,老人出院后,先后数次在北关药市为母亲买药;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母亲又吃了一年半的药,终于痊愈。记得有一次,80多岁的老母亲因酷暑突然晕倒在地,我和邻居们急忙叫来120将她送往医院急救,由于抢救及时,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至今,老人身体还算可以,时常还到邻居家打打麻将。

我的岳母74岁,因患脑梗至今瘫痪已经五年,她不会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会说话、时常哭闹,非常难伺候。在岳母未出院时我就提前买来了残疾人座的轮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我和妻子常给老人接屎倒尿、翻身、喂饭、洗脸剪指甲,还经常买老人喜欢吃的食品和饮料;经常为老人活动四肢,每天多次将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又从轮椅上将老人抱回到床上。由于每天如此用力,时间长了,我患上了右臂网球肘病,疼的时候,连一杯水都端不起来。虽在医院封闭治疗了几次,但由于不能静养,至今肘部仍未康复。我和妻子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洗尿垫子还要伺候老人的辛苦,一下班就会多帮妻子干些活;无论酷暑严冬几乎每天早上到街上为家人买回早点,说实在的真不容易呀,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该有多重。今年四月底,78岁的岳父突患心梗病逝,是我忙前忙后处理后事,在邻里有很好的口碑;由于家庭和睦、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经济民主,邻里团结,孝敬父母被传为佳话;我两口子在百忙中还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儿子不仅孝敬老人而且学习优秀,本科毕业后,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上研二。近几年来,我和妻子多次被各自单位评为五好家庭、敬老模范户暨教子有方的先进个人。

在为老服务岗位上自己勤勤恳恳、善于奉献。1998年至今11年来,我在学院离退休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使学院连续8年获局级离退休系统先进单位,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自己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尊老爱老事迹多。我在煤技校院里生活了近55年,对70至90岁的老人特别熟悉和了解,甚至知道有些老人的生日及电话号码和居住地址,每年和同事们一道家访50多次,深入了解老同志家中的情况和困难并热心服务。老同志家中有困难愿意和我说,有什么想法愿意和我谈,在老同志的眼里和心里我是一位工作能力强、对老同志热心、诚信、还耐心的好领导。我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一心扎根于群众,对老同志特别有感情。80多岁的翟有哲的老伴,在临终的日子里,因医药费用较大,家中困难,就让孩子们从医院将其抬回家中打吊针维持生命,因她呼吸困难急需解决吸氧问题,我到家探望时了解到情况后,表示让翟老放心,立即带上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冒着雨雪到医院买来氧气和减压阀等,拉到了翟老的家中,由于老人病重,经过几天的治疗还是去世了,他老伴的后事我主动帮助料理,全家人从心里表示感谢。80岁的退休人员陈存义同志,是一名在抗美援朝多次战斗中不幸双耳震聋的炮兵战士,因无儿无女,经济由他侄子掌握,因其觉得工资有不明白之处,在没和侄子打招呼的情况下,2003年夏天,独自一人从陕西陇县老家傍晚时分来到学校想问明情况。陈老是个文盲再加上耳聋,和大家交流很困难,眼看天色已黑他显得很心急也很无奈。我就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并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单位亲自来了解陈存义老人的情况,我协助单位领导为老人解决困难,先将陈老安排住在离退休办公室,打来热水让其洗脸、洗脚等,为他沏上热茶,点上烟,用哑语手势和他简单地做交流,给他指出厕所的位置,将灯绳绑在他的床边后才离开。因担心他侄子找他,第二天又安排办公室老杨同志领着老人先吃饭、后理发,然后和陈存义老人的侄子打电话取得联系,亲自把陈老送回陇县家里,他侄子十分感谢,直夸共产党好,夸煤技校的人好。

我这个人比较正直,主持正义,敢于替老同志说话,维护老同志合法权益,愿做老同志的知心人。曾经到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家中,成功地调解了一起父子俩因矛盾升级儿子声称要和父亲同归于尽的家庭纠纷。现在这些年,这个家庭逐渐和睦,这位老教师和老伴很感激我和离退休办,他发挥余热,每年都积极为学院招生工作做贡献。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任离退休办副主任的11年里,也不知到医院、太平间、殡仪馆去过多少次。从一个不懂丧事如何处理的门外汉到处理此事的行家里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善于动脑,边干边学,琢磨总结出一套《丧事俭办程序》,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11年里一直沿用。先后为病逝的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家属(甚至还有一位基督教徒)等60多人次上门服务,费心费力的当“大总管”,每次都利用机会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科学性和宣传丧事俭办的好处和道理,由于自己多年从事老龄工作,乐于助人,大家一致的感觉是,再复杂的场面让我这么一指挥就会顺利得多!最关键的是我自编的这套《丧事俭办程序》特别实用,既省钱又办事,自己的热心服务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我是学院的老年协会会长,分管文体活动。尤其是在这些年里,逐渐把老年健身队、老年门球队、老年象棋队办得有声有色;在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基本是由我牵头办两次中小型娱乐活动并已形成了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20日由校党政牵头,由我主要策划的《铜川煤技校首届离退休人员趣味运动会》十个项目全部铺开,场面宏大,人员众多,有局领导、市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宣传媒体现场采访,报道了此运动会的盛况,意义深远。

5.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五

我是听爸爸妈妈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长大的。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我从心底就种上了孝老爱亲的“种子”,随着我的成长这颗“种子”逐渐的发芽生根。人类的爱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爸爸妈妈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我会给他端上一杯热茶,在妈妈忙完一天的家务活后,我会给她端来一盆洗脚水。有一次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顾妈妈的任务,给妈妈端水喂药,第一次用电饭锅给妈妈熬粥。当妈妈端着我煮的粥时,眼泪流了下来。我看到妈妈喝着我为她煮的粥,非常开心,心里很自豪。

在小区里,我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与邻里和睦相处。在外出的时候我会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和比我小的小朋友让座。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会以此为鼓励继续努力,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的优秀小公民。

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们做人要讲道德,懂礼仪,教育我们以热爱国家、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我谨记学校老师的教导,尊敬师长,和同学们团结友爱,热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去年军训的时候,我上铺的一位同学的手不小心划破了,我们赶紧带她去医务室包扎,安慰她不要害怕,在晚上洗漱时,怕她的手沾水帮她打洗脸水洗脸,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开心,并体会到了帮助同学后无比快乐的心情。类似的是事情很多,这让我和同学间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在假期里,我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活动、慰问退休老教师,给他们送去温暖、带去快乐。

6.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六

郭变花,女,1958年3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焦煤汾西建安公司退休职工,她至情至善倾大爱,用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她竭尽孝道,十年如一日,为没有血缘关系患脑梗瘫痪在床的继父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按摩擦身,在重情守孝中传递大爱。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公公婆婆的老年生活,公公患病十年期间住院数次,她不厌其烦、跑里跑外、寻医问药,对待八十多岁患有老年高血压的婆婆,她贴心侍奉、体贴入微、关怀倍至,对待小叔子和妯娌也同样疼爱有加,孝老爱亲情动邻里。她以一颗宽容博爱的胸怀,悉心照顾工作忙碌远在外地的妹妹、哥哥的四个孩子的衣食起居、学习辅导,呵护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如今,善良淳朴的女儿、外甥和侄子接过了孝与爱的接力棒,用第一个月的工资分别为她们购买了足浴盆、手机和首饰,每周为奶奶洗衣洗澡、料理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亲情暖,用尊老和孝道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篇章。

7.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篇七

这次由省社科联联合多家新闻媒体组织的山东省首届“齐鲁儒商十大孝老爱亲模范”人物的评选活动,历时数月,经专家评审、网上评定、群众投票、社会公示等严格程序确定。参选人员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市,在企业中做出优异成绩,在孝敬老人、支持老龄事业、维护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批优秀齐鲁企业家。

天王集团董事长蔡绪旺,在事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他数年坚持科技拥军,报效祖国,为部队免费培育军地两用人才3万余人,仅赠送的科普教材及书籍价值就达380万元,社会效益巨大,他的壮举在军队、地方引起了强烈反响,山东省武警总队号召全省武警官兵向他学习……

他一向积极参加光彩事业、公益事业、老龄事业、抗震救灾、为贫困山区修路、救助残疾人及失学学生等,捐款捐物价值达780万元。由此,我们也看到了这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赤诚之心和优良品德,他不但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篇章,更是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助人乐章。

他始终如一的把敬老爱亲、帮弱扶残工作作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体贴入微的照顾抗美援朝光荣负伤的老父亲,坚持二十多年关心、救助身患重病的姐姐,其事迹令人敬佩;多次向敬老院、老龄委和社会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其精神感人至深。他尊老爱亲的美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有口皆碑,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不愧是我们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齐鲁大地敬老爱亲的模范人物,是全社会学习的好榜样! 要真正全面了解这位优秀民营企业家、孝老爱亲模范,还要从他的事业说起。

绿色疗法备受青睐中外友人众口赞誉

蔡绪旺多年来致力科技研发,自主创新,不断发明创造尖端高科技产品,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在绿色健康产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研制成功的天王拔罐,目前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疗效显著、口碑一流。

拔罐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蔡绪旺带领天王人将传统产品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创新研制的天王拔罐就是对中国传统火罐的继承与发展。它集中国传统火罐与罐疗、磁疗、拔疗、纳米技术于一体,依据调整阴阳的太极八卦机理,在罐内精心布设了强力永磁磁场,可将体内的病邪迅速拔出体外。其独创的靶向治疗、一次拔罐、两次喷剂、多次加压、物化离子直达病灶的绿色健康疗法,得到权威机构的赞誉,并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三项国家专利和中国专利技术及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将多种名贵成分浓缩精制而成的“旭旺喷剂”,是蔡绪旺教授攻克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同拔罐一起使用可直达患者病灶,喷剂中的多种物化离子即沿人体经络血脉直接渗透,能够迅速祛除因风、湿、寒、火、毒引起的全身病症,由于不经过胃肠,透穴治疗,药效集中,物化离子3分钟直达病灶,20分钟立即见效,疗效显著,标本兼治,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的绿色健康疗法。

独创的绿色健康疗法,天王拔罐的神奇疗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得到了各界朋友的赞誉,得到了千百万用户的信赖。产品远销海内外,数千万病患者成为“天王拔罐”的受益人。著名电影导演,八十多岁的谢添老人用天王拔罐治好了多年的顽疾,为公司倒题书法:天王神罐,造福人类。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电影协会主席、青岛书画主席、电影《喜盈门》的作者辛显令,用天王拔罐治好了多年的肩周炎、腰疼病,他高兴地称赞天王拔罐,并为天王公司赠书:天王拔罐,家庭保健良医。中国演讲协会主席、演讲大师李燕杰教授亲身体验天王拔罐的神奇疗效后高兴的说:“天王拔罐是人们治病强身的好产品,并祝天王事业越来越辉煌”。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协主席王书平大师经常连续作画,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种下腰腿疼的毛病,用过天王拔罐后说:“天王拔罐效果神奇,是我强身的保健医生”。美籍华人、美国诺贝尔学院院长潘亚中自豪地说:“天王拔罐是中国的,也是造福世界的,我要在美国大力推广天王拔罐,使中华医药走向全世界,并特邀蔡绪旺为美国诺贝尔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莱克先生和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凯迪小姐用了天王拔罐后,连连夸道:“神奇的东方魔品,用了以后特别OK,蔡绪旺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中国著名科学家、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沈国舫在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天王拔罐”的神奇疗效后,由衷赞叹:拔罐、配药、治病,堪称中华一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妹妹邓宪群将军等无数领导及名人用过天王拔罐以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蔡绪旺教授也因此被誉为“天王拔罐之父”。

天王拔罐火爆全国经销商争相加盟

天王拔罐产品的成功问世,立即引起了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都奔走相告,各大媒体更是纷沓而至,竞相报道。随着这位温文尔雅的齐鲁儒商在业内的脱颖而出,一个改写了中国数千年拔罐历史的医学奇迹和千百个经销商营销经营的创富兵团也就此浮出水面,并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绿色健康热潮。

在“全国专利技术及新产品博览会”上,蔡绪旺和他的“天王拔罐”红透了半边天,短短3天时间共发放宣传材料10万多份,与30余位经销商达成合作协议,创下了“参观人员汇集最多、发放材料最多、人气最旺、招商效果最好”几个全场之最。

内蒙古全国医药品博览会上,天王拔罐因疗法独特、疗效显著,又是会上数千个厂家中唯一的冷门产品,引起了众多到会寻找好项目人们的青睐,展位前被咨询、索要材料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了解合作加盟的人挤满了宾馆房间,不到两天的时间,公司带去的数百套样品和近十万份宣传资料就被抢购一空,与38位投资者签定了代理合作协议,许多地区甚至出现多家经销商争抢同一个名额的局面。会后,还有许多经销商亲临天王公司潍坊总部考察,进一步洽谈合作事宜……

现在天王拔罐各地销售精英士气更足,纷纷筹划新的市场推广策略,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天王拔罐健康销售热潮。一批批有识之士踊跃加盟天王创富兵团,销售形势一片火爆,他们正与所有天王创富精英一道向着心中的百万、千万财富大步迈进!

实力品牌全面扶持激情创业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天王”二字背后所蕴藏的品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天王拔罐多年畅销不衰的重要原因。这期间,天王拔罐历经多次技术创新,功效不断完善,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因此,公司的 “旭旺”牌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山东省十佳儒商单位”、“山东省优秀民营企业”、“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工商联及质检系统质量工作先进单位”、“ 质量·服务·信誉AAA级金牌单位”、“文明诚信民营企业”、 “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单位”、“质量工作先进单位”、“抗震救灾先进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商界》、《现代营销》、《创富指南》、《好财路》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正是这些沉甸甸的荣誉,熔铸了今天的“天王”品牌,这其中有辉煌,有实力,更有来自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指导经销商做好市场,天王公司为经销商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从多种形式的电视广告、专题片、电台讲座、报纸及软广告到义诊促销方案、天王实战范例、运作市场全套方案、社区服务方案、销售渠道规划、店面装修、人员培训方案等,一应俱全。经销商只要认真落实运作,就能启动好市场。

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十大扶持政策,让经销商以最小风险驾驭市场魅力十足的好产品。1、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中国著名品牌”、“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单位”等多项权威荣誉支持,帮助经销商顺利开拓市场;2、实施严格的地区独家经营制,垄断销售,让经销商独享丰厚资源;3、组织具有超前意识和丰富经验的“智囊团”,为经销商量身订做独特的市场运作方案,并不定期地派营销顾问进行实地指导;4、产品低价供货,统一价格销售,给经销商留有极具诱惑的巨大利润空间;5、完善的售后服务,倾情为经销商提供服务;6、提供多家成功的市场范例供经销商直接克隆;7、提供全方位的强大媒体宣传支持,国家一级演员王润身、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京剧大师刘长瑜等数百位名人名家亲身体验拔罐神奇疗效后免费做宣传的感人照片和制作精良的文视声宣传资料,助经销商迅速打响品牌;8、建立严密的市场保护体系,解除经销商后顾之忧;9、建立丰厚的返利制度和年终奖励制度;10、为每个经销商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并及时与经销商沟通,倾力为产品销售服务。

天王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让更多渴望成功的投资者加入到天王创富兵团的行列中来,公司董事长蔡绪旺及全体员工真诚的欢迎社会各界精英的加盟,用你敏锐的眼光和果敢的行为与天王团队强强联手,共创辉煌!

好消息:天王醒久宝、天王1号正在火爆招商中……

8.区孝老爱亲模范社区事迹 篇八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家庭和睦、社会文明和谐的根本。近年来,xx 社区“两委”不断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挖掘选树孝老爱亲模范典型,在社区上下广泛倡树文明新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评选出的孝老爱亲的模范事迹被居民广为传诵,成为广大家庭争相学习的典范。如今,孝老爱亲美德已在社区蔚然成风,成为影响和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的主流力量。

一、弘扬传统美德,让新风正气树起来

xx 社区共有居民 306 户,950 人,在永安街道属于小村。然村虽小,事却不少。多年前因旧村改造等遗留问题引发的诸多不稳定因素,造成了社区风气不正,邻里矛盾纠纷丛生,群众到省市的越级上访不断,社区连续几年选不出两委班子,社区的管理秩序严重混乱。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让家家文明和睦成为社区发展首当其冲的迫切任务。XX 年,社区“两委”从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入手,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资 21 万元修建了集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文化大院,建设了 300m2 的文化活动室和 3000 m2 的文体活动广场,安装了20 余件室外健身器材,搭建了室外演出舞台,邀请“夕阳红”吕剧团专场演出“小姑贤”、“墙头记”等居民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同时还将《弟子规》、《论语》等内容搬到了文化大院的墙上,让居民在广场休闲娱乐之余随时接受道德伦理教育,引导规范居民行为。为更好地倡导孝老敬老,社区每年拿出 3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老年人待遇,为老年人每月发放 120—170 元不等的养老金,为 70 岁以上老人发放 150 元的祝寿金。社区专门为老年人组织多次活动,每年组织老年人健康查体,去年五一节组织青年志愿者陪社区老人到青岛游览观光,实现了老年人“看看大海”的心愿,重阳节时举办“孝老爱亲节”,大张旗鼓地表彰孝老爱亲模范典型,在社区内广泛倡树文明之风。

二、宣传模范典型,让孝老爱亲氛围浓起来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进一步挖掘典型、宣传典型,引导带动广大家庭,社区先后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评选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的敬老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社区召开居民大会,当着全村人的面为模范佩带光荣花,发放物质奖励,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典型,同时把他们的事迹在宣传栏张贴,并通过媒体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感受到,目前,全社区形成了“孝老爱亲为荣、不敬老人为耻”的浓厚氛围。

在 xx 社区,孝媳石凤莲伺候瘫痪婆婆 XX 年的故事无人不知。XX 年来,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婆婆上,她把自己的床挪到婆婆房间,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婆婆服药喂饭、翻身擦背、整理梳洗,让老人生活得安逸舒适。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原本僵硬麻木的身体能够在人搀扶下下床走动了,老人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胜似亲闺女。“好丈夫”孙维正与妻子王淑英相濡以沫 60 多年。XX 年,妻子左腿不慎跌断,在妻子卧病在床的 500 多个日夜里,70 多岁的孙维正承担起了全部家务,并且十几年如一日的带着老伴出门锻炼、散步,让原本没有站立希望的妻子重新站了起来。XX 年妻子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失去了生活能力和所有记忆,不能独自吃饭、上厕所,甚至连儿女都不认识了。为了给妻子解闷,82 岁高龄的孙维正推着轮椅带妻子走遍了 xx 城区的大街小巷。他们老两口的背影成为 xx 社区居民最牵肠挂肚的温馨画面。“好儿媳”吕丕华,精心照顾已过世丈夫的继母张志兰直至去世,35 年来,她早已把婆婆当成了最亲的人,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心存感激,她的故事,打动了 xx 社区所有的居民……这样的典型在 xx 社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善良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孝老爱亲赞歌。XX 年,吕丕华、石凤莲、孙维政先后被区委宣传部、区妇联授予“xx 区道德模范”和 xx 区“十佳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内家家孝老爱亲、邻里互帮互助的美德蔚然成风,各类矛盾隔阂消于无形,自 XX 年社区内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xx 真正成为文明和谐幸福的“代名词”。

三、抓道德促发展,让居民生活富起来

在 xx 社区,道德建设与市场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村风正了,居民心中的火气、怨气、浮躁气越来越少。心齐了,气顺了,人与人的关系少了争执猜疑,多了纯净友爱。前几年,xx 沙发材料市场面对客商流失、市场萧条等

9.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篇九

曹于亚,又名曹瑜,女,20岁,共青团员,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

曹于亚家住邻水县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小村庄。小时候,父母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为命。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亚向学校请假,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曹于亚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当母亲告诉她即便卖了房筹够了钱,没有肾源也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由于她看起来较小,而按规定,捐肾最少也要18岁,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曹于亚长跪在医生面前请求救父。手术时,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在生与死的决战中,曹于亚成为重庆市西南医院女儿向父亲成功捐肾的第一人。

手术成功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邻水石永中学减免了曹于亚的所有学杂费和住宿费,同学们纷纷给她捐款。美术指导教师把宿舍腾出来,让他父亲住进去。曹于亚“带父上学”回到了校园,专心备战迎接高考。每天放学后,她都要买菜、煮饭,为父亲洗衣。在今年高考中,曹于亚考取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对她进行了宣传报道。

2.刘 霆 浙江林学院学生

刘霆,男,21岁,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

刘霆13岁那年,母亲不幸患上尿毒症。昂贵的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父亲不得已离家另谋生路。面对艰难境遇,刘霆自强自立,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刘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

缺钱治病的无望和拖累儿子的内疚,一度使刘霆母亲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为防不测,刘霆考虑再三,经得浙江林学院同意后,毅然带着母亲来上大学,一边求学深造,一边悉心照顾母亲。

每天课一上完,刘霆就赶紧回到在校外租的房子,整理家务,清洗衣服。食堂吃饭时,刘霆吃一半,给妈妈留一半。为了节省费用,刘霆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了测量血压和使用电疗设备、打针等,自己在家给母亲治疗。

刘霆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被他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和知恩感报的爱心、孝心所感动,纷纷给予援助。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刘霆母亲接受了换肾手术,身体逐渐康复。

为感恩、回报社会,刘霆将母亲治病剩下的5万元钱重新捐献出来,在浙江林学院设立了首个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资助那些家境贫困并同样富有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学生。

刘霆“背母上学”的故事不胫而走,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杭州话剧团以刘霆事迹为原型,创作了青春励志话剧《永远和你在一起》,分别到部队、大学等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广州大东街孝道文化广场,刘霆“背母求学”的故事还被塑成了雕像。

刘霆被评为2005浙江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他还被评为2006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浙江十大农村新闻人物,2006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

3.洪战辉 中南大学学生

洪战辉,男,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

2005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对不幸、贫穷与孤苦,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自己考上大学,全家人重新团聚。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男孩”的洪战辉。

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

4.黄来女(女)武汉大学学生 黄来女,女,22岁,中共预备党员,武汉大学学生

黄来女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个贫困家庭,4岁起就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四处奔走,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2003年高考,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学校通过“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黄来女进入了大学殿堂,并且帮助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给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黄来女靠勤工俭学维持着生计和学业。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她又找到了两份家教,这样她不仅可以维持学业还可以给家中的父亲寄生活费了。

当一切都走上正轨时,平静的生活波澜再起。由于家庭贫困,2005年元月,黄来女的父亲黄道富准备到武汉边打工边支持女儿读完大学。然而,来汉的当天晚上,突发脑溢血,之后又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2006年初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黄来女此时非常绝望,但她坚信绝不放弃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也绝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她勇敢地挑起了照顾父亲、坚持学习的重担,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维系着生活和学业。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花半小时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连忙往家赶,替父亲做饭、熬药、打胰岛素。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深夜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她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

父亲多次病危,基本上是靠着对女儿眷恋与牵挂的意志支持下来的,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现在已能说话、下床走路,在女儿的鼓励下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可谓创造了医学奇迹。

2006年10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了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黄来女同学的先进事迹,1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也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内外许多大学、中学纷纷致电、来函邀请黄来女同学去作报告。她还应邀参加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作巡回报告。2007年被评为2006中国大学生十大人物。

5.张 晓 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张晓,男,17岁,共青团员,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社区人,平凉二中高三(10)班应届毕业生

张晓4岁丧父,母亲曹雪红重病卧床。他自小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从4岁起,张晓开始学习煮饭、侍候母亲。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上小学时,张晓每天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服。读初一时,长年卧床的母亲病情不断加重,一度大小便失禁,张晓每天要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留给母亲吃。张晓的邻居何彩兰老奶奶说:“这娃娃太孝顺了,我活了这么大没有见过这么懂事的娃娃!”

毫无生活来源的张晓家生活一直十分艰难,在政府、武警官兵、邻居、老师、同学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母子俩渡过一个个难关。家里再困难,日子再苦,张晓也不愿给好心人增添负担。有的人留下电话,让他有困难时联系,但他从来没有主动打电话提要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晓把每位好心人的帮助记入自己的《恩人簿》。一到周末,张晓忙着洗衣服、做家务、照顾母亲,还要抽时间给洗车行打工、捡垃圾贴补家用。虽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晓却很阳光乐观。在学习上,他和同学互帮互助;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关爱他人。“贫困中坚守的阳光男孩”,是同学们和老师对张晓的评价。苦难没有压倒张晓。小学阶段的张晓,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学习也不曾落下。上高中的张晓学习更加用功,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学习和照顾母亲;他每天都是早早起床,把母亲从床上抱到凳子上洗脸、梳头,打扫完家里的卫生就赶忙去上学。中午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先侍候母亲方便,再做饭,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然后又骑着破自行车赶到学校。张晓靠着自己的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

中国青年报6月14日以《张晓: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为题刊登张晓事迹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随后作了报道。

张晓先后获得平凉市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一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6.韩 瑜(女)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韩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

1997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2003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年仅18岁的韩瑜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瑜的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但瘦小的韩瑜,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2003年1月24日,韩瑜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2003年,韩瑜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瑜的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7.杨怀保 湘潭大学学生(陕西省勉县籍)

杨怀保,男,24岁,中共预备党员,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人,现为湘潭大学商学院学生

杨怀保,男,24岁,中共预备党员,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人,现为湘潭大学商学院学生。

杨怀保家境贫困,父母体弱多病,12岁便操持家务,10多年来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带着家人上大学,用瘦弱的肩膀挑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并为3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子”之歌、自强之歌。

杨怀保出生于陕西勉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饥饿、病痛中度过的。上初中二年级那年,母亲身患重病在西安动了大手术,手术后保住了生命却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家也因此债台高筑,年仅13岁的杨怀保坚强地挑起了一家的重担。他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挖药、种地。他背着干粮、带着咸菜,坚持读书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上高中三年级时,杨怀保的家中又遭不幸:父亲在打工时腿被砸伤且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由于手术后遗症身体状况更差,弟弟读书也需要照顾。各种压力让他的学业几乎不能进行下去,可他仍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一切。

2003年9月,杨怀保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进入大学,他利用课余时间拼命做兼职挣钱。可是,他始终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亲、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弟。他先后把一家人接到自己身边。一家人在异地的花费很大,他利用自己兼职挣来的钱给父母治病,给弟弟交学费,最辛苦的时候,他同时做了7份兼职。身心的疲惫与压力让他多次晕倒并患上了神经衰弱,但他仍执着地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一家人的安定祥和。但为了照顾好家人,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选择边读研究生边照顾家人。

尽管杨怀保每天的压力很大,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他数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义务照顾老人、陪老人聊天。他立志广泛传播孝道,近半年来到各地做了多场励志报告。2007年7月,他在长沙组织举办了国内首家“孝行天下”夏令营。他积极响应学校的爱心义卖、海啸捐款等号召,并组织了多次募捐活动。他还先后撰写了30余份策划书,走访了省内外100余家企业,为3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创造了勤工助学的机会。

上一篇:《语文教育家思维教育思想与研究》下一篇:有关交通安全公众演讲稿与有关亲情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