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24-11-27

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共9篇)

1.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一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

作者: 学校:

专业:教育管理(本科)年级:2012年春 学号:1265001205609 指导教师:

目录

一、信息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直观形象,突破难点(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图画背景和文字介绍、增加了教学内容理解的直观性、可视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的特点和作用

(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素养

(四)深化音乐教育的美育和德育功能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教学的方法改进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二)教学模拟法

(三)利用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法

(四)虚拟教室法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逐渐凸显其优势,音乐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正在音乐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以及音乐学科本位教学的需求,两个学科整合必将使音乐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 整合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逐渐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国家教育部门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随着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原本作为一些研究课题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到基层学校不断开展起来。针对音乐学科提出的非常响亮的就是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平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突破常规的模式,借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普及的网络资源平台。信息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知识,而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多元开发而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搭建各种以计算机平台、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的平台工具。而常规的音乐教学中,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还要教给学生音乐的系统知识,从识谱、节奏、歌曲处理到背景

了解、到意境表达、到发散创造灵活应用。这无疑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教学内容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同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视听结合、声像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势来为教学服务。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可以说还有很多的方面,但对于一个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十五年的一线教师,我所关注的更多是如何让整合的教学更加简单易用而且为教学服务。如何利用整合中的新的理念来帮助、指导自己的教学。正所谓、掌无止境,终身受益。希望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能够找到更多能够帮助教学,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老师教得更起劲的方法。

一、信息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受刺激,从而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的认识兴趣,把他们带到妙趣横生的环境中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二)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现在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如:教学《摇篮曲》时,利用电脑动画,将月色朦胧安静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又如在对

学生声音的训练中,通过现场录音对比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自己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了。集音、形、色、像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乐理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

近些年来,为了能够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各个学校积极开始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建设,大批的音乐教师爷逐渐开始参与到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音乐教学的研究过程当中,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之间有效结合,能够不受空间、时间以及微观和宏观的限制,加强试听结合,可以及时如实地反馈、保存和传递信息,不断提高信息自身的传播速度,有效拓展信息传播的力度,加强信息传播的深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得音乐教育能够快速实现社会化和大众化。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传统课堂教学使用黑板、粉笔、乐器、挂图、录音机等多种设备,教师讲,学生听,繁琐而又耗时,往往手抄一段乐谱就要花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有时为了欣赏一段音乐又需要准备好几

件乐器、挂图等,好多课前准备成了一个“运输队”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将信息技术带入了课堂,运用其实用性极强的信息技术平台,设计、编制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生动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件,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挂图等。利用音乐软件模拟真实乐器音色,结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讲解乐器结构;利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音乐会的实况演奏、演唱;利用PowerPoint剪辑一些学生的录像片段,也让学生的“真容”再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大了音乐教学的容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图画背景和文字介绍、增加了教学内容理解的直观性、可视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音乐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挂图、书本、黑板等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而现在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给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选用江楼钟鼓、月夜赏景、风吹影动、渔民撒网打渔、夜幕回归等一些适合不同段落的视频画面,既有动感,又情景交融,同时,在音乐中出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时,用动画的形式,让所演奏的乐器或演奏实况出现在大屏幕上,也将有些创作背景文字或意境说明插入到视频的下边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体现出了音乐艺术的形象美。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如在介绍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时,播放一些纤夫们拉纤的视频片段,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赏听时,学生便会随着“拉纤”的动作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和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和作者“相同”的心境,既达到了课堂音乐欣赏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这种音画一体,尽管在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针对全体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客观存在,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这种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演绎、创造情景,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达到艺术 的升华。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譬如在给学生欣赏管子独奏曲《江河水》时,通过“实际观察”,有一名学在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这样写到:“作为在辽南广为流传的鼓吹乐曲,《江河水》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就像一篇优美的韵文诗,只要闭上眼睛用心去领会,我不认为该曲表现某一特定人物的感情和遭遇,一首民歌在流传许久之后已然融入了那个地区所有人的悲苦和沉思。社会的黑暗使身世无依的东北人需要渲泄、需要呐喊,而《江河水》正表现着这一主题。”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的特点和作用

(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更多地是让学生参考挂图、乐器、乐谱、黑板、书本等教学媒介,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音乐学习比较单调枯燥,当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乐理教学,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课时的容量较大,相比较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能够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

效率。在作曲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产生乐队演奏的真实效果,使得学生可以一边听效果一边进行创作,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在音乐欣赏课上,利用信息技术所处理的相关音像资料,能够形象逼真,声像俱佳,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拓宽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发展学生的求新思维创造特殊的环境,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习的学习往往会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学生介入到个别化的学习当中,也不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演唱演奏的教学一般都是一对一的形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极低,而且会严重限制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可以有效改变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双向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在网络化的教室当中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充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运用已经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进行音乐创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创作的乐趣,不仅能够

使得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个内部结果。教师可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以通过监控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及时进行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素养

在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当中,音乐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备,这对于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新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自身不但要掌握同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先进教学方式,学会如何通过信息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并可以充分将这些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佳的必要的教学环境,同时,音乐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资源的方法,帮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深化音乐教育的美育和德育功能

音乐教学是一门以审美作为核心,融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学科,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的音乐知识的同

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有机地融入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电教媒体就能够较为直观生动地表现歌曲所描绘出的多彩活动场景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等,其中就包含着丰富的相关美育元素,对于深化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和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教学的方法改进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普及和推广,计算机作为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并且逐渐开始产生一系列基于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多媒体不仅可以帮助音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协作学习、搜集信息以及查询资料等,当前已经开发出的集中关于信息技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方法如下。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音乐教师普遍对于现代教育教学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意识较为淡薄,加上缺乏系统的技术和理论培训,教师在音乐教师的过程中通常对于运用信息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强,多数音乐教师是以自己的个人兴趣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同时,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理论水平以及认识水平的影响和限制,音乐教

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利用多媒体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局部问题上,例如提供感性的材料,显示出某个知识点等,用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认识上仍然将现代的教育方式看做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局部问题的方法,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所能解决的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局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发展。

(二)教学模拟法

所谓教学模拟法实际上就是指利用仿真技术和计算机建模技术来表现某些音乐作品的动态和结构,供学生建构、操纵和观察其中的相关对象,使他们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并且可以有所收获和发现,教学模拟软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廉价且无危险的真实世界和方式的交互,例如,利用Cute MIDI简谱作曲家的教学模拟软件能够在电脑上实现虚拟的电子琴功能,血神可以通过电脑的键盘进行自由弹奏,对不同的一些音乐范围进行调整,在键盘布局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或者是升高一到两个八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同鼠标的配合,制作出具有特殊效果的颤音和滑音,用于在创作时设计具有特殊效果的音符等,使得学生能够处于电子琴的模拟教学环境当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法

利用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法同传统的计算机个别化 的学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计算机的个别化学习比较注重人际交互对于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其支持合作学习方法强调的是利用计算机能够支持学生同伴之间所进行的音乐交互活动,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之下,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就与音乐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小组练习、小组讨论以及同伴互教等学习活动,在计算机支持之下的合作学习环境软件能够提供公共的合作学习音乐数据库,支持学生利用笔记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注释的形式来响应他人的相关观点,学生既能够贡献自己的构思又可以共享他人的一些见解,使得学生在完成音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四)虚拟教室法

所谓虚拟教室法,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构造远程教学的教学环境,例如,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学生学会查阅多媒体电子书、音乐数据库以及网上报刊等学习资源,教师还可以同身处异地的学生利用实时通讯的功能来有效实现传统教学所能进行的音乐欣赏和教学活动,利用异步通讯的功能实现有效的音乐教育活动,例如异步音乐讨论和异步音乐辅导等。

通过教学实践得知,现代信息技术在当前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相应

地面临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探究探索,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以人文科学和电子科技成果的结合作为背景的,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艺术教学的学科交叉具有有效强化素质教育的作用,从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看,音乐教育专业有必要将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的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前沿开发信息,将学生培养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了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给予学生更大的音乐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对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在当今教育领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中,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引领了音乐课堂教学一场深刻的革命。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C].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6.12

3、武宗琪.音乐审美在音乐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导向[J].价值工程.2011(31)

4、王一珊.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探讨[J].科技资讯.2011(30)

5、付会玲.浅谈音乐新型教学方法[J].魅力中国

(13).2010

2.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二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变得乐学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 如果能够把学生的这一特点和学习挂钩, 那么学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常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降温”。音乐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正好抓住了学生活泼好动这一特点, 能够将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是传统教学中的挂图和录音磁带等所不可比拟的。例如, 在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 我在网上下载了《渔舟唱晚》乐曲视频。学生在欣赏过程中, 既有听的, 又有看的, 兴趣盎然。学生在其中可以得到声、形、图、文多方面的感受, 得到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从而在脑海里形成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敢于创新

音乐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 音乐的创造是音乐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能使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展露才华, 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主动的音乐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激励创造性思维, 激发创造意识。伴随着多媒体音乐编辑软件、MIDI音乐制作软件和影视制作软件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音乐提供了可能,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体验音乐创作、影视配乐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 促进学生音乐方面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欣赏教材可以使学生通过课件欣赏乐器, 如通过《法国民谣变奏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等作品的观赏, 学生认识了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萨克斯、二胡、笛子、笙等乐器。具体的操作、交流、演示, 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 这一教学过程, 学生不仅认识了乐器及其音色, 还认识了创作中对作品表现的作用, 体验音乐创作过程中创造音色美的乐趣和成就感,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 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 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且在参与、交流和对自己、对他人音乐的评价中开启了音乐创造性的思维, 激发起了创造性意识。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参与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课程整合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学生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与互动的过程, 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 而且能手脑并用, 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 使得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 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 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 在欣赏戏剧《红灯计》片段时, 我并没有只局限于本课的内容, 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以丰富的信息量将戏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等用最直观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饶有兴趣地查找信息, 交流信息, 那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 不仅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总量, 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让学生学有所获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特别是CAI课件的使用, 既能生动地展示课本中的图片、知识, 又能方便、快捷地展现课本外的多种信息, 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实现课堂内外的沟通, 拓宽学生的视野,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我在教学《出旗曲》时, 先让学生欣赏阅兵式画面, 再让学生欣赏我校“六一”鼓号队入场式表演。这样学生理解了队列行进的特点, 也就理解了进行曲的特点, 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课本都设计一些与动画有关的知识, 我在教学的时候, 除教学课本中涉及的知识外, 还根据学生实际, 引入最新、最受欢迎的动画片, 设计成课件, 让他们欣赏精彩的动画音乐, 音画结合, 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其根本目标在于提高教学效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作为教学的资源来源和认知工具的作用,促进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刺激。信息技术通过图像的翻滚、色彩的变换及声响效果等,能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为此,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两只懒乌鸦》是一首活泼、诙谐的歌曲。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通过讲述《两只懒乌鸦》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精美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反映,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存联系。思维能力是智能的核心。教师运用计算机可以边演示、边引导,使学生逐步进行总结归纳和抽象概括,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吗,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信息技术有声有型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

《树叶儿飘飘》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课前,我用《小树叶》的音乐通过编辑组合,配以画面,制作成动画。上课时,我让学生模仿小树叶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进行律动,然后在屏幕上呈现一则谜语,让学生猜一猜,接着播放小树叶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小树叶是怎样来面对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再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树叶儿飘飘》,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模仿燕子、蚂蚁和小鱼儿的动作。学生边唱边做,在不知不觉中一首较难的歌曲就这么轻松地学会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能够向学生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丰富感性的材料,有利于强化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丰富学生的思维与联想。所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把它运动到音乐教学中,对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义,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

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一音乐的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介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我们的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必须符合音乐教学规律;教师必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新措施。只有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地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儿童教育学.

4.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四

▉文/杨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标,所以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文中会以中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小学音乐教学 ;整合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时间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学引进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我国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在完全有实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增强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提高了教师音乐教学的条件。传统的音乐教学受到环境的制约,无法扩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只能局限于课本或者是图书馆的资料来进行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音乐的条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的音乐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转变了以往的固定教学模式,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多媒体的教学创造了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氛围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相应地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压力。

2、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引进满足了学生对于新鲜生动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音乐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示范演奏和录音带,只有丰富的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图片,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与老师进行沟通,主动思考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方法来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音乐素养的形成。

3、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真正培养社会发展的人才,不能很好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不利于音乐课堂的开展,阻碍了音乐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引进,将音乐的艺术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信息技术的引进还丰富了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步伐相一致,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

1、采用多媒体教学,营造信息化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将音乐教学联系起来。老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平时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复杂枯燥的教学模式。多媒体集文字、声音、画面与一身,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学习。传统的示范教学可以转变为视频录制,老师不需要在课堂上直接演示,这很好的保证了演奏的质量。老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比较优秀的视频让学生们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化的音乐教室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音乐水平,让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加强以后的音乐学习。

2、提升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老师在加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之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真正接受和学习信息技术。在树立正确的观念之后是加强老师的培训,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步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合理地将多媒体设备与教学目的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到知识,也真正发挥了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3、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好的音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自主学习,依靠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条件来开展学习。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探索问题并发现问题,学会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为自己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4、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信息技术改善了教学环境,同时也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紧密联系。根据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最简单的形式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呈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培养中小学生的乐感和对音乐的真正认识,理解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开发中小学生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个人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中小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整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合理有效地使用才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虽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还不是特别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技术会彻底地改变中小学音乐教学,促进音乐教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

[1] 焦淑娟.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接受式音乐教学模式探究 [J].科技创新导报 ,2013,(15)

[2] 刘鸣.MIDI 及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2,(48)

[3] 孙昊.信息技术与初中音乐教学整合的研究 [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5)

5.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篇五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我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也了解了许多。

很多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为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运 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①、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维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②、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图景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③、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

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教学中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上课前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 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二是视频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慨,我播放视频《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三是网络下载。《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这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

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标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其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借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甚有声”。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①、实物演示。例如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②、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③、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6.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六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将网络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有机结合, 这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好课前预习

授课前, 教师将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以口头或QQ留言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上网查询完成这一任务。如在教学河北少儿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欣赏课《拉德斯基进行曲》一课时, 在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与这首乐曲有关的资料, 在课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如: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为什么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什么是管弦乐曲?等等。对于这些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课下的上网学习了解, 再通过课上的交流, 已经很清楚了, 这样不仅为课上教学节省了大量欣赏时间, 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习惯。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上好常规音乐欣赏课

1. 凸显教学意图。

在音乐教学中, 丰富的教学内容、精美的视听效果往往是音乐教师自身无法达到的。而正确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与作用。如在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情况, 通过音乐欣赏专题网站, 直接把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位置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学生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教师让学生模仿乐队编制队形坐好, 随音乐的变化, 让学生模仿乐手演奏, 使整个课堂动态化, 学生在集体表演的气氛下感同身受。使学生对管弦乐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位置编排和曲式结构都有了深刻印象,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使教材中静止的、单一的音乐内容变得鲜活、丰富。

静止、单一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枯燥, 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 没有意思, 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变换教学手段, 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如在我在教学《采茶扑蝶》一节欣赏课时, 通过音乐欣赏专题网站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欣赏。除了一些辅助的关于江南人们采茶时愉快劳动的相关画面, 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联想外, 还对不同人声演唱、不同乐器演奏进行比较欣赏, 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处理带来的不同表现,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大大激活了教学内容, 拓展了学习空间, 提高了学习效率。

3. 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趣味化。

在音乐教学中, 基本的音乐知识是必须传授给学生的。但传统的教学中, 音乐教师多半是通过抽象的讲述完成教学任务的, 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也不容易记住。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 可以使音乐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例如在欣赏歌曲《大白象》时, 课件音像同步, 随着旋律的音高变化呈现出歌曲旋律线条进行的方向, 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与理解什么是旋律线, 以及什么是平行、上行和下行等音乐基本知识,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欣赏我国作曲家史真荣创作的音乐故事《龟兔赛跑》时, 用黑管的旋律代表兔子的形象, 用大管的旋律代表乌龟的形象, “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听到声音, 无法再现动物形象和乐器的样子, 学生只能凭空想象。而通过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就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乐器的演奏, 把音乐的内容形象化。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相结合, 加强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 实现了声、像、文字的统一, 动与静的统一, 情与景的统一。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上好非常规音乐欣赏课

1. 实现人机互动。

常规的音乐欣赏课都是在音乐教室完成的, 学生只能听。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现代教学手段, 就可以改变这一传统教学方式, 给学生新鲜感。如我们可以把一些音乐欣赏课搬到计算机教室进行, 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 在“听一听—想一想—看一看—再听一听”的基础上,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小学五年级的欣赏课《彼得与狼》, 这是一部交响童话, 全曲长达30分钟。乐曲用不同的音乐主题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乐曲, 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形状及它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的旋律, 并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用常规传统教学手段来欣赏, 由于乐曲较长, 只能在课堂的前十分钟由教师讲解, 看挂图复习各种乐器的名称、形状, 然后听各个人物的音乐主题, 再介绍作者。在听完乐曲后, 匆忙总结, 没时间反馈。学生往往对故事的情节记得比较清楚, 音乐的主题旋律却记不清。所以我把它制作成了一个音乐欣赏专题网站, 利用这个网站实现人机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理解, 节约时间, 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提供自主学习方式。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有很强的信息存储功能, 因此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需要学习的内容资料搜集在一起, 制作成网页、网站, 让学生自己选择、整理这些信息, 最后完成对音乐的探索。同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一些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内容, 也可以制作成网页, 让学生欣赏学习。

如在小学六年级欣赏课《拉德斯基进行曲》,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有些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完全了解, 如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集、管弦乐队的组成图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来历及历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演奏视频等资料, 制作成音乐欣赏专题网站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

7.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七

关键词:音乐教学;信息技术;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90-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学校的教学课堂。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可以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许多便利,尤其是它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滲透力极强的特点,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模唱不是太感兴趣,一开始模唱便开小差,但是模唱是学好歌曲,唱准音的必经之路。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希望不但能听到自己的模唱,更希望能看到。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于是我请上了课件——五线谱大师,把学习内容放在上面,流畅的旋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在此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学习效率直线上升。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较易产生兴趣。儿童的情感特点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这一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音乐、歌谣、游戏图片、音乐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一课中,我搜集了一些新年图片配以鞭炮声在导入中展示给学生,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在学习巩固阶段,我为学生伴奏音乐,大屏幕上是礼花绽放等动态画面,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挖掘孩子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信息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一些我们在课本和身边找不到的资料,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网络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在教学民族歌曲的时候,我感觉:单纯的学唱歌曲本身,学生很难体会到各个民族的特点,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于是在教一个民族的歌曲时,我就从网上多搜集一些同民族的歌曲,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学生不但可以从多媒体上听到音乐,他们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这就是说,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我把制作音乐的软件安装到多媒体上,学生调出五线谱,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对音乐的态度的关键时期,学生调出五线谱,然后把音符放到五线谱上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他们极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并且能以批判、比较的方式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音乐创编歌词,一举两得。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的教育,多媒体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是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将多媒体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音乐学科知识为载体,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才应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音乐学科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我们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利助手,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培养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健康个性,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味的以图象直觉取代音乐感知,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所以不仅需要短期内的实践和总结,更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探索。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勇敢地去探索去变革,通过最好的教学方式来教育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教学参考. 2016(12)。

8.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八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

谈整合,首先在理念上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整合的界定。一般的整合多是指二者操作或设计上的结合。这里的整合,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二者的最优组合,扬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融二者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主要作为工具手段存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与其它信息技术多种媒体共同发挥作用,但灵魂仍是教学设计本身,计算机起辅助作用,以展示传统教学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的教学任务。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要求展示事物变化过程,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2.整合的效果评定。计算机技术在整合中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以让学生在乐中、在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3.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我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却大大加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4.整合的实施我们要提倡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争做到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不同意见允许争辩,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即时交流,允许对教师的观点说“不”。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不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探索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学习方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初步方法

1.教师应首先思考和拟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比如**老师在上小学二年级的《葡萄沟》这节课时,体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就非常明确,即通过看课件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与品尝葡萄干结合,把抽象的说明讲解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葡萄干与葡萄的关系,了解在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这节课的设计就找准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从而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学生感知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3.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绎教材重难点。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我们就曾大胆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到仿生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飞机在蓝天飞翔,并配上小鸟飞翔的情景再配上适宜的音乐,不仅为学习本课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同时也为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埋下伏笔。然后我们在课件中展现各种仿生学的例子,最后又提示仿生学的新领域运用的一些最新成果,完成了全课的首尾响应,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从生活到知识、能力再回到生活的过程,实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初步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孕育。同时也让学生在本课的操作过程中,其团体的协作精神得到培养。

《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也体现了新课标精神的一个重要观念??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其个性、习惯、兴趣、态度、意志、观念、价值观的培养等。

实际上从以上教学的实践来看,多媒体课件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具有了“整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学生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整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能够寻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率和方法,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的巨大的潜能和优势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

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比如有位教师在教“a”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就通过小孩子在感情是最依赖,生活中最亲近的一张妈妈的幻灯片,先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带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此外充分利用CAI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图像、课文插图,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教他们学会听普通话,以及结合拼音教学进行正音的工作将汉语拼音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既巩固拼音教学的成果,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使学生在尚未接触汉字之前,便可以掌握不少词语和句子的正确读法。

2.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相对于蝌蚪式拼音字母,汉字从外形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一个的方块。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自制力差,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较差,学习过程中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的劣势。因此教师仅仅或者完全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具体直观、形象生动来进行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识字本身的单调、乏味,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种媒体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4.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CAI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样的一段素材,这样写和那样写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小学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必须与前面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方面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用词造句、写话和写作训练,以及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和讲评等方法同时利用CAI多媒体课件、电影、电视、幻灯、投影等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必要的讲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收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不能出现人灌或机灌,更不能是”人灌加机灌”,加强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同时注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二者相得益彰,对传统教学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作法予以继承,对传统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的效益。同时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以适应21世纪对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硬件,补充教学素材资源,让教学硬、软件资源充分利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篇九

发布时间:2009-5-11 9:13:19 点击:578次 网友评论

蓬安县利溪镇中心小学校 李劲松 637873

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于此,我试对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需注意的几个基本理念。1.课程整合的含义。

整合的原意是结合、融合,这里指的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优化组合,融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取得1+1>2的效益。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因素,并非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而是语文教师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而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变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使复杂为具体、让枯燥为有趣的优势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2.整合的关键在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小学引进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只是教学中一种手段,它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能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死”为“活”,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东西化成感性的、可感的活动形象加以演绎。因此,在一节语文课中,将信息技术用在关键地方,便能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主动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整合的实施提倡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传统教学中传授者转化成引领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课堂中的“明星”。并且还要以宽容的心作到四个“提倡”:一是提倡学生向老师质疑或提出相反的意见;二是提倡学生回答错了可以随时补充回答;三是提倡学生进行辩论;四是提倡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

4.整合效果的评定。

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重点在教学设计、课堂环节地实施以及学习的效果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围绕教学设计服务于课堂环节的实施。整合的效果不能着眼于信息技术含量的多少或是信息技术运用中难度的大小,而应看教师能否将学习内容形象化,学生能否围绕学习内容采取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勇敢的尝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首要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把图画、颜色、声音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习效果。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解决教学难点。

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乃是教育的基础,借助计算机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把教学难点生动的展现出来,刺激感官,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驱动力。

3.利用信息技术,增大语文的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参考书等资料,那么教学的容量是相当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教学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实际上,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除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还应延伸到课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于此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搜集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它一旦和教科书、参考书、教师自建的资料库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便能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容量。除此,师生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听、说、读、看的操作活动中,新信息和老知识能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但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老知识的保持。

我校的孩子生活的范围是十分狭小的,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家乡,接触的事物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新鲜事物是比较少的。网络技术地引入,在学生面前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千世界,学生不必远离家乡就可以在计算机里遨游世界。例如,在学习游记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带领学生游览世界各地的美好风光,从北京的故宫、长城到埃及的金字塔,从内蒙古的草原到非洲的沙漠„„各地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无一不是随心所欲可以欣赏到的;在学习人物传记时,古今中外各个名人的专记资料,同样可以一览无余。除此,我们还可以在网络里看到各地最新的新闻报道,欣赏到最美的舞蹈、最动听的音乐„„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整合之后的语文课,又是一门社会百科课。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便能在极大程度上,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讲求实际效果,切忌形式化。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目的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但在整合的过程中,只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讲究实际效果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对此,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适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学得多。而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是徒劳无益的。此外,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能否接受新信息并能正确反馈,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

2、整合整在前合在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让二者逐渐融为一体。在这里,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还是原来的教学理念,那么和信息技术肯定只能勉强“掺合”在一起;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新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勉强加上去的形式。正如“整合”一词的字面形式,必须先有所“整”,才能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上一篇:国际大学生节活动主题下一篇:班组安全生产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