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

2024-06-19

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通用10篇)

1.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 篇一

让学生在探究诗词中放飞思维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不仅可以进行道德教化,对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理想教育具有一定作用,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结合课改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欣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作 者:黄珠连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清港中学,浙江,台州,317606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诗词教学   探究学习  思维培养  

2.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 篇二

一、游戏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以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四年级上册《 牧童之歌》 这一课,在导入部分,老师可以用竞猜的游戏导入,老师可以跳一段新疆舞, 让学生从 老师的舞 蹈中竞猜 出是哪个 少数民族 的舞蹈 ,孩子们的 求知欲 、好奇心很 强 ,自然引出 新疆民歌《 牧童之歌》 。 既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自然引 出今天的 课题 。 另外 ,猜谜 、节奏游戏、击鼓传花等小游戏也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游戏方式。

二、游戏在节奏学习中的运用

在音乐中,节奏是体现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 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专业术语对于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就易于接受了。 例如:在上一年级音乐上册《 太阳》 这一课,我在讲授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小朋友,当我讲“ 看! 大路上来了一位老爷爷! ”时全班小朋友就拍打“ ×—”这一节奏。边拍边讲“ 走呀,走呀!”;当我讲“ 小朋友出现了,你们看,他们走路多精神啊! ”小朋友就拍打“ ××”节奏,边拍边讲“ 走、走”。 这一课程内容在走走、拍拍、讲讲、玩玩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 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三、游戏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欣赏者具有形象思维能力, 更需要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和情感去感知、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例如,在欣赏《 玩具兵进行曲》 一课时,刚听到音乐响起,进行曲的节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 我简单地介绍了曲子,就让学生随音乐走一走,虽然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完全被忽视了。我试着让学生再多一点地投入情感,音乐响起时我说:“ 夜深了,小主人睡着了,此时,被关在箱子里的玩具兵们偷偷从箱子里爬出来……”和着音乐,学生个个贼头贼脑地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一段音乐之后,我又说:“ 小主人此时睡得正香呢,玩具兵们有的……”我用手指着一个学生,他马上和着音乐学起了解放军走路,“ 有的……”我又指着另一个学生说,他马上学起了解放军打枪。 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学生一个个学起了玩具兵,他们投入的情感远非我们所能想象。最后,音乐停了,乐曲结束了,我故意学着小主人的样子,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等我再看他们,一个个摆着音乐结束时的动作一动也不动,那样子使人忍俊不禁。正是这样的音乐游戏,使他们不仅掌握了进行曲特有的行进节奏,而且能把它表现得更加优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对音乐感兴趣。

四、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歌唱教学的目的是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 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引导他们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歌曲的风格。 例如:在教唱一年级《 大鹿》 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这首歌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 首先先让学生想象并模仿出大鹿透过窗子往外瞧的动作、兔子被追赶时害怕的样子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讲述的故事分别扮演大鹿、兔子和老狼,边唱着歌曲边表演故事情景。 由此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纷纷抢着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样他们不仅把游戏里的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把歌曲演唱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歌唱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在作业中放飞 篇三

以往整齐划一留作业的方式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吃不了”,针对这种情况,尝试“以人文本、因材施教、以练促学、体验成功”的分层留作业的方式,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把作业分成基本过关题、综合运用题、合作探究题、拔高拓展题四类,学习困难的学生只做基本题,让这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中等学生要求基本过关题、合作探究题,保证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优秀生在做好基础题和合作探究后再加一至二道拔高拓展题,即富于挑战性的难题,为他们提供深层次的思维机会。然后,教师根据情况做小结,并做讲评。

分层批改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相应的分层批改才能达到督促落实、帮助学生提高的目的。我尝试将作业批改分为两个层次,首先由教师对班上的若干学生进行当面批改,并传授批改注意事项,然后让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分头对其余学生的作业进行下一层次的当面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可以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

一、指定批改学生,分配批改任务

一个班级通常由8~10个小组组成,可以将每个小组的学生排定一个次序,让他们轮流承担本组的批改任务,当课堂教学结束,作业布置完毕后,教师可以公布本次各组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名单(每组二三人),批改任务。

二、拟定批改方案,教师先行面批

在每次批改作业之前,教师可以与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一起,针对批改作业的实际情况,找出批改的重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对承担批改任务和学生逐个当面批改作业,给他们做出批改示范,对首先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教师还要同时告之批改作业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规则,如注重解题过程的评价,批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与被批改学生协商时态度要诚恳等。

三、实施分组面批,做好批改记录

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当面批改和指导,相当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了一次认真反思,也明确了正确答案和批改方法,回到班上,就可以针对自己的批改对象进行另一种层次的当面批改,当发现错误时要同作业主人一起分析错因,及时加以纠正。

四、了解作业情况,进行适当讲评

在前一次作业全部改完之后,下一次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查看作业批改记录,有针对性或随机地抽查部分作业,了解学生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情况,在课堂教学时,要做简要总结和讲评,当作业出现新颖解法或典型错误时,并做些重点分析。

通过作业分层布置和分层批改,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所获的目标。通过分层布置和批改,使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兵强兵”的可喜局面,这样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4.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 篇四

让童心在美术教育中放飞想象的翅膀

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李晔 中年级 美术

摘要:丰富的想象力是人类飞翔的翅膀,也是每一个喜欢美术、学好美术的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位美术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想象力、形象、幻想、评价

正文: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今天的想象,明天很可能就会成为事实。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挖掘学生想象力的潜能,是每一个教育者责无旁贷的。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积累形象,培养想象力的必要前提。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其创作艺术形象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井底之蛙想象不到世界有多大;没有见过大海的人绝对体验不到它的浩瀚。因此,积累丰富的形象,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必要前提。形象的积累可以是大脑中的思维储备,也可以是外化的实物资料。积累可分为直接积累和间接积累。直接积累,即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多体验,见多识广。见得多了,头脑中的表象也就丰富了,再将它们化作记忆、印象、图像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就可以随时调动使用。间接积累,就是从作品中、书上、电视上、图片上、电脑上,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接收和储备图像信息。社会越先进、越发达,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积累就越多。积累越多,想象内容也就越丰富,想象空间也就越大。

二、创设氛围,培养想象力的根本保障。

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根本保障。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想象创造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要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是一个轻松活跃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想象创造的兴趣。不能把课上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压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应是师生双边探究、体验、感悟、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不是“牵鼻绳”,不能要求学生“一二一”齐步走,更不能把学生看作“听众和观众”。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最大的想象空间。教师传授的愈多,学生自主探索、想象的机会就愈少;教师示范越具体、越完整,学生的思维局限也就越大,甚至成为其想象力与独立个性发挥的枷锁。因为学生是善于且乐于模仿的,学生会遵照老师的旨意,亦步亦趋。

教师应成为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将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予其释放真我的空间。使学生主动、轻松、自然地投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觉探索感悟,不囿成规,自由想象,敢于创造。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就感。

三、因势利导,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结合故事、音乐、文学、幻想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故事引发想象力

小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给学生讲故事不仅是为了吸引他们,而且,讲故事本身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手段。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思维是形象化的。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中,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并配合表演动作,描绘出故事中所包含的几个鲜明的画面,激发学生进入想象状态。一旦进入想象状态,他们便将老师的语言在头脑中变成想象的画面。甚至于就像在脑子中放电影、放录像一样。最后,老师要求他们将所听的故事(也就是他们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画下来。于是,学生就会将自己心目中幻化的映像反映在画面上。结果,一个故事往往会使学生的画缤纷各异,而且画面绝对鲜活生动。

如在上《可爱的鸟》这一课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小鸟的生活习性,各种鸟的特点,以激发兴趣和启发想象:“这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鸟儿们要在这里举行竞技大赛呢!它们都希望把自己最拿手的本事展示出来。百灵鸟的歌声最动听了,所以它表演唱歌;燕子造的窝最牢固,它给大家表演造窝;啄木鸟是大树的医生,专给大树治病,它表演的是给大树捉虫。还有麻雀、喜鹊„„”听完故事,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我启发道:“同学们,你们看课本中小朋友画的鸟小巧玲珑、多有趣啊!你们准备画鸟在干什么呢?”学生们一个个认真地思考起来,有的说:“我画小鸟造窝!”有的说:“我画小鸟在唱歌”。“我画鸟妈妈给小小鸟喂食我画鸟儿在找吃的!”“我画„„”他们都沉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里。

2、音乐启发想象力

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与绘画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音乐具有抽象性和抒情性,使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随着意境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音乐声响起,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音乐的海洋之中。

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对音乐作品进行点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教师随着学生的点评进行跟绘画相联系的引导。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这样学生往往能创造出千姿百态、名具特色的画面。

3、文学激发想象力

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读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这些作品所描述的情景。文学语言所表现的形象会呈现在学生想象的空间中,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他们头脑中产生,从而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给学生一定的审美想象。

如儿歌《春》,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开放的热闹景象:“春天到,小鸟叫,草地青青穿绿袄;杨柳枝条随风飘,桃花李花开得好;小蜜蜂,嗡嗡叫,采集花粉把蜜造。”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画面!又如古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鹅的外貌、生活习性,有声有色,使人读了之后,眼前不觉浮现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白鹅戏水图。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

4、幻想诱发想象力

幻想是造的沃土,历史上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无一不是极富幻想的大师。

幻想可以打破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让学生自由想象,随意表现,任意组合,刨作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在幻想中一切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有可能性,现实生活的经验,逻辑思维的规律、时空的限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等,一切都不存在了。动植物可以拟人化,可以像人一样会说话、有生活、有情感;人也可以拟物化,成为某个事物。人与物自然交流,惬意无比。幻觉、梦境,神话、传奇,现实、理想,在这里都融为一体,使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

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未来的学校》。学生们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他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我立即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想象欲。对于学生的神奇幻想,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四、科学评价,培养想象力的有利支持。

想象是美术设计的先决条件,新颖的作品来自大胆的想象。教师对学生的想象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人们往往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当学生的画作超乎想象,就会被批评,甚至会被嗤笑。一个孩子画了蓝色的马,就说他色感不好;一个孩子画的青蛙长了翅膀,就说他不善于观察生活;另一个孩子把太阳画在整幅图画的下面,而纸张的上方画出楼房和山脉,可能有人觉得孩子方位感有问题吧。当孩子即兴创造着涂鸦作品时,家长或老师可能会训斥:“你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别浪费纸张颜料了!”我们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也是美术教育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当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作品时,教师要积极鼓励、表扬学生的大胆想象。虽然学生的有些作品是异想天开,但却真实地表现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渴望和想法。这正是孩子大胆想象、大胆创新的体现。想象是一种灵视,它不是对现实的机械翻版,它可以是任意的夸张、错位、变形、打乱、改动等等。假如用“像不像”来评价学生的充满想象力的绘画作品,那该是多么的荒唐啊!

实践证明: 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使之成为有意识的创造行为,并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著成绩。注重激发美术学习过程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做到重视其意,而不拘其形,重视其趣而不苛求其法。愿我们能给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由地翱翔在探索未来世界的无垠天空中。

参考文献:、《艺术课程标准》

5.在绘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 篇五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尤其是童年时期的想象,它可以使幼儿追逐那富有魅力的知识火花,又可使幼儿超脱真实与现实,在绘画中任意挥洒自己的意愿与情感;想象是幼儿时期的一种明显特征,它可以不受任何羁绊,在想象空间任意驰骋。绘画是锻炼、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又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的想象力尤其在绘画中更能够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从两岁多的时候就喜欢绘画,就喜欢拿着笔到处乱涂乱划,因为这个时期正好是孩子们的涂鸦时期,这在成人看来觉得很可笑,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伟大的创作,每一笔都代表着一样东西,甚至可以讲出一个动听的故事。作为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幼儿的想象力在绘画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呢?

首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想象力发展特点,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即让幼儿对事物多进行观察了解,使幼儿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当好幼儿想象力的引导者。

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会不一样。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如小班的幼儿在绘画时,往往只是画出事物的基本特征、大体轮廓,只用简单的几条线条就能够表现出自己想画的事物,并能讲的头头是道。而到了中大班的幼儿,他们在画人的形象时,内容较小班的幼儿丰富多了。同样画一个小朋友,他们有的画男孩,有的画成女孩,并且能够把男女的特征区分开来,给女孩画上两条小辫或者画上漂亮的裙子。对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为绘画打好基础,以达到发展幼儿对事物表象进一步认识的目的。所以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做出相应的引导,从而促使他们对事物的想象、归结有好的发展。

2、相同年龄段幼儿的想象也有个别差异。

有的幼儿只能对周围的事物做简单的想象,而不能做总和想象;有的幼儿则可以对自己见过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不受具体现实环境的约束,而是非常自由地加以夸张想象。例如1979年举办的世界儿童画展,拟定的主题是“我在2000年的生活”,上海某幼儿园的胡晓舟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到那个时候科学技术会高度发达,小朋友就可以在太空中自由的游玩了,他便画了一幅《荡秋千》。这些成功的作品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大胆的想象而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新形象。

3、教师要做幼儿想象力的支持者。

在评析幼儿作品时,不能只看幼儿画的象与不象,而是要从幼儿想象的特点出发,去表扬、鼓励他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曾说:“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门用过一个人,往往是人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里的拼凑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工改造”。艺术的创作也是如此,每一幅图画的创作,无一不是作者利用他们过去感知过的记忆表象在头脑中加工改造、重新组成新表象的结果。只要幼

儿敢想敢画,那他们画出来的就是好作品。例如,有一幅幼儿作品:画的是一个长了翅膀的小朋友在空中自由飞翔,而且还有小鸟、白云和一所空中幼儿园。这样的画面就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可见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当然,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的想象,但也不能漠视他们的作品。当看到幼儿在乱涂乱画时,我们可以指着其中的一条说它多么象什么!幼儿受到鼓舞后,就会带着丰富的想象去继续涂画。当幼儿在涂画一条条竖线横线时,我们可以把它比作网,这样就可以把幼儿无意识的涂画引导到有意识的绘画中,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对画的好的作品要给予表扬、鼓励,对画的较差的幼儿也要给予肯定。所以说,对待孩子的绘画,我们不是当评论家,而是要成为他们的支持者。不要想到他们是否能成为画家,而要着重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我们应积极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启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气氛,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幼儿毫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不是约束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在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讲述作品所象征的故事情节,以丰富幼儿对作品人物的了解和想象,使幼儿在绘画时不被束缚在范画之上,从而能够根据幼儿自己的想象来尽情发挥,使作品更具特色,更能表现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如画青蛙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对青蛙的了解以及教师对青蛙特征的讲解,他们会画出各种不同形态的画面。如:有的画面是青蛙在水中游水;有的画面是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还有的画面是青蛙在捉害虫等。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6.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 篇六

金湖县涂沟镇中心小学 王义平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为了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

一、情境感染,映日荷花别样红

要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切地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观察,去欣赏。这样,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就不再是枯燥的语言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语言形象,学生们就能从语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听到美妙的声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他们就能深切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倾注更多的关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情感渴望,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学习状态之中。《草原》可从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开篇,在音乐声中,教师打开辽阔的草原美丽风光的画卷: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小丘线条柔和、颜色碧绿。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面对如此美景,岂有不爱之理?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与课文产生共鸣。在这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感悟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了。

二、以读为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生感悟的语言材料,而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朗读来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文意思,从中得到感悟。《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教学时,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自然段的感悟中,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寻找文中的优美语句美美地读,在读中揣摩感悟,再把揣摩感悟到的情感、心得作用于有声的朗读,从而体现自主学习的乐趣。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接着让学生站起来齐读该段,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三、平等交流,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课堂的民主和教学的平等。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才能大胆地、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老师进行真实平等的对话交流。这样,学生们的个性就能得到张扬。常言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上的不同,所以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会不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在《金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触摸文本,感受人物和作者的思想和情愫。“学完了彼得的故事,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下来,下面署上你的名字,这是你的专利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碰撞出许多耀眼的火花:“不劳而获只能是个幻想,辛勤劳动才会梦想成真。”“智慧+勤劳=真金”“勤劳是无价之宝。”“一份汗水一份金,寸金难买勤劳心”„„这些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火花的话语告诉我们这么一点:课堂上,只要老师和学生全身投入,与文本、和别人的思想进行交流,那么,他们就不只是在教与学,还在感受着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快乐;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大胆地和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从而完成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

四、走进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是生活的记载,生活是感悟的基础,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生活底蕴,就能在心灵与生活的碰撞中,迸发出熠熠生辉的言语之光。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丰收在望的秋景图:课文中出现了好些表示色彩的词语,如“一碧如洗”、“银灰”、“血红”、“绛紫”、“黑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让学生走向秋天的田野,用眼去欣赏,用心去拍摄,用手去描绘,感受色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当一碧如洗的天空、各色流云、火红的高粱等这些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眼前时,我想任何凭空的解释都是多余的了。

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7.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 篇七

一、提供观察机会,让思维在观察中萌发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孩子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例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引导学生有序观察6的乘法口诀,说说这些口诀中藏着什么规律。学生带着问题观察6的乘法口诀,努力寻找口诀中藏着的排列规律。通过充分观察与思考,学生很快找到了一系列的规律,当我故意说:“老师想背一句口诀四六( ),却突然想不起来得数是多少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想出得数是多少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喊道:“老师,你只要想三六十八,然后用18加6就可以了。”“为什么可以这样想呢?”我故意装傻。“刚才我们不是观察出来了吗?‘四六’比‘三六’多一个六,所以四六多少,只要用18加6”学生自豪地说。

学生在自主观察中积极思考,探究出了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当他们灵活运用规律帮助老师解决了困难时,他们感到非常自豪,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提供思考机会,让思维在独立思考中开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正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一段时间,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也一度成为我数学课堂上的“家常菜”,不管是新授环节,还是巩固应用环节,一个问题提出后,马上就要求学生开展讨论。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觉得自己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是存在偏差的。看似轰轰烈烈的讨论背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变。问题提出后,马上就让学生开展讨论,个别思维敏捷的孩子自然就成了讨论的主角,其他孩子由于来不及思考也就只能成为旁观者。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个别孩子表演的舞台,难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教学“千以内的隔位退位减”一课时,出示算式“204-108”后,教师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开启自己的思维,自觉联系前面学过的退位减来思考:“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使每个学生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交流,已经想出办法的孩子会积极参与到交流中去,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没有想出办法的孩子通过独立思考他们已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困难所在,将会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倾听,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冷眼旁观。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不仅能避免交流的形式化,而且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合作更真实、有效。

三、提供操作机会,让思维在指尖起舞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开始的,切断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使他们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引导学生动手拉一拉,把弯曲的毛线变直,然后从中抽象出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线段,两手捏住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这样通过操作就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知识,使学生深刻体验了线段是直的特点。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长方形纸创造线段,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创造出了线段,然后引导学生“比一比”直观认识了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整个操作活动,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以及数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拉一拉、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操作中学生们亲身经历了“线段”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不仅启迪了孩子的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四、提供交流机会,让思维在碰撞中飞扬

肖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课堂上,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彼此交换想法,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想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飞扬。

例如,在教学“认识整万数”时,一位教师没有直接将八档计数器展示给学生,而是大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用你手中的计数器(四档计数器)能拨出三万吗?”巧妙地为学生制造认知矛盾,引导学生交流:“用手中的四档计数器不能拨出3万,该怎么办?”从而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交流中想出了很多办法,最后通过交流思辨优化出了将同桌两人的计数器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计数器的办法。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教学中,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自主发现将同桌两人的计数器合起来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计数器,就能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他们无疑是兴奋的,快乐的。

8.让学生在实践中放飞思维的翅膀 篇八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先了解一下,你们的家在学校的哪一边?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在南边,有的说在北边,有的说在东边……)

师:不管我们的家住在学校的哪一边,家和学校有没有一定的距离?

生:有。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从车站开出两辆计程车,一辆往东、一辆往西,车上的乘客是不是都要按里程付费?

生:是。不管往哪个方向开,都要按行车里程收费。

师:体育课上我们投铅球,你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朝任意一个方向投,铅球的着落点和你的投球地点有没有一定的距离?

生:有。无论投到哪个方向,它们之间都有距离。

师:同学们,以上我们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量:家到学校的路程、计程车的计费、投铅球的距离等等,它们和方向有关吗?

生:都没有关系。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并观察表示3的点与原点之间有几个单位长度?

生画并回答:3个单位长度。

师:还有哪一个数表示的点与原点也相距3个单位长度?

生:表示-3的点与原点也相距3个单位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所以我们说+3和-3的绝对值相等,+5和-5的绝对值相等(指着数轴)。同学们,就刚才我们所讲的内容,请大家猜一猜:什么是绝对值呢?大家分组讨论。

生1:我认为绝对值是指两个地方间的距离。

生2:我认为绝对值是指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师:谁能联系数轴再说一说?

生3:我认为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教学片段(二):

师:前面,我们探索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数写给同桌,由同桌来写出该数的绝对值,看谁写得又快又对!(学生很兴奋,都想难住对方,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学生写出|a|=a)

师:同学们写得很快很好,老师看到有同学这样写:|a|=a,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4:我不同意,我认为|a|也可以等于0。

师: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生5:因为a是一个字母,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是0。当a是正数时,|a|=a;当a=0时,|a|=0。

生6:a可以是一个负数吗?

生7:当然可以。

生6:当a是负数时,|a|应当等于什么呢?

(引起大家争论)

生8:还等于a。

生9:等于a的相反数。

师:为什么?

生9:因为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当a是负数时,|a|=-a。

生10:(疑问地)老师,绝对值不是表示距离吗?距离难道还有负的?

师:距离当然没有负的,谁能帮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生9:(立即做出反应)a表示负数,-a当然表示正数了。

生11:(不甘示弱)比如说a是-2,那么-a=-(-2)=2,所以-a表示正数。

生10:那为什么“-a”带“-”号呢?

生11:带“-”号就一定是负数吗?比如说-(-2)就表示正数。(很多同学鼓掌赞同,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教学反思: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出示问题后,老师就说谁能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或摇头或思考,因为是数学课嘛,你回答问题后,自然给出绝对值的概念。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枯燥的数学概念赋予生活的意味,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也可以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努力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豁然开朗,从而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达到数学学习的新境界。

(二)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为此数学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用“试一试,你能行”、“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

(三)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

课堂教学中,我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千层浪”,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励学生“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学习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不仅包括认知领域内的思维,也包括思维过程中的意志力、直觉力、想象力等,而这些能力仅仅靠会解题是不可获得的。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因素,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也能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概括、抽象、和谐、完美等。因此只要转变观念,就不难从数学内容中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因素。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银丰学校)

9.让兴趣在音乐中放飞 篇九

——与名师牵手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举行了“与名师牵手”活动。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幸成为“齐鲁名师”—我校郑校长的徒弟。我十分珍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全身心的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被郑老师那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独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汲取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育教学信息的同时,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数学教育。

一学期的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郑老师的专题讲座、示范课,又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实践课、观摩课研讨。回首学习过程,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教材梳理,整体把握

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功。听了郑老师讲的1-5年级的5节课,我被郑教师深深地吸引住了,惊叹于她对小学教材系统、全面的把握,她对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在哪个年级段出现,出现几次,以及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了如指掌;对小学数学低、中、高三个学段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材编排特点如数家珍。我意识到只有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一)心中有《课标》

心中有课标,是一个老师上好数学课的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郑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举行的讲课—说课—课标解读一条龙活动,让我切实感受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只有学好《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课程标准》,才能上好课。

(二)数学思想方法

郑老师在每一节课中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郑老师的引领下我也查阅了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问题。数学思想方法的涵义是:数学思想和方法蕴含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中,它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支撑和统帅着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 中学生应该理解的学科“基本结构”。

我们应明确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三)向书本学,加强反思

作为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句话:要让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

(四)提问技能

“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郑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学到了教师怎样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

3、教师要设计追问。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4、教师要设计一些反思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如: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艺术性。如: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

三、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本学期,有幸聆听了郑老师5节高质量的数学课。这些优质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课堂上郑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 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通过听课和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选择的教学策略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细致入微的,要经得起推敲,这便是教学智慧,是一种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脉络,及时进行应变的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程式,课前是无法预设的。教师只有葆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随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做出智慧的反映,才能真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彰显生命成长的价值。

总之,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通过理论学习,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我不仅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智慧,学到了新的思想和新理念,又名师身上看到了高尚的师德、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广博深厚的教学功底,这一切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我前行。

10.理想从恒中放飞 篇十

------国旗下讲话

付远鸿2013 ·12·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理想从恒中放飞》。

理想是风,吹动生命的船。理想是雨,滋养生命的花。一只雄鹰有了对蓝天的盼望,才敢翱翔天空;一棵大树有了对阳光的憧憬,才敢直插云霄;一个人有了对理想的追求,才敢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放飞理想,就是放飞将来;放飞理想,就是放飞生命。恒口高级中学是同学们放飞理想的舞台。在这理想的接力赛中,我们要用球场上搏斗的潇洒、教室里读书的宁静,操场上奔跑的坚强,课堂上倾听教师讲课的认真和伏案苦读的辛劳,紧紧抓住自己命运的脉搏,惜时如金,奋勇拼搏。我们深深理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的青春是短暂的,面对现实中每一个困难重重的“今天”,我们只有克难奋进,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才能谱写明天人生灿烂的华章。居里夫人曾说过:“当你有一个巨大的目标时,你就会把任务当成歇息”。同样,当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就会把进取当成享用,由于那是理想的阶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理想是我们是我们奋斗的精神支柱。周恩来在少年时期便立志报国,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感慨,最终他成为一代巨人,开国元勋。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会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挥剑斩荆棘,不畏失败,勇往直前;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敢找到 1

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敢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归纳出色的人生,粉饰平淡的生活。

理想是石,能擦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能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能照亮你前行的路。生命本来就是脆弱的,但是有了理想的支撑,生命就可以变得坚强。理想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每一个音符都能指引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实现理想的道路是艰难的,路上必定满布荆棘。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我们为之拼搏。不经一番彻骨寒,怎么得梅花扑鼻香。只要我们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胜利将会属于我们。

上一篇:送爱人的端午节祝福语下一篇:句式练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