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2024-08-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精选8篇)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一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固阳县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拓宽思路,创新途径,把从严治党要求重点落实到从严管理干部上,在考核内容上体现差异化,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动真格的,探索形成了“三设三评三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三设”实现考核体系的兼顾性

考核体系是综合考核工作的基础。固阳县设置考评体系既立足共性,又关注个性,凸显考评对象各自特色,在考核对象划分、考核内容侧重、考核指标选取上,体现对不同类型部门的差异化设置,改变了以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方式。

考核对象分类设置,搭建考核“展示台”。对考核对象的科学分类,是客观准确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基本保障,也是开展差异化考核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考核对象的工作性质,将全县80个科级领导班子划分为6个镇、55个县直部门、19个科级事业单位三大类,并按照职能职责相近的原则,进一步将55个县直部门分为党群机关、综合管理、公共服务、执法监督四个类别。同时,结合领导班子的分类情况和机构属性以及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将科级干部分为镇正职、镇副职、部门正职、部门副职、事业单位科级干部5个类别。

考核内容分解设置,构建考核“坐标系”。考核内容是执行考核工作的标尺和准绳。为在统一的考核框架内提升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将工作实绩考核分为“扶贫开发、服务经济、争取资金、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维护稳定”6大项考核内容,并成立了对应的指标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考核指标设定、日常监控和定期考核等工作。根据各镇、各部门单位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确定每一类别考核对象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镇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和“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党群机关类注重提升党的建设水平;综合管理类突出服务经济和争取资金工作;公共服务类侧重于落实社会民生任务;执法监督类则进一步强化维护稳定的职能发挥。通过对考核内容的个性化设置和赋分权重的调整,引导考核对象转变工作重心,推动全县重点工作全面实施。

考核指标量化设置,形成考核“信号旗”。各指标考核办公室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在共性考核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各自承担的考核任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几项工作,设置差异化、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在确保考核指标全覆盖的同时,简化考核程序,提高考核效率,切实解决重复考核、繁琐考核等问题。同时,对各类别部门单位相同的考核指标,也相应制定有差别的分值指标体系。此外,以镇领导班子考核为试点,结合资源禀赋、工作任务量和完成难易程度的差异,确定了按照指标完成量与指标完成率2:8的比例进行分配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在明确考核对象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保证了考核工作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同时,固阳县将特色创新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给予特色工作和创新性工作单独加分。

延伸“三评”实现考核方式的全面性

考核既要看显绩也看潜绩,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由领导评更要有群众评,做到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固阳县通过平时考核、观摩考核和优化考核权重等多维考核模式,做到日常和年终印证,实绩和民意并行,提高了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和公信力,避免年底定期考核“一锤定音”。

实行平时考核动态评。将平时考核贯穿于考核工作的始终,是科学准确评价领导班子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考核资源,建立健全了平时考核工作制度和流程,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了平时考核的阶段性监督检查作用。平时考核的内容主要包含县人大满意度表决、县政协民主评议、“两办”重点工作督查、社会工作联席会评价和日常业务考核等方面,并针对不同类别考核对象,采取相应的考核方式进行平时考核。通过开展平时考核,实现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动态考核,使考核结果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印证。

开展观摩考核阶段评。观摩考核是对考核对象工作实绩的实地检验,可以为考核主体提供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固阳县每年确定10个左右承担全县重点工作任务的镇和部门单位进行观摩考核。由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各镇党政正职和有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观摩考核团,对观摩对象涉及的重点经济建设和惠民工程项目,采取现场参观、沿途介绍、集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观摩考核结束后,考核团成员对考核对象进行实名制评分,将结果按照规定的比例计入综合考评总成绩。

优化考核权重客观评。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主体和评价权重,是实行差异化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更加熟悉工作、更加了解干部的领导参与到评价工作中,结合考核对象岗位特点,对领导班子正职,增加了分管副县级领导的评价分值,着重强化其评价作用。对领导班子副职,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则不参与评价,重点突出分管副县级领导和本单位正职干部的评价作用,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同时,本着“为谁服务、让谁评价”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群众和基层干部的评价作用,并赋予50%以上的评价分值,通过倾听来自基层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得到对领导干部真实的反馈。

推行“三挂钩”实现考核结果运用的导向性

固阳县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坚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地奖惩干部,在广大干部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明确的用人导向。

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相挂钩。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也是领导干部努力程度的直接反映。在评优结果确定上,评为“优秀”的镇和部门单位,镇党政正职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考核评优比例增加到20%;评为“良好”的镇和部门单位,镇党政正职只确定1人评优,其他镇正职以及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进入相应类别排序前30%,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评为“一般”或“较差”的镇和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一般干部考核评优比例降低到10%。通过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进行有效挂钩,进一步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团结拼搏、求真务实、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考核结果与班子优化建设相挂钩。进一步拓宽考核等次评定视野,发挥考核工作对干部的选拔作用。每考核结果确定后,适时召开考核表彰大会,通报考核结果,对评为“优秀”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转非或降免职。真正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能够得到相应的荣誉和认可。目前,县委对综合考评排名靠前的11名科级干部提拔重用,对连续两年综合考评排名后3%的6名科级干部进行岗位调整。

考核结果与干部优缺点反馈相挂钩。在考核结果反馈方面,注重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项工作能力以及民主测评等方面情况。通过分别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绘制综合考评曲线图和民主测评曲线图,将考核对象各项考核指标成绩,与同类别的平均成绩进行对比,以图表形式向考核对象进行反馈,使考核结果更加立体、直观和透明,便于广大干部准确把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和提高。

推行差异化考核评价的初步成效

通过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各乡镇、各部门实行差异化考核,树立起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考评工作的“杠杆”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围绕中心,有效发挥了考核工作指挥棒作用。为加强对各镇、各部门单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验,在设定考核指标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反复修正,将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十个全覆盖”等全县重点工作逐步融入到考核核心内容,通过准确设置考核指标,将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县发展大局上来,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催生了各镇、各部门相互较劲、竞争赶超的态势。

整合资源,有效发挥了考核工作监控器作用。固阳县进一步整合考核资源,增强了考核工作的完整性,通过县人大满意度表决、县政协民主评议、“两办”重点工作督查、社会工作联席会评价和日常业务考核等日常考核动态评估监控,对平时考核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实现了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平时监控和动态考核,更加全面客观地掌握考核对象的现实表现和全县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情况,拓宽了多角度、多层面评价班子、印证政绩的途径,使政绩考核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明确导向,有效发挥了考核工作风向标作用。通过转移考核重心,转变以往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工作模式,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于在考核中发现的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且又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干部,特别是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事件中,体现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干部给予充分认可,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优胜劣汰,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新局面。

(作者系固阳县委书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二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 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 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 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产生的经济活动, 如比赛场馆、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 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等;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会契机, 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从本质上看, 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 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适当超前。如韩国借1988年汉城奥运会良机, 推动经济超速发展, 1981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96, 1985年至1990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 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 国际形象得到明显改善, 国际地位获得很大提高, 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北京奥运会关联产业的促进效应

奥运经济促进关联产业发展, 来源于奥运经济的传导效应, 奥运经济的传导效应定义为因举办奥运会引发的关联产业、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奥运经济的传导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产业间传导;二是区域间传导。

产业间传导是指将奥运经济中的体育产业作为一个中间产业引发关联产业发展的过程, 根据著名的产业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所创立的产业部门关联数学模型可以对此进行量化分析。奥运经济中产业间传导路径分析起点是产业关联, 是将奥运体育产业作为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区域间传导是指奥运经济从举办地到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发展的过程。区域间传导路径比较复杂, 除与区域资源优势有关外, 还与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

奥运会举办地的扩散效应,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发展极理论认为: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这些部门和行业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中心, 这些中心就成为发展极。发展极对广大周围地区有一种辐射扩散效应。凭借这种辐射扩散效应, 发展极成为一个地区的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向心力的作用使得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四周聚集着日益增多的其他相关部门、行业和辅助性厂商。其增长势头又把技术、资金、组织, 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周围地区扩散, 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随着积聚效应的增大, 该区域的经济成本转而回升, 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不可能在地区内的所有城市同时出现, 从而又产生经济活动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扩散效应”。成为发展极的城市应该向其他城市积极地进行扩散效应, 使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另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地影响, 这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是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实力的关键。

奥运会与大推进理论, 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的大推进理论认为:如果投资是一点一点、孤立分散地进行, 它对经济增长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只有在投资达到一定的规模, 采用大推进的方式, 持续增长的目标才能实现, 就是说, 资金的积累必须达到足够的规模。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这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如果对举办奥运会的投资是一点一点、孤立分散地进行, 它对举办城市经济增长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只有在投资达到一定的规模, 采用大推进的方式, 持续增长的目标才能实现。由于奥运会的规模相当巨大, 因此为满足举办奥运会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等公用事业方面的投资也会非常巨大, 达到相当的规模, 只有政府进行大量投入, 再加上一定数量的民间投资才有可能实现。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使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上一个台阶, 对奥运会举办国家和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应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如果奥运会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方面的投资, 那么,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就会比通常认为的要小, 这是因为奥运会的组织支出和工程的直接支出与工程的间接支出的数量相比要小很多, 而投入的少, 产出也自然要少。

三、北京奥运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 强化中心—边缘关系。以奥运会经济为推动力, 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场, 即有益于奥运会的举办, 也有益于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发展。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北京、天津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 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 这是制约首都经济圈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此, 首都经济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关系, 即以市场为纽带的中心—边缘关系是当务之急。都市经济圈的形成, 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 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集中, 是持续发展的保证。作为中心城市, 同时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北京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 同时自己又无法满足, 为了本身的发展, 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北京必须借助奥运会经济效应加大开放市场的力度, 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利益调节中的主导作用, 联手共建首都经济圈的区域性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 倡导各区域彼此间市场的相互开放, 为区内外经营者提供平等竞争的经营环境, 给予周边地区平等参与奥运会经济及其他经济发展的竞争机会。然后要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完善首都经济圈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远洋运输、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套、高效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区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合力打造“数字首都”。推进区域信用环境建设实现区域社会信用数据库联网, 共同创建“诚信首都”。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 联合开展水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控制及固体废弃物末端处置设施建设, 联合实施首都经济圈近岸海域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协同打造“绿色首都”, 完善区域生态城市网络体系。

二是以北京奥运会为主线, 在鼓励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前提下, 以各地区现有的经济结构为基础, 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出发, 以区域为单位建立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群。实践表明, 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在价值链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 通过建立跨区域产业链, 带动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产品开发, 形成相关产品配套协作网络, 有助于依靠网络竞争优势, 强化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 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首都经济圈必须开始重视区域产业链建设, 如北京展为奥运会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中心, 带动现代制造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天津以服务奥运会信息通讯和游客观光为主的现代IT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导, 促进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商业等城市服务业的振兴;唐山等其他城市也相应的以奥运会为契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新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与北京、天津一道形成完整的、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地域, 形成完整的IT高科技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商贸购销产业链、文化休闲产业链、住宅产业链、诊疗服务产业链、农业产业链等链型经济, 促进产业链接和结构优化共同带动首都经济圈外圈的发展。

总之, 奥运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联, 从空间范围看, 北京奥运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在北京;从时间维度上看, 奥运经济影响在12年左右, 奥运对经济的影响短期主要是影响总需求, 长期主要是影响生产技术, 劳动力素质, 基础设施和经济体制, 从而影响总供给和生产能力;从经济层面上看, 奥运的经济影响包括对实物经济层的影响和货币经济层面的影响;从产业结构上看, 奥运经济影响最大的是二、三产业。因此, 奥运对社会经济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北京奥运将对首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北京奥运经济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经济, 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本框架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借奥运之势, 大力发展奥运经济, 将从总体上扩大投资规模, 刺激消费需求增长, 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和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提供新的机会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奥运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1]江蓝生等:2001年~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2

[2]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6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司,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8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三

一、已有成效

一是全力推进减政放权见实效。5年来,我区降低了32项中介服务收费,清理4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下,放开67项商品和服务价格管理。在授权市县管理17项的基础上,继续下放6项定价权限,提高价格调整灵活性。重新修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定价目录》等制度,促进价格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研究制定或修改了规范政府定价和市场价格行为、成本监审、价格监测等20余项制度,完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价格行为规则,切实把价格工作重心由管水平向管行为转变,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二是市场价格调控取得积极成效。5年来,全区CPI上涨由2011年的6.3%逐步回落到2015年的1.1%,价格调控取得显著效果。首先,出台了“菜篮子”市县(区)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效能考核目标,获得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其次,完善了价格监测品种、指标体系,构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系统平台,实现自治区与定点监测市、县(区)三级监测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第三,健全和延伸农产品保障机制,落实惠农增收政策。依托覆盖全区的196家平价商店平价经营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主导国有农贸市场建设,深入推进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培育农副产品价格调控长效机制,破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难题。第四,建立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5年来,价格调节基金用于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达4.2亿多元,切实发挥了稳价惠民的积极作用。

三是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实现突破。5年来,我区电价、气价、水价、医药价格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力价格改革方面,协调落实外送电有关电价,调整销售电价用电类型,出台并完善了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强化推进环保电价政策实施,积极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以及输配电价改革等工作。在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实现了天然气上游门站存增量气价格并轨,理顺了非居民用天然氣销售价格,落实了居民用气阶梯价格政策。在水价改革方面,阶梯水价制度在设市城市全面推进;率先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贺兰县、利通区、隆德县实行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在医药价格改革方面,全面放开药品价格、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以银川市为试点,下放城市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权;从2016年1月1日起调整1077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四是价格市场监管效能大幅提升。5年来,我区不断提升和强化价格执法水平和力度。“十二五”期间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937件,实施经济制裁1.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倍,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深入开展市场价格监管,积极推行执法公示制度,坚持执法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全面落实《价格行政处罚决定书公示规定》要求,在具体案卷处理中实现了监管结果公开,从而确保监管方式公平、公正、透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12358价格举报电话,及时化解价格矛盾。五年以来共受理价格举报(咨询)4.5万件,经济制裁2957万元,是“十一五”期间价格举报(咨询)的5倍、经济制裁的13倍,有效地整顿规范了我区市场价格秩序。

二、重点任务

现今,价格改革已迈入“十三五”时期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价格改革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价格改革的重点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价格工作文件,思路上有新方向、理论上有新观点、措施上有新突破。

我局自2015年11月开始,举全局之力,在反复论证、多方调研基础上,代自治区党委、政府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已征求完相关厅局意见,近期将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议。

第一,创新价格形成机制,突出市场强化改革。在政府定价上,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定价机制、成本监审规则,完善政府定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使政府定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在价格监管上,加快形成覆盖重点行业的价格行为规则和社会监督体系,为合理引导经营者价格行为、放活市场提供有力保障。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管理方式(“PPP项目”),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要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竞争方式选择社会投资者,具体收费标准由政府出资方与社会投资者遵循市场规律和合理盈利原则,统筹考虑建设运营成本、市场需求、经营期限、用户承受能力、政府财力投入、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因素协议确定。

第二,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力求提升再创突破。“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完善输配电价监管方式,推动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适时放开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和车用天然气价格。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调放结合,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面推行药品采购及流通领域“两票制”和高质耗材集中采购,切实降低虚高药价和不合理的费用,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腾出空间,逐步实现“腾笼换鸟”。推进城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下放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权。严格落实社会投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市场化改革要求,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全面落实居民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加快全区县级以上城市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步伐。对国家定项目、自治区定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降低收费标准,条件成熟时予以免征。

第三,完善调控政策体系,探索创新加快转变。立足宁夏区情,实施精准“相机调控”,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把调控措施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继续依托平价商店、国有农贸市场、生产基地冷链设施等资源,培育农副产品价格调控基地,持续推进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打造价格调控强有力平台。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信息公共服务职能,完善重点行业价格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健全覆盖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信息采集网络体系。进一步树立底线思维,完善风险处置预案,提高价格风险防控能力,强化改革创新,将调控成果转化为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的实绩。

第四,强化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激励竞争共享市场。通过健全规则、加强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和促进公平竞争,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逐步确定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在放开的同时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或议价规则。加强资费行为监管,定期开展全区电信资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反垄断执法,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价格垄断案件线索收集制度,着力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价格垄断违法案件。完善价格社会监督体系,强化价格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国四级联网的12358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作用,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乡镇、村居民价格监督员队伍。

第五,找准价格工作职能定位,完善保障夯实基础。主动適应新常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推动全区价格工作。健全系统上下、部门之间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分类推进价格改革,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强化能力建设,推进价格监督检查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升能力素质。大力推进价格信息化建设,依托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和公共云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区价格门户网站等价格信息系统,探索“互联网+价格调控监管”的新模式。继续落实和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加强新闻和政策发布,讲好价格改革故事,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广泛凝聚改革共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四

【作者: 彭国运 舒世远 许熙志】【2009-08-24 09:33:42】

光山县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中,以“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为主题,结合实际,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社会化服务、社会保障、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文化旅游带动发展等8个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组,出台了《光山县文化旅游带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指导意见(试行)》。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五

接受集体主义熏陶,现实中却受唯利是图市侩习气影响;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但又不自觉地把孩子推向个人主义极端。在荣辱观教育中,要协调好道德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和谐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二是倡导荣辱观文化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对新风尚的树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不能只停留在歌词、论文等创作形式上,要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好传播新风尚的生动氛围。三是创新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大教育,其中社会教育注重环境育人,学校教育注重课堂育人,家庭教育注重生活育人。时代的发展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了许多便利,比如村民教育已办进了学校,家长学校已将学生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将三者整合,使它们在内容上、目标上协调一致,在方式、方法上互为补充,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水准和影响力。

评议机制要“贴近”。确定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道德评价标准之后,对道德行为的评价就非常必要,它将促进社会新风的形成。评价要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评价贴近工作,即“八荣八耻”要进入各类考核、评选中,要进入党风廉政建设中,要进入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评价贴近生活,即要求“八荣八耻”进入学生守则、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中。评价贴近群众,即要求将“八荣八耻”评价、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自己评议。为使评价机制做到“三贴近”,一要有评价组织。各级宣传部门及文明办,应引导人们自觉以“八荣八耻”来评议身边的人和事;行业协会,是行风评议的组织者;农村创建活动,是将“八荣八耻”道德教育融入到“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途径。二要有明示行为。评价要评出榜样、先进,并在社会中广泛传颂。三要有批判功能。要将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和行为曝光,通过开展“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广播曝光台”等形式,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舆论场,将荣辱观的评价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奖惩机制要“连心”。惩恶扬善、颂美批丑,是促进社会新风形成的重要环节。只有让正义的行为得到最广泛的赞赏,丑恶的行为才会成为“过街老鼠”。全社会应当形成对“八荣”行为大张旗彭表扬,对“八耻”现象严加制约的机制。一是奖惩意识要深入人心。要建立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运用宣传栏、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方式广而告之,让全社会都掌握奖惩条规。二是精神奖励要震撼人心。对文明单位、文明个人要进行精神上的奖励,给予荣誉称号,进行宣传报道,使之震撼人们的心灵。三是物质奖励要慰藉人心。也许有人认为,弘扬社会新风尚不应当有物质意识。其实不然,对于那些为正义而致残甚至牺牲的人一定要给予足够的物质奖励,决不能出现让“恶者”快,“善者”痛的寒心局面。四是惩恶罚丑赢得人心。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治那些不讲道德的不法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

过滤机制要“严格”。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对的非道德主义还存在,这种对立面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念变得模棱两可、流荡不定。因此,必须对非道德主义进行过滤。建立对非道德主义的过滤机制,要弄清楚哪些方面要过滤,怎样才能过滤等问题。当今社会要加强对以下非道德主义现象的过滤:行业方面以权谋私,以职图利,收受贿赂等社会公害行为,传媒信息中黄色成分,社会风气中“第三者”、“性自由”等失范行为。怎样过滤?一是行风建设要自律。行业、企业要以创建文明行业为龙头,建立行业协会,开展“共铸诚信”活动。二是文化进口要把关。现代社会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们一定要严把入口关,坚决剔除“泊来品”中的糟粕。三是文化服务要提档。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做好文艺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大优秀作品的创作力度,要形成社会合力,开展好“送文化”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四是传媒通道要净化。我们应当采取有力措施,运用高新技术,净化荧屏声频互联网,加大对传媒通道的管理,依法打击各种丑恶现象。五是社会风气要导向。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激活个体“良知自律”,充分发挥道德谴责力量,宣扬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价值的新人、新事、新观念、新生活方式,批评和谴责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非道德行为,让一切邪恶和不良现象无所遁形。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根本,评价是必需,奖惩是手段,过滤是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弘扬才能常抓不懈,才能一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六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从深层次上说,根本在于通过实践的探索和制度的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动力与平衡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

社会的发展需要动力与平衡两种机制

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有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动力机制,一是平衡机制。动力机制,提供和传输着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能源和能量亦即动力;平衡机制,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部分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

社会需要动力。在一定的动力作用下,社会的每个成员或群体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从事以生产劳动为主的社会活动,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整个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也需要平衡。每个成员或群体都按照一定的规范各处其位,各得其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始终保持有序和稳定的状态。

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没有动力机制,社会就会陷于僵化、停滞状态;没有平衡机制,社会就会杂乱无章。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不仅要看这两大机制是否各自都具有良好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关键是要看这两种机制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协调稳定地发挥其总体的功能。

动力机制的社会表现和衡量尺度,主要是效率。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在社会层面,主要表现为有没有活力。作为社会整体,则集中体现在发展上。平衡机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是资源配置的结构比例和财富分配上的公平公正。在人的社会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平等。在社会层面,表现为是否和谐。作为社会整体,则集中表现为有序和稳定。效率与公平,是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对矛盾,它的背后,其实就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关系问题。

把动力推动的发展与发展过程中的平衡结合起来

党中央要求我们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精神实质在哪里?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继续坚持发展;一是要做到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两方面往深层次说,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动力与平衡的关系。前者是要继续激发动力,焕发活力,从而保持发展的势头;后者则是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各方面的平衡,不要顾此失彼,造成大的失衡。

从前者来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这样那样问题,都需要加以关注,都需要认真解决。但基础,还是要靠发展。只有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我们才有更好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才有更大的财力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予扶持,才能逐步缓解就业人口不断增加的巨大压力,才能处理好涉及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矛盾。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社会具有强大的动力和活力,社会的每个部分、每个成员、每个单位都能以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去从事劳动、从事经营、从事创造。如果没有这样的动力和活力,任何发展都不能实现,任何平衡都是没有基础的。

从后者来说,我们要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是只为少数人的发展,不是畸轻畸重的发展,不是竭泽而渔难以持续的发展,不是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发展,而是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尤其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发展。

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要注意社会的平衡,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区域、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做到统筹兼顾,各得其

所。

处理好动力与平衡的关系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讲平衡。和谐就是平衡,平衡才能和谐。

但平衡是有不同类型的。在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平衡;而停滞僵化、死气沉沉,也是一种平衡。过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讲物质利益,不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一切经济和社会活

动都由政府统一安排。这似乎也平衡了,但社会系统缺乏内在的动力。整个社会缺乏创造的活力,发展的速度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后,我们一个突出的做法是放开搞活。其实质,就是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通过物质利益的驱动作用,把人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形成一种机制,通过市场来使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并获得自己应有的利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的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活力大大增加。人们生产、经营、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大大提高。其成就,有目共睹,世所公认。

但当我们致力于建设动力机制的时候,也逐渐发现,现实生活中,平衡机制上的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出来。比如,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假冒伪劣现象严重,贫富差距、地区差别逐渐拉大,人民内部矛盾更趋复杂等。正是针对这些情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就和谐讲和谐,就和谐建和谐。和谐、平衡,只是社会一个方面的状态。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还有动力、活力这更为重要的一面。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要求时,既着眼于保持和谐,又着眼于保持活力,贯穿了活力与和谐相统一的精神。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在这里,缺了动力不行,缺了平衡也不行。

从激发活力来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时,就兼顾了活力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要全面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各方面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胡锦涛总书记还把“充满活力”直接纳入到和谐社会的特征当中。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

从保持和谐来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利益关系,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妥善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等。做好了这一切,社会就能呈现出和谐的局面。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不同方面的人们,对改革评价、收入分配、区域差距、效率公平等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之所以会有这些分歧,其实基本的原因是:一方只注意到动力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而忽视了平衡和稳定;另一方则只注意到平衡以及现实中的不平衡现象,而忽视了动力和活力。所以,消除分歧的关键,是双方都向对面看一看。只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动力与平衡的关系,思想就比较容易统一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建立和完善动力与平衡相结合的社会运行机制。治国理政,必须始终注意把握动力与平衡两方面的关系。提高执政能力,也必须提高把握这两个方面关系的能力。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七

一、准确把握省情, 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 社会实践活动已形成规模化

在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部委的统一部署下, 在共青团组织的具体安排和操作下, 当前, 全省高校都响应号召, 深入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有数万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人数的稳定增长、影响力日益扩大。2008年福建共组织了数千支实践小分队, 在组建团队、参与人数、实践成果等方面形成了规模效应。

(二) 社会实践活动已形成了制度化

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效益越来越明显, 在团中央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各高校纷纷将社会实践工作纳入教学计划, 给予必修学分, 将实践纳入规范化的运作渠道中, 通过制度来保障运作。在实践过程中, 有理论也有实践指导教师, 有校内指导也有校外指导;有理论教学, 有实践考核;有考核, 有成绩。形成事前准备、中途实施、事后总结、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1]。

(三) 社会实践活动趋向专业化

近年来, 高校各级团组织一句社会实践中“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2]。组织了各种专业化的实践团队, 如“医疗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大手拉小手”等实践团队。通过科普宣传、科技扶贫、科研攻关等活动, 为广大群众传授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 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振兴地方经济, 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同所学专业进一步结合, 从而让社会实践活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 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品牌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扶贫助学行动”、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团、博士实践团西部行、文明礼仪推广等项目已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通过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法律普及、文化宣传、“三下乡”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抓典型, 促品牌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得以扩大。

(五) 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

近年来, 福建多数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已开始实行按项目招标、按项目负责的相互化运作方式。如利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科技服务、咨询服务、文化服务等。再比如, 开展城镇规划、心理健康、帮残助弱、医疗服务等, 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 为社会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如莆田学院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通过节假日课余时间深入莆田各社区商业区景区等地方进行文明礼仪推广实践活动, 获得团中央的立项, 并获得团中央优秀志愿者项目, 及“第七届中国志愿者服务项目奖”。

(六)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阵地化

目前, 各个高校在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大力加强同接受社会实践工作有良好基础、取得初步成效并有较大合作潜力的地区或单位的联系, 建立自己的社会实践基地, 使得社会实践拥有固定的活动阵地, 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 取长补短, 两地对接, 实现双赢。今后, 社会实践也可以同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对接, 开展实践活动, 使实践阵地化。

二、海西区建设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大学生的观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就现状而言, 在观念、意识、客观条件等诸多方面还严重制约着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 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社会单位和个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仍然不明确,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质疑和否定的态度, 认为是形式主义, 是当年的“上山”、“下乡”的延续, 是一种政治口号的活动, 这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外部阻力[3]。另外, 大多数学生分散实践, 管理比较松散, 形式比较浓, 在结合实际的过程中, 不能做到紧跟社会发展、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3], 造成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单一, 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降低了实践效果。

2.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的设计上还存在着盲目性, 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 这就使得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空洞化, 缺乏载体, 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些高校,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 经费筹集渠道不宽, 实践经费投入比较少, 且实践基地比较分散, 不利于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以及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的联系, 使得个别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活力, 难以吸引广大同学。

3.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受到地域、经费、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难以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 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意外人身伤害等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措施, 而这些因素又制约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4.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延续性和固定性, 一年一个形式, 一年一个地方, 部分停留在旅游参观的性质上或应付的层次上, 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这就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看上去缺乏稳定性, 难以引起社会支持[3]。此外, 一些高校没有制定实践教育考核办法和考核表彰, 或表彰力度太小, 难以造成影响, 社会实践的成绩多没有记录。

三、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1.领导高度重视, 加强宣传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学校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要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并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为广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3];要努力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的深度, 形成立体化的宣传形式, 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 树立起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和实践品牌, 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要在组织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力度, 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内容、新载体、新举措, 保证社会实践长盛不衰、推陈出新。

2.围绕热点难点, 建立服务体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要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就必须针对社会急需的或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如: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创新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等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 应人民之所求、急人民之做需。此外, 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就业与创业相结合, 把大学生需要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积极投身于建设海西区的伟大实践。

3.围绕素质教育, 拓宽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 大学生正走向自主择业, 他们的危机意识、成材意识也日益强烈, 早已从“上山”、“下海”的争论中冷静下来潜心学习, 在高校出现了目前的学习热、考研热、考公务员热。同时, 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大学生们的追求。各高校团委在组织开展活动的同时, 要注重对大学生科技、文化、文艺、社交、个性、等方面培养, 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建立保障体系, 完善实践机制。要想让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要有科学的完善的体系保证和支持。政府、学校和社会要为实践提供沟通的平台, 形成“学校—党委政府—实践单位—学生”的实践模式[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 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各级党政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使大学生劳动与社会实践深入进行下去, 做到领导重视、家长支持、社会配合,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实践网络, 促使实践活动蓬勃发展。

5.加快基地建设, 扩大对外交流。实践证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仍有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持怀疑态度, 要改变这种状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完善机制, 加快基地建设, 广大家长也要大力支援学校的工作, 送子女到基地锻炼, 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2]。此外, 围绕为海西区建设服务的主题, 创新活动形式, 突出活动重点, 有计划、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扩大学校之间、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也要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合作, 使实践健康有序稳定的开展为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摘要: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 深入海西区及辐射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 对构建和谐海西的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阐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规模化、制度化、专业化等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海峡西岸经济区

参考文献

[1]陈金和、冯岚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增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教育的改善[J].中华子女学院学报.2000.04

[2]唐国忠.在全名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共建共享和谐社会[J].求是.2007.3 (2) :22-24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篇八

摘要:社会利益作为经济法的基础,需要法律保护期实现,本文试图通过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对社会利益做一个新的界定,并试图设立一个机构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行使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维护社会利益。

关键词:社会利益;经济法;司法

一、社会利益的界定

在近代历史中,很多学者在其著作中都对利益问题作了相关赘述,例如,波斯纳的“财富最大化”——使社会的整体“价值能被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哈耶克则认为,社会利益是干预者的人为建构,是干预者特殊利益的敲门砖——“政府已学会使用‘社会正义’这块敲门砖为自己谋取私利”[1];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自由放任理论的观点认为,社会利益可完全经由个体自主追求自身利益而自然达到;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在《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指出,法律的最终形式是“回应型法”,好的法律应该提供的不只是程序正义,它应该既强有力又公平,应该有助于界定公众利益并致力于达到实体正义[2];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则认为利益应该自由的追求——唯一应得‘自由’之名的,便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追求我们自己的利益的自由[3]。

当然,我国法律也确认和保护社会利益,并在具体的规定中,将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分开表述,其中对社会利益的界定所形成的通说是:是指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具有以下三点特性:第一,社会利益具有客观性,它客观存在与条文;第二,社会利益具有共享性,它属于不特定多数人共有;第三,社会利益具有多样性,可以表现在财产方面,也可以表现在非财产方面。

我认为,社会利益其实是一种工具性的安排,具有功能性的内涵,是人为安排的结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全社会的福祉,它具有地域性,世界各地都在维护其特定区域的社会利益。所以,社会利益是一种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所共有的一种人为安排的为了增加全社会的福祉的一种工具。

二、社会利益实现之经济法机理

(一)社会利益实现的经济法实施程序

社会利益作为经济法的整体性原理,其在个案中确定化的两个重要途径是行政执法和司法。就行政执法而言,行政机关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法行政、合理行政,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典型的例子便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展开的维权行动。然而,就司法审判这一途径而言,社会利益必须具有可诉性,其代表性制度建设就是“公益诉讼”。

由于社会利益属于不特定公众所有,并且“社会的”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全部人口,一个公司,一个协会,一个团体,一个部落,一个帮派,一个族群,或种族、宗教、运动和娱乐项目的成员,以及住在一个特定地方的居民,都是社会或能够构成社会”。所以,對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的界定很难,但是我们能否构建这样一种制度——设立一种专门的机构来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来行使相应的社会权利以及承担相应的义务?就拿环境污染纠纷来讲,A企业的厂房在B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会有几种结果:第一,B地区的人为了维护其环境资源保护的这一社会利益,可能会推选出一名或者多名代表者提起诉讼,其余人当然成为普通的共同诉讼人,这看似一种很好的结果,但是,每个人都有基于理性与自利的考量,在推选代表人时可能会有不同选择,那么,在此过程中,其所付出的成本不是很可观嘛?第二,由于B地区官商勾结,所以B地区的民众的权利救济行使成为一纸空文,社会利益处于长期的侵害状态,其成本更客观。如果,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不隶属于任何行政部门,不参与任何营利性活动,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那么,B地区的民众可以直接向该机构反映,由该机构代为提起诉讼,也可以是该机构主动提起诉讼,这样,民众付出的成本就会低得多。或许,设置一种专门的机构,国家所要负担的成本很大,但是,我国现目前的经济发展很不健康,出现了许多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各种问题,例如去年北方一些地区的雾霾天气,以及PX等一些列群体性事件,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社会利益代表者,那么国家付出的成本会更可观。所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可行的,是符合效率的。当然,这个专门机构的成员可以像人民陪审团那样从社会中作出选择,并给与其较多的社会荣誉及一些实质性的好处,这样会更减少付出的成本。

而对于责任承担的问题,其实主要就是法官在公益诉讼中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居间裁判,合理、合法的让当事人承担责任,说到底就是一个法官通过利益的平衡而做出一个选择的过程。当然,法官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符合经济效率,要经过成本与效益的考量,应该承认法官对于价值判断的能动选择,法官应该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从社会总体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寻求一个替代方案A-A’(熊秉元教授独创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做一个价值的取舍,符合最小成本原则,那么责任的分担也是有效率的。

由上观之,我认为公益诉讼的本质在于经由程序而对利益间的冲突做出调试,进而实现社会利益实现的机制。当然在对平衡利益的价值准则进行选择的过程必须符合效率,尽可能的较少成本的付出。

三、社会利益实现之经济法制度安排

(一)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与倡导性规范调整相结合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的特征。需要采取刚性、弹性和柔性多种调整方法相结合,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条件,经过成本与效益的考量,适时的选择与组合不同方法配搭,通过授权、命令、禁止、引导来进行市场规制和宏观调控,从而维护社会利益。

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例,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六条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当然也规定了受害者可以向法院起诉或向行政部门寻求救济。

(二)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奖励是法律的肯定性评价,惩罚是法律的否定性评价。由于社会利益的普遍性以及考虑维护社会利益的效益型,经济法不应单纯的采用否定性评价,而要采取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惩罚,包括财产惩罚(罚款、没收财产、惩罚性赔偿)、资格惩罚(吊销执照、取消资格)和刑事制裁。由此或许会产生这样一个诱因,民众基于其理性与自利的考虑,努力得到奖励,不受或少受惩罚,从而维护社会利益。

四、结语

围绕社会利益的争论众说纷纭,在本文中,我通过法律经济学的一些知识尝试对社会利益做一个界定:社会利益是一种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所共有的一种人为安排的为了增加全社会的福祉的一种工具。通过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对社会利益实现的机理和制度作了简单的分析:社会利益的保护其实就是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因为根据熊秉元的观点,法学里的所有都可以用成本来解释,都是一种价值的取舍;所以,当我们面临价值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经过成本与效率的考量,力图使付出的成本小于收益,这样的选择才是有效率的,从而达到“希克斯标准”。(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二、三卷)[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119.

[2][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M].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87.

上一篇:属地化管理办法下一篇: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