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在(共3篇)
1.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在 篇一
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余文森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35000)
(《中国教育学刊》 2008.11)
[摘要]教学规律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与优质教学,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先学后教”,当学生己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二,“先教后学”,当学生小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但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第三,“温故知新”,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是教学 的一条规律。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有效教学
[中l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1002-4808(2008)11-0040-07
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当前,有效性问题己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强调这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凸显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
一、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己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因),由己经完成的发展秩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的事情,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教学与其说是依靠己经成熟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中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维果茨基据此强调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1]实际上,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这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机制。
这条规律的潜在意义在于,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是怎样地依靠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指出,学生的独立性包含这么四层意思:[2]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罗嗦;自己相信自己能想出解答的问题,就不愿再叫别人提示;自己认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或多嘴。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成绩。
根据我们实验的体会,先学之学具有以下的特性:
第一,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与预习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是课堂教学在先,学生复习和作业在后,也即学生的学习只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制。教育心理学认为,这种缺乏学生对知识独立建构的所谓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的形式上的学习。而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第二,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在我们实验中,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前,独立阅读教科书(要求写阅读笔i西,并独立完成课本作业。从这个角度上讲,先学与传统预习有本质区别: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传统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预习具有从属性,从属于课堂教学,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不是学生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环节。
第三,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先学则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超纲学习。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潜质不一样,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进度不一。我们认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应做到该统一的统一,不一定统一的可以不统一
后教之教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针对性。后教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针对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那么,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首先,必须对学生的超前学习进行检查,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己达到于什么样的程度。这既是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肯定他们超前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过程。其次,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不仅针对学生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正是这种针对性,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第二,参与性。先学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基础,参与性教学是一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强化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参与式的学习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单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参与性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不应局限于独立思考和练习阶段,而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特别是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学都有所发展;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也参与教,不仅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目也把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展开师生互教互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也参与评价。
第三,开放性。开放性是针对性和参与性的必然结果,教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学生先学存在的所有问题,而学生在参与性学习中的各种即兴表现和自由发挥更是教师所难于预料的,这对以教案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无疑是一种反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是,正是这种开放性真实展现了教学过程中本应存在的生动性、复杂性、生命性、挑战性和生成性。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应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3]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出示这堂课的学习日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 自学结果(差生优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4]
杜郎口模式。“‘二二六’其主要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三个追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六是指六
个教学步骤,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日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5]
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其主要的步骤: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一,阅读课本。就是学生自己读课本。第二,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第四,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6]
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其主要的步骤:第一步,自学。就是自己读课本。第二步,启发。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第三步,复习。回头梳理一下自己己经学了哪些内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第四步,作业。其实也就是练习。第五步,改错。这一步相当于卢仲衡老师倡导的“当时知道结果”。学生做了练习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改错。第六步,小结。[7]
这几项教改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遵循了“先学后教”这一教学规律。
二、铁律之二:“先教后学” - -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对此有过十分精辟的见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于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乎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目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8]各科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指导,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和渗透,通过讲授科学家们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思考、怎样探索、怎样总结、怎样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角度讲,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很多成功教改实验的共同特征。从实践上讲,学法指导的卞要教学要点包括:
第一,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它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停留在讲清楚知识上,而是在讲清知识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讲授的内容,同时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卞动展开智力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旨在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能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这种学习上的自我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能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一方面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不论是脱离教法改革的学法指导,还是忽视学法指导的教法改革,都难于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这种教法以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为理论设计的基点,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要日标,“三主”和“四式”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这一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外化为相对应教学结构模式即“四式”,包括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10]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其操做方式为: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10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第六步,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11]
浙江省金华一中的“学案教学法”。金华一中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个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卞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学案既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己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卞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12]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按照我们实验的体
会,这个转化过程可分为教读、导读和自读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教读阶段。这是实验的起始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形式应多样,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解释层次的问题、批判或创造层次的问题。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己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己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目重要的是学生己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自己提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己经由依赖阶段进入独立阶段了。而学生一旦进入独立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所以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联系
三、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一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单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种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己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13]“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的贡献,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告诉我们: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所谓适当观念是指能对新知识起“固着”或“拴住”作用的学生己经掌握的有关的概念、命题、表象和其他有意义的符号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4]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当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观念时,学习材料对学生就构成了潜在意义,接着,学生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理解和思维的本质。其结果,新知识被纳入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去,获得了心理意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血肉”,自己的心理品质。而原有认知结构经过吸收新知识,自身也得到改造和重新组织。正因为如此,奥苏伯尔也把有意义学习看成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行程和效果。[15]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互相(同化)就失去了落脚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没有“商不变性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等旧知识,则他们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新知识的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所谓可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当新旧知识能够清晰地分辨时,学生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例如,只有当学生清晰地意识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两者之间的相异时,他们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会导致学习上的负迁移,从而产生机械学习。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显然,如果学生对“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旧知的掌握是模糊和不牢固的,那么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新知的学习就不可能是有意义的、顺利的。
总之,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讲,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学会了前进,以实现掌握学习,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业失败现象的根本措施。从小的角度讲,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己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15]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信心的根本措施。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旧知,奥苏伯尔建议我们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得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比要学习的新材料更一般、更概括,并目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也密切联系。它们充当着学习者由己知通向未来的“认知桥梁”,起着沟通的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不能狭隘来理解所谓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原有的适当观念”。实际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己经掌握的书本的旧知识,而目还包括学生相关的经历、体验和生活常识、经验以及必要的思想方法和智力基础。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越丰富、方法能力基础越扎实,那么,新知识的学习就越容易、越深刻、越丰富。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这是这条规律的具体体现。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是这条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掌握学习”的核心策略有:
一、目标导向。布卢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清晰明确的日标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期望的有日的的控制之中。目标导向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反馈纠正。布卢姆强调指出,通过频繁反馈和按照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帮助进行纠正,可以及时弥补和纠正:群体教学所必然带来的不足和误差。[16]布卢姆和他的学生花了近十五年的时间证明,在掌握学习的条件下,各年级的多数教师能够利用反馈——纠正,措施获得一个标准差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布卢姆认为只要从每个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包括前提知识、先决技能、初始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地提供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老师就能够帮助“笨”的、“学得慢”的、“智力落后”的学生像“聪明”的、“学得快”的、“有才能”的学生那样学习,而目学得一样的好!所以,最终的学业成绩的分布应该是负偏态的,大多数分数将集中在成绩测量的高分一端。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与“低、小、多、快”四字要诀相近的是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的“四了歌”,所谓“四了”就是指课上该讲的要“讲了”,该幼、的要“练了”,练后要立即“评了”,下课时作业本要“收了”。这些策略的精神实质与“掌握学习”是相同的
显然,上述三条规律是有内在联系的,对各条规律的内涵的理解也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只有深刻全面地理解各条规律的内涵及其相互的关系,并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
2.三条铁律、六条施工纪律 篇二
三条铁律、六条施工纪律一、三条铁律
(1)
三条总律:
1、严守施工安全纪律;
2、严守施工安全规程;
3、严禁违章冒险作业。
(2)
普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2、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3、不得擅入危险、警戒区域。
(3)
清洁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2、注意避让过往车辆;
3、不得在道路上嬉戏打闹。
(4)
木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2、模板安、拆设立警戒区域;
3、高处作业必须搭设工作平台。
(5)
钢筋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2、高处作业搭设工作平台,严禁攀爬作业;
3、不得使用无防护装置的钢筋加工设备。
安全环境部 A版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6)
混凝土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2、混凝土料斗无缆风绳不得作业;
3、高处作业搭设工作台,不得疲劳作业。
(7)
架子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
2、持证上岗,不得带病、疲劳作业;
3、严禁上下抛掷物件。
(8)
泥瓦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2、高处作业搭设工作台,不得上下攀爬;
3、禁止带病、疲劳进行砌筑工作。
(9)
电工三条铁律:
1、持证上岗,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2、不得带电、冒险作业;
3、电器设备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10)
起重工三条铁律:
1、持证上岗,穿反光背心;
2、恶劣天气不得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3、禁止他人进入吊装危险区域。
(11)
搅拌机操作工
1、搅拌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禁止未断电时且未设置专人监护时进入料筒内检修作业。
安全环境部 A版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3、禁止设备运转时离开工作岗位。
(12)
泵送操作工三条铁律:
1、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2、严禁将设备交给他人操作;
3、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
(13)
机械操作工三条铁律:
1、持证上岗,不得带病、疲劳作业;
2、不得无信号(指挥)起吊;
3、不得歪拉斜吊、超负荷起吊。
(14)
机动车驾驶员三条铁律:
1、持证上岗,不得酒后驾车;
2、不得超速、超载行驶;
3、文明驾驶、礼貌行车。
(15)
铆工三条铁律:
1、高空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带;
2、工器具必须放置于容器内;
3、切削,打磨作业必须配戴防护镜。
(16)
电焊工三条铁律:
1、持证上岗,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2、按要求办理动火票,清理5m以内易燃易爆物;
3、作业须检查焊接设备,雨天不得进行露天焊接作业。
(17)
油漆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正确使用;
安全环境部 A版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2、非油漆工不从事油漆作业;
3、不得吸烟和使用明火。
(18)
射线作业人员三条铁律:
1、持证上岗,正确使用防辐射安全防护用品;
2、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隔离标志;
3、放射源专人保管,专人取用。
(19)
喷砂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正确使用;
2、没有通风除尘条件,不得进行喷砂工作;
3、喷嘴堵塞应进行修理,不得敲打喷砂机。
(20)
水暖工三条铁律:
1、高空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带;
2、切割、打磨作业必须配戴防护眼镜;
3、作业区洞口、临边必须防护。
(21)
机修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正确使用;
2、不得穿戴手套操作转动设备;
3、使用接油盘,防止环境污染。
(22)
钢结构安装工三条铁律:
1、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
2、不得任意在平台、梁、柱上打凿、开洞;
3、高处作业,有人监护。
安全环境部 A版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23)电气设备安装工三条铁律:
1、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不得超越授权范围作业;
3、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未经排氮的变压器。
二、六条施工纪律
1、没有安全防护用品及安全防护措施不作业;
2、没有参加工作安全技术交底不作业;
3、非特种作业人员不得从事该特种作业;
4、不得擅入危险、警戒区域;
5、严禁酒后进入现场工作;
6、工完料尽场地清,养成文明施工习惯。
3.浅析有效教学的三个“铁律” 篇三
———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从九五年上班到今天,从事政治教学近20年。在这近20年的教学中,我们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教学改革,但不管如何改革,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即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同时通过观看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视频,更深深体会到“三条规律”在实际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现就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三条铁律的心得体会。
一、: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为高中的孩子,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能够自己独立阅读教材和独立思考,实际上,只有真正建立在孩子们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机制。所以先学后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成绩。当然,仅仅靠孩子们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孩子们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针对“先学后教”这种教学理念我查了相关的材料,典型的教改模式有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通过研究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我和本组老师一起采取自编导学案模式,强调注重三个环节,即预习----展示----反馈,在这些环节中,通过孩子们自己参与的方式,在导向案上总结出四种不同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和态度,之后再对孩子们归纳的结果进行点评。
如,为解决导学案的相关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法指导、知识梳理、课堂探究、巩固练习等,)----消费心理面面观。孩子们可以查阅相关的配套资料,如教材、报纸、教辅书籍、网络,甚至亲自去超市购物等。让孩子们课下或课堂进行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来归纳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态度的环节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老师的适当点评,使点与评有效地结合,这样,既体现了教学的超前性、独立性,有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参与性、开放性,继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铁律一与铁律二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在教学上,完全有孩子们来主导的课堂是不现实的,再者,有些知识点的讲解、理解,就目前学生的水平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必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和渗透,通过讲授科学学习方法,来指导孩子们怎样阅读、怎样思考、怎样探索、怎样总结、怎样评价,从而培养孩子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孩子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复习,达到“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由于本框内容浅显易懂,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也是相适应的,所以本课主要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怎样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为了实现这目标,我从相关的资料中找一些图片、数据、漫画、热门话题,如“卡奴”、“房奴”、“车奴”等。让孩子们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做一名理智消费者对个人、对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别介绍这四种消费原则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时,重点要解释好其内涵及如何做;在讲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时,要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开展教学;在讲解到“勤俭节约、艰 苦奋斗”时,我举一些事例,如***提倡的“光盘”行动,或探讨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吗?”。通过学习,观众们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可行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看似深奥的经济原理具体化、生活化,使得孩子们更易吸收和消化。
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孩子们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就是说,孩子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讲,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孩子们原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学会了前进,以实现掌握学习,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业失败现象的根本措施。从小的角度讲,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易了,孩子们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孩子们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孩子们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结合本框教学,我从两个方面来“温故知新”,一方面通过导学案的巩固练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孩子们的亲自实践如问卷调查、商场购物等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即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是应用知识来改造世界。也就是说,通过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使我们的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如何分析各种消费心理等。
如本框教学时,我设计一些探究题: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看待***提倡的“光盘”行动?如何看待“月光族”?等。通过孩子们的探究、展示加上老师的归纳、讲解,使该框的知识真正为我所用。
当然,上述三条铁律是有内在联系的,对各条铁律的内涵的理解也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只有深刻全面地理解各条规律的内涵及其相互的关系,并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张
尚
海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在】推荐阅读: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11-1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10-10
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落实08-22
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11-18
浅谈语文课后有效作业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09-03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09-04
有效教学的五大要素10-15
有效教学的意义的理解06-24
教学重点难点及有效教学的思索教学反思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