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2024-09-11

基础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精选11篇)

1.基础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一

***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时间:2015年7月1日

地点:村党员活动室

参加人员:联点领导、办点干部、全体在家党员、村民代表

主持人:支部书记 内容:

(介绍参会情况)我们支部共有**名党员,有**人在外务工、有**名因事请假,不能参加今天的会议。今天参加会议的党员共**人。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名村民代表列席会议。

一、***支部书记代表支部作对照发言

(一)存在的问题:

1、支部凝聚战斗力不强。

2、对村委会工作监督不力。

3、为民办实事力度不够。

4、联系服务群众不密切。

5、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1、宗旨意识不强。

2、工作能力不足。

3、制度管理不严格。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搞好班子自身建设,切实履行职能职责。

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维护群众利益。

二、对支部提出的批评意见

1、***同志:村干部办事拖拉,安全饮水项目已经开工一年还没有通水。

2、***同志:办事欠公道,在低保评选过程中,村委会没有正确引导,如***确实很贫困却没有评选上低保户。

3、***同志: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4、***同志:村干部上班不及时,有时办事找不到人。……

三、党员开展自评和互评

1、支部委员***同志作自我批评发言。

2、支部委员***同志作自我批评发言。

3、村委委员***同志作自我批评发言。

4、党员***同志作自我批评发言。

5、……

四、支部讲评

支部书记根据支委会集中研究的意见,对党员进行讲评。***同志:落实工作不积极,办事拖拉。如:在新农保工作中,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支部交给你的任务。

***同志:对村里工作,出谋划策少,开完会后就走人,你作为老村干部,从不对村支两委工作提出建议。

***同志:离线离责,你作为老村干部,不愿指出别人的不良倾向。如:你家左邻右舍出现了违反计划生育超生的现象,你一不积极做工作,二不向组织反映情况。***同志:参加支部活动不积极,当自己的事与组织活动有冲突时就不参加组织生活。据统计去年你就有两次没有参加组织活动。

***同志:事前你不提意见,事后发表不利于团结的言论。如:今年你组的山塘清淤就是这样。

***同志:示范作用不强,你身为组里面的保洁员。在清洁家园工作上,你家的卫生就比普通群众家的还差。

***同志:教育子女不力,你儿子龚年初违反了计划生育,影响很不好。

***同志:自我要求不严,喜于玩乐,长期喜欢打牌。***同志:不敢担当,不敢说直话。如: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中你参与了村里面的评议,但当你组群众姚运付向你问起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时,你不做解释工作,还说不知道这回事。

***同志:虽然你很正直,但是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中,由于你眼睛看不清,请别人代投票,但你没有把你投票的对象告诉别人,导致投票结果不公正,群众有意见。

***同志:老村干部模范作用发挥不强,没有献计献策,如果你多操心,将会给组里带来更多的利益。

***同志:大局观念不强,在国土整治项目中,因要损害你的菜地,你不同意,导致机耕道改道。

***同志:大儿子违反计划生育,超生二孩,影响不好。***同志:你开个店子,约人打牌招揽生意,在群众中影响不好。***同志:大局意识不强,为了你们几户修的公路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作为党员你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自己未支付应承担的补偿款。

***同志:教育子女不严,你儿子违反计划生育,生育二孩,造成不良影响。

***同志:组织观念不强。如:你住云溪离村不远,但你经常不参加组织活动。

***同志:正义感不强,不敢说直话。如:集体出工平衡时,有个别群众既不出工,又不出钱,你作为党员没有及时指出,怕得罪人,造成组里工作难以开展。

……

五、联点领导点评

***同志:

1、这次生活会,组织得力,准备充分,发言到位。

2、谈点两点认识:一是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只是一个好的开端,二是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

3、对今后的工作提两点要求:一是坚决整改。二是力克对查处的问题反弹。

六、党员开展民主测评。

七、支部书记表态发言。一是认真整改问题。二是加强班子建设。三是尽力促进发展。

2.基础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二

1. 会议的功能

(1) 决策功能。

绝大多数会议召开的目的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在行业与行业甚至是部门与部门分工越来越明确、细致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决策事项需要在会议上共同研究后做决定。因此, 决策功能是会议的一个基本功能。

会议在执行决策功能时有2个限制因素: (1) 会议只能在与会者负责的任务范围内作出决策, 即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负责的任务需要做决策的, 可以在会议上进行决策, 对于其他任务, 一般来讲会议是不能做相关决策的。 (2) 参加会议的人是有相关决策权限的, 不能作出超越与会者权限的会议决策。

(2) 沟通功能。

虽然沟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 但是相对于其他方式, 会议沟通的优点是传递效率高。会议上通常是一对多的发言形式, 比一对一沟通的传递效率高N倍, 因此是高效的沟通形式。但是会议中如果出现多人发言、争吵或者跑题等现象, 浪费的时间资源也是一对一的N倍。

(3) 协调功能。

各方聚集在一处采用会议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时, 比起一对一交流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沟通充分。大家可以一次性就沟通内容做集中处理, 比起一对一交流这种来回传递、反馈信息方式沟通得更加充分, 而且这种集思广益的沟通可以发现个别人无法发现的隐患, 对后期项目的实施有很大帮助。这种协调作用的宏观表现就是会议结束后, 与会人员有一定的概率采取预防措施, 降低未来任务出错的可能性。

(4) 情感交流功能。

会议上的沟通是面对面的, 并且是公开的, 更能体现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会议上成功的沟通, 可以帮助与会各方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 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流, 对目标一致性有很大帮助;反之, 失败的沟通可能影响目标的一致性。

2. CPOP原理及会议模块仿真原理

CPOP基于宏观权变理论, 和其他项目管理软件不同, 它不注重生产流程, 而是注重管理生产流程的组织结构和执行生产流程时组织所必须的信息流。CPOP基于一个前提:无论任何一个商业组织, 生产小饰品或者设计摩天大楼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他们必须有效地处理信息来做好他们的工作。依照信息流模拟组织、评估组织的方法是基于J.R.Galbraith的信息处理理论。根据这个理论, 信息转换和处理是动态的。由于信息处理的复杂性, 而且很多时候数量巨大, 经常有人因为不具备足够的技能或经验, 无法快速作出决策而导致某些信息处理失败。结果, 一个问题或者异常出现了。在信息处理理论里, 组织主要被模拟成一个等级制度, 通过这种等级制度, 异常通过命令约束来传递上去, 通过更有经验的人来处理。CPOP通过提高组织的质量和组织中信息流的方式来提高组织的输出。

CPOP考虑了离散性的组织要素, 比如个体人员、特殊的任务和会议。它集合了所有定义组织的输入或者改变的要素之间交互的结果。在仿真里, 组织模型把组织分解成更小的要素, 如任务、人和沟通工具, 评估组织改变每个要素的作用, 然后这些要素涌现成为组织的绩效。

CPOP将项目任务分为基础工作、返工、程序性协调、非程序性协调4类。可将Agent执行任务模拟成信息处理过程, 用工作量来定量表示任务的信息处理需求, 用处理速度定量表示Agent的信息处理能力。Agent处理一个基础工作包时, 可能存在信息不一致异常, 因而需要额外的沟通。当Agent因自身因素、组织约束和任务本身不确定而未能胜任时, 会触发异常, 为有效处理异常而进行一系列额外的协调、决策等工作。

目前CPOP中任务的可计算属性中包含了会议的优先级、与会人员、频率、次数和持续时间。其中优先级表示这个会议在项目中的重要性;频率、次数和持续时间都表示会议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占用的时间。

在CPOP引擎中, 会议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影响:会议能让不同子团队中的专家坐在一起协调其决策, 降低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犯错误的次数。负面影响:会议会占用项目参与者很多时间。而且, 一旦有人错过了会议, 对于其他与会者和不能参加会议的职位, 会议的价值就会降低。错过会议的职位在随后的工作中, 项目和职能异常概率会增加。

3. CPOP中会议的扩展属性

(1) 会议的参加人员。

会议可以由任意人数组成, 但是一般需要3人以上, 2个人的会议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沟通形式, 因此3个人以上的会议才有现实意义。

(2) 会议的性质。

协调会通常有主持人, 参加会议的各方分别与主持人对话, 由主持人听取后进行决策或者与参加会议的其他人进一步沟通。也有圆桌会议的形式, 没有明确的主持, 参加会议的各方按照会议规则自由发言。不同的会议性质对沟通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圆桌会议便于沟通交流, 各方可以充分共享信息, 但是不一定能达成共识, 因此对决策的帮助较小。在主持人主持下的会议, 与会者发言的次数受到限制, 但是沟通的目的性较强, 便于主持人作出相应的决策。

(3) 会议纪律性。

主要是指会议的规范化程度。现实生活中, 会议常常受到各种情况的干扰, 比如与会者迟到早退、不尊重会议规则乱发言、在讨论过程中跑题等, 影响会议的效率。高纪律性表示参加会议的人员守时、尊重规则等, 因此对应的会议效率较高。会议效率的实质性就是会议的有效时间, 即真正用在会议上的时间。比如1个召开了1h的会议, 如果效率为80%, 即意味着真正用在会议上的时间为48min, 另外12min都是被浪费掉的无效时间。

4. 会议模块对CPOP引擎的影响

(1) 减少沟通工作量。

会议是一个效率较高的沟通方式, 参加完会以后, 与会者的沟通工作积压会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消除。如果会议的主持者或者参加圆桌会议的与会者工作经验较高, 甚至可以利用会议时间解决未来短期内的沟通工作, 降低最近一段时间内未完成任务的沟通概率。

(2) 减少决策积压。

绝大多数的决策需要在决策者与相关人员进行多方面沟通后才能确定, 会议是完成多方面沟通的最佳手段, 因此也是做决策的好时机。会议进行时, 与会者如果有决策工作尚未完成, 可以利用会议时间进行。再利用会议时间做决策:一方面可以加快决策者做决策的速度, 由于需要沟通的当事人都在场, 沟通效率较高, 因此决策速度较快;另一方面, 与决策无关的与会者则会在做决策时无所事事, 因此浪费了部分时间。所以, 做决策时沟通的人员越多, 在会议上决策的效率就越高。

(3) 加强团队的目标一致性。

在团队中, 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的同事之间常常会在目标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上产生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对项目影响不一定是正面或者负面的, 但是在一个高效的会议后, 团队之间会减少不一致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一个低效的会议有可能加剧不一致性的负面影响。

(4) 会议效率和作用的确定。

会议的效率除了受到上述纪律性影响之外, 还和与会者人数有关:与会者的数量越多, 会议的效率就降低。因为在开会时, 大量的无关人员为了保持会议纪律处于等待状态;另一方面, 沟通或者决策的类型也会影响会议效率, 如果积压的沟通或者决策工作包涉及到多个人员, 那么涉及的人越多, 会议的效率就越高。

会议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会议作用的大小, 高效率的会议可以满足信息的沟通要求, 在充分协调后, 对后期任务的执行有明显的影响。

5. 结论和展望

3.基础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三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6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很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渗透学习理念,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根据党员层次岗位的特点,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和特殊需要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整体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新形势下,需要深入分析形势和挑战,总结过去的成功新经验,掌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规律,不断适应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需要。

一、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要与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个全面”建设的宏伟蓝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落实“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深入学习实践十八大精神的模范,开拓党员干部思路,将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三严三实”活动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学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相结合,与促进事业发展改革稳定相结合,,与提高执政能力相结合。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统一,形成“学习—改进—发展”的循环模式,以“加强学习,锤炼内功,提升素养”为宗旨,建立一种能持续学习、持续发展的组织形式。通过学习树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通过学习增强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的真挚情感,通过学习强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要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学习,学理论与用理论、客观世界改造与主观世界改造相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改进、改善工作作风的一种措施,在学习中开拓视野、提高职业素养,不断营造爱学习、重学习、勤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党的十八大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要求,十八大精神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的各个方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因此,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学习形式。

1 利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建立“互动学习”方式,把交流、研讨与学习相结合,增强互动效果。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选定活动主题,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差距、求进步,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全体党员的共同提高。通过读好书、写心得,进行交流和研讨,谈体会、出简报、组织专题调研。把个人学与集体学、专家授课与外出参观调研、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有机结合,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通过学政策、学理论、学技术、学管理等一系列新知识,增强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利用现代网络,开辟“学习通道”。开辟网上学习课堂和网上论坛,把微博、微信和QQ群,建成条条“学习通道”。建立各种网络图书书库、专题性学习网站、网络学习园地、网上讲堂和网上研究论坛,利用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望,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紧紧结合坚持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利用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丰富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的抓手。在党支部开展党政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员干部职工业务知识学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根据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党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相应的岗位,引导干部职工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技能,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中层及以下干部菜单式轮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召开,组织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4 搭建中国精神平台。结合重要节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开展读推荐书活动。建立博客平台等。形成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专题学习体系,形成中华民族坚强团结的精神力量。开展纪念革命领袖、杰出历史人物等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历史责任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薛靖林. 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2]齐文学,唐晓清.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路径[J]. 学习论坛,2010,08:22-25.

[3]徐之顺,曹达全. 学习型党组织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创新[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0-12.

[4]蒋爱萍.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改革与开放,2011,16:63-64.

4.召开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四

篇一会议地点:党员活动室

会议内容

一、党支部书记席见伟做会前动员

1、强调本次会议的重要性

2、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先进性

3、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二、党支部结合科学发展观谈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不足

1、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不足

2、对党的认识、理解以及掌握不够全面

3、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中存在不足

4、对学生了解少

5、教学工作不够创新

改进措施:

1、深入学习党的知识要求

2、深入了解学生,多沟通、多观察,多家访

3、希望各位党员互相监督

三、党支部张方光发言

总结不足:

1、结合入党前后谈变化

2、结合科学发展观谈自身不足

3、目标不明确,责任感不强

4、理论学习的多,落实的少

总结整改措施:

1、明确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规范自身行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3、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感

4、全面的看问题,提高党员的先进性

5、了解国家实事,关心国家大事

四、党支部书记总结

(一)对会议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二)对整改措施总结

1、开放思想,自主创新

2、把握自己的青春

3、政治立场坚定

4、回归社会

5、继续查找不足,做到“四查”、“四看”

篇二时间:20xx 年 1 月 3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111

参加人:全体党员

会议记录:111

会议主要内容:1、组织动员开展党员主题生活的相关活

动要求.2、分析检查自身存在不足.3、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一、由党支部书记传达相关会议精神

1.强调认真开展“党员主题生活”的重要性

2.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主要方面: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二是党员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三是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3.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学习;二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四是开展工作作风纪律整顿;五是继续广泛征求意见。

4.下一步目标:大张旗鼓的宣传开展党员主题生活活动,形成全体党员同志积极投入到“开展党员主题生活”的活动中来。

二、各位党员发言

1.111 同志发言: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意识淡化、工作思路不宽。主要原因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放松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安于现状的畏难情绪,带来工作责任的弱化。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不断深入,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

世界。开拓创新,大胆的实践和探索。

2.1111 同志发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组织帮助、自己反思,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思想学习方面。平时学习抓得不够紧,时紧时松。不

能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思考,凭兴趣学习,接受新的理论不够。学习没跟上,政治思想上就导致政治敏感性差。对于一些不良现象,由愤慨到冷漠,都是政治觉悟低的表现,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工作方面。工作中有急躁情绪,有时不细心,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以后自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加强学习,增强思想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身体力行的实践三个代表,以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开创性的进行工作。

3.1111 同志发言:对照党员的八条义务,我发现自己学习比较被动,对于党内一些不良倾向,我见惯不怪,甚至偶尔学之、跟之。通过学习,也使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做“三个代表”有效的、科学的实践者。要密切联系群众。

4.111 同志发言: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理想信念方面。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用不学,不注重全面、系统。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于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愿

因造成的,以后会进一步弥补自己不足。

……

三、111 总结

今天的专题组织会议开的很好,很成功。大家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体现了民主氛围,解决了问题,增进了团结,促进了工作,达到了本次会议预期的目的。找出了问题,剖析了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各位党员也认真诚恳地交流了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后精诚团结,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宣布会议结束

篇三时间:20XX 年 3 月 25 日

地点:612 教室

主题:党员进行个人总结,对党员、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填写《xx 工业大学党支部工作考核测评表》

主持人:杨梦杉

参加人:xx 书记、环艺系全体学生党员及预备党员

主要内容:

1、xx 书记讲评了环艺系学生党支部 2015 的工作情况,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支部今后的工作寄予厚望。

2、全体党员和预备党员结合《xx 工业大学学生党员民主评议表》,对照十八大党章中对党员的要求,以当代大学

生的角色,从理想信念、理论学习、党员意识、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了自我剖析,展示自身优点,查找存在问题,并真诚地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3、党员对环艺系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看法和意见,认为:

①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够多样化;

②党支部与党员交流、沟通不多;

③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体现的不充分;

④对党的知识的宣传,范围不广,力度不大。

4、参会全体人员填写了《xx 工业大学党支部工作考核测评表》(学生党支部)。

5、学生党支部书记杨梦杉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五项重点工作:

①继续开展与高原街社区合作的“红色 1+1”活动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目标,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旨在同学们无私奉献的同时为自身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在实践中使广大党员参与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使其他同学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②创建环艺系党内知识微信平台,党员、预备党员轮班参与编辑工作。就现阶段最有影响力的时事问题引发的思考进行讨论。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支部凝聚力,强化党

性意识教育;

③建立环艺系党务工作公共邮箱,整理学校及学院下发的各类文件,实现党务公开化;

④党员、预备党员分组带领积极分子学习交流,建立联络关系,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旨在增进党员与积极分子之间的交流和加强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管理,发挥党员与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⑤积极分子推优程序严格化。先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考核,再由班级团支部及老师推优。

5.基础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五

时间:2015.05.12 地点:北六001 主持人:赵华伟

参加人:党员应到 40 人、实到 40 人

会议记录:杨志彭

会议主要内容:

1、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剖析汇报

2、群众工作经验不足,宗旨观念有所淡化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理想信念

一、由党支部书记传达相关上级精神。

此次专题组织生活会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严格党内生活,严守党的纪律,深化作风建设”为主题,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党内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以及作风漂浮、不干事、不担责等问题,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奋发有为地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二、各位党员发言

1、思想政治修养不到位。

2、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学习,掌握的不够好。

3、创新力度不够。满足于过去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经验,满足于现状,在开拓创新上力度不够。

4、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改造主观世界尚薄弱。今后应当: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

3、要进一步提升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三、老师总结

通过这次民主生活会,大家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查早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努力完成自己分管和负责的各项工作,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党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进行整改,收到较为明显的成效。

6.组织生活会记录 篇六

导语:组织生活会记录是什么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组织生活会记录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组织生活会记录范文

会议名称 安全主管会议

会议时间 年 月 日下午

会议地点

主 持 人

出席人员

会议内容:

在公司党支部组织安排下,召开了公司20**年的关于“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会议传达了“三严三实”会议精神,对公司落实学习“三严三实”会议精神的工作做了总结,纪要如下:

一、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为官者要做到以德为先,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进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将自己放在与群众平等的位置,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三、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为官者要做到遵纪守法、敬畏群众、时时自省、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称得上一名合格的干部。

四、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想法才能真正推动工作有效落实,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自觉抵制一切浮夸风及“形象工程”,坚持务实创新、勇于担当,做实干家,求实情、求实策、求实招、求实效。

六、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要认清“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道理,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树立起群众心中的“亲民”形象。

总之,“三严三实”为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加强学习,善始善终,同时明确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才能不断升华作风建设的内涵,推动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组织生活会记录范文

时间:2018年**月**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

参加人:全体党员

会议记录:***

会议主要内容:

1、组织动员开展党员主题生活的相关活动要求.2、分析检查自身存在不足.3、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一、由党支部书记传达相关会议精神。

1.强调认真开展“党员主题生活”的重要性

2.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主要方面: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二是党员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三是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3.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学习;二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四是开展工作作风纪律整顿;五是继续广泛征求意见。

4.下一步目标:大张旗鼓的宣传开展党员主题生活活动,形成全体党员同志积极投入到“开展党员主题生活”的活动中来。

二、各位党员发言

1.***同志发言: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意识淡化、工作思路不宽。主要原因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放松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安于现状的畏难情绪,带来工作责任的弱化。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不断深入,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开拓创新,大胆的实践和探索。

2.***同志发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组织帮助、自己反思,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思想学习方面。平时学习抓得不够紧,时紧时松。不能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思考,凭兴趣学习,接受新的理论不够。学习没跟上,政治思想上就导致政治敏感性差。对于一些不良现象,由愤慨到冷漠,都是政治觉悟低的表现,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工作方面。工作中有急躁情绪,有时不细心,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以后自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加强学习,增强思想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身体力行的实践三个代表,以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开创性的进行工作。

3.***同志发言:对照党员的八条义务,我发现自己学习比较被动,对于党内一些不良倾向,我见惯不怪,甚至偶尔学之、跟之。通过学习,也使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做“三个代表”有效的、科学的实践者。要密切联系群众。

4.***同志发言: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理想信念方面。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用不学,不注重全面、系统。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于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愿因造成的,以后会进一步弥补自己不足。

……

三、***总结

今天的专题组织会议开的很好,很成功。大家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体现了民主氛围,解决了问题,增进了团结,促进了工作,达到了本次会议预期的目的。找出了问题,剖析了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各位党员也认真诚恳地交流了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后精诚团结,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宣布会议结束

7.非营利组织财务预警理论基础 篇七

经济预警的发展是伴随着对宏观经济预警的研究发展而发展的。从严格系统意义上讲, 宏观经济预警的正式产生应该在20世纪30年代所发生的资本主义第一次全面深刻的经济危机之后。获得的重大进展是在战后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1950年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经济统计学家穆尔, 主持了在20世纪30年代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新的景气监测系统的建立工作, 这个系统由先行、同步、滞后三类指数构成, 以宏观经济综合状态为监测对象, 采用了新的多指标信息综合方法———扩散指数 (Diffusion Index) 。自20世纪60年代起, 景气监测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发达各国基本上都建立了类似宏观经济预警中心的专门机构, 并且引入了预期调查方法, 使监测预警系统信息源得到拓宽。现在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研究出现国际化趋势, 这一方面表现为国际性监测预警的出现, 另一方面, 则是由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扩展。对宏观经济的预警研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参加的专家、学者比较多, 其准确性也比较高。目前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控制部门所关注的对象。

2 企业预警管理理论

企业预警理论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理论的基础理论。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管理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与企业诊断理论。

2.1 危机管理理论

所谓危机管理, 是指随着经营环境的动荡, 各种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经常对企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付各种危机事件, 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必须通过计划和控制等手段对危害企业经营的突发事件进行管理。企业危机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跨国公司提出, 它的产生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密切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暂时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在此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增长, 企业规模在扩大, 海外投资活跃, 有些企业的经济实力对发展中国家的某些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然而, 进入20世纪70年代, 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 原本比较稳定的经济秩序开始走向局部动摇, 跨国公司迅速增长所依赖的有利的纯经济环境在此期间向复杂化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渗透使得经营环境中的非经济因素影响力增强。这样, 从事海外业务的跨国公司经常面临许多突发性事件的冲击, 诸如政府权力干预、国际经济制裁等在海外经营中普遍发生。

考察西方跨国公司海外危机管理的过程, 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的最初几年是萌芽阶段, 企业家的经营思想开始向安全经营转化, 但并没有提出危机管理的概念, 跨国公司内部加强了安全措施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以美国跨国公司建立企业危机管理体制为标志, 危机管理开始走向成熟, 并在企业危机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2.2 策略震撼管理理论

策略震撼管理理论亦称不可预期环境中的管理 (Management in Unpredictable Environment) , 它是策略性管理理论的延伸, 是为了应对不可预期的震撼而产生的。问题震撼一般有以下特点:a.这项问题突然地、不可预期地出现;b.它是一种新发生的问题, 几乎没有先例, 不能以正常的制度、程序或策略来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c.它是一种损失或者是一种机会, 但很紧急, 在组织内产生普遍的威胁, 促使员工的注意力由生产、销售或分项作业转移至其他方面, 阻碍组织目标的达成。

为使来自震撼的威胁最小化, 则需要特别建立一套策略管理系统, 这种系统应具有以下特性:a.当一项震撼产生时, 紧急的沟通网络须立即发挥作用, 该网络交叉于正常组织体系内, 它能够过滤情报, 且可迅速地将情报通报至整个组织;b.对于持久的紧急事件, 高层管理者应授权至一个整体, 使它能全力控制和维护组织士气, 而另一个群体则负责保证企业像平时一样地连续运作, 而且促使威胁极小化, 第三群体则负责对震撼采取反应行动;c.为了处理各种震撼, 一个策略任务小组的网络必须灵敏;d.任务小组和沟通网络须预先设计, 而且业已实施了良好训练;e.这些网络在无危机的情况下, 必须像处理震撼问题一样来处理一般策略问题。

3 企业逆境管理理论

企业逆境, 是指由于环境的突变或内部管理不良, 使企业经营陷入极端窘困的一种状态。它的现实特征有三:a.企业经济活动遭受严重的、连续的挫折与损失;b.出现经营亏损或亏损趋势;c.出现资不抵债的危机现象。这三种现象中的任何一种, 都足以说明企业陷入逆境。三种现象互相联系, 呈直接的因果关系。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识别特征:一旦逆境发生便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扭转。企业逆境现象是客观的, 也是普遍的, 但也是可以认识、预防和避免的。

逆境管理是在考察和分析了我国企业效益滑坡、经营亏损、停产半停产等严重逆境现象的情况下提出的。企业逆境管理理论, 就是要研究企业经营失利、管理失误的成因机理和运动规律, 研究防止和摆脱企业逆境、保持顺境的管理方法理论。

4 企业诊断理论

企业诊断, 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参谋、顾问性质的服务活动, 是智力专业化的工作。企业诊断理论 (Management Diagnosis)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至今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企业诊断仍以一般意义的企业管理原理、原则为理论依据, 但是它采用的却是有利于诊断功能的独特分析模式和技术方法。

综观以上这些理论, 可以看出:作为策略性管理理论的震撼管理理论, 其思路与主要观点同危机管理理论很类似, 两者只是在研究领域上有所不同, 震撼管理主要是研究企业经营策略在遭受强烈冲击时应怎样应变, 而危机管理则是研究企业危机发生后, 在保护企业生存能力或减少破坏损失方面采取什么对策的问题。它们的考察点都是处于危机形势下的企业, 没有对企业危机同企业正常形势下的管理活动的内在关系进行理性研究, 也没有对企业经营失败和经营策略失误的成因背景、发展演化过程及预警机制等内在规律进行深入的机理性研究。逆境管理理论虽然把企业逆境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进行系统思考, 并研究企业逆境的客观发生规律及其同企业顺境的转化关系, 但它并没有进行警源的寻找、警兆的设置和警度的判别等一系列预警的基本工作。企业诊断理论虽然涉及了警兆与警源等问题, 但它是研究企业外部专业咨询人员如何提高对企业疑难问题和实际缺点的诊断能力的学说, 它难以被企业人员自觉地学习并接受, 也难以应用在所有企业组织内部去构造自我诊断的系统功能。

结束语

8.基础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八

[摘 要]

组织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搜集实证资料等方式,对上海市松江区区级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进行了客观评估,从“人”、“制”、“行”三个维度梳理出组织生活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组织生活突破的关键、实施的针对性、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评估落实等四个方面提出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3-0026-03

党的基层组织生活不仅是党组织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挥党组织作用和功能的重要平台。不断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有效性,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当前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有效性的调查和评估

为了系统地了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状况,思考与探索提高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质量,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党工委选择了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有效性作为课题展开研究。通过下发问卷和网上参与的形式,对松江区级机关党工委系统内近20%的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青年党员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对在职党员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1份。问卷所包含的问题涵盖了组织生活基本情况,反映了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党工委还召开了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支部委员和青年党员等三个层次座谈会。本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党组织生活的概貌和现状。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和访谈资料的梳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总体而言,机关基层党组织比较重视组织生活的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对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完成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任务中起着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重要作用。但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运行还不平衡,呈现“五个为主”的特征。

(一)组织生活的内容以学习为主。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内容以传达领导讲话、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布置党内工作和完成规定学习内容为主。部分基层党组织除了定期的“三会一课”之外,一般会组织一些参观学习,组织党员看电教片,请优秀党员介绍先进事迹,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等。学习的内容政治性较突出,但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对党员的释疑解惑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思想性内容明显不够,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也明显不浓,组织生活的原则性更差一些。

(二)组织生活的方式以会议为主。大多数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方式集中在听报告、观看视频资料、集体讨论三种。场所也都局限在本单位会议室。少数党组织还常常把支部大会开成单纯的学习会、传达会。有的组织生活变成了业务工作的布置会和单位工作总结会。调研发现,目前还存在少数机关党组织组织生活不正常现象,出现因行政业务工作繁忙导致组织生活被忽略、被放弃的现象。

(三)组织生活的实施以书记为主。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集组织生活策划、组织和主持三种角色于一身。支部书记通常是组织生活中的“主角”,支部委员较多的是“挂名委员”,党员基本是“观众”,常出现支部书记一人讲全体党员集体听的组织生活局面。这种书记唱主角,党员当观众的模式,很难满足党员的需求和愿望,降低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而然地也就削弱了组织生活的生机和活力。

(四)组织生活的安排以服从为主。大多数的机关基层党组织都以完成机关党工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为目标,只有少数基层党组织能结合实际设计安排体现本单位特色的组织生活。大部分党组织没有系统地对组织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周密安排,也没有明确每次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形式,所以常出现内容随意变动,形式基本不变,导致组织生活不规范、不解渴。党组织组织生活的自主性和融合性有待提升。

(五)组织生活的效果以一般为主。调查发现,在组织生活是否达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个问题上,有七成以上的党员认为组织生活基本达到了其应有的效果,认为组织生活有用且受欢迎的比例还不高。一些基层党组织把过组织生活当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相当一部分党员感觉参加组织生活是一种“负担”,不得已而应付之。因此,活动产生的效果非常有限,没有真正体现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的效用。

二、当前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从“人”的维度看,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三重角色的认知和动力亟待提高。第一,是党组织书记创新组织生活缺少精力。当前,组织生活出现被边缘化、同质化的现象。一是机关党务工作者精力不够,工作难以到位。调查问卷显示有59%的党员认为在提高组织生活的效果方面,选准选好党支部书记非常重要。二是党组织负责人感召能力不足,表现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上缺乏高度、深度和广度。访谈中,部分党员认为所在党支部书记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有待提高,强烈希望把政治品德高、思想作风正、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党员选任为党支部书记。

第二,是普通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缺乏动力。部分机关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动力不足的情况客观存在。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党员主动参与组织生活的意识不强,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弱化,对组织生活的内容不感兴趣。少数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持无所谓态度,认为组织生活开展的好不好与自己关系不大。个别党员对其他党员的错误言行只是“会后指出”或者“避而不谈”。这些都说明部分党员的党章意识、主体意识、党内民主意识不强。部分委员和党员的学习能力、履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服务能力明显跟不上形势与任务发展的要求。

第三,是党员领导干部投入组织生活缺失引力。在调研中发现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党建”、“重党委中心组学习轻所在党组织生活”,损害了党的组织生活的平等性和严肃性。开展组织生活时,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以事务忙为理由,不参加或者“报个到”就离开;或者是参加组织生活时,不能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有的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学习时,总以为自己是领导,不太当回事。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党的纪律的严肃性,造成党内监督渠道不畅通,同时又给年轻党员以错误示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从“制”的维度看,“三制”健全并发挥作用应予以加强。第一,是机关组织生活执行缺乏刚性,制度尚待具体。在党组织书记座谈会中,课题组了解到,目前一些党组织没有组织生活制度或者组织生活制度不成文,组织生活缺乏监督和约束的抓手。一些党组织虽然已制定组织生活制度,但过于原则和笼统,没有将党员的日常教育、具体管理和监督考核的具体制度进行量化。一些党组织对制度执行的刚性不够、监督不足,未能把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的情况纳入到对每个党员的考评,未能将组织生活表现及党员发挥作用情况与年终考核、评优晋升等有机结合。

第二,是机关组织生活操作缺乏规范性,体制尚待健全。目前,在体制上尚存在一些制约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的因素。党务工作者专职化比例不达标。调研得知,大部分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都是双肩挑,在时间和精力上分配不均,容易导致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支委会成员履职不到位。一些支部组织、宣传、纪检委员落实职责不清,工作配合不力,运转也不流畅。党务工作经费保障不明确。问卷统计显示,近一半的支部组织生活经费来源没有保障,通常是借由其他活动进行支出。

第三,是机关组织生活运行缺乏有序性,机制尚待完善。组织生活没有完善的机制来推动,主要表现在组织生活计划经常变动,组织生活安排常扎堆于节日,组织生活内容脱离中心。学习缺乏长效机制,问卷中反映有28.81%的党支部未按时开展组织生活,有11.36%的党支部一个季度进行一次组织生活,一些支部不能按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内民主生活会。缺乏参与的激励机制,对组织生活中表现突出的、成长迅速的年轻党员未能及时评先推优。考评缺乏约束机制,对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往往没有相应批评帮助或惩罚措施,对党的组织生活的效能未能及时反馈、评估。

(三)从“行”的维度看,三者并重和协调发展应该突破。第一,是机关组织生活内容显“空洞”。部分机关组织生活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普遍存在“三少”倾向。热点分析、互动交流少。部分机关组织生活通常念文件、读报纸,内容上缺乏说服力。思想沟通、达成共识少。组织活动基本上处于自成体系,自我封闭,上下不沟通,左右不联络。围绕工作、提升自我少。虽然新进党员高学历化明显,但他们反映自身在融入地方、适应工作、提升能力、与老党员的融合等都面临挑战,期待突破。

第二,是机关组织生活形式呈“单一”。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组织生活形式单一、载体不够多样化是影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党的组织生活形式基本上都是单向的,有85.6%的党员认为影响当前组织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形式单一不丰富,大多数是从会议到会议,从学习到学习,从集中到集中。党员渴望参与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是机关组织生活效果趋“虚化”。与“实”字不符合的是,有的组织生活主题不鲜明,内容不贴切,时间也不固定。参与座谈的党员代表反映政治学习取代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组织生活设计安排局限在传达文件、学习讲话精神上,造成的后果就是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上面算热闹,内心无触动。

三、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把握“三人”,在组织生活突破上,要确实选准人、用好人、激励人。首先,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使其有心干事、有能干事。要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选配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观念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勤奋敬业、作风扎实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其次,要加强培养,使党支部书记有舞台、有发展。要加大对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精心设计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再次,要全面关心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在思想上要关注,工作上要关心,生活上要关爱,使党支部书记这支队伍有人重视、有人关怀。

(二)实现“三性”,在组织生活实施上,要增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首先,要夯实内容,既体现组织意志,又满足党员需求。深化“三会一课”制度,固化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内评议制度,细化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和党内谈心制度。其次,要丰富形式,既注意克服简单模式化,又避免刻意追求形式的倾向。做到主题鲜明、设计精良、言之有物、动静融合,特别是要不断创新模式,丰富载体,灵活形式,使之满足需求。再次,要开放空间,既传承传统有形的物理活动空间,也善于运用新媒体等开放式交互性活动平台。要尝试建立网上党组织活动平台、党员互动平台,实现双向交流的目的。

(三)凸显“三力”,在组织生活主体上,要提升党员的内驱力、自主力、策划力。首先,要多管齐下,强化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内驱力。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与信念。其次,要扩大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进一步落实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要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再次,要疏通渠道,激励党员成为组织生活的策划主体。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党员为本,以党员成长为本,以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规范“三制”,在组织生活评估上,要健全素能提升制、激励约束制、责任考核制。首先,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提升履职能力。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围绕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目标,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反馈。其次,要实施激励约束机制,以典型作示范,以监督促改善。要善于发现、重点培育、积极推广“五好党组织”、“五带头党员”等先进典型。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再次,要建构责任考核机制,保障党建走前头、科学化。落实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党员群众共评、上级党组织测评等途径加强对“第一责任人”及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与党内评奖评优、表彰先进结合起来。

课题组成员:上海市松江区区级机关党工委书记肖镛;上海市松江区商旅委调研员杨宁;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新源村党总支书记金艳;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教师朱慧(执笔)

9.大学生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九

一、会议时间:20xx年10月22日8点~9点50

二、会议地址:xx

三、主持人:xx

四、会议主题:畅谈大学

五、策划人:xx

六、记录人:xx

七、出席人:xxxx,xxx教育班全体

八、活动背景:在院方的倡导下我班招开了组织生活会

九、活动目的:让我们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和学习,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

十、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转眼我们就翻过大学1个多月的生活 篇章,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活的旅程。这个飞扬着绚丽的大学等待着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他的缤纷色彩。这期间我们或许会跌倒、会彷徨、会迷茫,但我们坚信品味过苦涩才会懂得甘甜的来之不易,风雨之后一定会有彩虹!今天农学教育班组织召开第一次组织生活会,此次生活会的主题是畅谈大学,目的是为了帮助10级新生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达到新生之间以及跨年级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我院根据实际明确主题,安排开展此次组织生活会。

2、介绍嘉宾

曾担任过我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报记者、朝露文学社理事长、现在湖南日报实习的唐媛媛学姐,朝露文学社前任理事长唐园园,蹲班常委及院学生会文娱部部长黎志强。

3、同学发言

A:步入如此大的农大校园,面对紧张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压力,没有老师整日地陪在身边帮助我们学习。我们只有靠自觉的学习,一步一步的到达学习的巅峰。

B:初到大学时的紧张,陌生感在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后已不复存在,对大学的生活已基本熟悉了。时间就这一天天的、一周周的过去了。一直以来内心总有一种渴望,或者是一种想解开疑惑的渴望。在上大学之前,我对大学充满了憧憬与向往,渴望早日进入大学生活。在我们的意识里,与其说向往大学生活,不如说向往大学生活的自由和丰富多彩。我们希望摆脱束缚,希望离开父母,家庭而独立。希望过着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当我迈进了大学校园,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兴奋。我将确定自己的大学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争取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C:原来以为大学的生活是很精彩的,但是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真的.好难,而且在大学里的这段让这里都是在疲惫中度过,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大学生活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希望班干部能和我们一起努力把班级建设得更美好。

D:大学的班干部相当于高中的班主任,班干部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就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学习和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促进了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E:寒窗十三载,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湖南农业大学,原以为大学生活很轻松,自由。可是实际上每天忙得连去图书馆的时间都没有。90后不是颓废的一代,此刻在大学的更应该行动起来,及时走出迷茫,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大道。

4、嘉宾发言:

F: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环境里,要把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要适应自己的大学生活,生活环境。切勿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在抓紧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扩展人际,争取考研。融入集体,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当工作和学习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学习为主,工作是第二职业。大一新生最好不要做兼职,因为新生不熟悉长沙地形,防上当受骗。可以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充实自己或发展自己的兴趣。大学可以适当放松,但不可以放纵。大学里每年定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最后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同学们共勉。

G:对同学们大学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学习上虽然大一课程多、压力大,但同学们千万不要放弃,慢慢努力,自主学习,保持热情,认真看书,不懂就要去查资料问老师,一步一步脚印就一定可以把学习搞好;生活上要抓住大学里的锻炼机会,屡战屡败就要屡败屡战,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H:小学我们为父母学习,中学我们为自己学习,大学我们为学而学,大学里要学习学习方法。每天坚持看一个小时的书,就能应付考试,总结学习经验。每天要休息好,劳逸结合,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其次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5、主持人总结

这次组织生活会不仅会帮助我们相互沟通了解,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对大学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更坚定了信念,面对以后的学习困难或生活问题有了战胜的勇气和方法。会上同学们开怀畅谈,学长学姐们当场解疑,拨开了同学们心中的迷雾,让我们能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节奏。

6、结束语

此次生活会到此就圆满结束了,我们很高兴唐媛媛和唐园园学姐、黎志强学长能参加我们的会议,为我们的组织生活会增添亮色,更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10.组织生活会议记录 篇十

记录内容:

一、由宣传委员xx组织学习了《党章》--民主评议;

二、设的通知》及党支部支委委员职责。

三、组织委员xx领学了市公司《关于加强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的意见》;《关于在迎峰度夏期间切实加强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的通知》及党支部支委委员职责。

四、xx作题为《保持党的纯洁性,争做岗位廉政带头人》专题党课报告。

五、讨论研究预备党员xx转正事项。

xx: 今天,我们党支部开个座谈会,讨论研xx同志入党转正事宜。下面请在选择组织生活(会议)类别前“□”内打“√”。

由预备党员xx同志汇报一年来思想工作情况;希望大家认真听一下。

xx:请大家本着对中心实事求是的原则,踊跃发表个人意见。

xx: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场坚定,思想领先,工作负责热心服务集体,认真学习,乐于奉献,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同志,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我同意他转入正式党员。

xx:该同志认真学习,务实求真,业务能力强,人际关系佳,品格优秀,为人真诚,积极落实党的相关政策。我同意他转入正式党员。

xx:一年来,他虚心好学,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进步快,无论从事什么事他敬业精神丿强,乐于助人,我完全同意他转入正式党员。

xx:一年来,刘迅爱岗敬业,工作认真,尽职尽责,在思想上进步很快,我完全同意他转入正式党员。

cc:xx素质比较高,工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思想先进,业务过什么抱怨和消极的话,我完全同意他转入正式党员。

xx:我认为xx已经具备了一个正式党员的基本素质。

六、由书记xx宣读党支部决定,党支部7人一致举手表决,全票通过xx转为正式党员。

11.非基础教育组织属性及其生态观 篇十一

摘要:非基础教育组织要准确把握与市场的关系,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好“市场化的分寸”,使自己既不失教育组织应有的上层建筑属性和追求科学、培养人才的本分,又不违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规律,在竞争中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非基础教育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其办学主体意识,努力适应市场的选择,才能在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非基础教育组织;市场化;教育规律;人力资源;义务教育;国民教育;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3-0108-06

所谓非基础教育组织是相对于基础教育组织而言的基于基础教育之上承担国家和社会专门人才教育培养任务的一类组织。在我国,基础教育组织就是承担国家基础教育任务的一类组织,也即义务教育组织。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是使全体国民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基本国民)转化的教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共性为其特征,其提供物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如我国的学龄前、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育等。而非基础教育是面对岗位的,是使受过基础教育的国民进入不同工作岗位的教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差异性为其特征,其提供物是为满足社会不同职业岗位需要的中高等教育产品,是社会公共产品之外的非公共(准公共产品、准私人产品和纯私人产品)产品,与企业提供给社会的一般服务产品只有公私程度之别,而无质的差异。如我国的职业中学、职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及其以上的研究生教育组织和各种类型的培训教育组织等[1](见图1)。

本文的观点是:由于非基础教育组织和基础教育组织有着属性上的差异,因此,处在人力资源培养产品线上的这两类组织虽然同处于相同的时空,但它们的生存发展环境是不同的。虽然同谓教育组织,但它们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也是迥异的。这就决定了非基础教育组织在对待自己的生存环境以及所持的生态观、生存观、发展观方面必须与自身的属性相吻合,必须适应今天和未来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要求,谋求良性可持续发展。一言以蔽之,非基础教育组织的独有属性决定了该类组织在“市场化”问题上不同于基础教育组织,如果不加区别地一概而论,对这两类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有害而无益。非基础教育组织只有充分认识市场的力量,在理念和行为上高度适应市场的需求,方可做到永续无忧。

一、问题的提出及必要性

“非基础教育组织”概念最早是戴广忠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非基础教育组织面临的营销革命浪潮及对策》的论文中提出的。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首先是源自其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实践。戴广忠长期从事营销管理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多年的教学管理活动涉及普通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直接面向政府和市场的培训教育等领域,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比较深入接触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机会。笔者发现虽然这些教育组织类型特点各异,但在与市场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近年来,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培训教育等的营销问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将市场营销原理延伸应用是相同的。这其中不乏以“高校营销、高等教育营销、职业教育营销”等为题的论著发表,在教育能否市场化讨论未果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字眼既不严肃,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其次,源自对“教育市场化”问题的思考。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学界讨论已久,但至今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世间任何事物不能绝对化,教育组织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不加区别的讨论其能否市场化问题没有意义。在研究区分教育组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能否市场化问题上,基础教育和非基础教育两类组织属性不同,前者不可能市场化,而后者不可能不与市场发生关系,如果按照“市场化”概念分析,后者内部各教育机构只有市场化程度的不同,但绝没有不“市场化”的根据。正是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这一概念和命题。按照这一概念区分教育组织,所谓教育市场化问题应该能够说清楚了。

之所以要研究该类组织的属性和生态观问题,是源自对非基础教育组织生存发展的思考。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并未走在前列,现实中教育组织在市场化这一问题上比较混乱,理论上尚未厘清,实践中本该规规矩矩提供公共产品的基础教育组织,却不断出现越轨行为。而本应面对市场的非基础教育组织,却在这一关乎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上唯唯诺诺,躲躲闪闪。由于自身属性的原因,非基础教育组织在市场化问题上,只有采取科学的态度,事实求是地更新理念,准确把握自身与市场的关系,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上,把握好“市场化”的分寸,促使自身在我国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既不失教育组织应有的上层建筑属性和追求科学、培养人才的本分,又不违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规律,在竞争中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总之,之所以提出该类组织属性和生态观问题,旨在区隔非基础教育组织,使之明晰属性,准确定位,从而实现对自身“命运”规律的准确把握。

二、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属性及其内在要求

(一)教育及其分类

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一词是一个歧义最多的术语。关于教育的本质,学界从20世纪争议至今尚无定论。这充分说明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为。但无论如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已成共识。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成年一代对那些还不能成熟的应付社会生活的年青一代所实施的影响;教育是一个“经验的改组和创新”的社会过程;教育是促使人格形成的诸种因素的总和。[2]总之,教育是一种引导活动,教育是一种引导人的发展的活动。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上述为教育的广义概念,而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学校教育按照教育程度划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按教育目标和内容划分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按组织教育内容的基本单位划分,包括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3]。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组织分为七个教育层次,其中ISCED0为第一级学前教育,ISCED1为第一级教育(小学),ISCED2为初级第二级教育(初级中学),ISCED3为高级第二级教育(高级中学),ISCED4为第二级后(高中后)非第三级教育,ISCED5为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ISCED6为第三级教育第二阶段。关于教育的分类,无论是国内国际标准,均体现了层次性、循序渐进性、前基础后专业的特性。将教育组织按照基础和非基础进行分类并将后者作为一个类组织进行研究,充分考虑了教育学上教育组织分类的要求和特性,同时,非基础教育组织作为一个类组织,其内部各种类型的具体机构之间具有明显的大同小异的特点,但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一个主体)来看,它与基础教育组织又有着明显的小同大异的特性。因此,将非基础教育组织作为一个类组织进行研究是合理并有意义的。

(二)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属性

通过教育含义和组织分类的分析不难看出:非基础教育和教育的逻辑关系,即教育为属概念(上位概念),非基础教育为种概念(下位概念);非基础教育组织内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之间是对称平行概念关系(见图2)。

依据上述属种关系,非基础教育首先是教育组织,具有教育的属性,此乃组织的基本属性,在此点上与基础教育组织无质的区别,均为人之培养。基础教育组织本质属性为基础性和共性:基础性是指其为非基础教育打基础的特性,犹如不同建筑物的地基,作用均为支撑或基座;而共性是指基础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均以共性为主,目标就是为非基础教育以及未来从事工作奠定基础,体现在现实教学中没有专业分类,国家要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统一等。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因材施教并不矛盾,如果说在这一点上强调了教学的差异性,那么与整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共性相比,差异性也是次要的。因此可以说基础教育是以共性为主,差异性为辅的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非基础性和差异性:非基础性就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为专门职业岗位进行培养教育的属性,恰如基础地基之上的风格各异的建筑;而差异性则是指人才培养的专业门类的不一致性,现实中所有高中后教育没有一所学校教育是不分专业进行的,从职业中学到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以及各种类型的培训教育,差异性成为其本质的属性。如果说在非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培养过程中也强调具有共性的通识教育的话,与其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相比,共性则是次要的。因此,非基础教育是差异性为主共性为辅的教育。至于非基础教育类组织内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和方式等的教育机构之间,在本研究中属于平行对称概念,在非基础教育这一属性上没有区别,属大同小异。

总之,非基础性和差异性是非基础教育的特有属性,即本质属性。在非基础教育概念中,包含教育属性即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也包含非基础属性,即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非基础教育(专业化教育)属性;还包含差异性属性,即教育目标内容的差异化为主而共性为辅的特性。如此,非基础教育就是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面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具体职业岗位专业化需要的差异化教育。

(三)非基础教育组织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

1. 作为非基础教育组织必须在基础教育基础上做培养专业人(职业人)的事情,这是作为非基础教育组织最本质的要求。而培养专业人(职业人)的教育活动就必须要遵循专业人(职业人)培养的教育规律。按照该类组织类型细分,就涉及到职业教育规律、高等教育规律、研究生教育规律、成人继续教育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等。无视或忽视这些规律的要求,非基础教育就办不好,专业人(职业人)的培养就会落空。

2. 作为非基础教育组织必须做好教育培养的“差异化”工作,这是专业人(职业人)培养的基本路径。如果无视或忽视教育的差异性问题,专业人(职业人)培养就会落空。差异化本身实质就是定位问题,涉及到整个组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定位,更涉及到培养具体专业的定位以及每一专业所开课程的定位等。这里涉及到一个关乎今天和未来我国非基础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点即这个定位由谁来决定。是由国家行政部门决定?还是由教育者自己决定?抑或是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决定?在此问题上无论理论还是实践,答案应该是明确的,即非基础教育组织培养何种专业人才以及专业设置,国家行政部门只能起宏观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教育者自身没有办法也不能够依据自身的资源能力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唯有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才是非基础教育组织专业人(职业人)培养的风向标。因此非基础教育组织培养什么人、设置什么专业应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来终极决定。

3. 非基础教育在专业人(职业人)培养中,人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构筑很重要,随着教育层次的升高,学科建设要求和规律性增强。理论与现实中强调教育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学科建设的规律性非常必要,忽略这两个方面,专业人的培养要么走偏方向,要么没有高度。但不能以此淡化或取代非基础教育为人力资源市场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定位。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非基础教育,强调其上层建筑属性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无可厚非,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党和国家各类事业的接班人,但无论如何这一行为满足的是统治阶级统治的需求(统治的消费需求)。学科建设确有自身规律,但无论是为学科理论发展,还是人才培养,终极目标还是满足人的职业化(更好更高的职业化)进而满足生存发展(更好更高的生存发展)之消费需求。可以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类消费需求,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人类活动唯一目的是人类自身的消费。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教育。学科建设同样也没有自己的目的,离开了专业人的培养,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合格人才,学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是纯文化意识领域的教育,满足的仍是人的消费需求,因为人的消费需求本身就是全方位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既有眼前的,更有整体和长远的(国家层面)。因此,教育虽复杂,归根结底是为人类自身消费需求(物质的、精神的、眼前的、未来的、个人家庭的、国家民族的等)满足服务的。无论什么教育,均应遵循人类生存发展之消费需求规律(见图3)。因此,基础教育满足人之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需求,而非基础教育满足人之社会人向职业人转化的需求。

概括言之,非基础教育组织培养人是天职;而培养具有差异化的专业人(职业人)是本分;而差异化的专业人(职业人)的培养需要教育组织在遵循国家大政方针和整体教育发展导向的基础上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去探察发现尚未满足的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估量其需求量的大小,选择自身能最好的为之服务的人力资源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教育产品和计划,服务于目标市场,从而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不断发现机会,不断开发新教育产品,不断适应新的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取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最终通过自身的教育营销管理过程不断满足日新月异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从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消费需要,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三、非基础教育组织的主动变革策略

(一)非基础教育组织应有的生态观和行为方式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与市场的关系绝对不同于基础教育组织。基础教育组织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基础教育规律,为社会提供以共性为主的基本的公共教育产品,它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公共教育产品的适应性。但绝不存在因专业设置、培养人才类型不对路带来的招生困难和毕业生就业困局。因此,基础教育组织基本上不与市场发生直接关系,不用顾及市场的变化,不用看市场的眼色行事。而非基础教育组织则不然,它基本上就存活于人力资源市场之上,它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关系如同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基础教育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依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要有人类生存发展一天,基础教育就会存活发展一天。而非基础教育组织则不然,因为非基础教育组织处于人力资源生产再生产的最后环节,检验评价其生存发展能力的不是自身,而是它的服务对象——人力资源市场。从这一角度来看,非基础教育事业是与人类永恒相伴的事业,但其中的任何一员则不可能是“常胜将军”,在这一点上与营利领域的企业组织没有质的区别。若从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非基础教育组织从招生和就业的改革走势已经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航程,只是这样的趋势不太明朗,不大被当事者承认。因此,非基础教育组织应该事实求是地厘清自己的组织属性,在面对市场、服务市场、生存发展于市场方面应该学习营利组织的成功经验,练就人力资源市场上竞争发展的本领。如此,该类组织应有的生态观和行为方式就不言自明了。就生态观来说,非基础教育组织应及早并牢固树立“我是独立的办学主体”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独立意识和危机意识。尽管该类组织内部各种类型的办学主体在市场化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但谁也回避不了市场化的现实是没有区别的,其中许多办学者是国有的,公立的,但作为市场上的独立的办学主体的地位还需伴随改革逐步深化而逐步明晰,但趋势已定,且在此问题上,未来办学主体在市场上的办学地位与对此问题的意识的浓厚是成正相关的。与此理念相适应,该类组织应有的办学行为方式就应该学习营利组织的市场营销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而使办学主体在人力资源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非基础教育组织现实的生态观和行为方式

在此问题上,非基础教育组织的现状总体上是观念滞后,行为方式参差不齐的。面对市场的需求和挑战,非基础教育组织内部各种类型的办学机构的生态观和办学行为方式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先行者,主要是一批民办的非基础教育组织,它们天生就是市场的弄潮儿,因此其办学理念对办学环境的理解以及办学的行为方式都具有了独立办学主体意味。它们清楚离开市场的承认和接纳,自己一天也不能够生存。但这种类型教育组织的突出问题是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第二种类型是观察者,主要是一大批公立的非基础教育组织,它们天生就生存于国家的行政怀抱,目前还感受不到或者说不愿意感受到来自人力资源市场的压力,在自身与市场的关系处理方面基本上处于“无为”状态,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被动的应付(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三种类型是后觉者;第四种类型是不觉者,这两种类型的教育组织均属于公立的非基础教育组织,它们要么无视市场的力量和存在,要么漠视人力资源市场。当然客观上这些教育组织受到行政化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很深,在办学理念上无需考虑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在办学行为上习惯于唯上(权力)——唯上级安排,唯学科——以学科的系统性发展为遵循,从来没有把人力资源市场的力量放在眼里。在今天改革发展的新环境下,这些组织已经呈现出活力的下降和前路的茫然。我国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专业雷同,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竞争不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的现象就足以证明了此问题的严重性。之所以这些教育组织能够如此,因为教育的改革还尚未触及到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方式以及办学体制的核心领域,因此,我国教育改革是真正的任重而道远。

(三)策略与建议

理论的推演和现有改革的趋势都将我国的非基础教育组织推向了一个方向——在尊重自身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承认自身独立的办学主体地位,非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合格人力资源服务的,无论教育层次高低,类型各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是教育组织最终的目标,离开这一目标,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均没有意义。当然我国教育的改革还在路上,但这样的现实和趋势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被动地等着大环境的变化而错失良机。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天和未来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对非基础教育组织提出如下建议。

1. 事实求是地明确自己组织的属性,进一步明晰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未来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

2.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决策者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办学主体意识,无论所辖的教育组织姓公姓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位置多高、从事什么高精尖的专业教育,只要是非基础教育组织,就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一个资源提供者,是一个独立(相对独立)的教育主体。

3.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决策者只有主动更新自己的生态观,方能适应今天和未来改革发展的要求。只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方能取得动态优势,在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

4. 在这样的生态观指引下,要将自身置于人力资源的市场竞争大格局中,通过内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一个面向市场、不断研究市场、不断适应市场、不断在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空间,使自身的教育产品、科学研究产品以及服务产品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而使组织得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组织的决策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研究国家改革大势,放眼世界和未来,以非营利组织的角度虚心向营利组织学习营销管理的经验,掌握驾驭自身竞争中求得健康发展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戴广忠.中国非基础教育组织面临的营销革命浪潮及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2):64.

[2]潘友刚,钱立群.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

[3]张清芳.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及其内在要求[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69-72.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Abstract: Non-basic education organization is supposed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ket and grasp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 rule. As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society, it maintains the duty of pursuing science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achieves favor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evere competition without violating the rules of human resource market. This paper shows that non-basic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hould enhance i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try to adjust to the market so a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上一篇:推广会发言稿下一篇:手机策划书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