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2024-06-17

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共9篇)

1.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篇一

05-06 广东东莞薪酬调查报告发布 生产工人年流失率达108%3月25日,东莞某人才市场举行了珠三角制造业薪酬福利调查报告会,会上发布了“2005年~2006年东莞薪酬福利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应届硕士生最高薪资达到8000元,应届本科生最高薪资4200元,95%的企业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87%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

对此,有人认为,调查结果只能反映东莞极少数大中型企业的情况,在东莞不具代表性。

据发布方负责人肖振挺介绍,调查的企业共有60家,均为珠三角地区电子企业。调查报告覆盖11个部门的67个基本岗位薪酬水平,五个职员级别的薪酬调整幅度、职员福利、职员流失率、职员培训及人才动态信息等。

薪资:硕士生最高达到8000元 应届本科生最高4200元

调查显示:应届硕士生最高薪资达到8000元,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行政、财务、工程等职位;最低薪资1200元,集中在工程、模具职位,平均幅度为3200元~3800元。应届本科生最高薪资4200元,最低薪资为1000元,平均幅度为1750元~2350元。大专生平均薪资幅度为1300元~1550元;高中及中专毕业生平均薪资幅度为900元~1200元。

总体而言,应届生的普遍薪资水平在1000元~2500元之间,大部分岗位提供的薪资在1500元~3000元左右,高位工资甚至达到了6000元~8000元水平。

调整 93%的企业每年调一次 87%的员工可享受调薪

除此之外,调查结果显示:2005企业基本工资调整幅度为7%,93%的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调薪,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一年调薪两次,主要分布在上半年的1月、4月,下半年的7月、10月。且经考核后,享受调薪的员工比例平均也有87%,而15%的企业会对全体员工实行调薪。

近几年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呈上升趋势,绝大部分企业在调整薪资时,均以职员个人表现为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其次为公司业绩。调查数据显示:54%的企业各部门高级职员已成本土化趋势。

流失率

生产工人年流失率达108% 49%人才流向首选深圳

调查还显示:参与调查的企业中,3月、8月、9月为基础员工需求高峰期,雇员整体流失率为80%,个人发展及薪资已成为各级别职员流失最主要的原因。

其中,制造业中生产和技术是企业人员流失最频繁的部门,87%的企业以生产部门流失率最高,其中以生产工人的流失率最高,年流失率最高达108%。而49%人才流向首选为深圳地区,39%的人才在东莞地区同行业流动,17%的人才流向长三角。

福利:五成企业每周休1天近九成企业提供社保

记者了解到,绝大部分的企业能按照劳动法规定:95%的企业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至少

休息一天。调查结果显示:每周休息日为1天、1.5天、2天的企业为50%、10%、35%。

多数人力资源经理认为,福利待遇是企业员工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虽然现在半数以上企业每周休息日只有1天,但随着管理的更加科学化,每周休息2天是大势所趋。

在假期、保险方面,所有的企业均会为员工提供有薪长假。86%的企业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87%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96%的企业要求新员工入职前进行个人健康检查,62%的企业每年会为职员提供公费体检。

回应:报告仅作参考 企业对症诊断

发布方负责人认为,他们展开薪酬福利调查以及制作“薪酬调查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要企业和求职者在这些数据坐标上排出自己的位置,而是希望能从这个数据系统中抽出自己需要的资讯以作参考。

每个企业的问题和困惑可能千差万别,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有一致性,他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遍性的思考办法,每个企业还要从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系统诊断和思考。

市场反应 企业对报告有赞有弹

“2005年~2006年东莞薪酬福利调查报告”的发布,在东莞的企业中引起了强大反响,有人赞同,认为对自己企业有参考价值;有人质疑,认为其只能代表少数大中型企业,对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参考意义;还有人呼吁要尽快建立本地的薪酬参考体系。

观点1:报告为企业提供参照

有企业代表前去购买报告,认为其对参照同行业薪酬福利情况制定本企业的薪酬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还有人认为,就发布事件本身的意义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对珠三角企业的薪酬福利情况的一个综合信息汇总,更深的意义在于,其对珠三角企业今后在薪酬福利的制定方面提供了一个参照体系。

观点2:调查报告不具普遍性

有一港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这份报告的调查对象都是大中型企业,而且也只有60家企业,这类企业在薪资福利体系方面,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规范和完善的。但是在东莞,500人甚至是300以下的中小型工厂占据了80%~90%,所以这份报告在东莞并不具有代表性,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如调查中“95%的企业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87%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的说法,他相信大部份东莞企业都不能做到。

还有一位企业代表认为,这只是一份注重薪酬方面的调查,薪酬只是广义福利的一部分,而现在企业和员工都比以往更关注薪酬以外的福利,如假期、培训、发展空间等等。

观点3:东莞需要本地薪酬参照体系

东莞三星视界人力资源部徐经理认为,东莞的企业急需拥有一套具有本地特色而又全方位的薪酬福利参照系,当然建立起这个参照系的难度很大。

有调查显示:东莞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曾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过相关的薪酬调查报告,其中最为普遍的方式是向广州、深圳等各类顾问公司购买该类报告。据了解,企业购买该类报告的价格都较为昂贵,其中最便宜的价格为5000元/份,有的竞达2万元/份。那么花高价买回的这些报告是否全部能真正为企业服务呢?其中,60%的企业认为该类报告地域性太强,有许多方面不太适合东莞的实际情况

2.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篇二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是我国粮食行业出版的第一套发展报告,从2003年起,每年定期出版,形成相对固定的风格,具有重要历史保存价值。《2011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为第九卷,作者队伍强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装帧精美,是2011年中国粮食经济界的重要学术成果。该报告可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粮油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重要参考用书。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评价此《报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放眼全球,聚焦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阐述,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报告》从2003年诞生至今已出版至第九卷,每一卷《报告》都能围绕当年粮食市场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积极献言出力,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综合看来,9年时间里,《报告》已被打造成我国粮食行业有影响力的年度蓝皮书之一,成为广大‘粮食人’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权威读物。作为《报告》专家编辑委员会的高级顾问之一,我对《报告》所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也衷心希望《报告》能够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2011年建筑师薪酬揭秘 篇三

作者:英才网联800hr_01发表日期:2011-4-21 14:39:00

日前,我站联合近30家行业媒体及门户网站,举办了“2011建筑行业薪酬调查”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企业、不同学历、不同职级的建筑从业者的薪酬有明显差异。本文从建筑师/建筑设计师薪酬情况分析入手,解读该类职位的薪酬密码,为建筑企业与从业者提供参考。

不同地区建筑师/建筑设计师薪酬情况

北上广作为国内政治经济的核心城市,企业规模和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同样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投入上也远远强于其他地区。本次薪酬调查数据显示,月薪在万元以上的建筑师/建筑设计师人员中,比例最高的是北京,约为27%,其次是上海,约为20%。上海地区薪酬水平处于3001—5000元和5001—8000元的本职位人员比重均为27%左右;广东地区约26%的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处于3001—5000元。

不同性质企业建筑师/建筑设计师薪酬情况

不同性质的单位采取了不同的薪酬组合策略,以国有设计院为代表的传统薪酬模式大都采取低工资、奖金、低社保加高福利的薪酬组合,民营设计公司中使用月薪、年终奖金加低社、保底福利的薪酬组合,而外资机构多实施高月薪、年终奖加高社保、低福利的薪酬组合,三种薪酬模式各有其成因,使用中也各有优缺点,调查中也反映出一定的差异化。

1、国有企业建筑师/建筑设计师薪酬区域差异

在北京地区,建筑师/设计师人员薪酬水平在5001—8000元和10001元以上的比重都约为32%;上海地区,近43%的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在10001元以上;广东地区,约44%的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处于8001—10000元之间。

2、民营企业建筑师/建筑设计师薪酬区域差异

北京地区,民营企业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处于3001—5000元,薪酬水平在10001元以上的比重约为25%;上海地区,约34%的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处于3001—5000元,薪酬水平在5001—8000元的比重为32%;广东地区,近35%的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处于3001—5000元。

3、外商独资企业建筑师/建筑设计师薪酬区域差异

北京地区,外商独资企业约45%的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在10001以上;上海地区,约38%的本职位人员薪酬水平在10001以上。

4、中外合资企业建筑师/建筑设计师薪酬区域差异

4.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篇四

担保机构发展情况报告

省中小企业局:

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暂行办法》(粤经贸中小局〔2005〕485号)的要求,我们开展2011年上半年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业务统计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担保机构基本情况

(一)担保机构数量

截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局登记备案的担保机构共51家,其中38家担保机构通过规范整顿,获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截至目前,我市共40家担保机构获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其中东莞市卓誉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及东莞市银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未在2011年6月30日前办理备案登记,未参与本次统计)。

除依法在我市登记注册并已经办理备案登记的51家担保机构之外,多家全国性、区域性担保机构在东莞设立分支机构,包括华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分支机构未参与本次调查统计。

(二)业务开展情况

备案51家担保机构中,开展业务机构共40家,从业人员1020人。其中:38家是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未通过规范整顿。未通过规范整顿的担保机构中,广东康华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在保业务逐步解保;广东天永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从事少量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主要是履约保函。

(三)资本规模及性质

51家备案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合计69.65亿元,其中38家通过整顿稳定开展业务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55.41亿元,占总注册资本金额的79.56%。目前我市单家机构注册资本金最大为3.5亿元。

我市担保机构以民营资本为主,暂无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担保机构。38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中,除东莞外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其余都是民营独资,民营资本占注册资本的98.20%。

二、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一)担保余额变动情况

备案担保机构2011年1月1日担保余额为130.85亿元,其中贷款担保余额86.10亿元,非贷款担保余额44.75亿元。贷款担保中,企业贷款担保余额57.43亿元,在保企业户714户,笔数963笔;个人贷款担保余额28.66亿元,在保人数2512人,笔数2577笔。

2011年6月30日担保余额为168.76亿元,其中贷款担保余额113.43亿元,非贷款担保余额55.33亿元。贷款担保中,企业贷款担保余额73.24亿元,在保企业户数817户,笔数1090笔;个人贷款担保余额40.19亿元,在保人数2551人,笔数2634笔。

2011年6月30日在保余额较2011年1月1日增加37.91亿元,其中贷款担保余额增加27.33亿元,非贷款担保余额增加10.58亿元。

(二)新增担保业务情况

我市担保机构业务品种齐全,包括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2—

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担保、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楼宇按揭担保、汽车按揭担保、小额贷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保函等多项业务。

2011年上半年,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92.09亿元,其中新增贷款担保额64.15亿元,占新增担保额的69.66%;新增非贷款担保额27.94亿元,占新增担保额的30.34%。新增贷款担保额中,企业贷款担保额39.67亿元,企业户数458户,笔数539笔;个人贷款担保额24.47亿元,人数1844人,笔数1867笔。

(三)累计担保情况

截至2011年6月30日,我市备案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603.18亿元,其中:累计贷款担保额326.06亿元,累计非贷款担保额277.12亿元。累计贷款担保额中,累计企业贷款担保230.95亿元,累计户数2268户,累计笔数3879笔;累计个人贷款担保额95.10亿元,累计人数9872人,笔数10157笔。

(四)业务分布情况

我市担保业务相对较集中,2011年6月30日贷款担保余额

4.5亿元担保机构10家,其中10亿元以上担保机构2家;贷款担保余额最大的10家担保机构,其余额合计占总余额的67.25%。贷款担保余额增长过亿元的担保机构共11家,其增长额占总增长额的74.13%。

(五)担保机构收支情况

2011年上半年担保机构实现收入19535.81万元,其中保费收入17328.81万元,占总收入88.70%;非保费收入2207万元,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及其他。利润总额4053.69万元,利润率20.75%。纳税总额1233.33万元,其中所得税520.83万元,营

业税689.64万元。

(六)担保代偿情况

我市担保机构重视风险控制,建立较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至2011年6月30日,担保机构已经计提3.58亿元的风险准备金,其中:一般风险准备金0.33亿元,未到期责任金1.55亿元,担保赔偿准备1.70亿元。

备案担保机构累计发生代偿43笔,代偿金额10800.49万元,代偿损失3224万元;其中2011年上半年4家担保机构发生代偿,代偿笔数11笔,代偿金额706万元。

三、担保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同一化,行业竞争激烈

担保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反担保措施以不动产为主,专利权质押、商标质押等担保业务开展较少,产品及业务模式相近,行业竞争激烈。加之目前部分企业受原材料价格及劳动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较多不利因素影响,资金紧张,经营困难,从而导致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依然较大。

(二)担保放大倍数低,银担合作待深化

目前银担合作模式简单,担保贷款风险由担保机构独自承担,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建立,合作基础弱。同时担保放大倍数不高,2011上半年末贷款担保余额113.43亿元,相关担保机构注册资本55.41亿元,放大倍数约2倍。银行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利率优惠不足,导致企业通过担保获取资金的成本过高,不利担保机构的业务开展。企业资信信息共享不足,担保机构主要依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企业信用记录,多家担保机构希望银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查询服务,尽快建成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4—

(三)担保行业人才储备不足

要实现担保行业长足发展需要一批具有金融、投资、财务、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并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市担保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偏弱,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不够大,担保行业的人才储备不足,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周边城市相比,我市担保机构的人才优势有待强化。

四、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一)加强担保行业指导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工信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工信部企业〔2010〕22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做好全市担保机构的备案管理工作及业务统计工作,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加强行业指导,提高担保机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担保机构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积极发挥我市信用担保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作用,加强信用担保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担保行业人才建设,组织培训活动,积极发动担保机构从业人员参加省有关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担保行业人才素质。

(二)做好项目申报和免征营业税申报工作

做好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申报推荐工作;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对我市担保机构的更大支持;用好营业税减免政策,引导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服务支持力度。

(三)进一步促进银担企合作

巩固好目前已搭建各种融资平台和沟通机制,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银担企对接会、洽谈会,增强三者之间合作和交流。争取银行增加

担保公司的授信,为受保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沟通政府部门、银行机构、担保机构共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工作,拓宽担保方式,提高东莞担保行业的创新能力。

附件:广东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调查统计汇总表

5.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篇五

东莞市市长 袁宝成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2013年政府工作,对2014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东莞加快推动高水平崛起的奋进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优环境、上项目、强统筹、抓改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现了经济提速与转型加速。预计全市生产总值5500亿元,增长9.7%,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十二五”以来最高增速。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974亿元,增长15.2%,其中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亿元,增长14.8%。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达到85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现近年最快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东莞获得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成功成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一年来,我们奏响工作落实年的主旋律,以实干抓出工作实效。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狠抓市委各项决策的执行落实,狠抓“三重”建设的跟踪落实,狠抓十件民生实事、企业与基层减负、扶持镇村发展等任务的分解落实。部门镇街在争创“单打冠军”中实现了新的发展,东莞高水平崛起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年来,我们凝聚改革创新的正能量,积极谋求重点领域突破。商事登记改革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省委省政府及广大企业的认可,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一半以上,农村综合改革推动村组负债率降至近二十年最低,创新土地机制整合盘活土地近十万亩,节能减排获得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东莞成为承担全省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最多的城市。一系列改革的锐意推进,为转型发展增创了制度红利。

一年来,我们厉行八项规定等新要求,在锤炼作风中提升政府形象。公务接待和庆典活动大幅压减,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有效遏制,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切实改进,一批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批违法违纪典型案件得到严厉查处,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氛围日渐形成,政府形象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狠抓市委和市政府1号文的贯彻落实。在全国率先构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政策体系。成功举办加博会、漫博会、台博会,办展水平和档次有了明显提高。开展外贸九大课题调研,形成加工贸易产业提升综合服务体系等成果,为全国外经贸发展探索新路径。深化加工贸易审批制度改革,加工贸易监管从“四方联网”拓展至“八方联网”。组团“走出去”赴南美、俄罗斯、以色列开拓市场、开展招商,赴北京、上海和台湾拜访重点企业。举办新商机推介会,促进镇村空置厂房与客商对接。新引进中集集团、联想增益、世纪互联等重大项目65宗、总投资927亿元。全面减免和规范涉企收费,全面放开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

——统筹推进重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强化主体功能区和经济区规划。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规划通过省审批,被誉为“特色最鲜明的田园型、湿地型生态宝地”。启动10个示范片区、6条特色村落、4段标志性岸线规划建设,总投资486亿元的20个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一年良好开局。松山湖高新区经济高速增长,所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20%,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等建设扎实推进。虎门港与沙田镇统筹发展成效明显。全港集装箱突破19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1.1亿吨,分别从2011年的全省第九、第五跃居第四。生态园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长安新区基本完成收地1.2万亩,填海有关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启动两批44个总投资588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华为终端总部规划设计方案正抓紧报批。粤海项目完成产业规划编制,启动了配套路网建设。加强土地整合,统筹龙湾片区等水乡地块3.6万亩,统筹粤海等重大项目地块3万亩,统筹轨道站点周边土地9600亩,盘活存量土地、处置闲置土地2.2万亩,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加快47个省市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84亿元。东莞新火车站正式启用。沿江高速东莞段、水乡大道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11个站点主体工程封顶,6个区间双线贯通。完成高快速路、国省道和镇村联网路新建改造105公里,建成水利防灾减灾工程30宗、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8项、天然气管网110公里。

——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大学创新城动工建设。北大东莞光电研究院正式奠基。引进清华创新中心、华南设计创新院、岭南创意研究院等院所5家。新增省创新科研团队7家,总数21家,位居全省第三。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位居全省第三。成立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科技合作周升格为国家级。建立莞商学院。发挥东实集团、水投集团投融资作用,探索城市重大空间和项目的统筹开发。启用民间金融街,推动私募债发展,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引导支持玖龙纸业资产重组,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增至7家,超50亿元企业增至33家。

——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政策红利。主动拜访国家部委和省有关部门,为全市改革发展争取支持。入围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获得每年至少4亿元、3年12亿元以上的中央财政支持。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获国家1.8亿元补贴,加博会获省财政五年共1.5亿元支持。全国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获国家批准。入选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获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开展国家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报创建工作,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清溪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省的审批。

——深化商事登记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商事登记改革,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1.5%,市场主体总量达56.7万户,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扎实推进后续监管等改革,正式推行网上登记,颁发全国首批电子营业执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成第二阶段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压减55.1%。积极争取压减158项上级管理审批事项。

——积极扶持镇村基层转型发展。市镇财政安排14.4亿元,用于村(社区)治安、环卫和行政管理支出,减轻了基层负担。32个镇街可支配收入增长24.8%,整体债务率进一步下降。继虎门之后,东城、长安跻身“300亿元俱乐部”。9个欠发达镇生产总值增速全部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扎实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成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和“三资”监管平台,80%以上的村基本完成组级经济统筹。村组两级经营纯收入增长10.6%;资产负债率降至19.3%,降幅为近十年最大。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96.4公里。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推进水乡环境五项整治,加强石马河和茅洲河流域治理,基本建成7个环保专业基地。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行市区第三阶段环保限行,淘汰黄标车2.2万辆,更新清洁能源公交车1380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74.4%。完成市区环保热电厂技改,推广垃圾分类试点。启动万台注塑机示范市创建工作。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构建大城管格局,试运行数字城管系统。拆除违法建筑49.4万平方米,违建多发态势得到遏制。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积极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强化顶层设计,抓好全省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试点,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东莞。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转移政府职能87项。打造平安东莞,推进“四化五警”建设,将2万多名治安员整合为辅警。推动警力下沉,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深入开展“雷霆扫毒”等行动,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涉众型普遍犯罪。成功蝉联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建成劳动关系预警系统,引入社工、律师参与信访调解。扎实推进“两建”工作。设立医疗争议专业调解委员会。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排查整改突发事件风险隐患627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投入229.7亿元发展民生事业,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圆满完成。新建11所公办幼儿园。完成职教城一期建设,理工学校新校、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投入使用,技师学院正式开学。公办中职教育实现免费入学。新莞人子女积分入学公办学位增加11.3%。普通高考总录取率等四项高考指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扎实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文明程度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8名。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获得2015年羽毛球苏迪曼杯承办权。建成网球中心和篮球中心。连续第九年提高基本养老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10元。推行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发行600万张新社保卡。新建3386套公租房。为632户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建成一批平价商店、平价医院和诊室,推广平价药包。推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组建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为8.7万名妇女免费实施“两癌”筛查,为2.6万对夫妇免费提供孕前检查。新莞人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发放就业补贴2.9亿元。妥善应对“3·20”超强龙卷风冰雹灾害、H7N9禽流感疫情。

——全面推进对口帮扶和对外协作等工作。加大市内帮扶力度,81个欠发达村村组两级纯收入增长22%。推进省内“双到”扶贫工作。加大对口帮扶韶关力度,成立专门指挥部,明确7个镇街“一对一”帮扶任务。认真抓好援疆工作,25个援建项目全面竣工。稳步推进援藏工作,8个援建项目超额完成进度。对口援助广西河池、重庆巫山进展顺利。深莞惠产业合作、交通对接等日益加强。穗莞合作不断深化。与呼伦贝尔结为友好城市。国防动员、统计审计、人口计生、外事侨务、工青妇幼、民族宗教、档案方志、科普法普、气象、打私等工作扎实推进。

——着力整治“四风”问题。撤并72.7%的考核检查评比表彰活动,压减47%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机关作风建设的明查暗访,查摆整改庸懒散奢问题4371个。改进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严控各类支出。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控制和压减镇街财政供养人员。开展整治“小金库”、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专项行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公开市级“三公”经费。改革“市民评机关”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测评机关服务质量。59个部门在“阳光热线”与群众进行交流。加快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推动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上网办理,不断提升行政效率。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我们砥砺奋进,以高效实干谱写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与各民主党派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外来投资者、中央和省驻莞单位及驻莞部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东莞仍然处在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有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等指标增长有所反复。二是区域统筹发展与“三重”建设的力度仍需加大。全市产业发展的层次仍待提升,按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推进的大格局有待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动工仍需加速,产能释放尚需时日。三是诸多深层次矛盾有待在深化改革中强力破解。核心竞争力不强、新产业带动不足、资源要素供给紧张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与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效果仍需加强,重构利益平衡机制难度不小。四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市民对公交出行、人才入户、城市内涝等问题意见较多,治安管理、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任务艰巨。五是机关作风改进仍然任重道远。“四风”问题仍有待大力改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升,行政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东莞推动高水平崛起的攻坚年。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看到,我国经济总体处于平稳增长区间,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内需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航程,将释放出更多制度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市近年来转型升级积蓄的厚实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启动建设,如能有效推动这些因素产生叠加效应,东莞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大,欧美债务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我市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面临更大挑战和压力。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的方针,把握“攻坚年”要求,聚力改革攻坚、项目攻坚、效能攻坚,力争稳步迈过“爬坡越坎”的阶段,顺利突破转型升级的“拐点”,努力开拓东莞高水平崛起更加广阔的前景。

具体来讲,改革攻坚,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决破除阻碍高水平崛起的瓶颈,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让东莞重新焕发出再领风骚的蓬勃生机。项目攻坚,就是要用好重大平台载体,破解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等难题,在项目招商、项目落地上求突破,让重大项目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效应尽快显现。效能攻坚,就是要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整治“四风”,最大限度促进审批提速、行政提效、服务提质,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8%,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8.7%;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5%和35%,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4%,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5%和25%,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2%、5%和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控制在3%以内和3.5%左右。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要突出落实好今年市委1号文和市政府1号文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发展,脚踏实地促进转型升级。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增创高水平崛起新优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再起跑已成为十三亿人民的强烈共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已经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东莞,只有再立潮头,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增强主动改革、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更加蓬勃的内生动力和改革红利,才能继续在全国城市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再创“新东莞奇迹”。

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目标,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区别对待不同发展水平与市场发育程度的镇街,因地制宜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全面实施加工贸易增效计划,建立开放型经济“四大体系”,创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提升莞港台合作新内涵。放开社会投资限制,探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搭建民营资本与创新团队、创业项目融合平台,强化市场对科技项目及技术研发的路线选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对国有企业和国有不动产进行清产核资,引导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充分竞争行业,以资本运作方式,更多地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平台建设。

以打造商事登记“东莞模式”为突破,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平台建设,在“宽进”基础上,创新机制倒逼部门加强后置“严管”,为全国市场监管创造新的经验。在其他审批领域试行“宽进严管”。进一步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力争成为行政审批最少的城市之一。在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领域探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试点在规划、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探索实施按区域设置相关监管部门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市镇财税分成机制,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理顺市镇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镇街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重大政府行为法律审查。继续争取申请成为“较大的市”。

以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为抓手,建立健全资源与环境开发保护的科学机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创新闲置土地分类处置、地下空间权使用管理等制度。向省争取土地事权审批改革试点。放宽农用地结构调整,有偿易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效发展都市农业和都市渔业。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保市场、绿色金融等生态经济激励机制。强化环保责任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强主体功能区分区生态管理,在市属园区率先探索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之路。

以深化户籍制度、公交体制、医药卫生等改革为重点,让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加快入户制度改革,凡符合条件的大专以上好范文、本市职校技校毕业生等10类人才均可直接入户。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在市区、跨镇公交和水乡5镇开展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报业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等经营性文化资产的运作水平。深化物业、停车等民生价格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有效监管前提下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凡能够购买的,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健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

二、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打造东莞制造升级版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东莞起步和腾飞靠的是实体经济,高水平崛起同样要大力扶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努力让东莞从制造业大市变成制造业强市。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重大产业平台,集聚发展电气机械、汽车装备、通信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云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广物联网智能路灯改造应用。巩固制造业产业优势,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业与制造业互相配套、互相支撑的良好产业生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大工业技改资助力度,支持家具、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研发自动化生产线,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机器手等进行智能技术改造。

积极培育制造业企业中的顶梁柱。完善大企业培育政策,深入实施“双百”工程,落实市镇领导挂点服务机制。鼓励大型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增资扩产或设立总部。探索建立优质企业镇街间产能扩张及利益共享机制。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家。加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产业结构“星月同辉”。

构建政产学研资合作体系。加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依托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集聚关联产业和高端实验机构,探索规划建设东莞科学城。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模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推动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和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办好民间金融街。推进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集聚发展股权投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机构。支持设立民营银行。优化财政扶持方式,提高撬动效果,促使科技和金融创新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生产性服务业。以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用好市财政每年1.5亿元的专项资金,加大力度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实行电商企业集群注册。支持松山湖、专业镇和专业市场建立电商交易平台,深入开展“莞货网上行”等活动。全面启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开展国际邮件业务,让东莞制造产品借助电子商务的翅膀,更多地畅销全省全国和全球市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推进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建设。继续办好加博会、漫博会、台博会、科技合作周等品牌展会。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测认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和健康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小气候”。抓好现有减负政策落实。通过延续社保缴费费率优惠、下调堤围费征收标准、扩大“营改增”行业范围、减免31项收费等措施,再为企业减负22.8亿元以上。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建立走访企业常态化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打击劳务中介不法行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资助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制定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制造业的政策体系,让来东莞发展的企业喜欢东莞、认可东莞、扎根东莞,继续使东莞成为制造业投资的首选之地。

三、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启产业地区布局新篇章

加快统筹建设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全面启动路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万望路等8项道路桥梁改扩建工程。启动水乡新城建设,加快万江龙湾等10大示范片区、道滘大罗沙等10大“区中园”的规划建设。突破行政界限,跨镇域整合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实施综合治水、土壤治理、植树造林等行动,重现香飘四季、鱼翔浅底的水乡田园风光。

以大学创新城引领中部地区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大学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武汉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创新资源。加快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建设。对生态园等园区设立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确保投资强度。构建松山湖与周边镇垂直服务、对接联动机制,实现共同发展。东莞暂时还没有高水平的大学,但东莞必须通过非常措施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水平大学的资源在东莞生根、开花、结果。

以粤海产业园带动东部各镇壮大产业规模。抓紧确定粤海合作开发模式,加快规划编制和土地统筹,铺开“三纵三横”路网等建设,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力争成为省级新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强山区片等东部各镇产业统筹规划,探索设立高端先进制造业转移园,加强与粤海和深圳的对接,强化产业合作和配套服务,在接受辐射中做强产业经济。

探索打造珠江口东岸现代产业集聚区。加大虎门、长安、沙田、厚街、麻涌和长安新区“五镇一区”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力度,摸清岸线、空间和产业等现状,科学研究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主动对接前海、南沙,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加快虎门港西大坦1至4号码头泊位报批,推进立沙岛精细化工产业园、麻涌港区粮油加工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长安新区总体规划报批,启动用海规划修编,推进外围海堤立项报批,创新新区控股公司运营管理模式,积极向上争取实施区域围填海。

四、加速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燃点经济发展新引擎

再造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大刀阔斧推动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大幅压缩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的平均时间。全面梳理和规范审批办理时限、申报材料等,编制审批目录和流程图,逐步实现全流程电子审批,打造项目建设“高速通道”。凡是其他城市能做到的,东莞一定要做到;其他城市比东莞快的,东莞力争通过改革做得更快一点。

打好重大项目落地攻坚大会战。强化用地保障,新增指标70%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东实集团、水投集团等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融资、征地拆迁等问题,督促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增加项目考核权重系数,对先进镇街(园区)给予用地指标奖励。提高项目履约率和开工率,以华为终端项目为龙头,推动年内新启动两批总投资6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

力争重大项目招商取得新成效。建立重大项目招商信息共享、布局统筹、选址流转等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镇村统筹招商的积极性。以重大产业平台为载体,开展统筹招商活动,针对欧美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重点招商,主动拜访大型央企民企,力争年内再引进若干个总投资超百亿元及数十亿元的重大项目。

五、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中央已就我国城镇化建设作出总体部署。作为城镇化的先行者,东莞必须抓住新的机遇,推动新型城镇化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积极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东莞,努力形成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市助推产业升级、产城一体化的良好格局。

巩固发挥城镇化的先发优势,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顶层设计,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完善“一中心、多支点”的组团式城镇群格局,不断提高核心城区的首位度,推动各镇加快就地升级发展,打造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城市节点,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紧密联结,以优美的生态绿化带融洽分隔。结合轨道站点TOD开发,推动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进一步完善市镇交通、商贸等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南城国际商务区建设。按照打造“城市会客厅”的要求,加快南城国际商务区建设,尽快完成土地注入、收地等基础工作,确定准入条件、开发时序与合作模式,抓紧启动市政工程,引进一批总部企业和高端服务业。整合提升中央商圈和各镇商业片区,建设更多环境美、质量好、服务优的商场,让市民愿意在东莞消费,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

加快轨道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地铁2号线一、二期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实现“隧道通”和“轨道通”,启动运营筹备,为2015年通车做足准备。加强沿线土地统筹开发。推动现代有轨电车试验段规划建设。加快虎门港澳客运码头、高铁虎门站开发建设。加快梨川大桥、东平东江大桥、从莞高速东莞段、环莞快速路二期等建设。扎实推进4G网络、天然气管网、江库联网等工程。加快电网建设,确保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15项。进一步打通镇村联网路、断头路、跨界路,构建“一张网”全覆盖的交通设施网络。

推动“三旧”改造常态化、长期化。探索组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中心。完善利益平衡机制,引导集体和民营资本参与“三旧”改造。加强规划管控,实施分区控制、差别化地价等政策。每年预留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成片更新改造。实行财政补助、不设容积率上限、有条件分割销售等优惠政策,鼓励“工改工”和建设工业大厦,从严控制改建商品房,真正腾挪出新空间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完善大岭山、银屏山森林公园二期配套设施,启动常平旗岭等森林公园建设。抓好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绿道管理。深入实施南粤水更清、清洁空气等行动计划。加强石马河、茅洲河、沙河、马嘶河、潼湖等跨市河流污染共治,加快挂影洲围中心涌综合整治。试行河长制。有河流污染的镇街至少完成一条内河涌整治,力争实现不黑不臭。完善截污支次管网,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营效果。加强东江水源保护,提升供水水质。用好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专项资金,推进“绿色水乡”等九大示范工程。加快淘汰黄标车,扩大环保限行区域。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动产业配套所需的污染企业进驻环保产业基地,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呼吸到清新空气。

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积极构筑幸福保障网

把建设“平安东莞”作为民生首要任务。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黄赌毒、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公安新情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建成6000个高清视频监控点。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重大隐患排查整改,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消防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分离。加快城市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强化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集中解决积案信访和突出问题,加强欠薪逃匿预警监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尽最大努力尽可能让群众走在路上不担心被抢包,住在家里不担心被盗窃,睡在床上不担心有火灾。

6.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篇六

写字楼市场

北京甲级写字楼整体市场的空置率创20年来新低, 租金上涨已接近历史最高点。2011年上半年, 北京甲级写字楼新增40余万平方米供应, 整体市场存量达到580万平方米。其中, 一季度有五个甲级写字楼入市, 两个为自用写字楼, 新增供应集中位于中关村和CBD区域, 在二季度没有任何新增供应。

虽然上半年有五个甲级写字楼完工, 但市场仍表现为供不应求。跨国企业的扩租和内资企业的整层租赁是推动甲级写字楼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 内资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对自用和租赁写字楼的需求保持强劲, 其中自用型写字楼需求占上半年整体净吸纳量的近40%。强劲的租赁需求主要来自于制药、金融、IT和制造业, 其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需求各占一半。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 2011年上半年甲级写字楼的净吸纳量近60万平方米, 与去年同期相比略降5.2%。CBD区域仍然位居各区域市场净吸纳量的首位, 占上半年市场全部吸纳量的50%以上。

第二季度, 北京甲级写字楼整体市场的空置率创20年来的新低, 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至8.3%。至此, 2011年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已下降4.1个百分点。而CBD区域市场空置率下降幅度最大。

由于可租赁面积有限而需求持续强劲, 北京甲级写字楼的租金已上涨接近历史最高点。二季度, 甲级写字楼平均净有效租金环比增长11.7%, 达到243元每平方米每月。至此, 2011年上半年甲级写字楼整体租金已上涨了17.3%, 各区域市场均实现了租金上涨。从整体市场来看, 业主们不但提高了租金的成交价格还缩短了免租期。仲量联行北京商业地产部负责人贺睿珂认为:“随着甲级写字楼租赁面积愈加有限, 租户需要与更专业的代理公司合作, 以确保在业主主导的市场下满足自己的租赁需求。”

2011年下半年, 预计还有5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进入市场。虽然新增供应可能会对租金上涨带来一定压力, 但压力及其微弱, 并不足以抑制其上涨趋势。仲量联行北京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莹表示:“未来四年内, 北京甲级写字楼的整体租金将逐渐超过上海。同时我们也看到, 许多首次进入北京并有较大租赁需求的公司都在进行慎重的比选。”

优质商铺市场

时尚连锁品牌及儿童品牌零售商积极扩张。2011年前五个月, 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 999亿元, 同比增长11%。其中,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近76%。预计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相当于欧元区规模, 因此国内外零售商正积极进驻或扩大其国内市场份额。

2011年上半年, 北京国贸三期商城正式营业, 为市场新增供应面积约57, 000平方米。基于强劲的零售商扩张需求, 北京APM、蓝色港湾、新光天地等核心商圈优质购物中心纷纷调整租户结构或者进行装修改造以顺应新的市场需求。

同时, 百货、影院、超市等主力店积极扩张。定位年轻时尚的NOVO百货在望京区开业;天虹百货签约奥林匹克中心区新奥购物中心, 面积约37, 000平方米;巴黎“老佛爷”百货已确定入驻西单美晟国际购物中心;连卡佛百货及玛莎百货正计划开出新店。金逸影院、保利影院及永旺百货、TESCO等零售商在北京郊区积极扩张。

快速时尚品牌分店开业速度加快。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Pull&Bear、Bershka、Stradivarius即将在丰联广场和世贸天阶等购物中心开业;英国时尚配饰DIVA半年内已在北京开出6家店;美国潮牌Rocawear在朝阳大悦城、西单大悦城及蓝色港湾开业;本土时尚品牌拉夏贝尔、欧时力、江南布衣等也积极扩张。

中国儿童用品市场的乐观前景已经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进驻中国。例如博士蛙在北京已拥有50个百货专柜;世高儿童玩具西直门嘉茂店即将开业;法国童装奢侈品牌Bonpoint在国贸商城开业;当代商城新引进大量一线儿童品牌如Hugo Boss、Kenzo、Chloe、Stoke等。

另外, 餐饮、美容服务等其他零售商也比较活跃。满记甜品、贝尔多爸爸、面包新语、味千拉面、星巴克及麦当劳几乎在各个优质购物中心均有分店或即将开出分店;阿一鲍鱼在三里屯北区盛大开业;小南国将在华宇购物中心开出1, 000平米的分店, 同时已签约位于酒仙桥地区的颐堤港购物中心;莎莎、万宁、屈臣氏等美容连锁店计划入驻王府井乐天银泰、侨福芳草地等优质购物中心。

上半年, 整体市场租金平稳上涨, 其中优质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半年内增幅为7.0%, 同比增长14.7%, 达到668元每平方米每月。受益于强劲需求, 整体市场平均空置率在半年内下降3.1个百分点, 达到10.8%。

我们预期2011年下半年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王府国际商城、国盛购物中心、凤凰购物中心等优质项目将在下半年陆续开业, 为市场带来约45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 业主也将在强劲的需求下继续提高租金。

高级住宅市场

服务式公寓业主统一上调租金。第二季度, 北京高级住宅市场进入了每年的租赁旺季, 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其中来源于汽车、IT、能源产业的跨国公司的需求增长最为明显。与长期的家庭租户不同, 市场中更多的商务客户选择居住在更为现代的服务式公寓或服务健全的类服务式公寓。由于租赁条件的灵活性和综合服务提供的诸多便利使得该类型公寓颇受青睐。

供应方面, 东环公寓和CBD的雅诗阁开始清退租户, 准备进行装修并对外散售。在供应量减少, 需求保持增长的条件下, 很多项目的入住率都在90%左右。二季度, 服务式公寓的整体入住率创出历史新高, 达到90.3%, 环比增长2.3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7.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的增幅达到3.4个百分点。

服务式公寓市场已经转向业主市场, 很多业主在今年3-4月份进行了新一轮的租金上调。本季度租金达到178.8元每平方米每月, 环比上涨5.2%, 同比上涨8.6%。今年上半年的增幅为6.0%。一些分散出售的高级公寓的业主和开发商看到了服务式公寓的紧缺状况, 已经要求资产管理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增值服务, 来保留长期客户并提升租金水平。仲量联行北京住宅部负责人张宏指出:“预计2011年下半年, 北京服务式公寓租赁市场仍将保持活跃, 但租金上涨的幅度将趋于缓和。”

高级公寓成交价格稳中有降。受到严厉限购政策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北京高级住宅销售市场低迷。二季度, 高级公寓成交量继续下降, 成交套数环比上季度下降13%, 同比去年下降43%。上半年的成交套数同比去年同期下降41%。二季度, 新开盘的高级公寓项目共有8个, 其中5个项目的成交价格在30, 000至40, 000元每平方米之间。因此, 高级公寓市场成交价格稳中有降, 达到每平方米41, 503元, 环比下降1.9%, 同比上升3.8%, 今年上半年则增长1.1%。售价在30, 000至40, 000元每平方米之间的项目成交套数比例达到72%, 相比上季度的66%继续上升, 显示改善型客户逐渐成为高档住宅市场的主力消费者。与此同时, 高档别墅的成交表现低迷, 环比上季度下降41%, 今年上半年整体成交量同比去年下降16%。本季度无新项目开始预售, 原有项目保持高价成交, 推动平均成交价格上涨8.6%, 达到45, 990元每平方米, 同比上升13.2%, 今年上半年价格则微涨0.1%。

鉴于北京房价在过去两年的过快上涨, 北京市政府已明确表示将坚定执行当前的住房限购政策。展望2011下半年, 高级住宅成交量将在较低的水平徘徊, 投资型客户的淡出和具备购买资格客群的减少, 使得部分开发商将不得不打折降价以吸引客户购买, 市场平均成交价格将继续小幅下降。

工业物业市场

仓储物流设施有限的供应继续抑制增长的物业需求。2011年上半年, 两个物流项目竣工, 分别是为位于通州物流园区的祥龙物流No.4b和位于北京空港物流园区的顺鑫绿色物流, 建筑面积分别为22, 000平方米和10, 000平方米, 租户均为大型汽车制造商。2011年上半年, 物流仓储市场租金增长略微放缓, 平均净有效租金增加至0.92元每平米每天, 环比增长1.4%, 同比增长15.1%。由于许多物流仓库满租, 优质仓储空间交易量有限, 租金增长放缓。

上半年, 优质物流仓储设施的供应有限, 抑制了市场租赁交易, 但潜在的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强劲。物流设施市场最为活跃的租户仍然来自汽车制造、零售和第三方物流公司。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快速增长, 众多零售商和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希望迁移至更优质的物流园区。许多汽车制造商为了巩固业务和满足需求, 在现行的购车限制政策下依然预留了发展空间。同时有限的仓储物业供应也促使这些行业的公司不断在预建项目中储备面积。2011年上半年, 有限的物流仓储可租面积推动物流市场空置率在2011年第二季度末降至1.7%。

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 2011年下半年工业用地的地价和物业资本价值继续走高, 同时物业的租金将在2011年下半年呈上升趋势。

商务园物业继续受到众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公司的青睐。2011年上半年, 商务园市场需求强劲, 租户来自众多行业, 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电子、制药和服务行业。2011年, 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锁定商务园, 建立公司总部或研发中心。这不仅是因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节约潜在成本, 更重要的是因为诸如中关村软件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成熟开发区迅速扩张, 能够提供更专业和更综合的设施。2011年上半年, 商务园物业市场的大面积租赁需求导致吸纳率持续高位, 空置率继续下降。租户既有来自信息技术、制药和半导体行业的跨国公司, 也有本土中小企业。商务园空置率在2011年上半年降低数个百分点至5.9%。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 商务园物业市场的平均净有效租金增加至2.77元每平方米每天, 环比增长1.4%, 同比增长12.8%。另外, 市场中整售交易活跃, 例如一美国背景的投资公司以总价2.44亿元购置位于中关村科技园的IBM中国中心研发楼, 同时又以总价1.4亿元购得位于上地的硅谷亮城4号楼。

展望2011年下半年, 由于需求继续保持强劲而大部分区域市场的供应有限, 商务园物业市场的租金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下半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面向医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国家级医药基地将会完工, 新增供应超过100, 000平方米。

投资市场

优质写字楼投资交易活跃。伴随着中资公司的业务扩展以及北京优质写字楼市场租金的快速上升, 众多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将房地产投资策略转向整幢购买优质写字楼物业用于自用, 或投资经营。其中位于成熟商务区中写字楼项目是主要的投资目标, 但基于目前写字楼市场的良好表现, 业主方开始惜售。

有运营管理能力的外资机构投资者依然对北京未来零售消费充满信心, 在大型居住区或轨道交通结点位置的大型社区型购物中心最具有吸引力。有消息报道, 市场上有一家经营惨淡的大型商业项目已开始寻找买家。因此, 我们预计下半年优质购物中心大宗交易将开始活跃。

除了一季度中我们已披露的大宗交易外, 二季度完成的交易包括中国人保整购了位于朝阳门地区的朝阳广场一座写字楼, 中国银行购买位于西单地区西单汇项目作为办公自用等。“虽然写字楼及购物中心的租金都在上涨, 但是由于业主方的惜售, 市场中物业资本值一直呈上涨趋势, 造成市场中平均物业投资回报稳定, 或有小幅下降。”仲量联行中国区投资部主管翰德伟先生指出。

酒店市场

2011年北京的酒店需求继续去年的增长趋势, 强劲上扬。海外入境旅游人数显著增长, 截至2011年5月底接待海外入境旅游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3.3%。与此同时, 由于酒店新增供应放缓, 北京五星级酒店的房价和入住率均呈强有力的增长趋势, 分别达到人民币1, 139元和62.0%。在入住率自2010年以来不断攀升的情况下, 酒店管理者对采取更为积极的价格策略信心满满, 也同时带动了房价的增加。房价和入住率的捆绑性增长导致每间可出租房间收入 (RevPAR) 相应增长了18.7% (与上一年同期数字相比) 。

7.2012年电力行业薪酬报告 篇七

电力:火电盈利处于较低区间,行业涨薪动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而煤电产业链利润分配却极度失衡,火电行业盈利能力已处底部区域。火电行业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80%以上),每年耗煤占煤炭总产量超50%,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背景下,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令电煤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电煤成本占火电生产成本的70%-80%,而电价管控导致火电企业无法转嫁成本长期快速上涨带来的压力,十一五期间行业景气度持续下降,今年前三季度,火电行业亏损面超过50%,9、10 单月行业陷入整体亏损。

在目前电力系统中,火力发电厂及运营机构的从业人员约占电力系统的30%,一些新兴的电力环保企业,如脱硫除尘,电厂水化学处理等,其业务开展基本围绕火电厂进行,随着国家对电力投资的调控,火力发电投资增幅逐渐减小,火电招聘人才开始向其他电力公司流动。

电气:行业结构进行调整,高素质人才流动加剧

电气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在2011年电气行业经历了对落后产能的严格调控,同时行业整体也更加重视环保节能等因素,特别是在央视曝光电气设备质量检查之后,电气招聘行业整体对自身产品的质量及能耗指标展开了规范性的工作。

电气行业的这一整体性的工作促使电气行业内高素质人才的流动加速,2012年电气行业3年以上工作经验学历本科以上的人才流动率达到了19%,比上年同期高出约22%。

机电:政策扶持促进行业复苏,行业人才流动渐缓

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机电产品作为占据我国出口半壁江山的类别,其发展状况基本可代表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情况,在2012年春季广交会上,虽然首日进馆采购商共49615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7%,但在欧债危机持续肆虐,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等因素影响下,不少机电行业参展商看淡后市,感叹订单难求。

机电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267.9亿美元,同比增长5.4%,低于全商品贸易增幅

1.9个百分点,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49.7%,低于2011年同期占比0.6个百分点。一季度机电行业人才流动总量远高于去年同期,达到了23%。

8.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篇八

中国的物业行业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物业管理由传统的“房管式”逐步发展为专业化、企业化、一体化招投标的“三化一体”的物业管理模式。

如今,中国的物业市场已经日渐成熟,截至2012年底,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已拥有71000余家企业,612.3万从业人员,管理各类房屋面积145.3亿平方米,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但是目前只有40%的物业管理公司能够实现盈利,地产公司补贴物业公司的现象仍普遍存在。2014年,随着百强企业不断深耕已布局城市,积极开拓潜力市场,由过去服务单一的住宅类型逐步扩展为涵盖商业物业、公共物业、工业物业等多种类型,百强企业服务项目数量增多,物业服务费收入稳步增长。

在物业服务费稳步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高,其中人力资源成本是一项较大的开支,如何节约成本,使企业效率提升是企业一直不断追寻的问题。这其中,薪酬贯穿全程,是衡量企业人才的一般价值维度。充分利用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不但可以使企业吸引人才、保留人才,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的薪酬运用合理化,节约企业成本。众达朴信通过半年的数据盘点,进行监测,出具《2014年物业行业岗位薪酬调研报告》,现将主要岗位薪酬盘点结果发布如下。

保安员 ●职位行情

保安员是物业行业的基础岗位,随着物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保安员已经不仅仅是处理突发事件及维护治安的角色定位,更多情况下是物业的第一品牌,保安员素质水平及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物业服务水平的评价。随着物业行业不断规范化,保安员的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岗位职责

(1)根据保安相关规定,负责做好防火、防盗、防事故等工作,保障公司利益;(2)严格按照验证制度,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车辆、物资擅自进入业区,维护治安秩序;(3)负责做好信件的登记发放工作,做好货物进出的登记查验、车辆进出指挥有序停放;(4)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并及时报告;

(5)树立崭新保安人员风貌、展现公司窗口,维护公司形象。●任职资格

中专以上学历,受过一年的保卫培训及退伍军人优先;责任心强,服从公司管理,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人品端正,爱岗敬业,工作态度细致,踏实,能吃苦耐劳。●薪资水平

50分位33,500元,75分位46,580元,50分位与75分位有一定差距。

工程维修主管 ●职位行情

国内多数的物业工程维修部因还未形成良好的流程性管理,“服务不到位、时间拖延”是服务过程的常见情况,随着物业行业的不断规模化,工程维修主管应协助工程维修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制定建立和完善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工程规范以及合理的关怀制度,并监督执行,使管理有章可寻,是趋势所在。在全国普技工普遍缺乏的基础下,工程维修主管行情持续看好。

●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工程管理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程规范,并监督执行;

(2)负责小区住户室内外墙面、地面、天花、土建结构的维修、保养工作;(3)组织制定设备设施的保养、检修及备件购进计划,并监督、检查、落实;(4)负责小区物业项目设备的安装验收、安全管理工作;(5)负责协调与供电、给排水、消防及有关施工单位;(6)做好各类工具和工作器械的保管和保养工作。●任职资格

大专以上学历,工程、土建、电气等相关专业,二年以上相同岗位工作经验;有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个人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配合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精通物业相关水电维修优先考虑。●薪资水平

50分位56,500元,平均值55,640元,50分位和平均值基本持平。

物业经理 ●职位行情

物业经理是物业行业的核心人才,由于物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因此管理方式多以“人治”为主。优秀的物业经理应以制度管理为主、情感管理为辅,依据合理的制度不仅使问题处理简单化,效率也会提高。伴随着物业管理向多元化发展,市场行情逐渐看好,物业经理的需求旺盛。●岗位职责

(1)负责所管辖物业项目实施一体化综合管理,熟知有关物业管理、市容卫生、消防管理等法规;

(2)制定所管辖物业项目经营目标、月度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3)负责全面检查、落实、监督物业项目各项制度执行情况;(4)协调违章和投诉的处理工作,落实安全、防火工作;

(5)负责协调供水、供电、工商等和物业相关外联单位的对接和协调工作;

(6)负责物业项目在职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任职资格

五年以上物业公司或物业项目管理经验;有能独立完成物业管理项目整体运作的能力;熟悉物业管理的法规、政策;熟悉物业行业标准;熟悉保安、保洁、保绿、保修以及客户服务工作流程;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薪资水平

25分位82,800元,75分位145,000元,优秀的物业经理是物业行业的核心人才。

人力资源经理 ●职位行情

众达朴信认为:“对于保安、客服等基层员工,薪酬水平缺乏竞争性是行业的普遍现象,在薪酬提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更多的用心思考福利项目在企业中的应用。譬如公司定期对困难家庭员工进行走访,并采取各种各样的奖励和活动,就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好办法,因此,物业行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多在福利中实践,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物业行业不断规范,人力资源经理的市场行情看好。●岗位职责

(1)组织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整体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人力资源各专业模块的管理规范和制度;

(2)监督控制各部门绩效评价过程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出激励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提出建议,负责薪酬计发管理为薪酬决策提供支持;

(3)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组织完成培训工作和培训后的情况跟踪,完善培训体系;

(4)招聘优秀管理团队,核心团队促进计划和人才发展储备管理,为公司主管以上的管理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5)人力资源团队建设,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员工工作考核及部门资金的预算和控制等;(6)组织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各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工作。●任职资格

五年左右物业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本科以上学历,熟悉物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流程,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系统的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模块均有深入的认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精通人力资源专业技能,能够指导各个职能模块的工作;熟悉劳动法规、条例,具有处理劳务纠纷等相关经验。●薪资水平

9.2011年东莞薪酬报告 篇九

一、生鲜经营观念滞后, 整体赢利水平偏低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以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为出发点的生鲜类商品已成为连锁超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鲜强门店强, 生鲜弱门店弱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连锁企业里。但由于生鲜经营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经营环节相对复杂, 且企业普遍都是边学边做、管理和技术经验都严重匮乏, 因此导致很多零售企业对生鲜处于“进无思路、退无出路”的状态。

其中, 观念问题首当其冲。从企业的品类角色和定位来看, 生鲜的定义和作用是以提高“人气”, 提高顾客“生活品质”和增加生鲜“后台利润”的部门。在这一基础上, 首先延伸出的就是生鲜经营的考核标准问题, 既然首要定位为“人气”, 那考核的标准无疑是毛利额优先于毛利率。考核毛利额的目的是为了让生鲜商品快进快出, 周转速度加快, 从量上来体现生鲜难点的第一道关卡;而考核毛利率就等于给管理上了枷锁。调查显示, 目前75.57%以上企业对生鲜经营优劣的标准首先就是混淆的。

其次, 在高投入、高损耗的生鲜领域, 行业整体赢利能力较弱。统计显示, 目前我国生鲜的费用率 (含房租、人员工资、设备投入、水电煤气、损耗、配送费用等) 高达13%, 而生鲜的平均综合毛利率 (损耗后) 仅为12.37%, 多数企业生鲜的经营利润为负数。

二、业态不同决定生鲜品类的占比, 当前各业态企业生鲜品类仍以蔬果、鲜肉为主

超市的业态形式直接影响到生鲜区的经营规模, 而在不同的业态规模下, 生鲜各品类的经营面积占比也不尽相同。统计显示, 蔬果、肉类、面包、水产、熟食在不同业态中的面积占比分别为:便利店:53:35:1:8:3;大卖场:41:18:13:10:18;标超:35:19:14:12:20。其综合平均面积占比为39:21:12:11:17;相应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0:35:7:7:11。

由此可见, 在目前的供应商渠道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下, 各企业的生鲜经营仍以大众化、普及率较高的蔬果、鲜肉为主。

三、商品管理难度大, 采购渠道建设不清晰、质量不稳定等现象尤为突出

作为从“农田到餐桌”的关键环节, 连锁企业生鲜经营所涉及到的链条极为复杂, 加之区域消费习惯和观念的差异, 导致众多企业在生鲜商品的管理能力和渠道建设方面始终备受困扰。

与其它品类不同, 生鲜采购系统主要分为内采和外采, 其中内采实际上就是联营招商和耗材等商品采购, 而外采才是生鲜整个采购体系的核心。如何整合基地、农户、网络、批发市场的商品采购资源, 信息整合、建立渠道则成为采购的重中之重。

除去设备、耗材, 仅就生鲜商品本身而言, 细分的生鲜五品中根据品类性质不同, 其自采、联营的比重也各有差异。据中心统计, 目前众多企业从众多业态综合看来, 联营、自营比例各自分别为:

由于受限于供应商、技术、渠道等约束, 各个品类配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 由于目前生鲜产品的自采渠道高度依赖于批发市场, 其采购价格和质量的变动频率和幅度都大于百货、非食等商品;而联营商品更多地依靠“租户”自身的专业水平, 其质量不稳定现象尤为突出。

四、生鲜运营技术匮乏, 损耗大、毛利低、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生鲜的发展与繁荣与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 伴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以及生鲜本身技术要求更为复杂、专业, 因此, 运营、管理、一线操作等技术滞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作为以“新鲜、绿色、安全”为卖点的品类, 生鲜保质期短、季节性强、储存难的特点, 使其在整个运输、装卸、储存、加工、陈列再到顾客选购整个链条中, 大量的损耗不可避免。加之我国超市生鲜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且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流程和标准不健全, 控制不严等问题普遍存在, 使得生鲜的损耗居高不下。经统计, 在生鲜五品中, 其自营损耗率分别为:熟食14.32%, 蔬果8.94%, 面包12.85%, 肉类5.22%, 水产5.41%, 其中以肉类最为严重。

另外, 与传统农贸市场相比, 超市生鲜区在场地的租赁及卖场的装修上花费的资金更多, 同时, 空调、冷链、车辆等设备的投入, 以及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工作流程都使生鲜经营成本大大增加;而其价格定位却受各类因素而随时变动, 因此整个品类的利润都不佳。在本次统计的样本企业中, 各品类毛利率分别为:蔬果13%、面包41.8%、精肉5.07%、水产5.56%、熟食16.6%, 除去损耗, 其利润能力普遍偏弱。

五、投入大、回报率低, 生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滞后

作为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 连锁超市的生鲜配送中心的作用和重要性已逐渐为企业所认可, 但由于技术、资金、规划、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制约, 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生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调查中, 75%以上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其生鲜商品多采取门店自采、供应商直接送货的直配方式。同时, 部分企业虽然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但其相关运输设备的配套、信息系统的高效结合并没有同步提升, 其利用率不容乐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其中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缺乏专业指导是众多企业的首要考虑因素。由于生鲜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 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 配送半径有限, 相对经营风险较大, 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 使很多连锁企业不敢贸然介入。

六、技术细化要求高, 但缺乏完善的管理标准和管理体系

连锁超市生鲜区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在于它在商品品质、价格、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其管理标准和经营效果的达成有赖于明确、高效、规范的经营管理体系。例如, 一般的生鲜区运营涉及原料供应及储存、生产加工和陈列销售三大环节, 因此管理标准也相应分解为原材料供应储存标准 (基本存量、储存条件、存放及使用标准等) 、生产标准 (生产、产品质量、生产卫生标准等) 和商品销售标准 (陈列、质量控制、有效期管理、服务标准等) 。

一套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体系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订、培训、检查、指导才能不断完善, 进而加以系统化。调查显示, 目前60%以上的企业没有相关的标准、流程, 而高达83%的企业流程仅停留在非常粗浅的层面, 对职责的约束、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七、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培训体系不到位

在“缺人”已成为行业长久的普遍现象时, 对专业性、技能性有着更高要求的生鲜, 其人才匮乏程度更为严重。据统计, 目前生鲜领域初、中、高级人才均极为匮乏, 一线技工、生鲜经理到采购、配送、营销等都缺口严重, 其中企业对一线技工类岗位更为渴求。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下一篇:高三冲刺激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