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散文的情缘(共12篇)
1.我和散文的情缘 篇一
我和舞蹈的情缘作文
因为喜欢舞蹈,所以我和舞蹈结下了不浅的情缘。是它让我结交了许多朋友,是它让我体验了勤学苦练后的成功喜悦,是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
和蔼可亲的宋老师,她说话轻声慢语,总是认真地教我们每一个动作;舞艺高强的卢艺,她力求做好每一个动作,为舞痴迷;一本正经的李诗恩,总是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和我们闹做一团……
学舞蹈是一件苦差事,需要勤学苦练。还记得我学象帽舞时的情景,那时才真正明白了“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道理。
象帽舞里有一个动作叫“8、4、2、1”,左8圈、右8圈、左4圈、右4圈……以此类推。帽杆处有个铁环,每次摇的不对都会打到后背,那真不是一般的疼!有一次,我在家里练习象帽舞的动作,“咚!”“啊!”又打到后背了,疼得我直掉眼泪,“不练了!不练了!我再也不练这破东西了。”妈妈看了看我的后背,青一块紫一块的,妈妈也心疼了,“那就不要练了,我们不学了。”可是,都已经付出这么多了也不能半途而废呀!我咬咬牙,总算坚持了下来。嘿嘿,现在象帽已经很听话了,想怎么摇,它就怎么摇。
经过这几年的舞艺训练,我和我的舞友们都有了扎实的舞蹈基础,排练了许多舞蹈,顶水舞、现代舞、拉丁舞……为了展示和锻炼我们的`舞台表现力,我们先后参加了广场表演、市雷曼汇演等大型演出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眼界大开,有劲爆的街舞、可爱的儿童舞、诙谐幽默的相声……
我越来越爱舞蹈,爱我们的舞蹈老师,爱我们可爱的舞蹈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舞蹈的情缘也会不断加深。
2.我和她的一生情缘 篇二
我和老伴是下乡插队时认识的。正如著名作家阿成所说:“彼时正年轻”:一群青年男女满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壮志豪情,在农村的沃野中战天斗地,何等豪迈啊!我和妻子就在紧张而繁重的劳动中相识了。在插队那些日子里,我们互相关照,形影不离,铲地时,我总是抢先铲到地头,然后再去帮她铲;割谷子时,我也是抢先割完自己的垄,然后再去帮她割。那时的农活很累人,可到了晚上,在“青年点”里吃过晚饭,我们依然兴高采烈地到小河边,沐浴着习习晚风,遥望满天星斗,聊些贴心的话。直到月上三竿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宿舍——第二早上照样起来,下地,干活,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啥叫“累”。虽说我们当时是“情窦初开”,但却不是“三分钟热血”,我们爱得很“瓷实”!
记得有一年秋,我在割谷子时不小心用镰刀砍伤了大腿,鲜血“哗哗”直流。大伙急忙跑过来,没等队长发话,她背起我像旋风一样向村中的卫生所跑去。平时弱不禁风的她,此时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激劲”,一直把我背到卫生所。待把我放到床上时,她的前后襟都被汗溻透了,坐在地上呼呼地喘粗气。多年以后我们忆起此事,连她自己都感到非常纳闷:一个姑娘家,怎能背动一个大小伙子呢?不单她不解,“青年点”里的插队青年也都搞不懂。只有我心里明白:她当年背我的那股“激劲”并不是什么“爆发力”,而是爱情的力量啊!
回城后,我们安顿了自己的小家。每天上下班,像时针一样忙碌而准时。有了孩子后,你接我送,你抱我喂,依然忙得井井有条且有滋有味。两个人像黄瓜架一样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青年、壮年,又一起手挽手迈进了老年的门槛。退休后,我蓦然发现:此时的我俩,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伴”!——出来进去,行走坐卧,谁也离不了谁!
我是她的“总管”。孩子毕业分到外省后,家里便剩下了我和老伴。她平时不爱理财,于是我就成了家里的“财政部长”,安排料理家里的一切财政支出:何时给她买降压药,何时给她买换季衣物,何时把余钱存上,何时安排外出旅游等。后来,她居然“变本加厉”,又把“后勤部长”的位子让给了我,吃喝拉撒全由我管。于是,每天上午,我们一同提篮去市场买菜;下午,一同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依然是年轻时的情形:出双入对,形影不离。老伴眼神不好,她单独出去我不放心;她也养成了依赖习惯,只要出门,必定喊上我,生怕自己出门就找不到家似的。于是,我又多了一个职务:“保镖”。
她是我的“护士”。老伴对家务事马马虎虎,但对我却是特别的心细。我每餐吃什么,一天锻炼多长时间,上网几个小时,她都有安排的,而且铁面无私,“说了就算,定了就办”。我心脏不好,她每周必领我去医院检查一次;夏秋之交气温反常,她每天给我量一次血压;我因晚年用电脑写作,颈椎疼,她就每天给我按摩20分钟,还教我做“颈椎保健操”;我的衣物四天一换,用不着催,到第四天头上,她准保早早地把衣物摆在床头上;中午,我喜欢睡个懒觉,她特意买了张舒伯特专辑,让我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酣然入睡。前些时小区内流感非常严重,她说什么也不让我出门,还在家中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一次我血压“直线上升”,本来是要到医院去输液的,她却把药瓶拿到家里来挂,她说:医院环境没有家里好,护士护理你不如我亲手护理放心……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和老伴就一起到小区花坛旁的秋千架上小坐,慢慢地聊,轻轻地荡,在习习晚风中共同沉湎于往昔的美好时光。讲到高兴处,我们就相视畅笑;谈到一些“糗事”,她会笑着擂我几拳。酡红的晚霞将我们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
3.一世情缘的散文 篇三
花开花落又一春,春去春回又一年。有多少年,不曾相见?有多少次,离合悲欢?几度春秋,付给清愁?几重落花,逝于流水?若一片桃花渡一世情缘,我用一整个春天的花瓣渡你生生世世的情,可否呢?
空中飘着细细的雨,空气,淡淡清香,丝丝微凉,在这样的夜晚,行走在青春后边缘,该如何安放青春里爱与忧伤?
雨丝啊,最爱牵动人的情肠,我的思念,开始猖狂。
那一次与你挥别,我便知晓,今生,再不会与谁交集。你是今生唯一,唯一一次爱的全心全意,任它白云苍狗,时光飞逝,你是最初,亦是最后。在最深最深的红尘里,我终于成为了那个爱你如初的女子。
每一颗雨珠心事里都藏着一段剔透的故事,于玲珑岁月中,梵唱传奇。
你听,桃花徐徐盛开,她们一定是听懂了雨中的故事,千树万树,荡漾着一池春事。
相爱,从花开到花落,从日出到日没,从青丝到白发。我们在阳光下相守,你送我一缕炊烟,我还你一片蓝天;我们在风雨中相拥,你为我撑一把雨伞,我为你画一道彩虹;我们在岁月中相伴,你为我画眉,我为你生暖。
爱,让人心生柔软。你侠骨柔肠,我巧笑嫣然;你耕地种田,我洗衣煮饭;你把甜言蜜语洒进泥土化作满园稻花香,我把浓情蜜意融进柴米油盐将你一生温柔捆绑。
人世间是有那么一种了然于心的情感的,无需多言,只一个眼神交汇,我就能看到你心底。
你的心思,我懂得,所以你不必多言,我亦不会多问,你去哪里,我便随到哪里就是。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天堂,在你身边,我得以心安。
雨后的天空仿佛水洗过一般,干净得如初生的婴孩的脸,一尘不染。打开窗,深呼吸,青草的香气就像温柔的小偷轻轻溜入鼻腔,偷渡到肺腑,全身心的疲惫一扫而光。
在这样的清晨,往事会以她最轻柔的姿态飘在风中,远方的你,一切安好么?昨晚,我的梦里,下了一夜的雨,一夜的往昔。那是你最爱的雨呢,缠绵得仿佛初涉爱河的情侣,却又忧伤似记忆里的那一曲别离。
人们总爱说时间会让记忆一点点淡去,就好像远处的冬季,终会被春悄悄代替。春天来了,屋檐下的燕子啄着二月的春泥,她一定是在着急着重建自己的家园。只是归来的燕儿,还是去年的那一只吗?
我喜爱的这样的清晨,微风伴着阳光,唤醒我的梦。再为自己褪去一件厚重的衣裳,在这个春天,我要以一朵花儿的姿态将我们的故事深深缅怀,让眼泪和露珠一样晶莹,被温香的幸福填满。
想你呢,在雨里,在夜里,在梦里。想起你,嘴角盈着笑意,眼角闪着泪光;想起你,一半幸福,一半忧伤。
迷离尘世,我唯一深信不疑的是我们曾经相爱,你眼中流淌着的温柔,是爱最好的证明。
那时我们都还年少,年少的爱情没有诸多世俗的纷扰,情浓意真,只为倾心。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感谢这样的相遇,也感谢这样的你,在我的生命中谱写出一页页回忆,多年以后的今天终成我青春岁月中最明媚的一笔。
爱,是一种牵挂,即便千山万水相隔,经世流年相错,爱,是心底那份默然的牵挂。
我想,当我们都老了,你一定会蹲在阳光下,点燃一根烟,烟雾缭绕处将我们的故事忆起。如远方的我一般,牵念远方的你。
在这个纷乱的`年代,执着的爱被称作矫情,人们不再相信真爱的存在,于是,爱着的人儿不敢言语,于是,我再也不敢说爱你。
一只脚踏入了炼狱,便再也不敢自诩为天使,可我,总是喜欢在灵魂最深处保留一份天真的信任,可以说是幼稚,也可以说成执迷。其实呢,我只是想将自己救赎,不愿和这个世俗同流合污。
淌过这条湍急的河流,再翻过那座险峻的山峰,我们便能够深深相拥,然后再深深道别。你无需感伤,亦无需徘徊,遥遥相望,默默相念是我们相爱的方式。
可不可以不要问我来自何处又将去向哪里,你有你的归程,我便自有我的去处。如果我的生命中早已没有了你,我只愿是那一袭渐远的身影,于岁月中摆渡自己的苦旅。
桃花暗自笑春风,何故如此多情?当季节的风吹过花田,青草离离,落花飘香,我在淡蓝色的天空中寻旧时的你。
当花儿一朵一朵填满春天的锦囊,我在陌上花开的时光里等你归来。
当春雨染透洁白的裙摆,我在雨巷等你归来。
当落花随风轻扬,我在季节的尽头,送你离开。
4.我与鸽子的情缘散文 篇四
几年前,朋友送我两只鸽子,从此便于它们结下了情愿。
起初,我只是为让年迈的母亲观赏,免得她白天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其实,我并不大喜欢鸽子,也许是因为有一次鸽子屎落到了我衣服上的原故吧,当时我还很年轻,才二十出头。后来我一直有些讨厌鸽子。
为了这两个小东西,我在阳台里搭了个小鸽笼,养起了鸽子。
几个月后,竟然孵出了小鸽子。看着两只鸽子按时轮流趴窝孵蛋,觉得很有意思。他们像商量好了一样,临黑天前,母鸽开始趴窝,到了第二天的上午九点左右,公鸽来换岗。连续二十几天,都是如此,从来也不漏岗,责任心好强啊!
嗨!小鸽子出壳了,我惊喜地告诉母亲,母亲看到后很高兴,说:“还真是啊,你看,小鸽子才那么一丁点啊?”,大约过了十几天的时间,小鸽子竟然长满羽毛,跃跃欲飞啦!
小鸽子一见到父母飞过来,便马上站起来,煽动着两只小翅膀,把嘴凑向前去,唧唧地要食吃。鸽子爸爸或妈妈,喂食时俯下身子,一边衔着小鸽子的嘴,一边抖动着身子,努力地把吃下去的粮食和水吐给它的幼子。老鸽子喂食时那近乎疼苦的样子,深深地感动着我。娇小的.鸽子,也能像人类一样,悉心地哺育后代,宁可自己承受疼苦,也要让子女生活的幸福。
鸽子渐渐地多了起来,眼看也快入冬了,我开始为他们建鸽舍,在施工时,没有关好笼子门,鸽子呼呼啦啦地都飞走了!我的心顿时揪了起来,不舍地环视着天空,可是,十几只鸽子,全然不见踪影。
母亲比我还心疼,不断地埋怨我不小心。我看着建好的新鸽舍,心中暗想:这么好的新房,却没有了主人。都说鸽子认家,可是,它们能知道新家吗?等吧,兴许会飞回来的。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个鸽子的影子。从来没有放飞过的鸽子,究竟能飞多远呢?它们不饿吗?母亲每天都到阳台,向外张望一阵子。一定是鸽子认出了母亲的身形,几只飞回来的鸽子,在阳台外飞来飞去。母亲连忙来告诉我这个喜讯,我快步来到阳台门前,已经有鸽子落到了新盖好的鸽舍棚上,来回走动,陆续有其它的鸽子也落了下来,还真是故土难离呢。
我喜出望外,终于回来了!我看出来,因为新盖的鸽舍,门的位置变了,它们不知道该从哪里进去。怕惊飞回到家的鸽子,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鸽舍旁,在靠近门的地方撒了些粮食,想引它们走进新房。果然奏效,一只鸽子率先踏入新家,其它的陆续跟了进来。
看着它们在新鸽舍里飞上飞下,东张西望,显然是很喜欢这间新房。恋爱中的鸽子,高兴地相互斗嘴,琢咬对方的羽毛。以它们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两年前结成伉俪的一对鸽子,已经到了中年,至今还恩爱如初,形影不离。如今,它们的后代,也以父母为榜样,一旦选定了配偶,就会相伴左右,同飞同宿。
从最初有点讨厌鸽子,到开始养鸽子。从看到鸽子哺育后代的情形受到了感动,到细心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在不知不觉中,我走进了鸽子的情感世界。
5.错过的情缘情感散文 篇五
我徘徊了许久,终于还是决定写点文字给远方的你。
我记得那是一年夏天,我在一天早晨,接到了你的电话,你在电话里说,你要离开这里了,恐怕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希望我能来见你。但我对你说,日后我们会有机会再见面的,为什么现在非要见面呢?其实,那时我正在徘徊中,不敢来见你,因为怕这离别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所以我逃避了,没有来见一见你。现在,我想起来真是遗憾万分啊。
终于,没想到的事,还是发生了。我以为你还会回来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一别,没有了音信,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因此而断了。你说我,是不是很傻啊,因为怕当时的分离会带来长久的痛,却没有想到你不会回来了。
在你走后,没有你音信的日日夜夜里,我总会梦见你在阳光下的纯真笑容,还有两人在一起时所做过的趣事。而每当我想要伸手去拥抱你时,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在伤感之中回想起了从前,那时我不明白你对我的情意,我总是捉弄你,叫你傻瓜。你呢,也不生气,只是静静地看着我,对我微笑着说,如果我们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一直这样没有忧愁,坐在阳光中,傻笑着看着远方就好了。我呢,就说你傻,还捉弄你,始终不明白你话语里的意思。
有一次,你对我说,你累了,不想再沉默了。我问你怎么了。你说,笨蛋,我喜欢你。我听到后却一直没有反应,沉默着看着你不作回答。你看着我,突然一滴泪从你眼角滑落了下来,我伸出手想为你擦去,你却躲开了,跑进了沉沉的.夜色中,再也没有回头了。我记得那天夜很沉,四周都是出奇得静,只有无边的黑暗包裹着天地。
为什么我当初不回答你呢?因为我怕这来得太突然的缘分,我会抓不住,所以我一直在彷徨。我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因为这件事以后,我们再也找不回曾经的纯洁了,你在我面前,总是默默地看着我,没有笑容,眼里时而闪着泪花。我呢,总是躲开你含情脉脉的眼神,望着远方。
终于,有一天,你累了,要离开了,希望我能来见你一面。我却迟疑了,不敢面对你。于是,在电话里对你说,我们以后会有机会见面的。以后,哪有什么以后,这一次不见就没有以后了。你在电话里说道……
6.我和青岛房地产的30年情缘 篇六
在纪念小平同志讲话30周年之际,回顾青岛市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和自己的工作历程,颇有感触……
改革开放三十年青岛人民住房的巨变
1978年,青岛市辖区244.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仅66平方公里,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小青岛”,市区人口110万,城市人均居住面积3.88平方米,年住宅投资仅3200万元。
1980年,在人口增至120万的情况下,人均居住面积增至5.25平方米,年度住宅投资猛增3倍达到了9335万元,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改变人民生活条件带来的变化。
1990年,因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城市区划调整(1988年实施),青岛市辖区扩大为1102.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达到了94.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203.63万,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幅最高的1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6.7平方米,年度住宅投资达到了38898万元,相当于1980年的4倍多。
1995年,改革开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国家也加快了取消福利分房、实施房改的步伐。住房投资出现了政府、企业、社会三驾马车齐驱的局面,青岛市全年住宅建设投资达到了390206万元,相当于1990年的10倍,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幅,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8.1平方米,建筑面积17.12平方米。
1998年,房改的推乎亍和落实,政府、企业停止了福利分房性质的住宅投资,带来投资总量的减少,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幅也有所回落。
2000年,在经历了房改之后,住房投资基本转向了社会化,人们开始进发改善住房的强烈愿望,住房建设投资也进入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时期,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1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了20.76平方米,较1980年翻了一番,而投资相当于1980年的50倍。在建设标准、质量提高、供地方式转变的同时,也看出建筑成本、投资成本的提高。
2009年,青岛市的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大至272.8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长至275.48万。与此同时,城市住宅投资相当于1980年的355倍。人民的住房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岛市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26.83平方米。
改革开放的30年,住宅建设投资一直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方面。上述数字变化的背后,我们的住房条件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
但在住宅水平已极大提高和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住房问题仍然是一个影响人们生活、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青岛市每年都将住宅建设摆在政府年度大事的首位。我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和政府住宅建设的实践者,这些阶段和过程都历历在目,也有许多个人的总结和感想。
青岛市在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时间里,人民住房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福利分房的前15年基本是政府和企业包揽,后15年基本是靠个人购房、政策调节。从解决无房问题开始的“住得下”阶段,到解决住房方便问题的”分得开”阶段,又到居住环境和服务的“住得好”阶段,前后经历了三个过程。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提到的“创造有尊严的生活”,也是我们送些年努力的目标。
从解决“住得下”谈起
建筑业和住宅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在邓小平同志《谈话》10年之后的199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各地经济实力也有了相当的积累,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居住的矛盾开始突显。
青岛市政府适时提出7要让人民“住得下”的”解困工程”,成立了“青岛市解困工程建设指挥部”,并任命当时在市建委工作的我担任了常务副指挥,全面负责工程的组织建设工作。青岛市解困工程是政府为解决“住房特别困难户”的住房问题而提出的。在“谁困谁解”的原则下,政策让利,与企业共担投资,使10523户“特困户”几乎100%得到了解决。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项工作机构,对解困对象从户口变迁过程到工作单位情况都查遍了,做到底子清楚、界定准确,汇总材料足能拉~卡车,整个工作过程公开、透明。当时虽然还没有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行为还是人本主义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响应。
从1990年市政府决定启动,到1993年圆满完成解困任务,可谓时间紧迫,工程建设质量就成了主要问题。解困工程以“错埠岭”居住区建设为主,外加几个区片。1992年是集中建设的一年,总建筑规模近25万平方米。引用当时青岛市一位分管建设的老市长的话说,“这样的建设规模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可见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这一工程的规模之大、难度之高,也足见党和政府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决心和力度。
作为组织政府工程,不仅要完成人民群众的居住难题,还要高瞻远瞩,引领和带动行业的发展。作为“解困工程”代表作的错埠岭解困小区,已成为当时青岛市配套最齐全的住宅区,除传统配套项目外,将管道燃气、集中供热、电话线和有线电视全部八户,在青岛市率先将9条管线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施工铺设,不仅打破管线施工“各自为政”的格局,而且节省了投资和时间,提高了工程质量,也使青岛市在城市小区配套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针对当时许多小区“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破日不像样”的状况,我们在没有政策支撑的条件下建管结合,率先提出小区物业管理理念并付诸实施,使错埠岭小区成为了国家首批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这一成果促成了全国第一次物业管理工作会议的在青召开,也为1994年建设部下发《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在新建小区推行物业管理制度提供了~个参考,为青岛市后续的小区管理开了好头。
善城市环境迫在眉睫
青岛市“解困”工程的建设使城市居民的住房有了很大改善,但棚户区和危旧房区仍大量存在,居住其中的“不便户”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青岛市于1993年发布《关于加强市内五区棚户区(片)改造工作的决定》,决定利用7年的时间分两期全部完成青岛市区的棚户区(片)改造任务。据当时统计,当时青岛市区需改造棚户区(片)有35处,旧房面积约8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5万余户、11万余人。
1994年至1997年的棚改一期工程,基
本完成了居住条件恶劣、防灾能力差和影响城市形象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居民两万余户。
同时,青岛市结台实际情况,决定以提高整体住宅水平和建筑质量为主要目标,实施建设部大力推动的“安居工程”和“试点小区”建设,启动了以福州路小区等试点小区建设为先导的安居工程建设,又派我担任了安居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在严格科学的管理下,福州路小区荣获了“国家试点小区金牌奖”、“鲁班奖”、“全国安居工程优秀小区奖”,我个人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小区管理个人一等奖、建设部劳动模范等称号和奖项。自此,青岛市的住宅小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建设部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安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适逢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即剩余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启动,我又被赋予新的工作,担任青岛市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负责剩余棚户区改造安置工程的建设工作,为实现青岛市的“世纪之诺”——“绝不把棚户区带人二十一世纪”尽绵薄之力。
剩余棚户区改造工程自1997年启动,因对21世纪“元年”认识的不统一,将原定2000年完成的任务提前了一年,本应三年的任务变成了两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在工程开始之际就提出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而且要从高起点、高标准着手,要做到安置小区落成之日即是一个全新小区的开始之时。因此,我很明确地定下了建设目标——整个项目一定要在规划、建设、配套、创新等多方面创造全国的一流。
在工程设计方面,我们率先提出并实现了从地形测绘资料到设计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精准性,使青岛市勘察、设计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和设计管理上了新水平;在工程建设中,全面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成为当时全国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示范区。1997年率先组织了对新区100余万平方米住宅节能建筑设计和实施。智能化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也走在国内前列,实现了“水表、电表、煤气表”三表户外传感计量,并建立了自动报警救助和电视监控系统;在投资管理方面,我们在结算管理中提出统一管理、统一结算,使建设成本严格控制在计划之内:在质量管理方面,对工程建设采用全面的、覆盖性监理,使这一工程成为青岛市有史以来建设质量最高的工程。
棚户区改造工程另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在完成110万平方米安置用房建设的同时,完成了20余万平方米配套公建的建设,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医院、老年公寓、大型文化广场、山水公园,并率先在青岛市大型社区建设配套中建设了集商业、文化、办公、街政管理、休闲、娱乐、服务等于一体、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大型居住区中心,为打造“成熟社区”和未来周边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配套公建在当时的规划设计中已属超标准配置,但事隔十年的今日,已是超负荷运行。对此,我只有感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和城市化进程不是我们可以预知的,遥想当年再看今日,真是沧海桑田,变化之大不敢想象。
为大众创造“适居”条件是我们的责任
棚户区改造的成果不仅安置了大量居民,而且形成了一个大规模城市住区的雏形,青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00年发布《关于加快浮山新区统一开发建设的决定》,决定将浮山新区由原来的3.2平方公里扩大至13.8平方公里,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并成立浮山新区开发指挥部,负责新区的开发建设,我又被任命为总指挥。浮山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可谓青岛市城市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青岛市城市建设理念和居住文化理念的一次升华,标志着青岛市城市开发建设由被动的解困、改造转为主动的规划、营造。
浮山新区的开发建设采取了统一规划、配套先行的办法,通过《浮山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发布,确保了浮山新区整体发展的框架,使市政、公用、文化、教育、商业服务及社政、治安管理、养老托幼等配套工程能高标准配置。至2006年,新区的主要路网建设已基本完成,新区规划1200万平方米建筑总量已完成近70%,一个崭新的城市新区已基本形成。
浮山新区的统一开发建设经验以及建成区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宋平、吴官正、姜春云等中央、省(部)级领导多次到新区视察;国内外100多个单位5000多人次到新区参观、学习,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新闻媒体150多次对新区及个人进行了报道:青岛市创建园林城市、精神文明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均把浮山新区作为城市建设和居住水平的示范区进行展示。以今日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日益苛求的标准,浮山新区10多年前的规划和建设仍不落后。
回顾工作过程,那些无房户搬进新居的笑脸、棚户区几代人走出陋居的欣慰以及各种因新居而幸福欢欣的场景历历在目,更加激励我热爱住宅建设工作。她是幸福的载体,同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2006年,随着浮山新区开发建设任务接近尾声,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如火如荼日趋完善,青岛市政府又一次关注浮山新区开发指挥部这一为青岛市城市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战斗团队的未来发展。“要让这个团队多年从事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宝贵经验更大、更长远地发挥其作用,要让这个队伍继续为青岛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7.我的文字情缘优美散文 篇七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喜欢上了文字,属于淡淡的喜欢、浅浅的爱。写日记成了我的生活习惯,我喜欢把一天的或喜怒哀乐,或平淡无常,用文字串连成心情,用墨迹在素笺里尘封;喜欢在一杯咖啡的柔情里,在一首歌曲的旋律中,体味禅意人生,用文字诉说光阴的淡定;喜欢把春光明媚的萌动,夏日繁花绽放的热烈,把秋风拂尘的清雅,把冬日沉寂的幽静,用文字夹在岁月的书笺里,珍藏一些静好的光阴。从书柜里拿出厚厚的一摞笔记本,翻开泛黄的日记,有些旧的有翻之即碎的可能,或蓝色或黑色,或油笔或钢笔,不太工整的字迹,全是文字涂鸦成的心情,有平平淡淡、不温不愠的叙述,有欢乐时激情澎湃的告白,有痛苦时泪水浸满纸张的宣泄,一纸素笺里留住的有追梦的落寞与惆怅,有爱情的失意与彷徨,有生活的枯燥与艰辛,有辗转中的浮华与薄凉,有经年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明朗。留住的还有这浮华时代,快节奏生活,让人产生的焦躁不安,那些虚妄的追求、生活的无奈,在笔下开成一朵朵忧伤的花,诉说自己那份难耐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无法排解的无聊与失落,我在文字的怀抱里欢笑、流泪、缠绵、缱绻,慢慢的文字变成了我最信任的朋友。
8.我的红薯情缘现代散文 篇八
红薯是村里人必须栽种的植物,是大人、孩子们最可贵、最香甜的零食,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乡情结。但是,红薯并不是原产我国。相传,明代万历年间,在吕宋(即今天的菲律宾)经商的福建人陈振龙,无意间发现当地的红薯味道甜美,耐活禁旱,产量较高,他就想带回家乡,来帮助忍饥挨饿的村民们。可吕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严禁红薯外传。他便绞尽脑汁想出办法,将红薯藤编入货船的缆绳里,带回来并栽植成功,为家乡人渡过粮食难关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红薯便在我国生根发芽,遍布大江南北,成为重要的粮食补充品。
我家也不例外,每年春天种完庄稼后,父亲就去大集上寻觅红薯秧。集市上摆了一溜秧子,品种多,育秧的方法不同,秧苗也各异,需要认真挑选,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否则栽种后成活率低,口感不佳。父亲是行家里手,认真看完秧苗后,打听好卖苗的姓名,就去赶集买别的物品了。等到要散集了,就去找那个人,跟着到家里,亲自从火炕上拔秧子,新鲜、根须长、粗壮,基本上棵顶棵的成活率,品种也不会错,138红薯,可以蒸、烤着吃,香甜、热乎,入口生津,如熨帖熨地一般,从嗓子眼到五脏六腑,舒服的难以言表;脆瓤白薯可以烤着吃、生吃,皮薄、瓤白、脆嫩,那时买不起水果,它就是最美的享受了。
每年父亲都买两千左右棵红薯秧,栽种在不宜种其它庄稼的贫瘠的土地上。只在栽种时浇水,待红薯长起来时,再去薅草,拎起长长的秧蔓,以免长蔓上的根须扎进土里,抢夺根部所需的养料。拎折的秧子带回家,将叶子当成菜馅,蒸大饺子吃;剩下的茎部分扔给猪,没有一点浪费的地方。然后就是等待红薯结果了。
刨红薯需要在下霜后,叶子让霜一打,迅速地由翠绿枯萎成黑色。父亲说这样的红薯放到窖里,回一回后,再蒸、烤,特别甜。刨红薯要小心谨慎,不能任性。既要沿着红薯垄来刨,又要注意垄沟里,有的红薯很调皮,专门长在垄沟里去,等你一镐下去,红薯就被腰斩了,白浆立刻冒出来,黏黏的,粘在手上、衣服上就会变成黑色,不易洗去。一天的劳动,刨出来的红薯如小人参,摆成一条龙,小心的捡起来放进父亲编的大方篓里。一个人是难以搬动的,需要两个人抬着放到马车上,拉回家,在挑拣出破皮的、镐伤的,剩下完好无损的都放到地窖里面,用细沙子埋起来,看着一排排的红薯,心里特别踏实,即使饥荒来了,也能果腹度日了。埋好后,就随时吃随时取,可以一直吃到来年春天呢。
而母亲把带伤的红薯,放到大盆里,一个个的清洗干净,再整齐的摆到大锅的蒸屉上去,用木柴烧火,在哔啵的响声里,母亲打开锅盖,热气升腾,如孙猴子出世般,取出蒸熟的红薯来,品尝最新鲜的味道,这时的红薯清新中带着些许青涩,香甜还没有放出来。但是,每年吃第一口红薯时,心里满是感动,辛勤的耕耘了一年的父母,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安下心来,不再为饿肚子而伤心,不再为没钱买好吃的给孩子而忧虑,饿了、渴了、想了,随时就可以得到稍许的满足了,小小的红薯帮助父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一部分重担,升腾的`热气、入口的红薯,牵动的竟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待到过个把月,母亲就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一锅一锅的蒸生红薯,蒸好了,一揭开锅,一团热气升腾起来,凉一小会,我们按耐不住地大快朵颐起来,抓一把花生,一个粒一个粒的摁到上面,一口下去,热乎、甜润的红薯味道和花生的香味混在一起,在吃够了玉米面、高粱面的时代,这就是人间美食。但是,母亲是不让我们吃饱的,每个人分几块就行了,其余的还有大用处。
母亲把剩下的红薯用刀切成小块,放到平房的顶上晾晒,旁边绑个小假人,吓唬来偷食的家雀,但是却很难抵制住老鼠的偷袭,每年都要被老鼠偷走一些。等到晾晒成干后,就用篮子收起来,挂到墙壁上,想起来时就和蒸米饭、蒸花卷一起热乎一下,硬硬的红薯干,变成软软甜甜的香甜零食,成为那个时候唯一的大人孩子都喜欢的零食。
父母下地装进口袋几块,累了充饥;我们去上学也放进书包几块,下课嬉笑打闹后,扔嘴里嚼着,好吃的很;晚上在外面聊天,边吃红薯干,便侃大山,有劲头;谁家小孩来家里串门来了,也拿出蒸好的红薯干来,让人家品尝。每当我们去姥姥家,玩着玩着,肚子饿了,就吵嚷着吃好吃的,这时候姥姥就把屋顶上挂着的笼子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掀开盖着的薄毛巾,一个个干净、红润的红薯干就露了出来,看一眼口水直流,姥姥挑出几块,分给我们,然后又挂上去。好吃的东西是不能一次吃太多的,连老舅去外面干农活,姥姥都是数着数给的。小小的红薯干竟然成为了我们小时候最重要的零食,焦黄、筋道、香甜,能充饥,耐储存,让村里的人们都爱不释手,倍加喜爱。
我想仅仅是为家乡着想的陈振龙无论如何也不会预料到,他的善心之举竟是造福了全国人民,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高产、味佳的红薯成为了那个年代忍饥挨饿的人们的救命符,使他们度过最艰苦的时期,迎来了改革开放,迎来了温饱解决,迈向富裕发展的美好时期。它犹如一枚印章,深深地烙刻进了每个人心里;又像一枚火炬种子,扎根于贫穷土壤的最深处,无畏生长,结出丰硕的果实,给那个年代以些许的温暖和希冀。
9.随笔散文:不舍的教育情缘 篇九
去年,一个朋友要办一件事,颇费周折没有办成,后来不知从哪里打听到那里有个人是我多年前教过的学生,于是托我帮忙。事情并不违反规定,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说明意图,学生没有推辞之意,只说尽量帮忙,因为他没有权限。一周后,事情办成了,朋友非要我约这个学生当面表示感谢,学生很客气但就是不来,电话上说我是他初中班主任老师,读书时给了他帮助,他和领导说明这层关系,也就没费多少事就办成了。挂了电话的瞬间,终于找到久违的成就感。老师的事业是渐进的,没有当年“不经意”的关爱,哪来现在的成就感?
也是去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到鲁甸的新街,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特别热情,端茶倒水劝酒,过了好一阵子,我才勉强想起他是我十余年前在炎山教过的学生,至于叫什么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依稀的记忆中,尚且留存着这个学生的印象。这个学生不断讲述以前教他们时的种种趣事,特别强调我教他们时管理严厉,所以那个班成绩一直很好,只是遗憾后来我调走了,换了老师管理松懈了下来,全班的成绩也下降了不少。我相信,如果当年我教学上不认真尽职,这个学生在多年后偶然相遇的情况下,就不会热情的招呼和尽量的唤起我的回忆。
将心比心,在我初中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好老师,我的今天毫无疑问和他们曾经的关心和爱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遇到几个教法简单作风粗暴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是主动的去适应学生实际,而是站在自己的高度去要求学生,当学生学不好的时候,不去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数情况下不断的指责,有时甚至破口大骂。当学生的时候,学不好也总认为就是自己笨,问题并不在老师,当了老师才知道,老师不仅仅要有学问,还要有较好的教学方法,更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情怀,因材施教,不搞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才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事实上我们虽然无法教好每一个学生,但我们至少应该把这样一种育人情怀在教学中贯彻下去。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的履行职责,牢固树立教书在于育人的思想观念,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教好书想办法,做一个立足实际的教师才能很好的实现教师的价值。
现在回想起来,多年前在教学第一线的时候,虽然不曾排斥过任何一个学困生,但当时的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恐怕最大的问题还是不能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刚工作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个学生姓田,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性格内向,当时确实想尽各种办法也不能促进他有所进步,发展到后来多次体罚过这个学生。很多时候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心存愧疚,不知道这个学生现在生活得如何?当年简单粗暴的对他是否对他今天的生活还有影响?人的反应有快慢,智力高低有别,学习也会大不一样,当我们固有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们什么时候曾怀疑过自己心中的标准是否会存在问题?当你以冷漠的眼神看待孩子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也曾经被老师这样对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对照反省一下么?条条道路通罗马,人的成长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人才的种类也会有很多,所以,教育需要多元化,教学方式需要多元化,当我们抱残守缺的固守讲授法,照本宣科讲授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这些孩子,今后走上社会,在她们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所学习的这些东西,到底对它们有多少帮助?教育是需要用心的事业,教学是需要安静的工作,我们应该真正的静下来,潜心工作,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一切以孩子的成长为基础,一切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为前提,一切以培养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目的,补偏救弊,努力去改进工作方式和教学方法。
走上教学管理岗位后,所管理学校排斥学困生的情况一直存在,只是情况有轻有重,也曾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排斥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十余年,耳闻目睹了教学问题的种种,反躬自省,审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不是,深刻的体会到,如果真正喜欢教育事业,就应该立足课堂,站在教学的第一线,深入的研究教学问题,探讨教学方法,否则,所有的管理或是措施都不会很好的结合实际。尤为困难的是――我们要改变教师的想法很难,转变他们的观念更难,习惯使然,多年形成的工作习惯,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有变化的。
前段时间很偶然的读到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深深的父母之情、师生之情、友谊之情,读了以后让人不禁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其中《卡罗纳》的大概是:安利柯的同学――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心情十分低落,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关心他,同情他,都用自己的行动去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太伤心。小作者的母亲不让他扑进自己的怀抱,就是怕卡罗纳看见了别人都能投进妈妈温暖的怀抱,就想起自己的妈妈经去世而感到伤心难过,她想得多周到呀!小作者心领神会,明白了妈妈的意思,拉着卡罗纳的手一起回家!这个小故事中的小细节告诉我们: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关键在于有心,教育关键在于有爱,教育关键在于眼中有人,心中有爱。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看成一种自然,只要有了爱,教育就会变得很纯粹,教学就会变得相对简单。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舞台就在讲台,离开了讲台,再好的想法都难以直接的实现。教师,也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很好的干实事。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教育是育人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的去耕耘,教育是长期的事业,没有长期的坚持,就不会有很好的实际效果。一晃工作已经近二十年,想想刚刚工作时的信心满满,反思那时候工作方式的单一,积累了这些年的经验,各种想法不断的趋于成熟,社会生活的历练,虽然让人少了不少的锐气,但潜气内转,积淀下应该真正脚踏实地做事的平常心。
1.学会尊重教育随笔散文
2.随笔散文:谈中国教育
3.校长教育随笔
4.教育随笔小班
5.大班教育随笔
6.教师的教育随笔
7.高中教育随笔
8.教育随笔大班
9.保育教育随笔
10.有关钢笔的散文随笔:钢笔情缘 篇十
七八岁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秋天栗子采收的季节,父亲带我到秦岭山里村子上的林场,将捡拾的一布袋足够我背动的栗子,让我跟着村子上的人先背回家。回家后,哥哥正和小伙伴商量着将自己捡拾的栗子,拿去离村子不远处的五一纸厂卖。我也就兴冲冲背起自己那一小布袋,跟在他们后面去了厂区。下班的工人们一个个从我们面前走过,等待了半天,终于有个阿姨上来看中了我的栗子,给了我一块钱,买走了我的栗子。我握着那一块钱,兴奋而惶恐。死活不肯给哥哥,到傍边的一个商店里,挑选半天,花六毛钱买了一支像小玉米棒形状的钢笔。笔体是黄灿灿的一粒粒的玉米,笔帽是绿色的玉米壳形状。那是我今生第一支钢笔,是我用卖栗子的钱亲手买到的钢笔。虽然回家后让母亲一顿数落,说那些栗子远远不止卖一块钱。但我依然是满心欢喜。那支钢笔伴随我整个童年的学习生涯,让我每每写字用到它都不由自主的沾沾自喜。
初中快毕业时,因突发急性阑尾炎,我被老师同学连夜送到县医院。认识了那时在医院实习的老公。出院时,他送了我一支钢笔,鼓励我好好学习。那是一只通体雪白的钢笔,包尖。写起字来流畅,舒服。我视若珍宝,用了好多年,换了好多次笔尖。直到儿子上初中,因为有了儿子淘汰下来的许多钢笔,才让这支白色的带有历史足迹的钢笔光荣下岗。
今天,是第105个母亲节。快递送来包裹,打开一看,竟是儿子送我的一支精致的钢笔!黑色带暗纹的笔体,两端是金色的包边。手感舒服,书写轻盈流畅。让我爱不释手,更是莫名感动。这真是一份贴心的礼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许多人已经不再用手写东西了。即使写,也是有了更多的选择。中性笔方便不用吸墨水,铅笔可以随时摖涂。毛笔可以修心养性。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钢笔。喜欢用钢笔记录我的喜怒哀乐,当我的心迹通过钢笔流向纸间的时候,我的欣喜和满足是发自肺腑的。我也喜欢,写字的间隙,吸取墨水的欢畅。吸饱墨汁的钢笔如同我的好友伴我左右。我离不开钢笔,手握钢笔书写,我内心是踏实和喜悦的。我对钢笔的挚爱,将会伴我一生。
作者:贾炳梅
11.镇江情缘散文 篇十一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初识这首诗好像是在小学,知道了京口就是镇江,那里有爷爷的小妹妹——我的老姑奶奶!
第一次学习写信也是在小学,老师要求我们不但要写信,还要用信封封好再交作业。于是给从未见过面的老姑奶奶写了封信,还在信封上认真地写上“镇江市山巷底黑桥西146号”。
10虚岁那年的暑假,爷爷兑现了对我的承诺“10岁带你去镇江看老姑奶奶。”那时候,在我的心里,虽然知道了“京口瓜洲一水间”,但是对“一水间”有多远还是没有具象的概念,始终觉得镇江是遥远的大城市。为了镇江之行,母亲特意为我做了新的的确良衬衫,人造棉的裙子,想让我打扮的漂漂亮亮去城里玩。爷爷带我从高邮乘轮船,一点多出发,从京杭大运河入长江,晚上停靠在镇江轮船站8号码头,好像是大表叔来接的我们。码头上灯火通明,大西路如此繁华,让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对城市开始有了向往!
第二天早上起来,浓香的豆浆和皮薄馅多的包子让我明白早餐除了白粥咸菜,还可以这么丰盛。姑奶奶家的后面就是铁道,只不过已经不再过旅客列车,只走货车。火车来的时候,震动感很强,火车的笛声跟电影里一模一样。听父亲说,他小时候跟叔叔在黑桥玩,看见火车来了,就抓一把石子想扔进火车的烟囱里,结果倒被烟囱里的烟吹跑了帽子。我第二天就让爷爷带我去黑桥,可惜没有等到火车从桥下经过,却有了一个疑问:黑桥不黑啊,为什么叫黑桥?
接下来的几天,爷爷带我游玩了金山、焦山、北固山,还特意带我去新修的火车站看火车。那一年,金山的大雄宝殿还没有修复,焦山的碑林我还看不懂,北固山的游客还是那么稀少!那一年,四表叔才19岁,大表叔的女儿王晶才五个月。四表叔每天下班回来的任务就是抱王晶,还让我跟在他后面出去串门,邻里都叫我“小把戏”。
此后经年,一直没有去过镇江。爷爷还是经常去看他的小妹妹,直到80岁以后,爷爷还经常一个人乘车去镇江。爷爷80和90岁生日,姑奶奶都带表叔们过江来老家祝寿,爷爷去世时,表叔们来了,姑奶奶深受糖尿病的折磨,没能亲自来送爷爷最后一程,但我还是从叔叔们的话语中看到了姑奶奶的伤心!又过了几年,姑奶奶也走了!彼时,我还在杭州,闻知此事,暗自落泪!我知道,以后爷爷再也不用江南江北的跑了,姑奶奶也不用拖着病体过江来看爷爷,他们兄妹将在天堂相聚!
到了20xx年7月,叔叔向表叔们通报了父亲的.病情,叔叔们很快就来到扬州,到医院看望父亲。没想到医院一见竟是永别,一个多月后,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表兄弟再次在老家相聚,已是天人永隔。父亲躺在水晶棺里,表叔们在灵前空自伤悲!
时光易逝,容颜易老,随着亲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开,我愈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短暂。于是经常跟叔叔建议,计划找个时间去镇江看望表叔们。可是计划一再变化,直到11月下旬的一天,叔叔给我电话,说大表叔的女儿12月7日结婚了,我们都过去喝喜酒!
一别33年,镇江,我终于又来了!黑桥仍在,云台山仍在,但是铁路已经填平,成了花木掩映的小径;当年5个月的小女孩王晶已经长成了新嫁娘;二叔的儿子王坚前就高大帅气,可惜这次没能见到;三叔的女儿王璞秀气温婉,颇有书香门第的气息;四叔的女儿王潇大方直率,一如四叔的性格;叔叔们渐老,就连当年只有19岁的四叔也已跨过了知天命的门槛;而当年干练威严的姑奶奶只能在照片里凝视我们的到来!
12.我的书画情缘散文 篇十二
我不是书法绘画大师,却也画过一些国画练笔之作,也曾得到过一些专业的指点和赞赏;我醉意于书法之中的行云流水,也曾临摹过行草隶篆,闲暇之际,最喜欢找个空旷的房间挥洒几笔,或是赠人或是留给自己欣赏,若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把写的画的撕的粉碎,连毛笔、颜料也会扔到九霄云外。
每当去外公家探亲之际便会欣赏门外的对联,内心不由赞叹外公的笔法是那样的苍劲有力、每个字写出来也是那么的隽秀,久而久之,我便对书法有了最初的认识和心中萌发学习的`念头。小的时候说句实话,没有练过字帖,字写的也规规矩矩,没有一点笔锋和棱角,也不知道怎样学习书法,只求得几元钱买了一支羊毫笔便随便的乱写乱画。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不幸的留下了我书写的足迹,无论报纸还是杂志、课本或是宣纸都保存着最初稚嫩的笔迹,一直苦于学习书法费用而内心挣扎,但努力书写的志向在我心中从未泯灭。
待到高中之际,偶尔我也会向同学炫耀我写的几幅楷书,在同学好友的大加赞赏声中不知不觉的骄傲起来,此后由于学业的紧张也很少停留书法的世界。直到我遇见了高二的室友阿铁,我才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自己端端正正、毫无生机的楷书与他行云流水的行书相比之下真是自愧不如,于是这也激发了我的斗志,向他请教努力学习书法;那段岁月我们常常促膝长谈、以书会友,为此还不幸引发了一场火灾。
由于当时太过痴迷书法,而寝室定点关灯,迫不得已才点着蜡烛夜里奋笔疾书,睡着了也浑然不觉,因此才有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在他的亲自指导和我的日夜苦练下,书法有了慢慢的点滴长进,心中很感谢阿铁,到至今我还保留着他送我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副对联,只是岁月匆匆,当年也未曾留下联系方式,现在时隔多年未见,不知他是否安好?
进入了精彩绝伦的大学,我更加痴迷书画的创作和发表。只不过这个时期充满了功利色彩和成名意愿!我在宣纸上没日没夜的拼命书写,疯狂的向全国各地投稿书法征文大赛,寄出了不下百封信件,只留下了无数的邮政邮戳和寥寥无几的几个名誉,也丧失了往日的只顾练笔的勤奋,还倒退了多年拥有的技巧。
后来也曾迷上散文的创作,也收获了几个名次,不过还是未能改变现状,也阻却了散文一如既往创作的动力。那时也会离谱的随意送人创作的书画,还以为自己是名扬天下的大师,也未曾想过别人的感受就妄自菲薄、强加于人;成天想着讨女生的欢心,写一些貌似情书的告白在宣纸上,还炫耀过学习不久的国画。时过境迁,也不知她们是否遗忘我送给的纪念,或是根本就未记起曾经的往来,甚至干脆直接扔掉也不为人知!
【我和散文的情缘】推荐阅读:
我的写作情缘情感散文07-21
一生一世的情缘的散文09-18
浅浅相识,注定不舍情缘情感散文10-13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里的经典台词08-25
美食情缘10-23
情缘聚散美文欣赏06-27
我和你的生活散文08-14
我和地瓜的不解之缘散文06-29
我和北方的春天有个约定散文09-18
我和香烟散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