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2024-09-22

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精选8篇)

1.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篇一

2012年新课程新教材小学数学学科全员培训学习总结

这次参加东方市教育局201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全员培训,收获颇丰,这种培训方式很好,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原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明确提出]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了接受学习的作用]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原为:更要] 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原为:更要]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新增要求]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篇二

一、新教材丰富了数学理论的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特别强调要从教学内容的背景出发, 注重数学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 这点从教材中首先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如新教材中在引入概念时特别关注了概念的发展背景同时也涉及了数学理论的现实背景, 比如在必修I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的题头处展示了一幅背景照片———群兔.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 不到一百年, 兔子数量达到了75亿只, 这让澳大利亚人头痛不已, 他们想尽了办法要把这些兔子消灭, 但都没有消灭成功, 直到20世纪50年代, 科学家们用载液瘤毒杀了90%的野兔, 这才让澳大利亚人松了一口气.通过对以上实例的分析, 让学生体会到指数爆炸的影响, 使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一实例也充分体现了新教材丰富了数学理论的发展背景.

二、新教材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长期我们数学教学也就只是为学知识而学习, 为考试而做题.本来这个数学应用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新教材在内容与例题选择上, 更加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编排教材上努力开发了数学应用的背景素材, 通过解决真实的有着具体背景的问题, 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在必修I中的函数应用, 教材中从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出发, 如投资分析、奖金分配方案、人口增长、计算机传染、销售量、物理中有关运动、体重身高分析、考古等各种问题的函数模型的不同增长来学习函数应用问题.教科书紧扣新课标的要求, 并且在教材的实际内容中很好的渗透了课标的要求, 并且列举了许多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分析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中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可见新教材中加强了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 这样促使数学课堂中相应就会加大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应用意识, 且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创造力.再如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算法”.“算法”在当今数学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已经凸现出来, 他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 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于理解算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结合具体实例, 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 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新教材渗透了数学思想

传统教材的编写更多的是倾向于知识, 而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淡化了, 对于许多把教材视为完成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主要工具的教师来说, 自然也就会淡化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及数学思想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新教材在编写上也力求体现出了这一理念, 既注重把握好数学的本质, 保证知识的科学性, 又强调对学生进行在数学思维能力, 使他们形成用数学形式下思考和推理能力的训练, 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使他们形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如教材在必修I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1) 的编写中, 首先从图像入手, 反复让学生认识图像, 感知图像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认识图像的基础上感觉、寻找、归纳, 直到提炼出相应的函数的性质, 这样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给学生反复接触图像的机会, 使学生自然过渡到抽象概括, 这是一个体现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 也是展示合理、科学的学习过程, 它有效地帮助和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新教材编写了有效的学法指导

3.构建职业培训教材新体系 篇三

一、原有职业培训教材体系概况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多年来致力于职业培训教材的开发,形成了完整的职业培训教材体系,主要包括培训文件/标准、鉴定考试、培训教材3大类约3600种产品,教材内容涉及212个职业(工种),几乎覆盖了所有通用职业和部分行业特有职业。已出版的教材在职业培训领域有比较大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职业培训事业发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教材出版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5年销量在万册以上的教材就多达66种。

1.原有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分析

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开发,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如图1所示。

从上述教材体系结构可以看到,职业培训教材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两大系列产品,即用于鉴定考试和用于培训辅导。其中用于鉴定考试的教材经过多年开发,形成了多个系列,根据全国需求开发了适用全国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及配套辅导练习,根据地方需求编写了“1+X职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根据行业需求编写了机械行业特有职业国家技能培训鉴定教材等。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上按照职业等级编写,既有单一等级教材、等级合编教材,也有零起点教材。在教材功能上来分,既有教材又有教辅,同时既有针对理论知识考试的鉴定指南,也有针对技能考核的技能操作强化训练手册。

对于培训辅导教材,主要包括系统性培训的劳动预备制教材和短期培训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

2.原有职业培训教材体系的不足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原有职业培训教材体系还有一定空白,主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行业、企业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外,还开展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相关的岗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临时性的新技术培训。而我们开发的教材主要服务于职业资格培训和政府补贴培训,不能很好地适应于市场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二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技能培训之外,还有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拓展知识面等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开发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产品,适当拓展出版范围。

三是教材原有体系已经比较完备,基于原有体系的选题开发和经济效益增长处于瓶颈,必须创新选题开发思路,构建新的教材体系。沿用当前的职业培训教材开发思路,就是继续向当前没有覆盖的职业扩展。但是,通用的职业已经全部涵盖,即使向未覆盖的职业扩展,规模效应也不大。

因此,在职业培训教材体系重建时,有必要考虑从业者职业生涯终生教育与培训需求,在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基础上,围绕职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开发多种用于不同场合、满足不同需求的职业培训教材产品,重新构建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开发适应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培训目的的产品,同时开发方便个人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技能提升选择相应的产品,以拓展优势市场,进而扩大在职业培训教材市场的占有率。

二、新型职业培训教材体系构建

新型职业培训教材体系的构建要围绕从业者职业生涯终生教育与培训需求,全方位满足企业、行业、培训机构以及具体从业人员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自身业务拓展的需要,开发实用技术类教材和大众生活技能类教材,实现产品体系的拓展。

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考虑横纵两个方面的问题。纵向上主要考虑整体职业生涯培训需求,即每个职业的从业人员都会经过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岗位培训、提升培训等;而横向则应考虑每个职业是否都可以构建完整的体系,每个职业的完整体系的构建方法是否一样。在现实中,不同职业所需知识技能不同,职业晋升方式不同,每个职业不一定都能够构建完备的体系,而且构建方式是不同的。此外,考虑到出版效益,不必每个职业都构建同样的体系。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及每个阶段的不同需求,新型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可以划分为职业基本素质培训产品、鉴定考试培训产品、岗位技能培训产品、职业技能提升产品和职业拓展产品。此外,每类培训都应该有数字产品,为了突出数字产品的作用,将数字产品单独列出。新型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如图2所示。

1.职业素养培训产品

职业素养即所有职业或者几个同类职业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职业基本素质培训,如职业道德、公共计算机和英语、职场人际关系等,同类职业共通性的基础知识,如服务职业必备的礼仪知识等。

2.鉴定考试培训产品

此类产品已经开发的比较完备,文中不再赘述。

3.岗位技能培训产品

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可能在多个岗位工作,可以围绕该职业所包含的工作岗位进行开发,这就是岗位技能培训产品。例如,维修电工职业在职业分类大典中就包含农机电器设备修理工、电工电路仪器仪表装调工等20个工种。根据维修电工所在行业不同,其工作的岗位不同,如建筑电工、工厂电工、煤电工、农电工、物业电工,以及电力行业的电缆敷设工等,可以分别开发各个岗位的教材。

在同一个企业内,对工作流程的不同环节、不同岗位工作也可以开发不同的岗位教材,例如,物流师可以分为仓储和配送、单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岗位。

此外,也可以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或者工作工具的不同开发不同的产品,如营销员岗位,可根据工作对象不同,分为房地产销售员、汽车销售员、保险销售员等岗位;数控车工,由于从业人员所在岗位操作的机器型号不同,还可以针对不同机器型号来开发不同的产品。

4.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产品

此类产品主要用于在职人员技能提升或者知识更新的需要。满足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第一,按照知识/技能模块编写,维修电工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多方面的,包括识图、测量技术、电气安装、线路敷设、调试和维修(包括动力、照明及控制电路)、电气故障维修技术、电子技术(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集成电路等)、安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PLC、单片机、变频器)等。因此,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形成单独介绍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产品,例如《电动机的接线与维修》《家庭照明线路的敷设》等。

第二,介绍实际工作案例,例如《家庭照明线设计与敷设20例》等。

第三,从市场热点或者新技术模块出发,在众多的维修电工需要掌握的技术中,电动机技术和数控机床电气调试维修是大多数工厂电工都需要掌握的,可以选择这些专项技术开发一些产品。

5.职业拓展产品

这类产品主要包括围绕职业内容拓展开发的产品。例如,LED和PLC成为近年来的电工技术热点,可以开发这类新技术的产品。又如,计算机基本操作已经普及,可以在计算机操作员职业内容的基础上,开发针对老年人的相关计算机培训产品等。

6.数字产品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技能培训和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在职业培训教材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同步开发数字化产品。

一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它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与已有产品配套,另外一种是单独开发。配套的产品有与职业培训鉴定教材配套的电子产品(书中素材和案例)、与辅导教材的试题库和练习盘、与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教材包配套的素材和案例集、技能操作示范视频、与相关工具书配套的检索系统等。另一种是单独开发相应的产品,如技能操作视频、网络课程等。

二是技能模拟实训产品。例如,维修电工的模拟实训平台,可以模拟真实的维修电工实训模块,可以让培训人员了解电路的构成、元器件的结构和功能、线路故障排除等。

三是学习平台产品。结合网络和移动设备,可以开发在线培训产品,如在线课堂、数字教材、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课堂等,为实体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数字产品包中的内容当然也可以包括在以上各类培训产品中,对教材使用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职业培训教材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述体系并非要一次性的全部开发,而是要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发,并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有市场容量的品种,而不是盲目扩展产品数量。在职业培训教材开发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职业选择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可以开发完备的体系。选择职业时,要重点考虑覆盖大量岗位群的职业和工作复杂程度较高的职业,以及从业人员有较高职业追求或者有晋升空间的职业,当然也要兼顾从业人员多的职业,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紧紧围绕鉴定考试。因为鉴定考试类教材是刚需产品,是有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可以利用旧产品推广新产品,为老客户提供新产品,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必须从实际工作出发,加强调研。在走访培训机构、了解培训教师和学生需求,听取原教程/教材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开发符合培训和企业实际的产品。

四是了解同类产品市场情况,掌握市场热点和新技术应用情况,开发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总之,在构建新型职业培训教材体系时,必须从实际工作和市场出发,编写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着重从市场角度考量,而不是从教材体系考量,不求体系完整,而要突出创造价值,取得经济效益。

4.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总结 篇四

改版后的新教材在版面设计上更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本书变大了,书本里面的图画更加鲜艳更加生动了。新教材所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新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在呈现方式上,都注入了新血液、新精神,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了时代气息。新教材在内容上所做的调整,更是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教材在内容做了如下调整:

一、加强了知识的准备性。

一年级刚入校的孩子要在角色上实现成功的转换需要一个过渡时期,第一单元《准备课》删除了比高矮、比长短等与数学学科关联不大的内容,调进了一年二期的《位置》,但删除了左右的相对性,这样的调整更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在数一数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愉快的适应一年级的新生活。

二、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一年级的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深有体会,有些知识过早的教授给孩子,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有时不得不强行灌输,这给教学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难题。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科学合理,分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编排,将认识平面图形移至下册,这样就减少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互相干扰;将《认识钟表》这一单元的认识半时移至二年级上册,减少了半时对整时的干扰性,这样的调整更加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新教材还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并注重对知识的渗透,填未知数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出现,而是以多种形式逐步渗透在练习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一知识难点。

三、注重对孩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新教材提供鲜活生动的场景后,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解决,还让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线索,更强化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新教材还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孩子的数学视野,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5.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1.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2.重视基础,返璞归真。

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和其他科学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现从算术到代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3.重视思想,立足发展。

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反映数学内部的联系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注意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播撒“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种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生活,注重过程。

内容素材的选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教科书的组织安排,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

2.发展思维,引导探索。

内容的呈现要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精编问题,创设情境。

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在“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栏目下,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改进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改进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图文选配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探索空间,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教科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2.重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手段。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意识地引入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自己的几点想法:

通过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使我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思想理念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新课标无论是从教材编排还是活动的内容和思想理念上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方法。面对新教材,我认为应下大功夫钻研,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精髓,并在以后的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下几点:

第一步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要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通过在课堂中传递和学生产生共鸣,融入教师的情感之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对生命特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其参与意识,实现其自身价值。

第二步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所改革,在教学中,许多环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现实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步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新教材要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探究活动是学生实践性学习行为。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主题意识的途径。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学会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思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第四步转变师生角色,新教材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此要进行师生各自角色的转换。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的改革,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由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促进者;由教学行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开发者。学生角色的转变,新教材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式的学习者,而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6.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于景玲

8月下旬,管局举办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通过1天时间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那么的珍贵。现谈谈我通过培训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落实“四基”,提高“四能”

1.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工具作用和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2.重视基础,返璞归真

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和其他科学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现从算术到代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3.重视思想,立足发展

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反映数学内部的联系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注意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播撒“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种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生活,注重过程

内容素材的选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教科书的组织安排,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

2.发展思维,引导探索

内容的呈现要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精编问题,创设情境

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在“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栏目下,有针对性地选配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改进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改进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图文选配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包括科普小品等)呈现教材内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探索空间,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教科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2.重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手段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意识地引入计算机(器)、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包括快速计算、自动制表、智能绘图、人机交互等),设置“信息技术应用”专栏(选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几点想法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思想理念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新课标无论是从教材编排还是活动的内容和思想理念上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方法。面对新教材,我认为应下大功夫钻研,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精髓,并在以后的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下几点:

第一步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要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通过在课堂中传递和学生产生共鸣,融入教师的情感之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对生命特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其参与意识,实现其自身价值。

第二步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所改革,在教学中,许多环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现实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步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新教材要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探究活动是学生实践性学习行为。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指导。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主题意识的途径。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学会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思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第四步转变师生角色,新教材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此要进行师生各自角色的转换。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的改革,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由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促进者;由教学行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开发者。学生角色的转变,新教材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式的学习者,而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标、探究数学本质、积累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精神、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能力、领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7.高中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探究 篇七

一、教学片段分析

【片段一】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 引出课题

1. 常见教材处理:

利用多媒体出示大量的世界经典建筑物的图片 (包括章头图) , 引导学生领悟章头图和章引言的重要性, 并明确几何学研究的内容, 几何学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如何去学习本章的内容。

2. 本课特色处理:

(观察图片:高楼大厦)

教师:同学们都听说过“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名言, 一个房产开发公司要建筑一座高楼大厦必须有如下几个环节:首先, 房屋设计师根据公司要求画出房子空间立体几何图形。其次, 房屋建筑师傅通过看空间立体几何图形, 计算相应的建筑面积和距离等。最后, 建筑工人按要求进行施工。

以上建筑房子的几个环节用到了非常丰富的立体几何知识, 包括:画立体几何图形, 看立体几何图形, 以及根据图像计算面积和距离问题等。这些知识将是高中立体几何学科所要求掌握的三项基本能力。本节课开始, 我们将学习立体几何, 将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几种最基本的空间几何体。

教师的引言通过建筑房子三个环节所用到的立体几何知识, 使学生整体认识立体几何内容学些什么, 掌握哪些能力要求, 从而引进课题。通过生活具体实例说明问题, 这一处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感觉立体几何是一门具体、实际的学科, 减少对立体几何太抽象的恐惧感。新教材一个特点就是每章节开头部分都有一段描述本章知识的语段, 起到了对内容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教师应吃透引言, 在学习整章内容前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知识认识。

【片段二】观察图片, 抽象出数学概念

1.常见教材处理:

[问题]同学们能否将右图中16个物体进行分类? (要求从物体的结构特征方面分成两类)

考虑到学生对结构和特征的概念比较模糊, 教师给出汉语词典中结构与特征的描述, 并结合图片中图1和图2进行解释, 学生在经过提示后, 较快、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概括出共性的结论, 从而得出多面体和旋转体的定义, 并一起得出相关的概念。其中对于旋转体的分析, 借助于多媒体, 进行动画演示, 以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透彻。

2.本课特色处理: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图片中的实物, 构成它们的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每个面的特点, 面与面的相互联系, 将图片根据一定标准进行适当分组。

学生:2, 3, 4, 6, 7分为一组, 具有共同特征:构成几何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四边形。1, 5, 8, 9分为另外一组, 具有共同特征:构成几何体的每个面不全是平面图形。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一般地, 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多面体, 如2, 初中里面叫长方体。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 如 (1) , 由矩形旋转得到, 初中教材里叫做圆柱体。

该课处理方案将原来16个图片删去 (3) , (4) , (7) , (8) 等实物图片, 主要原因是这几个图片其几何特征不是非常明显, 学生分析难度过大。删除后更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准, 更易让学生自己解决找到分类的标准, 能很好完成学生的自主探究, 同时该处理方案受到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同。

由此可见, 教师对于新教材提供的材料与图片应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增加或删除, 最高效率利用好教材资源。

【片段三】观察实物模型, 介绍三棱锥特有性质

1.常见教材处理:教师一句话提到 (三棱锥又叫四面体) 或者根本不提。

2.本课特色处理: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多面体 (实物模型三棱锥) , 说出它的每个面的特点以及每个顶点有何特征?

学生:该多面体是三棱锥, 共有四个面, 四个顶点, 每个面都是三角形, 每个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底面, 每个三角形的顶点都可看成棱锥的顶点。

教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 三棱锥是最简单的空间几何体之一,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空间几何体。

教师用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特点, 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棱锥的定义, 使学生对概念更加具体化。这样的内容处理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的每句话都是值得去推敲的。

【片段四】借助媒体, 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探究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 当棱台底面发生变化时, 与棱锥、棱柱有何联系吗?

学生:棱台上底面扩大到与下底面成全等多边形, 则变为棱柱;上底面若缩小为一点, 则变为棱锥。

(此时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这种观点)

教师:下面我们借助几何画板来演示这种变化情况。 (没有理解刚才解释的学生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思维豁然开朗)

新教材与老教材比较, 在教学上很多地方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一定要学好多媒体,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片段五】课堂练习, 提升能力

1.常见教材处理:

教材原题练习: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由下列某个图形绕对称轴旋转而成, 这个图形是 () (图形见教材P9)

2.本课特色处理:

[练习1]以下平面图形绕着定直线旋转所得旋转体的结构如何?举出实物。 (大部分学生能想象并举出实物说明)

[练习2]游泳圈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画出示意图形! (学生看到图片, 突然活跃开, 马上展开积极讨论, 再独立画出图形相比较) 该练习进行变化处理后, 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味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二、课例引发的思考

1. 新教材“新”在何处?

这堂课的难点是实现空间几何体的形状与结构特征的相互表达,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本课通过展示大量几何体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体的整体结构, 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供其操作、思考、交流, 学生的探索及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新课程重要的是一种理念转变, 并不是一种模式的固定。教师应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 关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施教者, 而是带领学生探索新知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让学生在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建构新知。

2. 如何恰当使用新教材?

教材是数学课程的一个主要载体, 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根据。教师不能一味崇拜教材, 对教材内容处理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面对教材变化, 应思考教材文本变化的内在含义, 需要对教材的地位、作用、意图、整体布局有一定的了解。在教材的处理上也不是盲目的, 对教材中蕴含的新课程理念要准确领会和把握, 并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 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新教材内容的实际意图,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最终达到真正激活课堂, 激活学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教学方法的现代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3) .

[2]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初中数学新教材教法探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材 教法

现在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得到的信息也很广泛。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望较强,对新生事物接受特别快,但不喜欢数学中抽象乏味的东西,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感觉只有乏味的计算、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的严密推理过程,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而现代数学教材內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教学对象个性差异大,教学观念也层出不穷。因此,我就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知识,并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设计好学生的课堂(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或联系实际等)活动,在上课开始时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从实际问题中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并要带有刺激性和挑战性。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通过做一做、摸一摸、摆一摆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每堂课的开始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2.借助教具、学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3.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依赖模仿与记忆,要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一味讲授,强求学生理解记忆的方式,应把握教材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提出问题,分小组探讨,教师指导,培养学习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摆、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基础上自主获取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发现和创新。作为教师应立足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教法和促进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给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方向,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定向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得课本上枯燥的规则和抽象的概念向自身内化,同时要进行目标检测掌握学生达标情况。此外,教师要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

三、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且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认真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听课技能,使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抓住重点,明确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说”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能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探究,且能向老师提出问题。“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养成一种自学的好习惯,从而增强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让学生发挥独立想象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数学知识不断探索加深理解,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因此,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数学能力提高的条件,并不断探索出新的有规律的教学方法。

总之,我们教师面对新课程,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模式,放下“架子”,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能力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探究新教材教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倬.探索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上一篇: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下一篇: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第三课时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