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2024-07-03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精选9篇)

1.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一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很快,直接参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就区域经济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也十分重要,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文以东莞为例就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探讨今后需要改进的办法。关键词:外商投资;地区经济;影响;关系;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商来华投资越来越大,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虽然我国各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平衡,沿海和内陆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但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基本相同,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具有共同性。因而,分析一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其正、负面影响,探究改进的办法,对任何地区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东莞外商投资概况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广东省东莞的情况,东莞地理位置优越,是沟通广州、香港及珠江口两岸深圳、珠海的交通枢纽,拥有人流物流快捷便利的优势.东莞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东岸。东莞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盛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充分发挥地处广州、深圳、香港经济走廊之间的区位优势,实施外向带动策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迅速发展为初步工业化的城市、国际加工业基地之一,与中山、顺德和南海并称为广东经济“四小虎”,其重要原因在于积极引进外资。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优势,积极发展工业,相对来说东莞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迅速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其惊人的速度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外商投资,东莞从“三来一补”起步,逐步发展以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装配为主的多种投资方式。到2001年末,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50亿美元。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3500多家,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2家,500强企业有30家,跨国公司有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全市投资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设备价值在5000万港元以上的来料加工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近200家。

在东莞投资的企业大部分从事工业生产,也有投资商业。生产的产品涉及电子电工、机械机电、建材、电脑、通讯、橡胶塑料、化工、轻工、家具、服装服饰、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领域,种类众多、齐全,特别是电子工业和电脑资讯产品。2001年东莞社会主要经济指标

GDP:578亿元,比2000年增长18% 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19%[!--empirenews.page--] 第三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2%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16% 以上增长指标均居全广东省第一,财政收入120亿元,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00亿元,居全省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344.55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89.89亿美元,连续第六年紧随深圳、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从现实情况看,外商直接投资在外商投资占有绝对大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了也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金。在所在地区本身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若想发展高新技术,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无疑解决了资金问题,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外商带来的资金是雄厚的,给所在地区注入了大量的投资资金。2002年东莞市利用外资高达21.48亿美圆,外商直接投资额度在当地占有绝对大的比重。从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扩大了就业。外商直接投资会给所在地区提供相应数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移。中国劳动力较为廉价,一方面可以为外商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也给所在地区提供就业机会,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为当地政府减轻了负担。目前, 东莞当地户籍人口155万,外来就业人口500万。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不但安置了东莞当地的富余人员,而且也安排了其他地区的剩余劳动力。

(三)增加了税收。外商直接投资必然会给所在地区缴纳税款,一般来讲,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在市场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经营状况很好,上缴当地的税款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所在地区的税收。

(四)增强了地区经济实力。近些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在全省21个地(副省)级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GDP增长率(1998年)居全省之首。东莞经济增长中,外资的贡献率达到62 5%,带来的GDP增长率高达12 8%,在全省各市中占据首位。外商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东莞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占广东省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 6%增加到1998年的16 4%。目前,东莞是全国外贸出口总额最多的地级市,1996-2001年东莞市外贸出口总额849.18亿美元,连续六年居深圳、上海之后,在全国排名第三,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五)带动了地区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都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在技术、信息、管理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给所在地区带来了新产业、新信息,提高了本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也带来了市场经济和竞争的意识、观念,在管理方式上同样起着示范带头作用,培养了一批先进的科学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力量。这样就易于促进所在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东莞20000多家企业从全国各地吸收并培养了人数约30多万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熟悉中外企业先进管理运作模式的、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empirenews.page--]

(六)带动地区市场开发能力。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可以充分地利用其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良好的金融信誉、集中的资本和物资,以及遍布世界是销售、信息网络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以此引发新的需求,借此不仅可以开发新的国内市场,还可以进占国际市场。东莞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设备生产基地,全市有2800多家企业从事电脑资讯产业, 能配齐一台整机电脑95%以上的零配件。是世界电脑机箱的最大产区,清溪镇生产电脑机箱1500万台,占全球份额的30%,居世界各产区之首。是全国第一个镇级主办的国际性服装交易会,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每届成交额均超10亿元,为虎门镇争得“中国服装名城”。还是全国最大的外资家具制作基地,大岭山镇外资企业家具出口总值达12亿美元,约占全国外资企业家具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一。

(七)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广大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在范围和程度两方面都能拓展,使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其价值得以实现,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没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任何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都将失去动力。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产业结构容易造成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产业倾向性严重。外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而且主要分布在电子、服装、机械等行业,而一些急需利用外[1][2][3]下一页 资加快发展的领域,如创汇农业、城市基础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等产业和领域未取得重大突破。东莞三大产业结构比例:1978年第一产业占44%,第二产业占44%,第三产业占12%;2001年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56%,第三产业占39%。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例加大,主要在电子、轻工产品行业投资较大。而在第一产业(农业)和城市基本建设等外商直接投资较少,容易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明显的行业偏向性,由于受到技术、管理水平、营销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外资竞争力的行业偏向性较大,一般主要投资于电子和轻工业产品。与其资本投入专门化程度和劳动要素密集程度的线性关系并不十分明显,但是仍能从中反映出三者之间一定的偏向关系。也会给地区经济带来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使地区的发展规划难以顺利实施。这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主要遵循市场规律的法则,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很少关注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由于所在地区政府为了吸引外资而大多实施许多优惠的引资政策,使得政府很难再以计划的手段来调整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当外资在该地区的某个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时,就会左右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所在地区政府以前制定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将会难以付诸实施。在东莞的一些工业行业中已出现了这种情况的先兆。由于外资企业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具有超强的竞争优势,当外资大量进入该行业时,就很可能形成垄断,这对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empirenews.page--]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外商投资虽然使GDP增加,但是其宏观效果和效益并不理想。在利用外资实践中,注重外商投资的货币资本功能,过分强调这种资本功能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未能从总供给的生产角度,详细地分析、研究和判断外商投资对资本形成的作用与影响,对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与影响,以及这些作用与影响对经济发展中技术变革的综合效应及其长期性。就目前的利用外资来讲,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贡献虽是不可低估,但其负面效应也应值得重视。其主要问题是引资管理缺乏规范化。对每一个引资项目的审查工作不是很具体,求“资”心切,重视数量,忽视了项目的投资是否与当地行业的经济发展规范相适应的研究。

(二)所在地区中方配套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外商投资经济迅速发展。普遍反映很多合作项目由于中方缺乏配套资金而搁浅;有的签约项目因为中方许诺的资金到不了位,不能正常开业和生产经营。在东莞有许多项目由于当地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无法确定,影响了外商投资的迅速发展。

(三)盲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容易造成相互间的竞争地区政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容易盲目审批项目,造成同样企业重复建设,过量开发类似产品,抢夺当地、中国、国外市场,造成相互间竞争异常激烈,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损失。从产品的销售来看,由于很多三资企业产品是外销的,外资过分地集中,一方面造成产品销售会过分地依赖于外方市场本身的容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同出资国厂商共同竞争海外市场的局面。

(四)对民族经济有一定的冲击。大部分外资企业是由外方控股,而且外方独资企业日渐增加,外方凭借其系统化管理和全方位服务,控制了国有企业和一大批协作配套企业。外商在直接投资时,选择的是基础好、信誉高的企业的厂牌、市场等,而为了能更多地利用外资,低估了这些企业的内在价值,致使国有企业资产隐性流失的现象时有出现。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三资企业引进的技术并非一流,管理手段也不先进,一些三资企业的管理出现了“国产化”、“乡镇企业化”的现象,这有悖于各地区利用外资的目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以追求最大利益为主要宗旨,在市场竞争中与民族企业展开竞争,争夺市场,他们雄厚的资金、高技术水平、独自的市场销售、信息网络,还享受有较为优惠的地区政策,在同民族经济竞争时,处于优势地位,产品价格竞争力优势又对中国相同或相似产品向海外其他市场出口时形成竞争压力。对民族经济造成一定的威胁和压力。

四、进一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端正利用外资的思想认识。利用外资首先是将国外的资金、技术、资产、设备等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地方的企业发展。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只想依靠自有资金发展,那么,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样一种企业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迟早要被淘汰。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要想在激烈竞争、不断发展的现代国际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积极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利用别人的资金技术发展自己,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而利用外资不失为一条快捷的途径。在思想意识上要克服那种把合资、外商独资看成是一种时髦或当成一种政绩的做法,要有长远的、端正的思想认识。[!--empirenews.page--]

(二)积极制定地区适当的优惠政策,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要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地区经济政策,给予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适当的优惠条件,简化办事手续,当地政府积极为外商企业服务,帮助解决相应的问题,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实现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三)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于创汇农业、基本建设和其他行业解决产业导向问题。就是要使吸收的外资能用在刀刃上,能够用在我们经济发展最需要的领域和部门。在国家、本地区最需要利用外资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以及基础的原材料、农业、技术改造等,我们要积极鼓励外资进入;而一些过去我们已经重复引进了很多生产线、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领域要严加限制;对于环境污染比较厉害的一些项目,或者是影响我们国家、本地区安全、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一些项目我们就必须严加禁止。所以,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产业导向目录实施好,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修改,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政策,使外商直接投资真正能够更多地发挥积极效应,真正达到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目的。

(四)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参与地区经济发展从长远利益出发,注意吸引外资的合理投向。目前东莞的外资流向不尽合理,今后,在利用外资方面应更多地将外资投向能源、基础设施及农业方面。东莞是广东的重要城市,它的基础设施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长期的问题堆积,远远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最近国家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进口关税免税待遇,对外资的进入有一定的影响,但这适应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符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总的来看,东莞的投资环境比改革开放初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不够,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要朝着三资企业的国民待遇这个方向来发展。

(五)进一步开放竞争性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竞争性产业,有区别、有重点地吸收外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服务贸易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有步骤、有控制、积极稳妥;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旅游、会计和法律服务等一些服务贸易领域可以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

(六)保护民族工业,实行扶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在现实的特定的条件下,保护国家的经济独立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民族企业应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部门应由民族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只能居于辅助地位。二是具有较高资金利润率或较高积累率的上一页[1][2][3]下一页 部门,不能由外商垄断或支配,而应保护民族企业享有相当份额,以保证民族资本的积累和扩大。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企业在整体实力上要弱于跨国公司,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和企业自身很难与跨国公司展开有效的竞争,因此,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要实行扶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一方面鼓励它们联合,加速兼并,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在人财物上给予优惠,使其与跨国公司相抗衡。[!--empirenews.page--]制定正确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将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鼓励民族企业联手以企业集团形式参与竞争,抗衡外企的垄断。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盟在竞争政策上采用的双重政策,即对国际竞争比较激烈的产业(如远程通讯、新材料、电子、汽车、航空、计算机、化学和医药等)里的国内企业的兼并、联合放宽限制或鼓励联合,而对受外来竞争压力不大的传统产业则施以较严格的反垄断管制,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中多数已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间联合的积极性不大,且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和价格串谋行为。与其它政策相比,制定并运用竞争政策来对付外企垄断行为针对性更强,矫正市场扭曲的作用更大,因而更为有效。逐步实施市场一体化原则,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各个经济主体在一个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地区政府积极实施市场一体化原则,逐步使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更加成熟、更加合理,使民族企业逐渐摆脱不平等的待遇,在统一、公平、优良的环境中参与竞争,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综上所述,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实他们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如果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就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同样也会给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很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应力求全面地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相应的地区对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马 宇:《关于外商投资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考》(对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外国投资与民族经济》,1996年2 期;

2、傅江景:《外商投资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工权益受损的经济分析》,《当代财经》,1994年11期;

3、刁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兴办外商投资企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发展研究》,1998年2期;

4、鲍灵光:《朝鲜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涉外税务》,1996年2 期;

5、《葫芦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中国对外贸易》,1997年1期;

6、邹健:《外商投资企业外贸结构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3期。

2.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二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1、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通过改进的多变量模型和因果检验来分析中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改进, 同时为了避免伪回归, 对相应变量取对数, 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方程来测量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作为实际产量的代理变量;DK表示国内资本, 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减去外资总额所得的差额;FDI为外商直接投资, 作为国外资本的代理变量;LA为就业水平, 作为劳动力数量的代理变量;HC为人力资本, 作为劳动力质量的代理变量, 由各地区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人数表示;TR为进出口贸易总额, 作为地区开放度的代理变量;M为市场发育程度变量, 由国有工业企业产值与全部工业企业产值的比例来表示。

由于可以用乘积形式表示两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5个交互作用回归模型来测算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

方程 (2) - (6) 分别用来测算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 (DK) 、就业水平 (LA) 、人力资本 (HC) 、对外贸易 (TR) 、市场发育程度 (M) 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

(2) 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时间序列区间为1986-2006年。所有各年外贸与外商直接投资均数据来自《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及《国家商务年鉴》 (1987-2007) ;所有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总值、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的数据来自于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987-2007) ;市场发育度所需要的数据1988、1993、1994、2004为估计值, 1998-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总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总值比重, 1986~1997年为独立核算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业总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总值比重。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分析

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本文首先对每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单独回归, 然后对所有变量进行整体回归, 再逐步删除不显著变量, 最后确定一个最佳的回归方程。

通过单独回归发现, 除市场发育程度外, 其余解释变量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 而且回归系数都比较大。再进行整体回归, 除了依然没有通过检验的市场发育程度外, 所有的解释变量的系数均小于单独回归中的各变量系数。这说明单个的解释变量对GDP的回归显然不能准确反映其对经济增长影响, 往往会夸大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删除两个不显著变量之后, 得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回归结果 (Ⅰ) (如见表1) :所有的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方程的拟合优度达到0.9975, F值达到1312.96, 说明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而D.W值也达到1.8451, 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可以写出回归方程如下:

对各变量经济意义的解释如下:

(1) 就业水平 (LA) 、国内资本 (DK) 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就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 回归系数达到4.6072;国内资本次之, 回归系数也达到了0.8088, 这说明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还是主要靠内资和就业来进行拉动。

(2) 对外贸易 (TR) 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外商直接投资 (FDI) 的直接效应相对较小。对外贸易回归系数为0.3740, 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虽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但其回归系数只有0.0054,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 说明目前中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 外贸与外资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3) 市场发育程度 (M) 和人力资本 (HC) 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在单独回归结果和整体回归结果中, 解释变量市场发育程度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中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对经济增长没有发挥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二个:一是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和东部地区而言, 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力度不够, 市场发育进程比较缓慢;二是市场发育程度的替代变量选择并不一定恰当, 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市场经济水平。在整体回归中, 人力资本变量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人力资本 (HC) 的作用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中没有体现出来, 中部地区目前还没有走上内涵式增长道路, 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

2、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用分析

注:*表示变量较显著, T检验显著水平为5%, **表示极显著, T检验显著水平为1%;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而且可能通过其它的经济因素来间接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对方程 (2) - (6) 的回归分析, 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

回归结果 (Ⅱ) 、 (Ⅲ) 、 (Ⅳ) 分别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资本、就业水平、对外贸易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可以发现, 3个回归结果都较为理想:所有的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回归的拟合优度均在0.99以上, F值都通过极显著性检验, 而D.W值也比较理想。回归结果表明:

(1) 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 (FDI) 对国内资本 (DK) 有挤出效应。从回归结果 (Ⅴ) 可以看出, 引入FDI变量后, 国内资本系数从0.8088下降到0.0587, 且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LnDK*LnFDI作用项对实际产出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就中部地区来看,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很小, 因而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弥补国内储蓄缺口的作用很小;另一方面, 由于对外资没有合理导向,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一些已经存在激烈竞争的行业, 而且有些外资企业把目标定位在国内市场, 使本地企业失去了部分国内市场, 这样导致了部分内资被挤出。

(2) 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 (FDI) 对就业水平 (LA) 有挤出效应。回归结果 (Ⅵ) 表明, 引入FDI变量后, 就业水平系数从4.6072下降到0.3508, 且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LnLA*LnFDI作用项对实际产出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就中部地区来看, 由于该地区的市场体制建设还不是很完善, 为了避免新建企业所带来的风险, 外商很少以新建企业的形式在当地投资, 而是收购当地的原有企业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经营, 为了改善中部地区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 外商往往会引入更先进的技术, 这些都使中部地区的就业水平下降。

(3) 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 (FDI) 对对外贸易 (TR) 有促进效应。回归结果 (Ⅶ) 表明, 引入FDI变量后, 对外贸易系数从-0.3740上升到-0.0266, 且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LnTR*LnFDI作用项使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减少了, 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由于中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有相当高的出口比例要求, 而外商本身的出口能力和出口产品质量相对较高, 这样就提高了中部地区的出口水平。同时, 外资的进入通过企业竞争示范效应, 使国内企业学习其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能力, 也有利于出口。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 本文认为, 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较小。回归结果显示, 在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 国内资本和就业水平是最主要的因素, 对外贸易是次要的因素, 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较小。同时, 中部地区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资本、就业水平、人力资本和市场发育程度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较小, 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较为微弱。

根据以上结论, 本文认为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不能促进经济增长, 主要是因为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和质量较差所致。因此, 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地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部地区要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 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能力。 (2) 中部地区要要积极拓宽引资领域, 引导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产业, 不断优化外资产业流向。 (3) 中部地区要积极扩大外资来源, 吸引和利用跨国公司的外商直接投资, 并且应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为主, 但现阶段依然不可忽视吸引中小外资企业的投资。 (4) 中部地区要积极探索新的利用外资方式, 实现利用外资方式多元化, 应由当前合资、合作、独资为主向以并购、证券投资、BOT方式等多形式并重转化。

参考文献

[1]马岩.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J].统计研究, 2006, (3) .

3.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三

关键词: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方面,浙江省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外商直接投资在浙江省的利用情况呈现出:从1985年的1634万美元,发展至1993年的10.3亿美元,再跳跃到2006年的88.9亿美元,在2012年浙江省利用外商投资的情况突破至一个新的高度,高达130.7亿美元。于前述背景之下,人们的关注点开始聚焦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普遍存在这种观点,即浙江省的经济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当中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浙江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

来自全球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在浙江省进行了投资。2004-2012年,香港在浙江省累计外商投资达456.1亿美元,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英属维尔京群岛累计投资126.9亿美元,构成了浙江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部分。

在浙江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中,第二产业一直处于较高的利用水平。2012年,在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占比分别为:0.64%、49.90%、49.46%。究其原因,由于投放到第一产业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外商直接投资偏少,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特别在制造业方面。第三产业中,则偏向于房地产业,占40.62%。根据统计资料归纳整理得出:从各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数据来看,相对于2011年,2012年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增长率为19.72%;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仅为7.16%;而对于第一产业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不容乐观,呈现出急速下降的态势。

二、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变量为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利用这两个变量来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统计资料对本文研究所涉及变量的记载情况,选取1984—2012年的样本区间。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和异方差,分别取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自然对数,得到两变量的自然对数序列,分别表示为L(GDP)和L(FDI)。本文所涉及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

(二)模型的检验。(1)平稳性检验。在实际的研究所涉及的宏观经济变量中,大部分的时间序列数据都是非平稳的,然而对于此类不平稳的变量,如果直接运用传统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就比较容易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要先检验变量的序列平稳性,分别取两个变量的对数,这样能使其数据间距变小。现有的方法中,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方法有很多种,在本文中,主要利用ADF检验法对所涉及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整理由计量经济软件Eviews7.2运行得出的结果,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2)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为说明浙江省GDP和FDI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共同增长趋势,应对其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L(GDP)关于L(FDI)的回归估计,得出如下结果:L(GDP)= 0.491758L(FDI)+6.377680;接着,对上式进行协整检验,检验残差序列ei 的平稳性,如果残差序列ei平稳,则两变量是协整的,反之同理。用Eiews7.2进行ADF检验,得出残差序列的ADF值为-5.255722,在1%的置信区间内,其绝对值大于临界值表中的绝对值3.699871,得到了残差序列ei平稳的结论,故通过了协整性检验。

(3)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浙江省L(GDP)和L(FDI)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就两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并没有给出相应的结论,因此,本文有必要继续对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2可以得出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滞后系数为2。由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不难看出,拒绝原假设“L

(FDI)不是L(GDP)的原因”犯第一类错的错误的概率很小,F统计值是2.72,概率为0.0113。而拒绝原假设“L(GDP)不是L(FDI)的原因”概率很大,概率高达0.918,F统计值为0.01071。可以得出结论,L(FDI)是L(GDP)的原因,而L(GDP)不是L(FDI)的原因,即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浙江省经济增长并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

  表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选取浙江省1984—2012年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经济增长(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论如下:

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可以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协整回归方程可以得到:当外商直接投资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将会带来浙江省

GDP0.49个百分点的增长;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促进的关系,即外商直接投资是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原因。本文的结论与预期的结论基本上一致,即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建议。(1)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带动经济发展。浙江省应有针对性地改进招商方式,扩大外资来源渠道,从而达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化的效应,进而更好的存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外商直接投资投放结构,继续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大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力度,特别是第三产业。(3)完善投资环境,加强政府监督。以制度建设作为切入点,注重软硬环境的改善,对国内外企业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要求进行管理;政府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完善破换环境惩罚机制,为吸引外商投资创造一个有序、法制、良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学军.泉州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四

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写作意义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积极举措。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国际资本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引资政策,加大了引资力度,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强大的竞争力,因此,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吸引外资的现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选题对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更好的服务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吸引FDI,一举成为世界上吸引FDI的重要国家,在引资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FDI流入量十年来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突破500亿大关,达到527.43亿美元;2004年突破600亿大关;2008年高达923.95亿美元。在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2009年外商投资增速趋缓,开始呈现高位稳定增长的态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但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仍遥遥领先。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利用外资项目68万多个,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426.46亿美元。

(二)专家、学者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形式,近几年,专家及学者们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王保国和宋湛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特征非常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以及几个直辖市。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产业不均衡,高端产业占比少。

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引进外资方式中外资投向不合理,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看,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比例一直很低,而制造业所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明显偏高,加工工业的数量占比重较大。在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很小。从技术密集度看,外资主要投向劳动密集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规模则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引进的外资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在我国不少地方 1

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不讲究利用外资实际效益的倾向,导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低,投资规模小,利用外资质量不高。

(三)专家、学者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专家和学者们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来合理引导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现引资战略的重点转移。今后一段时期,要实施力度更大的产业倾斜政策和区域倾斜政策,进一步优化来华外商投资的产业与区域布局结构,实现引资战略的重点转移。在产业结构上,应本着着力提升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及时修订现有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产业价值链角度细化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重点投向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和处于产业高端的外商投资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要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重大机遇,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和鼓励政策以及整体协调管理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跨国转移。

此外,许多学者针对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建议,如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从引资到引知的战略转移。在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上,应当将过去偏重于引进资金流量逐步转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目前,应尽早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适当鼓励外资兼并和收购国内企业,使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得到较快的扩散,并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创造便利条件,促进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同时,要特别注意建立面向市场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的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重点支持一些关键性和基础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建设,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以各种方式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一国能否有效地吸收外资,除了国际条件外,最重要了是取决于本国投资环境的优劣.三、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的评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2009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合同外资金额193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900.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8%、8.4%和2.6%。2010年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3家,同比增长14.5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24亿美元,同比增长4.86%。中国连续17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吸引外资年均增长20%,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2倍多,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增加就业机会、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毫无疑问,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综合经济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从整体性短缺经济向结构性过剩经济的转变,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依然强劲,但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因此,笔者鉴于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探索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琼琼.我国FDI的区域竞争与非均衡配置.社会科学家.2010年,(11):114

[2]夏琳.中国服务业FDI分析.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6):173

[3]沈桂龙.后危机时期的中国FDI环境约束、变化趋势与政策调整.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8):25-27

[4]汪春.中部FDI的利用质量统计分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45-49

[5]王睎.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分布的实证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35):49

[6]全国利用外资统计简表.国际贸易.2010年,(11):49

[7]林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及投资鼓励措施问题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10年.(6):5-6

[8]邓利华.我国东中西部吸引外资条件的差异比较.现代商业.2010年,(6):224-225

[9]聂名华.完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的对策思考.国际贸易.2010年,(2):57-58 [10]李义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优化对策.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年,(23)

[11]余茂辉.我国利用外资30年的经济效应与基本经验.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24(5):42-45

[12]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南省分局课题组.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12):76-78

[13]Holz,China’s 2004 Economic Censusand 2006 Benchmark Revision of

GDP statistics: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The China Quarterly,193:150-163.C.A(2008)

[14]Kaaresvirta, J.,& Koivu , T.(2008).China’s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nd their impact on inflation in euro area.BOFIT Online 1/08

5.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五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本文选取至年大连市引进的FDI和GDP年度数据为样本。FDI数值按当年美元与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可比增长141.6%,原口径为30.04亿美元,增长36.4%.

下面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作深入地研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Eviews5.1,检验可知GDP与FDI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6,说明两者有较强的相关性,即大连市吸收和实际利用外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为研究GDP与FDI具体的相关关系,需建立两者的回归方程,为了消除可能的异方差,对GDP与FDI两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得出新的变量序列,分别记为LNGDP和LNFDI.为防止回归方程出现伪回归现象,我们以下将做协整检验,以保证方程的有效性。

为了避免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时造成虚假回归等问题,需要在回归分析之前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表2为各变量的原序列与一、二阶差分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检验表明:LNGDP、LNFDI在α=10%的显着性水平下是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后的序列△LNGDP、△LNFDI在α=10%的显着性水平下是非平稳序列,二阶差分后的序列△△LNGDP、△△LNFDI在α=5%的显着性水平下是平稳序列,即为二阶单整序列。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下一步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如果两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只有当它们的单整阶相同时,才可能协整。当两个变量协整时,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反之,当两个变量不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就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LNGDP与LNFDI同阶。下面对LNGDP与LNFDI是否协整做进一步检验,若二者协整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若不协整则不能证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下面对LNGDP与LNFDI用OLS方法做回归。

LNGDP=5.43+0.064LNFDI

(12.96) (8.90)

R2=0.91 ADR2=0.89 F=79.23DW=1.76

设e为LNGDP与LNFDI回归模型的残差,下面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e在5%临界值水平下为平稳序列。即LNGDP,LNFDI为(2,2)阶协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检验结果及分析:从回归方程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2009年大连市FDI每增长1%,带动GDP平均增长0.064%,外商直接投资对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显着的。康书隆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动态影响》一文中用变参数模型分析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9年我国FDI对GDP的拉动作用是比较稳定的,大体上FDI每增长1%,将带动GDP增长0.0257%――0.0278%.与全国相比,大连市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果是明显的,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大连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结论

大连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趋势,二者相互影响。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引入促进了大连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连市快速的.经济发展及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又进一步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从而形成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互动的大好局面。尽管现在很多外界人士认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过热,但从大连市的经济状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仍是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大连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发展及就业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大连市应积极采取措施,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大连市的投资环境,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最大的限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继续保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大好局面。

1、发挥后发优势,加大引资力度,注重外资的产业流向,引导外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技术落后的后发优势。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度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来努力缩短与西方国家技术上的差距,但是引进的技术一般都是发达国家落后的技术,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往往也难以消化吸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技术,则可以消除技术贸易的某些弊端。同时随着技术的转移,与技术配套的资金供应、技术吸收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相应的管理知识,以及进一步的技术开发能力或新技术提供能力,都会随之进入,为我们独立研发新技术打下基础。不可否认,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存在负面影响,由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赢利,可能出现垄断某一行业、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这就需要注重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引导外资向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2、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要消化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必须有足够多的人力资本存量,特别是高技术人才,这也是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这部分由于劳动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量可以归结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于高技术人才的增加,带动了大连市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另一部分是由于高技术人才进入了外资企业,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人才流动,这些技术和经验流入了本国企业,改造了那里落后的技术和经营模式,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3、保持大连市场的充分竞争性,最大限度促进外商进行技术转移

外商投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垄断能够带来高利润,因此,外资企业只要垄断了高技术,生产出独一无二的好产品,就可以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赚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有技术转移,因为技术转移就意味着垄断利润的消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保持大连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从根源上杜绝垄断行为的发生。首先,为国内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12月1日起,我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与个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至此,内外资企业税费征收制度实现了全面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给予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优惠由此宣告结束,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的完全一致,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目前内外资企业地位平等,内资企业可以从多缴的所得税中拿出一部分作为R&D投入,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与外资企业展开竞争。其次,在同一行业中引入多家外商,形成外商之间的竞争局面,比如中国的手机行业,全世界各大手机厂商基本上都在中国投资设厂,客观上造成了技术溢出,使得我们自己的企业也能生产出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并对其他国家形成出口。

【参考文献】

[1] 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

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J].世纪经济,(1)。

6.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六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 问题提出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日趋活跃,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我国自2002年以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稳居世界首榜。实践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措施。

鉴于此,我收集1983—2007年期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中国经济增长(GDP)的数据,并加以验证和比较分析,给出相应的结论和提出一些建议。

2. 相关数据的收集

由于1983年之前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实证分析中选取1983年为样本数据起始点,以1983—2007年共2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1983—2007年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局数据库。对于大量的经济数据,我们习惯对经济数据施以对数变换,也就是ln (GDP)和ln (FDI)结果,见表1。

3.模型方法及计量分析

3.1 散点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ln (GDP) 关于ln (FDI) 大致成一条直线, 下面我们暂先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3.2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结果。

回归方程:ln (GDP) =7.20154349224+0.696990039603ln (FDI) 。

3.3 对模型进行检验。

3.3.1 回归方程检验

复决定系数R2=0.939519, 调整后决定系数R=0.936770, 拟合优度效果很好,从F=341.7488, P=0.00也可以看出回归方程整体线性关系非常显著。

3.3.2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β0=7.201543, P=0.00,β1=0.69699, P=0.00,回归系数也很显著

3.3.3 模型的基本假设检验

通常情况下经济变量都有时间序列的相关性,从DW=0.324492,存在正自相关,也说明这点。所以外商的投资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存在一个滞后期,即外资第t年投入的资金可能在第t+1年才会促进GDP的增长。

3.4 分析每年外商投资额的变化情况。

3.5 对模型做邹氏检验。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1992年外商投资额发生显著变化,所以我们用周氏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3。

从邹氏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行性水平下, P<0.05, 所以拒绝参数稳定的假设, 表明在1992年前后外商投资额有显著性变化,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1997年出现了微小的波动, 外商投资额有下降的趋势, 并到2000年后又开始平稳增长。

我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如下情况。

稳定发展阶段 (1986—1991) 。这段时期, 由于投资环境改善和国家对外商投资政策的完善, 外商投资脚步明显加快。高速发展阶段 (1992—1995)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也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 对外开放区域进一步扩大, 从沿海城市扩大到内陆省份。我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格局, 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着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其税收负担远远低于国内同类企业, 这极大地提高了外商的投资热情, 所以图中从1992年曲线斜率突然增大。

短期的波动阶段(1997-2001)。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年,我国在全球的份额回暖到增长6.47%。

继续增长阶段(2002-2007)。尤其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新的飞跃,并在2002年外商投资额达到527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

3.6 做滞后变量回归。

由于3阶以后FDI为GDP的格兰杰原因,并且滞后效应微弱,因此我们选择GDP的一阶滞后项ln (GDP (-1) ) 和ln (FDI) 为自变量做滞后回归,回归模型如下:

用Eviews回归结果如下表5。

3.6.1 回归方程

1983—1991年段:

1992—1996年段:

1997—2007年段:

3.6.2 模型检验

复决定系数R2>0.99,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也均大于0.9,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模型的系数在0.9的显著性水平下也都很显著,模型参数都符合经济意义。

4. 建议

本文通过上述计量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很好地解释经济现象,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根据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4.1 加强我国市场环境建设。

政府需要强化政策与法规上的协调与统一,提高市场准入的透明度,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具体应进一步降低金融、教育、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的准入门槛,允许外资的进入。

4.2 努力增大外商投资规模,并提高外资质量。

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无谓地盲目引入外商投资,因为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内在的市场潜力,所以大量外商企业想用我国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我们要适当地筛选高质量的外商投资,合理分配外商投资额。

4.3 加强全民素质教育,提高自身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

FDI进入的正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过大,导致内、外资企业建立关联性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为内资企业培养大量的管理和技术型人才,提高内资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明星.外商投资对中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9, (3) .

[2]钟晓兵, 伍楠林.外商投资与黑龙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007, (10) .

[3]杜江, 高建文.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世界经济文汇, 2002, (1) .

[4]张燕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效应分析.厦门大学经济学论文, 2007.05.01.

7.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七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投入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投入的有利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填补我国期望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缺口,增加实际资本投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1、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充当金融中介,将储蓄从国外转入国内。

首先,外商以产业资本直接兴办企业,是将储蓄从母国和国际市场转移出来,然后投资于东道国,因而它身兼二任,既是储蓄者又是投资者,发挥金融中介功能,

其次,外商以金融资本兼并和收购(俗称嫁接改造)国有企业。例如,中策公司先后收购国有企业100多家,改建成35家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种金融中介作用较前者明显,它可以通过二次招商,沟通中国经济和国际产业资本的联系。

2、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国内储蓄的形成,增加投资需求的可得性。

首先是政府储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直接地通过纳税、契约费用等形式增加政府收入。同时,它又可以间接地通过其雇员和供应商上缴的税收对政府储蓄产生同样的影响。

其次是企业储蓄。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压力和示范效应,国内企业可能会增加利润再投资份额,加速提取折旧及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从社会上动员储蓄,组合成企业所需要的投资规模。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投入的不利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并非总是追加国内储蓄,一些假外资被引入,有些投机资本只是追求税收优惠等利益,有些企业资金根本没有到位,还有一部分是内资的变相,还有很大的一部分资本可能是从当地筹集的。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技术进步的有利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的技术进步。这主要表现为外生和内生两个方面。

其一,外生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技术的资本化,即技术与设备相结合,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资金、技术和人才相结合来提高资本生产率。由于内部化优势,外商往往将先进的技术转移给分支机构,这是其他外在形式无法获得的。因此,通过建立外商投资企业,我国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填补了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的空白,对加快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起了积极的作用。

其二,内生技术进步是其他外在化形式所没有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边干边学,积累经验,不断地吸收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最终实现国产化并有所创新,如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技术进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取得技术的不适用和接受技术的高成本。

其一,关于技术的适用性问题,存在着许多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设备没有或不能投入生产使用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该技术不适合我国的比较要素禀赋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没有进行消化吸收等主观原因。

其二,关于技术成本问题,不仅存在着引进的技术设备老化、陈旧,甚至低于国内水平及重复引进等现象,而且外商还可以通过高价进口(购买母国公司的资本设备和中间产品)来提高转让成本。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投人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其在东道国直接从事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劳动投入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就更加明显。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投入的有利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开辟我国劳动就业的新途径,缓解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供求矛盾,增加劳动投入。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投入的不利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投入同样存在负面影响。

其一,外商直接投资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受其类型的影响。通常来讲,资本密集型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劳动密集型投资少,因此,过分引进资本密集型投资会严重限制东道国的劳动力可吸收程度。而我国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趋向成熟,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国投资者追求的目标不再只是低廉的劳动力,资本密集型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由此所提供的直接就业机会便会不断趋减。

其二,各种形式的假投资(如投机资本,未到位资本及变相资本等)不仅没有增加劳动投入,反而会造成就业的不稳定性。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通过吸收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推动了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2002

8.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八

1、外商投资方式与来源地构成

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一般分为合资经营, 合作经营, 独资经营三种形式, 即“三资”企业。从广东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上看, 1979年-1998年, 合资、合作企业居多, 但随着广东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 独资企业已经远远超过了合资, 合作企业。从广东FDI来源地无论协议外资额还是实际利用外资额看, 港澳台地区均雄居榜首,

2、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与行业分布

外资在广东涉及到所有产业, 但其分布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而农业和一些第三产业所吸收的FDI所占比重到目前为止仍比较小。初期, 外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 近年, 以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零售业、通信业等成为外资关注的行业。

二、外商投资对广东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商投资在增加资本供给、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对广东省产生积极影响, 其中主要有:

1、促进广东省GDP的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是广东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作组成部分, 1992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35.515亿美元, 当年GDP为2447.54亿元。而到2008年, 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激增到145.106亿美元, GDP也增加到26204.4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广东地区的GDP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2、促进地方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港澳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企业通常通过网络组织形式联系起来, 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些地区的外资流入, 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进入之后, 母国与之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有生产企业相继前来投资办厂, 以维持原有的生产联系。与此同时, 专门为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生产配套产品的广东本地企业相继发展。其结果有力地促进广东省地方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加速其工业化进程。这种地方生产网络基于信任与合作之上, 是网络中的企业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原料和零部件, 并及时将自己的产品供给客户。这不仅大大降低运输费用, 节约生产时间, 还能减少库存量, 实现及时生产, 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3、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的影响分析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 从1988年的310.19亿美元到2008年的6832.6亿美元, 增长2202.7%, 占全国进出口总额三分之一以上。期间广东外资企业出口总额也由47.55亿美元增加到2794.49亿美元, 增长58.76倍, 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外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外资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

技术外溢是指先进技术的拥有者在一些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 自然输出的技术, 这些技术一旦被别人吸收, 也就导致技术外溢引起的技术进步。广东省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较弱, 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促进作用十分不明显, 甚至有负的效应。原因可能与外资来源地本身技术含量不高以及外资所投资的产业不尽理想有关。

2、对广东外贸结构的影响

广东地区的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三来一补”, 这种特殊的贸易形式, 虽然产品以出口为主, 但主要依赖的是广东地区廉价的劳动力, 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消耗, 以及严重的工业污染;出口的产品也主要以低价高量来获取利润, 低廉的价格多次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 必然会导致广东地区贸易结构恶化。

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思考

以上分析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 更好地利用外资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对今后引进外资战略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改善投资环境

目前广东省的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和角色定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必须要尽快尽力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多种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 推动要素市场的发展, 尤其是金融市场、人才市场的发展, 尽力完善的产权制度, 加快培育成熟的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外资管理体系, 改善投资硬软环境, 逐步转变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外资。

2、引导外资投向, 完善投资结构

首先, 在外资来源上, 继续加强港澳台资本引进的同时, 重视开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资本。积极引进大型外资企业, 尤其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其次, 在投资领域上, 以产业升级为目的, 限制一般技术产业进入。第三, 在投资方式上, 把引进外资同发展当地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结合起来, 加快外资企业的本地化过程。此外, 从全省的角度对外资进行统筹规划, 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

摘要:改革开放后, 广东省找准位置、抓住机遇, 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 主要原因在于积极引进外资。本文从广东省外商的投资结构特点及相关统计数据入手, 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宏观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应, 分析出广东省吸收外资的经验教训, 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9.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篇九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外商直接投资 (简称FDI) 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青睐。从理论上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首先就是“双缺口”模型理论 (Chenery, 1966) 中提出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受资地的资金缺口和外贸缺口;再就是与其他利用外资的方式相比较,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仅注入了资金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全新的理念和高效的管理方法等知识性要素, 通过示范、竞争、产业联动、人员流动等机制带动了当地企业的发展, 构成所谓的“外溢效应” (Spillover Effect) , 从而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值得注意的是FDI的引入不但具有正的促进作用, 同时还兼具负的外部性。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充分利用自身毗邻港澳, 先行一步的优势, 大力引进外资, 发展外向型经济。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资料, 截至2008年年底广东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可以说外资企业的入驻对广东经济持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功不可没。但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和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引资的挤占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垄断效应和成长压制效应指出了外资企业对国内经济的负面作用, 对于通过各种优惠大规模引资的做法, 对于“以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实际效果表示了担忧和质疑。引资大省广东很高的外贸依存度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东莞、深圳等地外贸大幅下滑, 以此引起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

上述问题的实质在于明确FDI对于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调整, 尤其是在后WTO时代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在华投资策略, 第二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逐渐形成的大背景下, 在面临长三角地区异军突起, 环渤海地区穷追不舍的严峻态势下, 如何利用好外资这一引擎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需要我们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深入量化分析, 对过去FDI的增长效应进行检验和分析, 以期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 计量模型的建立

本文借鉴菲德模型 (Feder, 1982) 的思路建模。在该模型中, 菲德将整个国家的经济划分成出口和非出口两大部门, 并分别建立各部门的生产函数来计量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提出以后,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验证。国内学者中, 测算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汪立鑫、曹江 (2000) 利用它研究FDI在上海的经济增长效应 (本文参考了其总体架构) 。在此, 本文也沿着这个思路将广东省的经济运行划分为内资部门 (H) 和外资部门 (F) 两大块, 模型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设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的生产方程为:

F=f (Lf, Kf) (1)

H=h (Lh, Kh, Kf) (2)

这里的F, H分别表示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创造的GDP;f, h分别表示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的生产函数;L, 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 下标表示部门。将Kf纳入内资部门的生产函数表明外资部门对内资部门具有外溢效应, 用Y表示每年GDP的总量, 即可得到以下方程:

L=Lf+Lh (3)

K=Kf+Kh (4)

Y=F+H (5)

进一步假设MFl, MFk分别是外资部门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Hl, MHk分别是内资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6)

undefined

也就是说两部门存在生产力差异, 外资部门的边际生产力是内资部门的1+σ倍, 理论上σ可正可负。

对 (3) 式 (4) 式两边同时微分可得:

ΔF=MFl×ΔLf+MFk×ΔKf (7)

ΔH=MHl×ΔLh+MHk×ΔKh+MHf×ΔKf (8)

Δ为增量, MHf表示外资对内资的外溢系数。

再利用 (6) (7) (8) 式可以推导出:

ΔY=MFl×ΔL+σMFl×ΔLf+MHk×ΔK+

(σMHk+MHf) ×ΔKf (9)

两边同时除以Y可以得到:

undefined (10)

其中:undefined

加入常数项C和随机干扰项U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undefined (11)

上述方程中, θ表示外资部门资本由于较高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边际产品贡献 (σMHk) 与对内资部门外溢效应MHf所产生的边际贡献之和;α与β可以近似 (实际是略大于) 内资部门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由γ可求得外资部门的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

undefined (12)

3 样本与数据的说明

本文的样本区间定在1992—2009年, 一方面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是由于1992年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形式均有较大变化, 而且这里以广东省一个区域为考察对象, 因此仅收集了时间序列数据, 没采用平整数据 (panel data) 。所用数据来自历年的《广东统计年鉴》。方程中各变量的数据选取为:Y——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K——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L——全社会总职工人数;Lf——外资部门总职工人数;dKf——每年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 这一变量的原始值为美元计价, 故对1994—2009年的值按美元对人民币基准汇价的全年平均价换算, 1992年和1993年两年的数值按那两年的官方汇价换算。

4 回归结果

利用SPSS软件和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上述方程 (11)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得到方程如下:

undefined=0.032-0.047undefined+0.129undefined+0.191undefined+0.326undefined

(1.843) (-0.209) (1.963) (2.201) (1.636)

r2=0.941, 调整后的r2=0.869, SE=0.012, F (1, 8) =7.575, SIG=0.032。

除了α值以外, 各项回归结果较为满意, α为负, t检验值极低, 与此同时undefined项前的系数γ却为正, 且t检验的显著度很高。这可以在实际经济中得到解释:广东外资部门吸纳了相当份额的有效劳动力, 所以将这两个变量一起回归很可能产生共线性的问题, 再加上原来内资部门尤其是国有单位堆积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1996年后大规模的国企改革, 大量的职工下岗, 导致总职工人数很难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的稳定的线性关系。为此, 将undefined抽掉, 将回归方程调整为:

undefined

重新进行回归得到新的方程:

undefined

(2.211) (2.214) (3.407) (1.838)

r2=0.938, 调整后的r2=0.849, SE=0.0112, F (1, 8) =13.137, SIG=0.008。

相比第一次回归的结果, 新的方程的F值, 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有明显提高, 显著性水平也较高, 由r值可知拟合程度也较好。调整后的方程总体上令人满意。

5 结论

第一, 两个方程中γ值均为正且较高。结合前面方程 (12) 可知外资部门劳动力产出弹性很高。说明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提高了就业水平, 而且这些劳动力的投入支撑了广东经济的增长。这也反映了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

第二, 两次回归中β值为正且显著度很高。表明经济的增长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 但该值偏低的现象说明内资部门资本产出弹性不高, 内资主要是通过粗放型的资产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

第三, 两个模型中θ值都较高。根据前面的分析, 该值的具体含义就是表示外资部门资本由于较高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边际产品贡献 (超额效应) 与对内资部门外溢效应所产生的边际贡献之和, 也就是说,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同时增加一元钱资本投入, 那么外资部门带动的GDP的增长比内资部门多出θ元。这反映了外资相对更高的使用效率。为了分解出其中的外溢效应和超额效应, 试着将方程 (9) 进一步合并调整为:ΔY=MHl×ΔL+MHk×ΔK+MHf×ΔKf+σ/ (1+σ) ×ΔF。遗憾的是我们的统计年鉴中没有将GDP的创造按企业类型细分, 也就无法找到ΔF的数据, 笔者试图用三资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代替, 但结果很不理想。这需要我们寻找更确切的数据或模型来完成。

第四, 较高的θ值说明FDI是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大力引入FDI的政策效果明显。而θ值两种效应的构成形式, 则说明我们要注重引资的外溢效应, 这在以前往往被忽视, 因此, 有必要加强FDI中技术含量的要求, 弱化利用外资弥补资金缺口的观念, 强化择优引资的意识, 引导FDI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 增加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比重, 引导港澳台劳动密集型投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资本技术密集程度, 整体上提高FDI的质量, 为地区经济的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 借鉴Feder的思路建立内资和外资两部门的模型, 收集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 (FDI) 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并为以后如何更好地利用FDI推进经济增长提出了大体的思路。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 1999 (2) .

[2]何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 2000 (12) .

[3]汪立鑫, 曹江.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0 (5) .

[4]广东省统计局.历年广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5]何小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下一篇:父母70岁生日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