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26

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1.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召开全市信息工作会议,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刚才,茂跃同志代表市政府办公室回顾和总结了去年我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各项工作。海春同志也对加强网上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会上还表彰了一批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战斗在政务信息工作一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政务信息和网上政务公开工作,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关于政务信息工作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进入了新的信息竞争时代,谁能掌握信息,谁就能在异常剧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跟,取得有利地位,否则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从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影响政府制定和实施决策的重要因素。政务信息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实为重要。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不断提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信息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努力使信息工作更加体现时代要求,更加符合领导需要,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一)着力提高信息层次,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耳目作用一要扣紧“关注点”,报送适用型信息。采编上报信息,必须贴近领导需求,掌握领导意图,从领导想要知道的和应该知道的两个方面收集和提供信息。要经常注重了解领导在思考什么、关心什么问题,掌握领导的兴奋点、注意力,“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反映领导所需”,这样才会使我们提供的信息适用对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报信息的层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工作人员所站的高度和看问题的角度。信息工作人员能够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跳出池州看池州,跳出部门看部门,站在领导的角度,采写与领导合拍共振的信息,信息的层次和质量就高,就会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就会对领导决策产生积极作用。二要抓住“闪光点”,报送特色型信息。一个地方的特色也往往是一个地方工作的亮点,有些特色可以说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且必须突破和加强的,据此而开发出来的特色信息往往具有宣传和推广的价值,容易引起领导的关注。特色信息贵在“特”字,特色越鲜明,信息的质量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引起领导的关注。三要挖掘“增长点”,报送综合型信息。要善于“大浪淘沙”,注重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筛选有用信息,经过科学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尽量把它的价值用尽用足,使每一点资源都得以充分地利用,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信息精品。要善于集零为整,注重对大量零碎、杂乱的原始信息加工筛选,综合分析和研究概括,选准编写的最佳角度,运用信息加工处理技巧和方法,把看似零散,但有一定价值的同类信息和相关信息汇聚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升华,使之由“看似平常”上升到“实则非常”,发挥其应用价值。要善于化浅为深,注重从大量动态信息中找出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挖掘事物的本质,采集编写一批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信息精品。(二)突出信息反映实效,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一要突出前瞻性,报送超前性信息。“风起于青萍之末”。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一个提出、实践、逐步完成的过程,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处于发生阶段的带局部性的甚至还是个别的事物,虽然暂时还不处于领导的视野范围之内,但它预示着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影响全局的问题,对这类信息应该注意收集和报送,及时引起领导的关注,以免延误决策时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实情、讲真话,一是一、二是二,既不能颠倒主次,“一叶障目”,又要正视前进中的暂时困难与问题,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做到“一叶知秋”,以便领导察微知著,掌握动向,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同时,对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预测信息,一段时期内要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尽量为领导决策提供整个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信息。二要注重时效性,报送动态性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说,上报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时效性,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动态来说尤其有一个时效问题,离开了时效,动态性信息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在信息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建立健全动态信息报送机制,尽量减少信息中转环节,缩短信息加工整理的滞留时间,适时向领导报送动态情况。三要突破难点热点,报送问题性信息。报送顺向信息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可忽视逆向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更希望了解潜在性、苗头性的热点问题。采编这类信息,一是要找准“热点”,对于同样一个热点信息的原始材料,往往会因编辑角度不同,热点也会不同,热点找准,信息利用价值就高,热点找不准,信息就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要掌握“热度”,热点信息采编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该“热”的信息不使它“冷”下去,该“冷”的信息不使它“热”起来。同样一条热点信息,它究竟“热”到什么程度,也有个分寸问题。对非热非冷的信息,在没有获得足够的事实时,信息编辑人员既不能升温,也不能泼水降温,拟采用中性词语,不妄加评论,更不能使用危言耸听的词语,以免领导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三)强化信息解难功能,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指导作用一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及时报送针对性信息。一个地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肯定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具有信息开发价值,只有那些本地本部门解决不了,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才会引起领导的关注,促成问题的解决。所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其次要选准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条信息,由于观察、选取角度不同,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尤其是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类信息,更是要抓住要领,切中要害,切忌洋洋洒洒一大篇,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让人看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要在典型推动上下功夫,及时发送经验类信息。要善于从各地各部门普遍的工作实践中,精心挖掘经验性、典型性的信息,通过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迅速传递至基层单位,为基层单位改进和完善自身政务工作提供借鉴。同时,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对本地本部门往往具有借鉴作用。编发反映外地的典型信息时,要将着眼点放在内部,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分析比较,撷取适合市情县情并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加以利用,以达到取我所有、为我所用的目的,决不能不问可否,包收统揽。三要在工作指导上下功夫,及时发送思路性信息。领导者的思路往往体现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在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目标和方向,能不能及时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工作成效。这就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增强敏感性,及时迅速地把领导的意图通过信息网络渠道传递到基层单位,用以指导该地该部门的工作,使领导者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与此同时,信息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获取渠道广、速度快的优势,及时向基层单位发送一些上级和本级正在或即将制订出台的政策类简讯,以便基层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各方面工作。这里还要重点强调紧急信息的报送问题,现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出现的紧急事件迟报、漏报甚至瞒报,不仅延误了处理时机,造成工作被动,而且会对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带来极大影响,后果十分严重。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克服掩饰紧急信息的侥幸心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落实紧急信息报送责任制,严格重大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的通报批评制度,切实搞好紧急信息的报送工作。今后,无论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再发生迟报、漏报、瞒报重大紧急信息情况的,一定要追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更要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市政府办公室要抓好这方面工作的落实。

二、关于网上政务公开工作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去年市政府也就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印发了文件,作出了部署和安排。应该讲,通过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利用网络资源公开政务工作做得还不够,刚才海春同志也对我市网上政务公开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指出了问题和不足,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网上政务公开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下面,我再补充强调一下。

(一)进一步深化对网上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互联网上实行政务公开是政府方便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打造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我市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行网上政务公开,不仅能进一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工作行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同时政府各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法规,开展政策咨询,提供信息服务,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网上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增加政府对社会的亲和力,实现政府与服务对象的即时沟通,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加方便群众办事,方便企业办事,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务环境。

(二)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工作。网上政务公开的载体是网络。池州市政府网站是我市网上政务公开的市级平台,是对外宣传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密切政府与市民联系、提升我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依托市级平台建立自己的网页、网站和网上办公系统,面向社会,特别是将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事项(除国家规定保密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实行网上政务公开。网页、网站和网上办公系统是网上政务公开的三种形式,也是网上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走向深入的三个环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网上政务公开总体要求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快建立网站群落,不断充实网上政务公开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建立起网上政务公开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三)加强对网上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推行网上政务公开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任务重,难度大。为此,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上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要积极创造网上政务公开所需的条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亲自监督检查网上政务公开工作的措施、进度、效果和质量,加强考核,完善制度,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实施,防止搞形式主义。要在进一步补充完善原有政务公开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对网上政务公开的内容进行认真讨论和反复研究,采取切合实际的网上政务公开形式,要注重经常更新网上政务公开的内容,保证公开的时效性。最后,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市政务信息工作再攀新水平、再上新台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实现池州在皖江地区的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第一, 把握大局, 突出重点抓落实。成德同志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两个建立和一个关键”的工作总体思路, 对于我们全省政府信息查阅工作适应和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 适应和推动政府信息查阅工作运行机制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国家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要抓住政府信息查阅信息源建设这一关键, 按照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信息查阅工作, 在服务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上下工夫的要求, 指出了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我们要认真部署抓好这些工作的落实, 不放手、不松劲, 出真招, 求实效。

第二, 理顺体制, 围绕职责抓落实。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政府信息的查阅场所, 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设了一个新的重要窗口, 为推进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搭建了一个新的重要平台。近年来, 全国的档案部门以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为内容, 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条例》的颁布, 就法律地位而言, 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是目前政务公开领域效力层级最高的法律依据, 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法律的权威性。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政府信息查阅的场所, 是法律赋予档案部门的神圣职责。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十种方式之一, 它除了具有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根本目的外, 还具有发挥凭证作用等独特优势, 是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形式不可替代的。

理顺政府信息查阅工作体制, 建设直面社会的服务平台, 是档案馆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重要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上述的规定明确了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管理体制。

第三, 完善机制, 盯住制度抓落实。全省各级国家档案馆对于前一阶段的工作要认真加以总结, 积极推广经验, 找出工作规律, 将其上升为理性思考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路, 指导今后的工作,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要分析原因, 总结教训, 并进而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谋划未来的努力方向, 使政府信息查阅工作在有效机制下良好地运转。

国家档案馆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条例》不仅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 也包括一些社会公益部门, 如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热、环保、公交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换句话说, 《条例》涵盖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大多数机构, 范围极其广泛。因此, 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体系, 将各个环节的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 才能保证政府信息查阅工作有序开展。

第四, 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抓落实。在档案馆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涉及方方面面许多问题,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新旧思想观念、工作体制和服务方式的交叠, 直接影响信息查阅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迫切需要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做好几项工作的衔接。

一是新旧法规的有效衔接。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涉及《保密法》和《档案法》, 其依据《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范畴, 其位阶低于《保密法》和《档案法》。这两部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有些规定与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有冲突。如果我们不对这种立法精神和体现这种立法精神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修正, 《条例》的实施就可能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是积累情况和问题, 为修订有关法规做些准备, 提供实践依据。

二是档案馆、室的有效衔接。档案馆与档案室有着不同的分工, 但也存在工作的衔接, 特别是在档案与政府信息的移交接收上面临新的问题,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 档案在原单位保存10年后进馆, 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要及时报送, 按照《条例》规定, 各单位主动公开信息, 实际上占到各单位形成信息的80%以上, 如果不能实现有效衔接, 极有可能造成大量的重复进馆情况, 因此档案馆进行信息接收需要重新定位。

三是服务场所的有效衔接。政府信息服务的场所因为要面对广大群众, 因此不能仅仅局限于档案馆, 应当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建设。现在大多数市都建立了政务服务大厅, 社会的主要审批项目都集中在政务大厅办理, 政务大厅实际已成为社会公众集中利用政府信息的地方, 要贴近群众搞服务, 应当在政务服务大厅———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建立起档案馆的信息服务阵地, 实现馆内场所和大厅场所的有效衔接。这也符合目前市、县档案馆实际情况。

3.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4.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努力开创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 秘书长 办公室主任 ***

同志们:

刚才,市委办***副主任全面总结了近两年来全市党委系统的信息工作,对明年的信息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副秘书长***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市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党委信息工作>>的文件。请大家按照*主任的讲话和市委办的文件精神抓好落实。会上还表彰了一批党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四个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也交流了信息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战斗在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一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党委系统的信息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党委信息工作的责任感

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知识型生产力,信息已成为制约发展水平和速度的重要因素, 已成为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开展领导工作、实施科学决策密不可分的重要手段和凭借。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把握“信息化”这一时代特征,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深入认识党委信息在党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信息工作意识,增强搞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党委信息是市委及上级党委了解工作情况、掌握工作动态的重要渠道。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也将不断涌现。要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的信息,仅靠党委领导同志亲身调查研究,直接了解掌握,既不可能,也不应该。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网络,并依靠这个网络来搜集、处理和提供各级党委和党委领导需要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党委系统已形成以市委办信息科为中枢,纵到底,横到边的广阔信息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贯彻市委及上级党委重要决策、重大部署情况,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典型工作经验、重大紧急事件等信息,都通过党委系统信息网络在第一时间快速传达到市委及上级党委,使上级党委比较及时、全面地了解各级工作情况和动态,党委信息成为市委及上级党委了解工作情况、掌握工作动态的重要渠道。

(二)党委信息是市委及上级党委进行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它贯穿于决策制定、实施、反馈、督促的全过程,贯穿于党委工作的全过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委要不断对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决策,提出新的措施,这就必须靠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作支撑。决策前,要通过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把基层的矛盾、问题和意见、建议反映上来;把改革开放的成果、经验总结出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企盼等梳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出来,使党委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决策形成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综合判断,形成最佳决策方案。决策形成后,还要靠信息反馈,了解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掌握决策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通过信息对决策进行修正,确保决策的深入落实。在信息化时代的宏观形势下,面对中央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全市党委信息系统应逐步建成为市委及上级党委科学决策服务的信息汇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信息支持系统。

(三)党委信息是市委及上级党委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架起了基层与领导机关、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的桥梁,使基层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真实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观点的意见、建议、呼声和思想情绪,各地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都能得到及时反映,从而引起党委的重视,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党委信息还是各级各部门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主渠道,宣传自我、树立本地区本部门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四)党委信息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办公室的本职工作。信息工作是党委(党组)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党组)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而这一作用的重要体现就是提供情况和信息。党委信息所特有的政治性特点,决定了其来源的主渠道不可能是新闻媒体等其它中介,而必须是各级党委(党组)办公室。信息质量的优劣、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就反映着办公室为党委服务的层次和质量,反映着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水平。近年来,各级领导对信息工作越来越重视。今年9月,省委书记张学忠对全省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信息战线的同志“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四川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市委书记王平对我市信息工作十分重视,对每期信息刊物都认真批阅,对重大信息亲自把关,多次对信息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指示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 “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差距”,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工作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做到信息报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提高信息工作的参谋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在信息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为各级党委制订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委办公室多年被省委办公室和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总体上讲是不错的,市委是给予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工作同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相比,同各级党委提出的要求相比,同信息工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本身所肩负的责任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整体质量还不高,信息服务水平还处在一个不高的层次上;二是信息的参谋服务职能发挥得不够坚强有力,进入领导决策的信息偏少,尤其是为市委决策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三是重要紧急信息的报送未形成健全规范的机制。对此,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着眼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注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切实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工作原则。及时、准确、全面是各级党委对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信息报送一定要及时。凡是需要市委及上级党委及时掌握、立即处置的重要情况和紧急信息,都要迅速收集上报。二是信息内容一定要准确。信息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信息的价值在于真实,信息对党委工作的参考作用还在于真实。只有以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真实信息为依据,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各级各部门上报的信息,必须来自于客观实际,是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反映;必须实事求是,没有任何虚假成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三是信息报送一定要全面。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要辩证地反映事物的全貌,既反映现象,又反映本质,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既反映初始,又反映终结,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既反映相关侧面,又反映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整体情况。不能断章取义,妄加取舍;更不能层层截留,级级过滤,报到上面面目全非。

(二)要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主动搞好信息服务。党的中心工作需要的信息,是信息工作的重点。全市党委系统办公室必须以市委决策为依据,根据市委的中心工作和为实现中心工作作出的阶段性部署,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信息工作,及时提供市委需要了解和需要市委了解的信息。市委重大决策制定前,要提供情况,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反映有参考价值的预案和建议;市委决策作出后,要及时反馈下级党委的贯彻情况以及修正、完善决策的意见、建议。

1、要围绕中心抓“重点”,即抓住与中心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反馈,如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和各级各部门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等。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本地、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五中精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及时发现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新动向、新问题、新矛盾,同时要跟踪反馈构建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兴旅游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等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要围绕中心抓“热点”,即抓住群众普遍关心敏感的问题,广泛了解和全面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请领导注意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既要及时报送党委工作情况、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又要注意报送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全局的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特别是重要社会动态的信息;既要全面反馈基层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典型经验、创造性做法,又要及时反映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最近一段时期,特别要密切关注禽流感疫情的防治情况,多方收集和反馈防治疫情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因疫情引发的各种社会动态,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打赢抗击禽流感疫情战役中的重要作用。

3、要围绕中心抓“难点”。即;针对工作已经出现的难题或阻力,收集反映发现现实中有助于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设想、计划、措施和方法,为领导研究和解决难题出谋划策。要紧扣群众反映强烈、党委关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仅要善于发现和反映问题,而且要深入分析原因,尤其是对政策、决策贯彻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要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4、要围绕中心抓“特点”,即抓住事关全局,代表事物发展趋势,对整体中心工作具有指导意见的典型经验,及时进行总结,迅速提供给领导,以利于领导借鉴局部经验从宏观上指导和推动整体工作。

5.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23)

2009年4月2日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

安列同志在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3月31日,根据录音整理)

一年一度的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会议,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20条优秀决策信息表彰活动,已经成为展示信息工作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加强信息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对广大信息工作者产生了积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决策信息表明,过去的一年,全市广大信息工作者围绕党委需求,积极、主动

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党委决策不可或缺的依据和参考。

一、找准服务站位,始终与大局同频共振

我们党是执政党,处于总揽全局的地位。作为专门向各级党委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部门,必须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党委信息必须始终站在党委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和谋划工作,为党委正确、有效地实施政治领导做好服务,这就是党委信息工作的基本站位。多年的党委信息工作实践证明,党委信息是党委的“顺风耳”、“千里眼”,纵向是“直通车”,横向是“交流站”,不在前沿却反映前沿,不掌全局却事关全局,不是中心却围绕中心,不作决策但服务决策,一条小的信息可能反映一个大课题;一条小的信息可能承担一个大职能;一条小的信息可能蕴涵一些大的学问。因此,每一位从事党委信息工作的同志,都要有胸怀全局的意识和气魄,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时刻关注大局,认真研究大局,准确把握大局,把大局意识贯穿于信息工作的始终,做到与大局同频、与大政同声、与时代同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快”字当头,注重创新

信息、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准确报送的同时,下力气抓好综合信息的报送。当前,领导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网络、电视、广播、电话、会议、报刊,甚至饭桌、手机等渠道,都在随时随地向各级各部门提供信息。我们报送的信息必须在质量和时间上超越这些渠道提供的信息,才能够进入领导视野,成为有价值的信息。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善于抓“重点”,把捕捉、采集、提供信息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党委不同时期的工作决策和部署上,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及时提供决策部署实施过程中的情况、问题和建议,及时做到紧跟领导思维,善于换位思考,努力做到参谋在点子上,服务到决策上。二是要敢于抓“难点”,针对工作中的难题和阻力,认真收集、反映和发现现实中有助于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同时预测分析决策实施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新情况、新矛盾,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领导研究和解决难题出谋划策,超前服务。三是要勇于抓“热点”,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敏感的问题,广泛了解和全面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及时反映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响和建议。要把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作为提高信息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挤出更多

把最有用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报送给领导。希望全市党委系统的信息工作者深刻理解“更快、更新、更准、更精”的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努力把这个精神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做到:服务效率更快,强化时效意识,分秒必争,时不我待,奋勇争先;服务领域更新,敏锐把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方式新途径,满足领导新要求;服务内容更准,以真实可靠作为价值取向,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报实情、讲实话、求实效;服务质量更精,树立精品意识,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超前服务、全程服务,努力提供让党委满意的信息服务。

信息工作是党委的重要工作,信息工作在适应党委工作需要的同时,始终离不开党委的领导、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各级党委对信息工作越来越重视,为信息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市党委系统信息队伍建设日益加强,信息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希望各级党委及办公室要一如既往地重视信息工作,加大信息工作建设力度,在重视利用信息开展领导工作的同时,既进一步重视信息工作基础设施、技术条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使用等硬件建设,更要注意以人文关怀加强软环

本期发:各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党组(党委、党工委)

6.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这次全市廉政工作暨政务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去年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认真研究当前优化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的廉政建设、政务公开和优化环境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刚才,广胜市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决定,几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的廉政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全市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的优化环境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2006年,全市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精神和要求,认真查处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全市去年共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103起,清退违规收费200多万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面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让利患者2000多万元。认真开展各种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133件,党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79人,减轻农民负担500多万元。二是违纪案件得到进一步查处。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902件,立案803件,其中处级干部5件,查结各类案件854件,党政纪处分864人。三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深入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投资体制四项改革。认真落实了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工程建设招投标、产权交易四项制度。认真落实《公务员法》,在行政机关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重要岗位轮岗,在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规范了采购程序。

2、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是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的一年,取得了较好成效,在今年6月份被省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推荐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市”。总体来看,政务公开工作呈现出六个显著特点:一是公开理念更加牢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将政务公开作为科学发展的动力、民生改善的根本、廉政建设的源头、促进和谐的平台,牢固树立了以“围绕中心和服务发展搞公开,围绕维护群众利益和关注民生民愿搞公开,围绕促进廉政建设和从源头防治腐败搞公开,围绕依法行政和建设魅力××搞公开”的“大公开”理念。二是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实行了政务信息新闻发布、审计公开等制度,规范了从政行为,维护了群众利益,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开展。三是公开内容更加规范。组织编制了包含4大类、32大项内容的政务公开目录,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标准更加规范。四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从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各项直补政策内容及标准的公开更加全面及时。五是公开形式日益多样。在坚持完善传统形式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等信息平台进行公开,丰富了政务公开的形式。六是公开成效比较明显。通过公开,提高了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了××的投资发展环境。2006年,广大群众对我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4.83%,较上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

3、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后,定期不定期对“五禁止”、“十不准”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今年上半年共明察暗访350多次,检查500多个单位(次),查处违反规定案件108起,处理相关人员269人。对企业实行“一证一票两卡制度”,首批向32个企业发放了企业收费明白卡和企业缴费登记卡。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先后为13家企业解决了制约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集中督查了行政审批项目进中心工作,对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市直53个单位668个项目全部进入中心办理。客商和人民群众对发展环境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廉政建设有些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滥用权力、商业贿赂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二是政务公开工作开展还不平衡,重点还不突出,信息滞后、群众急需知道的信息不能及时发布等问题还比较明显。三是环境优化工作还有待继续深入推进,有些部门服务效率还很低,主动服务、积极服务的意识还不强。四是责任追究有待加强,一些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

7.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8.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2012年月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调研信息工作,表彰2011年度全区政府系统调研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调研成果,安排部署今年任务,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做好调研信息工作的各项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推动全区政府系统调研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肯定成绩,再接再厉,切实增强做好政府调研信息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一年,我区政府系统调研信息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紧贴经济社会发展脉络,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完成了一大批定位准、思路新、可操作性强的调研课题和政府信息。形成调研报告27篇,有10篇调研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刊发各类信息800余条,上报市政府办公厅信息515篇,为全区的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了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向这次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能以此为榜样与起点,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当前,我区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1-

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区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七届人代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我区政府调研信息工作仍存在调研的力度、深度不足,信息质量不高、创新力度不够等不足之处。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将调研信息工作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提高思想认识,明确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政府调研信息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调研信息工作是指导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领导要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了解最新的工作动态,掌握大量真实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调研信息工作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为领导把握动态、指导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同时,调研信息工作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措施。比如,在年初的“两会”上,我们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围绕这些工作的推进落实,我们采取了哪些新措施,产生了哪些新经验,工作落实情况如何,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调研信息的形式反映上来,促进全区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调研信息工作是部门自身发展、提升队伍战斗力的需要。当前,我区正处在科学发展、加快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调研信息工作是我们深化理性认识、明确创新方向、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总结宣传成功的经验做法,思考完善下一步的工作,有效推进部门自身的科学发展。调研信息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对于增强个人能力,锻炼队伍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调研信息工作是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的必然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用实干赢得信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工

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呼声,亲身感受群众的生活,及时学习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工作一线了解情况,抓好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以苦干实干促进发展,以工作实绩赢得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调研信息工作,本身就是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着力推动政府调研信息工作再上新水平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参谋兵和通讯员的作用,切实履行好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职责,围绕“两会”确定的工作主线,按照“贴近决策、贴近实际、贴近中心”的工作思路,以服务领导决策为中心,努力在政策理论水平、调查分析能力、语言文字组织、参政辅政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多出精品力作,提供更多有价值、有见地、有成效、可操作的调研报告与政府信息,不断提高我区调研信息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一)要贴近中心,把握重点。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时,要首先考虑选题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区“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选准课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形成调研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今年,要重点把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形象提升、节能减排环保、社会事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为民所办实事好事等主题,抓住那些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认真思考对策,及时了解和反映政策与基层动态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二)要贴近决策,主动服务。要充分发挥调研信息工作以文辅政功能,主动为领导决策服务,要紧紧围绕领导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调研信息工作重点,努力做到与领导思路合拍,使调研信息成为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开阔眼界、推动工作的重要依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多做有心人,处处留意领导关注热点,时时掌握领导工作思路,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虑。同时,要紧扣时代发展脉络,对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课题,要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献言,为领导决策提供前瞻性参考。

(三)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调研信息的基本职能参政辅政、为领导决策服务,因而调研信息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拍着脑袋想点子,浮在上面出路子,关起门来写稿子”,要多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将调研信息写真、写实,言之有物、合理务实。各级各部门要善于发现捕捉基层一线的闪光点,认真总结、及时报送;政府办公室要发挥好《调研与研究》、《政务信息》等平台,有效的将调研信息成果进行提升、推广,形成新思路、新办法,为领导准确把握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提供第一手的工作信息。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营造做好政府调研信息工作

良好氛围

调研信息工作是一件辛苦的工作,也是一件光荣的工作。做好调研信息工作不仅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也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形成部门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因而,大家要首先热爱这份工作,珍惜这份事业,鼓足工作干劲,激发工作热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做好这一工作。

一是要落实责任,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研究问题、开拓思路,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还可以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工作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领导要将新的思路和想法及时反馈给部门同志,形成上下联动、携手并进的良好工作局面。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调研信息工作制度,将调研信息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要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目标,将全年工作进行通盘规划,并分解到各科室和人头,安排专人负责抓落实、抓提高,不断推进调研信息工作的提升。

二是要加强学习,建好队伍。提高调研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作支撑。各级各部门要重视调研信息工作的队伍建设,多发掘和培养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定期组织在职培训、外出深造、挂职锻炼等活动,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素质高、默默奉献、能打硬仗的队伍。同时,要多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支持调研信息人员,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备条件,积

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要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文似看山不喜平”,提高调研信息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没有新眼光,就难以发现新事物;没有新思维,就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多鼓励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平时要多组织学习,多关注时事动态,特别是要多学习年初“两会”上所提出的最新思路和方法,及时更新理念,才能跟上领导的思路,才能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要多鼓励在工作方式上创新,根据现代领导要求的调研信息全面、快捷、真实的特点,一定要在工作方式创新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开展网络信息调研,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研信息;要多鼓励在工作机制上创新,针对以往真实情况反映不上来,紧急信息报送不及时的问题,要创新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反映问题,共享调研信息成果,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个调研信息工作的健全网络。

上一篇:古代书信常用语下一篇:游戏策划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