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教学课件

2024-10-01

教师口语教学课件(共8篇)

1.教师口语教学课件 篇一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

一、导入语

1、故事导入法

2、情境导入法

3、问题导入法

4、谜语导入法

5、游戏导入法

6、实验法

7、唱儿歌导入法

8、复习导入法

9、直接点题导入法

二、提问语

1、围绕教育内容提问,并能随活动进展需要,灵活调整、改变和引申。

2、提问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

3、多提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4、提出问题的难度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宜,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的机会,有成功感。

5、提问题后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并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幼儿勇敢表达。

6、问题提出后,根据幼儿在回答时的不同表现,适时引导。

7、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创设支持幼儿提问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幼儿感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

8、当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时:积极关注,认真倾听,及时赞扬每一个幼儿的提问,并进行记录。

9、教师提问或回答幼儿提问时表情应亲切自然,语言清楚、规范,并适当配合相应的手势和身体姿势。

三、讲解语:

1、描述性讲解语

2、说明性讲解语

3、评价性讲解语

4、抒情性讲解语

四、过渡语

1、顺流式

2、提示式

3、悬念式

五、应变语

1、巧用情境法

2、“置若罔闻”法

3、将错就错法

4、幽默应对法

六、结束语

1、归纳总结式

2、巧设悬念式

3、评价式结束语

4、指导活动式结束语 教师课堂用语

1、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2、你真行,又学会了新本领。3大家都夸奖你,小手真能干。

4你的舞跳得很好,大家可喜欢看了。5你一心一意地学本领,老师真为你高兴。6你这样做我很高兴。7老师很喜欢你这样做。8你以后一定还会这样做的。9你进步了,我很高兴。10祝贺你,成功了。11OK,我们胜利了。

12做了错事没关系,改正了就是好孩子。13你又改正了一个小缺点,大家真为你高兴。14摔倒了,没关系,勇敢地爬起来。15让我们为某某小朋友的进步拍拍手。16你真棒。17你真能干。18你真勇敢。19你的手真巧。20你真机灵。

21今天,你来的真早。

22你做操真神气,像个解放军。

23你能为大家做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你。24你能点到漂亮的圆点,小朋友很羡慕你。25大家都夸你是老师的小帮手。26请让一让,行吗?

27愿意和我说说悄悄话吗? 28你能和我交朋友吗?

29愿意和老师一起交朋友吗? 30你愿意和我跳个舞吗? 31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吗? 32对不起,请原谅。33谢谢你帮了我的忙。

34对不起,我没能帮上你的忙。35真抱歉,你受委屈了。

36我们亲一下,好吗?

37你能和我拉拉手吗?

38你能笑眯眯地和我说话吗?

39你再试一下,好吗?

40你愿意这样做吗?

2.教师口语教学课件 篇二

关键词:《幼儿教师口语》,教学,能力培养

自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并实施以来, 教师口语课程越来越受到师范院校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因其将来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更需要根据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突出学前儿童对教师口语的要求, 专门训练和提高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

一、《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各类教学活动都有赖于良好的口语能力。《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旨在让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训练, 更好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更好地掌握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口语运用规律和基本技巧。

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来说, 教师口语课程的设置时间并不短, 但在新形势下,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却面临着有别于以往的诸多问题, 具体分析这些问题, 找准对策, 才能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 课时数少, 但教学内容庞杂。国家教育部在《师范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指出, 师范本科生的口语课程不得少于56学时, 但事实上, 很多学校在课时设置上, 远远不足56学时。《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职业口语训练几个部分, 但部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获得教师资格证, 往往将该课程和《普通话》课程教学混同, 在课堂上一味训练普通话。

(二) 教学师资相对薄弱。目前, 高校教授这门课程的大多是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年轻教师, 他们都拥有良好的语言和语言教学理论, 但基于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培养的实践能力和示范评价能力都较为薄弱, 缺乏一定的专业教学经验。

(三) 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很多高校在大一下学期设置该门课程, 且教学内容大多从枯燥乏味的语音知识和普通话训练开始, 学生又分别来自不同省市地区, 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加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本课程时, 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认识不足。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和训练要求置之不理的“冷场”现象, 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三、《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一) 模块化地安排教学内容, 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该课程的教学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职业口语训练三个模块。 (1)

普通话训练包括普通话和方言的概况、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 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 更要针对来自不同方言区同学的问题对症下药, 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语言习惯。以四川方言区为例, 幼儿教师口语名词运用中就常见错误使用词缀“子”的现象, 教师常常会说出“虾子”、“梨子”、“羊子”、“树子”等方言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纠正。

一般口语训练则包括朗读、说话、讲故事、演讲等, 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入态势语训练, 让学生能通过肢体语言将口语训练项目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结对子等方式, 保证每项训练都能人人参与。

职业口语训练则是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有目的性地进行训练。如课堂上导入语、提问语、讲解语、过渡语、评价语、结束语和应变语的使用, 情景模拟练习, 直至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 “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请进来”的方式, 定期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来校执教, 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扮演幼儿, 让他们在观摩和体验中领悟教师口语运用的要求;同时, 也可以通过讲座、座谈等为学生口语实践提供榜样和示范。 (2)

此外, 各高校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与周边的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 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幼儿园见习, 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将要面对的教育对象, 通过与幼儿的相处, 逐步学会如何科学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三) 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 遵循全面的考核原则。无疑, 幼儿教师口语跟普通话关系密切, 但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并不完全对应于普通话水平。《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考核体系必须体现出一种适当的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普通话不等于口语能力。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考核标准要全面细致, 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标准的普通话。2003年, 教育部发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 对普通话测试的等级标准做了说明, 对语音、语法、语调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考核标准中的普通话标准应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

其次, 要求学生在说话、讲故事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必须加入态势语。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 听话的时候对说话内容的关注远没有对说话的形式反映敏感。因此, 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善于利用情态渲染, 使口语表达富有感染力, 例如鼓励的目光、温柔的抚摸都能帮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

第三, 将心理素质的考评纳入考核标准。心理是影响口语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 教师要要求学生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 要鼓励学生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让他们能更从容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最后, 教育教学口语设计能力不容忽视。学生通过学习必须熟练掌握各类课堂用语的使用, 并具备设计出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案的能力。

四、结语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注释

11 张海清.《幼儿教师口语模块式教学研究》[J].现代语文, 2014 (10)

3.浅议“教师口语”课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考试方式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是总课时量的问题,从学生的专业上看,中文系学生与其他系的学生相比,所学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将来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着下一代进行普通话教学和口语训练的重任,所以,自身口语水平的高低就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专业上的差别,在教师口语课总课时量的安排上中文专业应安排72学时,其他专业本科的教师口语课可安排56学时。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中贯彻四点教学原则:

1、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

2、听说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

3、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则。(选择现实问题作辩题、开展10分钟口语训练)

4、分层辅导、分类训练。

第一部分“普通话训练”,虽然并入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当中,但仍然是“教师口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本校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基本上也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所以,基本上“普通话培训”和“教师口语”是融为一体的。

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结成小组练习,适当搭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多听多练,自我纠正。

在普通话训练中,让学生由字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进而到朗读篇目的训练,最后到开口说话的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普通话,而且为“教师口语”的后两部分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普通话的学习彻底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去,同时又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普通话运用自如的程度。

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四部分。

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其发现的问题讲授理论,训练技能,学生展开评议、教师指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每日三分钟口语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这部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上看,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以大量的辅助材料和音像材料的配置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因此,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教师口语课上,适当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并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锻炼当众说话为突破口,让学生由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不管是朗诵、演讲、辩论还是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比如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表达方式训练以及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等内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這些知识与技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讲授这些理论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有示范作用,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融入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当中去进行。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的《教师口语》课程在前期阶段基本是沿用着一个老师讲、一群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快,我们就发现,这种教学效果并不好,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指导的效率低,实践的机会少,而且,由于一个教师担任主讲因为受到学科知识的限制,一些其他学科特有的课堂语言有时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因此,我们就要把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教师口语课程模块的设置。在教师口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下,中间穿插四个讲座。分别是:双语(汉英语)教师口语的特色;数学教师口语的特色;科学课教师口语的特色;艺术课教师口语的特色。在此之后,做最后一个讲座,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口语的教育学价值。至此,《教师口语》课将会发生彻底的有价值的改变。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课的口语特点,突出其实践性,确保课程的开设质量,就考试方式应进行如下改革。

普通话考试这一部分成绩放在普通话培训中进行,成绩占到教师口语课总成绩的30?%,其他成绩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系的“教师口语“课因为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而且班容量相对小,基本采取口试的形式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十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

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平时组织的口语活动、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非常熟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材每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情况教师都要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演讲稿或者解说词、评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可以占到30%。

2.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朗读和即兴演讲上,这是检验一个中文教师是否合格的必备的两项技能,试题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也占到40%。

3.作为全校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即其他专业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部分闭卷考试。因为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班容量过大,采取全部口试有一定的困难,考试形式拟采取平时成绩占到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到40%的方式进行。

4.平时成绩的考试方法除了采用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考核方法外,适当增加朗读和即兴演讲内容,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30%左右。

5、期末闭卷考试采取书面形式。主要考核学生掌握教师口语课理论知识的情况,只有把理论知识烂熟于心,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慢慢消化,运用于实践当中。闭卷考试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四项。以上题目均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

4.教师口语教学模式论文 篇四

系统的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有些语音知识可以少讲或者不讲,而有些知识的学习,对他们的学习还是有帮助的,就可以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讲授语言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普通话语音能力帮助不大。大量的语言知识只能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会让学生认为学习语言很困难,增添学习的负担,而且教师口语的课时并不富裕。比如,在教学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的训练时,教材是将声母分为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类,发音部位又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七类;发音方法有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类。韵母分为四呼等。这些知识是对语音系统的分类和概括的描述,学生学习这些系统的理论知识,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对他们掌握声母、韵母的实际发音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些知识可以少讲。

二、口语训练与实际教育教学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了教师口语的重要性。我们学校培养的是具有西藏特色的小学教师,教学对象主要是县乡村的学生。教师把西藏小学课堂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从而就会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比如著名的教育学家斯霞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后,要求学生用“饱满”一词造句,学生只会用植物类词造句,于是教师用身姿语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掌握了该词的意思。但是西藏的学生主要是以藏族学生为主,其母语是藏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单纯的用态势语教学学生就理解不了,而且往往告诉给学生词典的.解释,虽然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的理解,在此可以将意思一样的藏语的词语拿来帮助理解,效果会更好。

三、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要结合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训练

国家教委在1992年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师范类学生的教师口语能力内容上可以分为正音、口语和教学用语三个部分。根据这个规定,结合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第一阶段针对西藏藏族学生的发音特点,强化学生音准训练,学好普通话的音调。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偏远落后的农牧区,因为这些地区基础教育落后,所以许多学生到初中才开始学习汉语,语言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学校,所以学生普遍存在识字量少、在用汉语说话时语言缺乏连贯性、用汉语说一句话时往往出现语调不准,受母语影响等问题,一方面,教师应当对学生强化个别声母的发音,前鼻韵母的发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的发音。尤其是上声和去声的发音,轻声的发音,熟读上声的重要词语和轻声必读音节。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发音技巧,读准每一个音。上声的变调情况比较复杂,出现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比较多,在教学上是一个难点,教师应该讲清上声调的变调规律,让学生熟悉变调规律,反复练习,尤其是加强重点词语的训练。轻声声调的变调现象也比较复杂,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作为教师也是要讲清它的变调规律,尤其是轻声调在非上声后的读音学生常把它读成了“34”的调值,教师尤其要强调,从而让学生掌握,特别是掌握必读的轻声音节。尤其是在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时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声调,声调偏误现象比较明显。存在的问题是阴平和去声的调值基本正确,阳平和上声的调值存在偏误。比如:疾痛、仍然、炎热、谜语、着急等等,这五组词语的第一个音节是阳平音,应该读成“35”的调值,学生往往把它读成近似于“21”的低降调。这里所说的上声调读音的错误和偏误现象主要是指上声调的变调现象。也就是说上声调的变调现象主要有两种:上声在上声前读成“35”的调值,如语法、小鸟、写法等;上升在非上声前(阴平、阳平、去声)读成“21”的调值,如美丽、北京、笔直等。针对上声调的变调的错误读音或者是语音偏误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上声调在上声调的“35”的调值往往读成近似于“21”的调值;二是把上声调在非上声调前“21”的调值读成“35”的调值。轻声调的读音也出现错误。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两种音变:一是轻声在非上声后,读短促的低降调,调值是“31”,比如“他们”、“凳子”、“耳朵”;二是轻声在上声后读为短促的微声调,调值是“34”的调值,比如“我们”、“本事”、“眼睛”等。轻声调的读音是藏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一是哪些应该读轻声音往往分不清;二是把轻声音在非上声后,应该读低降调的,调值是“31”的几乎读成了“34”的调值。第二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听辩能力。学生虽然能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用汉语表达思想时,常出现辞不达意,语无伦次,甚至用藏语的语序进行汉语表达。其一通过朗读训练,可以使朗读者储存大量的词汇,作品中的恰当的词语、严谨的句式、优美的修辞手法,这些都可以丰富朗读者的知识储备,能够积累语言表达所需要的词汇和材料,而且朗读过程中可以掌握语流语调和朗读的技能技巧,这些都可以提高教师口语的表达能力。藏族学生在进行普通话测试中能读准每一个字、词,但是在读某一个语言片段或是说一句话时,常常出现语调错误的现象,所以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只能是说明该字该词的基本的读音,能读准它们的读音,并不能就说明掌握了汉语普通话的基本的语调,汉语的句子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的连读才能体现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语音特色。因此通过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语调。1.朗读的内容不要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由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切合实际的训练内容。2.训练的方式,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读、播放录音等形式。其二听辩训练。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知道“听”在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在教师口语能力中听辩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辩训练的内容。一方面字词辩音,可以辩别声调的读音,声母、韵母相同的两个词,声调不同,意义也不同。还可以听辩学生的发音,找出他们的发音特点、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帮助纠正。另一方面辩别说话的意图,也就是通过话语表面的含义理解其真正的含义。第三阶段,训练学生学习教学中的常用语体,掌握教学用语和教育用语。教师口语应该贴近小学生,被小学生理解接受,要注意发音规范准确,吐字清晰,词语通俗易懂,语法浅显简单,语速缓慢。教学口语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语言,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配合以目光、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的辅助手段。训练并掌握课堂教学环境中使用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应变语、结束语等技能技巧,训练紧紧扣住教学实践,走进西藏小学课堂,找到在实际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现象,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小学教学。教育口语是教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时所运用的语言。训练学生在学校里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选取恰当的教育口语,训练的方式有沟通语、启迪语、表扬语、鼓励语、批评语等。

四、结语

基础教育改革和具有西藏特色的小学课程对西藏高校师范专业教师口语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教师口语的教学模式与西藏小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西藏藏族师范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切实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优化课堂,从而提高教师口语的教学效果。

5.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五

【摘要】英语口语教学需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地位不可忽视。中专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在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者、英语口语环境的创造者、英语口语使用的指导者这三个角色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样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实现高效口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 口语学习教师角色

即便目前普遍强调课堂上要遵循“生本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却不能否定,相反,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显得更重要,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

一、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者

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口语知识,还需准备相关材料,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听力的培养。从一开始的课文听力到后来的一些英语广播,这些听力训练能够鼓励学生模仿广播中英语单词发音的语调,还能有效更正他们的发音问题,这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次,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定期参考国内与国外较为优秀的口语教学经验,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如,“交互式教学方法”是笔者在课堂上较常使用的教学法,即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口语材料,让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提问、总结等,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有耐心。在笔者所在的班级,口语表达较好的学生并不多,许多学生存在发音不标准、不愿意开口表达的情况。于是,笔者便在教学中注意加强音标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能准确发音,从而愿意开口表达。英语学习不是短时间便可迅速提高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指导学生的口语学习。

二、学生英语口语环境的创造者

环境对学生学习口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

笔者在教学中会选取与所学内容相关并与本班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口语话题,以此为基础,合理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比如,在学习“Can I speak to Sara,please?”与“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这两篇文章时,笔者便让学生按照文章中的角色分组并进行对话,这样学生便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口语表达中来,他们就会愿意开口表达,同时,学生也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口语的魅力所在。

除此之外,笔者在每节课的课前给学生留了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演讲。演讲的题材、体裁不限,话题内容不限,他们在课下自发搜集资料,便能形成一篇内容较好、质量较为可观的文章。通过课前演讲,锻炼了学生在人前说话的勇气,激发了他们口语表达的欲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另外,学生学习口语的过程也是熟悉另一种文化的过程。针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经常出现的与文化有关的问题,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v解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其他视听媒体来加以解释。教师可准备一些有较大差别的中外两种语言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且教师需要注意,选取影片时,应剔除那些片面夸大或者贬低西方的影视文化,避免学生形成文化偏见。这个教学过程会非常缓慢且非常艰难,但是其教学效果却极佳。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学习他国文化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口语表达的技巧。

三、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指导者

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却不能否认。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正确的语言输入,就必须由教师来指导并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以排除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予他们正确的语言形式和用法输入。

学生在口语练习时,难免会出现“中国式”的表达,他们容易用中文的表达方式与语句逻辑来进行英语表达,这些句子有可能不会出现语法错误,却会在与人交流时出现各种沟通困难的问题。为避免学生出现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表达出现偏差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常将中文与英语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以及用法中的差别。如,“John,aren’t you going with me?”(约翰,你不跟我去

吗)英语的回答是:“No,I won’t.”(不,我不去)但是中文的表达习惯是:“Yes,I won’t.”(是的,我不去)学生在学习口语之初,很难将其区分出来,因此,教师应注重加强对汉语以及英语表达方式的对比,让学生能正确运用英语。

学生学习口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学好英语并擅于表达,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到准确的口语表达方式。

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师生关系。目前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应紧紧围绕口语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口语教学方式时,应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征,对其采取正确的口语教学方式。教师在这其中应具备耐心与较高的业务水平,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的口语学习,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用自身较高的业务水平,给学生创造地道的英语学习环境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

参考文献:

6.教师口语教学课件 篇六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投入使用。2010年,我校的普通话测试首次采用人机对话,学生的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课程组查找原因,改革教学思路,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对证施教。简言之,即是对照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本课程应紧紧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内容展开教学和训练,做到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为学生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授课内容与考证脱节的现象。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上精讲多练,强化训练。课下,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外活动推进普通话表达技能的提高。如举行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开展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的社会实践等活动,把训练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把训练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而形成良好的实训氛围,使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

3.“一对一”教学及互助模式。在现行的教学中,由于师资有限,基本上是采取班级教学模式,学生少则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很难做到实际上的一对一。这里所说的一对一,即运用一对一的方法组织普通话训练。具体做法是:

(1)教师一对一辅导。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教师在课堂上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十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面对面地逐一地听每个学生的难点音,即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一对一互助。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普通话水平,仅凭课堂内的学习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的语音难点和盲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成立一对一课外互助小组,通过一帮一的互听、互辨,互纠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师一对一地辅导,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另一方面,学生主体能及时地得到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从中发现问题,认识自我,并得到具体的指导和正确的纠正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纠正语音错误,实现准确发音的目的。学生一对一互助,弥补了教师对学生无法一一纠正的不足,克服了学生在训练中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发音的正确率,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与进步。而在“听”与“说”,“辨”与“纠”的互助中,扩大了训练的面,提高了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带动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对比法。普通话里,有些音近的声母或韵母学生很难读准。如z和zh,in和ing等。教学中,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不同,通过区别,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它们的发音要领,正确地发音。

2、相互点评法。即是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具体做法是:

(1)当老师请学生在课堂“发音”时,让同学们一起评议其优点及不足。(2)每次课按说话题目及学号顺序,请10位同学上台说话1分钟。之后,抽签请出两位学生对“说话”的同学的“说话”进行点评。

(3)课外成立若干学习小组,互相纠音,互相帮助。通过这些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辨正能力,进而推动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3、鉴赏教学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步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跨时空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有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中,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规范的、高水平的朗读音像作品让学生鉴赏、模仿,使学生在鉴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模仿中提高说普通话的水平。

4.朗读贯穿法。即语音知识及训练都结合朗读作品进行。朗读涉及到语音的各方面知识和要求,不仅要读得流利,不能回读,停连得当,更重要的是字词的读音要准确,并按音变要求读好变调。因此,练习朗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练习字词的过程。在普通话训练中,每讲授相应的知识后,都选择相应的句文及绕口令来朗读练习,这种训练既实用又有效,它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提高了说普通话的流畅程度。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开发多媒体网络课件,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普通话训练”多媒体网络课件,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直观的发音图、发音动程的动画及语音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纠正方音,说好普通话。拟定的课件要求如下:

(1)内容合理,界面简洁,操作方便

从声母、韵母入手,再到声调、语流音变、词汇语法、朗读、说话,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符合认识规律。

(2)形象生动,直观易懂

① 学习普通话的发音,光靠用耳听用嘴去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发音的原理。为此,应制作收集表现发音动程的动画和演示发音口型视频文件,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加深学生对普通话发音、例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

② 强调语音训练,是本课程的首要任务。准备普通话声母、韵母、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各种词语表、测试用的朗读作品等的录音,录制配合训练用的绕口令、句文练习和对比练习的录音。这些录音,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3)具有交互功能的自测练习,生动有趣

设制具有交互功能的各类自测练习网页,包括方言地区学习普通话时容易出错的声韵调等方面的“辨音自测”、“普通话词汇自测”、“普通话语法自测”等练习。在做练习时,必须准确地判断。

(4)丰富资料,便于学习

《普通话训练》强调的是练习,设制的课件内容应按照这个原则去组织,并注意发挥多媒体网络课件的优势。在介绍普通话的声、韵、调、语流音变等内容之后,附有练习,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除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中的大部分词语表和相关资料外,特别是附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必须掌握的各类词语表及模拟试题。

2.积极引进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普通话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投入使用。机辅测试不仅能够避免人工测试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使测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而且机辅测试可以随时进行考前模拟测试,通过模拟测试,计算机可以指出考生目前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及存在的主要发音问题,考生可以进行针对性训练,快速提高普通话水平。

本课题组建议学校尽快将国家最先进的智能普通话口语的评测技术引进我校,与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联系,积极利用学校现有机房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普通话水平。使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尽快扭转学生的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的局面。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及步骤

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题库与参考资料等所有资源。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内容设置。

7.教师口语教学课件 篇七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口语,提问语,形式,运用要求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主要包括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其中, 教学口语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工具, 也是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口语技能, 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幼儿思维、智力、语言水平的提高。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包括教学导入语、教学提问语、教学讲授语、教学结束语等多种教学语言形式。其中教学提问语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学提问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的实际提出问题, 促进幼儿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无论是教学导入语还是教学结束语或是教学讲授语都离不开教学提问语的支持。因此, 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提问语是提高幼儿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近几年的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教学研究, 结合幼儿园课堂教学实际, 我总结分析了教学提问语形式及运用要求。

一、教学提问语的形式

1. 填空式。

即把问话组织成像试题中的填空那样, 然后依次发问。这种提问, 多是根据活动中的一些需要记忆的地方提出来的问题, 又可称为重点式提问。通常需要记忆的知识也就是重点问题, 所以, 根据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提出明确的问题, 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本课的知识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训练学生边看、边听、边记、边概括的能力。

例如:教幼儿认识猫, 教师可提出:小花猫的耳朵什么形状呀?嘴边长了什么呀?小花猫走路什么样呀?等一系列了解小花猫特点的问题。

2. 过渡式。

即在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这个问题, 幼儿可以发现更本质的问题, 有一个连贯的思维。

例如:教师出示“分享”两字。提问:“这两个字是什么字?”

幼儿:“分享。”

教师:“‘分享’是什么意思?”

幼儿:“和大家一起享受。”

教师:“和别人一起分享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高兴!”

教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爱分享, 听听他们分享什么了?” (然后听故事)

3. 选择式。

即用选择问句来提问的方式。对于某些最容易混淆、弄错的地方, 运用选择式问法, 要求在二者或数者之中选一个答案, 能激发幼儿积极地思考和辨析, 不仅缩小问的范围, 使答话不致偏离中心, 而且使要辨析的难点更加明显、集中。

例如:3和3能组成6还是能组成9呢?10个10是100呢还是1000呢?

4. 比较式。

即用比较的方法来提问。比较的方法很多, 仅以科学领域教学而言, 就有不同形状、重量、颜色的比较, 等等;就比较的目的而言, 既有不同点的比较, 又有相同点的比较。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提问的方法,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例如:教小朋友认识沙子, 提问:“沙子和土有什么区别?干沙子和湿沙子在堆小山时有什么不同呀?”教小朋友认识表情, 提问:“小朋友们, 你们在笑的时候, 嘴有什么相同之处呀?哭的时候嘴有什么相同之处呀?

5. 连环式。

即为了达到表达的目的而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一连串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 几个问题都解决了, 重点或难点问题也就解决了。

例如:中班科学领域活动——认识8。教师出示小白兔7只, 提问:“有几只小白兔呀?”幼儿点数答7只;教师再出示小灰兔7只, 提问:“有几只小灰兔呀?”幼儿点数答7只, 教师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一对应贴好。提问:“我添上一只小灰兔, 7只添上1只是几只呀?幼儿答7只添上1只是8只, 教师明确:“7添上1是8。”再问:“小灰兔和小白兔谁多谁少呀?”幼儿答8比7多, 7比8少。提问:“怎样使小灰兔和小白兔一样多呀?”幼儿明确了添上一个和去掉一个的办法。这五个问题, 一环扣一环, 成递进式排列。教学中的不少难点, 要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 这时运用连环式提问法由浅入深, 逐步引导, 在问和答的间隙中为幼儿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理解的余地, 便于幼儿逐步地消化所学的内容。

6. 信息反馈式。

即针对幼儿的学习效果提出的具体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于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必要时可随时做调整。这样的问题在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例如:“你们懂了吗?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7. 错误诱导式。

即教师“明知故犯”, 用错误的结论激发幼儿生疑思考, 从而发现正确的答案。

例如:“我看啄木鸟那样站在树上, 会掉下来, 你们说会不会掉下来?”“我想爸爸妈妈不给我买玩具, 我大哭大叫也没什么不好, 我是小孩吗!你们说对吗?”

8. 追本探源式。

即直接请幼儿回答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关键处提问“为什么”。“为什么要有广告?”“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

9. 扩展延伸式。

即现在所学内容和以前所学的, 以及与此有关的内容连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这种提问法, 有由新温旧、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作用。扩展式提问法, 可以把各方面的知识连贯起来, 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 培养“立体”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而比孤立地学, 记得更牢, 理解得更深。

二、教学提问语的运用要求

1. 问点准确。

即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操作性强, 提出问题的语言要清晰明确, 不要无意识地问或习惯地随便问。要使幼儿听到问题后轻松找到合情合理的思考方向, 不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 幼儿的所问非所答有时并不怪幼儿, 只能说教师没问好。比如, 有些教师习惯地问“是吗”、“对吗”、“明白吗”等, 这样的问题对解决知识重点难点是毫无意义的。正确的教师提问语应该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有准备、有顺序经过认真设计而提出的。提问要围绕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来进行, 问到点子上。

2. 启发智能。

提问时, 应注意做到把对幼儿智能的考查和训练融合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教师提问时, 既应当考虑对幼儿知识掌握程度、问题理解程度、思维敏捷程度, 又应当特别注意通过提问启发幼儿的智能, 强化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训练。

3. 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应当有一定的难度, 要巧妙地把幼儿带入一个可能理解而又不是很容易理解、有障碍却可以逾越的境界, 形象地说, 就是要“跳一跳, 摘果子”。

4. 层层递进。

设计提问, 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为此, 教师要注意设计好问题的“坡度”, 让幼儿回答问题像攀登阶梯一样, 步步升高, 让幼儿的思维也跟着“爬坡”。

8.教师口语教学课件 篇八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41-0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节目播出以来,以全新的方式、绝佳的效果赢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率,节目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民族文字的记忆,更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文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而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取得的成果和反映的问题有许多切合点和结合点。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反映出的语言文字的各种问题表象,对于加快教师口语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学生教师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弘扬汉字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连续两届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大赛,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1.唤醒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重新记忆。人类有了语言,可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可记录语言、交流信息①。而多年来,随着电脑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逐步放弃了对汉字认读与书写,大量的字词的发音读写逐渐忘记。也正因为这样的方便快捷,使得原本该储存在人脑里的东西都全部存入电脑,最终的结果是手指越来越灵活了,可字却是越来越不会写了。而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期间,主持人的精准发言,使一些文字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比如,间歇 (jiàn xiē) 、裘皮 (qiú pí)炉箅子( lú bì zi )等都是常见字词,要么读不准,要么写不对,而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帮助人们恢复了记忆,可以说这是对熟悉汉字最直接的贡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引发的效应,是我们文化的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书写在现实境遇面前具有强大自我修复功能的体现。

2.促进了人们与汉字文化的有效交流。汉字的魅力和难点在于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有些字,有些词,看着可能知道怎么读,可听在耳里准备书写时,要么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么是觉得既像这,又像那的,最后,要么写成了同音字,要么把原本写对了的改成错的。而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期间,以往许多发音错误的汉字习惯得到了更正。如,咋舌(zé shé)中的咋的读音,暴殄天物( bào tiǎn tiān wù)中殄的读音等等。特别是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期间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词汇”,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首个“冰封词汇”是葳蕤(wēi ruí),释义为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形容枝叶繁盛。也形容羽毛繁复华美,或者华美、艳丽的样子。屈原《楚辞》中写道:“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从中我们逐步熟知的是一个字、一个词,而续接起来的是汉字文化的链条,是中华文化的脉搏,其中的深远意义不同凡响。

3.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文明。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听写本身,不止于把字写正确,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铭记②。从选词、命题到读词、解释、评判,一直到嘉宾的评说讲解,这些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基础之上,有很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得这个节目能够在传承、传播规范汉字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有些词写起来很生僻,但它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内容,这种词在听写的过程中,旁边有文化专家进行解读,这就是文化传承,这是书写背后更深刻的价值和内涵,也是这个节目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多为中学生,正是汉字听读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电视直播这样最直接的传媒渠道,既是对汉字根本的普及和宣传,更是对汉字文化甚至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让更多的人们知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科学等的手段,只有学会汉字,才回更好的充实自己。积极倡导青年学生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培育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

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反映出汉字文化存在的问题

当下,在技术化飞速发展、汉字听写能力急剧下滑的时代,无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引发的文化效应、文化自信前所未有,作为一个电视节目而言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从深层次分析,从中也不难看出当前汉字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1.对本民族语言宣传教育出现偏差。长期以来,适应国家对外开放的发展需要,对外语知识进行适度的学习和考核是必要,但对外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升学、就业无论与外语关系与否,都作为一项重要考察指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汉语教育的严重缺失,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和轻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有些常见字在台下观众中,常常出现某某字的书写正确率极低的情况,令人震惊。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一些博士生导师也反映,能写出文从字顺、逻辑清通论文的硕士、博士并不多,更别提错别字问题了③。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

2.汉字文化受到信息化严重冲击。我们现在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得人们经常提笔忘字,其实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它短时间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放在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它的弊端可以体现出来。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应对?。“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数码的使用是一个潮流,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不可逆转④”。从深层次分析,汉字文化的危机已经来了,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勇于面对的重大课题。只有勇于面对,才有勇气解决。

3.轻视汉字文化现象日益突出。书写汉字本身首先应当是一个对待汉字的态度问题。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敬惜字纸,意思是说如果这张纸上有汉字,是不可以被随意扔掉、不能拿来做别的事情的。这种对于汉字、对于自己母语的敬畏尊重的传统。在当今的社会上,汉字却遭到了轻视甚至是轻蔑。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也有些广告词对一些常见词语或成语以谐音形式出现在报纸、电视上,极易误导小学生认读。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教师口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汉字听写大赛既给了我们许多振奋和惊喜,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新形势下加快教师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坐标。

1.促进由平行教学向重点教学转移。教师口语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每个单元、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重点。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重点予以推进教学。比如,在第一部分,要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地去学习实践。对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通过教师领读或建立互帮互助制度,先由的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最后到朗读篇目,引导普通话的逐步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技巧。

2.促进由单一方式教学向综合方式教学转移。顺畅正确的开口讲话是人生存交流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加强实践训练,是提高教师职业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师口语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职教师,尤其是从事幼儿教师口语的教师,要紧扣教材、联系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学生的生活,给口语技能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多角度设计主题活动,巧妙布置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听说能力,创设多种交际情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可以每天进行几分钟的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加强口语训练,帮助学生克服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提高自信表达和应对能力。同时,口语教师要高度负责,发挥示范,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促进考核由重教学效果向重实践效果转移。教师口语既是一门教育课程,更是一门应用学科。考核教师口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还是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也就是真实表达能力。因此,对教师口语考核更应当注重口语实表达能力。要加大平时口语训练、班级活动时口语表达的考核比重,建立与日常训练、实践活动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分值不低于30%。其他考核可按照教学安排有重点的予以调整。比如,要重视朗读和即兴演讲考核,也要重视教师口语课理论知识的考核,努力改革教师口语教学考核体系,进一步促进和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达到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工作和交际,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宣章,《散文网》,《闲话“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3年1月

[2]刘运喜,《长江时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承的是中国文化》,2013年10月

[3]贾宇,《光明日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2013年10月

上一篇:四维体验式教学下一篇:华盛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