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2024-07-22

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通用15篇)

1.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一

吉林高考用全国乙卷考试,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高考全国卷不会因考题差别导致教材差别,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

全国卷,是教育部为未能自主命题的省份命题的高考试卷。随着高考改革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国各省市高考使用全国卷的省市越来越多。

高考应试技巧

充分利用考前几分钟

发草稿纸和答题纸后,按照规定填好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好后记得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发试卷后,有一小段时间是只准看题,不允许动笔答题,可以利用这个期间:一是浏览题目总体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二是集中注意力解决前2-3题。

先易后难,稳扎稳打

答题时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做题时最好一次成功,不要期望全部做完后,再来检查(往往时间不够),就算有时间检查,也不要盲目改正答案,因为做题时第一印象的准确率比较高,除非你有很大把握。

仔细审题,戒急躁

审题宁愿慢一点,确认条件无漏后再动笔。考虑问题全面一点,提防陷阱,注意疏漏。如果遇到不会的或者忘记题目的答题方式时,也不要着急,慢慢来,先冷静对待,避免因为心烦意乱而影响答题状态。

做选择题时,所有选项都要认真看

选择,有比较才有选择。对于四个选项的选择题,好多学生看完前一两个选项(如A、B)就决定了,不再认真看后面的选项,结果因为前一两个选项看得不够仔细,导致误选。选择题分值一般比较高,丢分很可惜!

高考合理减压的方式

1.经常微笑是减轻压力的最好是方式,也是一种开心的宣泄方式;或是在僻静处大声吼叫或嚎啕大哭,也是减轻精神压力的一种方式。

2.聆听或演奏轻松的音乐有利于释放压力。

3.阅读文章、书、报刊是非常简单的解闷方法,不但有利于释放压力,还可让人提升专业知识与快乐。

4.做错了事,不要过分的陷入自责中,要知道谁都会犯错。

5.既然昨天和过去的生活都安然度过,那么今后的生活也同样会安然,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6.学会避开一些多余、复杂的活动。让生活尽量轻松。

7.不要害怕自己的能力有限,年轻就是有无尽的可能。

8.以轻松地心态面对生活,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9.世界上沒有绝对的公平。我勤奋了,能好最好,好不了也不是自身的错。

10.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不斤斤计较,在细微难题上不纠缠不清,大智若愚。

★ 上海高考模拟卷优秀范文

★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 上海今年高考时间

★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 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目

★ 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

★ 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

★ 上海民间反对异地高考

★ 上海高考总分多少分

2.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二

从题型上 看:稳中有变;“稳”是基础, “变”是趋势。

中考作文题型很丰富。从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 从话题作文到材料作文, 从单一的文题到二选一的考题, 2014年的考场上都有出现。这表明, 任何一种题型, 都有可能出现在2015年的考场上。不过, 从全国上百个考区的命题来看, 各种题型所占比例轻重有别:命题作文, 依然稳坐半壁江山, 地位稳固;半命题作文, 还是倍受青睐;材料作文, 沉寂多年之后, 来势汹汹;话题作文, 则跌入低谷, 鲜有所见。这种“稳中有变”的中考作文命题风格,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依然是主攻方向, 大小考区喜好不同。

2014年的近百道作文题, 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占到了70%左右。通过对比分析, 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选择这两种题型的考区, 呈现了一种鲜明的风格。省市一级统一命题的大考区, 题型集中, 多以命题作文出现, 从比例上看, 占到了80%。像北京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和“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上海 (“这里也有乐趣”) 、天津 (“我心灵的甘露”) 、安徽 (“说说我自己”) 、陕西 (“答卷”) 、云南 (“如果有一天”) 等考区, 选用的均是命题作文。地市一级的自主命题的小考区, 相对灵活, 虽然有全命题作文, 也有半命题作文, 但半命题作文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像广西南宁 (“我的一次决定”) 、湖南益阳 (“我与有个约定”) 、四川成都 (“小小的”) 、甘肃兰州 (“因为有”) 等地, 采用的均为半命题作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是有一定理由的。省级考区, 因地域广博, 有必要统一评分;市一级考区, 因范围较小, 注重个性发挥。对于不同考区的考生而言, 认清命题的这种整体趋势, 显然很有必要。

专家还提醒2015年考生, 即使是同一类型命题, 在拟题的形式上也是变化多样的。如同样是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有的直接呈现, 有的在提示语中引出。如同样是半命题作文, 有的不作限制, 任考生自由补题;有的提供两三个角度, 限定只能取其一。具体请看:

1.读书学习, 科技制作, 文体爱好, 社会实践……这里, 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 陶冶你的性情, 提升你的境界, 请你以“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201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之一)

2.因为有人爱你, 所以你是幸福的;因为有事可做, 所以你是充实的。因为有坎坷, 你学会了坚强;因为有失去, 你懂得了珍惜……请以“因为有”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14年兰州市中考作文题)

3.“我们一起品味过的 (快乐/忧伤) ”。 (2014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之一)

就北京这一命题作文来看, 提示语对打开写作思路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但如果考生受“读书学习, 科技制作”的局限, 简单地写科技制作, 写社会实践, 显然难以出彩。若能找到“美丽汉语”、“经典诗词”之类的角度, 效果会截然不同。对兰州考生来说, 若受提示语的影响, 补题为“因为有人爱你”、“因为有事可做”, 内容也容易陷入大同小异的误区。长沙这一半命题, 则要求考生从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作。由此可见, 拘泥于提示语, 或忽视了命题要求, 都容易进入误区, 甚至导致失败。如此一番细说, 只是想告诉大家, 明白了本考区会考什么题型, 这远远不够, 还得掌握不同命题形式的出彩技巧。

二、材料作文与选题作文正在扩大新战场, 攻关技巧至关重要。

材料作文与选题作文的比例明显增大, 这是2014年题型格局的最大变化。重庆、河南、海南、山西、吉林、武汉、泉州、遵义、泰安等多个考区, 今年均采用的是材料作文。这一变化, 让当地考生大为意外, 甚至苦不堪言。如重庆考区, 是从一则风与叶的童话中引出;河南考区, 让考生阅读一首题为《土》的小诗后作文;吉林考区, 则是从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叶嘉莹的故事中引出。采用选题作文的考区, 也是日益壮大, 几乎占到了五分之一的考区。在选题作文中, 多以“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或“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格局出现, 如北京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和“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长沙 (“不一样的真情”和“我们一起品味过的 (快乐/忧伤) ”) 、河南 (“我是你的太阳”和以“土”为材料作文) 、青岛 (“我不为那件事后悔”和以“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为材料) 等地采用的均是选题作文。下面两题便是代表:

1.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2014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 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 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 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 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任选一题作文。 (2014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

(1) 题目:你是我的太阳。要求:a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b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 阅读材料, 然后作文。

《土》附着在大地上/就是土壤/漂浮在半空中/只能是尘埃。

要求:a根据材料寓意, 选好角度, 自拟题目。b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600字左右。c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如面对武汉的这一材料作文, 恐怕谁也说不上胸有成竹吧?有些考生甚至会手足无措, 难以下笔。又如面对河南卷的这一选题作文时, 是选第一题, 还是选第二题呢?显然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选择第一题, 要写出自己心中的太阳,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第二题, 能透过这首小诗找到“脚踏实地”、“积土成山”之类的立意角度, 也并非易事。就算是准确找到了立意角度, 如何取材, 也很让人头疼。这些, 对2015年的考生而言, 都是需要在未来一年里突破的难关。

从内容上 看:相对集中;“我”是焦点, “悟”是难点。

初一看, 每年出现的命题各不相同, 令人眼花缭乱。细一读, 却无外乎自我成长、社会生活、情感体验、自然想象、美好情操等五六大类型。纵观2014年的命题, “自我成长”与“情感体验”占据了六成。把握了这一特点, 纵横考场, 相信并非难事!

一、“自我成长”是历年的焦点。以记录自我成长为核心的命题, 一直是考题的主流。这类命题, 或关注学生自我, 或强调成长经历, 意在引导考生珍惜生活、正视困难、增强自信、感悟人生等。多数考题, 甚至在题目中直接出现了“我”、“自己”之类的字眼。像“你是我的太阳” (河南)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北京) 、“我心灵的甘露” (天津) 、“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 (南通) 、“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青岛) 、“我也是一束阳光” (绍兴) 、“我与有个约定” (益阳) 等, 都是2014年的典范考题。因此, 掌握自我成长类作文的取材技巧与突破方法, 至关重要。他们还提醒2015年的广大考生, 要重点关注“伴我成长”、“我有我的快乐”、“我的一片蓝天”、“我懂得了的重要”之类的命题。

二、“情感体验”是一贯的热点。为了贯彻“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新课标精神, 情感类作文题成为了2014年中考内容的一大亮点。纵观2014年命题, 直接以“爸爸妈妈”、“亲情”或“爱”等字眼出现的考题并不多, 但“这里也有乐趣” (上海)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长沙) 、“我心灵的甘露” (天津) 等考题, 均属于典型的情感体验类作文题。在吉林、重庆、河南等考区的试题里, 甚至直接指出, 要“贴近生活, 关注体验, 言之有物”, 要“表达真情实感”。从各地评卷中心综合的情况来看, “体验生活真情, 抒发内心感受”, 是评判作文的重要依据。据2014年长沙评卷中心反映, 在以“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为题的满分作文中, 情节波澜迭起, 细节雕琢出彩, 内容情景交融, 几乎是共有的鲜明亮点, 这也值得2015年的考生认真借鉴。

3.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三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真题解读】

写作这个作文题目,看似简单,想写出彩并不容易。这里给同学们以下几点建议:

一、读懂漫画。这里的审题,就是读懂漫画。其实,漫画的表面意思是很好懂的,有很强的生活性,考生不至于懵题,都会有漫画话题的情感体验,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但是今年的漫画主题暗示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开放性这一点不是太明显。考生发挥的空间很有限,想象的自由性体现不够,我感觉这是今年作文题的瑕疵之处。

二、立意要准。审视漫画,对照现实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含有两个比较符合常理的主题:一个是唯分数論英雄,功利心太重,这是教育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二是我们还可以从“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角度立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孩子,这带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三、联系生活。我们的作文明显不能是对漫画的简单解读,而要由漫画拓展开来,与生活实际对接,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同学们不妨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得出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办法。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受教育的孩子的角度入手,写出自己内心困惑、迷茫和呼声。

【佳作一】

缺憾也是风景

福建一考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痛定思痛后,你会发现,有时候缺憾也是风景。

所谓完美都是相对的,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缺憾。审视漫画,100分固然完美,但61分也有值得赞扬之处。100分不代表永远,55分也不代表永远。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人生也是这样,与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许不如他们。但成功人士也有烦恼——“高处不胜寒”,相比而言,你可以“放过”他们,拥有自己的乐趣。人生路上,缺憾其实也是风景,要学会欣赏。有时候,人生会因为缺憾而多彩多姿。

历史上我们熟知的项羽,有破釜沉舟的气魄,骁勇善战,他的英雄气概成就了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正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项羽在乌江自刎,难道他的这种缺憾不是一种美吗?反而正是这种缺憾让他的人生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爱因斯坦是我们熟知的物理学家、科学家。他的“相对论”光耀科学界,成为核能研究的理论基础。他本想以核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希望核能为人们的生活造福。但美国却借此研制出了极具毁灭性的武器——原子弹。爱因斯坦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蘑菇云在日本长崎上空升起,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就否定了爱因斯坦,因为是他给社会带来了别样的风景。

古有屈原、项羽、关羽、李白、苏轼……今有屠呦呦、莫言、史铁生、马云……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很多人认为,他们的确是有成就的人,但又都有缺憾。而大家没有因为他们的缺憾而否认他们的伟大。

领略项羽的英雄气概,领略爱因斯坦的过人智慧,但也要咀嚼他们的缺憾。力求完美没错,留有缺憾也是一种美,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

人生路上,处处皆风景。缺憾是橄榄果,值得咀嚼回味,更是一道带着凄美色彩的风景,值得欣赏。

【评点】

1.题目诗意,耐人寻味。开头直奔主题。第二段紧扣漫画素材论述,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项羽和爱因斯坦为例,论述“人生会因为缺憾而多彩多姿”的分论点。略写群体例子后再次点出论证观点,最后用辩证的观点收束全文,余味悠长。

2.举例紧扣论点,具有较强说服力。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论证时坚持“两点论”,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在大量事实基础上得出结论,顺理成章。

3.立意扎根现实,接地气。语句精练,言简意赅,层次清晰。开头和结尾点亮了读者眼睛,体现了作者较好的文学素养。

【佳作二】

成绩不是全部

福建一考生

诗人说,浮华的社会,真正的腐朽却是一叶障目式的眼光。

“目”是我们心灵的窗,而那片遮住视线的“叶子”,便是所谓的“成绩”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依靠制度来使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有任务就会有竞争,竞争一出现,必然会有输赢。于是“成绩”二字便应运而生。

随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学生家长们的热切追捧,“成绩”这顶帽子竟理所当然地戴在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头上,逐渐演化成“分数”,并被校园独占,成为专有名词。时间一寸一寸地向着明天推进,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教育需求”,于是,“补习班与重点班齐飞,题海共书海一色”,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地填饱教育市场的“饥饿巨口”,并为之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早、晚自习”横空出世,《五·三》年年脱销,班主任们 义正词严:“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高考不过,一切玩儿完!”高三班级里的血红色横幅极为醒目:“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那么,在这样一个教育大环境的背景下,“唯分数论”的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清代出了那么多状元,可今天谁又能记起多少?蒲松龄、曹雪芹、金圣叹都不是状元,可他们却影响了后世。时代把一批批少年青涩年华里的纯真剥去,留下狂热,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束缚”,什么叫“宿命”,给他们一种“想去突破却总摆脱不了现实”的破灭感。有一句话叫“高考改变命运”,惹得千千万万的学子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同时这句话也向“祖国未来的栋梁们”传递了一种讯息:成绩就是一切。于是在没日没夜的苦读中,莘莘学子开始了他们的“逆命之行”,在题海里“乐此不疲”。可殊不知,真正操纵一代人命运的,却还是那张轻薄的成绩单,那句让我们作呕的“成绩就是一切”。

历史证明,绝对的理论必将带来绝对的错误。那为什么部分教育工作者们对“祖国的花朵们”发出的关于“命运”疑问的回答却依然是“绝对”的陈述句?这样不仅会误了学子们的前途,更有可能引发滔天的罪行。药家鑫是如此,林森浩是如此,吴谢宇亦是如此。所以,在经历了这些年的“抽丝剥茧”后,不论谁都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在这些年失去了什么。

无论何时,奋斗总没有错,学子们大可以放手一搏。但如果在应试教育的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话,那我们不妨在别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评点】

1.全文内容充实,浑然一体。开头引用名言警句,振聋发聩,引发读者思考。第二段延伸到“成绩”,由“成绩”过渡到目前教育存在的种种奇怪现象,全方位展开,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面,为下文批驳打实了基础。发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疑问,引人深思。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换一种活法,找回自我。

2.言辞犀利,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杂文的语言优势。论证一针见血,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经过论述蓄势,最终水到渠成得出自己的观点。

3.语言幽默,旁征博引,运用自如,多有哲思语句,思维新颖,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尤其是恰到好处地化用成语、古诗词,使文章精彩纷呈。尤其是能紧扣主题,铿锵有力的反问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议论语言的风格。

4.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四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别人,更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正如“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我们不能因为嫉妒或者自以为是而去阻挡别人的路,这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的机会和朋友。

从社会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鼓励多元化和包容性。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不仅仅是因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思想,更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元素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正如“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当每一朵花都得到了尊重和呵护,才能让整个园子变得更加美丽和生机勃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我们可能会遭遇到歧视、排斥和不公平待遇,这时候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和包容。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多元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得更远,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正如“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需要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携手前行。”

总之,多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应该积极适应和应对。只有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才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一起走向多元化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多元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创新。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创新的源泉。正如现代企业家所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吸收不同的思想和经验,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多元化也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5.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建成一支有原则、有能力、有担当、拿得起、下得去的党员干部队伍。

达芬奇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有了好的理论不能付诸实践,再好的理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唯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名所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付诸实践的能力就像一个个嫩芽,只有生出嫩芽、不断成长,才有可能培育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武装头脑之后,要把所学、所思、所想,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办事能力,增强专业素养,在工作岗位上办平凡事、谋利民事,做合格党员。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优秀打败不了千军万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过是单枪匹马,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通过培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进一步过硬纪律作风、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干部培训逐步走向常态化,推动形成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有机结合的党员队伍建设工作链,绽放党员队伍建设之花。

6.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六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从20起用五年时间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最终实现三个“更加”,更加扎实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更加显著教育培训效果、更加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要始终坚持三个“就是”,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就是要引导党员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必须聚焦基本任务、围绕中心工作、体现不同领域和群体特点。尤其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特殊的群体,要重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工作实务、群众工作、基层治理等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在党员培训方式方法上,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组织生活、实践锻炼有机结合来完善组织形式。通过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居民区党组织可以开展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学习重大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运用反面教材加强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就近就到红色基地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对于居民区内的年轻党员,要用好“共产党员”教育平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做好年轻党员的教育培训,让年轻党员提高党性认识,在社区内增强服务意识、主人翁意识。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要端正学习态度,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党员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7.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七

2013年中国G D P增速目标为7.5%, 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也就是说, 2014年中国在G D P增速目标不变的情况下, 将就业目标净增了100万。这也是2009年以来中国首次提高城镇新增就业指标。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2014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当前的宏观调控思维作了明晰阐述。

就业是近年来全国两会的一个持续热点。据统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共有29处提及“就业”, 凸显中央对促进就业的深度关切。

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699万, 创历史新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2014年这一数据将达727万。此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转移劳动力也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2013年12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中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劳动力的总趋势仍是供大于求。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的中国, 2014年守住1000万就业下限的信心从何而来?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不少专家研究认为, 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是中国经济放缓后就业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较而言, 服务业有着良好的就业容纳空间。据专家分析, 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目前G D 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大约能拉动130万乃至150万人就业。此外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 中西部的加快发展及巨大潜力等, 都为2014年推进就业提供了回旋余地。

诚然, 必须看到, 完成2014年的就业目标并不容易, 劳动力供给总量压力依然较大,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歧视等问题仍然存在……切实破解“就业难”, 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系列措施合力实施。

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部署, 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 意义重大”, 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8.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八

依据考纲,近几年高考全国课标卷政治试题的结构相对稳定,表现为:题型方面,选择题一共12道题,非选择题一共5道小题;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四个知识板块的分值比重是30∶30∶24∶16。主观题涉及四门学科的综合,一般情况下,第38题为《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第39题为《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

(一)考试内容相对稳定

近几年,考纲中的政治学科变化不大,2015年高考政治知识考点一共有251个,其中经济生活考点81个,生活与哲学考点79个,政治生活考点51个,文化生活考点40个。此外,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总体来看,考纲公布的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能力要求较为稳定

培养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捧,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考纲要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近五年的试题基本上是考查这四种能力,并且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考核内容选材广泛,关注时事

试题材料涉及文字、图表、诗词、漫画、古文,反映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关注民生及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高考命题的目的、性质、要求、内容和指导思想具有稳定性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从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衡量,择优录取。高考试题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强调对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高考既反映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不变,题型相对稳定,试题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分布比例是7∶2∶1。

二、2015年备考策略

目前,高考备考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政治学科的备考指导思想是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明确时事重点;研究高考真题,训练答题技巧。

(一)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1.考纲是依据,教材是根本,正确处理考纲与教材的关系

2015年考纲所列的考试内容,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以框题内容或章节为单位,复习时要充分把握考纲提到的内容,按照考纲进行系统的复习。但是考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要点并没有对考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做到既抓“纲”又务“本”。考纲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既要全面复习课本知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应对试题的变化,又要在后期复习时回归课本,把每一课的知识点按照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夯实基础,以本为本,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数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2015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查的知识点一共有251个,我们围绕这些考点进行综合训练时,必须回归课本,弄清楚高考的基础点、能力点,挖掘提高点和突破点,有层次、有针对地进行复习,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

3.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答题模式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和框架结构,进行优化组合,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复习,厘清知识要点,做到灵活运用。以企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竞争中求生存)为例,从教材出发,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营销方式;调整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方向,如拓展海外市场、跨国经营、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等。第二,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在科技、管理、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除了课本上的这三点,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技能和素质;二是实施兼并策略,强强联合后形成规模经营;三是实行“走出去”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将知识点构建成为一个知识体系,无论试题如何变化,考生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4.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是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将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用知识成片、知识成网、知识成体系的模式进行复习。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复习方法。

(1)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复习方法。方法一:教师可以按照理论和人类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复习,将课文分为基本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外经济关系(超越国家界线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几个部分,然后介绍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二:教师可以围绕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与市场两个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搞好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三:从主体方面进行复习。①从国家主体方面进行思考,包括:四个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等。②从企业主体方面进行思考,包括:企业的含义、地位、作用、形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市场交易的原则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的维权机构,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等;劳动者主体,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nlc202309032233

(2)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复习方法。方法一:从试题特点来看,我们一般采取主体复习法,即政府、政党、人大、公民、人大代表、主权国家,复习时从每一个主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知识点。方法二:中心复习法,以国家为核心,把课本的知识点串起来复习。方法三:主线复习法,政治常识有很多条主线贯穿全书,比如:民主主线(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政策等);经济主线(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所有的政治制度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都是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落脚点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级性主线(任何政治现象都有阶级性的);历史主线,(任何政治现象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最后是全面的、辩证的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等。

(3)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复习方法。文化生活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显得有些“乱”,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复习。第一,从文化生活的整体内容来看,首先要明确内容设置的理由,即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框架的统领下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不断加深理解,提升能力。第二,围绕文化的作用是文化生活的主线和核心这一内容进行复习:第一单元是文化对社会、对民族的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如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外来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第三单元是中华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作用;第四单元是坚持文化指导思想一元化的作用,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第三,把握重点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复习重点知识。第四,从规范答题方面进行复习。

(4)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复习方法。从理论上把握知识容易,但要获得高分很难,因为知识点较为固定,试题较为灵活,考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不易得分。为此,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复习。方法一:按照课本章节进行复习。方法二: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价值观这四部分内容来复习。方法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角度来复习。方法四:列出不同的哲学观点,按照原理、方法论、反对什么、重大时事四个方面来复习。方法五:通过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古诗词、漫画、名言警句等来复习。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是为了让学生有新鲜感,保持学习的热情,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系统地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5.善于总结,把握易错知识点

2014年全国课标Ⅱ卷政治试题有11道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其中第12、16、17、18、19、20、21、22、23题均有两个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考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不需要看任何材料就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而考生的基础知识不牢是拉开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考生要认真复习易错知识点。

(二)研究高考试题,突出重点知识,提升应变能力

1.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特点,做到学与考相结合

我们从近三年全国课标Ⅱ卷政治试题可以看出如下命题特点:第一,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考生掌握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获得高分就不难。第二,主观题考查经济生活的试题难度较大,既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又要求灵活分析试题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而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这部分内容的试题设问虽然明确,但是要有较高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高分不容易。第三,突出考查课本重、难点知识。

2.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便于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下面是近五年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考试内容。

(1)《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四单元,包括:个人就业、企业经营、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综合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产品质量、经济增长方式、效率与公平问题等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外开放。近五年考查过的知识主要有消费问题、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意义、收入分配(从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企业成功的经验、城镇化的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消费的特点及作用。试题综合性较强,一般以表格题、图形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是什么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或者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2015年高考注意国家宏观调控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作用,重点把握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影响价格的因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财政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地位作用、生产与消费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等。

(2)《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单元,设问主体明确,政府和人大、人大代表是高频考点。考过的主观题有政府的责任和职能、政府宗旨、原则以及行政问责的意义、人大代表和人大的职权及其作用、人大代表等。2015年要注意党的领导、国际关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法治国、民族团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继续关注人大和政府,特别是政府的职能、责任、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等考点。

(3)《文化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一、二单元,比如:保护文化遗产;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交流;科技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设问方式既有为什么又有怎么办。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结合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举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热点,注意文化与综合国力、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

(4)《生活与哲学》。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四单元,其中辩证法这一内容相对较多,意识问题、认识问题、价值观问题、矛盾问题作为高频考点几乎每年都出现在客观题中。其余知识点包括: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联系,内外因,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辩证否定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想、实践、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等。设问方式一般是“运用××原理分析××问题”。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科学实验、发展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创新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意识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等内容。

nlc202309032233

3.明确时事重点,关注现实、民生和人生

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学科,高考政治试题特别关注现实、民生和人生,绝不回避热点,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以下时事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改革开放35周年、海上丝绸之路、农业一号文件、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保、扩大内需、新兴产业发展、农业问题、社会公平等。

(三)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

1.客观题的判断与选择能力

(1)提升审材料和题干的能力。一是审题型,要明确是单项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还是正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二是审题意,明确试题的指向性,不可断章取义;三是审范围,即试题属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的哪一个范畴;四是抓关键词,如范围关键词、内容关键词、形容词关键词、动词关键词等。

(2)提升审题肢的能力。一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本身有错误的选项,然后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二是采取直接选择法,即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三是用代入法,即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最佳的答案;四是用肯定法,即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如果还剩下两个相近的选项,就采用比较法选出最合题意的一项;五是采用求证法,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确保答案正确;六是采用排除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于因果关系,那么就要弄清楚谁是因、谁是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义反复或者题目意思重复的排除。

2.主观题的判断与答题能力

(1)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一是无法很好地分析材料和设问,搞不清楚解题的方向,盲目动笔,思维出现严重的偏差;二是不明确设问主体、活动及结果等信息,导致答题思路不清、方向不明;三是不懂抓题目材料的关键信息,也不懂与所学的知识对应起来;四是答案组织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不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角度,或者微观、宏观的角度组织答案;五是分析不够深入,不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解答。

(2)提升主观题的答题能力。第一,加强审题,主观题的审题一定要先审问题,再审材料,这样有利于带着问题审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审问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审材料,二审范围,三审主体,四审角度,五审对象。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有诗词、著作、漫画、图表等;试题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主体即国家、企业、政府、党、公民、消费者、经营者等;审题的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象就是要说清楚的问题。第二,对学生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不同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题型一般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类,而每一类试题的答题方法都不一样。通常原因试题一般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来回答,必要性是“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重要性即“作用、影响或意义”,从问题、要求、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如果设问中有指向明确的“行为人”,考生在答题时还应当补充“这是‘行为人’职责”。比如提问“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即党和国家,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还应当补充:党这么做是由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国家这么做是由国家的性质、国家机关职能、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决定的。

(四)强化训练和测试,加强辅导和讲评

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的形成体现在平时的练习中,因此,考生要加强训练,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笔者建议教师:每个星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练习或测试;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加强辅导,直至他们真正掌握基本知识点;对试卷进行筛选,将重点时事或新颖的试题进行整理后再发给学生进行练习;反复训练重难点知识,查缺补漏;重视试卷讲评,多角度分析试题,力求举一反三。

(责编 欧孔群)

9.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九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坚持联系实际、继承创新,坚持简便易行、务实管用,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

10.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十

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5分钟,可她只用2分50秒。她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赵梦桃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让一个伙伴儿掉队!”在她的影响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从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创造了月月完成国家计划的先进纪录,还帮助12名同志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1959年,她和她的“赵梦桃小组”双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一面旗帜。1963年,赵梦桃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这一操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同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

11.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十一

一、2015年考纲有关化学学科的几个新观点

1强调考核目标和要求

考纲提出化学科的考核目标是“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基础上,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求考生具备如下化学学习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与往年的大纲版考纲相比,2015年的考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对知识内容要求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对考生的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2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

化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由此可知,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与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3考试范围有较大变化

考纲将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按模块划分,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l》《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让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按专题划分,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从考试范围我们可以看到,化学科考试与课程改革中化学课程的设置相一致,既要考核考生作为国家高素质公民必备的知识,又尊重考生的志趣、个性发展的多样化和潜能的差异,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选考内容,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4试卷结构有较大改变

近三年全国课标理综卷各学科分值分布为: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化学必考部分85分,共10道题:选择题7道,每题6分,共42分;非选择题3道,共43分。选考部分3道题,每题15分,主要考查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二、近三年全国课标理综卷化学试题特点

1近三年课标卷化学试题考试热点

分析近三年课标卷理综化学试题可知,其难度系数约为05,考点较分散,选择题的考点重复率不高,不像大纲卷那样,热点重复率高、有规律。但也有一些知识点为常考点,如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知识中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关于NA的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弱电解质的有关知识、电化学知识、离子反应知识、反应热计算等。在2013年和2014年的高考试题中,第26题为化学实验、28题为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含反应热计算、弱电解质、速率与平衡知识、电化学知识等);第27题机动性较大,有时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有时为化工流程题。36—38为选做题。

2 2014年课标Ⅱ卷化学试题特点

(1)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稳定

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Ⅱ卷化学试题均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试题虽然在解答思路和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但知识均源于课本,落脚点比较基础,可谓“高起点、低落点”。例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元素位-构-性关系、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化学反应类型等考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试题遵循考纲的内容和能力要求,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高考命题原则。

(2)突出能力考查,注重知识迁移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体现在能力考查上。

①注重考查计算能力。试题保留了2013年化学试题的题型特点,2013年课标I卷第26、28题,Ⅱ卷必考题第13、26、27、28题和选考题第37题均对考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考查,2014年课标Ⅱ卷必考题第11、26、27、28题和选考题第36题也对考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考查,且加大了考查力度。命题体现了基本化学计算思想和化学计算的实用价值。

②注重考查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呈现,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度、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等。图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有的是隐性的信息,考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蕴涵的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③注重考查阅读能力。如2014年课标Ⅱ卷第26题第(1)问,如果考生不能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对题中的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就无法判断焓变。

(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实用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在近几年的课标卷化学试题中更体现为实用。以往每年的大纲版化学试题中都有一至两道大题专门考核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近三年的课标卷化学试题中此类题型比较少出现,只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物质制备、工业生产、化学反应原理融合在一起,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4年课标Ⅱ卷第27题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电化学原理、物质的量计算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是解答化学问题必不可少的知识,复习时应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

通过对考纲的研读以及对近三年全国课标卷化学试题的分析,我们对2015年高考提出如下备考策略。

nlc202309032233

1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目前学生的情况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教师有必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将几本化学教材通读,着重理解平时容易忽视的内容,反复记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及其实验现象,以便考试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基础知识灵活应用。

2理清主干知识,抓住热点专题突破

很多重要的主干知识中的重要考点都会在每年的考卷中反复出现,如常见的无机反应、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氧化还原反应、元素位-构-性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电化学、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这些知识仍是高考的热点。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要偏离方向,也不要草木皆兵,切记以主干知识为线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3强化计算能力训练

鉴于近几年课标卷化学试题对于化学计算能力考查的重视,且列出计算式计算已经被固定为一种考查形式,平时练习或模拟考试都应该重视计算问题。

4重视实验能力提升

近年来的化学高考试题都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在考查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对实验的评价和分析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试题设置的情境新颖,设问灵活,思维力度加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是提高实验题得分率的有效途径。

5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有效解答陌生情景试题

陌生情景试题是近年化学高考题中常出现的题型,考生对此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平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从心理上适应该题型,学会分析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运用迁移的思维方法,联系原有基本概念和原理,依据物质的内在组成和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化学反应原理、电化学原理等知识进行类比迁移。从近三年的课标卷化学试题可以发现,陌生情景试题多出现在新型燃料电池(如2014年课标Ⅰ卷第27题、Ⅱ卷第12题,2013年课标Ⅰ卷第27题、Ⅱ卷第11题)以及实验题、化工流程题中,题目设置的陌生情景多与电化学、化学学科前沿、社会热点、生态环境有关。但是题目都能够让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答,教师要指导考生注意排除材料中无关信息的影响,从容解答。如2014年课标Ⅱ卷第12题只要具备电化学基础知识就能够做出正确判断。

6及时反思,提高答题准确度

为什么有时不难的考试,学生的得分依然并不高?结合日常教学笔者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是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往往理解题目,也知道解题方法,但在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时,不能正确运用化学术语。例如化学方程式不配平,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物质名称、仪器名称写错别字,化学符号写错,原理解释不准确、不到位等都是造成丢分的原因。备考过程中的每次检测,教师都要及时批阅和讲评,及时让学生进行反思,找出失分的原因,避免下次考试再次出现类似的失误,以便提高得分率。

7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选做题

据笔者了解,由于课时紧、经验不足以及多年的教学习惯等原因,在6个选修模块中,多数学校的理科学生统一选修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少数学生选修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且所有的选修模块都是学校统一安排,学生没能真正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课,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考试中选择面较小,备考时只能主攻某一模块(主要是有机模块)。因此,建议从第37题(物质结构和性质)或第38题(有机化学基础)中任选一题作答。据以往经验,第37题常考查的内容为晶体类型或化学键判断、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第一电离能或电负性判断、分子或离子空间结构、晶胞的有关计算等;第38题常考查的内容是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的推断、官能团的名称、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等。

四、2015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选择题基本以专题知识考查为主,追求内容的高覆盖面。7道选择题中,一般至少有1道有机题,考查的内容为必修内容。另外5道题一般是对物质的量、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离子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反应热、速率平衡、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无机实验)等知识点进行考查。命题时4个选项尽可能分布于不同的知识点,以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

2非选择题基本以元素知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为考查方向,不追求覆盖所有专题,但强调专题内容的深度和综合,突出能力立意。试题情景陌生化(第27、28两道题尤为明显)、文字叙述图表化、定性问题定量化、化学问题综合化明显。

3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在试题中会得到充分体现。如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带盐桥的原电池;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烯烃的顺反异构、二烯烃的加成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缩聚反应等。

4重视工业生产流程图、实验流程图形式的命题。加强实验考查力度,注重对教材典型实验包括有机实验的综合、拓展和延伸。没有单独的计算题,但计算量加大,且分散在各种题型中,今年的计算量较之去年会有所减少,应该为一个合理区间。

5在陌生情景内实现学科内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责编 周翠如)

12.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十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是各级党组织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持、提升党员党性的有力抓手,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党员教育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科学化、实用化水平。

唱响理论学习“重头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员教育培训要旗帜鲜明地将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深思、细学、笃行,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力和吸引力;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引导党员学在日常、用在经常,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让党的声音成为党员心中的“最强音”。

念透总体要求“真含义”。《规划》要求,从开始,用5年时间,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党员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久久为功的毅力。因此,党员教育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差不多”,必须从一开始就严起来、实起来,精准掌握党员教育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下足“绣花功夫”,让每一名党员把身心融入到教育培训中来,切实提高工作覆盖率。

做实培训方式“大文章”。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因材施教”,切忌“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要充分利用“互动式”课堂教育模式,破除党员上课心思不集中问题;善用“启发式”教育技巧,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调动党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探索“趣味教育”模式,运用好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强基层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凝聚力,让党员“乐在学中”,成为党员教育的“铁杆粉丝”。

13.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十三

《规划》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最突出位置,为使培训效果更加显著、体系更加健全,要积极探索“完善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方式、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培训制度”方式方法。其中,讲求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落实,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至关重要。

教育培训“链”上“网”,推进互联互通。“推动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一体化建设,完善学用功能,构建更为便捷高效的网络学习阵地。”要依托共产党员网、先锋网等党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思想,新要求、新动态,利用网上“小程序”和系统问答巩固已学知识,要善学会学主动学,形成思维导图、理论体系,日积月累,勤学不倦。同时,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区块链”和信息平台,把学习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形成“多向”路径,推动入脑入心入行。

教育培训“链”上“线”,加速融合发展。“注重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设计,避免重复建设。”要围绕结合“线上线下”,在“党建+”上重融合、求实效,各级党组织明确权限和职责,自上而下发布动态,自下而上反馈意见,从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拓宽互动交流。特别是要注重运用大数据对有时间节点、具体任务的重点培育、重点推进,积极探索设计与试点的良性互动。例如,对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线上线下”精准推送、引导主动,分级管理、分类指导,按照目标实现、群众满意、综合成效等分值进行总体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育培训“链”上“库”,整合多种资源。“建设全国党员教育资源库,建立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平台,发挥全国党建网站联盟作用。”要利用“互联网+”搭建网络架构、数据流、数据库等手段,用好“共产党员”“学习强国”平台,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网络新媒体平台等载体,动态记录党内组织生活,加强数据支撑和量化评比。例如,“全国党员管理系统”整合基础信息管理、流动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内统计等于一体,发挥数据采集和办理利用“乘数效应”;“安徽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评价”加强日常数据统计与整理,凸显“互联网+”资源库优势,提升党员积极性、主动性、互动性。

14.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十四

关键词:农机;深松整地;推广;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15

1 推广的意义

农机深松整地是指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通过拖拉机牵引松土机械,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松动土壤的一种机械化整地技术。

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监测数据表明,深松达到30厘米的地块比未深松的地块每公顷可多蓄水400立方米,伏旱期间平均含水量提高7个百分点,作物耐旱时间延长10天,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平均产量增加10%。

2 技术标准

2.1 行业标准

作业质量要符合农业行业标准《深松机作业质量》(NY/T 2845-2015)。

2.2 适宜地块

采用深松作业方式的土壤质地主要为粘质土和壤土。由于长期采用旋耕、翻耕作业方式而产生犁底层的地块,应进行深松整地作业。当土壤容重大于每立方厘米1.4克,并且影响作物生长时,应适时进行深松整地作业,适宜深松的土壤含水率一般为12%~22%。20厘米以下为砂质土的地块和水田区,不宜开展深松整地作业。

2.3 机具选择

深松机具类型多样,按照作业形式可分为间隔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两大类别。按作业功能可分为单一深松机和复式作业机两种,单一深松机又可分为振动式和非振动式深松机,复式作业机可完成灭茬、旋耕、深松、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非振动式深松机比较常见,主要分为凿式、箭形铲式、翼铲式、全方位、偏柱式等五种类型。各地可根据当地土壤类型、作业方式等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深松机具。

2.4 技术要求

2.4.1东北一熟区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部;技术目标:保护黑土地、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深松时间:夏季苗期或秋季收获后,辽宁部分地区可在春季实施;作业标准:深度大于25厘米,不超过40厘米。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倍深松深度。深松机应加装性能良好的碎土、合墒等装置。

2.4.2黄淮海两熟区 范围: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等五省(市),以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平原等。技术目标: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积蓄夏季雨水的能力;深松时间 :前茬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播种前,也可根据需要在玉米苗期进行深松;作业标准:深度大于25厘米,不超过40厘米;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5倍深松深度;深松机必须具有较好的合墒、整地、镇压、平整土地功能。

2.4.3长城沿线风沙区 范围:河北北部(含坝上)、内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技术目标:打破犁底层、保蓄夏季雨水、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减轻土壤风蚀;深松时间:春播之前或秋收之后;作业标准:深度大于25厘米,不超过35厘米。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5倍深松深度。春播之前深松,深松机应具备较好的合墒整地功能。秋收之后深松,深松机应具备一定的秸秆处理能力。

2.4.4西北黄土高原区 范围: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东部、青海;技术目标:打破犁底层、保蓄夏季雨水、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深松时间:夏季、秋季收获后;作业标准:深度大于25厘米,不超过40厘米。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倍深松深度。深松机应具备一定的秸秆处理能力,冬春季节应有一定量的秸秆覆盖地表;在坡耕地作业,不得顺坡深松,深松后必须具有较好的合墒功能。

2.4.5西北绿洲农业区 范围:新疆及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宁夏中部北部;技术目标:打破犁底层、加深蓄水层、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深松时间:夏季、秋季收获后;作业标准:深度大于25厘米。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倍深松深度。深松机应具备一定的秸秆处理能力,冬春季节应有一定量的秸秆覆盖地表。深松机必须具有较好的合墒功能。

2.4.6南方旱田种植区 范围: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南方省份中全年不种植水稻的旱田;技术目标:打破犁底层、加深蓄水层、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深松时间:全年任意不影响后续作业的时期;作业标准:深度大于25厘米,不超过35厘米。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倍深松深度。深松机必须具有较好的合墒及平整土地的功能。

2.4.7南方甘蔗区 范围: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甘蔗种植区;技术目标: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深松时间:在甘蔗种植之前;作业标准:深度大于35厘米,不超过45厘米。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倍深松深度。深松周期一般应在三年以上。部分区域可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深松周期和作业深度。

3 实施措施

一是重点补贴大马力拖拉机及深松整地机械,保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需要;二是创新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制定深松整地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三是通过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四是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推进整乡整村连片作业;五是将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增加地方投入,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15.2023年解读全国两会 篇十五

精神解读(一)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全国两会精神解读(一)》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

2016年,纷纷扰扰的“房市”中,每个人的“安居梦”如何圆?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调控思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也强调“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力促房地产步

入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的调控思路非常清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告诉记者,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抑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加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推进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 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总体来看,政府是要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范文写作”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

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将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同时加大保障房供应,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

针对保障房的分配和资金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安居梦’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窦晓玉说。

“房地产仍然面临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等问题。”蔡继明指出,政府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圆“安居”梦。

改革主基調貫穿始終

報告中共77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作為當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改革作為報告的主基調貫穿始終,第一次把改革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2013年,我國經濟在“困難比預料的多”的情況下,為什麼能取得比預想好的成績?汪同三分析說,去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上半年中央財政出現多年少有的負增長,我們既沒有增加財政赤字,也沒有增發貨幣,而是抓住改革這條主線,最終實現了經濟穩定增長,打破了“中國經濟硬著陸”論斷。“改革

上一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计划下一篇:《朱永新:新教育精神》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