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方法

2024-11-01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方法(通用8篇)

1.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方法 篇一

怎样进行数学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区分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受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

一、数学片段教学的类型

1.节选型

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

2.专题型

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

3.实境型

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者提供真正的课堂,教者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4.虚境型

虚境型则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在事实上更频繁地被使用。

5.自定型

自定型是由教者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 6.他定型

他定型则由他人(专家、评委、组织者)指定选题,教者按要求进行片段教学

教研活动多采用自定型片段教学,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竞赛活动和评价工作多采用他定型片段教学,临时抽签,当场限时准备,依次上课,以检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其高下优劣。

二、数学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说课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那么片段教学就是将此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片段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完整性

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因此这里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教学步 骤的完整。因为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这一过程同样也表现了完整性。

3.虚拟性

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因为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评委,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

4.预设性

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三、怎样进行数学片段教学

1.表现崭新教学理念

(1)教学目标——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内容——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

(4)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①吃透教材——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②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

③设计内容——导入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2.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景,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

3.注重运用教学语言

片段教学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要把听课的人看成是自己的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4.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片段教学中的角色与说课中的角色不同,与讲课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教者迅速适应,而且在片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其虚拟性也需要较强的表演能力。因此片段教学时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片段教学的角色里去。

5.努力展示自身素质

(1)用数学特有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2)用数学特有的思维变式来表现自己的教学能力(3)用数学特有的提问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驾驭教学的能力(4)用数学特有的板书来表现自己的书法功力

(5)用数学特有的内涵广征博引来显示自己的知识面

(6)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评委的好感

四、片段教学必备条件

1.教学目标明确,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材分析透彻,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挖掘教材资源,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教法科学实用,总体设计合理、有新意、有独立的见解,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转换、结束等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突破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板书设计精要、简洁、艺术。

4.教学对策恰当,对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能力训练到位,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致。训练设计面向全体,体现层次性。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2.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方法 篇二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具体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越熟练, 所获得的创造性数学活动的经验就越丰富.这正是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实际意义.第3学段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 怎样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呢?在教学中不仅要呈现数学思想方法, 更重要的是展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下是4个领域的教学实录的部分过程, 虽然只是部分的片段, 旨在展示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

1 关于数与代数

课题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范例 尝试多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x-6=0.

(Ⅰ) 说明每种方法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Ⅱ) 方法与方法间有联系吗?

(Ⅲ) 这些方法体现的统一思想是什么?

请看下面解法:

x2-x+14-14-6=0 (x-12) 2-254=0[ (x-12) -52][ (x-12) +52]=0 (x-3) (x+2) =0x=3x=-2.

数学方法侧重于具体的一招一式, 可操作性强.数学思想侧重于抽象的思维方式, 概括性强.

上面方法体现了配方法, 公式法.配方法体现了变量集中的思想, 而利用平方差公式的本质是降幂思想.

变量集中的思想以及降幂思想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其作用是化繁为简, 本质上就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聚焦 不少老师埋怨,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很难渗透.

那么,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怎样以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首先, 只要教师认真研究, 就会发现数学思想方法处处存在.其次,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在探索中经历数学方法的应用过程, 体验数学思想的美.

2 关于空间与图形

课题 探索并体会几何图形变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范例 一块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蛋糕, 按其4个角平分线去切.

(Ⅰ) 一共切成几块?

(Ⅱ) 有什么规律?

(Ⅲ) 你能证明吗?

若将给定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蛋糕这个实际情景变为开放性的, 即你手头有一个任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 会出现以下情形将逻辑划分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来.

若平行四边形两邻边长度的比值为1∶1的菱形, 4个角的平分线将其分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若平行四边形两邻边长度的比值为1∶2, 可分为2个菱形, 如图1, 4个角的平分线将其分为6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1个矩形.

除了这两种情况, 还有两种:平行四边形两邻边长度的比值小于1, 按小比大, 如图2;若平行四边形两邻边长度的比值小于12, 按小比大, 如图3, 这样的平行四边形的4个角的平分线将其分为6个全等的三角形和1个六边形.

如果蛋糕的形状是这样的, 与前面几种情况不同, 是得不到矩形形状的 (但在平面作图时可延长4个角的平分线得到矩形) .

聚焦 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运动的观点) 看待这4种情况, 可以通过图4形象地理解.

数学变换的思想方法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基础, 它充分体现了联系、运动、转化的观点.而逻辑划分的思想用一个既不重复又无遗漏的标准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侧面, 即把复杂的难题变成了低难度的小问题.逻辑划分最终还是实现了问题的转换, 是转化的一种手段.

在解决几何问题过程中渗透几何变换的思想, 可把静止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 这样引导学生处理几何问题, 学生怎能没有兴趣?有了兴趣, 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伴随着问题的解决, 兴趣就会“过渡”为理性思维, 同时加深了对菱形、矩形、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 甚至对称知识的理解.

3 关于统计与概率

课题 解决概率问题的直观方法.

范例 如图5, 1个袋中装有2个黄球和2个红球.

(Ⅰ) 任意摸出1个球后放回, 再任意摸出1个球, 求2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

(Ⅱ) 从袋中摸出2个球, 摸出1个黄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Ⅲ) 从袋中摸出2个球, 先摸出的是黄球, 后摸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聚焦 在概率教学中怎样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以上3个问题貌似, 但其本质却不同:

(Ⅰ) 有放回地取.通过探索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如表1所示 (A1表示红球1, A2表示红球2, B1表示黄球1, B2表示黄球2) .

共有4×4=16种, 2次都摸到红球的种数为2×2=4, 所以概率为416=14.

(Ⅱ) 一起取.与 (Ⅰ) 比较, 把表1中的“对角线”位置的 (A1, A1) , (A2, A2) , (B1, B1) , (B2, B2) 去掉后得到表2, 发现左下部分与右上部分是对称的.由于是一起取, 所以左下部分与右上部分情况相同.去掉“对角线”得表3.

因此共有4×32=6种, 摸出1个黄球和1个红球的种数为2×2×22=4, 所以概率为46=23.

(Ⅲ) 依次取.通过探索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如 (Ⅱ) 中的表3.共有4×3=12种, 先摸出的是黄球, 后摸出的是红球的种数为2×2=4, 所以概率为412=13.

可见, 以上3个问题属于3种不同类型的概率问题.怎样才能把3个概率问题探究清楚了呢?首先要分清所属类型, 探索每个概率问题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然后列表描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并比较3种类型间的转化关系, 加深对其本质的理解.

把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看作一个集合, 而把这个集合中有利于某现象发生的所有结果数与随机现象的所有结果数进行比较, 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思想方法.

4 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

课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以探索为主线, 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范例 超市卖某一品牌的卫生纸, 这种卫生纸分“有芯”和“无芯”两种纸卷, 如图6, 两种纸具有同样的材质和厚度, 纸卷的高度和单价也一样, 欲买这种卫生纸, 用什么办法可以确定合适的纸卷?

聚焦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在探索中转化, 在转化中化简, 通过化简解决问题.

因为卷纸的高度和单价一样, 可把问题转化为比较两种纸卷的截面面积, 取较大的就合算.

设有芯纸卷截面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R, 大圆内与小圆相切的弦长为d, 无芯纸卷截面的直径为D.于是 (d2) 2=R2-r2.

(ⅰ) 当D=d时,

π (R2-r2) =π (d2) 2=π (D2) 2.

所以S有芯=S无芯.

(ⅱ) 当D<d时,

π (R2-r2) =π (d2) 2π (D2) 2.

所以S有芯>S无芯.

(ⅲ) 当D>d时,

π (R2-r2) =π (d2) 2π (D2) 2.

所以S有芯<S无芯.

为此可以各取一个纸卷, 令无芯纸卷截面的圆心压在有芯纸卷截面的小圆上, 然后看无芯纸卷截面上与有芯纸卷截面的芯相切的直径的端点, 若端点在有芯纸卷截面的大圆上, 则两种纸卷的量相等;若在其内则买有芯纸卷合算, 若在其外则买无芯纸卷合算.

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极大地沟通数学知识与实践运用的联系.特别地,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灵活转换效应, 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效促进形象思维、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

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教学内容的大改革.审视数学新课程的内涵, 与传统的教材构成、教学模式作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现, 新课程的旨意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当然, 问题应是“好”的问题, 是对课程问题及其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 是学习中自然产生的基本问题.一个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有所作为, 那么就一定要十分注意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 能够从表面上看似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能反映一定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问题.

事实上, 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 就可以由不多的基础知识“加工”出千变万化的结论, 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

3.高中政治片段教学设计方案初探 篇三

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注重片段教学设计;善于虚拟教学情景;注意教学语言运用;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展示自身素质,等等。下面就“新时代的劳动者”进行设计方案初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理解:正确认识劳动的权利与意义,理解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运用:如何择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观念,进一步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三、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现实生活热点问题较多,学生较感兴趣,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了解较少,因此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善于整合教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探究法,设置悬念,启发思考;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体验探究法。

五、片段教学

课堂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企业与公司的有关内容。知道了企业与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财富创造的另一主体——劳动者。说到劳动者,我们先做一个小调查:你参加过哪些劳动?你喜欢劳动吗?(学生回答略,写在副板书)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离不开劳动,因为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劳动者。

请全班同学齐读书本第41页“马克思的话”: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由此引出劳动的含义和意义。

1.劳动的含义和意义(板书)

请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板书。

接下来请同学列举一个自己熟悉的劳动者,描述他(她)一个感人的劳动镜头。(请两个同学回答)

思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劳动的尊重?(如学习上、生活上、其他……)引导学生从书本上找出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

2.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板书)

请两位同学朗诵《劳动的赞歌》,体会劳动最光荣,光荣属于劳动者。

劳动者的劳动从一定意义来说就是创业、就业。在我们身边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辞辛苦,默默地无私奉献。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53页了解我国当前有哪些职业。同学们是否发现每天早上我们来学校的路上可以看到街道很干净,地板还湿湿的,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是保潔员、洒水工人做的)今后,每位同学都要就业,那么你的未来职业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就业?如何就业?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就业有何意义?

3.就业的意义(板书)

(1)对个人:(板书)书P53第三段——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对国家:(板书)书P53第三段——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知道了就业的意义之后,探讨我们国家的就业情况: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人,2013年699万人,被称为“更难就业季”。

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4.8%上升到2014年的74.33%;研究生从1994年的4.2万发展到2013年的53.9万。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人数与参考人数:2003年5475:8.8万为16:1;2013年20879:111.7万为53:1;2014年19538,审核通过152万人,比例高于去年。(副板书展示数据)

思考: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如何?用两个字概括(严峻),三个字呢?(很严峻)四个字呢?(非常严峻)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就业?

4.初中数学课堂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篇四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 1.习旧引新

⑴ 在 ⊙O 上 , 任到三个点 A、B、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 ⑵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类比)? 2.概念学习

⑴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⑵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 ⊙O 的关系。3.探讨性质

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菱形 , 正方形 , 等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⑵ 打开《几何画板》 , 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教师适当指导)⑶ 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⑸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移动三个顶点呢 ? ⑹ 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让学生回答)4.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⑴ 证明猜想

已知 : 如图 1,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 ⊙O。求证 :∠BAD+∠BCD=180°,∠ABC+∠ADC=180°。⑵ 完善性质

① 若将线段 BC 延长到 E(如图 2), 那么 ,∠DCE 与 ∠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 ? ②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⑶ 练习

① 已知 : 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 已知 ∠A=50°,∠D-∠B=40°, 求 ∠B,∠C,∠D 的度数。② 已知 : 如图 3, 以等腰 △ABC 的底边 BC 为直径的 ⊙O 分别交两腰 AB,AC 于点 E,D, 连结 DE, 求证 :DE∥BC。(演示作业本)5.例题讲解

引例已知 : 如图 4,AD 是 △ABC 中 ∠BAC 的平分线 , 它与 △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 D。求证 :DB=DC。(引例由学生证明并板演)教师先评价学生的板演情况 , 然后提出 , 若将已知中的“ AD 是 △ABC 中的 ∠BAC 的平分线 ” 改为“ AD 是 △ABC 的外角 ∠EAC 的平分线 ”, 又该如何证明 ? 引出例题。

例已知 : 如图 5,AD 是 △ABC 的外角 ∠EAC 的平分线 , 与 △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 D, 求证 :DB=DC。

6.小结 :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 让学生组成小组 , 从概念 , 性质 , 方法 , 特殊性进行讨论 , 然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

⑴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和圆内接四边形的和要性质 , 要求同学们理解圆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的概念 , 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并初步应用性质定理进行有关命题的证明和计算。⑵ 我们结合《几何画板》的使用导出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 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了许多数学方法(实验 , 观察 , 类比 , 分析 , 归纳 , 猜想等), 同学们要逐步学会用并关于应用这些方法去探讨有关的数学问题 , 提高我们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7.作业

⑴ 如图 6, 在等腰直角 △ABC 中 ,∠C=90°, 以 AC 为弦的 ⊙O 分别交 BC,AB 于 D,E, 连结 DE。求证 :△B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⑵ 已知 :⊙O 和 ⊙O '相交于 A,B 两点 , 经过 A,B 两点分别作直线 CD 和 EF,CD 交 ⊙O,⊙O '于 C,D,EF 交 ⊙O,⊙O '于 E,F, 连结 CE,AB,DF。

问 : 当 CD 和 EF 满足怎样的条件时 , 四边形 CEDF 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 ? 并证明所得的结论。(选做)

二、对教学案例的分析

这一教学案例当然不能被看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范例 , 其中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 , 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是值得肯定的。

1.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关于圆的内接四边形性质的引出 , 在本教学案例上没有像教材那样直接给出定理 , 然后证明;而是利用《几何画板》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 量一量的方式 , 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 , 自己去发现结论 , 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关于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的证明 , 没有采用教师给学生演示定理证明 , 而是引导学生证明猜想 , 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 , 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观点。一方面 , 使数学不再是一门单调枯燥 , 缺乏直观印象的高度抽象的学科 , 通过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演示 , 让学生多角度 , 快节奏地去认识教学内容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 计算机所特有的 , 对数学活动过程的展示 , 对数学细节问题的处理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 ,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发现总是代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 ,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2.引进了计算机《几何画板》技术

本课例在引导学生得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 , 通过使用《几何画板》 , 从而实现了改变圆的半径 , 移动四边形的顶点等 , 从而使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那就是让图形出来说话 , 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当然 , 本教学案例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初步的 , 设想今后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 初中平面几何课能够给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 , 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学习几何 , 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引入了数学开放题

本教学案例在增大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 , 计算机技术进入数学课堂的同时 , 在学生作业中还增加了开放题(作业 2), 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 对此应大力提倡。目前 , 世界各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都十分强调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 这些高层次思维能力包括了推理 , 交流 , 概括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这种高层次的思维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开放性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我国的数学题一直是化归型的 , 即将结论化归为条件 , 所求的对象化归为已知的结果。这种只考查逻辑连接的能力固然重要 , 并且永远是主要部分 , 但是 , 它不能是惟一的。单一的题型已经严惩阻碍了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还可将一些常规性题目发行为开放题。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平面几何题“证明 : 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 , 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个常规性题目 , 我们可以把它发行为“画一个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 , 并加以证明。” 我们还可用计算机来演示一个形状不断变化的四边形 , 让学生观察它们四条边中点的连线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 , 在学生完成猜想和证明过程后 , 我们进而可提出如下问题 :” 要使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 那么对原来的四边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 如果要使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还需要有什么新的要求 ?” 通过这些改造 , 常规题便具有了“开放题 ” 的形式 , 例题的功能也可更充分地发挥。

在此 , 我们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 , 不应仅仅把开放题作为一种习题形式 , 而应作为一咱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反映了数学教学观的转变 , 这主要反映在开放性问题强调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 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 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性 , 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于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 ,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等。4.学生学习方式被确定为“发现学习”

5.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教学片段 篇五

大湾镇大箐小学

司世伟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1页,方程的意义。

二.教学提示:

教材首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写一些方程。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为下面的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等式与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2.难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

2.学生准备

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

生:(兴奋地说)跷跷板!

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

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

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 学体重是相等的。(板书:平衡、相等)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

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科学课上见过吧。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师:你的介绍很详细。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

(课件演示用天平称杯子的质量,老师叙述:在天平的左盘内放所称的杯子,右盘内放砝码,不断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

师: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板书:1只杯子=100克)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四人一组,用简易天平称物品的质量。要想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称之前,一定要认真听听活动规则。(课件出示)

师:(1)活动一:拿出一袋物品放入托盘,另一盘放入砝码,调试至天平平衡,则称出该物品的质量;

(2)活动二:再放入另一袋物品一起称,调试砝码至天平平衡,再将称得的结果填入记录单。

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既抓紧时间又遵守规则。祝同学们活动顺利!

师:老师再送给你们三个字:低、轻、静。小组合作时声音要低;放物品和砝码时动作要轻;活动结束要静。孩子们赶快行动吧!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参与指导,约5分钟。)

设计意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干什么,怎么做;“低、轻、静”三个字即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

2.学习等式。

师:同学们在称物品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说明大家会合作学习。现在请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你们的结果。

(1)我们小组在活动一中称得:大米=20克;在活动二中称得:20+黄豆=70克。(板书:20克+黄豆=70克)

师:我刚才看到同学们写出很多像这样的式子,下面我们只选取其中两个式子来进行研究学习。

师:这些式子都是用等号连接的。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板书:等式)

师: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就得到许多“等式”,如 6×7=42就是等式,你们见过的等式太多了,谁能说几个?

生1:50+30=80、36÷4=9……

生2:75-10=60、20×5=100、14+6=20……(板书:20×5=100)

师:这些式子都表示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都是等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就是“等式”,其含义是“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要有分工,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价值,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一次天平称重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含量,是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的尝试实践。

3.引入未知数,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体验了用天平称物品质量的过程,我们回顾刚才的过程,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师:刚才称出杯子的质量是100克,现在向杯子里倒水,看发生了什么情况?

师:为什么?

师:不知道倒的水有多少,刚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表示?

生:(异口同声)用字母X表示。(板书:X)

师:对,这正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当然还可以用其它字母来表示,如:Y、Z等都可以。

师:左盘中杯子和水的质量怎样用式子表示呢 ?

生:100+X。(板书:100+X)

师:100+x这个式子左盘中水杯的总的质量。再看天平,你有办法让它平衡吗?

生:在右盘中再加砝码。

师:看,我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哪端重?

生:没有平衡,杯子一端重。

师:这说明杯子加水的质量大于200克。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还可以用数学式子简单地表示为:l00+X>200。(板书:l00+X>200)

师:要想平衡怎么办?

生:还可以继续加砝码。

师:我又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说明什么?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生1:没有平衡。

生2:左盘重,说明杯子和水的质量小于300克。

生3:可以用100+X<300表示。

师:它表示什么?(板书:100+X<300)

师:你还有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生:把右托盘中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的。

师:可以换砝码,试一试看,怎么样?

生:天平平衡了。

师:说明了什么?用式子怎么表示?

生1:说明杯子和水重250克。

生2:可以用100+X=250来表示。

师:100+X=250就准确地表达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板书:100+X=250)

师:刚才我们已知道“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想一想,下面哪个式子是等式?

生:我认为100+X=250是等式。

师:为什么?这个等式和前面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生:因为它用等号连接,表示两边相等。这个等式和其他等式比多了一个未知数。

师:观察的很仔细,找得非常准确!就因为在这个等式中多了一个未知数,就给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方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师:什么叫方程呢?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同桌互相交流,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师:看黑板,请你默默地读一读,品味品味这句话的关键词。

师:你觉得方程有什么特征?先独立想一想,想好了,同桌再相互交流。

生1:这个式子必须是等式,用等号“=”连接。

生2:等式中一定要有未知数。

师:我同意你们的观点。抓住了关键词,找出了方程的特征。

师:你能把黑板上的这两个有未知量的等式改写成方程吗?(两生板演)下面的同学自己写一些方程。

师:看这位同学写出的是方程吗?(集体举手判断)

师:谁来读一下自己写的方程。(集体举手判断)

师:同桌互相判断,有问题的快速改正。

师:刚才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像100+x=250是方程,那么这两个式子(l00+X>200,100+X<300)你认为它们是方程吗?为什么?

生:不是方程,因为它们不是等式。

师:是的,它俩叫不等式。等上中学我们会学习它的。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回顾小组学习过程,梳理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形象具体,影响深刻,帮助学生建立“平衡就是天平左右两边相等”、“等式”是表述其相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1)学生尝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

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材第50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

师: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小结: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写方程,并介绍方程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什么是方程。再通过练习,巩固理解。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本节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布置作业

1.含有()的()叫做方程。

2.判断下的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等式都是方程。()

(3)X=0是方程。()

(4)9.3-1.3=10-2是等式。()

3.下面哪些是方程,在括号里打上√.(1)20-8=12()(2)24-X=17()

(3)X=5()(4)A+4=56()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等式 等式

l00+X>200,100+X<300 100+x=250

6.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方法 篇六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7.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方法 篇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指出,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 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资源等 (教育部2003) 。随着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 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 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借助英文原声影视片段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英文影视片段有效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以达到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一、英文影视片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同样的学习材料, 人的各种感官在获取信息的比例上有所不同。根据相关统计, 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4%、触觉和味觉各占1%。人们能记住从视觉获得知识的10%, 从听觉获得知识的20%, 而利用视觉与听觉协同记忆, 效率高达65%。由此可见, 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的记忆效果是最佳的。影视资源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通过强化学生的“刺激反应”, 使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传给大脑中枢, 建立起信号联系并诱发人脑迅速做出反应和加速记忆, 达到记忆痕迹的长期储存。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借助英文影视片段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视听说的能力, 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李津茜2012) 。

二、英文影视片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借助多媒体影像辅助英语教学, 并形成主要趋势。多媒体影像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 创建出寓教于乐、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钟俊2009) 。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英语课堂中, 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英文影视片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涉及自然、社会、科学、文化、历史、艺术等方方面面, 其鲜活的语言、直观的动作、曲折动人的情节都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有利于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并能将单纯的言语描述转变为直观的语言交流, 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对学习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 并积极主动投入课堂活动。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听说能力

我国学生是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的, 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 受到汉语的严重干挠, 造成“中式英语”现象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随处可见。但英文影视片段中含有大量真实、地道、生动的英语对白, 为高中生的听力与口语发展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训练材料。高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选取的英文影视经典片段, 通过反复观看、不断跟读、模仿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对英语的感受能力, 掌握英美人士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和口语习惯, 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 这在一定程度也能帮助中国学生克服因听说能力滞后造成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问题。

(三) 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方式, 而英文影视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 直观地体现了英语国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高中学生观看英文影视片段, 既可以学习地道的英语, 又可以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 扩大视野与知识面, 在文化熏陶中加强对异国文化的欣赏与理解, 还可以深刻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明白在与外国人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英文影视片段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曾精选了一些经典的英语影视片段, 并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效果良好。下面, 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 阐述英文影视片段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与运用。

(一) 在课堂导入中利用英文影视片段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欲望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完成知识以旧带新、以易带难的过程,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Unit 2 Cloning The Re turn of the Dinosaurs一文讲述了人类自开始克隆动物以来一直想要克隆已经绝种动物的愿望, 并指出克隆绝种动物的条件。在导入课文过程中, 笔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As we know, human beings has cloned Dolly Sheep, 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clone a dinosaur in the real life?学生对克隆恐龙充满了好奇, 笔者适时给他们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 内容是关于哈蒙德博士召集的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并克隆恐龙的场景, 画面刺激、逼真, 紧扣文本主题内容, 一下了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看完视频后,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及之前所学的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说明文, 就人类能否克隆出恐龙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进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人类目前无法让恐龙重生的原因,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 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五Unit 3Life in the future阅读部分时, 笔者通过播放《回到未来》片段, 促使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好奇与向往, 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课文内容;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阅读部分时, 笔者通过播放卓别林主演的《淘金记》里一个偷面包的片段, 让学生了解他在无声电影时代的精湛表演;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 4Glob al warming时, 笔者通过播放电影《2012》里海啸淹没陆地的片段, 使所有学生感受到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恐惧和危害……相比纯粹的图片或文字, 使用影视片段进行教学的效果更明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 充分、合理利用影视片段辅助英语教学,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启迪他们的心智, 使他们重塑自信, 觉得英语好学、易学。

(二) 在词汇教学中利用英文影视片段

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 1 Living we ll的重点词汇时, 笔者选取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Forrest Gump坐在长椅上向一同坐着等候公交车的路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小时候先天残疾被人欺负的经典片段, 让学生观看, 然后要求用以下单词和短语完成一篇短文填空, 掌握其用法。

学生看完后兴致高涨, 迅速写出了正确答案, 也掌握了这些词汇的用法, 既达到了在篇章中运用词汇、掌握新知的教学目的, 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 在听说训练中利用英文影视片段

把英文影视片断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有效方法。只有有大量的语言输入, 才有语言的输出。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播放影视片段, 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使他们沉浸于真实、自然和地道的语言环境中, 在欣赏影片情节的同时了解英美人的发音规律、口语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等, 培养语感, 强化听说能力 (唐春吾2007)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Unit 4 Pygmalion一文改编自以萧伯纳著名戏剧《皮格马利翁》为原型的音乐剧《窈窕淑女》。笔者先播放了有关电影片断, 让学生观看, 然后设计了选词填空练习题, 简单介绍这部电影的内容。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My Fair Lady

(rather than;make a bet;make a living;fall into love with;come across;transform)

笔者要求学生用所给单词和短语填空, 完成练习题。通过这个练习题, 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剧情梗概, 既训练了篇章概括能力和阅读能力, 又为学习剧本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 影片中还有几处经典对白, 笔者据此设计了以下填词练习题, 训练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与判断能力, 使其从中感悟到真实、地道的英伦味儿。

最后, 笔者再一次播放精彩对白片段,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台词模仿、角色配音、情景表演等小组比赛。这样的训练既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中语音、语调变换的魅力, 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纠正发音, 逐步提高口语水平与口语技能, 最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结束语

将英文影视片段应用于英语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要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要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创造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的精神。实践证明, 它不仅丰富了英语教学内涵,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了解异国风情, 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 提高人文素养。只要英语教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英文影视片段, 就能开拓出一条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途径,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摘要:分析英文影视片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通过三个教学实践案例探究英文影视片段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词汇教学以及听说训练教学中的运用。认为英文影视片段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现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影视片段,英语课堂,导入,词汇,听说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津茜.2012.高中英语影视欣赏[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唐春吾.2007.英语电影片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2.

8.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73-02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旨,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

一、高中数学创新教学应遵循的要点

1、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通常是利用众多的符号语言对物体的数量、大小、体积、变化等进行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研究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计算工具。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抽象知识、概念的教学,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教学,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创新思维方式,领会数学文化的精神。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将数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实中的应用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且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的学习意义以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主动的吸收知识,调节学习计划和任务,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能力。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运用自己的能力去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吸收和消化数学知识。

二、改进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

从传授知识而言,讲授式模式教学的效益是最高的,因为讲授式教学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较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使学生学习较多的知识,这是其他的教学模式所不及的。但传统的讲授式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针对这一点,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传统讲授式模式进行了改造和补充。 传统的讲授式模式为三大主要部分: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讲授内容,最后是通过运用以巩固和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在改进的讲授式模式中,我们对这三个部分都作了充实。在复习旧知识部分,于提出新课题之前,加入了兴趣导入的环节。在教师讲授新内容部分,把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的注入讲授转化为学生参与的师生共同研究新内容的双向互动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视教材内容,或增加课堂提问,或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堂讨论,或角色对换让学生当十几分钟的老师等。我们全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点,主要是按现行课本的章节顺序排列,给出了每节课可作发散思维训练的知识点,以便展开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在运用和巩固部分则增加了教与学的反馈活动。这种反馈活动是当堂进行的,而不是课外作业和单元测验的形式。

三、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作用。高中学生的心理虽然已经接近成人,但有很多方面还有欠缺,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强,耐挫能力差,心理偏敏感,等等。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处理好师生关系,数学教师过于严厉,且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就会压制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表达问题的意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益。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学环境越宽松,教师越和蔼,越有利于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学生会迸发出特有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维的意识,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均有一定意义。根据以上分析,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严师的形象,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讨论的过程中赞扬一些能够积极表达自我想法、具有独特思考能力的学生,认真对待学生的每次提问,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次回答。在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独自动手做的,都要鼓励学生放手做,进行必要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创新行为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往往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前提。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独自开动脑筋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表扬那些问题意识强,且能够抓住主要问题的学生。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切实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质疑。这样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就是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疑问提供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解答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并在学生思考与解题的过程中,针对疑问提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解题方法,等等,让学生深度思考并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再就是要及时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给予评价,重点在学生的质疑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深度,等等,并对一些能够独立思考并独立解答难题的学生进行奖励,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让学生多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创造式课堂教学模式

前述四种教学模式是在正课上采用的,在选修课或第二课堂上则可采用创造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更侧重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分为五个环节:1.提出课题:一是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新颖的课题;二是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动脑动手能够完成的课题。2.集体发言:通过彼此交流,促进信息的扩散,从而激发新的思想。3.个人提出创造方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4.个人收集器材动手制作:在堂下或准备好器材后,第二课时内在制作室进行,以便教师指导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集中各实验完成小论文和总结:显示个人的创造成果,鼓励学生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信心,同时也学习别人和总结自己的创造经验,以利于再创造。

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独到的作用。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唤醒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创新行为;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彦;;基础数学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2]胡洁萍;;高校基础数学教学改革浅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上一篇:国有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下一篇:有关4.23世界读书日读书活动创意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