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

2024-09-14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通用10篇)

1.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 篇一

和暑期有个约会——记生命科学学院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4月17日下午3:00,由生科院学生会组织的2011度暑期社会实践大会在博学南楼E201教室举行。出席本次大会的有生科院团委书记谢颖锋、学生会主席汪小龙、08级生工杨会强、08生科二查汝晶、09生工张深彩以及全体生科院全体10级同学和部分09级同学。本次大会还有一位特别来宾——商学院07级高亮同学。

大会刚开始,生科院学生会主席汪小龙介绍此次大会的目的。本次大会是为了让10级生科院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接下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和内容分别由09生工张深彩、08生科二查汝晶、08级生工杨会强来向同学们介绍。

张深彩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他特别向大家强调了选题的原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接着他提出了选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他的介绍赢得一片掌声。接着是査汝晶同学介绍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步骤,他一再强调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时,活动时收集一些材料也是必要的。08级生物工程班长杨会强同学的“材料总结篇”的PPT演说让同学们印象生科。他主要是从基本材料收集、汇报材料整理、团队论文撰写、文本图像处理和一点经验教训五个方面具体演示。大到材料的收集途径、指导老师及课题的选择、相 关单位的联系与安排、安全隐患问题等方面,小到论文的格式、字体的选择、车票发票的保管等方面,全部一一展示给大家。漂亮却不失明了的PPT内容让台下10级即将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也对这次实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在三位高年级同学的介绍之后,谢老师也针对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介绍了组建团队以及活动的一些要求。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07级商学院高亮同学走上了讲台,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一些同学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会后,不少同学带着问题向他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次大会让我对暑期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我十分期待!”会后

10级生科二班李建军同学这样说。

2.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 篇二

纵观我党的历史, 群众路线教育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灵魂之一, 也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成功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更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选择”[1]。当前, 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 需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形势下, “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如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中央政治局的政治智慧、领导能力、工作作风都是直接的、经常的、重大的考验”[2]。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截至7月23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批259个单位全部完成动员部署, 教育实践活动开局顺利、态势良好。其中, 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新闻传媒“排头兵”被列为第一批参与单位, 成为全国新闻传媒界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标杆和榜样。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全国新闻界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示范者, 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者、推动者,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推动作用。

二、脚踏实地、不走过场, 全国新闻媒体担当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示范者

(一) 组建机构、建立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带头, 贯穿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自上而下而发起的思想活动, 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 为全党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带了好头、作了示范。对于全国新闻界来说, 上级主管单位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迅速组建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坚持把领导带头的原则贯彻始终。

7月18日, 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 蔡赴朝同志强调了坚持领导带头的重要性。“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全面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头的原则, 把领导干部带头贯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3]。在总局的部署和要求下, 各地新闻媒体单位迅速组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小组, 在单位领导干部的带领下,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基层调研等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 领导干部带头的指导方针产生了强大的积极效应, 为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

(二)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习理论思想和先进典型, 联系实际工作展开讨论

学习教育是当前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3年7月8日至10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率先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期培训班, 参加者包括总局8位党组成员和副司局以上领导干部共346人。在总局的组织和带领下, 学习教育环节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动员大会、党组学习会、专题工作会, 以及干部培训班、集中讨论、观看电影等活动, 深入人心、成效显著, 达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环节的目标。

与此同时, 地方新闻媒体机构也都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展开了对于党中央精神的大讨论和集中学习。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湖南、甘肃、贵州、湖北、宁夏、山东、山西、青海、陕西等地的传媒集团、广电局、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机构都纷纷通过工作会、动员会、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 按照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央对于新闻界提出的要求, 积极参与到学习教育环节的工作中来。

(三) 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实地调研贴近群众, 了解需求服务群众

新闻媒体始终应该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 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新闻媒体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能够进一步推进新闻传媒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领导干部走入基层、实地调研的形式, 既可以公开、广泛地听取意见, 又是一种贴近群众的实践行为, 能够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成效, 达到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事业发展的目的。

首先,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是广泛听取意见的一种好方法, 也是学习教育的一种形式。7月22日至25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童刚同志带领总局工会及中央电视台部分业务骨干赴四川甘孜地区调研考察, 深入了解群众对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需求, 开展服务基层广电的活动[4]。同时, 总局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聂辰席同志也带队亲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深入基层一线, 听取基层广电工作者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5]。

深入基层人民群众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本职工作中学习、参与、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好方式。通过走进基层、贴近群众, 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获得了更加鲜活的生活体验、更加深刻的心灵洗礼, 精神世界收获颇丰。2013年8月5日, 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次面向市属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的“走转改”报告会, 重庆市各新闻媒体的8名一线记者围绕“走转改”主题, 结合各自经历,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报告的形式, 讲述了新闻媒体工作者走基层的体验与收获, 引起在场的近300名新闻工作者的强烈共鸣。这次报告会“既是对前一阶段全市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又是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的一个重要‘自选动作’”[6]。

三、舆论导向、主流声音, 全国新闻媒体堪当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者、推动者

8月19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7]。习近平强调,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 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站稳政治立场, 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 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 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 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 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 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满足人民精神需求”[8]。

会议及党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向宣传思想部门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国新闻界要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宣传思想工作充分结合,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近几个月以来,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各级新闻媒体单位都在积极实践上级的部署和具体实施方案, 投入了大规模、集中的正面宣传报道工作。

(一) 中央媒体刊发要文要论, 通过理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各大中央媒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际, 就展开了对党的群众路线、对当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论述和分析。中央媒体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刊发的要文要论提高了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促进了广大党员的理论思考。

6月19日《人民日报》率先发表社论《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积极参与、扎实推进, 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随后, 《人民日报》连续刊发了《牢牢抓住党的生命线》、《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等四篇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6月18日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评论文章, 深入分析了群众路线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性, 系统阐明了开展这一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与此同时, 其他中央媒体也纷纷开始以实际行动报道、宣传实践教育活动。新华社6月19日即在《新华每日电讯》1版刊发评论文章《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写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际》。随后, 《扫除“四风”才能夯实党的执政之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举措》等评论文章也都陆续在《新华每日电讯》的重要版面得以刊载。此外, 《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也都大规模地在重要版面、采用大篇幅发表评论文章, 分别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作为我党思想凝聚、思想传播的阵地, 中央媒体充分报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工作会议, 大力宣传了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所刊载和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思路清晰、重点明确、观点鲜明、文风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读者是一次自内而外的头脑洗礼和思想升华。中央媒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全体党员和社会群众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学习教育平台, 能够有效地提高全体党员和社会群众的思想认识, 从而为进一步听取意见, 以及下一环节有的放矢地查找问题、自觉落实整改打好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 主流新闻媒体做好群众文章, 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学习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 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思辨和对于思想的高度凝练是学习教育的一种形式;同时, 对于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典型案例的宣传、分析和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教育形式。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和总局的部署, 全国新闻界特别是各大主流报刊媒体纷纷通过开辟专栏、策划选题、组织活动等形式, 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一批主流报刊媒体开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 努力用好的文风做好群众文章。例如《人民日报》开辟了《群众路线在基层》、《反对“四风”服务群众》等专栏;《光明日报》开设的《躬行群众路线》专栏;《大众日报》开设的《走群众路线, 树齐鲁新风》专栏;《河南日报》推出的《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和《今天我们如何联系群众》专栏等。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 主流报刊媒体不断围绕教育实践活动做细文章, 用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对群众路线在基层落地的鲜活事例进行宣传报道。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新闻媒体的内容题材普遍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即民生类的文章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民生话题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新闻媒体“面对热点问题敢于发声、策划聚焦百姓民生话题、着力反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是不少读者在阅读最近一段时期报纸时最直接的感受, 也是媒体在宣传报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大特点”[9]。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育环节中, 广大新闻媒体所宣传报道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真正做到了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做群众想看的新闻、做人民所需的媒体。

201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牢牢抓住党的生命线》

(三) 地方新闻媒体贴近基层群众, 重民生、树典型

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以及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 地方新闻媒体也积极响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号召, 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 制定方案、保证实施, 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中来。

例如, 针对水污染、食品安全等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话题, 《浙江日报》策划推出了《治水攻坚进行时》等专题文章, 并开设《亲历———来自基层联系点的报道》栏目, 刊载《夏日餐桌, 全心守护》等文章, 真实报道了问题的实际情况, 解决了群众心中的疑问和困惑, 促进了社会矛盾问题的顺利解决。《四川日报》刊载的《风雨同舟, 始终与人民在一起》等多篇纪实通讯, 生动展现了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面对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与群众心连心、共进退的生动场景。“四川新闻媒体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抗洪抢险结合起来, 在凝聚力量、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0]。《甘肃日报》在第一时间关注定西岷县、漳县交界发生的6.6级地震, 刊发了《一个村支书的两天一夜》等多篇来自救灾一线的报道, 在密切党群关系、激发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方日报》为广东省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南方日报》启动的“践行群众路线”大型系列报道, 及时反映各部门单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行动、措施和成果, 宣传好经验、好做法[11]。《青岛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连续推出《践行群众路线, 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系列报道, 将当地政府在实践群众路线中的闪亮点呈现给读者。一位《青岛日报》的读者表示“日报这次在头版推出的报道, 我仔细研读过, 发现虽然都是发生在街道上、乡镇上的小事, 但却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一切为了群众’的深刻内涵”[12]。

四、结束语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主流声音来源, 是舆论发源地。全国新闻媒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实践了中宣部和中央领导小组对全国新闻界提出的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全国新闻界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宣传优势和群众基础, 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引导, 掌握了宣传报道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中央媒体、社会主流新闻媒体、地方媒体以及新媒体, 各自发挥了优势和所长, 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媒体传播格局, 将正确的言论和思想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将正面的影响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党的执政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 把这个政治立场落实和体现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去, 我国新闻传媒才能承担社会瞭望者和监督者的责任。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来完成, 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传媒群众性原则的实质[13]。当前,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全国新闻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贯彻、发扬我党关于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一次新的实践, 是对新闻媒体本质的重新思考和强化、升华, 也将是全国新闻媒体谋求发展、突破创新的一次新的机会。

3.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 篇三

【关键词】新闻 生活 作文 实践活动

在语文2011版新课标中,积极提倡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同时,明确指出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如何帮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建议与要求呢?我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看新闻,写日记”的作文实践,取得了语文素养与生活阅历的双赢。

一、实践前的思考:

1.学生是国家的主人,却缺乏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热情。

尽管素质教育提了好几年,我们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依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和参与,成了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在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的今天,让学生通过看新闻,写日记来了解国际、国家大事,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体会社会发展的艰辛,洞察国内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积累知识,提高思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德育新途径?

2.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渠道的信息来源,学生却缺乏判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媒体的日益现代化、多样化、广泛化,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有效的关注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广泛空间。但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在海样的信息面前,无法准确地辨别真与伪,是与非,笔者设想通过“新闻日记”的方式,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从而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为培养学生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开辟一条新渠道。

3.作文教学老大难:学生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水平提高较慢。

作文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事实上,作文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没东西可写,于是就胡编乱造一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干脆照搬作文书上的内容。学生作文时,之所以难为“无米之炊”,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不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不善于积累写作素材,思路打不开,长此以往,习作水平提高不快。另外,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单一,相似的学校生活引不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而新闻能丰富学生课外见闻,是指导学生从平凡事中找题材的范例。笔者期盼通过“新闻日记”的实践,为学生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

二、实践构想:

(一)概念界定

“新闻日记”,是指在收看或收听新闻后,用日记的形式针对新闻中的某件事、某种现象、某些人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二)实践假设

此实践拟以写日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去主动关心发生在身边的生活小事,发生在周围的好人好事,发生在城市和乡村的新人新事,国内、国际上的重大时事,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新鲜而又丰富的新闻材料将会令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拓宽作文的题材,促进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爱写,能写”。在看与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看新闻、读报刊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会读,乐读”。并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吸收处理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原则:

1、异步性原则

每个学生语文基础各不相同,语文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实践中评价标准(看的数量,写的要求)不作统一要求,而是充分体现层次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他们感受到看新闻,写日记的乐趣,并逐渐在自己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2.激励性原则

在“看新闻,写日记”实践的全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有参与和收获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催化学习情绪。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爱看,乐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新闻日记的内容要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学以致用,通过读指导写,写消化读,读写结合,阅读作文同步提高。

三、实践过程与方法:

1.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

(1)组织发动,家校携手,为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和行动支持。

学校在实践前期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请有关教师做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确“看新闻,写日记”的意义以及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为孩子提供条件。由于组织发动落实,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家长多数能积极配合学校,落实、保证学生在家看、记新闻的时间,有的家长还能陪孩子一起看新闻,并与他们交流看新闻后的感想。由于小学生外在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缺乏持久性,因此家长的配合对于激发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书报的习惯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师身先士卒,发挥榜样作用。

为了让学生对“新闻日記”产生兴趣,教师率先示范,坚持天天看新闻,常常写日记,并把自己的日记通过“好新闻推荐、谈天说地、新闻角”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给了学生精神的鼓舞,让学生知道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训练中,自己并不是单枪匹马的,还有老师在与他同行。坚持看新闻,写日记对于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想退缩,教师积极向上的写作热情,给他们以鼓舞,使他们勇敢地坚持下去。教师言简意赅的文风,也给学生在习作中提供了范例。

(3)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主体作用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新闻,写日记”对提高自身水平的重要性,然后逐步掌握“看新闻,写日记”的方法,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感兴趣的新闻作为日记的内容,选择各种自己喜爱的交流形式,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畅谈自己的真切感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交流。

2.指导、落实两种基本能力:

(1)掌握“看新聞”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看新闻的主要途径有收看或收听电视、广播,阅读报刊,上网查寻等。从电视(广播)中了解新闻,除了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省市新闻等,还可以指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记者发布会”等内容。收看时,应做到全神贯注地看,并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尽可能保持原话,用较快的速度记录在一个固定的新闻记录本上,如有困难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或在其他时间段留意收看重播。

阅读报刊、上网查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浏览、跳看(读)、精看(读),对于感兴趣的新闻可作一些圈、划、点之类的记号,或粘贴下来,对于感受最深的还可写一、两句批注。同时通过“好新闻推荐,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变盲目地看为有选择的看。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更应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慢慢看,细细看,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处理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对于某些有连续报道的新闻(如新闻追踪等),可采用专题看(读)的方法,对整个新闻事件有较全面的了解。

(2)有感而发,及时捕捉看新闻后的感触和想法。

看懂了新闻,并不意味着就能写日记。因为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各不相同,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写这类日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得讲究一个过程,遵循“异步性原则”。它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于初学“看新闻,写日记”的同学来说,写新闻日记的要求可放低到:学生在看新闻后,采用“剪报或摘录”的形式作为新闻日记。尽管从形式上看是暂时放弃了作文,可对于那些原来没有看新闻习惯的学生来说,剪报却是一个很好的感知和积累的过程,既为今后写新闻日记打下基础,要求又不算高,没有难度,不“闷”学生,学生也不会因此造成心理负担,那他们就有兴趣,对此产生了积极性。

第二阶段:

收看或收听新闻后,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并简单地写几句感想。在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对于一些标题已能准确、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的新闻,可以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扩充。

②绝大多数新闻的导语都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新闻的导语,用摘录重点词句的方法进行概括整理。

③对于内容较多的新闻,可将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简要的经过等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

第三阶段:

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新闻后,能引用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作适当的引申和联系,即结合自己的想法或身边的小事,敞开心扉,溶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谈自己的感想。通常可以:

①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提醒人们重视。

②针对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行为,进行辨证,从而找出正确的做法。

③针对社会生活中违反科学的一些错误行为或现象,明辨事实真伪。

④针对社会上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进行歌颂,以弘扬正气,倡导文明。

当然,还有许多方面可写,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有感而发的新闻,都可以作为这类日记的材料。从总体上看这类日记,篇幅上比较短小,形式上与读后感十分接近。学生习作时不会有较大困难,可写作时还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来自于新闻报道,在谈自己的感想时要抓住一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引用新闻的内容不可全篇照搬照抄,要学会取舍、归纳和必要的引用。

3、营造环境,活动激励,措施保证,为实践活动长期有效的实施提供保障。

为了使收看、记录新闻长久地得到开展,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发的习惯,安排周三的谈话课和隔周一次的语文兴趣课时间,让学生说说新闻,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提供演讲锻炼的场所,并将这项活动纳入主题队会中。在黑板报中开辟“新闻日记集锦”栏目,还安排每月一次好日记年级巡回交流展示活动,同时向社会推荐优秀人才,如本班有30多位学生成为“常州日报”“武进日报”特约小记者。

四、实践成果:

1、激发了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收看(阅读)新闻的习惯。

我们对本班学生进行了统计,活动前每天收看新闻节目的占15。6%,偶尔看的占58。2%,基本不看的占26%。活动后每天看的占81。5%,偶尔看的占16%,基本不看的占2。5%。活动前每天看各类报刊的占43%,偶尔看的占49%,基本不看的占18%。活动后每天看的占82%,偶尔看的占16%,基本不看的占2%。活动前没有一人关注网上新闻,活动后凡家中有电脑的同学,每天都去查看。活动前与他人谈论新闻话题的占12。6%,活动后占92。1%。家长们也普遍反映;现在孩子们一回家不是先玩,而是先翻阅当天的报纸,看新闻联播则成了孩子家中的必修课。可见,“看新闻”成了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2、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常识的熟悉与了解。

通过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或阅读各类报刊上的新闻,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一改过去“阅读量以课文中的教材占多数”的现象。据初步统计,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阅读量大约为2000字,那么一个月下来就达到60000字,以此类推不满三年就能完成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他们不仅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从新闻中了解到“政治、文化、科技、体育”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新闻以它独具的时代性、快捷性等特点,使学生自然地接近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

3、及时地关心、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看新闻,写日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不再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也提高了,如:学生在看了有关随意占用农民耕地事件的连续报道后,写下了《农民的土地得救了》、《为“退耕还田”鼓掌》等,日记中有的阐述了对土地被随意占用的痛心,有的痛斥了一些人只顾自己捞钱,不顾工厂环境污染给人民健康带来危害的丑恶行径……,学生们还通过国内外的新闻,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的历史使命。

4、提高了学生辨别、筛选、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新闻报道,学生必须进行筛选、处理、吸收,才能将它们转化为日记中的材料。从中锻炼了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孩子已能规范地把感兴趣的新闻剪贴成一页页剪报,并进行分类整理,编成了剪报集;有的孩子将收集到的好新闻制成了专题网站;大多数孩子爱上了新闻日记,每当阅读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便会兴致勃勃地写上一两段。在“新闻发布会,好新闻推荐会”上,孩子对于一些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总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察力、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提高,

5、扩大了作文的题源,解决了“无米”的难题,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过去一到布置写周记时,一些学生便感到头疼。自从进行“看新闻,写日记”的实践后,新鲜而又丰富的新闻题材源源不断而来,令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习作的题材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从而促使习作水平迅速提高。学生多篇文章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30多位 “常州日报”特约小记者也是从中锻炼出来的。

4.小学活动新闻稿 篇四

同学们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师们说:“每人献出一点关怀,会点燃爱的希望,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相信无私的奉献和爱心,人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建筑工程系第四次干部培训大会于xx月xx日晚8:00在xx楼209举行。

本次培训大会指导的老师是徐冬林老师。本次大会他主要讲了三个方面:

一、作为学生干部的自身要求;

二、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发挥什么作用;

三、制度建立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同时徐老师指出,优秀的学生干部要有自信心、责任感和亲和力,从而更积极有效的管理班级,并从中体现出情商;身为学生干部不仅要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更要服务好同学。

本次大会将会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了班级全面发展,为全面明日的辉煌添上一笔灿烂的色彩。

为了进一步发扬雷锋精神,传递纺大学子的浓浓爱心,20xx年xx月xx日,服装学院心理服务站——依心小屋联合蒲公英协会开展了校园爱心捐赠活动,为xx小学的孩子们募集各种学习和体育用品,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活动室。

活动开始前,心理服务站充分准备,大力宣传,活动过程中,全体成员热情高涨,积极号召同学们播撒爱心。全校师生在得知募捐活动后,纷纷前往募捐点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一时间,爱的暖流汇聚纺大南湖校区。一件件爱心捐赠,承满了大家对贫困孩子的关爱。心理服务站对捐赠者的信息进行了详细登记,对捐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活动结束后,心理服务站和蒲公英协会就师生捐赠的物品做了整理归纳,集装成箱,由蒲公英协会将捐赠物送往xx小学。

5.小学新教师见面课活动总结新闻 篇五

——记数学组新教师见面课活动

金秋九月,又一批意气风发的教师加盟**小学这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数学组也迎来**校园里唯一一位90后新教师——**老师。

*老师经过全体数学组研讨帮助分析理解教材,并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组内的讨论,于9月26日、27日,寻老师先后进行了新教师见面课的试教与展示课活动。活动中,校长、书记、数学组各位教师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听评课活动中。数学组更是根据本学期“有效课堂教学——互动对话”课题研究出发,制作了课堂观察量表,让每位老师带着观察侧重点来听课。

此后,**小学数学组骨干教师**更是激情澎湃,结合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上了一堂重建课。*老师教学功底深厚,驾驭课堂能力强,教学思路清晰,师生互动活跃,知识能力并重,为所有的新老师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也为接下来的数学组活动注射了一支“强心剂”。

活动后,9月28日,全体数学老师与听课行政人员集体研讨。从老师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点评老师们听课仔细认真,针对实际提出中肯评价,有发自内心的真实赞美,也有真真实实的善意建议。参评老师们各抒己见,易校长、漆书记更是从整体到细节上对此次见面课活动做了重要点评。评课活动气氛活跃,思维碰撞。

6.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 篇六

1.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最重要的性质, 每个人

在学习语文课文时都会对文章有一定的品评, 在过去的教学中, 只要是涉及到问题就会让文章失去美感, 所以我们在学校开展各种语文活动, 让每位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项目, 从而品评成果。

2. 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以前老师或

学生是靠自己设计问题, 用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这一目标时, 从中得到的体会是仅有个别的几个同学参与, 学习的面积都很狭小, 学生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 学习的能力也自然不会得到提高, 同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课堂教学效率却很低。这是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假如让课堂的主要形式变为语文活动, 这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而且在每一节语文课中语文活动都能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3. 天真活泼是学生们的天性, 孩子们也喜欢在愉快的气氛中

学习, 学生们普遍不喜欢以往的教学模式, 原因是以往的教学主要是理性的剖析文章, 解读文章, 我们所提倡的语文活动是和这大不相同的, 我认为学生们一定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 如果参与了这样的活动, 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有所提高。老师设计语文活动时要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灵活机动得多, 而且也比较容易掌握, 同时学生们也会参与设计, 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项目

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朗读、故事比赛、导游、演讲、表演课本剧、游戏、名人访谈, 习作品评、书法品评等许多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也用过这种教学方法, 但都是短时间的几分钟或者偶尔用一回这个方法, 而现在我们整个语文课堂都贯穿着这种教学方式。比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 在实际教学中, 第一节课我们要用写悼词纪念周总理为语文活动的开始, 可以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人向周总理告别, 之后我们再由老师和同学们朗读文章, 这时就不需要老师讲解太多, 学生已经能够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人物的心情。而且学生还能够说出这篇文章作者哪里写得好, 这是因为学生们有心理上的体会。大家一直在说优秀的文章可以让读者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语文课堂的这种设计正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舞台, 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 有所收获。可以想象, 这样的方式不管是从认字、书写、写作方面还是从读文言文方面都会让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时间长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怎样更好的开展语文活动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 我曾经上过一堂“趣味识字课”, 办法是让孩子布置教室, 之后让他们在精心布置的教室里找自己喜欢的文字, 全班同学找到了几百个字, 除去以前学过认识的字对于学生而言, 还有很多是陌生的字, 这时我利用画水果等方法, 帮助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或者是让他们根据字做各种各样的动作, 让他们猜是什么字, 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 而且还会组词。

在上《雨铃铛》这一课时, 我采用的方法是诗歌朗诵比赛, 学生朗诵的有动作, 有感情, 而且记得还非常牢固。诗歌所体现的意境已经全部展现出来, 也用不着老师过多的去分析讲解, 在结尾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们再续写诗歌, 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同样写的很好, 同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方法不仅应用在诗歌、识字等简单内容教学方面, 而且还可以运用到阅读、习作等方面的教学中, 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到《草原》一文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当导游, 虽然时间紧, 效果不尽如人意, 但同学们却找到了草原的很多特点, 而且好多同学在写文章时不自觉的就利用上了这些特点。甚至有的学生能写出导游诗, 这是给学生最大的收益了。

语文教学活动运用到阅读教学中确实有文章分析不透, 蜻蜓点水点物, 但同时值得我们一提的是以前我们把文章分析的很透, 学生依然不会读, 不会写, 不会用,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把过去的指导方法彻底的放下, 让学生的思维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让语文教学活动彻底成为写作能力提高的工具, 成为扩展知识范畴的工具。

总之, 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 不断充实其语言库存, 并从积累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特别是对相同主旨, 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 更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我们一直在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 除了思想上存在着惰性之外, 还有就是, 在心理上没人去用我们也不敢尝试。既然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平台, 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以上是我的一种设想, 希望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摘要: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 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 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 (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 设计起来很难。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的生成性畅所欲言, 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地变革, 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 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 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

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七

一、面对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的动力还不具备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其实,这一理念的提出,其目的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我们的教育走向世界先进教育之林。基于此,国家教育部才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并明确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这种自上而下的改变使得我国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许多教师还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就要马上实施这门课程谈何容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检查怎么办?只能先列入课程表上再说。于是,学校的课程表上冠冕堂皇地出现了这门课程,一问学生才知道上的都是其他课程。可叹!

综合实践活动这么好的一门课程,为什么老师们对它“爱”不起来呢?为什么学校打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旗帜,行“传统教育”之实呢?其实,作为一种教育政策的改变,一定要有丰富的原始经验的积累。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人多、地广,教育资源匮乏,要改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改革应该面对国情,面对实际,自下而上地开展,才可以持久。仅以国家政令的方式颁布,难免使教育工作者们心生畏难情绪。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谈何容易!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仅仅停留在课表上,其首要原因在于:第一,有的学校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因编制问题仅仅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有这门课程而无编制问题深感忧虑。第二,学校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实践活动基地,才能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然而,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要提供这样的设施,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第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的观点没有转变,一时还无法接受这门课程。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网上查资料,认为这与考试无关,太浪费时间,肯定会加以阻止。

所以,要想切实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并要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等。仅是口头上喊一喊,文件上写一写,剩下的全扔给一线教师去操作,是很不实际的。同时,还要做好社会、家长、教师的宣传和思想转变工作,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一切有益的创新和实践,并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另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讲座,向学生介绍各学科前沿知识、查阅资料的方法、常用科研方法、各类主题活动报告撰写方法、人际交往艺术等,为学生交流、对话、研讨创造有利条件。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想“爱你”,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的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在一些师资水平较好、设备比较完善的学校,正在逐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首先,教师因素。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具体表现在:(1)忽略过程。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对教师自我思考与理念的忽略,即过程呈现有余,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2)对活动方式的曲解。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主要表现在:重视其知识的获得,忽视其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的深度的分析与体验。(3)指导策略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等等。

其次,学生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出,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优于比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习不平衡性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一些学校因为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专用教室或实践基地,这样就很难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小组活动之中,长期下去自然会变成少数优等生的“专利”。

因此,我们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应该多一些探讨,让它更适应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地进行。

四、检验综合实践活动,其中的矛盾难以取舍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活动”,其独特的价值只有通过师生的实践探索才能获得。然而,在现有的学校条件、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这门课程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步履艰难。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这一矛盾,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加以解决。“爱的矛盾”一时还无法化解。

8.小学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篇八

XXXX年3月11日,息陬镇三峪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美化校园。三峪小学迎来了樱花树、枫叶、木槿花等多种花木, 让它们住进了三峪小学的校园。师生齐动手,这些花木在三峪小学的校园里安了家。少先队红领巾监督岗负责花木的灌溉、维护。

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峪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净化了育人环境。

通过校园绿化美化,让大自然的美景走进三峪小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春天般的温馨,为三峪小学的师生创建了健康、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

9.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 篇九

(官网新闻稿)

4月30日上午,静安集团“孝道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静安养亲苑多功能厅举行,这标志着静安集团从中高层领导做起的孝道文化实践教育工作即日起全面开展。

自2011年起,静安集团开始向养老产业转型,现已成为全省养老产业的领头羊,这与集团遵循并倡导的孝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在静安人眼里,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是大孝。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孝心,才能对父母尊敬,对朋友真诚,对公司尽力,对社会奉献。一直以来,集团董事长孙斌都希望能在集团内实现孝道文化的实践工作,这不仅将大大推动和谐企业的建设工作,更是通过集团这近千个家庭在当今社会传播孝道正能量。

参加此次启动仪式的近60名学员,半数以上都是集团本部的中高层领导。在这场“孝道文化实践教育活动”中他们率先垂范,作为活动的第一批学员在静安养亲苑为生活不能自理的长辈们擦洗喂饭。他们秉承“与长辈携手共创幸福生活”的理念,为长辈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用真爱回报着社会。

活动由“孝道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办公室主任朱泽文先生宣布正式启动。静安集团监事长叶宜德先生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学员代表在台上慷慨激昂的宣誓,更是激励了在座的每一位职工,立志要齐心协力将静安集团孝道文化理念推上更高的台阶。为了让在座的各位学员都能熟悉服务长辈的方法,静安养亲苑护理部主任许尔芳女士将自己多年来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在现场进行分享。

10.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新闻 篇十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创新,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如何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践活动要紧扣现实生活

教师只有通过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程“认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其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去参观,让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去测量、计算,并规定时间,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二、实践活动要体现学生主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扮演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角色,关键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和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大纲的要求。例如,在一次小学数学课堂上,一位学生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大胆地提出如何才能使“植树问题”这一个比较深奥的知识点被学生所掌握,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实践活动要重视探究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小学数学课程能够带给他们生活中的帮助,探究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和“认识时、分、秒”等内容时,就有很高的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价值,可让学生亲自到市场上买东西,认识钟表上的时间等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重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四点:紧扣现实生活、体现学生主体、注重能力培养、重视探究价值,这样才能逐步改变以往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上一篇:物业企业不能承受之重下一篇:快递行业的成功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