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2024-09-14

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共3篇)

1.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篇一

浅谈城乡学生心理差异

枫岭头中学 刘跃进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城乡除了经济的差异,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也十分巨大,特别是多年前颇为轰动的“马加爵事件”,我们从中应该已经看到了乡下孩子成长环境对其的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调查,主要研究的是中学阶段城乡学生心理差异及其调整策略。旨在分析中学阶段城乡学生心理差异的产生、差异的大小、差异的类型以及表现形式,为中学教师针对城乡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规律与差异,组织教学、开展课外活动、调整差异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不适提供帮助。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人们已经认识到“科技就是生产力”。然而要创造生产力靠的就是教育。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经济的发展,在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的今天,我们要看到我们的教育在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的种种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在发生着强烈的变化。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调查,主要研究的是中学阶段城乡学生心理差异及其调整策略。旨在分析中学阶段城乡学生心理差异的产生、差异的大小、差异的类型以及表现形式,为中学教师针对城乡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规律与差异,组织教学、开展课外活动、调整差异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不适提供帮助。

一、发现差异 我所在的学校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我校来自乡下的学生较多,来自城区的学生相对较少。刚上课不久我就发现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有很多的差异。城里的孩子似乎更聪明,更活跃,我似乎也更喜欢聪明而活跃的城里孩子。城乡孩子的差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

从上课发言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乡下孩子表现较为沉默,而大多数城里孩子发言特别积极;从写作文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乡下孩子写作的材料十分缺乏,看他们的作文经常是反复那么几件事说来说去,而且还经常说不清楚。我不明白都已经是高中的学生了,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作文,他们似乎连城里的小学生都比不了。作文里“大”和“太”分不清楚的事情时常发生。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经常会给出这样的评语“除了这几件事你就没事可写了吗?”这样的评语并没有改变他们写作的方向,反而更造成他们无话可说,结果到后来很多孩子的作文一开头都是这样写的“今天又是作文课,我真的不知道写什么,怎么老师就一定要写作文呢?考试如果不考作文该多好啊!我真是烦恼啊,我该如何完成今天的任务呢?我不能不写,因为老师可能会告诉班主任的,所以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写了,然后就有了上面的一段话,不管怎么说,我都要先完成字数再说吧…”接着就是他们连篇的不知所云。而大多数城里的孩子写作材料相对丰富,语言相对生动,就连写字也比大多数乡下的孩子要工整、漂亮得多;从语言训练课上看,大多数乡下孩子能讲好普通话的极少,并且由于他们受方言的影响比较大,他们都不愿意主动开口说普通话,而大多数城里的孩子就大胆很多,在发音方面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能说好普通话的人也相对较多,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比较积极……在这些“事实”面前,我“理所当然”地喜欢上城里的孩子,我以自我的心态认为,城里孩子能配合老师上好一堂课,当然应该得到称赞和表扬。我喜欢他们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二)、性格、心理差异

慢慢地我发现这些孩子不仅仅在课堂上有极大的区别,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区别。大多数城里孩子性格较开朗、外向,爱说话,爱与人交流,在课间休息之余喜欢找老师谈心聊天;而大多数乡下孩子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看见老师也是怯生生的,如果你看见他,对他笑,很多孩子也是以腼腆的一笑来回应老师…有个别乡下孩子有极强的自卑心理,表现在不喜欢和成绩好的同学,以及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往,在我与孩子的交谈中得知,他们往往不愿意和这些同学交往,是因为他们一直主观到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和家庭富裕的同学是不愿意和他们这些“穷鬼”交往的,这就是严重自卑心理的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

看到这些种种的差别我不禁在心里产生疑问。我开始和其他老师探讨这个问题,我想知道他们的看法是否和我一样,他们是不是也不太喜欢乡下的孩子,因为他们太沉闷!这个时候有老师站出来说到“你来自城里,你当然不了解乡下的孩子,你以为他们想这样啊,他们也想表现,可是你眼中看到的都是城里孩子的优点,而没看到乡下孩子的优点。你知道你过的是什么生活?而他们又过的是什么生活吗?”一句问话提醒了我。是啊,我不了解他们。我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就应该从了解学生出发。在同事们的鼓励与指正之下,我开始我的调查了解工作,开始通过我的教学工作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我慢慢的发现其实乡下孩子也有很多优点,例如他们很淳朴、善良、好学…

二、分析差异的成因

在与乡下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我的很多看法还是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的,比如他们不够活跃,比如他们不比城里孩子写字好,还比如…通过这些交谈我了解到因为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孩子心理因素。我发现,只要我们能很好的和乡下孩子交流,他们也一样会变成和城里孩子一样开朗的学生。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掌握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心理差异,那么这对我们的教学、孩子的学习以及心理健康的成长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分析起成因应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能就我所掌握的一点资料做一些浅要的分析。

(一)、经济因素的制约

首先我们应该从经济因素的制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句老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这种观点似乎应该有所变化了。我看到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像“马加爵”这样,在穷困中形成了极其自卑心理,并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极其自私、暴戾、怀疑一切的变态心理;一个是像苑振超(鞍山一中的一名高中毕业生,父亲在他二岁时去世,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哥哥,是母亲靠捡垃圾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这对坚强的母子不愿接受资助,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业)那样,在穷困中自强不息。形成了坚强感恩的性格。我所教的学生中就有一位同学因为家庭贫困而形成严重自卑心理,但是他自己却从来不承认,他的思想非常偏激,想问题看世界都是以最坏的角度来看,因为贫困,他甚至认为那是父母的错。当然更多的学生表现在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来到条件相对家里较好的学校,我们也学会了享受,不愿意回家过清贫的日子。虚荣心比较强烈。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生活在乡下,乡下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仍然盛行,打架斗殴等事情也常常发生,学生很早就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例如我看见很多乡下的孩子吸烟较早,他们对这些不良习气是习以为常,看到这些事情也不认为那是不对的,特别是过年的时候,竟然可以在大街上摆摊公众赌博。很多未成年人也围观其中。辍学的学生是大大超过城里的孩子,社会风气是能挣钱才叫本事,因此造成很多乡下孩子厌学情绪严重,很多学生成绩比较差,很多人不以为耻。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拜金注意心理尤其严重。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乡下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的头脑中根本没有什么教育理念。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因此生育孩子较多,更加无暇照顾孩子。我所教的班级,来自乡下的孩子没有独生子女的,一般都有三个以上,多的有五六个,在计划生育抓得仍然比较严的今天,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应该吃惊,再由于贫困,孩子的教育更成问题,他们从学会走路讲话那天起,就意味着他们将成为家里的劳动力,他们除了学会劳动,根本就不可能在家庭中得到其他知识,有些孩子看到劳动的艰辛才愿意学习,而大多数孩子只会埋怨家长。有部分家庭存在严重的暴力倾向,有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长起来的。父母并不认为他们打孩子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孩子受其影响也存在严重的暴力倾向,因此逆反心理极其严重。性格扭曲的危险比城里孩子相对较大。

(四)、学校教育水平的限制

乡下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还不一定能上学,就算家里给上学也由于乡下学校的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孩子不能接受比较正规的教育,在乡下真正能取得教师资格的老师还是少数,代课老师仍然比较多。能讲好普通话的老师就更少了。学生自然会受其影响,当来到城市的时候,看到自己与城市学生的差别,自然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在乡下的学校中,仍有老师体罚孩子的现象,有些不合格的教师还动手打学生,我所教的班级有一个男同学对老师都有一种仇恨心理,我曾经和他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我知道,他在读初中的时候曾被一位教师扇耳光导致耳膜破裂,造成耳朵听力下降,因此他对老师形成仇恨心理,并且不爱学习。

(五)、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例如曾遭受意外打击而形成偏激、暴戾、冷漠的性格;家庭变故使其形成内向,多疑的性格。其他因素受外力因素影响较大,不好做全面分析。这里不再做一一论述。

三、问题的解决

我们只有很多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乡下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走上一条心理健康的大道。家庭的贫困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其解决,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是可以用学校教育来弥补的,社会风气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责任不仅仅在学校而在整个社会,学校当然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培养一批合格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心理辅导教师的缺乏不是我们这种城乡结合的学校才缺少,很多大城市的学校也还仍然缺少这样的教师,那就要求我们的一般学科教师也要学好心理教育课程,要时时和学生谈心,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愿意把心理话告诉老师,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我们为了所有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一起努力。

2.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篇二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乡投资差异;农村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3-0019-05

一、引言

1978年以来,我国普遍实行的农村家庭承包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产量上升大大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随着农村改革能量的释放和改革的重点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又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容对于启动内需至关重要,但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有效需求不足,直接抑制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容,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对于拉动内需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认为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政府采取的发展战略背离了本地比较优势的结果。[1]李实认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首先应该从体制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使得农民有更多的进城机会,一个平等的就业和公平的收入待遇机会;其次是农村的税费改革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行大幅度的税费减免或者完全免除农村的税费;最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调整。[2][3]Shi、Guanming、Zheng Yi(2002)运用9个省的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将不能得到解释的城乡收入差距的42%和小时收入的48%归因于劳动力市场扭曲。[4]Shi、Guanming(2002)用同样的数据进一步研究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发现户籍制度可以直接解释28%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剩余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影响则只能由未观察到的因素解释。[5]王永中(2002)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加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其使得农民既缺乏机会公平的权利,也未得到结果公平的权利,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首先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其次赋予农民一定的结果公平的权利。[6]World Bank(2003)认为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削减收入差距,中国早期的农村市场化改革曾迅速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7]陆铭、陈钊(2004)基于1987-2001年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城市化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8]王小鲁、樊纲(2005)的研究表明影响城乡收入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方面的因素、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方面的因素。指出解决贫困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加和就业扩大,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给中高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收入大于给低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收入,反而扩大了收入差距。政府转移支付对接受地区的农村内和城乡间收入差距有扩大的作用,市场化本身不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9]章奇、米健伟、黄季焜(2007)认为改善社会各阶层实现收入向上流动的机会应该成为农村发展政策的中心,包括帮助农民提供生产率水平和在非农活动中的比较优势、增加人力资本、降低杂费负担等。[10]王少平、欧阳志刚(2007)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制约了农村居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长期看,我国应着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一次降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11]阎大颖(2007)通过二元经济相关理论阐述了市场化进程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区内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与本地区市场化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2]尹继东、王秀芝(2008)通过对江西的实证分析显示,由于转移劳动力只能得到其创造财富的较小部分,因而仅有就业转换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13]侯风云(2004)提出并论证了一个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城乡两区域模型,从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溢出的角度对城乡发展差距进行了理论解释。[14]侯风云、付洁、张凤兵(2009)借鉴贝克尔的“家庭收入不平等及世代之间的变动性”理论,构造了一个城乡收入不平等及其动态演化模型,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政府投入作为基本变量来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及其动态演变的理论机制。研究表明:转变传统城乡不平衡发展战略,政府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将会显著提高当期的农村人均收入;通过逐期传递可以有效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15]

本文认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固然和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转移、农村税费改革、政府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已有的研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提高地区收入水平的作用,尤其是在“投资拉动型”的我国更是不可忽视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变量,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本文就此思路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

三、我国城乡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投资和农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变了农村的整体面貌。1981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9.9亿元,2008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090.1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28年间,农村固定资产增长了将近100倍,年均增速16.31%。198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223.4亿元,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4760.62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28年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1倍,年均增速11%。 从以上数据和图1可看出,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蓬勃的生机,给农民带来实惠,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收入不平衡

虽然改革开放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收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逐渐拉大。2008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2007年增长21.3%,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低4.5和5.3个百分点,农村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9%,而城镇投资占86.1%。 如图2所示,30年来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的这种差异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和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比较一致的趋势。

是呈现缩小趋势的,这主要是因为乡镇企业投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投资增长和农民增收。第二个周期是1990-1999年间,城乡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这主要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移到以城市为中心,全社会投资呈现出以特区投资、沿海地区投资和开发区投资为重点,农村投资被边缘化。第三个周期是2000-2008年间,城乡投资差异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一周期有一点需注意,从2004年开始,城乡投资差异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速度是逐年递增的,但是同期城乡收入差距却保持相对的稳定。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和资源在城市的集聚,城镇投资对拉动城镇居民收入的作用越来越弱,城镇投资的边际收益经历了十几年的递增期后开始出现递减的趋势。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目前在农村投资不足的情况下,适当的将资源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不仅不会降低城镇居民的收入,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的增收,即我国现阶段投资和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帕累托改进余地。

四、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设计和数据来源

1.城乡投资差距。城乡投资差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在以城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投资萎缩,农村经济增长缺乏有力的推动力。农村经济无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上不去,最直接的后果即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经济的开放水平。经济开放度=FDI/GDP。经济开放度越高,地区的收入水平也越高。但FDI主要集中在城镇,它的发展有利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扩大地区差异。

3.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全社会从业人员-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全社会从业人员。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的吸纳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16]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但考虑到我国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4.政府参与经济资源分配的程度。政府参与经济资源分配的程度=财政收入/GDP。目前,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经济政策都是向城市倾斜的,财政收入越高,政府投向城市的资源越多,城乡收入差距也越大。

5.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基本建设支出/财政支出。我国的基本建设大量用于城市建设支出,这将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城市大量建设都是由农民工完成的,这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又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这又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该指标的系数取决于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

6.财政支农比例。财政支农比例=财政用于三农支出/财政支出。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但是在以城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下,总体而言我国财政支农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7.财政用于科教文卫支出比例。财政用于科教文卫支出比例=财政用于科教文卫支出/财政支出。我国政府科教文卫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这一指标的比重上升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8.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从理论而言是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定义: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因此预计该比例的上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9.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镇总人口/全国总人口。城市化进程总体上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二)模型设计

为了实证分析城乡投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设定如下的回归方程:

其中:id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例;cxinv表示城乡投资差异,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B表示各个控制变量,其中包含经济的开放水平、就业的所有制结构、政府参与经济资源分配的程度、基本建设支出比重、财政支农比例、财政用于科教文卫支出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城市化水平。在回归过程中,采用逐步回归法找出最能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模型。

结合表1的统计结果和统计计量判断标准,本文认为应该选择模型9,但在模型9中,B3、B4、B6、B7在统计上不显著,且D-W值为1.61,模型可能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文在模型9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计量回归,采用逐步删除该4个指标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各个指标的统计是显著的,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文认为用该模型来反应城乡投资差异视角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合适的。

(三)实证结论

1.X系数为0.49,在1%水平上显著。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下,城乡投资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显著的,即当前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2.B1系数为8.44,在5%水平上显著。由于FDI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经济开放水平越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3. B2系数为3.89,在1%水平上显著。笔者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从B2的系数可看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力超过乡镇企业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4.B3系数为6.47,在1%水平上显著。政府参与经济资源分配的比重越大,政府的财力越雄厚,但是由于政府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因此财政收入越多,用于城市的支出越多,从而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5.B5系数为-0.056,在10%水平上显著。政府用于三农的支出,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支农比例越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会缩小。

6.B6系数为2.56,在5%水平上显著。科教文卫支出比例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高,主要因为城市集中了科教文卫的资源。

7.B8系数为-3.69,在10%水平上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是限制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该转移投资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加大对农村的科教文卫支出,即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固然和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存在密切的关系,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农村教育落后也是密不可分的。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产生高效益的保证。

(三)加快城市化速度的同时提高城市化的水平

一般来说,一国的城市化水平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远远落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经济存在着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但如果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

(四)政府要适当兼顾农村经济,平衡城乡的经济政策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典型的是投资以城市为中心,如当前经济危机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农村投资依然是“冷清清”,这种典型的城乡经济政策的不平衡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最核心的因素。因此在实行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政策的同时,政府经济政策应当适当的扶持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5).

[2]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

[3]李实,岳希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J].理论参考,2005(4).

[4]Shi,Guanming, Zheng Yi.Changes in income inequality and welfare under economic transition: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02.

[5]Shi, Guanming. A Directed Search Model of Inequality with Heterogeneous Skills and Skill–Biased Technology[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2.

[6]王永中.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加剧的制度成因与对策选择[J].山东经济,2002(11).

[7]World Bank. Globalization,Growth and Poverty[R].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8][16]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9]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

[10]章奇,米健伟,黄季焜.收入流动性和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7(11).

[11]王少平,欧阳志刚.The threshold effect ofthe urban-ruralincome disparity on re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X, No. 3, August 2007.

[12]阎大颖.中国市场化进程与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J].当代财经,2007(10).

[13]尹继东,王秀芝.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J].南昌大学学报,2008(5).

[14]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

[15]侯风云,付洁,张凤兵.城乡收入不平等及其动态演化模型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机制[J].财经研究,2009(1).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rural income ga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vestment

ZHENG Qun-feng

(Zhong 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Hubei Wuhan,430073 China)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rban-rural income gap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narrowed to the overall expans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1981 - 2008 d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vestment, studies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relevant control variables in the control,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invest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s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othe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lso include open standard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and so on.

3.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篇三

[关键词]性别差异;小学生;数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由于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同,造成男女生大脑发育也存在不同,因此这种性别差异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克服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不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成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一、小学生数学能力性别差异分析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这是小学生性别差异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造成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一)性别差异的生理因素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男孩和女孩出生后,他们的大脑继续沿着不同的轨道发育。女孩大脑中的一些区域发育得比较快,而男孩大脑中的另一些区域则发育得更快一些。因此,同样年龄的男孩和女孩,他们大脑的发育阶段会有所不同。男生比女生的大脑中负责空间感知能力的部分要强,男生大脑在立体思维上要优于女生,而语言表达上,女生优于男生,但是这并不能定性的说明男生脑发育优于女生,因为脑是可塑的,教育同样起到改变思维的能力。

在性激素方面,男生体内含有比女生高十多倍的雄性激素,雄性激素就像男生的动力推进系统,使男生表现出更高的活力,更愿意寻求刺激,更爱冒险。男生体内更高含量的雄性激素导致男孩的大脑向男性化发展,最终使得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在结构、功能以及发展轨迹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二)性别差异的心理因素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女生的生理发育要普遍比男生快,因而思维发展也优于男生,男生倾向于逻辑思维,其数学能力相对较高,女生思维较为开放,想象力更强,而且思维时间长,相对稳定。这就造成男生过快的思维与女生稳定思维存在着差异。在认知方式上男生容易冲动属于冲动性的场独立特征,而女生沉稳喜欢思考,属于沉思性的场依存特征,因此男生在数学学习上反应快,有独到的思维,而女生则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习。

(三)性别差异的社会因素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在我国一直有着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存在,家长、社会普遍有着女孩子脑瓜不灵,即便小学学习好,到中学、高中就会被男孩子超过,甚至认为女生到中学阶段学习就会吃力等等,这些陈旧的社会观念,不但不能有效缓解男女生性别差异给数学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还会造成女生心理负担,特别是自卑心理,从而扩大了性别差异的反面影响力。

二、有效克服性别差异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方法

(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性施教”

小学教师要根据本班级男女生学习数学能力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分段式教育,对数学能力强的可以将数学知识加深,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对于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采用锻炼思维能力的教学,用一些趣味数学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互动的整体,对数学能力差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性口头评价,只要有进步就要表扬,从而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提高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是要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有的放矢的提高女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各种手段使女生树立学习好数学课的信心,可以采用“我是小老师”的教学方式,让女学生当老师,通过学生自己上台讲解数学题,来增强学习数学的决心,培养学习兴趣。在课下将女生与数学能力强的男生结合成学习小组,在男生的带动下使女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改变社会刻板印象,树立正确的性别观

性别差异更多的是受心理因素影响造成的,而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现象影响,因此要降低性别差异对小学数学能力的影响,就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摈弃原有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性别观,不歧视女孩,改变根深蒂固的对女生数学能力差的传统认识,理解先天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后天的努力下,人的大脑是可塑的,数学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全社会都要从鼓励女生努力学习数学出发,树立正确的性别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小学生性别差异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教师要通过正确的、科学的引导和帮助,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提高女生数学能力,培养起男女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数学的基本思想[J]. 数学通报. 2011(01).

[2]凌生智.关于“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辨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6).

上一篇:颜体笔画教学下一篇:711便利店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