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报告

2024-07-26

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报告(精选7篇)

1.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报告 篇一

在机电机的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无论在德育还是在自我修养或是学习生活中我都有一定的提高。

在平日生活中,我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班中同学友爱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一步一步努力实现它,希望在大学毕业时能交出自己的满意答卷。 岁月如梭,又一个学期即将拉下帷幕。在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在自我修养或者学习培养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收获。

在思想政治表现上,我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关心时事动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班中各种活动。

在道德品质方面,我热爱学校,遵守校纪校规,行为得体,有良好的道德意识。 在学习方面,我勤奋刻苦、自强进取,努力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道德品质方面,我热爱学校,遵守校纪校规,行为得体,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在平日生活中,我热爱整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室友之间相处融洽。在学习基本知识之余,读书来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丰富自我的视野。

未来的生活需要靠我自己来谱写新的 篇章,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磨砺自我,最终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

2.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报告 篇二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高职教育,综合素质测评

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方法, 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 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职院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不仅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提供相应的依据,还能正确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方向发展,重点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对公平合理的评价一直是教育者们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分析

1.测评内容过分量化

据了解,最早的测评完全是按学习成绩排队的。后来,随着社会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和呼吁, 测评内容中加入思想品德、文体活动、社会活动能力等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部分,这些能力仍然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测评,对学生的各项表现打分,然后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综合得分,并据此给予相应的评优奖励。在综合测评中,有包括参加某项竞赛获奖等的科研能力得分,有反映学生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担任校院系班级学生干部、遵守公寓文明规范等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得分等。参加的活动越多,综合素质测评得分越高,这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活动参与得多能否代表德育水平高? 如果不能,那么如此评价内容是否会给予不恰当的引导? 思想品德如何量化? 过分量化的测评标准容易让学生学带着功利心参与活动, 不利于学生成才成人。

2.测评标准过于个性化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测评标准一般都是各校自己制定的,在学校的大标准下,各院系都还有自己的标准。有的学校院系会组织自己的测评小组,每个班派出代表参加,大家共同讨论测评标准的制定,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为了各自利益“讨价还价”的情况。甚至各班会组织自己的测评小组,各班根据本班情况制定各班的测评加分细则。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套超越学校综合素质测评方案的加分方法,在德育和智育部分的分值算法存在不同。一方面,各班级作为学校这个大的集体中的小集体,如果不统一评价的“单位”,则没有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各班级都有特点,在统一测评细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违背大方向有特色地创新与构建,是有利于班级建设的。但是,这种特色创新的度如何把握呢? 显然需要有关部门分层级的有效监督。

3.测 评目的异化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 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受现实多种因素束缚是外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起统领作用的原则和理念体系。部分学校评价学生的侧重与学校培养人才目标不相符,学生的认可性和接受度不高。测评工作本身缺乏目的性,存在为测评而测评的现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正是为了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综合测评当做“绩效考核”,而并非“绩效管理”。这样虽然简化了工作,但是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发展性评价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实施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纳托尔 (Latoner) 和克利夫特 (Crift)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即对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 使被评价者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改掉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实现发展的目标。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发展性评价推动学生发展

发展性评价促进发展是指评价应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而不是过程之后, 评价首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正在发生的进步。教师要通过日常评价活动使学生直接地、深入地参与到全面发展中, 通过强调学生的进步和成就而非失败和缺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进步。评价是一种建设性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反映学生发展程度的标尺。

2.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只测量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发展性评价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因此,它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发展性评价必须是多元评价,一方面保障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事实上,评价只有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才能真正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3)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个体、关注个性、以人为本,这决定了它在彰显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收集学生发展关键环节上的典型表现, 记录学生个体的成长变化,更要注意体现学生独特的个性与特殊的才能。在记录形式不仅要有传统的“分数”,更要有丰富翔实的描述和实证材料。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全面地收集反映学生个体发展状况的材料和对学生个体发展历程的描述,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感受个体的成长,感动于生命的力量。

三、构建高职院校发展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布鲁纳说:“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叶圣陶说:“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发展性学生评价归结底必须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为了使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学生综合发展的整体状态,并确保该指标体系能科学、有效地收集学生成长信息,学生综合发展性指标的确立,应基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塑造独立人格”为前提,以“强化行为规范”为抓手,以“挖掘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完善道德境界”为导向,构建多维度三级制发展性评价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框架:

一是确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维度,作为一级指标;

二是加强对各维度的研究,弄清楚其基本内涵,把同类或类似的内容加以合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负担,构建符合教育目的和学生发展实际的二级指标;

三是认真研读、领会和挖掘二级指标的主要内涵,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与潜能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三级指标,并作为学生评价的基准内容;

四是根据三级指标的指向,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科学筛选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行为表现,作为观测点。涉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学生成长必要的具体指引。

笔者所在学校构建的发展性评价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框架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维度发展的评价,以基础性素质、拓展性素质为一级指标,德育素质(15%)、智育素质(40%)、体育素质(5%)、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12%)、文体素质与身心发展(12%)、团体活动与社会工作(12%)为二级指标,另有附加分(4%);评价主体包含学生本人、班组、辅导员等。每个学生都持有一张综合素质测评卡,全校所有班级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测评手段包括纸笔测验、评定量表、轶事记录、口头测验、档案袋评价等,对学生品德、做人处事态度、创新能力、生态文明等注重文字描述。该方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

3.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三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高考最显著的特点是“凭分取人”。“凭分取人”的高考固然公平、

公正、高效,但是其“指挥棒效应”对教育产生的弊端为世人诟病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还是教师、家长,都将考试分数视为命根。不谙世事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压抑天性、缺乏活力,漠视社会、不负责任、不善合作、自私自利……长辈们不是没有看到他们的这些问题,但是在分数面前,这些问题显得微不足道。当他们跨过高考的门槛,进入高校,步入社会,学业成绩逐渐处于次要地位,而只是作为综合能力的一小部分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曾经的骄子原来存在这么多的不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他们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高考改革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刘海峰教授曾归纳出八对主要矛盾,其中之一就是“统一考试与考查品行的矛盾”。统一考试的主旨之一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其目的是保证选才客观公正。而考查品行对于选才是非常重要的,有才无德之人从某个角度上说对社会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但是,品行的考查由于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高考作为一种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几乎同时诞生的统一考试,为新中国的建设选拔了成千上万的人才。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人需要全面的素质与个性的发展,那么,作为选才重要手段的高考,是否应该停止走向只认分数的极端,逐渐地朝考查素质回归呢?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若不改变“凭分取人”的现状,现行高考制度将继续成为素质教育的障碍。

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到底谁该为这次经济危机负责?人们辩论、反思的焦点是人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力等问题。而这些无法用知识多寡来考量人的品质,是只重分数的高考无法“指挥”和引导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思考只是一方面,当我们用“80后”“90后”称呼新一代时,其实已隐含了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担忧。

综合素质评价用“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两个维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亦将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要求个体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将自己融入团队、进行有效团队合作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常缺乏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高校虽然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由于“疾入腠理”,治起来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

将综合素质评价明确纳入高考录取的考量范围,将会在观念上逐渐影响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在新高考的引导下,家长和学生不会只认分数,而教育工作者应借此良机大力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4.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报告 篇四

一、踏实稳重是我的本质

回看自己这些年,不说远了,就说高中这三年,本人都是踏实稳重的。或许是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原因,我从一上学就知道自己必须要非常努力,才可以对得起我的父亲母亲,也知道自己不能是成绩过得去,一定要是成绩够上985才可以,所以本人在三年中,从不会像别的学生那样迷茫无措,我时刻都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己该有怎么样的行动,这些使得我比同龄人都看起来要稳重成熟许多。虽然我偶尔也希望自己像其他同学那样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成长,但我清楚明白自己不可以。唯有踏实稳重才是我可以将人生过好的条件。

二、积极乐观是我的心态

不过回看自己高中这三年,家庭条件的不足,并没有让我变得自卑,相反,我因为自己有着踏实稳重本质,从不会因为其他人比我的优秀而感到自卑,看到自己不足的时候,我通常都会积极乐观地对待,并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默默放在心里,在学习上不断去努力去超越。在高中的三年里,本人也因为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同学,并与身边的同学打成一片,拥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勤快上进是我的原则

要说高中三年里,我在学习上有什么原则的话,那么勤快上进就是我的原则。因为我深刻明白我的家庭条件并不能让我在学习中可以有所懈怠,我懈怠一点,或许别人就要超越一寸,我时刻都会勤快地对待自己的学习,让自己安心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我知道如果自己不上进不勤快的后果,这使得我从来都将勤快上进作为自己的原则,而不是别的什么开心快乐作为原则。那些以开心快乐作为处世原则的人,我是羡慕的,也是不敢去奢望的。唯有勤快上进可以带我走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5.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报告 篇五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鹿泉市大河镇杜童小学教师

郭会芹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评价必然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功能,关注学生有成长过程和个体差异,评价时,不仅仅评价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不仅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让学生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不仅仅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享受快乐和成功……《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评价尺度和标准,确定了科学正确的评价措施和实施方法,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正确指南。应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几年来,我感受颇多,下面我主要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一谈如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首先,取消百分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纵观现在大多数学校,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实行着“应试教育”的制度,他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那就是“成绩和分数”,而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制定了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我摒弃了百分制,在班里建立了“星星、月亮、太阳”体系制,每当学生有突出表现时,就奖励一颗“星星”,五颗星星换来一个“月亮”,五个月亮换来一个“太阳”,利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当学生做出突出贡献或竞赛、特长等取得优异成绩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这一体系制进行调整和创新,这样,模糊了学生之间复杂的个体差异,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学校评相结合的方法 我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的内容,除实施了“星星、月亮、太阳”的体系制以外,我还建立了“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纪律标兵、道德标兵、文体标兵、劳动标兵)评比制,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今天一天我都没做小动作,老师表扬了我”“我今天帮助了一名小同学,老师奖励我一颗小星星”等,周末小组互评,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各学科教师在学生互评的甚础上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各种“标兵”,通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反馈给家长,和家长交流意见并做出最终的评定。这种评价,全面、全程的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帮助学业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并促进了养成教育的形成。

二、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为了更好更快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地点,抓住适当的机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兴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评价学生时,要发自真心,注入师情,要有爱心,充满期望,让学生感觉轻松而有动力,自信充满希望。在评价学生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时,不要太随意,太随意的话容易使学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不能正确评价自已。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学生,使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善意的提醒学生,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更好的发展。如有一次,一个同学在日记里说某某总是偷看别人的日记,面对这种问题,我没有当着班里的同学揭穿这位学生,更没有指责他,我专门上了一节心理教育课,内容是〈〈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旁敲侧击,暗中指点,不但使这位同学改掉了偷看别人日记的恶习,并使全班同不受到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觉得,最好的赞美和激励不是在人前,而是在人后,所以,我还经常在人后赞美学生。这样的赞美和激励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学生的进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有一次课间,我看到班里的一位女同学把地上的一张废纸从地上捡起来扔到垃圾筐里,我没有当着她的面表扬她,而是对其它同学说:“某某同学把废纸扔到垃圾筐里,她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没想到,这句话迅速的传到这位女同学生耳朵里,不但使这位女同学更爱护环境,而且带动的全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也是教学中经常应用的评价,这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而且能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心写出。

书面评价的途径十分广泛,各科作业本,一张小测,一个作文,一篇日记,老师都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如在语文作业本上我写道:“你的字真是太漂亮了,希望你以后能成为我们班的书法家”;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的学生写道:“真可惜,要不是这一步做错,你肯定得“A”;你真棒,最难的地方你都做对了,可是你不应该马虎,做错这么简单的一步”;在一个丧失了学习兴趣的同学的日记里写道:“古人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我觉得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更有深意,试着改变现在的心态,换一种心情去学习会更好”;在给一位非常调皮的学生,作业从不完成,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信中写道:“你是个聪明、爱思考的男孩,虽然你年龄小,但在课堂上你是一个真正的小主人,你能够认真读书,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你是个多么爱动脑的孩子呀!每次看到你渴求知识的目光,老师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你;每当遇到疑难问题,同学们答不上来而你却能回答得清清楚楚时,同学们都打心眼里佩服你。老师真诚地希望你不要因为一时贪玩而耽误写作业,要懂得珍惜时间啊”…....特别是更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的成长记录,写评语时,要反映出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善于利用书面评价,能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激励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6.小组等级评价提升学生素质 篇六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 展小组互助评比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是一名数学教师,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精心编 制“学案”, 引导学生自学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为“和谐互助”活动小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使原有的课堂变的平台, 使原有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偶尔有不主动学习的同学, 组长和组员也会及时发现, 及时鼓励, 及时帮助。每个同学都尽我所能地为小组添光彩。“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时题目的难度较大, 同学们还可以跨组交流, 激烈研讨。教室的后面设有小组活动评比表, 激起了孩子们的上进心, 你追我赶的劲头已在班级弥散开来, 孩子们在“和谐互助”的小组活动中体会到初中学习的快乐。

二、在班级活动中开展小组互助评比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只注重学业成绩,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及强调智力因素, 忽视非智力因素等都将与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班主任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通过小组互助竞技的方式开展各项有意义的班级活动, 能开发学生潜能, 彰显学生个性, 增强班级向心力, 提升学生素质。

1.读书交流活动。

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 而且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睡前十五分钟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隔周一次主题鲜明的读书交流活动更是让同学们翘首企盼, 每月一次的读书展示活动更是各组同学PK的大擂台。“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班级这个大花园里, 每一种花都在竞相吐绿, 而班主任则是那个修剪、浇水、施肥的园丁, 她在努力让每朵小花越开越艳。这一小组竞技活动让孩子们的心静了下来, 他们在书海畅游、饱食着精神大餐。“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生的言谈举止更加得体, 文化底蕴更加丰厚。

2.体育竞技活动。

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 体育锻炼至关重要。我在与家长达成共识后, 在班级以组为单位开展体育竞赛, 孩子们在小组的帮助和鼓励下每天进步一点点, 不断地超越自我。不仅如此, 家长们也在孩子的带动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的体育观念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 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活力, 用实际行动诠释“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

三、在养成教育中开展小组互助评比

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离开了这一环节, 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给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不能仅靠几次班会、几场演讲、几个口号, 需要在日常学习活动的点滴中不断积累。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 班主任的工作琐碎而繁杂, 只有讲究方法与策略, 才能事半功倍, 从中享受到特有的幸福与快乐。许多实践告诉我们,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与奋斗, 会成为一个人前进的不竭动力。小组互助不但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 而且会驱除所有不和谐现象。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恰当引导、适时鼓励、完善评比方案、设计班级活动, 让学生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增进友谊、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四、小组等级评价,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7.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报告 篇七

【关键词】学生评价 ; 高校学生评价制度 ;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9-02

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被提高到相应的高度,而素质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加强素质教育。[1]高校素质教育则应是基于基础教育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高校人才培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一、学生评价与高校素质教育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的,对学生的优秀程度进行的价值判断。[2]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建立的较为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及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显得相当重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理想。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既包括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的结果,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生目前的发展情况。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更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视专业教育轻人格教育,重视课堂知识教学而轻社会实践,这无疑是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相背离的。推行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探索中逐步的前进。

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求高校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口,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评价制度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的经常性的工作,它往往重视学年的成绩总评,并与其他因素(如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相关,这种旧的评价制度渐渐显示出与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不能满足现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高校学生评价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评价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即在活动结束时,对活动最终效果的鉴定,偏向于注重教学的结果;另一种是侧重于定量的综合评价。它是以学生的德、智、体三方面的表现及成绩进行量化,确定三方不同的比例,然后对学生一年内的三方面成绩以及附加分数作为学生当年的综合成绩,并以此作为各种奖励评优的依据。而这两种评价都是受到传统的,以掌握知识的为主的片面的评价方法,其具体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内容的偏差。智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素质教育不仅仅只要求学生智力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的提高。但目前的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智育方面,并且对智育的理解和评价上,总是倾向于将课程的成绩与智育成绩直接划等号。因为在各项评价中,课程的成绩是最容易比较的。如体育在评价中占的比重很小,一般计算在参加的活动中,而德育的评价则更具有主观性,这样就导致了在学业评价中智育占据中心地位。而对智育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掌握的是否牢固,却很少关注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由此导致的就是学生只注重课程的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产生负面的影响。

2.终结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多数的高校无论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还是对综合素质的评价,都是以对学生评价的结果作为工作的总结,这个结果就是学生学年、学期甚至毕业所做的鉴定记录,以这些记录作为学生得到表彰的依据,这些结果所行使的就是总结的功能。而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评价的结果过去的受教育的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故而学生也得不到这段时间自己表现的反馈。这样一来,学生的不足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而缺点也不易及时改进。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另外,虽然评价得到了一定的结果,但是有些情况下学习过程会与评价结果相悖,那么,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展情况的判断就存在不准确也不合理的方面。

3.评价人员的单一性。传统的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根据已有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3]然而大学教育的特点则决定了大学生不仅仅要接受学校教育,与此同时也要接受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社会的教育,因此对大学生发生影响作用的就不仅有老师同学,还包括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在对大学生进行评价时就理应有以上这些人员的参与。但是实际上同学之间的互评,家长及社会人士的评价极度弱化,甚至没有。教师虽然能够对学生一些方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变化,但是教师的评价不能代替其他人员的评价,还必须有其他人员的参与。

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自主性评价的缺失。学生既然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方面占据主动性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自我评价的主体性。自我评价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自我评价的弱化会导致学生不能随时监控自己的学习,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做到及时的调整。这种学生在评价中的被动地位,会导致学生与其他评价人员的互动减少,评价所具有的导向和激励等功能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评价制度出现的以上问题,都会使对学生的评价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在高校实现完善的素质教育,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

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1.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充实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察学生对本学科、本專业和课内知识掌握的多少以及牢固程度,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而且也要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是对学生智育的评价,应该成为高校学生评价的核心。另外,也要重视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除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应是评价的内容。[4]对于这些方面的评价,其结果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既能体现人的身心发展要求,又能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endprint

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过程性动态评价系统。现行的高校学生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只有结果性评价系统,过程性评价少。要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吸取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的精华部分,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注重个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在这种评价中,要注重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理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这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这样一种评价方法,一方面能获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此时,学习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5]

3.建立多主体的评价模式。我们所探究的素质化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因此,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及社会人士等介入到整个评价体系统,诸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更能注重评价的时效性。[6]同时,在对主要内容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主体的评价标准,并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渐淡化用等级和分数衡量。社会人士的评价,能判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认可度;评价能使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提高积极主动性,激励自我;[7]教师则注重抓学生的发展个性,因材施教。[8]多元主体的评价,能够为学生从多角度提供有关学习的信息,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

综上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评价的及时反馈是一个重要环节。“应试教育”中一锤定音式的反馈结果,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调整,从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应该以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功能为主,全面发挥评价的整体性功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职能,用发展、动态而不是静态的眼光来看待评价结果,以此才能正确看待素质教育所需要培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建议[J].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20日.

[2]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联合 编.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吴伟鸿.建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碳素与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12月

[4]朱永祥.试论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17卷第6期

[5]田杰.试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基本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0年6月第3期

[6]曹长德. 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4月第2期

[7]李春玲.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的教学途径[J]. 广东教育,2004年第2期

上一篇:收听收看十九大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教学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