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歧义现象的句法分析

2024-09-01

论英语歧义现象的句法分析(精选3篇)

1.论英语歧义现象的句法分析 篇一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葛蓓蓓

歧义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众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在总结歧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歧义现象的分类入手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跟学生探讨歧义现象。

歧义现象是由不同因素造成的,既可以是语法的也可以是词汇的,还可以是语音和语用的。因此划分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类型也不同。如王震雷从歧义产生的条件分句法平面的歧义和语义歧义;李汉威、黄春珍(2001)从三个平面理论角度将歧义分为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郭文静()等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等等。本文则从歧义产生的原因角度,将歧义分为四大类。

一、与语音有关的歧义

1.语音停顿

(1)十二加/三/乘以五等于多少?

(此句由于停顿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果,分别为27、75。)

(2)他们/三个/一组去工人中作调查。

(可以认为只有三个人组成的一个组作调查,也可是他们一群人三个为一组分组调查。)

2.轻重音

(1)几天之后,他终于想起来了。

(“起来”读重音时为动宾关系,轻音时为动补关系。)

(2)你们笑什么?

(“什么”读重音时表示询问,轻音时表示责难。)

3.语音内部曲折

(1)这个地方没有缝。

(“缝”读féng时,表示缝补;读fèng时表示缝隙。)

(2)这人真好说话。

(“好”读hǎo时,表示这人通情达理,不为难人;读hào时,表示这个人爱说话。)

以上主要是书面语情况,口语里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同音字上,如:你们什么时候qīzhōng考试?(qīzhōng是指“期中”还是指“期终”?听者肯定分不清。)

二、与词义有关的歧义

现代汉语词义组合中一部分歧义是由词义问题引起的,与语音引起的歧义不同,它们不仅在书面语中存在,而且在口语中同样如此。

1.词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

(1)你先坐这等着,我去买饭。

(这里的“饭”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大米饭,也可指各类煮熟食品。)

(2)来的多半是文学院的学生。

(“多半”既可表示数量概念“大半,超过多数”,也可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2.由短语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

(1)这孩子样样都好,就是不会说话。

(“不会说话”既可指是哑巴,也可指交际方面不善于与人交流。)

(2)大家都说他手长,我倒没发觉。

(“手长”既可指手体细长,也可指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

3.由兼类词引起的歧义

“服务员,我的饭不热了。”

(“热”当动词用时,表示饭不加热了;当形容词时,表示饭凉了。)

三、与语法关系相关的歧义

1.由结构关系的.多重理解引起的歧义

下边那根棍长三寸。

(“长三寸”既可构成主谓关系,表示长度为三寸;也可构成偏正关系,表示比较,为长度上多出三寸。)

2.由层次关系多样性引起的歧义

高级干部俱乐部。

(“高级干部俱乐部”一种层次是“高级”与“干部俱乐部”构成直接关系,指干部俱乐部高级;另一种是“高级干部”同“俱乐部”构成直接关系,指俱乐部是高级干部的休闲场所。)

四、与深层语义关系相关的歧义

现代汉语词义组合中,大多数情况下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一致的,有时深层语义关系有分歧,可以在表层结构中体现出来。不同的切分有不同的结构层次,这是与句法结构相关的歧义。但是有的是深层语义结构有歧义但无法从表层的结构层次中反映出来,不能通过层次切分发现歧义。

1.与施受关系相关的歧义

由于通知的人搞错了,会议只好改期。

(当人为“通知”这一动作的受事时,意为被通知的人搞错了;当“通知”这一动作是施事时,意为发布开会通知的人搞错了。)

2.由语义指向不同引起的歧义

这些点心同学们都吃了。

(“都”的语义可指向“点心”,意思是说同学们把点心都吃完了,但不一定每个同学都吃到;另外,“都”的语义也可指向“同学们”,意为每一位同学都吃了点心。)

我们还应当看到当前歧义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足:有些歧义现象模糊不清,歧义与多义的区分还不是很严格,有关的研究理论及方法还有待突破。另外,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加强对口语歧义的研究,重视应用性的歧义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2.论英语歧义现象的句法分析 篇二

关键词:英语写作,句法,负迁移

Odlin给语言迁移这样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习得的 (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1]。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 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语言正迁移对外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语言负迁移往往影阻碍着语言的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常可见语言负迁移的影响, 特别是英语写作, 它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较为薄弱的一项。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学习者使用母语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屡见不鲜, 把汉语的句式结构和习惯用法运用到英语句子中, 从而产生“中式英语”, 这便是语言负迁移对英语写作影响的典型例子。

普遍语法认为, 二语习得是以母语习得为基础, 母语参数直接影响二语习得的参数;语言学习者在普遍语法理论的指导下, 以母语参数为基点, 重新设定新的参数, 从而发生语言迁移。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表现在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篇等方面。其中最常见的是句法负迁移现象。英语是形合语言, 汉语是意合语言, 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决定了语言迁移发生的条件。英语在遣词造句时, 通常用到衔接手段来表达特定的逻辑关系和句法关系;汉语则主要通过意义上的相关和一致性来实现上下文的衔接。英语写作中的句法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主谓一致、语序和否定形式上等。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学生作文中看到, 学生在进行英英语写作的时候, 多用中文思维去构建英文句子, 较少用到英语思维, 处处可见翻译的痕迹, 这样写出来的英文文章结构单一, 上下文不连贯, 缺乏衔接, 难以理解。

1 一致关系

英语中的一致关系是英语句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张振邦指出, 英语中的一致是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在人称、数、性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协调关系, 主要有人称的一致, 数的一致和性的一致[2]。英汉句子之间的一致关系区别明显, 英语中的人称、数和性在句法上必须保持一致关系, 而汉语则没有这种一致关系。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 往往忽略英语的这种一致的语法规则, 产生语言错误。受母语的影响, 学生的英语作文中, 发生句法一致的负迁移。常见的是主谓不一致、名词代词不一致、分词逻辑主语不一致、平行结构的成分不一致、倒装和there be结构的主谓不一致等方面的负迁移现象。

例如: (1) English and French grammar is (are) different.

(2) Either the principal or his assitants is (are) to attend themeeting.

句 (1) 中, 不可数名词grammar由两个形容词English和French修饰, 指的是两种语言的语法, 谓语动词应该用复数形式。这里用单数形式, 是违反了主谓一致的意义一致原则。

句 (2) 的谓语动词应该跟最近的名词的单复数保持一致, 用复数形式。原句的谓语跟前面的主语保持一致, 用了单数形式, 是错误的用法, 违反了英语句法中的就近一致原则。

汉语中表示复数的词非常有限, 比如多名学生用“学生们”, 多位教师用“老师们”, 并可以此类推。而英语中的名词复数除了规则的-s, -es词尾之外, 还有不规则的变形形式, 同时, 谓语动词也应做相应的变化。

由于中英文语言在名词、代词和先行词表达上的不一致, 英语学习者的作文中常常出现令人费解的句子。

例如: (3) I’ve heard that (those) stories before.

jing, there are many delicious dishes we can eat.)

句 (3) 和句 (4) 的错误在于没有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指示代词和名字在中英文的用法上的差异, 这些在汉语句法中没有的一致原则, 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会忽略的。

2 语序

研究者Krashen[3]认为, 词序方面的错误往往是由于学习者生成目标语句子时逐字翻译本族语的表面结构引起的。由于本族语的迁移, 学习者造出的句子是母语中会出现的, 但是目标语中不会出现。英语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 语序较为固定;汉语则是根据具体的语义, 句子结构有所不同, 语序比较灵活多变。汉语中的疑问句是通过标点符号表达的, 没有语序的变化;英语的英文句通常是同过语序的变化来表达。

例如: (5) Have you seen the movie? (你看过这部电影吗?)

(6) You have seen the move. (你看过这部电影。)

句 (5) 作为疑问句在汉语中的表达跟作为陈述句 (句 (6) ) 时的表达语序没有发生变化, 而英文中的疑问句要求使用倒装, 将助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 同陈述句相比, 语序明显发生了变化。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经常用陈述语序表达疑问句。比如, 要提出因特网是否影响学习的论点, 学生用陈述句表达成:

(7) Internet Influences Learning. (Does Internet InfluenceLearning?)

学生在英语写作时, 没有对中英文叙事习惯的不同做出调整, 常将状语的位置放错, 或者写出的英文句子头重脚轻。

例如: (8) I yesterday in the park met him. (I met him in thepark yesterday.)

句 (8) 表达的意思是:我昨天在公园遇见了他。用前面一种表达是按照中文的语序逐一对应的翻译过来, 没有考虑到英文表示时间和状语是放在句末, 或者为了强调放在句首这一特点。

作为英语语序变化的典型强调句, 跟中文的强调句在句法上的差别就更大了。英语中的强调句是“it’s...that...”基本句型, 将被强调的部分放在it的后面, 句子的其他成分则放在that之后。汉语中不使用固定句型来强调某一成分。

例如: (9) Was he broken the glass. (It was he who broken theglass.)

是他把杯子打碎了, 强调动作的施动者“他”, 在英文中将he放在it’s...that...句型的that之前,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往往采用中文思维, “是他把杯子打碎了”, 直接中文语序翻译成句 (9) 的前一句, 导致错误。

3 否定句

英语中的否定结构形式多样, 有部分否定、全部否定、双重否定等, 否定的成分可以是主语、可以是谓语或者整个句子。否定词的位置灵活多变, 比较而言, 中文的否定较为简单, 否定词就放在否定成分的前后。英语否定形式的复杂性成为英语写作者的难题, 在学生的英文写作中, 否定词的乱用, 否定句的结构错误比比皆是。

否定宾语从句, 英语的正确表达是把否定词放在主句中, 修饰主句的谓语动词, 汉语的表达则是直接放在这个被修饰词的前面, 这一点跟英汉句法差别极大。

例如: (10) 我认为他没有错。I think he isn’t wrong. (Idon’t think he’s wrong)

句 (10) 句, 汉语否定的是宾语从句的主语, 根据汉语习惯, 英语写作者表达这一意思时, 将母语的否定特点迁移到英语中, 写出he isn’t wrong错句, 英语的正确表达应是将否定放在主句中, 修饰主句的谓语, 正确的表达是第二句I don't’think...。

英语的部分否定和全部否定是英语学习者的难中之难, 中文中没有部分否定和全部否定的概念, 否定形式结构简单, 英语中否定词位置的不同, 意思表达完全不同。

例如: (10) I do not remember all these formulas.

这是部分否定的句子, 修饰限定词all, 意思应该是:这些公式我并非全记得。但是学生往往采用英汉一一对应的方式使用语言, 在要表达全部否定意思, “这所有的公式我都不记得”, 使用上述句子。

4 应对策略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和语言规则完全对应的较少, 给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带来一定的困难, 且学生在英文写作时, 很少关注中英文句法上的差异, 不能利用英语思维帮助写作, 而是将母语的思维习惯迁移到英文写作中, 由此势必产出不地道的、带有汉语句法特征的英语作文。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得出, 应该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思维习惯, 对比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别, 做到语言间的自由转换, 避免在写作的时候将汉语句子逐字翻译成英语。教师应该善于收集和总结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 归纳学生作文中语言负迁移的特征, 并提出应对和纠正策略, 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改错和总结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语言学习, 减少负迁移。

参考文献

[1]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3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3.论英语歧义现象的句法分析 篇三

语言性歧义是不可避免的。在其历史嬗变中,是与人类思想由单一到复杂同步的。在历史发展的过中,一个词最初出现时,总是单意的,即仅仅用来表示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者行为。但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语言也必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许多单词逐渐获得新意或转意,即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词义从一个发展为多个,词的表现力与表达力增强了,也为歧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一、英语歧义的含义

语言学家迄今对歧义所下的定义,常常带有两种倾向。多数定义是分类性的。阿特金森等人区别为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前者“以单个词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为基础”,后者指“句子中词与词之间发生不同的组合关系”,给出的语义学的定义:“具有两个或更多命题的句子”。我们认为,对于歧义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侧重地讨论某类歧义,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分类的歧义定义而无总的概括,难免造成实际上的困难和混乱。所谓“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都只能是就歧义的触发因素作出的相对的区分。实际上。歧义常常交叉混合,难以截然分别。显然,分类的歧义定义在断定这样的歧义时会遇到些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有一个总的概括,则问题可迎刃而解。其次,分类的定义即使相当详尽也难免挂一漏万。原因是,按照分类的定义,不具备该类特征的情况便被认定为不属于该类歧义,甚至根本不承认为歧义。结果便容易将其他类型的歧义排除在讨论之外,而实际上的歧义却千差万别,决不止于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两类。

某些关于歧义的定义带有浓厚的学派色彩。莱昂斯关于语法歧义的定义是:“任一(按生成语法)可作一种以上语法分析的句子”。认为歧义是“具有相似表层结构的句子在深层结构上的差别”。作为歧义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学派完全有权采用不同的模式、但是,作为对于如此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的定义,如果完全纳入生成语法体系,则未必能为所有语言学者所接受。对于类似的定义提出以下两个问题是完全合乎逻辑的:(1)歧义句如果不按照生成语法分析就不是歧义的,(2)生成语法能否解释所有的(即使仅限于语法的)歧义?答案都是否定的。

歧义现象的分析不应该是某种理论的专利,歧义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它的存在和内涵不应取决于这种或那种语言学理论模式。歧义分析的不同角度和方法有助于揭示其本质机制,但不可能改变歧义的性质和存在。

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任何一种歧义,不论其触发因素如何,最终都落实于意义;没有意义差别的歧义是不存在的。随着语言运用这一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意义的讨论又转而偏重使用意义。格雷斯区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威特金斯坦(Wittgenstein,1958)的看法最为极端,他认为词的意义“就是使用”,

二、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词汇因素

1派生歧义

英语中常用的前缀多半具有歧义,如:anti一意为“反对、防止”(antiwar)还可以表示“与通常形式不同的”(antihero);mis-表示“错”(misunderstand)和“坏”(mistreat)两个意思。对于句子“They arearrying an under handed plan'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他们正在执行一项人手不足的计划。二他们正在实行一项秘密的计划。以上两个歧义来源于前缀under-。这一前缀由介、副词under演化而来,具体意思是“在一之下”,转化为抽象意义:一是数量程度在需要之下,不充分;二是在掩盖之下做事以逃避注意,秘密的。所以,underhanded相应地表示“人手不足的”,和-“秘密的”。

英语的后缀也常有歧义。如英语的-er(-or)后缀是多产型的,使用频率极高。名词、动词、形容词加上该后缀所构成的派生词可表示:一是人,如teacher(教师)、hater(怀恨者)、hunter(猎人)、singer(唱者)、New Yorker(纽约人)。二是器物,如silencer(消音器)、indicator(指示器、指示剂)、filter(滤器、滤纸)、three-decker(三层甲板船、分成三册的书、三片面包两层夹心的三明治)。

再看这样一个句子“This hair restorer is afraud,”可以理解为“这种生发剂是假货”也可理解为“这个修复头发的人是个骗子”。由于主语的制约,充当表语的fraud也作相应的转化:指人时是“骗子”,指物时是“假货”。

词的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当一个词体现不同的结构关系时,也触发歧义。例如:The letteris unscalable,这句话会产生两种解释;这封信是不能加封的;这封信是可以开封的。这是由于前缀,un一加动词词干和后缀一able构成的形容词,是按两种不同的方式组合的:a,un-+V-able,b,un-V十一able。词的内部结构不同,词的语义内容随之改变。例句的第一个意思,un-与形容词构成一个否定的形容词,意思是“不能加封的”。第二个意思动词unseal与-able构成一个肯定的形容词,意思是“可开封的”。

2合成词歧义

合成词具有一个以上(通常为两个)词干,在结构和语义上组成一个整体。合成词与名词短语的混淆会造成歧义。如:Nobody likes the blacksheep,意为一没有人喜欢害群之马。二没有人喜欢黑色的羊。一义的blacksheep是一个合成词,二义是一个名词短语。类似这样可以做两种解释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3转化词歧义

这类歧义指词形相同但词类不同而触发的歧义。经常出现的有名词和动词的转化。例如,Time flies,一光阴似箭。二把苍蝇的速度记录下来。按照一义,time作为名词是“时间”的意思,相应地flies便是动词fly的单数第三人称形式,是“飞逝”的意思。按照二义,转化为动词,是第二人称祈使式,表示“记录…的时间”,flies也因而为名词y,(苍蝇)的复数形式。还有名词与形容词和副词的转化。如,He saw theRussian dance,他看到俄罗斯人跳舞。二他观看俄罗斯舞蹈。一义的Russian是名词,二义是形容词。英语表示民族、国籍的专有名词大都当作形容词使用。一义的dance是动词,充当the Russian的宾语,二义的dance是名词,充当saw的宾语。

三、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

一般地说,英语中某些句型、习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法。但是,语句的读法(音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言语的语境、说话人的心理、个人习惯、话语题材等多种因素;音位特征的变化常常影响言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触发音位歧义的原因是:一书面语掩盖音位特征;二在口语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情

况,如音变、停顿不清、同音异义等。

讨论音位歧义的用意是:一是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它只有借助包括语音在内的一切手段才能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语言的描写也不能脱离语音这个层面。二是强调语音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内容不仅是44个音位和一些读音规则,而且有语调、重音、连音等特征,我们称这些特征为超切分特征。

1语调歧义

语调指说话时音的高低升降变化。语调的变化影响言语的交际功能,因此,一句话如能以不同的语调读出,便触发语调歧义。一个语调组内音变最突出的音节就是调核所在,它是语调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语句的信息中心。

2重音歧义

英语有词重音和句重音之分。词重音是一个单词音位结构的一部分。句重音指句中读得比较响亮而有力的音节(通常,实词有句重音,功能词没有句重音)。重音对于区别词义、词类、语义和结构关系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讨论重音触发的歧义是十分必要的。

有些单词虽具有同样的拼写形式,却具有不同的重音,因而表达不同的词义或词性。

单词进入句子后,有的保留词重音,有的失掉词重音。保留词重音的词,读得比较响亮清晰,具有句重音。句重音的有无对于语义、语法信息有重要影响。

3同音异义歧义

这里的同音异义是广义的,包括同音异义词和口语中由过渡音而产生的歧义。例:

“How is bread made?”

“I know that!”Alice cried eagerlv,“You takesome four,,,

“Where d0 we pick flower?”the white Queenasked。“In a garden orin the hedges?”

“Well,it isn't picked at all,”Alice explained,“it'sground…”

“How many acres of ground?”said the whiteQuee

在此例中作者有意利用同音异义词制造了一段双关语笑话。flour和nower同音,ground和ground同音,使对话双方产生误解。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词都能通过音变形式触发歧义。口语中的音变是由音位的变化或音节划分不清造成的,容易引起语言交际的障碍或误解;书面语中的音变则往往是作者有意利用其来造成特定的修辞效果。

上一篇:迎中秋庆国庆知识下一篇:有关精选教学心得体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