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2024-11-18

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通用9篇)

1.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篇一

第三单元

《学会交往》

3.1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方法目标:通过看漫画、听故事等活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开展“爱的清单”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父母之爱,提高他们感知的能力;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提高学生辨别能力;通过学生自创短剧表演“爱的冲突”,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通过“阅读与感悟”,提高学生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报答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教学策略】

本课安排三个课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了认知法、观察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看漫画、听故事、动画音乐欣赏、短剧表演和“爱的清单”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父母之爱,学会化解冲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首先,天亮了视频导入:

老师:这个故事讲的是1999年国庆期间,广西南宁的一对夫妇带着两岁的孩子到贵州马岭河风景区游玩,我们知道旅游本来是很轻松愉悦很高兴的一件事,然而,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们靠近。他们乘坐的高空缆车从100多米的高空坠毁。这对夫妇在死神来临时用双手托起了自己2岁的孩子,父母去世了,孩子得救了。听了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以及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我们有什么 感触?(父母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可以为子女付出自己的的一切,包括生命。)

老师:是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是父母把我们抚养至今,是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父母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父母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是父母在我们生病住院时陪在我们身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和父母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虽然我们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各个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差异,然而不同的家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出示3.思考1:我们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还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 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 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

思考2:下面我们每一个人来算一笔账:出示6

2.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二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篇三

1、什么是挫折?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2、为什么挫折无法避免?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它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3、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1)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2)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

消极态度: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5、如何理解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1)我们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一旦遇到挫折,就不至于惊慌失措。

(2)一个人经受些挫折,并不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6、应对挫折的方法是怎样的?

(1)冷静对待;(2)自我疏导;(3)请求帮助;(4)心理换位;(5)精神升华。

7、中学生怎样应对挫折?

(1)采取勇敢地战胜挫折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2)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3)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心理换位、精神升华。

6.2 磨砺意志

1、如何理解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

(1)意志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

(2)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

(3)优良的意志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4)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5)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因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做出优异成绩;而意志脆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

3、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1)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篇四

现行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粤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教材有机地结合了国情、心理、道德和法律等内容,为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认同社会的主旋律,将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材目标

本教材分四个单元,四个单元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它将引导学生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领会“全面小康”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面对当代的国际竞争,必须维护民族团结,高扬民主精神,以应对激烈得国际竞争;懂得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应该树立崇高理想,立报国之志;肩负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呈现方式继承了前面四册的特点,分单元、课、板块三个层次,每一个单元围绕了一个生活主题整合相关内容,每课在课题下设主题词以提炼本课主题,设导言帮助学生了解所要讲的主要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每课内容由“探究园”、“国情导读”、“时间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既有功能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板块组成。可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社会中的情景入手,体验、探究不同的学习主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辨别是非对错,领悟知识。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学习有关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都是国情、国策,学生不好理解和掌握,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故我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不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

(1)让学生明确中心。(2)让学生抓住重点。明确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促进国家向前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3)让学生学会联系。(4)要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对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5)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现实及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变作知道自己行动的准备和指南。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认同社会。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国情、国策的关系,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关注学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2、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4、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5.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篇五

本教材有机地结合了国情、心理、道德和法律等内容,为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认同社会的主旋律,将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材目标

本教材分四个单元,四个单元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它将引导学生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领会“全面小康”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面对当代的国际竞争,必须维护民族团结,高扬民主精神,以应对激烈得国际竞争;懂得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应该树立崇高理想,立报国之志;肩负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呈现方式继承了前面四册的特点,分单元、课、板块三个层次,每一个单元围绕了一个生活主题整合相关内容,每课在课题下设主题词以提炼本课主题,设导言帮助学生了解所要讲的主要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每课内容由“探究园”、“国情导读”、“时间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既有功能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板块组成。可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社会中的情景入手,体验、探究不同的学习主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辨别是非对错,领悟知识。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学习有关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都是国情、国策,学生不好理解和掌握,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故我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不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

(1)让学生明确中心。(2)让学生抓住重点。明确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促进国家向前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3)让学生学会联系。(4)要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对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5)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现实及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变作知道自己行动的准备和指南。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认同社会。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国情、国策的关系,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关注学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2、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4、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6.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冬季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了解冬季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3.学习实验、观察的简单方法,培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北方来的?请你给同学们介绍北方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活动一小实验

1.说一说:我们在深圳看到过下雪吗?知不知道为什么?

2.做一做:装两碗水分别放在冰箱的保鲜室和制冷室,一天后观察两碗水的变化。得出结论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结冰。

3.议一议:汇报看电视积累的北京地区前一周的气温记录和观察到的深圳前一周的气温记录,看看有什么不同。

4.小结:北京的冬天为什么会下雪,而深圳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

活动二找冬天

1.出示图仔细观察,找一找南方冬天的美景。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比一比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

3.动手整理,对挂图上的图片进行重新粘贴、摆放。

4.画一画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5.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活动三写一写、画一画。

1.同桌交流,给北京的表哥写什么?

2.给北京的表哥写回信,也可以画出来。

3.看龋齿形成过程图片。

4.写一写: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穿衣、叠衣、整理书包比赛。

板书设计

12南方的冬天

北方的冬天……冷

南方的冬天……暖

7.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篇七

教版)

3.1理解与宽容、人们之间为什么需要理解?

答:1)每个人都是存在千差万别的独特的个体。

2)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会变成永无休止的战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

2、什么是理解他人(理解的含义)?

答: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和隔阂,造就和谐的人际关系。

3、怎样做到理解?

答:1)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2)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3)达到理解还需要积极的沟通,即主动接近、坦诚交流、细心领会。

4)还要做到善解人意的态度,满怀善意,细心体贴,主动理解他人。

4、什么是宽容?

答: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和合作。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5、宽容有什么作用(意义):

答:宽容,是一种美德。有宽容才能共处,有宽容才有创造,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6、如何正确理解宽容?

答;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已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坚持自已认为正确的,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

7、怎样培养宽容精神?

答:1)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自已。

2)培养宽容精神需要不断求知。

3)培养宽容精神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4)培养宽容精神要学会把握自已的情绪。

3.2欣赏与赞美、什么是欣赏他人(欣赏的含义)?

答: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只要你有一颗愿意欣赏的心,你就会拥有一双懂得欣赏的慧眼。

2、学会欣赏有何意义?

答:欣赏和赞美是使自已和别人快乐的秘诀,可以和谐人际关系,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欣赏,善于发现,你会眼界大开。能欣赏别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3、怎样欣赏别人?(怎样从别人身上发现美好?)

答:发现别人的体态美、性格美和深刻美,通过微笑和语言来表达

4、我们应如何赞美他人(赞美应注意什么)?

答:1)我们应积极地赞美别人,真诚的赞美是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

2)巧妙迂回的赞美是一种好的批评方法。

3)赞美别人必须是真心实意。

3.3竞争与合作、谈谈你对竞争的理解(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作用)

答:竞争有积极作用:竟争是前进的动力,能激发人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发掘和施展,能使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的进步。

竞争有消极影响:它使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产生心情的紧张和焦虑,产生忌妒心理,甚至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做出有损人格的事情。

2、如何理解竞争是前进的动力。

答:1)竞争是个人前进的动力。

2)竞争是集体前进的动力。

3)竞争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动力。

3、把压力为动力需要哪些条件?

答:需要锻炼顽强的毅力,树立坚定的信心。

4、我们如何面对竞争的压力?

答:1)要把压力变成动力。

2)锻炼自已的心理素质。学会面对竞争,不胆怯,不逃避,不让自已被压力所压垮,而是勇敢地迎着压力上。

3)面对竞争压力,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坚守自已的人格。

4)中学生要适应竞争,对各种考试和竞赛要高标准严要求。

5、为什么社会生活既要竞争,也离不开团结合作?

答:1)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

2)古往今来的伟大事业大多成就于团结合作。

3)重视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大家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共同提高,主动沟通理解,相互友爱宽容,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5)创造共享共赢的美好社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二是人们之间又富于团结互助精神。

6、谈谈你对团队精神的看法?

答: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在学校,团队精神体现在校风、班风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

7、谈谈你学了这一课后的启发:

答:①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地参与竞争,感受到竞争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竞争的消极影响,并努力地加以克服;

②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敢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③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分享精诚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④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尊重竞争对手,与同学间互帮互学,互相提高,使得大家能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8.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篇八

一、生命独特而可贵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2)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二、珍爱自己的生命

1、对待生命的态度有几种?(1)得过且过;(2)轻率放弃;(3)倍加珍惜;(4)让她更加美好。

2、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肯定自己的价值、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3)延伸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受到了后人的崇敬与追念,就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

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1、人类源于自然,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我们要关爱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

3、人类必须懂得尊重自然,不要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否则,必将导致人类与自然的毁灭。

4、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首先要亲近自然、欣赏自然,进而热爱自然。

第二课步入青春期的我一、春蕾初绽

青春期会有哪些生理变化?(身体变化)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我们的身体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身体外型的变化(进入青春期,人的身高每年可增长6—8厘米,体重每年可增加5—6千克),(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心脏功能、呼吸机能明显增强;大脑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已经成熟,进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3)性机能的成熟(体内激素分泌增强,使得男女的体型出现明显的差别;第二性征出现,性成熟开始)。

二、驿动的心

1、青春期有哪些心理变化?

(1)性意识觉醒,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2)自认为是成人,独立意识强烈;(3)对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4)重视同伴间的友谊,从众倾向明显;(5)依赖父母与想摆脱父母的心理并存;(6)情绪表现相互矛盾。

2、应对青春期烦恼的策略有哪些?

(1)对不能改变的现实,如长相、生理缺陷等,不必自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最可取的办法就是坦然接受,难过、抱怨只能增添烦恼。

(2)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议论,正像你更多地注意自己的事情一样,别人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注意你。

(3)无论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困惑,都要拥有一份自信,这是最具魅力、最具吸引力、最持久的人格力量。

(4)正确认识,顺其自然。学习有关青春期的科学知识,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对自己生理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心理变化,既要顺其自然,又要时时提醒和约束自己,避免做出令自己遗憾的事情。

(5)远离不良诱惑。远离不健康的游戏、录像,不看不健康的读物,多读一些能激励斗志和启迪思想的文学作品,加强自身修养,以此来冲淡内心的躁动,顺利度过青春期。

(6)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这样才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约束自己,不为成长的烦恼和个人情感而分心,使身心和谐发展,从而让青春的旋律更加美妙。

第三课情绪万花筒

一、丰富多彩的情绪

1、情绪有哪些特征?

多样性;多变性;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情绪可以分成哪四大类? 喜、怒、哀、惧。

3、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人们由于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志向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情绪感受也会有差异。

(2)人们由于接触的事物、对象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情绪感受也是有差异的。

二、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定义:

把可以促使人积极行动,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把可能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影响身心健康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

2、情绪对人有哪些影响?

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智力的正常发挥、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身心健康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3、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哪些?(1)注意转移法:

回避法——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等。

转视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同事事物,发现其积极意义。(2)合理发泄法:(宣泄法)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

(3)理智控制法:

自嘲法——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心理换位法——与对方交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升华法——把情绪引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

4、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情绪不是个人的事情。实际上,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四课我的自画像

一、别迷失自我怎样才算是正确认识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

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经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3)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己。

二、找到认识自我的钥匙

1、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

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自我评价)。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他人评价、与他人对比)。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2、不能恰当的评价自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评价过低容易使人心理上产生自卑,评价过容易使人心理上产生自负。

三、完善真实的我1.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人的潜能是丰富的,我们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呢?

(1)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发掘潜能。(2)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能够激励自己的斗志,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3)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在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第五课 让我们同行 第一节:乐于与人交往

第五课 让我们同行 第一节:乐于与人交往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往,交往在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交往的作用有哪些?

(1)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2)交往有利于友谊的建立。(3)交往有利于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4)交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3.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有什么作用?(1)获得更多的信息。(2)提高理解能力。(3)启迪智慧。4.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有什么危害?

(1)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自己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2)任其发展下去,会造成性情孤僻,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5.如何克服青春期闭锁心理?

(1)多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交往(2)积极参加集体的文娱、体育等各项活动。(3)把自己置身于沸腾的生活中,而不要囿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

第二节 善于与人交往

1.人人离不开交往,我们不仅要乐于与人交往,还要善于与人交往。2.行为习惯对交往有什么影响?

是否具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影响着自身的形象、事业的成功。3.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到文明交往,不仅要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还必须掌握与人交往礼仪和技巧。

4.交往的技巧有哪些?

(1)学会交谈。(2)学会赞美。(3)学会批评。(4)学会道歉。5.交谈是交往中最常用的方式。学会交谈必须学会倾听和谈话。

6.倾听是与他人交往,认识对方的第一步。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倾听在交往中有五大好处:

(1)增加信息和知识。(2)减少误会和冲突。(3)增加实现愿望的机会。(4)及时获得反馈。(5)加深相互理解。

7.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值得赞美之处。赞美要

诚心诚意、实事求是,而阿谀奉承只能让人觉得虚伪。

8.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诚恳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应该讲究批评艺术:(1)以真诚的赞赏为起点。(2)批评他人时,先谈自己的错误。(3)委婉地批评,给人留面子。9.生活中离开交往,青春期的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1)从小培养良好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2)掌握与他人交往的礼仪和技巧,学会交谈、学会赞美、学会批评、学会道歉。

第六课男生女生

1.进入青春后,中学生的性意识、性心理开始萌发,对异性有一种亲近或爱慕的情感,希望多与异性接触。这是健康而正常的情感流露。与异性正常交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

2.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1)培养健康交往意识。在交往时,男生、女生都应友好相处,不必过分拘谨,不应过分随便,不宜过分冷淡,避免过分亲昵,也不应哗众取宠,言行要适当,举止要大方。

(2)相互尊重,平等待人。提倡男生充分尊重照顾女生,女生也要自尊自爱自重。

(3)采取群体式交往、公开式交往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多在具体活动中增加和异性交往的机会。

3.男女生正常交往对我们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好处;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义)

(1)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2)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促进心理健康。(3)有利于活动中互相激励,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4)有利于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奋发向上,完善自我。(5)有利于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4.既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有益的,我们就没有必要回避,更不必拒绝,而是要正视它,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带来许多困扰。

5.少年男女过早涉足“爱河”,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1)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2)带来一些心理负担,使双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3)减少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不利于交际圈的扩大。

6.我们要正确对待异性的情感,强调男女生交往的好处及正当性,并不意味着男女同学之间可以无原则交往。要分清友谊和爱情,异性交往要以纯洁的友情为前提。一旦把友谊发展为爱情,过早涉足爱河,则可能使双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而且减少与其他异性交往。因此,在交往时应避免把交

往对象固定在某一个异性身上,而应该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从更多的异性身上汲取优点,丰富自己。

处理对异性情感的方法有哪些?

(1)冷冻感情。(2)借助外界力量。(3)转移注意力。(4)情感升华。

第七课:与师为友

1.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每个同学都希望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老师的关怀与鼓励,获得进步的动力。

2.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做?

(1)理解老师,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理解老师,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2)让老师了解你,适时地表现自己,相互了解是顺利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条件。(3)尊重老师,是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和增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4)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建立健康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3.怎样要让老师了解你?(1)上课积极发言。

(2)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请教。(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4)多与老师直接接触。

4.我们应该怎样尊重老师?(1)尊重老师的劳动。(2)对老师有礼貌,(3)尊重老师的人格,维护老师的尊严。(4)正确对待老师的意见和建议。(5)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6.老师对我们成长有什么作用?

老师陪伴着我们成长,开启我们思维的阀门,点燃我们心灵的火花,塑造我们的意志品质,分享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老师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7.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1)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面对老师都要坦诚地谈出自己的观点,让老师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

(2)有些问题要把握和老师谈话的时机。比如自己学习之外的私人问题一定要在下课以后找老师面谈或写信。

(3)不强求老师对自己格外关注。(4)学学“冷处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不因老师的批评而懊恼,不也必因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

(5)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主动同老师探讨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6)如果老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出错,最好以委婉的方式提出来。8.与老师出现对立、争执和冲突的处理方法(1)停止争辩,保持冷静,让情绪降温。(2)反省自己,查找自身原因。

(3)陈述事实,让老师明了情况,取得老师的理解。(4)请他人帮助分析,寻找解决办法。

(5)寻找时机,真诚地与老师交换意见,化解矛盾。

第八课 走进父母的心灵

1.父母给了你生命,是父母抚育你成长,他们既是你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你最早的朋友,父母之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2.父母对我们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父母是儿女生命中的阳光,他们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以保障„„他们的亲情挚爱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养料。

3.父母对子女关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父母和子女在年龄、经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有差异,相互产生冲突和摩擦是难免的。

4.怎样解决与父母产生的矛盾和代沟?

与父母产生矛盾时,特别是当父母错怪你的时候,要做到“有理不在声高”,设法与父母沟通。父母最终会理解你的,相互理解和及时沟通能使你和父母的心贴得更近。

5.逆反心理是中学生里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抵触乃至抗拒。这种心理对我们危害很大,应及时调整并努力克服它。

6.逆反心理有什么危害?

(1)使自己失去准确的判断力;(2)影响与父母的沟通;(3)无法吸纳有益的建议;(4)经常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5)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

7.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1)要知道善意的批评比美丽的谎言好。(2)拒绝错误是聪明的,拒绝正确是糊涂的。(3)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要冷静对待。(4)如果父母错怪了你,要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他们。

(5)与父母平等沟通,让他们明白你的真实想法。

8.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在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时,应该做到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沟通。

9.青春期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1)情感上的疏离。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如以前那么亲密了。

(2)行为上的脱离。由于这个阶段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过多的干涉和控制。

(3)观点上的差异。青春期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喜欢自己判断和评价,不愿意接受现在的观念和规范,他们对于昔日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进行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常常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

(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孩子会逐渐地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的先前未曾觉察的一些缺点。

10.怎样同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同父母平等交流的方法)(1)理解父母也有情绪不佳的时候,不苛求他们。(2)学学“冷处理”:面对父母的批评与指责,哪怕父母当时冤枉了自己,不急于抢白,不急于辩解。

(3)坦白地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不因为害怕父母批评自己而回避某些话题(如学习成绩、与班里同学的交往、对老师的评价等)

(4)主动和父母交流。“逆反”的方式是最不可取的,也是不明智的。

(5)找出一个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如书信交换、每日书笺、周末话题、餐桌谈话、画漫画等)共同交流。

(6)尝试以幽默的方式、轻松地与父母交流。(7)在父母面前不压抑也不过分放纵自己。

(8)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体现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上,他们适当地过问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是必要的。

(9)要让父母了解自己内心的三个动力:一是“干些什么”的欲望;二是得到信任的需要;三是能作出选择的渴望。

1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敬重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12.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

9.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篇九

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1、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5、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6、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7、华人、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第三节 南亚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也称“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2、南亚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是一个岛国。

3、南亚的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发展中国家,核技术较发达,是世界软件大国,掌握发射卫星技术。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平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第四节

西来——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有“五海三洲”之称,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周边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霍尔木兹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冲。

2、西亚石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波斯湾及其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阿拉伯是世界储油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是重要的产油国。西亚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第五节

日本——樱花之国

1、日本四大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最大)、四国岛、九州岛。

2、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很不稳定,也有“火山国”之称。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3、日本大部分矿产资源都需要进口,经济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

4、为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减少运费,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

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3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完成P3活动一 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 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完成P3活动一 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 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完成P5 活动 4、5题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亚洲

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5、了解亚洲的人口与经济状况。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

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板书设计: 第七章 亚洲

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气候

一、亚洲气候类型:

1、分布最面积广泛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2、最典型的气候:季风性气候

3、主要的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一)特点:

1、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季风气候显著

3、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亚洲的人口与经济:

1、亚洲的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六个分区。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总人口数3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

3、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6个):中国、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4、亚洲的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在多数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第二节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产。

三、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位置交通、气候与农业、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2.向各组布置阅读教材图文,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

3.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助,并准备一些学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强调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补充,或给学生以提醒。

四、教学过程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ºN—10ºS,90ºE—140º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

(3)师问:“为什么有人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条航线对我国有没有重要意义?”

生答:日本是个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我们在网上看到过,日本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该海峡输入,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经济命脉” 师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进口量巨大,其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另外,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其他贸易运输也要经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畅通意义非常重大。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据图介绍:大家吃过泰国米吗?很香!东南亚人民的主食和我国南方人一样,也是大米饭。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条件,还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这里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行讲解)。

(5)师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说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生产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少,气候高温多雨,所以必然选择水稻作为粮食作物。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

文字说明: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介绍:大家听说过“下南洋”吗?“南洋”就是指东南亚地区,“下南洋”指的是过去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人民到东南亚一带去谋生。现在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密切,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3)演示文稿:图“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曼谷佛塔”,“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

民俗风情:“ 沙爹、加厘饭、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绍:东南亚发展旅游业有很大优势,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马泰旅游是近些年来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现在请大家跟着导游一起观光(对图片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内容加以讲解)。

师总结:各组的展示活动非常出色,体现了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祝贺大家的学习和展示活动取得成功。

五、课后作业: 随常练习第二节

六、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 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10S——23.5N

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11个国家)二 地形特征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图示的方式描述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绍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四、物产和旅游资源:

1、主要物产:橡胶、椰子、油棕、水稻、锡、石油等。

2、物产的分布:P15活动。

3、旅游资源:介绍新、马、泰的旅游资源。

五、华人、华侨:

1、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2、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3、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疑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教学工具】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西游记)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为什么叫西天?(因为他们从西安出发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现在的南亚一带去)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佛经,因为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

(板书)

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

(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

一、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课本P18图中找到南亚的主要国家等相关信息。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

(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2、南亚的中部有何特点,是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

二、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名 称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印度河

中国西藏

干旱地区

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课堂反馈练习)说出下列国家所在的地形区:

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内陆国家?

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哪个国家

哪个国家占有恒河平原与德干高原大部分?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上?

(学生回答)【课后小结】

1、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南亚

一、南亚的范围

1、纬度位置:大致在10°N—30°N之间。

2、海陆位置:背山面海,北部是苏莱曼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面印度洋。

3、国家:共有7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

夫。

4、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

5、临海国与内陆国:除尼泊尔和不丹两国外,其他的都是临海国。二、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广阔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

南部---高原: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见上表)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印度河

中国西藏

干旱地区

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三、印度的工农业

1、三大工业区:

A、东北部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

B、西海岸中部以孟买为中心的工业区。

C、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

2、主要农产品:

主要农产品有:黄麻、棉花、茶叶、花生等。

3、印度的软件产业、核技术和卫星技术。

四、民族、宗教与习俗

1、民族:人种非常复杂,被称为“民族大熔炉”和“人种博物馆”。

2、宗教: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

3、习俗:印度的恒河洗礼、印度神牛

4、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

补充材料:

南亞是指印度半島以及印度洋一帶的國家及地區。包括印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及馬爾地夫。位于中印边境的锡金虽然现在被印度合并为一个邦,但是锡金原来的国王并不承认其合法性,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但在2004年承认了印度对锡金的主权,分析家认为这是中印关系改善的表现之一。

第四节 世界石油宝库――西亚(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4、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重点]:

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最近的关于西亚地区的新闻导入:西亚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来,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讨论]: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讨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枣椰树。[提问]: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居民情况如何? [读图]:《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归纳]:西亚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承转]:西亚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还有去年的伊拉克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爆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个原因最为主要:一个是西亚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本地区蕴藏的一种矿产极其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矿产在当今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提问]:石油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布,为什么西亚的石油资源地位如此特殊呢?

[归纳]:西亚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

[读图]:《西亚石油资源分布和运输路线图》,讨论:

1、西亚石油输出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3条)

2、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地区和国家?(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

3、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

4、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如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近8000~10000千米?(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

[拓展]: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西亚的石油储藏虽然丰富,但是也总会有开采完的时侯,到那时,会对产油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人把产油国以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称为“泡沫经济”,认为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出路何在?如何使得国家继续发展呢?

[归纳]:

1、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2、大力发展农牧业 [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讨论]

1、西亚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2、你知道发生在西亚地区的冲突有哪些?(P26)

3、西亚的宗教、民族有哪些?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亚

一、“五海三洲”之地:

1、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二洋”之地:沟通两洋、联系三洲、五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三洲:亚、非、欧

两洋:印度洋、大西洋

2、范围:阿拉伯半岛及波斯湾到地中海之间的区域

3、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联酋、阿曼、也门、科威特、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伊朗、卡塔尔、巴林等

二、民族和宗教:

1、民族:阿拉伯

2、宗教:伊斯兰教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西亚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

2、海上输出路线、地区和国家(1)、北美、欧洲路线(2)、日本路线(3)、澳大利亚路线

四、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原因:

1、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宗教背景

2、丰富的石油资源

3、重要的战略位置

第五节 樱花之国--日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知道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和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并能正确填图。

2.使学生正确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从而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

3.通过对日本工业分布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加深对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1.领土组成,主要海港及主要工业区的空间分布。2.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

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

学生读图、讨论、比较,自己得出结论。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东亚概述。东亚五国唯一的一个群岛国家是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个战败国,战后经济衰退,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但是,只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到60年代末,就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是什么原因使它经济复苏这么快呢?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原因?

【板书】第五节

一、自然环境特征

【指导读图】读东亚地形图,读图要求:(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由哪几部分组成。(2)日本濒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黄海、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启发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这是为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启发引导】海岸线曲折,沿岸多优良港湾,找出著名港口神户和横滨 【板书】1.群岛国家,多港湾

【提问】读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图回答。【转折过渡】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呢?

【指投影讲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故多火山、地震。日本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峰。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王国、地震之邦”。

【板书】2.多山,多火山、地震

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3.海洋性季风气候

【启发提问】日本山地多,且东西跨度小,年降水量又比较丰富,那河流会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

答。

【总结】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过渡】日本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而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指导读图】读图回答:

(1)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2)这些原料、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的?

(3)日本森林覆盖率达70%,为什么还要大量从国外进口木材呢?

【归纳总结】日本大部分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日本工业原料来源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个大洲均有。虽然日本森林覆盖率已经很高,但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而大量进口木材。而我国与日本截然相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本来才仅仅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启发提问】面对矿产资源贫乏的不利条件,日本人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呢?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内容讨论一下。

(1)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2)日本是怎样发挥其优势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

二、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启发提问】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地位如何呢?

学生讨论、回答:日本经济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许多产品在国际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日本的原料和产品对国外市场依赖太强,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

【板书】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启发提问】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见闻,说说你所知道的从日本进口的商品有哪些?主要是什么种类的工业产品?--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主要是电子产品,另外还有钢材和其他工业产品,而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其实,日本最大的贸易国家是美国,其次才是亚洲和西欧。

【板书】3.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启发提问】日本的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又要销往国外,请同学们想一想,日本工业应分布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因为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良港多,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所以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板书】

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启发引导】日本工业过分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日本工业过分集中,不仅出现争公共设施、争水、争能源的现象,还会出现环境污染。日本过去曾出现过“水俣事件”、“骨痛病”等,我们应该以此为鉴。

【指导读图】在图上找出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并标注下来。

【启发引导】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城市附近是日本主要工业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请同学读书,了解东京概况。

【启发引导】由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带动了渔业的发展,日本的渔业发展水平如何呢,看日本群岛附近洋流的分布图回答:(1)什么是寒、暖流?(2)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在哪个海域相汇?形成什么渔场世界著名?(3)除去自然条件外,日本渔业还依靠什么发展?--学生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一方面北海道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另一方面日本依靠发达的造船工业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建立强大的海洋捕捞船队和水产品养殖业,故而渔业发达。

【板书】

四、渔业发达 【启发提问】日本工业发达,农业发展如何呢?为什么日本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为了提高单产,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日本耕地少、地块小,故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他们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农业单产很高。

【启发引导】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请看书,举例说明。--学生回答。

【小结】其实,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应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经过消化,为己所用,促进自己的发展。日本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科教的经验,我们是不是应

该学习呢?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一衣带水的邻国

1、位置:亚洲的东部,处于中纬度地区,四周被太平洋、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东海环绕的岛国。

2、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个小岛组成。

3、人口:总人口数1.27亿,平均人口密度340人/平方千米。

4、文化:东西兼容。

二、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地形:多山地,少平原;河流短而急促。多火山地震,位置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2、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第二课时:

三、资源小国经济大国

(一)、国情:自然资源欠缺,人力资源丰富,科学技术水平高

(二)、结果:矿产资源需大量进口,工业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三)、工业流程:进口原料-加工产品-出口工业产品

1、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外依赖性强,表现在大量进口原料,大量出品产品。

2、主要出口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汽车,电子产品、造船等。

3、主要的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亚洲等地区。

4、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和横滨

(四)、工业的分布:

“临海型”的工业布局,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这样的分布原因:

1、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大部分依靠出口,通过海洋运输面向国际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

2、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

3、沿海地带填海造陆,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

4、沿海工业、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

5、日本在沿海投资公共设施和交通线路,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的条件。

(五)、日本交通的发展:高速铁路,海洋运输发达。青函隧道:世界上最的铁路隧道。教后记: 日本这个国家学习内容比较多,对于领土部分学生掌握较好,自然地理内容较简单,经济部分学生理解的较差。

第八章

欧洲

第一节

“日落之地”——欧罗巴洲(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欧洲和非洲海岸线的曲折程度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地形特征有不同;

3、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欧洲的名胜、文学等方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秀丽风光和城市景色分布在什么地区? [讲述]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优美的风情录像都是欧洲的风情,在本区,还有许多令人留恋忘返的风景名胜,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地理知识。按地理位置,本区习惯上又可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五部分。具体的划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

[投影] 展示“世界政区地图”,教师在图上指出本地区的范围。[提问] 本区北、西、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

[小结] 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也就是说本区三面临海,一面背靠大陆,就好像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

[板书]

1、亚欧大陆大半岛(1)范围:亚欧大陆西部。[投影] 展示欧洲地形图。

[提问] 本区绝大部分陆地面积处在哪两条纬线之间?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北纬35度~北纬70度之间。说明主要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中纬西风带。

[活动] 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本区主要的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对比] 本区有这么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而非洲却很少,这说明两洲的海岸线有什么不同?对欧洲气候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小结] 欧洲海岸线曲折,非洲海岸线平直。曲折的海岸线说明本区气候深受来自大西洋上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同时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对外贸易。

[活动] 在图中找出位于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讨论它的重要性。[板书](3)海岸线十分曲折

[读图] 观察“欧洲西部地形”图投影片。

[提问] 本区主要有哪些地形种类?主要分布在什么位置? [小结] 指图说明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其中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东部是乌拉尔山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它的支脉延伸到南部的三大半岛。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亚欧大陆的半岛

(一)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在35°N—70°N之间,北温带为主,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3、海陆位置:三面环海,北接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半岛、岛屿

1、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2、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爱尔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

(三)海岸线: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1、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注意里海不是海,而是咸水湖)

2、边缘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

3、海湾:比斯开湾、波的尼亚湾

4、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

二、平原广阔的大洲

1、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P36图8.4和8.5)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地区,占欧洲总面积的60%。

2、主要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部阿尔卑斯山(年轻的褶皱山,勃朗峰是最高峰)和大高加索山、东部的乌拉尔山。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边缘地区。

3、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第二课时

三、暖湿的土地:

(一)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2.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温差较大。3.地中海气候:欧洲比较典型的气候,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二)河流:河网较密,河流较短;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1、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欧洲第一个长河,位于俄斯罗境内,由北向南注入里海。

2、多瑙河:全长2860千米,源于德国南部山地,向东流经9国(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

3、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欧洲最大的水上运输动脉,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注入北海。

四、政治地图的变化:

1、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

2、国家:43个(2000年初)。

3、德国的分合:

4、南斯拉夫解体:

第二节

欧洲西部(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

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图,为什么以轮船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贸易的影响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4.尝试探究: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5.从“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1998年)”图中了解我们进口、出口贸易占世界百分比比重较少。教师:讲解2005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4年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9.5%;2005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显示我国实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因此,同学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探究,为“中华的早日腾飞而读书。”

我的收获:

(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一、综合实力雄厚的经济

(一)、范围、国家和面积

1、范围:东欧平原以西的地区。

2、国家:30多个。

3、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

4、袖珍小国:如梵帝岗等。

(二)、经济

1、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

2、农业在欧洲西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但生产力水平高。

3、欧洲西部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发达,运输业居世界各洲之首。

(三)、欧洲联盟(EU)

1、成立时间:1957年。

2、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

3、成员国:25个

4、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5、货币:欧元。

6、意义:

二、古典与现在交融的西方文化。

1、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

2、欧洲西部的旅游业: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走向联合,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第三节

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2课时)

一﹑课程标准:

认知目标 :

1﹑ 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 ﹑民族﹑ 人口﹑ 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能力目标:

1﹑ 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用实例说明俄罗斯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4﹑ 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 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情感目标:

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矿产分布对工业分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板书]一﹑传统的欧洲国家:

[活动一:读图训练] 读课本P44图8.17。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2﹑找出北冰洋﹑ 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太平洋﹑ 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 蒙古 ﹑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俄罗斯气候的特点。

[活动三:读图讨论] 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

[小结] 1﹑ 俄罗斯交通发达。

2﹑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3﹑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4﹑除铁路外,公路 ﹑航空﹑内河﹑ 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板书]

二、地大物博的国家: [活动一:读图练习]

读P46图8.19, 找出库尔斯克铁矿﹑ 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西西伯利亚没气田、秋明油田﹑ 库兹巴斯煤矿,完成活动第1题。

[活动二:读图练习]

读P46图8.20,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三: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四位

发电量

第四位

煤炭

第四位

化肥

第五位

原油

第三位

天然气

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 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俄罗斯工业的发展特点:重工业发达,航天工业水平高,轻工业薄弱。

[活动四:学生展示]用课前准备的图片﹑ 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活动五:图片欣赏]俄罗斯军事图片。

[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 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另外,俄罗斯对东部亚洲部分的开发也并不重视。

[反馈练习]

1、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2、小论文: 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传统的欧洲国家:

1、纬度位置:北纬50~70度。

2、面积:1701.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地形:

(一)、三大地形区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2)主要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3)主要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二)、地势特征:东高西低。

(三)、地形区分界线:

二河一山,即以勒拿河、叶尼塞河和乌拉尔山为分办界线,把俄罗斯的地形分成四大块。

4、河流湖泊:

(一)、河流:(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俄罗斯母亲河。(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二)、湖泊:(1)、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2)、里海: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最大的内陆河。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俄罗斯内陆,是俄罗斯的分布最广的气候。冬天寒冷而漫长,夏天凉爽而急促。

(2)寒带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

(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俄罗斯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

6、主要城市:

(1)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最大的城市,人口867万,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交通枢纽。(2)圣彼得堡: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第二课时:

二、地大物博的国家:

1、矿产资源的分布:

(1)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三位。(3)煤炭产量居世界第四位。(4)发电量居世界第五位。

2、主要工业区:

(1)圣彼得堡工业区:以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化工等工业部门为主。(2)莫斯科工业区:以机械、汽车、化工、纺织和食品工业部门为主。(3)乌拉尔工业区:以钢铁、机械、化工、航天等工业部六为主。

(4)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钢铁、机械、化工、航天、有色金属等工业部门为主。

3、工业发展特点:重工业发达,航天工业水平高,轻工业薄弱。

4、交通状况:交通发达,但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5、亚欧大陆桥:

第九章

美洲

第一节

南北差异显著的大陆--美洲(2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名称各异的大陆

(一)、关于美洲

1、哥伦布与新大陆

2、美洲名称的由来

(二)、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位置西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北冰洋,南靠南极大陆。

(三)、划分:

1、按自然地理划分:以马拿马运河分界,美洲分为南美洲和北美洲。

2、按政治、经济地理划分:美洲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其中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二、山系相连的大陆:

(一)、地形:北美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南美洲以平原地形为主,平原面积占60%。

1、主要山脉:

A、落基山脉:位于北美西部,南北纵列走向。麦金利山,海拔6194千米,是北美第一高峰;

B、安第斯山脉:全长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千米,是南美第一高峰。

C、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南部。

2、主要平原:

A、大平原:位于北美中部。B、拉普拉塔平原:南美南部。

C、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3、主要高原:

a、圭亚那高原,南美北部。

b、巴西高原: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二)、河流:

1、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KM,位于北美南部,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

2、亚马孙河:全长6480KM,位于南美洲北部,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二长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

3、巴拿马运河:全长81.3KM,水深13-15米,可通过7.6万吨的轮船,位于巴拿马国家境内,是南

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第二课时

(三)、气候:

A、北美洲主要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

1、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分布最广的气候

2、寒带气候:北美分布仅次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类型,两者都是北美的主要气候。

3、美国的灾害性天气:龙卷风。

B、南美洲主要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三、贫富悬殊的大陆:

(一)丰富的各种资源:

1、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沿岸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渔场面积的20%。

2、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

3、智利的铜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二)、美洲经济:

1、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是经济发达国家。

2、拉丁美洲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中巴西和阿根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北美和拉丁美洲的第二节 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共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板书:最大的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查找相关材料,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白种人占75%,最多;拉美后裔占12.5%,黑种人占12.3%;亚裔点3.6%;其中华人约243万,占0.9%。)

5.情景教学。(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

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º-50º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

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过渡。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小结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最大的移民国家:

1、首都:华盛顿

2、地理位置:

A、海陆位置: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面墨西哥湾。B、陆上邻国:北接加拿大,南与墨西哥接壤。

3、领土构成:共50个州,本土有48个州,外加两个海外州。另外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特区。

4、人种构成:最早生活在美国的土著是印第安人,现在最多的是白种人,此外还有黑种人,黄种人。美国是最大的移民国家。

5、语言: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原因:受地形影响。

7、河流湖泊:(1)、密西西比河:美国最大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2)、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属美国)、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完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有。

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一)、农业

1、农业人口:500万,占总人数的1.8%。

2、农业带的分布及成因:

3、农业生产的特点: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产量大。

美国第二课时(二)、工业

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林肯汽车,柯达胶卷,苹果电脑,戴尔电脑,AMD和Intel CPU,波音飞机,麦当劳,肯德鸡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

3.结合课本P59“美国资源、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P59活动。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各工业城市的著名工业门类。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底特律:汽车。纽约:纺织、化工。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旧金山:电子。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西雅图:飞机。)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学生讨论]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1996年,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3)预计到2001年;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二、能源消耗大国 1.创设情景。

(1)放录像:美国街头众多汽车的片段。(2)提供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资料。

(3)展示美国东北部排放的废气,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借助材料,直观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2.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

引导: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展示“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

引导: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观察图中所标数字,美国消耗的能源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板书:资源消耗大国。说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8倍,是中国的8.9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展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字计算: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少倍?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的7倍多。)

板书:排污大国。

5.引导:为什么说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是美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能力保护;美国也是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美国政府应该有责任心,有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二)、工业:

1、三大工业区:

A、东北部工业区: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B、南部工业区:美国新兴的工业区,是石油、宇航基地。C、西部工业区:美国的“阳光地带”,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2、主要工业部门: 底特律:汽车。纽约:纺织,化工

休斯敦:石油,宇航,飞机 旧金山:电子

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 西雅图:飞机。

第三节

世界足球王国--巴西(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 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和形成过程; ◆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特征、以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技能目标: ◆ 能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 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 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情感目标: ◆ 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 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教学重点]: ◆ 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 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和保护; ◆ 主要城市的分布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 ◆ 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地形对气候、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影响; ◆ 如何对热带雨林合理开发利用?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拉丁美洲地形图》、《拉丁美洲气候图》、巴西轮廓图等。

引言:巴西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所以本节在初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一一讲读,显然有些八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引入了综艺节目的一些环节,再配以多媒体,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联想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先后出示四个词语:“黄绿色”、“葡萄牙语”、“咖啡”、“雨林”,请学生联想四个词语均和哪一个国家有关。四个词语均反映了巴西最具特色的一面,让学生通过四个词语进行联想并作答,从而导入新课“巴西”。

然后,教师再提问:“列出的4个词语分别与巴西有什么联系?”“关于巴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还能加上哪些词语?”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满怀好奇地开始本节的教学,整个导入轻松、愉快,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每个国家的国旗都有深刻的寓意,而巴西国旗中的色彩、图案恰恰是巴西概况的缩略图,以此为切入点,使巴西概况一一落实在国旗上,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又丰富了课外知识。

教师展示巴西国旗和巴西地图,提问:“国旗中的黄色(丰富的资源)和绿色(广阔的雨林)各代表什么含义?”“白色飘带(象征着赤道)以及分布在两侧的星(象征着州)代表什么?为什么星绝大部分在白色飘带的南部?”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概括巴西概况。

三、设置情境,对比巴西自然环境

教师转换角色,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分别游览(A)亚马孙平原和(B)巴西高原两地。生动形象的解说与精美的景观图片相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A地:“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一些人眼里它是阴森恐怖的荒蛮之地,在另一些人眼里它又是最美的世外桃源。在这片森林中间流淌着一条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在它的入海处,只见汪洋一片,已分不清是海是河,它被称为“海河”。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和鸟类品种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生活着2000多种淡水鱼,是资源的宝库……”

B地:“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到处是茂盛的青草,草原上孤零零地长着几颗树,这种树委实奇特,树干中间粗大,两头很细,形似纺锤。这种树的大肚子树干里能容纳许多水,最多能贮存2吨多水份。草原上还有许多奇特的动物如大食蚁兽……”

然后教师提问:

(1)刚才我们一起游历了哪两个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珍奇的动植物资源?(2)亚马孙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3)草原上的纺锤树为有如此奇特的外形?

(4)掠夺式的迁移农业和跨国公司的乱伐森林,使得雨林正在遭受破坏,这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威害和后果?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国情与资源:

1、地理位置:

大部份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2:主要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和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明显)。

3、主要地形:

平原:亚马孙平原,占巴西陆地总面积的1/3。高原:巴西高原,占巴西陆地总面积的2/3。

4、面积、人口与语言:

面积:851.42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排第五位。人口:1.816亿,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排名五位。

官方语言:葡萄牙语,原因:独立(1822年9月7日)以前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5、行政区划:共26个州及一个联邦区。首都:巴西利亚。主要城市:(1)、圣保罗:全国最大的城市。(2)、里约热内卢: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6、主要河流:

亚马孙河: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巴拉拿河:世界第五长河。

伊普泰水电站:在巴拉拿河上,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有,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50亿千瓦时。是世界第二大水力发电站,发电量仅次于三峡水电站。

7、经济状况: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属发展中国家。(1)、主要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2)、主要矿产:铁、金、铬、锰。

第三节

世界足球王国--巴西(第2课时)

雨林与环境

在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巴西的北部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这是巴西最具价值的资源,它不仅是巴西的财富,也是全世界的财富。

全球雨林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亚巴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达65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480万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内。地球上大量的氧气,都是由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产生的。亚马孙雨林在调节地球大气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

毁林:a、为了兴建公路,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 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牧场,人们把森林化为乌有;

C、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肆意砍倒树木,开荒种地。引发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这些问题不仅使巴西,而且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巴西政府正在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①是什么原因使巴西热带雨林逐年减少? ②贫苦农民烧荒种地,是否能变得富足和生活安定呢? ③大量热带森林被砍伐,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哪些严重影响?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上海市民是不是不会受到危害?

④你认为巴西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雨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巴西热带雨林逐年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大量砍伐,还有贫苦农民砍树烧荒后种植农作物,并且不断迁移重复烧荒垦植。

②贫苦农民烧荒种地是不能变得富足和生活安定的。因为几年后,作物就耗尽了土壤的养分。另外,土地失去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日益贫瘠,农民只好弃耕,迁移到别处。

③大量热带森林被砍伐使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气候会变得干燥;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臭氧减少,使气温升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日益贫瘠。上海市虽然远离巴西,但巴西热带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面上升,上海市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是涉及全球环境的大事。

④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二、雨林与环境:

(一)热带雨林对人类的奉献: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提供木材;

3、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4、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调节全球气候。

(二)人类对热带雨林破坏:

1、毁林造田;

2、修路建房采矿;

3、森林火灾;

4、过度砍伐。

(三)、热带雨林的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1、温室效应;

2、水土流失;

3、海平面升高;

4、物种减少等。

(四)如何保护热带雨林?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十章

非洲与大洋洲 “阳光灼热之地”--非洲

第一课时

一、非洲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3、地形:以山地和高原地形为主。(1)山地:阿特拉斯山脉,(2)高原:

A、埃塞俄比亚高原: B、东非高原: C、南非高原:

(3)盆地:刚果盆地

(4)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长的裂谷,被称为“地球的伤疤”。特点:“一大两多”。面积大,多火山,多湖泊。

4、气候:

A、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B、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两边)C、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沙漠)D、地中海气候(非洲北部)

5、河流与湖泊:

A、尼罗河:全长6 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B、刚果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自东向西流大西洋。C、乍得湖:

D、维多利亚湖:

6、热带草原动物:斑马、犀牛、长颈鹿、狮子、大象、河马、猩猩等。

二、“高”和“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

(一)人口

1、人口总数:非洲人口约为8亿人,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带来问题:

A、严重阻滞了了经济的发展。

B、导致环境的恶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二)经济

1、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商品以初级商品为主。

2、经济落后原因:(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大量的经济。(2)、长期受到殖民统治。

第2课时

二、“高”和“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

(一)人口

1、人口总数:非洲人口约为8亿人,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带来问题:

A、严重阻滞了了经济的发展。

B、导致环境的恶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二)经济

1、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商品以初级商品为主。

2、经济落后原因:(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大量的经济。(2)、长期受到殖民统治。

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代表--埃及

1、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的东北部,陆地跨亚非两洲,属亚欧非交界地带。

2、埃及的地表特征:分布大片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960万平方千米,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极端干燥,年降水量不足100ML,温差大,多强风和沙暴,约为1/3人以游牧为生。

3、埃及主要的河流: A、尼罗河:

B、苏伊士运河:全长173千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运河收入成为埃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4、首都及人口: 首都:开罗。人口:1577万。

5、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长绒棉)

6、悠久、灿烂的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国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项收入。货币名称:埃及镑。

分析课本P77页的埃及旅游资料图片。课堂小结:按板书进行小结。

第二节

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教师]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问]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拉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教师提示]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雨林气候中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承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先介绍大家。)[学生]分别介绍斑马、角马、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

[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

[提问]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上面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个小朋友的家乡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

[学生]讨论

[学生]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课前请同学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请他们来介绍。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进行介绍。

[提问]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和美术老师交换意见。

[提问]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美丽、富饶、神奇.....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小朋友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辅导读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

[学生]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工作资料,并参加讨论)

[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各小组汇报(略)

[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

[讲述]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讨论](略)

[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

[学生]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来源:学科网ZXXK] [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板书]人口、资源、环境

[提问]请大家把非洲发展中的上述环节填入图中。

[引导]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讨论]每个小组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纪录。[引申]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

[学生]讨论(略)

[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来源:学&科&网]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况[来源

1、位置范围和组成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

--以高原为主

3、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热带草原

干季

草原枯萎

湿季

草原茂盛

热带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4、人口与人种

主要以黑种人为主

分布

文化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什么叫单一商品经济? 后果 解决方法

第三节

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5.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知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6.了解工矿业及服务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通过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关系。情感目标

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展示两国国旗)

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件展示国徽图片:

观察:澳大利亚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4.探讨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板书)

试用大陆漂移的假说,分析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而南极生物很少的原因。师生共同总结。

5.说到澳大利亚的动物,不得不提澳大利亚的羊。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羊特别多,因此称澳大利亚为(板书)。

其实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并没有羊,这些羊都是殖民者随船带来的移民羊,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绵羊数量迅速增加,经过不断改良培育成的美利奴新种细毛羊,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

(1)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羊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P7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对照P7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探讨:

师: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板书: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师:请同学们看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不过,我们同时注意到在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图上,有一些地方没有任何农业带,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书上专门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解决活动中提及的问题来寻找上面问题的答案吧!组织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1是要求学生从地形的特征来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合理性;问题2是在要求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基本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出气候对农牧业产生的具体影响;问题3是将地形和气候结合起来,说明对农牧业的影响是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问题4是通过对澳大利亚人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来发展农牧业的分析,认识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聪明才智。

展示课件,共同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气候等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及其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分布。

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资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要素分析。)

6.各组代表发言。

完成课件练习题。知道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明确澳大利亚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

提问:读“澳大利亚地形图”,说说东、中、西部地形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海拔

分别是多少?

师:读图澳大利亚最长的河流──墨累河。提问:说出本区所处温度带? 生:热带、亚热带、温带。

师: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 生: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

师: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形成草原和沙漠;东北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仅为中国的1/45,因而,广大的土地资源可以被用来开发为农牧业用地。人们在长期的实际生产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的高度机械化,开辟大规模的农场等等,以此来减少劳动力的消耗,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但由于澳大利亚地理条件中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在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东北沿海地区和东、西部的山岭地区,由于地形或气候相对干燥,只能形成粗放的牧业区;东南地区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有一区域为牧业和经济作物混合带,也是由于此处正是东部大分水岭末段的缘故。

[板书设计]

一、陆地面积最小的大洲

1、纬度位置:大致在东红1100至西经1400之间,跨东西两半球。

2、海陆位置:介于“两洋四洲”之间,即位于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濒印度洋,东和北临太平洋。

3、面积:897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小的一个大洲。

4、主要岛屿:

A、新几内亚岛;B、塔斯马尼亚岛;C、新西兰南北二岛;

5、三大群岛:

A、波利尼西亚群岛;B、密克罗尼西亚群岛;C、美拉尼西亚群岛。

二、袋鼠之国――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2、领土构成: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组成。

3、面积:769万平方千米,占大洋洲的大部份。

4、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树熊)、鸭嘴兽等。

(一)、自然环境特点:

1、三大地形区:

A、东部山地;B、中部平原;C、西部高原;

2、大自流盆地: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区。

3、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地中海气候; E、亚热带湿润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分布特征:总体上呈向西开口的半球状分布。

第二课时

师:在复习前知的基础上导入,我们明白了人们为何将澳大利亚比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但有人又将澳大利亚比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来继续研究。

板书: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丰富的矿产资源

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生:(略)

师: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生:为什么?

师: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其中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煤、铁等等,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矿产品出口创汇额占总出口额的很大部分。二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请一个同学阅读教材P78页的阅读材料“澳大利

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就称澳大利亚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板书:迅速发展的服务业 师:到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你们知道哪些部门是服务性行业吗? 生:(略)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很快,迅速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展示澳大利亚风情图片)板书: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随后,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生:读图,查找城市。2.气候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上澳大利亚气候图,(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在了解地形和气候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草原辽阔、饮水丰富、无野生肉食动物等。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展示幻灯片(6)自动剪羊毛图片、机械化耕作的农场的图片],指出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教师:澳大利亚不仅有发展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学生:阅读书上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教师:强调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工业。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找出铁矿石的地区分布。

教师:介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学生:阅读书后资料,说说澳大利亚在发展采矿业方面的资源储量优势。教师:由于矿产储量大,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介绍主要出口矿产品及销往国家。教师: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二)、人类活动及产业特点:

1、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见P84图10.35)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主要城市:(1)、首都:堪培拉(2)、悉尼:最大的工业港口城市。(3)、墨尔本:全国第二城市。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南北两极地图。能运用地图说明两极地理位置的特点,能在南极洲的空白图上填注三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名称,从中培养学生运用极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冰雪覆盖的高原,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磷虾、企鹅等自然资源。

3、使学生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宝地,理解人类和我国对南极洲科学考察情况及和平利用南极洲的主张,培养学生爱科学、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5、学会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教学重点】

1、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3、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出示地球仪,直接导入新课。

〔提问〕看地球仪的南部,有一片涂着白色的区域,它的名称叫什么?(答南极大陆或南极洲均可)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板书设计:

一、因纽特人的家:

1、范围:北极圈以北的陆地和海洋。

2、居民: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3、动物:北极熊、海象、海豹、北极狐、鲸等。

二、冰雪大陆:

1、范围:包括南极大陆及周围的海洋和岛屿。

2、气候特征:酷寒、狂风、降水少。

3、中国的考察站:(1)、长城站:1984年建站,位于南纬62度,西经60度,西半球。(2)、中山站:1989年建站,位于南纬68度,东经74度,东半球。

第二课时:

4、地势: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大洲,其平均海拔高程为2350米,如果把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剥离,它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

5、南极的矿产资源:

铁、煤、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6、南极的动物:

企鹅、鲸鱼、海豹、贼鸥、信天翁、磷虾等。

上一篇:书斋的作文下一篇:反对三股势力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