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感受

2024-11-11

大学语文感受(精选13篇)

1.大学语文感受 篇一

进入大学感受

11楼宇 冯双宝

从一个遥远的小镇上,进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大学校园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的推移,中考、高考、我由一个无所知的小孩儿变成了一个对未来充满求知的大学生。暑假时,幻想能在大学能混的风声水起。但到学校才发现,这里人才辈出,高手如云。我永远相信:付出可以收获。可是在哪些方面付出呢?怎么付出呢?真有点迷茫。后来职业规划的老师告诉我:母校文凭、实用技能、独立人格、同学友情,他们才是重要的付出对象。所以这四项为我以后的路点明方向。

母校文凭:文凭是工作的证明,是找工作的敲门砖。所以我一定要先努力学习,拿到我们智能楼宇管理师证书。

实用技能:知识是基础,技能才是力量!实习实践是学习楼宇工程技术的必须,所以,我是很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要留心自己以后实践与实习的经验,为工作铺路垫基。

独立人格:大学学习自主,学此自学,人活着应有个性,应有人格魅力。所以,把独立人格加进这四项,我很赞同。千篇一律造就不出伟人,百花一色分不出美艳,所以,要混的好,就要与众不同(在遵守校规校纪下)。

同学友情: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多个朋友多条路,确实是这样。人无朋友难行步,看来在大学交上一些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闲的尤为重要。友谊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友谊能使彼此在一起的日子如行云流水,友谊能在我们走过的路上留下深厚的脚印。

关于我自己,先学习后拿证,同时把我的爱好吉他学好。刚来一个月,我就认识许多社联和学生会的朋友。但我很多时候还想我的父母亲人,我弟妹,我爷爷奶奶,我的那个家,我的那个房间……

大学生活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熟悉的叮咛与嘱咐,做什么事都得自己来。丰富多彩是大学生活给我的另一种新感觉,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简直就是快乐的天堂。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团体,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活动,所以说大学生活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精彩。

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空间里,大学生活,恰似五彩斑斓的画面,又如欢快跳跃的音符。凝视落日的余辉,倾听和风的声音,勾起我无尽的想象。悠悠我思,岁月漂移,时间虽能改变许多东西,但我的心灵却恒久不变。最后借用句名句:静谧的天空,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我会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让心目中的世界变得和谐安宁。

朋友,不要让大学把我们上了3年。加油!

2.大学语文感受 篇二

公园很小, 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连着几块面积很小的草坪和几棵平时很常见的大树。我先领着他们沿着路走了一圈, 初一学生天真、单纯、幼稚、好奇, 他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述说着自己知道的一切, 问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认识并描绘了公园里的银杏、柏树、枫树和一条古老的藤条。他们说银杏的叶子像七仙女手中的羽毛扇, 霜打了的枫叶像火红的晚霞, 也深刻理解了杜牧为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了。把孩子的课堂从教室搬到公园, 消除了对他们的纪律约束, 恢复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没有了课堂上的紧张, 他们自由, 他们机敏, 他们仔细地观察, 随机地提问, 更自信地回答。接着我组织同学们自由地在公园中活动, 孩子们蹦蹦跳跳、呼朋引伴地跑来跑去, 在树丛中钻进钻出。不一会, 就满载而归了, 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是一大把各种各样的树叶, 还争先恐后地向我诉说每一片树叶的来历, 他们说得那么兴高采烈、津津有味, 似乎在讲述一次有趣的实验, 他们还发现松树的叶子在地上是捡不到的, 这是因为松树秋天不落叶。

……

这一节写作实践课, 孩子们上得意犹未尽。他们说了很多, 问了许多, 了解了秋天里的许多事情。他们在秋天里动起来, 在玩中学习, 自然乐此不疲。第二节写作课学生们个个奋笔疾书, 不见了咬着笔杆愁眉苦脸、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的现象。

在教室里也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动起来。例如在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 我想让学生通过注意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 搜集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 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活动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根据活动内容制订本小组计划。让学生无论是在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店中去感受语文。

课堂讨论中, 一组的刘扬同学首先发言:“我发现了一些很好的广告词, 如‘禁止吸烟, 连皇冠牌也不例外’。虽然只有12个字, 内容却很丰富, 它一方面是宣传的积极, 包括皇冠牌在内的所有香烟都在禁止之列, 而且态度坚决;另一方面是推销的积极, 皇冠香烟虽然也在禁止之列, 但毕竟与众不同, 如果要抽的话, 还是皇冠, 给人以很大的诱惑力。这两方面和谐地统一于一个简短的语句中。”话音刚落, 张静接着说……总之,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纷纷发言, 涉及面之广, 分析之透彻, 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不错, 语文是知识的海洋, 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这片汪洋大海之中, 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觉得只要放手让学生“动”起来, 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 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语文素养就一定会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让他们亲身去感受, 用他们的心灵去体会、去研究, 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 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乐学、会学、勤学的境界。

3.感受语文的温度 篇三

一、文本是有温度的

也许是教学生涯有限,对文本的熟识,导致对文本的熟视无睹;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日复一日终究迎来职业倦怠,导致对文本的冷漠冷淡。武凤霞老师工作室对文本的情有独钟,对文本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我发现文本原来如此有魅力,文本是有温度的。

文本的温度首先在于解读,而今又有多少语文教师仔细认真研读推敲过文本,恐怕离开了教参,离开了标准答案,我们语文教师就如瘸子没有了拐杖,飞机没有了导航一样。喜欢只能被喜欢所传染,如果一名语文教师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没有感情,对文字所传递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恐怕很难让孩子喜欢上语文。

首先要学会纯净解读文本 。拿到一篇文章 ,抛开一切教学资料、教参、教案……教师自己静下心来阅读文本:不懂的字词查阅工具书,不理解的语句想方设法理解。重点语段想让学生质疑的,自己先质疑。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从篇到标点 ,一处都不放过,直到弄通弄懂。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以学生的角度再次解读文本。如果我是学生,在学这个字时,会在哪里出错?理解这些词时,从字面怎样解释?放到语言环境中怎样理解?体会重点语句,我会关注那些字词?我会想到些什么?联系实际时我又会想到些什么?这几段让我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作者的写法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地方?我准备怎样活学活用?

第三步,借鉴——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只凭自己的理解感悟容易走极端,要么闭门造车,要么夜郎自大。读课和查资料,让一线老师的语文课堂柳暗花明。

这样地解读文本,孩子怎能不喜欢语文?这样解读文本的语文教师引领孩子,孩子怎能会不手不释卷?

二、课堂是有温度的

语文课堂我亲自经历两次,一次是大纲指导下的课堂,记得有一节全国优质观摩课《静夜思》,当时全体教师看的是录像课,看完之后我很是惭愧,人家的二年级的学生出口成章,胸中锦绣让我望尘莫及。后来才明白这样的课堂如戏,剧本是教案,教师是主角,学生是会说话的道具,课堂是戏场。你方唱罢,我方粉墨登场。表面轰轰烈烈,其实没有温度。第二次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一些课堂,虽然有所改进,可依然冷冰如昨。而当我沐浴着名师的课堂,那种震撼如翻江倒海一般冲击着我的心灵。为了说明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涌动,我摘录江苏武凤霞老师教学片断如下。

武凤霞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片段:

师生合作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师:水落在什么地方?

生:身上。

师:还落在什么地方?

生:头上。

师:祖父会说,疯丫头!萧红会说什么?

没有生回答(冷场)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课文原话)

师:祖父吭吭的咳。

生:我也吭吭的咳。

师:祖父去晒太阳。

生:我也去晒太阳。

师:祖父停下来,捶捶腰。

生;我也捶捶腰。

师:祖父抽两袋烟。

生(个别):我也抽两袋烟。(其他学生、听课教师笑)

生:我也赶紧假吸两口。

师:爷爷笑着说,疯丫头!

生:疯老头!

师:行吗?

生:对长辈不能这样说……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温度的,武老师找准文本和生活的连接点,“水可能落在祖父身上”,让学生还原生活对话。可是也许因为学生由文本跳跃到生活,思维跟不上;也许是因为学生不能够把文本还原成生活,思维短路。出现了冷场,武老师没有一点犹豫,从零度开始,由文本到生活,层层升温,最终达到自己教学目的。没有冷冰冰的呵斥,没有越俎代庖,自然而然,孩子们沐浴在这样的课堂,既感温暖,又能学到货真价实的语文。教师们沐浴在这样的课堂,既感温馨,又能发现语文教学原来可以如此润物无声。

4.大学感受 篇四

现在进入大学已有半年多。这半年是我长到这么大改变最多的半年。我发觉在潜移默化中我长大了许多,变得更加成熟。

大学是我曾经的梦想的梦寐以求的地方。当我真正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时,感觉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境。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无与伦比的。与高中相比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在读大学以前,可以说还是小孩。因为以前的生活是有依靠的,是不完全独立的,而现在的生活却是相对独立的。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自己去处理,其中所有的责任由自己承担。

人生如梦,每一个人几乎都活在自己的梦想中,没有了梦,生命的精华将会枯竭,犹如死尸般没了乐趣。现在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与许多人没有什么不同,曾经怀揣着对大学的渴望与憧憬,为此我们历经十年的寒窗苦读,最终进入吉大这个名牌大学。在大学的这半年才知道梦想与现实有落差。

最开始进入大学时非常的新奇,甚至忘记了如何学习。大学里的生活方式让我丧失了目标,我曾一度茫然失措,不知道路将通向哪里。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自信转为茫然。回头想想竟然不知道这半年干了什么以及为何会这样。直到大学的第一次考试也就是期末考试,才发现原来大学远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那试题我有好多不会的地方,全然没有以前学习的那种自信。这次考试仿佛是给正迷茫的我当头泼下一盆冷水,让我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正是因为这次打击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在寒假,我认真的反思了我这半年的学习生活。我意识到会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是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高中平时有很多的考试,每次都会看到自己是否进步,这样学习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动力。高中学习任务重,但人却过得很充实,很有自信。并且生活上有父母和老师的关心,有什么事情可以向他们请教,所以很轻松。但是在大学平时根本没有考试,很难检测自己学习的成果,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自由分配的时间很多,加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诱惑,这样便很有可能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我觉得要过好大学生活,让大学真正的成为我们步入社会的起点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人们都说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前的准备工作,这话一点不假。我们读大学就必须要明白我们学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我们该如何学?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凭什么在社会有较好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经过寒假的反思,首先我们进入大学学的是知识,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方法。我们只有培养出了良好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勤奋必不可少,我们只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可以比其他人更加出众。

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在大学我们不仅仅需要好的成绩更需要出众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保证学习成绩好的同时其他方面的能力也相应增强。由此看来大学不应该比高中轻松,恰恰相反要更加刻苦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而我刚进入大学却不这么认为,那时有的仅是新奇。我带着以前的老观念认为高中既然如此辛苦那么大学肯定无比的轻松。这种观念让我几乎荒废了这半年。

另外大学更加开放,在大学人际交往面要比以前大很多。大学以前我们认识的人基本仅限于本班的同学。而到了大学全院的人一起上课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更多的人。而我的人际交往面比以前要宽了许多。这也意味着大学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人也会变得更加开放。而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人会更具有创新能力。但是在另一方面没有了约束就更加需要自我的约束力。这与以前的生活很不一样,开始还有点不适应。

现在说说对大学环境的感受吧。当我走进吉大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有好多的树,环境很

好。我走进寝室那情景让我记忆犹新。寝室只有两张书桌和两张上下铺的床。那简朴的风

格让我难忘,第一次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刚来学校人生地不熟,感到很恐惧也很

孤单进而转化为迷茫。随着在学校时间的推移渐渐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熟悉起来,慢慢的也

逐渐融入大学这个环境。渐渐的我发现在这与高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对的情侣,并且随处可

见。我开始认为这大学学风也不咋地,但经过学习我发现图书馆,教室中都有许多的人在安静的自习。这我才明白这便是大学开放的一个方面。

现在我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并为自己订立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我相信你不管现

在怎样我都不会放弃,不管将来怎样我都不再迷茫。我会尽自己所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现在的我有了梦想有了目标就像在黑夜里航行的船只有了航标灯,不会在迷失方向。我相

5.大学学习生活感受 篇五

12月22日,不知不觉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到家中不免有些不习惯。出门在外只半载,家乡又是一番新,以前还不能体会高年级同学同样的感受,说他们忘本,今天体会到了,这不是忘本,只是对环境的临时过敏而已,呵呵。回到家里,老妈还在外面打工,老爸要忙于工作,不免很多时候需要自己独处。其实一个人看看书,静静地思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自发的净化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斗志。有时情不自禁的也会想老妈,希望她点回家和我团聚。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还是有很多收获的,首先经过一年半的大学生活,我已基本走向成熟,已经充分认识了学习和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关系,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无疑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父母最大的期望了。其次,第一次体会了社会实践的感觉,我大一新生刚开学的几天,和另外俩个同学帮移动公司办理预存话费的实践中,在俩天半中收获了1500元的报酬,这无疑使我们很满足,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那俩天基本都是一点以后才吃饭,每天跑来跑去忙业务,大热天中午没的休息,这也使我深入体会到挣钱的辛苦,爸爸妈妈挣的钱更是来之不易呀。以后要珍惜每一分钱,更重要的是花对每一分钱。学校是一个各色人等都聚集在一起的大家庭,这个家庭是十分复杂的,通过在其中生活时间的延长,我更懂得了要善于与人相处,理解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要学会包容别人,这样才能赢的别人的友善和尊敬,在有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毫无保留的伸出援助之手。

还有一件喜事,大学的数学学习阶段已经结束了,尽管我的数学成绩很不错,但我还是不喜欢数学,下学期我要把学习数学的时间都花在学习英语上,进一步提高我的英语成绩,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实现在大企业做一个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经理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强大的英语能力基础上。

6.我的大学感受 篇六

我的大学感受

机械1202程小伟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二同时也是一名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这段时间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大二并不再有像大一那样的好奇,也没有大一那样轻松,不再是高数,物理之类的基础课程,而是渐渐开始接触到了专业课,而专业课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作为一个学习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现在被各种实验包围着,虽然很单调但是也很有趣,感觉这样的生活也不错,谁说女生不适合学机械呢,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据说大三的课程会更多,我已经做好里准备去迎接不一样的大三!

7.创设情境, 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篇七

一、联系生活经历, 创设生活化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由此可见,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在语文教学中, 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环境中, 其语文学习才会学得生动, 学得鲜活, 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才会助推学生理解、感悟、升华对语文的认知。如七年级上《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小说。全篇语言自然流畅,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美景, 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很多学生对文章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感知缺乏认同, 因此也就不易理解其中描绘的很多事件。为了让学生回归让人留恋的童年时代, 在课堂上, 我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各自回忆起了他们童年的轶闻趣事。很多学生说得滔滔不绝, 听众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自然接纳了文章中描述的美妙景色和趣事, 思维的触角也自然触及到了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 体会了其中的乐趣。

二、采用艺术手法, 渲染浓郁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环境中学习。”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 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艺术手段具有普通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作用, 它能在无形无声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给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美感, 将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尤其是音乐, 用来渲染情境, 更易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触发人的情感, 将音乐用于语文课堂中, 为文本营造适当的氛围, 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出师表》一课时, 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 伴随着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浑厚低沉的歌曲, 一代名相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踽踽的老态呈现在学生眼前, 同学们的情感被自然地引入到那个特定的时代, 从而对诸葛亮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透彻。总之, 采用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的内心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感染, 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三、运用角色表演, 让学生产生真切的体验

语文教学中, 尤其是那些人物内心活动较为复杂的课文, 学生如果没有切身的感受, 很难理解其中人物的内心, 自然对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可能领会得当。而在教学中, 针对这一特点, 创设角色表演情境, 将这些课文改变成课本剧, 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演绎, 他们就能深刻领会主人公的内心, 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内心体验。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 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与学生课前对文章进行改编, 将其编排成课本剧,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很多学生为此投注了大量的时间, 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课堂上对大臣、骗子、皇帝的心理演绎得相当到位。可谓表演者惟妙惟肖、有板有眼, 观看者兴趣盎然、评头论足。整个课堂气氛浓厚, 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内心领会自然也就深刻了。

四、创设语言情境, 让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 其中不乏意境深远、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从而体会语文学科的迷人魅力。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 在上课之前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朗诵课文, 优美的旋律, 充满磁性的声音, 一下子就将同学们引入到了一个美妙的境界, 在此基础上, 我设计了如下的新课导语:各位同学,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名胜古迹, 历史上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 就铭刻了许多美文佳作。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 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心驰神往;盛唐诗人崔灏的《黄鹤楼》, 其中“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读来让人浮想联翩;而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更因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成为后世用以自勉的经典, 从而使得《岳阳楼记》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阳楼, 来感受范仲淹的旷达情怀, 领略这一名篇的迷人风采。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 使得学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为后面深刻把握课文的内涵做了较好的铺垫。

8.感受王君的青春语文之路 篇八

一、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化蛹为蝶一般不会是轻易可及、寻常发生的。它一定是青年教师本人理性抉择、倾情投入、执著坚持、纠缠不放的融合。换句话说,成功必然是其本人自主选择的结果。存在主义有个观点:“人生即选择。”我们也可以说,有选择方为真正的人生;有明确深刻的选择才能成就青春勃发、积极有为的人生。浑浑噩噩,任意消遣,无所定向,无所取舍和无所付出肯定难免于荒废或庸常。大约10年前,上海顾泠沅等几位学者在报上讨论“名师如何产生”时,就认为名师不是拿钱去“砸”就办得到的。名师是适当的环境,良好的机遇和个人突出禀赋、倾情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后一点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个人突出的禀赋、主观的努力,即使每天给你一根金条,你也成不了名师。(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名师”是大伙儿公认的杰出教师,而不是行政机构颁给的荣誉称号,这还不完全是一码事!)现在,我国各地时兴拨款“打造”名师,只是在创设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如果没有内在的驱力,没有成才的内在动因,真正的名师照样踪影难觅。王君的成功,开始的确得益于机遇的护佑,她教书没几年就被县里的教研员推出来赛课,由此获得自信,发现自己,进而确认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她的成功当中,我想,没有人会否定主观抉择,执著坚持,刻苦历练,这一逸出平庸的关键性因素。

二、优秀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一定与自身的职业使命携手同行,对自身的职业使命无所感知、未曾自觉的人,不可能获得职业的长足发展,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我在网上读王君的文章,她这样写道:作为一位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课堂,融进学生的生命,让学生的生命获得生长的力量,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而永远青春勃发”。她还说:“教师应该成为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教师应该像杜威先生所说的那样:‘做真正的上帝的代言人,真正的天国引路人。’”这是多么清醒的职业认知,这是多么深刻的使命识别和多么成熟的使命自觉啊!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理应成为身边成长之中的学生的精神乳母、人格导师,也即心理学上所说的学生的“重要他人”。在教师,尤其是在语文教师身上,教书与育人是合二而一,密不可分的。只有那些为莘莘学子的生命奠基,对他们产生长久的积极影响,为他们的未来正确导航的智者、贤者才堪称真正的名师。

三、青年语文教师成长、成才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不在清醒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特点、亮点,进而想方设法把它发扬光大、推向极至,是很难逸出庸常、卓然出众的。王君把“青春”作为她教育事业的旗帜,教学生涯的徽号,个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可以说既融入了她对时下语文教学现状的清醒认知,又纳入了她对自身资质、潜力以及相伴而行的主观抉择、主观努力的自我首肯。王君在语文课堂上像个美丽的精灵,她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演绎出来的是一股股清新可感的青春气息,一个个自然生动的青春场景。“青春”意味着热情,意味着锐气,更意味着生机,而在我们为数不少的课堂里,语文已然迟暮,已然衰老,已然失去了活力与生机。语文这一本来与历史现实、红尘万象、生命感知天然融合,密不可分的鲜活之物,已然由于“教”的扭曲(或曰:烹调不当),在我们数以亿计的学子嘴里变得味同嚼蜡,形同鸡肋!而在王君那里,呈现的情景却截然不同,判然有别。

四、对王君青春语文教学的若干印象。王君在课堂上敏锐快捷、灵活跳跃、思维密度极大,伴着课时的推进、问题的转换,她不断挑战着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挑战着学生的认知极限和价值边际,精彩之时甚至进入一种张力十足的思维交锋,精神对峙状态。她眼界很宽,感知敏锐,并一以贯之地秉持善良、善世的人文情怀,不断在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感知时代,回应现实,联结社会,叩问心灵。在这方面,她有一种特别的颖异,堪称小女子,大气象!(这种情形,令人想到香港学者金耀基的一句名言:“其实我就是喜欢这种现代与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地方;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飘浮;有时代气息,则知道你站在那里了!”)她青春靓丽,亲切坦诚,时尚灵动,专注持恒,富有亲和力。她懂得和孩子们打交道,不能迟暮陈旧,不能虚伪哄骗,更不能矛盾分裂,不管是一节课还是三年一个轮回,你要言出行随,身为其范,率先躬行,你才有感动之力,行为之范,塑造之功!她亲近学生,谙熟学生,教学时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的起点和触点,尊重学生感受,实行教学民主,奉行以学定教,而不像我们许多课堂,还由教师主宰独断,以教定教。她遵循文本是人生的注解,历史的诠释,人生是文本的源头活水,历史是文本的坚实内蕴的原则,在语文课堂上和教学生活中引导学生将其联结、沟通,使二者融合互证,相互诠释。她把滚滚红尘中的生活体验、平民意识,把鲜活的时代气息,带进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互动之中,让人生阅历、情境体验去穿透文本、穿透语言。她注重开掘语文课的人文内涵,但又时刻不忘语文课的工具特性,专注持恒地引导学生体悟母语的灵活、精致、美丽,在徐徐行进的品咂中,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蕴含的诗意和妙谛。她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看家本领:善于倾听,听而敏觉;能写会说,语言表达常带情感,富有感染力、亲和力。除此之外,她深知“解”文章应是教师的拿手绝活,而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入、细致、独到,是引导学生就文本开展多角度、有深度对话的坚实基础。她的文本教学不拘成法,重视互动,强调说与思,在阅读与写作、吸收与倾吐上找到了生命的连接处和青春的交汇点。她对文本解得精、解得细、解得巧、解得新、解出了味儿。她的青春语文十分重视青春的锐气、行进的动感。她的课往往抓住一个触点、亮点,迅速击发,构成“气场”,显得浑然一体,一气贯注,表面看不那么重视教学程序的起承转合,实际上有种内韵律在流转。当然,有时激情酣畅处,难免情太丰沛,情胜于理,失之节制。

9.大学生活感受 篇九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一段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崔永元评论人生的一段话。以我现在的经历还不配和大家谈人生,我要谈的是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生活。

对于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如何度过关键的大学生活,其实有点赶鸭子上架。就在我准备简历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吹嘘一番的实力,就只是有些证书,奖章之类的被称为荣誉的东西,除了自认为满满的几年的生活感悟。其实回过头想一想,如果上天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我的生活应该不应该是这样,因为对于大学生活该经历的活动,都已经经历过,可是该掌握的知识,我还都都尽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专业知识还相差甚远,甚至还不如中专生。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

其实,至今我也没能完全吃透其中蕴含的意味,还没经历大四,但是模模糊糊能体会到的,就是从天上落到地上,从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很多人之所以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网上或者杂志上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活小说的误导。很多作者描写大学生活都是以调侃的语气,向读者描绘一个他心中理想的大学。受到这种误导,在每个人踏进大学之前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理想的描绘。怀着这份美好,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会迷糊一阵子,充分享受突如其来的自由和新奇感。但是在一天天上课,自习后,这种激情慢慢的消退,就开始进入迷茫阶段,怀念高中同学,怀念高中生活。

同学们大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尤其是后者,往往是造成迷茫,困惑和郁闷的根源。而这也是慢慢长大踏实地的过渡到“知道自己知道”必经阶段。如果你现在觉得没有方向,也没必要着急,其实这很正常。

很多人在没进大学前,就在脑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高中的同学之间的感情才是最纯真的,到了大学彼此就不能坦诚相待了。我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事实上,随着和宿舍的同学相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至少对于和你一起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是不适合的。在这种年纪,有的大多是是性格上的棱角。等你有一天毕业了,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同学,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磕磕碰碰根本不值一提。

10.大学军训感受日记 篇十

温室的花朵,永远都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平静的湖面,永远都训练不出精悍的水手。我们要懂得吃苦,更要经得起磨练,这样我们才经得起大风大浪,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天空愈晴,星辰愈灿烂,一天军训后,我们的灵魂将得到升华。我相信军训后回拥有一个绚烂的星空,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大声说:军训,感谢你,感谢你,军训。我们爱你!

在军训中和教官之间的感情一点点的慢慢的加深,在军训结束之后,很多女生哭了,我们男生心里也不好受,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永远的记住这一次军训。军训真是必须值得每一名大学生去回忆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军训是我们永远心中的.梦想,在今后的大学四年里,军训将陪伴我们度过,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11.预设精彩文本,感受语文魅力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预设;审美教学;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立足长远的教学目标考虑,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培养,因此,要以“预习”和“审美”教育为基础,预设精彩文本,感受语文魅力,让高中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体会到分析这种魅力的乐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结合节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案,通过预设精彩文本,让学生感知语文魅力,从而完善语文素养。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实效课堂关键点,提出了高中语文阅读实效课堂的创设对策。

一、高中语文阅读实效课堂的关键点

1.预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中国古代的《礼记·中庸》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这些内容都可以看出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预习能够展现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字词的含义,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课后习题进行了思考,而整体的单元化预习更是使得学生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从预习能力的角度来讲,预习能力的形成意味着学生拥有了独立学习和知识预设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将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之中掌握分析阅读文本和分析表达的能力和技巧。

2.审美

中国古代的孔子重视文艺美学,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托尔斯泰也说过:“任何人都是直接地去感受艺术的,就像对空气和水那样,要用手去摸——这太凉了,或者是太烫了。”因此,审美也是直观感受文学作品的关键,在直接的感受过程中,学生会更深刻地领会通过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美和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目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强调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种种理论与实践都说明高中语文阅读要重视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阅读文本的多种美来提升语文知识的运用和感知能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实效课堂的创设

1.预设精彩文本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并通过预习内容的有效展示来设计实效课堂,展现文本的精彩。例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预习活动内容:

(1)教师设计并公布预习提纲,让学生开展预习活动

A.明确字词内容。

B.掌握作者基本情况。

C.通读文本,网络查阅资源进行朗读训练。

D.结合课后题简单分析诗歌内容。

E.阅读并查阅徐志摩的其他诗歌,丰富知识。

(2)课堂教学过程中,检查预习内容

A.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汇报较难记忆的词汇,并说明自己的记忆方法。

例如:学生会说明这首诗许多字的平翘舌音需要注意等。

B.朗读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预习成果

C.授课过程中,随时展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如讲到“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时,让学生说出徐志摩的康桥学习经历,感受这种求学的魅力体验。

D.请同学们说出徐志摩其他的诗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与《再别康桥》的对比,发现徐志摩诗歌创作的特点。

通过这个案例内容可以发现,预习提纲的设计为学生安排一条理解课文的探索路,使学生在提纲的“定向”作用下,独立地进行翻查、分析、综合、体会。预习字词则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词语工具书,让他们参照课文注释和编者的提示,边阅读边思考,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作用甚大。另外作者及其作品的拓展阅读有利于在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

2.感受语文魅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汉语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之中要重视审美感受的设计,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文本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整篇文章结构的分析,艺术性表达手法的传授,这些知识都要蕴含到审美教育的过程之中。

如,教学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分析这篇新闻稿所带来的心理震撼,重点分析文章中的几个句子。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说明为什么读到这句话时会感到心理隐隐作痛呢?这时学生会讨论,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分析得出: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因此,这种模式更能够展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这种对比手法在本文中较为常见,如“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似乎是为了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这些都是对比手法的应用。

总之,要通过细节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因为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往往会记住主要情节,同时对某句话、某个片段印象深刻,这就是细节审美的魅力。

上文是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对高中语文预习及审美教学探索与讨论。概括地讲,预习是对语文教学的前瞻,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为审美教学奠定基础,通过先预习积累审美能力,通过审美阅读活动进一步检验预习成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预习和审美教育,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刘超.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2).

[2]王卫琴.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D].苏州大学,20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一中)

12.在倾听中让学生感受语文 篇十二

一、排除干扰,保证学生“在”倾听

“听”是学生基本素养的基础。作为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听”的状态,这是学生不断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心理活动。

【片段一】

师:下面请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背一背《小池塘》。

生:两人一组练习背诵。

生:老师,曹艺的嘴巴里流血了。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一个个都看着曹艺,有的都站起来了。我走过去一看,小姑娘掉牙了。我告诉学生们:这是小朋友成长的正常现象。听了我的解释,学生们这才继续背起书来。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原因,正是源于习惯的养成。所以,为了保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我们需要给他们排除上课时受到的各种干扰。

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多观察、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分享他们的快乐。(2)课上多激励、多暗示,重正面引导。(3)课后多反馈,树榜样,利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学生共成长。

二、提升课堂,促进学生“爱”倾听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挂图、教具、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爱上倾听。

【片段二】

师:今天我们学习《月亮和云彩》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读第一段,请大家一起读。

师:好,我们再读第二段,预备齐。

师:我们接着读第三段……

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自己的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听得一字不落,也只是一种被动的听,效果甚微,甚至还会出现“左耳听右耳冒,老师说啥不知道”的现象。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引导学生注意倾听的针对性、层次性,在互动课堂上,引领教学深入下去。

三、教给方法,引导学生“会”倾听

学会倾听,让学生在倾听中思考、评价;学会倾听,让课堂教学变得大美、智慧;学会倾听,让学生变得恬静、安谧;学会倾听,让我们的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大道,实现高效教学。

【片段三】

师:小老师已经教会我们写“比”字了。大家一起给它找朋友吧。

生:比一比、对比、比赛……

生:“赛”就是“寒”下面的两点改成“贝”。

师:把“赛”和“寒”进行对比,记住了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真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大家一起用这种方法来记“赛”。

倾听不是单纯地听的过程,倾听应该是一个多感官参与的学习过程。在倾听的同时,脑海中要浮现相应的表象;在倾听的同时,嘴巴也要动起来;在倾听的同时,该出手时要出手……

13.大学心理学感受 篇十三

给排水101班 23号 陈嘉盛 第一次听到“心理学”这个词时,我和所有人一样,觉得这是一门神秘的学科,神秘在于仿佛只要学了它,就有一眼能洞穿他人心理的本事。这种神奇的幻想让人兴奋不已,我于是带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想象神往不已的走进了心理学知识的殿堂。

清晰的记得第一次上大学心理学课的感受,当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出现在眼前时,我顿时傻了眼,有一种从天堂跌入地狱的失落感,心忽地沉了下来,美丽的幻想像五彩的肥皂泡瞬间破灭了。原来心理学并不是一门一学就会、一学就能看穿他人心理的神秘学科,而是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需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学好的学科。现在想来,当时十八岁的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对心理学的认识何其肤浅。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并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很好的融于集体,适应环境。但从这门心理课程中,我发现人的心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纯粹、简单。记得在上前几节课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部有关心理问题的电影,片名是《美丽人生》。片中讲的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因为过于专注他所研究的数学问题而导致患上了妄想症,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罕见而可怕的病症曾一度让他一蹶不振,但他的妻子始终如一的在他身边陪伴着他,最终战胜了病魔的困扰,还获得了诺贝尔奖。此片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片中男主角在心理上的变化过程,从中也可看出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也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心理学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多少人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仍未全然揭开它的面纱,可见要认识人类的心理绝非易事,岂是一次两次的课所能把握。面对心理学,仿佛有一座难以攀爬的大山矗立眼前,有望而却步者,有中途放弃者,有坚持到底者。我要做哪类人呢?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坚定要做第三类人,在心理学这座科学高峰上永不言弃。

记得一位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心理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科学。我渐渐明白其中的内涵。人生的追求不外乎“幸福”二字,这“幸福”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自身的幸福,二是他人的幸福。因此,具体的说,心理学是一门让自己幸福、让他人幸福的科学。学心理学的人首先是受益者,并且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人则是间接受益者。为什么学了心理学的人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呢?因为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更加具备自知之明,更能理解、体谅他人,更有关怀他人之心,这些更是对学习心理咨询之人的基本要求。他们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身边的人解除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帮助他人打开心中的另一扇窗。因此,这是一门于己于人都有利的学科。有人提倡说人人都应学点心理学,这并非言过其实。

通过这一学期的心理课程学习,我大体上了解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原理,并被心理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所折服。尽管还没有接触到心理学最为神奇的催眠(我所认为的),但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我们分享的那些调节情绪和关于记忆曲线的问题,已经很值得我慢慢体味的了。现在,我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在心理上遇到麻烦(沮丧、不快)的时候,自己已经能够跳出意气用事的躯壳,上升到一个精神的高度,用逻辑理性去驾驭思想,而不是被情绪驱动着去郁闷、去彷徨。高中的那段时间是挺自卑的,大概是因为压力大的缘故吧。很敏感所以更容易受挫。不管做哪一件事情,小到等车没等到,也会很生气、郁闷半天,总是在心里重复这样一个声音:为什么别人能够做到,我却做不到呢? 很受伤的花很多时间去疗伤。现在,学了心理学之后,开始懂得要对自己好一点,好多事并不是自己的错。尽管是个男生,特别伤心委屈的时候就找个朋友说说,或者藏个角落好好哭哭,跟老爸老妈好好撒撒娇,总之,不能让无名火腐蚀了自己本该阳光的心灵。生病或者其他原因,干什么都不在状态的时候,不要老是去苛刻自己,其实没什么的,只是因为生病的缘故,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看到自己的短处的时候,不要总是在心里怨天尤人或者自惭形秽,用行动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吧,在某一方面,我才是最棒的!

古今中外,许多心理学的宝贵思想,从产生、发展、丰富、完善到学科的形成和沿革,使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更为突出和实用。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回答关于人的行为、思想和感觉问题,可以运用其科学的技巧去体察自己的很多心理过程,可以洞察和分析别人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心理学才能较为系统的回答到底是什么使你、我、他成为这样的个体。心理学与哲学、社会政治、道德教育交织在一起,从心理学的学科群来看,无论是普通心理,还是教育心理、文艺心理、军事心理、医学心理、社会心理等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明确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极其所处的重要地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或是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及心理作为内在条件的行为。心理是人的神经系统,是物质的属性,但本身不是物质,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和分析。只能通过人的活动行为进行分析,因此从广义的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体系重点学科越来越多,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认为“迄今2500多门科学,惟有心理学和人人都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既是从事各种认识活动的主题和中心人物,又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没有人的参加,没有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活动,任何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都不能得以实现。”若把哲学、逻辑学等成为思维科学,心理学则处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接合部。

掌握心理学的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学习心理学要如实揭示现实与心理、心理与行为的内在关系;要树立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的、复合的、动态的大系统观念;要注意到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性,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心理。心理问题遍布人世间,对心理学的研究要和解释分析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例如,在我们家庭,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正所谓“顺人之性以治物,则无不可用,顺人之性以治理,则无不可治”。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财富只有当它为人的幸福服务时,它才算作财富”。从这个角度说,心理学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财富之一。它既是精神财富,又是物质财富的创造力。无论它以何种财富的形式存在着,它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幸福。当然,前提是心理学被用于正义之途,必须警惕不能被恶人利用成为陷害他人的工具。心理学带给了我们什么精神的财富呢?用奥修的话说,那就是丰富了你的真实与真诚,丰富了你的爱,你的创造力,你的敏感度和你的静心品质。心理学正是通过赋予我们这些精神品质才培养我们抓住幸福的能力。只有当我们拥有了这些精神财富,我们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使这些物质财富用以增加他人的精神财富,促进他人物质财富的创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这个循环圈越来越大,那么幸福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上一篇:光通信机务员习题集题目下一篇:小本创业发家致富的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