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

2024-08-10

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精选10篇)

1.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 篇一

近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 我国经济发展也步入快车道, 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素质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更显迫切,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所谓会计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会计在职人员不断进行的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教育。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 强制性

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具体的政策规定, 会计人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

(二) 终身性

对继续教育的对象来说,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 会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三) 层次性

会计继续教育对象的层次差别很大, 其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知识需求不同, 对其实行的教育层次也就不同。

(四) 开放性

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形式多种多样, 属于开放型学习模式。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当前, 我国会计队伍存在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行业风气不好, 做假账、造假账, 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等突出问题。只有扎实稳妥地深入推进会计继续教育,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素质落后的局面。我国已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 但继续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无从解决,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却并不受会计人员的欢迎, 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 无法迅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水平, 以满足社会需要。

(一) 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中大多数是因为跳槽、加薪、晋升等需要而参与进来的, 否则对他们来说参不参加无所谓。即使是工作需要参加学习, 也是敷衍了事。在新知识、新政策面前表现出茫然或事不关己的态度, 甚至还有消极抵触的思想。而许多单位也并不十分重视和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二) 继续教育培训所使用的教材没有体现分层制

因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 层次参差不齐, 而教材却都是一样的, 教材太深了, 初级以下的会计人员很难看懂理解, 如果太浅了, 对中高级会计人员来说, 又失去培训的意义。

(三) 培训形式单一

比如, 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和案例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还未得到广泛运用, 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 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四) 会计继续教育的评价机制缺失

目前,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对会计人员的一种强制性要求, 但与此相应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培训对象没有主动参与意识, 用人单位也认为与其无关, 继续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三、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一) 倡导终生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已成为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要大力宣传, 倡导终身教育理念, 在全社会中达成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共识”, 形成会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齐抓共管大力支持, 会计人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同时, 政府需要为继续教育立法, 在法律中规定职工进修的相关事宜, 保障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权利。单位要把职工的继续教育制度化、组织化、经常化, 使职工能够有条件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二) 完善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方面, 应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档案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 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培训的批次和内容, 使其培训的内容具有针对性, 从实用角度出发, 把培训的内容按不同需要的人分成24学时的独立专题, 让学员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 选报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题。这样, 既满足了学员年检的课时需要, 又解决了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一举多得。

(三) 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转变, 将学生需求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出发点, 使学生富有想象力地吸收知识, 有选择、有侧重、创造性地接受知识, 激发发散思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还应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 开展与实务联系紧密的案例研究、交流讨论、情景模拟等启发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合作, 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大力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教学模式。

(四) 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2.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 篇二

教育督导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现有专职督学约1.76万人、兼职督学约10.38万人。专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兼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聘任。兼职督学每届任期3年,续聘一般不得超过3届。

《办法》对督学培训工作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了培训的主体单位。《办法》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按照职责负责组织督学的岗前及在岗培训。二是明确了培训的要求。《办法》规定,新聘督学上岗前应接受培训;督学每年参加的集中培训累积应不少于40学时。三是明确了培训的内容。包括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理论知识、工具应用、业务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案例等。四是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国督学培训工作及组织相关培训,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本区域督学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建立本级督学的培训档案。

《办法》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工作的四个方面内容进行管理:一是实施督导时遵守有关规定情况;二是督导报告撰写并向教育督导机构提交情况;三是督导意见反馈和督促整改情况;四是按要求接受培训情况。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考核后形成书面意见告知本人及所在单位并存档备案,作为对其使用、培养、聘任、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3.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通知 篇三

各公司财务人员:

一年一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已经开始,请大家予以关注,详情登录(市中区财政局http:///;http:///news.asp?id=451)。凡是在我公司财务专业岗位工作且持有有效会计资格从业证的人员均须参加,考试合格后费用公司报销。2011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期间(2011年10月18日—11月30日),为方便各财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期间特批准三天假期参加继续教育,请各财务人员自行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以便顺利通过会计证年检。特此通知

附:其他各区财政局网站暂不下发正式通知,可直接电话咨询各区财政局相关年检事宜。

市直:3697278;市中区党校:3358455;峄城区会计局:7711268;薛城区财政局:4413129;台儿庄区财政局:6633902。

4.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 篇四

各分子公司:

2013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最新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可通过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实现。

网络学习突破了学习时间、地点上的种种限制,避免了时间、精力、金钱的多重浪费,因此从2014开始,我公司会计人员实行网络化继续教育方式。

一、持有安徽省内各级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通过登录安徽会计网,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具体学习流程和注意事项,见通知附件。考试合格后成绩会自动转入本人当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记录,会计继续教育证书上不再签章。公司持有安徽省外各级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请各单位或个人自行与证书颁发地财政部门联系继续教育事宜。

二、公司财务部今后无特殊情况不再组织集体参加蚌埠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请符合条件的持证会计人员每年有计划地及早安排好自己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事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周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三、请各单位及时将此通知精神通知到每一个持证会计人员,学习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相关政策及要求,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当地财政部门或公司财务部。

四、联系人及电话:

财务部胜静雯0552-3950529

蚌埠市财政局咨询电话:0552-2076967

附件:《安徽省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学员须知》

股份公司财务部

5.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篇五

关键词:诚信,会计诚信,危害,对策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会计法》。至今,我国依照会计法颁布了一系列会计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会计法律监督体系和道德约束体系。这些制度与法规的建立,除了规范会计业务流程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做了具体要求。在会计岗位中,会计人员要根据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有关部门提供会计资料,共其审查和参考。一张真实有效的会计凭证不但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还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进展。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导致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监管失灵等市场现象的出现。由此看来,会计工作中,诚信的态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会计诚信理念必须深入灌输,会计失信行为必须严厉纠正。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当前社会整体环境诚信水平低,社会普遍存在诚信缺失,会计行业人员无法独善其身

诚实守信,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但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诚信度却是背道而驰。中国企业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如商品造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做假账,假数字、假政绩,凡此种种现象屡屡上演,令人触目惊心。社会诚信度的提高已经成了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大环境中的会计行业来说,与经济业务是最为密切的,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会计参与其中,大环境的不足必然导致部分会计行业人员信用缺失。所以会计行业诚信水平提升亦是刻不容缓。

(二)会计行业机制滞后,会计活动身兼数职,难以将权责与利益分离

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多重性: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经营;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经营者合理使用生产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督促员工爱护生产资料,节约物料消耗;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监督所有者,经营者按劳付酬及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毫无疑问,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政企职责的分开,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外部审计市场存在设计缺陷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收入来源于被审计对象,买方市场现状无法实行有力的监督;中国的审计市场有着数量多、规模小等特点。竞争激烈的行业状况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或维持其原有市场份额,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由于审计行业的准入壁垒降低,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剧增,这些小规模的事务所较国际型或大型会计师事务竞争力低,所失去了客户的事务所将面临倒闭。审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导致买方市场状态形成,因而恶性、无序竞争的泛滥,使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丧失其独立性为代价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迫使会计师事务所屈从于上市公司的压力,从而迎合审计合谋的要求。

(四)部分会计行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抵制利益的诱惑和外部压力

会计行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造成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为达到自身追求的经济利益,会要求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通过企业领导压力和巨大经济利益诱惑,导致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犯错。面对利益的诱惑或来自外部的压力,一些会计人员意志薄弱或不懂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便会伙同他人造假凭证,报假账,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会计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决策、执行、统计和决算等部门的正常运转。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扰乱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导致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监管失灵。影响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助长了贪污腐化之风。

(二)会计行业诚信缺失极易导致社会整体诚信度降低

会计行业关乎各行各业,诚信缺失也助长了不法分子侵呑国有资产的行为,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一些会计行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无法抵御利益的诱惑,法律意识不强,不能依法反抗权力的压制,都会导致其利用职务之便制作假账,报假账。久而久之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就会导致社会整体缺乏诚信。

三、针对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一)应当加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在各领域、各群体中加强诚信教育,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其为社会做出表率

诚信社会环境的构筑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加强社会诚信度要从社会团体、个人、和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社会宣传力度,让诚信二字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监督,促使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再次,鼓励社会团体多开展诚信文明活动,通过文艺、帮扶等形式,增强社会诚信气息。

(二)加强对会计行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建立会计行业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行业应同金融行业一般,建立个人诚信体制,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诚信得失都应记录在案,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从业人员实时了解和监督。一方面约束了会计人员的失信行为,另一方面约束了各单位的违法造价行为。通过双方制约保证了会计人员、行业单位和社会大众权益不受侵害。

(三)改进会计行业机制,广泛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即会计人员应当由真正会计信息使用者委派,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一方面增强会计行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弥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缺位造成的会计人员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通过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远离权利的诱惑和权力的压制,解决会计人员的囚徒困境。使会计行业处于更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以提高会计行业诚信水平。

(四)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针对会计舞弊犯罪的法律体系。依据会计法律中的最高法律规范《会计法》,逐步完善了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制定的会计规范性文件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对这一法律体系,国家应不断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应学习先进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条约条款,建立赔偿制度。在企业内部创建审计制度,在企业外部加强审计、税务行政为主体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五)发挥民间监督机构的作用

允许民间监督机构通过揭露虚假会计信息,设立民间监督的投诉机制,为民间监督举报失信的会计行为建立绿色通道,使得民间监督能够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应当防止由于利益的驱使力量,使民间监督机构偏离正常的轨道,对于民间监督也要遵照既定的方式方法,也要依法进行监督。不能为一己私利或经济利益诬陷诽谤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严历的制度约束,防止民间监督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胡霞.对我国跨级诚信问题确实的思考[J].经济师,2008年12月版

[2]李颖辉.试论会计诚信[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月

[3]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

[4]张晓芳.称心时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执业道德[J].职业技术,2010

[5]陈天安.对我国会计诚信确实的思考[N].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 篇六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思考

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财富与日俱增的同时,由诚信缺失引发的经济犯罪也是屡见不鲜。会计行业作为经济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侵袭。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投资时重要的参考信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基本要求,在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条件下,它才能起到客观公正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作用,才能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帮助。所以说,诚信不仅是美德,也是会计行业、会计人员之根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在某些不正当利益的吸引下,一些会计从业者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阐述了会计诚信现况及其成因,并提出建议。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会计诚信是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企业管理层,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承诺和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对会计人员来讲,诚信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是立业之本,是每个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

1.追求私利,监守自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欲望的膨胀导致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度膨胀。在巨大的经济诱惑面前,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故意伪造、编造、隐匿会计资料,虚构主营业务,虚构巨额利润,欺骗众多的投资者,致使投资者因相信其提供的失实会计信息而损失惨重。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常面临与职业道德相冲突的情况,存在主动作假和被动作假的现象。有些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不坚持原则,参与伪造、编造、隐匿会计资料,关键时刻往往容易出现企业负责人要求会计人员按其意愿做账,在利益诱惑面前,不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为了自己和单位的私利,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2.态度不端正,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缺乏敬业精神。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知识老化,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也使会计人员无意中加大了会计风险,在工作中态度马虎,业务素质低下,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的薄弱增加了企业的会计风险,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或职业道德不高、价值观念发生偏差、主动或被动参与制假,是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会计职业道德下滑的成因

1.在现代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投资者只能授权经营者来进行管理,其本身只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并不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或是财务上的状况,均以实际管理者向投资人汇报的方式来进行。经营者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经常会采取财务上的造假行为,从而导致失信。

2.利益驱动,会计人员缺乏自律。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许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因为个人的贪念,禁不住外界的物质诱惑铤而走险,或是为了物质的利益,或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而进行会计造假。会计人员正确观念的缺失,法制意识的淡薄,都是促成此局面的原因。

3.对会计诚信缺失打击力度不够,失信成本低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一些会计造假者在被发现造假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或处罚力度较低,使其在违法过程中没有过多的顾虑。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和个人,面对并不十分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认为有机可乘,有空可钻,加大了其违法的可能。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社会监督体系还未健全,各监督部门还没有形成高效的监督检查系统。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诚信

1.财政部门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依法行政,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起组织和推动本地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责任。

2.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会计职业道德惩戒制度。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我国可以借鉴国外通过会计职业组织实施职业道德约束的做法和经验,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职业组织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专司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解释、修订和实施之职。对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件由会计职业组织进行处罚。

3.企事业单位任用合格会计人员,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内部约束机制,防范舞弊和经营风险,支持并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依法开展会计工作。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在组织报名时,应对参加报名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对有不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记录的,应取消其报名资格。

4.社会各界应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重视和加强各级组织、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搞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更好地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5.通过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会计职业道德风尚的树立,离不开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监督。“银广夏”等会计造假案被发现,媒体的追踪报道功不可没。强化舆论监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要以新闻媒体为阵地,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促进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深入人心。要在全社会会计人员中倡导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职业道德意识,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职业修养,弘扬正气。

参考文献:

[1] 同宇.会计诚信缺失全面剖析[J].财会研究,2009,(6).

[2] 锁杰.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市场周刊,

2008,(7).

[3] 仲锦烨.浅析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主要途径[J].中国商

界,2010,(7).

[4] 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粉

7.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 篇七

各乡镇财政所、县直各单位:

为了顺应会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趋势,更好地满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多元化的需要,根据咸宁市财政局《关于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上培训工作的意见》(咸财会发

【2010】3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具体工作实际,从2011年11月起,我县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平台运行(网址:/wangxiao/jijiao/hubei ts/index.ntm),我县会计人员从通知之日起可正式进行网上继续教育学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全县范围内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

二、培训组织:按照省财政厅、咸宁市财政局的要求,我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全权委托县会计学会组织,由县会计学会代理培训(在财政局二楼)。

三、网络继续教育学习流程:

1、网上注册:登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输入真实身份证号、会计从业资格证号、个人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进行网上注册。

2、付费方式:会计人员以个人或单位为单位到县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购买学习卡,收费标准按县物价局批复的145元/人执行。已报名的会计人员登录后选择相应窗口,在线接受相关课程的培训。联系电话:0715-2395827。

3、开始学习:会计人员进入视频多媒体网络选择本人所需的课程类别(分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学习,网络自动记录学习时间,按规定学满24学时(必学课程)。在线学习时,屏幕将不时弹出对话框,检查学员在线情况,如无回应,则不记录学习时间。在本继续教育内,会计人员可免费收看所有开通的网络教育课程,包括必学和选学课程。

4、学完规定课程、课时后,会计人员必顺参加网上考试,经考试合格后,表明会计人员已完成了本的继续教育。

5、后续教育登记:考试合格后,会计人员可从网站查询学习记录,并到县财政会计管理局办理注册登记。

四、网上继续教育课程安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上培训根据财政部要求及本县会计人员需求设置,除必学课程外,会计人员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其他选修课进行学习,并可通过在线提问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更好地掌握继续教育学习内容。

五、其他事项:

1、学习课程需在已联网的计算机上运行,系统环境要求windosXP或windos2000。浏览器[nternet[xplorerb, 播放软件Flash Player8.0。

2、每年网上继续教育培训截止时间为当年12月底。

8.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讨专题 篇八

0***

2009级会计与审计班 李雪梅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会计及相关经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保持与职责相适应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为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供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也依据《会计法》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管理部门都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为会计人员管理部门组织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证。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是各级会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应当抓好、抓实,二不能流于形式。

本文主要对我国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会计继续教育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探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现状会计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继续教育体制。

【关键词】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问题 发展方向

【前言】 目前,由于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其次,单位没有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也没有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差异和行业差异,没有对不同行业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同时,培训机构也承担着考核工作,个别会计人员只报名不参加学习,学习期满同样可获得合格的考试成绩。这样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再次,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网上继续教育和网上考试使得替学替考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有的单位由一人专门负责所有人员的听课和考试,更使得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形式。

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初步探讨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会计继续教育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探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会计继续教育体制。

第一章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概述

1.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定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叫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1.2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1.2.1 《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的规定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1.2.2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从业资格后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在1997年发布的《会计证管理办法》中开始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纳入会计证管理范围,之后,在先后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此也都有相关规定。2005年3月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1.2.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为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2007年1月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对象及分级培训、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该规定的出台,使我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走上了一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对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1.2.4 继续教育内容、对象和师资要求

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分别针对取得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教授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承担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承担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

1.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3.1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会计主要是顺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显然,会计工作是受客观经济活动制约的,客观经济活动变化了,财务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会计环境也必然发生变化。而会计环境的变化使得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继续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才能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

1.3.2 会计准则不断变化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改革。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到1997年颁布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到2001年试行《企业会计制度》,又到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重大改革,都明显表明我国会计事业正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也造成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的节奏非常之快。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1.3.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新时代会计教育的首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涉及到诸多关系人的利益,加上经济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价值观来做出判断。会计人员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将会在会计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以前并未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看待,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会计诚信严重缺失,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将会造成重大破坏,也会对其个人今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会计继续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摆在首要位置。

1.3.4 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着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通常企业内部会计与管理当局是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只有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立场一致,才会产生经营协同效应;同时,管理当局需借助于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报告为载体向其委托人、债权人等报告企业经营业绩,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与会计人员建立一种有利于管理当局的契约关系,且主导权要在管理当局方,这样会计人员就不得不考虑雇主的利益,也就无法阻止管理当局的违法行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会计行为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各方面都试图对会计施加影响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立场处于更为复杂的境地,在这种会计主体多元化、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3.5 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

为了尽快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我国不断完善了会计法规体系建设,陆续颁布一系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法律、法规,使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得到迅速更新和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管理工作,掌握新法规、新制度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必须。由于目前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状况比较落后,尤其是高级人才更是十分匿乏,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持证的会计人员达1500万,但高级会计人才却不足40万,且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为主要专业技能,真正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有300多万。这就给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增加了难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全社会会计队伍的状况,则关系到整个会计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培训会计人才尤其是高级会计人才的紧迫性。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作出长远的科学规划。因此,发挥高校和社会培训等多种渠道培养会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高校与培训机构互动,与发达地区互动和与国外互动,利用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是为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的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 第二章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资格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培训制度、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调动了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壮大和人员素质的稳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来源的复杂性,加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所以说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人才缺乏,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在大力发展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应组织好大规模的会计在职教育,要不断改进培养渠道、组织形式、教材体系,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和超前性。同时,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机制,以激励会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2.1 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2.1.1 强制性

财政部颁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若连续二、三年未参加,将在资格考试、会计证年检、评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惩诫,直至吊销会计证,清理出会计队伍。

2.1.2 层次性

由于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都必须接受继续教育,这些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专业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2.1.3 大量性,大规模

我国有1500万会计人员,一个县一般也有一千多会计人员,每年都要全部轮训一遍,无论是会计人员数量还是培训工作量都是大规模性的,都是史无前例的。

2.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各级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并没有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更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

用,往往重任用、轻培训,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单位就算重视会计继续教育,但是实际上用于对会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学习经费投入也很少。主要表现是:不愿报销会计人员的培训费;不支付会计人员培训期问的工资;不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不力等。

2.3 会计人员对自身的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会计工作也属于专业技术工作范畴,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会计人员需要更新和学习的知识将成倍增加,其主要途径就是继续教育。但现阶段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为应付会计证的年检而接受继续教育,存在着做表面文章,缺课、少课、应付考试等现象。有的即使参加了培训班,认为与自己目前所在单位的会计工作不沾边,只是为了应付课时数,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不上课,只参加考试。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得继续教育变成了例行公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着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正当理由不完成规定继续教育培训学时;指派他人顶替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顶替他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报名而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指派他人顶替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考试;不按规定完成自学内容。

[2]2.4 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范围过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会计继续教育只重视持证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这样,必然会使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不被包含在继续教育的范围之中,造成一部分会计管理和教研人员忽视了对日常工作中较少用到的新知识的学习,导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2.5 会计继续教育的定位有偏差

现在的会计继续教育被简单地定位于岗位定向培训,实际操作中主要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法规制度、会计准则的培训上。然而,知识经济下最本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表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上,就是造就一批优秀创新型和拔尖会计人才。因此,会计继续教育应定位于对会计人员进行创新教育.不仅教会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各种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2.6 现阶段远程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

2.6.1 学习环境受硬件、软件限制

远程教育模式必须有连接互联网的电脑,这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不成问题但对较小的县级市以及乡镇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地区就无法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由于受到上述硬件、软件环境的限制,目前会计继续教育还需集中面授来补充,或采取其他方式。

2.6.2 无法监督学员是否认真学习和考试

远程教育模式是由学员直接通过互联网点播会计网校课件学习,由系统自动记录学习时间,这对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存在无法监督学员是否认真学习和考试的问题。而且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存在十分严重替考的现象,有一部分的学员直接甚至交给别人“包办”,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达不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流于形式。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流于形式。

第三章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正确评价继续教育接受者执业水平是否提升的重要前提。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制度则是用人单位正确使用会计人才的有效依据。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肯定和人员使用,反过来又将激励会计人员接受新一轮的继续教育,从而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因此,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促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有着重大意义。

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参加继续应当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 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会计工作者、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等的依据之一,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未完成接受培训时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无正当理由仍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人员任职、晋升的依据。

总之,应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为会计行业的大事来抓,以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道德决策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预测及风险防范能力。真正发挥会计职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2 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能够节省时间、缓和工学矛盾、简便易行、收到显著的效果就是好方法。由于会计职业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效益性、灵活性等特点,其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会计正规教育。国内外继续教育的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符合会计职业继续教育特点的具有高效性的教学方法。

3.2.1 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老师通过剖析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向继续教育对象讲解有关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法能让学员通过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较快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譬如,近年来世界各国发生了众多的财务舞弊案,这些案例有许多共同点,如舞弊手法主要是钻准则或制度的漏洞,或者是直接违反相关准则或制度。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的准则或制度,从而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3.2.2 讲座法

由掌握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的会计实务界专家或把握会计某一领域发展动向的学者作专题报告或系列讲座,使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从中学到会计新知识、新方法,了解会计发展新动向。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于较高层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3.2.3 讨论法

作为实务工作者,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在继续教育中,可以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由学员将这些问题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整理归类后进行讲解,并鼓励学员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实现教学相长。

3.2.4 模拟教学法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可以在模拟会计环境的实验室里,学习有关实务操作,增强动手能力。

3.3 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督、考核与评估

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它的施教水平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培训单位要加强指导、考核和监督,引入竞争,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制度、学员意见反馈制度,建立健全对培训单位的考核、评估体系。考虑到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是常态性的工作,需要较多的人力保障,此外,考核与评估需要具有专业评估人才的组织和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建议由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来实施,具体的程序如下:

3.3.1 事前核准

对培训单位进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市场实行核准制。培训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与承接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地和设施;(2)拥有与承接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3)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具备以上条件的培训机构才能向厦门市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提请核准。

3.3.2 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实行跟踪抽查制度。根据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场地、教学环境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特点、效果等进行实地检查、跟班听课,或随机抽一部分被培训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填写“检查情况说明书”,对发现的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矫正。

3.3.3 事后考核、评估

事后考核建立学员意见反馈制度,“学员意见反馈表”设计应讲究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每次培训结束时,要求各培训单位及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意见反馈表”,并上交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备案。事后评估实行专家评审制度。组织会计教育界、实务界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定期对培训单位进行评估。结合“学员意见反馈表”和“检查情况说明书”,设定包括办学条件、办学现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教育效益等五个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使办学机构与主管部门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工作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

3.4 发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素质教育,将以培养高智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教学计划将充分体现拓宽会计人才的知识面,按照管理“通才”的标准进行培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终身教育,将建立会计专业人才终身接受教育的制度,以始终保持会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所以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的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是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终身教育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解释。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它要求会计教育不断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推行会计教育普及将成为未来会计教育发展的另一战略目标,通过多层次、多面向、多渠道及多种方式的专业教育,让会计基础知识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性知识,以进一步发挥会计人才的社会性作用。

从会计教育提高方面讲,会计专业的学位教育在专门人才培养中占据主导地位。专科层次可从实用角度出发,根据职业需要协调若干专业,如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等,以达到培养专才的目的;本科层次中设一个“会计学”专业,以达到培养通才的目标;研究生层次的硕士可不再细分专业和专业方向,博士可按研究方向或领域设若干专业或方向,如会计理论、审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等。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下,会计作为边缘学科的特点将会越来越明显,会计将最终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专业。

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严格会计人员的持证上岗,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入手,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方法》为依据,对无证会计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对不达标的会计人员应坚决予以停用,对违法乱纪的会计人员应暂停或永久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并广而告之,对优秀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实践,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实施优胜劣汰。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的建议是:(1)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部会计司仍作为主体力量对会计教育施加影响。要让会计人员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力宣传,宣传的对象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企业领导和广大财会人员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继续

教育,积极支持、关心、投人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这样才能使继续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积极性有待提高。

(2)目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此外,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好。笔者认为,会计继续教育中,在强调会计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会计实践环节建设。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是用人单位反映突出的问题。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功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研讨、交流等。在具体开展会计实践时,可通过在会计实验室封闭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与会计职业界业已建立的联系机制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职业界实习。大力提倡会计教育界人士通过会计职业团体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同时欢迎实业界人士在学校兼职,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实务经验,建立会计教育界与职业界的互动合作。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的迅速成长;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的迅速成长,充分利用这些团体与实务界联系密切的优势,采用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机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研讨与交流等;

(3)会计职业团体下设会计考试委员会专门从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活动;由政府部门牵头举办会计教育研讨会或发起一些会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邀请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共同参加,通过广泛、频繁的交流合作促进彼此的了解,帮助教育界确立合适的会计教育目标。

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及教育并驾齐驱发展的年代,会计教育将既是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结论

9.关于会计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篇九

关键词:会计 监督 人员 管理

1 新会计制度的内容

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应是具体指导公司企业顺利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保障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的制度,是国家所有现行会计法规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完整而正确的应用和体现。因此,公司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涉及会计核算本身,而且还应涉及会计组织和会计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具体来讲,其设计内容应包括: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等4个方面。其中,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制度设计、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设计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要依法做好会计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1 在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中,应加强会计账簿设置的制度设计。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涉及的内容虽然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但从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来看,会计账簿汇集了公司企业所使用的全部会计科目以及各会计科目使用所应依据的全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会计检查的重要资料。

1.2 在会计组织制度设计中,应严格进行会计记账规则(账务处理程序)的制度设计。这是做到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会计工作是一项严密、细致、程序化要求极其严格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将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单纯依靠依法建账是远远不够的。新《会计法》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惯例,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记账规则作出了规定,各单位在账簿设置和会计核算中都应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1.3 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是指公司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管理中所采用的具体处理方法。最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赋予了公司企业很大的自主权,这要求各公司企业必须依据该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选择最能恰当体现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1.4 在会计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应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新《会计法》虽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并不是要求单位负责人代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永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同样,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除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将任何一项业务或一部分业务的权力在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分解,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关系,以防止因权力集中而导致权力膨胀,出现贪污受贿和舞弊行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内控制度的重点应集中在分权控制、机构独立、授权批准、稽核审批、业务标准处理程序、原始凭证管理、定期财产清查以及会计档案专管等方面的控制上。内部控制虽涉及企业诸多部门和人员,但一个成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却是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因此,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就成为内控制度建立的重

中之重。各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新《会计法》精神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恪守职业

道德,严格把关,以求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

2 会计人员的管理

近些年,随着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的加深和人们对会计人员在信息失真中是否应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关于会计人员定位问题的讨论。各公司企业在国家会计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设计出合理合法、适合于本单位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要求的会计制度,仅仅是向会计工作符合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迈出了第一步。要使会计制度得以正确地贯彻和实施,还要依靠本单位具体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便是“会计人员委派制”。

会计人员委派制也称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部门监督国有单位和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一种制度。会计委派制经过几年的试点,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保护国有资产,防止贪污腐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会计委派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和贪污腐化等问题,而且其作用的发挥也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对于非国有企业或非国有控股公司则不适宜。更何况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会计法规对其予以明确和肯定,它只能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一种法律行为。同时,这种会计人员的定位方式也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不相匹配的,是不适于在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中实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但应拥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权,而且应拥有企业的用人权,会计人员理应回归企业,为企业服务。

10.关于会计造假问题的防治分析 篇十

关键词:财务报告,问题,原因,分析

1 会计造假的现象分析

1.1 隐瞒销售收入, 账外设账。

有的盈利企业为掩盖真相以肥私囊, 乱列乱支, 私设小金库, 非法获取巨额收益, 经营情况较差的单位隐瞒收入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还有的企业明明盈利, 却在账上人为制造亏损, 将应在本年计入的收入挂账, 转到下年结收, 以使税金更小化;还有的企业可能采取虚假发票, 在费用中增加资本化支出, 多提折旧和坏账等, 甚至开设两本账, 采取设账外账、收入不入账、多列费用支出等手段, 偷漏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

1.2 乱列成本费用, 利润巨额冲销。

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原始凭证失真;利用资产挂账调节利润;通过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

1.3 虚假确认收入, 追求利润最大化。

有些公司不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来确认收入, 而是根据需要提前甚至虚假制造收入, 如“郑百文”和“琼民源”等都属于这种情况。虚假确认收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提前确认收入;通过不具有产权的资产进行交易虚构收入;在不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确认收入;通过循环转账来制造收入到账的假象;确认一年中的部分费用, 但确认全年的收入以提高利润。

1.4 会计科目混乱, 业务处理不规范。

有些企业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 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 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 账目混乱, 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在会计核算时, 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失误使得会计工作违背了真实性、准确性等原则。

1.5 高估资产, 虚拟资产大量渗透。

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 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实际上往往只有在企业最终清算时虚实差别才充分显现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遇到清算、重组、改制时就会出现“大窟窿”的原因。

2 预防会计造假的措施

2.1 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公司财产安全与完整;控制有关数据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 防止舞弊, 控制风险。要实现以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光靠公司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 还需要由单位负责人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总之, 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事前监控的作用, 减少犯错的机会, 降低财务造假机会。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 可及时发现企业会计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漏洞, 避免差错和舞弊行为, 减少企业损失。

2.2 完善会计师制度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力度。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 由股东出资, 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 审计的结果应对股东负责。然而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复杂化, 董事会和经理的角色日益复杂, 最终导致审计业务的聘任权由企业的经营者掌管, 形成了原本是广大股东审计经营者却变成了经营者自己审计自己的现状。注册会计师的一切费用均由被审计单位支出,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我们如何要求注册会计师们保持独立性呢?

(1)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 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 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 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 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 有研究表明, 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另外, 应优化执业环境, 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 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 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 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近年来,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事业已取得很大成绩, 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 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 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 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 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 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

(3)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 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必须指出的是, 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 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 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 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 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入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应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 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 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净化执业环境, 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2.3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 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 准确掌握新会计准则, 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还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明确职业道德标准;同时, 对会计人员采取激励措施, 不断吸取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 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从专业角度观察, 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与企业改制相辅相成, 涉及面广泛, 内容丰富, 尤其是关系到公司财务、会计、审计、评估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 如兼并与收购、公司重整、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会计主体变更、权益归属 (或转移) 界定 (如住房公积金、公益金等) 、虚资产、负资产、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处理、会计报表调整事项等。一言以蔽之, 在新旧转换和会计改革中, 广大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面对新的形势, 广大财会人员要加强知识更新, 紧跟时代步伐, 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会计理论水平, 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准确应用规则, 使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科学、可比、客观和真实。

2.4 强化政府管理

加强政府部门对市场合理而有效的监管是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手段, 在防范虚假财务报告问题上, 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 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 本着一种社会责任, 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通过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将违规者绳之以法, 以警示潜在的违规者, 用足够的惩戒来提高违规者和潜在违规者的违规成本, 以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从而提高市场效率、改善市场环境。

此外, 政府有关部门应理顺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体制。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 政府监督体制不是十分顺畅, 也导致了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监督不力。例如, 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的部门有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 而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同时监管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它实际上是多年以来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争夺对社会审计管理职能的遗留问题, 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所适从等不良后果。因而, 必须对这样的监督体制进行改革。综上所述, 财务报告的虚假是全球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即使财务报告的虚假情况难以计量, 但大多数人仍认为虚假情况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虚假发生的数量以及因财务报告的虚假而造成的损失金额都在日益增长。所以, 我们要寻找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方法, 从而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

小结

上一篇: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下一篇:小卖部安全管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