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

2024-10-24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11篇)

1.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 篇一

让我读懂你的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思想感情类”试题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学会准确分析作者赋予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思想感情题的应考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当然,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孤零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是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一种意境,或其他的方法委婉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就来带着大家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争取能读懂作者的心。

1、看作者,做到知人论世。

(出示课件)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风格和内容不同,感情也是迥异的。了解这些对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例:阅读杜甫的《江汉》分析诗人以识途老马自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答:表达了他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2、审题目

(出示课件)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交代: 诗的内容 如《石头城》《山园小梅》

诗的题材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

有的直接交代情感《遣悲怀》(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悲伤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例:阅读下面的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答:诗题里的“送”字透露了全诗所写之事件。诗歌紧扣“送”字着墨。楚江、建业点明“送”之地点,“微雨”点明“送”之天气,“暮”点明“送”之时间,从“雨”和“幕”中透露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中的景物描写,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更是诗人心中之感受,表达出对友人的怀恋和担忧。“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送别时的伤心之情。

3、审意象、明意境

(出示课件)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的形象。它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有些意象的含义是固定的,这些东西如果我们积累下来,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情感有很大帮助。如,杨柳,象征着离愁别恨,长亭是送别地点的代称,梧桐往往寄托着作者寂寞惆怅,凄苦悲伤的心境,鸿雁常含思乡念亲之情。不同的意象构成不同的意境,但意境的内涵又超越意象。意境传递了整首诗的气氛,意象和意境往往是诗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游子思乡之情

4、关注诗眼(出示课件)

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诗词中的这些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杜甫《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很明显的诗骨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而身先亡的惋惜,也传达了自己饱经战乱,屡次失意的伤感。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问作者独坐的心境。

答:表达了作者悲哀孤独的心境。

5、读注释,明背景(出示课件)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近试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朱庆馀平日得水部郎中张籍赏识,他去参加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答:体现了作者应试前的不安和期待,并渴望被认可。实战演习:说说下列诗歌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图画不堪行。

附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答:本文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抒写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答: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让我读懂你的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思想感情类”试题答题技巧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郑俊霞

唐山市第六十二中学

2.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 篇二

(一) 怎么考

高中地理中的人地关系内容常以与地理有关的社会时事为切入点, 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数据表格等为背景材料, 综合考查考生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能力;或以典型的区域环境问题为背景, 结合低碳经济中“生态城市”、“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绿色消费”等具体案例, 要求考生进行区域判断和环境问题的分析, 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内涵、原则、方向等的理解、判别和分析能力。

(二) 如何备考

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概念;②归纳比较相关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城市与农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等;③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并与相关地理原理、规律建立联系,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二、各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类型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表现与分布

1.试题特点

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或演化过程,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联系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 要求考生分析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或描述区域环境污染分布的特点。多用代表性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设置试题情境。

2.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中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 属于哪种类型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或资源短缺) , 进而分析其表现、分布等特征。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要结合所学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进行具体分析。

成因分析:明确环境问题的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 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 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造成的。但也不能忽视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 使污染物停留在近地面, 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 水流速度缓慢, 水体更新速度慢, 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弱, 容易产生水污染。

后果及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与危害, 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解决措施与建议: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 问题不同, 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也不相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解决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 同时加强绿化, 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 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 (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 和“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

例1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 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 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 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 湖面缩小了1/2, 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 回答 (1) ~ (2) 题。

(1)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 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 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参考答案】 (1) C (2) B

【解题思路】第 (1) 题, 艾比湖面积缩小, 注入淡水减少, 蒸发水分增多, 湖水含盐量增加;湖泊面积缩小, 会危及鱼类生存, 鱼类死亡, 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泊面积缩小, 湖水蒸发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湖水减少,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故选C。第 (2) 题, 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因为灌溉用水增多, 所以主要的措施应该是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降水少, 修建水库无水可储存, 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湖泊面积萎缩与水质无关。 故选B。

【思维拓展】该题以内陆湖面积缩小为背景材料, 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内陆湖往往因所处地区气候干燥, 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 湖水含盐度便愈来愈高, 湖水就会愈来愈咸, 成为咸水湖。注入咸水湖的水都是淡水, 而蒸发也为淡水;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降水少, 地表径流少, 水资源短缺, 因人口增长过快, 开垦大量耕地, 导致灌溉水增多, 注入湖泊的水减少, 这是引起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措施要控制人口数量、退耕还林还草、改进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

类型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1.试题特点

常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影响、治理措施, 或以环境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设问角度, 要求考生作出判断, 并提出能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论据, 试题开放性较强, 难度较大。

2.解题的技巧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从对人自身的影响去谈社会可持续发展, 如人口数量与空间分布、环境人口容量、就业、生活水平等;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分析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的开发和延长产业链等;从保护生态、减少生态破坏等方面分析生态可持续发展, 如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减轻土地荒漠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对考生来说很难理解, 尤其是三大原则的区别。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 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 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 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因此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共同的任务, 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理解记忆技巧:公平性原则是指对地理环境享有的权利是一致的, 你有, 我有, 他有, 大家都有;共同性原则是指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是大家都应该履行的义务, 发达国家要保护, 发展中国家也要保护;持续性原则是指保证自然地理环境在时间上的持续存在, 包括各类资源的持续利用等。

例2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 越上树木越密越高, 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 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 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引自贾平凹 《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海拔3767 米) 。据此, 回答第 (1) ~ (2) 题。

(1) 太白山 (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 如果过度猎狼, 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 (1) C (2) D

【解题思路】第 (1) 题, 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腰树木茂密, 降水较多, 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故选C。第 (2) 题, 过度猎狼, 会使植食动物增多, 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 甚至灭绝,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 会降低环境承载力;过度猎狼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

类型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试题特点

常以工业的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循环利用等示意图为载体要求考生思考和阐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试题整体上难度不大。

2.解题技巧

(1) 解读图表

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 (如图1) ;二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 (如图2) ;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 (如图3)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学生填空或选择填空。

图1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 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 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

图2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①②③④⑤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 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

在图3所示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2) 顺藤摸瓜

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 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 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 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 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 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 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 重新理顺一遍, 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 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 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其判读方法总结如下表所示:

例3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形成“生态裂谷”。图4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附近的交错带 (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 “生态裂谷”出现后, 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 (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参考答案】 (1) C (2) D

【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要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 “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 可以判断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根据图示判断绿洲分布位置, 推理出河流流向和地下水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在干旱区, 水源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所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第 (1) 题, 结合材料, 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示读图分析,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 所以附近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 自然植被恶化, 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 生态环境退化, 风力侵蚀增强, 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 D错。第 (2) 题, “生态裂谷”出现后, 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 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A错;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 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 C错。

例4 针对环境问题, 国家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某市对市内服装产业进行了综合规划。图5为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 回答 (1) ~ (2) 题。

(1) 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 考虑的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D.交通运输

(2) 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 )

①清洁生产, 区域废物零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 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 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1) C (2) C

【解题思路】第 (1) 题,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 解题时需要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思维模式。该图显示了生产过程的联系、产品用途的联系、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等。第 (2) 题, 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能力测试

(原创) 图6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 读图完成1~2题。

1.阶段1, 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①水土流失 ②全球变暖 ③森林破坏④酸雨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阶段2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论

B.人地伙伴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人类中心论

图7是“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读图, 完成3~4题。

3.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C.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D.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4.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表现的是 (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 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④培育优良品种, 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改编) 读“某城市用地示意图” (图8, A为主城区, 兼有B、C两个卫星城) 和“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 (图9) , 回答5~6题。

5.该城市规划在甲、乙、丙三处建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 最合理的是 ( )

A.甲B.乙

C.丙D.三处都不合理

6.B、C两个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A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①水土流失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用地紧张 ④环境污染 ⑤热岛效应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③④⑤D.②③④

图10 为 “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 (单位:米) ”, 图11为“该区域气候资料图”。读图, 回答7~8题。

C.海洋D.塔里木河

8.该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

A.修建梯田,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B.全面封山育林, 改善生态环境

C.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

D.大力种植牧草, 发展乳畜业

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旨在体现我们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 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 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材料二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 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图12) 。

(1)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 主要原因是___。

(2) 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 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 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有哪些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2.D

第1题, 阶段1, 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全球变暖、酸雨危害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后, 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造成的。第2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是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期主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工业文明时期主要是人类中心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等, 产生了天人合一论、人地伙伴论。阶段2图中烟囱林立, 说明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所以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人类中心论。

3.B 4.C

第3题, 该文明生态湖区农、林、牧、副、渔相结合, 注重岛屿生态环境的保护, 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使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结合。第4题,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湖区失去了绿色屏障, 生态环境恶化, 无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5.A 6.C

第5题, 考虑原料供应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在甲处建水泥厂比较合理。第6题, 卫星城建设, 可以缓解主城区用地紧张状况, 减轻环境污染, 削弱热岛效应。

7.A 8.C

第7题, 图示地形图等高距为5米, 如果为海域, 则该常年水域与陆地之间应是0米等高线, 则50米等高线与常年水域之间应有10条等高线, 由此排除C项;水田属于耕作区, 塔里木河属于季节性河流, 故排除B、D两项。第8题, 由图中的气候资料判断, 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结合地形可知是南方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该区应因地制宜,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

9. (1) 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 技术难度小。

(2) 开采过程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过程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 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 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 篇三

【关键词】高考政治曲线解题技巧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037-01

目前,高考政治曲线类试题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曲线类试题曲线图题种类很多,大概常见的有十几类,其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最常见的,近几年的高考主要考查这两类,本文以需求曲线为例,对高考政治曲线类试题的解题技巧与备考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需求曲线的相关原理

需求曲线是关于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一般指当其它的条件相同或者是不变时,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向变动,也就是说商品的需求量会随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而降低,而商品本身的价格下降则会引起需求量的上升。虽然需求量会受到来自价格变动的影响,但是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有差异的,程度也不同。对于生活必需品来说,价格变动对其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对其影响则比较大,这就是需求弹性曲线。对于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来说,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降低。对于互补商品来说,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那么就会导致另外一种商品需求量的降低;而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就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上升。这就是相关商品需求曲线。此外,常出现的曲线类型还有:微笑曲线,消费曲线,拉弗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收益曲线,环境库仔涅茨曲线等。

二、经典例题解析

例1.如图是甲乙两种商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种商品的价格P都从P1同福下降到P2时,那么关于需求量Q的变化,以下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同向变动。②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变动呈反向关系。③两种商品比较,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种商品相比,乙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题方法:首先,对两幅图进行对比和分析,不难发现甲乙两商品的价格P都从P1以相同的幅度下降到P2时,两商品的需求量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呈同向变动的趋势。但是,区别是乙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其的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而甲商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小。接着,我们要参考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弹性原理:商品不同,那么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有差异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收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商品乙是高档耐用品,而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最后,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是B.

例2.图3显示的是甲商品价格(P甲)和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的关系。如果其他的条件不变的话,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乙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甲商品的需求量产生影响。②甲商品价格的上升会让乙商品价格下降。③当甲商品价值量下降时,那么消费者对乙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④针对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进行满足。

A.①② B.①④ C.③ D.③④

解题方法和步骤:首先,我们可以从图3中看出:甲商品价格(P甲)的上涨,让乙商品的需求量(Q乙)呈现出同向变化的趋势。因此,可以判断出甲乙两商品的关系是替代品关系。接着,由于甲乙两商品是替代品的关系,因此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需求。在替代品之中,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因此,①、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由于甲商品价格上升,那么乙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价格也会上涨。③错误,这是因为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价格就会下降,而需求量就会增大,最终对于乙商品的需求就会降低。最后,可以确定答案是B.

3.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 ( ).

解题方法和步骤: 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在互补商品中,一方价格上涨,其需求就会减少,相应其互补商品需求就会减少,成反比关系。只有BD是需求曲线的变动,有表示需求量减少的只有D. 问的是汽油价格上涨后对汽车需求量的影响,D1和D2代表着汽车的需求曲线。明显,汽油价格上涨,那么对汽车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进而影响到汽车的价格,所谓量价齐跌,所以需求曲线会向左移。而四个选项中只有BD是需求曲线变动,而向左移的只有D.故选D.

三、解题启示和备考策略

在平常的学习和备考之中,学生一定要对曲线图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学会对各种曲线图进行解读,从而最大限度地学会解读和获取信息。

四、结语

曲线图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有自变量、因变量、曲线、横坐标以及纵坐标等。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行读图,要让其明白:一般情况下,横坐标是因变量,代表需求变化量Q;而纵坐标则是自变量,其代表了价格变化量P.在此基础上,关注随着自变量P的变化,因变量Q取值会有什么变化,对曲线变化的规律把握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1]朱先飞,刘霞.2010年高考政治“需求曲线类”试题的解题技巧与备考策略[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0(8).

4.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答题技巧 篇四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辩叙述方式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挖中心主旨

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析表现手法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 针对新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简明阐述自己的看法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

最后要用一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我们认为……;简而言之,……

2.语句含义题答题套路

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表层涵义+深层涵义

3.筛选信息题答题套路

①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了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其发展如何、结局如何。

②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

③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

④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4.新闻导语题答题套路

① 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② 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为全篇奠定恰当(紧张或温馨或欢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④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某事件的具体描写。

⑤ 手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5.新闻背景题答题套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6.新闻结语题答题套路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②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和意义,启人心智,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③确保新闻结构的完整性,拾遗补缺,增加补充信息。

④托物寄情,给人回味。

7.结构题答题套路

通讯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

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脉络清晰;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表达上做到完整、又起伏。

新闻结构有:

①倒金字塔结构(或倒叙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先声夺人,引发阅读兴趣。

②多侧面拼接形式(或横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从人物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立体刻画人物的高尚品格,事件多而不重复、不杂乱。

③主线勾连式。以……为行文的线索

④纵式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清晰明了。

⑤对比结构。

8.新闻表现手法题答题结构

分为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分析表达技巧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增强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的画面感或生动形象的可读性

9.语言特色题答题套路

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10.文体特征题答题套路

(1)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2)分析新闻的时效性性

11.新闻背景写作意图题答题套路

①社论的写作背景

②新闻及新闻社论特点——从“新闻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新闻社论应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起到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等方面思考。

12.新闻探究题答题套路

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5.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五

1、政治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又叫最佳选择题,解题有己选和排选两种方法。

如用排选法,注意可能有两个以上己确题肢的,一定要留意选择最直接体现题干的那个肢。不定项选择题,失分率比较高,要认真读懂题目,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和“关联词”;阅读题肢,明确题肢的“迷惑性”;还要注意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挂钩,仔细判断这个题肢该选还是不选。

选择题应该在考试时头脑最冷静、最清晰时仔细完成,切忌在答题过程中随意改动选择题答案,不少同学都曾吃过亏,改动答案几乎全改错的,所以改动要慎重。

2、政治非选择题即文字题,包括填空。简答、分析说明和论述题。

(1)简答题包括时政简答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简答题,联系实际简答题的要求是: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弄清设问的方向和答题要求;

②理出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安排好答题顺序;

③遇到题目中有开放性小题,答题既要有基础理论的依据又要有创意,切忌随意性。

(2)分析说明题又分材料分析题和图表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中几则文字材料,有时是同一主题,有时几个主题并列,答题时注意:

①要仔细审读材料,理出层次;

②找准相应基础知识;

③相关原理的阐述要准确全面。

图表材料题由几幅图表或一幅图表和若干文字所组成,图表或文字间可以存在内在联系。答题时要注意:

①详细阅读图表,做到标题、时间、栏目、内容、注解“五读俱全”;

②运用相关的基本原理对图表中的问题作理论分析;

③根据题目的指令,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言之有理且可以具体操作。

(3)论述题其实就是一篇议论文,一份艺术作品。

答题要坚持规范化答题要求:

①确定总论点(根据)和分论点(政治或经济具体知识),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②运用课本知识、原理、观点分析问题,理解背景知识的时代性、必要性或现实意义,答题的起点要高,不能就事论事;

③用事实分析说明(包括史实、事实或数据等),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

6.高考政治高分答题技巧 篇六

2.政治答题需要写很多的字,所以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字体整齐,层次清楚,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时,要注意掌握好政治的原理,因为原理是政治学习的基础,我们学习的高中政治知识就是由一个个的原理组成的。在学习时,不但要准确把握原理,同时还要注意后面的举例和阐述,因为这些不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原理,同时,在高考考场上,政治选择题出的最多的就是不同的例子对应哪个原理。

7.浅议中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题技巧 篇七

一、对所学知识的分类概括

1.政治方面:所涉及知识要点:责任、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的领导、主要矛盾、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国策战略、权利义务、人民当家做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宪法、政治权利与义务、民族问题、统一问题、公平正义等。

2.经济方面:党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主要矛盾、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富裕、取得成绩的原因 (根本原因、主要运用) 、艰苦奋斗。

3. 文化方面: 世界文化之旅 ( 对待外来文化) 、 教育的作用、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及科技创新和创新精神。

4.生态文明:资源环境、国策、战略。

5.社会方面:社会保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二、对常见考题需要抓住关键“字、词”

1.出现 “党和政府”方面的词语:一般考虑党的正确领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2.出现政治方面的词语: 一般结合教材考虑除第一点所述以外, 还有公民的权力义务;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策战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依法治国、民族、同一问题等。

3.出现经济方面的词语: 考虑国情、 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等。

4.出现文化方面的词语: 考虑教育的作用、 意义; 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中华文化的特征、作用;传统美德的表现;先进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创新 (历年考的较多)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5. 出现生态方面的词语: 一般考虑国情 ( 资源、 环境、 人口、科技现状) ;国策、战略等。

6.出现法律方面的词语:考略法律的基本特征、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刑罚的种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特别注意考查消费者的潜力)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宪法;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的利益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执政地位。

三、常见题型解答

1.建议型题目:

(1) 国家或政府: 加强立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坚持相关国策、战略;加大投入;对相关问题规范管理等。

(2) 社会: 加大相关问题的正面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对相关问题的处罚和整改力度。

(3) 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教育员工;减少相应问题的发生;讲诚信等。

(4) 居民或个人: 树立某方面的意识 (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习;积极从事某方面的活动;宣传某方面的知识;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具体到相关的事) ;同违反某方面的人作斗争, 等等。

2.意义型题目:一般加:“有利于”进行解答。 结合材料, 仔细审题。 考略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做有利于相应问题的解决;再考略看是属于哪类 (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 , 结合题中相关关键词进行解答。

3.设计活动方案类:凸显主题, 一定要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主题确定;采取的方式可以考略召开主题班会、演讲、展览、知识竞赛等;其他设问结合具体问题依据答题方法进行解答。

4.体现、说明的问题。 特别注意:“说明”的是本质性的, 需要结合材料概括教材知识, 一般从党的领导、社会质疑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构建和谐社会等进行思考;体现的题目可以从材料当中找到部分答案, 需要对材料中的华语进行摘录, 再结合教材具体指示进行解答。

8.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 篇八

文学作品阅读是高中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高考中也十分注重对考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近两年新课标考区的试题更是特别关注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即“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些题目都属于主观性的试题,难度较大,学生失分率也较高。那么我们在高考之时应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好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主观性试题呢?笔者以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全文,整体分析。我们知道,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这其实是一种更高一层的思维要求。我们做题时只有先进行整体感悟,才能理清文章思路,全面理解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一般来说,以人为主的文学作品,先要把握写了什么人,此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特点和意义以及有何影响等。以记事为主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先要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什么景物抒发了何种感情,以及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了作品的整体内容,在答题时才不至于错答、漏答。

如2009年全国卷Ⅰ第14题: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答题技巧】本题表面上考查的是第一段,但如果单单从第一段来分析,是答不完整的,特别是第二问。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到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并且需要考生对全文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站在全文的高度进行宏观把握,答案来自对原文的分析理解和沉淀。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要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二、研读要求,了然于胸。我们答题的一个关键就是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题目的要求,文学作品阅读中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的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题的区域等隐性信息。所以,我们在解答文学作品阅读试题时,首先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

如2009年四川卷第14题: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答题技巧】这一题共4分,可是得满分的却很少,而得一半分的却很多。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研读题目要求的问题了。我们来看,题目是这样的: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不难看出,这里应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谈谈这句话的意思,一个是谈谈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我们答题时既要回答意思,也要回答它的表达效果才算是符合要求的。可是很多同学没有看清,只回答了两方面中的一个方面,这种分失得是不值得的!有时候,题干有多项要求,必须一一理清,明确要求。例如:“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这个题干实际上就包含了四个注意点:(1)摘抄现成词语,不可自己另造词语;(2)这些词语是散见于好几个文段或一个文段的好几个语句中;(3)要注意词语组合的逻辑性;(4)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其中只要有一个“点”没有注意到,答案就很可能有失准确与严密。这是我们千万应注意的。

三、找准答题区间,重点钻探。有的题目我们可从全文的把握中得到答案,有的题目的答案则暗藏在某一段、某一句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审清题干以后,就要看答案有可能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答案大致位置,找到相对应的目标语句,这就是定位。定位准确了,捕捉信息就容易多了。文学作品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难以理解的地方抽出相关材料,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答题时要找出这样的答案区间,对其仔细阅读、重点钻探,准确抓住关键的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如2009年福建卷第14题: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参考答案】探究要点: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解析】这里的阅读文本选自丰子恺的作品《阿庆》,原文有五个自然段,但前两段阿庆这个人物并没有出现,他在后三段中才出现。这样我们按“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的要求可知答案应从后三段中找,也就是初步划定了答题的区间。我们仔细探究后三段的内容,结合“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等语句,即可探究出正确答案。

四、整合信息,归纳要点。我们知道,高考试题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答案的组织离不开原文。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答案,其语言的组织大都紧扣原文关键字词句。其原则有二:有用原文信息进行整合答案的要求的,必须用原文的信息进行组织答案;没有此要求的,也要尽可能地用原文关键词句回答。因为答案大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因此我们答题之时就要注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归纳出答题的要点。

如2009年山东卷第21题: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参考答案】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试题解析】这一题并不太难,但得满分却不容易。这道题的现成答案在文中可以找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对应的有关语句,提取有效信息,对这些信息重新加以整合。这就要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明确作者所说的“路”及“心灵”的含义,然后对其归纳梳理。优化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中心主旨句移用法、关键语句或中心词结合法、综合分析——条分缕析法等,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从题干要求出发,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进行整合。

五、明确答题角度,准确表述。在高考阅卷中我们也常发现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洋洋洒洒,答得满满的,但得分却少得可怜,甚至是零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考生没有确定好思维角度,造成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另一方面是语言啰嗦,要点不明,主观题的作答,最忌的是一写到底,似语无伦次,如此,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乱,印象分肯定不高。怎么样才算不乱呢?这就要求考生尽可能地分要点来回答,特别在回答赋分高的概括性题目时更应如此。做法就是做题时设上序数号,以使答案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易被阅卷者接受,印象好,得分亦高。

六、回顾全文,查漏补缺。很多同学认为把答案写到试卷上这一题就算万事大吉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做题时思维处于高度集中当中,这样答案就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或遗忘之处,这就要求我们答好题后还要回读全文,检验答案的准确性。随着对各题的解答,考生对阅读的文学作品应该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这时可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回观全文,检验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原文是否有矛盾冲突之处,如果有,可就矛盾之处再次思考,修正答案。

[相关练习]

在心头植棵树(节选)

文/李远

原本柔弱的桂花树,经历了短短的风和日丽、春雨绵绵,已经肆无忌惮地伸着懒腰,悄悄地舒展着身子,开始慢慢地长大。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够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花香满庭。

很早以前,我就想在心头也植一棵树,一棵桂花树,希望生命中有阳光有期待。然而,这么多年来,当世间繁华如过眼云烟,当命运多舛似牵绊枷锁,我的心中始终是一片荒寂。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心中久违的这棵树,就在今年春天种植吧。

心头的这棵树,我愿用梦想为土壤,用心灵去灌溉,让汗水施肥,让执著引路。我愿静静地守候、痴痴地等待、久久地凝望。尽管心头只有这一棵树,我希望这一棵树能够经受住严寒、忍得住盛夏,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失意。

每天,当我站在院内桂花树下,仰望它渐渐丰韵挺拔的身躯时,我就会想起心头的那棵树。若干年以后,心头的那棵树,也许会高耸入云花朵簇拥,也许会土壤贫瘠过早夭折。我想,有梦,希望就在,只要自己细心呵护,是会有结果的。

在心中植一棵树,让生活五彩缤纷,让生命绚丽多姿,让人生充满理想。

(选自2009年3月13日《洛阳晚报》)

1.选文第一段有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请你说说是哪个词?它的原义和在文中的意思各是什么?

2.请你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植在心头这棵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3.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想要在心头植一棵树?作者又希望植一棵什么样的树?

[参考答案]

1.肆无忌惮。它的原义是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是个贬义词。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在阳光春雨的滋润下,桂花树任意地、自由自在地生长。

2.象征着一种希望,一种光明,一种对生活的追求。

3.因为这么多年来,当世间繁华如过眼云烟,当命运多舛似牵绊枷锁,“我”的心中始终是一片荒寂。“我”希望这一棵树能够经受住严寒、忍得住盛夏,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失意。

9.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 篇九

高考政治选择题有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不定项选择题,再做单项选择题时,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就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读题的认真程度,各位同学在读题是一定要把握注意题中的易混题眼,认真读题。很多同学在看到“错误”“不正确的”这类字眼是很容易会略他们前面的修饰词,或者是将遗漏掉他们中的某个字,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需要选择,很多同学在做时想要将答案全部选出来,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在做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时我们不一定要将每一道题的全部选项都回答出来,但是一定要做到不选错误的选项,因为这样即使没有将答案全部选出来,也会得到一部分分数,但是切忌不可以将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当做是单选题去做。

10.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十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卷面欠规范: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5)除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返回目录>>>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政府、公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整体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返回目录>>>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3、(有利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城乡一体化;资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返回目录>>>

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 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 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 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 “会而不对 ”、 “对而不全 ”、 “全而不准 ”的现象。

11.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 篇十一

一、人物形象概括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③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提问形式主要有两种:①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②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請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从答题规范的角度来讲,这两种提问形式的答题格式是有区别的。

对于第一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对于第二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后分析,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答题格式是先概括出所有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即:某某具有个性特征A、B、C……。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第二种答题格式是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①个性特征A+分析;②个性特征B+分析;③个性特征C+分析……。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①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②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③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①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②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③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示要求作适当调整或取舍。

三、人物形象技巧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的辨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①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或: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②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具体来说主要有:①肖像描写,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②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③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④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⑤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⑥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⑦其他手法:工笔、白描、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当然,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

四、人物形象探究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或个性化、创意化解读的综合探究分析能力。这类题型的设问角度比较宽泛,没有固定的命题形式。虽然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交代、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手法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因此,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上一篇:新闻稿书写案例下一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