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课程作业

2024-08-09

微格教学课程作业(通用8篇)

1.微格教学课程作业 篇一

微格教学论文-论微格教学在师范类美术专业中的应用

摘要:微格教学是一种以较短的时间进行反复培训、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培训师范类学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它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教学对象少,教学时间段,信息反馈直观、及时、综合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微格教学在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微格教学 师范类美术专业 应用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G.Brown)则认为,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①微格教学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又叫录像反馈教学、“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②

一、微格教学的特征

微格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少,每次微格训练一般在10人左右,学生能够频繁调换,进行同一技能或某一技能训练。教学时间短。每人每次训练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样可以保证专门训练某一种技能,不至于分散精力,既减少了正常课堂教学的复杂程度,又节省了时间,从而增加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其次是信息反馈的非常及时,由于使用了现代化设备,可以让学生直观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客观的参考,有利于师生课后一起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学生自己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训练效果。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也是微格教学的一大亮点。由于采用微型课堂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所用时间短,学生人数少,只集中训练某一教学技能。因此,有利于使被培训者明确学习目的,便于把精力集中放在重点上。易于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作用。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微格教学运用在师范类美术专业方面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师范生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就可以当教师,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是不符合教师教育要求的。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熟练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这些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③教学技能专业化只是教师专业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六项专业标准中的技能一项,主要指的便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在我们平日的美术示范类专业的微格教学中,可能不能像音乐和舞蹈专业运用微格教学那样更加直接的映射出对专业的示范作用,针对性很强。这么说微格教学在美术专业方面意义就不够深远吗?事实上,在通过了对美术师范类专业进行微格教学之后,他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大很多。众所周知,师范专业的学生最终要走向讲台,许多美术示范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也大都是以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为主,等到了大四要面临去各个学校实习得时候,他们开始慌了神,因为在平时没有哪个课程涉及到要给谁去讲课。在实习前,很多高校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短期紧急的培训,来应付实习,抱着去学校实习一阵子就自然就

学会了的心态,而就是这种极为不负责任的态度给那些师范类学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实习生进入了学校后不敢站到讲台上去,比起讲课他们更喜欢跟着负责他们的老师去听课,最后为了拿学分不得不硬着头皮应付几节课。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实习,他们是比刚开始自如许多,但是对于第一次站上讲台的“老师”们来说,他们教学的不规范,又会直接影响到台下的学生的上课质量,这种恶性循环在各个学校中随之被扩大。相比而下,之前通过微格教学的学生们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拿我自己为例,在我上大四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微格教学这门在我们看来非常新颖独特的课程,先进的设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当中,它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结构块。考察你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应变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这十个技能。

俗话说的好,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了微格教学的实践我们得到了诸多方面的反馈,这时我们要拿出我们的理论知识对这些反馈进行详细具体的推敲,之后承载着理论知识我们再次去实践,就这样去反复循环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不仅符合人了类认识事物规律,并且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充分展示了出来,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

结语

尽管说微格教学是一种模拟教学,与实际教学还有差距,但是对于美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应用它去不断完善超越自己。并且微格教学的运用对提高美术教学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②郎淑雷《运用微格教学提高高师生课堂教学技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版,第10页。

③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参考文献:

[1] 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郎淑雷.运用微格教学提高高师生课堂教学技能[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

[3] 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微格教学课程作业 篇二

微格教例之一及评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它创造了“红书”的三个“第一”, 即:第一次描写贾府的环境, 第一次正面刻画主要人物, 写宝黛第一次相会。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前两个“第一”。

[板书:环境、人物]

师:请看图, 分组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

[打出幻灯片:黛玉进贾府路线图]

[生竞相述略]

师:黛玉进贾府拜见诸位长辈走了大半日, 路线曲折迂回, 她为何不走直线, 这样岂不省力?

生:先看贾母, 后看大舅、二舅, 体现贾府的尊卑有序。

师:这就照应了开头“步步小心、时时留意”的话, 在贾府不仅“行”如此, 衣、食、住皆如此, 下面我们来看贾府的这次晚宴, 重点看座次, 请同学们画出座次图。

[生迅速翻书, 依文画图]

此微格教例选自“1997年东三省十佳语文教师选拔赛观摩大会”, 上课教师为沈阳二中的刘敏。《红楼梦》中的故事已家喻户晓, 要想讲出趣味、讲出新意, 不从“奇”“巧”二字入手, 实难取胜。刘老师正是基于此点分析学生心理, 吸取“红学”研究成果, 大胆革新教学模式, 才有了这一堂令八方同仁拍案叫绝的好课。

此课以三个“第一”激趣, 并交代学习重点;以简述进府路线来感知课文内容, 培养说话能力, 并导入第一个教学重点的学习;以质疑“行” (无疑处生疑) 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并为下一个问题“食”做过渡。此种设计一石多鸟, 环环相扣, 层层铺垫, 实为开门见山、巧启奇发的典范, 并为这节重点突出、生动有趣、节奏鲜明的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此微格教例得出结论: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用好启发式教学方式, 能起到激趣、引路的作用,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格教例之二及评述:

师:同学们找找看, 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准确、生动?

生:“摘杨芽, 采柳叶, 捋榆钱儿”中的“摘”“采”“捋”三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

师:为什么?

[生沉思]

师:这三个字能否调换使用?大家讨论一下。

生:[活跃]不能。

师:杨芽、柳叶、榆钱我们都不陌生, 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先在脑中想象一下“早春杨柳”“儿童与榆钱”的画面。

生一:榆钱是一串串的, 所以用“捋”。

生二:杨芽长在树枝上, 很柔嫩, 所以用“摘”。

生三:我们常说采茶、采桑叶、采花, 因而采柳叶也是很准确的, 用“采”, 不用“摘”, 又避免了前后重复。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 “准确”就是不能用其他词语替换, 要符合实情;“生动”就是再现了生活, 使人感受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师:老师也找到一个用得非常准确生动的词, 即“吃着顺口, 也能哄饱肚皮”中的“哄”字。同学们能不能用词语替换的方法提出问题, 并分析原因呢?现在我们采取前后组互相问答的方式进行。

生 (一组) :我们给二组同学提个问题, “哄”能否用“填”或者“喂”之类的词替换?为什么?

生 (二组) :不能替换。“哄”有“糊弄”的意思, 榆钱饭不能使人真正吃饱, 只能成为旧社会穷人充饥的救命粮, 而“填”“喂”却表达不出这层意思。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看来作者是很注意用字的。我们可以结合书后练习二继续体会文章的这个特点, 并在今后的作文中也注意准确、生动地遣词造句。

这个教学片断摘录于我区五十五中学崔淑文老师在辽宁省第六届中语会年会参评并获奖的教例“榆钱饭”。整个课程设置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教师设置问题, 学生回答;第二层为学生相互质疑、答疑, 每个层次都有教师的评价和总结。在第一层中, 教师设计了一组“四问”的教学程序, 即找出、为什么、调换、描实物。这四问紧密联系教材训练重点和学生认知特点,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第一、二问为问题的中心;第三问通过变换教法实现首次点拨, 使学生进行动词替换的练习并思考第三个动词的不同;第四问换角度提问, 使学生从思考动词转入思考三个动词的特点, 此时教师巧妙地创设情景,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描绘画面, 把动词和名词或者说是将动作和实物自然地衔接起来, 完成再次点拨。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断把学生引入“心求通”“口欲言”的境地, 激活其思维, 出色地完成了“启发”任务。

第二层可以说是“启发”的延伸阶段, 教师要求学生提问, 上一层次的提问方法、思维方法等被学生快速调出, 他们用“词语替换法”设置问题, 并联系生活实际、描绘生活画面来思考问题, 得出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提供的思维轨迹创造性地向前发展, 不但是教师“启发”学生的延伸, 更可以看出上一层次“启发”的效果。

由此微格教例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研读部分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问题、设情境、授方法, 把学生从生疑、答疑引向设疑, 从书本、画面引向生活, 从阅读引向写作, 能够达到“启发”的最佳境地。

微格教例之三及评述:

师:我们学习了《松鼠》一课, 学会了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学会了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

【用简笔画迅速勾勒出一只可爱的小蜻蜓】

师:蜻蜓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昆虫, 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蜻蜓是一种漂亮、机警、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的文章, 你会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些特征?

生: (观察) 它的翅膀很漂亮, 像晶莹剔透的薄纱。

生:它的尾巴很漂亮, 纤细修长。

师:注意, “尾巴”是人们对蜻蜓“腹部”的俗称。其实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说明时, 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师:它飞起来美吗?有哪些诗句说到了蜻蜓呢?

生:它飞起来非常轻盈, 姿态很美。

生:它飞在天空中像一架小飞机, 非常漂亮。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写出了它的姿态美。

生:那是静态美。“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 很有诗情画意。但从科学的角度说, “蜻蜓点水”道出了它的生活习性, 是有其他原因的。你又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蜻蜓很机警呢?

生:小孩子捉蜻蜓时, 还没有走到它的旁边, 它就飞走了。

生:它落上树枝的时候, 总要飞旋着试探几次, 有风吹草动, 就敏捷地飞走了。

师:蜻蜓如此可爱, 你也要捉它来玩吗?

生:不。我们要保护它, 它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师: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它的眼睛是复眼, 科学家模仿它制造出了照相机。

师:这是仿生学, 看来大家对蜻蜓很了解, 观察得很细致, 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现在老师布置家庭作业,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表达特色, 写一篇名为《蜻蜓》的说明文。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 (见练习篇) 。

这个教例选自我区1995年教学百花奖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课例《松鼠》, 它的设计者张小琴老师力图以此训练来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在此训练中, 教师循循善诱, 由表及里, 由静到动, 由生活到科学, 引导学生回忆往日的观察内容,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爱学乐说, 情绪高昂, 以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 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特征, 在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 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在课堂教学的巩固练习阶段, 设计这样的综合训练题, 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实现迁移, 有利于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训练和协调发展。

由此微格教例得出结论:课堂教学的迁移训练阶段用好启发式教学方式, 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使课堂教学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

从微格教学出发来研究启发式教学艺术, 能使我们设计好教学程序的每一个步骤, 正像做文章一样, 开篇简明有趣, 中间浓墨重彩, 结尾精炼含蓄, 但要使启发式教学方式达到艺术的境界, 离不开渊博的文化知识, 离不开扎实的教学功底, 更离不开教师的敬业精神。

摘要: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理论去指导教学,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是摆在教研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深入课堂教学的微观之处去研究启发式教学艺术,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用好启发式教学方式, 能起到激趣、引路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研读部分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问题、设情境、授方法, 把学生从生疑、答疑引向设疑, 从书本、画面引向生活, 从阅读引向写作, 能够达到“启发”的最佳境地;课堂教学的迁移训练阶段用好启发式教学方式, 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使课堂教学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

3.开展微格教研落实有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微格 教研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培训 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积极开展有效的微格教研实践活动,并有意识地将微格教研与课堂观察有机整合。这样有利于帮助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促使有效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真正落实,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微格教研活动呢?

一、培训先行,示范引领

在正式开展微格教研活动之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学科组要组织教师开展微格教研的培训工作,引导教师了解微格教研的重要意义、基本功能及研究方法。同时,为了加强教师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组织教师观摩由名师执教的优秀微格教学录像。如果缺乏优秀微格教学录像,也可以组织本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微格教学示范。观摩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学科组教师开展微格教学研讨,就微格教学录像中教师的课堂导入、课堂语言、板书设计、过渡技巧、教态变化、提问技巧以及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侧重交流,发现录像中教师教学的精彩之处。然后根据本学科组、本校学生的学情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微格教学内容,据此制定详细的微格教研方案。

二、扣准问题,目标明确

确定好微格教研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后,教师要进行充分思考,广泛搜集资料,认真设计好微格教学的流程和方案。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微格教学方案时,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水平之外,还要注意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时间的分配、提问的形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型宏观结构、教学流程等问题。由于微格教学的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微格教研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每次研讨中只能结合平时教学问题集中的领域,紧扣一到两个主题,做到定位精准、目标明确,这样才能确保微格教研对语文教学产生切实的助推作用。例如,从2014年开始,我市大力推进名著导读工作,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名著导读课的引读、分享、提升、精读等四种课型的主要任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把握不准,加上这个问题经过请教专家、网络搜索都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教师就会感到茫然。后来,教师扣准名著导读这个问题,通过开展微格教研进行专题研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带领教师走出一种课型一项功能、四种课型依次呈现缺一不可、每篇名著指导四次、每种课型只上一课、活动内容与教学目的划等号等种种名著导读的误区,极大地提升了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及时反馈,准确评价

在进行微格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录像形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全程记录,使教师授课的成功与失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历历在目,教学效果及时、真实、有效地全景呈现。因此,微格教学结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录像对研究主题进行研讨,以便教师对微格教学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语文教学切实走上有效教学的道路。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一文的微格教学时,教师以课文内容为主题开展微格教研。通过集中交流研讨,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综合评价是“对课文段落、主题分析到位,但过于注重教材文字的解读”。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鲜艳的画面、活泼的音乐非常感兴趣,所以利用这些素材作为教学背景材料,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虽然教材中选取的课文文字比较优美,但无法使小学生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美好,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配上生动活泼的音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西湖的优美风景,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点燃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树立报国志向。通过这样的微格教研,教师更加明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文本解读和直观感知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微格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方法,把课堂教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结合,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微格教学还能促进学校其他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微格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4.微格教学 篇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七 磁生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过程与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

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教 具】 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入新课导

老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认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

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

老师: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

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

老师: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法拉第。

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老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七 磁生电

老师: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

老师: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课件展示(依次):

问题1: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 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 引导学生回答。答问题1:

学生: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必要条件,实验中电路必须是闭合的。答问题3:

学生;根据检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第二次实验中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第二次产生电流方向与第一次不同。老师:下面,请大家按图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

老师: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按照实验提示分步进行实验探究。课件展示:第一步: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第一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第二步: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产生电流?若不是,请注意导线的运动方向。

第二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老师:如果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似?

课件展示:三幅动画:(1)小刀锯磨细木棒;(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学生:切割。

老师: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如果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

课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比较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第三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场方向一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课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四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总结:(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老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板书

1、电磁感应现象(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老师: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

3、发电机 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老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发电机模型。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板书:基本组成: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老师:发电机的转子是用很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教师请一名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注意转速不要太快),提醒其他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老师:大家是否观察到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以前电路实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这个小灯泡在不停地闪烁。

老师:小灯泡为什么会闪烁呢?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课件演示: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和强弱的变化 老师: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有什么不同? 课件演示:干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情况 师生交流总结:

老师: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板书:

4、交流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老师:我国工农业中所使用的都是交流电,1s内发生50次周期性变化,因此我国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板书:50Hz

老师:我们课堂上所演示的发电机,是最简单的发电机,生产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发电机要复杂得多。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发电机图片

老师:在实际使用中,为产生更强的电流,常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为了避免电刷与铜环之间由于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造成损坏,一般把线圈固定做成定子,而旋转磁极,这与我们课堂用的发电机模型的定子与转子是不同的。课件展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图片

老师:无论是哪一种发电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能。因此,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电动机是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

5、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电动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下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

5.微格教学技能1 篇五

分类:文章转载

2010-09-16 14:51 阅读(612)评论(0)

一 什么是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通过导人,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因而又叫定向导入

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

二 导入的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上感情的载体,是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活跃的成分。

新课开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的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学习并产生一种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始,就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善导”的教师,再教学之始,很重视阐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引起对所学科题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在课的起始,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例如,在初中世界历史课中,教师单刀直入地发问:“金字塔是什么?”可使 学生的思绪立即飞回到四、五千年前的古老时代,因为这是小学时已。熟悉的知识,不仅能说出那是国王的坟墓,更能具体描绘它的宏伟高大,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那么这个奇迹般的伟大工程出现在‟哪里呢?”——非洲东北部的古代埃及。“开场白”并不多,倒是把学生的兴趣一下鼓动起来了。想知道,愿意学,这就有了自觉性。又如,利用已知的素材作“引子”能自如的导入新课题;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导人、经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提出的新概念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明确学习目的。

在学习之前申明学习目的,使每个学都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三、导入技能的类型 直接导入

这是自己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教师简洁、明快的讲叙或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探索新知的兴趣。

2.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的导入新棵,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旧知识导入

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用这种导入方法,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实验导入

每一章节教学的开始,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是:急于想了解本章、本节知识的大概内容,如果是理科,就特别想知道本章有哪些有趣的实验,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在观察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好奇、好看、急于想了解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变化的原因,要求解惑的心情特别迫切。根据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老师演示一系列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实验入手,向本章内涉及的本知实验过渡,尽量挖掘富有启 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电、昧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同一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在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 使学生有条理的思索问题。这样在某些童节学习开始时,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就会使学习明确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直观导人

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以下两点:

(1)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植物学“种子的结构”的时候,她先请同学们辨认几种植物的种子。接着她说:“世界上绿色开花植物有20多万种,多数部层由种于发育而在来的。现我们看到的只是几种,非洲东部塞舌尔有一种复椰子树,一个种子的直径有50厘米,重达15公斤,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还有~种叫斑叶兰的植物,它的种子一亿粒才重50克,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尽管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把它们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能长成一棵新的植物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常见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学习种子的结构(板书课题)。”

设疑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例如,讲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时,教师一开始就用幻灯机打出一张精致的彩色邮票,票面正中是门捷列夫头像。并问:“这位大胡子学者是谁呢?”部分学生能认出这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强烈的光、色和生动的问话刺激学生。写出课题后,立刻提出三个思考题,引出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达到向学生渗透本节课教学目的的作用。

(1)元素周期律是科学史上的偶然发现,还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的个人发现,还是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结晶?

(3)为什么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而不是以其他人的命字命名?

课题就沿着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展开。

又如,化学课开始学习《什么是化学键》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人们已经发现和合成了几百万种,物质。为什么仅仅一百零几种元素的原子能够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呢?原子是怎样互相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相结合?原子结合成分子后。性质为什么与原来的差别很大?为 弄清楚上述问题,首先,就要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的相互作用。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学生求知欲望倍增。

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悬念导人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也就会无趣可 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导入

故事性导入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四、导入的结构

归纳上述不同类型的导人,都有下列相似的结构:

引起注意 激起劫机 组织指引 建立联系。

引起注意

导人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注意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已经引起注意的标志是 :同学们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思考,或顿时寂静,或紧张屏息,或议论纷纷……

善导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引向有意注意。

导入活动的强度、差异、变化和新奇,都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

(1)用幻灯机打出一张精致的彩色图片、物质燃烧的强光、爆炸的巨响、色彩绚丽的物品。

(2)鲜明的对比实验、演示实物、模型在形 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的显著差异;在和谐宁静的课堂里,教师采用轻微的低声教学,在讲至关键之处,声音由小变大。

(3)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并配以适当的手势、颈部表情和走动。

(4)导入内容的新颖,导入方式的多样化。上述这些,很容易成为注意对象。而刻板平淡的、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方式,就很难引起无意注意。

在导入活动中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途径有:

(1)加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合理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对学习目标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后继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越强,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越强烈。

(2)设问导入,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为了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必须注意有关事物。

(3)在导人过程中把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比让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的开场白,容易集中注意、有时可让学生朗读.有时可让学生观察、做实验……,2 激起动机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演示镁带燃烧等魔术般的化学实验.变幻莫测的物理实验,展示从未见过的生物标本等),能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也是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的方法。例如,化学课中PH值的教学,教师通过提问。“你知道人身上流动的血液的PH值吗?你胃液里有胃酸,它的pH值是多少呢?”两个常识性的问题,立即引起学生好奇,心理上产生想要知道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就兴 趣盎然地进行探究。

组织指引

导入要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 引导学生走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例如,在化学肥料碳酸氢控的教学中教师用。你们知道碳酸氢铵(俗称气肥)的性质、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吗?”这一问题,给学生明确要研究的课题。然后教师给学生讲了 一个碳氨不翼而飞的小故事,让学生领悟碳铵的性质等问题。

要提出学习进行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建立联系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立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同新知识发生了联系.从而引入新课。如让学生写出各种酸的分子式,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学习酸的概念。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如在描述易挥发物质的扩散现象的基础上讲“分子”。

导入所采用的资料和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联系紧密。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惊奇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枝节问题,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五、应用原则与要点

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设计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下列则,才能导之有方。

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实验为基础,引入新知识、新观念。设问或讲述才能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导入要具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导入技能评价单:

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

0.2

导入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紧密、恰当

0.1

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

0.2

确实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

0.1

讲话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0.1

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

0.1

能面向全体学生

0.1

一、讲解技能的意义

讲解技能是人们解释或解说知识和专门技术的行为方式。是教学中采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教学方式,讲解技能是教学诸项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其优点在于:它能在料短的时间内较简洁地传授大量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讲解技能的作用

1、传授知识。

2、激发兴趣。

3、培养能力。

三、讲解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讲解要有目的性。(1)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分析透彻。

2、讲解要有针对性。

(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2)切中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

3、讲解要有科学性。(1)结构合理、框架清晰。(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6.微格教学教案 篇六

消元——解二元一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解方程组的过程,体会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法,使学生体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数学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选择将哪个方程适当变形,使所选择的方程变形后系数较简单,使得代入后化简较容易并最终使方程组的运算较为简单。

(一)阅读静心:(读一读)

阅读提示:阅读、理解并记忆以下相关概念。

1.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生活动:学生提前候课,课代表组织进行理解性阅读。

设计意图:一是课前静心,使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二是通过课前阅读加深对前节课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旧知检测(抢答游戏)(比一比)

看谁掌握最好,看谁反应最快。

1.判断题:

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不是,因为方程有三个未知数)

(2)(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3)(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2.选择题:下列哪一对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3.已知方程,(1)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2)再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并比较哪一种形式更简单。

学生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抢答,如果前面学生答错,后面学生可立即起来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对旧知的检测设计成题目的形式,并且以抢答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前面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前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3题涉及的知识是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放在这里练习也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活动2【讲授】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

用身边的实例,引出问题: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七年级举行了“数学高斯争霸赛”,赛制规定:每班胜一场得5分,负一场扣2分,我班为了挺进决赛,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36分,那么应胜多少场?负多少场?

问题导思: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题中包含有几个等量关系?你能勾出题目中体现等量关系的句子吗?并写出等量关系。

3.你能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组)解决此问题吗?(只列方程(组),不求解)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尝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1)解法一:设胜x场,则负(10-x)场。

(2)解法二:设胜x场,负y场。

列一元一次方程得: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比较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比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学过,会求解,二元一次方程没有学过,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求解,怎么办?引出学生求知欲。

【第三环节】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议一议)

问题:对比二元一次方程组 和一元一次方程,你有什么发现?你能通过什么数学方法将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吗?试试看。

7.微格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七

关键词:微格教学,师范生,问题,对策

微格教学是目前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方法, 目的是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与水平。微格教学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 使每种技能的训练目标明确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易于学生掌握。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 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 并能使师范生及时获得反馈, 以促进微格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研究立足本科师范院校,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 明确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微格教学改进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

本着目的性抽样的原则, 选取伊犁师范学院的300名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文科生占54%, 理科生占46%;男生占45%, 女生占55%。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编制《微格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对抽样300名师范生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

2.访谈法:重点选取30名微格教学前后的师范生进行访谈, 了解微格教学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微格教学的效果。

三、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格教学是在模拟情景中完成的, 同时受到教师、学生、课程和硬件等方面的影响, 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1.教师方面。 (1) 师资配备不足。在理论上讲, 微格教学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人数相应地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 才能进行有效地指导。在调查中发现, 一个课程无论班级人数多少, 只有一名指导教师。在具体了解指导情况时, 有一半的学生表示只能偶尔得到教师的指导, 只有少数学生可以每次进行微格教学时都能得到指导, 个别院系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指导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因此师资配备不足影响学生参与微格训练的积极性, 学生希望能增加指导教师, 及时对其授课训练过程进行点评以便发现自己的问题。 (2) 缺乏有效指导。微格教学的目的是训练教学技能, 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 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对教学技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体系。但在调查发现, 有些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理论掌握不足, 使得对教学技能的要求和应用认识模糊, 对学生的微格教案、试讲内容、评价等指导不足。因此指导教师必须掌握微格教学理论, 明确教学技能并提供教学示范, 给予学生有效指导。 (3) 反馈不及时。微格教学的优势是在于通过录像能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指导教师缺乏对微格教学反馈的重视, 加上班级人数多,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 不能按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不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给予可持续的指导和帮助, 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学实际效果。

2.学生方面。 (1) 训练目的不明确。微格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每次微格训练的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训练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也没有主动地事先地学习和研究。而且在微格训练中是一种非真实的情境, 其他同学配合不默契, 很难进入真正的课堂教学状态。学生的训练目的不明确, 加上教学角色模糊, 不能积极认真地进行技能训练, 影响了微格训练的教学效果。 (2) 准备工作不充分, 反思缺乏主动性。在调查中发现, 虽然学生参加微格教学的热情较高, 但是微格训练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很多学生事先没有编写微格训练的教案、制作课件、教具等。微格教学训练后, 很多学生没有认真观看上课时自己的录像, 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观摩、分析、讨论和评价, 没有主动发现自己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矫正。

3.课程方面。 (1) 课时量少。微格训练需要保证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在调查中, 多数学生对现有的微格教学课时量不满意, 因为班级人数多、课时量少, 很多学生训练的机会屈指可数, 特别希望增加微格教学课时, 同时师范生认为教学技能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希望每学期都有微格教学课程, 以增加微格教学训练。 (2) 理论与训练相脱节。微格训练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 而它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专业教学论的知识, 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直观认识、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没有与微格实际训练有效地结合, 使训练无章可循。 (3) 实训机会少。微格教学训练以班为单位, 分小组进行, 往往一个小组的人数达到十人以上, 整个一学期一个学生训练机会才有3~4次, 每次训练才有15分钟左右, 单一教学技能强化训练很难实现, 更不用说技能的协调和整合。实际训练的机会严重不足, 影响了学生的兴趣, 降低微格训练的效果。

4.硬件情况。微格教学训练的硬件基础是微格教室, 而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 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在调查中发现, 现有微格教室设备比较陈旧, 且有四间微格教学教室供全校师范生使用, 各个院系限定了微格教室的使用时间, 学生微格训练的机会有限, 学生对硬件设备严重不满意。

四、改善微格教学的对策

微格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动态运行构成的整体活动的系统, 从教师、学生、学校硬件等三方面提出改进微格教学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师的指导力度。 (1) 增加课时, 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 根据课时的需要和学生的现有水平, 适度增加学生的微格教学的训练的课时量。同时加强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的讲解, 并与实际训练有效地结合, 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涉及的教学技能进行合理分类, 并将各项教学技能都列出若干具体的、可量化的、具有操作化的指标进行针对性训练。 (2) 加强指导, 进行典型示范, 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使学生的技能快速地提高, 因此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指导,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结合微格教学录像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指导教师进行典型示范, 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示范可以是正面典型, 便于师范生学习好的经验, 也可以是反面例子, 学生可从中吸取教训, 少走弯路, 使师范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范例, 从而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3) 反馈及时、评价客观, 微格教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 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必须建立教学反馈机制, 切实了解课堂教学和教学方式情况。当微格教学训练结束后, 指导教师应及时主动地给予指导, 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观看教学录像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观察分析, 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体系。根据教学技能的教学目的, 建立各个技能的指标体系和权重, 供微格教学时使用。同时对学生微格教学训练的评价要客观、准确, 运用微格教学理论知识, 尽可能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总结性评价, 使学生能根据训练要求分析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尽快地提高教学水平。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要认真学习微格教学基本理论知识,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学论等有关理论, 积极训练教师教学备课技能、导课技能, 师生互动技能、多媒体选择与运用技能等。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 在微格教学训练之前,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并编写出比较详细的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是为组织课堂教学而设计的具体详细方案, 它是学生备课的主要环节, 是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根本保证。 (2) 明确训练目的, 微格教学是对整个教学的各项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 而教学技能是完整的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包含着教材处理技能、导入课程技能、教学智慧、提问技能、结束技能、选择教学方法技能和教学媒体使用的技能等。学生在每次微格教学前, 明确具体的训练要求和目的, 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各项教学技能的要领。 (3) 加强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情境, 每个学生从学习者到讲授者、再转化为评课者, 三种角色不断转换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技能。在反复角色转变中, 不断地比较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任务和体会, 站在评价者角度评议自己的上课情况, 以便更加全面地发现问题, 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联系教学实际, 可以更加具体和细致地对自己的教学技能的运用进行点评, 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技能。 (4) 重视反馈评价, 微格教学应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反馈。学生要主动通过重放录像进行自我观察分析, 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观摩微格录像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用暂停、快进、重放等, 要主动找指导教师, 进一步详细地分析教学细节, 对照教学前后的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尽快地提升技能。

3.提高学校的硬件设备。学校要改善微格教学的硬件设施, 增加微格教室的数量, 提升微格教学的设备。提高现有微格教室的容纳量, 按照科学标准每个微格教室25~40平方米, 可容纳10~23人, 购买新设备, 如高清晰彩色摄像机、万向云台、声控自选前置放大器、大屏幕显示器、拾音器等。同时创造一个模拟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环境, 在仿真情境中实施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使师范生可以转移到真实课堂情境。微格教室硬件设施的提升, 有利于学生的情景创设和角色转化, 身临其境地进入课堂教学中, 便于教学技能的快速提升。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训系统, 它使学生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平台, 给师范生提供一个练习环境, 以提高教学技能。而微格教学情况是一个反映师范生在校教学技能训练的微窗口, 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分析与研究, 以促进微格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范建中.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8.微格教学课程作业 篇八

关键词:微课 微格 微课教学 微格教学

【分类号】G43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媒体也在发生变化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微时代让课堂的变革形式多样,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格局,微课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油然而生,很多教师都欣赏、制作、研究过微课的方式、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等,但是他们在认识中与微格教学却发生了理解矛盾,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清二者的相同与不同。

一、微课教学与微格教学

微课已成为我们教学教研中常用的形式,但是很多老师认为,微课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小现象、小故事用PPT做成数字故事,这些只是微课给表现出来的具体表象,其实他是教学方法的一种。他的教学方法就是录音、手写、编辑,然后上传,供学生在线浏览、讨论和练习。微课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中的一种,主要运用了数字化传播技术,目的是方便学生预习和自学。这种设计之所以有效果,关键就是借助数字传播技术,用了视频技术,而且视频时间在10分钟左右,视频里老师不出现,让学生预习、自学,当堂练习,学生搞懂一个问题后继续往下学习。这是先学后教理念的反映,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反映,因此课堂的主要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而我们原有的课堂是教师在场先教,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听课、记忆和理解。这种教法改变了课堂结构,也就被形象地叫做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向教师和同学请教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得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

二、微课教学与微格教学设备条件

微格教育的制作一般要求有主控室和微格教室两部分。

主控室可以控制任一微格教室中的摄像云台和镜头,可以监视和监听任一微格教室的图像和声音。并可随时受控暂停在某一个微格教室与之进行电视讲话,也可以对微格教室播放教学录像与电视节目。可以把某个微格教室的情况转播给其它的微格教室,进行示范。可以录制某个微格教室的教学实况供课后讲评。主控室的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控机、摄像头、录像机、VCD、监视器、监控台等。

微格教室中的设备主要包括分控机、摄像头及其它教学设备。在微格教室中可以呼叫主控室,经并与主控室对讲。微格教室中可以控制本室的摄像系统,录制本室的声音和图像,以便对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分控机可以遥控选择主控室内的哪一台录像机、VCD机等其他影像输出设备并能遥控自己选择的设备的播放、停止、暂停、快进、快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微格教学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个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在这里,观摩和评价系统均采用计算机设备,并通过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信息记录方式采用硬盘存贮,或刻录成光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点播、测评与观摩。

微课的制作要简单得多,他要求制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课件制作软件,屏幕录制软件,录音软件以,图形处理软件,几何画板以及白班工具简单的熟悉,根据自己要制作微课的内容,设计出脚本,一个人都可以完成微课,所以微格教育就逐渐的被微课所代替,主要是体现在他的设计简单,制作简单以及发布简单,他的目的是为了处理或者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设计的一个环节。

三、微课教学衣微格教学的作用

微课教学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微课教学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微课教学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微课教学可分为专业成长类课程: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反思性、研究性、典型性、策略性、成果应用和实践等课程。

微课教学可分为教学服务类课程: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勾画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拓展知识、深化思维;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管理策略;。

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微格教学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可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

微格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地发挥。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微格教学的实施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

微课程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微课将在未来的课堂以及课堂下逐渐发展起来,更优秀的微课作品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 唐笑春 微时代——兼谈信息技术助推校本开发 电教世界 第153期

上一篇:四年级经历为话题的作文:一次难忘的经历300字下一篇: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鸟岛(二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