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

2024-08-26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精选15篇)

1.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 篇一

初四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许多学生的“责任”概念模糊。一些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和职业人员的道德,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发展,但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这两方面的思想都对中学生有所影响。现在的学生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感受着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主张全面引进,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意识较弱。一些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的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和本校的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积极开展课堂评优活动,不断优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开拓创新。

5、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改作、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6、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秀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7、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8、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加强开卷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四、学科渗透法制内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法制方面的内容,通过整合许多针对性很强的图片、案例、链接等素材,创设贴近学生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方便、直观的接受,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要利用课本案例就解决了问题,同时还了解相关链接针对此案例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法律规定。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筛选案例,当然课本中的是首选。在教学中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课本一味的寻求课外的新鲜东西,当然如果觉得不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选取一些时政性较强的素材来补充 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围绕热点问题发表个人见解,真正把课本内容与当前的事实政治结合起来,更容易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化教学主题的作用。

还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法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养成依法自律、依法做人。

2.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 篇二

思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学生青春期时期, 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想文育其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科内容中包括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马克思常识教。品卢/这些内容生来说较为, 难懂对于, 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因学德学是佳此, 十分必要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实现有效教的所谓有效间的教学后, 教学学生获, 得实质的进步和发即教师经过一段时有是展。否完成这其中、的有效教课是否, 认真不是指, 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教学内容效实现有效教学中经过一段学习后, , 将学生有无进是否有所获得。因此步作为, 有在教中有效教学效教学的唯一, 标准进行具。体的探讨研究以下笔者就初中。政治学过程一教。、学而以教, 学本的生身目为就的本是在“的于教教学学”与, 理“因念学此”, 的学互生便动

是我们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以学生的接受度为自己的教学出发点, 在讲课过程

中, 不断关注学生的反应,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常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可以持续刚刚开始的15分钟, 然后学习效果就会进入比较一般的状态中。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不能仅仅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 在看到学生的状态不佳时, 教师可以通过穿插有趣的故事、时事, 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我们的知识中。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通常的教学过程为:课堂导入———理论讲解———知识巩固。因此,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便要从这三点入手。

1. 课堂导入注重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强的动力。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做到好的开始, 实现成功的教学。常见的导入法有:故事法、提问设疑法、时政联系法、多媒体导入法等。以下笔者简单以故事导入法和多媒体导入法为例。

(1) 故事导入法

例如, 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之前, 笔者先给同学们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粗心的医生, 他把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实际有癌症倾向的病人, 由于看到报告结果显示健康, 心情愉悦, 并慢慢好转。而本身健康的, 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 由于误拿到癌症报告, 每天愁苦郁闷, 没过多久, 在医院的复查中, 结果真的发现了癌症倾向。

在这个故事讲述完后, 老师可以问同学们,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同学们积极回答, 自然而然引出情绪的重要性, 完成了课堂导入。

(2) 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科技成果也推动了我们的教育事业。而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其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著名影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片段, 让同学们看到保尔·柯察金如钢铁般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学生们为电影中的主人公精神所感动时, 自然过渡到我们的课堂内容中。

2. 理论讲解注重实践性

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学习正确的理论知识, 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行为。而初中思想品德课, 其本身就是以社会生活、人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应当时时注重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我们的生活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理论知识, 再通过理论知识来分析我们的生活现象。通过理论、实践的相互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以下笔者以《竞争合作求双赢》一章的学习为例。

导论部分, 可以通过IBM与微软的合作、竞争的事例作为课堂导入。通过这个案例, 引出内容:竞争无处不在, 这是由于人的本性而决定的, 这是我们生存的本能。而竞争的存在对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呢?IBM与微软的合作又体现了什么意义?

此时,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举例引导, 如学生们的学习, 其本身也存在一种竞争。许多家长喜欢拿孩子进行攀比, 这也是一种竞争。还有虽然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但是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更为冲突。再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举例, 最后得到结论:竞争包括两方面, 即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 (在此不进行详细列举) 。通过总结, 让学生们明白, 生活中仅仅有竞争也是不够的, 容易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 许多事情不能单靠一个人来完成, 需要相互协作, 结合IBM与微软的两次合作。由此引出合作的基础、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

3. 知识巩固注重拓展性

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学习, 都需要及时的巩固。例如, 在《竞争合作双赢》教学任务完成之后, 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对于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从小的方面自己的生活到大的方面国家的对外政策, 进行分析、扩展。

三、小结

在学生心理成长期,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因此, 实现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所以, 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从而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熊子云;《初中政治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策略》;选自《湖南教育:综合版》2007第6期

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 篇三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教学;创新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性是很多中学思想政治老师不断改革的目标。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注重于老师单方向地讲解口述,学生也只是单方向地接收和记笔记,没有互动的交流,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至少应该是具有互动性的,是老师与学生语言上的交流,思想上的沟通,老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思考动态,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对这门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师生关系不再仅仅是“严师出高徒”,新型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老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平等交流,平等沟通的友好师生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朋友互相交流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与老师交换意见,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老师也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堂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能让一部分人学得较好,但是却容易在长此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疏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

比如,在上课前,老师可以与学生聊一聊今天的新闻,听学生说一说今天发生的趣事,缓和一下课前氛围;在上课时,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比如老师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回答,或者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自我设计问题。在课间,老师不要一下课就回到办公室,尽量多留在教室里面,看看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解答。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老师才能正确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更加愿意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老师更好地改善教学的创新性。

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课堂的讲解,多以学生为主,学生对课堂知识讲解的理解和吸收的好坏才是真正评价教学的衡量标尺,而不是以往老师自己内容讲解的多少。所以,实行生本教学,也是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地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思考与活动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领者,在学生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进行正确的点拨,让学生走出困惑。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这一课题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汇报总结。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个解决,比如,挫折出现的原因,挫折对人的影响,怎样对待挫折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思想撞击,能够互相取长补短,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最佳的答案与结果,在此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由于答案与结果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的结果定能让自己印象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实现真正高效率的课堂学习。因此,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采用新型的评价方式

新型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往,老师都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吸收程度,因此,那些成绩不好但是上课积极参与听讲的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样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失偏颇。新型的评价方法更人性化,不仅仅是根据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而且也结合学生平时的努力与参与,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有信心,也有利于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去改正。比如,A学生上课总是不听课,但是考试总是可以考得很好,但是B学生上课很认真听讲,但是分数不高,老师可以对A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但是上课听课存在的问题也一定要指出,对于B学生来说,上课的听课状态时值得表扬的,但是在将理解转化为正确地答题这个过程中,应该多用功。只有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加有信心,也是对学生公正公平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

总而言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更加感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加持久地学习这门知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的创新教学也是对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进步与提高,有利于广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更有利于这门学科的持久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性,还有赖于广大初中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朱丽萍.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J].科学导报,2013(03).

4.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四

庄河市第三十五初级中学孙淑凤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许多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信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2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5.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计划 篇五

一、本学期的教学、复习任务

第一轮:

1、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1-4周。

2、八年级思品上、下册;第5-8周。

3、七年级思品上、下册;第9-11周。

4、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的时事政治。第12周。

第二轮:

《思想品德总复习》为主的复习。第13-14周。

第三轮:

综合复习。第15-16周。

二、对于我校的政治学科的复习具有以下特点

1、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多、复习量大,而且考试题目灵活多变,要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掌握复习方法,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把握试题的脉搏,争取好成绩。

2、教材上的基本观点、原理,有的需要重点记忆,有的需要理解。只有以记忆的知识作铺垫,答题才会得心应手。因此,一定要分清哪些知识只需理解,哪些知识必须记忆,平时做到有的放矢。

3、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近几年的考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题型多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建议同学们按照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仔细阅读教材,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把握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5、政治考试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模式都是“题干加问题”。“题干”多源于时政热点材料,所以,平时要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国内、外重大事件,特别是与教材内容联系较紧密的材料。

三、思品会考复习策略

1、把握重点,落实双基。应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和一年来的重要时事政治,通过一些常见题、典型例题的训练,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并养成自检的习惯,尽量做到不失分。

2、考点透视,落实双基。在总复习中,确定会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多少,具体是什么,应掌握到何种程度;其次,时事政治、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结合,进行系统、全面复习,使学生对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按知识块分类复习,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3、回归教材,夯实双基。夯实双基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吃透教材,落实并掌握教材中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插图、格言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内涵,以利于学生能准确、灵活的运用每一个知识点解决相关的问题。

4、题型分析,训练思维。研究会考思想品德试题模型,特别是今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联系到课本上来,探求中考命题的规律,即“形在课外,神在课内”,把握命题的动向,这对于初中思品复习以及考生应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完成思想品德各册复习之后,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操作:

(1)题型介绍。就是根据《思想品德总复习》对每种题型的特点、考查内容的目的和意义作详细地说明,并对每种题型常见的解法作一介绍,明确解法对题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考题分析。以《思想品德总复习》为素材,对各类题目进行分析,以体现答题的可行性。

(3)题型训练。围绕《思想品德总复习》会考新探索,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过关、强化答题训练,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对题型进行全面地、针对性地分析研究,使学生能适应题型的变化,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对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揭示考题的本来面目,克服应试的畏惧心理。

5、综合模拟,培养能力。经过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复习,接下来便是综合训练,便于学生应试。会考要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基础要扎实,其次真实水平要能发挥出来,综合训练既要把知识、能力两者结合起来,规范答题要求,严格运用思想品德术语答题;又是一次心理训练,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挥更好的学习水平。

思想品德复习计划

天津市刘岗庄中学

6.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六

在学习《走创新之路》这一课时,我感触颇深,通过学习学生能懂得创新思维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但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这一个目标并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一节思品课所能解决的,它是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所担负的责任。

发明创造并不是发明家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就在于你怎样去把握,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灵感才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迸发,学生如此,我们也如此,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们也会走出自己独特的教学路子,对自己永远充满信心,不放弃,持之以恒。

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篇七

一、教师要树立服务、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在讲台上对照教案、课本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而学生在讲台下安静地接受教师传达出来的信息。整个课堂的气氛安静而又沉闷。这样的教学景象很难令人相信这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我们都知道一个高效的课堂必然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师生交流互动有效, 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因此, 教师一定要扭转教学观念, 树立起为学生服务以及积极改革教学的创新理念, 这样才能够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思想基础。

树立服务意识主要是指教师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 也是教学效率高低的直接决定者。只有真正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才能真正地接近学生, 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因此, 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 为教学服务的意识,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树立起创新意识主要是指教师要敢于创新自己的意识并且积极地引入新的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得发展, 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实现学生的进步、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只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教学气氛,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发展。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多重的视觉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还可以和网络进行连接, 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社会实例来了解思想品德内容, 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点。

例如:在《磨砺意志》这个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水手》这首激昂的歌播放给学生听, 还可以讲述林肯如何由一个鞋匠的儿子成长为美国总统的故事。通过这种富有激励性的事件来导入教学或者是实施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被这些内容所吸引, 从而愿意投入到教学之中。

三、开展课堂探究实践活动

任何一个有效的课堂必将能发展、提升学生的能力, 并且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但是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教师必须要面临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 应该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的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探究实践性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交流、辩论中能发现别人思想的闪光点, 进而不断地在对比中反思并获得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明辨是非》这个部分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开展课堂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该怎么去做, 可有具体化的实例加以论证。

学生1:首先要做的就是明辨是非, 跨越是非障碍, 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生2: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并且将这一是非观付诸实践。

学生3: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无法抵挡不良诱惑, 无法战胜另一个邪恶的自己才会导致出现是非不分的局面。前人的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最典型的一个就是汪精卫投日叛国。

学生4:还有一点, 我觉得很重要, 就是一定要敢于、勇于坚持自己的理想, 要让自己的理想在行动中得以实现, 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这样的一个讨论交流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也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水平, 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小结

8.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措施的探讨 篇八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措施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就必然导致知识的狭隘,见识的短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搜集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然后将学生分为4组,引导学生调查本地的水资源情况,并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要从旁协助,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2.通过提问方式的预设能力,加强学生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便是思考的源动力,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一种教学技能,还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教师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提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挑战的语气提出的问题就要比教师以平淡的、实事求是的语气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提问的热情传达给了学生,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自然高涨了。但不能都以高度的热情来提问,时而热情,时而充满疑问,时而平淡,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升华。

3.加强教学手段直观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直观的教学方式适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讲解有关吸毒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画面为学生展示吸毒者吸毒前后的对比照片,让学生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了解吸毒的危害。

4.采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希望,采用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知识的自信心。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给出的激励性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更好的心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

二、教师课堂教学措施

1.导入的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内容。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1)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连,以达到温故的目的。

(2)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的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用设问的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如:在讲《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引用一幅漫画《开门之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①漫画反映了什么?②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以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设问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此外还有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无论何种方法导入,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2.结课的技巧

悬念式结尾是一种兴趣激励性结尾方式。课堂教学结尾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做答,以造成悬念,暗示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心理,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使旧课和新课的内容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如在讲完《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时,我们可以提问:“我们是不是只享有权利而不去履行义务呢?如果不是,那我们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怎样去履行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兴趣,又揭示了预习的重点。

此外,还有练习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探索式结尾等多种方式。无论何种结尾方式,只要能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反馈教学信息,能为后续教学服务这就是成功。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都能如此,那么每节课都是学生喜欢的课,从而更能调动学生的在主动性。

9.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九

事非经过不知难,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才会发现更多的不足。无论是典型材料的选取,还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周三那节课,由于两个视频播放时间太长,学生互助交流时间不紧凑,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前三个任务项就用了35分钟,关键的后三个任务项只剩10分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交流展示很不充分,感觉特对不住听课老师。

周四的课上,缩短了播放视频的时间,组长把握好合作互助交流的进度,基本上达成教学效果。立法、执法、环保基本原则前三个任务项用了15分钟,个人为环保做贡献后三个任务项用了3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互助交流比较充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落脚点,实施环保关键在行动。不足的是,在播放视频时,由于课件操作不熟练,耽误了几分钟。

下面把这次讲课的收获(重点是不足)总结如下:

①包括播放视频,导入新课不能超过5分钟。相同的错误这是第二次犯,真不应该!

②视频播放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学生冷场;学生互助交流时间要打紧,这需要组长把握好。如果这几方面拖延时间,处理不合理,课堂就会前松后紧,该展示的不能展示,就上不完课。

③在周四的课上,因组内加分的原因,出现了两个同学争着读材料的不和谐现象。教师应提醒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荣誉利益面前主动做出谦让。贯彻126策略,注重“互助”“交流”,培养“人人为师、互助共勉”的情义文化。

④一上课,哪块是自己的短板,就会暴露无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对于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视频的插入与播放,不是很熟练。具体说,是很不熟练。经过这段时间的备课、上课,终于下定决心,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提高电脑操作能力。

⑤本来打算播放单个视频,这个平时还是比较熟练的。这次为了方便,好朋友给做了个ppt课件。麻烦来了。因电脑课件知识知之甚少,自作主张把包里的内容复制到桌面上,想当然地认为这样更方便些。结果,一旦挪动,视频就打不开!吃一堑,长一智,教训太深刻了!

10.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探索 篇十

摘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关键是如何制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本文将结合目前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思品课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体验;有效性

在我国的教育大纲里,德育居首,就是说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其道德情感,引导他们的行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认知能力较差,也就是说他们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容易被不良的行为所影响。因此,我们应抓住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无非就是老师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内容,逐个分析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单纯地追求完成教学进度,也不管教学效果如何。这种教学方法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任何帮助。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也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问题。

1贴近生活,体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没有结合生活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所以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需要与更多现实生活的实例相结合,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的同时,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关注生活,尽力发掘一些与课堂有关的生活乐趣,以便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讲“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前,可进行一次参观调查活动,向学生讲明调查参观的对象、目的要求,带领学生参观社会活动室,分组去调查居民的看法,了解社会是否有“赌博、迷信、浪费”的现象,最后要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在社会参与中使学生逐渐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和观察能力、是非辨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多种方式并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智的成熟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因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更需要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抛开传统的授课模式,用正确的方法引领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在课堂知识中学会主动的、独立的思考问题,而不是将课本的内容死记硬背下来。长此以往,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便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自我教育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若想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给其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但同时要贴近生活,比如,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两人一起去旅游,途中遇到车祸,导致男方当场死亡,身受重伤的女方经医院尽力抢救后也宣布不治。而由于事发突然,夫妻两人均未立有遗嘱。巧合的是男女双方的父母及祖父母等长辈直系亲属均已不在人世,夫妻俩也没有子女。男方只有胞弟一人,女方只有胞妹一人。两人因为遗产继承的问题发生了纠纷,起诉到法院。借此案例,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此案的主审法官,你将作出怎样的判决,并阐述你的判决依据。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把夫妻俩的遗产平均分配为两份,由两人分别继承。当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再告诉学生:这种判决是不恰当的。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都很想知道判决原因,然后老师再借此案例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学习继承权、继承范围、继承顺序这些知识点。不断地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难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导学生用全面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难题”,这就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在书本中学会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长此以往,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有新意的授课方式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初中生的印象中,仅仅是一门乏味无趣的理论课程,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如出一辙,无非是照搬课本的理论和概念,让学生记下重点,死记硬背。这样就导致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抵触和厌倦等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尽快脱离传统“啃书本”的教学方式,要时常结合课本知识点制造出一些“意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40分钟内,开始的20分钟为高效期,一节课导入的成功则意味着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课前巧妙预设“意外”,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将表达的需要巧妙地融进情境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在引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课时,教师预设了9张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的笑脸,并且配以宝宝的笑声,学生也一下子被图片、声音逗笑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如此开怀大笑?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满足有物质的,也有精神层面的。而社会是人构成的,所以国家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此来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3化难为易的教学设计

课本中难免会出现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有效的课堂教学则需要把这些难点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政治名词,中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笔者把课程的关键放在“把握方向”上。于是笔者找来一个有关帆船的短片,把帆船航行的过程比作国家的发展历程,要到达目的地就必须乘风破浪,而把握好方向是这个过程的关键。看到短片中的水手们努力地掌控船的方向,学生就理解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牢牢把握好方向。

2.4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传统的教学体制无非是老师上课划重点,学生复习背重点,考试时一字不差地答重点。完全没有其他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记忆,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方面是模糊的。目前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走进初中课堂,也意味着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即将被取代。多媒体技术不局限于课本,它可以把图像、音效、动画等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同身受,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内容,自己去融会贯通,轻松地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真正的知识。

总之,思想品德的有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创新,在反复尝试中,逐渐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为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1.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篇十一

一、注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1注意启发性设问。一个较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的条件: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分组竞赛。在讲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时,我设计了国家政策知多少的知识竞赛。学生争先恐后,组与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赛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能力、培养了情感。如:课堂小辩论。在学习《纾解压力》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辩题,正方:压力是好事;反方:压力是坏事。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氛围非常热烈。此外像小品表演;诗歌朗诵;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的提高。

2学会聆听,倡导平等参与课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讲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如:在讲学习的乐趣时,一个学生的比喻用得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只要你在学语文时把它当成吃巧克力;在学数学时把它当成吃草莓;在学英语时把它当成吃哈密瓜,你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了。”又如:在讲自信者能走向成功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时,教材上给出了“原一平成功的事例”,学生一般联系教材的内容来分析他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但其中有一位同学他从材料中找到原一平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这匹“千里马”得到了“伯乐”即大老板的赏识。那么,对于他这个回答我首先加以肯定,说明他看材料非常仔细。然后,又接着问:这个大老板为什么会赏识他呢?是由于他的专注、他的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是内在的因素;老板的赏识是外在因素。他得到了我的尊重,脸上的笑容证明了他是快乐的。

三、结合社会实践,把学生带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

12.初中思想品德兴趣教学 篇十二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 思想品德是非常麻烦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于那些讨厌记忆的学生来讲, 思想品德简直就是他们的克星。男孩子大部分喜欢理工科, 不喜欢思想品德, 因为思想品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就是:每天背诵, 背不过, 不让回家吃饭。这是“80后”对思想品德的评价, 那么“90后”对思想品德的评价又如何呢?相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如果十年后, 学生们对思想品德教学依然如此看待, 那就是我们的失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前的状况不是非常好, 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都会头疼。归其主要原因就是老师总是让他们背诵, 如果完不成背诵任务, 往往就会被罚, 或者是其他方面受到影响。近些年由于教育的改革, 已经没有体罚现象出现了, 但相信八零后肯定有这样的经历, 那就是思想品德背诵不好, 往往还要被教师拳打脚踢, 更有甚者在全体同学面前罚站。所以, 有这些经历的人, 每每提起思想品德, 都会让他们心惊胆战。这是初中思想品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到了高中后, 思想品德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讲, 已经成为了一种应付, 所以教师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最多教师也只是威胁学生说:“思想品德虽然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讲, 不算是高考成绩, 但是会考如果通不过, 也不能够参加高考”。理工科的学生们也都明白, 其实通不过统考的人几乎不存在, 这个小概率事件更不会落到他们身上, 所以他们对待思想品德课的态度更加猖狂, 甚至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而一些追求升学率的学校, 会把思想品德完全忽略掉, 每周只上一节课, 甚至是没有课程安排。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思想品德教学秩序的混乱。高中理工科学生或许可以避免每天背诵思想品德, 但是初中的学生就没办法幸免了。对于中学生来讲, 每天硬着头皮去背诵英语、语文、历史, 以及思想品德, 还要抽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 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即使现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是最强的, 也不能够这样超负荷学习, 这样必然会带来很严重的恶果。思想品德课堂中, 学生睡觉和玩乐的人数是最多的, 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同样的文科知识———历史, 却很感兴趣。这就能够说明, 思想品德课缺失了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其实思想品德课是可以有声有色的, 只不过因教师的水平有限, 导致了思想品德教学要求学生必须逐字背诵。这也是因为受我国几千年以来传统教育的影响, 现代的很多教育者都是思想非常传统的, 他们认为无论哪个朝代, 学习就必须这样每天摇头摆尾的去背书。但是时代发生了变化,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教学任务了, 而且新课标中明确要求, 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让学生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而如今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要求的重要性。每年有很多大学生都面临毕业失业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归其主要因素, 就是教育把他们教育傻了。他们的思维是完全由自己的教师决定的, 而教师的思维也由教师曾经的教师决定的。由于这样一个历史传承, 也就是说, 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古人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思维教育下, 学生除了学习模仿别人便没有别的本事, 而且又不能够完全学会别人所掌握的内容, 这也就导致了在知识传承过程中的丢失。这样的学生, 又怎能被用人单位录用?

二、兴趣教学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兴趣教学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兴趣教学就是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通过这些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 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导到教材中, 让他们自愿去接受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做到兴趣教学。在兴趣教学中, 教师素质是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教师经常把情绪带到课堂中, 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如, 一些年轻的教师,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琐事, 压力大, 导致他们的心情受到影响, 然后当他们走入教室的时候, 没有完全调整好自己的姿态, 而是把这些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中。这样一来, 学生们必然会受到影响, 也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兴趣教学中,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够安心学习。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个性格外向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 他们的教学成果会完全不同。性格外向的教师, 可以很好地和学生们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们对这样的老师也非常感兴趣, 所以他们很期待和这位教师见面, 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那位性格内向的教师的教学情况, 连学生们的心情都会受到他的影响, 又如何去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呢?所以学校也应该将对教师的资格和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重点。学校还可以开设开放性课堂, 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 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兴趣教学方法。开放性的课堂可以由教师来设定, 也可以由学生代表来设定。只要是能够引起学生们共鸣的话题, 就都可以被提到教学中来, 引导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主流方式,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这种教学方式, 才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对思想品德产生兴趣, 切实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考试成绩。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艺术。人们对于思想品德的教学有着很多争议, 一些人认为思想品德是非常容易教的, 而部分人认为思想品德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也不能够单纯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 因为如果老师硬性让学生们去记忆, 即使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两次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 但是长远看, 未必如此。所以, 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讲, 兴趣还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教学也成为了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口号。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艺术,兴趣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成功, 2012, (09) .

[2]孙文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06) .

13.初中思想品德特色教学计划 篇十三

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黄红娟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课堂教材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紧紧围绕学校教务处工作的具体要求、年级组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和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等。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以及《初中毕业升学思想品德考试指南》,并且为了迎接中考初三还要全面复习。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政治学科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办普法协会、模拟法庭、新闻放映厅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的热情以及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写一些政治小论文,重视探究性活动成果的撰写和交流。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课堂表演、课堂辩论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思品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思品学科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思品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晓理、激情、导行”,这是思品课的本质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建构课堂教学的格局,是上好“思品”课的一个重要策略。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办普法协会、模拟法庭、新闻放映厅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的热情以及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写一些政治小论文,重视探究性活动成果的撰写和交流。

在本学期,初二准备举行“初中法律常识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对于思品学科法律知识的运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增强和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

14.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篇十四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11. 自我问答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通过什么途径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怎样行使国家权力?依法治国的意义

是什么?这些政治生活中的问题离学生很遥远,甚至认为行使政治权利是大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等等。帮助学生正确

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内容。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知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

①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讨论: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由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

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

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第二课时

(二)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 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

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这是

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④ 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P76小字部分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的法律实施机关。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

国方略的实施。

⑤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

⑥ 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八、课堂练习青少年应该怎样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

第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守法、护法;

第二,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的—定要做,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

第三.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九、作业安排:配套练习相关内容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各级人大代表如何产生

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依照法律规定,民主选举产生的。

1、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普遍的。凡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选举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方式,由下

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十一、自我问答

10、如何使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P76-77

⑴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⑵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

15.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反思 篇十五

一、点燃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教学的“兴奋剂”

一堂精彩有效的思想品德课, 教师应有一种自信而热情的态度。当遇到表达困难的时候, 自己首先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缺陷和能力的不足。要鼓励自我去相信, 自己具有比学生更加清楚他们生活的能力, 有超越他们最初的自我陈述看清事物的能力, 还有一种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看清自己的能力。从最深处呈现出来的热情, 可以真诚地感染学生。一份源于内心的热情、自信, 可以从课堂、从学生的反应中反射给我们, 从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

面对一个陌生的班级学生, 我首先通过充分信任学生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用肯定性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用赏识帮学生摆脱自卑, 给学生树立信心的机会;通过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来点燃他们的自信。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 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 使学生的行为发生神奇的变化, 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前进。

二、“情感交互”——有效教学的源泉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 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教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主体验, 通过情境体验, 传递情感,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问题的思考及表达方式, 生成新知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共同责任》这一框的教学设计:先观看交通事故视频, 思考:谁可以让这种悲剧不再重演?由此引入课题, 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深切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时我再次给学生展示图片:“市民乱丢垃圾, 胡乱攀爬、违规跨栏, 插队等”, 学生表达出对这些行为的痛恨, 同时也会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公民应怎样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责任?从而增强学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 树立主动尊重他人权利, 关爱他人, 关心集体,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积极情感。学生在情境体验中, 生成新的知识, 实现了教学三维目标。

在新课标教学目标设置中,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 位置的改变与调换,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转变, 也体现了社会对思想品德课育人目标的要求, 凸显出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

三、多媒体运用——有效教学的手段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各种感官并用, 对知识的记忆率高。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虽然班级多, 时间紧, 自己还是每一课都制作课件。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兴趣, 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对突破重难点、巩固课堂、进行思想教育有很大帮助。如在教学第23课导入部分, 我播放了3分钟的交通事故视频, 场面震撼力强, 一下子把学生引入所学内容“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共同责任”。随后出示一些市民乱丢垃圾, 胡乱攀爬的图片, 以及违规跨栏, 插队行为的漫画, 让学生感悟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应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营造和谐文明安定的社会环境, 人人有责。力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彰显它的德育功能。

四、课堂活动与讨论——有效教学的核心

学生主体参与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 教科书是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 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与听众的角色, 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 最终学习积极性丧失, 沦为学习的奴隶。在第23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依据学生的直接经验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与讨论的话题, 鼓励学生动脑、动口, 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过程中学习, 从而内化思想品德。如在第一框《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设计了“‘一米线’的作用”的活动主题, 让学生懂得设置及自觉遵守“一米线”的意义, “一米线”虽不起眼, 但在它面前却折射出每个人的守法意识、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共同责任》的教学中, 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探究, 在讨论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总结归纳出“班级文明公约”, 是结合实际的一次升华:作为在校学生, 怎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呢?从而总结出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三个方面的要求。

上一篇:小学生致妈妈的一封信 母亲节下一篇:关于建立网站的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