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2024-09-19

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精选12篇)

1.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篇一

向盲人说海随笔散文

我在想,我就应怎样来向你描述大海的样貌呢?

不如让我来给你讲一个我和大海之间的故事吧。也许在这个故事里,你会喜欢上大海,或者不仅仅仅是大海。

我是川妹子,因此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大海离我很远。但是我个性想去看看大海,在我仅有的从电视上看到的大海的记忆里,它是浪漫的。

之后我去了北京,看起来离海近了很多。

到北京的第一年,就应是我大学毕业以后最艰难的一年。

公司里的同事不是来自北大就是清华,甚至还有那么几个耀眼的海归时不时的在你面前晃得你眼晕,我这个从成都走过来的普通大学的职场菜鸟,每一天的工作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摸爬滚打,心理压力之大,你可能很难相象。

很多时候,你听着别人聊天都会故意的走的远一点,正因你知道自我和别人不一样。而且这种不一样好像永远都没办法改变。

住的房子是和兄弟姐妹一齐合租的,房东就住在咱们隔壁。

有一天下班回家,房东跑过来认真的跟我说:晓诗啊,你看你这天怎样没叠被子呢?平时不是挺爱整洁的吗?

当时我瞬间就要崩溃了,原来房东经常跑到咱们家里来,怪不得当时租房子给咱们的时候不允许咱们换钥匙,说那是个很矜贵的门,不能老折腾。

我突然发现我连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家都没有,哪怕只是一个租来的房子。

那天晚上我坐在地上,靠着门,抱着自我悲哀的哭了好久。为什么我的日子会这么难过?

第二天,我依然早早的起来,正因答应了兄弟姐妹要去天津参加他的婚礼。

我的兄弟姐妹知道我从来没有看过大海,因此到了宾馆放下行李之后,带着我要去海边。

那个时候,在我脑子里关于大海的所有记忆都来自电视里或者书本上,如果必须要形容一下我对大海的明白,那么除了浪漫之外大概就是: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等等这些华丽的辞藻。

在去海边的路上,兄弟姐妹说: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来海边都会选取夏天,而不会选取冬天。

但是如果你细细的品味:北方,冬天的`大海却有一种值得回味的魅力。

我怀着无比好奇的情绪和他来到海边。

我突然呆住了!

的确,我原来的那些形容词一点都没错:一望无际,波澜壮阔。

但是这些词远远不够。冬天的海风寒冷刺骨,吹在我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

海浪一遍一遍的不断涌来,撞击在岩石上,像是在歇斯底里的呐喊,控诉人世间的黑暗和不公,又像是一支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的队伍,挥着旗帜,骑着战马,天崩地裂的吼叫着,向着敌人冲锋陷阵!

那一刻,我被彻底的震撼了!

我感叹大海如此宽阔,宽阔的让我看不到边际甚至都快看不见渺小的自我,我羡慕大海的力量,无数次的涌上岸来又无数次的被退回岸边,然后再义无反顾的重新出发,一百次的重复,一千次的重复,日日夜夜的重复!

我站在那里,兴奋的流下了眼泪,这些眼泪里没有悲伤,只有喜悦和惊喜。庆幸自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来到了海边,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

那一瞬间,我的那些似乎过不去的烦恼瞬间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力量。

回到北京,一切重新开始。

有计划的学习,高强度的工作,当有一天,全国的产品总监要求全国的销售人员将我写的一份产品销售的市场分析报告打印出来贴在自我的工位面前多多学习的时候,我知道: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期望就快来了。

虽然我可能在有些方面永远都无法赶上我身边的优秀的你们,但是,我就是我,我理解不完美的我,我也坚信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遗憾。因此,我只跟我自我比。

果然,在不久的夏天,我升职了,而且我得到了被公司派到海边参加会议的机会。

我再一次的来到了海边,是正因夏天的大海真的和冬天不一样了吗?为什么这一次我感受到的大海和上一次在冬天里感受到的大海完全不一样?

海浪依然一次次的拍打在岩石上,但是我感觉不到任何大海在发泄,在控诉的情绪,而是觉得像一种内心很坚定的表达。

就好像在说:我可能永远都上不了岸,但是那又有什么关联,每一次我发奋的态度都足够感动我自我,这就够了!

久而久之,我都开始爱上了自我永远发奋绝不放下的样貌。

你知道吗?咱们一群带着梦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海边弹着吉他,一齐唱歌,一齐跳舞,咱们沉浸在大海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你要和我一齐重新来感受当时咱们在海边愉悦的样貌吗?

那么,竖起你的耳朵,我来放给你听,好吗?准备,开始。

你听到了吗?你喜欢吗?

我很喜欢,喜欢这么有性命力的大海。在大海的面前,我的所有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力量。不管我的前方会遇到多少的困难,我都不再害怕。

你呢?要和我一齐吗?

让我陪着你,好吗?

2.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篇二

学习女排精神,首先要明确女排精神包含些什么,老笑觉得至少有4个方面:

首先是赢球。

这一点不容置疑,没有胜利就没有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最先起于多年前的“五连冠”,重热于这次里约奥运夺金,如果此次中国队未能问鼎,”女排精神”可能不会被重提,至少不会像现在这般大热。

其次是及时调整战术。

有外媒评论认为,中国女排的胜利是郎平战术的胜利,几次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郎导及时调整战术,都收到了力挽狂澜的效果。

再次是技术过硬。

郎平说过,“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话说得务实、冷静,仅凭一腔热情不可能赢得冠军。

最后才是坚持和运气。

比分领先的时候不掉以轻心,比分落后的时候不心浮气躁,始终以最佳的对抗状态坚持到最后,不放弃、不服输。当然,作为一项体育比赛,运气也很重要,像奥运会这种层级的比赛,对每一支队伍来说,坚持到底应不成问题。

至此,零售企业应从“女排精神”中学习什么就非常明显:

第一,有强烈的求胜本能。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市场疲弱、盈利艰难的情况下,求生存、求发展、求盈利非常重要,企业向上的气势决不能丢,信心比黄金宝贵,没有一点士气,对未来没有一点信心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的。

第二,适时调整。

几乎所有零售企业都处在转型变革之中,大方向当然是明确的:从优化供应链着手,前端调整结构、创新营销、优化体验,后端管控成本、提高效率、绩效驱动,但在具体战术上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各种改革、创新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化,使之更贴近变化,具有可操作、落地性,有促进作用。

第三,坚守零售本质。

市场瞬息万变,流行快速更迭,如果没有自己坚守的东西,就会随波逐流、盲人摸象。零售业的专业是什么?一是产品,二是服务。体验为王没错,但产品(包括业态、品类、品牌、商品)才是最好的体验来源,服务才是决定体验高下的东西,只有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才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经营能力、服务能力是零售企业的“专业技术”。

第四,坚持到底。

零售业其实没有太多深奥的东西,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平凡的小事做到不凡。在战略确定的情况下,细节决定成败。让环境更整洁美观,把陈列做得更有创意、更富艺术性,把营销做到话题性更足、参与性更强,在服务上为顾客想得更多,做得更到位……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细节上多用心,持之以恒地追求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在体育比赛中运气很重要,但做企业决不能靠运气,体育比赛输了还可以下次再来,但企业的命运却可能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员工生活和家庭幸福,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拿企业作赌注。

3.散文写作也要向赵树理学习 篇三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中,以社会学的方法,剖析了传统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阐明了其“乡土性”的特点,他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国家权力所维护的原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个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护,维护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可以说,“礼治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对于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高度概括,所以当一种政治权利突然介入的时候,它必然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赵树理的小说在这个时候便凸现出来,他对于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表述,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基层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渊源和秩序传统的变化,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乡土文学的写作一直是文学的主要的流派之一,鲁迅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就有对“乡土文学”的命名,有学者认为,“鲁迅首先创作,到1924年前后蔚然成风的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最早形成的小说流派之一”(1)。因此在赵树理之前,就有许多作家进行了乡土写实一脉的创作,如茅盾、张天翼、吴组缃、丁玲、沙汀、艾芜等人,已经从一般的乡村苦难的叙写演变成对乡土的社会阶级分析与政治批判,从而构成了乡土小说的一翼了。到了40年代,解放区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则是比较成熟而完备的“农村题材小说”了,它们直接开启了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作家们的乡村叙事,而且事实上赵树理、丁玲、周立波等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也一直延续到了当代。

对于赵树理而言,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自4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解放区乃至全国逐步普遍开展起来的土地改革运动。他的作品也由此细致而深刻地写出了在土改运动中牢固的宗法关系如何被阶级关系所拆散,以及农民摆脱宗法关系和人伦情感的缠绕,获取阶级身份的过程。一般认为,“乡土世界的社会关系是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血缘——亲属——人伦构成了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一整套调节其成员彼此关系的纲常伦理秩序;依靠这一套秩序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宗法制社会。”(2)但20世纪40年代巨大的社会变化必然从不同侧面不断瓦解着乡土世界原有的自在性、自然性和完整性。在这一过程中,先前的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大部分已被摧毁或被削弱了,代之以非人格化全民性统一性规范性的秩序,这种进入事实上导致了农村的蜕变。而这种“蜕变”在农村题材小说中主要体现在阶级关系对于血缘、地缘人伦的冲击以至遮蔽。于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赵树理的小说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在他的作品里,已经看不到多少“乡土”特有的宗法关系和人伦情感,日常生活场景也明显让位于阶级斗争场景,小说从工作队进村、调查研究、组织队伍、发动群众开始,相继写了斗地主、分土地、挖浮财,始终以饱满充实的情节组织,雄浑而有力度地展现了伴随着土改而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大风暴。在描写新天地、新思想、新感情、新人物上,赵树理确实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文学大众化上,赵树理也确实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他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赵树理的风格,就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他所创造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新生面,反映了“农民的真实状态”。而且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日常化处理,采取了“乡土”化处理的运作方式。他的写作是代表了一种对于乡村小说叙事的转变,体现了从写家族、写家庭到写阶级的演变过程,由此也可以从中把握出由“乡土”到“农村”的社会关系演变。

赵树理自己一贯以来的创作的风格和反映的内容,是与毛泽东在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契合的,于是他立即成为这种思想和实践的代表,他是积极实践《讲话》的主要作家,也是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小说模式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采用的是适合中国大众的审美习惯,欣赏趣味,能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内容上的干预生活,艺术上的本土风味,构成了赵树理小说模式的经纬之网。他从太行西麓的长治农村现实出发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传家宝》《李家庄的变迁》等中短篇小说,成为鲁迅之后最了解农民,也最善于表现农民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和走向新生活这一历史趋向的作家,他用自己的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变革,塑造了新农民的形象。也许这方面可能复杂一些,但他的创作肯定是暗合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心理,这很关键。作为农民出身,熟知农民生存状况的赵树理,他很明白农村存在的问题,其实主要的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生存问题,这成为解读赵树理的关键,因为,在党看来,所有在农村开展的工作都是政治问题,而在农民看来,所有的工作,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生存问题,赵树理是明白这一点的,因此他的小说,从哪个角度都可以得出自己满意的结论,当所有文本的指向都朝着美化的方向推进时,当农民再一次被人推到了政治的前台,充当勇士和炮灰的时候,赵树理知道农民的真正的状况和需要是什么。而赵树理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就在这里。

赵树理真正做到了与农民及农村生活的无间无隔,自觉而本色地代表了农民的立场。席扬在《角色自塑与意识重构——试谈赵树理的“知识分子”意义》(3)谈道:“现代中国革命之于农民、农村关系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当时代政治为了权力利益需求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农民的‘革命先锋性’时,农民与乡村的文化滞后性被有意而委婉地加以遮蔽,遮蔽的结果也使文化境界被提升的可能性相对失去了。现代生活中城乡两种方式指向,国家经济体制并非有意地对农民的排斥,其种种在实际效果中‘削弱’农民利益的做法,被赵树理这样的知识分子敏锐地捕捉到了。”确实,赵树理也一直在寻找农村的问题和弊病,那么赵树理提出这些“问题”的真正动机和隐含的情感趋向是什么?赵树理说:“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写的主题,这在我写的几个小册子中,除了《孟祥英翻身》与《庞如林》两个劳动英雄的报道以外,还没有例外。如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实际情况,为表面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了《李有才板话》。农村习惯是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是剥削,我便写了《地板》(指耕地,不是房子里的地板)……假如也算经验的话,可以说:‘在工作中找到的主题,容易指导现实的意义’。”从中我们看到,即赵树理捕捉到的均是农村及农民生活中的具有“生存困境”一类的“问题”。看来,这些“问题”就不单单具有政治层面的含义,而是现实生存和选择的文化困惑问题。如《李有才板话》中的官僚主义问题,《地板》《邪不压正》《传家宝》等作品里所揭示的农民观念滞后将给自身未来带来严重后果的问题等。显然这里“问题”选择的“生存困境”意味,并不是创作主体在自我——外在范畴有意体验的结果,而是一个清醒的置身其中的“乡村良知”理性思考的结果,他不但指向阶级立场,更是指向“大众立场”,“为大众打算”,“大众”在这里就是指“平民”“百姓”“下层”等语义所指。他在答复《邪不压正》时真诚表白:“据我的经验,土改中最不容易防范的就是流氓钻空子,因为流氓是穷人,其身份很容易和贫农相混。在土改时期,忠厚的贫农早在封建压力下折了锐气,不经过相当时期鼓励不敢出头;中农顾虑多端,往往要抱一个时期的观望态度;只有流氓毫不顾忌,只要眼前有点小利,向着哪一方面也可以。这种人基本上也是穷人,如果愿望站在大众这方面来反对封建势力,领导方面自然也不应拒绝,但在运动中要加以教育,逐步克服了他的流氓根性,使他老老实实做个新人,而绝不可在未改造之前任为干部,使其有发挥流氓性的机会。可惜那地方在土改中没有认清这一点,致使流氓混入干部和积极分子群中,仍在群众头上抖威风。”这里赵树理对“流氓”和“容易变坏的干部”的强调,固然是从土改目的出发,但思考中所倚重的情感,依然是明显地站在“百姓”层面,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伤害的直接对象就是广大贫苦农民。

nlc202309081401

因此,在赵树理笔下农民或农村的特点应该是一个在时代中延续的真实,农民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的存在,依旧是最大的问题,而其中问题的起因乃是农民的生存——夹缝中的艰难与渴求,比如物质的艰难,他写道:“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还有写到“吃不饱”偷着吃面条,还落下了一床干饼星星等。他也写到了百姓在精神上受到的重压,比如《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作者对他的描写是相当出色的,寄寓着作者对农民的复杂情感,如张得贵敲着锣告诉大家明天选村长,他走后,陈小元说:“吃屁吧!章工作员还在这里住着啦,饼恐怕烙不成。”老秦便埋怨道:“人家听见了!”五个字便把老秦怯懦、怕事、忍让,甚至窝囊的心理显露了出来;说到选队长听到陈小元说“偏不选广聚”,又是老秦反对:“不妥,不妥!指望咱老槐树底下谁得罪起老恒元!他说选广聚就选广聚,瞎惹那些气有什么好处?”县农会主席老杨来了以后,他一听说老杨是长工出身,便立刻变了脸,大有不屑一顾的样子。后来又听说老杨跟村长说话很“硬气”,“自然又恭敬起来,把晌午剩下的汤面条热了一热,双手捧了一碗送给老杨同志。”当老杨把他押给恒元的地夺回来后,又是他拦住老杨“跪在地上鼓冬鼓冬磕了几个头道:‘你们老先生真是救命恩人呀!”这里“唯上”的奴性,“唯利”的价值观,等级意识和报恩思想,就是老秦文化心态的全部构成,身为被压迫者却甘心受虐,连一点反抗的欲望都不存在,这就是震惊农民的悲剧文化人格。这种悲剧文化人格,一旦进入革命实践中,其危害性是明显的——陈小元的反抗仅仅只是换取个人地位的改善,一套“制服”,一支“水笔”,坐享其成,就可以使他是非不清,“逼着邻居当奴才了”。马凤鸣也是如此,斗争会上他第一个提意见,而在丈地时,阎恒元给了一点小便宜,他就再不吭声,投到阎恒元的怀抱里去了。这里很明显地道出了农村问题的根深蒂固性。人性方面,有些妇女们,光想讨点巧,人性自私,拾棉花。迷信、胆小谨慎、落后;干部问题,比如描写社主任王聚海对其不讲原则、只求了事的“和稀泥“的思想作风,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及解决矛盾的症结所在。而且赵树理的作品中还反映出农民作为一个个体,其自省意识不够的问题,比如小二黑之所以获得了婚姻自由权利,是因为村长头脑清楚,是因为区长主持公道,是因为有了婚姻法等这一切的保护。假如这一切不保护他呢?还有艾艾也是如此,假如没“区分委书记”的支持,他们的命运会是如此吗?

这种对农村社会的真实再现才是赵树理为广大农民欢迎的真实原因,它暗合了农民的一种心态。他曾经谈到:“再谈谈决定主题,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这在我写的几个小册子中,除了《孟祥英翻身》与《庞如林》两个劳动英雄的报道以外,还没有例外。如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实际情况,为表面上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李有才板话》。”“至于故事的结构,我也是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咱就增加故事性;爱听连贯的,咱就不要因为讲求剪裁而常把故事割断了。我以为只要能叫大多数人读,总不算赔钱买卖。至于会不会因此就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我以为那是另一问题,不过我在这方面本钱就不多,因此也没有感觉到有赔了的时候。”(4)所以他解决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一种浮夸的东西。

另外,为什么赵树理的作品又能为一些文化精英所喜爱?只要我们重温一下“五四”文学革命发起者与参与者的理论文章,我们发现他们那些众说纷纭的新文学立论,基本上用三句话就可以加以完整地概括:白话文作为国语文学的地位确立,平民意识作为正统文学的价值认定,人文主义作为现代文明的理论倡导。赵树理的创作无疑与之也是相合的。赵树理曾经说过,“语言及其他:我既是个农民出身而又上过学校的人,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作者自述》)就是对此的较为合理的解释。

于是赵树理一下被推到了声名的极致,大作家郭沫若曾激昂地称赞赵树理:“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意义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着兴趣。”一连几个“新”,足见他对赵树理的激赏。陈荒煤的《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一文,就最能代表当时精英作家对于“赵树理神话”的群体仰望心态,他说:“要检讨一年来边区的文艺创作,最好对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他的作品可以作为衡量边区创作的一个标尺,因为他的作品最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大家都同意提出赵树理方向”,那么什么是“赵树理方向”呢?对此,陈荒煤将其归纳成几句话:忠实地去执行与实践“毛主席的文艺方针”,始终保持着作家“鲜明的阶级立场”,在与工农大众的思想感情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努力去创造“人民大众的艺术”。他在文章的结尾处还明确地表示,之所以“把赵树理同志方向提出来,作为我们的旗帜,号召边区文艺工作者向他学习”,目的就是要求知识分子作家放弃中国传统文人的臭架子,以赵树理为光辉榜样,勇敢地“向赵树理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吧”!(5)

总之,赵树理是我国当代第一位明确坚持乡土社会立场、坚持真实言说的文学作家,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可以说,从李家庄的龙王庙到三理湾的旗杆院,赵树理用他一贯坚持的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样式为我们解释了20 世纪乡土社会的现代变迁,并思考了传统崩塌之后乡村生活秩序重构的问题,并取得了写作内容与写作方式在解放前与主流意识形态不谋而合,在解放后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的共生和对抗关系,因此赵树理无疑是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重要作家之一。

那么,说完了赵树理,我们的散文家是否能从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一种启示呢?

(1)转引自董建辉《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新华文摘》2005/19

(2)董建辉《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新华文摘》2005/19

(3)《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13页

(4)《作者自述》(原载1949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5)载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4.世界千万里我只奔赴向你散文随笔 篇四

【一】

光阴很慢,慢得有点无聊。这样闲,谈一场恋爱,或许是对生命的最好报答。年少时就一直祈祷,我要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一个如花儿一般娇嫩的女子。数年奔波,只留下一地阑珊。不经意间,遇见了美丽的你,心中再起波澜,满目都是春光。

“最美的爱情是埋藏在心底的两条暗河,隐秘的汇合处,波光粼粼,春光旖旎......”

爱是暗潮,是暖流,更是春意。爱是不可说的秘密,是春天的草木,长蕾,发芽,阻挡不住。

你是一本心爱的书,捧在手心,就如捧着整个世界。典雅的封面,淡淡的墨香,还未翻阅,就已醉了。一字一句地品读,那是怎样一种欣喜!

意乱,情迷。未及开口,即已懂得。怦然心动,黯然销魂。我是野渡,你就是明月。我是树枝,你就是蓓蕾。我是河蚌,你就是我心中那一粒珍珠......泊在心口,藏在怀里,只想用一辈子的时间,温暖,陪伴,相濡以沫。

你是云端的女子,是绝世的珍宝,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二】

一场相遇,一段真爱,就足以温暖沧桑的心,让累世的伤得到治愈。爱情,如天上的星辰。遥远,仿佛伸手永远不可及。或许,爱情仅仅只是一种信仰,只有虔诚的心才可以拥抱。

你是我心中的诗与远方,是我的美好与圣洁。今生今世,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让自己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不断努力,不断超越,只为与你执手相看,只为与你在红尘中真实拥有。

因为有你,再崎岖的路,再大的风雨,都是阳光大道。通往你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那是一条朝圣的路。

地位,财富,名誉,都是浮云。唯有内心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只有你,才让我感觉如此幸福。

你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们是这样水乳交融,亲密无间。你是我体内的暗香,我是你眼中的光芒。你是我的体温,我是你的呼吸......

【三】

空谷足音远,步步生幽馨。

你是兰草,住在深山,未见人来。我是王者,端坐心中,纵横天下。一草之心,王者之风。我们都具备。

人的一生可以爱很多人吗?我想,这个问题只能问前世,前世因,今生果,只有一个字,缘。

遇见,是春雨春风,似乎偶然,却是必然。温暖一生,相伴到老,不离不弃。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以如穿一件棉麻衣裙一样熨贴。那是心底的暖,无言的懂。

拙朴,动人。孩子气。你是我爱喝的野生茶,我也是你爱喝的野生茶。一起安静,一起清凉,一起撒野,一起欢笑。

是知己?是情人?是爱人?只有心知道。只有心知道。

在你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成一朵花,挂成一轮明月。你是我心窝窝里的暖,我是你亲人般的亲。

与你山水相逢,是说不清的缘。即使隔国隔海,哪怕隐秘在山林荒径,亦能遇见。

不为功名浮利所累,不惧丘壑波澜,修一颗纯净菩提心,只为自性清静地与你相爱一场。今生所有的执着,亦只为与你携手走遍万水千山,记录下爱的足迹。

你已亭亭,不忧也不惧;我本深情,不增也不减。在红尘渡口,岁月无涯的荒野,等你。

你不来,我不敢老去。

【四】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你家门前的一棵树,夏日送上阴凉,秋日染红相思,等你念你,为你站成永恒。

我也愿意做你的一朵小菊花,插上你的长发,为你送上一缕清香,哪怕只有一瞬,即已凋谢。

我多想靠近你,贴近你的肌肤,哪怕是一滴雨,一片雪花,只要能滴落你的脸颊,飘进你的胸怀......

如果可以,我愿用我漫长的一生,换取与你相爱的一日光阴。

没有爱,再活百年又有什么意义!

等你的日子,总是独自伫立独自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刻的心情,那就是煎熬。一个人,支撑着,很累,很累......

也许我真的累了,只想入你梦来,趴在你的肩头,美美睡一觉,永远也不要醒来。

【五】

你在温哥华,一个人,早已习惯了孤独。一个人看海,一个人去农场,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回家,一个人逛公园。

一个人,太寂寞了。你想有个家,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有个人爱你,疼你,陪你周游世界,陪伴你慢慢变老。

九号就是你生日了。我在给你写情书,作为你的生日礼物。你说,最喜欢我写的情书,不管写什么你都爱。你说,你爱的是我的.灵魂,不管我长什么样子,老了,丑了,你都爱。就是瘫痪了,你也要推着我慢慢走。

不要华丽的辞藻,只要真。不要奢侈的生活,只要简单。你是多么朴素简单的一个女子,纯净的心,真挚的情,火热的爱......

我拿什么来报答你?只有用生命,用爱,用很真很真的心。我要燃烧生命来爱你。让你今后所有的日子,都有我火热的爱环绕!

我们越活越像一个孩子了。万千风景看遍,千百人心看透,你是我最爱的那个。经历人生的无数风雨,我们的心,依然纯净如初,不怨不恨,这世上很少有这样的人了。

你说,我是花瓶,你是花。我不做花瓶,我要做那深厚的土地。让你把根,深深扎进我的怀里,让你长得繁茂,开的灿烂!

【六】

今天,你一个人到公园玩,拍了很多照片发过来。有火红的枫叶,有干净的街道,有圣洁的莲花一样的白云。

你在水中央,宛如一个仙子。你是清静的莲,孤独但不寂寞,因为你心中有爱,有追求。经历人生的起落,你更加淡然与洒脱,也更加单纯与善良。

不怀疑,不否定,我坚信,我们是单纯的。单纯的为爱而爱,单纯的认定你的好。得失已不重要,输赢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奋不顾身地以爱的名义爱过你。

人说,爱情不过是镜花水月。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我们是痴情纠缠的花与蝶。人生有无数次转身,就有无数的柳暗花明。转身遇见你,遇见爱。

你说,你愿意伴我到老吗?我说,愿意!

就这样,爱着爱着就老了,伴着伴着就耄耋了。

春秋数载,你我还在。中秋时分,桂花开了,桂香缠绕,淡黄的小花瓣,落满你我的白发。我们在院子里,采桂花酿酒。月下对酌,煮茶论诗。

5.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篇五

为了避开机械的,刻板的生活,回归自我,人需要抒情。

唱歌,或者不言不语,走到大自然中去,看着一片风景。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抒情,令自己拥有一些纯粹的美好。那纯粹的感受使人意识到生命之外的一些内容。

人对精神纯粹的渴求,引发肉体生命的抒情。抒情衔接自我与众生,理想和现实,过去和未来,使人的当下拥有一些和谐与圆满。为了未知的,看不见的一些可能,为了鲜活地活着和到头来的消失,人人都需要抒情。

人们渴望与别人相亲相爱,相互安慰,以对抗生命的短暂与孤独。人在众人中要相信自己,在有限中要相信无限,在变化中要发现永恒。抒情是自我的,艺术的,是人反抗文明的,道德的,理性的,宗教的,人生的一种必要方式。

一切艺术都在帮助人们寻找抒情的方式,提供抒情的内容。艺术是人寻求和获得幸福快乐的,感性与理必并存的人生的秘笈。

忽略了抒情的重要性,等于忽略了生命应有的自如和圆满。

星空

许多眼睛曾经眺望过星空,装作懂得了她的秘密,用沉默使明净的河流漫过了雄壮的高山,使连绵的群山托起天空。

天空这器皿,盛着无数亮晶晶的星星,盛着人有生之年的种种感受。

人们用生命之火烧制自己的星空,举起手臂试图接通璀璨星光,获得一些永恒。

星空在人的外部,也在人的内部。

大地比我们还要富有,

天空比我们还要幸福。

没有村庄,只有原野。

没有灯火,只有星空。

夜晚

月亮,在云中漫步。

夜晚内部的燃烧使一切喧哗沉淀。不是上升,是旋转。不是万有引力使我端坐,是分割之后的存在浑然一体,独自发光。

呼吸着大自然供给的空气,渡过并不存在的时间。万物恬然入梦,在这样的夜晚,我要否定一切,让一切重新映现。

那么多模糊的记忆令我相信,阴影会小心翼翼地走过一条条街道,而街道依然待在原地,默许时光如脚步一样放慢。慢下来,那些像水滴一样的事物,滴嗒滴嗒,落进心里。

远远的,一些人如星星一样亮着。

6.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篇六

又是一年开学季,孩子开学已经几个星期了,我开始忙碌了起来,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辅导孩子学习,这样的学习陪伴成了我的必修课,也是我和孩子一生中难忘的成长经历。

记得儿子孩子正式入学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们也正式荣升为小学生的家长时,那一刻,我流着幸福的眼泪,告诉自己孩子终于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了,这份喜悦像是心里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下…..!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激动之余才发现,孩子入学才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开始!

第一周上学,孩子不是忘带书本就是丢东西,课间还像在幼儿园一样自由嘻笑打闹…..无需老师描述,我们都可以想像那是怎样的场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我想这便是我们家长学习的开始—让孩子意识到上小学的意义,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改变首先得从自身做起.于是,我开始每天提醒孩子放学或晚上做完作业检查书包里书本是否完整、提醒他对照第二天课程表准备学习用品、和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袜....《21天习惯养成法》的书上也告诉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要坚持始终如一,还要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强调修正。后来孩子因为有两次忘记带书本检讨了自己行为,但归根还是在于我没有教他一些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我便做了些书签放在他的笔袋里,还有小卡片贴在他的小书桌上都可以时刻提醒他应该做的事情。

学到拼音部份的时候,孩子开始混淆声母韵母。我也因为地方语音的问题常跟孩子争辩,除了烦燥着急,也很无奈。因为担心自己发音不标准教错孩子,心里或多或少是胆怯矛盾的。后来,我决定去请教孩子的语文老师关于如何辅导小孩学习拼音的问题,经过沟通后我开始有了自信,开始坚持每天跟孩子一起复习阅读,不懂的地方也会勇敢的告诉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或是查字典,慢慢的我们都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规律。那段时间,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是一件温故而知新的事情,家长也应该虚心地向老师或孩子请教学习。

第一次上美术课后,和孩子聊天时发现他课间画的画没有交,聊了很久才问出没交的原因,孩子说:“因为我画得不好,快下课了我也没有画完,怕同学和老师笑话我,所以就没有交。”那时他是怯懦的,因为其他同学画的都比他好,所以担心同学笑他。而我除了心酸,只能给他鼓励,让他自己学会面对。告诉他:”只有去认真做了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如果你都不愿意动手去做,就怀疑自己做不好,那么你每次都完不成作业,而你永远都学不会画画,那样才会被别人看不起,会被嘲笑….”我对他没画完的画表扬了一翻,便从画画前需要做好主题构思到布局,再到填色问题提出了我的想法和建议后,他就独立地完成了那幅没交出去的画,并在以后的作品中都能够大胆地去表达想法。我知道孩子不是不愿意做,只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而受到别人的责怪和嘲笑,每个人都会遇到怯懦的时候 ,但只要能勇敢面对并付诸于行动,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作业,更多的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收获,这也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历程.

提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不得不提做手抄报的事了,第一次接收到老师布置做手抄报的作业时,我和孩子都像是接收到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刚开始以为在网上查找一些手抄报资料,照着做就可以了,结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从两个人傻眼到后来做废了好几张纸,从开始报怨到想要放弃….就像是找不到方向的小鹿四处乱撞.后来孩子说作业明天就得交,今天必须要完成,我又笑呵呵地安慰儿子说:“没事,我们接着做,凡事只要努力做了就好,不做怎么知道我们做不好呢?”于是我们又开始做了起来。孩子因为刚学拼音不会写汉字,于是孩子负责画画填色,我写文字内容,就这样花了3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虽然不算漂亮新颖,但是我和孩子共同完成的第一份手抄报,也是一次因为坚持与合作才拥有的收获,这样的经历是有着不同意义的快乐!

人们常说:信任方能始终!我想,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信任和支持,学会独立思考,放手让他去做,才能真正收获学习成长的快乐。就像这学期,孩子在做看图数图形的时候,他认真而自信的完成了作业,我检查作业签字时,对他的答题并不满意,告诉孩子数错了强行要求他改掉。第二天孩子回家难过地告诉我:“妈妈,我就说了,不能这样数,你不相信我,结果就错了!….”那时,我是难过和自责的!因为我的不信任,固执地以为自己才是对的,不听他的讲解强行要求改过来,所以做错了.我想,有时候我们总是站在一个家长的至高点而不听孩子的想法,拒绝他们的表达,对他们的做法行为评头论足这样真的对吗?因为不信任,而导致他拒绝与你沟通;因为你不愿聆听而使孩子和你之间产生了越来越远的距离,这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所期待的,也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我常常跟孩子开玩笑说:“妈妈现在也是小学生,是个年纪比较大的小学生,所以我要和你一起上学,你就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老师…..“,偶尔我也会像个孩子一样向儿子请教问题,他也总是乐滋滋煞有介事地思考,会像小大人样的告诉我他的想法和结果。当孩子跟我分享他的身边的故事、朋友、学习、兴趣时,我总会认真的听他说完,跟他探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像是朋友间聊天的本能愉快而轻松。我想,这便是陪伴,也是学习成长的一种方式。

沟通总是会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父母和孩子也一样.愉快的沟通可以让父母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 学会总结聆听、教会方式方法、做好行为示范,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愉悦、成长路上更加独立自信,这便是我们应该长期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7.中国营销人应该向谁学习 篇七

朋友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不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我浅笑――我说我怕我不成熟的理论或观点会误人子弟。对当前中国营销大环境的审视不禁让我不止一次的自问――中国营销人应该向谁学习!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中国营销人,我和其他营销人一样,对营销知识充满着渴望,从理路到实战,从书籍到杂志,从理论专家到实战家,我们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接受着我们认为是营销真理的洗礼。可突然有一天,你却一下子懵了,因为你不知道到底谁的理论才是对的,是科特勒还是刘永炬?是联众智达还是和君创业?

可能很多营销人都曾经或即将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这也许是中国营销之路上的必经之途。我不想妄自去评价谁是谁非,我只是想在这里提个醒并结合我的切身经历去给更多的中国营销知识的传播者、机构和营销知识的接受者带来一些思考。如果能以此为中国的营销做点贡献自然甚是欣慰。

中国营销毕竟还不成熟,需要更多的正面引导和呵护。在这样一个理论与实战混战的年代,我无法排除不存在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这些人或许总是逃不开名利二字,或许就真的害了中国营销。于是乎自造一些故弄玄虚的理论、概念,虚伪性的颠覆别人的理论和观点,自己都还没弄清楚所以然就发表文章、出书,讲一次课就自称专家等现象层出不穷。本人并不反对种种交流的形式,这起码也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吧。但在一个不成熟的中国营销环境中,在一个缺乏评判意识的营销群体中,在一个听不到更多批判声音的营销背景下,本人不知道这种没有约束、肆无忌惮的传播方式是否可取。

当然,嘴长在别人的脸上,手长在别人的身上,言论自由,我们无权干涉,所以,只能期许这些理论和观点的接受者擦亮眼睛了,

本人结合自己的经历,针对中国营销人应该向谁学习这一话题,想给中国营销人一些可以擦亮眼睛的建议。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作为营销人员,如何正确的吸收和消化营销知识,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怀疑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读书贵有疑”,这是从远古中国留下

来的一句名言,称之为名言,则说明其所含的道理已经许多人验证其正确性,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营销人员学习营销知识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就是说不论这个理论或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即使他是专家,也仅仅代表一己之见,是否正确还有待定论和验证。例如,有人提出“营销管理的过程重于结果”,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同时,学习营销知识还要有批判的精神,敢于去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而不是将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观点盲从的视为金科玉律。更不要把书本上或杂志上别人提出的什么法则、定律视为铁律,是不是定律、法则还不一定。

本人认为中国营销理论是不成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似是而非,拼凑而成。说是一个管理体系,从形式上也是像模像样,但要么却缺乏应有的模块。要么就是把将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到一起。如有人说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什么体系,什么体系等,但稍有逻辑常识的人一眼就会识破,其所说的体系的并列关系中却存在着明显的递进关系。第二,营销观点,非左即右。营销观点太过于绝对化,以此想来证明其观点没有特例情况,观点就是真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第三,故弄玄虚,制造概念。本来是一个在平常不过的原理被有意复杂化,以此来混淆视听,本来已有的概念,他非要重新起个新名字,以新、以奇邀宠。就像药品的商品名和药物名。

8.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篇八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辽宁省营口市提出口号:向雷锋学习,圆中国梦想。乍一看,不少人会有疑问,向雷锋学习和中国梦想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要说当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急需有知识懂文化的人到政府工作,于是雷锋去当了公务员;1957年,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急需以钢铁产业为依托推动经济发展,于是雷锋到鞍山钢铁厂工作;1960年,当雷锋听说国家要实现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收复台湾的消息,他又去当了兵。所以说雷锋是个时刻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紧相连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祖国,为的就是中国梦想,所以“向雷锋学习,圆中国梦想”的口号并不唐突。

我们从小就记得记得“学雷锋,做好事”但是有点简单了,雷锋做好事是要实现他的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要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祖国、民族前途命运当中去,所以雷锋是通过做小事的积累来实现我们中国的崛起,我们民族的崛起。党的十八大已经召开完了,我们的中国梦想就是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中国有特色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我们称他为中国梦,所以“向雷锋学习,圆中国梦想”,就是要实现中国的梦想。我们就要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起来,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与中国梦想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学雷锋!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雷锋精神定会星火相传,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队伍,并将自身行为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那么我们的美丽中国梦定将早日实现!

9.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篇九

1864年鸦片战争的一炮把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中国打醒了,中国从世界大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现实令国民逐渐奋起寻找国家的出路。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们的目光由此投向世界,既然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我们该如何求进?为什么我们的探索学习之路如此艰辛?

开眼看世界

从林则徐的《四洲志》到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国家的地理历历史,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和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率先打破国人对西方科技“奇技淫巧”的偏见,敲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大门。

洋务运动

继承了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形成了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通晓洋务的人才,冲破重本抑末的思想。其主要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实际上企图以西方的科技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具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管理上的腐朽性,官吏化严重。这些原因都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早期维新派

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其中以大力发展工商业,设议院,“君民共主”这些主张尤为进步,具思想启蒙色彩,但由于只有部分资产阶级先进分子发起无法付诸实现。

维新派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延续早期维新派主张,将学习层面首次推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冲击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争取到了光绪帝的支持,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良运动,并在社会风气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革。其依靠力量直接决定了它对封建主义不敢否定的态度,而且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没有获得群众基础等暴露了它的不彻底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其引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进一步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提出五权分立,是中国近现代在政治制度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最终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宣告失败。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并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导致封建势力的反复来袭;不能够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只有革命人士了解革命,人民对于改革的认识仍一片空白;未能建立坚强政党;这些弱点由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直接决定。

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鲁迅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这个文化阵营开展了宣传西方先进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枷锁,使新文化深入民心。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十月革命带来的马列思想使一大批工农出身的人民意识到中国革命道路的出路所向,人们找到了中国前进的曙光。总结分析

10.向中国女排学习随笔散文 篇十

企业文化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之一便是企业精神。

优识营销管理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成立近,公司由创始时候的5个人已经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我们俩(孔雷、穆兆曦)从创业开始连续奋战近10年,一直是给众多的客户们输出管理方法和经验。一段时间,我们两个合伙人都觉得需要自我充电,随即加入了《中外管理》杂志社和北京中产联企业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访日研修团,以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发前,我们都带着一些问题:到日本能学到什么样的管理理念?能学到什么样的营销思维?其中又有多少东西可以为我们国内的企业所借鉴和使用呢?

一行五十多人,先后参观了丰田汽车、三菱电机、丰田产业技术馆,接受到日本企业专家的培训,全方位感受到日本的社会、生活、交通、住宿、餐饮、零售、娱乐等各个方面。从每一天不同的学习角度,从每一天不同的观察和触动,慢慢地,我们对出发前的问题都一一得出了答案。总的结论:丰田汽车的JIT、自动化(JIDOUKA)等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只是日本大部分企业或者说是日本全社会的一个微观缩影,日本人看似不够聪明,但是他们用自己的专注、执著、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产品、服务、管理、人才和系统,并用“Made in Japan”征服了全世界。在由衷感到不虚此行的同时,内心中涌出了更多的深入思考,以下作一些分享,希望与读者切磋交流。

大气VS节约

〔所见所闻〕6月18日,我们本次研修的第一站:丰田汽车堤工厂。丰田汽车毕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企业,的Q利润比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加起来都多。我几乎带着朝圣的心态来到了丰田汽车的生产工厂。所见之处竟让我大失所望:工厂的厂房低矮、窄小,甚至有些破旧,厂区内道路也很窄,各种加工设备、传送设备也看不出有多先进。直到看到半自动的CAMRY轿车生产线,暗暗惊叹于丰田汽车生产的准确和高效,心里略微有点平衡。走出厂区,解说员说对面那幢不起眼的棕色建筑,就是丰田汽车的总部,

后来去到三菱电机、丰田汽车歧阜工厂,厂区也都同样紧凑,空间利用率很高,并非惹人注目。本人也去过国内的一些大型汽车厂和机加工企业,虽然产值、名气要比丰田小很多很多,但其厂房、厂区、设备远比这些日本大企业要宽敞、豪华、大气甚至先进很多,这巨大的反差意味着什么呢?

〔深刻思考〕丰田汽车厂区、厂房、设备的小气,正是一种节约精神,并非丰田独有,而是日本社会的普遍现象:狭窄的道路、窄小的汽车、窄小的酒店房间、窄小的酒馆等等,处处透露着务实和低调。如果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够用就好的办公室、够用就好的设备以及够用就好的人员规模,至少直接就能降低很多管理成本。务实地把精力放在提升生产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比铺张浪费地做表面文章要来得实在很多。

在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丰田的管理者们更多地是思考如何节约成品和零部件的库存(JIT和看板管理方式)、如何节约加工时间(安灯和固定速度的流水线)、如何节约减少产出不良品(拒绝品质检查,而将不良品消灭在生产中的机制),并不断改善再改善,节约再节约,最终能形成震撼全世界的物美价廉。而我们中国企业家们,是不是应该沉下心来,花在表面上的大把投入,转投在做点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呢?

高效VS人性

〔所见所闻〕6月19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丰田汽车歧阜工厂。参观前厂方高管介绍该工厂是一个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的工厂,以生产海狮等面包车为止,设计产能为3万台/月,但在该工厂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因陋就简,持续改善,实际产能竟达到6万台/月,超出设计值的一倍!我心里暗自思量,这样的工厂,按照对日本企业的一贯印象,是不是工人一定会累得死去活来呢?实际参观过程中,我竟发现,工人们穿着各自喜欢的T恤衫和休闲裤(连标准工作服都没有穿!),神情和动作也都轻松自如。每一块工作区域,就有一个可以抽烟的休息区,而且旁边有自动饮料售货机。运送配件的车辆都是无人驾驶的,行驶过来的时候,还奏着欢快的音乐,在相对比较嘈杂的生产车间里显得很俏皮。就是在这样一个陈旧落后的工厂里,一边书写制造的奇迹,一边流露着对工人们的尊重和关心。

〔深刻思考〕一个企业成功靠什么?人!只有人是推动进步的主动力。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方法,如果没有人的全情投入,是没有用武之地的;相反,看上去陈旧的设备,在人的汗水和智慧的浇灌下,反倒可以生产出高质高量的产品来。丰田汽车的持续改善,是发自于上上下下的所有人,更多的,是最基层员工的聪明才智。为什么丰田可以做到?我想这背后还是源自于企业对人的尊重,对以人为本精神的真正弘扬。我又联想到日航班机上空姐对旅客的悉心服务、日本餐馆里对顾客的服务、日本商场里对顾客的服务,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每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从内心的精神,到外在看似夸张繁琐的礼仪。

11.向世俗低头随笔 篇十一

1965年,45岁的非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小说,作为一个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他的作品受到一些好评,如果照此写下去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但此时,普佐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有困难,根本不可能埋头书斋心平气和地进行高雅的创作活动。于是他屈服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改写通俗类小说。3年后,《教父》一书横空出世,创造当时的销售记录。

1970年,30岁的艺术影片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遇到了与普佐相似的窘境,他执导的几部艺术类影片票房几乎颗粒无收,在走投无路之际,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的事宜。他匆匆看了几页原作就大倒胃口,但为了生存,科波拉也选择了屈服。不久,电影《教父》问世了,影片所取得的成功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1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论述 篇十二

纵观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残酷的现实促使中国人民开始开眼看世界,步入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着拯救中国命运的出路,路程之艰辛、历程之坎坷,决不是我们坐在课堂上所能想象的。

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而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近代化的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一段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三个人物。

第一,魏源。鸦片战争像晴天霹雳,惊醒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受到战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到道路和御敌的方法。其中,魏源就是其中的代表。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中不仅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部分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38)第二,康有为。康有为是变法第一人,是维新变法的首要领导人。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为变法创造理论基础。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众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未得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先后著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披着孔儒的外衣来提倡平等民主等。他在维新变法中提出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提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过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所以他在政治上提倡,兴民权、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又提倡西学,坚持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第三,陈独秀。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的。陈独秀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当时在他心目中,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也是科学。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目标。(部分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98)

从这三个人身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基本步骤或者说三个不同程度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而这个阶段的具体划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在这个时段内,由于列强侵略战争的频繁(如1840和1856两次鸦片鸦片战争、1849葡萄牙强占澳门半岛、俄国分期侵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1894甲午中日海战等等),中国又无力抵抗,让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的屈辱,并很快找到失败原因。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西方军事和科技的强大,才得以侵略中国,中国就是由于没有这些船坚利炮才一次又一次失败、丧权辱国。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行为和人物大约有: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先进官僚和知识分子和他们早期左中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第二阶段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时期的划分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早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在在其编订的《资政新篇》中已经提到过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设想,其中就有制度方面的。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宣布北洋舰队的夭折,也宣布了洋务运动这一学习西方军事和科技的行为的失败。再加上《马关条约》的签订,更加刺激到了国民的屈辱感,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开始认识到只学习西方表面的物质是远远不足的,最根本的是制度。以学习西方制度为内容载体的活动有: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虽然在结果上这两次运动都失败了,可是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封建制度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应该奋起反抗,而且结束了中国绵延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第三阶段是学习西方文化的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经过了军事科技和制度的两重学习,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坚持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国民性。所以一场学习西方文化、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开展开来。他们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这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在这三个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里,我们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这么一个过程,对西方的学习由浅入深,慢慢进步。在这个过程里,中国的民众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不仅运用了其聪明才智贡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更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这个反复探索反复学习的过程里,中国社会是在前进,可是学习西方的这些途径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好的结果,中国并没有完全由此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就其根本原因来说是因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在看到向西方学习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好处时,也要明白,走资本主义道路、向西方学习不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平等的根本途径。

一、器物层次的学习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他们从鸦片战争的亲身经历和对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中,深切地感到了中外在“器”、“技”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从而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序幕。之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把“师夷长技”付诸实践,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旨在变革社会,走近代化的工业道路,并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海陆军,以实现强兵富国的梦想。

然而,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而是仅仅移植近代的科学技术,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了它的失败。

二、制度层次的学习

甲午中日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痛切的感受到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不能真正救中国,在进一步的探索中,终于看到了隐藏在“器”、“技”现象后面的政治制度才是致使西方富强的根源。1895年的“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行程已从器物层次推进到制度层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明确的施政纲领,虽然维新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汲取改良失败的教训,终于在辛亥革命中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取代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终成泡影,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三、文化思想层次的学习

残酷的现实迫使中国人对此前的近代化过程再次进行深刻的反思,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办,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真正终结了专制主义以及旧道德、旧文化、旧风俗在中国的主流地位,使新思想、新理论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激起了国民思想的狂潮,真正启蒙了沉睡中的中国人民!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的主力军。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代以来,中国人向学习西方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后来的主动探寻,在中国近代史110年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失败到成功,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告诫我们学习西方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强国之路。同时还应对外开放,杜绝闭关锁国,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文明、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的国富民强。

讨论组成员:刘宇洋 201431150007

上一篇:车辆通行证申请报告下一篇:英语试题汇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