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2024-09-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共11篇)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篇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

二年级5班

一、教学目的:

1.情绪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教育学生要做情绪的主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2.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准备活动中所要用的各种情景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引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情感,遇到不同的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样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才不会感情用事,今天我们学习树立自信心,做情绪的主人。

(二)学习如何控制情绪

A、关成的学习成绩退步了,应该如何对待? B、小花是怎么对待跳绳失利的? 1.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A、宣泄法。B、转移法。C、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 2.议一议:如何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3.活动明理

师:王小燕爱生气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生气影响身体健康。生:生气容易使人得病。

生:生气容易影响同学关系。……

议论时,如果时间允许,可多请几位同学谈谈看法。(三)学会树立自信心

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张海迪是怎样克服困难,成为著名作家的故事,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2.议一议

师:小龟丁丁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 生: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

师:后来,丁丁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 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师:你知道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的表现;后来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四)总结全课: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篇二

1 健康教育的方法

1.1 集体教育针对能离床活动的患者及家属, 采取集中座谈的方式讲解骨科疾病特点及康复护理方法。就患者及其家属关心的医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或者选取临床案例或相关医学资料作为健康教育材料, 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具有积极的影响[3]。

1.2 书面教育建立针对本科室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 达到每个病房一册。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医院自编的宣传材料等, 在医院走廊的墙壁上制作宣传栏, 尽量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1.3 个体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教育, 护士用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 把健康教育的内容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听。力求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从而提升患者自身的护理能力。

2 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入院后, 心理处于高度紧张、恐惧状态, 护士要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的过程, 及时处理, 消除躯体疼痛。并应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问题, 对患者表现的负性情绪给予充分理解, 遇到患者情绪激动, 发脾气时要理解患者, 在患者情绪稳定后向患者解释过度的焦虑会破坏心理平衡, 影响治疗效果,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焦虑药物。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技巧, 尽量以温和、平稳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谈。具有高度的耐心、和同情心, 以获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不良情绪。护士要针对不同的病程、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 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3 护理体会

3.1 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服务的理念患者住院后, 接触最多的是护士, 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也体现了护理工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 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服务理念, 从而加强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社会声誉。在健康教育中护士通过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自身修养。

3.2 制定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方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内容要规范化, 因人而异。在充分评估和了解患者对医疗知识的需求基础上,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制定骨科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方案。其内容包括:①骨科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②骨科各类手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配合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及手术后康复期必须掌握的健康知识。③骨科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石膏、牵引、小夹板固定以及外固定架固定的注意事项。④骨科患者的出院指导, 出院后的随访。

3.3 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骨科患者大多需长期卧床, 由于长期卧床容易产生各类并发症, 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所以应积极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4 康复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骨科患者的康复期需要正确及时地指导患肢功能锻炼, 预防关节僵直, 以及患肢肌肉废用性萎缩。在患者受伤2~3 d后, 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主要是以自主活动为主, 被动活动为辅。患肢锻炼主要方法有:上肢的握拳、屈腕、屈肘;下肢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屈、仰卧直抬腿等[4]。

3.5 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由于骨科患者病程较长, 在医院治疗时间仅是治疗过程的短短一部分, 大部分时间需要继续在家康复治疗, 因此, 护理上指导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 讲解功能锻炼的目的、步骤、方法及饮食、用药与锻炼的关系等。还要告知患者注意生活规律, 戒烟酒, 保持乐观情绪。出院后如突然发生意外获病情有变化时要及时与医院联络及时随诊。

4 小结

骨科的健康教育决定患者的康复程度和速度[5]。因此,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 护士应提高对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认识, 加强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社会声誉。

摘要:目的 通过对骨科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 规范实施骨科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必不可少重要内容。

关键词: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傅艳.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探讨.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1 (11) :121.

[2]史九菊, 宋瑞红.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探讨.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6 (6) :165.

[3]黄津芳, 王玉荣.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调查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8) :61-63.

[4]周雪芳.高龄股骨颈骨折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1, 5 (8) :94.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大学生生活快乐、充实的重要保证,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和成家立业的坚实基础。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和创造力的象征,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实质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使其顺利地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数是健康的,他们有较稳定的思想情绪,学习上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数明显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考试的压力,学校只重视学习,教师的注意力也主要放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取得好成绩上,很少着眼于学生的情绪、意志、自我形象和性格的培养。有了优异的成绩并不等于懂得控制情绪、了解自己、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应试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尽管高校心理保健工作已经发展起来,但在各方面依然不够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相对严峻。

每次在报纸杂志或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关于大学生自杀或者其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事件,心情都很沉重。任何一对父母抚养大一个孩子都付出了非常多的血汗与金钱,如今看着自己的孩子读了大学就觉得看到了希望。那些学生的家长可是万万都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如果可以选择,那他们可能宁愿自己的孩子不上大学也不要做出那样的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主要方面来重点开展,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加强价值观体系的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但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寻找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及教育方式的总称,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现在的实际问题和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的生命历程为主线,用动态的、发展的视角审视大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来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由社会适应标准向适应和发展标准并重过渡。在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上,要注重对中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既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性”和“教育性”,又要强调避免过多学术描述性价值的理论,而应积极探讨实用处方性价值的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达成两个内在的任务,即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优化心理品质,促进个性的发展与完善。

四、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

在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都处于较薄弱状态,存在着情感教育的缺失和弱化现象。教育者尤其是政治辅导员面对大学生复杂的思想意识以及深层次的理想信念问题,往往知难而退或浅尝辄止,采取简单、生硬的形式化做法,不去做深入细致的“内化”工作。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也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情感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人性的最大特点是自尊和获得他人的尊重。长期以来,教育者往往重视提高学生的智商,但却忽视了既有动力作用的情绪及情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能通过情感教育的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对某一事物、观念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保持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抑制和改变不良的情绪情感。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教育信息被学生很好地接受,而且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化为他们的自觉动机,进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重视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据调查显示,在贫困生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发情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和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疾病。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贫困生参加各种心理卫生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提高心理调适的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同时,还应将团体咨询、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结合起来,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当然,上述工作离不开辅导员的配合与协助。

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双向渗透

(一)思想政治工作从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入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的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直面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教育方法。其次,坚持双向交流。即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渐行交流。教师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振,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再次,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的基础工作,能够密切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精神联系,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以情感交流为主对大学生施以非知识性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完全尊重学生的一切需要,所以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M].人民出版社,2001.

4.暴力会教育影响孩子健康 篇四

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可是,孩子的屁股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屁股肉多、没有大的血管和神经,所以,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就打孩子的屁股。而儿科专家却指出,打孩子屁股除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外,如果打的位置不对还很容易造成孩子肾周围血肿、肾出血,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孩子瘫痪。

导致肾衰报道屡见报端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小时候被父母 是很平常的事。但有媒体曾报道说,湖北省武汉市一位8岁小男孩,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被其父连打四十余下屁股后,竟出现了臀部肿胀、发烧、嗜睡、尿少等症状,最后竟然抢救无效死亡。无独有偶,北京、四川日前也出现了 把孩子打成肾衰竭的事件。

每个肾脏由约200万个肾小球组成,而肾小球又是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当受外力撞击时很容易出血,因此若家长打孩子屁股位置不当,当外力撞击到肾脏时,就会出现肾周围血肿、肾出血的症状。

另一方面,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孩子毛细血管比较丰富,身体的`各个器官也比较娇嫩,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很容易出现出血和心脑肝肾等器官的损伤,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尽量避免暴力。

暴力教育不利于健康性格塑造

郑州福斯特咨询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彭熠也告诉记者,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淘气、不听话、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往往会采用暴力教育的方式,希望孩子能改变不良习惯。

实际上,滥用体罚不仅会破坏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感情,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变得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一些孩子还容易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都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再者,充满暴力的体罚并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最好以平等的方式同孩子沟通,分析问题的原因,从而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学会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

揪耳朵会导致耳软骨损伤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篇五

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10年5月7日

我区教师在黑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

体系研究》子课题结题会上获得佳绩

2010年4月26—29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在哈尔滨召开了全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子课题结题会。

会议由综合教研部副主任田丽主持,张晓明副院长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全省214个子课题实验学校派人参加了会议。我区的育才小学、加区四小、塔河二小、塔河三小、塔河三中、塔河盘古学校、图强中学等七个学校选派的实验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结题会上,我区的七个子课题全部通过了结题验收。塔河二小《影响心理健康活动课效果相关因素评价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在全省214个实验学校中脱颖而出,被评为11个全省优秀结题报告之一,并被收录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集中。在评选先进和优秀课题成果上,省教育学院严格依据评选比例,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1

我区塔河盘古小学、育才小学获优秀实验学校,塔河三小的杨树梅、育才小学的姚春平、塔河二小的丁娜获优秀课题主持人,育才小学的高薇、加区四小的王明莉、图强中学的孔大伟、塔河三中的赵丽红获优秀实验教师,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许杰获优秀实验区负责人。

此次会议对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研究工作,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区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引领了方向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资干训科供稿)

发至:省教育学院,行署办信息科、行署教育局,各县、区、局教师进修学校、教

6.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篇六

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不可避免地会让大学生陷入心理困扰、产生冲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逐步增加,极端事件日益涌现。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除思想观念、政治文化与道德修养会引发这一问题外,还和心理问题存在关联。因此,本文对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内部关系的探讨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代表一种心态,心理健康的人可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看待客观世界,映射着自我调控能力,不存在人格缺陷与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可与他人友好相处,拥有合理的自我观念,可正确评价他人,心理满足行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指借助心理学原理,面向学生围绕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心理辅导与咨询是该项教育活动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防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坚定、健康、优良的心理品质。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7.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篇七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偏差

首先, 中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 在心理健康宣传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民众对此了解和认识也不够到位,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其次, 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强调、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同时又把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1.2 理论研究基础薄弱

目前, 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理论基础, 影响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

1.3 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完善

各大高校虽然都有相应的专业机构, 但是他们任务重, 压力大, 人员少, 软硬件设备欠缺。更多的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 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

2 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言

2.1 观念转变, 制度改革

以人为本是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 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扶持力度, 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同时, 还必须转变旧观念, 尤其是面对恋爱或者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学生, 不应该采取“一票否决”或者”杀一儆百”的老方法。

2.2 课程体系的完善

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特征, 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将其纳入大学生正规素质教育体系中, 针对新生的适应问题、毕业生的压力问题、困难学生的消极自卑等问题可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所以应开设相关宣传和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的课程, 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误解。

2.3 师资力量的培养

目前, 高校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都比较紧缺, 发展辅导员做兼职心理教师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因为高校学生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多, 对他们了解最多, 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学生对辅导员充满了信任, 希望辅导员能够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这为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都是非心理健康学专业的, 把握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因此, 必须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形成一支稳定而具战斗力的队伍, 为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多形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许多学校做到了班级有学生心理委员, 学院有心理辅导教师, 学校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形成了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同时也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但是学生对此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2.4.1 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做好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一般高校中传统的、最大力度的宣传方式就是依靠辅导员, 但宣传范围、内容及效果都不理想。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可使心理健康工作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如:成立心理协会, 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不仅介绍一些心理问题常识, 宣传心理健康咨询室, 还可开展心理在线咨询;同时学生宿舍和宣传栏定期制作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海报, 每月一个主题, 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又不失新鲜感, 从而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利用学校广播站, 结合每月主题, 介绍相应的知识, 利用生动的例子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2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认真完善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和培训工作, 从基层、从学生身边做好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举办心理知识竞赛;每周开展心理电影赏析等受学生喜欢的活动;制作心理画报等方式渗透到学生寝室中;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调整心态、快乐健康地成长。

2.5 引导大学生自我调适, 积极应对

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 只有让学生从主观上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才会使教育成效事半功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搞好人际关系, 培养诚信等优秀品质, 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适应环境, 自我调节和释放压力, 以和平的心态做人处事等。促使学生自知、自觉和自助。

3 结束语

目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 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才能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l]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社政司, 2001.

[2]许若兰.陈琳.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长春:世界华商经济年鉴杂志社, 2009.

[3]李新华.大学心理教育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3.

8.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篇八

【关键词】高校体育;心理健康

1.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内涵

体育,即身体的教育,是将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进行锻炼以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并形成促进其成长的一切条件和因素的指导过程。而心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人作为一个社会性个体进行引导,以把握其心理活动,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识别、诊断进而提出治疗方案,从而培养个体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和发展方向。虽然身体与心理是两个系统,但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是不能被简单分割为单纯的身体行为和纯粹的心理行为的。任何行为都有心理动机根据,而任何心理都会表现为一定的行为特征。同样,心理方面的疾病也往往会引发身体上的不适感。从这个意义来说,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尽管有着各异的内涵,却彼此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渗透。

2.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课堂体育教学和各类竞技体育拿项目等。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大学生主动而自觉地掌握科学系统的体育知识、保健常识并自觉指导身体锻炼从而强健体魄和发展健康个性的过程。大学生面临相对自主的校园生活和课程学习,心理压力往往比较大,而自身又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克服机制,容易形成心理方面的問题,而高校体育教育往往能够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2.1优化和改善大学生肌体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状态,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健康的机体、良好的神经系统和各部分机能系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物质前提①。身体是心理的基础,而生机勃勃的综合身体机能必然会带来大学生的情绪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舒适,从而使心理状态始终能够处在平稳流畅、健康兴奋的状态,从而自然规避不良情绪的侵蚀。“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作为一句流行语,它的意义就在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够为心理素质打造一个稳健的基础平台。

2.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性格意志品格的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称为非智力因素,往往表现为大学生健康健全的性格、意志和品格。而这些因素的培养和塑造,恰恰依靠高校体育教学的各种形式给大学生创造的体会和平台来实现。高校体育教育通过课堂授课以及各项竞技体育活动等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形式,依托公开的、公正的方式和规则,组织开展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竞争性体育运动,从而让大学生在竞赛中体验自我实现的高峰感、生命的价值、和自我超越的巅峰感觉,锻炼大学生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使他们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培养他们的坚毅顽强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以及他们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所依赖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2.3有效克服消极情绪,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是大学生的易发问题,也一度成为社会问题。大学生在学习、升学、就业、社交等方面都被给予了过高的期望,因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大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失衡从而引发各种不良情绪,自卑,自闭,迷茫,焦虑等等。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应,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②。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有效消除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通过肌体的新陈代谢和呼吸吐纳,所造成的良性疲劳再经过恢复可以将人的不良情绪进行降解,从而获得了心理障碍破除的效果。

3.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通过体育教育来实现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已经成为现时代高校管理的共识,更成为很多大学既定的策略选择而初见成效。而要做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则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在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上的更进一步的探索。

3.1继续开展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将心理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中,既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保证和载体创新的实现,更是对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一种全新探索。而探索的先期准备就在于强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研究这一课题首先要明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瓶颈所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不以专业技能输入为任务的教育形式,它往往是渗透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大学生往往是内隐式的心理影响和教育引导,即通过激发大学生自身体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心理方面的正面影响沉淀在大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环节的实施原则。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在体育教学中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尚未真正走出重视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传授传播、忽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心理健康的保健的窠臼。很多高校尚未将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纳入学校宏观管理日程,并自觉有意识的转变为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模式,因此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使心理健康融于学校体育教育之中,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身心合一。而要把握并深刻理解这些,就必须要强化对这一课题的综合研究和调研,摆明利害关系,找准症结的所在和突破口,从而提出对策性建议。

3.2打造高素质、高品格的体育师资团队

师资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体动力,同时还是体育教学能够为大学生所进行的心理健康的最直接示范。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运动训练指导上所表现出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能够从最直观的层面给大学生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因而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人格魅力和品格操行就成为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中的参照和榜样。因而高校在体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上,就要有意突出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之外的人格心理素质要求。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并发展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体育教师就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③总之,教师是学生模仿对象和效仿对象。因此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格和高姿态的体育师资团队,才能够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以更为主动的姿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周遵琴.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毕节学院学报,2010,(6(.

[2]王彪,壬保金.高校体育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形式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5,(9).

[3]李瑜.浅议高校体育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9.试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篇九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反叛心理

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4.恋爱价值观

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恋爱。但高校学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难题。高校学生应当正面直观的面对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既要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又要具备承担爱情责任的能力。

5.人生目标茫然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

很多的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10.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篇十

首先,非常感激有关领导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激学生处领导的细心关注,给了我这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和吸取好的理论和经验,对学校相关方面的工作能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为了加强贵州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根据工作安排,我参加了省教育厅在“贵州省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贵州师范大学)举办的2011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11年12月4日—12月9日。培训教师为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教授、副教授等。通过五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大,除了学习到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外,我还从各个培训教师和同学们身上吸取了一些经验,毕竟我才是一个刚刚工作的新手,在理论方面学习还不够,经验更无从谈起,但是这一次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从以下方面来总结一下我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培训主要内容 12月4号,报到交流

12月5号,开办典礼,心理学及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拓展训练; 12月6日,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辅导员心理健康养成与维护心理;

12月7日,改善教学水平,提高幸福指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系统;

12月8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员专业成长; 12月9日,交流与学习。(以上学习课件资料见附件)

二、理论收获

学习到了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大学生心理的知识。培训班拓展的材料是《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还来不及仔细阅读,几天时间大概看了一下主要标题和内容)。当然这一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更多的是给与我经验方面的指导。

三、经验收集

1.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公共必选课也开设心理咨询室,并且进行心理普查,参观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心理普查的仪器。特色是:多了一个读答题卡的机器,可以许多学生共同进行普查,这样节约时间。(贵州师范大学的心理测评系统用的是:心灵方舟。)

2.心理学方面的课题申报经验以及成果投稿经验。在申报心理健康课题方面各学校,各学员之间可以交流与合作。

3.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以及考试时间(每年5、11月考试)4.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1)学校、分院、辅导员三层管理,组织心理健康小组,请校长任组长。(2)各班选出心理委员,由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定期的专业辅导,心理委员在各班起到最基础的作用,并且可以作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3)学校也组织教师成立教师的个人成长小组,每周一次,对辅导员等进行心理的疏导。教师心理健康了,学生才更可能心理更健康。

(4)每年5月25日,“我爱我”为心理健康日,有的学校把这一周定为“心理健康活动周”,比如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形象大使之类的活动。

(5)各个高校共同开展活动,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经常互相沟通,学会更好的处理学生心理问题。

5.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的一点经验:

首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要预约时间。其次,有的高校会在开学的时候制作并且发放心愿卡,或者叫求助卡。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拿着求助卡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有学校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实践了以后,这个方法可操作性不强,遇到了电话被打爆的尴尬,没有时间解决更严重的同学的心理问题。如果发放心理求助卡,学生会比较慎用自己手上两次咨询的机会。

6.如何引起学校有关领导重视的经验(1)有的高校请书记做心理健康领导小组长(2)各分院设心理健康工作站(3)学生会成立心理健康部

(4)多邀请媒体参与,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等方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7.申请心理健康工作的经费经验

有的高校不以单项的名义申请工作经费,比如:心理健康普查项目、心理健康日等等,他们是以计划模式申请,就是计划心理健康工作,比如学校有固定的咨询室,咨询师,还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把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一个体系,一个在工作计划内的模式。

8.还有一些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处理小问题的交流等等。

我收获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心灵的触动和感动,这些让我终身受用,也让我有一个更好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非常感动有关领导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激学生处领导的细心关注,给了我这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和吸取好的理论和经验,希望对学校相关方面的工作能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1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李建新(1982-),男,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唐小燕(1980-),女,江苏扬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40-02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1]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反叛心理

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4.恋爱价值观

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恋爱。但高校学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难题。高校学生应当正面直观的面对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既要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又要具备承担爱情责任的能力。

5.人生目标茫然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2]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

很多的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3]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宋雪梅.论大学生挫折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刘为兴,李红丽.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长效机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2).

[3]丁妙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上一篇:幼儿园社会领域说课稿下一篇:无所不能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