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2024-07-06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共15篇)

1.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一

--苹果树下

目标:

1、在充分感受旋律的基础上,能用动作表现乐句。

2、初步学习默唱歌曲,体验默唱的乐趣。

准备:

歌曲录音《苹果树下》。图片一幅:苹果树(几个个粘贴的苹果)

过程:

一、感受旋律,用动作表现:

1、出示苹果树挂图:“这是一棵什么树?”“这棵树给你什么感觉?”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自由想象苹果树的各种造型。

3、幼儿讨论苹果树的生长过程,随乐曲用动作表现渐渐长大的苹果树。(低到高,收缩到伸展。)“苹果树的种子是谁呢?它是怎么慢慢长成大树的呢?”(小种子到树苗到大树到结果子。)

二、学习节奏律动,熟悉歌曲:在音乐伴奏下,树上的苹果也越长越多,一只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请你看看,我这棵果树共掉下了几只苹果?

1、幼儿随乐曲学习节奏律动

2、教师边做节奏律动边示范演唱歌曲。

3、幼儿在做做唱唱中学习歌曲。

2.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二

一、现今幼儿线描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线描画是一种原始且古老的绘画方式, 主要是利用线条来描述对象的形体结构, 线描画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都是中国传统的绘画, 但是二者所用的绘画工具是存在着明显差别的, 与中国水墨画绘画工具相比, 线描画使用的工具是比较简单的, 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绘画创作, 这样既可以对于事物进行概括性的绘画创作同时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细致性的绘画, 对于幼儿的观察力以及想象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幼儿园对于小朋友的线描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线描画与简笔画混淆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将儿童线描画与儿童简笔画混淆。其实不然儿童线描画与儿童简笔画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的, 儿童简笔画它主要是通过目识、心记以及手动等活动来对事物的显著特征进行客观的描写, 将事物—平面、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而线描画则是利用线条在对事物进行敏锐、正确的观察, 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对事物本身进行绘画创作, 简言之简笔画注重的是事物本事, 忽略了作者自身的感想, 线描画则是注重事物本身的同时注重作者自身的感受。但是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却将二者混为一谈, 对于小朋友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2. 注重技能培养忽略了能力发展

幼儿园注重技能训练对于能力的发展却存在一定的忽视。现在的幼儿园大多都是注重幼儿各种技能的培养, 但是对于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其他能力的激发却忽略了。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现象。因为传统的幼儿线描画教学主要注重的是对于技巧的学习, 让幼儿进行机械的模仿, 整个课程都是枯燥无味的。正是因为如此幼儿的作品也是如出一辙, 使得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在画作中体现出来。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由于传统的线描画注重技能培训而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使得一些小朋友对于线描画没有较大的兴趣, 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加强对小朋友的能力发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3. 忽视了幼儿的年龄

忽视了幼儿不同的年龄。有一些幼儿园对于幼儿进行线描画的训练, 但却没有考虑到幼儿年龄的问题, 对于所有班级的幼儿进行笼统的教学, 这也不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为幼儿的年龄不同, 在生理、心理以及思想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比如由于这些方面的不同, 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 大班处于象征期中班则处于涂鸦期向象征期的过渡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存在明显不同的, 所以要针对幼儿所处的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 使得幼儿可以更好的发展。

二、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的方法

1. 结合现实生活加强幼儿对于线描画的了解

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幼儿对于线描画的认识与了解。幼儿园中班对于社会已经有了一些懵懵懂懂的认识, 为了加强他们对于线描画的了解, 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加强幼儿对于生活中各种先的了解, 让幼儿更多的去亲近自然与生活从找找到各种不同的线, 为自己的线描画积累更多的素材。比如:可以带领小朋友们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每一个事物中的不同的线, 让幼儿们对于大树、树叶、树干以及小草、花朵、水波还有农作物的线进行细致的观察;除此之外, 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带幼儿到农贸市场对于不同的蔬菜的线进行观察, 使得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对于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为以后进行线描画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使得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 对于每一种线可以熟练的掌握, 同时也可以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线描画。

2. 进行针对性教学

对于幼儿园中不同阶段的幼儿进行针对性教学。年龄不同, 幼儿在各个方面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的, 所以进行分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正处于涂鸦期向象征期的过度时期, 已经有了一定的表现技能和认知能力, 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线描画课程中应该加强小朋友对于各种线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以此来促进中班小朋友各方面更好的发展。

3. 提高对于线描画作的欣赏能力

中班的小朋友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 所以除了绘画以外也应该引导小朋友对于优秀的线描画能力, 使得它们拥有正确的审美观, 比如幼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较好的线描画与小朋友一起欣赏, 使得小朋友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对于绘画也有了新的理解, 对线描画的创作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以此为小朋友的更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思想、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都处于一个过度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对于他们的线描画的教育是十分关键的, 为了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应该采用多样的贴近生活的方式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学, 从而促进他们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摘要:线描画现在是幼儿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 所以幼师在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线描画指导时, 应该对于幼儿园小朋友的水平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只有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后, 才可以根据小朋友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幼儿园中的线描画课程更应该贴近小朋友的日常生活, 利用多样向的教学方式, 培养幼儿对于线描画的兴趣, 同时提高他们线描画的水平, 以此来促进小朋友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中班,线描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蔚宜, 林建华.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音乐游戏?合作意识?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91-01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事情做成增进友谊。校园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隐形教育者,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走进来的每一位幼儿。物质文化逐步发达的今天,教师们更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幼儿园从以下几点入手,培养幼儿园团队精神,完善教师师德行为,展示幼儿园教职工整体精神风貌。

1 在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舞蹈活动能锻炼幼儿协调角色扮演的能力,对促进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习惯。

中班的幼儿因其年龄小,好动性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特别喜欢舞蹈活动。我还设计了《拔萝卜》,孩子们忙着商量谁扮演老爷爷,谁扮演老奶奶之后随音乐一起拔萝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孩子们的情感在游戏中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满足,同时也使孩子们再次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另外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在和同伴交往中由于缺乏技巧,常常出现一个幼儿想和另一个幼儿交往而伸出手,另一个孩子误以为他要打他而进行攻击等不够友好的待人方式。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音乐游戏《碰一碰》这个教育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正确的和同伴交往,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组成一个小组和好朋友之间互相碰碰手,碰碰耳朵,碰碰肚子,碰碰头等部位,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我也很注重幼儿在学会演唱歌曲后,边唱边进行合作表演,例如:学习《走路》,幼儿学会演唱后,请他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走路,由于歌曲活泼有趣,在尝试跟着音乐,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路的姿势时,幼儿能跟着音乐按照图示依次学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等蹦跳走,摇摆走,慢慢走,踮脚走,最后请幼儿两两结合或三三结合,与同伴一边合作演唱一边合作完成动作,孩子们显得十分地愉快和兴奋。通过这些益智类舞蹈游戏、角色扮演等增加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并不是注重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引导孩子更好的参与和发挥,让每一个孩子都加入到音乐的行列中,并且按照孩子自己的感受的跳或唱,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为每个幼儿都是自己,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2 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于是我选了许多经典的幼儿歌曲如:《小蚂蚁》《我真的很不错》《数鸭子》《捉泥鳅》《蜗牛与黄鹂鸟》等来对幼儿进行培养。例如:《小蚂蚁》唱的是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绿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歌曲本身讲的就是一个蚂蚁力量虽然小,许多小蚂蚁团结起来力量就大的道理。孩子学会歌曲后我们先分男、女生轮唱,然后又分左右对唱和小组轮唱,在演唱时,我除了要求孩子注意演唱时的感情投入,更注重在演唱时应关倾听和观察其他小朋友的演唱,以便让自己来更好地融入演唱,从而达到相互合作的目的。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强烈,选择体现合作精神的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培养他们在歌唱活动中乐于合作的精神很有必要,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记忆能力、师生感情、和亲子感情。

3 游戏区内,许多废旧材料的运用更为幼儿提供了表现、创作、施展才华、模仿生活的机会

在这些小空间中,孩子们无拘无束,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发现的乐趣,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实施环境育人的价值功能,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4 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發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音乐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将艺术教育融入其它日常教育活动,在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个孩子学会一门乐器。其实大自然早就安排好了,孩子就是要慢慢长熟的。这个道理,连朴素的农民都知道——“万物皆有时”,何时翻土、何时播种、何时收割……都是有规律 的,不能随意乱来,早熟的花果也必定早衰。我们都知道,被人工添加剂催熟的果蔬,只是样子好看而已,实质上缺乏真正的营养、口感不佳、还会给地球和人类带 来灾难。我们的妈妈们那么注意给孩子吃什么,为什么不注意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呢?刚才说的只是农作物,动物也一样,动物妈妈 都知道,一开始要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能催着它快快长大,早早独立打猎,所以我们培养孩子不能着急,应该按照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如何面向每一个幼儿.学前教育,2006.

4.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设计 篇四

中班幼儿年龄小,但是秩序感和掌握节奏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我选取的是奥尔夫音乐中节奏简单欢快,多为重复的段式《鞋匠之舞》作为本次活动的音乐素材。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家长的陪同下,不可以一个人出去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来区分三段乐曲

3、通过想象感受乐曲的变化

活动重难点:通过体态律动来感受和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头饰,锣鼓,铃鼓,PPT

活动过程:

㈠情景导入,感受乐曲

兔妈妈要出去拔萝卜了,她告诉小兔子一个人是不可以出去的,是小兔子真的是太无聊了,于是就一个人出去了。这个时候就遇到了大灰狼(请出音乐)

㈡体态律动,表现乐曲

师:你们刚刚听到音乐里有哪声音像大灰狼发出的声音?(请个别幼儿回答)有哪些声音像小白兔的声音?(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当大灰狼来了的时候,小白兔要保护自己

师: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一起来扮演大灰狼和小白兔(部分幼儿扮演大灰狼或小白兔)请大灰狼和小白兔带好自己的头饰(请出音乐)

小结:刚刚小白兔没有听妈妈的话,一个人出去玩了碰到了大灰狼。引导幼儿不可以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一个人出去,遇到危险要保护自己。

(三)集体伴奏

师:刚刚我们做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它们两个还给我们带来了乐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乐器?

大灰狼——锣鼓

小白兔——铃鼓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一起为大灰狼和小白兔的音乐伴奏(请出音乐)

(四)鞠躬答谢

师:我们小朋友演奏完了要给大家鞠躬答谢,请小女生提起小裙边小脚向后,说谢谢大家,小男生小手搭肩,说谢谢大家。

活动小结:本节奥尔夫音乐课主要是让幼儿来感受和表现音乐,通过情景剧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告诉幼儿不可以一人外出,遇到危险要保护自己;让幼儿模仿动物进行体态律动,游戏式的教学结合展现自我的伴奏,更是加深了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大灰狼和小白兔》活动反思

本次的奥尔夫音乐活动,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在课堂中将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三者融为一体。赋予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真正做到从“学中玩,玩中学”。为了能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景故事导入法。通过与音乐相符合的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形象,以情景剧的形式生动的导入。这不仅把幼儿的视,听,动,结合,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告诉了孩子一些道理。

5.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中班音乐课教案《泥娃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24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吃西瓜》含反思》:中班教案《吃西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吃西瓜》含反思教案吧。

6.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六

课后反思:

这原来是一个中班的歌唱活动——《懒惰虫》,歌曲节奏平稳,是弱拍起唱的歌曲,内容活泼而富有童趣,曲风诙谐幽默,很能够勾起孩子学习的欲望。纲要中提到教学活动内容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选择这个内容时,制定了更高层次的目标:

1)在游戏中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唱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唱,动作表演和人际交流,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仿编歌词,产生对“懒惰虫”的否定情绪。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的重点是能用诙谐有趣的的情绪、动作表现歌曲,知道要做勤劳的孩子。根据歌词内容能用不同情绪、节奏等表现歌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于是家长开放日活动,所以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穿插了一些必要的律动环节,使得课堂气氛活泼富有生机。

活动一开始,教师用一个简单的乱糟糟的场景引入主题,用寻找懒惰虫的方式清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因为该歌曲较短,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活动中我用了三次范唱后,幼儿早已会哼唱这个旋律了。于是接下来我让幼儿直接说一说歌词、听了歌曲后的感受,再随图谱学唱一遍。之后把重点放在创编有趣的动作上,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在第二段的创编过程中我也是层层深入,先让幼儿模仿唱,然后表演唱,最后是幼儿独立创编。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多次清唱、简单的图谱、有趣的动作、都充分帮助幼记忆歌词。最后在完整学唱时加入了音乐的伴奏和轻松的间奏,并让幼儿进行自由表演、两两合作表演、邀请家长进行表演等,使得幼儿家长情绪高涨,活动气氛活跃有效。

教学反思:

反思本次课堂,在第一段“懒惰虫”学习中我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如歌词中唱到“你的眼睛痛、你的鼻子痛”,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设计提问:在”懒惰虫“是不是真的很痛,那为什么说痛呢?”如果孩子理解了懒惰虫是假疼的,那么他们在演绎歌曲时可能会更轻松而且更幽默、诙谐。另外还可追加这样的提问:“懒惰虫除了眼睛、鼻子痛,他哪里还会痛呢”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创编,让孩子唱出不同的“痛”,以此帮助幼儿,演绎歌曲,效果可能会更好。

7.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认知规律,教学策略,幼儿

认知能力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构成、性能及其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与方向及基本规律探索的能力, 是人们对事物信息通过大脑加工、提取和储存信息的能力, 是人们完成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都被认为是幼儿的认知能力。鉴于幼儿特殊的成长阶段, 对规律的认知具有特殊性。准确把握幼儿按规律排列的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把握幼儿对规律认知的特点。

一幼儿认知的基本特点

1. 幼儿对规律的认知能力处于初级阶段

此阶段决定了幼儿认知能力的整体基调, 但较易受外部条件尤其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影响。良好的外部刺激有益于正确引导幼儿对规律的认知能力;反之, 不当的教学安排会对这一能力的发展产生困扰甚至误导。

2. 幼儿的认知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积累充分的感知、注意和记忆的基础上, 幼儿方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思考, 即根据不同事物的具体特征, 抽象出一定规律, 并运用于排序活动。

3. 幼儿认知具有渐进性、层次性

渐进性与层次性是幼儿认知的基本特征。鉴于幼儿特殊的成长阶段, 其对规律的认知立足于对生活的初步感触、初步经验。这种感触与经验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 与幼儿身体、智力水平的发展相适应, 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4. 幼儿的认知在游戏中进行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具有与成人学习与工作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游戏应当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因此, 幼儿培养、发展对规律的认知能力应以游戏为载体。

二对中班按规律排列教学策略的建议

1. 对教学活动的充分说明

客观来讲, 幼儿根据同一类事物的不同标准, 可以总结出不同的规律, 从而产生不同的排序结果。而在按规律排列的教学策略安排中, 出于培养、锻炼幼儿对特定规律认识的需要, 往往重点关注该特定规律的教学, 而忽视同一类事物中的其他规律。这一问题需在教学活动初期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幼儿解释, 以防止过于绝对的规律界定扭曲幼儿认知的完整性。

2.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案例安排

在教学实践中, 有教师认为, 在中班用字母等符号来概括较复杂的规律, 可简化规律, 便于幼儿掌握, 既可培养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 又可为大班学习更复杂的规律奠定基础。另一观点则认为, 此方法过于抽象, 不宜采用。笔者认为, 用字母表示特定规律, 其本身构成一项新规律, 这在客观上是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又一项考验, 加大了难度。因此, 该方法的采用需谨慎。在教学初期, 应尽量应用根据事物一般特征总结出的简单规律。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根据幼儿对规律认知的总体水平, 考虑适当加入较抽象的规律表示。

3. 核心教学素材的选择

在教学初期, 应选择规律特征较为单一的排列素材, 使幼儿对规律的认知能力先得到初步锻炼。尽量避免可按多种规律进行排列的素材, 以免幼儿无从下手, 无所适从。在幼儿对简单素材的按规律排列有所掌握后, 再采取较复杂的素材, 使幼儿在多种规律中能够自主识别出特定规律, 并按其排序。

4. 设置游戏情景, 在游戏中进行教学

按规律排列的教学活动应当在游戏情景中进行, 使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和运用规律。将按规律排序的学习渗透到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游戏、卡通游戏之中, 以情景化、探索式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发其自主观察探寻, 并按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不同规律进行排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幼儿对规律的认知特点是制定中班按规律排列教学策略的关键。其对规律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 遵循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具有渐进性、层次性, 并在游戏中进行。基于此, 教学活动中应当做到充分说明,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渐进性地选择教学素材, 巧妙设置游戏情景。

参考文献

[1]张俊主编.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但菲、刘凌、赵琳.幼儿秩序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重要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 2013 (7)

[3]杨明智、任丽平.基于幼儿认知能力的科学课程构建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8.中班幼儿版画教学活动的实践 篇八

关键词:中班幼儿;版画教学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幼儿版画正是融画、剪、贴、印为一体的综合手工制作活动,能满足幼儿喜欢动手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还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我园在多年的版画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开始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握笔、绘画等技能,因此,在中班进行版画教学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幼儿美术发展的活动形式。

一、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1.根据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能力,确定中班版画教学目标为:引导幼儿认识油印、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工具,通过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版画制作活动,初步掌握版画的制作过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使幼儿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2.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设计了版画教学的内容。第一阶段:创设浓厚的版画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制作版画的兴趣。第二阶段:以有趣的易于掌握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版画制作,初步掌握吹塑纸单色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三阶段:利用多种渠道,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自主地学习和大胆创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

二、丰富幼儿版画制作的相关经验

1.注重活动室内环境的创设。新学期开始,我们在布置活动室时专门开辟了一角,名为“版画之窗”,将以往孩子们的作品贴在墙上,让幼儿欣赏、感受版画的氛围,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版画制作的兴趣。

2.利用版画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儿童版画。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版画获奖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欣赏作品的造型、构图,初步认识油印版画的制作工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东海儿童版画。

3.参观版画展览。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园内的“版画展览室”,向幼儿讲解每幅版画作品的内容、构图、制作方法、获奖情况,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版画的愿望。

三、加强对幼儿版画制作过程的指导

1.在探索中认识材料。版画制作活动需要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师要为幼儿做好充分准备,并且教幼儿认识这些工具材料,知道名称、使用方法,然后请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自主地探索,让幼儿在动手试试的过程中发现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制作方法。版画制作是一种技能,因此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印制出一幅成功的版画作品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图解步骤进行。∣——看、听、讲、联想——↓欣赏→观察生活→画稿→认识材料→制版→拓印→作品↑——体验成功、联想——↑重点讲解幼儿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样,幼儿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就完全掌握了。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幼儿完全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之后,对版画制作的兴趣更加浓厚,这时,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去动手实践。当孩子们打开宣纸,看到自己印制成功的作品是,那种兴奋的表情让老师都忍不住为他们高兴,那种喜悦之情真让人心动。

四、激发幼儿版画创作的自主性

1.以幼儿个体为单位,构思草稿。在教学中,要明确的是:创造的结果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思维及其思维方式,不要给幼儿什么要求,让幼儿随便去想、去画,画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草稿初具雏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形态给孩子以适当的建议,让其更具有自己的特性。

2.自主合作,研究制版。制版是综合体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教师为幼儿提供部分制版工具,激发其探讨欲望,让幼儿自己根据草稿进行制版,这种幼儿自己动手的学习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制版的质量比常规单独制版有明显提高。

3.一版多法,奥妙无穷。当老师展示给幼儿一组不同形态的作品,他们却都是源自于一块底版时,孩子们提出了质疑,但随即带着好奇心很快地投入自己的拓印工作之中。

9.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感知小鼓和小锣敲出的不同音色和节奏,初步学习分角色欢快地对唱。

2.在认识各种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创编歌词,并用乐器演奏。

3.体会两种乐器互相对话的情趣。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图谱、鼓、锣、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熟悉鼓和锣的节奏

1.出示鼓T: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小鼓)知道小鼓有什么本领吗?

2.敲一敲鼓的节奏T: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T: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原来小鼓是这样唱的(出示节奏谱×× ××∣×× ×∣)

T:把你们的小鼓敲起来!(加动作敲)

3.出示锣T:这么热闹的鼓声把谁给引来啦。(小锣)小锣是怎么唱歌的呢?

4.敲一敲锣的节奏T:原来小锣是这样唱的(出示节奏谱× ×∣ × ×∣),小锣和小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小锣的节奏还要比小鼓的节奏慢。

T:把你们小锣也敲起来吧!

5.示范鼓和锣合奏T:小鼓和小锣是一对好朋友,你听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对话呢。

6.鼓和锣合奏T:小鼓和小锣说得真开心,现在请一半小朋友做小鼓,请一半小朋友做小锣,我们来对话。

二、学唱歌曲

T:大家说得真热闹,听,小鼓和小锣一起唱起歌来啦。

1.教师范唱T:你听到他们唱了什么?

2.有节奏念歌词T:真厉害,你们都听出来了,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说一说。

T:小鼓、小锣我们也来对话吧。注意在“我们两个一起敲”的地方我们大家一起说。

3.演唱歌曲T:你一句,我一句说的真好听,我们把它唱出来吧。

T:小鼓和小锣有要对话了,哪里是小鼓唱呢?哪里是小锣唱呢?

4.交换演唱T:交换试一试。

三、创编歌词

1.创编歌词T:还有什么乐器也能唱出好听的声音呢?

T:把小铃和响板放进歌曲里面,应该怎么唱呢?

2.演唱创编的歌曲

四、边唱边演奏乐器

1.分组边唱边演奏小铃、圆舞板T:请小朋友请出你们椅子下面的乐器,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敲起来吧。

2.交换

五、总结

T:小朋友,刚才我们敲了锣,打了鼓,你们开心吗?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敲锣打鼓的?(喜庆的节日里)是呀,在这些时候,不仅敲锣打鼓,还会唱歌跳舞呢呢。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教学反思:

发现,前面鼓和锣单敲的时候,幼儿能够很好的敲出来,但是当鼓和锣合奏的时候,幼儿之间的衔接并不是很好,出现“断裂及慢”的现象。之间的共同合作不是很完美。但是庆幸的是孩子们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10.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计划 篇十

4、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变换演唱形式。

(二)、韵律活动

1、进一步积累稍复杂的模仿动作,学会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和集体舞。

2、能按音乐的节奏、节拍做简单的上下肢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能岁音乐力度、速度、音区、节拍等的变化,变换动作,学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

3、进一步学习节奏乐器的奏法,能主动探索乐器音色的不同表现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兴趣学习节奏乐曲的配器。

(三)、音乐欣赏;

1、喜欢欣赏音乐,并对欣赏过的作品有自己的态度倾向。

2、能够感受形象鲜明、集中,结构短小的歌曲和器乐曲,并能在感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联想和积极的外部行为反应。在有对比的情况下能分辨出差别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的变化及对音乐表现力。

3、进一步了解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的音乐特征,并学会通过动作、绘画、语言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计划篇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对园内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准备,所以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来园时,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一些幼儿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脚乱跳,还有一些孩子对家长又抓又咬,情绪很激动,在和幼儿接触和交谈中发现幼儿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有的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与同伴为了争抢玩具发生攻击行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说话不清楚———为了使这些幼儿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每为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

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 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 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11.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语言教学 幼儿园中班 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40-02

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急需加大对电子白板的应用。

一、幼儿园中班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

1.幼儿与教师之间缺少直接交流

在幼儿园中班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往往是在电脑前进行教学操作,在实际教学时,显示屏会遮挡住教师的视线,导致幼儿、教师之间的直接教学难以有效实现,使得教师对幼儿学习反应、学习掌握的情况难以实现准确的掌握,另外对幼儿的学习来说也是不利的。

2.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

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掌握,且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入的认识,所以造成幼儿在学习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课时溜号等问题的产生,从而导致教学的效率低下,幼儿的学习质量不高。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

3.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足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较少,且在教学中没有凸显出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从而造成幼儿得不到足够的教学重视,长期以往就导致了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质量。

二、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策略

1.运用电子白板的画笔和拖动功能

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首先将电子白板软件打开,建立一个新的空白页面,利用其画笔功能,通常情况下电子白板的画笔有毛笔、荧光笔等多个画笔工具,在用鼠标点击选中某个画笔之后,就可以书写涂画在建立的空白页当中。例如在学习《太阳公公爱画画》这首儿歌时,教师在教会幼儿诗歌内容之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如“在这首儿歌当中太阳公公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啊?”“还有哪些小动物可能会被太阳公公看见呢?它们又会画些什么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创编,使用“看见谁画什么”的句式,然后在电子白板的表格当中进行记录,而在呈现幼儿所创编的内容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照相机功能,同时也能够记录下来幼儿创编的内容,当幼儿在朗诵自己创编的内容时就可以直接参照电子画板,有利于幼儿记忆的加深。

另外还可以应用其拖动功能,在传统的教学中板书往往是固定的形式,随意的移动是无法实现的。而在电子白板中其拖动功能能够拖拽任何一个图形到任何的位置上,例如在学习儿歌《别说我小》之后,利用电子白板让幼儿使用拖动功能匹配穿衣洗脚的图片和妈妈的图片,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还能够对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发挥极大的帮助。

2.运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能够将教学的重点集中起来,也可以将幼儿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使幼儿的学习思维跟上教师的思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有计划的演示失误的由整体到部分、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的形态,然后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观察,从而观察中掌握变化的规律,然后将其发展的变化说出来,并对其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在实现教学效果的同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3.运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

电子画板的隐藏功能能够将语言教学中的内容逐一呈现出来,实现丰富空白的电子白板内容的效果,充实原本单一的教学情境,给幼儿展现出一种神秘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只瞎老鼠》时,可以将小老鼠的身体隐藏起来,将其尾巴露出来,然后让幼儿猜测这时什么动物,这时幼儿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测它是壁虎、老鼠、蛇、小狗等等,当听到幼儿们想象出的答案之后,教师在通过电子白板将隐藏的图片显现出来,当幼儿看到这神奇的一幕时,就会欢呼雀跃起来,若是哪个幼儿猜中了更是兴奋不已。同时也会增大对其兴趣,有利于达到吸引幼儿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子白板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从中可以了解传统教学中存在幼儿与教师之间缺少直接交流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于是本文提出了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策略,如运用电子白板的画笔和拖动功能等。

参考文献:

[1]丁徐菁.活力白板,魅力无限——浅谈电子白板在幼儿园儿歌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246.

12.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独特的教学方法, 以儿童感兴趣的拍手、儿歌、做游戏、讲故事、唱歌、跳舞等来培养他们的乐感, 主张欢乐的学习气氛, 在活动中以“动态教学”的方式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课程, 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们的创造性思维, 产生一些对于音乐课程的联想, 幼儿们也就更加愿意去学习和体验音乐课程中所涉及的音乐内容和知识。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更加有利于践行音乐发展的创新。

(二)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 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通过一些乐器使用的教学, 能够有效地带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学习氛围, 通过幼儿们的音乐动手实践来提升幼儿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这种音乐实践性的教学能够提升幼儿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更能够激发幼儿们的想象能力, 这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能够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法, 这也就给幼儿园音乐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作用, 通过引导来激发幼儿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模式, 这对于幼儿们以后的音乐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园音乐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那么, 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方法呢?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到:

(一) 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教学。奥尔夫教学方法强调舞蹈、音乐、动作等多个艺术形式结合。因此,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我认为音乐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客观条件、活动内容设置和幼儿的主观要求,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比如走动、舞蹈、声乐;允许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独奏;允许幼儿进行合唱等等。比如在一堂幼儿园音乐学习课上, 对于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我让幼儿首先感受歌曲的节奏, 并且让幼儿用击打乐器进行演奏,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儿逐渐熟悉了这首歌曲后, 我又让幼儿按照旋律和舞蹈动作演示进行表演,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的创造性是十分惊人的, 尤其是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 往往出人意料。针对幼儿的这个特性, 我认为, 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对所学的音乐进行改造。这种改造, 可以是演奏形式上的, 也可以是歌曲内容。当然, 教师应当进行价值方面的引导, 避免幼儿将其改造成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合的歌曲内容。如中班音乐活动《胖厨师和小老鼠》就是以奥尔夫教学法为设计理念, 使音乐游戏不仅仅是单纯地玩, 而是借助“参与性故事”的情节, 了解四种小型打击乐器的名称及基本的演奏方法。整个活动是由胖厨师和小老鼠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贯穿始终, 乐器与故事情境相结合。比如, 用鼓声来代表脚步声, 沙锤声代表厨师刷锅子的声音。用乐器对应每一种声音的特色, 让幼儿与老师一起完成整个故事, 既形象又有趣。最后尝试根据鼓声的不同, 改变脚步的速度和力度, 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情景化的游戏表演中, 为幼儿提供自主表现的积极氛围, 使幼儿感受表现和创作的快乐。可以说, 这样的活动模式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了, 而是充分尊重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这与国家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 结合本土文化习惯。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多元化浪潮日益发展的今天, 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奥尔夫教学法也强调教师引导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引入本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和辉煌, 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可以借鉴的音乐。同时, 我国地大物博, 各地不同的方言也是优良的教学资源之一。比如, 如《小白眼和小黑眼》是大班的一个音乐活动。这首歌以四川方言以及我们苏州的方言作为歌曲衬词, 同时在演唱部分加入了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音”, 增加了乐曲的趣味性。四川人个性豪爽, 因此他们说起话来声音响亮, 方言抑扬顿挫, 可谓是激起了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个个学说的有模有样, 十足有四川方言的味儿。随后, 又将本土方言穿插进去, 苏州方言对大多数孩子来说, 非常熟悉。因为苏州人个性温婉, 因此苏州方言语调平和, 语速适中, 恰恰与四川方言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 笔者还请外地的幼儿用他们的老家的方言来说一说、唱一唱, 使得在座的幼儿都为之捧腹大笑。孩子们充分体验歌曲的幽默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也深深爱上了这首歌曲。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幼儿学习到了音乐知识, 更对我国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附《小黑眼儿和小白眼儿》歌曲歌词:

小黑眼儿, 小白眼儿, 手拉着手儿去茶馆儿。 (喝茶啰)

喝人家茶呀, 摔了人家碗儿, 人家叫他赔茶碗儿! (啷个办肋)

他对人家, 眨巴眨巴眼儿, 人家叫他, 哼!赔茶碗儿。

在当今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构建一种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这不单纯是传统的音乐教学, 而是一种将传统音乐教学以及音乐相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展开对于幼儿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利用“奥尔夫教学法”新颖的教学理念, 能够制定出更加适合幼儿自身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和调整, 对于未来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溢洋.奥尔夫教学法中创造性教学的形式与应用[J].大舞台, 2011 (01) :39-42.

[2]詹呈.精彩源于开始——浅谈音乐课堂的导入[J].儿童音乐, 2011 (01) :87-88.

13.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十三

设计意图:

该音乐作品表现的就是一只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音乐内容是幼儿易接受且感兴趣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幼儿扮演小老鼠与这个音乐一起游戏,一定会使他们在与音乐一起玩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滴自我表达,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因此,结合《指南》精神,我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小老鼠奇遇记》

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三拍子的节拍特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玩过“小老鼠上灯台”的节奏游戏。选一个孩子当老猫。使劲用力的感觉

2、音乐和绳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模仿小老鼠偷油吃,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老师们,今天跟着妈妈去偷油吃,准备出发了:小老鼠上登台,偷油吃,小老鼠上登台,下不来……小老鼠上登台,滚下来。

二、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1.理解A段,初步感知三拍子的节拍特点

(1)讲述故事情境,在游戏中体验轻轻地和停顿的动作教师讲述故事:我们老鼠最喜欢偷油吃,可是在这间屋子里有一只可怕的大花猫!我们怎么走,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请个别幼儿模仿,集体学习轻轻地走路。

练习轻轻地:教师:小老鼠上登台,真的很轻,除了脚步轻,我们为了不让猫发现,身体还要弯低一点。脚下没有声音哟。

练习停顿:提问:小老鼠一直埋着头走路,如果大花猫在它们面前它们都不知道。我们要一边走一边怎么样?边走边看还是停下来仔细看?对,要侦查一下老猫在哪里。恩,我们再来走一走,要走一走,停一停。小老鼠上登台,停,嗯都停住了,小老鼠上登台,停,我们要说一个字走一步,我们这样轻轻地,大花猫肯定听不见,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吧(音乐一)

(2)学习四处张望我们学会了边走边停的本领,你觉得当我们停下来时,眼睛要怎么样,怎么看,偷偷地看是怎么看?

学习四处张望:提问:那小老鼠要看哪里呀?上下左右都要看,因为猫不知道藏在哪儿,我们先来左看看,小眼睛跟过去,右看看,我们要快点看还是慢点看?头一下子就摆过去了,我们再来右看看。

个别表演:这只小老鼠眼睛瞪得大大的,动作也很机灵。

幼儿自由看:你觉得猫藏在什么地方,你就看什么地方,停看看,有看上面的有看后面的……停看看多次。

听音乐:你们发现猫了吗?让我们出发吧,念儿歌,听着音乐出发吧。(音乐一)

2.理解B段

(1)故事描述听这是什么声音?(音乐二)咚,发生什么了?小老鼠上登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告诉你们,其实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他把桌子一晃,小老鼠从灯台上掉了下来,它掉在了一块它事先准备好的又大又黏的泡泡糖上。

(2)泡泡糖会掉在哪里?

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把手放在你身上的一个地方,我就能看到,你的粘在肚子上了……现在我们想一想,泡泡糖可能会粘在什么地方,准备(音乐二)评价。再来一次哎呀,动不了了,我们赶紧把它拉下来,怎么拉?他说了一个词:使劲,怎么使劲地拉?

(3)使劲拉你们来试一试,个别幼儿模仿:这只小老鼠真有劲,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很使劲的?他的身体都打哆嗦。我们从他身上看出他用力了,还从哪里看出他用力了?他的牙都咬的紧紧的。你观察得太仔细了,动作和表情看起来都很使劲,小老鼠在拉泡泡糖时,眼睛,嘴巴,胳膊、手和肚子,全身都很用力,就像他刚才说的,拉的时候身体往后,肚子向前就更能用上劲了,他刚才的泡泡糖粘在哪里了?问师范的孩子,站起来,我们都来学一学,泡泡糖粘在头上该怎么拉,拉呀,真使劲,集体拉,哎呀,怎么弹回来了?可能会弹到哪里?

(4)听音乐律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老鼠拉了几次泡泡糖。(音乐三)让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先想好了你的泡泡糖可能粘在哪里呢?刚才我从动作和表情上看出你们很用力。(音乐三)我们再来一次,看看泡泡糖拉下来后还会粘到什么地方,坐到位置上休息一会儿,3.完整欣赏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你能听懂音乐里的故事吗?(音乐四)小结:小老鼠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地去偷油吃,结果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地去拉,最后终于把泡泡糖拉下来了,不过他们还是觉得很快乐的。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小椅子就是家)(音乐四)等会儿我们一定要听到音乐的节奏,停的时间要停住,看的时候一定要快点看,听到咚的时候要使劲拉泡泡糖,小椅子就是我们的家,当你遇到大花猫时就可以回家哟。听好前奏,出发。最后学猫叫,谁来了?你们真机灵,听到猫叫,都知道要跑回家。

2.第二遍表演(选一个孩子当猫)(音乐四)我们再来玩一次,这次我会在你们中间选一只猫,这是一只高明的猫,开始的时候他会跟小老鼠一样,听着音乐做混在小老鼠中间,听到猫叫时,他就会出来学捉老鼠,闭上眼睛,我来选,不许偷看,小猫你可别让老鼠们发现你是猫,教师选一个孩子当老鼠。

3.第三遍表演(老师当猫)(音乐四)还想不想玩,我们再来一次,闭上眼睛,不许偷看,选教师自己,没想到吧,我就是那只大花猫,让我一下子就抓到了这么多小老鼠,好了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跟老师们再见。

教学反思:

在这次一课三练活动中,我选择了《小老鼠上灯台》这节课,这首歌节奏感强,歌词简短而且朗朗上口。在活动开始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我扮演老鼠妈妈,幼儿扮演小老鼠,很自然的进行了情境游戏,为了让幼儿更加理解歌词的内容,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图谱,让幼儿逐一看图记忆歌词,这样就更直观、形象。以这种观看多媒体课件图谱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基础。之后,又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学唱歌曲,以这种游戏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歌曲,这是活动的高潮,最后也是在这高潮中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课教案《小老鼠奇遇记》含反思这篇文章共808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云》》:中班教案《云》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赶至3/4排歌曲的节奏特点,学习用轻声演唱歌曲《云》,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云》教案吧。

14.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十四

音乐教学设计《快来拍拍》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弱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

2、初步发现身体各部分“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

3、在玩歌唱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忍住不唱”而只做动作的快乐。[活动准备]u盘。

[活动过程]

1、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导入。

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

教师师范唱歌曲《快来拍拍》一遍,注意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我唱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

幼儿跟着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3、教师变换歌曲前奏的速度,让幼儿用与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体动作。

幼儿跟着教师,随钢琴弹奏歌曲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唱歌两遍。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引导他们听清前奏并看自己的动作暗示。

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曲出来,还要跟着钢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么办呢?

4、教师与幼儿玩“藏起来”的唱歌游戏。

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藏起来”的歌唱游戏。

教师:这个歌曲还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当唱到身体部位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仍做触摸该身体部位的动作。比如: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脚,仍做触摸脚位的动作。我们来试试!教师与幼儿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玩这个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大家试一试,看能不能按快的音乐节奏做动作。

15.谈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 篇十五

一、幼儿年龄特征及学习思维分析

3—6岁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 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 固执、任性, 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 但是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 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 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快, 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 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 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 想自己做事, 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 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 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这个阶段的儿童, 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 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 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由于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 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所以对他们来说,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 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音乐故事表演策略

1. 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角色表演创设的是一种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 表演中可以表露出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及行为方式;角色的表演及分析、讨论, 可以使孩子们意识到内隐的心理过程, 提高孩子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促使自身不断地成长。因此, 音乐故事教学要通过角色扮演, 通过建立问题情境, 让孩子们来演示问题, 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最终培养孩子们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选编和指导音乐故事表演。选择或创编音乐、故事的关键是故事情节和音乐节奏要匹配。在选编音乐故事时, 教师要注意音乐和故事的互相融合、有机渗透。在选编音乐故事时, 首先要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故事中的角色不能过多, 以1—2个或2—4个为宜, 否则幼儿不容易把握。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时, 要求幼儿密切注意别人的表演和情节的变化, 不至于和别人发生碰撞或跟不上情节的节奏。其次, 选编的音乐要形象鲜明, 段落清晰, 衔接和转换处要特征明显。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教师可以在音乐中加入声效, 以减少对故事情节转换的提示。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 教师在一些音乐处加入了狮叫声效, 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动作。可通过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 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 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

在此过程中, 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 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又如在活动“小老鼠上灯台”的结尾处, 教师加入了“小老鼠逃跑”撞到东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 将小老鼠逃跑时紧张害怕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 在幼儿真正进入角色表演之前, 教师可以先合作分角色扮演, 表演力求精彩;或教师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观看各个角色的表演, 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及主体性的发挥, 为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作铺垫。

2. 让幼儿专注的体验音乐

在幼儿通过分角色创编动作和分段表演, 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 欣赏音乐的环节能使幼儿专注、完整地体验音乐中的故事形象, 分清每段音乐所表现的特定角色的特点, 体会在音乐中故事情节是怎样逐渐展开的等等。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 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 幼儿较难掌握。在教学的设计中, 可以通过听、说、玩、演四个环节, 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开展, 提高幼儿学习的基本动力, 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 首先, 教师可以利用讲演的方式并辅以道具把音乐故事的内容讲给幼儿, 例如“小兔子乖乖”这首音乐, 教师在讲与之匹配的故事时, 要把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扮成大灰狼、兔妈妈、小兔三种角色的声音和动作, 而不是一个声音和动作平铺直叙地讲下来。同时要有与之相符的图片或头饰进行展示, 幼儿在讲演的氛围中能深刻地理解音乐故事的内容, 为音乐故事表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 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一份图谱, 让幼儿听音乐, 看图谱, 做身势, 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 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 教师要想让幼儿专注于音乐的体验, 教师可根据故事情节和内容进行设计提问, 如故事里有几种动物, 发生了什么事, 最后怎么样等, 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角色特征和情节变化, 通过模仿、迁移进行分段、分角色的动作创编和表演, 用各种具体形象的姿态语言、面部表情表现音乐故事情节, 深刻表达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领会。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启发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具体生动地表演各种角色, 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但是, 教师在指导的同时也要考虑音乐的结构、节奏和风格, 不能因刻意追求角色动作和表情的翻新而忽略音乐本身的特点。例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音乐, 再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 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 教师配乐讲述故事, 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 出示图谱, 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提问:什么地方像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像狮子在走路?什么地像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像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 (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 (3) 看图谱做声势练习。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像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又如在小兔子乖乖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通过连续完整地倾听音乐和观看与之匹配的道具, 分辨兔妈妈、小兔子和大灰狼的节奏变化特征, 分清哪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节、主要是哪个角色在活动、什么时候表现的是角色冲突, 等等。有效地增强了音乐感受能力。另外, 在组织这一环节时, 教师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多的口头语言, 而是通过表情、眼神及个别的肢体语言提示幼儿倾听和体验音乐的展开以及音乐变换所带来的情节变化等, 为下一步的角色表演作铺垫。

3. 让幼儿自由的抒发情感

在幼儿理解音乐情节和熟悉音乐故事后, 教师可让幼儿自由寻找合作伙伴, 协商角色分配, 然后进行音乐故事表演。以狮王进行曲教学为例, 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一是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表现兴奋与激动?二是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模样) 三是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 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 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 (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 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四是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某种小动物, 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 大家都觉得很高兴, 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在表演中, 要不断提醒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为了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和内心的愉悦情感, 使他们更好地进入表演情境, 有时教师要根据音乐故事内容和幼儿一起布置简单的情景, 制作适当的道具。如活动“小兔子乖乖”中小兔子、兔妈妈的房屋以及相关的头饰, 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的灯台和桌子, 活动“小红帽”中的小红帽、花、礼物等。这些道具的运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并进行表演。在表演中, 教师在不影响幼儿表达情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启发引导, 以期幼儿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参与角色表演, 以促进表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参与角色扮演, 能使幼儿从心理上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并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活动结束后, 可以以提问或讨论的形式让小朋友自由的表达感受和抒发情感, 例如:“小红帽”音乐活动结束后, 教师可以问幼儿小红帽是否聪明?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聪明?大灰狼可恨还是可爱呢?幼儿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可以表达出喜欢小红帽, 憎恨厌恶大灰狼的情感。

综上所述, 在音乐故事教学的构思和设计上, 要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 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故事刺激下产生兴趣, 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和思考中学习和发展, 从而使孩子在音乐故事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更能表达出孩子的情感。

摘要:对于儿童而言, 音乐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 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故事表演活动中, 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 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 可以促进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起到其特殊的教育作用。通过这种音乐故事教学活动, 不仅可以降低幼儿因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感, 同时可以给幼儿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音乐故事

参考文献

[1]贾小红.浅谈幼儿教学活动形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16) .

[2]张红梅.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情景创设[J].新西部, 2009, (9) .

上一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主题班会下一篇:朋友生日祝福的短信